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诊断报告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专业发展诊断报告

教师专业发展诊断报告 篇1

教师队伍的专业优化成长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应该是学校建设永恒的主题。乐于长期坚持加强自身专业发展的师资队伍才能使得学校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加快。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决定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性质,教师的专业精神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然而如今的我校缺乏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激励措施与环境保障。加上我校有的教师对于自身专业成长的安然与茫然,足以让教师的成长灵魂木然于现状。学校的发展又体现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只有使全体教师都得到专业成长,才能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从而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状态呈现于以下几种状况:

(一)教学唯分数论,知识结构不完善,专业知识掌握不系统化,实践性知识水平较粗犷。现在对于教师教学评价标准仍以学生分数为主,促使教师教育教学中把教出分数放在首位。教师对自身的专业素质基本处于“吃老本状态”,不会花太多的时间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就算有培训机会,也处于应付状态;虽然有的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学历函授取得了大专、本科学历,但是很多是专业不对口的文凭。因此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教师专业知识状况仍不够系统化,甚至退化,让教师进行专业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教学技能和素质,更新与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实在很有必要。实践性知识水平在于课堂教学中并没有真正领悟新课改的内涵。如:有的教师没有将教学内容看作是启发学生思维过程的材料,对它进行夯实。而是把“现成”的书上的内容变成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没有有效指导学生探究知识过程,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会组织学生有效地交流、合作学习。

(二)对于教育教学专业缺乏研究意识。教师写的教育教学论文除了“评职称”,还有什么用?研究教学还不如把时间用在多教学生做几道题。年轻教师对于教学研究处于茫然状态,不知道“该如何为”,年长教师对于教学研究处于安然状态,“我年纪已经大了没有那么多时间搞什么研究,能教好书就不错了”。面对新课标中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如“学生的学习内容应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等。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常常把握不好情境化、课堂合作、自主探究的“度”。有的教师一味地通过情景引入教学,结果所学知识淹没在设计的情境中没能预期提炼出来,也有的只注意学生的合作形式忽略了合作的有效性。教师面对写论文、做课题要么穷于应付,要么无所适从。对于教学改革主要处于怎么教出学生成绩。

(三)教师缺乏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在平时教师交流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缺乏自我发展的动力,原因有以下几种:(1)经过三五年的教学生活,教师任教的教学环境、教学活动岗位不能随其心意,教学与生活机械化、常态化,觉得教学工作已不再有很大的挑战激情。(2)刚大专毕业女教师工作一年左右便进入了恋爱、结婚、生育的阶段,生活状态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专业发展的热情。(3)因教学环境与家庭环境中的各种软件、硬件因素,如学校领导的非专业化、优秀学生外流、教学设施简陋,生活条件不如意等开始厌倦小学教学生活。(4)“僧多粥少”,较多的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区、市教学研究活动,缺乏专业引领。在与教师交流时,我们了解了青年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渴望,多数教师感到教学研究工作中较为迷茫,而我校相对比较封闭,师资薄弱,也期待外出观摩学习,渴望得到专家名师的指点。但是经常由于参加名额的限制,或者无人代课等种种原因不能如愿,在多次失望之后,觉得教育研究远离了自己,便放弃了学习和进步。

另外,农村小学教师在专业成长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以一系列教育的客观条件和教师自身的发展观念等主观因素为基础的。在当前较为浮躁的教学环境下,改观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启动教师发展心智,做好“教学均衡发展”,开展“专业引领”对我校更为重要。为了使我们农村教师能更快地成为专业型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技能,我认为可

教师专业发展诊断报告 篇2

为了进一步了解区域内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07年7~12月, 我们进行了慈溪市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专题调查。调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文献检索, 理出本次调查的项目, 接着举行了小型座谈会, 对涉及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印证和筛选, 编制了调查问卷。第二阶段,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慈溪市20所中小学 (幼儿园) 的全体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实际发放问卷1129份, 回收999份。实际采用的数据有929份。问卷统计采用SPSS11.0进行处理。

二、结果分析

1. 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现状处于基本满意状态

45.2%的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满意或基本满意 (满意率偏低, 只有5.2%) , 但仍有23.2%的教师选择不太满意和不满意。此外, 不同职称、地区、教龄、初始学历和不同身份的教师对此有明显的不同反应 (见表1) 。城区学校的教师、初始学历为专科和本科的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自我满意度明显低于其他类型的教师;初级职称的教师和教龄在10年以下的教师以及没有被评为名师的教师自我满意度明显低于其他类型教师。

2. 关于教师对自己所处专业水平的判断

12.7%的教师认为自己处于新手水平, 31.2%的教师认为自己处于适应水平, 33.7%的教师认为自己处于胜任水平, 21.1%的教师认为自己处于熟练水平, 0.9%的教师认为自己处于专家水平。这一分布与教育部门的判断基本相符。不过, 在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初始学历、不同教龄和不同性别教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 男教师和慈溪市名师的自我判断切合度明显高于女教师和非名师;教龄长的、职称高的教师高于教龄短、职称低的教师。值得注意的是, 从初始学历和现有学历情况看, 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存在高判断现象, 其平均分分别为2.90和2.89, 明显高于其他学历的教师;初中教师也同样存在高估计现象, 其分值为2.94, 明显高于高中和小学教师, 这与初中教师专业水平相对较低的客观事实刚刚相反。此外, 名师间也存在差异, 2006年以后成为名师的教师自我判断明显高于2003~2006年之间的名师, 而低于2002年以前的名师。

3. 关于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态度

持积极主动态度的教师占16.8%, 比较积极主动的占44.8%, 一般占29.4%, 比较消极被动的占6.35%, 消极被动占2.15%。16.5%的教师经常主动思考、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并严格实施规划;41.3%的教师经常主动思考、有明确专业发展规划、不过实施带有一定的随意性;23.1%的教师偶尔思考、有短暂发展计划、并付诸实施;16.7%的教师偶尔思考、但很少去制定计划、偶尔也会去尝试一下有关想法;1.5%的教师很少去思考、很少去尝试。可见, 大多数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但不同学历和不同类型的学校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态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学历越低、学校层次越低, 教师专业发展的态度越积极, 学历越高, 学校层次越高, 教师专业发展态度越消极, 这种倒挂现象值得警惕, 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值得分析 (见表2) 。

4. 关于学校对专业发展的态度

66.4%的教师认为学校和同事重视和非常重视专业发展, 态度是比较积极主动的。有67.8%的教师认为校长也了解和非常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不过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龄和不同初始学历的教师在这一问题的回答上有显著性差异。相对来说, 城区学校和小学的教师、初始学历越低的教师、教龄在20年以上和5年以下的教师认为学校对其专业发展的态度比较积极 (见表3) 。

5. 关于教师知识结构中最为缺乏的知识

认为是学科教学法知识的占26.6%, 学科专业知识的占18%, 教育环境知识的占14.9%, 教育目的价值知识的占14%, 关于学生的知识占11.3%, 课程内容知识占7.8%, 一般教育学知识占5.3%。其中, 初始学历在高中及以下的教师认为最缺乏学科专业知识和课程内容知识, 初始学历在专科及以上的教师认为最缺乏学科教学法知识、一般教育学知识和关于学生的知识;小学教师认为缺乏学科专业知识和课程内容知识, 初中教师认为最缺乏教育目的和价值知识、教育环境知识以及关于学生的知识, 高中教师认为最缺乏课程内容知识;教龄在10年以下的教师认为最缺乏学科教学法知识, 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认为最缺乏教育目的价值知识;中级职称以下的教师认为最缺乏学科教学法知识, 中级职称的教师认为最缺乏教育目的价值知识, 高级职称教师认为最缺乏教育环境的知识;男教师和非城区教师普遍认为最缺乏关于学生的知识, 女教师认为最缺乏学科专业知识;名师认为最缺乏教育环境的知识, 一般教师认为最缺乏学科教学法知识。

在学科专业知识中, 39.4%的教师认为最欠缺的是学科前沿知识, 16.6%的教师认为是学科核心知识和难点知识、学科技能及操作知识, 而学科思想占10.7%, 学科学习方法占9.7%, 学科基础知识占3.6%。经统计检验, 不同教师又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 现有学历为本科的教师、被评为名师的教师和初中、高中教师认为最缺乏的是学科前沿知识;除现有学历为本科外的其他教师, 尤其是专科教师、初中教师认为最缺乏的是学科核心知识和难点知识;农村教师和男教师认为最缺乏的是学科思想;教龄在10年以下的教师、初始学历在高中及以下的教师、小学教师认为最缺乏的是学科基础知识。

6. 关于教师普遍欠缺的教学技能

按欠缺程度依次是组织与管理 (3.54) 、现代教育技术 (3.63) 、情绪调控 (3.67) 、信息反馈 (3.68) 、提问 (4.49) 、语言表达 (4.74) 、体态动作的运用 (4.91) 、个别指导技能 (5.63) 、板书 (5.79) 。其中, 初始学历为高中及以下的教师认为最欠缺的是情绪调控的能力, 而初始学历为本科的教师则认为最欠缺的是信息反馈能力, 现有学历为高中及以下的教师认为最欠缺的是板书能力, 而学历为本科的教师则认为是个别指导能力;初级职称的教师认为最欠缺的是信息反馈能力, 中级职称的教师则认为是体态动作的运用能力, 未定级和中高级教师及教龄10年以上教师则认为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男教师和名师认为最缺乏的是组织与管理能力 (见表4) 。

7. 关于对教师专业发展帮助最大的因素

依次排列是:名师和专家的悉心指导 (2.79) ;教研组、备课组所组织的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 (2.91) ;开展教学反思, 注重经验积累 (3.27) ;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帮助 (3.81) ;参与课题研究活动 (4.49) ;参加校级及以上教学评比等活动 (4.83) ;系统理论学习,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88) ;撰写教学论文 (6.65) 。其中, 名师、初中和小学教师、初始学历在本科以下的教师、教龄在5~20年间的教师认为得到名师和专家的指导对其帮助最大;低学历教师、其他地区教师和小学教师认为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帮助很重要;教龄在5年以下的教师、初始学历为本科的教师、初中和高中教师认为教研组、备课组所组织的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对专业发展帮助较大;男教师和现有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教师认为开展教学反思效果较佳;男教师、初中和高中教师强调系统理论学习,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其专业发展帮助较大。

而对现有教研活动, 31%的教师认为成效明显和比较明显, 46.2%的教师认为成效一般, 还有21.15%的教师认为成效不太明显和不明显。而影响参加教研活动的主要原因依次有:工学矛盾 (2.33) ;机会缺乏 (2.35) ;效果不佳 (2.89) ;.对象限制 (2.94) ;经费不足 (3.72) 。其中, 浒山城区的教师明显感觉工学矛盾突出;高中教师认为教研活动效果不佳;农村教师、女教师、10年以下教龄的教师、专科学历的教师、小学教师认为参加教研活动机会缺乏;农村教师、女教师、教龄10年以上的教师、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初中教师都反应教研活动经费不足。

8. 关于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时采用的解决方法

61.2%的教师通过与同伴交流, 14.2%的教师通过自我反思, 11.%的教师进行网络咨询, 6.5%的教师向书本请教, 5.7%的教师通过与专家交流来完成。其中, 女教师更多选择与同伴交流, 而男教师则更多选择与专家交流、自我反思;小学教师较多选择与专家交流, 而其他教师则选择网络咨询;初始学历为高中及以下的教师、中级职称的教师选择与专家交流;教龄在5~20年教师选择网络咨询。

9. 关于教师的阅读习惯方面

68.2%的教师平常有翻读教育类书籍和刊物并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但在不同学校、不同职称、不同初始学历教师和是否名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从高中到小学存在明显的倒挂现象, 小学教师这种习惯较多;中高级职称教师有经常翻读教育类书籍和刊物并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初始学历越低越有这方面习惯;较早一批名师和最新评上的名师有较多的这方面习惯。阅读层次的浅层化、功利化, 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心态, 也不难看出对其专业发展后劲的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1. 城区学校的教师、初始学历为专科和本科的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自我满意度明显低于其他类型的教师

这与城区学校教师及相对高学历教师自我期望值较高或环境压力较大的实际相符, 与之相印证还有调查中发现的学历越高、学校层次越高, 教师的专业发展态度越消极, 高中教师及高学历教师中翻读教育类书籍和刊物并写读书笔记的习惯的人比例最少等倒挂现象。在同期所做的“慈溪市教师职业生存状态调研”中, 我们还发现城区教师和骨干教师 (含名师) 的职业倦怠最为严重, 这一切都警示我们必须关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高原期现象, 并尽早寻找相应的对策予以破解。

初级职称的教师和教龄在10年以下的教师以及没有被评为名师的教师自我满意度明显低于其他类型教师。这或可表明此类教师专业自信不足, 专业追求意愿不强, 这与教师工作属于创造性劳动, 其艰苦性令人望而生畏, 同时很难感受到工作的成功感有着很大的关系, 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研究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强化教师工作成就感的方法和措施。

2. 教师对自己所处的专业水平判断基本是客观的, 但在不同类型教师之间的自我判断存在显著性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 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初中教师的自我判断存在高估计现象;2006年以后成为名师的教师自我判断明显高于2003~2006年之间的名师, 而低于2002年以前的名师。初中教师群体的高估现象最为突出, 这与初中教育多着眼于应对中考, 将教育艺术机械化为解题训练, 学校又较多地用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不无关系。相对于小学、高中而言, 初中教学内容最少, 中考难度偏低, 使得机械重复获得高分成为可能, 也使大部分初中教师陷于解题答疑中, 认为其现有知识技能足以胜任教学工作。高估现象的产生有可能阻碍教师对专业发展的继续追求, 建议有关部门着眼于初中教学的改进, 进一步研究中考改革, 同时完善现有的学校、教师评价制度, 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关注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关注教师对于学生成长的引领作用来评价教师, 促进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水准的提升。

2003~2006年之间评定的名师自我判断低于其他名师的现象或可验证名师是需要时间生成而不是评定产生的。1999年, 慈溪市首次评定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且严控数量, 集长年积累, 一批卓有声望的教师得到认定。2003年~2006年, 名师评定工程化, 一批有专业发展追求, 但相对学养单薄的教师也得到认定, 后续反应就是“名师不名”, 难以担当区域内的引领作用。建议有关部门切实研究名师评定使用办法, 改变现有名师评定中层级偏少, 级差过大的做法, 在评定名师时, 照顾到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 使不同阶段的名师或骨干承担不同的权利与义务, 使梯度更加细腻, 而不是落差很大, 使名师工程真正发挥作用。

3. 不同类型的教师其专业发展的途径和形式选择明显不同

与此相对的是目前的教研、师训工作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群体特征, 因而缺乏针对性, 这也是较大数量教师表示教研活动成效不佳的重要原因。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研究, 针对不同专业追求、不同发展阶段的人群提供不同的培训菜单, 细化培训研讨内容, 丰富培训研讨形式, 使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均能从培训研讨中有所收益。针对调查中多数教师表示没有专业发展规划, 即使有规划也很少在实际中落实的现状,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诊断性评价研究, 帮助每一位教师做好专业发展规划。教办、学校要对各个阶段的教师建立专业成长档案或个案手册, 并由专人负责;要帮助教师落实专业发展规划, 要加强检查和督促, 更好地促进教师实现专业成长。鉴于教师发展成因的复杂性, 需求的多样性, 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教师经典阅读行动”, 建立以经典阅读为支持的教师职后教育模式, 通过人文经典、教育学原典、学科经典书籍的阅读, 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锻造教师的人文与科学综合素养、培育教师的专业操守。

教师专业发展诊断报告 篇3

【关键词】电大教师队伍 专业发展 现状 调查报告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力量。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是提高学校凝聚力的核心要素。电大的师资队伍是电大教育的生命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各级电大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和紧迫任务。为此,2014年3月至6月,我们在邯郸、沧州和唐山三地电大,对一线任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座谈,分析了电大教师队伍与专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设想。

一、电大教师队伍与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

(一)学校教师队伍情况

比例

项 目21至30人31至40人41至60人60人以上

学校教师人数4%92%4%

学校从事教学教师人数91%9%

从以上调查可看出,电大学校教师平均人数在41至60人之间,实际从事教学教师在21至40人之间,只占教师总数的一半左右。

(二)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建设情况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有占78%没有占22%

学校每年是否有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理论水平、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计划和措施有,但内容不具体占73%学校没有占9%

有,内容具体,措施得力占18%

从以上调查可看出,大部分学校虽然有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制度,但没有具体的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理论水平、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计划和措施,说明学校虽然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每年也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和措施,但制定的内容不具体,使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三)教师专业发展认知情况(意向)

1、自己作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经常思考,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占38%;听从管理部门的安排占33%;考虑过,但不知怎样着手占29%。从总体上看,教师都思考过自己专业发展的意愿,但存在困惑、比较被动的比例占到了62%,需要学校的有效专业引领,说明学校管理部门应该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指导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有所发展。

2、最能体现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知识传授能力占47%;技能传授能力占34%;人格的培养占13%;道德引导能力占6%。从具体的专业教学能力来看,多数教师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能力,而忽视了人格培养和道德引导,这也跟社会普遍注重知识和技能有关。

(四)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1、教师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能熟练掌握占55%;略显不足占41%,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感觉明显不足占4%,急需提高专业知识。

2、教师制作课件使用软件: PPT占83%; Lectora占13%;还有4%教师不会制作课件,几乎所有教师都能运用软件制作课件,这说明现代化教育技术在电大教学中已得到了普及和应用。

3、参加提高专业发展能力培训的次数:没有参加过培训占48%;每年平均1次占30%;每年平均2次占22%。效果最好的培训形式: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占31%;教学教法培训占24%;与高校同行之间的交流占18%;其他占15%;参加行业年会、协会以及研讨会占9%;下企业生产一线了解相关情况占3%。说明近一半教师没有参加过专业培训,在参加培训的过半教师中认为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教法培训是对专业发展效果最好、帮助最大的培训形式,同时与高校同行之间的交流也非常重要,但不重视到企业生产一线调研。

4、专业实践:参加过占70%;未参加过占30%。參加专业实践遇到的主要问题:找不到合适的企业占24%;其他占24%;实践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很少占20%;当前教学不需要参加专业实践占16%;教学任务重时间不够占16%。说明大多数参加过专业实践,但实践中苦于找不到与专业对口的企业,实践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很少。

5、申请或参加过科研课题情况:已参加认为科研很重要占48%,受其他教师影响参加占26%,未参加占22%,其他占4%;从事科研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项目资源有限占33%;自己能力不足占27%;经费不足占20%;其他占13%;政策支持不够占7%。说明教师对科研非常重视,近四分之三教师参加过科研,项目资源有限、自己能力不足、经费不足是教师科研中遇到的三大问题,应积极寻找科研项目资源,注重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学校应积极提供科研经费。

6、发表论文数量:每年平均1篇占56%,每年平均2篇占22%,没有发表论文占22%;发表论文最大的障碍:发表渠道不了解占32%,业余时间不足占24%,能力不足占20%,其他占24%。说明一半以上的教师每年发一篇论文,平均每年发2篇和没有发表论文各占四分之一。不了解发表渠道、业余时间不足、能力不足是制约论文发表三大障碍,应在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基础上,引导教师积极撰写论文,拓宽论文发表渠道。

(五)教师需要的专业发展环境

1、希望学校为专业发展提供的机会或条件:业务进修占30%;创造学习化环境占22%;赴名校参观学习占20%;教学观摩占18%;学历提高占10%。说明学校应注重在业务进修、学习化环境、参观学习、教学观摩等方面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

2、当前最需要的培训:教育科研能力占33%;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占21%;教学能力、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能力各占13%;实践操作能力占10%;教育管理能力、专业理论知识各占4%;交流沟通能力占2%。说明学校应注重教育科研、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实践操作等能力的培训

3、教学疑难问题解决途径:向本专业其他教师请教占56%;个人钻研占25%;向其他学校教师请教占19%。专业发展中最需要的引领:专家引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拓宽专业知识视野占59%;课题引领,提高科研能力占24%;企业引领,增强实践能力占11%;同伴引领,提高教学技巧与水平占3%;其他占3%。说明超过半数教师专业发展最需要专家引导,学校应注重专业带头人的培养,这样整个专业水平才能整体提高。

4、目前高校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是:急功近利、学术浮躁情绪影响占25%;个人缺乏学术发展后劲占23%;学术管理体制制约、没有经济实力保障个人发展各占13%;超负荷的教学压力占10%;个人缺乏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不懈努力占10%;沉重的家庭负担及劳务负担占5%;较大的科研压力占3%。说明急功近利、学术浮躁情绪影响;个人缺乏学术发展后劲成为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设想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们对专业化发展的态度普遍是积极的,并希望有多样化的、更具有实际效果的专业发展机会。同时,学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也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一是学校的相关政策制度和管理机制还不具体、不规范;二是多数教师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人格培养和道德引导;三是教师进修和培训的参与度偏低,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工作滞后,整体工作还有待深入拓展;四是专业实践不对口,制约了知识与技能的提升;五是科研项目资源有限,教师的科研素质与研究能力偏弱。

针对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新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我们建议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完善制度,构建良好的专业化发展环境。根据学校发展的趋势制定专业化发展规划,引导教师发展。逐步规范教师准入制,建立健全公共基础课教师、专业教师包括实践实训教师的职业标准,实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完善现有的激励政策,激励教师实现其专业发展目标,为专业化发展构建出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调整教师教学任务,减少不必要的行政负担。

2、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实施行动纲领。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学校统筹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促进不同层次的教师有不同的发展,进而推动全校教师的联动发展,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教师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按照学校的总体安排,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激发自主发展的积极性,提高专业发展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以教师的发展推动学校的发展。

3、拓宽培训途径,强化专业带头人培养。完善培养培训体系,优化隊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在研修培训、学术交流、业务进修、教学观摩等方面为教师创造学习环境,提供专业发展机会,提高专业发展水平。多给青年教师参加培训和到企业实践的机会,注重教育科研、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践操作等能力的培训。尤其应加强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专业带头人,多外派参加相关专业、企业、全国性的论坛及学术交流,安排到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实力的单位实践,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推进整个专业水平整体提高。

4、加强科研指导,提升教师内涵素质。一是从根本上转变只重课堂教学而忽视科研的传统观念,将科研工作作为学校的重头戏来抓,营造强烈的科研氛围;二是依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教师发展的规律,丰富研究资源,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地从事科研;三是建立和落实科研激励机制,加大科研在教师考评指标体系中的权重,落实科研工作和业绩直接与职称评定挂钩;四是科研管理机构应为教师科研提供引导和帮助。在科研制度建设、日常科研管理、改善科研条件和环境等方面为教师尽量提供配套的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持,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五是培养科研骨干。加强对科研骨干从事科研工作的组织与引导,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构建一支专业多样化、跨学科的科研队伍,以带动整个学校的科研积极性。

5、塑造自身形象,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专业化对于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塑造自身形象,提高自身素质,是教师今天赖以生存和未来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大家应该紧紧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一是增强对专业化发展内涵的认识。它不仅包括学科专业知识的提高,也包括专业教育能力的提升;二是积极寻求自我发展的多元化途径。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途径,不能一味消极等待管理机构的安排;三是将科研与工作过程相结合。要学会在工作中形成研究课题,逐步培养自身的科研意识;四是充分有效利用好发展机遇,认真对待每一次难得的学习与提升的机会。五是在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的同时,重视人格培养和道德引导,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电大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是关乎电大教育发展的重大命题,各级电大应积极吸收国内外各院校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紧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选拔教师、培养教师、评价教师上不断开拓创新,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作者简介]李亚红(1969—),女,河北邯郸人,副教授,学士学位,主要从事会计教学、人力资源管理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自查报告 篇4

教育要发展,创新要领先。教师创新的关键在其自身的专业发展。在县教育局和学区领导的关怀指导下,我校加强科学管理,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大手笔、快节奏改变学校面貌。举科研兴校之旗,树开拓求实之风,走改革创新之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年,在教育局的统一倡导下,为了更好地开展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作,下面将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概况

巧女小学位于巧女村北口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我校是一所村级完小,现有教师7人,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0人。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100%,毕业生毕业率100%。

我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现有本科3人,大专2人,中师2人,学历合格率为100%。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领导小组,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任组长,明确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负总责,亲自抓。

三、总体规划

学校坚持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树立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师岗位终身学习的理念,构建教师“以校为本”继续教育机制,以研训带动教师专业发展,逐步完善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的教师管理、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打造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素质和探究能力的教师队伍。

四、条件保障

1、经费保障 学校支持教师的各类培训学习,并且做到专款专用。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种级别、形式的业务培训。为了开阔教师的眼界,学校组织多名教师赴保定等地参加教学交流活动,全额报销所需费用。教师每一次外出培训后,都会及时进行二级培训。教师通过学习先进的教学改革理念,借鉴教学经验方法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及教育教学能力。

2、基本设施

学校有一定的藏书,人文读本、教育理论和专业理论书籍,能够满足教师学习和教学需要。为了鼓励教师学习,我们特意专门购买了钱理群等教育专家的著作,供教师学习。

3、时间保障。

学校要求教师每周学习时间不少于2小时,分为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有效地保障了校本主题教研和培训的时间。

四、制度建设

1、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适龄教师全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成绩合格率达到了100%。坚决落实教师岗位学历的相关规定。我校年轻教师比较多,他们上进心强,爱学习,善创新,教师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此外,我们建立健全了教师全员岗位培训制度。通过学习笔记、活动培训、听课评课、课题研究等,给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教研制度。

校本教研的关键在于个人理论到教学实践的转化,校本教研的核心环节是反思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在“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展开,它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渠道。(1)学校有严格的教研制度,教研活动每周一次,提倡随时性教研。每年学校还安排校本主题研训,为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供了帮助。

(2)通过“个备——集备——形成教学预案——开放教学——评课诊断——反思提高”为流程的经常性的“磨课”活动,在全校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明晰了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内涵,使教研活动进行得扎实、有序。

(3)教学大比武,展示教师个人风格。

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技能的优劣能显示教师个人的风采,学校积极为创新型教师成长搭建一个竞争的平台。每学期开展“人人一节公开课”活动。在活动中,鼓励教师不拘泥于教材与传统,对新课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处理办法,鼓励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大胆创新,根据自身特点实行个性化教学,鼓励教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使教学充满活力,从而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让创新的火花闪出耀眼的光芒。在这样的环境中,创新型教师就能更快地成长起来。

(4)学校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让“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工作习惯;“课前交流、课上学习、课下探讨”成为各教研组专业发展最亮丽的风景线。

(5)此外学校还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各学科组的教师都要上一节研究课,大家共同进行教学诊断,找出差距,努力改进,快速提高。经过大家的摸索、研究,总结提炼出了我校语文教学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数学课堂尝试了“先学后教、练在当堂”的教学模式。

3、评价管理制度。

我们从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水平、课堂教学、教学成果、专业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教师自评,同事互评的形式,对每一位教师作出公平、公正的评价,既肯定教师的成绩,又为教师指明发展的方向,大大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五、教师专业发展 1校本培训

学校每年通过组织公开课、说课、教学设计、论文等评比活动,青年教师的汇报课,骨干教师的展示课,全方位出击,推出了一批校级优秀教师,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出市级、县级骨干教师,并逐步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1)树立教师终身学习观。学校坚持每周1小时的集中业务学习制度,提高教师业务能力。让教师们尽快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2))建平台 展才华

学校坚持提供各种机会,搭建各式平台锻炼教师。切实达到了提高教师专业水平,锻炼队伍的目的。

(3)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的成长密切相关。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使教师成为课程的执行者和实施者,更使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既是学校文化创造、重建的过程,也是教师重建自己文化结构、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个性品质逐步完善的过程。我校许多教师都踊跃地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之中,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校本课程教材《经典诵读》,但是还需要将其更加完善,更具有操作性。

3、骨干教师

如何使学校的骨干教师队伍在教师群体中起表率作用,对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起指导作用,在学校发展中起支撑作用,我们开展了“结队子”,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教育教学合作伙伴关系。青年教师通过与师傅共同备课、互听推门课、交流管理方法等方式较好地学习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和敬业精神。

六、特色与创新

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为办学理念,坚信“教师成长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基本理念,采用理论学习、成长规划、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培训提高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其中我们最关注的还是课堂打磨,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推出“阳光课堂教育”的教学模式,自实施以来,课堂效果明显提高。

七、取得成绩

三年来,我校在历年的统测考试中均名列前茅,上,又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全乡第一。学校的各项工作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好评,社会声誉也在不断提高。

八、不足之处

1、对照标准,我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考核还不够全面,还没有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等级册。

2、课题研究方面还不够具体,有的内容较少。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我们在这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任重道远,还需负笈潜行、不断攀登,才能再创新高。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执着,没有终点。

中迷城小学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自评报告 篇5

序言

为使评估工作有效落实,我校专门成立了教师发展成员组,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传达评估的意义和主旨,充分认识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布置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估工作的重点和步骤,明确任务,为评估工作做好准备。然后组织校长室、党委、科研处、部主任等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了《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估标准》,本着不缺不漏、不夸大、不无中生有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自评工作。按照《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审体系的要求,结合我校三年来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自评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了办学质量的提高,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完全符合或达到了上级部门的标准与要求。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基础

一、硬件设施

上海市实验学校校创办于1986年,后与第六师范学校合并,是上海市唯一一所“中小学十年一贯制”学校,由上海市教委、上海师范大学、浦东新区共管共建。

学校共有三个校区:中学部、小学部和国际部,其中小学部4个年级、初中部3个年级、高中部三个年级。共54个班级,学生在校总人数1706人,其中住宿生130人。

/ 14

学校占地:73724平方米;建筑面积:29309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米;实验室为12间,840平方米;电化、语音教室320平方米;阅览室、图书馆130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0万册;电脑600台;国际部7123平方米;学生宿舍楼4053平方米,食堂2040平方米。

近年来,我校成为一个以上海市实验学校为主体的教育集团,学校托管或指导上海市致远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上海市实验学校西校、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光明学校、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小等学校,成为基础教育阶段上海最大的办学联合体之一。

以上良好的硬件设施条件,为实验学校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软件支持

1、校园文化

我校拥有一支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结构合理,教育教学观念先进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23人,其中专职教师170人;在职教师中有中共党员79人;已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者12人,在读硕士研究生5人,大学本科学历137人,大学专科学历11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51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35%。

实验学校管理者将教师专业成长作为关注焦点,骨干和资深老师则将新教师以及青年教师的成长视为自己的责任,使得实验学校拥有良好的人际环境。

/ 14

实验学校成立家校委员会,在与委员会沟通的过程中,教师扮演“沟通者”和“协调者”的角色,使学校与家庭问信息畅通,合作高效,为实验学校创造了良好的合作环境。

实验学校开展各种专业达标和绩效评估活动,并组织学校专家教师以及聘请专业编程人员共同研究搭建一个受教师欢迎的教师测评系统,对各个教师进行专业标准的评价以及指导,为在校教师提供一个多元化的专业成长环境。

实验学校将自主性、实效性、互动性作为课堂教学环境标准,特别是通过增加师生互动、扩大教学创造空间、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多元文化等方式,为师生共同成长创造了一个适宜的课堂教学环境。

2、教师观念

《学记》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活动,具有丰富的情境性,每天都会充满了新的疑惑。在实验学校,面对教学挑战,教师们全校动员,发明创造了各种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如“教师博客”、“青年教师研习社”等,专家教师针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甚至还编制了“新教师百问”以便教学经验的交流与沟通。一年一度的实验学校“拜师会”和“谢师会”,更加体现了全校师生高涨的学习进步精神。

另外,实验学校在“学生发展、教师成长”的双赢发展战略指导下,营造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引导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赋予教师民主参与与管理的权力,形成自主自律的管理模式,建立开放的、发展性的评价制度,促进教师的可持续

/ 14

发展,形成多样化的教科研制度。在这样的环境中,实验学校教师普遍拥有高度的职业自豪感和专业的成就感。

同时,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全局中具有决定影响的重要步骤,在校内获得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高度认同。大家普遍认同并严格恪守着“教师以学生为第一,学校以教师为第一”的信条。在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中,校长始终是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组织学校教师发展工作。校长在每学期的教师大会上宣讲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与措施,动员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制定的各项促进教师发展的活动。

3、学校目标

以“学生成长、教师发展”为宗旨,实验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严格遵循:“以专业能力为本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团队学习为手段,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学校目标;贯彻执行“加强上海实验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强化教育研究氛围,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的具体任务。

第二部分

“教师专业发展”举措及成效

一、建设规划

1、发展理念

20多年来,上海市实验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理念:“办学前瞻创新,实验精致领先,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展能成志”。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学校要以创建“教师专业学校”为抓手,通过整体规划和有针对性的分阶段培训,采取以解决实际

/ 14

问题为取向的教育教学研究模式,提升教师群体的实践智慧,积极探索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多种形式,打造一支专业得到充分发展的“合作学习型”教师队伍。

2、发展目标

教育科研室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的动力之源。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出教师,出学生”,而且要“出校长,出思想”。本着实验学校“创建师生和谐成长的共同体”的办学目标,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具体如下:

首先、以合作学习方式,提升教师专业品质、专业能力,使实验学校教师成为“爱学生、乐学习、善教学、懂实验、会研究、能创新”的卓越教师。

其次、提高实验学校教师的课程能力和有效教学能力,打造富有实验特点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促进学生内在平衡的发展。

最后,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为学校教师搭建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以此提升其专业发展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组织教育研究交流活动:如长江三角地区科研骨干、校长交流会、台湾教师教育发展研讨会、日本TOSS法则化代表团教学展示和互动。

邀请国内外相关专家来学校进行学术报告:顾志跃教授的《促进教师内涵发展研究》报告;IMMEX 报告;王沛、贺雯教授的《教师测评系统及自评研究》报告;

/ 14

安排学校有潜质的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张瑶老师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英语教学竞赛;语、数、英教师参加江浙沪教学展示活动(王海生、张瑶老师代表展示)

3、发展规划

首先,完善校本化教师专业化标准。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包括教师自身素质与客观环境两方面。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中,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和创设良好的外界环境这两方面相互配合、补充和促进,才能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专业标准方面,我们将主要致力于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

其次,培育合作学习型实践者。我校计划采取“合作学习型实践者”的专业发展范式。即教师通过外部专家的帮助,形成自己的合作学习共同体,并由教师共同体来引导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育实践。

再者,完善教师发展学校运行机制。为凸显教师专业发展在我校的战略意义,我们计划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实体化运行,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性。

最后、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由我校独特的“实验文化”和使命所决定,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必须紧紧依靠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师专业发展。

二、管理运行

/ 14

1、组织机构

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领导小组”,负责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重大决策。同时,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学术委员会”,负责以下工作:

学习与研究资源的开发建设;

培训课程内容的设定——形成我们自编的《教师专业发展》教程 遴选培训教师——特级教师、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校特色教师担任 修订和完善有关培训、研究、评价方式等制度; 培训课程的指导和评估。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工作机构,建制为:校长、课程部、培训部、学习团队、内部挂牌培训师等,各机构结合《上海实验学校学术委员会章程》编制工作计划,认真实施计划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工作。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按依照《上海实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标准》组织各类培训。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学习项目为主要为学科类和教育德育管理类。

学校聘请教育专家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教育顾问,聘请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学校的教学骨干为培训师,聘请本校优秀教师为内部培训师,具体办法由学术委员会确定。

2、遴选聘用机制

/ 14

学校关注教师队伍、干部队伍的建设。每年学校会发布招聘信息,岗位公示、竞聘上岗,形成良好的岗位聘任机制。招聘引进教师,需经考评、试讲、面试等程序。对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中层干部、校级副职的选拔和任命,都广泛听取民意,注重提高教师的个人思想素养和业务素质。学校还通过“特色教师”等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

3、评价机制

每年组织学生对教师进行综合考评,期中、期末考试后全校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分析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状况。每年年终成立考核小组,由校长室、中层部门、教研组长对每位教师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评。

学校实行教科研成果登记制度,建立教师教育科研业务档案,它是评价教师教育科研成果的重要事实依据。同时,为了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学校在政策上采取措施,依据教育发展需要不断修订《教师教科研成果奖励规定》,对教职工的教科研成果进行奖励。

4、保障机制

我们建立了《上海实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章程》、《上海实验学校学术委员会章程》、《上海实验学校科研奖励条例》、《上海实验学校教师发展评价与奖惩办法》,在保证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按照章程开展的同时,也对每学期的课题研究、培训课程、教研活动等专项经费给予充分的保障。另外,学校图书馆、资料室、教育技术也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提供优质服务。

/ 14

5、校本研修:

目标定位: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学习,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进行“校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过各种活动加强师德教育和校园研修文化制度建设;利用课题研究,将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融为一体;

行动研究:成立上海市实验学校创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由上海市实验学校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学校校本研修主要工作的开展。组织优秀的导师队伍。组织两支教师教育队伍:一支为“教师教育导师”,由资深教育专家组成,主要是结合新的教育改革背景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和新的发展动向;另一支为“专业发展导师”,主要是通过与教育科研紧密合作,与教师一起发现教育隐性知识,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并通过手把手的方式带动教科研发展。每年将投入3个百分点的固定经费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基金,主要用来奖励学科带头人,资助“教师专业发展月”、“四课”展示以及教师出访考察和参与署、区、市进修等活动。

成果展示:

《我的团队我的团》2008学年教师专业发展成果集 《第九届青年教师展能课教案集锦》2009 学年 《第九届青年教师展能课演讲稿集锦》2009学年 《第四届资深教师精授教学文本集》2010年

/ 14

走向未来集册(实验教师论文汇总)

各校区校本教材

三、教师发展

在教育科研实践中,上海市实验学校认识到:要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充分发展,要使实验学校持续发展,就要使全体教师都得到专业发展,要使全体教师都得到专业发展,学校就必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通过教师专业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组织,成为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源,为教师的终身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坚强的保障。新型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不仅要“出学生,出教师”,而且要“出校长,出思想”,使每一个教师不仅成为各门学科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人格和才能的培养者,而且能够成为“教育知识的发现者”。为此,实验学校设计了新的“三维一体”的教师专业学习方式结构,以具有教师专业发展内在性质的研究性学习和交流分享性学习为基础,带动接受习得性学习的进行,促进教师专业的良好发展。

1、个体发展

首先,新教师博客,带领新教师扬帆起航。实验学校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首先在学校网站上开发平台:教育博客“新教师之友”,目的是帮助新教师走好专业生涯的第一步。在这里,每次成长都是一个过程,每个过程都是一段故事,故事里有着教师独特的成长体验,有来自教师内心的成长之声。

其次,作为上海市实验学校校本培训教材,《新教师百问》,为实验学校全体教师们导航。教学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活动,而且也具有丰富的情境性,因

/ 14

此每天都充满了新的疑惑。上海市实验学校通过网络向全体教师征集关于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新教师遇到的,也有些是资深老师们遇到的,所以我们可以把《新教师百问》理解成一个动态的资源库、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在这个资源库中,我们可以随时提取资源。

最后,青年教师研习社,带领青年教师破浪远航。上海市实验学校青年教师研习社,又名佳群研习社,是上海市实验学校青年教师自发组织的专业学术性团体,是个学习型组织。它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持教育实验,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实施科教兴国为己任,以献身中国教育事业为原则。

2、团队发展

首先,“四课制”引领,促进教师内涵发展。学校每年都要举办“四课制展示”,即新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能课、中年教师特色课和资深教师示范课。四课制活动,就是让每一个教师均能在“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自我的持续发展。“新到教师汇报课”,汇报他们一年来,将理论知识转为实战经验的成果;“青年教师展能课”侧重于“一课、一专、一特”的展示活动,网上评课浏览量近两万次;“中年教师特色课”,堂堂课有亮点,彰显教学个性;“资深教师示范课”,他们将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与中青年教师们分享,并就教学问题讨论,教师们就教材、教法、教学与育人的关系、教学中出现的 11 / 14

新问题等各抒己见。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教师的特点分别设计了层次不同的教学展示,引领各类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不同层次教师的满足感和功效感。

其次,“课题引领”,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学校正在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创“教师专业学校”的特色道路:建构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胜任模型、开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测评系统、探寻教师能力发展规律建构个性化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校本培训机制。通过前期的课题研究,实验学校现在已经建立了基本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模型,并且也初步行程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测评系统,为将来个性化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校本培训做理论及实践经验方面的准备。

最后,合作学习,打造“精教精研”团队。提出团队合作概念,将个人发展与团队发展结合起来,打造精教、精研团队。

以教研组为核心,以开展主题讨论来达到理论学校、实践探索的“学科发展月”活动是实验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教师在科研组层面上实现个体专业发展和群体专业发展的统一。实验学校认为学科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教学实验相结合的最直接的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学科发展月”活动形成了一系列的成果,教师整体专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外,仅仅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校也尤其注意让教师们拥有更多的合作学习的积极体验,如在2009年,中青年教师特色展示第一次尝试“同课共构”的方式,由教研组集体备课、接力上课、乘热点评、及时改进、促使反思、形成文本。整个流程教研组成员通力合作,不分彼此,不求胜负,只求精益求精,充分体现了大家的热情以及团体的力量。

/ 14

四、示范辐射

1、区学科基地

当我校整体入驻浦东新区后,市教委和新区领导希望实验的优质资源服务于浦东新区,自2003年起,我校的语文、物理和信息技术正式挂牌为基地,全方位为培养新区青年教师服务。在6年的过程,在学科基地得到学习成长的教师一批又一批,其中许多教师成长为新区骨干教师,有的还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学科基地还每年接受新区的专家考核,不断的改进培训的形式与方法,为新区青年教师提供了多元培训的选择。

2、上实教育集团

我校受政府委托,目前管理5所学校,其中浦东3所: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上海市致远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光明学校;徐汇区1所: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闵行区1所:上海市实验学校西校

创造性地运用上实的办学成果和经验,对委托学校进行实验理念的渗透、管理模式和文化的植入、课程和教材的引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联动、网络建设和数字化校园的连通。并且和委托学校之间开着“三多、三合、三活动”,其中三多指:共同问题多探讨、特色亮点多交流、经验成果多分享。三合指: 学校发展与校本课程整合;学校发展与教育技术整合;学校发展与文化建设整合。三活动指:管理层研讨活动、教师教学交流活动、学生交流活动。

3、教材推广

/ 14

我们自编了11种58册教材、辐射全国。其中,语文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成为在全国推荐的实验性教材。目前全国使用我校12学制教材的学校共有35所,遍布9个省。我们还制作了网络版《教材网》与使用实验教材的学校进行交流、互动。每学期为使用试验教材的所有学校老师提供培训服务。

第三部分

“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及思考

一、当前问题

我校早在2003年就成为上海第一所命名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2009年,有被评为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暨师范生实习基地。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和瓶颈。

1、在岗位设置、定编定岗的大背景下,如何激励青年教师的突破性发展。

2、在制度化教师培训的基础上,如何对青年教师进行因人而异、因需而设的培训。

二、今后对策

1、制订岗位设置的实施方案时,要尽可能为青年教师的发展留有空间。

2、在市级课题《基于课堂教学观察的教师专业发展测评系统与校本教师专业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中,把对青年教师的评价与培训涉及作为重点突破内容。

总之,我校根据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年检要求,完成了此次自评,我们将以这次年检为契机,统一思想,团结协作,更新观念,进一步规范我们的办学行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上海市实验学校成为成就教师、发展学生的一片沃土!

教师专业化发展问卷调查报告 篇6

问 卷 的 基 本 架 构

【主要目的】

1、宏观层——引领教师认识到专业化成长、课堂教学改革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自我发展的意愿,设立专业成长的坐标,在实现学校教育宏景的同时,成就个人价值。

2、细节层——聚焦课堂教学、作业设置、教学研究与反思等专业发展因素,或敦促教师积极思考,或给予有效暗示,或直指发展盲区,引发他们主动检视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

3、价值层——在于进一步摸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洞见一线教师的真实心理状态,窥探他们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追求,调整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提升教师职业的幸福指数,提升学校的文化形象。

【基本板块】

学校飞跃的关键、专业发展的盲区、有效提升的途径、作业设置的科学、个体教研的意愿、积极反思的习惯、专业学养的锻铸、集体教研的培育等。

问 卷 的 结 果 分 析

一、教师对专业素养提升的高度认同

如,第1题:目前,在您看来,我校的教学质量要得以飞跃新台阶的关键是()

a 教师的敬业精神 b 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c 课堂教学改革d 教育科研 e 作业革命

多选的有38人,占51.3%,而涵盖b选项(含单选15人)的有65人,占88.8%。

如,第3题:您觉得,我校教育教学成绩得到社会认可,主要是因为()

a 几十年来的良好声誉 b 生源好 c 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d 学生应试成绩出色 e 教师富有爱心,乐于奉献 f教师水平高

只有5人选择b,而选择cf两个选项的有55人,占74.3%。

从这两组数据,足可以看出,教师对于专业素养提升重要性的高度认同,对于学校教育理想的高度认同,他们期待通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能将个体发展置于学校发展的视阈中加以审视,这是学校教育宏景在教师的价值追求中的自觉呈现。

二、教师对教学研究意识的消极忽视

如,第2题:您觉得我校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尚有欠缺的是()

a 自我发展的目标不明 b主动学习的精神不够 c 教学研究的意识不强

d 总结提升的能力不足 e 只满足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忽视自我学养提升

选择a的占21%,选择b占的10%,选择c的占29%,选择d的占14%,选择e的占26%。

“自我发展的目标不明”、“教学研究的意识不强”与“忽视自我学养提升”这三个选项的比重较大,“目标不明”昭示自我发展的意愿不够强烈,“教学研究的意识不强”透出部分教师只“教”不“研”的真实现状,“忽视自我素养提升”折射出部分教师教育理念中仍黏附着“应试”的汁液。

三、教师对日常教学反思的简单浅化

如,第12题:您进行教学反思的形式通常是()

a 很自由,没有固定的形式 b 只笼统记录课堂现象,缺少对某一细节的透析 c通过文字呈现 d 课后反思,但是没有写一写的习惯

选择a的有45人,占60.8,而选择c的有22人,占29.7%。

两者形成不小的反差,教师的日常反思的形式“很自由”,更多的是散点式的、无意识的、表面化的,没有及时记录的习惯,没有透过教学现象解释、揭示教学本质,缺乏反思力,简单浅化的结果是始终在一个平面上无力滑行,教学行为是日复一日的低效重复,教学品格难以跃上新的层次。

四、教师对实践层面的研究形式的真切向往

如,第15题:您最希望参加的教学研究活动形式是()

a 理论类专家的报告 b听一线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与讲座

c 备课组内就某个具体问题的平等、融洽地研讨

d 围绕课堂教学所展开的听课、磨课、评课

e有专家指导的面对面的备课

选择bcde四个选项的有65人,占87.8%,而选择a的人数寥寥。

从中可以洞见教师对于实践层面的教学研究形式的向往,他们更多的是渴望在课堂教学范畴内的具象研究,他们需要具体可感的榜样指引,需要“听得懂、想得明、说得白”的示范,这是真实的姿态。

现 状 的 理 性 透 视

(一)缺乏“读”的品格

教书育人,从某种程度上讲,教的就是“底蕴”,底蕴宽厚者,视野宏阔,站得高、望得远;底蕴褊狭者,疲于应付,被动而为,总有力不从心之感。读书,是增强底蕴、丰厚学养的最佳途径。唯有读书,方能让教师谈吐清雅、气质非凡,用更为充沛的学养去滋润学生的心灵,熏陶学生的情感,“教”出来的学生才是高雅的、有思想的现代人。

我校(不仅仅是我校)教师的读书现状不甚理想,主要类型有:向来不读型,只读闲书型,读而不记型,被动读书型。

学校自上而下的“读书笔记”这一有效做法不可动摇,不能因为个别教师的个别理由而降低要求,要作为常规工作去抓,哪怕一个学期抄上个10篇文章也是有好处的。

建议:1)不要以年龄为划分界限,应该置于全校的视阈之中;2)分层要求,不搞一刀切。如几位特级教师、个别老教师可以特殊对待;3)形式灵活,让“用心读、认真记、效果好”的教师体验到一份独特的快乐,给更多的教师一份榜样的力量。

(二)缺乏“思”的能力

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意识到自身不足,渴望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教师在新课程的适应中能不断思考,在总结、反思教学实践,这些结果表明我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意愿较强。

但是,仅仅停留在“想做”的层面上,还缺少“要做”的勇气,缺少“能做”的素养。比如教学反思,绝大多数的老师只满足于“自由的形式”,具体是什么样的形式、到底反思了什么问题、获得怎样的理性认识、今后的教学实践如何改进等等问题就无从考证了。他们片面地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学行为的“附加物”,而不是融于教学行为之中的。长此以往,反思的意识淡化,反思的习惯丧失,反思的能力退化。

建议:保证“面”的推进,每个学期,每位教师必须围绕教育教学行为撰写2篇教学叙事、反思、随笔,每篇不少于1000字。每一学,学校可以组织一次正规的评比,邀请专家做评委,组织颁奖仪式,掀起高潮,让老师们感受到“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也能获得学校的认可和同事的尊重。

(三)缺乏“写”的韧劲

读书和写作,是教师修养的两大基本功。读书是内化,是吸收,写作则是倾吐,是外化,“写”的过程伴随着思考、提炼、整合等多种能力的提升,其作用不言而喻。

目前,我校绝大多数教师的“写作状态”停留在应付于参加各级各类的论文竞赛,且都是等比赛通知下发以后才被动动笔。真正的“写”,应该是个体的自发需要,有积极表达倾吐的欲求。周益民、张冬梅两位特级教师的文章频现于报刊杂志,华燕、魏芳两位老师近一两年内也有几篇文章见刊,郑理、强献娟、何佳等老师偶有文章发表。但是,对于品牌学校“琅小”来说,人数略显稀少。“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这八个字在教育教学报刊杂志上出现的频率越高,越能证明其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胜人一筹。

建议:1)学校领导层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写作”对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积极意义;2)要创新激励措施,呵护并激发教师“写”的积极性;3)区别对待,给一些有写作基本功、勤于教学研究的青年教师压担子,每学期不少于2篇2000字的教育教学类的专业文章;4)“教师博客”不能昙花一现,更不能就此退出“江湖”,应该重新启动,分设学科组,专人负责管理,对于不能按时上传的教师要有一定的对策,不能听之任之。

(四)缺乏“研”的氛围

集体教学研究的基本落实建制在年级的学科备课组,因为备课组与一线的教学联系最为密切,活动能否正常开展、有序开展、深入开展,直接影响到教学研究的氛围、质量、深度。一所学校的教师的教学研究意识的培植,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备课组活动的有效开展。

当下,我校的备课组教学研究活动呈现以下特点:流于形式,活动不正常,缺乏主题,无中心发言人,教师不重视。

我校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的特点是:1)活动次数少;2)活动含“研”量较低,多以事先精心装备的汇报为主,缺少思维的碰撞和即兴的评议。

建议:1)教导处要高度重视备课组的建设,要求各备课组在新学期的第一周讨论制定好活动计划,并于第二周上报教导处;2)教导处要加强检查与指导,深入到备课组中去;3)学校各级行政领导,要在自己所在的备课组内,发挥引领、督促、帮助的积极作用。

未 曾 停 过 的 思 考

1、中层以上的行政领导,应该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起积极的引领作用,时时带头,处处示范。是否可以考虑行政领导按顺序面向全校教师作教学展示,是否可以考虑中层领导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接受教师的评议。

2、在学校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对于个别教师的懈怠行为、要加以管理、约束,是否可以考虑以校长室的名义下发《友情提醒卡》。

3、要将教师专业化发展与《琅小教师五年发展规划》相结合,作出阶段性的总结,是否可以座谈会的形式,宣扬先进,激励后进,引导教师对照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寻找差距,寻求改进策略。

4、要有支持性的政策,引领教师乐于规划自我的职业生涯,促进教师真正感受到专业化成长的幸福感,既有精神层面的,也有物质层面的。

5、要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让名师的效应最大限度地辐射,改变“师徒结对”的一般性结构,促使成熟型的中青年教师也能成为名师的徒弟,能在更高的层面上获得发展。

6、中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意愿不强,需要设法培育。

教师专业发展诊断报告 篇7

一、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 青年学区领导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把教师队伍建设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 摆在了突出的地位。从实际出发, 本着建立一支数量足、专业素质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且能够适应教育教学和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学区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 制定了相关措施, 使全学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万盛区青年学区在贯彻邓小平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思想指导下, 全校师生努力拼搏, 正在为青年中心校的腾飞而努力。青年学区由青年中心校和3所村小 (民族小学、湛家小学和燕石小学) 组成, 现有教职工100人, 其中数学教师32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0人, 占31.25%;专科学历22人, 占68.75%, 学区级数学骨干教师12人。高级教师9人, 占28.1%;一级教师23人, 占71.9%。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核心。万盛区青年学区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 始终将“狠抓课堂教学主渠道, 高奏教育质量主旋律”作为学校的首要工作和发展重要目标。我们本着“为教育教学服务, 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助力”的指导思想, 建立并实施“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校本教研制度, 设置以校为本的研究机构, 以通过多种形式扎实推进校本教研, 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赢得了社会的关注。先后获得“重庆市百面红旗之一”、“市文明单位”、“市模范教职工之家”、“市红旗少先队大队”、“市卫生先进单位”、“万盛区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区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区民族管理先进单位”、“区先进党支部”、“区先进团支部”“区优秀教研组”等荣誉称号。

二、值得肯定的方面

(一) 职业道德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身心正处在发展中的活泼可爱的儿童, 并且是在与他们共同活动中用自己的品德和智慧, 知识和才能去影响、熏陶和造就儿童。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作用所不能代替的。因此, 每个教师都必须自觉加强师德和业务修养。

青年学区的数学教师队伍是一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树立起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政治合格, 敬业爱岗,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爱护学生, 学风严谨。能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 指导教学实践和科学。

(二) 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不是别人臆造并强加于教师头脑里的空洞抽象的概念, 而是始终与教学活动并存的一种观念形态。它的客观存在又会在教学活动中以种种形式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出来。通过调研, 我们了解到青年学区的绝大多数数学教师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 拥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服务性。青年学区的数学教师服务于学生, 数学教学服务于育人, 教书育人服务和服从于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

第二, 创新性。青年学区的数学教师把握了学科教学的方向和特点, 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以数学教师特有的思维敏感, 善于思考, 勇于探索。在数学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不断更新观念, 增强创新意识。

(三) 教学能力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最好的表现, 青年学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调研小组全体成员深入到各个学校听数学随堂课、年级组教研课和示范课, 还于20011年11月17日、18日两天听了青年学区2011——2012学年青年教师数学优质课竞赛课。

2011年11月17日、18日两天在青年中心校开展了2008—2009学年青年教师数学优质课竞赛。由犹元云、湛正勇和周用洪三位老师当评委, 评出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 空堂课老师可以到现场观摩, 选手们各自展示了亮丽的教学风采。学区对获一等奖的卢越华老师, 二等奖的王定平和王维芳老师, 三等奖的伍刚、张革和杜江三位老师颁发奖金和荣誉证书。然后由获得一等奖的卢越华老师代表青年学区参加区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 通过努力, 荣获区级一等奖。这次优质课竞赛活动开展得非常成功, 充分体现了新课改和新理念。让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欣慰和感动, 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仅走上讲台一年的两位新教师:王定平老师和张革老师, 就能上出这么优秀的数学课, 在这次竞争如此激烈的数学优质课竞赛中分别获得二、三等奖的好成绩。2012年3月, 卢越华老师先后到万盛实验校, 中盛小学和新华小学献课, 得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好评。我真为我们青年学区有这样一批优秀的数学教师感到骄傲和自豪, 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青年学区数学教学黎明的美好前景。

从本次调研所听的课看, 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变化, 无论是教学组织形式、师生角色的变化,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 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1) 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课堂教学从过去单一的组织形式向多样化发展。教师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知识, 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教得高兴, 学生学得活泼。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 激励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喜欢上数学课, 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2) 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上, 教师所倡导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了更广阔的空间。课堂上教师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学习的生活情境, 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用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数学源于生活, 生活需要数学, 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做到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从而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 情景激趣。课堂上教师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学习的生活情境, 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用已有的知识, 生活经验主动探索, 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做到把问题生活化, 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习的兴趣。

(4) 师生角色的变化, 带来了课堂教学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听课中, 我们经常能听到教师这样的话语“能让我也来发表一下我的想法吗?”“你们对我的想法有不同意见吗?”这种尊重学生和亲切的语言不仅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更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形成创造了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

(5) 发展性评价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从重结果向重过程发展。

教师组织学生注重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实现的过程评价, 课堂上激励学生大胆质疑, 及时给予鼓励。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还组织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 通过评价不断激励, 从而达到获取知识, 形成学习能力, 培养情感, 不断发展成长的目的。

(6) 有效训练, 实践创新。部分教师能在数学的教学中进行教育创新设计, 各个环节准确把握要求, 注重有效训练, 引导科学思维, 进行实践创新的尝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2、教师备课。

教师的备课能做到每课必备。并且备课格式基本统一, 有内容、目标、重难点、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等。书写认真。

2011年10月17日, 青年学区开展了一次全体数学老师都必须参加的现场备课比赛。比赛分低段 (一至三年级) 和高段 (四至六年级) 进行, 教导处作客观公正地评价, 分别评出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对于获奖的老师学区有一定的经费奖励, 并颁发荣誉证书。同时还让获一等奖的卢越华老师和李世敏老师, 获二等奖的唐转文等4位老师代表青年学区于2011年10月30日参加万盛区教师进修校组织的小学数学现场备课比赛。通过努力, 卢越华老师获区级一等奖, 李世敏、唐转文和李启维3位老师获得区级二等奖的好成绩。

3、教师听课。

从听课簿里反映出, 教师能在学校里开展有计划的听课活动, 有的教师还能跨年级进行听课,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4、作业批改。

从学生的作业本可以看出, 我们的教师布置的作业量适中, 大部分能全批全改, 并且改得比较细致, 错的地方能标有符号或帮改正。

5、撰写数学论文。

大部分数学老师能结合教学实际写出符合主题的论文, 少数老师写出的论文还很有创意, 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写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许多亮点, 同时还指出了不足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三、存在问题

(一) 教育思想方面

通过调研发现一部分教师虽然了解了新的教学理念, 但在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时, 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不同步。有个别老教师教育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

(二) 教学行为方面

1、课堂教学。

(1) 教师对新的教材理解还不够透彻, 常常抓不住教学的重难点; (2) 学生上课时活动多了, 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体现过程, 教师、学生互动, 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快乐, 展示自我, 这些也都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但从许多学校的调研中也暴露了不少新问题, 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都能从学习活动中获得所需的数学知识; (3) 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 如何处理好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法与目标落实的矛盾。

2、备课。还有部分教师备课是个形式, 没有很好的把过程、经过自己的思考写下来。很多教师都没有教学反思。少数教师的备课笔记 (教案) 滞后于教学进度。

3、听课。大部分教师听课只记下了过程, 没有很好的评课记录。也没有自己的见解。有的听课极少, 一个月才1节, 可能是包班导致。

4、作业。学生做错的作业, 老师帮改得多, 学生自己更正的很少。从作业上反映, 很少发现有发展题的练习。

建议

一、以科学的、理性的思维贯彻实施新课标中所提出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模式, 同时, 继承落实“双基”中可取做法, 不断改进, 不断完善。继续重视学生的书面练习和知识巩固环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重视研究小组合作的组织、实施、反馈机制, 重视合作技能的养成, 发挥好每个同学的作用, 使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在创设情境和互动中突出数学的学科特性 (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数学习惯) 。

二、继续重视教师基本功的提高。系统地钻研教材, 把握好教学目标、重难点;深入地了解学生, 弄清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有条件的多看优秀课例, 多动脑筋设计好教案, 从知识技能框架、情境创设、教学模式选择、教学艺术等方面不断优化, 精益求精。

三、注重实效开展教研活动和新课程培训。搞好每学期的新课程培训, 把学习新理念和剖析教材作为重点内容。在学科教研活动中, 以剖析个案、纠正错误为重点, 让老师明确, 什么是该学习的, 什么是该避免的。

四、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培训。继续开展优秀论文、案例分析、说课评课等评比活动, 促使教师学习教学理论和钻研教材。

五、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现在网络资源的丰富是大家众所周知的, 教师能自觉熟练地操作电脑, 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已有的教学光盘等教学资源都十分迫切。

六、加强科组的集体备课制度和校本教研的有关课题研究。共同讨论, 理解好教材, 共同把握好教学的目标, 采取切合实际的方式方法解决教学中碰到的问题。

七、听课要有自评与级评的记录。

八、学生做错的练习, 要培训学生自我纠正的习惯.教师不要代办, 同时, 要加强实践创新型的练习作业。

机电类专业青年教师企业实践报告 篇8

一、企业介绍

河南龙翔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和销售输配电一次电力设备和二次控制设备及相关自动化技术的综合性企业,系郑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注册资金5000万元。公司位于郑州龙湖新区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科技园内,拥有8000多平方米的现代生产厂房及先进的生产和检测设备,是全国校企合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重点扶持企业。

二、实践目的

深入企业一线,了解和掌握该公司的生产流程、管理模式及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特别是企业对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需求,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力所能及地完善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教学改革。

三、实践过程

笔者在河南龙翔电气有限责任公司的实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理论培训:安全培训、技能培训、规章制度培训等。第二阶段,手把手学习操作:跟着工厂的师傅学习和练习电气控制产品的生产实践,主要包括开关柜、环网柜、箱变、段路器、无功补偿等生产工艺,解决在现场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习非晶变的生产经验和专业技能。第三阶段,独立操作:独立在现场工作以及应对现场各种情况。

四、培训收获

1.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

在企业实践期间,笔者踏踏实实从生产一线做起,抓住一切机会自己动手操作,积累经验,切实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笔者熟悉了企业的技术改造、设备的安装调试、电气设备故障检修等工作,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技能,也对以前所教理论课程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使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大大增强,提升了自主技术开发研究和指导学生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

2.熟悉了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了解了行业现状与发展方向

经过实践,笔者熟悉了企业生产工作流程,了解了与自己所教专业相对应的企业、行业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有利于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当前生产现状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教学中,笔者把行业现状和特点如实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尽早与社会接轨,避免因走出校门时与行业实际脱离太远,从而产生种种不适应。

3.有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下企业锻炼,笔者了解了相关行业、企业的就业状况,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掌握了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要求,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培养更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根据企业要求与工作过程特点,笔者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按知识结构分模块,按能力结构分项目,按认知规律分任务,采用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笔者根据企业对员工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沟通协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服务意识、敬业精神的要求,修订教学计划时加大了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培训课程比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自身修养。

4.丰富了专业教学资源

通过下企业实践,笔者了解了电气自动化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了电气类企业的现场环境。笔者收集了开关柜、环网柜、非晶变的工作流程、岗位操作技能、作业流程中的有关要求,进行了详细的生产过程记录,并且拍摄了一些现场照片。一方面,这为专业教学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料,更为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提供了大量实际、生动的素材,丰富了专业教学资源库;另一方面,这些资料还可充分应用于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5.提高了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企业的每一道工序流程都是非常严谨的,现代化的生产线不容许任何环节出错,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作为教师,学生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就是我们的产品,只有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能为社会所用的人才。通过实践锻炼,笔者原来在工作中存在的懈怠思想一扫而空,树立了培养合格人才的高度责任感和迫切性,同时增强了治学的严谨性。笔者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把在企业中所学到的吃苦耐劳、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同时,要把这种精神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五、企业可改进的地方

上一篇:六年级学生怎样做读书笔记下一篇:会计法规试题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