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精选8篇)

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篇1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分析

曹村六小 李冬

个案1:

小柴是一位年轻的小学数学教师,虽然从教只有四年,但她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人。为了搞好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她做了大量的艰苦而繁琐的研究。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她阅读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对小学课程标准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大量的针对训练成就了她的数运算教学效果: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经她的手,短时间就能变个样,所教班级的数学成绩就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同样,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她每教一个班级,都要相应研究课程标准,了解学生情况,然后,按照自己的研究,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要求学生过关。相应地,教学耗费的时间就多,常常是加班加点地干。就是这样的一位教师,四年来她所任班级的数学成绩年年进步,但学校教师的认同度不高,认为她所做的是典型的“时间+汗水”,技术含量不高,不值得一学。

个案2:

小卢是一位小学英语教师,研究生的学历,贤淑恬静,温文尔雅。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她爱好阅读,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她阅读了大量的有关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书籍,极具“高大尚”的气质。事实的确如此。她的英语课上得过程流畅活脱,条理清晰。就是这样的一位教师,四年来她所任班级的英语成绩始终不在人前、不落人后,学校教师的认同度不高,认为她的教学是花拳绣腿,好看不实用,缺乏说服力,属于“纯表演”。

分析

应该说,这两位青年教师的情况在当前的中国基础教育界是很具有代表性的。许多一线工作的教师,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辞劳苦,加班加点,做了大量的学习和研究。但是,由于她们秉持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同,学习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他们的努力往往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 1

结果。这是为什么呢?

记得,当代著名教学与培训专家马杰曾经表达过这样的一个意思:你想到哪里去?你怎样到那里去?你是否到了那里?对于教学,这实际上可以解释为:把学生引领到哪里去?怎样引领学生到达想去的地方?如何判断学生到达了想去的地方?“把学生引领到哪里去”就是教学的目标(任务),“怎样引领学生到达想去的地方”就是教学的策略(活动、方法、媒体),“如何判断学生到达了想去的地方”就是教学的评估。这三个问题是最重要、最简明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如果按照这样的基点分析这两个个案,我们就能比较清晰地揭示柴、卢两位教师专业发展停滞在哪里,缺失在何处,进而为我们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找到有效的校本途径。

一、个案1中的青年教师小柴之所以对课程标准进行准确的研究,就是为了切实把握自己“教学的目标(任务)”,切实把握自己到底该“把学生引领到哪里去”,切实把握自己到底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一个教师,只有确定好了教学任务、选择好了教学内容、明确了教学目标,她才有条件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她才有条件选择评估的标准与手段,她的教学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说,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合适的“教学的目标(任务)”,是教师专业水平的一种具体体现,因此,柴老师的做法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

但是,“教学的目标(任务)”绝不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教学评估的标准也绝不是“考什么”。新课程改革告诉我们,“教学的目标(任务)”不仅有“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而且还有“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而“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正是我们传统教学所忽视、所缺失的内容。

同时,明确“教学的目标(任务)”只是教学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教学的目标(任务)”还必须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相结合,还必须转化为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习的目标(任务)”。这个结合、转化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以促进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学习。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并适时调整之,这

也是教师专业水平的一种具体体现。新课程改革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平等中的首席”、“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等,其目的就是为了强化教师这方面专业水平的提升。显然,小柴老师恰恰忽视了对这个问题展开学习和研究,她的专业发展便停滞在对“教学目标(任务)”和“教学评估”的把握上,缺失在对“教学的策略(活动、方法、媒体)”的研究上。

像柴老师的情况不是个别现象。由于忽视甚至漠视对“教学的策略(活动、方法、媒体)”的研究,这类教师一般都不重视对性格各异、不断变化的学生的研究,不重视与学生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因此,他们有学习,但他们学习的不是教育教学理论,而是教辅、教参;他们有反思,但他们反思的不是如何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是哪个教学任务还没完成,哪个知识点学生还没掌握;他们有研究,但他们研究的不是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而是练习、考题。

于是,我们就不难理解基础教育领域里的一种普遍现象: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一般都对“考什么”(教学目标(任务),或者说实际上的“教什么”)的认识和理解十分清楚,一般都表现得非常敬业、任劳任怨,他们的学生的学业负担一般都比较重,因而他们一般都显得“匠气”十足。

二、个案2中的小卢老师之所以阅读大量的英语名著,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养,提升自己的教学底蕴;她之所以阅读大量的有关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书籍,其目的是为了切实掌握“怎样引领学生到达想去的地方”的策略和方法。

从教师的知识素养来说,教师不仅需要本体性知识,而且需要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阅读外国文学名著,是在丰富和提高本体性知识;阅读相应的教学理论,熟悉相应的教学经验,是为了丰富和提高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因此,就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说,卢老师的做法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值得提倡的。

事实上,综观世界教育界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可以发现,卢老师的做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理智取向做法。这种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关心的核心问题就是“什么样的知识对于教学是必要的”,提升的基本途径就是向专家学习某一学科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

但是,教学是情境性的活动。教师的知识只有与具体的对象(学生)、内容(教材)相契合,成为情境性的知识,才能发生实际的效力。教学不仅是一个过

程,也是一种结果。教师不仅要清楚“怎么做”,更要清楚“做什么、做得怎样”。卢老师的教学成绩始终不佳,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是,与她忽视对“教学目标(任务)”的切实把握是不无干系的。因为语文“教学目标(任务)”的泛化或缺失一直倍受人们诟病的。

我们知道,课上得好,无非是师生活动充分、有亮点,好看、耐看。但是,这种“亮点”、“充分”,如果不能围绕一定“教学目标(任务)”,不能让学生切切实实地学习点儿什么、掌握点儿什么,这样的“亮点”、“充分”在教育学意义上是无效的。也就是说,“教学策略(活动、方法、媒体)”也好,“教学方法和技巧”也罢,总是针对具体的内容和具体的对象而言的,它们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和手段。抽象的策略、方法和技巧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把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工具和手段”当作自己专业发展追求的目标,这样的教师显然是在“舍本逐末”、“缘木求鱼”。

由此可见,卢老师的专业发展便停滞在对“教学策略(活动、方法、媒体)、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学习研究上,缺失在对“教学目标(任务)”和“教学评估”的把握上。

因此,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教师常常感叹“优质课好看不好学!”“优秀教师的方法和技巧一听就懂、一学就走样!”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一上公开课、优质课,上课教师就会在怎么做的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试图在一节课中将各种时髦的东西(说得好听一点是先进的理念与策略)都塞进去。

如果对教学策略、方法和技巧的追求一旦成为一种时尚,就会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错误的导向。许多教师之所以不能将教学、教研结合起来,原因就在这里。在他们看来,教研是做给别人看的,好看但不实用,自己的教学才是实际的,需要产生实际效果。

三、通过对这两个教师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不同教师的专业发展,其停滞和缺失是各不相同的。

实际上,教师专业发展出现停滞和缺失是必然的。教师在其专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其关注点是不同的。初任教师关注的焦点在于教学的任务、内容和目标,着眼于将学生引向何处;一个熟悉了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了“到哪里去”的教师,可能更加关注如何提高学生成绩、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如果一旦这种关注

演变成为一种经常的习惯,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会停滞在其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关注点上,就会出现相应的专业缺失。

因此,学校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中,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帮助教师发现其专业发展停滞在哪里、缺失在何处,帮助他们找准其专业发展的基点和突破口,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教研,帮助教师弥补其专业缺失,那种“让教师读一读教育名著”,“写一写教学经验论文”等一刀切的方式,显然是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

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篇2

一、目前我国教师职业者所面临的压力

在我们最初的认知里, 教师的职责就是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只有优秀的学生将来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但就目前教育发展的普及程度而言, 教育的意义其实并不能只停留在这一表面层次。在一个繁荣的国度里, 教育资源是共享的, 应该达到物尽所用, 教育者应该尽其所能, 让尽可能多的有意愿接受教育的人, 在适当的时间接受良好的教育。

(一) 学校陈旧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压力

中国的学校一般而言都秉承着一路走来的传统管理模式, 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 更对从业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过于严格和苛刻的管理细则, 并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出现的教育问题。因为教师本身是具有怀疑、独立、批判意识和自由精神的, 他们依靠自身独有的特质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研究, 可以将他们的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继而传播给学生。过于细致严格的管理制度, 只会让教师感到从业无力、未来渺茫, 倦怠的职业热情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成果。而这将产生教育资源的又一种浪费现象。

(二) 教师的权益无法得到可靠的保障, 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教师因为处于特殊的社会地位, 这也就决定了他们不得不面对比别人更大的人际交往压力。包括与学校各科室领导之间如何相处, 同事之间的相处之道, 与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沟通问题等。哪方面的关系处理不好都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另外, 一些学校“以分数论学生, 以升学率论教师”的做法, 在岗位间竞聘、学校职称评优的活动中, 无形之中加剧了教师们之间的竞争, 让原本就复杂的人际关系更为复杂, 这样一来, 就很容易加重教师的自我不良情绪和心理上的疲劳感。

(三) 教育改革、专业发展构成教师新的压力

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 也要求其教育在原有的水平上提升到另一个高度。教育行政部门曾出台实施的教师聘任、末位淘汰等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职业的压力。机构的调整必定会以新的组织方式出现, 在一些方面改变教师的教学任务和角色, 这就出现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种不确定性会使人偏离原有熟悉的人生规划及自我认知, 让没有相应的能力和心理准备的那些教师很难适应, 这所导致的冲突虽无形却又让教师不得不面对,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职业生活的幸福感。

(四) 个人生活因素也是教师产生压力的来源

教师是特殊的从业人群, 除了面对在学校的种种压力, 也要面对生活的琐碎烦恼。每个人的生活变化喜怒无常, 无论这些变化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都需要我们心平气和地想办法解决, 消极的接受是最不明智的选择。教师的工作特性, 决定了其时间长、任务繁重的工作状态。久而久之, 他们和身边的亲朋好友沟通交流的时间很少, 感情生活匮乏, 工作的压力无人诉说, 心理自然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二、目前我国教师专业的发展

(一) 教师专业的发展

从目前的多种研究数据看来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观点, 大多数学者认为是成长与动态循环的一种特殊的模式。教师的专业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历程, 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通过特制的专业成长培养方案、计划内的在职进修等等予以改进, 进而得到提升空间的机会。目前而止, 我们实施过的措施更偏向于通过制定系统化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发展计划等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凡通过在职进修的活动与专业成长培养的方案要求, 都可在一定层次上促使教师经历再成长、再学习的历练过程, 进而有效改善教师所面临的职业挫折感、衰退心理等的特征, 达到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潜能目标。

(二) 教师专业发展重点。

教师从一个不成熟的择业者到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学习是一个必经的发展历程。无数的实践证明, 教师的发展存在无限的空间, 只要不断的向专业方向努力, 获得职业发展就是绝对存在的。教师无时无刻都需要不断地学习适应变化着的教学环境, 不断地增长专业能力, 使其从胜任本职工作, 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努力。对于已经踏上教学工作岗位的教师, 虽然经过了职前的教育训练并获得了教师的任职资格, 但这距离他成为成熟的教学专业人员还有一段距离。一名新教师到专家级别的教师的成长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 还需要无限的耐力和责任感。教师只有深切明白这一特点并努力付诸实践才能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三) 教师发展的阶段性。

像万物生长变化一样, 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在一定的时间段显现出阶段性, 教师发展的中心是专业成长。教师要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 除了做好本质的教学工作外, 还需要长期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不断的提高专业水平, 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教师从步入学校的初到者到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教师, 甚至于教育教学专家, 都需要实现逐步自我完善与发展的过程, 要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一系列不同的专业发展经验。

目前, 在我们可以预见的未来, 教师职业压力与教师专业的发展存在着的方方面面的问题都会在一定时间内得到逐步的改善, 教育乃一国的发展之本, 振兴之源, 在我国经济日益兴盛的今天, 教育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提高教育水平的事项也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上日程, 而要完成这个目标, 缓解教师职业的压力的问题就势必会得到最适当处理, 教师专业的发展空间会呈现出更为广阔的上升空间。

参考文献

[1]王玉萍.中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压力问题的成因对策[J].教育探索, 2005, (8) .

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分析 篇3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英语课堂;教师反思;教师认同;教师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3-0040-02

一、前言

顾明远在《教育大辞典》中明确指出: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社会职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分成的学业门类。一项职业若其专业化的程度及知识技能体系的发展较低,且不重视实践上的理论与概念基础,则仅能被视为“半专业”。 教育是否能被称之为专业,至今仍无定论,然而教育确实在朝着专业化迈进。在英语教育领域中,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求新求变,不断发展其专业知识与能力。教师的教学需从提升教师专业着手,课程题材与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得有教师专业发展的配合。

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探讨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很多,归纳起来,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有:教师自主学习、学校培养、教学督察、资深教师引领等。

1.教师自主学习

教师自主学习是在学习者自主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它要求教师本身也是一个学习者,和所有的自主学习者一样,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自主学习贯穿始终,关系到教师的生存和发展。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多阅读,除了加强英语语言基础外,还可以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在教学中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不断地总结调整,以提高英语课堂;多交流,多请教,可以通过交谈、听课等方式向其他英语教师学习。

2.学校培养

教师的专业发展并非全靠自己,学校可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学校可以为教师营造了崇尚、支持学习的环境,鼓励教师学习,让教师感受到自己身上的价值,就容易主动去学习;学校也可以为教师创造学习的有利条件,如组织交流研讨会、组织教师到校外国外学习交流、举办资深英语教师讲座、聘用英语外教、组织教学观摩课、保证教师的学习时间、解决教师的学习费用等。

3.教学督察

督察人员由特定的英语专业人员组成,对教师的教学课堂进行视察与辅导。教学督察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中,督察人员提供师生互动的观察回馈,教师可充分运用观察回馈,以提升教学效率。教学督察可以协助教师改进教学,增进学生学习效果,提升教学的质量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能持续不断改进教学的互动方式。

4.资深教师引领

这是一种以师徒制方式进行的知识分享。资深教师对新进教师的引领方式,对学校效能的提升有深层的影响作用。因为,运用师徒制的方式让资深教师与新进教师之间进行知识分享的过程,能使新进教师迅速地成长。

鉴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较偏重于应用性、技术性方面,对于英语教师如何提升专业的务实层面,尽管有其助益,但理论基础有所不足。因此,本文就教师反思、教师认同、教师实践三个方面,阐述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三、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之理论分析

1.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教师反思

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很多,而教师反思是动力或开端。教师须先具反省能力,才有专业发展的可能。在英语教育中,教师如何通过自我反思以促进专业发展,提出以下四项原则:

(1)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是英语课堂,教学与学习经验的不断丰富,对教师发展是重要且关键的。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质的提升,其中转化型成长是通过经验的反思,导引教师的教学实践。(2)英语教师严谨且系统性的反思有别于日常思维,它是对教学过程的沉淀与鉴赏,体现丰富与复杂的细节,并为深入的回应铺路。(3)英语教师的反思需要社会各方带来实用的各种观点,不同观点的汇集是必要的。通过讨论教师故事,揭露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及丰富性,让教师在谨慎描述和分析个人经验后,逐渐浮现解决策略。(4)英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回馈,因为这对了解学生学习是关键的,同时学生作为学习者须给予有用的回馈,不要让其它回馈转移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Rodgers以J.Dewey于1933年所提出的反思概念为基础,发展形成四种循环的反思方式,认为可用于教师专业发展:

(1)观看。教师应先发展自身的观察能力。 (2)描述。教师尽可能以不同观点,去描述经验中各种复杂元素,描述的内容依赖于对经验的掌握。 (3)分析。经验的分析包括文本分析、语言分析、教师假定行为分析和架构分析,根据Hawkins的架构,我即教师、你即学习者,它即学科题材,三个元素相互紧密联系。(4)实验。经验与实验有相同拉丁字根,experi,意指尝试或测试,行动的第一步是提出处理课堂难题或问题的策略。

2.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教师认同

在专业发展的历程中,英语教师除需自我反思之外,其自我认同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后结构主义视角中的教师认同是教师通过谈论他们自己受到外界(教学过程、教育改革、社会变迁等)权力威胁时的一种自我调整。即教师认同是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地评估自己、与周围的环境不断地协商并发现与建构自己新角色的一种动态性过程。所以,教师认同是动态的、发展的、与个人相关的过程,是教师自我和社会互动中确立认同的过程。教师认同贯穿于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是教师发挥主动性,积极构建自身的结果。

英语教师的自我认同不能单一地以教学工作来认定,而是一个多方面的动态认同。教师应追溯自我的构成,把他人与我们看作经验的客体与主体。因此,自我分析及经验分析的焦点是经验论述,而非经验本身,经验本身不能构成自我知识。到目前为止或许还没有共通的教师认同,但每位教师都应共同努力,达成真诚及真实的自我。

3.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落实――教师实践

英语教师实践是师生之间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要表现为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英语教师实践的对象主体是学生,但是教师实践不能只局限于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实践在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在帮助教师成长提升,这是师生之间的共同成长。因为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必须借助课堂的实践经验才能获得,教师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增长教师的学习与实践,应聚焦于深化教师知识的角色、理想上。在专业发展下,新知识本身并不能让教师实践与思考发生必然改变,教育实践的决策依赖教师的信念与自身知识。当教师实施一项设计的方策时,信念较能预测其行为表现,包含对工作的组织与定义。教师的行动受其信念系统所控制,信念构成教师处理课堂中大批信息的基础,并过滤这些信息,使教师采取行动。而教师知识基础则超越行为知觉,受到教师个人经验、个人历史、学科题材知识等影响,学科题材知识包含教学论内容知识和教学实践知识。教学论内容知识指的是专属内容领域中特定概念与学习困难的知识,及演示与教学策略的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教师职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教师真正成为专业人员的核心基础,因此它能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设性工具——不仅有助于理解教师行为的意义,而且还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找到切实可行的出发点。

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实践意识。正如郭法奇提出,教育观念的转变不仅有认识层面的问题,也有实践层面的问题,更与个体的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密切联系。

四、结语

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涉及面广,经由本文之探讨,发现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较多。就教师反思而言,英语教师可通过观看、描述、分析、实验的反思循环,不断自我反省并拓展教学内涵;就教师认同而言,英语教师与教学呈现辩证、对话的关系,贯穿于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是教师发挥主动性,积极构建自身的结果;就教师实践而言,应聚焦于深化英语教师知识的角色,以转化教师的信念,且信念与实践应持续互动,以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26.

[3]郭法奇.论教育观念转变中“观念传授”现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4):6-9.

[4]李茂森.教师的身份认同研究及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1).

[5]刘学惠.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211-217

[6]徐锦芬.大学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7]Nias,J..Teaching and the self[M].// M.L.Holly & C.S.McLoughlin(Ed.).Perspectives 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ondon.Falmer Press,1989:155,171.

[8]Rodgers, C.R.(2002).Voice inside schools.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72, 231-253.

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篇4

徐学军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的基础音乐教学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学科的特殊性,还有不少地区,甚至有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仍存在音乐教师师资配备不足的情况,这是违背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教师是实施课改的关键,若按一所小学20个班级数计算,此校每周的音乐课应在40节以上,再按一名音乐教师周任课节数14~16节计算,那么这所小学应配置3名或以上的音乐教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师资配备严重不足。

一、小学音乐教师现状分析

1、课堂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本人听了这么一位兼职音乐教师上的小学一年级的音乐课:上课一开始就在黑板上出示一条谱例,当时我很惊讶,如今小学一年级学生就具有这么强的视谱能力?教师提问:这条谱子中有多少个“DO”音?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轻松回答了这个问题;接着教师又提问:那有多少个“RE”音呢?这样的提问让我更为震惊,这与音乐本身有关系吗?又有一位兼职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把这节课要教唱的一首歌曲的歌词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看着东倒西歪趴在桌上的学生,我也忍不住皱起了眉头。音乐课最基本的音乐性到哪儿去了?这样的音乐课我们的孩子会喜欢吗?还有部分音乐教师的不谐和的钢琴伴奏,真担心孩子们的听力因此受损;不切实际的歌曲定调,孩子们稚嫩的嗓音必定不堪重负。

2、音乐教师专业基本技能参差不齐

在一堂音乐课上,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指出音乐教师范唱时走了音,教师除了当时肯定学生的做法,故作轻松地自我调侃一下之后,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还有不少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节奏演示不平稳,伴奏节奏不统一等现象。音乐教师应具备最基本的歌唱、钢琴弹奏、简单乐器教学、合唱指挥、音乐欣赏教学、创造性音乐活动教学、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等能力,大部分专职音乐教师都是从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他们具有基本的音乐理论和技能,具有某方面的音乐专业特长,有擅长声乐的、舞蹈的、钢琴演奏的,等等,掌握一定的音乐教育理论和方法,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而不少兼职音乐教师没有系统地接受音乐基本技能的训练,如没有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不会进行基本的钢琴即兴伴奏,音乐理论知识了解掌握不够全面,等等,再加上兼职音乐教师担任着其他学科的教学,使他们往往无暇顾及这门兼职学科,仅是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而已,放宽对自己和对学生的要求。

3、对音乐教学研究、反思能力相对较弱

曾有音乐教师讲述发生在他的音乐课堂中的一个教学事件,在让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过程中,教师介绍再现部——“化蝶”后提问:其间增加的竖琴的琶音,是为了表现怎样的场景?一位学生不加思索地说,这是祝英台在洗澡,引得哄堂大笑,这位教师当时十分恼火,音乐课因此无法顺利进行。音乐教师对于如何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如何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还有待于增强。有不少音乐教师对教育科研还是望而却步,对于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确立现代教学观念,努力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实力

许多音乐教师任职后,希望自己在专业技能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然而一边是繁重的教学任务,再加上专业学习的开支绝不是一笔小数目,使很多教师放弃了这个念头,本市从这一实际出发,组建了音乐教师艺术团,要求各校为音乐教师每周固定一个专业学习的时间,分别设立音乐教师合唱团和音乐教师舞蹈队,这种群体参与的训练形式,不仅提高了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还可以造就集体感和友谊,加强团结合作精神,以多种教研活动为载体,努力营造音乐教师专业学习氛围。

我们以往的教师培训效果不是很理想,如重视理论说教,忽视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虽然他们也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仍以自己摸索为主。因此,教研部门应对教师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收集资料,加工处理,应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实现由“供给”模式向“需求”模式转变。

一个音乐专业技能强但缺乏教学能力与方法的教师,一定不是一个好的音乐教师,而一个教学能力强,只要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就有可能成为一名称职的音乐教师。当然,掌握的专业技能的范围越宽,水平越高,对教学就越有帮助。音乐教育应该首先为许许多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使他们具备音乐的基本素质,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享受音乐所赐予的人生乐趣,让美好的音乐陪伴他们的一生。美国艺术教育大纲的其中一个标准,就是培养学生能够当众自信地歌唱。因此,音乐教学除了歌唱技能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心理素质,包括勇气、自信等,把音乐作为培养人的一种教育手段。又如合唱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是音乐之外的一种潜能。可以说,音乐对人的培养作用远远大于音乐本身。这一点应该成为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2、音乐教师要学会在反思中成长

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还需要不断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需要借鉴和学习别人的成果,如研究案例,案例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景的描述,它是与实践相关的,蕴涵了教学的复杂性和问题性,教师通过阅读案例,可以不亲临现场就能了解多种多样的教学情景,对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解读”。

音乐教师还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撰写一些发生在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故事;要善于捕捉自己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存在的问题,并逐步养成研究这些问题的意识,以批判的眼光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研究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3、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发挥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各校音乐教师师资配备情况引起足够的重视,严格执行学校艺术工作条例,确保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规范顺利开展。学校更需要创建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让教师感受到学校领导对他们的关心,这对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发挥教师的优势是有着

积极意义的。同时,教师也应注意从自身的调整与改变入手,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以积极的心态投身于音乐教学之中。

理想的音乐教师应该是音乐艺术与教育艺术相结合的专家,既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又具有良好的音乐基本技能、丰富的音乐知识,在教学品格,教学技能、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心理等诸多方面具有独特的素质。

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篇5

枫芸学区办公室

罗先成

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摇篮,也应该成为培养教师的土壤,是发展教师的动力,是提升教师的平台,成就教师的保证。“教师是立教,立校之本”,学校存在的价值是为了人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从途径和方法上看主要是通过促进教师发展达成学生的发展。只有学生和教师发展了,学校才能获得发展,只有教师获得发展,学生才有可能获得发展。发展学校首先发展教师,为此,我们提出:以理念为导向,以学习为根本,以赏识为角度,以激励为手段,以制度为保障,立足农村实际。“多一分投入,多一种学习,多一些反思,多一点执着。”充分发掘各种资源,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理念指导,促进发展。

学校发展教师的条件就在于学校可以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氛围,能过满足教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让教师想发展,让教师能发展。想发展是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能发展是解决所需物质、智力和信息的支持问题,两方面相融汇。我们认为“关注学生必须同时关注教师!”。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但同时也指出一个关键环节,教师是这场改革的具体实施者。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关键是教师的素质能否跟上。坦率地说,如果忽视了教师,而一味追求关注学生,难免会有筑造空中楼阁的现象。因此,我们坚持以三个理念来指导工作。

1.“内涵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化水平要不断提高,学习是途径,反思是关键,创新是活力;均衡发展则意味着人人参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用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校长要想自己是帅,教师就要个个是将!”这正是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理想目标。

2.“调动内需,促进发展。”教师的内需是其学习、工作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创设条件,营造氛围来激发教师内需,提高工作积极性;再辅以任务驱动,明确目标导向,形成自我实现目标的高层次需要,最终走向自觉进取,促进成长,这是学校的另一个工作策略。

3。“赏识教师,激励成长”。这是一个根本的评价观,虽然我们有较健全的评价、激励机制,但是,学校对教师个体的期待、赏识就是最为朴实,也最为有效的激励。学生需要赏识,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任何一个人,工作被认可、被赏识,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特别是我们普通的教育者,一线教师更是如此。如何尽力让教师感受到这一点快乐?那就是管理者应怀着赏识的心态去看待每个教师,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教师点点滴滴的教育行为,给教师提供发展平台、空间和机会。

二、搭建平台,促进交流。

教师的素质提高在课改背景下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与紧迫性。而有效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读书做笔记这么一个层面上,更应该体现在具体的探讨交流和展示的活动中。1.开辟交流平台 新课程强调教师与课程、学生、学校共同发展,认为教师知识结构必须不断调整,专业技能不断提高。由此,构建学习化校园,倡导学习化教育生活,是新课程对学校、对教师的新要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经过一阶段的学习思考与策划准备,结合课改要求与学校实际,尝试开展“每周论坛”、“对话与交流”、“网络学习”等活动,确定了活动目标、内容、计划、形式与要求等。同时召开了校委、教研组长联合会议,认真选定了学期活动的大主题如:《立足原起点实现新目标》、《帮助的力量》等。教师根据学校大主题确定主讲话题。如:《让班级活起来》、《培养学生自主习惯的培养》、《有爱才有教育》……把每周一下午第三节作为交流探讨的时间。活动采用专题讲座、漫谈交流等形式,话题涉及教育热点、实践发现、学习反思、困惑对策等进行交流。在交流活动中,还设置了主持人、主讲人,这个设置意味着一种责任的下放。责任感驱使主持人主讲人认真思考问题、捕捉信息、加强学习、勤于动笔。教师在这个过程的锤炼中,获得较佳的状态并展示了自我,从而感受到一种快乐,一种成就。

为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让“交流平台”发挥作用,成为构建学习化校园的一个辐射源,我们强调了几个要求。积极参与 这也是一个目标,我们要求教师对这项活动不回避,或主持、或主讲、或记录、或漫谈、或争议思考……人人参与,那就意味着这项活动做有所值。

认真准备 “思考”是准备的关键之一,能否真实地去反思教育的现状、问题,不敷衍了事,决定着活动的实质性效果。这不仅影响工作成效,从中也从另一个层面展现教师个人内心深层的另一种工作品位。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要求主讲人要提前一周把讲稿送交主持人审阅并共同交流、完善,以确保发言稿的质量。

联系实际 言之有物,言之有效,关键还得联系实际。教育的现实性,要求我们谈论、思考的东西必须是现实而非空洞的,故其内容应来源于学习心得、实践发现、困惑反思,范围包括眼中的学校、班级、课堂、家长、学生等等。一句话,在我们的身边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学以致用 即借鉴与应用。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行则殆。这不仅是一个学习要求,也是一个工作要求。理论必须以实践来验证,学是为了用,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切都是为了现实中的教育服务——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我们如何在交流中借鉴,在反思中改进,以有效地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教育。这一点是“交流平台”的归宿之一。

“交流平台”活动的开展,开辟了教师交流新平台,突出了参与、交流、探索、争鸣、促进、发展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学习氛围的形成,对构建学习化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现实的积极作用。实践证明,“交流平台”不但是教师学习的交流平台,更是教师参与的锤炼天地。

2.研训结合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门面。只有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学校发展内涵才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能够得到验证。所以,我把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有机的相结合起来,构建“学习——交流——行动研究”的校本研训模式。校本研训立足于教师参与学习、交流和实践,开辟具体的载体或平台,以问题攻关为主方向,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来源于实践,服务于教育,以此引导尝试行动研究,推动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实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研训以 “学习”为基础,与《走进大师》、《教育智慧》、《教师成长》《福建教育》《江苏教育》《课堂密码》等教育阅读活动相结合,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与教研交流相结合,与“教育教学反思”相结合,促进内化学习。

教研方面,各教研组固定每周有半天的教研时间,全校确定一个学期总的教研主题,教师根据学校制定的大主题和本班实际确定自己的子课题开展研究,教师定期以公开课的形式就该课题研究情况向教研组做汇报,并为大家做本课题的专题讲座。教研组结合公开课的实施情况也向教师提出建议,以便更深入地做进一步的研究。学校从说课、集体备课、开课到评课,规范了教研活动流程,并围绕主题规范整理形成各环节文字材料。如围绕教研主题,结合课例,开课教师需要撰写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后反思,组织者则要整理教研记录、教研小结等各种材料;以“校长走进课堂”月活动为契机,在活动中,教师感受到教研是一个严肃而认真的工作,从而行之有效,言而有物。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合作交流,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

为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理论水平,我校要求教师在平常的工作之余要加强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如摘抄好优秀的案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写教育随笔,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我校以“材料集成”为手段,促进教师系统整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先后整理汇编了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手记、论文心得体会以及学校教研材料。

3、手记反思 手记是成功经验的积累和失败实践的反思。教师在手记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发现不合理因素;在反思中,不断获得体验,积累经验,改变做法。为此,教师每周至少撰写1篇教学手记、教后反思并作为学校常规月自查的一项内容。同时,为鼓励与推动,我们汇编了教师教育手记集《耕耘》—教师手记选,鼓励教师踊跃在教育书刊投稿。

4、网络交流 整合各种教育资讯,构建校园信息库,给教师提供跨时空多领域的学习、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这是学校适应信息社会,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教师博客和团队博客,发挥电脑和网络的作用,致力使教师个人资料、学校工作资料规范合成。一方面使教师在信息集成中得以锻炼;一方面促进教师开放交流,资源共享,拓展教师交流空间,增加学习渠道。同时通过网上交流,又展示了自我。现在,我校每位教师都有简历媒体资源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教学。显然,网络建设又开辟教师专业成长的一块活动阵地。

三、课题探究,促进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应是学习者、研究者。教师的工作转型,课题研究是一个有效的媒介。

1、课题引入 引进的优势就是指导相对到位,资料相对丰富。几年来,我们有参与了“作文生活化”(国家级课题)、“发展性评价”(县级课题)、“构建学习化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县级课题)、“新课程课外阅读”、(县级课题)“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县级课题)的探究活动。

2、课题创生 《自查与反思》是我校在学习工作摸索中感受创生的市级研究课题。目前,我们还在围绕这一主题,指导教师尝试从“有效课堂”、“课外阅读指导课” “课外阅读欣赏课”课堂教学新模式、“小太阳”少先队管理新方式等主题进行了相应的探索。

各校老师为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凸显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创设民主、平等、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

四、自我反思,促进发展。

制度是保障。为了有序地开展活动,引导教师成长,学校建章立制是必要的。但是,没有教师的自觉反思,就不可能实现专业成长。为此,制度建设必须注重引导教师自我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调整做法,不断提高自律素质。

1、自查反思 我们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尝试建立了自查反思式的管理工作体系。评价主体注重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及学生、家长参与评价;评价内容不仅涉及教学常规,还向课堂教学、师德拓展;评价期限除平时评价以外,还对学期、学年进行评价。为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制定了《常规工作要求》、《常规自查工作要求》、《随堂听课制度》《师德内涵》等制度,配备相应的评价工具如:《教师职业道德自我评价表》、《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自我评价表》、《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表》、《课堂教学同事评价表》、《教师评价表(学生、家长)》、《常规自查表》,“自查 反思”式的管理体系的建立,强调了教师参与、主动反思;强调交流与沟通,以利共同发展;强调真实、客观。反映教师个人与学校的自我反思与工作调整,从而引导教师自律,促进教师成长,实现了教师的自身价值。

2、记录成长 我校教师在办公电脑每人建立一个成长档案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建立是一种基于“学习与反思、记录成长历程”的教师发展目标引导的档案袋管理。主要包括生涯规划、我的学习、交流与反思、教育与教学、教育科研、我的成果六大部分。收集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个性化有价值的过程性材料,以帮助教师更条理地看到自己的工作历程。

同时,我校还成立以校长及教学骨干为主的档案袋开发小组,负责档案袋的假设、验证、交流、实施。成立以校长及教学副校长、教研组长为主的档案袋管理小组,负责档案袋建设的指导、组织交流、实施建议工作。为确保档案袋能真正促进教师反思、总结、调整,我们还制定了《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工作原则》及《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工作要求》。确定了真实性、操作性、过程性、人文性、自主性和多元性相结合的工作原则。

档案袋的建立让教师在自查中不断地反思自我,在反思中不断地调节自我;引导教师在工作中加强学习,促进反思与交流,在交流中走向成长。总之,教师在不断的反思、总结、调整中,在自觉的学习、交流中,促进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

五、培养骨干,促进发展。

一位教育说:“具有教师发展功能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

1、引领和促进,发展教师。他们专业发展,但专业的发展力不开学校文化精神,人文精神和思想精神等的构建,失此,专业的发展只能是急功近利,不可能是持续深入的发展的。

2、发展群体,发展教师。致力于形成“万紫千红春满园”的局面。但要以突出的一个个体带动优秀的群体。一个未能也没有形成核心人物的学校,它是教师发展不可能是百舸争流的。

3、骨干培养,发展教师。学校发展的真正支撑是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给学校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学校必须注重支持、培养骨干教师。在学校资金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支持了市级骨干教师、县级骨干教师的培养,同时有意识地给教师压担子、促发展,培养校级骨干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凸显了教师在学校的影响地位,在某种意义上树立了学校首席教师地位,不仅肯定了教师,促进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也营造了一种氛围,带动着其他教师的成长。目前,我校已有市级骨干教师2名,县级骨干教师5名,中心校级骨干教师4名。

2、活动推介—— 塑造校园名师。名师之“名”必须扬“名”,我们努力争取各种机会,鼓励教师参与各级赛课,让教师在各级优质课、公开课,校际交流课,带教示范课、中心校本培训等活动中展示、推介。同时创设机会,让教师在活动主持、评课发言、学习交流等活动中加以锤炼,凸显能力。近年来,我校已有7位教师在中心校校本培训中做专题讲座,多名教师也成为中心校的学科带头人。名师之名,让教师在普通的岗位上体验到一种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正是形成自我发展需要的一个影响因素。

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篇6

——2015年暑期赴浙大培训学习体会交流

各位老师,大家好!一睹名师风采,走进名师课堂,现场观摩学习,聆听大师教诲,是每个普通老师的心愿。八月十日至十五日,我们一行八人到浙大培训学习,聆听了教授专家关于理想课堂与校园文化、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教师职业形象与塑造以及课堂教学新追求、教师专业发展等讲座,甚感荣幸。的确,培训不是福利却胜似福利,或者说,培训是最好的福利,因为在短短五天的培训学习中,我们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明确了以生为本,求真务实,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研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创建真正育人的乐园。下面,我主要将8月13日下午浙江大学祝怀新教授《以专业化为导向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讲座和老师们做以分享。祝怀新教授的讲座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一命题。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背景: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文化基础;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障碍:

四、自在思维与自觉思维——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自我反思;

五、学习型组织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在讲座中,祝教授认为,只有文化水平者并不意味着能执教;教师必须知道如何有效地传递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和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有一定的认识;现代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我们国家教师专业化起步较晚,祝教授认为,我国的教师专业化比西方国家至少晚了100年。他认为,教师在社会上地位不高,主要是教师缺乏不可替代性。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教师专业化应该作为改善教师地位和工作条件的策略之一。因此,教师应从机械传递文化的趋向和‚遵照执行‛的教学观转向‚研究者‛;反思和研究是通向‚解放‛、实现教师专业自主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有关教育理论的研究,使研究与行动合二为一;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他认为,阻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点。首先,价值取向功利化与价值目标短期化。第一,以学生学业成绩为标准的教育教学评价单一化,使原有的教学传统和教学文化被忽视、被侵蚀;教学上的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和追逐短期利益等不良倾向,阻碍了良好的教学文化的形成;师校、师师、师生关系紧张,学校品位降低,教育精神消退;第二,教师文化出现扭曲:严峻的升学率考核,使部分教师在名与利的驱使下出现教育目标缺失的现象。重功利重实惠,重眼前物质利益,轻高价值目标的追求;为了角逐利益,部分教师丧失了应有的科学精神和教育良知;教师严重轻视育人工作,师表意识单薄,师生之间缺乏沟通;第三,个人主义工作方式与派别主义文化心态;第四,严格的科层制与教师精神的弱化1,科层制管理体系中,教师无法掌握自己的发展命运。2.量化的考核使教师活力受到严厉的制约,教师文化越来越表现为功利主义倾向,教师为达标而疲于奔命,缺乏幸福和成就体验。教师的智力劳动失去了创造、灵性和个体魅力,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降低,引发厌教心理。下面我结合教授的讲座,联系自己的认知,谈谈我的体会。

教师专业化,什么是教师专业化?中国教育报2002年1月3日第四版是这样阐述的: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从广义的角度说,‚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均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但从狭义的角度说,‚教师专业化‛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考虑的,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教育学纬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那么教师的专业成长指什么呢?它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基于个体经验,依据职业发展规律不断提升、改进自我,以顺应职业发展需要的过程。包含自我教育和教师教育两过程。它是终身化的过程。

曾经看华师大一位教授讲座,他说我们小学教师之所以得不到主流社会应有的尊重,主要原因就是小学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我的心,多年来,社会上给教师这个角色以多种隐喻,如春蚕、蜡烛、春泥、一桶水、园丁等。从这些隐喻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惑。下面我们逐一审视这些隐喻。

‚蜡烛‛这个隐喻由来已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疑是对传统教师社会想象的生动描述。然而,像蜡烛一样默默燃烧自己,之后剩下的是什么呢?可见这一隐喻对教师的定位产生误导,忽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淡漠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的欢乐。教师也有自己的生命,需要与学生教学相长。

‚一桶水的故事‛这也是一个盛传的教育理念,意欲比喻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学科知识要进行有效的传递,容易导致学生被当做知识的容器,教学是单一的‚倒给‛,忽视了教学的创造成分。我们不得不考虑,教师桶中的水的质量如何?是否需要及时更新?自己原有的那桶水恐怕不但没用,反而变质发臭了。

这些举不胜举的新旧理念,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观,何谈‚专业化‛?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什么呢?第一,是教师的知识结构。国外有影响力的观点: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知识至少包括:(1)学科内容知识:(2)一般教学法知识;(3)课程知识;(4)学科教学法知识,指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的混合物;(5)有关学生及其特性的知识;(6)有关教育脉络的知识,包括班级或小组的运转、学区的管理与财政、社区与文化的特征等;(7)有关教育的目的目标、价值、哲学与历史渊源的知识。第二是教师的专业技能构成。教师的专业技能由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技巧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所构成。教学能力由一般教学能力和具体学科教学能力构成。一般教学能力指各种各样教学活动所涉及的能力,主要有: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1)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教学诸能力中最高级的能力。(2)教学认知能力。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特点、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判断能力。主要表现为:分析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对学生学习准备性和个性特点的了解、判断的能力等。在教学能力结构中,教学认知能力是基础能力。(3)教学操作能力。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从手段看,表现为:第一,言语表达能力,如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条理性和连贯性等;第二,非言语表达能力,如言语的感染力、表情、手势等;第三,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如运用教具的恰当性。教师的专业技能构成

从内容看,表现为:第一,呈现教材的能力,如恰当地编排呈现内容、次序、选择适宜的呈现方式等;第二,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如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教学活动形式的组织等;第三,教学评价能力,如,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的能力,编制评价工具的能力等。教师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已成为21世纪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使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与开展网络课程教学的能力。

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那是更多教育专家和领导要去思考的事,我们所能思考的就是我们所能把控的这40分钟的‚课堂‛!祝教授说,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在讲台上成长起来的。下面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建构有效、鲜活的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谈谈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吹‚绿‛了死板僵硬的课堂,提高了学生能力,但由于教师对这一新教学方式的认识的片面化,也导致了许多负面问题。

(一)合作学习的‚极端化‛走向

1、在时间上——因‚合‛废‚思‛

为了追求表面上的‚热闹‛气氛,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的思考时间,就要求学生聚到一起讨论,这种‚蜻蜓点水‛、‚一蹴而就‛式的合作学习,必然导致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无见解可交流,无问题可质疑,无规律可发现,无方法可创新。

2、在空间上——因‚合‛限‚思‛

许多教师把‚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时尚‛,不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如何,不论学生的实际需求怎样,不论是不是知识的重点难点,都将‚合作学习‛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这种不讲原则的、毫无价值的合作学习占用了课堂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二)合作学习的‚空壳式‛走向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对立与分离。教师把独立思考从合作学习中剥离出来,甚至对立起来,使合作学习徒有其形而不具其神。教师不领会合作学习的实质,在课堂上一出示问题或者某个学生提出发现的问题,就直接要求学生交流讨论,学生根本就来不及独立思考,怎能进行有目的地交流,怎能进行有一定深度的讨论,只见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只证明学习方式在变革,但其中的成效可想而知。

我们应该做到:1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建议学生合作学习前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再合作学习。2鼓励学生表达独立的观点,鼓励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对方的观点。

(三)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做什么?

在很多的公开课中,教师为了使教学能够顺利进行,自己在巡视过程中搜寻符合自己要求的答案,有些教师放任自流,只是给听课教师做做样子,简单的指导一下学生的合作学习。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做些什么?我想,是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实时监控和指导,注意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使小组合作学习不偏离正确的教学轨道。

2、促进学生全面参与合作学习。防止个别优等生唱‚主角‛,当‚演员‛,这几位同学控制了整个讨论,而其他同学只能唱‚配角‛,当‚观众‛,这样的分组学习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其结果当然是两极分化比常规教学更严重。

3、指导合作学习的方法。小组讨论的目的不是各自观点的简单相加,而是产生比原来更为丰富和深刻的认识和观点。

心理学说,真正有效的思维训练是在‚静‛中完成的,思维的极限也是在‚静‛中挖掘出来的。无疑,这里的‚静‛是指个人的独立思考。我认为,合作学习是一个交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而独立思考则是一个自主的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寓独立思考于合作过程中,做到‚动‛‚静‛结合,‚存异‛与‚求同‛结合,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谈一谈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创设情境仅仅是学习文本的一种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最终目的。然而,一些教师包括我本人,却本末倒臵,撇开文本,为情境而情境。

1.脱离实际,教学导向不正确

有的教师执教《两只小狮子》一课,课中教师创设了让学生为两只小狮子取名字的环节,从课堂反应看,学生的确很感兴趣,并给两只小狮子取名为‚勤勤‛和‚懒懒‛。接着教师再以‚你为什么给两只小狮子取名为‘勤勤’和‘懒懒’‛展开阅读探究,看似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把他们牢牢地吸引到有趣的故事情节中,然而,我们有没有想到:给小狮子取名为‚懒懒‛会给一年级的小朋友带来什么影响?学了这堂课,班级里突然冒出诸如‚脏脏‛、‚瘦猴‛、‚懒懒‛的名字就不足为奇了。‚懒懒‛本不是什么名字,充其量也就是个不文明的绰号而已,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弊多利少的。2.游离重点,教学目的不明确

教师备课必须认真研读文本,与文本和作者对话,把握文本的重点,领悟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而情境创设必须为突破重点服务。教学《太阳》,有教师以拓展、延伸课外知识的名义,借助‚假如我是科学家‛的问题情境,用大量的教学时间组织学生探索太阳的种种知识,其结果,语文课被并化为各科的大杂烩。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太阳的特点,学习课文内容以及说明文表达的语言形式,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才是我们教学目的所在。

在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也存在故事情境缺乏数学味、臆造的情境过于牵强等误区。比如《有余数的除法》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教师创设了一幅这样的情境:一片结满蜜桃的果树林,让人看了垂涎三尺。在一阵阵‚啧啧‛声中,教师绘声绘色地说:‚同学们想到这桃园中玩吗?‛学生一齐应:‚想‛。教师话峰一转:‚好,只要大家这节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春游时就带大家去。‛而后,教师先拿出6个鲜桃,平均分成3盘,每盘得2个,列式:6÷3=2。再拿出7个鲜桃,平均分成3盘,每盘得2个,还剩1个,列式:7÷3=2……1。

这个情境的创设看上去很‚漂亮‛,但是情境与教学内容内在联系不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无法使数学学习更加生动、活泼,失去了情境创设的价值

现在的课堂,讲故事、做游戏乃至合作探究的时间太长,而用在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和练习的时间太少。我们不能再犯历史性的错误;联系实际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不能削弱基础知识的学习,不能破坏知识的系统性,应该按照学科的特点进行。

愿我们的教师能时时刻刻冷静的思考,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效的,对学生发展是有利的,并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方面有个大的提升,努力追求有效乃至高效课堂,以适应教育形势对我们的要求。

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篇7

一、调查实施情况

本次调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围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文献检索,理出本次调查的项目。课题组查阅了相关的研究资料,借鉴了相关理论,发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认知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几个方面:关于专业发展的认知、关于专业标准的认知、关于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认知。研究者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进行了印证、筛选,并确定、编制了调查问卷。第二阶段,通过我区学前网上办公平台采用开放式的方法向幼儿园发放问卷调查表,回收园长问卷72份,回收率为91.1%;回收教师问卷864份,回收率为94.3%;还收到了1128份的家长问卷。

二、调查结果分析

经过实施问卷调查,并深入分析所获得的数据,我们将所得结果总结如下。

(一)沙河口区幼儿园概况

沙河口区共有幼儿园79所,其中省级示范幼儿园4所、市级示范幼儿园4所;公办幼儿园22所、民办幼儿园57所。现有专任教师916人(其中男教师8人),其学历分布为:研究生13人、本科375人、大专442人、高中86人;年龄段分布为:25岁以下396人、26~29岁232人、30~35岁79人、36~39岁60人、40~50岁107人、50岁以上42人;其中幼儿园中学高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188人、一级教师143人、二级教师14人、三级教师13人、未定级教师552人;市级骨干17人,区级骨干28人,园级骨干182人。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认知情况

为了解沙河口区幼儿教师关于自身专业发展的认知,问卷从七个角度进行了调查,其具体分析如下:

1. 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在合格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上,教师对各选项的排序为:良好的教育态度与行为一对职业的正确理解一胜任工作的专业能力一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一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另一方面,教师们普遍认为自己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其次为专业知识结构。从这一结果看来,不太被一些幼儿教师看重的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专业知识结构却恰恰是他们普遍欠缺的方面。

我们在对家长的调查中发现,家长们选择幼儿园最看重的是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其次是教师的队伍素质。这一结果也从侧面反映出教师专业素质对家长的吸引力,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的教师是为广大家长所认可和喜爱的。在进一步的调查中,97%的家长表示自己孩子的教师专业素质很高。

2. 职业满意度。

情感投入是合格幼儿教师需具备的重要素质,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他们在学习中更需要教师情感的带动和支持。调查结果显示,1 8.8%的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总体感觉是非常满意,75.3%的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基本满意,还有5.9%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不满意。在接受调查的园长中,认为大部分本园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占园长总数的54.8%)或是比较热爱本职工作(35.7%),还有9.5%的园长认为教师对本职工作持一般态度。家长们对教师则给予了肯定,接受调查的家长中有98%的比例表示自己孩子的老师是热爱自身工作的。

3. 对目前自身专业水平的认识。

调查显示,有9.57%的教师认为自己处于精专水平,51.3%认为处于熟练水平,33%认为处于适应水平,6.1%认为处于初涉水平,这一分布与幼儿园园长的判断基本相符。不过,不同初始学历、不同工作年限的教师之间存在差异,工作年限长、职称高的教师对自身专业水平的认定高于工作年限短、职称低的教师。

4.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

63.5%的教师表示有自主发展的目标、需要和意识,还有一些教师(22%)缺失来自于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处于“不推不动”的状态。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幼儿教师工作太辛苦、忙碌,真正用于专业学习的时间要占用业余时间,使得这些幼儿教师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形成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消极、被动态度。

(三)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认知情况

在探究教师专业知识的诸多理论研究中,学术界并无统一观点,但大都认为课程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情境知识必不可少。而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包括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这些知识有助于教师辨析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怎样的幼儿、在什么情境中教等问题,构成了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

1. 专业理念与师德评价。

教师普遍认为自己具备了优良的专业理念和师德水平,对同事也持肯定态度。这与对家长调查的结果一致,说明家长对我区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水平是很认可的。而对园长的调查则发现,有9.5%的园长对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现状是不太满意的,还有4.8%的园长认为很多教师不能很好地胜任学前工作。这提示我们,以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理念和师德水平为目标的教育和培训不能松懈。

2. 专业知识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9.3%的教师认为自己具备了丰富且全面的专业知识,59%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比较全面,另外27%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有缺失,她们觉得自己最缺失的是通识性知识(占各类知识的48.7%),其次是幼儿发展知识(26.9%)和保教知识(23.5%)。而从园长的角度,则认为教师缺失知识的先后顺序为:幼儿发展知识(42.3%)一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30.8%)一通识性知识(26.9%)。

3. 专业能力。

数据反映出,53.9%的教师认为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的专业能力是自己必需的能力,还有41.7%的教师很重视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可能是这些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日常工作的质量,甚至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度以及幼儿在园的收获,所以这种能力受到教师们的普遍重视。而家长除了肯定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的专业能力(17%)外,还很重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占32%)和对孩子的激励与评价(23%)。

在反思能力方面,28.7%的教师会自觉对实践中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反思和研究,但在教育教学反思上有力不从心感觉的教师比例竟高达51.3%,这些教师的反思是被动、浅显、流于形式的,他们的教学反思基本都是为了完成上级规定的任务;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扎实、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不会反思,就更谈不上通过反思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

(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教师的素质是幼儿园发展的根本,要研究教师素质的提升方式,就要从其影响因素入手。在诸多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中,幼儿教师的成就动机是其专业成长的内部核心因素,幼儿园的有效管理是专业成长的外部核心因素。现具体分析如下:

1.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内容。

教师认为自己专业发展快慢首先取决于个人努力与奋斗,其次是广泛充足的学习资源,这说明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自身的内驱力是至关重要的,是内部核心因素。同时也可以看出,适宜适时适势的培训是基层教师非常需要的。

另外,调查发现,园领导的支持在教师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强,这从侧面反映出园长对教师的关注与指导不够到位,也折射出幼儿园自身园本培训开展的时效性、针对性不是很强,对教师专业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够理想。

2. 幼儿园的研修氛围。

94.8%的教师对所在幼儿园教研氛围持积极评价,说明幼儿园整体的教研氛围比较好,教研活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等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只有幼儿教师整体的研究意识、能力和水平提高,他们才能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找到工作的乐趣和职业价值。

3. 对继续教育反馈情况的分析。

对继续教育给予支持态度的教师占所调查教师总数的96.4%,在其所接受培训的途径中,区进修学校以97.4%%的比例高居榜首。说明“十一五”期间,进修学校研训部门所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无论从管理方式、培训内容还是培训形式都是深受教师喜欢的,管理上体现了人文化和细致化,培训内容注重了实用性和先进性,培训形式体现了开放性和互动性。因此,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此外,还有少部分教师(3.6%)将继续教育视为可有可无甚至是负担,说明这部分教师对工作缺乏一定的热情和进取精神。这主要源于教师个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缺乏科学性认识,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个体知识管理的能力。

4. 对研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在所提议的培训内容上,教师的排序是:专业知识一前沿理念一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一对教育活动的评价一环境创设。其中的很多青年教师希望更多地学习专业方面的知识、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对教育活动的评价。教师对有效研训方式的排序是:观摩一专家报告一外出学习一经验介绍一同行交流、研讨一跨园体验一现场指导一竞赛、拉练一网络学习一科研项目。这一排序与“十二五”期间教师的建议有所不同,比如在研训方式上,很多教师提出了竞赛、拉练、网络学习等与时代和行业发展相贴近的方式,充分体现出其跟进社会前沿、不断充实自己的意识。

从调查问卷中还可以看到,教育系统办园以及一些规模较大幼儿园的教师专业成长的条件较好,主要表现为幼儿园领导重视、外出学习机会较多、教师参加各种学习的积极性较高等。而部分个体幼儿园因为园领导不重视、教师人数不足、外出影响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流动性较大、专业培训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等原因,无法保障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机会。

通过对幼儿园园长、教师和家长关注点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园长更关注的是家长支持(28%)、自身水平(32%)和社会关注(20%);教师则更关注自身专业情意、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家长更关注教师的专业理念是否合适、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是否良好等,不过大家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观点和态度上基本是趋于一致的,既给予了肯定,提出了疑虑,又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就要求研训部门的培训内容和形式要更趋于专业化。

三、教育对策

通过对全区各幼儿园园长、教师、家长的调查及剖析,我们对“十二五”期间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有了更加深入、客观、全面的认识,在如何解决现有问题、打破旧有研训模式上也陷入了思考。目前突显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调动教师成长的内驱力,变被动研训为主动研训;如何转变研训观念,完善研训方式,建立行之有效的研训工作模式。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注重改善教师的工作和心理环境

由于幼儿教师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教师处于一种紧张忙碌的工作状态,普遍感觉压力比较大,甚至有一部分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专业成长的看法和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各级幼儿教育行政部门、培训部门都应关注幼儿教师的工作和心理环境,注重通过培训让幼儿教师看到本职业的意义,在心理上产生对自我以及工作的认同感,并学会从工作中体验快乐、成功和自信,进而提升其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逐渐减轻或消除对职业的倦怠现象,从而以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主动地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二)促进全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

为及时、有效、全面地满足全区幼儿园各级各类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需求,我们需努力建立一种分层次、多元化的教师培养模式,通过该模式的建立,来不断完善区、片、园三级教师培养培训指导网络,为教师架构知识、技能共享的平台。应着重加大区级层面的指导力度,同时鼓励幼儿园在教师专业成长途径方面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

在一体化的培养培训工作模式里,应加强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与幼儿教育实践的联系,并重视幼儿教师教育理论知识的持续发展。保证培养培训内容的系统性、组织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完善其专业知识结构。

此外,可以将网络信息技术系统更广泛、充分地运用于教育教学、研训活动,引导教师共享知识、技能,增强教师发现、感悟和转换知识、技能的意识与机会。

(三)建构以发展为导向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

研训部门应加大支持力度,提升研训方式的可持续性和培训内容的延伸性与承接性。要充分考虑幼儿园不同层次人员的需要,针对个别教师专业知识欠缺、专业技能不高的状况,加强个别辅导和培训,保证在内容上学用结合,促进教师个体的知识和技能积累。

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篇8

关键词:独立学院 公共英语教师 专业发展 对策

一、引言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显著的,然而,独立学院公共英语教师却在专业发展上受限严重,独立学院的公共英语教师承担着学院所有基础英语课程教学,同时也需要完成相应的科研工作量,所以,只有提高英语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才能更好的实现独立学院教育教学的最基本的目标,也是完成基础课程的最根本保障。

但是,目前独立学院公共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现状都令人堪忧,对于改变现状感到力不从心,从整个独立学院教育教学环境来看,相较其他专业科目教师各方面的发展,公共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独立学院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

(1)基础课时量大,教材更新快

独立学院公共英语教师课时任务普遍较重,不仅要承担着各个专业的英语课程,而且教材使用更新速度快。许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由于公共英语课程教材更换速度快,用不了两三年就要更新教材版本,这无疑加大了教师的备课量,使得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身心俱惫,受到严重的考验,影响教师对教学和科研计划的整体安排。

(2)科研能力日渐薄弱

独立学院公共英语基础课时量大,教师能够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的时间就非常紧迫,缺少阅读学术前沿著作和文献的时间;同时,作为公共基础课,教师在科研方面本身就缺少专业学科的组织者和学术带头人,跨学科知识结构领域不全面,专业文献不足,学科知识框架结构不够合理,以至于整个科研环境欠佳。另外,独立学院对公共基础课教师有关科研方面的培训和教育程度不高,没能使教师接受正式的科研学习培训和相关课程的学习方法的培养,从而使教师对科研的兴趣不高。

(3)进修深造机会过少

除了公共英语教师本身课时任务量重,还有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培训进修深造机会有限,很少能够有机会进行长期培训和学习,最多也只是一些由出版社组织的会议或短期培训,远远无法补充教育教学相关的知识补给。

(4)大学英语四、六级过级率的压力

众所周知,很多独立学院对公共英语课最为看重的就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过级率,致使许多学生认为公共英语课没什么可学的,只要通过四、六级考试就万事大吉,以后的英语课也就可以不用学了,所以学校和管理机构也就不重视学生基础英语学习和能力的培养,造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答题技巧的训练而不注重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以至于教师对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其他诸多方面的知识关注度和能力掌握程度受限,缺乏积极性。

(5)职称晋升压力

职称晋升主要依靠的是科研能力。在独立学院,无论是英语专业教师还是公共英语教师,评审条件都是相同的,相对于英语专业教师,公共英语教师科研能力因长期教育教学环境的影响,造成科研能力较弱,在评审职称时,公共英语教师显得不占优势。

三、解决独立学院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瓶颈的对策初探

根据独立学院公共英语教师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针对公共英语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学院、个人、主管部门应该成为一个有利于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机整体,促进并积极提供教师专业发展和应有的学习深造机会,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学发展环境,使教师认识到构建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摆脱自身专业发展困境。

(一)为了提升独立学院公共英语教师在学术水平、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就需要提高教师个人素质,积极探索,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学者和研究者。

(二)及时补充和更新固有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培养专业素质能力,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三)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年级的学生及时调整授课方式、方法,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积极性,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四)建立健全的独立学院教师培训体制,和较为完善的师资培养方案,既要满足学院学科建设、科研创新、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的可持续性发展,也要考虑到教师的个体专业和职业发展需求,争取做到以人为本,杜绝人才培养的流失和浪费。

阻碍独立学院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因素不仅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学院和下属行政管理部门的责任,要完善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就需要教师个人和学院及管理部门了解教师工作的需求和现状,切实做到尊重教师地位和专业发展所需条件,逐步解决公共英语教师在工作和学习、科研方面所遇到的瓶颈,解决实际问題,提高对待基础授课教师应有的关注。

上一篇:专业素质训练策划书下一篇:摘桃子的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