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应急管理制度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环境应急管理制度(共9篇)

企业环境应急管理制度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专项整治造纸行业,着力解决造纸行业突出的环境问题,推动规模大、工艺先进、污染小的企业做大做强,确保新建和技改造纸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二、工作重点及要求

认真开展造纸企业环境问题排查,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xx]7号)要求,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淘汰造纸落后产能工作;严把项目准入关,不再审批属于“国发[20xx]7号”文件要求淘汰的装置和生产线的环评文件。要制订倒排工作计划,制订工作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排查到位、监测到位、处理到位、整改到位。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按照市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各县区环保局负责各自集中整治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并向政府汇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行动、企业加强自律的工作机制”。

20xx年是《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xx)要求造纸企业执行水污染物新排放限值的最后时限,也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xx]7号)要求淘汰造纸落后产能的最后限期。各县区环保局要充分认识本次集中整治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完成集中整治工作任务。

(二)认真开展清查,摸清造纸企业情况。对照污染源普查名单,组织对辖区内造纸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排查范围包括以植物(木材、秸杆、其他植物)或废纸为原料生产纸浆,以及以纸浆原料生产纸张、纸板等产品的企业或生产设施;排查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环保手续履行情况、生产设备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情况等,认真填写《造纸企业排查情况汇兑表》。

(三)加强造纸企业污染排放监测。按照《制桨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4-20xx)中水污染物监测要求对辖区内造纸企业排放废水水质和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进行全面监督性监测,并认真填写《造纸企业监测情况汇总表》

(四)加快淘汰落后造纸产能。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xx]7号)要求,20xx年底前,淘汰年产3.4万吨以下草浆生产装置、年产1.7万吨以下化学制浆生产线,淘汰以废纸为原料、年产1万吨以下的造纸生产线。行政服务中心环保局窗口,要严把项目准入关,不再审批属于“国发[20xx]7号”文件要求淘汰的装置和生产线的环评文件。

(五)加大整治造纸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力度。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造纸企业,要报请政府按照“吊销执照、拆除设备、移走原料”的要求予以取缔;对未履行环评审批手续擅自开工建设、批建不符、未履行“三同时”验收手续投入生产、长期以试生产名义上进行生产的,一律责令停止建设和生产,限期履行相关手续,并依法高限处罚;对超标排放的,依法处罚,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报请政府责令关闭;对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或擅自停运的,限期整改,依法处罚。

20xx年8月1日前已经投产或环评文件已通过审批的制浆造纸企业,虽能达标排放但不能达到《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xx)表2中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的,责令于20xx年7月1日前整改完毕,逾期未完成整改任务的,责令限期治理。

(六)各县区环保局须于20xx年6月25日前完成排查和监督性监测工作,并将阶段性工作总结和相关表格报送市环保专项行动办公室;于20xx年10月25日前将集中整治工作总结和淘汰落后造纸产能明细情况报送市环保专项行动办公室。

(七)加强整治,追究责任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加大集中整治造纸企业环境问题力度。完成年底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

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对环境违法行为查处不力,甚至包庇、纵容违法排污企业的;对不依法行使职权的相关负责人及责任人,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八)加强宣传和信息报告工作

根据集中整治造纸企业环境问题工作重点,结合实际,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各县区环保局要确定专人负责集中整治造纸企业环境问题信息报送工作,每月25日向市环保专项行动办公室报送工作开展情况。

四、时间安排

(一)集中排查和监督性监测阶段(6月份)

各县区环保局组织相关单位对辖区内造纸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集中排查和监督性监测,并将阶段情况报告市环保专项办公室。市环保专项办公室不定期对各县区集中整治造纸企业环境问题开展情况进行督查。

(二)集中整治阶段(7月、8月、9月)

各县区环保局根据本辖区第一阶段排查和监测情况,对存在环境问题和不属于国家淘汰落后造纸产业政策的造纸产能企业或生产线,制订一厂一档,及相关整治方案,上报政府,同时也上报市环保专项行动办公室。(7月20日前)

各县区环保局根据政府批示,开展造纸企业整治工作(9月30日前)。

(三)总结阶段(10月份)

企业环境应急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企业安全,环境应急,风险构成,管理策略

所谓“企业环境应急管理”, 指的是企业经过主动的环境排查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性进行鉴定, 同时结合企业环境风险的种类、 特点来分析企业承受力、控制力, 最终落实应急预案并构建管理体系, 由此不难看出, 企业环境应急管理的意图是主动防御风险。

1企业环境应急管理概述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同时也是自然和社会的主体, 在生产、运输、存储、销售等诸多环节中, 有很多涉及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最为典型的如危险性化学品、易燃易爆产品等。必须针对所有的流程进行有效监控, 对可能引起环境危害事件的隐患给予高度关注。

尤其在我国一些特殊企业中, 企业环境风险的判断是基于产品类型, 以及企业申报在环保部门的备案情况, 任何一种潜在危险因素的存在, 都需要相应地解决对策, 这其中包括消防、防疫、 防毒等多个方面。由于申报情况和现实情况存在偏差, 加上环境监察部门对企业环境风险并不了解 (生产原料、工艺、流程等) , 所以更多地需要企业对自身的安全承担责任;在企业的应急管理中, 应该根据自身生产状况, 确定环境风险的单元、等级、层次等。

2企业环境应急管理策略

2.1理清应急管理内容

不同的企业环境中存在的安全因素各有差异,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展开应急管理策略研究, 并制定相关的风险防范措施。一般情况下, 危险化学品是环境风险防范的重点内容, 在不同的阶段所产生的危险要素也不同。结合我国环保部门的相关政策, 管理内容通常可以通过影响对象来进行划分, 例如废水、废气等;环境影响往往不是某一种情况产生的, 其影响也是多重的, 应该针对某些风险因素进行多程措施制定, 建立一个牢固的防范体系。

就目前来说, 我国企业环境中危害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毒害气体泄漏事故, 在构建防范体系的过程各种, 也应该围绕这些内容展开。例如, 布置气体泄漏测试仪、探测器, 设立紧急事故应急池, 避免一些污染物发生外泄;例如, 一些有毒液体必须严格的密封保存, 一旦发生洪水等现象, 很容易导致毒液泄漏, 造成水体污染和人身伤害。

2.2建立应急管理体系

体系建立主要是从管理方面入手, 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环境风险的防控措施, 提高企业环境应急管理的水平, 这其中制度是最重要的环节, 是维护体系的重要手段。结合我国当前企业中存在的环境危害问题, 制度主要包括制定、编写两大部分。

2.2.1制定环境应急管理制度

制度内容包括应急目标、环境风险排查、定期监测、突发环境报告和处置制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等。需要注意的是, 管理制度绝对不是独立存在或成为体系的, 在制定目标之后, 要加强彼此的关联性, 才能实现制度的“完整性”;简单地说, 排查制度和监测制度必须挂钩, 进而实现突发事件的报告制度等, 通过不断的加强联系, 最终实现环境应急预案的相关资料整理, 如档案材料、台帐资料等。

2.2.2编写环境应急预案

很显然, 应急预案是针对未发生但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的一种预防计划, 那么它的编制也是体现出一定的预测性特点。在形式上, 应急预案的编写是根据工作需求、制度要求和规章制度展开的, 在编写的应急预案中应该分配好相应地的部门职责, 落实到个人, 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应对。

2.3储备应急管理物资

在确定目标、找准方向和制定措施的基础上, 必须做好相应地物资准备工作, 这也是基础保障。一旦发生紧急事件, 就需要实实在在的资源发挥作用, 如防火设施、防毒设施等, 否则会演变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如应对火灾现象, 不仅要准备充足的灭火装置, 还要结合燃烧性质预备沙土、隔离等材料, 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如切断火源、割断危险源等。

2.4打造应急管理队伍

人员素质决定了应急工作的成效, 企业应该定期针对企业人员进行演练和培训, 尤其是环境应急操作的关键人员, 不仅要落实到位, 还要具体到人, 促使每个人各司其职, 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实现快速就位。打造应急管理队伍除了提高人员水平之外, 还应该借助环保部门及其他部门的力量, 在现实中提高演练的真实度, 参考突发事故的真实度展开训练。

3结语

应该说, 企业环境应急管理的开展是基于人员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等多方面的综合体。要杜绝真正环境风险, 除了做好与环保部门、安监部门的沟通, 更重要地是主动寻求、探索, 深度挖掘自身还没有发现的隐患问题。同时, 可以借助一些社会专业结构的力量, 扩大环境安全检测的范围, 寻求民众监督的帮助。总体而言, 提高企业环境应急管理能力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财产的重要举措, 也是一种有效地自我监督途径, 更是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范娟, 孟扬.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应急管理, 2012, 09:7-10.

[2]曹兴, 薛丽洋, 马寅, 倪泓萱.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初探[J].甘肃科技, 2014, 22:54-55+34.

[3]张玲玲.企业环境应急管理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 05:134-135.

政府:环境应急管理能否有效应对 篇3

2013年,全国共发生突发环境事件712起;2014年471起; 2015年上半年,环保部共调度处置突发环境事件45起,其中重大、较大事件各1起,一般事件43起。

“2015年上半年事件总数同比减少18起,重大事件同比减少1起。”环保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从统计数据看,安全生产事故仍是引起突发环境事件主要因素,约占42%;交通运输事故引发的占13%;企业排污引发的占7%;自然灾害引发的占18%;其他因素引发的占20%。

而在广东,突发环境事件也时有发生。据统计,2014至2015年期间,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协调指挥处置的突发环境事件共10起。其中,3起因安全生产引发,1起因交通事故引发,3起因自然灾害引发,1起因无牌无证企业违法生产引发,1起因企业违法排污引发,1起因上游省份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引发。另外,广东省环境保护厅还指导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处置30起突发环境事件,核报其他事件20起。

有学者指出,事故发生后,政府和企业部门应积极做好信息公开和后期环境损害评估鉴定与赔偿工作。

事故发生时:

信息公开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纵观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有关事件真实情况往往没有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向有关部门报告或通报,错过了事件处理处置的最好时机,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污染事件的影响程度。

以福建紫金矿业突发环境事件为例,2010年7月3日,福建紫金矿业集团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防渗膜发生破裂,污水池中约有9100立方米含铜离子的酸性废水外渗,并通过排洪洞进入福建汀江。该事件造成福建上杭县东门水厂停止取水18个小时,并造成下游大量鱼类死亡。据现场参与人员透露,肇事企业发现污水渗漏后,虽然采取了紧急处置措施,但未及时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致使事件影响扩大。肇事企业在事发后9天才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作为邻省的广东,接到事件的通报也是在7月13日,延误了10天时间。

“无论是肇事企业、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均有不公开环境信息的主观意愿。”业内人士表示,在企业方面,他们主要是担心环境污染信息公开后,企业极有可能面临停产整治,影响企业原有的生产进度和产出,又必须投入大量的治理资金,且会被媒体推至风口浪尖之处,引来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在政府方面则担心环境污染信息公开后,影响当地的招商引资。

“在企业和地方领导的潜意识中,不公开突发环境事件污染信息,既可以逃避公众和媒体的舆论监督,又可以逃避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否则,一旦受到媒体的关注,势必引起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无论对企业的再度涉嫌违法排污,还是地方政府为发展GDP再度违规引进污染企业,无疑都是一记沉重的打击。”

信息报告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应急处置的关键环节。据了解,尽管2006年发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试行)》、2011 年颁布实施的《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及2015年6月新出台实施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里都有一些条文涉及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送、信息公开迟缓的处罚。但纵观全文,其相关处罚也是相对过轻。如《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第十五条: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工作中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给予通报批评;造成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依纪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又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里规定的,未按规定公开突发环境事件相关信息的企业,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从这些法律条文与管理规定,我们很难得出明确的结论,究竟应在多长时间内予以公布,由谁率先公布,以什么方式公布。”业内相关学者指出,正是由于相关规定模糊缺位,才导致政府、环保部门、企业在信息公开方面貌似都有责任,却又都可以找到不公开的托辞。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无法及时公开,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事故处理后:

环境损害评估鉴定与赔偿工作难开展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势必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社会公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国家的生态环境安全。污染事故发生后,各级政府通常都高度重视,积极处理,严加整治。然而,污染事件依然接连发生,一桩桩触目惊心的污染事件令人心痛。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污染损害赔偿与责任追究问题往往是应急处置后期最难落到实处、最为棘手的。”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叶脉博士告诉记者,污染事故屡禁不止的原因很多,而环境损害鉴定机制缺失是不可忽视的关键一环。部分地方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存在着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启动不及时、环境污染损害责任追究滞后等问题。

数据显示,目前发生的很多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大部分都是由于企业的违法违规排污所致,而污染事件的各项恶果,几乎都是由政府或社会公众买单,而非污染主体来承担。据了解,随着我国环保法律体系的建立健全,解决环境损害纠纷、打击环境污染犯罪的法律依据已经较为完备。侵权责任法、新民事诉讼法、刑法、“史上最严”新环保法等对此都有相关规定。

但由于缺乏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制,无法有效开展责任认定,损失鉴定,赔偿等,往往不能从经济上弥补突发环境事件排污所造成的公共利益损害。

“由于政府部门缺乏对环境损害评估鉴定和赔偿政策与司法保障制度的通盘考虑,环境损害评估鉴定和赔偿的相关法律体系和资金保障体系远远滞后于处理环境损害案件的实际需求。”业内人士指出,以广东为例,目前获得环境污染损害评价机构资质的单位仅有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和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这两家,而资金来源上依然主要为自行解决,并没有专门的经费保障。

“缺乏专业的环境损害评估鉴定机构和资金人员保障,根本就开展不了环境损害评估工作。”据知情人透露,目前我国损害评价鉴定能力薄弱,技术和工作体系仍未建立。环境损害评估工作在我国还是一个较为新鲜的事物,法律和赔偿制度的建立,难以短时间内对相关问题作出有效的解决。

有相关人士建议,目前要尽快以行政政策手段出台相关规范和标准,通过政策引导逐步向法律规制过渡。“目前关于环境损害评价与鉴定基本无立法可循,现行有关环境损害赔偿及其纠纷解决的立法也采取分散立法模式,有关规定大量分散在民法、民事诉讼法和环境立法等各种不同性质的法律当中,这些法律相互之间不少还存在着矛盾冲突。”

据了解,2007年环保部就启动了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研究,2011年印发《关于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若干意见》,随后又相继发布了《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方法(第Ⅱ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环境损害评估推荐办法》、《关于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纳入统一登记管理范围的通知》、《关于规范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通知》,这些办法条文,对环境污染导致的损害范围、程度等进行合理鉴定、测算,出具鉴定意见和评估报告,为环境管理、环境司法提供技术保障。

“有了环境损害鉴定报告,法官就不会在审理和判决上犹豫不决。此项工作的开展破解了由于环境损害的专业性特点所造成的司法难题。” 今年1月21日,轰动全国的江苏泰州1.6亿环境公益诉讼案终于尘埃落定,这起迄今为止我国环境诉讼中赔偿额最高的案件,所涉及到的赔款金额,就是采用虚拟治理成本法计算后得到的环境损害数额。

企业环境应急管理制度 篇4

1.企业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 2.涉及环境风险物质和数量; 3.安全生产管理;

4.环境风险单元及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 5.现有应急资源(指第一时间可以使用的)

(1)企业内部应急物资(应急物资主要包括处理、消解和吸收污染物(泄漏物)的各种絮凝剂、吸附剂、中和剂、解毒剂、氧化还原剂等)(种类及数量)

(2)应急装备(应急装备主要包括个人防护装备、应急监测能力、应急通信系统、电源(包括应急电源)、照明等。)(种类及数量)

(3)应急救援队伍情况(人数及安排)

(4)企业外部可以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包括与其他组织或单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或互救协议情况等)(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5)消防系统设施

设施,设备,装备,人员,组织系统,组织架构 相关附图

(1)企业地理位置图(2)厂区平面布置图

(3)企业雨水、清净下水收集和排放管网图(4)污水收集和排放管网图(5)所有排水最终去向图(6)整个水系控制点的位置图

6.企业的主要装置列表(主要是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比如锅炉、各种罐体等)

7.企业所拥有的环境风险物质种类和数量(对比附录A进行比对)

8.企业是否拥有以下文件及措施:(1)消防验收

(2)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3)安全生产许可

(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备案(5)雨水总排口截流措施(6)事故排水收集措施(7)清净下水系统防控措施(8)雨水系统防控措施(9)生产废水系统防控措施(10)毒性气体泄漏紧急处置装置

环保局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总结 篇5

20**年,我局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协调指挥下,我局坚持做到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环境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特别是在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领导高度重视。环境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公众健康,为此,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由局一把手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环境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我县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确定我局今年环境应急管理的工作目标及工作重点,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了各部门联系会议制度,保障我局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为确保我局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开展,我局制定了《XX县20**年环境应急工作实施方案》,召开班子会议,根据目前我县环境现状和环境工作的实际能力,通过细致的调研工作,确定了我县环境安全应急工作的主要内容,即以固体废物和废气的正常排放或处置不当而导致的污染事故、危险化学品、废弃化学品、固体废物污染事故,其他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等重点防范的环境突发事故,为我局科学有序开展环境应急工作奠定了工作基础。20**年,我局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协调指挥下,我局坚持做到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环境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特别是在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领导高度重视。环境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公众健康,为此,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由局一把手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环境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我县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确定我局今年环境应急管理的工作目标及工作重点,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了各部门联系会议制度,保障我局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为确保我局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开展,我局制定了《XX县20**年环境应急工作实施方案》,召开班子会议,根据目前我县环境现状和环境工作的实际能力,通过细致的调研工作,确定了我县环境安全应急工作的主要内容,即以固体废物和废气的正常排放或处置不当而导致的污染事故、危险化学品、废弃化学品、固体废物污染事故,其他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等重点防范的环境突发事故,为我局科学有序开展环境应急工作奠定了工作基础。

(三)主要开展的应急工作

1、加强宣传力度,认真做好环保相关工作。为配合我县应急预案的实施,我局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法制宣传日”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和印发资料,加强环境事故应急宣传,增加公众预防环境污染事故的常识,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为今后预案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2、开展预案演练,加强应急预案实战能力。环境应急是一个复杂的应急机制,根据不同的事故成因、主要污染物、主要保护目标以及破坏程度,需采用不同的应急方式。20**年6月,我局参加了由我县两家危险化学品企业——东阳光电化厂、永恒实业有限公司开展的综合应急演练,围绕着预设内容,在我局指挥组的严格指挥协调下,圆满完成了预定演练任务。通过演练,提高了环保工作人员对应急程序的掌握程度和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协调配合能力,使环境应急队伍得到了锻炼,应急能力得到了切实提高。通过演习,考验环保车间应急处理能力,采取灵活处置方案,保证污水处理系统能正常运行。

3、加强现场检查力度。20**年,我局执法人员对全县300多家工矿企业、涉危行业、化学品、进口塑料、涉重企业、矿山等进行了现场检查,出动执法人员近1000人/次。尤其针对重点时期、重点行业开展环境安全检查工作,实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方式,对化工、电子、钢铁、造纸等各行业企业进行监察,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对整改不力的依法依规进行处罚,确保我县环境安全。要求各企业要高度重视,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重点对本企业污染源、危险化学品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自查,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立即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并及时上报我局环境监察分局,以便应急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置。

4、积极应对环境污染应急突发事件。为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我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能力的长效机制,制定有效的应急措施,消除环境安全隐患,面对突发环境事件,始终冲锋在前,处理结束到最后。今年我县发生了3宗京珠高速公路环境污染事故,其中2宗发生在京珠高速公路上。1宗浓硫酸泄漏事故,两宗液碱泄漏事故。每次事故发生后,我局正、副局长带领相关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立即开展环境污染勘察、排查、拦截、阻隔、清污、监控、监测等应急工作,直至现场情况全面恢复正常,消除隐患为止。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协调指挥下,全县各部门联动响应,及时采取妥善的处理措施进行处置,化解了一次次的污染危机,未造成人员伤害和重大安全事故。

二、主要问题与困难

一是环境事故应急专业性设备陈旧和不足,人员编制少,应急专业技术滞后,给开展环境应急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二是应急处置经费缺乏。每次发生环境污染应急事故后,需要展开勘查、排查、检测、拦截、阻隔、清污、中和等处置措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其财政未设置环境应急处置预算,给工作带来不少压力。三是环境应急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见和预测性,工作有时比较紧迫。

三、2014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与上级应急组织的联系,磨合上下级应急预案的联动机制。

(二)积极争取多方支持、筹措,加大投入,使我局应急能力在硬件上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

企业环境应急管理制度 篇6

实施方案

局各股室,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

自2008年‚1.11‛环境污染事故发生以来,环境保护工作受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这两年来下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了一批危害严重的污染源,极大地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降低环境污染负荷,环境状况大有改观;同时也确保了无污染事故发生。但在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还应看到我县环境污染和生态治理问题还在不断出现,环境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严峻的环境形势与我县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目标不适应。现根据6月17日全省环境监察与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要求,认真彻底在本区域内全面排查环境安全隐患,切实加强环境监督管理,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做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现我局结合工作实际,特制订县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查思想、查管理、查装备、查现场等方面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排查治理各行业领域环境安全隐患,深化重点行业领域环境隐患整治,提高各类生产企业对环境隐患排查工作的认识,切实承担起环境安全的主体责任,规范提高环保治污水平,完善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

案,建立健全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及重大环境安全风险源监管的长效机制,提高环境应急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工作重点

检查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调查辖区内重金属污染企业的环境污染隐患;二是集中饮用水源地、居民区等敏感区域,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噪声源;三是环保‚三同时‛执行存在‚未批先建‛、‚批大建小‛、‚批‘甲’建‘乙’‛、‚名实不一‛等情况及建设不符合要求,存在溃坝、泄漏隐患的矿山尾矿库;四是煤矿、非煤矿山、化工、造纸、电镀、焦化等重点行业,以及环境安全管理基础薄弱的重点企业;五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突击检查,组织开展‚零点‛行动,对恶意闲置排污设施,偷排、漏排的企业进行稽查。

三、时间安排

(一)部署动员阶段(6月20日)

各股室、大队、站等单位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指定专人负责,抽调主要工作力量全力加强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行业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各自的安全隐患排查行动方案,确定排查企业名录。环境监察大队于6月底前将工作方案及总结上报怀化市环保局

(二)排查整治阶段(6月20日—6月30日)

各股室、大队、站等单位应严格按照本方案中的检查内

容与要求,全面、认真地开展环境安全排查。并于6月28日前将排查工作开展情况小结汇总环境监察大队。

四、组织领导

成立由局长李会猛同志任组长,副局长周永松、张清伟、贺春林、周恒华同志任副组长,各股室、大队、站负责人为成员的隐患排查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环境监察大队,由县环境监大队长米志良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和协调日常工作。并组建‚零点‛执法小组,由局长李会猛同志任组长,廖声云同志任副组长,成员从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各股室抽调,由廖声云同志具体负责。

五、后勤保障

局办公室负责执法用车调派,工作期间保证基本用车两辆,备用车一辆。购置夜间检查必要物资和照明设备。配合领导小组做好后勤管理,按照“满足需求、有偿使用”的原则,提高物质设备的使用效益。

六、工作要求

(一)切实提高对环境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环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环境安全监管工作放在各项环保工作的首位,组织好此次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要及时报送排查工作进展情况,反馈存在的问题和整改落实情况及排查中发现的重大环境问题。

(二)强化环境安全的责任意识。要进一步明确企业是

环境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认真吸取‚1.11”事件的惨痛教训,化被动为主动,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履责,扎实做好排查工作,切实将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零点‛执法人员在排查期间,要保持24小时手机通畅,随叫随到,不得无故请假。

(三)严把环境安全监管关。对可能造成较大以上环境污染事故的企业,要严把环境安全监管关。从环评审批、‚三同时‛验收、日常环境监管、现场监察、监测等各监管环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混同于一般项目的监管。对重点环境监管企业,切实加强环境监管工作。

(四)精心组织、注重实效。县各级各部门要认真配合,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县环保局要认真总结辖区内重点污染源环保执行情况,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工作情况,重点行业整治情况,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对排查、督查中发现的环境安全隐患和问题,要责令相关企业和单位立即整改;不能现场整改的,要提出防范措施,明确整改期限和责任人;对严重危及环境安全的,要立即责令停产整改,并做好整改情况的跟踪检查。

企业环境应急管理制度 篇7

电力企业的发电厂、变电站生产和运行过程中涉及的诸多原料或辅料属于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物质(如液氯、液氨、盐酸、燃油、变压器油、多氯联苯等),具有潜在环境风险,同时,发电厂、变电站的生产设施(煤场、灰库存在扬灰、垮坝的危险,变压器油存在泄漏的风险)也具有潜在环境风险。环境风险管理包括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环境风险管理应在环境风险识别、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

1 电力企业环境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分析必须综合考虑电力企业潜在的环境风险源,尤其是对重大环境危险源的辨识具有重要意义。风险识别应对潜在的环境风险事件及事件后果进行充分分析和评价。风险识别包括物质风险性识别、生产设施的风险性识别、生产过程潜在的风险性识别[1,2,3,4,5,6,7]。电力企业的发电厂、变电站潜在的环境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放射源丢失、被盗

电力企业涉及的放射源主要为探伤机、料位计和煤质检测仪。依据《放射源分类办法》,探伤机为2类放射源,料位计为4、5类放射源,煤质检测仪为5类放射源。

用于生产的放射源设备存在丢失、被盗的危险,尤其是对放射源了解甚少或不知情的人员盗走或拾得设备后,可能存在误用或损坏,造成放射源意外失控,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同时,放射源的丢失、被盗容易造成社会恐慌,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极大影响。

1.2 危险化学品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

酸、碱、氨、氯等是强腐蚀性危险化学品,其中盐酸、液氨、液氯具有挥发性。当盐酸、硫酸、碱、液氨、液氯等腐蚀性液体泄漏时,会造成泄漏区域内的设备、地面腐蚀和损毁,对人身造成酸碱灼伤、烧伤;泄漏物进入水体,会造成水生生物死亡,水体功能破坏;泄漏挥发的有害气体会污染大气环境,引起人体咽喉灼伤,还易引起人员中毒、窒息等。

1.3 油泄漏

油泄漏包括储油罐泄漏、变压器油泄漏等。油泄漏若大量进入水体,将导致水体大面积污染,水体溶解氧降低,造成水生生物死亡,影响水体使用功能。油泄漏进入耕地,则导致土壤污染。

1.4 多氯联苯泄漏

多氯联苯泄漏一般指已封存的含多氯联苯的电气设备由于外壳腐蚀导致含多氯联苯的液体(绝缘油)泄漏至土壤或地下水源。多氯联苯泄漏一旦进入食物链,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在人和动物体内的脂肪组织和器官中蓄积,不易排泄,毒性很大,严重者可致人死亡。若进入饮用水源,将造成水源污染。

1.5 贮灰场、贮煤场扬尘

贮灰场、贮煤场存在贮场面积大、微小粒径煤灰、煤粒多的问题,在大风天气作用下,易形成面污染源,扬尘造成周边大气环境污染。

1.6 灰坝垮坝、灰渣、灰水泄漏

发电厂灰坝在极端情况下,如遇特大自然灾害可能发生灰坝垮坝事件,造成灰水和灰渣大量泄漏,若进入水体,将造成水体污染事件。

2 电力企业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企业潜在突发环境风险事件的类型、性质和特点,应强化企业管理防范措施,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主观能动性,完善相关的操作规程,加强岗位培训,落实岗位职责;加强设备管理,特别是对易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或爆炸的设备和区域加强监督和检查,可有效防止环境风险事件的发生。

2.1 放射源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电力企业放射源问题,主要采取加强管理,专人负责,实时监管、监控的原则,以保障放射源安全可靠;放射源购买、处置、转移时,办理转移联单,并在当地公安机关备案,以防放射源丢失、被盗;同时各发电厂均应制定针对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的专项应急预案。

2.2 危险化学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风险防范措施

酸、碱、氨、氯等危险化学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主要采用建筑安全防范措施(各生产区、装置及建筑物都要设置足够的防火安全距离,建筑物要合理布置)、危险化学品贮存安全防范措施(贮罐间保持足够防火距离,贮罐区四周设置围堰,泄漏物被贮存及阻挡在围堰内)、消防措施(贮罐区、装置区等相应位置设有消防灭火系统,主要为水、泡沫、干粉消防系统等)、管理防范措施(加强管理,重点检查贮罐、管道、阀门等有无跑冒滴漏,定期检修)、制定危险化学品泄漏专项应急预案等。同时厂内设有事故水池,用于贮存环境风险事件应急处理的污废水。对于废酸、碱、氨、氯等危险化学品处置,应在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备案,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处置。

2.3 油泄漏风险防范措施

油库油泄漏,主要采用建筑安全防范措施(贮油罐预留防火安全距离,油罐采用密封贮存)、贮存安全防范措施(贮罐区四周设置围堰,泄漏油料被贮存及阻挡在围堰内)、消防措施(油罐区设有消防灭火系统,主要为水、泡沫、干粉消防系统等)、管理防范措施(加强管理,重点检查油罐、管道、阀门等有无油跑冒滴漏,定期检修)、制定油泄漏专项应急预案等。变电站变压器设有事故油池,泄漏油料通过变压器下的事故油坑、管道,排入站内事故油池,防止油外排污染环境。

2.4 多氯联苯泄漏风险防范措施

电力企业的变电站、发电厂含多氯联苯绝缘油的电力设备已停用,并进行了封存处理。防范措施主要是将含多氯联苯绝缘油的电力设备交由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封存处理,同时加强与政府的信息沟通,确保多氯联苯封存处理安全可靠。

2.5 贮灰场、贮煤场扬尘风险防范措施

发电厂的灰场、煤场采用洒水降尘措施;灰场、煤场四周种植乔木防尘;对煤场周围设置围墙,并设抑尘墙;及时对闭库的灰场进行覆土种植草、小灌花、灌木等,进行有效防尘。

2.6 灰坝垮坝风险防范措施

灰坝设计严格按照《火力发电厂设计规程》设计,灰坝建设需满足灰场地质条件好、设计等级高、施工质量好的要求。同时发电厂采用加强灰坝监控、管理、巡视等措施,有效防止灰坝垮坝事件发生,并制定灰坝垮坝专项应急预案。

3 电力企业突发环境风险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点分析

为加强电力企业环境风险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健全突发环境风险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控制或减缓突发环境风险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维护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电力企业实际,编制一套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突发环境风险事件应急预案具有重要意义。

3.1 应急预案编制要点

(1)环境风险分析

对电力企业的发电厂、变电站潜在的环境污染风险的污染源和危险物开展普查工作,掌握、筛选和确定对环境构成危害的重点污染源,评估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前提和关键。

(2)预防措施

树立“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电力企业潜在的环境风险,加强对环境风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风险事件防范体系,积极预防、消除隐患,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风险事件的发生。

(3)应急准备

针对电力企业潜在的突发环境风险事件的类型,统筹安排,切实做好事件的应急准备工作。为保障应急预案在突发风险事件应急抢险和应急救援中成功发挥作用,应充分做好应急人员、物资、设备的准备工作,具体内容为:

1)应急指挥机构的设置及职责的落实,是保障应急抢险和救援工作有序实施的前提。

2)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加强应急队伍保障、应急物资装备保障、通信与信息保障及经费保障等的建设,为应急抢险和救援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3)加强电力企业员工和应急人员的培训与演练,有效提高其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风险事件的技能,增强实践能力。

(4)应急响应

1)企业应明确突发环境风险事件应急报警方式、电话、事件报告要求等,确保事件信息及时、有效地上报。

2)环境风险事件发生后,事件发生单位应立即组织力量,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人员伤亡,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事件等级。

3)应急响应采取分级响应机制。实行响应分级可以最为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对突发环境风险事件进行处置。

4)应急救援行动主要体现在事态控制、伤员抢救、事件处理、事态监测、人员疏散、维持秩序等方面,需要参与的应急组织机构主要是医院、环境监测组、专家技术组、抢险组、后勤组等,同时救援行动需要大量的救援和防护设备。

(5)后期处置

1)善后处置。应急结束后,应积极开展善后处置工作:污染场地清理,废物处理及环境恢复;对损毁的环保设施进行恢复;根据对环境影响程度,制定环境监测计划,进行环境的跟踪监测;开展事件调查,编制突发环境风险事件总结报告等。

2)事件调查。由事件发生单位或电力企业上级主管单位组织有关部门调查收集事件详细资料,客观、公正、准确、及时查明事件发生的原因、性质、范围、污染物名称、受污染对象、污染程度,采取的应急控制措施及其他应对措施等,总结事件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事件提出处理意见。

3)总结评价。应急工作结束后,应对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处置过程进行全面总结、评价,找出不足并明确改进方向,及时对应急预案的不足之处予以修正。

3.2 应急预案内容

针对电力企业潜在的环境风险的类型、性质和特点,其应急预案主要内容见表1[5]。

4 结语

针对电力企业的发电厂、变电站生产和运行过程中涉及的诸多原料或材料性质,生产设施及生产工艺特点,在环境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建立有针对性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可将环境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降至最低,建立完善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体系,将有效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性环境风险事件的能力,防止和减少各类环境风险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损失。

参考文献

[1]陈庚,李丽芬.关于城市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研究[J].城市公共安全,2005,12(3):1-5.

[2]陈红萍,屈建峰.现场应急预案要求[J].化工安全与环境, 2005,(23):14.

[3]粟继祖.国内外矿山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研究与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35):291-292.

[4]袁斯琴.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应急预案适用性的几点研究[J].江西化工,2007,(3):32-33.

[5]郭丽岗,王路光.论焦化行业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9(1):45-46.

[6]陈宙.企业应急预案编制技术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8,34(11):63-64.

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审核研究 篇8

【关键词】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审核

1.引言

供电企业是电力生产与供应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供电企业的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对电力事故发生后能否快速、有序地恢复电力供应起着绝定性作用,供电企业的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是由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决定的。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审核是依据相应的审核标准,对被审核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符合性、有效性和适宜性进行的检查、评价活动。通过应急管理审核活动,可以有效查找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改进方向,进而保证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水平的持续提升。

1.1应急管理审核的目的

应急管理审核的目的如下:

(1)审查和评定被审核对象的现有应急管理工作。

(2)查找被审核对象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指明被审核对象应急管理工作的改进方向。

(4)持续提升被审核对象应急管理工作的绩效。

1.2应急管理审核分类

应急管理审核通常包括如下三种类型:

(1)第一方应急管理审核:是由企业(被审核对象)组织本单位人员对自身进行的应急管理审核活动。

(2)第二方应急管理审核:是由企业(被审核对象)的上级单位或相关单位组织开展的应急管理审核活动。

(3)第三方应急管理审核:是由外部独立的审核服务组织开展的应急管理审核活动。

2.应急管理审核内容

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审核需要从“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工作”、“突发事件识别工作”、“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应急队伍管理工作”、“应急物资管理工作”、“应急培训与演练管理工作”、“应急联动管理工作”、“突发事件预警管理工作”、“应急响应管理工作”、“应急信息管理工作”和“应急检查、考核、回顾与总结工作”等11方面工作着眼,审核需要从11项工作的策划、执行、检查、改进(PDCA)四个方向进行系统审核。

2.1应急管理机构审核内容

2.2突发事件识别审核内容

2.3应急预案管理审核内容

2.4应急队伍管理审核内容

2.5应急物资管理审核内容

2.6应急培训与演练管理审核内容

2.7应急联动管理审核内容

2.8突发事件预警管理审核内容

2.9应急响应管理审核内容

2.10应急信息管理审核内容

2.11应急检查、考核、回顾与总结审核内容

3.应急管理审核工作机制

应急管理审核工作需要建立“人员资格确认机制”、“定期审核机制”、“问题改进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

3.1人员资格确认机制

人员资格确认机制是指审核人员需要经过专门的考试考核,通过考核后方能获得参与应急管理审核工作资格的管理机制。

(1)审核人员资格考试应考查人员的应急管理知识和审核技能的掌握程度。

(2)审核人员资格的有效期一般设定为2年,资格满2年后需要通过资格复审考试方能延续资格;取得资格后2年内未参加过审核工作的,需要重新进行考试获得资格。

3.2定期审核机制

定期审核机制是指需要按周期开展应急管理审核的工作机制。

(1)第一方应急管理审核的审核周期一般设定为半年,第二方应急管理审核的审核周期一般设定为1年,第三方应急管理审核的审核周期一般设定为2年。

(2)第一方应急管理审核一般由被审核单位组织实施,第二方应急管理审核一般由被审核单位的上级单位组织实施,第三方应急管理审核一般由指定的审核机构组织实施。

3.3问题改进机制

问题改进机制是指针对应急管理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该确保能够被有效改进的工作机制。

(1)在审核工作完成后,要求被审核单位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工作方案,改进工作方案应提交上级单位备案。

(2)被审核单位的上级单位负责监督和检查问题改进工作的落实情况。

(3)将问题改进情况作为下次审核的重点审核内容之一,进而推动问题改进工作的有效开展。

3.4绩效考核机制

绩效考核机制是指通过应急管理审核的评分来衡量应急管理工作绩效,对于绩效未达到预期目标的组织和岗位进行考核。

(1)被审核单位应设定审核评分总体目标,根据总体目标设定各审核要素评分目标。

(2)被审核单位在审核完成后根据各审核要素评分目标完成情况,对未达到目标的组织或岗位进行考核。

(3)上级单位也可以为下级单位设定绩效目标,并对未实现目标的下级单位进行考核。

4.应急管理审核实施流程

4.1总体流程

应急管理审核实施由以下6项连续性工作构成(如图1所示):

(1)审核工作组织策划。(2)召开审核启动会。

(3)审核人员分组审核。(4)编制审核报告。

(5)召开审核结束会议。(6)审核工作总结改进。

4.2流程说明

4.2.1审核工作组织策划

成立审核工作组负责审核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明确审核工作组的组长和组员构成,并根据审核工作实施需要成立不同的审核小组,分别负责对应应急管理模块的审核工作。

审核工作组负责编制《审核策划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明确审核对象、审核时间、审核工作分工、审核工作进程安排等事项。

4.2.2召开审核启动会

审核工作组与被审核单位联合召开审核启动会议,通过会议明确审核工作目标和审核工作进程安排,并要求被审核单位全面配合审核工作组的工作。

4.2.3审核人员分组审核

按照《审核策划实施方案》确定的审核工作分工,审核小组对被审核单位的文档资料和现场情况进行审核。

4.2.4编制审核报告

各审核小组根据资料和现场审核结果,编制本组的小组审核报告;审核工作组对各小组审核报告进行汇总和编辑,完成本次审核《审核报告》。

4.2.5召开审核结束会议

审核工作组与被审核单位联合召开审核结束会议,审核工作组宣读《审核报告》,重点说明被审核单位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要求被审核单位指定针对不足之处制定可行的改进方案。

4.2.6审核工作总结改进

审核工作组召开内部会议,针对审核组织策划和审核实施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给出改进建议,确保审核工作的持续改进。

5.结论

本文从“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工作”、“突发事件识别工作”、“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应急队伍管理工作”、“应急物资管理工作”、“应急培训与演练管理工作”、“应急联动管理工作”、“突发事件预警管理工作”、“应急响应管理工作”、“应急信息管理工作”和“应急检查、考核、回顾与总结工作”等11个方面明确了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审核的内容,建立了“人员资格确认机制”、“定期审核机制”、“问题改进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4项应急管理审核机制,给出了包含“审核工作组织策划”、“召开审核启动会”、“审核人员分组审核”、“编制审核报告”、“召开审核结束会议”和“审核工作总结改进”6项连续性工作的应急管理审核实施流程。 [科]

【参考文献】

[1]姜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

[2]王宗军.综合评价的方法、问题及其研究趋势.管理科学学报,1998(1):73~79.

[3]冯珊.多目标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4(6):17~23.

企业应急管理经验材料 篇9

本单位应急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全企业应急体系建设,应急预案的编制、培训及演练,重点负责突发事件的组织和处理工作。自成立以来得到了油田公司生产运行处的精心指导,得到了企业领导和各单位、部门的大力支持,短短半年时间,就先后完成了全企业应急体系的建设,编制和完善了《企业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15个专项应急预案。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应对和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和社会安全事件的能力,实现了应急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为企业持续有效发展提供了安全稳定的保障。现将我企业的具体做法和体会交流如下:

一、坚持科学定位,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全员应急响应能力。

实践告诉我们,应急管理工作不是日常生产管理中的正常操作,也不是安全管理中的制度规范。它是在特殊环境下、特定条件下或各种突发事件处理中的特殊操作,既要有效保证安全又要降低灾害损失,有风险,有责任,它主要由特殊人群操作完成,主要是生产岗位上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骨干,是日常生产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各级领导干部,因此培训和演练尤为重要。我们与企业安全监察科、教育培训中心一起创新“四种”教育模式,加大对指挥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训。一是实行多媒体教学和室内推演的办法相结合。

我们把预案、指导书和操作手册做成多媒体教案,针对不同的生产岗位开展相关培训,对事前预警、应急响应、抢险救灾、逃险避险的项目进行室内推演,增强了教育培训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坚持采取以点带面的方

式,先由企业组织科级干部、生产单位调度长等应急管理人员集中培训,再由他们对基层干部、班站长重点培训,最后基层干部和班站长组织岗位员工进行贯彻学习。通过分级培训和学习,使员工在了解企业和作业区应急预案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了本岗位应急措施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明确了责任,使应急管理工作迅速深入到基层。今年企业里先后组织了两次科级干部、调度长等应急管理干部的预案培训,组织两次特殊操作人员的艇筏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制作标准化应急操作教学片。

为了增强岗位员工对违章操作的鉴别能力,企业制作了现场“应急操作”教学片,采取现场操作、实例讲解、观片警示相结合的方式,把岗位上应急处置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行为和标准操作拍摄下来,制作成录像片在各单位播放,用简洁明了的画面语言,教育员工深刻认识应急操作的规范要求,使应急培训更具直观性,杜绝“忙中出错”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应急操作的安全性。

三是开展经常性的实战演练。

在做好培训的基础上,我们十分重视预案的应急演练,针对油气生产单位的特点,我们重点组织了防暴风雪、防汛、防井喷、防火灾爆炸以及硫化氢气体中毒的综合性实战演练,各单位和科室相互配合,针对演练过程出现的问题,我们认真分析,及时整改。同时要求各作业区、基层小队及班站都有针对性的进行应急演练,让员工都能掌握面对突发事件知道怎么做,做什么,如何采取防范措施。今年企业里共组织企业级应急演练6次,参加人数800多人次,动用车辆100多台,作业区级演练56次,班站参与率达到100%。通过各级应急演练,提高了企业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个别员工实际操作不规范,单独处理问题的能力不高,纸上谈兵,尤其是夜班员工,这已经成为应急管理的一个薄弱

环节,也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

四是网络考试和全员过筛子

我们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网上考试系统,将应急预案、应急操作、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常识等知识编入题库,为各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培训和单兵教练提供教育平台,并以过筛子的形式进行考试,让人人都参与培训和考试,大大提高了应急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把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工作落实到日常生产管理中,实现事前预防和应急处置的有机结合。

我们始终将灾害事故来临前的准备工作当成应急重点来抓,做到提前预警,提前安排抢险人员、应急物资和社会救援力量,提前分析灾害程度和存在的危害因素,提前制定详细的应急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

考虑地域特点和发生机率,我们制定了特殊天气应急生产指导书,根据不同级别的风、雪、雨、雾、降温等天气,对各单位、队站以及机关科室从预警准备、应急响应到灾后复产都提出的具体要求。分别以通知、紧急通知和调度令的形式在企业主页发布预警信息,做到提前分析、提前预防、提前采取措施。企业还投资建立了信息平台,用短信和腾讯通的形式传递应急信息,入冬以来,我们每天坚持向全企业生产干部发送天气预报,天气变化后及时预警。

在特殊天气应急生产指导书的基础上,又制定了特殊环境下应急操作手册,明确了应急操作小组构成、职责以及具体操作。通过这些做法,既规避应急处置过程中的风险,同时又快又好的保障生产,真正使应急管理工作实现了来源于生产,服务于生产的最终目标。

三、坚持统一领导,分路负责,充分发挥应急机构作用,明确责任,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

上一篇:休产假请假条怎么写下一篇:的工程测量顶岗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