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会劳动部规章制度

2022-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制度是人类社会人们行为的标准。我想学习制定制度,但不知道该如何写?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学生会劳动部规章制度》,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1篇:学生会劳动部规章制度

加强劳动保障制度教学 完善中职学生知识体系

摘 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正在从改革探索,健全巩固进入到完善制度、提升治理的新时代。中职学生作为未来劳动力大军构成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应具备劳动保障、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这对其保障自身权益、对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都有积极的贡献,本文阐述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大背景下,加强中职学校劳动保障法律制度教学的实践意义、相关的教学现状和改进方法。

关键词:劳动保障制度教学 中职

劳动保障制度是劳动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根据有关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形式,对劳动者因年老、疾病、伤残和失业等而出现困难时向其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系列制度。我国现行最新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包括以《劳动法》、《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为核心的一系列法律制度。

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他们对劳动保障制度的认知,关系到未来职业生活的稳定与应对风险的能力,长远看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后的教育类型,尽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所差异,但它们都需要发挥帮助学生有效衔接学习与职业生活的功能[1]。

1 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覆盖,社会保险、劳动合同在经济领域普遍适用的社会背景

1.1 中职学生作为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部分,对社会保险、劳动合同等劳动保障制度的掌握是现实需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明确提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2]。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体现,是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基石。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启动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为包括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四大法定保障系统和慈善事业、商业保险等补充保障机制在内的庞大制度体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指出,“这一制度也从城市人的专利转变成惠及全民的制度安排,成了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基本途径与制度保障”。

劳动者参与社保、寻求保障的意识逐渐普及,“给不给上社保?”是就业市场的除工资薪金外的重要提问,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社会保险基金来源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缴费,政府对社会保险基金给予补贴并承担最终的责任。基于其强制性的属性,劳动者只有履行了法定的缴费义务,并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才能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也就是说它是每个人都必须参加的保险制度,具体包括养老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重大疾病和补充医疗保险。可以说社会保险制度关系着职业人群的基本保障,职业学校的学生完成学业进入工作岗位就要直接面对社会保险的责任和权利。

1.2 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的劳动保障制度是一系列法规制度组成的知识体系

劳动者通过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是涉及劳动者利益的重要部分,《社会保险法》制度以《劳动合同法》制度为基础,两者相辅相承;劳动争议处理劳动者实现其权益的重要措施,许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由于没有相关知识,在自己权益受到侵害时裹足不前,不知所措,而我国劳动保障制度中对劳动争议采取“一裁二审“、举证责任倒置等规定,保护劳动者利益;上述知识与法律基础知识中一般民事合同制度、民事争议制度有很大区别,需要在劳动保障法律制度教学中加以强调。诸如此类,劳动保障制度是一系列有特定调整对象的法规制度组成的知识体系。

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通过法律的引导,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并且规范其发展,不能无方向的乱发展。同时要加强和完善监督和追责制度,保证社会保障制度快速健康的发展[3]。随着社保费征收规范化、社会保险基金运行的规范化,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劳动保障制度是每一名劳动者都要熟知的必备知识。

在社保制度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职业学校应重视相关知識的教学,使学生就业进入工作岗位前具备劳动保障制度的相关知识。

2 在中职学校加强劳动保障法律制度教学的实践意义

2.1 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劳动保障法律制度的教学,有利于中职学生提高法治意识,培养法律素质,适应职业生活

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面对社会经济活动与劳动活动,相关的法律制度是其能从容应对各种情况的盾牌,避免权益被侵犯,避免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违法者。劳动者作为社会保险的参保者,既承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又享有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方面的社会保障权益。保险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社会保险制度近年才日趋完善,人们对社保法律制度的认识还没有像传统民法、刑法那样深入人心,但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提高社会保险法与劳动合同法等劳动保障法律制度在中职教学体系中的比重,益处良多,有利于提高学生法治意识,帮助学生应对职业活动中的风险;有利于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精神。

2.2 社保征收制度完善背景下,专业岗位出现了新需求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明确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以法制手段强化社保基金的征缴,保证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同时,通过实施减税降费,加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是我国政府部门明确的政策。

社会保险收费本身就具有准税收的性质,欧美等部分发达国家早已将社保费改税,直接由税务部门来征缴,同时并入到税法当中来进行管理。这种方式提高了征收管制的效率,促进社保征收体系的透明化和规范化,有效改变了社保费征收上存在的漏缴、少缴现象。

可以预见,由于相关政策的出台,用人市场上对社保专员岗位的需求会迅速增加。人力资源部门应设置社保专员,招聘具有专业社保知识的人才担任相应的工作[4]。社保专员为企业处理社保、公积金相关的内容,包括负责社会保险基数核定、审计应对、参保新增;负责企业社保、公积金账户的开设、年检;负责社会保险缴费,公积金账户管理;负责员工五险的转保、停保的办理;负责工伤的申报和处理等。在职业教育中加强劳动保障制度的教学可以匹配新的专业岗位的需求。

3 中等职业教育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教学的现状和改进方法

目前劳动保障制度知识在中职教学中主要在德育课程和经济类专业理论课程中有所体现。《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职学校普遍开设的德育课程,劳动保障法律制度在该课程中有相关的阐述,但篇幅有限,只简单介绍相关制度重点法条。在经济类专业课程中,如笔者所在的石家庄财经商贸学校所设商贸专业、财经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中,社会保险和劳动保障的内容作为专业岗位工作范围都有涉及,且相关内容有一定的滞后性。

3.1 将劳动保障法律制度作为学生就业前的重要职业指导类课程开展

中职学校职业指导类课程主要包括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人际沟通、礼貌礼节、普通话等课程。作为学生就业前的准备,学生对这类课程有结合就业实际需求的心理期许,在职業指导类课程中加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知识能满足学生的就业、创业实际需求,真正帮助学生应对解决职业发展中的保障问题,提示学生作为劳动者进入社会后,面临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实际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3.2 开发适应中职学生学习基础的劳动保障法律制度的相关教材

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涉及的重要法规,如民法、刑法、税法等制度,随法律制度的新修订,教学中通过对已有教材的完善就能够及时适应;而诸如《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这些新出现的与经济活动密切联系的法律制度,应通过开发相关教材,适合中职财经专业学生学习基础,改变内容过于简单并且滞后的情况。

劳动保障法律制度在中等职业教育知识体系中的完善与加强,适应了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社会需求,满足学生进入社会应对劳动风险的自身需求,具体实施需要教育管理者重视、教学参与者及时调整教学现状、社会媒体大力宣传等多方面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博.教育的职业服务功能探究[D].天津大学,2011.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 2017-10-28(001).

[3] 陈宇.社会转型时期劳动保障制度的新变化[J].法制博览, 2019,25 249+251.

[4] 甘波.浅谈社会保障对人力资源的影响[J].中国市场,2020,No.1036 09 128-129.

作者:刘翠

第2篇:厦台中职商科专业学生劳动教育制度比较

摘要:本文从劳动教育政策、劳动教育发展目标、劳动教育内容分类、劳动教育的组织与实施、劳动教育的监督与评价五个方面对厦台中职商科专业劳动教育的制度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中国台灣地区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制度带来的启发。

关键词:中国台湾;厦门中职商科学生;劳动教育

一、劳动教育对中职学生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说:“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他重申“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中职学生当前劳动教育缺失情况严重。劳动教育的缺位也导致了中职学生出现情绪焦虑、不愿意动手实践、劳动技能不足等多种问题。

二、厦台中职商科学生劳动教育制度对比较

1.劳动教育政策

综上,中国大陆劳动教育的政策经过五个时期的曲折发展,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后,劳动教育再一次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中国台湾地区以朝阳科技大学为例,则是从90年代就开始推行劳作教育,多年以来积累了先进的劳作教育经验和成熟的制度方案。

2.劳动教育发展目标

根据教育部2020年颁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要求,劳动教育目标如下:(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2)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3)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4)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于2010年制定了《鼓励技专校院开设劳作教育及服务学习课程实施要点》,通过劳作教育及服务学习课程的推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与服务热忱,塑造健全人格及正确价值观念。

3.劳动教育内容分类

根据教育部2020年颁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要求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分为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综上,厦门地区劳动教育主要按照组织劳动教育的主体不同进行分类,大体上分为中国台湾地区的劳作教育主要按照从事劳作的对象进行分类,更具有人文关怀。因为劳作对于身心障碍生具有重要意义,有专门的劳作项目针对此类学生。

4.劳动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1)组织机构:厦门地区劳动教育组织管理单位有学生处(班主任)、教务处(科任老师)、实训中心(校园酒店实训)等,中国台湾地区设立服务学习指导委员会这个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厦门地区职业学校负责劳动教育的组织机构部门较为分散,中国台湾地区负责劳作教育的机构则集中统一,由专门负责劳作教育的机构即服务学习指导委员会统一管理,这样更专业也更有利于评价和监督。

(2)制度安排:

综上,厦门地区中职商科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是由学生处出台宿舍卫生评分细则,班主任具体负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通常来说只有部分学生参与。校内食堂站岗由学生处安排,班主任负责鼓励学生参加,商业部学生技能大赛由科技中心、项目负责老师和班主任组织协调部分学生参加。在校两年半时间内参加校内酒店式实训、校外志愿者以及最后一个学期参加社会实习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所有学生都需要参与。这样会出现有的学生大量的参与各种劳动活动,而有的学生除了必须要参与的,其他的劳动基本不参加的情况。而中国台湾朝阳科技大学专门成立“服务学习指导委员会”负责组织管理劳作教育,开设“零学分必修课”,包括基本劳作教育、团体劳作教育、身心障碍生辅导劳作教育、交换生劳作教育等类型,要求人人参与,课程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要求达到60分及以上才能毕业,不可免修。

5.劳动教育的监督与评价

综上,厦门地区中等职业院校对劳动教育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劳动成果的优劣,评价标准没有统一;中国台湾地区的劳动教育评价更注重过程评价,评价标准统一。

三、中国台湾劳动教育制度带来的启发

1.设立专门的劳动教育管理机构

厦门地区的劳动教育管理机构涉及教务处、学生处(班主任)、实训中心等多个部门,并且各个部门监督和评价学生劳动情况的标准不同。如果设立专门的劳动教育管理机构可以统一劳动评价标准,便于对学生综合劳动素质进行评价和认定,如中国台湾地区设立“服务学习指导委员会”专门管理学生劳动教育。

2.开设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

厦门地区的劳动教育分散到宿舍卫生管理、班级美化、校内酒店式实训、校外志愿者等这些活动当中。我们可以将这些活动形式设定为劳动课程,像班主任的每周必上的班会课一样,每周固定时间开设劳动课,并且对学生参与劳动课程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分。同时要求是必修的课程,必须及格才能毕业。这样基本上可以保证全体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基本量,不会出现有的学生大量的参与各种类型劳动活动,而有的学生则很少参与劳动活动。如中国台湾地区开设“零分免修课”,也有要求必须达到60分才能毕业。

3.商科学生的劳动教育还应当融合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

中国台湾地区的朝阳科技大学的商科专业比较突出,产教融合,务实致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创业。厦门地区职业院校商科专业应当注重校企合作,设置多种实践课程或者活动,如设立企业模拟经营沙盘课程、开展各种技能大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开设校企联合培养班级等。

4.劳动教育评分标准化

中国台湾地区对劳动课程评价指标关注学生的工作态度、合作度等等,更多的关注点是学生的劳动过程,而不是劳动成果,这也是我们在对劳动课程进行评分时应该注意的,因为劳动课程有别于一般学科课程,不应该过多关注劳动成果。

5.劳动教育应当关注特殊学生群体

特殊学生群体主要是身心状态不佳、生活困难、学习困难、外来务工子女、农村山区学生、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特殊家庭、亲子关系不良等群体。中国台湾地区有专门针对身心障碍生辅导劳作教育,厦门地区设立劳动课程应当考虑针对以上群体专门开设,适当的劳动教育可以有效地改善他们的精神面貌,对于他们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吴丽萍.台湾技职教育见闻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3):31-32.

[2]张宇, 钱逸秋, 张艳.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战略发展分析——基于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的发展经验[J ].职业技术教育,2016 , 4(3).

[3]罗建新.台湾技职教育学校“劳作教育”的特色与启示——以台湾朝阳科技大学之经验为例[J].广东教育,2016(9):2.

[4]王胤姁.台湾朝阳科技大学人才培养特色观察[J].文教资料,2019(5):1.

[5]程德慧.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观论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9(6):32.

基金项目:厦门市第二期“厦台职业教育研究”课题第五阶段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刘沈丽。

作者:刘沈丽

第3篇:职业教育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法律制度研究

摘 要 随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顶岗实习的发展,顶岗实习学生开始面临严重的劳动安全风险,风险的基本原因包括管理原因、教育原因、社会或历史原因及法律不健全原因等。当前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法律制度仍存在着单一地方法规内容不完备、责任主体和实习学生法律地位不明确、保险制度不完善、法律责任条款欠缺等诸多不足。故此,在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时,要建立完整的顶岗实习风险管理制度,将实习风险在校企之间合理分配,明确实习学生法律地位,把顶岗实习学生规定为相对独立的法律主体,实行强制性保险制度,同时增加相应的法律责任条款。

关键词 顶岗实习;劳动安全;风险管理;法律制度;职业教育

随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顶岗实习已成为职业教育提高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必要环节。然而,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如劳动安全风险、法律责任风险等。这些风险特别是劳动安全风险由于不可完全避免和不可完全预测性,对顶岗实习目标的实现会产生消极影响。《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工作2013年度报告》显示,我国实习学生中发生一般性伤害的比例为每10万名约78.65人,其中,约4.69人死亡。因此,为保证顶岗实习目标的实现,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学生顶岗实习风险损失,或者当损害发生时能够使学生得到及时补偿。

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Herbert William Heinrich)针对工业事故预防提出了四种对策:工程技术方面改进、说服教育、人事调整、惩戒。这四种安全对策后来被归纳为众所周知的3E原则:Engineering——工程技术; Education——教育;Enforcement——强制。强制原则即借助于规章制度、法规等必要的行政、法律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1]。本文将借鉴这些安全管理相关理论,针对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所面临的劳动安全风险,从立法的角度,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法律对策。

一、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分析

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是指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顶岗实习学生因意外等原因造成身体损伤、残疾、死亡的风险。有必要对顶岗实习学生所面临的劳动安全风险的原因进行充分了解和分析。

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即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的结果。人员伤亡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不良社会环境或遗传因素引发的。海因里希又进一步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不正确的态度、缺乏知识或操作不熟练、身体状况不佳等[2]。顶岗实习学生相对于实习企业的正式员工而言,显然有着更加突出的不正确的态度、缺乏知识或操作不熟练等缺点,这些缺点则可能导致更多的不安全行为并进一步造成更多的伤害事故,面临的劳动安全风险更大。

日本学者北川彻三在海因里希等人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北川彻三的理论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从社会大环境角度分析导致事故的深层次原因,为从社会环境包括法律环境的角度来思考预防事故提供了理论基础。他认为,虽然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但直接原因背后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基本原因:管理原因,企业领导者不够重视安全,作业标准不明确,维修保养制度有缺陷,人员安排不当,职工积极性不高等;学校教育原因,安全教育不充分;社会或历史原因,社会安全观念落后,安全法规或安全管理、监督机构不完备等,基本原因才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3]。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和基本原因也无外乎以上所分析的一些情况。

据此可以推断,如果能够在源头上消除或改善造成顶岗实习事故的基本原因,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使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得到预防和控制。

二、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的立法经验

2009年,《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通知》(教职成[2009]13号)提出,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保险责任范围应覆盖学生实习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学生实习期间遭受人身意外事故和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认定为工伤情形下校方依法应承担的责任,以及相关法律费用和学生实习第三者责任。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2]13号)提出,各职业院校要积极为实习学生购买保险,确保三部委文件中提出的“人人参保,应保尽保”目标落到实处。201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制定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中的第五章专门规定了实习管理安全职责,要求“职业学校和实习单位要确立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有关规定”。并具体规定了实习单位应当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管理工作,推动建立学生实习强制保险制度等内容。

2007年,《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等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为上岗实习的学生安排必要的带教人员,提供相应的劳动保护条件。2008年通过的《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等规定,职业院校应当加强对实习学生和实践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为实习学生统一办理意外伤害保险。2011年通过的《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实施办法》等规定,职业院校应当根据有关规定为所有实习学生办理学生实习责任保险。2013年通过的《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的意见》等规定,应安排带教师傅,做好岗前培训、安全教育,禁止安排实习学生在风险较大、非本专业对口行业或其他不适宜学生实习的岗位顶岗实习;学生每天顶岗实习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2012年通过的《沈阳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规定,职业学校学生、教师在实习实践期间发生安全事故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综合以上政策和法规,对于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的规定主要有:职业学校应当加强对实习学生和实践教师的安全教育;企事业单位安排指导人员,做好实习、实践前的安全培训,提供实习、实践期间的劳动保护条件;禁止安排实习学生在风险较大、非本专业对口行业或其他不适宜学生实习的岗位顶岗实习;学生每天顶岗实习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为职业院校学生办理实习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实习实践期间发生安全事故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等[4]。

以上规定大多着眼于预防,试图消除事故伤害产生的基本原因和其他原因。规定职业学校和实习单位应当确立安全第一的原则,有利于消除事故的观念落后原因;规定职业学校的安全教育义务,有利于消除事故的教育原因;规定企事业单位做好安全培训工作,提供劳动保护条件等义务,有利于消除事故的管理原因;规定安排指导人员,有利于消除学生缺乏知识或操作不熟等原因。这些规定皆契合于海因里希、北川彻三等人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体现了“预防为主”的现代安全管理理念。

三、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立法不足

对于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问题,无论是从处于弱势的实习学生权益保护的正当性与紧迫性出发,还是从促进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发展角度考虑,法律都应做出积极的回应。目前虽然已经有了前述的相关规定,但是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相关法律制度仍然在内容上存在着诸多欠缺或不周密。

第一,现存立法效力层次低,相互冲突,单一地方法规内容不完备。当前,对于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有所规定的立法基本上都属于部门规章或地方性法规,效力层次低,相互冲突之处颇多,导致司法实践中难以适用。此外,虽然将各地立法中有关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的条款综合在一起看,似乎已经比较完备,条款数量也不少,但是如果将某一地方法规单独进行审视,则很多地方立法的规定仍然比较粗糙简略,存在疏漏之处。如《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除了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为上岗实习的学生安排必要的带教人员,提供相应的劳动保护条件”,对于其他方面都没有做出规定。而且地方立法的效力范围仅限于本行政区域以内。所以不能因为其他地方法规中有了某一方面内容,就可以不在本地区法规中进行规定了。目前单一地方立法不完备这种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第二,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的责任主体并未明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的通知》中提出,“职业院校校长是学生实习安全和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但这不是法律意义上对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责任主体的确定。近年来的学生实习伤害赔偿司法实践中,有的以实习企业为单独责任承担人,更多的以职业院校和实习单位为共同责任承担人,而实际上这种个案判决往往是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的结果,而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英美法系的法官可以造法,“司法过程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发现法律,而是创造法律”[5],但我国属于成文法传统的国家,法律只授予立法机关立法权,司法机关不享有立法权,其审判活动并不创造法律,个案性的法律漏洞填补充其量也只是一种立法尝试。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一旦发生伤害事故,究竟应以职业院校还是实习单位为责任主体或共同责任主体目前仍无定论。

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的责任主体问题涉及多方利益,确实是一个难以明确的复杂问题,但是却并非一个可以回避的问题。学生实习责任保险为解决实习事故带来的赔偿纠纷提供了一种解决途径,但是却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一旦未投保保险或者超出保险赔付额度和保险赔付范围的情况出现,责任主体问题必将凸显。201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制定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中规定“不属于保险赔付范围或者超出保险赔付额度的部分,由实习单位、职业学校及学生按照实习协议约定承担责任”。这一规定试图对责任主体问题予以解决,但其合理性值得质疑。因为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的责任主体问题具有公法性质,并非是一个可以通过私法自治解决的问题。同时实习协议往往是具有强势地位的实习单位和职业院校强加给实习学生的,有违公平正义,取得的效果很难保证社会公正性。

第三,顶岗实习学生的法律地位未予明确。目前,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法律地位是劳动者还是学生有着不同观点。有学者认为,顶岗实习学生的档案关系仍在学校,实习的目的是更好地掌握在校所学知识、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因此顶岗实习学生的法律地位仍是学生。也有学者认为,由于顶岗实习的特殊性,顶岗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劳动关系,顶岗实习时其学生身份已转化为劳动者身份。更多学者则认为,顶岗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的关系具有双重性,既有教育管理关系又有事实劳动关系,顶岗实习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劳动者[6]。以上观点的不同反映了顶岗实习学生法律地位的尴尬。顶岗实习学生法律地位不确定,身兼双重角色。这种角色冲突带来法律适用上的困境,《工伤保险条例》难以适用于工作中受到伤害的顶岗实习学生即为这种法律适用困境的明证,而这种法律困境使得实习学生面临更多的风险。实习安全管理中,职业院校与实习单位互相指望,争相减轻己方而加重对方的安全管理义务,一旦发生事故,又相互推诿。顶岗实习学生又遭遇法律适用困境,权益难以获得救济。

第四,作为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法律制度中最为重要的学生实习保险制度尚不完善。学生实习保险主要涉及实习责任保险和学生意外伤害保险两个险种。2009年,教育部、财政部、保监会联合印发的《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通知》(教职成[2009]13号)中曾提出“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真正做到中等职业学校参加实习的学生人人参保、应保尽保”。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的通知》进一步提出,各职业院校要积极为实习学生购买保险,确保三部委文件中提出的“人人参保,应保尽保”目标落到实处。201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研究制定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提出要“推动建立学生实习强制保险制度”。但是,以上规范性文件对学生实习责任保险仅采用“推行”或“推动”模式,并未真正建立强制性保险制度。司法实践中也屡屡确定实习责任保险并非国家强制性保险。此外,以上规范性文件效力层次较低,与很多地方性立法存在冲突,其关于建立学生实习强制保险制度的规定往往不能得到适用。

第五,当前立法未能涵盖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的全过程。东汉时期政论家、史学家荀悦在《申鉴·杂言》中有一段话:“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这段话阐明了风险管理防、救、戒的三个阶段,虽有上、次、下之分,但是都属应为之举。当前立法规定教育、管理等义务在于“防”,规定保险制度在于“救”,但对于“戒”,即法律责任,却鲜有明确规定,付之阙如,导致立法不能与风险管理全程呼应,出现立法空白。

顶岗实习安全管理法律义务通过规定相关主体的“应为模式”和“禁为模式”的义务性规则设定,按逻辑发展,对于“应为模式”和“禁为模式”必须要规定违反义务的否定性法律后果。但是当前立法中相当多的义务性条款没有法律责任条款与之相对应,仅规定了行为模式却没有对应的法律后果。如《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规定的“禁止安排实习学生从事不符合实习特征或者与实习内容不一致的劳动生产”,“不得通过中介机构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学生实习工作”,职业院校要“根据有关规定为所有实习学生办理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等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法律义务都是涉及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的非常重要的义务,违反该义务将产生严重的危害性后果,但是《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却没有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造成法律规范逻辑结构欠缺,使可能出现的违法行为出现法律责任空白,难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四、完善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立法建议

由于当前职业教育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尚存在较大法律漏洞,使法律的有效适用程度降低,对法治效果具有不良的影响。因此,在制定和完善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法律制度时应注重立法质量,尽可能消除或填补法律漏洞,从而达到消除事故产生原因的目的。

第一,尽快制定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相关法律或行政法规,在修订《职业教育法》和制定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行政法规时,应将安全风险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加以规定,将成熟立法和司法经验纳入其中。地方立法应完善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法律制度的内容,各地应在本地区立法建立和完善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时,尽可能吸纳其他地方立法中值得借鉴的条款,强化相关主体的管理责任和教育责任,建立完整的顶岗实习风险管理制度,使顶岗实习学生得到更为良好的安全保障。

第二,确定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的责任主体。法律应当实现社会公平,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学生面对学校,特别是实习单位,明显处于弱势,体现出显著的从属性和依附性。因此,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的责任承担不应简单地由实习单位、职业学校及学生通过实习协议约定,而应当通过立法将法律天平向顶岗实习学生一方适度倾斜,从而给予顶岗实习学生充分、及时和有效的救助。校、企双方应为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的共同责任主体,立法时应客观公正地根据校企双方所应履行的安全义务以及对于风险的实际控制能力,本着责任共担的原则,将实习风险在校企之间合理分配,明确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的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

第三,明确顶岗实习学生的法律地位。近年来不同于传统典型劳动形态的“非典型劳动”方式大量产生,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就是一种不完全符合传统劳动关系特征的“非典型劳动”方式。因此,无需刻意或勉强将顶岗实习学生归入学生或劳动者任何一类,应制定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专门法规,将顶岗实习学生创设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法律主体形式,可将顶岗实习学生作为特殊的非典型劳动者,单独设定其权力和义务[7]。当然强调其独立,并不意味着设定其權力和义务时不得援引现存《劳动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实习学生法律地位确定后,将减少这种因角色冲突所带来的特殊风险。

第四,改变学生实习保险的“推行推动”模式,真正建立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强制性保险制度。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属于国家职业教育制度建设范畴,具有公益性,是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意外伤害保险可以在保险责任、保险金额等方面提供有益补充。从2009年的《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通知》到2016年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学生实习保险的“推行推动”模式仍未改变,这种状况不利于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考虑到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的必然性和严重性,以及其可能对顶岗实习产生的重大影响,亟需立法建立风险转移机制,有必要在修订《职业教育法》或制定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专门法规时尽快将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规定为法定强制性保险。在此之前,地方立法可以先试先行将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规定为法定强制性保险。同时制定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示范条款,对保险主体、保险责任、保险金额、保费、保险人和被保险人权力义务等作出具体规定。

第五,增加相应的法律责任条款。立法者应保证法律逻辑的完整性,确保法律反映和调整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既要规定预防和救济的措施,又要有惩戒的措施,对不履行相关安全职责的行为要设定相应的法律责任,以便追究并惩罚违法人员,杜绝或减少安全违法行为的发生。

在制定法律责任条款过程中,应当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遵循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对等的原则。贝卡里亚在其《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指出:“公众所关心的不仅是不要发生犯罪,而且还关心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尽量少些。因而犯罪对公共利益的危害越大,促使人们犯罪的力量越强,制止人们犯罪的手段就应该越强有力。这就需要刑罚与犯罪相对称。”[8]贝卡里亚刑罚应与犯罪相对称的观点无疑也适用于实习安全法律责任的设定,只有公平设定法律责任,避免畸轻畸重,才能有效遏止实习管理中的安全违法行为,实现法治运行的最佳效果。

此外,在制定法律责任条款时,立法者还应按照可操作性的要求以明晰准确的语言完整表述出责任条款的全部要素,条款内容要尽可能细化,适用法律要明确、主体职责要清晰、责任方式要可行、追责条件要具体[9]。

参 考 文 献

[1][2]赵立祥,刘婷婷.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模型及其应用[J].经济论坛,2009(9):94-95.

[3]牛聚粉.事故致因理论综述[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2(9):45-48.

[4]赵学昌.关于校企合作办学法律制度建设的思考——基于对中央政策与地方立法的梳理与评析[J].教育探索2012(4):77-79.

[5][美]本杰明·N·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104-105.

[6]李甜甜.大学生实习因工受伤法律救济研究[D].江苏:中国矿业大学,2015:2-3.

[7]冯彦君,张颖慧.“劳动关系”判定标准的反思与重构[J].当代法学,2011(6):92-98.

[8]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42.

[9]古力,余軍.行政法律责任的规范分析[J].中国法学,2004(5):37-44.

Key words internship; occupational safety; risk management; legal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

Author Wang Yuando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Tianjin Vocational College(Tianjin 300410)

作者:王远东

第4篇:学生会劳动部规章制度

为营造“文明、卫生、有序 、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协调学生会劳动部工作,促进内部团结,作为主管校园卫生和文明的部门,现制定以下内部管理制度: 一:部门管理细则

1、部内成员应经常联系和交流、用心工作,把劳动部当作友情平台和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共同努力、共同锻炼、一起进步。

2、工作要认真、做事要积极、勤于思考、踏实苦干、开拓创新。

3、树立团队精神、分工协作,并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

4、本部组织的各项活动,本部成员须以身作则,积极参加。能积极、出色完成任务。

二、 劳动部例会要求:

1、各成员应准时参加例会,做好会议记录。如有事,须提前给部长请假。迟到、早退或旷到者需向部长说明原因。

2、应准时到达会议地点等后开会,会议没开前不得大吵大闹。

3、开会期间不准提前早退,除特殊情况向部长请假。

4、开会应积极发表个人意见及个人想法。

5、不许在会议中听有任何手机铃声,必须在开会前把手机调为震动模式。

6、不准在会议与其他人交头接耳情况。

7、劳动部于每周一8:50分准时召开部门例会,成员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早退、穿拖鞋参加,应带好记录本,佩戴好校卡准时参加会议。会议中要积极发言,做好笔记。无论任何会议都必须提前5分钟到席。应带好记录本,佩戴好校卡准时参加会议。会议中要积极发言,做好笔记。

三、日常行为规范

1、自觉维护好本部门的形象,不得做出有损部门声誉的事例。

2、辞职必须在一周前提出书面申请负责人签字后可批准。

三、奖励方法

1、期末根据成员日常工作表现为依据进行不同的奖励。

2、部门实行“部门操行分制”,基础分为10分,具体加减分如下 加分:

1、每周工作全勤加0.5分,每月工作全勤加2分。

2、积极参加两会或部门活动加分0.5分。

3、主动参与策划活动等加2分 减分:

1、迟到一次扣0.5分。

2、早退一次扣0.5分

3、无故缺席工作(会议)扣2分。

4、不服从管理扣分2分。

若发生意外情况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低于6分者予劝退。

学生会劳动部 2013年10月

第5篇:学生校内或社区公益劳动制度

一、明确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的目的和原则

(一)通过公益劳动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树立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学会交往,承受挫折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认知和行为的统一,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公益劳动应坚持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参加公益劳动的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实际问题的兴趣,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公益劳动应坚持指导性原则:教师应教给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鉴别、研究和发展。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

(四)公益劳动应坚持时代性原则:实践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突出人文、科技、国防、环保等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五)公益劳动应坚持安全性原则:保证学生在公益劳动中的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指定专人负责。教师和家长(监护人)要教给学生自我保护方法,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实践基地和单位在保证设施安全的基础上,向学生讲清与实践内容相关的操作程

序,安全制度,培养学生安全生产和操作的意识。

二、落实小学生公益劳动的时间、内容和途径

(一)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的实践活动以校内外有计划的活动为主,以学校和社区为主要实践场所,重在体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公益劳动包括社会调查(含参观访问)、公益劳动、国防教育、社区服务、科技文体活动等,以社区和基地为实践阵地。我校学生参加校内和社区公益劳动时间(3-6年级学生每月不少于2小时)。

(二)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实践基地的建立是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必要保证。

(三)学校要善于利用资源,充分发挥青少年教育基地及有关场所的作用,挖掘地区资源的潜力,逐步建立满足不同年龄和不同类型实践活动需要的实践基地,规范现有的基地。

(四)学校在落实文件精神时结合实际,与学校传统活动相结合,与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紧密结合。各班在安排学生社会实践内容,选择实践途径上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加强学生公益劳动的组织管理

(一)领导干部和广大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从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出发,以素质教育总目标为依据,安排学生公益劳动。

(二)学校要把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作为必修内容,纳入学校整体工作,切实予以保证。学校还应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宣讲开展公益劳动的意义,争取家长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三)学校要组织学生实践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把

各种成果和建设性意见推荐给有关部门,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的快乐,鼓励和保护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四)学校要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公益劳动的情况作为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考核内容,记入教师的考核档案。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计入工作量。学校要把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的情况,纳入学籍管理内容,作为各级评优条件之一。对开展实践活动好的个人和班集体,学校将进行表彰。

学生参加校内或社区公益劳动制度

单位:龙湾中心小学

第6篇: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安全领导小组,由实践基地负责人任组长,各学校带队领导任副组长,各带队班主任、基地任课教师及军训管理部负责人任成员。

2、完善各项安全制度,建立学生安全事故防范预案等。

3、加强对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学校和教师适当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活动,严禁让学生参加超过自身付荷的劳动和危险性活动。

4、加强对有关领导和劳动指导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5、建立责任制,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要由一名校级领导带队,班主任教师全程陪同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

6、在活动教室内,一未经老师同意,不得随便打开电源开关乱拆、乱碰机械设备、电器设备。

7、必须按老师指导的方法使用工具和操作设备,不得随心所欲、误用、滥用工具和设备。

8、建立健全实践基地食堂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到人,落实到位,依法办事,执证上岗,必须做到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许可证、培训证三证齐全。

9、学生实践场所要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消除一切安全隐患,科学指导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保证学生实践活动、吃、住、行的安全。

第7篇:劳动管理规章制度

公司管理资料,建筑资料,公司手册,公司方案豆丁网 http://docin.com/1509057653

北京 XXXXXXXX 有限公司 劳动用工制度

第一节 第1条 法证件。 第2条 职工应聘公司职位时,必须与其他用人单位合法解除或终止了劳 职工招用

职工应聘公司职位时,必须年满 16 周岁,并持有居民身份证等合

动关系,如实填写《应聘人员登记表》。 第 3 条 公司根据职工素质和岗位要求,实行职前培训、在岗继续教育等。 第二节 第4条 劳动合同管理

公司招用职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 自职工录用之日起 30 日内签订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由双方各执一份

: (1)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被确认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2)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3)女职工在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4)在本公司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 12 条 职工提前 30 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职工依本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公司不支付职工经济补偿金。 第 13 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1)劳动合同期满的; (2)职工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3)职工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4)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5)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公司决定提前解散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公司管理资料,建筑资料,公司手册,公司方案豆丁网 http://docin.com/1509057653

职工不同意续订,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公 司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公司决定提前解散的;公司应依法支付 经济补偿金。 第 14 条 司如下损失:

1、甲方为其支付的培训费; 2.对生产,经营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3.本合同所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第三节 第 15 条 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 职工违反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对公司造成损失的,职工应赔偿公

公司连续生产岗位实行综合工作制, 销售岗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管理岗位实行标准工作制。 第 16 条 公司根据生产经营需要, 经与职工协商后可以依法延长日工作时

间,但须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执行。 第 17 条 其他休息休假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第四节 第 18 条 第 19 条 第 20 条 第 21 条 工资福利

职工基本工资不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 安排职工加班的,公司按国家有关规定支付加班工资。 公司以现金形式按月足额支付职工工资; 因职工原因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公司可以要求职工赔偿,可

从职工当月工资中扣除。 罚款和赔偿可以同时执行,但每月扣除的额度不超过职工基本工资的 20%, 扣除后的工资不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 第 22 条 资: (1)代扣代缴职工个人负担的社会保险费; (2)扣除依法赔偿给公司的费用; (3)扣除职工违规违纪受到公司处罚的罚款; (4)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扣除的工资或费用。 第五节 社会保险 有下列情况之一, 公司可以代扣或减发职工工资而不属于克扣工

公司管理资料,建筑资料,公司手册,公司方案豆丁网 http://docin.com/1509057653

第 23 条

公司按政府规定为职工办理养老保险

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

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险。 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依法由公司和个人分别承担。 第六节 劳动纪律

第 24 条 职工必须遵守如下考勤和辞职制度: (1)按时上班、下班,不得迟到、早退; (2)有事、有病必须向部门经理或主管请假,不得无故旷工; (3) 请假必须事先填写 《请假单》 并附上相关证明 , (病假应有医生证明) ,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应提早电话或委托他人请假,上班后及早补办请假手续; (4)一次迟到或早退 30 分钟以上的,应办理请假手续,否则以旷工论处; (5)未履行请假、续假、补假手续而擅不到岗者,均以旷工论处; (6)职工因故辞职,应提前一个月向部门经理或主管提交《辞职报告》; (7)职工辞职由部门经理或主管批准,辞职获准后,公司方与其办理离职 手续。 第七节 第 25 条 附则

本制度是劳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具体化,本规定与现行劳

动法律、法规、规章有抵触的,以现行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为准。 第 26 条 第 27 条 第 28 条 第 29 条 本制度与劳动合同有抵触的,以劳动合同为准。 本制度未尽事宜或法律规定更新时, 通过通告的形式补充或更新。 本制度已由全体职工讨论,并向全体职工公布。 本制度自 年 月 日生效。

北京 XXXXXXXX 有限公司 二 00 八 年 月 日

第8篇:劳动管理规章制度

第一节 职工招用

第1条 职工应聘公司职位时,必须年满16周岁,并持有居民身份证等合

法证件。

第2条 职工应聘公司职位时,必须与其他用人单位合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关

系,如实填写《应聘人员登记表》。

第3条 公司根据职工素质和岗位要求,实行职前培训、在岗继续教育等。

第二节 劳动合同管理

第4条 公司招用职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自职工录用之日起30日内签订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由双方各执一份。

第5条 劳动合同必须经职工本人、公司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书面授

权的人)签字,并加盖公司公章方能生效。

第6条 公司对新录用的职工实行试用期制度,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

设定试用期,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中。

第7条 公司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8条 公司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由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的,依法支付职工经济补偿金;由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不支付职工经济补偿金。

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包括变更合同期限、工作岗位、劳动报酬等。

第9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 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 提供与录用相关的虚假的证书或者劳动关系状况证明的;

(3) 严重违反公司依法制定的工作制度的;

(4)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公司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5)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6)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劳动教养的;

(7)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公司依本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不支付职工经济补偿金。

第10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公司提前30天书面通知职工本人,可以解除劳

动合同:

(1) 职工忠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公司另行安排的适当工作的;

(2) 职工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协商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不能达成协议的。

公司依本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依法支付职工经济补偿金。

第11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公司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满,

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

(1) 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被确认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2) 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3) 女职工在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4) 在本公司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5)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12条 职工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职工依本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公司不支付职工经济补偿金。

第13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1) 劳动合同期满的;

(2) 职工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3) 职工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4) 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5) 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公司决定提前解散的;

(6)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职工不同意续订,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公司决定提前解散的;公司应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

第14条 职工违反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对公司造成损失的,职工应赔偿公司

如下损失:

1、甲方为其支付的培训费;

2、对生产,经营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3、本合同所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第三节 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

第15条 公司连续生产岗位实行综合工作制,销售岗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管理岗位实行标准工作制。

第16条 公司根据生产经营需要,经与职工协商后可以依法延长日工作时间,

但须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执行。

第17条 其他休息休假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第四节 工资福利

职工基本工资不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

安排职工加班的,公司按国家有关规定支付加班工资。

公司以现金形式按月足额支付职工工资。

因职工原因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公司可以要求职工赔偿,可从

职工当月工资中扣除。

罚款和赔偿可以同时执行,但每月扣除的额度不超过职工基本工资的20%,扣除后的工资不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

第22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公司可以代扣或减发职工工资而不属于克扣工资:

(1) 代扣代缴职工个人负担的社会保险费;

(2) 扣除依法赔偿给公司的费用;

(3) 扣除职工违规违纪受到公司处罚的罚款;

(4)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扣除的工资或费用。 第18条 第19条 第20条 第21条

第五节 社会保险

第23条 公司按政府规定为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

保险、生育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险。

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依法由公司和个人分别承担。

第六节 劳动纪律

第24条 职工必须遵守如下考勤和辞职制度:

(1) 按时上班、下班,不得迟到、早退;

(2) 有事、有病必须向部门经理或主管请假,不得无故旷工;

(3) 请假必须事先填写《请假单》,并附上相关证明(病假应有医生证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应提早电话或委托他人请假,上班后及早补办请假手续;

(4) 一次迟到或早退30分钟以上的,应办理请假手续,否则以旷工论处;

(5) 未履行请假、续假、补假手续而擅不到岗者,均以旷工论处;

(6) 职工因故辞职,应提前一个月向部门经理或主管提交《辞职报告》;

(7) 职工辞职由部门经理或主管批准,辞职获准后,公司方与其离职手续。

第七节 附则

第25条 本制度是劳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具体化,本规定与现行劳动

法律、法规、规章有抵触的,以现行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为准。

第26条 本制度与劳动合同有抵触的,以劳动合同为准。

第27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或法律规定更新时,通过通告的形式补充或更新。

第28条 本制度已由全体职工讨论,并向全体职工公布。

第29条 本制度自年月日生效。

公司

年月日

第9篇:劳动用工规章制度

临汾时代风华特色学校

教职工劳动保障规章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为规范单位和教职工的行为,维护单位和教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劳动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2条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单位所有教职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教职工;对特殊职位的教职工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3条 教职工享有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等劳动权利,同时应当履行完成劳动任务、遵守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等劳动义务。

第4条 单位负有支付教职工劳动报酬、保护教职工合法劳动权益等义务,同时享有生产经营决策权、劳动用工和人事管理权、工资分配权、依法制定规章制度权等权利。

第二章 教职工招用与培训教育

第5条 招用教职工实行男女平等、民族平等原则,特殊工种或岗位对性别、民族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6条 招用教职工实行全面考核、择优录用的原则,不招用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教职工。

第7条 教职工应聘职位时,应满18周岁,身体健康,现实表现良好。教职工应聘时提供的身份证、毕业证、计生证等证件必须是本人的真实证件,不得借用或伪造证件欺骗。录用教职工,不收取教职工的押金(物),不扣留教职工的身份证、毕业证等证件。

第8条 单位十分重视教职工的培训和教育,根据教职工素质和岗位要求,实行职前培训、职业教育或在岗深造培训教育,培养教职工的职业自豪感和职业道德意识。

第9条 单位对新录用的教职工实行试用期制度,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试用期为1至3月。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中,并算作本单位的工作年限。

第三章 劳动合同管理

第10条 单位招用教职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自教职工入职之日起30日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由双方各执一份。

第11条 劳动合同统一使用劳动局印制的劳动合同文本,劳动合同必须经教职工本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书面授权的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方能生效。劳动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时成立并生效;劳动合同对合同生效时间或条件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12条 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的教职工,可以与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但单位不同意续延的除外。

第13条 单位与教职工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由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法申报劳动部门失业登记备案,符合失业待遇条件的,依法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包括变更合同期限、工作岗位、劳动报酬、违约责任等。

第14条 教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单位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5)、被劳动教养的;

(6)、单位依法制定的惩罚制度中规定可以辞退的;

(7)、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单位依本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可以不支付教职工经济补偿金。

第15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单位提前30天书面通知教职工,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教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单位另行安排的适当工作的(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 (2)、教职工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协商不能达成协议的;

(4)、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

(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单位依本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按国家及本省、市有关规定支付教职工经济补偿金

第16条 教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单位不得依据本规定第23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但可以依据本规定第22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1)、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被确认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2)、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3)、女职工在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4)、应征入伍,在义务服兵役期间的;

(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17条 单位与教职工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反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违约金的约定,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

教职工违反法律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应赔偿单位下列损失:

(1)、单位录用教职工所支付的费用;

(2)、单位为教职工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

(3)、对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4)、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第18条 非单位过错,教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单位。知悉单位商业秘密的教职工,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对提前通知期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不超过6个月)。

教职工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尚未处理完毕的,不得依前两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教职工自动离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本规定第25条第二款的规定赔偿单位的损失。

第19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合同终止:

(1)、劳动合同期满,双方不再续订的; (2)、劳动合同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的;

(3)、教职工死亡或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死亡的;

(4)、单位依法解散、破产或者被撤销的;

(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终止劳动合同,单位可以不支付教职工经济补偿金;法律、法规、规章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20条 教职工在规定的医疗期内,女职工在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满的,劳动合同的期限自动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满为止(本规定第22条的情形除外)。

第21条 劳动合同期满单位需要续签劳动合同的,提前30天通知教职工,并在30日内重新签订劳动合同;不再续签的,在合同期满前书面通知教职工,向教职工出具《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并在合同期满后3个工作日内办理终止劳动合同手续。

第22条 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向教职工出具《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并在合同解除后3个工作日内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

第四章 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

第23条 单位 实行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度;

第24条 教职工每天正常工作时间为: 上午8:00-12:00 ,下午 14:00-18:00(根据季节时间相应调整)

第25条 教职工享受国家规定的休假制度。

上一篇:幼儿园校车安全下一篇:学习宪法精神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