教师专业五年发展规划

2022-1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教师专业五年发展规划

五年制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 五年制高职教师的成长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对五年制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合五年制高职教育及学生特点,从教师自身和学校层面提出了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以期为五年制高职教师全面和快速发展提供思路,实现教师的快速成长。

[关 键 词] 五年制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成长路径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1];2019年2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再次强调“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引下,职業学校蓬勃发展,学生人数急剧膨胀,职业学校教师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如何打造一支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职业学校专家型教师队伍即教师的成长路径研究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从多方面对五年制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学校及学生特点,从教师自身和学校层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五年制高职教师全面和快速发展提供思路,实现教师和学校的共赢。

一、五年制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五年制高职教师成长受外部因素制约

1.国家、地方政策方面的制约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10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体现了国家对职业学校教师的重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相比较高校、高中、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发展体系,目前我国五年制高职教师的发展体系建设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社会对职业学校教师认可度低,对职教教师的评价制度也不够合理,大部分职业学校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导致教师自身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没有长远、科学的规划。

2.学校制度制约

大部分五年制职业学校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不够健全,没有制定与自身特色、专业建设相匹配的专业教师培养规划,培养标准和目标不明确,只重视短期成果考核,忽视长期系统培养;只关注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忽视人才的后续培养。由于各部门具体分工不明确,又缺乏后续考核,使大多数培养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比如,教育主管部门虽然积极推进国培、省培项目,但多数教师参加培训只是“走马观花”,并没有使自身能力得到提升;国家大力推进五年制高职教师企业顶岗锻炼,力求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缩小课堂教学与行业企业岗位实际需要的差距,但实际是教师参加企业顶岗挂名的多,务实的少。

3.人文环境制约

大多数五年制高职教师工资水平在社会上处于中等偏下,但生活中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状态,房贷和车贷经济压力大,特别是青年教师处于事业的起步期或者上升期,承担学校绝大多数的授课任务,是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因此无论是经济还是精力上都面临较大的压力,一方面有谋求发展的渴望,另一方面又被现实的不理想困扰,导致五年制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受到限制。

(二)五年制高职教师成长受内部因素制约

1.自身专业水平制约

五年制高职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大多数教师更注重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提升,而忽视了校企合作等与企业和社会的沟通联系。五年制高职教师课时量普遍较多,使教师在科研、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时间与精力投入不足[1]。因此,五年制高职教师的成长往往局限于课堂,自身专业发展不平衡,导致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受限。

2.职业认同感不足

与普通高校教师相比,高职教师的工作有其特殊性,一方面高职教师不仅要搞好专业理论教学,还要做好技术技能培养,对于五年制高职专业教师,往往还要兼任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身兼数职”。另一方面五年制高职学生普遍学习能力不强,自控能力偏弱,教师精神压力比较大,时感收获与辛苦程度不成正比,职业成就感偏低,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五年制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对策分析

由于外部原因和自身内部原因的影响,五年制高职教师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和阻碍,为了保证教师在职业生涯中的全面和快速发展,教师个人和学校层面都应该找到合适的路径。

(一)教师自身应转变意识,加强规划

1.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变化,准确定位

五年制高职教师应主动适应国家、地方政策的调整。教育变革的受益者,往往是对政策、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教育方式变革能够主动适应,并努力创新教育方式的教师。例如,教师的职业成长与教师主持课题情况、学术论文发表情况息息相关[3],因此,如果教师能主动关注当前职业教育政策并进行详细研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学术论文的撰写,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积极参加各项培训,不断提升

随着科技的进步,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验实训设备不断更新,因此,五年制高职教师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应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沟通联系,提高实践能力。

3.强化教学反思,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过程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的再思考、再认识、再总结、再改进,是教师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叶澜教授在《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中指出:一个教师如果一辈子只写教案不写反思不可能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却有可能成为名师[4]。同时还可以将反思上升到理论层面,形成教育研究,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4.提高自身素养,坚定从事职业教育的意志力

教师的从教动力和意志力与学生的学习状态息息相关。五年制高职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将关怀、爱心当作一种职业要求,接受学生的现状,尤其是面对德育问题较为突出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舞台,更多地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每一位学生找到自己的价值,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而不是一味地传授书本知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谐了,教师便能从工作中获得乐趣,从教意志力也自然得到提升。

(二)学校层面应制定有效政策,多方支持

1.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产教融合是五年制高职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职业院校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了解企业的需求。职业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了解企业需求,积极与行业、企业展开合作,通过校企共同搭建教师发展平台,组织教师参加企业顶岗锻炼,帮助教师熟悉产业布局、行业发展,提升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素养,最终促进教师成长。

2.制定合理的薪资政策和考核政策,激励教师发展

2015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5]。获得更高水平的薪酬是大部分教师努力工作的最直接动机,待遇上的优先可以激励教师的发展,解决教师的一些后顾之忧,让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因此,五年制高职学校应该制定合理的薪资政策,促进教师自觉成长。

3.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

五年制高职学校应根据教师需求建立完善的、制度化的培训体系,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职培训应注重教学实践中的专门性问题,例如对新入职教师培训應注重最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对骨干教师培训应注重课程开发和教育教学研究技能,对专业负责人应注重提升其专业课程建设能力、行业发展势态调研和分析能力。

三、结语

五年制高职教师的成长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因此,一方面教师自身要转变意识、加强规划、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深入企业,了解生产一线最新知识,强化教学反思,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并坚定从事职业教育的意志力,确定自身的职业奋斗目标;另一方面五年制高职学校应多方面支持、制定有效政策、加强组织激励,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及通道,最终实现教师和学校同进步、共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婉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2]张玉香,王一强,姚进龙.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4):14-15.

[3]林晓敏.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中职专家型教师成长路径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

[4]张丽.从舍恩“行动反映”理论看教师的实践素养[J].课程教学研究,2020(2):47-55.

[5]李子建,邱德峰,李军,等.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笔谈:来自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及海外华人学者的视角[J].教师教育学报,2020,7(1):1-18.

编辑 郭小琴

作者:禹晓梅 谢晴

第2篇:基于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

◆摘 要:课程的衔接是五年一贯制衔接的关键。如何更好地构建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体系让中职和高职实现有效接,真正使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更具有社会适应性?这是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迫切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中山市Z校为例,立足于幼儿园调研,根据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对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的现状改革进行实践探究。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课程衔接;幼儿教师专业标准

一、研究背景

1.我国学前教育师资的学历层次

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历教育有五个层次,分别是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和中专(中职)。目前培养一线幼儿教师的主要是本科、专科和中专(中职)三个层次。现实中,目前的幼儿园教师毕业时的学历层次尤以中职为主,高达50%以上。绝大部分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符合国家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因此近年来广东省已经将考取幼儿教师资格证的学历条件改为专科学历,取消中职学历层次学生的报考资格,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职学历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和发展。

2.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

五年一贯制高职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育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项目。这种教育模式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培养,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是继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后,为各行业提供亟需和紧缺人才而制定的教育计划,也为初中毕业考不上高中的学生提供了一条成才之路。

3.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是基于中职、高职不同层次培养目标所确定,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的中高职课程衔接。中职段与高职段课程体系的衔接是五年一贯制衔接培养的关键。

4.幼儿教师专业标准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幼儿教师具备较好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掌握保育、教育、通识性的专业知识,具备环境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的专业能力。笔者通过与幼儿园园长的访谈中得知,幼儿教师的岗位能力要求是:熟悉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的内容、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的流程,能够备课;懂得观察、评价和分析幼儿的行为,从而有目的地介入,对幼儿教育活动等进行调整;熟悉学前教育的相关政策文件。

二、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的现状

1.课程衔接的现状

在中山市Z校五年一贯制课程体系中,前三年学生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和艺术技能课程,开设少量专业理论课程和教育技能课程;后二年学生学习幼儿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在中高职课程内容的衔接方面,课程内容融合理论基础与技能学习,让学生既获得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能得到一定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在中高职实践课程衔接方面,注重校园(幼儿园)合作,使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中山市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2018年刚刚起步尚处于探究阶段,所以在课程衔接的设置和实施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2.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未能有效对接

五年一贯制的课程体系衔接是基于中职、高职不同层次培养目标而建立的以幼儿教师岗位能力标准为依据的中高职课程衔接。虽然中山市Z校学前教育专业已是中职和高职一体化的专业,但中高职贯通的课程设计理念不够深入,中职和高职有各自的教学标准,教师的授课理念仍是以分段式授课理念为主,未能体现课程设置的渐进式、贯通式的衔接,导致五年一贯制课程体系难以对接。

(2)课程特色不明显

Z校以“艺术教育、一专多能、探索早教感统领域”为特色。通过艺术技能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以艺术教育推动文化素養、专业素养的培养。鼓励学生选择教育技能特长,如: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在全面掌握五大领域的同时突出某一领域的特长。而早教、感统则体现在为数不多的选修课中。

(3)教育理论课程压力大

Z校中职学段注重艺术技能的学习,钢琴、舞蹈、声乐、乐理、美术基础等课程贯穿了6个学期。在公共基础课程较多、艺术技能课程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教育基础理论课程和幼儿园活动设计、学前儿童游戏等教育技能课程只能压缩学时,导致专业课开设延后、课时少的现象。

(4)课程设置未体现渐进性

从课程设置来看,中职与高职学段的培养界限过于死板,当学生过渡至高职学段时无法及时接受和消化大量的教育理论、技能课程的学习,以致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

(5)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

Z校学前教育五年一贯制实质上是由中、高职两个院校共同教育和管理,由于双方管理机构和制度不同,关于课程体系的建设上难以达成一致,造成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

(6)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矛盾

由于多数教育理论课程被压缩至二年的高职学段教育中,同时又要兼顾足够的实践学时,造成高职学段教育理论教学压力太大。五年一贯制的招生对象是初中生,理解能力、认知能力相较于普高学生差,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难以真正将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进行知识的迁移。

三、对策与建议

1.校园共建课程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幼儿园调研,在基于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基础上,与幼儿园共同商定课程安排,共同建立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得课程内容能够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增加学生的就业适应力和竞争力。课程设置更要循序渐进,避免断层培养,以课程内容系统化的方式进行编排,让学生在渐进性的课程中逐步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产教融合,精准育人

以幼儿园的要求和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为核心进行育人,课程衔接才能自然而然地完成。因此,五年一贯制课程设置应体现与当地幼儿园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幼儿园教师职业能力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与教学,在幼儿园实习实践中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甚至创新运用学校与幼儿园的“双导师制度”,从而达到产教融合、精准育人的目的。

3.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实践性

明确五年一贯制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幼儿园教师,课程体系的建立应以幼儿园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让学生在五年的学习中逐步掌握和巩固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能、文化素养的学习,尽快适应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课程的设置应突出实践性,不可固守传统的理论传授,忽略教育教学技能的学习和实践。

4.中职“宽基础、厚专业”,高职“职场化”

五年一贯制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对普高学生来说较差,单纯从理论学习上培养专业能力难度较大。但同时,这些学生也具备好奇、可塑性强、实践能力强等特点,精心设计职场化教学项目与教学内容,培养他们的专业学习兴趣,让他们通过任务式教学更加轻松地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且“职场化教学模式”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专业和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有助于培养学习反思、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等综合素质。

中职学段以阅读与写作、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公共艺术类等通识性文化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扎实地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技能,打好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高职学段建立“职场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围绕幼儿园实际工作要求和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建立“职场化”的课程体系,在模拟实践和真正实践中实现专业知识的内化和迁移,真正达到巩固和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高职学段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职场化”课程体系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更能发挥职业院校学生的长处尽心学习。

四、结语

中山市幼儿园学位供不应求,幼儿园数量逐年增加,由此,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也逐步扩大。幼儿园的生存发展、办学质量的关键离不开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和学历的优化提升,这就要求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合理的设置,并充分结合学科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实际需求,认真完成专业建设规划,努力培养出职业技能扎实且素养高尚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虽然中山市学前教育专业五年一贯制课程衔接不够完善,但可借鉴国内外、省内外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提高课程衔接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此外,中山市在此方面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相信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学前教育专业五年一贯制的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李荣凯,安丰彩,赵衍恒.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培养模式探讨[J].国网技术学院学报,2017,20(4):69-71.

[2]王宇.五年一贯制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以梧州职业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旬刊),2014(2):42-44.

[3]王俊英.初中后五年一贯制高职职场化育人模式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18(4):281-284.

[4]陈儒,闫喜琴,韩佳笑.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与对策探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5):119-121.

作者简介

陈春燕(1993—),女,汉族,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學学前教育专业,现就职于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系学前教育专业专任教师,助理讲师。

作者:陈春燕

第3篇:五年制高职财经类专业数学课程设置及教师教学现状调查

摘 要:对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财经类专业数学课程设置的现状和数学教师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旨在准确把握、深入分析影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财经专业教学质量因素,结合调查问卷,对课程设置以及教师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为今后的教学对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财经专业;数学教学;课程设置;现状调查

作者简介:陈杰,男,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教学。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我国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历史使命,与中职教育和普通教育相比,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过程等方面独具特征。,[1]数学作为五年制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生学好各门专业课的基础。如何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将数学教学与专业相结合,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等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课题。众所周知,五年制高职的生源素质是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一大障碍,在生源素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提升数学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成了很多数学教师关注的焦点。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对当前五年制高职数学教育的现状进行一次全面的认识。美国课程论专家施瓦布(J.Schwab)曾提出了4个课程要素,即教师、学习者、教材以及环境。[2]本文就课程与教材、专业需求、教师教学现状等几个方面,对五年制高职财经类专业数学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课程设置及教师教学状况对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影响。

一、调查基本过程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本校财经专业的数学教师,调查问卷以德国多特蒙德学校发展研究所2000年的“教师教学行为问卷”中文版为基础,参考了《数学教育测量评价》、《教育研究》中有关问卷的编制方法,并根据学校财经系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增加数学课程、教材内容及专业发展状况,修改形成了《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财经系数学教学现状数学教师调查问卷》。[3]同时,为了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也对学生制定了相应的调查问卷。

(二)调查的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比较研究数学教材在数学教学与专业课教学之间的联系;

2.问卷了解数学教师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教学效果、课程设置和教材使用情况以及专业发展等方面;

3.访谈财经系各专业教研室负责人,了解专业教学对数学知识的需求情况。

(三)调查对象

1.问卷调查的对象。调查的学生来自本校财经系12级-14级3个年级各个专业,通过分层抽样,从每个年级随机选取了120人,其中会计与审计、财务管理和金融管理与实务每个专业各40人,共计学生360名。由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60份,问卷全部回收,其中有效问卷347份,回收有效率达96.4%。[4]

调查的教师为学校财经系专任数学教师,共6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4人。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发放问卷6份,调查后全部回收,回收有效率100%。

2.访谈对象。访谈的对象为学校会计与审计、财务管理和金融管理与实务3个专业的教研室负责人进行了访谈,根据事先设计的访谈问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主要内容为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要状况。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数学课程与教材情况

1.课程设置。数学课程的开设是开展数学教学的前提,对课程设置调查结果表明:从课程实用性(表1)来看,所有的老师都认为目前的数学课程缺乏实用性,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一般和较差,占总数的83.33%,甚至有1位老师认为很差。对于这样一种结果,就很值得我们反思。

从课程管理的调查情况看,老师们觉得目前数学课程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需求。根据(表2)显示,有83.33%老师认为不太能够适应社会需求或完全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只有1位教师认为基本能适应社会需求,占总数的16.67%。

从课时分配来看,2012年起,财经系3个专业进行了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在此方案中将原先第四、五、六学期的一周4课时改成了一周2课时,课时比之前减少了四分之一,而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没有发生改变,甚至比原来还增加了一些内容。再加上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压力,从调查结果(表3)就可以看出,所有的老师都认为课时的减少对教学构成了一定的影响,其中有4位老师认为对教学质量影响较大,占总数的66.67%。可见课时的减少确实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教材使用情况。目前,12级-14级学生使用的由凤凰传媒出版的江苏省职业学校规定的数学教材(共8册),而在此之前学生使用的是苏州大学出版的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数学教材(共3册)。无论使用哪一版本的教材,调查结果显示(表4),没有教师认为财经系数学教材较好。有1位教师认为数学教材差,占总数的16.67%;有2位教师认为数学教材较差,占总数的33.33%;有3位教师认为数学教材一般,占总数的50%。

目前,学校使用的是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数学教材,该教材是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及五年制高职校规定使用的教材,基本上就是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的压缩整合版。由于课时的减少,目前只能将学业水平测试的内容上完,根本没有太多的课时再去上高等数学的知识,这种教材不能很好适应目前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综合而论,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内容重理论轻实践,与专业、生活实际联系不密切,有应用价值的实用知识少之又少,导致学生不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形成学数学无用的观点。(2)教材基本上是由普高教材与降低难度的高等数学教材压缩而成,重系统和完整,轻整体优化,有些知识是学生专业学习不需要用到的,但是为了学业水平测试,也必须去学,导致后面有用的数学知识(微积分等)都没有时间教。(3)教材内容脱离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无法显现职校特色价值,缺乏指向岗位需求的针对性,专业不突出。即使后面几册涉及到相关专业知识,但那时候已经没有数学课了,所以教材内容的安排不是很科学。(4)数学教学与计算机教学脱节,有些计算完全可以用软件直接计算,而教材中没有给出相应的方法,考试时也不能使用计算机。在计算机普遍应用的时代,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5)配套练习难度系数大,与课本教材不能很好的衔接,不能真正的体现学以致用。

(二)教师教学情况

1.专业发展。参与调查的6位财经系专任数学老师都毕业于普通师范院校,从小学到大学都是接受的普通教育,没有经历过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培训,深受普通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从调查情况看出(表5),所有的数学老师进校以后都没有与本专业相关的进修经历,最多也就是几天的讲座形式培训,更多的进修机会都给了专业教师(每年都有专业教师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国家级培训,而从来没有数学专业的国家级培训)。从这方面可以看出,职业学校对数学教师的评价还是停留在表面效果上,课程改革中要求数学课程要为专业课程服务,而数学教师得不到有效的专业培训,所以教学中更多的还是采用普通中学的教学模式。学校只是一味的让数学教师要适应职业学校的教学特点,而没有让更多的数学老师走出去学习与职教相关的教学理念,这对改进教师教学没有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只是为了评价而评价。数学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就无法保证学生能学到与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

2.教学行为。通过对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情况(表6)调查分析发现:(1)在教学能力上,教师很少参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有时尝试新教学方法的教师只占了50%。这表明有些数学教师虽然掌握了一系列的教学技能、技术和具备了教学创新的能力,但由于学生素质等多方面的原因,不清楚该何时利用以及如何高质量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2)在教学评价上,大多数教师能经常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能清晰的向学生及家长解释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这表明虽然在高职校中数学教师没有专业教师那样受学校重视,但是数学教师还是兢兢业业的授课,努力尝试教好每一个学生。(3)在教学态度上,几乎所有的数学教师总是或者经常的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建立一种舒适信赖的气氛,占总数的83.33%。这说明教师能尊重学生的人格,愿意倾听学生意见和要求,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4)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很少将专业知识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这说明大部分数学教师对学生所学的财经方面专业知识不是很了解,不知道哪些数学知识在学生的专业课程中是需要的。这就导致教师上课还是停留在普通中学的模式,只要求学生解决书本的题型,而没有将数学知识与学生专业相联系,不能很好的将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不能很好的体现出职教数学的特色。

3.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数学没有兴趣的原因调查分析显示(表7),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是觉得学习数学没有用,内容枯燥,占调查学生的36.60%;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第二个原因是他们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占调查学生的近三分之一。对于这个结果,感到比较意外,为什么学生会把不感兴趣的原因归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也存在着同样的疑惑,花在教学上的时间和精力比以前更多了,为什么学生学习成绩总是止步不前?教师也在怀疑教学方法是不是真的存在问题。这些结果都有待于进一步分析与研究。

(三)专业需求情况

利用课余时间,笔者对财经专业3个教研室主任进行了集体访谈,在与财经专业3个教研室主任的访谈调查中发现:(1)目前数学课与财经专业部分专业课的教学不协调,数学课教学内容无法跟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衔接,有些专业上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而数学课却未讲授,导致专业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新讲授相关的数学知识。(2)在专业课中,对函数(经济类函数)、数列(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微积分(导数的应用)、矩阵(线性方程)和概率论(期望、方差、标准差)的需求知识较多,而按目前的教学课时分配,微积分、矩阵等内容没有时间讲授,也就是说学生基本上是学不到的。而在以前即使讲到这些知识内容,教学都是按照传统的讲授方法,只要求学生会进行解题就行,没有很好的将这部分知识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去,即从专业课程中寻找相关的例题来进行分析讲解。(3)据专业教师反映,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薄弱,如心算、口算和笔算能力较弱,数学处理技能也不强,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在学生问卷调查中也能够看出,近95%的学生对数学软件不熟悉。因此,需要加强学生用科学型计算器及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解决复杂计算问题、按要求对数据提取有关信息并进行处理的训练。

三、调查结论

面对以上的调查结果,在开展五年制高职财经类专业数学教学改革实践前,应从教材本身、教师因素、专业因素等3方面审视、剖析五年制高职教育新形势下财经专业数学教学的发展状况。只有对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以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为依据,构思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

(一)数学课程设置对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影响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在初中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初等数学、微积分学及相关专业所必需的工程数学。然而目前开设的数学课程过分依附基础教育,内容抽象,以致基础薄弱的学生因听不懂而敷衍了事,结果什么都没有学到。特别是目前学生需要学业水平测试,学校为了保证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通过率,前两年基本上都是只教学业水平测试的内容以及对学测内容进行复习。然而等学测结束,数学课时减少了,导致微积分、线性代数等与财经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都无法学到。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由于其专业性不强,没有很好的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更没有突出其工具性,远远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形势发展的现状,无法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更无法突显它的职业特色。所以在“以就业为导向”背景下进行的数学课程改革,必须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能力培养、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提高紧密结合起来,[5]为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专业能力服务,这样才能使高职校数学教学有所依托。

从调查的结果看出,数学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低于专业课程,同时课时的减少导致了教师为赶进度而加快了上课的节奏。因此,应结合专业需求,构思设置以“拓宽基础、强化能力、立足应用”为原则的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根据专业对数学的实际需求适当地增加学时,将数学知识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去,力求体现基础性、实用性、发展性三方面的和谐统一。可以尝试开设“经济数学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主要以微积分、线性代数等知识为主(目前自考本科财经类专业线性代数是必考科目),并可将该课程作为专业衔接课程,使数学课程培养目标专业化。这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前提下,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相关知识的能力。

(二)教师对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等无不对教学质量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在五年制高职校中,数学课程相对于专业课程而言处于弱势地位,在学校得不到充分重视,这就导致了数学教师受重视程度比较低,数学教师在学校里的地位明显低于专业课程教师。在一些专业进修方面,学校没有给数学教师提供继续深造或者进修的机会,这些机会基本上都给了专业课程方面的教师。面对数学课程这个实际问题,教学能否真正的落到实处,能否以得补失,以是克非,主要取决于数学教师的素质。大部分数学教师都未能从学生的专业实际出发去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中采用的都是普通中学的教学模式,上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由于缺少升学考试的压力,不管学生是否接受所讲内容,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采用满堂灌的形式,也很少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去适应学生,这对于本来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来讲,就更难理解上课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了。[6]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和数学课程在五年制高职校中地位略低于专业教师和专业课程,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教师缺乏学习先进高职教学理念的机会,是影响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症结所在。要想为五年制高职财经类专业数学教学探索出一条务实有效的新路子,就必须针对五年制高职校财经专业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根据《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结合财经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构建基于课程标准的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的完整体系,与财经专业教学融合,与就业教育接轨,从而实现数学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能力的提高、教学行为的转变,全面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马能和.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及实证研究[M].南京:江 苏教育出版社,2008.

[2] 王金梅.施瓦布“实践性课程”理论对我国职业教育课 程改革的启示与借鉴[J].职教通讯,2011(5):18-21.

[3] 陈杰.五年制高职财经类专业数学教学现状及其对策 研究 ——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职校为例[D].苏州:苏 州大学,2012.

[4] 陈杰,郑永青.五年制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数学学习现 状调查与分析 [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 (4):19-21.

[5] 殷堰工.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相关问题的探讨[J].江苏教 育(职业教育版),2010(7):53-55.

[6] 倪海燕.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初探[J].职教通讯,2015 (15): 34-36.

[责任编辑 陈国平]

作者:陈杰

第4篇: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规划

二实小〔2015〕55号

第二实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规划

(2015年—2020年)

为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能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学习型、研究型的师资队伍,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现状分析

我校在目前有77名教职工,本科毕业有44人,大专31人,中专2人,高级教师 4人,中级教师44人,初级职称19人,未定级10人。平均年龄37周,40周岁以下教师56人,占72.7%,现有省语文名师、市劳动模范1名,市级骨干教师12名,县级学科带头人2名,县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2名,县级骨干教师7名。我校教师队伍的特点是学校教师整体年龄层次比较年轻,教师敬业精神和责任感都比较强,虚心好学,富有朝气,在岗位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班子成员年富力强,善于思考,精于管理,想大事,能创新,做实事,能干事,主观上积极努力把事情做好,正不断以开拓进取的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

作为一所新建学校,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全体教师爱岗敬业,专业发展的后劲和潜力十足;学校有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氛围以及多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自主追求;学校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不少,各科专业水平比较过硬且具有辐射能力的教师占绝大多数。

(二)不足

1.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对教师提出要求较多,帮助指导较少,有时会造成教师一些不适当的心理压力,工作的有效性不明显。

2.学校已形成了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制度,努力创设机会使之尽快发展。根据教师不同发展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拥有机会和空间,有待形成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

3.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基础学科方面的知识过窄、缺乏人文科学基础,重学科课程知识而轻教育理论课程。事实上,教师既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又有宽厚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一专多能、复合型教师的标准。

二、培养目标及理念

1.目标:经过五年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适应素质教育和课改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2.理念:以“让学”为理念,努力落实“每一步都是起点”的校训,让老师的专业成长走好每一步,学校培养计划实施分步走。

三、主要内容

(一)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1.提升师德素养

紧紧围绕“忠诚履责、爱生乐教”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为重 2

点,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和校风、教风、学风教育活动,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全校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全面提升师德素养,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树立师德师风典型,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

2.提升学历层次

到2020年力争做到: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到80%以上(包括在读),专科以上学历比例达到98%。

3.提升职称结构

到2020年力争做到: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务的比例达到20%;中级及以上职务的比例达到70%。

4.提升信息素养

进一步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加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比重,增加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内容,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和实践,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到2020年,95%以上的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5.提升专业能力

深化教育理论学习,把握课改的要求,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二)打造一支学校名师梯队 1.建立学校骨干教师发展序列

形成以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省市教学名师等为系列、层次递进的骨干教师梯队:县级骨干教师从一线优秀教师中产生;评选高一层次称号的教师,必须具备低一层次称号,实行梯级式逐级上升:即“县级骨干教师→县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省级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使教师不断自我更新、自主 3

发展、自我实现,使年轻教师成熟,使中年教师优化,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较高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梯队。力争在全校形成一支由50名左右的省、市、县、校级骨干组成的骨干教师梯队。

(1)合格教师

对象:新分配的新教师

基本熟悉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掌握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五个环节的基本要求。逐步具备初级教师的专业条件,能写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或经验总结在学校交流或校级以上发表;完成优秀大学生到合格教师的转变,工作1年后能成为合格教师。

(2)学校骨干教师

对象:教龄10年内年龄30岁内的青年教师

基本熟悉一般的教学原理、教材内容、知识和教学方法等,并熟悉课堂教学步骤和各类教学情景,初步获得教学经验,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有科研意识和一般科研能力,能承担县级以上的科研课题研究实践,有论文在县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完成合格教师到学校骨干教师的转变。

(3)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对象:教龄10年以上、年龄在40岁以内的青年教师

通过个人不断地学习与提升,完成校骨干教师到县级及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转变,使其成为在本县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实践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①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团队协作意识进一步增强;

②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宽广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 4

学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在教育思想、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研究等方面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能掌握并应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好;

③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熟练掌握和应用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能够撰写较高水平的研究报告和教学论文;

④具有较强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指导青年教师能力进一步增强,全面带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本县本学校学科教学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4)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对象:教龄20年内的年龄在45岁以内优秀中青年教师 通过培养、培训,并通过个人不断地学习与提升,使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成为在本市乃至全省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实践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①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团队协作意识进一步增强;

②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基础,并具有宽广的教育视野,能掌握并应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好;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和教学特色;

③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熟练掌握和应用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能撰写较高水平的研究报告和教学论文;

④具有较强的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技能、教学方式、学法指导等方面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⑤完成市级骨干教师到县学科带头人、市学科带头人的转变。 (5)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对象:教龄20年以上的教师

①已构建起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有较强的教育艺术水平与教育机智,对于教育过程中的突发情况能有所预料,并能自如处理;

②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设计一种开放的、有助于师生合作及学生独立探究的学习情境,在积极的、主动、创造的学习活动氛围和背景中,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

③对教育能够进行理性思考,具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感悟、经验及学习心得;

④能够为其他教师起到引领作用; ⑤承担重大攻关性课题及攻坚性工作;

⑥完成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指导青年教师成长。 2.培养对象

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以及特级教师 ①在合格教师中培养校级骨干教师

人员名单:伍华林、胡真欢、俞 湧、范良基、冯翠萍、张海珠、邱美金、马路金、张美琴(共9人)

②在校级骨干教师中培养选拔县骨干教师

人员名单:陈小芳、黄凤梅、许冬莲、邱模香、邱水兰、张梅香、李运锋、伊琴珍、张秀林、邱贺平、张 慧、王爱莲、张祥炎、胡 静、沈 颛、张健林、张德能、戴 烨、吴玉芳、王幸福、李 琴、王秀文、巫元华、夏 萍、潘 凌、张珠香、伊玉金、巫红光(共28人) ③在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称号中培养和选拔县学科带头人 人员名单:吴金莲、黄木女、江桃英、黄琴珠、伍臣盛、阴以华、 6

曾琴、刘凤华、张丽芳、沈红珠、巫李琴、赖桂林、张运珠、张宝珠、刘新兰 黄菊苇、方美玲、张爱珠、雷启超、邱富发(共20人)

④在县学科带头人中选拔市学科带头人

人员名单:邱东珠、罗朝新、黄瑞英、黄永香、刘巧玲、张小红、 付荣清、王永德、彭连秀、张素华、熊晓芳 、雷美玲、张爱华(共13人)

⑤在市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中选拔省学科带头人及特级教师 人员名单:范兴斌

3.建设一支名师后备人选队伍

在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中选拔培养专业水平高的名师后备人选。名师后备人选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专业理论基础扎实,教学水平高,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在课堂教学和本学科教研中成效明显,能发挥主要作用,具有发展潜力,勇于开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创新精神。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校本培训 1.校长领导,形成管理网络

校长作为实施行动计划的第一负责人,担任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小组的组长,全面领导、决策、监控和督导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教务处、教研室负责行动计划的组织与实施,并进行具体的管理与协调,并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组织、整合、开发和利用。

2.专家指导,形成专业引领

积极主动地争取专业研究人员的支持与指导,融汇校内外教学研究资源,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

全体教师根据自身专业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规划”,并根据教师本人在“规划”中提出的需求意向,推荐教师轮流参加县、市、省各级各类教师专业能力培训。

通过传、帮、带、送,培养出一批善学习、悟性高、能力强,具有教学创新精神的优秀青年教师。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带教学科初任教师。

3.科研引导,形成任务分担

学校将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通过课题研究引导教师努力学习,善于探索,大胆实践,在课题研究中个个有任务,人人有责任,促使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从而进一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4.同伴互导,形成资源共享

积极营造民主、开放、多元的校本研修氛围和有效的校本研修机制,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

在“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期间,我们将持续组织好、开展好校本教研,立足课堂,不断探索,将新课程的理念通过课堂有效地体现出来,为教师营造一个宽松的人与文本、人与人的对话与交流的氛围。在教学观摩、同课异构、课例分析、优质课评选等主题教研活动中让教师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理念,感悟新课程、新教材、新课堂,从而促进其专业发展。

5.完善制度,形成争优创先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教师聘用、奖励性绩效考核等制度,将教师的发展与奖励性绩效考核结合在一起,形成教师队伍我“愿发展、要发展、能发展、发展好”的氛围。

(二)建立载体

1.创建优秀教研组

积极开展“优秀教研组”的争创活动,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提高教研能力。提升教研成效。学校每学期组织优秀教研组的达标检查,在此基础上,每学年评选表彰 “优秀教研组”,并发挥优秀教研组的辐射作用。

2.搭建学校教师专业能力竞赛和岗位练兵平台

结合各级开展的全员性学科教师、班主任专业能力的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开展校级学科教师、班主任专业能力的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并将上述活动作为“骨干教师”、“ 学科带头人”评选的主要标准,用“标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用“竞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3.建立与完善骨干教师推荐和培养机制

学校按照各级骨干教师的标准和要求,组织好自下而上的个人申报、民主测评、材料申报、学校审核、结果公示的推荐工作。骨干教师要制定自身发展计划,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培养培训活动。

学校创造条件促进骨干教师依次提升和发展,尽量为各级骨干教师提供优先晋升高一级职称的机会。

(三)经费保障

学校提供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培养对象参加各种学习、研修和开展相关活动所需差旅费等费用,设立奖励基金:县级以上骨干培养为县学科带头人奖励500元;县级以上骨干培养为市学科带头人奖励1000元;市级以上骨干培养为省学科带头人奖励2000元。(所设奖励以证书为准进行发放)

五、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宁化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规划领导小组。 组长:曾扬明

副组长:范兴斌 张丽芳 陈小芳 成员:教务处 教研室 教研组有关人员

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规划工作。下设办公室(挂靠教研室)。办公室全面落实学校制定的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规划,负责全校教师的业务培训和管理工作,建立本校骨干教师信息库,做好各种相关材料的搜集、整理和建档工作。

2015年9月30日

宁化县第二实验小学

第5篇: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规划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贯彻“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荣校以及和谐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思想,把我校建成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型组织,充分利用我校自身的资源和优势,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通过高级教师和地区级以上骨干教师为主的专业引领、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以及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自我培养和自我塑造,努力营造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氛围,以更好地促进不同层次教师的成长,引导广大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推进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

一、教师队伍基本现状分析

(一)、教师现状

1、教师构成:我校现有教师总数17人,专任教师17人,其中男教师5人,女教师12人,男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比率为42%。我校17位教师中,9位为黄浦支教教师,2位为浦江支教教师,6位招聘教师,6位中3位为应接毕业生,3位为外区应聘教师。

2、年龄结构: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50岁以上的有3人,占总数的17.6%;40-49岁有1人,占总数的5.8%;30-39岁有6人,占总数的35.3%;30岁以下有7人,占总数的41%。

3、学历结构: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有7人,占总数的41%;具有大专学历的有9人,占总数的53%。

4、人才结构: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区级骨干教师3人,区级学科带头人1人。

5、职称结构: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3人,占总数的17.6%,中级职称6人,占总数的35%,初级职称4人,占总数的24%。

6、教师工作状况:我校教师能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教师无私奉献,竞争奋进的精神,给社会、家长、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有力支撑着黄浦一中心世博小学这座基础教育大厦向前迈进和发展。

(二)、现状分析

经过对上述资料的统计和分析,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处于中游状态,教师队伍的结构较为合理,人才发展空间较宽。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作为一所新办学校,校园文化尚未形成,学校精神正在催生,面对生源并不看好的动迁居民子女,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更为迫切,而教师队伍的现状有令人堪忧之处:

1、教师来源的多元化,是学校管理的难题,也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

2、同类同级专业教师的数量有限,影响同伴互助,当然也就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

3、师德建设有待大力提高和加强,知识传授成分较大,师德影响教育不够深入。

4、学校各类人才(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比例较小,不能适应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指导思想

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因为学校的发展,学校的质量提升、品位提升,都离不开教师的专业成长。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源于教师内在的精神需求、学习需求。教师不应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不断追求新知、不断自我反思的学习者、研究者。通过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逐步达成教育理想、生成教育智慧、提升教育水平、实现自我价值。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加强反思性教学实践和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及教育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培养1——2名在市、区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教师;强化校本教研,构建学习型、研究型团队,形成1—2门强势学科;建立学校自培体系,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提供资源保证,精心打造一支乐于奉献、精于业务,具有一定教育理论素养的群体教师队伍,为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品位提供优质资源保障。

2、教师素质标准及相关指标 素质标准:

生命价值得到体现:教师把工作当作享受,在育人的同时育己,在成事中成人,在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同时焕发教师自己的生命活力,真切地享受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

教师德行高尚清纯:善、公正、责任感是教师德性的核心,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对家长的热心,对同伴的贴心。

教育教学技艺娴熟:教师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规律,智慧地、艺术地教育学生,灵活地、技巧地驾驭课堂教学。

课程开发能力较强:教师不再是课程忠实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 科研能力不断提高:教师不再仅仅是一个教学“操作工”,而是一个思考者,一个思想者,一个研究者。

信息技术有效运用: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灵活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相关指标:新培养区级教坛新秀和教学能手2名左右,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3名左右,市级骨干教师一名。

四、具体内容 ㈠、专业知识

教师要饱学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识、科学知识等,并内化为个人的文化素养。面对新课改,教师应具备:

1、掌握学生发展和成长阶段方面的知识以及与学生交往、互动的知识。

2、具备课程内容和资源、课程组织和类型、课程目标和评价方面的知识。

3、新增教师学历达到本科水平;在职教师学历在“十一五”期间95%达到大专水平,45%达到本科水平。

㈡、专业技能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负责,要具有学科知识方面的专业技能,成为学科教学方面的能手,教师应具备以下技能:

1、信息运用能力:娴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高效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吸收存储与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表达、交流并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利用最新信息实现自我更新的目的,同时还应具备信息时代公民应有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职业特殊能力:有效协调人际关系和沟通表达的能力;个案研究能力;筹划组织能力。

3、教育科研能力: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作为课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运用课题带动的策略;注重从学生个性差异出发,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寻找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不断总结经验。

4、创新反思能力:反思目标的适切性;反思过程的周密性;反思问题的针对性;反思行为的可行性;反思结果的成效性。

5、教学实践能力:正确把握三维目标的能力;理解把握及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能力;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活动的能力;灵活、智慧地运用教学策略、方法的能力;合理运用教学资源的能力;掌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的能力。

㈢、专业情意

专业情意包括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对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认知认同程度,对工作群体的向心力和奉献精神。教师应具备:

1、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珍惜本职工作,敬业爱岗,乐于奉献。

2、教师要增强教育的使命感,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职业观、价值观,增强文化底蕴,塑造人格魅力。

3、教师要用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去影响教育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帮助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

4、教师要尊重并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

5、教师不仅要教学生认识社会和自然,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四、发展措施

(一)、实施“师德铸造工程”,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师德建设,铸造高尚的师德。

A、发挥党员引领作用,促进师德建设

1、充分发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和后续效应,促进师德教育。在先进性教育明确对党员具体要求的基础上,使全体党员教师做到,在党性磨砺中丰美师德,在师德丰美的基础上能在以下五方面发挥旗帜作用,即在学习上,要真学、真懂、真用;作风上,要务实、朴实、大气;在工作上,要爱岗、敬业、创新;在业务上,要求真、求强、求美;在风格上,要谦虚、谨慎、平和。

2、开展师德建设“党员示范”活动,努力探索师德教育的有效形式。以师德建设“党员示范”活动为载体开展“树党员先锋形象,做人民满意教师”主题实践活动。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方针,创新师德教育的有效载体,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B、坚持党政工齐抓共管,加强师德建设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德育工作状况和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我们要形成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党政工团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长抓不懈,切实抓出成效,努力创造人民满意的教育。

C、发挥教师主体作用,提高建设效果

教师是德教育的主体,而不是客体,因此发挥教师在师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十分重要。

1、开展师德大讨论。每年根据教师师德的具体情况,确定讨论内容,形成共识。

2、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切实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组织教师学习好教育部、市、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细节决定成败》、《教师人文读本》、《生命与教育》等专著,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3、弘扬高尚师德传统。①正确舆论引导。积极贯彻《上海市教师守则》的实施细则,组织教师学习、宣传、践行。②坚持榜样示范。开展“展师德风采,创优秀群体,树师德标兵”主题教育,大力在教师中挖掘良好师德资源,学习他们的事迹,发扬他们的优良传统。

4、完善师德建设机制。加强“两个一”制度建设。即:①师德专题研讨。在教师中开展什么是高尚师德的大讨论,明确 “敬业、爱生、诚信、明理、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是教师的基本规范。②师德标兵评选。每年在教师中评选师德标兵。

5、发扬我校教师的职业精神,即敬业:履行职责、恪尽职守精神;务本:严谨治学、勤于钻研精神;师爱: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精神;进取: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精神;奉献: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精神。

6、创设环境,营造氛围,使教师继续保持无私奉献、热爱学生、热爱学校、热爱教育事业的高尚职业情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全方位构建一种尊重、理解、沟通、信任、和谐的良好氛围,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和“事业乐园”,形成教师人在“世小”、心在”世小”、干在”世小”、奉献在”世小”的景况。

7、加强师德评价。坚持每年两次教师小结、考核,把师德作为重要内容,实行自评和校评,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8、定期举行教师职业道德“学生家长问卷”活动。对问卷中所反映的职业道德优良(无私奉献、正直诚信、精心育人等)的教师,学校予以大力表彰,对问卷中所反映的职业道德差(有变相体罚学生、讽刺挖苦等精神打击学生的现象等)的教师,学校予以严肃处理。

(二)、加强学习型、研究型校园创建工程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是基础,要把理论学习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前提。学校是学习的场所,学习的主体不仅是学生,也是教师,教师的学习将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同时,教师唯有学习和反思,才能开阔眼界、丰富自我、博学多才,才能娴熟地掌握教学方法,达到理想的教育境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1、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教师工作学习化、学习习惯化的职业生活方式,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学校要为教师的学习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学校将搜集有关教育教学及科研理论方面的有价值的材料,编印成册,供教师学习。校园网将开辟“校本研究”、“理论学习”、“科研在线”、 “阅读心语”等栏目,教师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在线探究。

2、鼓励教师广泛读书、专业读书,做到“五个一”:①每天自修一学时;②每学期研读1本书;③每周撰写一篇自修反思笔记;④结合实际,指导转化一个学困生或特殊生,或深层次研究、探讨一个问题;⑤每学期撰写一篇有价值的心得体会或经验论文。坚持“八个结合”:①读书与反思结合,提倡带着问题读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②读书与实践结合,边学边用,注重实效;③读书与校本教研结合,切实化解实践中的难题;④读书与学习有关课堂教学经验结合,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⑤个人自学与集体互动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⑥读书与师德主题教育结合,实现教师零不良言行;⑦读书与课改结合,理解新课程,融入新课程,实施新课程;⑧读书与校本培训结合,培养学习创新精神。

3、制定《享受读书幸福,提升生命质量》三年读书计划。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心工作,可以说,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为教学工作服务,而教学工作的业绩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特色和学校教学水平。

1、建立学科研训制度。教研组活动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展开,边研边训,研训结合,教研组实行“一课三备”,第一阶段,教师个体备课,第二阶段教研组集体备课,第三阶段教师个人单独备课。

集体备课要做到“五说”:说教材—说清教材在整册教材、单元中的地位,说清教材的重点、难点。说学生—说清该年级段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优势与不足。说目标—说清教材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价值与情感的三维目标。说方法—说清为解决教材重点难点,教学目标达成所采用的有效、务实的教学方法。说环节—说清整堂课的教学环节,注意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注意课内学生的参与度、密度、思维度、交往度等。

2、开展多种教研活动。⑴开展“教学研究课”、“教学展示课”、“教学评优课”活动,帮助每一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上好每一节课。(2)每学期请名师献课,名师献课后,每位教师积极参与评课,写好教学随笔。(3)教师每一次听课后参与评课,写好200字左右的评语。(4)开展跨学科的全员参与的听课评课制度。

3、加强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指教师个人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对象,对其中的教学行为、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进行审视、分析、探讨、研究并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在自我反思过程中,要求教师对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自身教学行为等方面勤思多记,将教学过程中每一个闪光点能及时总结。通过反思,及时发现不足,加以改进完善。教师至少每学期写5次反思笔记。每学期至少写一个反思性教学个案。

4、建立教育科研制度。围绕学校立项的主课题,每一个教研组申报分课题,教研组将子课题题目分解到每一位教师,形成人人参与研究课题的浓郁氛围,在研究中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5、构建互助的实践平台。一方面是青年教师上岗前,学校为他们安排至少两名导师,一位是班主任导师,另一位是科任导师,为他们举行隆重的师徒结对仪式;担任师傅的骨干教师从备课教案、教材疑难、组织教学、提问设疑、板书设计、作业批改评奖、师生交流乃至师德师风、爱岗敬业、生活爱好等方面进行耐心、细心的指导。另一方面对青年教师实行开放式课堂,青年教师不仅可以听导师的课,还可以任意听其他教师的课。

6、构建展示的课堂平台。学校定期举办多层面的课堂教学展示研训平台,如期初的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示范观摩活动,期中的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比赛、优质课比赛、演讲比赛等,期末的青年教师汇报课、复习研讨课等。

7、打造数字化校园平台。积极筹建校园网,开辟继续教育专栏,让教师及时上传优秀文章、优秀课件、优秀教案、课堂实录、教育随笔等供教师共享、学习。

(四)、开展“名师培养工程”,打造学校名师

学校将逐步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首席教师制度,落实名师带教制度。学校将以“黄浦区万永富名师工作室”落户我校为契机,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催生我校的名师。为培养我校的名师,我们将开始打造 “135915”骨干教师工程 。所谓“135915名师工程”即:

1、“1”即一年,掌握常规能上课--入格。对于新进校的教师,有一年的适应期和见习期,在这一年里,学校将给新进教师安排一位师德水准高、教育教学业务强的老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即结“对子”进行师徒帮扶活动,在这一年内除了完成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外,新进教师必须每周听取师傅的2节课,每月师傅必须听取徒弟4节课,并进行交流指导。新进教师要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技能大赛和其他教研活动。充分利用这一年时间,熟悉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尽可能做到学生喜欢、家长放心、同事认同。

2、“3”即三年,独立备课会上课—合格。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世小”教师,必须经过三年教育教学实践和刻苦磨练。三年中,必须通过活泼、扎实的课堂教学和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的证明,“合格”才富有真正的含义。

3、“5”即五年成为校级骨干--博采众长上好课。在“世小”当一名教师就是要成为一名骨干教师。努力五年,争取成为一名校级骨干。

4、“9”即九年,融会贯通上活课—成为区级骨干教师。所谓区级骨干教师就是师德高尚,教育教学教研都是本学科教师的的佼佼者,能得到本学科教师钦佩和认同的老师。这样的老师不仅教育教学质量高,而且师德高尚,不仅在“世小”出色,而且在闵行区有一定的知名度,不仅教育教学能够让同仁佩服,而且在教科研方面也能让人信服,在传帮带方面也能起模范作用。

5、“15”即十五年,自成风格经典课—成为区、市级学科带头人。这样的老师不仅在教育教学教科研方面出众,师德堪称楷模,而且能够抓住机遇,通过一定的形式展示“世小”教师形象。他们是学校的财富,是学校的形象代言人。学校将努力搭建平台,促进他们成为名师。

第6篇: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规划

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计划

(2012——2016)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当今社会发生着重大的变革。信息化、世界化、市场化、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总趋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是市民素质的竞争。而人才资源主要取决于教育的水平、教师的水平。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主流。课改的全面推行,对教师学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积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新课改的顺利实施,特制订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师发展为本,教师有效学习”为基本理念,以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发展为目标,通过各种有效机制,激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动力,建立有活力的学习型教师团队,尽快提高教师适应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努力锻造双胜小学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

二、基本观点

重学历更重学力,重理念更重行动,重个人更重团队,重眼前更重未来。

三、发展目标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教师应确立“有效学习、适时发展”的理念,掌握新一轮课改所必备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教师职业所特有的能力,有高尚的师德、强烈的责任感,热爱学生、勇于奉献。教师还应具备广阔的视野,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学生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

四、具体内容 ㈠、专业知识

教师要饱学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识、科学知识等,并内化为个人的文化素养。面对新课改,教师应具备:

1、掌握学生发展和成长阶段方面的知识以及与学生交往、互动的知识。

2、具备课程内容和资源、课程组织和类型、课程目标和评价方面的知识。

3、中青年教师学历达到本科水平;在职教师学历80%达到大专水平,45%达到本科水平。

㈡、专业技能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负责,要具有学科知识方面的专业技能,成为学科教学方面的能手,教师应具备以下技能:

1、信息运用能力:娴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高效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吸收存储与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表达、交流并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利用最新信息实现自我更新的目的,同时还应具备信息时代公民应有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职业特殊能力:有效协调人际关系和沟通表达的能力;个案研究能力;筹划组织能力。

3、教育科研能力: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作为课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运用课题带动的策略;注重从学生个性差异出发,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寻找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不断总结经验。

4、创新反思能力:反思目标的适切性;反思过程的周密性;反思问题的针对性;反思行为的可行性;反思结果的成效性。

5、教学实践能力:正确把握三维目标的能力;理解把握及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能力;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活动的能力;灵活、智慧地运用教学策略、方法的能力;合理运用教学资源的能力;掌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的能力。

㈢、专业情意

专业情意包括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对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认知认同程度,对工作群体的向心力和奉献精神。教师应具备:

1、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珍惜本职工作,敬业爱岗,乐于奉献。

2、教师要增强教育的使命感,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职业观、价值观,增强文化底蕴,塑造人格魅力。

3、教师要用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去影响教育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帮助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

4、教师要尊重并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

5、教师不仅要教学生认识社会和自然,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五、保障措施 ㈠、加强组织领导

为提高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学校本着对教师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的态度,把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摆在优先实施的战略地位,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规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学校成立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 ㈡、做强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根据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努力做到:

1、切实加强教研组建设,探索教研组管理和教研活动的创新,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完善教师文化结构。

2、确立培训专题,发挥教师论坛的作用,探讨教改策略的有益更新,点燃教育创新的思维火花。

3、切实合理用好教育资源,如利用校园网及时吸纳最新信息;依托社会各方资源为教师培训提供物质及人力支持;加强与区内、市内、外省市或境外教育优质资源的互动,深化校本研修。 ㈢、完善激励机制

逐步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评价体系(相关操作条例另订),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帮助优秀教师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计划,起好引领作用。对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成绩突出的学科组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并把此项工作列为教师晋级、评聘任用、选送学习、提拔干部的必要条件。 ㈣、加大经费投入

教师专业发展虽然是精神上的储备,但必须要有物质上的保证。学校将加大此项工作的经费投入,结合教育教学需要,为教师购买学习资料,订阅报刊;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邀请专家学者讲学指导;选送教师到市内、外省市、参加学习进修,帮助教师拓宽学习领域,不断更新知识。 ㈤、提供多元保证

为保证教师的有效学习和适时发展,我校实行“六多”的学习培训机制:

1、多方法:自学和组织学习相结合;

2、多时段:学期内学和假期内学相结合;

3、多形式:教研组学习和集中业务学习相结合;

4、多内容:规定内容学习和自选内容学习相结合;

5、多渠道:校本培训和外出培训相结合;

6、多层面:学历培训和职后培训相结合。

第7篇: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规划

没有计划的生活是盲目的;停滞的知识迟早会被淘汰,现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人才竞争尤为突出,这股强劲的竞争风伴随着教育改革席卷校园。本来在普通人眼中的“铁饭碗”职业——教师,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竞争,不求自我发展停滞不前的教师将会自动被淘汰。结合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现制定我个人的五年发展规划,以作鞭策。

一、现状分析

不知不觉,从师范学校进入天光小学已经两年时间了,在这两年中,我从各方面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经验,从一个对课堂教学只有理论知识的大转毕业生渐渐地磨练成了一个能够比较好的掌控课堂教学的语文教师教师。

这两年中自己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责任心一学期比一学期强,但我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来自于学校给我的压力,这是一种被动的进步,在主动性上我没有给自己压力,这是我存在的不足之一。仔细分析了一下自己的现状,特别是不足之处,罗列如下:

1、对于教科研方面缺乏探讨研究的积极性,教科研能力还要加强;

2、课堂教学能力尚可,但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教学方法手段上缺乏新意;

3、在教育方面,方法和手段略显稚嫩;

4、虽然理论知识比较好,但对于文学知识积累有所欠缺,还要加强英语和计算机的操作。

二、自我规划

(一)、进一步熟悉语文教材,领会“课改”精神,并付诸实践。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锻炼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发展:

1、提高智慧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等。教师的站位高,才能给学生指引一条正确的思考和认识问题的路。切实把握学生的真实情况。

2、提高教育能力。包括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转化后进生的能力、指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教师“身教”的能力等。尽管已有2年的教龄,但面对今天的教育教学对象,必须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是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有了理论的支撑才有底蕴。只有采用适合今天的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3、提高班级管理能力。创造和谐健康的人际环境,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创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增强抵制不良信息影响的能力;提高选拔、培养班干部的能力;提高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增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4、提高教学能力。领会“课改” 精神,并运用其指导教学的能力、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选择和运用教学参考书的能力、编写教案的能力、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实施目标教学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测试能力、制作和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能力等。能承担区级公开课,并取得好成绩。

5、通过教学活动,优质高效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主要探讨两个方面的问题并有所突破,即组织单元教学的能力和指导学生作文的能力。

6、提高教科研能力。在作文教学、阅读教学中和班级管理方面作一些探索性的尝试。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科研小组,能够承担课题研究,撰写结题报告,参加国家、省、市、区组织的论文征集活动。

(三)、阅读以下著作: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四大古典名著、课标中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及一些中外名著等。

(四)学历、技能提高:

1、 取得大本毕业证,并继续学习。

2、 在获得英特尔讲师证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区里组织的计算机高级培训并取得计算机高级证书。

3、 参加英语高级培训,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并通过市民英语高级考试。

(五)专业情意:向师德标兵学习,做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

三、目标达成

为了实现个人发展五年规制的目标,仅靠本人自学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争取各种培训的机会:

1、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水平;

2、对于“信息技术”学科,除了同组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之外,还需专门到校外进行培训,可以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急需培训相关的专业知识,与观今最新的信息咨询接轨。信息技术变化迅速,对于专业知识的培训,建议定时不间断培训。

3、听取各种教育、教科研方面的讲座,撰写各种班主任教育工作及各讲座的心得体会。

四、实践提升

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经常地、系统地进行自我反思、进行自学。

第8篇: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规划

张志刚

我有着20年的教学第一线的实践和经验,积极参加了各类教育科研活动,并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教育教学工作认真负责,乐于奉献。原地踏步就等于退步,这是坚决不可以的,我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才能让自己不断地发展,以达到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特此制定三年专业成长计划如下:

一、五年专业发展目标

“多做”、“多想”、“多听”,在未来的时间中,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自身的素质,将自己改变成一名主动学习者,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具有亲和力、轻松、快乐、幽默的老师,并逐步将自己打造成吃苦耐劳型的教师,使自己的课堂成为诗意的课堂,是学生向往的精神家园,并能和学生共同学习成长,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 做一名业务上、教学上都过硬的教师,养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为自己打造一个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人。善于思考,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无论是作为管理者还是作为一名教师,都必须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工作中才能得以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做一名快乐、轻松、幽默具有亲和力的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向身边优秀的教师学习管理经验,及时积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生活化、情景化”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实效性。学会做一名“善于反思、勤于积累”的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及时进行反思,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把学生的做人教育放在首位,树立为学生一生负责的理念,培养人、塑造人,形成自己独有的工作风格。

二、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行为、方法。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能在现代人才观、质量观和以人为本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观的指导下,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活动质量;联系教改实际开展教育科研。结合课堂实践,寻找研究切入点。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针对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并在争取把研究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一般规律,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求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效益。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予以运用,提高对课堂教学的精加工程度,追求教学的品质与效益。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技能,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养成反思学习过程的习惯,并引导他们形成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个人素质提高的策略

古人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简而概之,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所以,我要在教育教学上,不断提高个人的素质。目前进行的新课改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为了进一步做好自己的工作,我给自己提出了如下的要求。

1、“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总结积累,争取把身边发生的事情用随笔或感悟的形式记录下来。“学为人师,身为世范”,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观念,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与时俱进的新型人才。

2、促进个人专业发展,确立教育教学新理念。

(1)学习和发展的内容和途径应该是全方位的。今天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还包括社会考察、网络学习、课题研究、观摩学习、学术讨论、实践和行动研究等。此外,学习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和教学法,而应该是更广泛的知识领域。要了解学生,了解社会,要让自己做一个真正的文化人。

(2)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要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在反思中扬长;在审视中甄别;在前瞻中创新。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继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注意搜集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无疑是当代教师一项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和任务。

4、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从为应付考试到为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方便。

5、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教师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一项永不间断的工作:学习专业知识、学习育人方法、学习教学技术,从书本中学、从网络中学、从他人身上学、从教学实践中学„„终身学习无疑是艰苦的,同时也是快乐的。因为学习使人自强、让人发展、教人创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务实求真,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并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于教学实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我增长和应用知识,学会怀疑和创新。

四、专业发展步骤

2011.9—2013.9目标:

1、读教育专著以及和课堂教学相关的教学资料,并及时撰写教学笔记。

2、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活动,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

3、理清新课标的教材知识脉络,为课堂教学服务。

4、认真备课,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新课程改革方面的文本知识。

5、深入优秀教师课堂进行学习,取长补短。

2013.9—2014.9目标:

1、认真钻研教材、研究课堂教学方法,经常反思,随时记录教学感受。

2、坚持每天看书的习惯,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查找一些自己需要的资料,认真地学习,做好读书笔记,及时的记录自己的想法和设想。

3、带着问题进课堂,在实践中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4、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借助集体的智慧,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5、做好专题总结,争取把自己的教学感悟发表成文。

6、抓住学生的成长转型期,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2014.9-2015.9目标

1、将前两年总结的教学方法、经验融会贯通运用于各类课型当中,形成有自身特色的课堂教学,争取在教学业绩方面实现突破,力争成为市级、盟级骨干教师。

2、善于思考: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更要善于把自己所接触的工作进行整合,在整合中发现发现切入点,找准研究重点并积极开展相关研究。

3、注意学科间的整合,是的各学科之间的教育理念能互为所用。

4、勤于动笔:挤出时间把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成果写下来,通过撰写论文,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不断提高论文质量。至少完稿2篇参加论文评比或投稿,力争能够获奖或发表。

第9篇: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规划

一、自我现状分析:

1、自我介绍:

2、自身优势:

(1)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勇于承担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2)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接受新事物还是比较快的,对教育发展趋势有一定的敏锐度,能根据当今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理念,优化教育教学手段。

(3)从教近十几年来,一直从事藏语教学工作,对藏语教学比较熟悉,也积累了一些藏语教学的经验。

(4)有三颗“心”,那就是:爱心、虚心、自信心。

(5)热爱教育事业(这是最主要的)。

3、自身不足:

(1)课堂教学能力有待加强。

(2)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的沟通融合。

(3)对自身要求不够高,容易满足。

二、个人发展计划

根据本人的个性,结合本人优缺点,特制定以下个人成长发展计划:

1.理论学习方面,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掌握自己所任学科的专业特点,善于思考,养成多思多想多写的习惯,做的最优化要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经过五年的努力,通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型教师。

2、通过阅读世界名著,教育教学名著(做到每学期看一到两本相关名著),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为自己更上一层楼打好坚实的基础。

3、认真做好学校各项日常教学常规工作,抓好教学质量,继续培养学生各方面良好习惯的。在未来五年内,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同事的帮助,争取在课堂教学上有所突破,成为学校教学骨干。

三、具体措施:

1、 专业水平的提高。

(1)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我。

认真阅读《课程标准》《教学用书》等有关资料,钻研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如《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等,及时作好笔记,写出自己的心得,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多看权威性的教育类期刊杂志,如:《人民教育》、《河北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小学教育》等,了解更多著名教育专家、行家的观点,了解当前的教改动态,这些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第一,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用《规范》引领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到为人师表;第二,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师德培训活动,使自己的师德修养得到提升;第三,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有关书刊杂志(如:《我的教育理想》、《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爱的教育》、《爱的艺术》等),深化自己的师德理论基础。做到热爱学生,廉洁从教,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 (2)、专业素质的提高,在汲纳中充实自我。

坚持教学相长,获得自我发展。勤听课,通过课堂听课,与授课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勤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或不同观点,在共同探索中达到共同进步;从中得到真切的感受,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个人专业知识的提升,让自己与新课程同成长。拜优秀教师为师,如我们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名师。虚心向他们请教,学习他们高超的执教水平,良好的教学习惯,丰厚的文化底蕴等。模仿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把他们身上的优点“拿过来”,努力使自己向他们靠拢。

2、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

精心备课;细心批改每一本作业,杜绝错批、漏批现象,探索趣味性作业,创新性作业。要求批语的书写要认真、规范,要及时做好批改记录。有教案、不迟到、不坐着讲课、不提早下课、不拖堂、不挖苦讽刺学生等;尤其要多关注后进生,本学期采用“一帮一”以优带差、小组竞争的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切实促进后进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3、勤于反思,完善自我。

做一个反思型教师。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在日常教学中,课后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如有听课活动,写好听后感,吸取他人的教学长处,使自己快速成长。

4、练就自己扎实的基本功。

“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是教师的基本功。如能写一笔好字,不仅看着潇洒悦目,更能影响可塑性强的学生。简笔画可以使教师板书生动有趣,也会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每周各练习一张钢笔字,不断临摹、揣摩字的写法;师范上学期间有了一定的绘画功底,每天临摹简笔画一张,多向美术老师请教,提高绘画水平;每天晚上上床后用15分钟时间大声朗读一篇课文练习普通话,让儿子帮忙纠正,每月用录音机录一次自己的朗读材料,反复听,发复练习,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运用新理论,提高教学效果。利用课余时间向电脑能手学习,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严格要求自己,争做一名领导省心、家长放心、同事欣赏、学生喜欢的科研型教师。

古人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还要加强横向交流,注重合作,取他人之长。在未来的几年内,我一定会遵照所制定的个人专业成长规划,认真踏实地对待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并及时做好反思和调整,我相信在领导的关心下,同事的帮助下,加上自身努力,我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上一篇: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下一篇:党的基本知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