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环境企业会计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认为,EKP系统是在企业内部生产和经营管理需求驱动下企业信息系统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产物,实现了整个企业的数据共享,使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物理上独立的系统,而是作为ERP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实现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与业务的集成。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环境企业会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信息环境企业会计论文 篇1:

论信息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安全体系

【摘要】 文章分析了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及会计信息安全的研究现状,阐述了会计信息安全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安全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会计信息安全体系应围绕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构建。

【关键词】 会计信息安全;研究现状;体系

会计信息安全目前尚无确切的定义。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信息安全定义为“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因此,会计信息安全可以理解为会计信息应具备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的状态,它来自于会计数据的完整和会计数据的安全。如何保证会计信息安全,特别是如何在内部控制框架下实现会计信息安全,是会计工作者当前需着手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会计信息安全的研究现状

我国会计工作者致力于研究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相关的问题,本文以“内部控制”、“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信息安全”,分别以题名和关键词,在1979-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权威专业期刊中进行文献检索,结果如表1。

从文献检索结果可知,国内已有不少学者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以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以及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分析和研究,形成了一些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以及与会计信息安全相关的要素观点,初步建立了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监控体系,但还没有形成以“会计信息安全”为主题的论点。

二、会计信息安全的基本内容

在我国《会计法》及《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会计信息是指会计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产生的,为会计管理和企业管理所需要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包括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及时性、中立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清晰性等。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参照国家信息安全标准,可以把会计信息安全理解为会计信息在当今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环境下的安全,至少包括载体安全、过程安全、数据安全和人员安全等方面。其中载体安全,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等方面;过程安全,包括安全风险管理、安全日志、数据恢复及备份、应急处理等方面;数据安全,包括完整性、保密性和认可性三个方面;人员安全,包括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安全技能等方面。

会计信息安全是对会计信息的信息采集与信息供应的安全性要求,包括会计信息的秘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传播性、可用性和可控性。会计信息失真正是说明会计信息已经显现不安全状态。会计信息安全的形式,至少包括:(1)会计信息真实反映;(2)会计信息及时反映;(3)会计信息完整反映;(4)会计信息有用反映;(5)会计信息安全反映。

三、会计信息安全体系探讨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建立会计信息安全体系,是当前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构建会计信息安全体系框架时,应先着手完善会计信息加工、处理、披露、监管的社会环境,特别是:一要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增强法律的威慑作用;二要尽快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三要强化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四要加强会计监督,切实提高注册会计师服务质量。

会计信息安全体系应围绕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构建,构筑这四大保障屏障以建立会计信息安全体系。

(一)会计信息完整性的保障措施

会计信息完整性是指信息在输入和传输的过程中,不被非法授权修改和破坏,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可采取:(1)保证会计信息处理过程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输入、处理过程的完整,规范会计处理程序,建立信息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2)保证会计信息处理要素完整。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对形成会计信息的各项综合要素,不可遗漏。(3)保证会计信息不被非法篡改。建立会计信息授权处理机制,建立数据权限分级修改和数据跟踪制度,保证数据和信息不被非法修改和破坏。(4)保证会计信息披露完整。建立会计信息披露公告制度,规范披露的格式、内容、时间及媒体等。

(二)会计信息可用性的保障措施

会计信息的可用性是指会计信息的发布者能够保证信息被有效地传递到接受方并且该信息被接受方有效地加以使用且可控。可采取:(1)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是指企业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控制,对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责任等内容作出明确决定。(2)会计系统控制。建立基础控制、凭证控制、账簿控制、纪律控制和实物控制制度,保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提高信息公正性。(3)职责分工控制。明确规定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建立内部牵制、内部稽核、内部审计等内控机制。

(三)会计信息保密性的保障措施

会计信息的保密性是指会计信息只透露给有权知道会计信息的人,保证会计信息不会被非法泄露和扩散,防止对会计信息的非授权或非法泄漏。可采取:(1)保障原始数据安全性。增加信息来源的复杂性、信息接触部门和人员的多样性、内控制度的复杂性,以减少原始数据错误和信息篡改风险。(2)保障会计档案安全性。建立完备的电子档案保存、检查、复制等制度,保障会计档案安全。(3)保障分级授权安全性。实行用户分级授权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推广应用生物识别技术,增加密码的安全性。(4)保障会计系统安全性。提供后备供电系统,及时修补系统漏洞,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加强数据备份,数据及时归档,构筑防火墙,制定系统灾难恢复计划。(5)建立会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会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至少包括系统开发或选购制度、维护制度、机房管理制度、访问权限设定、备份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授权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操作规程、日常评估制度、安全审计制度、应急处理制度等。

(四)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保障措施

可靠性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及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可采取:(1)完善财会法规体系,加大惩治力度;(2)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健全会计职业管理制度;(3)健全审计外部监督机制,强化再监督机制;(4)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消除内部人控制现象;(5)开放会计市场,全面引入竞争机制;(6)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提供高质量信息;(7)重视公司治理生态问题,约束信息披露;(8)提高从业人员的诚信道德水平,增强其专业胜任能力;(9)减少会计政策的可选择空间,防止会计信息的技术性失真等。

【主要参考文献】

[1] 田志刚,刘秋生.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8(10):23.

[2] 李明辉,何海,马夕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分析[J].审计研究,2003(1):23.

[3] 张砚,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审计研究,2007(1):73.

[4] 杨玉凤.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国内外文献综述[J].审计研究,2007(7).

[5] 杨有红,汪薇.2006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会计研究,2008(3):53.

[6] 骆良彬,张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8(5):69.

[7] 蒋尧明.有效需求主体的缺失与会计信息失真[J].会计研究,2003(5):20-26.

作者:何日胜

信息环境企业会计论文 篇2:

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发展中的关系研究

摘要:本文认为,EKP系统是在企业内部生产和经营管理需求驱动下企业信息系统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产物,实现了整个企业的数据共享,使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物理上独立的系统,而是作为ERP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实现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与业务的集成。XBRL通过制定互联网上全球统一的电子财务数据标准及技术规范,以支持网络财务报告模式的变革,从而推进会计国际化和财务报告全球化的进程,以及通过财务呈报手段的改革来改善会计信息系统与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供需矛盾。

关键词:内部信息需求;外部信息需求;ERP;网络财务报告XBRL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或集团企业,对建设和应用企业信息系统有了迫切需求,很多企业已经或准备应用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系统,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正处在从“部门级”到“企业级”的转型阶段。与此同时,作为支持会计国际化和财务报告全球化的会计信息生产与提供的信息技术规范也在不断发展,其中,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通过制定互联网上全球统一的财务报告的技术规范及其实现手段,以支持网络财务报告模式的实现,从而推进会计国际化和财务报告全球化的进程。在这种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如何转型,如何应用网络财务报告技术去发布或获取财务信息,ERP、XBRL给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带来了什么变化,本文将从其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关系的视角,梳理出脉络,以期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及会计人员提供启示和帮助。

一、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信息需求

(一)会计信息需求是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前提目前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定义尚无明确统一,但从会计信息系统所实现的功能和作用来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信息处理,即收集、存储、加工、传输、维护各种会计数据,向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二是信息支持,即辅助信息使用者作出最佳决策。会计信息系统在实现这两方面功能之前,首先要明确谁需要会计信息,什么样的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决策需求。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即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管理者等,而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做不同的决策对信息的需求都不同,同时也要考虑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提供的成本,因此,目前采用的是通用财务报告这种折衷方式。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一个信息处理和信息支持系统,如果不能很好的满足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就会被淘汰,因此会计信息系统也是在不断的变革和求生存的危机中发展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和发展提供了契机和技术支撑,为满足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

(二)企业内部管理对会计信息需求而产生的会计信息系统变革企业内部管理者需要会计信息以掌握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效益、资金流状况,并据以组织、调节、控制生产和经营活动,以推进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因此从会计管理的视角来看,内部管理者需要一个满足内部管理需求的会计信息系统,即管理会计的内部报告系统。这一系统要求能够及时提供准确的成本、资金等会计信息;能够实现会计的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核算与分析,以帮助管理者提高经营管理的绩效和决策水平。而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的一个职能系统,受“职能壁垒”和“会计科目分类记录”的约束,当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后,只能被动的等待业务单据的传递、按企业的会计科目采集会计数据,并按科目分类的方法进行归类、汇总、计算,一直浓缩到财务报表。对于内部管理者来讲,这种滞后的会计信息不能被有效利用;会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分离,不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决策;按会计科目浓缩的会计信息难以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规模和业务的扩展急需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强有力地支持管理决策的信息需求。因此,消除“职能壁垒”,将会计业务与其他部门业务融为一体,实现整个企业的数据共享,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合一,成为企业信息系统改革的方向。而ERP系统正是适应这种变革的产物。

(三)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需求而带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变化满足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涉及的因素很多:一是会计信息将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格局和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不是简单的会计信息处理和信息支持问题;二是外部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众多主体,不同的主体或同一主体中不同的个体,做不同决策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都不同,很难全部枚举;三是经济在不断发展,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四是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提供受成本约束等。目前最主要的解决方案是,首先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提供进行规范,并纳入法规范畴,这就是企业会计准则;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采用折衷方案——通用财务报告。显然,这种方案不能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普及应用的国际大环境使得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国界模糊,迫切要求会计国际化和财务报告全球化,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就是会计改革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由于会计准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各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一方面无法彻底解决以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为目标的会计信息系统的供求矛盾;另一方面,各国会计准则也只能是“趋同”,而不可能做到完全“等同”,因此,同一财务报告在不同会计准则间的转换仍然是跨国经营和国际投融资时必须面对的问题。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为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扫除了时空障碍,人们开始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希望在互联网连接的企业信息系统平台上找到一种解决方案,使会计能发挥国际商业语言的功能,并为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提供支持。网络财务报告、XBRL就是顺应这种国际化、信息化的产物,其将使會计信息系统的输出和财务报告模式发生变革。

二、会计信息系统与ERP系统

(一)会计信息系统是ERP系统的组成部件会计作为一个管理和控制系统,是要以企业目标为立足点的。而企业又是一个由人、财、物等生产要素和供、产、销等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为一体的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复杂系统。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要实现其战略目标,必须要将其内外资源进行整合,以达到企业整体最优效果。20世纪90年代,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和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日趋成熟的条件下,ERP系统应运而生。ERP系统经历了MRP(物料需求计划)、闭环MRP、MRPⅡ(制造资源计划)的演进过程。MRP是以库存控制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将物料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采购计划整合为一体进行管理,解决生产计划的合理性、设备的充分利用、作业的均衡安排、库存的合理储备;闭环MRP是在MRP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企业生产能力负荷的分析和计算;MRPⅡ在闭环MRP的基础上,将财务、成本、市场销售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成到一

个系统统一管理,形成集财务、制造、销售、采购、工程技术、人力资源等子系统为一体的相互协同作业的综合集成系统;ERP系统是在MRP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把顾客需求、企业内部制造活动、供应商和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了完全按客户需求制造的思想。从ERP演进历程不难看出:无论是MRPⅡ还是ERP,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物理上独立的系统,而是作为MRPⅡ或ERP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与业务的集成。也将其称为“企业级”的会计信息系统。

(二)ERP系统中会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业务流程融为一体ERP系统对企业业务的支持是全方位的,实现了企业各职能领域的集成管理和全流程的动态作业管理。ERP系统采用客户订单拉动的机制,会计部门与企业的其他部门协同作业。因此,ERP中会计信息系统是建立在全面业务流程整合的基础上,实现会计业务流程与其他部门的业务流程的集成。如当一笔销售业务发生,销售发票(凭单)生成后,可以自动触发销售出库和发货业务流程以及收款业务流程,并自动生成销售出库单、发货单以及出库和收款记账凭证。将会计业务流程与其他业务流程融为一体,不仅可以自动采集会计数据,也缩短了原始凭单到会计部门传递的时间,可以及时反映企业资金运行状况、动态的成本信息,便于管理者及时纠正偏差,履行监督控制的职能,提高管理绩效。

(三)ERP系统中实现了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ERP系统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将企业的财务、生产制造、人力资源等各个职能管理子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了无缝连接,消除了传统的职能管理信息系统造成的“信息孤岛”,实现了企业内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另外,通过ERP与供应链管理(SC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的整合,还可以共享企业上下游的信息资源。ERP系统之所以能提高企业管理的绩效,成为企业信息化的首选方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信息技术的支撑、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以及先进的体系结构。ERP系统采用的是“事件驱动的信息系统结构”,是基于业务过程和业务事件构建的系统。系统结构能使物理上分散的企业的多个数据库在逻辑上成为一个整体,支持不同层次、综合性的信息需求。当经济业务发生后,按业务事件规则对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综合采集和存储后,可建立共享的综合业务数据库,实现了业务源数据的共享。由于ERP系统内的信息处理打破了“职能壁垒”,可以根据管理者的决策需求对源数据进行信息加工,能够同时获得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可以很好的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者对信息的需求。

三、会计信息系统与网络财务报告

(一)网络财务报告改变了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提交和阅读的方式网络财务报告是信息技术环境下一种新型的财务报告方式,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各种手段,将企业财务报告转化为一种可以通过网络呈报和阅读的报告形式。目前,我国网络财务报告最主要的应用方式是纸介质财务报告的电子化,即纸介质的通用财务报告的网络版本。这种方式对于财务报告的生产和提供者,要求其将已提交的纸介质的财务报告的电子版按监管者要求的格式传递到指定的网站。如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证监会要求在其指定的报纸上披露,同时传递到证监会指定的网站。而对于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增加克一种获取财务报告的新途径:可以通过互联网,借助阅读软件(WORD或PDF或HTML)获得财务信息。虽然这种网络财务报告方式对传统的通用财务报告的弊端没有根本性改变,但其没有增加企业的提供成本还能提高企业在互联网上的“注意力”;而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不受时空约束,通过互联网快速获取所需企业的财务报告以及企业网站实时发布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因此,网络财务报告方式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普及。

(二)网络财务报告的发展要求电子财务数据标准化及跨平台使用虽然网络财务报告迅速普及,但纸介质财务报告的电子化带来信息利用上的诸多不便。首先,用WORD或PDF或HTML格式提交的电子化的财务报告只能阅读,如果要将财务报告中的财务数据再利用(如对某个行业的财务报告数据进行分析),则需要将财务报告数据重新采集与输入,再运用Excel等软件进行处理,不仅耗费时间也增大了数据重新录入发生差错的风险,不利于财务报告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次,如果采用数据库文件形式的电子化的财务报告,由于电子化的财务数据交换标准的不一致,以及不同的会计信息系统平台的不兼容,也不利于财务报告数据的再利用。因此,网络财务报告要发展,首先要解决电子化的财务报告数据的标准化以及计算机应用平台的无关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带来的财务呈报手段改革的优势。由此,产生了可扩展财务报告语——XBRL。

(三)网络财务报告对基于“价值法”的会计信息系统提出了挑战网络版的通用财务报告无法解决会计信息的供需矛盾,但是网上披露信息具有及时性、灵活性、广泛性、互动性等特点,为企业财务呈报的时间和方式、数据的多样性、财务信息的可利用性以及会计信息生产与提供过程的变革提供了技术动因。另一方面,会计理论和实务界长期以来也一直在探寻会计信息供需矛盾的解决方案,其中“事项法”会计就是Sorter教授在1969年提出的。Sorter认为,通用财务报告是以价值法会计理论为基础的,价值法会计假设“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可预知性和同一性”,故现行的会计理论根据大多数使用者的需求规定经济事项价值汇总、分摊的方法,以会计科目为基础进行会计信息系统设计,并以价值为基础进行财务报告。而事实上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千差万别,企业也并不了解外部使用者对信息分类汇总的需求,因此,价值法会计受到质疑。“事项法”会计建立在不完全了解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和决策模型的情况下,会计应立足于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信息,即企业的财务报告应包括足够的明细数据,以便使用者能够重构发生过的事项。基于“事项法”会计理论,会计信息系统仅存储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经济事项的原子化的数据,而让信息使用者自己提取数据進行信息的加工、汇总等处理。这样不仅可以获得经济事项价值信息,还可以获得非价值信息,从而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事项法”会计加大了信息提供成本,同时也对信息使用者的知识要求较高,因此相当长时间未受到重视。随着网络和企业信息系统的深入发展,事件驱动的信息系统结构集成了经济交易事项的财务和非财务数据,基于“事项法”的财务报告模式逐渐被提出,如“数据库报告模式”、“按需报告模式”等,也使网络财务报告由仅是方式的改变向财务呈报的内容、格式、信息生产和提供的过程和手段的变革转换,对基于“价值法”的会计信息系统提出了挑战。

四、会计信息系统与XBRL

(一)XBRL是会计信息系统之间电子财务数据交换的一种国际技术规范XBRL于1998年在美国提出,迄今为止,对XBRL的定义还没有统一。从技术角度来看,XBRL是要解决网络财务报告中电子化的财务数据能在不同的会计信息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共享,因此,首先要制定一种互联网环境下电子财务数据的标准以及数据处理的技术规范。而1996年底由W3C提出的XML(eX-

tensibleMarkup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标准和技术正好符合了XBRL的需求。XML是一种能够使用户创造标识的语言,可以将数据与格式从网页中分开,便于存储和共享數据,并且具有平台独立性等众多技术优势。XBRL是基于XML技术基础的,是XML在财务报告信息交换中的一种应用,是一种开放式的、不局限于特定操作平台的、在互联网上披露企业财务报告的国际标准和技术。XBRL的标准体系包括两部分内容: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和分类标准(Taxoiomy)。前者是XBRL的核心,规定了XBRL的理念和原则;后者是技术规范在各国财务报告的具体应用,必须基于特定版本的技术规范制定,这样保证了各国财务报告的技术手段的一致性。我国也正在着手建立相应的分类标准。

(二)XBRL是互联网环境中编制企业财务报告的一种国际通用的计算机语言XBRL国际组织网站(www.xbrl.org)从商业价值、技术特征及应用三个方面给出了XBRL的定义:XBRL是应用于商业和会计数据电子化交流的一种语言,用来改革全世界的商业报告。它有助于商业信息的编制、分析和交流,对提供和使用会计数据的所有人提供低成本和高效率的服务以及可靠而准确的商业信息。这一定义说明了XBRL的语言环境、目标和功用,即通过XBRL制定的规范化的标准可以编制出方便使用者检索和阅读的网络财务报告,从而提高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利用财务信息的能力。用XBRL编制的财务报告最主要的特征是财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分离。财务报告的内容被转换成标准化的带有标签的结构化的“信息材料”保存在XBRL实例文档中,便于互联网环境下的结构化文本检索技术、信息分析技术进一步处理;而财务报告的显示格式保存在XBRL样式单中,同一个财务报告的XBRL实例文档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样式单来实现输出多种样式的报告。目前,我国对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还在试点阶段,上交所和深交所将部分上市公司提交的通用财务报告的电子版,通过XBRL格式转换器,将其转换成XBRL格式的实例文档存储,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采集财务报告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三)XBRL为改革传统的通用财务报告模式提供一种新的解决途径XBRL彻底创新了网络财务呈报的手段。首先,制定了电子财务数据的标准以及技术规范,使得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系统只要能联上互联网就能共享和传递;其二,改变了企业财务报告的结构,传统的只能阅读的非结构化的电子版的财务报告转变成标准化的带有统一标签的结构化的“信息材料”,这样便于使用者自由采集分析所需的财务数据;其三,财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的分离,对于同一个财务报告的实例文档便于不同类型的用户生成不同的报告;其四,基于XBRL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将深入到账簿系统和经济交易事项,使得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传输和利用变得更加自由和便利。由此,我们看到,XBRL使财务呈报链条上的利益相关者都能够充分享受到电子信息标准带来的利益,方便了各类信息使用者自动搜索和用软件处理财务和非财务数据,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为改革传统的通用财务报告模式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途径。

五、结论与启示

(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从“部门级”到“企业级”不是简单的信息系统升级“部门级”的会计信息系统存在居多缺陷,转型为“企业级”,即作为ERP系统的一个组成部件是发展趋势。然而,ERP不是简单的将职能子系统整合在一起的信息系统,其发源于发达国家,融入了西方企业管理的精华,其管理软件是一种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的载体。因此,ERP系统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现代管理思想的管理模式的应用,信息技术是其建立的支撑体系。ERP系统对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一体化、集成化管理,企业的业务流程要按软件的管理模式进行重构,对企业的网络化和管理现代化程度要求很高。我国的企业文化、管理体制、企业内外环境等发展基础和背景与发达国家不同,打破“职能壁垒”、优化或重组业务流程涉及到岗位、权限的重新安排。因此,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或老企业,在开发ERP系统前,要充分认识人的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企业领导对ERP的理解和重视程度更是ERP系统建设成败的关键。另外,要分析企业管理的基础、信息化基础设施、资金保障、员工的知识准备等条件是否基本具备,分析企业管理对信息系统集成的需求,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调整和优化,做好逐步实施的规划。总之,信息系统的成功转型更重要在于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的提升。

(二)XBRL将带来网络财务呈报模式的变革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大环境下,全世界统一电子财务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的企业财务报告语言XBRL,有望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对财务呈报手段的改革,以变革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推进会计国际化和财务报告全球化的进程。企业作为财务报告的提供者,一方面要承担财务呈报变革的风险和成本,包括可能泄漏商业机密以及应用XBRL技术的投资成本等;另一方面,企业作为财务报告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又是财务呈报变革和XBRL技术的受益者。首先,由于网站信息披露具有的巨大的优越性,企业通过自己的网站或指定的网站发布实时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更多的客户和市场以及企业发展的资源。其次,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便于互联网上的文本检索技术检索,可以提高企业的“被点击率”,扩大企业的影响。然后,XBRL技术有助于企业(尤其是集团企业)实现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沟通和跨平台数据重复利用,方便内部管理会计报表的编报和提高管理会计信息的综合利用水平。最后,企业也是财务报告信息供应链上的信息使用者,可以快速检索到企业的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的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数据进一步分析。当前,XBRL在迅速发展,而我国企业以及会计人员对XBRL还知之甚少,应在权衡其利弊得失的同时对其加强重视。

(编辑 刘 姗)

作者:欧阳电平 陈 彦

信息环境企业会计论文 篇3:

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开始在各个领域广泛的使用。尤其是在财务领域之中,计算机处理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改变了以往会计人员为复杂的事务性工作苦恼的现象,使会计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本文主要阐述了信息化对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

关键词 信息化 企业会计 内部控制

在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之中,要重视内部控制的作用,使会计的信息质量得到提高,有效的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一、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

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之中,会计的处理环节、方式、运行机制和过程都发生了变化,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也要相应的做出改变。可以从控制形式、核查机制、控制内容和会计信息等方面研究信息化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影响。

新经济时代会计内部控制的目标由单一追求效率的绩效导向向权益导向不断转变。新经济时代会计内部控制的资本范畴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单一的财务资本向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生态资本转变,即由财务成本向广义的资本转变。人力资本具有不可分性和流动性,会随着人的流动而流动,人力资本通过管理和技术能力实现其在企业之中的价值。生产要素的有效、稳定的结合构成了企业。在企业每个人的人力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企业的组织成本,但并非是其机械的相加,而是通过企业员工长期的工作和学习不断积累而形成的。企业的社会资本简而言之就是企业在社会生产活动中,与客户、其他机构和组织、国家形成的信任关系。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在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之外,还应该将社会利益、环境利益等列入企业的发展规划之中,追求节能高效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信息化的影响,会计内部控制的主体更具有盈利性和主体性的特征。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它的管理成本也不断增加,交易成本限制了企业规模。这就使得企业的交易成本和企业规模的扩大成为了一对矛盾。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的现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遇到了很大的挑战。而信息化环境中,网络化的特征加速了网络经济的产生,打破了交易之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减少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研发效率。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交易不再受制于地域的限制,降低了交易时间,交易双方的库存量减少。这使得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结构不断趋于完善,直接的影响就是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加,内部的组织结构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使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大大下降。会计内部控制建立的基础是传统经济学,例如,投资边际效益等。但是在新经济时代,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与均衡点而形成的市场均衡理论不再适用,因为网络的兴起,电子商务的广泛运用是传统的供给曲线受到很大的冲击,传统的需求曲线也难以继续存在。由于新经济时代的信息具有共享性,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之中已经不知不觉的使边际效用不断提高。在边际成本不断下降的新经济时代,以往的订单屏障被打破,高新技术产业的边际效益大大提升。而在新经济时代的企业为了鼓励员工,吸引高端人才和保护企业的核心技术机密,往往给予员工认股权以激励员工。这部门员工的工资由两部分构成:工资收入和企业红利及股票收入。因此,新兴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可以利用降低工资收入,提高股票及红利收入的办法鼓励员工,同时降低企业的工资成本,增加了企业利润,过大了企业的市场份额。只要企业的利润不断增加,企业员工红利和股票增加的收入部分会抵消掉工资减少的部分,这使得总收入不断增加,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这使得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使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也不断提升,更加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稳定了企业的管理人才队伍。当然,随着股票期权制度的实行,对于股票期权的管理、规划,成为了会计内部控制题。

二、信息化下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措施

计算机的出错率在很低,但是由于人为的失误,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减少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会计核算工作。企业想要提高核算的质量,首先要保证数据的精准性。企业可以通过提高项目部门核算人员的福利待遇和工资来吸引高素质的核算人员。培养核算人员高度的责任心,促使其主动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严格遵守会计制度的各项规定,对企业的财务务状况真实的记录和反应,对那些违反法律和法规的弄虚作假行为,要予以坚决的抵制。不断完善施工企业的核算制度。在施工企业之中建立一个完善的核算制度比较简单,但是如何严格的遵守制度,是每个企业都要研究的问题,核算人员要对人员和原材料的状况都加以详细的记录,使核算的效率得到提高。同时,统计部门为财务部门及时的提供准确的产量资料,使会计核算的基础要求得到满足。

以某企业为例,对其会计核算流程进行管理,确立了在会计内部控制系统中的风险点,具体如下:首先,预算管理,企业的预算不合理,无法使企业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不利于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第二,内部牵制,没有做到职责的分离,很容易引起舞弊现象的发生。第三,货币资金的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之中出现了违反国家法律的行为,对资金的记录不准确,可能造成财务报表的损失,最终使企业的资产损失。第四,没有对企业往来的账目进行合理管理。在确立了这些风险点之后,应该设置合理的关键点控制,在药厂中建立完善的会计内控体系。

三、结论

会计和控制之间相互影响,内部控制的特殊形式就是企业财务信息化,这种方式已经在企业之中广泛的使用,企业将财务信息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魏俊英,曲炜.浅谈财务管理职能的创新.会计之友.2007.

[2]邹国剑.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后的现状、问题及建议——从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谈起.财政监督.2009.

[3]院丕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大众商务.2010:8.

作者:王曼

上一篇:小学美德少年事迹材料(精选2篇)下一篇:乡镇党建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