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的医院感染预防

2022-1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肺炎的医院感染预防

医务人员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感染的个人防护措施分析效果

摘要:通过来自我院常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区工作并现场抢救过重症患者的医护人员下发设计调查问卷,采用统一调查表了解调查对象一般情况、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接触的程度、个人卫生习惯、预防药物使用情况、个人的专业知识学习及掌握情况等,对单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医务人员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个人防护措施效果。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感染;医务人员;防护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1]。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现已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干咳、乏力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表现为医院聚集特征,医务人员为高发人群。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院内传播成为制止其流行的关键环节之一。该病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医务人员作为高危人群,个人防护措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的发生。由于医务人员间不同阶段、不同部门个人防护措施有所差异。为比较评价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的效果,从而为有效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2020年2-3月份我院参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工作且直接抢救重患者的120名医护人员进行了调查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共计120例。来自我院常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区工作并现场抢救过重症患者的医护人员 。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調查前对招募的调研人员进行网络调研培训。通过手机腾讯“微信”APP下发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科室等 )、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接触的程度(“是否常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区工作”、“是否参与抢救过重症患者”)、个人防护情况(戴口罩、穿隔离衣、戴手套、眼罩、鞋套和洗手消毒等)、卫生习惯、预防药物使用情况、个人的专业知识学习及掌握情况等。调查由课题组成员进行监督指导,调查对象独立填写调查表,无无效问卷,问卷有效率100%。

1.3统计学分析

资料整理后用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用描述性分析、多组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均为参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工作且直接抢救重患者的医护人员。年龄在20-60岁;25岁以下(1.75%),26-30岁(30%),31-40岁(50%),41-50岁(15%),51-60岁(3.3%),男性(18.3%),女性(81.7%),医生(31.7%),护士(63.3%),其它(5.0%)。

2.2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工作中与患者的接触情况

120份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新冠肺炎病区工作者(75%),接触新冠肺炎确诊患者(68.3%),参与抢救新冠肺炎重症患者(56.7%),进行开放新气道护理者(5%)。所调查对象都是与新冠肺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医务工作者。

2.3 医务人员对新型肺炎知识的掌握

(1)医务人员自身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120份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阅读过相关指南者(96.7%),进行操作前检查防护用物者(96.7%),参加过新冠肺炎培训者(96.7%)。

(2)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采取的具体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最常采用的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穿防护服、戴手套、使用医用手消、医用护目镜、穿鞋套、洗手等。这些防护措施的正确操作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院内感染至关重要。

2.4 医务人员的个人卫生习惯情况

经过调查医务人员在返回清洁区前会洗澡、换衣服者(91.7%),在返回清洁区前会漱口者(65.0%),会自行使用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的药物者(58.3%)。绝大部分医务工作者都能严格的进行自我的清洁消毒,从个人做起,严防每一个可能出现病毒传播的环节。

2.5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情绪变化情况

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失眠、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其中失眠、焦虑等问题在医务人员中较多见。

2.6 医务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的学习掌握情况

调查分析显示绝大部分医务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都能很好的掌握,然而还有少数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护理的医务人员知识掌握不牢固。

3 讨论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无疑是一次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控制实质上是对其进行监测、干预、评价和措施改进的连续过程。医务人员感染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一个重要流行病学特征,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院内感染是控制其流行的关键环节之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和接触传播,抢救危重患者,吸痰或气管插管抢救,上呼吸机是危险最大的行为,防护不当极易受到感染。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的传染病,在认识上需要一个过程,医务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高传染性估计不足,在诊断、治疗、防护和疫情处理等方面均缺乏经验 ,而且处于流行初期,人群易感性极高,普遍缺乏免疫力,医务人员由于职业的原因,随时存在着被感染的危险,是一组特殊的高危群体,指导和帮助一线医务人员科学合理的隔离和防护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播散,对于保护医务人员健康,维护社会的安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众所周知,始于2019年底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典型的传染病,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死亡率高,足见传染病的危害之大[3]。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因为工作需要,要与患者频繁密切接触,这无疑会大大增加感染风险,特别是对于非感染科的医务工作者来说,由于平时传染病方面的教育培训相对较少,大部分人警惕性不高,思想没有足够重视,没有基本的知识储备,对于出现的疾病症状没有及时准确的判断,不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措施,杜绝疾病的传播,因此,加强对医务工作者进行传染病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所得到的统计数据,医务人员在疫情爆发期间都能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学习相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知识,所有进入新冠病区的人员都经过严格的培训,所有的医务人员做到百分百佩戴口罩,并能很好的完成穿防护服、戴手套、使用医用手消、医用护目镜、穿鞋套、洗手等防护措施。但同时还存在一些个人习惯方面的差异,因此,作为医务人员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加强认识,严格要求自己,不放过工作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病毒的传播和扩散,保证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J].传染病信息.2020(01).

[2]殷文武,高立冬,林伟生,等.医护人员预防SARS医院内感染的个人防护措施效果评价. 中国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 18-22.

[3]陈庆瑜,甘小玲,伍卫,等.医务人员SARS医院感染爆发的传播链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4,7(5) 312-314.

作者简介:李茹(1982-),女,陕西西安人,本科,主管护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 西安 710004

作者:李茹 李亚萍 田银娣

第2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摘要:目的: 探讨并总结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和经验,为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方法,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与监控。结果: 基本动态地掌握了医院感染发病、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与医院感染控制情况,并完善、规范了医院感染监控制度。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常规化、规范化监测,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控制

随着医学知识迅猛飞速的发展,各种侵入性操作的不断增加,另外,随着新的疾病,尤其是新的传染病的不断出现,以及各种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人类将面临各种疾病的严峻挑战。因此,医院感染的控制在医疗过程中尤为显得突出和紧迫。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命脉,医院感染管理又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现代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感染涉及到全院各科室和各部门,医院感染工作贯穿于医疗护理活动的始终,医院感染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就医安全,否则不但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增加患者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甚至可导致患者致残,直接或间接死亡等严重不良后果,以致于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强化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抓好环节质量控制,不断促进和提高医疗及护理工作质量。

1 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前提

医疗质量是科室的生命力,只有加強质量控制,提高服务质量,把好医疗质量关才能吸引病人,才能提高科室的品牌效应,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医疗单位的医疗质量与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几年来,医院领导十分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从医院感染委员会的成立,到院感专职人员的配置、消毒器材的投入、组织培训学习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决策和支持的重要作用,医院建立了院内感染管理三级网络控制体系,组织齐全,制度建全,责任明确,重在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科是具有管理功能的业务科室,协调相关部门,是连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桥梁和纽带,具体负责全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技术指导、管理与监督。临床科主任和护士长是各个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直接责任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主要负责科室内的日常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监督、微生物监测和消毒隔离工作,以及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报告。只有科室领导重视以及全员参与,健全责任制,实现了有效地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工作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和贯彻。

2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医院感染管理

院感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上,首先应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和不断完善各项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同时加强和规范医院感染管理与可持续改进,做到有制度、有落实、有检查,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测、预防和控制工作,逐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3 加强培训,提高全员医院感染意识

定期对全院员工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是医院感染管理科的重要职责之一,院感科利用各种形式,如全院培训、科室或部门培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对全体医护人员及各类人员如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工勤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和知识进行常规培训,以提高全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宣传教育工作

要抓好医院感染管理,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每年举办各级各类讲座、培训班[2],向医务人员、工勤人员、患者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是防止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地给医务人员讲述有关医院感染的专业知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医护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严格遵守诊疗过程中的操作规程。对进修、实习、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对工勤人员的在职教育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这类人员流动性大,文化成度普遍低,针对这一特点,我们采取针对性培训,深入浅出地讲解,从基本的消毒液配制、使用、消毒灭菌概念,到处理排泄物、分泌物时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如何洗手、湿式清扫及医院废物的分类。另外更注重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预防医院感染对他们个人、家庭、医院及社会的重要性。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还与患者自己的行为息息相关,患者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也要对患者加强管理和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患者入院时的健康行为宣传和住院期间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使患者了解、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主动积极地配合护理治疗,改正不良的行为和习惯,预防感染,早日康复出院。通过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5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协调与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院感科在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监测以及日常管理工作中,如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与处理、科室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报告、抗菌素的合理使用,洗手制度的执行、无菌技术的操作、消毒灭菌技术的落实、消毒剂的正确使用、终末消毒、医疗废物的管理处置等方面,都会发现一些医务人员或后勤人员的不正确或非规范医疗行为,对于这些医院感染隐患,我们一方面及时予以指出和指导或共同查找原因。另一方面,对于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或是涉及两个以上科室的问题则积极与有关职能部门、临床科室和辅助科室进行协调沟通,而这种协调与沟通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协调是另一种形式的控制[1]。医院工作是多专业、多学科的有机整体,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步调一致、密切配合。院感科通过与科主任、护士长沟通交流以及有关会议等形式,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使之不发生矛盾和冲突,通过协调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来保持整体的平衡,为达到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实现医院感染管理的总目标而工作。

6 总结经验,深入研究

有效的管理离不开资料的积累与经验的总结,控制医院感染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医院感染的管理随着医院改革与发展、国际国内医院感染的形势、抗生素、耐药菌等因素而不断改变。多年的基础监测,基本体现出我院诸多部门环境卫生学情况,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及感染高发部位、易感因素、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特点、抗生素使用状况。但还存在着问题,主要是医院感染发病率处于回顾性调查阶段,进一步深化这项工作,也是目前需要探索的问题。我院可以从医院感染回顾性调查转向全面综合性监测,或真正意义上的目标性监测,重视重点部门的前瞻性监测;开展医院感染高发部位原因的调查,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总之,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只有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认真开展医院感染的管理与监控工作,做到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检查安全化、监测常规化,才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吴影秋,刘月秀,吴旭琴.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与监测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3):315.

[2] 毛晓清,杨超群,唐春莲.医院感染的管理及控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2):176.

[3] 马成云,李波,李文君,等.医院感染的管理及控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50.

[4] 田继红.一次性医疗废弃物品回收的使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3):322.

[5] 王芳,马荣惠.专科医院感染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2):177.

[6] 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等.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1-23.

作者:胡惠芬

第3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摘要:目的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方法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强化医院感染意识,做好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结果 通过规范化管理,医院感染率达到卫生部标准。结论 医院感染控制必须通过有效措施,以科学监测为依据,以感染管理为手段。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控制;监测

随着医学知识迅猛飞速的发展,各种侵入性操作的不断增加,另外,随着新的疾病,尤其是新的传染病的不断出现,以及各种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人类将面临各种疾病的严峻挑战。因此,医院感染的控制在医疗过程中尤为显得突出和紧迫。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命脉,医院感染管理又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现代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感染涉及到全院各科室和各部门,医院感染工作贯穿于医疗护理活动的始终,医院感染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就医安全,否则不但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增加患者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甚至可导致患者致残,直接或间接死亡等严重不良后果,以致于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强化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抓好环节质量控制,不断促进和提高医疗及护理工作质量。

1 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前提

医疗质量是科室的生命力,只有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服务质量,把好医疗质量关才能吸引病人,才能提高科室的品牌效应,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医疗单位的医疗质量与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几年来,医院领导十分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从医院感染委员会的成立,到院感专职人员的配置、消毒器材的投入、组织培训学习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决策和支持的重要作用,医院建立了院内感染管理三级网络控制体系,组织齐全,制度建全,责任明确,重在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科是具有管理功能的业务科室,协调相关部门,是连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桥梁和纽带,具体负责全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技术指导、管理与监督。临床科主任和护士长是各个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直接责任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主要负责科室内的日常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监督、微生物监测和消毒隔离工作,以及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报告。只有科室领导重视以及全员参与,健全责任制,实现了有效地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工作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和贯彻。

2健全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规范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调整和完善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三级网络组织,制定和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医院消毒隔离制度、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医院感染爆发控制流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医院感染突发事件(故)应急预案等。制订了培训计划,对各级各类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通过书面考试和不定期考核等形式,不断提高全员的认知水平和参与意识,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并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认真督导规章制度、措施执行、落实情况。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了医疗安全。

2.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前提。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管业务的副院长直接负责医院感染预防工作,并担任医院感染委员会主任;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和相关科室主任任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委员;各相关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形成医院感染委员会—感染管理科—科室的三级监控网络。

2.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建立会议制度,至少每季度一次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遇到问题随时召开,充分发挥委员会的领导和决策能力。

2.3医院感染管理科 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认真执行和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科室制度的落实情况,对消毒灭菌药械的购入、储存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及危险因素认真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有效措施。与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器械科等相关科室积极配合,相互协调,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2.4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由科主任、护士长组成及本科监控医师和护士组成。负责本科医院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上报感染管理科。及时监控各类感染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监督检查本科医师合理用药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落实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各项措施,保障医疗安全。

3 加强培训,提高全员医院感染意识

定期对全院员工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是医院感染管理科的重要职责之一,院感科利用各种形式,如全院培训、科室或部门培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对全体医护人员及各类人员如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工勤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和知识进行常规培训,以提高全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协调与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院感科在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监测以及日常管理工作中,如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与处理、科室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报告、抗菌素的合理使用,洗手制度的执行、无菌技术的操作、消毒灭菌技术的落实、消毒剂的正确使用、终末消毒、医疗废物的管理处置等方面,都会发现一些医务人员或后勤人员的不正确或非规范医疗行为,对于这些医院感染隐患,我们一方面及时予以指出和指导或共同查找原因。另一方面,对于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或是涉及两个以上科室的问题则积极与有关职能部门、临床科室和辅助科室进行协调沟通,而这种协调与沟通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协调是另一种形式的控制[1]。医院工作是多專业、多学科的有机整体,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步调一致、密切配合。院感科通过与科主任、护士长沟通交流以及有关会议等形式,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使之不发生矛盾和冲突,通过协调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来保持整体的平衡,为达到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实现医院感染管理的总目标而工作。

5 医疗废物的管理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加强对医疗废物、废水的管理。

5.1制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指定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配置了医疗废物回收车,专人回收、管理,要求所有科室使用有规范标示的容器、包装袋,医疗废物分类存放。定期对医疗废物暂存处、车辆、工具及其设施进行消毒和清洁,对负责收集医疗废物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并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和应急措施的培训。

5.2严禁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混放,医疗废物院外转运时,严格履行交接登记手续,按照要求资料保存3年,严禁买卖医疗废物和随意倾倒医疗废物。

6 体会

两年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领导重视、全员提高认识并参与、规范医疗行为、加大管理力度,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关键。合格的消毒工作、高效的无菌物品灭菌质量以及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是控制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首要条件。落实标准预防、正确规范的处理医疗废物,是保护自己、保护病人、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预防与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只要我们全体医护人员众志成城,上下一条心,院内感染一定能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参考文献

[1] 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等.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1-2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7,6.

[3] 马成云,李波,李文君,等.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0-552.

作者:陈雁

第4篇: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

附 

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

[按语]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受卫生部的委托,组织了医院感染管理专家总结国内及国际在防治非典工作中的经验,对有关文件进行了修订,撰写了《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现予以登载。

本技术指南包括基本要求、消毒技术、隔离技术、人员的防护技术、医院废物的管理、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共六章。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 2003年10月30日

为了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指导医院采取正确的消毒、隔离与人员防护措施,防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源性传播,制定本技术指南。

第一章 基本要求

一、医院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知识的培训,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应当集中收治。指定医院应在易于隔离的地方设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急)诊、隔离留观室,定点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医院应当设立专门病区。

三、医院应当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建立和落实岗位责任制。

四、医院应当重视消毒隔离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消毒隔离措施和防护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工作效果。

五、医院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做好早期预警预报和对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与控制有关工作的监督与监测。

第二章 消毒技术

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医院必须采取适宜的消毒技术。

一、空气消毒

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空气消毒技术。 (一)通风

保证空气的流通是控制和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

1.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JP〗 2.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 (二)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建立负压病房。

(三)使用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设备,并按使用说明书操作。如:在有人情况下,可以使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静电吸附空气消毒机或空气等离子体消毒机等进行空气消毒。在无上述条件时,也可以采用低臭氧紫外线灯(按1.5W/m3安装)加反光罩反向照射消毒空气,照射时间为1小时,每间隔2小时照射1次;在无人情况下,可以使用普通紫外线灯(按1.5W/m3安装)照射1小时,对空气进行消毒。

(四)中央空调的使用:按照建设部、卫生部和科技部颁发的《建筑空调通风系统预防“非典”、确保安全使用的应急管理措施》(建科电[2003]17号)的文件进行,具体要求为:

1.在空调通风系统启动之前,必须掌握系统自身的特点,明确每一系统所服务的楼层和房间的详细情况,制订出相应的预案,明确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并落实专人负责。

2.加强室内外空气流通,最大限度引入室外新鲜空气。

(1)循环回风为主,新、排风为辅的全空气空调系统,在疫情期内,原则上应采用全新风运行,以防止交叉感染。

(2)用专用新、排风系统换气通风的空气—水空调系统,应按最大新风量运行,且新风量不得低于卫生标准(每人每小时30m3),达不到标准者应通过合理开启门窗,加强通风换气,以获取足额新风量。

(3)对于只采用独立式空调器(机)供冷供热的房间,应合理开启部分外窗,使空调房间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当空调关停时,应及时打开门窗,加强室内外空气流通。

(4)在疫情期内,全空气空调系统与水—空气空调系统宜在每天空调启用前或关停后的新风和排风机多运行1小时,以改善空调房间室内外空气流通。

3.确保空调机房内和空调新风口周围环境的清洁,正确引入新风。 (1)空调系统新风采气口周围环境必须保持洁净,以保证所吸入的空气为新鲜的室外空气。禁止间接从机房内、楼道内和天棚吊顶内吸取新风。禁止新风采气口与排风系统的排风口短路。

(2)空调通风的机房必须保持干燥清洁,严禁堆放无关物品。 4.做好空调系统各部件的清洗消毒工作。 5.加强冷却塔与冷却水水系统的清洗消毒。

6.空调通风系统的一定位置或房间内宜安装空气消毒除菌装置。 7.空调系统的关键部位应定期消毒。

8.在当地疫情期内,下列空调系统宜停止使用。

(1)既不能全新风运行,又没有对回风或送风采取消毒措施的全空气空调系统;

(2)既不设新风,又不能开窗通风换气的水—空气空调系统(即风机盘管空调系统);

(3)既不能开启外窗,又不设新、排风系统的房间内的空调器(机)。 9.对定点医院隔离区空调装置与空调通风系统的特殊附加要求: (1)在“非典”疫情期内将老医院应急改造与改用成治疗“非典”病人的,以及新建的隔离医院、隔离病房,其空调系统的划分必须按病区划分,严禁不同病区合用一个空调系统。

(2)在医院内禁止采用有循环回风的全空气系统,在当地疫情期内现有的有循环回风的全空气系统必须停止运行。

(3)在医院空调系统中禁止采用任何形式的绝热加湿装置。

(4)医院隔离病房内空调通风系统必须按排风量大于送风量进行设计、调试与运行,以确保各病房内空调通风在负压状态下运行。

(5)隔离病房、卫生间采用公用竖排风,应确保卫生间排气扇及屋面排风机正常运行,没有倒灌,防止通过卫生间交叉感染。 (6)在有条件时,医院内的空调通风系统与空调房间应设计和配备压力的测试、调节与控制手段,以确保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空气压力级差,从而保证病区内空气能有序流动。

(7)在医院空调通风系统内须设计和配备完善、合格的各级空气过滤装置与消毒装置。

(8)隔离病房的排风应当高空排放,应远离新风进口。其所有用过的各种空气过滤器应集中消毒后再焚烧处理。

(9)隔离病房的空调凝结水必须分区集中收集,经消毒处理后才可排入下水道。

二、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和消毒

指定医院的发热门(急)诊和定点医院隔离病区内所有的物体表面、地面都应当进行清洁,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应当先清洁,再进行消毒。 (一)清洁的一般要求

1.湿式清洁,动作轻柔。

2.所有清洁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当保持干燥。

3.清洁工作应当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逐区进行。湿擦各种物体表面,湿拖地面;抹布、拖把要分区使用,及时更换。

4.工作人员进行清洁工作时,应当分区穿戴防护物品。 5.工作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洁和消毒工作用具。 (二)物品表面和地面的消毒

1.下列情况需要进行消毒:

(1)当物体表面和地面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 (2)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的病房内的物品表面和地面应定期进行消毒。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接触过的物体表面应定期进行消毒。 2.消毒方法:

(1)含氯消毒剂: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或拖地,作用15-30分钟。

(2)过氧乙酸:0.2%-0.5%的过氧乙酸擦拭物体表面,作用5-15分钟。 (3)使用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适于物体表面和地面消毒的消毒剂,并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4)消毒后的物体表面和地面应当保持干燥。

3.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的病房内的物品表面、地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消毒,依据各类物品被接触的频率以及受污染的严重程度,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如床头柜、床栏杆、门把手、水龙头、地面等应当每天用消毒剂消毒两次。一般情况下,采用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或拖地。

三、终末消毒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出院、转院或者死亡后,病人房间的环境和使用的物品应当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是:

(一)空气消毒

可以使用紫外线灯(按1.5W/m3安装)照射1小时,对空气进行消毒。也可以使用0.5%过氧乙酸或者3%过氧化氢喷雾,20-30m1/m3,作用1小时。消毒时应当关闭门窗,严格按照消毒剂使用浓度、使用剂量、消毒作用时间及操作方法进行消毒,消毒完毕充分通风后方可使用。

(二)物体表面和地面

房间内的物体表面和地面应当进行清洁后,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和拖地,作用15-30分钟。

(三)病人使用物品的消毒,按照本章第七部分的要求进行。

四、手的清洁与消毒

手的清洁与消毒是切断接触传播的重要措施,手的清洁与消毒应当符合以下原则:

(一)洗手设施

1.流动水洗手。

2.采用非手触式开关,如脚踏式、感应式或肘式开关。 3.提供干手设施,如擦手小方巾、一次性纸巾等。 4.配备洗手液和速干手消毒剂。 (二)手的清洗要求

1.下列情况需要进行手的清洗: (1)出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区、病房前后。 (2)诊治或者护理每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之间。 (3)清洗、消毒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区各种物品之后。 (4)脱去个人防护用品后。

(5)出入不同区域(清洁区、半污染区与污染区)前后。 2.手的清洗方法,如下图所示:

(1)取3-5ml清洗剂于手心,两手心对搓。 (2)双手指交叉,手心对手背彼此对搓。 (3)双手指交叉,手心对手心彼此对搓。 (4)双手互握互搓指背手背。 (5)双手母指彼此在掌心搓揉。 (6)双手指尖互在掌心搓揉。

以上每一步骤均为10秒共计1分钟,最后用清水冲净清洗剂;使用肥皂的洗手步骤同上。

1.掌心对掌心搓揉

2.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搓揉

3.手指交叉,掌心对掌心搓揉

4.双手互握搓揉手指

5.拇指在掌中搓揉

6.指尖在掌心中搓揉 (三)手的消毒

1.下列情况需及时进行手的消毒:

(1)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可能污染的物品后。 (2)脱去个人防护物品及手套后。 (3)离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区、病房前。

(4)无条件进行手清洗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后,仍需尽快进行手的清洗。 2.常用的手消毒剂和使用方法:

(1)75%的乙醇或70%的异丙醇或醇的复合制剂3-5ml,按洗手方法搓揉1-2分钟。

(2)使用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手消毒剂,并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五、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

(一)可以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按照实际情况,选择下述方法进行清洗、消毒: 1.用后的防护用品放入双层布袋中封扎,压力蒸汽灭菌后送洗衣房进行清洗、消毒。

2.无压力蒸汽灭菌条件的医院,上述物品在病区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0.2%的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再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3.口罩应当与防护服分开清洗与消毒。

(二)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可以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0.2%的过氧乙酸或者75%的乙醇浸泡30分钟,清洗干燥后备用。

六、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

(一)高危器械:凡是穿过皮肤或黏膜而进入无菌组织、器官、腔隙的医疗器械,及与破损的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医疗器械应当进行彻底清洗、干燥后进行灭菌处理。

1.压力蒸汽灭菌:121℃ 20分钟;132℃ 4分钟。

2.环氧乙烷气体灭菌:800mg/L-1200mg/L;相对湿度55-60%;50℃;6h。按不同物品的性质进行环氧乙烷解吸(50℃条件下)平均4-6h。

3.戊二醛灭菌:2%的碱性戊二醛溶液浸泡10小时,灭菌水彻底冲洗,干燥保存。

(二)中危器械:凡是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应当经过彻底清洗、干燥后,根据其材料要求分别采用不同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1)流动蒸汽消毒20分钟。

(2)煮沸消毒20分钟,水中加入1%碳酸氢钠可提高消毒效果。 (3)不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可采用化学消毒法:

①戊二醛:2%的碱性戊二醛溶液浸泡30分钟。消毒后用清水彻底冲洗残留戊二醛,干燥保存。 ②过氧乙酸(加防腐蚀剂):0.2%-0.5%的过氧乙酸擦拭或浸泡作用15分钟,消毒后用清水彻底冲洗残留过氧乙酸,干燥保存。

③乙醇或异丙醇:70-80%浸泡作用15-30分钟,干燥保存。

(三)低危物品:通常这类物品只直接或间接与病人健康无损的皮肤相接触,一般只需清洁处理。当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明显污染时才需要消毒。常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作用30分钟,用清水彻底冲洗后干燥保存。

七、病人使用物品的消毒

(一)病人使用的床单、被罩等物品每周定期更换,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时更换。用后的上述物品用双层布袋封扎,压力蒸汽灭菌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也可以使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半小时,送洗衣房清洗消毒;病人的口罩每天更换,消毒方法同床单,但应与床单等物品分开清洗与消毒。如果上述物品为一次性使用,使用后应当按医疗废物处理。 病人使用物品与医务人员使用物品应当分开清洗、消毒。

(二)呼吸治疗装置在使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螺纹管尽可能使用一次性使用物品;若重复使用,用后应当立即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后,再清洗消毒;也可以使用专用清洗机(80-93℃,10分钟)清洗,烘干备用。氧气湿化瓶应当每24小时更换,使用后的湿化瓶浸泡于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30分钟,无菌水冲洗后干燥备用。呼吸机主机表面清洁后,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三)接触病人的精密仪器设备,设备表面用70%乙醇或异丙醇擦拭消毒两遍,或整机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

(四)体温计使用后用75%乙醇浸泡15分钟,或者用0.2%过氧乙酸浸泡消毒10分钟后干燥保存。血压计、听诊器等,每次使用前、后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压舌板一人一用一灭菌,或者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五)氧气瓶在移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房前,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外表面。

(六)有条件的医院,可以使用电子病历。病历尽可能不带入污染区,病历(包括各种化验单)一旦被污染时,可以使用甲醛氧化法或加热法熏蒸、环氧乙烷气体消毒或者压力蒸汽灭菌(热敏纸除外)。

(七)病人使用后的痰杯,应当按照1:1比例向杯中注入2000mg/L含氯消毒剂处理痰液60分钟,然后将痰液倒入厕所。痰杯浸泡于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作用30分钟,清水冲洗,干燥备用,使用的一次性痰杯,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八)病人使用后的餐具,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0.2%的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清洗消毒后备用;或者用80-93℃的清水刷洗后,流动蒸汽消毒20分钟。也可以使用一次性餐具,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九)运送病人的工具使用后应当进行消毒,担架、平车等物体表面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救护车运送病人时应开窗通风,病人离车后,车内的物体表面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空气用流动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救护车上应当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十)病人的个人用物,置福尔马林熏箱或熏房(氧化法)消毒12小时以上,方可随病人带回家。病人使用的手机用75%乙醇擦拭表面后,用塑料小袋密封,保存一周后再使用。

八、病人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的处理

病人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的原则为: (一)医院应当设有污水处理系统。设有污水处理系统的医院,病人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可直接入污水池,适当增加污水处理消毒剂的投药量,保证污水处理的余氯含量大于6.5ml/L。

(二)无污水处理设施的医院,病人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则应按下述方法进行处理:

1.使用漂白粉:1份漂白粉(10%漂白粉乳液)+4份污物,混匀,消毒2小时。 2.使用优氯净:1份优氯净+12份污物,混匀,消毒2小时。

3.每病床须设置加盖容器,装足量1500mg/L~2500mg/L有效氯溶液,用作排泄物、分泌物的随时消毒。将排泄物、分泌物直接放入消毒液中,作用时间为30~60分钟。

4.将消毒后的污物倒入厕所,便器、便盆等每天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半小时。

第三章 隔离技术

一、隔离的原则

(一)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应当尽早采取隔离措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分开安置。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应当单间隔离,经病原学或者血清学确诊的病人可以置于多人房间,不设陪护。病人的活动应当限制在病房内进行。与病人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

(二)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措施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空气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病人置单间隔离。若条件不允许时,可以将经病原学或者血清学确诊的病人置于同一房间。

2.戴手套,在处理完病人的污物后、病人之间应更换手套,离开病人病房前应摘去手套,洗手与手消毒,并保持洁净。

3.进行有可能受到污染的操作时,应当穿隔离衣或者防护衣,离开病人房间前应脱去,并保持工作服不受到污染。

4.减少病人的移动和转换病房,若确需转换病房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病人对其他病人和环境造成污染。

5.病人的诊疗、护理物品应当专用,若条件有限时,用后应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

(三)医院根据实际工作条件采取区域隔离,具体要求包括:

1.将整个病区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更换刷手衣裤室、穿工作服室、浴室、库房等,半污染区包括治疗室、医护人员的办公室、消毒室、穿防护服或者隔离衣室等,污染区包括病室和病室间的走廊。

2.在清洁区和半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分别设立缓冲带,并加装实际的隔离屏障(如隔离门)。

3.各区之间用颜色区分,即清洁区划蓝色线,半污染区划黄色线,污染区划红色线,以警示医务人员。

4.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病人的专用通道。

5.防护用品置于不同区域,医务人员在不同区域穿戴和脱摘相应的防护用品。

6.各区、各带和各通道有专门的功能定位。 7.整个病区通风良好。

二、不同部门的隔离措施 1.发热门(急)诊

(1)远离其他门诊、急诊,独立设区,出入口与普通门急诊分开,标识明显。 (2)有备用诊室。 (3)设隔离卫生间。

(4)挂号、就诊、检验、检查、取药等能全部在该区域内完成。 (5)设较独立的医护人员内部工作区域。 2.隔离留观室

(1)独立设区,标识明显。

(2)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无交叉,办公室与留观室尽量保持一定距离。

(3)留观病人单间隔离,房间内设卫生间。

(4)病人病情允许时应戴口罩,不能离开留观室,严禁病人之间相互接触。 (5)积极进行鉴别诊断,排除上感、流感、细菌性或支原体、衣原体肺炎等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病区

(1)通风良好,独立设区,与其他病区相隔离,有明显标识。 (2)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三区无交叉。 (3)医务人员办公室与病房分隔无交叉,并有一定距离。 (4)疑似病人一人一室,房间内设卫生间。

(5)病人戴口罩,不能离开病房,严禁病人间相互接触。

(6)严格探视制度,不设陪护,不得探视,若病人病情危重必须探视的,探视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人病区

(1)通风良好,独立设区,与其他病区相隔离,有明显标识。 (2)布局合理,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三区无交叉。 (3)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病人专用通道。 (4)病人戴口罩,不得离开病区。

(5)重型病人应当收治在重型监护病房或者具备监护和抢救条件的病室,收治重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的监护病房或者具备监护和抢救条件的病室不得收治其他病人。

(6)医务人员办公室与病房分隔,有一定距离,无交叉。

(7)严格探视制度,不设陪护,不得探视,若病人病情危重必须探视的,探视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三、已经建立负压病房的医院可以采取房间隔离 房间隔离的具体要求包括:

1.整个病区空气的流向为从办公区→走廊→缓冲间→隔离病房,病区通风良好。

2.将隔离病房视为污染区,隔离病房外的走廊与病人房间之间设立缓冲间,防护用品置于缓冲间内。

3.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房前,在缓冲间内穿戴防护用品,离开隔离病房时,在缓冲间脱摘防护用品。

4.病人的一切诊疗护理工作和病人的生活活动在病室内完成。

第四章 人员的防护技术

一、医务人员防护的原则

医务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护采取标准预防的原则,并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医院应当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临床确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防护措施应当适宜。

(一)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包括: 1.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3.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

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二、防护用品的标准及使用

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医用级标准。

(一)防护服:应当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3,可为联体式或者分体式结构,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当为弹性收口,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

(二)防护口罩:应当符合《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003,口罩可分为长方型和密合型,应当配有鼻夹,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对皮肤无刺激,气流阻力在空气流量为85L/min的情况下,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5mmH20,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当不小于95%。也可以选用符合N95或者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

(四)防护眼镜或面罩:使用弹性佩戴法,视野宽阔、透亮度好,有较好的防溅性能。

(五)隔离衣:材料易于清洗和消毒,长袖、拉链或者钮扣位于背部。 (六)手套:为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 (七)鞋套:为防水、防污染鞋套。

三、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留观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与空气隔离。 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4.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①医务人员进入病区穿戴防护用品程序:

医务人员通过员工专用通道进入清洁区,认真洗手后依次戴工作帽、防护口罩、换工作鞋袜,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更换刷手衣裤。

在进入半污染区前穿工作服,手部皮肤有破损或疑似有损伤者戴手套进入半污染区。

在进入污染区前,穿防护服或者隔离衣,加戴一次性帽子和一次性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手套、鞋套。

②医务人员离开病区脱摘防护用品程序:

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前,应先消毒双手,依次脱摘防护镜、外层口罩和工作帽、防护服或者隔离衣、鞋套、手套等物品,分置于专用容器中,再次消毒手,进入半污染区。

离开半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先洗手与手消毒,脱工作服,洗手和手消毒。 离开清洁区前,洗手与手消毒,摘去防护口罩、帽子,沐浴更衣,并进行口腔、鼻腔及外耳道的清洁。

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

一次性外科口罩、防护口罩、防护服或者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医务人员在下班前应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务人员。 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隔离留观室、隔离病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CU必须配置耐穿刺、防渗漏的容器盛装各类锐器,预防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

医院应当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并及时对其健康情况进行监测,注意监测医务人员的体温和呼吸系统的症状。

三、病人的防护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按指定路线进入病区。

(二)病人进入病区前更换病人服,个人物品及换下的衣服集中消毒处理后,存放于指定地点由医院统一保管。

(三)病人住院期间严禁外出,其活动应限制在病室内,一切诊疗活动也尽量在此病区内完成。

(四)严格探视制度,不设陪护、不得探视;特殊情况必须探视的,应按照规定的时间、沿规定路线,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后进入。

(五)加强病人个人卫生管理。

(六)病人住院期间,病情允许时,病人应当戴口罩。

(七)病人出院、转院时必须进行沐浴,更换干净的衣服后方可离开病房。 (八)病人死亡时,对尸体应及时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用3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0.5%过氧乙酸棉球或纱布填塞病人口、鼻、耳、肛门等所有开放通道;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

(九)病人住院期间使用的个人物品经消毒后方可随病人或家属带回家。

第五章 医疗废物的管理

为有效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疗废物引起的疾病传播和流行,根据《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疗废物的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医院应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其中应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房和发热门诊医疗废物管理的工作制度和流程。

二、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并按照类别放置于防渗、防漏、防锐器的专用包装物或密闭的容器内。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有明显的中英文警示标识。医疗废物收集点应设在病区的污染端,利于废物的收集。

三、损伤性医疗废物应当直接放入耐穿刺、防渗漏的容器中,外运时必须严格密封,并在其外部套装医疗废物专用的黄色塑料袋。其它医疗废物,包括患者的生活垃圾直接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分层封扎袋口。不得使用影响密封性能的器具或方法进行封口。

四、医疗废物收集容器应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所有废物盛装量不应超过容器或包装袋的3/4。严禁使用有破损或已经污染的收集容器。

五、医疗废物应每日由专人使用专用转运工具,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及时清运,就近转送到医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废物专门暂存场所,定期由辖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转运焚烧。无集中处置的城市或地区,医院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处置。运送工具、暂存场所等需及时清洁,遇污染时及时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0.2%的过氧乙酸消毒。

六、医院应建立医疗废物暂存场所,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存所应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区,应有明显的警示标识,设有防渗漏、防蚊虫、防鼠措施以及其他安全措施。并应定期消毒清洁。

七、病原体的培养物、菌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在本单位就地灭菌、消毒后再按医疗废物处理。

八、收集运送医疗废物的卫生员应相对固定,并经过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医院感染控制、自身防护、意外事故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卫生员工作时应严格按照病区防护要求做好防护工作。

九、对外运的医疗废物必须做好交接工作,并认真记录,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种类、数量、交接时间、集中处置单位以及经办人签名。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两年。

十、医院内产生的污水应按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消毒后再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第六章 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

一、门(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

(一)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应对门(急)诊病人进行体温的筛查,发现体温升高的呼吸道感染患者,转发热门诊。

(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执行一级防护;普通门诊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接诊不同病人时应严格洗手和/或手消毒。

(三)诊疗环境应通风良好,并常规进行物体表面及地面的消毒,每天2次。 (四)医护人员应认真作好鉴别诊断,发现疑似或临床确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立即为病人佩戴口罩,并及时将病人转送发热门诊或隔离病区,按有关要求进行报告,作好消毒隔离工作。

(五)疑似或临床确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转走后要及时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并通知该病人就诊过的有关科室如放射科、化验室等,做好相应的消毒工作。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更换帽子、防护口罩及工作服后方可重新接诊下一个病人。

(六)做好终末消毒记录。内容包括接诊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空气、地面、物体表面及使用过的医疗用品等消毒方式及持续时间、医疗废物及污染衣物的处理等,最后有实施消毒人的签名和记录者的签名,并注明记录时间。

二、发热门(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

(一)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执行一级防护。

(二)独立设区,与其它门诊、急诊及病区相隔离,防止人流、物流交叉。发热门诊应有明显标识。诊室消毒期间,应有备用诊室。

(三)工作人员通道与病人通道完全分开。分设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各区无交叉。各诊室及相应辅助科室设非手触式流动水洗手装置。该区域功能齐全,有独立的影像科、检验科、药房、收费处及卫生间等。该区必须通风良好,有独立的消毒设备。

每接触一位患者后洗手,必要时手消毒。

进入该区就诊的病人及其家属应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

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留观室及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区的医务人员执行二级或三级防护。 (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区的布局:应布局合理,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整个病区通风良好。清洁物品从清洁区入口送进、污染物品由污染区出口取出。其中清洁区供医护人员休息、半污染区设有医生办公室、治疗室等、污染区即病房及病房间的走廊,三区之间应有实际的屏障及通讯方式。每个病房需带有独立的卫生间。

(三)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如鞋套、手套、呼吸机螺纹管等。 (四)三区的进出口均有明确的着装和消毒要求,严格执行后方可进出。病区应设医院感染管理监督员监督医务人员的防护是否符合要求。进入流程与防护用品的穿脱步骤见第四章。

(五)医疗用品、防护用品、环境等的消毒见第二章。

(六)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病房与临床确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病房应相对独立,疑似和临床确诊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应安置单人间,若条件不允许时,经病原学或血清学确诊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可2~3人/间,病人应佩戴口罩,不得离开病房,不设陪护、不得探视。

(七)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处理:用过的输液器、注射器等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使用后置于防渗透、耐穿刺的容器中,用双层黄色塑料袋分层封装由病区的污染区出口送至各病区的外走廊,按医疗废物进行管理,避免造成污染。

(八)患者出院时,其携带的各种物品均要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出院后,病房进行终末消毒。

(九)病人不得离开留观室和病房,不设陪护。

(十)合理安排医务人员工作与休息,监测其体温变化及呼吸系统症状,发现呼吸道不适,及时就诊。

四、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CU的医院感染管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应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房感染管理的基础上,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CU的医务人员执行二级或者三级防护。 (二)布局合理,各区设置相应的非手触式开关的洗手设备和手消毒设施。 (三)通风良好,空气流向由清洁区流向污染区,有条件的医院建立空气负压病房或者安装空气净化设施。 (四)工作人员应严格防护后进入,必要时加穿防水围裙;实施有可能喷溅的操作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操作时,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下班时沐浴更衣后方可离开。

(五)患者的各种留置管路尽可能一次性使用,可以重复使用的用后立即以2000mg/L含氯消毒剂或0.2%的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清洗后再行灭菌。

(六)每个床单位的诊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等每床专用。

(七)每张病床须设置加盖容器,装足量1500mg/L~2500mg/L的含氯消毒液,用做排泄物、分泌物的随时消毒。容器每天消毒1次。

(八)禁止收治其他非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重型病人。

五、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区内检验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区内检验科的医务人员执行二级防护。 (二)实验室的消毒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1.空气消毒:首选自然通风,保证室内外空气的流通。室内无人时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按1.5W/m3安装),每次照射不小于1小时,每天2~4次。

2.物体表面及地面的消毒: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或拖地,每天至少2次,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三)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采血前后均应洗手和/或消毒。

(四)标本的处理:送检的标本置于双层黄色塑料袋中,由专人运送,严防遗洒,专人签收。标本的检测需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标本离心结束静止5分钟后再打开,离心机需放置在指定的通风处。检测后的培养皿、培养基、试管等高危物品,经压力蒸汽灭菌处理后按医疗废物处理;检测过程中所产生的其它污染物品(如:痰杯、尿杯、干化学试纸及干化学试纸的存放盒)可以浸泡于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作用30分钟进行消毒。一次性使用的物品,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五)标本的保存:标本采集后应立即测定。分析后已发出报告的标本原则上不保存;如确需保存,试管表面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用洁净的口袋包装,作好标记和登记后保存在专用带锁冰箱内,专人管理并作特殊记录。保存的样本必须在相关部门验收合格的实验室内打开进行有关的实验研究。普通实验室严禁进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毒株的分离鉴定和保存。

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区内影像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区内影像科的医务人员执行二级防护。

(二)影像设备:X线胸部摄影可以使用普通X线机,床旁摄影必须配备移动式X线摄影机。有条件的医院普通X线机或移动式X线摄影机可与计算机摄影(CR)设备和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联合应用,以提高摄影质量。CR的数字化图像经PACS传送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区外的影像科,在图像工作站上进行诊断,并可实施远程会诊。移动式X线摄影机须放在污染区。

(三)通风措施:放射科应通风良好,通风不良时应安装排风扇,排风流向必须由清洁区流向污染区。

(四)严格执行空气、物体表面和地面等的消毒措施。

(五)胶片暗盒/影像板的准备: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区内进行X线摄影,除作好X线防护外,还必须对胶片暗盒/影像板进行处理。具体方法如下:

1.对暗盒/影像板编号:在其右下角粘贴铅号进行编号;

2.包裹暗盒/影像板:用内黑外黄两层塑料袋包裹暗盒/影像板,其正面上方为塑料袋封口处,在外层塑料袋正面写上暗盒/影像板编号。

3.摄像后,除去塑料袋,即可进行正常的工作程序。

(六)医疗废物的处理:医疗废物装双层黄色塑料袋,分层封扎送焚烧。

七、洗衣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一)洗衣房应当通风良好,布局合理,设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污染被服的专门消毒清洗区。

(二)工作人员收取、消毒污染被服时,工作人员执行二级防护,应戴橡胶手套。收取污染被服时,严禁清点。

(三)污染被服经压力蒸汽灭菌或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进行清洗。

(四)运送被服的运输车洁污分开,即污染车和清洁车,专车专用。运送污染被服的车辆应每次消毒,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

(五)空气可选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按1.5W/m3安装),照射1小时,每天2次。物体表面和地面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0.2%过氧乙酸擦拭物体表面和拖地,每天2次。

《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 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课题组成员名单

李六亿李卫光袁洽劻中国武迎宏邵丽丽王力红陈世平张流波魏 华李素英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山东省立医院 CDC消毒监测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天坛医院 首医附属宣武医院 北京301医院

中国CDC消毒监测中心北京301医院 北京佑安医院

薛文英张晓炜徐国宾李坤成钟秀玲齐方东陈同鉴江 耘张振伟曹

斌北京铁路总医院 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首医附属宣武医院 北京煤炭医院 首医附属宣武医院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

第5篇:公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控制指南

一、日常预防控制工作

1)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2)确保工作环境清洁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启门窗,通风换气。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开空调时,可同时开排气扇。定期用消毒水为室内设备、门把手和电梯按钮进行消毒。对办公场所、工作场所和食堂等公共区域每天严格实行消毒2次以上。

3)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若体温超过37.3℃,勿入楼工作,并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4)参加会议时全程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1次。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议开水浸泡消毒。

5)食堂提供餐盒,避免集中进餐。进餐时少说话,不交流。餐厅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

避免肉类生食。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采取分餐制,避免集中用餐。

6)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

7)建立员工的病假记录制度,有员工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不能上班,并尽早到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治疗。

8)

每日须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进行消毒,尽量使用喷雾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

9)公司车辆内部及门把手建议每日用75%酒精擦拭1次。乘坐班车须佩戴口罩,建议班车在使用后用75%酒精对车内及门把手擦拭消毒。

10)中央空调系统风机盘管正常使用时,定期对送风口、回风口进行消毒。中央空调新风系统正常使用时,若出现疫情,不要停止风机运行,应在人员撤离后,对排风支管封闭,运行一段时间后关断新风排风系统,同时进行消毒。带回风的全空气系统,应把回风完全封闭,保证系统全新风运行。

二、职工个人防护知识

(一)洗手篇

1、如何保护自己远离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传染?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

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产生过度疲劳。

4)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5)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6)如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等,应居家隔离休息,持续发热不退或症状加重时及早就医。

2、洗手在预防呼吸道传播疾病中的作用?

正确洗手是预防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WHO及美国CDC

等权威机构均推荐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

3、正确洗手需掌握六步洗手法:

第一步,双手手心相互搓洗(双手合十搓五下)

第二步,双手交叉搓洗手指缝(手心对手背,双手交叉相叠,左右手交换各搓洗五下)

第三步,手心对手心搓洗手指缝(手心相对十指交错,搓洗五下)

第四步,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尖放于手心相互搓洗搓五下)

第五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洗,左右手相同搓五下

第六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各搓五下。

(二)口罩篇

1、口罩该怎么选?

选择一:一次性医用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

选择二:N95医用防护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

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均不推荐。

2、正确使用口罩

医用口罩的使用方法:

1)口罩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该朝外,而且医用口罩上还有鼻夹金属条。

2)正对脸部的应该是医用口罩的反面,也就是颜色比较浅的一面,除此之外,要注意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该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

3)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先将手洗干净,确定口罩是否正确之后,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4)最后一步,也是前面提到过的金属条问题,将口罩佩戴完毕后,需要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最好覆盖住鼻子和嘴巴。

三、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时

1)疑似患者应立即戴上口罩就医。

2)及时联系当地疾控中心请求指导处理,并协助开展相关调查处置工作。

3)若被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患者,其密切接触者应接受14天医学观察。

4)根据有关部门建议,实行轮休制度、休假等减少人员密集的措施。

5)停止或减少使用中央空调,并清洗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6)启动晨检制度和健康申报制度。

7)出现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企业,按要求由当地疾控部门严格落实隔离阻断和封闭等措施。

四、日常清洁及预防消毒

以清洁为主,预防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受到污染时随时进行清洁消毒。消毒方法如下:

1)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

mg/L)擦拭,作用30分钟,再用清水擦净。

2)地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

mg/L)用拖布湿式拖拭,作用30分钟,再用清水擦净。

五、常见消毒剂及配制使用

(一)有效氯浓度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配制方法

1)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水为1/100比例稀释;

2)消毒粉(有效氯含量12-13%,20克/包):1包消毒液加4.8升水;

3)含氯泡腾片(有效氯含量480

mg/片—580mg/片):1片溶于1升水。

(二)75%乙醇消毒液:直接使用。

(三)其他消毒剂按产品标签标识以杀灭肠道致病菌的浓度进行配制和使用。

六、消毒用品注意事项

(一)84消毒液使用时注意事项

1)八四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次氯酸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腐蚀性以及致敏性,过量或长期接触可能会致人体灼伤,甚至有可能引起中毒

2)八四消毒液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如果长时间直接和人体接触,对人的皮肤和粘膜有较大的刺激,会有轻微的疼痛感。

3)84消毒液的漂白作用与腐蚀性较强,最好不要用于衣物的消毒,必须使用时浓度要低,浸泡的时间不要太长。

4)八四消毒液使用后会残留在空气中不挥发,污染水源或餐具,增加了致癌、致畸、致基因突变的危险,对人体造成相当大的危害。

5)要区分消毒与解毒的概念,如果有其他食物或药物中毒时切记不可把84消毒液当作解毒药来使用,应该及时就医。

6)84消毒液应该放在小孩够不着的地方,避免误服。蔬菜、水果等食物最好不要用84消毒液消毒。

(二)75%酒精使用注意事项

1)注意室内通风

在室内使用酒精时,需要保证室内通风,使用过的毛巾等布料清洁工具,在使用完后应用大量清水清洗后密闭存放,或放通风处晾干。

2)安全使用酒精

使用前要清理周边易燃可燃物,勿在空气中直接喷洒使用。酒精燃点低,遇火、遇热易自燃,在使用时不要靠近热源、避免明火,给电器表面消毒,应先关闭电源,待电器冷却后再进行,

如用酒精擦拭厨房灶台,要先关闭火源,以免酒精挥发导致爆燃。使用时每次取用后必须立即将容器上盖封闭,严禁敞开放置。

3)使用过的酒精瓶应妥善处理,不得乱丢乱弃。

第6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预防控制工作的应急预案

为切实加强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工作的领导,有效应对我镇可能出现的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强化对疫情防控和病例救治工作的技术指导,提高科学防治水平,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积极预防、有效控制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我镇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省、市、县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以下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开展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监测,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及时发现、报告和控制疫情;强化镇政府卫生院与县政府、卫计委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协助做好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控制工作,防范可能发生的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认真做好应对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各项准备,有序高效地落实疫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工作,努力降低对公众健康的危害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积极采取各项综合性防治措施。

指挥有力,协调有序。坚持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积极协调各地、各部门落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的各项工作。

提高能力,强化协作。加强人员、技术和物资准备,强化与其它部门的信息交流和防控协作。加强监测,科学应对。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的监测预警能力,依靠科学技术,及时做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的各项工作。

三、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组织

成立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领导小组,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以书记、镇长为组长,镇领导班子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分工明确,齐抓共管。力求工作实效。

四、控制措施

(一)建立预防控制合作机制

在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与卫生部门的防治合作机制,建立疫情互通电话;同时要主动加强与检验检疫、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的协作,沟通疫情信息,形成及时会商、协同行动的长效合作机制。

(二)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介,进一步加强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群众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三)医院门诊开设发热门诊,设立预检分诊点,归口治疗发热病人。对发热病人做好必要的辅助检查,对发热、肺部有影像改变和血象不升或下降的病人及时组织会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

(四)及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接到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通报后,应在第一时间派出专业人员到达疫点现场,同时开展调查,同时进行疫情处理,与卫生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共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并指导进入疫区的工作人员或其他相关人员,按照卫生部下发的《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采取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严禁在无防护条件下接触有疫情人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卫生院应直接组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密切接触者进行为期14天的医学观察,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密切接触者出现流感样症状或者患肺炎时,应立即转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并按照技术指南采集标本,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其指定的实验室进行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应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医务人员在接诊流感样病例和肺炎病例等发热呼吸道病人时,要认真询问有无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接触史、所从事的职业、同类病例接触史等流行病学情况,并进行相应的临床检验和医学影像学检查。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立即电话、传真报告县疾控中心,由县卫生局组织专家组及时进行筛查,一旦确定为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警病例,要按照《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立即报告,并按本方(预)案采取有关控制措施。

五、疫情报告

在对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经院专家组会诊后,诊断为疑似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或确诊病例,经诊断小组和县疾病控制中心同意后,在接到报告2小时内由网络直报人员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对病例进行转诊。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我镇成立了相应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做好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工作的准备工作,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应对工作方案和加强对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监测工作和监测系统建设,做好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干预准备工作,定期对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二)人员队伍保障

卫生院成立由防保科、临床、实验室检测等骨干组成的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技术指导组负责全镇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业务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指导做好病人诊断、救治和疫情的调查处理工作,负责本地的技术指导工作。

(三)培训

卫生院负责组织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知识的全员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应当熟悉并掌握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消毒、隔离、防护措施和技术要求。培训对象包括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卫生管理人员和乡村医生。

(四)经费和医药物资保障

安排落实防治专业人员培训、宣传教育、疫情监测、病人救治、应急疫情调查处理等工作所需经费,保障各项防治措施得以落实和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卫生院要储备了足够数量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和消杀药物。

(五)督导检查

镇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对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工作的督查。督查内容包括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的准备工作和应急工作等,并做到督查与指导相结合。督查结果应及时反馈和通报,对需要整改的,进行动态跟踪督办。

第7篇: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无论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大量资料证明,只要护理管理严格、预防措施落实,医院感染发生就少。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每次消毒、灭菌、隔离达到预定的要求,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此同时,有责任向社会进行人人讲究卫生、时间保护环境的宣传。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由于感染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医院感染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分为:

(一)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

指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自身感染。

(二)外源性感染

指由环境他人处带来的外袭菌群引起的感染。包括: [医 学教 育网 搜集 整理]

1.交叉感染

在医院内或他人处(病人、带菌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

2.环境感染

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它物品)造成的感染。如由于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乙型肝炎流行等。

三、常见的医院感染

(一)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常发生在一些慢性严重影响病人防御机制的疾病,如癌、白血病、慢性阻塞性肺炎,或行气管切开术、安置气管导管等病人中。判断肺部感染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X线透视或照片,其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3.3%~42%.肺部感染对危重病人、免疫抑制状态病人及免疫力衰弱等病人的威胁性大,病死率可达30%-50%。

(二)尿路感染

病人在入院时没有尿路感染的症状,而在其住院期间24小时后出现症状(发热、排尿困难等),尿培养有细菌生长,或虽无症状,但尿标本中的白细胞在10个/ml以上,细菌多于105/ml,都可判为尿路感染。我国统计,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0.8%~31.7%,

66%~86%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导尿管的使用有关。

(三)伤口感染

伤口感染包括外科手术及外伤性事件中的伤口感染,判断伤口感染主要看伤口及附近组织有无炎性反应或出现脓液,更确切是细菌培养。据统计伤口感染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5%。

(四)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不仅在健康人中可以传染,在病人中更易传染。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种。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传染源是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经消化道传染。病人排出带有病毒的粪便,未经消毒处理,污染了水源或食物,人们误

食了未煮沸的水或未煮熟的食物而被传染,即粪-口传染。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的传染源是病人和病毒携带者,病毒存在于血液及各种体液中,传染性血液可透过皮肤、粘膜的微小损害而感染,还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或通过输注血液制品,密切性接触而传染。

(五)皮肤及其它部位感染

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皮肤或皮下组织化脓、各种皮炎、褥疮感染、菌血症、静脉导管及针头穿刺部位感染、子宫内膜感染、腹内感染等。

住院病人中凡有气管插管、多次手术或延长手术时间、留置导尿、应用化疗、放疗、免疫抑制剂者,以及老年病人,均应视为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对象。

四、医院感染的促发因素

(一)主观因素

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能严格地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医院规章制度不全,无健全的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住院部没有入院卫生处置制度,致使感染源传播。此外,缺乏对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二)客观因素

1.侵入性诊治手段增多

据统计,美国每年因使用医疗器械而发生感染者占医院感染的45%。如内窥镜、泌尿系导管、动静脉导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入装置、脏器移植、牙钻、采血针、吸血管、监控仪器探头等侵入性诊治手段,不仅可把外界的微生物导入体内,而且损伤了机体的防御屏障,使病原体容易侵入机体。

2.使用可抑制免疫的治疗方法

因为治疗需要,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接受化疗、放疗后,致使病人自身免疫机能下降而成为易感者。

3.大量抗生素的开发和普及

治疗过程中应用多种抗生素或集中使用大量抗生素,使病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加,致使病程延长,感染机会增多。

4.易感病人增加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过去某些不治之症可治愈或延长生存时间,故住院病人中慢性疾病、恶性疾病、老年病人所占比例增加,而这些病人对感染的抵抗力是相当低的。

5.环境污染严重

医院中由于传染源多,所以环境的污染也严重。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感染患者的病房,厕所的污染也很严重,抽水马桶每抽一次水都可能激起大量微生物气溶胶。病区中的公共用品,如水池、浴盆、便器、手推车、拖布、抹布等,也常有污染。

6.对探视者未进行必要的限制

对探视者放松合理和必要的限制时,以致由探视者或陪住人员把病原菌带入医院的可能性增加。

五、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只要加强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近2/3的医院感染是可预防的。

(一)改进医院建筑与布局

医院建筑布局合理与否对医院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对传染病房、超净病房、手术室、监护室、观察室、探视接待室、供应室、洗衣房、厨房等,从预防感染角度来看,为防止细菌的扩散和疾病的蔓延,在设备与布局上都应有特殊的要求。

(二)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制度是人们长期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处理、检查各项工作的依据。包括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探视制度等。隔离旨在将污染局限在最小范围内,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无菌操作规程是医护人员必须遵守的医疗法规,贯穿在各项诊疗护理过程中。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应从医院感染、保护病人健康出发严格执行制度、常规及实施细则,并劝告病人与探视者共同遵守。 [医 学教 育网 搜集 整理]

(三)做好消毒与灭菌处理

消毒与灭菌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有效措施。

(四)加强清洁卫生工作

清洁卫生工作包括灰尘、污垢的擦拭和清除,也包括对蚊虫、苍蝇、蟑螂、鼠类等的防制。

进行清洁卫生工作时,必须注意不要扬起灰尘,避免播散污染。医院内不应使用扫帚与掸子,拖布的头最好能卸下以便消毒。病房的清洁卫生工作,宜在污染后立即进行。其顺序应由污染较轻的病房开始,逐步进入污染较严重的区域,最后处理病人公共活动场所。医护人员工作地点亦应进行清洁卫生打扫。

(五)采取合理的诊断治疗方法

使用抗菌药要有的放矢,应用抑制免疫疗法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先治疗慢性病灶防止自身感染,定期检查白细胞动态与其他监测,提供药物预防等。对易于将微生物引入体内的诊断治疗要切实做好消毒、灭菌工作,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六)及时控制感染的流行

控制感染流行主要包括寻找传染来源与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与消毒措施。

(七)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

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是通过监测取得第一手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的原因,发现薄弱环节,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通过监测来评价各种措施的效果。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监测、灭菌效果监测、消毒污染监测、特殊病房监测(如烧伤、泌尿科病房、手术室、监护室等)、菌株抗药性监测、清洁卫生工作监测、传染源监测、规章制度执行监测等。监测工作应作为常规,定期、定点、定项目地进行。对感染的记录要求详细具体,并以病房为单位定期统计分析。

(八)改善工作人员的卫生与健康条件 [医 学教 育网 搜集 整理]

所有医院工作人员均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若有不适或疑为传染性疾病,应立即报告,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并根据需要注射有关疫苗,必要时还可进行被动免疫或药物预防。

医护人员还应做好个人防护,一是防止将病菌传给自身或带出病房;二是防止将病菌传给房内的易感者。个人防护中主要是穿戴个人防护装备(衣、帽、鞋、手套、口罩)以及洗手消毒。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摘要】

目的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方法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强化医院感染意识,做好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结果 通过规范化管理,医院感染率达到卫生部标准。结论 医院感染控制必须通过有效措施,以科学监测为依据,以感染管理为手段。

【关键词】

医院感染管理 预防 控制 监测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以及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依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有关国家的法律法规〔1〕,健全和落实了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了重点部门感染管理,提高了医务人员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认识和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工作体会如下。

1 健全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规范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调整和完善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三级网络组织,制定和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医院消毒隔离制度、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医院感染爆发控制流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医院感染突发事件(故)应急预案等。制订了培训计划,对各级各类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通过书面考试和不定期考核等形式,不断提高全员的认知水平和参与意识,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并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认真督导规章制度、措施执行、落实情况。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了医疗安全。

1.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前提。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管业务的副院长直接负责医院感染预防工作,并担任医院感染委员会主任;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和相关科室主任任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委员;各相关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形成医院感染委员会—感染管理科—科室的三级监控网络。

1.2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建立会议制度,至少每季度一次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遇到问题随时召开,充分发挥委员会的领导和决策能力。

1.3 医院感染管理科

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认真执行和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科室制度的落实情况,对消毒灭菌药械的购入、储存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及危险因素认真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有效措施。与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器械科等相关科室积极配合,相互协调,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1.4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由科主任、护士长组成及本科监控医师和护士组成。负责本科医院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上报感染管理科。及时监控各类感染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监督检查本科医师合理用药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落实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各项措施,保障医疗安全。

2 严格监测和监督工作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结合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积极开展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消毒灭菌监测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并将监测、检查结果及时向主管领导、相关科室及有关人员反馈,针对有关科室和部门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和改进措施,限期整改,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

2.1 医院感染的监测

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实行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要求临床医师熟练掌握其诊断标准,改变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监测意识。当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临床医师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h内认真填写医院感染报告卡,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反馈给科室。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做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特殊情况及时报告和反馈。

2.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严格监测全院消毒、灭菌效果,为医疗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要求全院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强化无菌操作意识。坚持每月进行消毒、灭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临床科室使用中的消毒液、医务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室内空气、内窥镜室、透析液、牙钻、高压灭菌锅进行定期和不定期随机抽样监测。同时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统计并及时反馈到科室。对监测不合格的科室协助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更具有可行性,有的放矢。使监测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2.3 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的管理

严格履行对消毒器械、防护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质量检查与审核职责,并对其储存、使用及使用后的处理进行监督,对过期和无证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坚决禁止,定期检查器械科、药剂科、供应室、手术室、透析室、介入室、口腔科等制度的落实情况,确保医疗安全。科室开展新项目所引进的设备、材料等,必须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申报,经批准后由采购部门集中办理。

3 加强了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

3.1 改建部分重点部门的布局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投入资金,重新规范设计改建内镜室、血液透析室、口腔科等重点部门,增加了辅助用房,做到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划分明确,物品定位放置。

3.2 制订制度,严格管理

依据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制订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器械清洗消毒工作流程”等工作规范,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制度执行和落实情况,根据检查结果,采取奖罚措施。

3.3 严格消毒灭菌

增添了清洗及消毒灭菌设备,严格消毒灭菌观念,认真做到侵入性诊疗用物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严格执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保证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保证了病人安全。

3.4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

侵入性操作检查和手术病人术前要做传染病的筛查,阳性病人要严格采取消毒隔离措施,使用后的器械按《消毒技术规范》处理,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4 医疗废物的管理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加强对医疗废物、废水的管理。

4.1 制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指定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配置了医疗废物回收车,专人回收、管理,要求所有科室使用有规范标示的容器、包装袋,医疗废物分类存放。定期对医疗废物暂存处、车辆、工具及其设施进行消毒和清洁,对负责收集医疗废物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并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和应急措施的培训。

4.2 严禁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混放,医疗废物院外转运时,严格履行交接登记手续,按照要求资料保存3年,严禁买卖医疗废物和随意倾倒医疗废物〔2〕。

5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制订并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不断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增强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手卫生知识。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6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6.1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的规章和标准,制订医务人员的卫生防护制度,明确主管部门及其职责,并落实到位。结合本院职业暴露的性质特点,制订具体措施,提供针对性的、必要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6.2 加强了全院职工的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对高危科室及部门的医护人员每年提供健康体检,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做好自我防护。当出现职业暴露时,严格遵循职业暴露处理原则,按要求进行报告、登记、评估、预防性治疗和定期随访。

7 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院感染意识

7.1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队伍建设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积极参加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培训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使医院的感染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7.2 医院感染知识的全员培训

制订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计划、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举办各级各类讲座和培训,使医务人员接受培训教育达100%。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通过培训,使广大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促进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加强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以及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8篇:医院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应急预案

医院感染事件通报机制

1、某科室出现多个感染病例时,及时召开院感管理委员会议,将感染情况传达给其他科室、管理部门和检验科。起到警示的作用。

2、根据感染菌株及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其他相关科室选用感染病原菌敏感的消杀剂,进行预防性消毒。

3、其他科室获知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科室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监测及控制措施

4、其他科室发现可疑新病例,立即上报感染控制科。

5、对于难以控制的感染,必要时感染科每日以书面形式公布相关信息,以便充分的引起各科室的重视。鼓励各科室提出好的建议或进行经验交流。

医院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切实有效地防止医院感染的流行及爆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一、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宣传普及医院感染知识,加强对门诊及住院感染病人的日常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医院感染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3、分级控制:根据医院感染的严重程度,将疫情分为三个等级,并实施分级控制。发生不同等级疫情时,启动相应级别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方案。

4、快速反应:建立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出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5、依靠科技:依靠科学技术,实施科学防治。加速检测试剂、疫苗、药的使用,加强临床治疗方案及流行病学研究,规范防控措施与操作流程,实现防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二、启动应急预案

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将应急预案分三个等级,并实施分级控制。发生不同等级疫情时,启动相应级别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方案。病区发生烈性传染病疑似病例时(如SARS、鼠疫、肺炭疽等)直接启动三级预案。

(一)一级预案

病区连续出现3例以上(含3例)6例以下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时(三级疫情),启动一级预案,具体措施有:

1、加强领导,统一指挥: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应急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工作,对应急事件上传下达,保证指挥、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2、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分析病例的时间分布、地点分布和人群分布特点;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和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

3、对医院感染病人统一管理:医院感染病人置单人隔离间,无条件的病房应对感染病人实行床旁隔离;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等物品应专人专用;床旁配备快速手消毒剂;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污物分类统一收集处理。医护人员进入房间须戴口罩,操作戴手套。

4、加强消毒隔离:各部门要密切协作,确保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到位。做好消毒监测,保证消毒效果。呼吸 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必须加强病房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隔离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加强消毒。

5、对病区内发热病人进行追踪管理: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必须熟悉掌握有关发热病人的处理程序,坚持首诊负责制,严格执行医院对发热病人进院后的处理步骤和上报制度。

6、加强标准预防:无论病人是否有传染病, 对病人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工作人员均按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和消毒隔离。

7、加强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性疾病的监测和反应能力。.了解有关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加强对水、食物、昆虫、动物、新诊疗技术及环境等引起的传染病的监测。正确利用所获得的信息,提高医疗救治水平。及时发现病人,避免漏诊、误诊。

8、监测病原体耐药趋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病原体耐药性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开发病原体耐药性快速检测方法,这对于控制疾病传播,防止病人死亡很有作用,例如能够早期快速检测出结核菌对利福平的耐药性,就可以尽早给病人用其他敏感的抗菌药物,降低患其他重病的危险,从而缩短传染其他人的时间。

9、做好应急的各类物质准备:对应急的各类临床设备和物质准备到位。临床设备包括呼吸机、X光机,生化检验试剂、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手套、工作帽、眼镜、口罩、预防和治疗药物、消毒液等。

10、加强污水、污物处理管理:准备病人用的垃圾袋,使用后的隔离衣裤、口罩、帽子、手套、鞋套及其它废物及时分类,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二级预案

病房出现6例以上(含6例)10例以下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或不明原因的聚集性发热,且有流行趋势(二级疫情),经专家委员会研究确定启动二级预案。具体要求是在一级预案的基础上采取如下措施:

1、病房设隔离病室,暂停接收新病人。

2、加强对隔离病室的管理

(1) 隔离病室必须独立设置,与其它病室分隔无交叉,并保持一定距离。病室内应分相对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 医院感染的预防采用标准预防的原则:即采取的措施既预防医务人员发生感染同时也预防病人发生感染;不仅预防通过血液传播,同时也预防通过病人的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传播;采取的措施包括飞沫隔离、空气隔离和接触隔离。隔离病室门口配备隔离衣、洗手液、快速手消毒剂;进入隔离病室必须按医院的消毒隔离工作去做。工作时间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隔离病室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上班时间不得串科室。

3、病区新出现可疑感染病人,立即向应急小组领导汇报,同时作好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4、严格门卫管理,禁止外来人员进入病区。停止病区内外交流活动。

5、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6、 对全科职工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7、医院根据情况,及时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8、实验室应加强病原学检测,尽快鉴定微生物的耐药性。抗菌药物耐药性是全球问题;耐药菌能很快出现并从一个病区传至另一病区,或从一种病原微生物到另一种微生物。

9、加强消毒:严格进行消毒工作,每天对病房内外进行常规消毒,对隔离病室等重点地区加强消毒,保证消毒效果。

10、加强隔离病人排泄物的处理:隔离病人的废物必须装双层黄色垃圾袋,医务人员使用后的隔离衣裤、口罩、帽子、手套、鞋套及其它废物及时分类,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三级预案

医院短时间内出现波及整个病区或几个病区的医院感染,且有明显的流行趋势;或病区发生烈性传染病疑似病例时(如SARS、鼠疫、肺炭疽等)(一级疫情),经专家委员会研究确定启动三级预案。具体要求是在二级预案的基础上采取如下措施:

经专家小组确认的烈性传染病或疑似病例,如鼠疫、霍乱、SARS、肺炭疽等,按要求尽快送赤峰市传染病医院诊治,并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做好传染病患者的转诊、转运工作,做好转诊后的消毒,同时做好医务人员的防护,若遇紧急疫情,上述病人无法转出时,则应按下述要求,开展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1、设立隔离病区:医院要对感染病人或怀疑有烈性传染病的病人进行严格的隔离管理,并加强治疗。

2、立即对与病人有过直接和间接接触的人员进行流行病调查,对与传染病疑似病人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人员实施严格的隔离观察、登记、体检、验血、每天测量两次体温。

3、加强对隔离区的感染管理。 (1)一般要求

1)布局合理。病区必须独立设置,与其它病区分隔无交叉,并保持一定距离。专用病区内应分相对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窗户24小时开放,保持良好的通风。 3)病房配备洗手液、快速手消毒剂。

4)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轻型和重型病人应收入不同的病房,分开安置。

5)病人的活动设置在病室内,一切诊疗活动也尽量在此区内完成。

6)不设陪护。

7)设有专用呼吸机,并加强呼吸机管路的消毒工作,进入病区必须按医院的消毒隔离工作去做。 8)所有物品标识明确清楚。

9)护士长负责有关消毒隔离工作的落实及管理,感染管理科加强监督。

(2) 病区的消毒隔离 1)空气消毒

① 室内有人时的空气消毒

A、保证良好通风。必须24小时开窗通风,不能开窗时安装排风扇强行通风。

B、办公室、病房用空气清菌片,每20M2放置一点,4小时更换一次。

② 病房无人时的空气消毒

A、0.5%的过氧乙酸喷雾,用量为20-30m1/m3,作用30分钟。 B、 病房终末消毒: 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病房必须进行终末消毒,方法是:过氧乙酸原液1g/m3熏蒸消毒,关闭门窗,密闭2小时后开窗通风。

③ 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地面坚持湿式清扫,每日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2000mg/L过氧乙酸浸泡的墩布擦地,每日早、中、晚各1次,遇污染随时消毒。 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门把手、病历夹等用0.2%的过氧乙酸或1000mg/L有效氯擦试消毒,上下午各2次。

(3)医务人员的防护

1) 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区必须遵守消毒隔离、洗手与手消毒等各项规章制度,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

2) 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每 4 小时更换 1 次或感潮湿时更换;进入病区需按隔离要求穿脱防护服、隔离衣、戴手套、工作帽、鞋套。 3) 每次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病房配备洗手液与快速手消毒剂。上班前、中午、下班后必须洗手与手消毒。

4) 对病人实施近距离操作时,如吸痰或进行有喷溅的操作时如气管切开,应戴防护眼镜,必要时戴生物面罩。

5) 医务人员进入和离开病区时,应注意呼吸道和黏膜的防护,下班时必须进行卫生处置。

6)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持良好心情。出现呼吸道不适及时就诊。

(4) 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的处理

1) 漂白粉1份+4份污物,混匀消毒2小时。 2) 优氯净1份+12份污物,混匀消毒2小时。

3) 将消毒后的污物倒入厕所;便器、便盆、痰盂等每天用15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 (5)病人使用物品的消毒

① 病人使用的口罩要每天更换,可用 10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送洗衣房。病人的生活垃圾要用双层黄色垃圾袋盛装送焚烧。

② 呼吸治疗装置在使用前应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建议尽量使用一次性管道,重复使用的各种管道应在使用后立即用 10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再清洗,然后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③ 体温计使用后立即用 5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听诊器、血压计等物品,每次使用后应即用 75% 乙醇擦拭消毒。 非传染病所致的医院感染一级疫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在二级预案的基础上,根据情况,经医院领导小组讨论决定,采取关闭病房、停手术等重大措施,以保证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调查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病人的安全。

三、保障措施

1、财力支持:医院为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

2、物资保障:医院应建立物资储备库。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物资储备明细表,并根据疫情等级分别测算不同物资储备的需求量及其配比。储备库着重储备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漂白粉、抗菌药物、检验试剂、呼吸机、移动X光机、采样车等物资。

3、人力资源保障:按疫情级别制定人力资源调配计划。疫情发生时,所有在岗医务人员必须服从统一调配。

4、部门联合:各有关部门应按照本预案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防治工作。对履行职责不力,造成工作失误的,要追究相关责任。

医院感染控制科

医院感染爆发控制组织

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职 责:负责指挥组织、协调和部属“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医疗专家组: 组 长: 组 员:

职 责:负责全面医疗技术指导。 医疗保证小组: 组 长: 组 员:

职 责:监督医院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医护人员统一调配。 物品供应保障小组: 组 长:组 员:

职 责:负责全院物品的配送,物品、器械、药品供应及营养饮食的保障,保障医院网络的畅通。

消毒监控小组 组 长: 组 员:

职 责:负责制度相关制度及操作流程,监督消毒隔离,防护措施的落实,医院物流管理,监控控制效果,进行流调。

医疗保障小组: 组 长: 组 员:

职 责:监督医院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医护人员统一调配。 业务培训组: 组 长: 组 员: 职 责:负责全院职工、病人及家属、陪护人员培训。 宣传协调小组: 组 长: 组 员:

职 责:负责政治思想和宣传报道,职工及家属的解释协调。 安全保卫组: 组 长: 组 员:

职 责:负责医院安全保卫,维护医院正常秩序。 网报小组: 组 长: 组 员:

职 责:负责传染病信息整理、上报工作,保障疫情报告准确、通畅。

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鉴于历年来传染病流行情况,为了及时应对我院可能发生的医务人员、门诊及住院病人间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要求

1、全院医务人员要提高认识,尤其门诊和病房医生要学习传染病知识,掌握各类传染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防治措施及时发现病人,避免漏诊、误诊。

2、坚持首诊责任制,一旦发现传染病人应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按要求报告、管理或转定点医院治疗。

3、所有医务人员必须重视消毒隔离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并按要求做好监测,确保消毒效果,感染管理科加强监督工作。

4、各科室密切合作,做好医院感染防护,预防医务人员和病人发生医院感染。

5、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有积聚发病现象,应及时报告感染控制科科。感控科负责组织进行进行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治知识的培训。

二、重大传染病疫情处理原则

1、全院进行统一行动,统一部署,在医院控制领导小组、医疗保障小组、医疗技术指导小组和消毒技术指导小组的领导和指挥下协调工作。严格执行和落实医院提出的各项措施和要求。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各项规章制度。

2、采取标准预防,即预防病人和医务人员发生感染,根据传染病流行特点采取隔离措施。

3、其他相关措施:

1)加强病区以及门诊的管理,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并根据传染病的特点增加频度。

2)救护车的消毒:救护车运送病人时,司机人员应做好防护,病人离车后的物体表面和空气要进行严格消毒,做好登记。

3)医院污水以及污物处理:加强对医院废物的管理,尤其是传染性废物的管理。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加强含氯消毒剂的投放量。

4)加强全院的清洁卫生工作,要求各个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保证上述措施的落实,确保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病人的安全。

4、病区的消毒工作

1)空气消毒有人情况下保证通风良好,注意病人防寒,用无损伤消毒机定时消毒,无病人情况下可以用消毒液喷雾,密闭达到消毒时间进行通风后使用,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病房必须进行终末消毒。

2)医务人员手的消毒:医务人员在上班前和下班后,接触病人前后,穿脱隔离衣裤前后须进行手的消毒。

3)物体表面的消毒:病房内的各种物体表面应定时用消毒液进行擦拭,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4)地面消毒:地面坚持湿式清扫,每天定时用消毒液拖地。 5)病人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的处理:漂白粉1份+4份污物混匀消毒2小时;优氯净1份+12份污物混匀消毒2小时,将消毒后的污物倒入厕所。便器、便盆、痰杯等用物用消毒液进行半小时的清洁消毒备用。 6)病人使用物品的消毒:一次性使用物品用后装双层塑料袋送焚烧,其他物品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7)终末消毒: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必须进行终末消毒。 8)防护用品的消毒:工作服、防护服、隔离衣裤、棉纱口罩、帽子等用双层布袋封扎,送指定地点高压灭菌,再清洗消毒备用。口罩应与防护衣裤分开消毒与清洗。防护靴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并定期用消毒液喷熏。

三、隔离制度

1、布局:整个布局划分3个区,即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三个区要用明显标识区分,以警示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和出入流程,要根据传染病的特点,制定出严格的规定,给医务人员以指导。

3、重复使用的用品先消毒再清洗消毒后备用。一次性物品装双层塑料袋送焚烧。

四、病人管理

1、病人的生活和活动必须限制在病区内,医务人员出入随时关门。

2、严格探视管理,不设陪护、不探视,若必须时应做好管理防护,并遵守医务人员的要求和消毒隔离规定。

3、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时,应按要求进行终末消毒,病人的尸体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处理。

五、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医院疫情控制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和领导力度。

2、技术保障:成立业务主管院长为组长的医疗保障小组及医疗技术小组,负责人员调配及指导临床诊疗工作。

3、消毒监督小组:确保相关制度及操作流程、防护及消毒隔离措施有效落实。

4、物资保障:负责保障应急预防的诊疗器械、物品、药品、消杀药械、检测试剂等物资的供应和储备。

5、网络组织:确保网络畅通,上报及时。

医院感染控制科

第9篇:消毒隔离与医院感染的预防

定义:

1.消毒是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能杀死细菌芽孢。

2、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的方法。

2、消毒灭菌的原则是什么? 

1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

2根据物品性能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灭菌首选物理方法。灭菌可采用压力蒸汽、干热、环氧乙烷气体。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灭菌剂。消毒可用煮沸、流通蒸汽。化学消毒根据不同情况可选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 3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应先冲洗然后消毒或灭菌。

4使用中的消毒剂必须保持其有效浓度并定期检测消毒效果。

5医务人员要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时间以及使用方法。配制时应注意有效浓度、作用时间及影响因素。

6对已消毒灭菌的医疗器具应妥善包装保存防止再污染。

3.接触未破损皮肤的器具如何清洁与消毒?

接触皮肤的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和听诊器应保持清洁如有污染应随时用清洁剂和水清洁。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使用含有效氯500㎎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

4、接触黏膜的医疗器具如何清洁与消毒?

接触未破损粘膜的器具如扩阴器、开口器、舌钳子、压舌板、体温表等器具用后应先清洗去污、擦干。耐高温的器具如扩阴器、开口器、舌钳、压舌板可选择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体温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采用含氯消毒剂1000㎎L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净用75乙醇擦干保存备用。

上一篇: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下一篇:高校教师应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