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文

2022-10-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大学语文课文

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浸润探究

【摘 要】大学语文课程是一年级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公共课程。如何与学生一起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辨析,让大学语文的课堂既可以陶情养性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和写作水平,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语文 人文素养 浸润

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面向除汉语言文学专业之外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这是大学生文化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说到文化素质,必然涉及人文素养。所谓人文素养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即“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根本特征。

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经历了长期的语文学习,面对大学语文课会感到厌倦。那么如何与刚刚脱离应试教育的一年级大学生一起,在公共必修课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吸取于我们有益的成分,学好本国语言,鉴赏优秀文学作品,探讨我们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的问题。

一、体验课堂教学的美好

叶圣陶先生曾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唯在启发导引,俾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能通解,执笔而能合度。”

教无定法,笔者借助多种教学方法,与学生一起体验课堂教学的美好。

笔者在第一堂课提出学习大学语文这门课的总要求:一读二思三写。同时,引导学生讨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丰子恺语)学生由此感受语言文化对自身成长的重要作用——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审美情趣、拥有更高境界。

现代社会中,大学生一方面应有某种专长,另一方面应当是具有多方面才智的通才。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感受到经典学说的魅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这些让学生受到启迪和教益,明确做一个好公民和好员工应该具备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作为一个人应具有的崇高境界。

二、感受经典文学作品的熏陶

在大学阶段,学生应培养三种能力:自律、自学、独立思考,即专业成才、精神成人。

大学语文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青年学生思维活跃,富有个性,我们教师应注重培育他们的人文精神,加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文学是人学,还是人心之学,即表现社会中各种人的思想感情、内心世界的学问。大学生要学会同周围的人打交道,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因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笔者事先预拟一些主题,如“故乡”“牵挂”“欢聚”等,每个小组抽签确定一个主题,轮流在每次课前围绕主题展示,小组成员或说或演、或弹或唱……引经据典,技艺呈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展现了他们的聪慧,特别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程度,反映了学生具有的合作精神。

《论语·先进篇》:“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虽然这是描写师生自由随性的课余生活,但笔者希望自己的课堂就是这样一种美感与道德合一的理想境界。

课堂上,不再是以教师为主,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以生为本,因人而异、求同存异,才能把大学语文课上得鲜活生动。如歌德所言:“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被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

笔者尝试在真实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把作品与现实融会贯通的能力。

学习先秦诸子语录,模拟历史场景,感受丰富多彩、富于创见的思想主张,培养高尚的品格、宽广的胸怀;学习古典诗文,在情景表演中,体验民生世态和人之各种情感;学习中外小说,在角色扮演中,领会故事的内涵,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

法国哲学家福尔特尔说:“除了野蛮国家,整个世界都被书统治着。”

阅读好书,就如同结交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自己也因此慢慢变成有品位的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是许多中国人一生的文化追求。一个充满智慧和希望的民族,必定是一个热爱阅读的民族。

“在经典阅读中豐富对人类情感与生存智慧的体验与把握,最终‘回到感性’、‘回到审美’,养成清明完密的思辨能力,以及关心人类精神出路和整体命运的宽广心胸,关注一己情趣陶冶和人格修炼的审美眼光,由此事业成功,人生幸福。”

古今中外的原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留下一句名言:“与其读一千本时尚杂志,不如读一行雪莱的诗。”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说过:“经典是这样的书籍,它给予已经阅读过或钟爱它们的人以一种如获珍宝的体会。”

由此,我们可以说,学无定式,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中,在教师引领学生共同赏析的过程中,我们的大学语文课堂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感受经典的无穷魅力。

三、导引共赏,精致生活

有道是:“语文不是教书而是教人。”因为“学会读书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

在笔者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师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与学生一起阅读、鉴赏,从作品的学习中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师生通过对经典的阐释、探讨来共同学习,重在体会感悟,以“内化”为己有。

课堂上的共读、共赏,甚至争论,对人物的剖析,对作品情感的体验,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探究,是师生思想的碰撞,是变师求生学为生主动学。在饱览诗文好风景的过程中,师生的审美知觉被唤醒,美的情愫被传播,学生自觉思考蔚然成风。在美的熏陶中,浸润着人文素养,提升着学生的气质。

曾国藩说过:“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所以我们的课堂,让学生理解到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要义:在师生共同探讨辨析中,在阅读文学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感悟,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的人,并使人诗意地栖居于世。

通过这样教学相长的课堂学习,人文素养的浸润,笔者和学生共同领悟到生活中充满美,生活需要情趣。一个人要具有审美情趣,具有宽厚的人文根底,拥有高贵的精神生活,生命才有意义,生活才会逾见精致。

参考文献

[1]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任翔.艺术的韵味[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6.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薛小玲.引导个性阅读,优化小说教学[J].语文世界,2020(7-8):15-16.

[5]孙和平.饱览诗文好风景,不妨多些“自由行” [J].语文世界,2020(7-8):21-22.

[6]曹勇军.美国语文课怎么上[J].经典杂文,2020(9):103.

[7]邱昆树.高等教育中的“文化记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20(4):42.

[8]叶继奋.文学课堂审美论[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9]翟小宁.教育的初心与使命[J].中国教育学刊(学习强国),2020(12)06.

作者:何渝红

第2篇:大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教育、传授等,使其具有的文化内涵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品格。通过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高等院校的综合竞争力,还可以满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因此,在高等学府中开展素质教育以及如何有效的开展素质教育对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简要论述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在大学语文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方法、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应对策略。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大学语文;渗透;对策;问题

大学语文与大学英语同为基础语言类课程,但是同大学英语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以此应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不同,大学语文的教学更加的注重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以及对学生的美学熏陶。同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基于人们对文化素养的追求,在专业教育渗透符合社会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文素质教育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等学府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计划革新的趋势。鉴于大学语文所具备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内涵,在大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成为了各院校发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的限制,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现阶段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因此,研究和分析在大学语文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在大学语文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对促进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现阶段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存在的问题

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学生,一方面来源于校方。

1.学生自身素质不高且学习意识薄弱。现阶段的大学生大多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即使不学习也会将大部分的时间花在社团活动上,这种时间上的安排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即使学校拥有足够充足的学习资源,也很少有人主动利用资源去了解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我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所沉淀的文化底蕴。在不了解本民族文化内涵的同时还缺乏相关的装配培训,导致本应该在此文化氛围下应该具有的文化气质和文化情操,等等都相对匮乏。文化知识的匮乏导致文化素养的低下,随之降低的还包括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大学生文化素质有所欠缺除了不了解文化底蕴,缺乏文化气质和文化情操以外,还表现在学生的人格修养相对欠缺,对日常行为规范和文化礼仪的实践不足。现在的大学校园内,不文明现象仍然随处可见,部分学生对应有的责任感和遵守文明礼仪的自觉性相对不足,各高等院校内不合时宜、不合身份的违反校纪校规的事件也时常发生;文化知识的相对薄弱导致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操控能力有待提升;论文、应用类文章的写作雷同、相似、千篇一律等的现象比比皆是。

2.人文素质教育和学习氛围不足。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开始被广大的群众接受,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意识和实践之间始终存在着一道越不过去的鸿沟。现阶段的大学教育,由于就业环境的不乐观性,高校为发展自身的竞争力,将大部分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精力放在了专业知识的培养上而有所忽略素质教育。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开设有大学语文这门课的只有外国语学院的部分专业和部分文科类专业,理科、工科专业的学生自上大学之后就不再接触语文。面对这种情况,姑且不论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甚至连接触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对于工科类的学生而言就已经是一种奢望。学校方面的不重视,教学资源和教学场地的不足,直接影响了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普及和传授。

二、改善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教育中问题的策略

对症下药,方可根治。针对现阶段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应对策略。

1.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生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兴趣和重视程度。学生是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主体,其学习效果反映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现阶段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不够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忽视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学生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兴趣和重视程度对普及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中的渗透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措施有:(1)通过素质教育卡将讲素质教育和学生的综合测评挂钩,以此督促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各种学生讲坛和文化素质讲座。(2)积极开展读书月、读书交流会、志愿者活动、素质教育交流会等,促进学生积极的参加素质培养活动。(3)各社团、学生组织的活动范围可以由基本的野炊、联谊游戏等活动拓展到内部讨论、外部交流等,有利于真正意义上把学生能力培养的空间转移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意义的社团活动上。(4)大学生自身要积极的利用学校资源,如图书馆等,了解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我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所沉淀的文化底蕴,以此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2.改善课程结构,确立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主承载体的地位。校方要转变培养理念,注重专业知识和素质教育的同步发展,改善以往以专业教育为主的教育理念。校方要注重营造有利于人文素质发展的校园环境,同时改善课程结构,确立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主承载体的地位。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就是大学语文本身就兼具人文精神传播、道德熏陶开展以及思想教育传播的功能,巩固大学语文的主体地位,重视大学语文的教学,积极对每一个专业开展大学语文课程,对促进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中的渗透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鉴于大学语文本身具有的功能,传统的教师单纯的依靠自身经历说教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阶段的教育需求,号召广大的教师转变传统教育方式,以自身经历为基础,结合经典文化作品,强调文化作品中的气节、正义、节操的强大魅力,促进学生自身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的深化。除此之外,校方需要求教师对新版语文书(共分为7篇:①立身处世篇;②读书思考篇;③艺术欣赏篇;④友情爱情篇;⑤乡土祖国篇;⑥人与自然篇;⑦汉语之美篇)有充分的理解,以该教材为立足点,阐述真挚的理性智慧和思想情感。

3.大学讲师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大学语文老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接受者和传授者,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对文化素质教育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具有重要作用。相比其他的专业课程,大学语文本身对学生不具有吸引力,同时大学语文本身也不具备自发发散人文素质的能力,该课程的吸引力和本身具有的文化素质内涵需要人文精神极其丰富的教师来激发。这就要求大学语文讲师具备人文素质教育能力和人文素质教育意识,同时要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在授课方式上,要注重与事实相结合,立足社会发展现状和自身的人生经历,使课程更加的贴近生活;教师还要注重转变身份,意识到自身与学生不仅仅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同时也应该是学生的朋友,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对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教育中要注重“立人”的教育理念,注重人文精神的传播和传道、授业、解惑。

三、大学语文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

1.以教材为主体,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大学语文的教材有很多版本,就目前所了解到的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华大博雅,通识教育课教材,交大版语文教材等。但是每本教材在内容设置上都存在差异。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第一篇为立身处世,分别选取了古代著作《论语》和《孟子》中的《公孙丑上》和《先进篇第十一》;近现代文章《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现代篇《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人不哭》(莫言);外国名篇《怎样活着》。而交大版为为政为德,所选取的文章也有所不同。因此,根据教学需要,以教材为主体,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对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教学内容有意识的选择,通过渲染作品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内涵,让学生能够深层次的领悟和解读作品的内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以课本为载体,注重现实生活的植入。文学作品往往是对现实生活的反应,但是由于所处时代和社会核心价值的不同,现在的学生在理解其思想内涵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隔阂。因此,通过有意识的植入现代生活事例,将两个不同的时代进行对比,将学生带入到作品所描述的社会,以此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深层次理解。同时,要以课本为载体,有意识地融入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深层的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如在讲解《月夜思舍弟》这类关于友情、亲情的文章时,广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回想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回想自己一个人在外求学不能回家时对家人的思恋,等等,在这种以自身体会为基础的教学环境下,学生能够更加清楚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不仅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身不由己,对不得不为的深刻理解。同时还可以讲解一些与社会公益有关的事例,带动学生投身志愿者活动,使其拥有参与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3.注重新的教学方式的运用。传统的教学知识是老师书写,学生看,对学生而言缺少直观的感受。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具有画面感和音响感的图片、视频。这种教学一改传统课堂枯燥、乏味的特点,使课堂更加的具有吸引力,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使其深刻的感受到作品里面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状,无形之中了解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不仅可以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观。

四、结语

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使广大群众在日渐浮躁的社会中认清自己的价值,明确自己的追求,不至于迷失自己,忘记本心。现阶段大学语文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只有不断改进,不断发展,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发挥大学语文传承社会文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凌.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3,(35):66-67.

[2]刘海霞.大学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及其培养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2):219,224.

作者:陈文君

第3篇: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摘要: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当务之急。大学语文是位居人文素质教育之首的重要学科,其内容和形式都是真、善、美的统一,它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体现为“润物细无声”。新时期的大学语文要建立多元的、立体的语文素质教育体系,把语文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起来,着力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素质;先进文化;教育

人文,是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现象,人们一般把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语言学和艺术等统称为人文科学。人文素质,是指社会中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它是一种价值观体系。人文教育应当作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也应当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当务之急。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形式,决定了大学语文是位居人文素质教育之首的重要学科,新时期的军队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应当实践“三个代表思想”,按照先进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要求,着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打赢”造就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一、语文学科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最重要的思维工具,也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人类的发展进步始终和语言密切相关。语言文字是属于生命主体的东西,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发展,是文化传播与学习的重要物质载体,与人类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学会创造融为一体,这是语文的基础作用所在。语文是人在习得、运用语言的同时,通过语言的本质形式,去解读人生,认识社会,使自己的语言实践与人类反映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互相联结,贯穿始终,从而不断地深化感受,增强体验,培养情感,树立精神,塑造人格,以至获得生存、发展、创造的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语文知识自身就具有人文和科学两方面的教化功能,如读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等名句,就会得到高尚的人生价值观、道德观教育;读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如此事要躬行”、王夫之的“躬行是起化之源”以及韦应物的“神欢体自轻,意欲乘风翔”等,就会得到科学的方法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

但是,长期以来习惯于狭义地理解语文教学的概念,往往把传授语文知识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把“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视为静态、僵死的语料堆砌物,不厌其烦地让大学生做繁琐、机械的、缺乏情感和理性分析的周而复始、反复无效的训练,忽视大学生开拓视野、发挥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现象极为严重,更谈不上把语文教学、大学生的语文学习与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个体的成长及对生命质量的要求联系起来考虑。

二、大学语文的人文素质教育性质—真善美的统一

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如何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具有博大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科学基础,自觉地把所获得的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内化于身心,升华成为稳定的创新品质和创新精神,为一生的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这一思想,语文学科人文素质教育的性质就是教人求真、求善和求美。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教育性、审美性。如果把工具性归之于求真,教育性归之于求善,审美性归之于求美,即可把语文学科的性质视为真、善、美的统一。其中,求真是基础,求善是关键,求美是目的。求美必须以求真、求善为基础。

三、语文的人文素质教育作用—“润物细无声”

对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来说,较强的文化素质是一种潜能。语文学习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学是人文素质教育之首,最能集中体现和全面反映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自古以来“文史不分家”,透过文学作品,可以窥见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情。学习文学,就是学习民族的历史、民族的传统、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的审美观;没有别的什么比文学更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更能培植人们的民族情感。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不仅关系到他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书面的和口头的),还关系到他的思维能力和道德情操。因此,加强文化素质修养,加强语文学习,并使之内化为每个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和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从本质上说,是健全人格,完善其自我,即教会大学生如何“做一个现代化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品即人品”,学习做文章,也是学习做人。用好的文学作品去教育和感化大学生,用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去熏陶和充实大学生,不仅能大大丰富院校的德育内容,还能使语文教学更接近其本来的意义。

“大学语文”课的内容大多是文学作品,其中又以古典文学作品为主。对于文学的作用,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说过:“文学修养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对学科知识加以理解与表达,而且是我们在科学技术上有所创造和突破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文学的形象思维与自然科学的逻辑思维存在天然的互补性。在强调技术教育的重要性的同时,适当加强语文尤其是文学教学,不仅可以拓宽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也有利于他们形成文理交叉的知识结构。在祖国数千年的灿烂文化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营养,而且蕴藏着深邃的哲理、高尚的情操,闪烁着绚丽的思想之光。

总之,从祖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中,既可获得艺术上的滋养,又能受到道德情操上的熏陶;既可鼓舞斗志,又可激励热情。事实上,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不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都可以对学习者起到潜移默化的审美熏陶和爱国主义的品德教育。或许这正是所有大、中专院校(包括军队和地方)普遍开设“大学语文”这门基础课的出发点吧。

一言以蔽之,大学语文课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可以用大诗人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概括。有理由相信,大学语文教学能使青年大学生在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其语文基础,提高其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其文学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

四、大学语文的人文素质教育策略

1.语文教学要把语文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起来

语文反映人类社会的事、情、理、志,表现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审美情趣等,负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在语文训练过程中如果不理解这些文化内容,就不能理解语言的表现力,不能运用语言很好地表情达意;如果理解了这些文化内容,就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表现力,更好地用语言表情达意,思想教育也就寓于其中。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纵观古今,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辉煌之处,常常就是作家人格的伟大体现。因此,语文教学不能人为地把“心”、“言”割裂而谈能力培养。“诗在诗外”,要培养优秀的“诗人”,首先要造就优秀的人格。

2.要建立多元的、立体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语文的“基础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多元性。“多元性”、“立体性”是对语文“基础性”的哲学诠释。一要大胆地把信息技术、脑科学和心理科学的成果应用于教学改革实践,重视大学生知识、技能、心理、思维、文化、审美等方面的差异,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积极引导他们参与语文表达、语言交流等活动,鼓励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二要把学习语文知识与学习其它文化科学知识(包括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人力知识四大形态的知识)高度结合,促进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的不断完善。三要大胆突破平淡无味的“讲读”、“串问”等教学形式,切实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学习的规律和人才成长的需要,建立活动式、参与式、发现式、探索式、创造式的立体交叉的活而能化、化而能用、用而能创的、多元的、立体的语文素质教育体系,使大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语文素质的同时,科学知识与技能素质、创新素质和身心素质、思想与道德素质等都得到自由、充分、和谐的全面发展。

3.要充分利用选修课和活动课,开设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课程

语文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利用选修课的拓展性,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基本训练。如:书法、作文、诵读、文学鉴赏,等等。或侧重于情感熏陶,或侧重于健康人格的培养,或侧重于审美情趣的引导。要利用活动课程实践性原则,可组织读书会、诵读会、演讲会、辩论会、文学社团,通过国学讲座、读书、讨论、参观、访问、考察等方式积极开展活动,并以此为根基,引导大学生兼收并蓄,了解和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创造学习的人文氛围,使人文教育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夏昌祥.人文素质教育探索与实务[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祁小绒.浅论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20).

作者:朱丽华,许 立

第4篇:大学语文课件 12 徐 文 长 传

大 学 语 文 课 件

12 徐 文 长 传

袁宏道

一、 作家作品:

1、 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人。

2、 晚明重要的作家,文坛“公安派”领袖。

3、 与其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

4、 他在创作上反对形式主义倾向,主张诗文写作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5、 以小品文著称于后世。

6、 《袁中郎集》。

二、 翻译:

徐渭,字文长,是山阴秀才,声名很大,薛公蕙作浙江试官时,对他的才华感到震惊,视之为国士。然而他命运不佳,屡次应试屡次落第。中丞胡公宗宪听说后,把他聘作幕僚。文长每次参见胡公,总是身着葛布长衫,头戴乌巾,挥洒自如,了无顾忌地谈论天下大事,胡公听后十分赞赏。当时胡公统率着几支军队,威镇东南沿海,部下将士在他面前,总是侧身缓步,跪下回话,不敢仰视。而文长以帐下一

生员的身份对胡公的态度却如此高傲,好议论的人把他比作刘真长、杜少陵一流人物。恰逢胡公猎得一头白鹿,以为祥瑞,嘱托文长作贺表,表文奏上后,世宗皇帝很满意。胡公因此更加器重文长,所有疏奏计簿都交给他办理。文长深信自己才智过人,好出奇制胜,所谈论的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肯綮。他恃才傲物,觉得世间的事物没有能入他眼目的,然而却总是没有机会一展身手。

文长既然不得志,不被当权者看重,于是就放浪形骸,肆意狂饮,纵情山水。他游历了山东(齐鲁)、河北(燕赵),又饱览了塞外大漠。他所见的山如奔马、海浪壁立、胡沙满天和雷霆千里的景象,风雨交鸣的声音和奇木异树的形状,乃至山谷的幽深冷清和都市的繁华热闹,以及奇人异士、怪鱼珍鸟,所有前所未见,令人惊愕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他都一一化入了诗中。他胸中一直郁结着强烈的不平奋争精神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所以他的诗有时怒骂,有时嬉笑,有时如山洪奔流于峡谷,发出轰雷般的涛声,有时如春芽破土,充满蓬勃的生机。有时他的诗像寡妇深夜的哭声那样凄厉,有时像逆旅行客冲寒启程那样无奈。虽然他诗作的格调,有时比较卑下,但是匠心独运,有大气象和超人的气概。那种如以色事人的女子一般媚俗的诗作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徐文长于为文之道有真知卓见,他的文章气象沉着而法度精严,他不为默守成规而压抑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也不漫无

节制地放纵议论以致伤害文章的严谨理路,真是韩愈、曾巩一流的文章家。徐文长志趣高雅,不与时俗合调,对当时的所谓文坛领袖,他一概加以愤怒的抨击,所以他的文字没人推重,名气也只局限在家乡浙江一带,这实在令人为之悲哀!

文长喜好书法,他用笔奔放有如他的诗,在苍劲豪迈中另具一种妩媚的姿态跃然纸上,欧阳公所谓的美人迟暮另具一种韵味的说法,可用之于形容文长的书法。文长以诗、文、书法修养的余绪,涉笔成花鸟画,也都超逸有情致。

后来,文长因疑忌误杀他的继室妻子而下狱定死罪,张元汴太史极力营救,方得出狱。晚年的徐文长对世道愈加愤恨不平,于是有意作出一种更为狂放的样子,达官名士登门拜访,他时常会拒绝不见。他又经常带着钱到酒店,叫下人仆隶和他一起喝酒。他曾拿斧头砍击自己的头颅,血流满面,头骨破碎,用手揉摩,碎骨咔咔有声。他还曾用尖利的锥子锥入自己双耳一寸多深,却竟然没有死。周望声称文长的诗文到晚年愈加奇异,没有刻本行世,诗文集稿都藏在家中。我有在浙江做官的科举同年,曾委托他们抄录文长的诗文,至今没有得到。我所见到的,只有《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而今徐文长竞以不合于时,不得申展抱负,带着对世道的愤恨而死去了。

石公说:徐文长先生的命途多艰,坎坷不断,致使他激愤成狂疾,狂病的不断发作,又导致他被投入监狱,从古至

今文人的牢骚怨愤和遭受到的困难苦痛,再没有能超过徐文长先生的了。但尽管如此,仍有胡公这样的不世之豪杰,世宗这样的英明帝王赏识他。徐文长在胡公幕中受到特殊礼遇,这是胡公认识到了他的价值,他的上奏表文博得皇帝的欢心,表明皇帝也认识到了他的价值,唯一欠缺的,只是未能致身显贵而已。文长先生诗文的崛起,可以一扫近代文坛庞杂卑陋的习气,将来历史自会有公正的定论,又怎么能说他生不逢时,始终不被社会承认呢?

梅客生曾经写信给我说:徐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怪病比他这个怪人更要怪,而他作为一个奇人又比他的奇诗更要奇。我则认为徐文长没有一处地方不怪异奇特,正因为没有一处不怪异奇特,所以也就注定他一生命运没有一处不艰难,不坎坷。令人悲哀呀!

三、 徐渭其人:

徐渭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而平生落拓不羁,潦倒癫狂,颇有传奇色彩。

他幼年丧父、青年婚姻不幸,直至中年受知于胡宗宪,才得以展示他过人的才华。但他兀傲不群的性格也造成了他一生的不幸。

总之,他是一位特立独行,怀抱奇才异能而终归失意的

封建文人,同时他为人行事的与众不同,“无之而不奇”,又体现了晚明提倡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

第5篇:小学语文课文丰碑

篇一:小学语文课文丰碑 丰碑课文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预习 负责办理军队所需给养的部门,叫军需处。课文讲的是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的感人事迹。把课文认真读几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在描写军需处长和将军神态的地方作上记号。

红军队伍(wǔ)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tuó)。狂风呼啸(xiào),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是恶(liè)劣的环境和残酷(kù)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x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jiāng)的老战士,倚(yǐ)靠光秃(tū)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sù)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bào)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在雪很快地覆(fù)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yíng)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伍 坨 啸 劣 酷 袭 僵 倚 秃 塑 豹 覆 莹 思考·练习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丰碑”本来指什么,在课文中指什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3、 把描写军需处长和将军神态的部分多读几遍,说说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 摘抄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如果为“丰碑”写碑文,你想写些什么?想好后,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网站声明:您好,你现所查看的是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丰碑课文》,《丰碑课文》一文来源于网络,只在为网友提供资料参考之用,本站无意侵犯其它网站或公司版权,同时本站不对《丰碑课文》内容的准确性、时效性或完整性作任何保证,对于因使用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丰碑课文》而导致的任何损害,教客网无须承担法律责任。同时对于使用本网站链接的其他网站或网页而引起的任何损害,教客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作者:课文原文„文章来源: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点击数:更新时间:2014-09-17篇二:小学语文课文丰碑 篇三:小学语文课文丰碑 篇四:小学语文课文丰碑

负责办理军队所需给养的部门,叫军需处。课文讲的是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的感人事迹。把课文认真读几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在描写军需处长和将军神态的地方作上记号。

红军队伍(wǔ)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tu )。狂风呼啸(xi o),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是恶(li )劣的环境和残酷(k )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x )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 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 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jiāng)的老战士,倚(yǐ)靠光秃(tū)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s )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 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b o)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 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 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在雪很快地覆(f )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y ng)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伍 坨 啸 劣 酷 袭 僵 倚 秃 塑 豹 覆 莹 思考 练习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丰碑 本来指什么,在课文中指什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3、 把描写军需处长和将军神态的部分多读几遍,说说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 摘抄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如果为 丰碑 写碑文,你想写些什么?想好后,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教科版第七册课文]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冰坨(tu )子,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重伤员。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qi ng)得咳(k )嗽(s u)。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可能 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 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警卫员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yǐ)着一棵光秃(tū)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s )像。他浑身落满了雪,一时无法辨认他的面目。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飞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着,忽然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hǒu)道: 叫军需处长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他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b o)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 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 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走进了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了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这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讨论 你怎样理解军需处长 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这句话?

练 画出描写将军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将军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背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认 碑 呛 咳 嗽 倚 秃 塑 吼 豹

写 伍 冻 将 恶 遭 尊 塑 辨 吼 需 淹 漫 属

自选词语 混沌 袭击 篇五:小学语文课文丰碑

同系列文档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册全册说课稿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十册口语交际教材《劝说》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十册口语交际教材《劝说》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十册口语交际教材《劝说》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册全册说课稿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册全册说课稿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册全册说课稿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册全册说课稿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册全册说课稿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册全册说课稿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册全册说课稿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册全册说课稿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册全册说课稿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册全册说课稿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册全册说课稿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册全册说课稿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册全册说课稿小学五年级语文竞赛试卷(人教版新课标第十册)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册全册说课稿【教师招聘必备】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册全册说课稿【教师招聘必备】 内容提示: 模板: 基本信息 课题 作者及工作单位 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册课文《丰碑》 唐禄年 古浪县土门第二完全小学 教材分析 《丰碑》 这篇课文是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丰碑》 记叙在一个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 一位红军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 表现了军需处长那种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文章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先写将军对红军行军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考验的思考; 接着写将军看到一位老战士冻僵在草地时的震惊和得知情况后对军需处长的崇敬; 最后写在军需处长崇高精...

第6篇:小学语文课文资料

整理神话:夸父追日 女娲补天 神笔马良 盘古开天地 普罗米修斯 鹏程万里(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民间传说:《西门豹》

战国策历史典故-《惊弓之鸟》

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近义词 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寓言: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买椟还珠 刻舟求剑 水滴石穿 闻鸡起舞 纪昌学射(要能吃苦,持之以恒才会成功。大本领往往要从小处练起)

扁鹊治病(很小的毛病如果不早做处理,就会引发大的问题。也说明对于一些问题要在发现的时候就解决,否则会因为轻视而酿成大错 。) 童话:

巨人的花园 王尔德《自私的巨人》改编 《格林童话》:《灰姑娘》 《小红帽》 《白雪公主》 《勇敢的裁缝》 等 《安徒生童话》:丹麦 《打火匣》、《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 名篇名著:

《三国演义》罗贯中 《草船借箭》诸葛亮 周瑜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水浒传》施耐庵-《景阳冈》

《西游记》吴承恩《猴王出世》 《红楼梦》曹雪芹-《凤辣子见林黛玉》美丽泼辣直爽放诞无礼

《史记》司马迁《将相和》

《儒林外史》吴敬梓-《临死前的严监生》吝啬 《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杨氏之子》

《小兵张嘎》徐光耀-《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小嘎子,聪明、活泼、灵活 小胖墩儿,上沉稳、憨厚、老实等

《晏子使楚》-《燕子春秋》

《鲁兵孙漂流记》英国 丹尼尔•笛福 :乐观、坚毅、勇敢、聪明

《汤姆索亚历险记》美国 马克•吐温 :敢于探险、追求自由、正直、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有领导能力等诸多才能

《冬阳。童年。骆驼队》——《城南旧事》林海音 《故乡》鲁迅 -《少年闰土》

《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渔夫的故事》 风景名胜: 《桂林山水》《长城》《威尼斯小艇》-马克.吐温 《草原》-老舍 《七月的天山》《颐和《记金华双龙洞》-叶圣陶《赵州桥》《黄山奇石》《桂林山水》《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表现了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和五彩缤纷

写动物:

《白鹅》-丰子恺

《白公鹅》-俄 叶.诺索夫

《珍珠鸟》-冯骥才

《松鼠》-法国 布封

《猫》-老舍 《母鸡》-老舍

《燕子》郑振铎 散文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白杨>>先写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生命力强的特点,借以表达爸爸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宏伟志向。

<<落花生>>许地山 花生将果实埋在地下的特点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要讲求实在,而不可只讲体面。

<<梅花魂>>以梅花来比喻我们中国人坚强不屈的精神. <<木笛>>以木笛来说一个为南京大屠杀而不考木笛的人. 借景抒情:《桂花雨》记录了作者童年时代的一些经历,抒发了作者那浓浓的乡情。 《泊船瓜洲》《秋思》《草原》 著名作家: 老舍:《草原》《猫》《母鸡》《北京的春节》《趵突泉》《林海》 冯骥才《珍珠鸟》《刷子李》 叶圣陶:《爬山虎的脚》《荷花》《记金华双龙洞》 马克.吐温:《威尼斯小艇》《金钱的魔力》(《百万英镑》)《汤姆索亚历险记》 朱自清:《匆匆》《背影》、《荷塘月色》 鲁迅:《故乡》《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朝花夕拾》 《穷人》是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 英雄烈士:

《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我的战友邱少云》《黄继光》 议论文

《为人民服务》毛泽东 张思德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相声:《打电话》表演者:马季、郭启儒 说明文: 《鲸》《新型玻璃》《只有一个地球》《新型玻璃》《太阳》《月球之谜》 有关周恩来: 《一夜的工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有关毛泽东:

《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开国大典》《沁园春 雪 》《七律 长征》 记叙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7篇:白杨小学语文课文原文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文章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茫茫戈壁滩上白杨树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白杨》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白杨》教学案例

片段: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说说你对白杨树的了解。

生:我知道白杨树非常直。哪儿需要它,就在哪儿很快生根成长。

师:是从爸爸的介绍中了解到的吗?(出示句子: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大家都来读读这几个句子。

生:(自由读)

师:请同学默读1—3自然段,画出词句体会一下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生:(自读后)它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乎没有什么生命存在。

生:那里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师:(演示图片或课件)这里常年干旱,并经常有沙尘暴出现,风沙一起,遮天蔽日,简直就是生命的禁区。可就在这大戈壁上,却有一点绿色,那就是高大挺秀的白杨。请同学再来读爸爸的介绍。

生:(再读)

师:(再次出示句子: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大家想象一下,白杨树还可能生长在哪儿?请试着填进去,读给大家听。

生: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我们的校园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城市绿化街道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祖国的边疆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沙漠的边缘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师:的确,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不管是山区还是戈壁,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大家对白杨还有哪些认识?

生:它很坚强,不怕任何自然灾害。

师:(为学生引读前半句,学生接读后半句)

遮天蔽日的风沙来了,它还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滔滔不绝的洪水来了,它还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持续数月的干旱来了,它还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拳头大小的冰雹来了,它还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白杨树的性格是这样坚强,生命力是这样顽强,让我们读一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生:(齐背)

师:爸爸仅仅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他还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请大家再次读书,说说你的理解。

生:爸爸也想在父母膝前尽孝,可看到白杨树,更加坚定了他扎根边疆的心。

生: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发达地区接受良好的教育,可他更希望子女能够像自己一样成为边疆建设者。

生:爸爸还在呼吁着更多的人,像白杨树一样,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成为栋梁之才。

师:的确是这样。尽管孩子们还不理解,我们却通过阅读体会到了爸爸那一颗像白杨一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心。让我们再次背诵爸爸的话。

生:(齐背)

第8篇: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教学

福塘小学教师---周俊省

一、小学语文课文阅读主题活动法

主题活动是根据教材内容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活动,组织学生探究、学习、交流。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的壮歌》一文,就是一篇哲理=性很强的文章,学生仅凭课本上的内容,是很难将悲壮的生命理解清楚透彻的;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观看了一些纹川地震、母蜘蛛为了让小蜘蛛学会捕食让小蜘蛛吃自己等有关录像,要求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做好研究活动。在收集查阅资料阶段,学生上网、进书店、跑图书馆。他们经历检索资料、调查研究、相互讨论等学习过程,既拓展了知识,增长了经验,又增进了他们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再如,学完《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发现,说出自己发现的过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积累了写作材料,还培养学生爱科学 、学科学,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课文阅读续写和改写法

续写、改写实际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有机延伸,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做合情合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想像力和创造力。例如,学习了《第一次抱母亲》,让学生续写故事,主题为“母亲感动了”,让学生放开自己是思绪,大胆的想象一下母亲感动的画面,写一段想象作文;学习了《人类的“老师”》一课,让学生续写人类还有什么“老师”,增加文章的内容,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样就能将学生的实际活动与课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课文阅读教学的效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就可以在合作交流汇报中,他们演自己的作品、读同学的习作、评自我的感受,声情并茂,生动感人。学生在合情合理的“续编”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了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样,对课文的改写也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放飞学生的想象。改写是对课文的再创造,包括扩写、缩写、续写。改写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人物来重新安排情节,设计不同的高潮和结局,从而达到拓展的目的。

第9篇:初一语文课文《竹影》教学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一语文课文《竹影》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初一语文课文《竹影》教学教案1

(一)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熟悉文章内容,掌握字词,品味文章语言。

3、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初步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树立“生活中处处有美,但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的观点。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2、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并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3、体会本文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的描写。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领会艺术和美蕴涵在童稚的活动中,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创造艺术的美;

2、认识到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领会国画的内在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1、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3、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对艺术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一、复习检查、激趣导入

新课导入

1、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谜底是影子。我经常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踩影子等各种有趣的游戏,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竹影》。

竹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梅、兰、竹、菊”古称“四君子”,在诗歌、文章、图画中到处可见它的身影。那么,在几个小伙伴的眼里,竹影又有些什么样的特殊趣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2、作者介绍: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他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3、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蘸(zhàn)惬意(qiè)朱砂(shā)

参差(cēncī)一缕(lǚ)肥硕(shuò)

幽暗(yōu)丰子恺(kǎi)口头禅(chán)

赵孟睿╢ǔ)水门汀(tīng)

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本文以几个少年月下描竹影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主旨)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他们感受了到美。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第三自然段)

有趣的发现:

①细看月光下的`人影,头上有烟气。

②水门汀上的竹影像中国画。

3、文章开头交代天气闷热的目的:引出下文,为下文画竹影做铺垫。

三、合作互学、展示交流

1、文中写到“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得很久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孩子以为自己做错了事情,而且已全被父亲看在眼里,担心会受到父亲批评。

2、文章对父亲的描写,表现了父亲的善于引导主要有三处:

第3段: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

——父亲早就来了,却耐心地在一旁观察孩子的作为,在合适的时机参与话题,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孩子。

第3段: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

——能细心体察孩子的心情,并为他们解围,这真是难能可贵的长者风度。

第8段: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示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初一语文课文《竹影》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积累词语,掌握“幽暗、惬意、包罗、参差不齐”等词语的音、形、义,并学会运用。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变化,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培养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

领略国画的内在美,提高艺术修养,初步形成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用简洁概括的语言复述课文,理清思路。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

研读有关国画常识的语句,体会画竹的内涵。

课时:1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查阅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竹影》的作者是,他是我国xxxx和,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原名,共有文学、美术、音乐等著作一百多种。长于漫画与散文,漫画有《》,散文作品有《》、《》、《》、《》等。

初读课文,为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惬意()蘸()水门汀()口头禅()

徘徊()撇()参差不齐()幽暗()

丰硕()朱砂()

借助工具书,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三个词语造句。

释义:

惬意:幽暗:

疏密:包罗:

参差不齐:口头禅:

造句:

1、搜集鉴赏绘画作品,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

2、再读课文,将预习中的问题记录下来。

遇到的疑难问题:

初读课文的感受:

[课堂学习]:

导入:童年是美好的、快乐的。我这儿有一首诗:“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现在啊/童年却是一枚小小的铃铛/不管春与夏、秋与冬/永在我记忆深处/放声歌唱……是啊,人们回忆往事,总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今天我们学习丰子恺的《竹影》,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一、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师生共同纠错,解决预习中出现的问题。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看谁说得棒)

1、学生听课文录音,边听边在文中找出你认为能体现小伙伴们充满童趣天真烂漫的句子。

2、学生朗读全文,然后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情节。

3、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4、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课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三、探究体验:

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天真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于是,他们开始本能的画画,这一切,被一位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爸爸看到了。他从孩子的游戏引入艺术的教育,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

思考爸爸是怎样一个人?谈谈你对爸爸教育方法的看法。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一些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等游戏,结合画竹影的文意,你认为游戏和艺术有什么关系?

学生小声朗读5、6自然段,回答问题: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是什么

投影出示句子:“中国画像符号,西洋画像照相。”指导理解。

上一篇:基本能力测试题及答案下一篇:电磁辐射污染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