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毕业论文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环境监测毕业论文(精选8篇)

环境监测毕业论文 篇1

1、了解环境监测工作的性质,以及在环境保护中所处的位置;

2、了解环境监测站的基本工作情况,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及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熟悉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基本内容,掌握水污染重要指标的测定方法。

4、掌握空气中SO2的采样和测定方法与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方法。熟练使用声级计监测城市环境噪声。

5、掌握挥发酚和COD的测定方法以及计算公式

6、熟悉大气监测的基本内容,掌握大气污染重要指标

7、理论联系实际,奖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8、发现自己的的不足,有利于在以后的学习中全面提高自己

二、实习感想

这次实习最让我们受益的是监测站提供了我们每一位学生实践的机会。使我们对所学过的课本知识加以巩固,对所做的实验加深印象,较好地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还有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学校实验所用的仪器与监测站的仪器不同,监测站的仪器更先进,因为监测站的工作量大,需要的精密度,准确性更高,所以学校的那些仪器无法满足监测站工作的需求。此次的实习让我们有机会操作这些先进的仪器。此次实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我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为理论与实践毕竟是存在着差异的,理论知识是最理想化的,而实践是需要考虑更多因素,为了更好地完成监测工作,服务社会,两者必须进行必要的调和。而也正是此次监测实习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为我们以后踏上社会,从事环境保护工作铺下了不可或缺的垫脚石。

此外,监测站老师的爱岗敬业,服务社会的职业精神让我们深为感动。对我们这些学生,他们更是关爱有加,不厌其烦帮我们讲解有关环境监测的理论知识,监测实验的操作步骤原理,比较学校与监测站对同一实验分析的不同之处,使我们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告知我们当今的环保现状,以及我们赋予的环保历史使命。让我们了解到作为环境工程的学生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监测站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更值得我们学习。

二十一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经济逐渐繁荣的时代,环境问题俨然已成为国家乃至世界的一项重要议程,悄悄站上了世界的舞台,告知世界人民:提倡环保,共同守卫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环境监测毕业论文 篇2

毕业设计是毕业生在大学期间的最后一道专业性训练,也是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或迈向更高的学习平台前对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的一次系统性梳理和展现。毕业生在进入最后一学期后,往往受就业压力、研究生考试复试、公务员考试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压力很大、心态浮躁。因此,毕业设计方式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毕业设计工作质量,直接关乎毕业生在进入新的工作或学习环境时的自信心。

从专业特点来看,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基本分为废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和固体废物处理工程三个方向,属于纯粹的工科学科。本文从毕业设计选题和设计模式两个方面举例,浅议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相关改革措施。

2. 毕业设计选题的创造性

选题过程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也是毕业设计的首要问题。选择题是完成毕业设计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是确定“写什么”,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因此,选题的正确性决定着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的新颖性和毕业设计的意义,甚至是决定毕业设计撰写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设计毕业设计题目时,一定注意题目要具有创造性,紧密结合当前理论与实践的需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性,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以固体废物处理方向为例,从以下两个方面简议选题的创造性。

(1)从“小处”入手。目前,“垃圾围城”已成为重大世界环境公害,我国更是深受其害[1,2],而一些发达国家却能从容应对[3]。目前,我国的关于解决垃圾围城的研究往往缺乏一些最基础的信息或资料,如“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研究、农村生活垃圾出路、办公区生活垃圾源控制”等,这些方向的选题非常基础、非常“小”,但通过一定量的基础调研就可获得一些较为可靠的基本结论或数据,可操作性极强,非常适合学生作为调研类选题。

(2)从“远处”入手。餐厨垃圾处理是固体废物处理一大难题[4],在传统的生物能开发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大胆地在本科毕业设计中设想出更新颖、更超前的研究选题,去探索一些诸如直接产能等的转化途径。固体废物处理研究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我们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发现和研究,而这非常适合于本科毕业设计进行探讨,因为它不像科学基金研究,不需要承担风险。

当然,大学毕业设计的选题主要取决于相应的师资力量,以及教师的教育背景,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使选题多元化,避免出现同一个毕业设计选题年年做或若干学生同时做的情况,否则不仅不利于学科发展,反而会促使学生投机取巧,从而影响毕业设计质量。因此,教师要不断推陈出新,产生创造性的设计选题。

创造性地设计选题,关键在于与时俱进。例如,某大学里某位教师针对墨西哥漏油事件,就以该事件为背景设计了“含油废水海湾扩散模型研究、含油废水的生物处理设计”等选题,结果学生争先抢选,竞争之下,质量自然提升,效果非常显著。从这个角度而言,就要求教师自身采取一些主动措施,如:(1)平时积极查阅学术文献库,掌握学术发展新动向,积累新想法;(2)参加企业横向课题研究,使毕业设计课题与生产结合显著紧密,同时提高课题的生产意义;(3)及时上网掌握环保动态,从一些专业论坛或官方网站中及时获取一些专业发展动态,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为毕业设计教学提供相关素材和参考内容。

3. 毕业设计模式的针对性

除了创造性地选题,毕业设计的模式也至关重要。无论能力水平高低、成绩优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和兴趣点,因此,要让学生针对性地结合自己专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如此,可激发学生研究的热情,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就要求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模式进行针对性的安排。

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模式一般包括三类:方案设计型、工程制图型、实验设计型。对于纯粹的方案设计类型,如“化工厂脱硫除尘方案设计交通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分析”等选题,该类选题偏“软”,往往通过大量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考察相结合,最终可形成设计方案,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对于第二类工程制图型,往往是在学生熟悉的专业知识范畴内,提供一定的设计参数,让学生完成相应的工程制图制作,如“小区生活污水处理站设计某市垃圾填埋场设计”等;第三类实验设计型选题,往往要求学生在完成一定的实验工作的基础上,得出一定结果后方可进行设计方案或工程图纸的制作,如“含油废水的A/O法处理工程设计”,相比于其他两类,该类选题任务相对较重,比较适合于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学生。

因此,在毕业设计模式设定上,教师需根据毕业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提供合适的设计模式。对于那些毕业后有意从事工程设计或管理的学生而言,可多开展工程制图型设计选题;对于毕业后有意前往事业型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来说,第一类选题比较合适;而对于毕业后继续选择研究生学业的学生而言,实验设计型无疑是最合适的选题。合理的设计模式可能会使毕业设计教学事半功倍,而如若设计模式针对性不强,则可能使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而事倍功半,毕业设计质量自然无从保证。

4. 结语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是实践性教学环节最重要的一部分,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必须在毕业设计课题质量方面有保证。本文述及的毕业设计选题创造性和设计模式针对性实则都是针对设计课题而言,良好的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质量的最大保证。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污染控制司.城市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0.

[2]刘云.如何把“垃圾围城”变成“资源围城”[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16):63-66.

[3]周是今.瑞典为何没有“垃圾围城”.世界有色金属,2010,(6):76-77.

环境监测毕业论文 篇3

【关键词】环境艺术专业 毕业设计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41-01

一、前言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最后一门学习课程就是毕业设计课程,毕业设计的全过程中包含选取课题、课题调研、资料查找、构思草图、设计制作以及统一展览等,整个过程需要历时10周以上,由此可见,毕业设计课程的重要性,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从事或学习环境艺术设计,各项信息资源获得了较好的利用,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从毕业设计质量来讲却不是很好,学生的设计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情况与教学过程、学生本身有关系。因此,必须加强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

二、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设计中的问题

1.教学模式开放性与灵活性不足

当前,大部分学校所使用的毕业设计教学体系依然延续传统的方式,在人才培养的计划中,通常是将毕业实习、设计以及答辩等环节安排在同一个学期,教学模式相对而言较为封闭。很多学校将这些环节与教学课时相联系,尤其是毕业实习期,一些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单位实习,一些学生在找实习单位时花了过多的时间,进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行,所以,在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人性化设计[1]。

2.毕业设计选题存在较大的局限

在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上,一些题目延续使用了很多年,与实际情况相脱离,没有实用的价值,而创新性与个性化就更加无从谈起。在选题的难易程度方面,一些题目较为简单,与平日的实训与课程设计的水平差不多,工作量较少,还有一些题目较难,远远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从设计方法上来讲,采取老旧的方式,过于看重验证,极少使用一些较为新颖的技术与方法。由于毕业设计与实际相脱离,最终将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并且出现抄袭、雷同等现象。

3.毕业展示缺乏新意

完成毕业设计之后,必须对毕业设计进行最后的展览。而当前,大多数学校的毕业设计展示所采取的方式是传统的展示方式,即打印展板的方式,这种方式极为刻板,无法将毕业设计的闪光点充分展现出来,进而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改革策略

1.转变思想观念,加强认识

毕业设计是学校教学计划中的一部分,是开展设计科学教育、加强工程思想意识、强化实践水平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渠道。另外,毕业设计的成果将服务于社会经济,具有社会功能,因此,有关教育部门、教师以及学生等人,应当充分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加强对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从而认真完成毕业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

2.与其他的学科相结合,优化课题的选择

众所周知,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完成,必须融合诸多方面的知识,同时联合其他学科的成员,其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2]。所以,在展开环境艺术设计时,应当与其他的学科相结合,融合与交叉。跨专业、跨学科展开联合毕业设计教学,这是我们未来毕业设计教学的发展方向。比如,在毕业设计中,将展示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和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型室内空间展示设计对位,通过这种方式,展示设计专业的学生就可以了解到如何将三维形体空间的美学表现出来,怎样才能打造出优秀的美学空间。而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同时也可以对会展和商务营销、展示和信息传播以及展示和策划等知识,有一个系统地、全面的认识与了解。采取这种方式来进行毕业设计,有助于实现不同知识的融合与交叉运用,使毕业生的就业面得到有效的拓展。此外,来源于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同样可以作为环境艺术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的主题,通过不断地努力得到企业的设计项目,从而实现企业设计项目和毕业设计课程教学的接轨,同步实行,最终达到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相匹配的,促使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获得本质上的提升。

3.强化毕业设计的展示

毕业设计不仅要注重选题、构思、设计、制作等程序,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展览也是极为关键的[3]。毕业设计展示的好坏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毕业设计展示不好,那么设计作品中的亮点就难以被发现。因此,学校在展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设计作品时,应当打破传统的展示方式,选择多样化的展示方式,例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另外,还可以融入装置艺术、装潢设计、现代艺术等展览方式,以便有效提升毕业设计展示的效果。

四、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对教学效果的概括与总结,同时也是对专业课程学习成果的一种检查,必须教师与学生一同努力,并且要联合校内外的各项要素,積极参与其中。因此,学校不断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进行创新与变革,采取各种有效促使,以便有效的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倬豪,徐江.高职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大舞台,2012,(4):189-191.

[2]周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9,(2):126-127.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 篇4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范文

数学科技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摘要:目前,很多行业采用了数字科技技术模式,比如,环境艺术设计借助数字科技的数据分析功能,可调节设计方案的参数,还可借助新原材料的模型搭建来保证建筑和室内设计的安全性。因此,就数字科技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字科技;信息技术;环境艺术设计;3D软件

数字科技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字处理模式。由于其采用的是二进制编码,对其调取后会发现大量的“0”与“1”的排列组合,因此,将其命名为数字科技。在应用方面,数字科技并非特定的技术模式,其可对任何数据进行转化和处理,可用于各类生产和设计行业,除了本文所研究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建筑领域外,还包括工程、电子信息科技、生物技术等领域;数字科技具有模型化的管理能力,可借助3D软件制作设计模型,并在计算机中调节模型的参数,从而达到最优化配置,这样不仅有效解决了人力试验效率低下的问题,还有效避免了误差的产生,特别是一些专业的软件具有的自动检测和报错功能,可为使用者提供数据模型创建的合理建议。因此,鉴于数字科技自身强大的.功能,以下对数字科技引入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帮助。

1、数字科技对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影响

数字科技的出现,使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于环境艺术设计领域而言,这种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3方面:①设计效率的提升。计算机对设计的管理比设计师在图纸上的管理更加便捷。②满足个性化需求能力的提升。以往,设计者无法兼顾业主的所有需求,进而引发了业主与设计师、委托公司的矛盾;而在数字科技的帮助下,设计师能兼顾各种相关信息。③数字科技和网络化的实现,开拓了环境艺术的设计视野,使设计师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接触更多的世界级作品,这对于设计师的个人发展及其在设计领域的持久生存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1.1促进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数字科技的核心能力在于对信息的处理,而环境艺术设计也可被看作信息的整合过程。这是因为在建筑和装修设计中,设计者主要负责构图和材料的选择,而构图是一种可转化为数字处理的信息模式,在电脑上构图不仅可提升设计效率,还能节约设计成本;材料选择的关键在于材料比例的设置,在计算机出现前,人们只能不断地搅拌原材料,并进行搭建试验,历经数千年后才找到相对完善和适合各类企业特征的材料应用方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往的材料已逐渐被替代,对于新型材料的应用而言,再以长时间的试验方式寻求合适的比例,显然已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而在数字科技出现后,采用数字化调解和模拟的方式可有效解决材料的比例问题,且能帮助设计者找到不同气候环境下材料性能的差异,从而有效提升建筑的坚固程度。

1.2提高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效率

数字科技的表现力较为强,可展现语言、图形、文字和影像等,使设计者可以更好地调节色彩、光影、材质等效果,且在固定模型的帮助下,可借用对比手段优化新采纳的元素;可有效提升设计的艺术性。以往,设计师只能在纸上构图,其设计理念基于平面展开,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平面与立体的转化问题,进而导致设计师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设计;但依靠数字科技可直接立体设计,不仅减少了模式转化过程中的烦琐程序,还能保证整体艺术的输出效果。对于环境契合性而言,近年来,建筑设计正在向环境友好型发展,需要建筑设计师契合环境,以不破坏环境的设计理念设计建筑,且人们对建筑有审美需求,因此,在兼顾两者的过程中,设计师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但采用数字科技后,可提前通过3D拍摄方法,将周边环境设置成设计背景,从而有效地融合建筑与自然环境。

1.3提升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市场竞争力

环境艺术设计虽然是一种与人类健康发展契合性较高的设计模式,但因设计过程烦琐、建设难度较大,导致其一直不受市场欢迎,加之环境艺术设计的自我要求较高、内容不断丰富,削弱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但对于我国当前的设计领域而言,正缺乏这样的健康设计理念,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不仅不应被淘汰,反而需要得到有效发展。而借助数字科技,可提升环境艺术设计的效率,并结合市场需求提升公众审美的契合性,从而使环境艺术设计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此外,数字科技还能帮助环境艺术设计建立模板式的工作方法,即通过程序将可借用的元素与设计需求相结合,实现整体输出的设计雇佣模式,从而更好地提高服务效率。

2、结束语

时代的发展必然会为人类带来改变,但很多领域却无法有效地与时代契合,本文所研究的环境艺术设计便是其中之一。因此,笔者探讨了当前提升行业发展效率最有效的数字科技,以期借助其丰富的功能,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从而提升整个建筑设计领域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健,张雪青.数字科技发展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6).

[2]刘岩,叶禄新,肖巳洋.数字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运用和发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11).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篇5

浅谈市政工程中的环境保护

摘要:本文从市政工程建设施工中常出现的环境保护问题及基本防治措施、市政工程中环境保护机械设备的选用、市政工程施工的全程环境保护管理及市政工程中环境保护新技术应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市政工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关键词:市政工程;环境保护

市政工程中的环境保护,是指需要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避免施工中的机器设备作业时产生造影和振动一项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还要避免施工环境中产生的废水、粉尘、气渣等危害环境的物质。之所以说施工过程中,若保护环境措施做得不够充分就会对城市内部的居民生活环境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些施工纠纷,进而会阻碍整个市政施工的进程,这是因为是公共场地大部分都是在城市内部操作。

一、市政工程施工中常出现的环境保护问题及基本防治措施

(一)施工扬尘与防治

施工作业扬尘、运输车辆运行的道路扬尘及裸露地面的风蚀扬尘等会导致大量的粉尘扩散到空气中,造成大气污染。如施工工艺中的土方及各种材料装卸、建筑材料筛选与拌合、施工现场的平整与清理、土方回填等产生的扬尘;一些建筑材料的露天堆放本身就容易出现扬尘;开挖造成的裸露地面受风力影响也会产生扬尘。这些都严重污染着施工现场与附近区域的大气环境,致使城市居民集中区域的污染纠纷频发。可以采取的防治措施有:

1、通过经常洒水养护运输道路;在运输水泥和土方等粉质材料的车辆上加盖篷布,以降低运输车辆的道路扬尘。

2、堆放在施工现场的易引起扬尘的粉末状材料上加盖蓬布,并在作业时尽量轻装、轻卸、轻拿、轻放,最好是采用改善了的防尘的现代化施工设备,以降低施工工艺扬尘。

3、用绿网覆盖现场堆放的沙石等土方及开挖后的裸露地面,以降低施工现场的风蚀扬尘。

(二)固体废弃物污染与防治

施工期的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的随意弃置,不仅会产生扬尘及污染水环境,也影响着城市的环境清洁和美化。可以采取的防治措施有:

1、对施工现场遗留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物质,如将回收的砂、石类用做混凝土骨料,将碎砖头等用做回填料。

2、将不能再利用的建筑垃圾等集中收集并及时清运到指定的地方。

(三)施工水污染与防治

市政工程项目施工场地的地面冲洗水、降雨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会导致地表径流和流失的浆料进入水体,造成周边地区水体中的悬浮物、石油类及LMN 等污染物浓度增加,污染水质。可以采取的防治措施有:

1、需在对泥浆水、搅拌站废水等施工废水以及施工现场生活污水和粪便等进行集中、妥善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或河流中,杜绝直接排入水体。

2、现场存放油料的库房在使用过程中,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地面防渗处理,以防油料滴漏污染水体。

二、市政工程中环境保护的工程机械选用

(一)环保型机械材料的选用与设计

设计用于机械系统的部件时,应尽量选用易分解、可回收和再生的,且在加工与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损害影响的材料,尽可能减少或替代铅使用量,宜选用容易装配和分解的大模块化结构与无毒的新型环保型材料制作结构件,以提高工程机械材料的再生率;在保持主机各项性能参数的条件下,尽量减少主机及附属作业装置或机具的体积和重量,以达到液压系统轻量化与高效率,提高动力传动系统零部件的强度与耐久性,延长机械使用寿命,减少机械制造材料与资源消耗,降低机械耗能和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负荷;以废弃零部件处理的污染最小化及综合成本最优化为前提,考虑同类零部件的互换性和通用性,并使之方便解体、容易破碎,能焚烧处理或可回收做燃料。

(二)环保型工程机械的选用与设计

选用低油耗、低排放、低噪声、高效率的环保型水冷增压柴油发动机,以降低排放、噪声等环境的负荷;采用双向减振悬挂系统的动力装置,优化液压管路排列,以克服整机动力传动系统与车架间的共振、噪声及对动力系统的疲劳破坏,降低液压油泵振动及阀节流与油管振动产生的`噪声;选用有高效高精度过滤装置,并配以耐腐蚀、防老化、密封性能好的优质胶管液压管路的液压系统和增压液压油箱,改善泵的吸油效果,以保持传动液压油的清洁和防渗漏,达到去除油液中微尘垃圾、机械磨损物等杂质,减少液压元件故障与磨损、延长常用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及换油间隔时间,降低液压油的更换频率,减少对周边作业环境污染的要求。

三、市政工程中环境保护的环保新技术应用

(一)垃圾处理和再生利用新技术的应用

1、垃圾资源化处理利用技术

我国目前的大多数城市采取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卫生填埋和焚烧,因无严格的防渗措施,极易造成水质及空气等环境污染。采用垃圾资源化处理利用技术,可通过对垃圾进行筛分、磁选,将其中的有机物直接做成普通肥料或用菌嫁接方法制成环保型绿色菌肥;将固体无机物粉碎加工做成切块砖;将白色垃圾加热灭菌后制成环保型板材,不仅能使垃圾得以处理和有效的再利用,还能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

2、“W.D.M法”垃圾综合处理技术

采用“W.D.M法” 综合处理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无须进行严格的垃圾预分拣和分类,可直接投入密闭式热解罐,通过加热到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将垃圾中的有机物热解、脱水汽化并灭菌消毒,再利用旋转翻动、球磨,将垃圾中的有机成分进行粉状处理后,收集到集粉装置,在达到有机和无机物分离的同时,有效地控制了有毒气体与二次污染产生,处理后的垃圾能广泛应用于建筑、肥料等行业。此技术的噪音、粉尘、废气均符合国家排放标准,无污水排放和二次污染,不仅克服了诸如填埋、堆肥、焚烧等垃圾处理方法的各种弊端,改善了垃圾公害污染,还能实现对垃圾的大批量工业化、无害化的集中治理和综合再生利用。

3、镓诺HDPE防渗膜

镓诺HDPE防渗膜采用的是专为柔性防渗膜应用而设计配制的优质高密度聚乙烯原生树脂、碳黑、微量的抗氧剂和热稳定剂、抗老化材料、紫外线吸收剂等材料,经三层共挤技术制成。具有抗拉强度高、防渗性能好、施工简单方便、质量轻、便于运输、物理、化学性能优、成本低、综合效益高、健康、环保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的防渗、防腐、防漏、加固及渗滤液收集。

4、粘土固化注浆防渗帷幕技术

由主成分(高岭粘土)、结构剂(普通硅酸盐水泥)、添加剂(水玻璃)和水组成的粘土固化浆液注浆制成的防渗帷幕,具有极好的防渗阻滞特性,并具有较大的表面积(SBET)和阳离子交换容量(CEC),有较强的吸附污染物质的能力。其材料成本远低于现行普通水泥浆的材料成本。

(二)污水污泥处理和再生利用新技术的应用

1、采用物理化学凝聚法(LPC法)处理污水

根据物理化学原理在流动的待处理污水中加入凝聚剂的方式,对PH 5~13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将污水输入输送管道运行,在适当时机加入凝聚剂,使动态运行的污水与之充分混合,完成凝聚反应后,通过固液分离沉降装置,分离出固液,提纯出的净化水,不仅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废水排放标准,且80%~90%的水可循环使用。

2、利用污泥生产高效有机复合肥技术

采用物理和生物的方式综合加工,利用软化工艺,将有机质养分高的污泥经干燥粉碎或堆积发酵处理后,按养分要求配比添加化肥,搅拌后冷挤压制粒,能生产出复合肥料。

总之,通过市政工程筹划建设施工的全程环境保护管理,并采取各种环境保护措施,不断更新应用环保新科技,能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市政工程建设施工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损害,使市政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统一,城市规划建设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百彰. 浅谈城市市政工程建设与管理[J].价值工程(9)

[2]叶忠文. 环境意识在市政工程的应用[J].改革与开放.2010(16)

毕业设计教学(办公环境设计) 篇6

(论文)任务书

本任务书下达给:

_08_ 级 ______ 专业

学生_18人_

设计(论文)题目:办公环境设计

一、设计(论文)内容:

某公司办公空间设计:

1. 办公空间平面和地面布置图 2. 办公空间天花布置图 3. 办公空间立面详图 4. 办公空间交通分析图 5. 办公空间功能分析图

6. 办公空间表现图(不得少于两张)

二、基本要求:

(1)符合室内设计规范和办公空间定位的风格;

(2)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要求,把设计与功能紧密连接起来;

(3)设计中要考虑公司办公空间的使用功能,在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三、重点研究的问题:

(1)办公空间的功能分区;(2)办公空间的交通动线;(3)办公空间形式和功能的完美结合,以及材料的应用和后期饰品颜色的搭配;

四、主要技术指标:

办公室的建筑面积,办公室的功能分析,办公室的空间分布和动线布置。

五、其他要说明的问题:

下达任务日期:

****年**月**日

要求完成日期:

****年**月**日

答辩日期:

****年**月**日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办公室的设计风格,表现形式,所用的材料和灯光的颜色。第二周:方案构思阶段,办公空间设计分析图及资料的收集。

注:表现手法不限,电脑和手绘均可。

要求:设计满足功能的需要,要有独特的风格表现和特点。

满足基本要求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平面布置图和天花布置图要做到功能和形式的相互结合。

交通分析图和功能分析图纸要明确室内空间中的办公区域和休闲娱乐区域,明确空间设计中“动”和“静”的比例关系,做到室内空间交通的流畅性和合理性。

第三周:办公空间平面和地面布置图的定稿和完成。

办公空间天花布置图的定稿和完成。

注:表现手法不限,电脑和手绘均可。

要求:设计安排及草图绘制要满足使用功能和风格的要求,做到布局合理,使用方便,要注意室内空间和周围的环境的关系,把人性化设计放在设计的第一位。

第四周:办公空间立面详图的定稿和完成。注:电脑绘制

要求:设计要注意风格统一,设计合理,内容和形式表现整体划一。

办公空间立面详图要标明所使用的材料和色彩,及详细尺寸。特别要注意图纸的比例,要做到尺寸合理、使用方便。

第五周:办公空间交通分析图的定稿和完成。

办公空间功能分析图的定稿和完成。

注:电脑制作。

要求:办公空间交通分析图要注意满足使用者平时的功能和习惯,通过设计做到形式和功能的完美结合。

办公空间功能分析图要注意满足使用者对空间使用的要求,并把自己的设计理念和使用者的想法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真正意义上功能和形式的统一。

第六周:办公空间表现图的定稿和完成。注:电脑绘制。

要求:根据所做的方案设计绘制出与之相符的办公空间表现图。

表现图要注意室内空间的特点和风格,要选择恰当的视角和角度,能够烘托办公空间的个性和风格,切忌过花哨过空泛。表现图要能够反映办公空间的主要亮点和使用空间的功能定位。第七周: 设计图纸及展板完成阶段,办公环境设计展板的排版和打印。

论文的修改和正稿的完成。

注:图纸尺寸大小为1200mm*800mm,要求每人两张,表现手法以电脑为主。

严格按照论文规范要求去写,注意自己的论文是否完整,是否有一定的深度,打印论文正稿,为毕业答辩做准备。

要求:排版要重点突出,有一定的风格特点,在展示中要体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和理念。

论文打印严格按照学院的要求制作,切记抄袭。论文要围绕自己的毕业设计去写,重点谈自己的设计过程和设计理念,以及对办公环境设计的认识。

第八周: 论文答辩。

注: 论文答辩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环境监测毕业论文 篇7

毕业设计 (论文) 作为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1], 是培养人才质量的全面的、综合的检验。它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 为学生由学校向社会过渡做好准备。现今随着高校扩招, 两地或多校区办学现象日趋普遍, 如何对两地办学环境下, 保障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 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本文围绕在两地办学环境下影响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问题的诸多因素, 如师学间沟通较少、资源的配置使用不便、新校区学术氛围不浓等方面, 谈谈确保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相关措施。

一、两地办学环境下的新问题

1. 师生间的沟通方面近年来众多高校着手新校区的建

设, 缓解高校扩招带来的校园压力, 但许多高校的新校区尚没有教工住宅区或建设相对滞后, 教师平常主要集中于老校区生活和从事科研工作, 而学生则主要新校区学习, 这就直接导致了新校区师生交流的缺乏。教师与学生交流的短暂, 通常局限于上课的时间和规定的指导时间等。因此学生所更多感受到的是教师课堂上的“言传”, 而“身教”则相对较少, 个性化的指导则更少。这使学生难以感受到教师教书育人的风采和人格魅力, 更难以与教师进行多维的思想交流和信息沟通, 师生之间存在明显的情感、观念等交流缺失的现象, 更谈不上深层次的答疑和辅导。在毕业论文的指导上, 相应的答疑和辅导是至关重要的, 但也缺乏相应的时间保证。两地办学环境下, 直接引起当前师生交往时间、机会趋少化, 交往渠道狭窄化且不够畅通, 交往范围也相对狭小等情况。

2. 资源的配置使用方面两地办学环境下对资源的配置

使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人力资源上看, 教师上课在新老校区间来回奔波, 耗费与路上的时间, 无形之中提高了教学成本;疲于奔走的老师, 得不到休息, 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在物资资源上看, 教学实验设备、图书馆的资料每个校区配置一点, 使用起来相对方便, 这个校区的学生要跑到另一个校区去查资料, 特别是针对毕业论文需要查阅相关专业资料, 通常许多学校将藏书量很全的基本藏书室设于老校区, 这对本科生毕业设计是不利的。在实验室方面, 由于历史原因, 存在着或分过细与条块分割等现象, 一些跨学科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难以开展, 实验室设备利用率低, 难以做到资源共享, 造成了仪器设备重复购置, 投资效益低, 无法集中资金改善实验教学条件。部分实验室尚设在老校区, 学生需要在两个校区间来回奔波, 这也给毕业设计中的实验项目增加了不便。

3. 新校区的学术氛围方面新校区由于成立时间短、常

驻教师少等因素, 学术氛围不浓, 学生缺乏相应的指导与交流。首先, 目前很多大学都按照学生类别分布设置校区, 新校区往往是本科生集聚的校区, 而研究生往往在老校区, 这就造成了本科生或研究生交流上的不便, 从而导致新校区学生缺乏高年级学生这一“天然启蒙老师”的引导和帮带, 很多知识经验需自我摸索。新校区学生所能得到的各种知识传授、经验交流有限, 他们所沿袭的可能还是高中阶段的一些学习方式, 或者是进行着方法上的一些自我演变, 摸索期长, 而未能得到高年级学生一些学风的传承, 即学术氛围的缺乏。此外, 两校区师生分离也给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活动带来诸多不便。

二、保障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相关对策

1. 利用多形式加强沟通要保障毕业设计 (论文) , 首

先要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动性, 指导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 主动且尽可能的多与学生接触,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学生敢于和主动针对毕业论文的相关问题提问, 进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加强师生间交流和毕业论文的指导[2], 写作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 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毕业设计书的写作及其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指导教师每周都需要一定时间为学生进行必要的面对面的指导。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要求将毕业论文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 同时强调相关学术准则, 禁止拼凑和抄袭行为, 要求学生亲自进行相关调研。

此外, 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和现代化通讯技术 (如电子邮件、网络会议、QQ、电话等) 进行毕业论文指导, 可以有效突破地域的限制, 方便而又快捷。 (1) 电子邮件:利用电子邮件向学生发送相关毕业论文指导资料, 如:毕业设计 (论文) 撰写规范、毕业设计书进度表、毕业设计 (论文) 任务书、写作提纲等。学生通过电子邮件向指导教师提问, 发送设计书写作情况。指导教师通过电子邮件回答学生问题, 发送毕业设计批改件和评语。 (2) 网络会议:利用MSN网络会议功能, 可进行毕业论文总体指导, 同时启用音频对话和网络摄像功能, 让有条件看见和听见的同学得到除文字以外的音像的印象。学生将文字记录拷贝下来可作为今后写作的参考。 (3) QQ聊天和传送文件功能:辅导教师在毕业设计辅导中充分发挥了QQ在线导写的优势进行个别实时导写活动, 也可以利用其在教育网中的高速传送文件功能, 可以快捷实现相关资料的传送。

2. 加强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 增强主动性在

从事毕业论文期间, 学生往往缺乏主动性, 如没有教师的引导和安排, 师生交往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而多校区办学模式下指导教师教师同时面对十余名学生时更是如此。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 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 思维观念上抱有侥幸心理, 觉得毕业论文犹如四年来的学习总结, 只是把四年来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予以概括综合或汇总;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即将毕业, 老师不会为难他们, 毕业论文就是走形式。因此, 有必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 以强化自我约束。经常性的对学生灌输论文写作的重要性教育, 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毕业论文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脚踏实地做论文。学生根据自己论文进展情况, 积极与指导教师沟通与交往, 让指导教师清楚的指导论文的进展情况, 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将极大地有助于论文的展开和顺利完成。

3. 强化各环节指导在两地办学环境下, 强化毕业设计

的全过程管理, 尤其需对论文选题、开题、写作、答辩等关键环节进行全过程严格监控, 以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3]。毕业设计从选题、开题到答辩结束, 历时数月, 其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完成得如何, 均直接影响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因此, 应加强过程化管理, 抓好毕业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主要包括:论文选题、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审查学生答辩资格、论文交叉评阅、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和毕业论文抽查等环节。在学生论文的选题上, 应结合学生个人兴趣、就业、考研等具体实际, 尽量与实际项目相结合, 以增加学生的兴趣、主动性和成就感。同时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选题、中期检查、写作等环节中的重要作用。中期考核等上, 适当采取淘汰制, 将个别进展及其缓慢且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延缓答辩, 以适度增加学生的压力。

4. 强化教学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在两地办学环境下, 针

对实际, 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和完善规章制度, 首先要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从制度上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 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 不断修订和完善。在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按照本科教学评估要求, 针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考虑院系和设计指导教师的实际情况, 完善毕业设计 (论文) 实施细则。根据毕业论文撰写的实践过程, 应建立毕业论文管理的规章制度, 制定相关细则, 对毕业论文的组织领导、指导教师的职责、毕业论文的选题、撰写要求及书面格式、毕业论文撰写过程的管理及检查监督、答辩及成绩评定等重要环节进行详细的规定。这样, 毕业论文的管理就会有章可循, 明确教师职责, 使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管理具备可操作性。各教研室也应根据本学科特点, 在学校有关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文件精神指导下, 制定出适合本学科的毕业设计管理实施细则, 积极支持、配合教务处工作, 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

本文针对当前两地办学环境下, 对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确保给出了相关建议。运用上述对策对西南交通大学的2007届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实施, 西南交通大学在成都有两个校区, 研究生和教师集中于九里校区, 本科生则主要在犀浦新校区。工业工程教研室教师实施了上述对策, 本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效果良好。其中毕业论文的优秀率为22.2%, 良好率为70.4%, 及格占3.7%, 缓答辩为3.7%。优秀率和良好率高于学院其他专业平均水平。从长期看, 还需解决好校区定位、新校区教师住房等问题, 以便教师更好的与学生近距离多接触, 更好的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多校区办学环境下影响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问题的相关因素, 并对师生间沟通、资源的配置使用、新校区学术氛围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根据这些因素, 在利用多种形式指导、加强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强化各环节指导、强化教学管理完善规章制度等方面,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并对本校的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实施, 效果良好。

关键词:两地办学,毕业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俊一.本科毕业设计管理与全过程质量监控[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4

[2]张卫中.毕业论文指导方法改革设想[J].江苏高教, 2003, 5

环境监测毕业论文 篇8

关键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毕业生跟踪调查 地方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081-02

一、问题的提出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以下简称城乡规划专业)是1998年国家教育部第四次专业目录调整设立的地理学类应用性理科专业。该专业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8年全国已有158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已经成为重要的时代背景,面对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重要问题,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显著增加。但是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来,我国大多数院校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不尽人意。最近几年一些学者从自身院校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实际出发,基于就业视角进行了探讨,多数学者认为人才培养目标趋同、专业方向不明和定位模糊,导致不能明确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行业需求面向,是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笔者所在的黑龙江科技学院是一个新兴的地方本科院校,2002年在城市规划、地质工程等工科专业基础上开设城乡规划专业,从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至今有6届毕业生。专业开设之初与多数院校一样,由于相关学科基础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存在专业定位模糊、特色不明显、课程体系庞杂、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等共性问题。因此,有必要定期对毕业生去向进行跟踪调查、统计分析并加以仔细研究,从而明确本专业毕业生服务面向的主导行业和领域,从而准确把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特色定位。

二、毕业生跟踪调查实证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是黑龙江科技学院资源环境城乡规划管理专业2007-2012历届毕业生,调查样本容量为287人。调查内容主要涉及毕业生去向、工作单位性质及类别、工作岗位与专业对口情况等。调查方法是直接访谈法,通过召开毕业生校友座谈会、网络调查、电话回访等多种途径,向毕业生本人或知情者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更新毕业生去向的最新信息,并进行分类汇总,对历届毕业生去向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1)显示了2007-2012年历届毕业生去向的总体状况:到私企、国企、外企等各类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占67.6%,到政府机关管理部门工作的毕业生占9.4%,到科研设计、教学等事业单位的毕业生占4.2%,考研的毕业生占16%,出国、参军等其他毕业生占2.8%。

把企业按照私企、国企(石油企业、农垦企业等)、其他企业(外资、三资企业等)分类统计,结果(表2)显示2007-2012届所有毕业生中,90.2%到私企工作,4.1%到国企工作,5.7%到其他企业工作。

对2007-2012届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岗位与专业对口情况进行分析(表3),到与本专业对口的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比例总体在50.5%,其他与本专业不对口的占49.5%,虽然历届有所波动,但专业对口率有上升的趋势。

把与专业对口的企业类别细分为土地勘测规划设计公司、房地产投资开发公司、城乡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土地房地产估价公司、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公司等,并针对历届毕业生进行统计如表4。结果显示,总体上2007-2012届毕业生到土地房地产投资开发公司、城乡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土地勘测规划设计公司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比例达到59.2%,到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公司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为22.4%,还有18.4%的毕业生到土地房地产估价公司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历届到不同类别公司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比例处于不稳定的波动状态,但是最近的2012届毕业生到企业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的比例达到100%。

历届毕业生中,进入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方向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的占51.3%,主要包括城乡规划部门、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环保部门、政府综合部门等,其中本专业毕业生人数最多的是城乡建设和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占81.3%。还有一些毕业生到乡镇政府等农村基层从事国土、规划管理等工作,这是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充分体现。在进入各级政府机关及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毕业生中,在哈尔滨、大连、厦门、呼和浩特等大城市从事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国土资源管理等工作的仅占28%,其余72%都是到县级或县级以下的中小城市从事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等工作。在进入各级政府机关及行政管理部门的毕业生中,只有25.9%的毕业生是当年毕业前通过公务员考试被录用的,其余毕业生基本都是在毕业后或次年进入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

考取研究生一直是本专业部分毕业生的去向之一。毕业当年考取国内研究生的学生占81.3%,另外还有18.7%的毕业生是次年考取的。在这里仅对考取国内研究生的院校及专业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在考取国内研究生的毕业生中,考取地理学科的自然地理、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方向的占总人数的58.7%;考取生态、资源环境类的占19.6%;考取农林遥感类的占6.5%;考取土地资源管理等经济管理类的占15.2%。在考取国内研究生的毕业生中,院校类型有师范类、农林类、综合类(含理工类)、地矿类、科研院所等,考取211院校的占56.5%。历届考研率变动较大,主要是受当年生源的影响较大造成的。

三、城乡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引发的思考

基于多年从事城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实践,笔者深入分析了所在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在办学之初就业率不高、毕业生去向不稳定的主要原因。首先,本专业主要依托地理学科发展,同时还涉及与资源类、环境类、城乡规划类、管理类等学科专业的交叉,由于本专业具有综合性强、专业知识面广等特征,导致学生就业去向杂;其次,占较大比重的本专业学生就业面向的是新兴技术服务行业,很多新成立的规模较小、管理不很规范的私营企业成为其行业主体,另外本专业服务面向的国土等领域的项目数量、业务工作进度等因素经常受到国家政策和各行政主管部门决策的直接影响,导致这类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有着很明显的不稳定的因素,导致很多毕业生在毕业前签约就业的单位在毕业后很快会发生更换,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趋于稳定;第三,一些准备进入各级政府的城乡建设与规划、国土等行政管理部门、县级以下基层政府或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毕业生,由于要经过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考试,所以在毕业前往往不能及时落实明确的就业单位。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进一步凝练具有鲜明地方本科院校特色的应用型理科专业方向,笔者所在院校坚持对城乡专业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毕业生当年及毕业后一段时间内的就业去向。经过多年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实践探索,近几年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以土地资源与城乡规划管理为主要专业方向,立足面向国土行业,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面向社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明显改善了毕业生就业状况。

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进行城乡规划专业社会需求分析预测:到各级政府机关从事管理工作仍是一部分本专业毕业生的选择,但是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明显趋势;到科研、设计、教学等各类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主要原因是行政管理部门主要以公务员为主,目前我国实行“公务员考试制度”,录取比例相当小;科研设计单位及高校等事业单位的学历层次要求不断提高,本科生进入机会相对很小。除此以外,考取研究生一直是本专业部分毕业生的去向之一。最重要的趋势是:企业越来越成为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历届毕业生到企业工作的比例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是近似的,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本专业的需求是大量的能在现代企业从事基层工作、技术工作的综合性应用性人才,因此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点领域必须由行政事业单位为主向现代企业为主转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技术结构以及由此引致就业市场结构迅速变化,这种变化要求高校根据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需要,不断加强专业特色建设,培养出更多合乎时代要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四、结论与建议

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输送所需要的人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众多地方本科院校肩负着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使命。毕业生跟踪调查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因此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可掌握大量客观、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社会人才需求开始向“一专多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趋势转变。地方本科院校应立足于自身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规划。特别是要应社会需求、市场信号进行科学、系统和客观的调查和分析,使专业教育“产品”尽快适应发展变化着的行业要求和岗位要求。今后还应针对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行业、领域需求面向以及对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实际要求,开展更加深入的调查。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编号:HGJXHB1110864)]

参考文献:

1.赵小风,黄贤金,李光录,等.国内外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2.陈兴鹏,焦文婷,张晓森.从就业看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优化——以兰州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09(3)

3.周晓芳.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4.赵筱青,谈树成.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优化-以云南大学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0(5)

5.余建华,王英利,陆佩华,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功用性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6.刘庆广,张学锋,陈红,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优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

上一篇:优秀教师年度考核评语下一篇:湖口县国税局党风廉政建设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