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专升本2011aaaa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语文专升本2011aaaa(精选4篇)

大学语文专升本2011aaaa 篇1

2011年专升本大学语文入学考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统筹方法平话引子》:“比如,想泡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开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已升了,茶叶也有了。怎么办?”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 B.设问 C.排比 D.反诘 2.下列各句中,综合运用两种说明方法的是()A.古书里最早提到菊花的,恐怕要算《礼记·月令》的“菊有黄华”和《离骚》里的“夕餐秋菊之落英”了

B.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

C.《史记·苏秦列传》里有段故事:“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D.在母亲的乳汁中混进来的食客,以“乳枝杆菌”一族为最多,占百分之九十九 3.运用准确、简要的语言,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的说明方法是()A.定义说明方法 B.诠解说明方法 C.比较说明方法 D.比喻说明方法 4.下列叠字中描绘河水清澈状态的是()A.迢迢 B.纤纤 C.盈盈 D.脉脉

5.先秦诸子中,激烈抨击“窃钩者诛,窃国者侯”黑暗社会现实的是()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6.《种树郭橐驼传》中用种树的道理来说明治民的道理,这种表现方法是() A.类比 B.对比 C.象征 D.暗示 7.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左丘明 8.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A.边塞诗 B.爱情诗 C.山水诗 D.田园诗 9.《诗经·氓》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两句是()A.反喻氓当初誓言滔滔不绝 B.描写出嫁时渡淇水的情景 C.描写被弃后渡淇水的情景 D.反喻自己的愁思无穷无尽

10.《往事》中说,“海是神秘而有容”,这里“有容”的意思是()A.容貌美丽

B.胸怀宽广 C.从容自得 D.充实丰富 11.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与王维齐名并称的著名诗人是()A.王昌龄

B.岑参 C.孟浩然 D.高适

12.《长亭送别》中,体现莺莺执着爱情、鄙弃功名的语句是()A.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 B.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 C.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D.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13.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一部()

A.讽刺小说集 B.传奇小说集 C.笔记小说集 D.志怪小说集 14.《古诗十九首》产生在()

A.东汉末年 B.南朝梁代 C.唐代 D.宋代 15.下列作品中,属于人物传记的是()A.柳宗元《种树郭囊驼传》 B.侯方域《马伶传》 C.《战国策·冯谖客盂尝君》 D.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16.下列句子用典的是()A.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B.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D.“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17.杜甫诗歌的风格是()

A.沉郁顿挫 B.飘逸奔放 C.清新淡雅 D.通俗易懂 18.宋代作家中,在诗词文赋以及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是()A.欧阳修 B.苏轼 C.陆游 D.辛弃疾 19.《迢迢牵牛星》最主要运用的手法是()A.比喻 B.比较 C.比兴 D.象征 20.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点是()

A.旷达飘逸 B.慷慨雄壮 C.沉郁顿挫 D.诗中有画 21.先秦时期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是()A.《庄子》 B.《论语》 C.《孟子》 D.《战国策》 22.在《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部分是()A.风 B.大雅 C.颂 D.小雅 23.下列作品中,通过标题点明主题思想的是()A.郭沫若的《炉中煤》 B.高尔基的《鹰之歌》 C.屠格涅夫的《门槛》 D.契诃夫的《苦恼》 24.“既来之,则安之”这句古语出自()

A.《庄子》 B.《孟子》 C《论语》 D.《史记》

25.《红楼梦》的体裁是()

A.长篇章回白话小说 B.长篇文言小说 C.诗体韵文小说 D.小说集 26.《西厢记》是一部()

A.元杂剧 B.明杂剧 C.说唱文学 D.传奇 27.我国诗歌史上被称为”诗仙”的是()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陶渊明 28.在《史记》中,用来记叙帝王事迹的是()A.列传 B.世家 C.表 D.本纪

29.《李将军列传》中,李广和李蔡的对比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李广的()A.骁勇善战 B.爱护士卒 C.负能使气 D.不幸遭遇 30.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高峰的作品是()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水浒传》 D.《儒林外史》 31.“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二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象征 B.比喻 C.比拟 D.用典

32.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之后感叹人事变迁的诗句是()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C.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D.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3.陆游《书愤》中高度概括历史事实与自身经历的名句是()A.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4.所写的山水田园诗具有“诗中有画”特点的诗人是()A.王维 B.刘禹锡 C.张继 D.杜牧 35.原始歌谣最突出的特点是()

A.华丽 B.质朴 C.讲究修辞 D.多有润色 36.以下属于春秋时代的历史散文有()

A.《尚书》 B.《左传》 C.《国语》 D.《战国策》 37.被称为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品是()A.《汉书》 B.《史记》 C.《战国策》 D.《红楼梦》 38.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

A.《西洲曲》 B.《木兰辞》 C.《别赋》 D.《孔雀东南飞》 39.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是()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儒林外史》 D.《红楼梦》 40.汤显祖的代表作是()

A.《邯郸记》 B.《牡丹亭》 C.《南柯记》 D.《宝剑记》 【参考答案】

一、单选

1.A 2.B 3.A 4.C 5.C 6.A 7.B 8.A 9.D 10.B 11.C 12.D 13.C 14.A 15.B 16.D 17.A 18.B 19.20.D 21.B 22.A 23.D 24.C 25.B 26.A 27.B 28.D 29.D 30.B 31.C 32.D 33.B 34.A 35.B 36.A 37.B 38.B 39.D 40.B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作家属于唐代的有()A.六一居士 B.香山居士 C.易安居士 D.东坡居士 E.青莲居士 2.下列作家常被后人并称的有()

A.老子 庄子 B.韩愈 柳宗元 C.李白 杜甫 D.王安 石苏轼 E.元稹 白居易 3.下列作品中,属于老舍创作的有()

A.《倪焕之》 B.《月牙儿》 C.《茶馆》 D.《边城》 E.《骆驼祥子》 4.下列诗句中,借景抒情的有()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C.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E.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下面句子中的“以”字,可译作“用”、“拿”的是()A.愿以十五城请易璧。B.相如得请以颈血溅大王矣。C.盖以律非故杀。D.分人以财谓之惠。E.以志见疏。

6.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是()A.来即我谋(就).B.肖相国即死,令谁代之(如果,假如).C.高皇帝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登上). 4 D.于是高帝即日驾(介词,当).7.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乐歌总集。

C.《诗经》在艺术上采用赋、比、兴三种基本的表现手法。D.《诗经》的句式结构全部用四言。8.以下属于倒装句的是()

A.不吾知其亦已兮。B.步余马于兰皋兮。C.长余佩之陆离。D.邹忌修八尺有余。9.以下作家属于建安七子的有()A.王粲 B.孔融 C.曹操 D.陈琳 10.以下属于唐代的散文作品有()

A.《师说》 B.《祭十二郎文》 C.《永州八记》 D.《张中丞传后续》 11.以下作品属于诸子散文的有()

A.《荀子》 B.《韩非子》 C.《春秋》 D.《庄子》 12.《孟子》一书的特色是()

A.观点鲜明,气势磅礴 B.词锋犀利,极具雄辩力 C.多有虚构的寓言 D.论辩技巧灵活 13.汉代文学的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A.小说 B.散文 C.辞赋 D.诗歌 14.以下属于汉代赋体文学的代表的有()A.司马相如 B.枚乘 C.司马迁 D.扬雄 15.以下有关汉代乐府民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汉乐府民歌大多是经汉代乐府官署采集和整理而得以保存下来的 B.《古诗十九首》是一人所作 C.乐府民歌“质而不俚,浅而能深”

D.乐府民歌既有句式灵活的杂言体,又创造出整齐的五言体 16.以下属于“初唐四杰”的有()A.王勃 B.杨炯 C.卢照邻 D.骆宾王 17.以下属于盛唐诗人的有()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贾岛 18.被称作明代“四大奇书”的是()

A.《三国演义》 B.《金瓶梅》 C.《西游记》 D.《红楼梦》 19.以下唐传奇中表现豪士侠客题材的是()

A.《虬髯客传》 B.《红线女》 C.《李娃传》 D.《聂隐娘》

20.代表唐代散文最高成就的作家是()A.陈子昂 B.皮日休 C.韩愈 D.柳宗元 【参考答案】

二、多选

1.BE 2.ABCE 3.BCE 4CDE 5.AB 6.ABCD 7.ABC 8.ABC 9.ABD 10.ABCD 11.ABD 12.ABD 13.BCD 14.ABD 15.ACD 16.ABCD 17.BC 18.ABC 19.ABD 20.CD

三、填空

1.长太息以掩涕兮。2.路漫漫其修远兮。

3.对酒当歌,?譬如朝露。4.青青子衿。,沉吟至今。5.羁鸟恋旧林。6.暧暧远人村。7.春江潮水连海平。8.江畔何人初见月,9.江天一色无纤尘。10.明月松间照。11.君不见沙场征战苦。12.年年岁岁花相似。

13.噫吁嚱!危乎高哉!。14.回眸一笑百媚生。15.汉皇重色思倾国。

16.南方有佳人。一顾倾人城。17.排云御气奔如电。18.风吹仙袂飘飘举。19.在天愿作比翼鸟。20.庄生晓梦迷蝴蝶。21.沧海月明珠有泪。22.两情若是久长时。23.,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4.惜春长怕花开早。25.君莫舞,君不见、。

26.关关雎鸠。窈窕淑女。

27.知我者谓我心忧。

2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29.昔我往矣。今我来思。30.江南可采莲,!31.庵庵黄昏后。

32.普天之下,;率土之滨。33.西北有高楼。34.迢迢牵牛星。

35.得成比目何辞死。36.今人不见古时月。37.战士军前半死生。38.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39.轮台九月风夜吼。40.长风破浪会有时。【参考答案】

三、填空

1.哀民生之多艰 2.吾将上下而求索 3.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4.悠悠我心;但为君故 5.池鱼思故渊 6.依依墟里烟 7.海上明月共潮生 8.江月何年初照人 9.皎皎空中孤月轮 10.清泉石上流 11.至今犹忆李将军 12.岁岁年年人不同 1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4.六宫粉黛无颜色 15.御宇多年求不得 16.遗世而独立;再顾倾人国 17.升天入地求之遍 18.犹似霓裳羽衣舞 19.在地愿为连理枝 20.望帝春心托杜鹃 21.蓝田日暖玉生烟 22.又岂在朝朝暮暮 23.莫道不消魂 24.何况落红无数 25.玉环飞燕皆尘土 26.在河之洲;君子好逑 27.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28.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9.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30.莲叶何田田 31.寂寂人定初 32.莫非王土;莫非王臣 33.上与浮云齐 34.皎皎河汉女 35.愿作鸳鸯不羡仙 36.今月曾经照古人 37.美人帐下犹歌舞 38.平沙莽莽黄入天 39.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40.直挂云帆济沧海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一)让 座

我站在无轨电车里,身旁有个老大娘,两只手扶着椅背也是站着。旁边的座位上却(甲)地坐着一个15岁上下的小伙子。使劲盯着窗外,仿佛生平头一回见到这辆无轨电车沿途经过的街道似的。

我开口对老大娘说话了,其实是说给那个(乙)的小伙子听的。

“唉,现在的年轻人可真缺乏教养!”

“说得是啊,说得是啊,”老大娘点了点头,“就是没有教养嘛!” “学校里是怎样教他们的!”

“说得就是嘛,学校里是怎么教他们的?”老大娘同意我的说法。

“大概他们的父母也是这种没教养的人。”我瞪着那小伙子说,可他却(丙)。“有什么样的爸爸,就有什么样的儿子。”老大娘叹着气说。

“真不像话!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坐着,却让老太太站在那里!”我的声音已经很高了。老大娘一会儿看着我,一会儿又看着那个小伙子。

“喂,你这小青年,”我终于忍不住碰他的肩膀,“说的就是你哪,还不给老人让座!” “你拽这孩子干什么!”老大娘突然冲我嚷起来,”你回家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好了,我的孙子你可别管!”

1.对文中甲、乙、丙三处该填的词语,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麻木不仁 ②大模大样 ③无动于衷 A.甲① 乙③ 丙② B.甲② 乙① 丙③ C.甲③ 乙② 丙① D.甲① 乙② 丙③

2.对“老大娘一会儿看着我,一会儿看着那个小伙”这一神情描写的作用,分析恰当的一项是()A.批评青年人没有教养 B.呼唤传统美德的回归 C.讽刺某些人责人严,责己宽的行为 D.鞭挞某些人做事的虚伪态度 3.小说批评的主要对象县()A.小伙子 B.老大娘 C.不让座的人 D.学校 4.对小说运用的写作手法分析恰当的一项是()A.顺势层层铺垫,结尾出人意料 B.开头设置悬念,结尾峰回路转 C.发端埋藏伏笔,结局真相大白 D.故事平铺直叙,行文处处照应

(二)女 孩

有男人攀到山岩上去采花。采回来一大丛一大丛连枝条带花蕾的野杏花。满怀蓬勃灿烂的花枝,把男人的脸都挡住了。

男人 地把那些不易采得的野花,一枝枝分赠给同行的旅伴。那一枝枝绚丽烂漫的野花中,或含苞欲放,或恰到好处,有的枝上缀满成串一粒粒小豆豆似的粉色花蕾,有的枝条上一朵朵开怀、正值盛期„„

男人把一枝裹得紧紧的花蕾,递给了那个女孩。

它就像你呐,还 着哩。拿回家去,插在水里,过些日子就开了。女孩摇了摇头。

——不,我不要这枝。她轻轻说。

女孩指了指另一丛开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花枝——我要这个。母亲打断她:傻孩子,这花都已开过了,拿回家去,一两天就谢了呀。不。她坚持说,我就要这一枝。它开得多漂亮啊。它确实很漂亮。假如不去想它明天的模样。

一个成年的女人走过来,接过那丛被女孩弃置的花蕾,说:可我,倒正想要这一枝。男人若有所思地说:恰好是女人理想的一次对位。女孩抱着她鲜艳的花束,抬起脸望着她的父亲。女孩笑了。

回家的路上,那女孩始终紧紧抱着那束盛开的杏花,她似乎悄悄吻了它一下,有一片洁白的花瓣飘落下来,缀在她的发辫上,女孩好快活。

1.为文中横线处选择一组恰当的词语()A.随意 怒放 含苞 B.慷慨 绽放 害羞 c.随意 绽放 含苞 D.慷慨 怒放 害羞 2.在小说中,“花”具有象征意义,指的是()A.年龄 B.女性的状态 C.美 D.理想 3.女孩有着怎样的心态?请选出分析恰当的一项()A.渴望成熟的美 B.追求热热闹闹、轰轰烈烈 C.希望像花一样美 D.不在意花的凋谢

4.女孩与成年女人的做法说明什么?分析比较恰当的一项是()A.都是一种理想错位 B.都是一种反常现象 C.都渴望女性的最佳状态 D.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心理

(三)沙 尘 暴

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浑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实际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地质史上,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凡搬不动的粗大砾石,留在原地形成砾石戈壁滩;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颗粒微小的粉砂细土和微尘,则被强上升的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就是沙尘经数百万年堆积而成的。华夏文明就是在这块沙尘累积的黄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从非洲内陆吹向地中海的强风帮助古罗马人使用帆船从埃及运回小麦,但也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西班牙 9 和法国。沙尘暴固然使空气中的可吸人颗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减缓酸雨的发生。

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和水汽相遇,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

然而,近百年来,沙尘暴却已成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大灾害。构成我国沙尘暴的物质材料,多来自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区,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特别是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结果造成生态巨变,原来有沙漠的地方,沙漠扩大了,没有沙漠的地方沙漠产生了。内陆河流程缩短,水量减少,沼泽地消失,河流两岸的绿色走廊枯萎死亡。这样,来自大西北的沙尘暴一路上还源源获得裸地上新的沙尘源的补充,而且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草原上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总之,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产速度,一连串的灾害也就由此产生。

歌德说过:“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这或许能给我们某种启示。

1.下列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浑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 B.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 C.从地质史上看,沙尘暴是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的结果 D.沙尘暴是那些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大风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形成的 2.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B.沙尘逐渐积聚形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C.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而减缓酸雨的发生 D.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3.下列对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强上升气流把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 B.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态巨变 C.沙尘暴中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 D.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 B.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这将会使海平面逐渐升高

C.既然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人类也就完全有能力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 D.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因此,人类应当顺应大自然,而不要企图去改变大自然

(四)美国科学家声称,每人生来有两个脑,即颅脑与肠脑。

肠脑位于食管、胃脏、小肠与结肠内层组织的鞘中,含有神经细胞、神经传递质、蛋白质和复杂的环行线路。结肠炎、过敏性肠综合症等都与肠脑内产生的问题有关。肠脑中几乎能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如血清素、多巴胶、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一氧化氮等。此外,肠脑中还存在多种被称为神经肽的脑蛋白、脑啡肽以及对神经起显著作用的化学物质。颅脑面临惊恐时释出的应激激素会冲击胃脏以生痉挛;惊恐又引起交感神经影响肠脑的血清素分泌量。应激激素过分刺激还会导致腹泻。当情绪压抑时,食管神经受到高度刺激会感到吞咽困难;颅脑释出的应激激素还会改变胃脏与食管间的神经功能,导致胃灼热。

最初的脑神经系统起始于管形动物,生存竞争需要更复杂的颅脑,从而发展了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肠神经系统不能进入头颅与胃肠相联,而为了适应高级动物进食和消化的需要,自然法则就保存了有独立功能的肠神经系统。就人而言,早期胚胎发育中产生的神经脊,一部分进入了中枢神经系统,另一部分变成肠神经系统,通过迷走神经连接两者——颅脑和肠脑。

1.根据文意,肠脑之所以称为“脑”,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它是不依赖中枢神经系统而独立活动的神经系统 B.它的物质构成中含有神经细胞及对其起显著作用的物质 C.它具有同颅脑一样的能够控制肠胃运转的独立功能 D.它起源于管形动物的脑神经系统并从中分化出来

2.根据文意,对“肠脑中几乎能够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绝大部分物质存在于肠脑之中 B.颅脑依赖肠脑中的绝大部分物质进行运转和控制活动 C.肠脑中具有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所需相同的绝大部分物质 D.肠脑中所有的物质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物质几乎相同 3.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应激激素作用于肠脑引起肠神经系统化学物质的改变 B.情绪的变化是肠脑和颅脑发生联系的重要渠道 C.进食和消化的需要是肠神经系统形成的基础条件 D.重要的肠神经系统因不能进人头颅而成为独立系统

4.对本文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美国某些科学家否定了每人只有颅脑的观点

B.美国某些科学家对肠神经的位置和功能提出了新的见解 C.美国某些科学家对肠胃疾病的产生补充了新的见解 D.美国某些科学家对人类某些器官的发生过程提出新观点 【参考答案】

四、(一)1.B 2.C 3.B 4.A

(二)1.D 2.B 3.A 4.C

(三)1.A 2.B 3.A 4.C

(四)1.C 2.C 3.D 4.D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一)《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纹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1.本诗描写了哪几个自然景物和自然景象?各有怎样的比喻意义?

2.本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3.这首诗提炼了哪些意象表达乡愁?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4.本诗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二)元杂剧《单刀会》第四折,【双调·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别,来,来,来!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得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撸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呀!这不是江水,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1.《单刀会》的主人公是谁?

2.这两个唱段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气概和情怀?

我愿意是激流 裴多菲

我愿意是急流,是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在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在河流的两岸,对一阵阵的狂风,我勇敢地作战„„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只小鸟,在我的稠密的树枝间做窠,鸣叫。

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并不使我懊丧„„ 只要我的爱人

是青青的常春藤,沿着我荒凉的额,亲密地攀援上升。

我愿意是草屋,在深深的山谷底,草屋的顶上

饱受风雨的打击„„

只要我的爱人 是可爱的火焰,在我的炉子里,愉快地缓缓闪现。

我愿意是云朵,是灰色的破旗,在广漠的空中,懒懒地飘来荡去,只要我的爱人 是珊瑚似的夕阳,傍着我苍白的脸,显出鲜艳的辉煌。

3.这首诗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4.本诗对照手法的运用表现在哪里?

(三)《逍遥游 》(节选)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1.这段文字的中心是什么?分几层论述这一观点的?

2.庄子文章有什么特点?

《秋夜》 鲁迅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 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压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 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 天空闪闪地鬼睒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3.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作者写枣树用枝干直刺黑暗的天空,为什么还写它直刺天上的月亮?

(四)《管晏列传》(节选)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1.第一段主要表现了什么?表明管仲怎样的特点?

2.第二段通过一件小事表现了晏婴怎样的特点和怎样的心理变化?

《论快乐》 钱钟书

“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过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在高兴的时候,我们空对瞬息即逝的时间喊着说:“逗留一会儿罢!你太美了!”那有什么用?你要永久,你该向痛苦里去找。不讲别的,只要一个失眠的晚上,或者有约不来的下午,或者一课沉闷的听讲——这许多,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能使你尝到什么叫做“永生”的滋味。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在我们追求和等候的时候,生命又不知不觉地偷度过去。也许我们只是时间消费的筹码,活了一世不过是为那一世的岁月充当殉葬品,根本不会想到快乐。但是我们到死也不明白是上了当,我们还理想死后有个天堂,16 在那里——谢上帝,也有这一天!我们终于享受到永远的快乐。你看,快乐的引诱,不仅像电兔子和方糖,使我们忍受了人生,而且彷佛钓钩上的鱼饵,竟使我们甘心去死。这样说来,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因为它终抱着快乐的希望;现在的账,我们预支了将来去付。为了快活,我们甚至于愿意慢死。3.以上两段话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4.最能表现快乐对人生的“引诱”作用的是哪句话?

【参考答案】

五、(一)1.本诗写到的自然景物和自然景象有岭树、江流、惊风、密雨、芙蓉、薜荔等;芙蓉、薜荔比喻芳洁、美好的景象或贤人,以惊风、密雨比喻摧残,以岭树重遮比喻所思不见。2.比喻、象征、夸张、对偶;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既可展现一幅情景交融的动人画面,又可表现出抒情主人公的神态和情怀。

3.本诗提炼了四个意象———长江、海棠、雪花、腊梅,这样,把乡愁这种难以捕捉的、抽象的情感通过独特的美的意象表达了出来。4.一是和谐整齐。四节诗的行数、顿数乃至字数(第四节有一处略有出入)相等,排列的方式相同,押韵的位置相同,重叠反复的方式相同,这正如复调词作的重章叠句,回旋往复,既有建筑的均衡对称之美,又便于入乐谱曲。二是富于变化。每节诗的长短句的有序排列,显示了汉语文字的灵性和智性。在齐整工丽之中不乏变化之美,四节诗的视点依次有感觉、视觉、嗅觉的变化,四节诗的意象色彩有碧、红、白、黄的区分。“韵律象征着内容。”这种复调词作的精致形式,不仅是因为它适合表现乡愁这个古典色彩甚浓的文学母题,也是诗人去国怀乡情感的寄托。

(二)1.关羽。2.表达了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精神;置身于大江之上,下面波涛汹涌,两岸重峦叠嶂,关羽想到了当年发生在此地的赤壁之战及大战中的英雄豪杰:周瑜、黄盖等英雄连同破曹的樯橹都已经消失了。一方面表达了对英雄豪杰的缅怀之情,赞美之情;另一方面表达了对战争给生灵带来的灾难的沉痛悲切,寄托了消弭战争的愿望,而此次单刀赴会,正是消弭战争的明智之举。

3.本诗结构整齐,一唱三叹,富于建筑美和音乐美。五个诗节同义反复,借用的景物千差万别。诗节结构安排整齐划一,前半部分都是自喻,同一主题、同一表现形式的循环往复具有民歌反复吟唱的特点。4.本诗大量运用对照手法。全诗五段,每段一组意象,一类是激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是诗人自喻,其意象阔达、粗犷、富于阳刚之气,有壮美感;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春藤、火焰、夕阳,是“爱人”形象的具体表现,其意象娇小、细腻、柔媚,有秀美感。一组组意象群体现了诗人对爱情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美好感情。

(三)1.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分三层:第一层,描述鲲鹏的形象;第二层,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第三层,反驳蜩与学鸠,说明这两种动物也有所待。2.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还善于用寓言说理,如本段中将“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善于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3.象征、比喻、拟人。4.在这里,枣树是高大坚强、英勇无畏的革命者的象征,而天空是黑暗势力的象征。之所以要写枣树直刺月亮,是因为月亮是天空的帮凶,照得人间一片惨白,有粉饰太平、掩盖黑暗的作用,因而,作为革命者象征的枣树是必定要和一切反动势力作殊死斗争的。

(四)1.主要表现管仲和鲍叔之间的感人友谊;表明管仲为人所知。2.说明晏婴善于知人,一个细节就写出了晏子由求贤到礼贤的整个过程和心理的深层变化。由“戄然”“摄衣冠”“谢”等动作,可以看得出晏子心灵深处的震撼——形于外的惶惑——最后的心理转变,写得既有层次,又形神毕肖。3.多用比喻,把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文章在讲述有关道理时,列举了许多精彩的比喻。如“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等等,形象贴切,令人信服。4.“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

六、作文。

(一)以下是巴金的《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

“长宜子孙”这四个字的年龄比我的不知大了多少。这也该是我祖父留下的东西吧。最近在家里我还读到他的遗嘱。他用空空两手造就了一份家业。到临死还周到地为儿孙安排了舒适的生活。他叮嘱后人保留着他修建的房屋和他辛苦地搜集起来的书画。但是儿孙们回答他的还是同样的字:分和卖。我很奇怪,为什么这样聪明的老人还不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围绕对“长宜子孙”的认识,写一篇800左右的议论文。

(二)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三)说明文:介绍一本好书或某种产品

要求:抓住特点;交代明白;说明要具体;语言简洁;800字左右;题目自拟。

(四)评“仓廪实而知礼节”

(五)“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感到自由自在,于是他积极修炼,终于化成了蝴蝶。蝴蝶日日为食物奔波,还要防备天敌。蝴蝶很怀念曾经是庄周的日子。”这个故事有什么寓意?请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专升本2011aaaa 篇2

1.系统解剖学,今年的考是难度据说比去年大,但是只要复习到点子上面了,还是比较容易把握的,考试的选择题题大约是能使髋关节屈膝关节伸的肌肉、间脑中调节人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卵巢固有韧带连于子宫的部位、支持眼球像上运动的肌肉、海绵窦内的结构、大脑动脉环的组成,迷走神经的分支等等,仔细看一下好像也部是很难,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东西,说以大家在复习系解的时候要注意夯实基础,系统的复习,做题的时候觉对不能大意,填空题又考了三叉神经,牙组织的组成等,名词解释:咽淋巴环,神经核等,简答题有四个,使足跖屈的肌,心血管闭合后的遗迹,髂内动脉的组成,咽的分布及与其相通的部位,最后的问答题考了传导通路,吃馒头时甜味的传导及舌头前2/3咬伤后痛觉的传导。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如果有充足的时间先把书看一遍,看的多少是多少,然后在看第二遍的时候,买一本相关的习题集,那种中和性比较强的那种,把里面每一个知识点弄清楚,切忌千万不能死记硬背。看书的时候不能去计算你看了多少遍,要计算看一遍能够理解多少东西,简答题2010,2011都考了脉管系的分支,所以一些重要的血管分支都要系统的把它们贯穿并尽量记下来,到后期的时候建议大家把书上的条条框框多看看,加深映像。复习时建议先复习难的,再复习简单的,那样越到后期约有坚持下来的勇气。

2.计算机,大部分都是一级的题目吧,二级的就考了两个,指定书的实践篇的最后三章如果时间不允许建议大家放弃好了,因为我觉得很不好理解,很抽象,自己也下不来软件,选择题有40个,暂40分,填空题有30个空,暂30分,有考第一台计算机产生的时间,关闭窗口的快捷键,一些应用程序的简称等,问答题5个,考了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查找的特殊定位符,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图片格式等,大家可以在专升本网上下一些题来做,里面大部分题都考到了,对于指定书后面的课后习题,尽量都记下来吧,对做选择和填空都有帮助。

3.英语,今年的题型是25个选择题,4篇阅读理解,1篇完型填空(10个),10个选词填空,类似于四级那样的,但难度较四级低,平时多看看一些词组搭配,记记单词,我是吧高中的高考总复习拿出来看的,阅读做的是王长喜的四级阅读100篇,但我没做到100篇啊。以上的这些都是我自己的经验之谈,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再选择复习方法和复习对象,就说今年的专升本形式吧,我们专业只有两个学校招,其中长江的只报了18个人,它们是350的总分,录取最低分198,我们班报的两个都上了,三峡报了十几个,但只上了2个,长江的不考系统解剖学,考影像诊断,如果你上专科是学的不错,实习的时候也学的还好,报长江肯定是有优势的,毕竟系解丢久了,而且三峡的题总结性很强,时间少的话,我觉的复习不来,至少要花三个月的时间准备。

专升本大学语文(三) 篇3

《炉中煤》 现代自由体诗歌

郭沫若

作家作品:

1. 郭沫若,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文化战士。

2. “五四”运动前后,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成新文学团体“创造社”。

3. 1921年出版了在我国现代诗歌史上有重要意义的诗集《女神》。

4. 抗日战争时期写下了《屈原》、《虎符》等历史剧。本文要点:

1、主旨: 诗人表达了对五四后焕发青春的祖国的无比热爱和无私奉献精神

2、本诗中的两个主要意象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3、本诗第三节的双重象征意义是什么,“重见天光”喻指什么?

4、运用比喻、拟人、设问、反复等修辞

手法和象征、托物言志、拟人化等表现手法

5、本诗韵律和谐,反复咏叹的表达作用

一、单选题

1.对《炉中煤》中诗人情感的全面表述是(D)。

A.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B.对五四后焕发青春的祖国的无比热爱

C.对五四后焕发青春的祖国的无私奉献精神

D.对五四后焕发青春的祖国的无比热爱和无私奉献精神

2.在《炉中煤》中鲜明地体现诗人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D)。

A.啊,我年青的女郎

B.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C.我活埋地底多年,到今朝总是重见天光

D.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3.在《炉中煤》中借炉中煤来抒写作者的

情怀,这种表现方法是(C)。

A.侧面烘托 B.对比反衬 C.托物言志 D.象征暗示 4.总体来说,《炉中煤》的拟人化手法体现在(C)。

A.将祖国称为年青的女郎 B.作者将自身化作炉中煤 C.让炉中煤来倾诉衷情 D.用煤的燃烧来暗示激情

5.《炉中煤》中称祖国为“年青的女郎”和“心爱的人儿”,这种抒情方法是(C)。

A.借写景抒情 B.借叙事抒情 C.借比喻抒情 D.借比拟抒情

6.《炉中煤》中,用煤的燃烧来抒写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这种表现方法是(D)。

A.托物言志 B.拟人手法 C.对比反衬 D.象征暗示 7.《炉中煤》中,作者赋予炉中煤以灵性,让它来倾诉衷情,这种抒情方法是(C)。

A、借写景抒情 B、借比喻抒情 C、借比拟抒情 D、借夸张抒情

8.在《炉中煤》中,作者将炉中煤称作黑奴,这种修辞手法是(B)。

A.拟人 B.比喻

C.借代

D.拟物

二、多选题 1.下列作家中,青年时代为投身反帝爱国运动而弃医从文的有(BC)。A.李大钊 B.鲁迅

C.郭沫若 D、.闻一多 E.郁达夫

2.《炉中煤》中作者用以自喻的事物有(BCD)。

A.年青的女郎 B.炉中煤 C.黑奴

D.栋梁 E、心爱的人儿

3.《炉中煤》中所运用的表现方法有(ABC)。A.托物言志 B.拟人手法 C.象征暗示 D.对比反衬 E、侧面烘托

4.《炉中煤》中的象征暗示主要体现在(BCD)。

A.将自身化作炉中煤,称祖国为女郎 B.借煤向女郎倾诉爱情,体现爱国热情

C.用煤重见天光,体现中华民族的新生 D.用煤的燃烧,体现无私奉献精神 E.赋予煤以灵性,代人诉说衷情

5.《炉中煤》中所运用的抒情方法有(BCE)。

A.借景抒情 B.借物抒情C.借比喻抒情 D.借典故抒情 E、借比拟抒情

6.《炉中煤》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有(ABCDE)。

A.比喻

B.拟人 C.借代 D.反复 E.设问

三、简析题

(一)阅读,回答问题: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1、写出“年青的女郎”的喻义。

五四后青春焕发的祖国。

2、写出“你的殷勤”、“我的思量”的寓意。

“你的殷勤”:焕发青春的祖国对爱国志士的殷切召唤和期望。“我的思量”:爱国志士对青春祖国的思念和期望。

3、写出“燃”字的象征内涵。“燃”表现了赤诚无私的奉献精神。主要体现了诗人往昔被压抑着的爱国激情,指的是诗人在黑暗长夜中的摸索探寻。

(二)阅读,回答问题: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1、称祖国为女郎,这是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

2、写出“我”的双重身份和“重见天光”的三重寓意。

“我”的双重身份:诗人自己和中华民族。“重见天光”的三重寓意:诗人的新生、祖国的新生、和中华民族的新生。

3、后两句用的是什么表现方法?

象征暗示。

(三)阅读,回答问题: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1.指出“年青的女郎”、“故乡”、“心爱的人儿”三者寓意的差别。

三者都指向祖国,但“年青的女郎”强调祖国的新生和青春焕发,“故乡”只是祖国的借代,“心爱的人儿”侧重诗人对新生祖国的热爱与眷恋之情,三者的侧重点和情感都有差别。

2.指出后两句的表现方法。

象征暗示。

3.“燃”的象征内涵是什么?

这里的“燃”同样表现了赤诚无私的奉献精神,但比前者进了一步。这里主要体现了诗人由五四革命运动焕发出来的爱国热情,强调了诗人在“重见天光”后激情

喷发、奋力搏击的赤诚献身精神。

《 雨巷》

现代自由体诗歌

戴望舒

作家作品:

1.戴望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上世纪三十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2.戴望舒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3.戴望舒的诗歌名篇有《雨巷》、《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

本文要点:

1.主旨:抒写了理想幻灭时的那种难以名状的痛苦,含蓄而隐晦地揭示了一代知识青年当时消极而真实的思想与情绪。

2.全诗运用象征手法,理解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丁香姑娘”这一形象的象征意味。4.分析本诗第二节运用的修辞手法。5.了解本诗的艺术特色

一、单选题:

1.这首诗最初发表在(A)

A.《小说月报》1928年8月第19卷

第8号,后收入诗集《我的记忆》。

B.1920年9月《新青年》月刊第八卷第一号,后收入《呐喊》

C.1920年2月3日《时事新报》“学灯”副刊,后收入诗集《女神》 D.1925年11月22日《文学周报》第200期,后收入《背影》中。

2.《雨巷》这首诗是(C)A.现实主义诗作

B.浪漫主义诗作

C.典型象征主义诗作

D.革命现实主义诗作

3.《雨巷》中通过寂寞、冷清、朦胧的长长的雨巷,来表述(B)

A.诗人孤独无依,思念家乡的愁苦感情。

B.诗人对一种美的追寻,和在追寻中无可依附的飘渺感情。

C.诗人感觉到社会黑暗势力的压力,非常抑郁的感情。

D.诗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情感。

4.《雨巷》通过“我”去寻找幻影中的“丁香姑娘”而不得的心理过程,来展示(C)

A.诗人追求纯真爱情的迫切心情。

B.诗人有丰富的想象力,具有浪漫主义情怀。

C.理想幻灭时的那种难以名状的痛苦。D.男女双方爱情遭到阻隔的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

二、多选题:

1.《雨巷》的思想格调虽不是积极高昂的,然而它的艺术审美价值却很高,它在艺术上的重要特色有(ABCD)

A.富有浓重的象征色彩

B.诗中的意象有丰富的内涵

C.意象和情绪之间具有不确定性,反而使作品内涵有了审美张力

D.具有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E.展开故事情节,结构全篇。

2.《雨巷》中营造了一个“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的审美意境,表达了(ABC)

A.作者在低徊自怜中的哀怨、悲伤、彷

徨,迷惘情绪。

B.作者的丝丝朦胧理想和浪漫情愫。C.一代知识青年在大革命失败后消极而真实的思想与情绪。

D.回环往复、婉转深微的爱情的真挚和专一的情愫。

E.作者对江南自然美景的无比赞赏。3.作者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抒情形象(ABCD)

A.象征着含着忧愁的美好理想

B.象征着作者热切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理想和希望

C.象征着大革命失败后的那种不甘寂寞的和美好形象被破坏的复杂心境。D.她是作者梦幻中的情人形象

E.表现了美人伤春怀怨的愁情

三、简答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作者和绝大部分知识分子一样,陷入了极度的悲观和痛苦之中。《雨巷》中营造出的“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的审美意境,表达了

作者那种在低徊自怜中的哀怨、悲伤、彷徨、迷惘中的丝丝朦胧理想和浪漫情愫,含蓄而隐晦地揭示了一代知识青年当时消极而真实的思想与情绪。

2.在古人的诗词中“丁香结”象征什么,而在《雨巷》一诗中“丁香姑娘”有哪些象征意味?

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用它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传统的表现手法。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更把丁香结和雨中的惆怅联在一起了。他的《浣溪沙》中有一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就是用雨中丁香结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的。

“丁香姑娘”作为一个梦幻中的情人形象,她象征着含着忧愁的美好理想,也象征着作者热切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理想和希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还象征着大革命失败后的那

种不甘寂寞的和美好形象被破坏的复杂心境。

《 **》

鲁迅

课文阅读分析方面的考核要点: 1.说明题目“**”的涵义。(这是1917年张勋复辟在江南水乡农民中引起的关于辫子的**。用以展示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2.概括小说的主题。(不启发群众觉悟,不真正推翻封建势力,任何社会改革,即使剪掉辫子这样的改革,也非易事,因此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唤醒民众。)

3.理解小说以辫子事件为主线贯串全文的结构特色。(共分四部分:①辫子**的起因;②辫子**的深化;③辫子**的消解;④辫子**之后,一切如旧。)

4.简要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对烘托主题的作用。(开头对临河土场、夕日余辉、花脚蚊子、小桌短凳的描绘,展现了农村的封闭落后,传统保守的氛围;这种环境正与农民的愚昧落后相适应。对辫子风

波起了烘托作用,也就烘托了主题。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其作用也是这样。)

5.概括并分析小说主人公七斤这个落后农民代表人物的性格特征。(愚昧麻木、胆小怕事,缺乏民主主义觉悟、冷漠保守的农民形象。)

6.概括并分析小说反面人物赵七爷这个封建遗老的性格特征。(装腔作势,不学无术、善于韬晦、时刻梦想复辟的封建遗老或帝制余孽形象。)

7.分别概括七斤嫂、八一嫂、九斤老太的性格特征。(七斤嫂:愚昧麻木,保守落后,泼辣粗俗;八一嫂:爱管小事,心地善良;九斤老太:爱发牢骚,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保守、复旧。)

8.结合课文中有关段落,说明人物对话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作用。(人物的性格特征都是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对话中反映出农民共同的特征:冷漠保守,愚昧落后,缺乏民主主义的觉悟,农民的这种精神状态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密切相关,从而突出了主旨。)

9.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部分,说明其表达作用。(赵七爷“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三国志》,表现其迂腐浅薄之极;七斤没有辫子后“忘了吸烟„„”表现其愚昧;九斤老太张口闭口“一代不如一代”表现其保守、复旧。)10.认知本文运用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总体特色。(勾勒人物穿戴或外形的特征,以活现其内心特征。如写赵七爷的“将辫子盘在顶上”“穿宝蓝色竹布的长衫”等。)

11、简要说明小说结尾对深化主题的作用。(农村依旧一潭死水,封建传统代代相传,农民精神依旧麻木,如不改变,如不唤醒民众,中国将仍无希望。)

一、选择题:

1.《**》中的“**”,引起于(B)

A.清帝退位

B.张勋复辟

C.百日维新

D.辛亥革命

2.《**》中的“**”,所围绕着展开的事件是(A)

A.七斤头上有没有辫子

B.赵七爷到土场示威

C.六斤打破了一个饭碗

D.皇帝是否又坐了龙庭

3.《**》的主要社会意义在于(D)A.暴露民众的愚昧落后

B.揭露帝制余孽的阴谋复辟

C.批评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D.昭示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唤醒民众

4.鲁迅的小说《**》最初发表于(A)

A.1920年9月《新青年》月刊第八卷第一号,后收入《呐喊》。

B.《小说月报》1928年8月第19卷第8号,后收入诗集《我的记忆》。C.1920年2月3日《时事新报》“学灯”副刊,后收入诗集《女神》。D.1925年11月22日《文学周报》第200期,后收入《背影》中。

5.鲁迅小说《**》里的故事发生在(B)

A.未庄

B.鲁镇

C.绍兴

D.乌镇 6.小说开头所描绘的“田家乐”景象的主要意义在于(D)

A.暴露农民的愚昧落后

B.讽刺文人的不合时宜

C.衬托后文的**动感

D.启示人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7.七斤的主要性格特征是(C)

A.见多识广

B.憎恶复辟

C.愚昧落后

D.伺机复辟

8.赵七爷的主要性格是(D)A.见多识广

B.憎恶复辟

C.愚昧落后

D.伺机复辟

二、多选题:

1.《**》所反映的主要的社会现实是(ABC)

A.农民还处在愚昧落后状态

B.帝制余孽还在伺机复辟

C.辛亥革命尚未真正唤醒民众

D.许多政客宣扬革命已经成功

E.不少文人陶醉于“农家乐” 2.《**》中赵七爷的性格特征有(ACD)A.不学无术

B.麻木不仁

C.善于韬晦

D.伺机复辟

E.不问政治

3.《**》中刻画赵七爷的典型细节有(ABDE)

A.辫子盘上,放下、又盘上

B.马褂藏起、穿上、又藏起

C.知道谁家闺女生了夜叉

D.时常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三国志”

E.知道张大帅是张翼德的后代

4.《**》中刻画七斤的典型细节有(ABD)

A.遇事坐在门槛上抽烟说不出话

B.知道谁家的闺女生了个夜叉

C.口头禅是“一代不如一代

D.因女儿打碎饭碗而大打出手

E.头上的辫子盘上、放下、又盘上

三、简析题:

1.“你可知道,这回保驾的是张大帅,„„向八一嫂抢进几步道,‘你能抵挡他么?’”(1)这段话是谁说的?

是赵七爷说的。

(2)“张大帅”指的谁?“张翼德”是什么人?

“张大帅”指张勋。张翼德就是三国演义中的张飞。

(3)从这里可以看出说话者是怎样一

个人?

可以看出赵七爷既是个听到复辟消息后就高兴张狂的帝制余孽,又是一个不学无术、装腔作势吓人的极愚蠢的草包。

(4)这里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2.“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坐在门槛上吸烟;„„入娘的!„„”

(1)这里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其中前半段与后半段的刻画方法又有何不同?

这里用的心理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七斤形象。前半段是通过“以外显内”的方式来间接地显示人物心理;后半段则是直接心理描写。

(2)七斤“忘记了吸烟”说明什么?

七斤忘记了吸烟,是由于他没有了辫子,怕被杀头,心里十分着急。这是愚昧无知的表现。

(3)七斤的直接心理活动有什么特点?这一特点说明了什么?

七斤“想想些办法”,但满脑子只有残断影像和片言只语,什么也贯穿不起来,连个极其简单的思想也不能组织。这十分深刻地揭示出七斤的极端愚昧无知心态。

(4)从七斤的这一心理状态可看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七斤当时是当地的“出场人物”。竟也如此愚昧无知,可见当时农村究竟落后到了何种程度。

3.文章最末一段“现在的七斤,„„一瘸一拐的往来。”

1.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结尾这段话的大意。

鞭子**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原来的“死水一潭”的老样子。2.作者为何强调村人对七斤的尊敬?

作者强调七斤受尊敬,是为反衬其他人还远不及七斤;而七斤已经如此愚昧落后,那当时农村、农民的落后程度就不待言了。3.从哪里可以看出这个结尾与小说开

头的环境描写相呼应?作者用这一呼应来说明什么?

这个结尾与开头的“田家乐”景象相呼应体现在:“到夏天,他们仍然字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这一呼应说明:农村的愚昧落后根深蒂固,像张勋复辟这样重大的政治事件,都不能对它有丝毫触动,可见中国革命任务的艰巨。4.九斤老太的“不平而且康健”有何象征意义?

九斤老太仍然不平而且康健,象征着当时农村封建保守、复旧思想根深蒂固。

5.六斤的“新近裹脚”和“一瘸一拐”地走路有何象征意味?

九斤的“新近裹脚”和“一瘸一拐”的走路,象征着封建传统仍在一代代地往下传着,中国社会仍在痛苦地走着老路。

6.“十八个铜钉的饭碗”有何象征意

义?

象征着人们仍在贫穷与落后之中修补着几千年来的老例。7.作者主要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六斤?

作者主要通过裹脚。端着饭碗、一瘸一拐地走路等细节描写来刻画六斤的形象。

8.为什么说这个结尾深化了小说主题思想?

小说通过辫子**的描绘,反映了农民愚昧落后的状态;而这个结尾,则告诉人们,虽然经过了张勋复辟的政治**,农村却仍是死水一潭,这就进一步揭示出当时农村的保守、复旧思想是多么难以被触动、被改造,从而使主题思想又深入了一层。由此可以启示革命者: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唤醒沉睡的民众。

《谏逐客书》

(秦代)李斯 作家作品:

1.李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又是秦代散文的代表作家。法家代表人物。

2。李斯的散文长于说理,所作奏书和碑文,对后世很有影响。

3。李斯的文章散见于《史记》及《古文苑》中。本文载于《史记·李斯列传》。文体知识:

1.“书”指上书、奏章,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2.本文是一篇议论文。本文要点: 1.主旨:目的是劝谏秦王不要驱逐客卿,指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2.本文的中心论点

本文一开始就直截了当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指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3.以事实为依据,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纳客则强国的观点。

4.文章铺陈秦王所喜爱的珠宝、美色、音乐要说明什么

5.作者从理论上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关系 6.反复采用正反对比论证,阐明中心论点 7.善于铺陈,气势磅礴

8.排比、对偶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一、词语解释:

本文应掌握的重点词语:

窃、遂、易、殷盛、举、膏腴、从、施、治、杜、以、负、向、却、内、致、建、树、说、充、实、庶、业、资、籍、益

二、翻译题:

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窃:私下,副词,用在动词“以为”前,表示谦恭。过:过错。

我听说官吏们商议要驱逐客卿,我个人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

2.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

百姓因而富足兴旺,国家因而富庶强大,百姓乐于为国家出力。

3.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至今。

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迫使他们面向西方侍奉秦国,功绩一直延续到今天。4.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象蚕吃桑叶一样吞并掉其他诸侯,使秦国成就了帝王基业。5.客何负于秦哉?

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

6.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

如果当初这四位君主拒绝客卿而不肯容纳他们,疏远有才能的人而不重用„„。7.娱心意,说耳目者。

使心意欢娱的事物,使耳目愉悦的声色。8.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列于侧。

随着时尚打扮得高雅漂亮,美好艳丽、体态优雅的赵女就不会站在你的旁边。9.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这不是统治天下、制服诸侯的方略呀!10.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因此泰山不嫌弃一块块土壤,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舍弃一条条细流,所

以才能成就它的深广。做国君的人不拒绝众多的老百姓,所以才能使他的功德昭著。

11.却宾客以业诸侯

驱赶客卿,使其他诸侯成就功业。12.此所谓“籍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借给仇敌武器,送给强盗粮食的情况。

13.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减少自己的臣民而增强了敌人的力量,对内造成自己的空虚,对外和诸侯结下怨仇。

四、单选题: 1.《谏逐客书》中的“客”指的是(D)

A.客商

B.看客

C.游客

D.客卿 2.在《谏逐客书》一文中,作者先列举缪公广招贤才,孝公用商鞅,惠王用张仪,昭王用范睢的历史事实,然后得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结论,这里所采用的方法是(A)

A.归纳法

B.演绎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3.《谏逐客书》列举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

色、音乐,是为了(D)

A.批评秦王声色误国

B.宣扬秦国强大富足

C.美化秦王以增强其接受劝谏的可能性

D.阐发重物轻人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 4.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用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都出产于外国,来证明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种论证方法是(C)A、归纳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5.在《谏逐客书》一文中,李斯用五帝三王“地无四方,民无异国”的做法来论证秦王的错误,这里采用的论证方法是(B)

A、归纳法

B、对比法

C、演绎法

D、类比法 6.《谏逐客书》能够说服秦王取消驱逐客卿成命的主要原因是(A)

A.论点紧扣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切中要害

B.反复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是非昭彰

C.论据十分充足,事实胜于雄辩

D.排比对偶联翩,气势充沛

五、多选题

1.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这“四君”指的是(ABDE)

A.秦缪公

B.秦孝公

C.秦始皇

D.秦惠王

E.秦昭王

2.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用下列论据来论证驱逐客卿是错误的,其中运用类比论证法的有(BCD)A.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王,“皆以客之功” B.“地广者粟多” C.“泰山不让土壤”

D.逐客是“藉寇兵而赍盗粮”

E.五帝三王“地无四方,民无异国” 3.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这里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有(ABC)

A.排比

B.对偶

C.比喻

D.类比

E.夸张

六、问答题: 1.李斯为什么要写这篇奏章?奏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由于秦王听信谗言,下令驱逐一切不在秦国出生的宾客和士大夫,所以李斯写这篇奏章加以劝阻.文章的中心论点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即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2.本文贯穿始终的一个论证方法是什么?

本文贯穿始终的一种论证方法是:正反对比,利害对比。正面论证,以彰明任用客卿之利,反面推理,以揭示驱逐客卿之害,两相对比,是非十分鲜明突出。

七、简析题:

1.“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客何负于秦哉?”

(1)能体现这段文字中心论点的是哪几句?

能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是最后几句:“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2)概述文中所列举的论据。

这段文字中共列举了秦国发展史上四位君王通过任用客卿而取得成功的历史事实:缪公用客卿,“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变法图强,“举地千里”;惠王用张仪,“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昭王用范雎,“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3)这段论证的说服力来自哪里?这段论说的说服力来自:论据充分,而且都是用的秦王自己发展史上的历史事实,都与秦国走向富强、奠定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有关,这就切中了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最大心理愿望。2.“臣闻地广者粟多,„„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1)概括这段文字的旨意。

这段文字的旨意:阐明纳客之利与逐客之害,从理论上论证驱逐客卿是错误的。(2)这段话可以划分为两部分,请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前半部分论证不却众庶、广纳人才方能取得事业成功的道理,后半部分论证驱逐客卿就是损害自己、帮助敌国的道理。

(3)划分前半部分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前半部分又分三个层次:一是用地要广、国要大、兵要强之理来暗示人才要多多益善之意;二是用泰山、河海为喻,说明君王要功业昭彰就必须广纳人才;三是以古代圣贤为例,说明只有广纳人才方能事业有成、天下无敌。

(4)前后两部分构成怎样的关系?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段文字整体上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前后两部分之间是正反对比关系。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段议论整体上采用了比较法中的对比论证法。

(5)前后两部分各自又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前后两部分各自又采用的都主要是比较法中的类比论证法。

《五代史伶官传序》

(北宋)欧阳修 作家作品:

1.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

年自称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2.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诗文革新运

动的领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3. 他的散文具有说理畅达、抒情

委婉的风格。

4. 他的作品有《欧阳文忠公集》、《新五代史》和《新唐书》(与宋祁合撰)

文体知识:

1.本文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2.这是一篇史论 本文要点:

1.本文中心论点

文章一开始就提出盛衰在于人事的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以唐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为依据,论证主旨。

3.欲抑先扬,对比鲜明。

4.文章笔力雄健,气势夺人。

5.熟记本文中出现的警戒性的断语,理解警戒性断语的作用。

一、词语解释

重点掌握的词:之、原、终、赐、遗、尔、乃、遣、盛、负、纳、方、系、及、顾、泣、本、忧劳、逸豫、积、忽微、困、溺、从事

二、翻译题:

1.原庄宗之所以的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推究庄宗得到天下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2.及凯旋而纳之

等到胜利归来就把箭收藏在祖庙里。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当他用绳索捆绑燕王父子,将梁国君臣的首级装入木匣时„„

4.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败啊!5.《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尚书》说:“骄傲自满,便会受到损害,33

谦虚谨慎就能得到好处。”

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患勤劳可以使国家兴旺,安逸享乐就会把自身毁灭。

7.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灾难祸患往往是从细微小事逐渐积累起来的,而那些有智谋、有勇气的人大多被他所沉溺迷爱的人和事物迷惑困扰。

二、单选题: 1.《五代史伶官传序》中阐述“盛衰之理“所用的历史论据是(C)

A.唐玄宗前盛后衰的历史

B.李煜亡国的史实

C.后唐庄宗盛衰的史实

D.陈叔宝荒淫误国的历史

2.欧阳修的文学主张是(B)

A.“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

B.“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C.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

D.“胸有成竹”、“心手相应”

3.集中体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旨意的一组反义词是(B)

A.盛与衰

B.天命与人事

C.满与谦

D.忧劳与逸豫 4.从整体看,《五代史伶官传序》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C)

A.归纳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5.《书》曰:“满招损,谦得益。”这个“书”指的是(A)

A.尚书

B.四书

C.六书 D.孔子家书

三、多选题

1.下列《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论证,运用对比论证方法的有(ACD)

A.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D.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E.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与“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用了相同

修辞手法的是(AE)

A.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原庄宗之所以的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E.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四、简答题:

1.识别本文中运用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第二自然段概述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历史事实是事实论据。第三自然段引用的《书》中“满招损,谦得益”、以及作者推出的警戒性的断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都是理论论据。

2.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文章的抒情意味体现在那些地方,有何作用?

本文的写作意在劝谏北宋统治者以史

为鉴,居安思危,防微杜渐,莫蹈覆辙。本文虽以议论为主,但融入了浓厚的抒情意味。行文中开篇即以唱叹起笔,使人警醒;时而推出与主旨相关的警戒性断语,而且两两比并,正反相形,如“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时而又出以感慨淋漓之句,多置于文章的筋络关键之处,如“岂非人事哉!”、“可谓庄哉!”、“何其衰也!”“岂独伶人也哉!”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3.文章是如何用对比手法进行论证的? 在论证时,以“成败由人”为中心,先极赞庄宗创业时意气之“壮”,再感叹他失败时形势之“衰”,用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鲜明对比映衬,突现庄宗先盛后衰这一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不仅令人信服,而且使文章意脉前后贯通,抑扬有致。

五、简析题: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皆自于人欤?”

(1)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国家的兴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

(2)概括这段的论据。

这里用的是历史事实论据:前半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历史事实;后半是国家衰亡,事业失败的历史事实。

(3)作者用什么方法突现中心论点?请略加说明。

作者主要是通过对比的方法来体现并突出中心论点。主要是历史事实的兴与衰、成与败的对比,结论就在事实的鲜明对比之中,孰是孰非,“成败之迹”已和盘托出。2.“《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岂独伶人也哉!”

(1)最能体现这段文字主要观点的是哪两句?

最能体现这段文字中心论点的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就是说,国家的兴衰,事业的成败,皆取决于“人事”是“忧劳”还是“逸豫”。这是将本文的主旨具体化。

(2)这里运用了哪两种论据?

这里所运用的两种论据是:理论论据和历史事实论据。

(3)作者用什么方法突现中心论点?请略加说明。

精英专升本大学语文备考感想 篇4

在高考结束的时候,我就考虑过专升本这条路,甚至在那个时候开始就不断地关注专升本的信息。但与大多数人一样,在时间充足可以慢慢准备的时候我没有珍惜,一直到最后的时候才真的恐慌起来。庆幸的是结果我成功了。在此我想说明一个道理:时间是先决条件,但并不是决定性的条件。我一直相信只要开始永远不迟。

一、考试内容准备

第一阶段是务实基础。在考试之前,一定要对考试大纲做个细致了解。从今年的考试大纲可以了解到两方面内容。一是试卷内容比例:语言知识约20分,文学知识约10分,实用文知识约10分,阅读约40分,写作约70分(其中实用文写作约20分,文学写作约50分)。二是题型比例:选择题20分,填空题20分,阅读分析题40分,写作题70分。有了这两方面的信息就可以开始研究战术了。

在准备基础知识阶段选择正确的教材和练习很重要。语言知识、文学知识和实用文知识这40分我们是可以努力争取的,至于阅读理解和文学写作,大家都差不多水平。字音、字形、形近字、音近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字等都可以通过准备而破关的。这部分的知识,可以从教材和练习中总结,不难的。教材和练习都可以在精英专升本官网上找到,挺实用的。在此我建议,对于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就不要做过多的纠缠,直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不熟悉的字词上。最好准备一个错题锦集,把同音字、形近字、音近字和易混淆字做个总结可有利于记忆。

对于我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语病和文学常识。因此需要对照着知识点进行总结。常见的语法错误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等,了解这些就可以诊断语病了。对于这部分知识,精英专升本编辑的教材上有总结,同学们可以参考。对于文学常识,只能靠记忆和积累。可以利用时间轴来对记忆文学常识,即把同一时期的名人名作进行总结记忆,用时间来把这些内容串起来。文学常识对于后面的诗歌鉴赏和文言文解题也有一定的帮助。了解作者的背景,履历和生活的时代对于鉴赏和理解主题思想有很大的作用。

最后是实用文写作。对于这部分,只要认真研读相关书籍及掌握相关知识,就能轻车熟路的解决了。对于各个文种的定义和使用范围一定要弄清楚。对于给定的材料,正确的判断出文种,再把这个文种结构补全分数就不会很低。文学写作,一定要细读材料。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和思想就不会写离题。行文的思路和结构一定要清晰明确。

第二阶段是查漏补缺。经过一轮的复习后,对于考试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和了解。接着就是通过模拟试卷来进行实际演练和查漏补缺。对于自己擅长的部分,要求稳中求胜。对于自己薄弱的部分,就要务实提升。对于自己欠缺的部分,要不断补充完善,尽量拿分。结合演练情况和自身情况,决定这一轮的复习战略。除此之外,还要自己掌握一些课外知识。吃透教材上的每篇文章和知识点,并将其相关联的知识也一并吸收。

最后阶段是强化冲刺。把前面做过的练习和试题进行总结。对于每种题型的解题技巧进行总结。每种题型都有既定的解题模式,然后把实际内容和掌握的知识套进去。即使碰到自己不会的题目也不要惊慌,不要空白处理,可以打擦边球。分析下题目的要求,然后将你认为有关的内容按照模式套进去。

二、考试心态的准备

第一,对于自己有个清晰的了解,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计划和目标。成功始于一个好的计划,而计划的制定就取决于对自己的认识。我们要因人制宜,根据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模式,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短期发展的方向。目标,可以定的高一点。这样可以起到鞭策作用。

第二,自制力和毅力。专升本,完全靠自学。不像高中有教师在后面逼迫着,也不向大学有定额要求。这个时候,一定要稳住阵脚。可以偶尔放纵,不一定全天候备战,但一定要学的有效率。一旦进入学习状态,就要投入所有心力去准备。学就要学的充分,玩就要玩得尽兴。

第三,切忌心浮气躁,要乐观积极。谁都有烦躁和消极的想法。但是不要让这种消极情绪控制你。在准备期间,某位战友说我好乐观。然后我说尽人事努力准备就好了,而且考试并不只拼知识,还拼运气。我不会的,没准其他人也不会。我只要将自己会的,做到最好就好了。至于不会的,可以赶上去。然而到最后五天时,我真的很气馁,想放弃。但是我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原来这条路这么坎坷。但是,最终我还是走完了。

最后说一句老套的话,考试时卷面一定要保持整洁,字迹清晰端正。卷面正如一个人的脸,人总喜欢看到美好的颜面而不是潦草邋遢的。至于补习班,上总比不上好。在教材和资料这方面还是很有利的,而且有老师的指导,可以少走些弯路。

上一篇:县关于切实加强元旦、春节期间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下一篇:物价管理人员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