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复习要点(推荐8篇)
【名词解释】
1.教师专业发展:我们把教师专业发展理解为教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意识,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地反思、探究,建构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培育专业情意,拥有专业自主,具备专业发展意识,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2.教师理性:即为教师在其具体的专业教育教学生活中持有的生存态度、思考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具体表现在教师教育教学的本体理性、认知理性、价值理性和实践理性四个方面。
3.教育教学的认知理性:是教师籍以认识和把握教育教学本质和规律的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和抽象思维能力,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的一种独特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手段,最终意义是达到对教育教学因果必然性联系的反应。
4.教育信念:是教师自己确认并信奉的有关人、自然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和假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内心向导。
5.教师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基于善的教育价值追求,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深刻洞悉、深度思考、敏锐的感悟与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各种问题的综合能力。
6.教师社会化:是指教师在学校系统中学习和内化专业行为规范、准则而胜任社会所期待的角色,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的过程。
7.学生社会化:就是意味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把处于支配地位的文化价值、社会规范和信念体系内化到学生的人格形成之中,向学生提供为准备承担社会角色所必须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个体能够适应并融入社会。
8.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社会和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自身体验,修炼和内化所形成的品质。
9.教师职业发展动机:是教师在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使自身的内在需求与外在的诱因相协调,从而激发、维持职业行为的心理状态和意愿。
10.学校氛围:是一所学校所形成的,对其成员的价值观念、态度、信念、道德规范和行为产生的潜移默化式影响的心理环境。
11.教师文化:是指学校教师群体共同享有的价值观、信念、规范、行为、态度的意义系统。教师文化反映了教师群体的共识,内化在教师的行为和人造物品中,并传递给学校各成员。
【简答】
1.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异同: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由非专业人员转变为专业人员得过程,由新手教师转变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强调立足于教师内在专业特性的提升及职业专门化规范和意识的养成与完善。而教师专业化主要是对教师队伍整体而言,是指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获得鲜明的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2.教师在社会和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教师以社会赋予的权利分配文化资本,教师以学校教育代理人身份促进学生社会化,教师以权威者角色引领学生职业取向,教师以引导者身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教师实践智慧的四种类型:施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智慧,处理偶发事件的实践智慧,优化人际关系的实践智慧。
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内容: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5.自我评价对教师成长的作用:自我评价有利于教师的角色内化,自我评价有利于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在动机,教师的自我评价有利于增进教师的自我意识和自主发展,自我评价能够促进教师把握人生价值选择、进行自我塑造。
6.大学本位教师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首先,大学应当向预备教师或在职教师传授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其次,大学能够为促进教师实践知识和智慧的发展做些什么;第三,大学教育实习为促进师范生(预备教师)的成长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7.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教师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首先,只有部分教师参与的合作模式难以实现教师的持续发展;其次,大学与中小学两种不同制度文化之间的层级差异和长期隔离,为PDS有关人员的角色转变造成困难;第三,中小学教师承担更多的角色是否会影响教学质量。
8.中小学为本的教师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如何保证职前教师培养质量;中小学如何与高等教育机
构进行有效沟通;实习生的成长是否就是适应中小学的教学生活;实习生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学会什么。
9.课例研究的基本步骤:
一、确定目标,集体研讨,二、实施授课,观摩记录,三、集体反思,行为跟进,四、总结经验,分享成果。
【论述】
一、由教学传授者转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组织者
教师在教学中最喜欢扮演的角色就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与传授者, 不管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手段, 永远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展开, 而学生只要安静地听、认真地记录即可, 这样不仅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还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中职对口单招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以纯理论的教学为中心, 课堂上难免会显得枯燥、乏味, 大部分学生都具有懒散、积极性低、缺乏意志力等特点, 在高三复习阶段显得尤为严重, 究其原因在于教师的角色定位不正确, 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在中职对口单招电子电工专业高三复习教学阶段, 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巩固, 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已然不符合本阶段的教学需求, 相反只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削弱学生学习热情。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教师由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组织者, 将课堂还给学生, 教会学生如何复习。 比如:在这一阶段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与组织学生采用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等学习策略加深对电子电工专业中相关知识与理论的理解与巩固, 并让学生在学习与总结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体会到学习带来的魅力, 体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二、强调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电子电工专业主要涉及许多与生活相关的知识与理论, 如“单相正弦交流电路分析计算”、“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等, 这些知识的复习不是通过教师简单讲授就可以实现的, 需要经过实践与锻炼, 尤其是在高三专业复习中, 此法更行不通。 在高三复习阶段, 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与知识, 却无法确保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吸取与运用。 为了强化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运用与实操, 为了更好地进行复习教学, 教师应当注重强调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以练习为主, 再重复习与巩固。 例如:复习“三相交流电路中负载Y型连接时中性线作用”一课时, 为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在复习基本理论基础之后, 可以再次组织学生走进实验室, 针对课堂中存在的疑问与困惑通过实验进行解答与释疑, 加深对这一领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这样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电路的原理与安装进行复习与巩固, 真正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遵循了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帮助学生做中复习练中提高
教学活动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部分组成, 在中职对口单招电工电子专业高三复习中, 虽然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者, 但如果缺乏教师的合理引导与指导, 学生的复习效果就很难有质的飞跃, 学习成绩很难更上一层楼, 尤其是像电子电工这一理工类型的学科, 更是离不开教师的指引导。 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往往会涉及各种专业名词与专业术语, 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有限, 一轮教学结束后大部分学生仍对专业名词与术语的概念与定义比较陌生, 因此, 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对学生复习中可能存在的难点与疑点再加以系统的归纳与总结, 通过编写学案、周练习等形式, 将知识点、考点以题目形式展现, 让学生在练习中复习, 在练习中提炼与升华教学知识, 使之转化成为解题能力。 例如:在复习“戴维南定理”一节时, 教师可以利用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这一节所有可能出现的题型做系统归纳与总结, 并对其中涉及的概念和注意点做全面梳理, 再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运用与练习, 让学生能在做题中练习与掌握知识, 并教会学生练习中学会提炼重点知识与考点, 提高得分率。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教学应当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充分体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总之, 在中职对口单招电子电工专业高三复习中, 教师要认清并找准自己的角色, 贯穿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理念, 充分发挥引导与指导作用, 做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作用, 提高全体学生的复习效率,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以便将来有能力适应社会竞争, 真正意义上做到教书育人, 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何先飞.中职对口单招生数学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4.
[2]胡继康.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谈中职电子类专业高三总复习策略[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13, 07:128-129.
[3]杨玉红.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高三化学复习课效率的实践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12.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发展阶段
一、前言
综观我国现时代的教育,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大部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们是教学质量的直接责任人,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职业不仅具有“育人”的职能,同时也具有高度的“育己”精神。只有教师具备高度的“育己”能力,才有可能更好地达到“育人”目的。随着科学、经济、技术、环境等日益影响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国家、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具备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专门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高要求促使教师本人及相关教育机构开始关注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近年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
二、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国内外的教育学者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有不同的看法,因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一词也有不同的理解。总体而言,专业发展指的是人們在自己岗位上所取得的发展。就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有以下不同论述:
霍伊尔(Hoyle,E.)将教师专业发展定义为:在教学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富兰和哈格里夫斯( Fullan,M. & Hargreaves,A.)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指通过在职教师教育或教师培训而获得的特定方面的发展,也指教师在目标意识、教师技能和与同事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全面的进步;
格拉特霍恩(Glatthorm,A. )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由于经验增加和对其教学系统审视而获得的专业成长;
佩里(Perry,P)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
综上而言,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指教师教学技能的不断进步和提高,而且是教师在知识、理念、能力、情意、信仰等多个层面的发展,大致涵盖专业知识、专业知能和专业精神,是教师在教育制度、教师教育制度、教师管理和评价制度、教师文化等外部条件的支持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和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知识,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促使其专业知能、专业情意、专业自我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活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教学技能,实施专业自主,体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从教素养的过程。
三、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由上可知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甚至是终身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动态的、处于不断变化和革新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具有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意愿,具备自主思考及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研究成为必然。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学者费朗斯.福勒(Fuller, 1969)对职前教师的培训做了调查,提出了著名的教师关注阶段论揭开了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的序幕。他把职前培育的教师发展阶段分为:教学前关注(教师们仍然扮演学生角色,对教师角色仅处于想象,没有教学经验,更多的是关注自己。),早期生存关注(教师们开始关注自己的生存问题,包括关注班级管理、对教学内容的精通熟练,领导的评价、学生与同事的接纳等。),教学情境的关注(此阶段教师较多关注教学所需知识、能力与技巧,以及尽其所能地运用于教学情境中。),关注学生(这个阶段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社会和情感需要以及如何通过教学更好地影响他们的成绩和表现。)。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一批学者,伯顿(Burden)、纽曼(Newman)、皮特森(Peterson)等以资料的搜集、整理为基础推动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他们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了三个阶段:求生存阶段(教师从教第一年,关心的是班级经营、学科教学、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学内容的了解,作好课程与单元计划及组织好教学教材,作好教学工作。),调整阶段(教师从教2-4年,进一步了解教学并寻找新的教学技术,以满足学生更广泛的需要。),成熟阶段(从教5年或以上,有了安全感,能处理教学中所发生的任何事情,更关心学生,教学经验更丰富。)。
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授费斯勒和克里斯坦森( Fessler &Christensen,1985)历时八年,提出了动态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周期模型”,在该模型中他们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了八个阶段:职前期(教师角色的准备期,即教师的培养期。),职初期(教师努力学习教学日常工作,寻求学生、同事及领导的认可。),能力建构期(教师努力积极寻找新的资料、方法和策略,学习欲望强。),热心与成长期(教师已经具备较高教学水平,仍不断寻求进步,热心成长。),职业挫折期(教师工作上遭遇挫折,工作满足度下降,有时出现倦怠现象。),职业稳定期(教师只做份内工作,不主动追求教学专业上的成长,缺乏进取心。),职业消退期(教师准备离开教育岗位的低潮时期,带着美好回忆或者是苦涩离开教育岗位。),职业离岗期(教师离开教职岗位时期。)。
在以上各国教育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后续的学者继续了对这一专题的研究,如休伯曼(Huberman,1993)提出的“教师职业生命周期论”将教师职业生涯归纳为五时期:入职期,稳定期,实验和重估期,平静和保守期,退休期;司德菲(Stetty)提出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将教师发展分为五个阶段: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加拿大学者提出的“教师职业成熟阶段”等。这些理论都从不同侧面描述和研究了教师的发展轨迹和表现特征。
四、启示与思考
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它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创造性,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教师要想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更好地创造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就必须清楚地了解、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提升自己的专业规划意识和能力。科学划分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有助于帮助教师明确不同时期的任务和目标,确定努力方向,使其积极地面对各阶段出现的问题,实现发展目标。同时有助于教育界的相关部门和领导根据各阶段教师的发展特点,实施相应的措施,使教师更好地过渡每个阶段,成就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是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学校发展的需要。
通过以上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阐述,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平衡的,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过程,有高潮也有低谷,并且还在每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问题、需求、心态和发展的策略。从个体角度看,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貫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甚至生命全程,每个人都有终身发展的任务与意向;从整体上看,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分化、分流、分置并构成教师层级体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动机,有不同的发展条件,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当然也会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不同的发展结果。教师在从教中应该认识自己的角色,进行自我评价,定位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规划。
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教育的社会功能,教师的社会形象和和角色规范,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甚至家庭状况等都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只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深入了解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了解各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和发展需求,制定并形成个性化的发展激励机制,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整个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1】王健.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
【2】杜雯.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研究述评[J].教育理论研究,2011 .
【3】卢真金.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模式、策略再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7.
【4】潘超炜.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激励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09.
专业名词:(英译中)
1fabric、2positioning3bath towel4hanger5fabric run6discount7run off stitch、8
up side down9retailer、10 audit report11 classification12 cutting piece13 additional13 broken yarn14template15 clean finish
(1)approval sample
(2)armhole
(3)pilling
(4)bartack
(5)metal-ware
(6)bottom
(7)bottoms
(8)dyeing
(9)bust
(10)CB length
(11)care label
(12)collar
cuff
(13)hipping sample
(14)inlay
(15)fly
(16)front pocket
(17)hangtag
(18)hip pocket
(19)lining
(20)jetted pkt.(21)facing
(22)client
(23)out-seam
(24)plastic bag
(25)pattern
信件复习:
根据给出信息,完成以下信件的回复:
收件人:David Brown
收件人地址:Bandy Fashion Inc.120 Bukit Timah Street, Singapore
日期:2012年6月10日
寄信人:跟单员(Merchandiser)王华, ABC Company
事件:我们收到David Brown发出的200打全棉裤子,经过检测后发现,其中6打裤子存在品质差问题,其中5打裤子存在面料瑕疵问题。我们期待你们的答复。
Bandy Fashion Inc.120 Bukit Timah Street
Singapore
Dear Mr.David Brown,We received 200 dozens of 100% cotton pants you sent us, but regret finding on examination that 6 dozens of them were poor quality and 5 dozens of them were being fabric defects.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Yours Sincerely,ABC CompanyWang Hua
牛仔裤用专业英语写出各部位名称:(衬衫各部位名称要熟记)
1.waistband
2.change pocket
3.front curve pocket
4.fly
5.crotch
6.side seam
7.bottom
8.leather label
9.back/hip pocket
2018年金融学考研:专业课复习要点
1.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典型形式是赊销。商业信用活动包含了商品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买卖活动是基础。
2.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工具,它是提供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保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而掌握的一种书面债权凭证。商业票据主要分为本票和汇票两种。商业票据可以流通转让。
3.商业信用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润滑剂的作用,它可以使商品生产的正常进行,保证了产品供销的顺畅。就企业而言,商业信用是其间信用活动的基础。在我国,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商业信用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4.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与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属于间接信用。在银行信用中,银行充当了信用媒介。
5.银行信用的特点: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出口信贷的特点是:(1)附有采购限制,只能用于购买贷款国的产品,而且都与具体的出口项目相联系;(2)贷款利率低于国际资本市场利率,利息差额由贷款国政府补贴;(3)属于中长期信贷,期限一般为5-8.5年,最长不超过10年。
金融专硕与金融学硕士的区别
金融专业硕士与金融学硕士的具体区别如下:
1.考试试题不同
专家提示:目前专硕考试的趋势是统一考英语二和经济学联考综合:英语二较英语一考察的英语词汇量更少、分析能力要求更低、难度相对小;经济类联考综合考察数学知识简单,基本为初高中内容,添加逻辑能力的考察,整体难度小于数三。
2.培养方式不同 .课程设置不同
在课程设置上金融学硕士作为学历教育,重点是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偏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学习;金融硕士作为职业教育,则更多偏重于实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例如,金融学硕士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就业趋势来看,完全不逊于学硕。金融专业本身就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两年的全日职专业硕士(学硕一般三年)的培养方式更能满足就业的需要。长期以来社会上一直存在大学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的批评,专业硕士的出台有利于改善这种状况。
专家提示:
(1)前专硕考试的趋势是统一考英语二和经济学联考综合:英语二较英语一考察的英语词汇量更少、分析能力要求更低、难度相对小;经济类联考综合考察数学知识简单,基本为初高中内容,添加逻辑能力的考察,整体难度小于数三。
(2)金融专业硕士初试改革趋势——弱化对英语和数学要求(英语二和经济学联考综合)+教学上侧重实践(一般为两年学习时间、双导师制、要求实习)。
第一章
1.简述管理咨询的概念。是指由具有丰富的经营理论知识和实践
经验的专家,与企业有关人员密切配合,到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应用科学的方法找出企业经营战略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方案建议,当企业接受改进方案建议后,咨询师负责培训人员,帮助、指导企业实施改进方案。
2.简述管理咨询的类型。范围:全局性咨询、单元性咨询;人员
分类:企业内部人员咨询、企业外部人员咨询;性质:企业管理咨询、企业经营分析;应用:(1)经营战略咨询(2)组织机构咨
询(3)制度体系咨询(4)管理流程咨询(5)营销工具与营销形式咨询(6)生产管理咨询(7)质量管理咨询(8)业务流程咨询(9)薪酬绩效管理咨询(10)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咨询(11)企业文化咨询;系统:基础咨询、功能咨询、产业咨询。
3.管理咨询的特性。中立性(第一特性)局外特性(保证了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综合评价性(管理咨询的结果都是综合评价的结果)建议性(实施权在企业手中)指导性(帮助指导实施改进方案)
4.管理咨询的道德要求。(1)行为合法(2)量力而行(3)自主公正(4)尊重隐私(5)不谋私利(6)结果有效(7)尊重同业(8)善于学习(9)咨询中立
5.学习管理咨询培养的能力。统筹协调、商业洞察、知识优化
第二章
1.如何遵循有限参与的基本原则。重点问题的识别(起点)与客
户保持距离(过程)对效益的合理期望(结果)
2、如何推动管理咨询的辅助决策。方案策划、多元策略、整合分歧
3、如何推动管理咨询项目的实施。可操作性、实施难题、承担风险
4、如何对企业关键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调查比较、外部介入、主动思考
5、目前中国企业需要的三个领域的工具。市场信息、知识管理、协同网络
6、管理的三个层次。基础管理(约束管理层次控制不利行为的出
现,企业的根本),以防弊查错资产保全和督促生产为主.基础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根本,是管理工作要求达到的最低标准。分析管理层次(激励管理层次,重在调动积极性):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逐级细分,将细分环节的生产内容结合具体的岗位职能,用数字指标进行控制,也就是企业通常所提到的责权利相结合。共同管理层次(协作主动管理层次)是一种自发管理。,是培养企业创造力的环境,能催生企业全员参加与创造开发的欲望和信心。
7、管理促进的途径。方向牵引:是针对事业发展的动因来源而言的。只有当事物发生的动因来源真实,而不是主观意段,这样的动因来源才被称为有序方向性的迁移。走向融弃:是针对事物发展本身而言,只针对意识形态而言,如思想知识个人修养。优势复制:是打破思
维局限常用的方法。
第三章
1、咨询的特质演变。谋士咨询、企业咨询、专业咨询
2、管理咨询发展依托。理论发展、时间需求、知识信息
3、咨询业的发展重点。科学管理、战略管理、知识管理
4、欧洲咨询产业特点。规模巨大、行业规范、人才竞争
5、日本咨询产业特点。公共咨询、政府扶植、组织依赖
6、中国咨询产业现状。产业低端(中国咨询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咨询公司数量多,但规模小、咨询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小、利润丰厚的高端市场仍被国外最新公司所占据);人员素质(鱼龙混杂、缺乏相关标准与认证、进入壁垒低、无证上岗);行业规范(尚未形成公认的理论方法和科学的行业量化标准、整个社会缺乏对咨询行业的监督考察机制、缺乏完整的产业政策)
7、中国咨询产业的品质(质量)。经验缺乏、文字报告、数据有限
第四章
1、管理咨询的五个阶段、目标和任务、相应步骤。
接洽咨询阶段(目标任务:通过洽谈和协商,明确咨询双方是否有合作的意向;步骤:初步接洽、研究回复、深入商谈)
预备咨询阶段(目标任务:通过快速全面的调查,明确客户的关键问题,共同确定咨询课题,并签署咨询协议;步骤:预备调查、确定课题、签署协议)
正式咨询阶段(目标任务:通过收入的调查分析,判断各课题领域内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系统可行的改善方案,并为方案的实施作必要的思想和组织准备;步骤:深入调查研究、分析问题的原因、拟定改善方案、提交咨询报告)
方案实施阶段(目标任务;帮助客户企业实施改善方案、使整个咨询工作产生实效;步骤:指导实施、总结工作)
最终完善阶段(目标任务:提供良好的后续服务;步骤:定期与客户联系、解答问题)
2、管理咨询拟定方案的步骤。(1)形成总体思路(2)根据总思路,歌课题组分别制定具体改善方案(3)集体讨论、研究、协调各课题方案,形成若干系统的总体改善方案(4)进行评价,选择最满意的方案
3、咨询机构的后续服务。(1)建立客户档案(2)对阶段性成果的实施、改进提供有效的指导(3)监督环境(4)采用电话跟踪或定期走访等方式与客户保持沟通(5)提供配套升级服务(6)帮助客户解决日常工作中的疑难问题(7)可采取入驻客户公司的咨询方式(8)帮助客户培训实施相关人员,提高其专业水平
4、项目竞标阶段咨询公司的目的。(1)从咨询项目中获取经济利益(2)理解客户所面临的真正问题(3)确保咨询公司有能力提供优秀的咨询项目(4)说服客户相信自己就是客户的选择(5)签订有关付费的法律合同(6)即使投标不成功也要建立公司的声誉
5、项目竞标阶段客户的目的。(1)从咨询介入所产生的效果中获取经济利益(2)寻找同自己理解一致的咨询公司的观点(3)了解咨询公司的能力(4)使自己相信相应的咨询公司就是最佳选择(5)签订一个使咨询能够产生期望效果的法律合同(6)加强自己的判断
6、因果分析(5H1W解析法)。是兰德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创造出
来的分析方法,当问题和现状不清楚时可以使用此法。这种方法将分析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然后按构成这个整体的因素进行分解,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来界定问题的性质。包含:who,确定问题与谁人有关;why,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what,列出一切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选择;where,找出解决问题的地点和方向;when,指定行动的时间;how,通过什么方法去实践。
7、项目建议书的结构。相关问题、团队介绍、分析方法、期望结果、阶段安排、工作方法、资料提纲、质量评估、标准条款。
8、管理咨询工具选择方法。知己知彼、假说显化(咨询的假设来源:客户的直觉、标杆企业的经验、科学研究的成果、智力激荡的产物)期;老化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期。
8、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逐层分析(企业整体诊断、部门诊断、确定核心阶段)、典型时期(寻找挑战课题、明确是否需要外力援助、制定正确的方案)
第六章
1、内外部数据及数据收集注意事项。内部数据(销售业绩、财务
健康性、IT信息、人力资源)外部数据(股东数据、供应商数据、顾客数据、市场数据、竞争力数据、竞争对手)注意事项(历史数据、收集清单、资料保密)
2、收集资料的方法。拉大网法:是指不管重点或非重点。(优:
9、模型诊断方法的步骤。(1)从现有数据中抽取诊断信息(2)对诊断信息进行仿真(3)对诊断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给出分析报告(4)最终进行诊断,提出支持决策
10、模型诊断的企业应用。(1)从企业参考模型库、应用模型库、规则库、算法库等数据源中抽取诊断信息,构成企业诊断信息库(2)对企业诊断信息库中的企业诊断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给出企业分析报告(3)运用诊断方法对企业诊断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给出企业分析报告(4)利用诊断规则,对企业仿真报告和企业分析报告中得到的信息急性诊断,并由模型诊断规则将模型中展现的问题转换成企业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企业模型的直接修改来明确企业需求,为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提供决策支持。
第五章
1、企业的三大轴承。层次(根据经营需要分为高中低三个层
次)、功能(产销人发财)、时间(企业的生命周期)
2、企业三层结构。上层结构(企业愿景文化、企业战略与组织管理、平台)五大支柱(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研发、财务)底层基础(个人能效)
与中层有关的问题举例:营销问题、人力资源、精细管理、技术差异、市场问题
3、鱼骨图的分析步骤。(1)针对问题,选择层别方法(2)按头脑风暴法分别类别找出所以的可能原因(3)将找出的各要素进行归类整理,明确从属关系(4)分析选择重要因素(5)检查确保语法简明意思明确
4、鱼骨图绘制步骤。(1)填写鱼头,画出主骨(2)画出大骨,填写大要因(3)画出中骨、小骨,填写中小要因(4)用特殊符号标志重要因素。要点:绘图时,应保证大骨与主骨成60度夹角,中骨与主骨平行。
5、鱼骨图的作用。(1)使项目小组能够集中于问题的实质内容(2)使组员了解项目小组在围绕某个问题时产生的集体智慧和意见,有助于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3)使项目小组聚焦于问题的原因,而不是问题的症状。
6、企业生命力(企业动力)的要素。是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存在四个主要动力(PAEI),即行动力、程序力、创新力、整合力。P:企业行动力; A:规范能力按照程序和步骤做事能力; E:创新和冒险的能力; I:整合人际关系和横向协调能力
7、企业生命周期划分。成长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壮年
不易失误缺点:费时收集资料可能杂乱无章,还需整理)定点撒网法:是以咨询者的某种假设判断为依据,定向收集相关资料。(优:经济灵活收集和分析理解资料可同时进行。缺:可能有失误)
3、问卷调查与问卷结构。问卷调查:是由任职人员填写经过特别设计的调查问卷来获得工作信息的方法,是收集一手资料最常用的方法。问卷结构(问卷是调查研究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一份完整的问卷包括:卷首语、指导材料、问题、结束语。
4、访谈调查。是通过工作分析人员与任职人员面对面的谈话来收集工作信息数据的方法,通过较深入的讨论来了解他们做什么工作、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以及如何来做这些工作。
5、实地观察及方法要点。是工作分析人员在工作现场运用感觉器官或其他工具观察特定对象的实际工作动作和工作方式,并以文字、图表或图像等形式记录下来的收集工作信息的方法。方法要点:方法要点:(1)要取得现场工作者及主管的信任(2)不要影响现场工作者的正常进行(3)详细记录有关资料(4)观察完成后向现场工作者表示感谢(5)与该职位的主管一起讨论观察的结果(6)将观察结果进行汇总整理
6、五个为什么。对每一个答案或反应问五个为什么,详细地探寻答案后面五个层次上的原因。“五个为什么”分析也被称为“为什么-为什么”分析,是一种诊断性技术,被用来识别和分析因果关系链,它的根源会引起:(1)恰当的定义问题(2)不断提问为什么前一个问题会发生(3)解释根本原因以防问题重演(4)文件中所有带有“为什么”的语句都会定义真正的根源。
7、帕累托原则。又被成为“二八法则”,在任何特定的群体中,重要的因素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素则占多数,因此只要能控制关键性的少数因素即能控制全局。
8、关键事件法。确定关键的工作任务以获得工作上的成功、关键事件是指使工作成功或失败的行为特征或事件,关键事件法要求分析人员、管理人员、本岗位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关键事件”详细地加以记录,并在收集大量信息后,对岗位的特征和要求进行分析研究。
9、趋势线分析。在过去业绩数据的基础上做出一条业绩发展趋势线,从而对未来可能的业绩状况进行推测与设想。优点(操
作简便且成本低廉)缺陷(无法保证精确程度的稳定)人。因此,一定要确保在实施开始之前设定了有强大说服力的、清晰的愿景:能够吸引那些将参与变革的人的情绪,不但要包括实施所带来的利益,而且要包括不实施所招致的痛苦。
2、变革小组内涵及意义。内涵:组建变革小组协助管理各种跨职能部门的实施项目,全面负责方案的实施工作。变革小组通常向最高层汇报,能够代表最高层协助整个公司内的实施过程。意义:一旦实施过程进入了艰难时期,变革小组中的成员可以作为人才储备腾出来协助项目实施过程的进展;可以作为一种职业发展机会;提高跨过职能部门边界实施很多项目的成功几率。
第七章
1、假设验证的流程及原则。流程(架构问题、初始假设、依序验证、验证原则),原则(不要太计较绝对的精确)
2、德尔菲法的流程。(1)把委托方提出的咨询内容写成若干条含义十分明确的问题,分别发给不同的专家(2)专家们在背靠背、互不通气的情况下阐述个人对问题的看法,做出书面的回答,送交组织者(3)把收回的专家意见进行定量的统计归纳(4)将统计归纳的结果反馈给专家们,每位专家根据结果修订了自己的意见,再送交组织者。如此经过三四轮反馈,就可以得到比较集中的意见,这种方法适于对事情做出预测。
3、德尔菲法特征。匿名性、多次有控制的反馈、小组的统计回答
4、头脑风暴法的内涵。是一种通过小型会议的组织形式,诱发集体智慧,相互启发灵感,最终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程序法。
5、头脑风暴法专家小组组成。方法论学者---专家会议的主持者、设想产生者---专家领域的专家、分析者---专业领域的高级专家、演绎者----具有较高逻辑思维能力的专家
6、头脑风暴法操作程序。准备阶段、热身阶段、明确问题、重新表述问题、畅谈阶段、筛选阶段。
7、头脑风暴法应用原则。庭外判决原则、欢迎各抒己见、追求数量、探索取长补短和改进办法
8、头脑风暴法与德尔菲法的差别。前者的分析是建立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而德尔菲法分析中专家对调查问卷的回答是独自秘密进行的。前者的分析过程具有更大的结构性,同时也是按照小组会议的形式来进行的,而在德尔菲法模型下,进行分析诊断的是咨询师本人。
9、质疑头脑风暴法应用程序。第一阶段就是要求参加者对每一个人提出的设想都要提出质疑,并进行全面评论。第二阶段是对每一组或每一个设想编制一个评论意见一览表。第三阶段是对质疑过程抽出的评价意见进行评估。质疑头脑风暴法应遵守的原则与头脑风暴法一样,只是禁止对已有的设想提出肯定意见,而鼓励提出批评或新的可行设想。
10、30秒电梯理论。凡事都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结果表达清楚,要直奔主题、直奔结果,凡事要归纳在三条以内。
11、报告内容各部分。开篇做执行小结、大致描述最初的参考术语和条款、总结所搜集的数据、清晰陈述你的推荐建议、证明其中的意义、结尾列出附录。
12、咨询报告的文化特质。(1)理解并且表明你认知组织演进发展起来的方式,组织现在运作的方式以及人们表达价值观和信念的方式(2)所采用的语言也要反映和配合组织的语言。
13、咨询师扮演的角色。专家、帮手、合作者、风险承担者
第八章
1、痛苦/利益矩阵。在咨询方案形成过程中,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必须执行的行动(what),再去研究如何执行行动(how)。然而,将要实施的变革可能会涉及那些没有参与形成过程的3、焦点小组的内涵。焦点小组能够使人们积极参与对问题的研究,而不是把问题强行地架到小组成员的脖子上,同时,由于这些小组成员最接近问题的本身,因此也能够对实施问题形成实际的解决方案。
4、咨询实施计划的内容。(1)行动日常安排(2)实施计划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和总目标分解后的分阶段目标(3)每个成员担任的角色、工作范围、个人需要达到的目标(4)明确每个成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5)相关部门应该协助的事项(6)出现紧急情况时的应急措施
5、常规培训与咨询式培训。常规培训:仅限于知识、技能的获取和一定思路启发与知识技能分享的需要,而无法达到知识技能利用。咨询式培训: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基于企业的现实,提出基于战略的渐进性解决方案之后,通过针对性的培训,一步步帮助企业达到能够操作的水平,一步步走出可能的战略,即目标理解与共识、有效梳理与分享、问题解决与业务发展。
6、企业过程评价的指标。经济性评价(实施过程成本评价)、技术性评价(过程结构合理性评价、活动的可实施评价、技术先进性评价)、进度评价(过程进度评价)、实施环境评价(所需资源评价、管理的操作性评价、员工素质与企业文化)。
7、企业效果评价的涵义及方法。企业在咨询后一段时间内,由咨询组对被咨询企业进行回访,考察企业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的变化,同时调查分析新产生的问题等,以评价咨询问题的准确性,检查咨询对策的针对性,分析咨询结果的有效性。企业效果评价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企业咨询前后实际经济效果通过计算加以对比,分析产生背离的原因,反馈评价结果,不断提高企业管理咨询的有效性。
8、投资回报率(ROI)的涵义与优点。用项目净收益除以成本,进行咨询活动的收益与成本的比较。投资回报率越高,项目产生效果越大。优点:度量咨询活动的贡献、制定优先选择的咨询方案、推动咨询活动的进展、为咨询过程提供管理支持、改变了咨询的认识、简化复杂问题等。
9、净现值法(NPV)。通过计算一个投资项目的年现金流的净现值,决定是否应该采用这个投资项目。净现值大于零采用,小于零不采用。净现值越大,咨询效果越好。
10、投资回收期(PP)。收回起初投资所需要的时间。回收期长,效
果差;回收期短,效果好。
11、内部收益率(IRR)。使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就是内部收益率。内部收益率大于资本成本,接受项目;反之,拒绝项目。
12、SMART原则。S(specific,设定的目标一定要清晰)、M(measurable,目标可衡量)、A(achievable, 目标可实现)、R(result-oriented, 结果导向)、T(time-bounded, 目标要在约定的期限内达到)
13、层次分析的主要内容及评价咨询绩效的步骤。主要内容(客户反应、学习目标、应用目标、影响目标、投资回报)步骤(建立层次结构——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建立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正规化;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
14、价值链成本核算法。资源的有限性及信息创造利润的巨大性,企业之间不再是绝对的竞争关系,合作变的更为重要。共享信息可以降低信息成本、实现资源的最有效配置,才能实现双赢。因此,公司仅仅了解自身的经营成本还不够,还需要了解与产品有关的整个价值链成本,并与处于价值链上的其他厂商合作,共同控制成本,寻求最大收益率。
15、评估外部顾客的方法。满意程度、保留程度、获利能力、知识提升
16、目标管理全过程三个阶段。组织总目标的设定、组织总目标的分解、目标完成检查和业绩考评。
一、教师专业化成长困难较多
“万丈高楼平地起”,近年来, 笔者所在学校成立了教师专业化发展领导小组,经过反复讨论和不断探索, 决定从问题着手,找出长期以来制约教师发展的因素,从桎梏中实现自我的释放和蜕变。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发现教师专业化成长中存在以下问题:
1.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大,教师的文化素养、业务能力不同
中年教师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对于新的多媒体教学往往能力不足。而年轻教师工作热情很高,但他们缺乏教学经验,以及情境教学、班级管理、教育科研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2.教师专业成长受现实条件限制
近年来,学校规模不断在扩大,班额增加,班级人数增加,造成老师在管理上精力分散,管理力度显得过于弱势。 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与非教育教学任务并存,在这个基础上,教师专业发展不能就此画上句号。
3.教师专业成长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实行多年,但教学成绩仍是评价教师优劣的重要手段, 教师也要通过它来实现自己的职业认同。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重资历轻素养,而且教师素养的提升需要漫长的周期。
制约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同时也包括了教师的“雇佣”思想,对工作得过且过,缺乏主动性;“临工”思想依然存在,极少考虑学校的长远利益,不太顾及其言行将会给学校的利益带来影响;“抱团”现象,等等。这些都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不利于个人专业能力的成长。
二、有效而成功的尝试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针对以上问题,学校不断探索,不断尝试。
1.采取新老资源整合的办法
在教学上,我们采取“以老带新, 以新促老”的办法,新老结合有利于资源的整合。中年教师将自己的积累通过传、帮、带、送,生动形象地授予青年老师;青年教师则利用自己的新技术, 帮助中年教师更快更主动地将多媒体教学元素融入自己的课堂。资源整合具体操作中,我们还注意了相关的细节,包括人文关怀、地域区别、有效沟通等, 经过两学期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针对师资紧张,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
“请进来”指我们邀请有影响力的各学科专家到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然后交流,现场解决教师的疑虑,并从实例中进行分析,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理论素养,从专家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或通过专家的带动来影响教师的发展。
“走出去”指教育部门有各学科的展示课,我们都会安排教师自行前往目的地听课,并反馈听课记录,同科组的老师在教研会上对所听的课进行点评, 各抒己见,或谈优点,或谈见解,或作假设,效果很好,收获很大。
3.采取“多元化、多方位”的评价体系,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教师感受成长的快乐。对于在教学中成绩突出的, 给予“骨干教师”称号,并给予奖励。 每学期还开展评比活动,由学生评出“我最喜欢的课堂”“我最喜欢的老师”“最受欢迎的老师”等。每一方面的表现都会在量化考核中体现,比如我们运用了班主任考核制度和骨干老师评比方案, 在此基础上,教育局出台的民办教师长期从教津贴,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体现,在称职与不称职里衡量。
三、教师成长促进校本教材研究
立足教学实践,开展校本研究。扫除教师成长的障碍,学校不断探索教师的成长方向。
1.针对问题,进行立体化的课题研究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经过反复筛选,找出能够促进校园文化、 教学改革、学科整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的研究课题,老师根据需要选择课题。我们还把课题分为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纵向课题往往与学生的习惯养成、 阵地建设、心理健康、终身成长相关; 横向课题则常常是教学方式、课改实践、 班级管理方向的问题。
2.提倡卓越课堂文化建设,提升质量
“一课多上”,让一个老师选择一个课题,进行教学设计,分别给几个班上课,由学生对老师的课作出评价,从而促进教师对自己课堂的驾驭能力、沟通能力、灵活应变能力以及人格魅力做出反思。
“同上一节课”,同年级的老师选择同一个课题,并对同一课题分别进行教学设计,学校除组织人员听课外,还对每一位老师上课的全过程进行录像, 观看教学效果,通过对比,每一位教师找到自己的不足,如教学手段、教学常规、理念、对教材的把握等。找到问题之后,再重新修改设计方案,重新授课。两次录像课的对比和组织者的点评之间,一定可以发现区别和差别,进而真切地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打造精品课程”,由外校有资质的专家、本校学科带头人拿出自己得意的课堂,从教学设计到课堂语言,从宏观把握到细节处理,处处应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他们对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设计进行重新审视、反思、调整。
“一课多上”培养了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同上一节课”锤炼了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打造精品课程”,引领了教师的成长方向。
3.在创新中寻找适合教师发展的新坐标
在此阶段前,学校的工作重点从教师自身成长,管理制度完善入手,学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机构和组织,其发展不能与社会割裂开来,尤其不能与家长的需求割裂,因此我们把发展的眼光从学校内部移向外部。我们定期组织老师学习,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动向; 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家长会,了解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期望动向,从而实现家校共建。由于将自己的教学工作植根于广阔社会空间,资源得到优化,教师的工作具有挑战性,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使自己的成长有能动性和目的性。
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教师通过专业成长和内在专业结构的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通过接受专业训练和自身主动学习,逐步成为一名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科学管理十分重要,尤其在教学实践中,要依据教学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制度更新和完善,正本清源,建立一个科学的、包容的、新陈代谢的机制,不断进行人性化、精细化引导与管理,多位一体综合应用,充分彰显学校管理的远见和前瞻。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实践能力;应用技术型;产学研合作
高等教育质量的构成要素,表现在学生身上,主要指他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也应该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七部委曾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在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就强化实践育人环节专门提出了具体措施。但就目前来看,这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薄弱环节,我国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低下,不能适应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难以实现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很多,有内部与外部实践教学条件的限制,旧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影响,传统教育观念和思想的束缚等等。但是,认真反省起来,我国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实践能力与水平整体不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全面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除了要认真落实上述《若干意见》提出的相应举措外,还必须同时把着眼点放在教师身上,把教师队伍作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要加快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打造一支既有高超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我国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现状分析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我们的教师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但现实情况是,我们的青年教师基本是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课堂,缺乏丰富的实践经历,讲授课程内容缺少实践案例背景。这种现象是我国高校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也是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基本现状。审视起来,存在如下三方面的问题。
1. 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缺失
传统上,我国的高等教育以重理论轻实践的学术教育为主,培养模式一直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为顺应人才培养多元化的时代需要,我们提出了加快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并一直致力于强化实践育人的工作。但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受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在人才培养上,还一直没有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者的关系。在教学管理上,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等各类实践教学的管理与评价考核,远不如理论教学那样严格规范。尤其是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忽视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培训。这直接导致了教师实践能力与实践教育能力的缺失和不足。从教师个体来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虽然也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对实践教学还远不像理论教学那样重视,仍固守着单纯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加之他们本身接受的就是传统培养模式下的职前教育,实践能力先天不足,而职后又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2. 多年来教师队伍建设上的结构性缺失
一是实践教学师资数量严重不足。特别是举办高等工程教育的院校和一些应用型较强的学科,本该有相当数量的从事实践教学的专任教师,但事实上,实验技术人员老化、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梯队不合理等现象是这类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具有行业背景的院校以及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高校,具有专业从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更是严重匮乏。二是教师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不合理。传统上的教师职后培训,几乎都是到更高层次和水平的大学学习进修,而很少到有关企业、工程部门或研究机构从事产品研发、参与工程项目等实际工作以提高实践能力的。这势必造成了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只能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从而不能胜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任。三是教师的任用问题。由于现行人事制度和办学自主权的限制,高校基本不可能从有关企事业单位引进或长期聘用适合从事教学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等富有实践经验和能力的其他行业人才来校工作。
3. 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政策机制缺失
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的实践性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多受到政府、社会和高校的热议和重视。与此同时,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也成为高校普遍关注的话题,它们大都出台了一些规定,制定了一些措施,以期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但是,我们注意到,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还只是停留在一般号召上,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迫使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政策机制。一是缺乏原始的导向机制。在职称评定上,各级教师职务的任职条件只强调学术水平,只要求论文、科研项目和成果,没有衡量其实践水平与能力的相关条件要求。这就使得教师失去了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压力和动力。二是缺乏激励机制。一直以来,我们对教师工作的考核、评价和奖励,很少反映他们在项目推广、成果转化以及参与其他社会服务方面的工作业绩,挫伤了他们投身实践的积极性。在工作量和计酬上,往往存在着理论课和实践性教学待遇不一样的现象,也使得教师不愿意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总之,由于缺乏对教师实践能力要求和培养的政策机制,就使得广大教师热衷于理论,而无心于实践,科研选题上往往也较少考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实际需要,纸上谈兵的多,具有实用价值的少。取得成果后往往就束之高阁,转化率很低,很难用于生产实际。
二、推进我国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发展的对策建议
提高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它不但是高校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内在需求,而且也是由高等教育大国转向高等教育强国的现实需要。因此,需要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社会各界认真研究,共同解决好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这一时代性课题。
1. 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实践意识
多年来,为了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在高等教育界,几次广泛地开展了教育思想和观念大讨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现在看来,重理论轻实践依然是深化实践育人的思想障碍。所以,全面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大力推进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依然需要摒弃落后的教育思想观念。这就要求从教育管理部门到高校以至教师本人,都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刻认识强调“实践与应用”对提高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作用,把实践教学放到和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把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性课题作为科研的重点对象,把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要首先转变 “应用型”低于“学术型”、专业学位低于学科学位等一系列错误观念。要尽快建立起高等教育分类体系,实行分类要求,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克服同质化倾向。尤其是广大地方院校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切实担当起为地方培养大批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切实成为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其次,高校应进一步明确符合各自办学定位的实践教育内涵、标准和要求,把实践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特别是本世纪以来新建的本科院校,更应以培养应用型甚至技能型人才为己任,以就业为导向,以强化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努力办出应有的水平和特色来。高教理论界应深入开展教师实践能力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积极引导高校开展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在推进教师实践能力发展中,有效发挥理论指导作用。广大教师则更应该树立强烈的专业自我发展意识,全面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头脑,使自身的思想观念能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参与实践作为自身工作需求,把实践能力的持续发展作为专业自主发展的自觉行动。
2. 制定发展规划,建立培训机制
长期以来,对高校教师的素质,普遍忽视了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也普遍缺乏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与培训的内容。近几年,高校相继成立的教师发展中心(CPD或CFD),也只针对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较少关注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而实际上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也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必须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必须重新界定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必须把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研究制定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和培训的中长期规划,并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要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确立科学的培训机制,采取有效的措施办法,制定有力的政策保障,切实把规划落实到实处。在培养培训方式上,要力戒一刀切,避免形式化,注重实效性。通过分层次分类别、传帮带、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或渠道扎实开展工作。分层次,就是对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安排不同的实践工作岗位。如刚入职的助教,可让他们到实验室或实验教学中心承担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课程;工科专业则可安排他们进实习工厂(车间)跟班。对于讲师,可组织他们在技术或管理岗位挂职工作或学习。而对于高级职称者,可设法让他们在高级技术或管理岗位参与研发或决策。分类别,就是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安排教师深入第一线从事相关专业的实际工作。如工科专业教师可进入工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或科研院所,通过顶岗实习、挂职锻炼、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等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一些理科专业教师也可到科研部门或企业参与应用研究或技术开发,通过真题真做,一方面可利用专业特长服务社会,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对于人文社科等专业的教师,也要让他们广泛接触社会,通过开展社会调查、科研调研、开展咨询服务、参与相关文化领域改革和建设、参与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决策等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对医学类专业,则必须安排他们定期到医院临床实践。而对于教师教育专业,应要求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课程教学论教师把中小学、幼儿园作为长期联系点进行教学实践,熟悉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情况,使他们逐步成为基础教育的专家。特别是对于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和专业,高校一定要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创造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兼职,努力实现教师队伍的“双师化”。
诚然,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学校加强组织管理,统筹安排协调,应有专门的机构和专人负责;各院(系)作为教师实践能力发展的责任主体,要在学校规划的指导下,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努力寻求产学研合作对象,认真落实本单位的教师实践能力发展规划,确保教师实践能力发展的顺利推进。
3. 建立实践基地,选聘兼职教师
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的办学经验表明,建立和学科专业对接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的基本保证,而产学研合作教育又是高质量开展实践教学、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一方面必须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另一方面,必须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加强与驻地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紧密联系,与地方相关行业部门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形成互惠互利的、有效的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与机制,从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实践教学的条件保证。
在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过程中,从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高校要从企事业单位选聘一批富有实践经验和一定从教能力的专家进校做兼职教师。通过“工程师进课堂”、“企业家进课堂”、“法官进课堂”等形式丰富学校的实践教学资源。这样做,一方面可给学校带来行业第一线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我们的教师了解行业实际,熟悉行业对从业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新要求,从而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推进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发展的政策和机制保障
要想加大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全面实现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任务,还必须出台配套的政策与制度。通过有效的保障机制,有力推进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
1. 改革现行教师职称评审制度
改革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上普遍存在的“一刀切”、“大一统”、“学术化”等弊端,在职称评审上也应分类指导,分类要求。一是各类高校各级教师职称的任职条件都应有相应岗位实践能力与水平的明确要求,将是否承担实践教学活动、是否有相应岗位实践实习经历以及参与产学研合作等情况作为评审的必要条件;二是对一些学科和专业要增加考察其实践创新能力与水平的应用型成果要求;三是建立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职称评审体系和办法,以促使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实现教师队伍的“双师化”。总之,通过评审条件的政策导向,引导教师不断提升实践教育水平和实践能力。
2. 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
加强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和参与实践能力培训的考核。如在年度考核中,增加承担实验实训、指导实习等实践教学的定性和定量考核内容;对任期内没有完成规定的实践教学任务,未参加规定的实践培训项目的教师,视情节以缓聘或高职低聘。建立与科研、教学成果同等的奖励制度,对于在实践教学活动、产学研合作以及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取得重要成果,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大力表彰奖励。同时在工作量考核和酬金待遇方面,也要在制度上予以保证,鼓励教师主动参加各类实践教学活动,愿意下企业挂职锻炼,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
3. 出台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法规
企业普遍不愿意接收高校学生实习向来是学校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难题。对此政府应当采取可能的行政干预或政策支持,如通过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大学生实习,从而帮助高校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在产学研合作往往是学校“一头热”的情况下,政府和立法部门也应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制定相关法规和行政规章,建立产学研合作促进法等,通过立法来促使产学研各方主动联姻,促使各方履行义务,使产学研合作真正成为各方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博. 论提高工科院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J]. 中国成人教育,2008(5):89-90.
[2] 曾永卫,张亮峰. 产学院合作教育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J]. 中国高等教育,2010(23):39-40.
[3] 李春燕. 提高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对策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6):23-25.
[4] 居里锴,徐建成. “大工程观”下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3(10):68-70.
【教师专业发展复习要点】推荐阅读:
教师专业发展重点06-24
教师专业发展册10-02
教师专业发展能力10-14
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06-21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办法06-27
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措施09-08
教师专业发展诊断报告09-29
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总结10-07
《教师专业发展》期末作业10-25
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