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生会例会制度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学生会例会制度(精选10篇)

大学学生会例会制度 篇1

一、学生会部长例会以及各部门例会每两周召开一次。会议时间和地点由办公室进行统一安排。

二、例会时间、地点不得随意改变,如有特殊原因需临时改变时间或地点,应至少提前两天告知办公室,以便做出调整。如需加开临时会议,需提前三天向办公室提出申请。

三、如需长期性改变固定的例会时间或地点,须及时告知办公室,由办公室进行重新调整。

四、例会由办公室和人力资源部共同进行监督。办公室和人力资源部将根据监督情况对部门及个人进行打分,并定期进行部门考核和个人考核。

五、会议签到工作由例会监督人员负责,详细记录请假、迟到、缺席情况。所有与会人员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早退。如有特殊原因应在会议开始前以书面形式请假并交给例会监督人员,否则视为缺席。

六、会议内容记录及评分由例会监督人员负责。与会人员不得私自接听电话或收发短信,不得在没有经过会议主持人允许的情况下离开会议室,不得私自交头接耳。

七、会议主持人应注意控制会议时间,提高会议效率。会议内容应做到主题鲜明、思路清晰、具有条理。

八、会议结束后,与会人员应自觉做好会场的清洁保持工作 ,将桌椅摆放整齐,将掉落地面的杂物清理干净,并将文件整理好。

大学学生会例会制度 篇2

一、创设大学生宿舍例会制度的必要性

(一) 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的认识存在偏颇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角度分析, 新生入校第一年的大学生活至关重要。然而, 他们对大学生活的认识存在较大偏颇。据调查得知, 较多新生认为“大学”就是没人管的自由感、学习不挂科就行的放松感、谈恋爱和逛街购物的清闲感。因此, 如果没有从新生入校就抓起来的决心、态度和有效方法, 学生就很可能放纵自己, 生活自由散漫, 难有大学生涯的良好开端, 从而错过树立理想目标的关键期。

(二) 大学宿舍的育人功能发挥不充分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的角度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学生在宿舍的生活时间和对宿舍的依赖程度呈上升趋势, 宿舍作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之一, 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其他阵地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 据悉, 全国各高校宿舍的育人功能较少得到充分发挥, 宿舍普遍存在着沉迷游戏、晚归外宿、作息紊乱等不良现象。

(三)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管理方式欠缺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的角度分析, 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以下简称“三自”) 。这种柔性化的管理方式, 明显优于单向灌输和强制命令的方式, 是引导大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这种柔性化的管理方式比较欠缺。

二、大学生宿舍例会制度创新的实践

(一) 开展大学生宿舍例会制度的管理目标

大学生有时候会出现理想缺失、目标模糊、迷茫困惑的现象, 这反映出学生内心对人生目标追求的强烈需要, 不仅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 更需要朝夕相处的室友们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与个体内化于心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开展大学生宿舍例会制度的管理目标是实现大学生的“三自”教育。宿舍例会制度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以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长效性。

(二) 实施大学生宿舍例会制度的效果期望

创设大学生宿舍例会制度, 期望通过宿舍平台, 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 通过组织室友定期召开例会, 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通过对每一个主题的讨论, 锻炼学生的讲话能力、总结能力;通过对每一次例会的记录,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通过设计每一次的交流发言, 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宿舍例会为载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三) 大学生宿舍例会制度的总体规划与具体实施

1.总体规划

大学生宿舍例会制度总体规划包括五个步骤:第一步,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制定一套规范宿舍例会工作的相关制度。第二步, 购买所需的相关材料, 为每个宿舍配发专门的记录本。第三步, 开展前期的宣传动员工作。 学校领导和全体辅导员召集各年级学生, 进行广泛宣传和动员, 让学生充分了解此项制度的精神和具体要求。第四步, 进入具体的实施阶段。第五步, 开展每年一度的表彰和总结。根据上一学年每个宿舍的表现, 对本年级15%的宿舍进行表彰, 建立示范宿舍、红旗宿舍等。

2.具体实施

大学生宿舍例会制度实施阶段的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九个一”:

一个宿舍:宿舍例会统一以单个宿舍为单位集中召开, 要求全体宿舍成员参加。

一个本子:在一个专用记录本上记录会议内容, 记录本的特点是漂亮、温馨、经久耐用、便于保存。

一种规范:统一宿舍例会的记录格式, 包括在记录本封面写下宿舍全体成员的具体情况, 如个人联系电话、家长联系电话、昵称、座右铭、偶像等。每一次记录包括三部分内容:宿舍长抛砖引玉式的发言、全体成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宿舍长的总结点评。

一个主题:如果没有重大活动或节日, 由宿舍长自主拟定例会的主题, 包括学习、生活等方面。宿舍成员集体讨论、分享、提出建议,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如果恰逢节庆假日或者重大活动, 就由辅导员统一拟定例会主题。比如, 两会召开之际, 辅导员将宿舍例会的主题定为“聚焦两会, 听大学生如何说”等。

一次交流: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宿舍成员就例会主题做充分发言, 宿舍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看法和观点;二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 辅导员阅览记录本, 并通过这样一种方式, 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在记录本上, 用简短的鼓励语言和学生交流。

一个小时:宿舍例会召开的时间控制在1 个小时以上, 保证每个宿舍成员都能充分讲出自己的感受, 总结一周以来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规划下一周怎样更好地工作、学习和生活。

一组照片:宿舍长可以采集一周以来宿舍全体成员学习、生活、开会的若干照片, 贴在当次例会的记录本上, 这既能给学生逝去的美好时光留下一份纪念, 也能锻炼学生的拍照技巧和审美水平, 尤其是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干净整洁的宿舍环境的重视。

一次处理:包括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学生的“宿舍内部处理”, 由宿舍长带领宿舍成员共同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第二个层面是辅导员的“个别辅导”, 辅导员在阅览例会记录本的过程中, 如果发现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存在较大的困惑, 要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 对于个别问题, 采取单独沟通的方式。第三个层面是辅导员的“集体引导”, 对于多数学生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 辅导员及时向上一级领导汇报, 并召集有关学生集中开会沟通解决。

一个团队: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由辅导员和高年级优秀学长组成“家庭天使团”, 作为宿舍例会的智囊团, 每周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存在的困惑进行答疑解惑。二是把高年级学生的所有例会记录本收集成“大学生活案例集”, 由学院专柜存档, 方便低年级学生借鉴学习。三是由宿舍长组建“宿舍例会工作群”, 通过QQ、飞信、微信、微博等新媒体, 互相学习、探讨, 共同进步、提高。

三、大学生宿舍例会制度的育人成效

(一) 改变了部分大学生不善交流沟通的性格

宿舍例会实施之初, 有学生反映所在宿舍的两人吵架之后双方一直不说话, 因为例会把大家召集到了一起, 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想法, 宿舍其他成员也帮着开导, 两人很快就和好了, 避免了矛盾的积压。也有学生反映所在宿舍有人性格内向, 不善与人沟通, 很少在寝室说话, 因为例会要求每个成员必须发言, 几周以后, 这个学生逐渐爱讲话, 乐于和人交流了。还有学生反映所在宿舍之前出现矛盾时, 学生普遍采取逃避、冷战、压抑自己、提出换寝室等做法, 有的甚至产生过报复对方的念头。 自从建立了宿舍例会制度后, 大家遇到问题会及时召开会议共同讨论解决, 宿舍成员敞开心扉、直抒胸臆, 不会因压抑过久而引发更深层次的问题。例会制度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减压、自我表现的平台, 既契合了学生主体性意识较强的特点, 又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 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因而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二) 培养了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

宿舍例会制度在培养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等方面的成效非常卓著。 首先, 体现在例会记录本的扉页设计上, 每个记录本的扉页风格都不同, 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新, 有自己的思考和设计。其次, 体现在每次例会的主题设计上, 宿舍成员结合上一周的经历自主拟定例会主题。 一年来, 例会主题丰富多彩, 包括舍长失恋了、大学生的消费观、饮水机引发的连环案、宿舍卫生“谁的责任”、《学生手册》知多少、新学期规划、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电视剧、体质达标测试、大学应该怎么读、谈谈我对创意啦啦舞的感受、感恩母亲节、我和我的学院、我和室友的十个约定等。这些主题的拟定和深入讨论, 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努力实践, 另一方面也调动了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性, 在学生之间逐渐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

(三) 营造了互帮互助、和谐相处的宿舍文化氛围

近年, 宿舍问题成为了不少大学生的一个心病, 各种各样的矛盾在宿舍里滋生、发展, 晚上睡觉关灯、用电脑时敲键盘声较大、“煲电话粥”到半夜、寝室的卫生值日、个人生活习惯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摩擦不胜枚举, 这些现象看似小事, 但如果沟通不好, 很容易导致大的矛盾。开展宿舍例会制度以来, 宿舍成员就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 每个人不仅发表自己的观点, 还要聆听其他人的看法和感受, 促成学生换位思考, 冷静分析, 从而不断调整心态, 理解对方, 接纳他人, 真诚友善地与人沟通, 形成舍友间情感相通、心理相融、互帮互学、和谐相处的良好宿舍文化氛围。

(四) 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国内高校的宿舍管理普遍由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和宿舍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较少给学生自主管理的空间, 学生习惯于被管理、被服务, 缺乏思考解决宿舍问题、营造良好宿舍文化的主动性。创设宿舍例会制度, 为高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打造了一个新的载体, 有利于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完善人格、砥砺品行, 在自我管理中学用结合、提升能力, 在自我服务中锻炼提高、自立自强。

(五) 延伸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链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 是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途径。但是, 思想政治理论课受课时制约, 以教师灌输为主, 内容适宜理论性, 形式比较单一, 对象偏重普遍性, 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宿舍例会制度可以延伸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链条, 扩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空间, 放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效, 弥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不足, 收到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袁桂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

大学学生会例会制度 篇3

为加强对学生会的管理,协调各部的关系,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学生会的系统化、正规化建设,在我院学生中树立学生会工作作风和良好形象,现特制定本例会制度。

第一条学生会例会时间为每隔一周周二的12:20在基础医学院学生办公室召

开(如遇特殊情况,需改动会期,则另行通知)。

第二条

第三条

第四条

第五条

第六条

第七条

第八条

第九条

学生会例会制度 篇4

学校团委(学生会)例会制度

前言:为了加强学生会干部之间,干部与干事之间团结合作精神,协

调好各部门工作。保持各部门思想一致性,让每一位学生会成员都能及时了解学生会总体运行情况。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例会制度!

一、会议形式:

学校团委、学生会、主席团会议、部长工作例会、部门工作例会。

1、主席团会议例会人员为主席,副主席,主席团秘书处秘书长,几个部门正副部长。

2、学生会全体干部例会每月召开两次,时间分为:每月第一周和第三周星期二。

3、部门工作例会由各部门单独召开。例会时间由各部门部长决定,然后通知并邀请相关领导出席旁听。

4、出席干事例会的人员为部门正副部长及相应部门全体干事。学生会全体成员例会每月召开一次,由主席团组织召开以及邀请相应校领导参加例会并发言。

二、会议要求:

1、会议应以团结、务实、高效为原则。若无特殊情况、不得拖延会议时间。

2、会议主持人必须提前预定会议室负责通知与会人员参加。

3、与会人员必须按时到达,不得无故缺席和穿戴符合整齐。

4、会议过程中各出席人员均须集中精神,认真积极讨论,会后必须认真执行会议布置各项决议和议程,切实履行工作职责。

三、例会考核:

干部例会的考核由秘书长负责,干事例会的考勤由各部长负责。例会中任何人不得无故缺席。如有特殊情况,应事先与考勤负责人说明。

四、例会议程:

学生会干部例会制度 篇5

为了更好的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使学生会的工作卓有成效的发展,特颁发执行例会制度。

1、学生会主席团会议每周三举行,由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参加。由学生会主席召集主持,总结讨论近期的工作情况。

2、学生会干部例会每周举行一次,每周一中午12:00召开例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各部部长,副部长参加。

3、学生会干部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如确有特殊原因应提前向秘书处书面请假,经主席团同意后,方可请假。

4、各部部长向主席汇报工作计划及具体实施情况并拟定下周的工作计划,提出具体的工作步骤,主席听取各部汇报后,认真总结工作中的得失,然后向各部布置下期的工作重点,传达上级的指示,主持下周的工作计划的讨论,修改并通过。

5、学生会各部例会,每周二由各部部长主持,各部成员不得迟到、早退,部员不能参加的,需向部长或副部长请假,部长不能参加的,需向主席请假,不得无故缺席。

以上各部例会,由秘书处进行记录。对于无故缺席者依下规定处理: ① 迟到三次以上(含三次)按缺席一次处理。

② 迟到5分钟以内者,予以口头警告;5分钟以上者(含5分钟),予以缺席一次处理。

③ 旷会一次者,上交书面检查一份。

④ 对于连续两次旷会者,在例会上予以口头警告,并上交书面检查。⑤ 对于连续旷会三次(含三次)以上者,根据具体情况予以辞退处理。本制度自颁发之日起执行。

高职计算机系学生会

大学生创业困境与制度创新 篇6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社会作用

大学生是知识创业的潜在生力军,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独特作用。

(一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实现我国优质劳动力集聚的快车道

从20世纪末我国实施高校扩招政策以来, 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2013、2014、2015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分别达到699万、727万、749万, 不断刷新历史记录。加上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效应的减弱,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等,大学生面临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面对紧迫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创业资助、创业实训、创业平台和创业服务, 积极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力图变沉重的就业压力为优质创业劳动力。

受各级政府政策激励与高校创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呈现出逐渐递增的趋势。根据《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3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3% , 比2012届和2011届分别高出0.3和0.7个百分点[1]141。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呈现出区域不均衡性。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的调查统计, 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达到4.42%[2],居国内领先地位。据教育部发布的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在75所直属高校中,浙江大学本科生创业率最高,达到4.16%,是全国平均数的4倍。

(二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途径

掌握前沿知识、拥有丰富想象力和创新力的大学毕业生进行创业,无论在生产要素使用,还是生产效益上,与传统的创业都有本质的区别。从使用的生产要素看, 传统的创业主要依靠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大学毕业生创业主要依靠可再生的创意、知识和技术;从产生效益看,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往往在雇佣能力、产值以及促进经济转型等方面都优于传统的创业活动。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创办的企业为例,据估计,目前仍旧在运行的12900家企业,雇佣了160万劳动力,年销售额达到一万亿美元左右[3]。这些创业型企业使波士顿的128号公路成为文明世界的“科技高速公路”。我国大学生的知识创业也初见端倪。如:2014年,在杭州市大学生新创办的1004家企业中,文化创意企业277家,占27.6%;电子商务企业260家,占25.9%;信息软件202家,占20.1%[4]。这些创业型企业的建立顺应了《杭州市十大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1—2015)》要求,体现了依托知识和科技创业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需要。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难题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率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一)创业人才储备不足,创业成功率有待提高

1. 高层次创业人才稀缺。尽管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逐渐增加,但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创业率仍旧处于低位。高校整体创业教育准备不足是导致创业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从整体上看,我国高校学生接受系统创业教育的人数不多。教育部2012年8月发布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规定:“创业基础”纳入高校必修课教学体系,要求该课程不少于32个学时、2个学分。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实施状况很不理想,学校创业型文化与创业氛围亟需推进。

2. 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据统计 ,全国97家比较早的学生企业,盈利的仅占17%。学生创办的公司,5年内仅有30%能够生存下去[5]。究其根源,除了我国当前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融资渠道过于单一等原因之外,大学生自身缺乏创业经验与创业能力是造成创业成功率不高的重要原因。由于高校与创业家缺乏长效合作机制,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讲授轻实践体验的普遍现象,这一弊端导致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实践技能。

(二)大学生创业融资难,投融资渠道需拓宽

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单一、不畅是当前大学生创业融资难的集中体现。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主要包括4种:银行政策性贷款、政府创业专项基金资助、创业风险投资资金、自筹资金。由于风险投资基金对市场成熟度要求较高, 家庭资金受制于家庭背景,银行政策性贷款与政府创业专项基金应成为涉及面最广的、最主要的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但是,从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来看,家庭资金是其创业资金的最主要来源。据统计,2013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主要依靠父母/亲友投资或借贷(58%)和个人积蓄(22%),来自风险投资(2%)和政府资助(2%)的比例非常低[1]147。大学生创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大学生创业融资意识和能力薄弱。在四种融资渠道中,银行政策性贷款和创业风投资金与金融专业有关,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中除了金融等相关专业外,大都对金融融资及信贷的政策并不了解,也没有把这些作为获得创业资金的主要渠道,错失了很多机会。对于风险投资基金的运行方式,很多大学生了解甚少。大学生自身融资意识和能力的缺乏成为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拓展的难点之一。

2. 政府创业基金获得资助的比例低。目前政府公共财政拨款成立大学生创业资助基金数量仍然较少,资助面不广、效率也有待提高。如:根据《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管理办法》, 该基金每年资助科技创业项目5000万元,分种子资金和创业资金,平均每个项目资助20万左右, 每年可资助大约300项大学生创业项目。对于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近20万的上海来说,每年近300项的资助项目数是万分之十五的比率,即使加上其他基金的资助,资助比率也非常低。虽然基金管理办法中没有明确专业、性别等限制,但事实上人文社科类学生要获得资助比较困难。

3. 银行政策性创业资金贷款存在隐性障碍。当前,许多国有银行、商业银行及政府工商部门都对大学生创业资金贷款给予各种政策倾斜,如可分期缴纳注册资金、税收减免、免费创业培训等。但是,大部分银行并不是无条件提供创业资金,很多银行的大学生创业贷款申请材料中均要求提供“大学生创业贷款申请者个人或家庭收入及财产状况等还款能力证明文件”及“大学生创业贷款申请者担保材料”,抵押或者担保是大学生获得创业贷款必不可少的条件。实际上,刚毕业的大学生很难形成足够的金融信誉获得信用贷款。这些限制性条件对于家底经济条件差的学生来说是获得银行创业贷款的隐性障碍。

(三)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完善,合作双方意愿不均衡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机制尚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高校与企业缺乏互动性。创业教育的复杂性与创业活动的市场性决定了高校寻求与企业合作的意愿强烈。然而,鉴于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极低的状况,企业与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合作的可预期利润小、见效慢,难以引起企业内在兴趣。许多校企合作主要由外在力量(如政府、基金会等)推动,高校与企业之间主动、互补、互惠性合作的可拓展空间很大。

2. 高校与企业缺乏长效合作机制。目前校企间的创业合作大多是短时、非正式的,合作基础薄弱且易受人际关系、人事调整等因素影响。高校和企业在促进大学生创业方面的合作充满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缺乏长效合作机制。

3. 高校与企业合作方式单一。当前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多以“创业人物进高校”的方式进行,创业人物访谈、创业沙龙和创业论坛等形式的合作较多。过于单一的合作形式导致大学生创业实践很难以企业为依托。从整体上看,高校与企业在创业人才培养、创业基金设立、技术创新与转化、实践基地建设、创业导师聘用、席位捐赠等方面合作并不多见。

(四)创业支持未成体系,创业环境亟待优化

全球创业观察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GEM)报告提出 ,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和政治氛围下 ,创业环境影响地区创业机会与创业能力,进而影响创业活动。衡量创业环境条件主要有以下9个要素: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环境、市场开放程度、有形基础设施、文化和社会规范[6]。2014年发布的《全球创业观察(GEM)中国报告:创业环境与政策》指出,2002-2012年间,中国创业环境条件总体上在逐步改进,创业环境综合指数从2002年的2.69(满分是5分)提高到2012年的2.8,在参加全球创业观察的6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36位,居于中游水平[7]。相对于排在前面的瑞士、芬兰、美国、新加坡等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的创业环境条件在金融支持、政府项目、创业教育与培训、商务环境等方面亟需改善。

1. 政府创业政策效益急需提高。最近几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许多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有关创业资金、创业准入、税收减免、创业咨询和培训等项目对大学生创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涉及大学生创业的工商、税务、企业制度、人事制度、社保制度、投融资制度、市场信息透明和宣传制度等还有待细化、专门化。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需要进一步对接与落地,工作人员创业服务专业化有待提高。

2. 大学生创办知识型企业急需重点扶持。虽然各级政府设立了多个层级的大学生创新园、大学生创业园, 许多高校也根据学生需要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区,为在校学生提供场地、资金等支持,帮助大学生科研成果转化。但是,对大学生新创知识型企业,由于高新技术研发、转化费用高,风险性大,尚未取得有效的政策扶持。

3. 大学生创业专门化服务平台急需建立。大学生是充满创业激情、富有冒险精神、具备一定知识基础但缺乏经验的特殊创业群体,在市场把握、资本运作等方面需要专业化指导。从整体上看,许多政府政策虽然包含大学生群体,但缺乏针对大学生特殊创业群体的专门化服务。在大学生创业资本支持方面,目前其资本渠道主要来源于家庭,部分创业项目可获得政府资助。创业实质是市场化行为,必须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引导大学生创业迈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三、推进创业制度创新的策略

根据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必须系统设计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优化环境,整体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一)深入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培养高层次创业型人才

1. 探索终身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是系统工程,为此,我国创业教育应着眼系统化建设,形成既相互衔接、又各有特点的终身创业教育体系。如:各级各类学校创业教育目标与要求应进行整体性设计: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要重在创业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在职业院校,要根据不同专业、行业需求,强化有针对性的创业技能培养;在高等学校,要根据学生专业特长,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创业能力。

2. 构建多元化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在创业型社会建设中, 高校创业教育要逐步迈向科学化、普及化、专业化。根据高校创业教育科学化要求,要鼓励部分高校根据学科与专业优势,建立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体系,为学生提供创业科学教育。创业教育普及化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学生, 开设全校性通识课程、创业强化课程、专业融合性创业课程等,为不同类型学生提供普及性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专业化要求根据高校面向社会创业人才培养需要,开设针对性、应用性创业课程。

3. 完善多样化高校创业教育制度。在组织方式上,需要根据不同类型高校特点,有效整合全校创业教育资源。在培养方式上,可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建设不同组合方式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推进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在创业师资上,需培养和组建专、兼职创业师资团队,提供高质量的创业教育。

(二)引入市场机制,拓展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

1. 加强融资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融资能力。高校创业教育必须包涵创业融资知识,将创业融资常识与实践锻炼纳入到创业教育中,并强化相关师资配备与实践引导,让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掌握融资能力。

2. 增加创业资助投入 , 提升政府创业基金的惠及面与有效性。目前政府设立的创业基金是大学生可获取的公共资助资金的主要来源。但是,资金数量偏少、受众面较窄,只有极小一部分学生能够获得政府基金的资助。要进一步增加公共财政中对大学生创业资助资金的类型与数量,让更多优秀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更便捷地获得政府创业基金扶持。

3. 消除创业资金贷款歧视与障碍 , 发挥银行融资主渠道作用。银行应当成为大学生创业融资的主渠道之一。要针对当前大学生获得银行创业贷款中的实质性障碍,设置适当的免担保或者类似政策,让有创业意愿、创业计划合理,但难以提供创业贷款担保的大学生获得银行贷款的机会。

4. 允许民间资本进入 , 实现创业融资来源多元化。我国大学生数量庞大,仅靠公共财政难以建立完善、充足的大学生创业资金渠道。鉴于我国许多地区民间资本数量巨大、投资意愿强烈的实际情况,要通过相应的政策与法规积极引入各种民间资本进入大学生创业资金市场,培育政府、银行、民间资本三者共存的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体系。

5. 融入市场因素 , 增强大学生创业融资资金的自增值能力。为了提高创业资助效益,要融入市场模式,增加创业资金的自增值能力。政府创业基金可以参照风险投资基金的运行模式,如:在资金投入上,增加创业资金来源以扩大资金的投入;由专业机构作为大学生创业资金的“第三方”管理机构;建立大学生创业资金的“反哺制度”;形成规范的资金退出机制等。

(三)完善创业合作机制,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是推动校企创业与创业教育合作的必要前提和保障。政府应推动各地区、各利益相关机构充分协商,形成高效率的四大合作机制。

1. 明确合作责任,优化创业合作管理机制。缺少组织保障是目前校企合作所遇到的重要困难。校企合作的范围较广,涉及主体众多,管理和决策的事务芜杂,需要明确责任单位,统一管理校企合作事务,发挥计划、组织、决策、控制等多项管理功能。要成立专门机构推进高校与企业合作。官产学整合创新、协同发展是时代需求,有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积累了先进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教育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应制定详细计划, 明确该举措的目的、原则、标准和实施办法。各地方有关单位应结合地区实际,制定并提交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切实推动本地区校企合作在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 促进共生共赢,完善校企合作动力机制。推动校企双方积极、主动参与校企合作,从根本上保证校企双方的有效参与。建立校企创业合作评价体系,探索校企创业合作模式与途径,激励校企创业合作共生共赢。发挥税收优惠与荣誉嘉奖的激励作用,增强企业积极寻求高校合作的内在动力。税务局、工商局应联合企业管理局、行业联合会等相关单位,给予在促进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校企合作中积极参与、表现优秀的企业税费优惠。

3. 鼓励多元合作,完善校企合作实施机制。要拓展校企合作渠道,探索大学生创业项目与企业的对接模式,推动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化发展,促进校企合作的成果转化。政府要鼓励校企共同研究创业合作的现实需求、实施模式、评价体系、保障机制等理论与实践问题, 积极推动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创业师资项目,指导创业实践有效开展。完善创业导师的准入、培训、评价、奖惩制度,鼓励高校按照创业课程需求聘用企业人才。

高校与企业要进一步明确创业教育合作的责任、地位与作用,建立创业教育紧密型实施机制。高校与企业合作过程要注重将企业中的研发单元、营销单元等模块化力量引入创业教育之中,加强创业技能的专项化培养。高校要着重加强创业精神的熏陶、创业文化的营造、创业知识的学习。企业要强化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锻炼。

学生工作例会制度 篇7

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工作的领导,及时传达学院的指示精神,认真解决学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处理落实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使我学部的学生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部学工办学生工作例会制度

1、学部学工办工作例会由分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任助理负责召集,每半月召开一次(特殊情况另行通知),全体班级导师参加;

2、会议主要讨论研究学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审定学部学生工作计划及对违纪学生处理的意见,解决学生中存在的突出的思想问题。;

3、传达学工部工作例会的相关精神;

4、班级导师工作的交流;

5、总结近期工作,布置今后工作任务,听取班级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对班级导师的培训和教育;

6、例会时间为学工部工作例会后的当天下午15:00(特殊情况另行通知)。

7、所有班级导师均应按时到会,不得迟到、旷到(特殊情况必须履行请假手续)。

二、学生干部例会制度

1、学生干部例会包括学生会干部例会和各班级团支部书、班长记例会;

2、学生会干部例会有学生会主席负责召集,每周召开一次,时间为每周一中午12:30。学生会主席团、办公室、各部门部长参加。各班级团支书、班长例会由团总支书记、团总支副书记或学生会主席负责召集,每两召开一次,时间为每周四中午12:30;

3、学生会干部例会主要内容是传达学部学生工作的指示精神,总结本周工作,布置下周具体工作;团支书、班长例会主要内容是传达学部学生工作、团总支的指示精神,总结班级工作,解决各班存在问题,布置下一阶段具体工作,听取各班级反馈意见和建议,加强对班长、团支书的培训和教育。

4、正常上课时间,实行团支书或班长每日签到制度。即每天上午两节课后,各班级团支书或班长要到学部学生工作办公室,先浏览黑板上当天的班级信息,然后到办公室签到,及时、高效处理班级紧急事务。

人文学院学生会例会制度条例 篇8

为了更有效率地做好学生会的日常工作,解决碰到的问题,管理学院学生会,实行每周例会制度.例会要求简洁,高效,严格执行以下所定条例,以树立我们人文学院学生会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整体形象.,例会由主席召集主持,办公室通知和主持,秘书负责会议记录.出席例会者应在会上总结上一周的工作情况,阐明下一周的工作计划.对于学生会碰到的问题,在例会上群策群力,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来共同商量解决.对于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会议应指定专人在会后作专门研究,在下次例会上再提出讨论.二,学生会例会每两周召开一次.时间为每周三中午12:30(如遇特殊情况,需改动会期,则另行通知),会议出席者为主席,副主席,办公室正副主任及各部部长.如有必要,可以召开学生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三,出席例会者应准时出席会议,对于无故迟到或缺席者应采取相应惩罚措施(参见《人文学院学生会干部考核制度》,下简称《考核制度》).四,要求请假不出席例会者,应事先向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请假,由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在例会时向主席汇报.如无特殊情况,在事后请假者,视同无效,以旷会处理.五,无正当理由,擅自不出席会议者,作旷会处理,并根据《考核制度》进行相应处理;无故擅自早退,视情况亦根据《考核制度》做相应处理.七,出席会议的各部部长如遇事不能出席会议时,应通知相应副部长或干事列席会议.会后由列席会议的副部长或干事向其汇报会议情况.如一部无人参加例会,则该部部长负主要责任,并根据《考核制度》进行处理.八,开会期间,要求各出席者严格遵守会议纪律.禁止出现聊天,看杂志,发短信,随意走动等一些与会议无关的行为,如出现上述情况,经警告仍不改正者,作会议违纪处理,并根据《考核制度》进行处理.九,例会形成的意见及决定,在会后应及时去执行,无故延后执行或不执行者,由纪检部依照《考核制度》进行处理.而纪检部的执行情况由主席团依照《考核制度》进行监督.十,对违反上述条例者,由办公室具体负责记录,主席监督,到学期期末时交给纪检部汇总.人文学院学生会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制度的建立 篇9

关键词:创新能力,能力培养,制度建立

杨振宁曾这么评价过中国的大学生, 他说:“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 然而十年以后, 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 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 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这里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结合在一起就是创新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对新世纪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其中创新能力至为重要。大学生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 他们创新能力如何, 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兴衰成败。高校应特别重视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指的是遇到问题时, 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 去寻找答案, 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 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 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创新能力是科学精神的本质和精髓, 产生创新能力必须具备: (1) 充分的知识储备; (2) 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态度; (3) 专心致志的研究精神; (4) 深邃的洞察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靠一两门课程或是一两本书籍就能够解决的, 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下, 通过教育培养、制度促进、实践锻炼, 以及个人和群体的勤奋努力等各种因素叠加形成的。

一、国内高校现行培养机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制约

我国高校现行的大学生教育培养机制较为完善, 能涵盖大学生培养四个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 (包括教学的工作规程和制度) 、教学评估与反馈的全过程。但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仍有部分局限性, 有待改进。主要突出表现在:

1.国内高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较为单一

目前国内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区分个体、也不区分层次, 对大学生培养的成果只有一个衡量目标——考试分数, 大而统的量化指标。这种单一的培养目标主要强调的仍然是大学生“学习已知知识的能力”和教师“传授已知知识的方法”, 这种培养目标在小学中学阶段是没有问题的, 但对于大学阶段来说显然是不够的。大学阶段与其他学习阶段应该有本质区别, 学习的目标应该从“学习积累已知的知识”过渡到“探索发掘未知的真理”。高校在制定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应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个体化、多样化和自主化, 要充分培养和挖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2.国内高校对人才制定的培养方案和实施过程过于强调规范和统一, 在做方案时对大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性培养方面考虑较少

国内高校现行的专业选择方式、课程选择方式、学习制度、考试制度等在稳定高校教学秩序、批量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 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大学生往往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糊里糊涂的选择了自己的专业, 进入大学后, 发现不适合, 想要转换专业十分困难。再有, 各个专业的大学课程也是固化的, 同一专业的课程表、课程教材、教学大纲全都一模一样, 大学生没有学习哪些课程、选择哪个教师、在哪个时间段学习的自主权。无法更改的专业、高度统一的课程内容、同等规格的知识架构, 这种种因素都决定了依靠国内现有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来的大学生通常专业知识较强, 但解决问题能力较弱, 思考问题的方法有共性但缺乏个性, 这种培养方案忽视大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同时更忽视了对大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国内高校对大学生的教学评估与反馈方式过于单一, 评估结果过分依赖于大学生的学习成绩

目前国内高校对大学生教学评价的重点放在考察大学生在一段时期内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核的决定性指标是大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对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时, 仅以课程通过率高低作为惟一标准, 这种评价方式易打击教师进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积极主动性, 使得教师在教学时仅考虑教学考试效果, 忽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国外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分析

以美国为例, 分析国外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20世纪80年代, 美国大众对大学生培养效果提出置疑, 美国教育界开始反思自身的不足, 得出大学生培养目标应由造就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向创新型人才转变的结论, 随即对高校进行了包括教学体系、教学方式、培养机制等一系列的改进。时至今日, 美国的这套高校教育机制已培养出众多的创新型人才。

美国大学的培养机制之所以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沃土, 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

1.美国大学既注重大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 也注重大学生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

那么这种学习能力的综合素质需要怎样培养呢?美国教育界较早就认识到大学期间参加科研活动使得大学生综合素质有显著提高。大学生参与或独立完成一些科研活动, 能快速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同时, 也可培养出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美国高校通常都设立大学生科研管理组织机构, 科研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和实施大学生的科研活动, 并通过各种方式提供资金资助大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同时, 许多大学添加了较大比例的科研学分, 使得科研活动变成大学生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些举措使得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掌握了做科研的方法, 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2.美国大学重视实践性的教学环节

他们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 打造大学生的实习、创业基地。同时, 也联合部分行业, 设立一些行业科研人员与高校大学生一起参加的科研项目, 一方面解决了部分行业需要解决的前沿技术问题, 同时也将大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科研实践探索, 使得理论与实践得到统一和发展。企业的科研人员与高校的大学生各有特点, 一个是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个拥有最新的理论知识, 两者结合起来, 往往会有新的发现, 这通常就是一次创新的突破口。

3.美国大学致力于改革大学生的课程结构, 鼓励学科交叉

不同知识背景的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都不同, 大家相互分享相互学习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大学的课程专业化比重比国内高校小, 美国大学课程更重视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大学生可参加各种不同的包括非本专业的科研小组, 在科研小组中大家通过种种方式交流与沟通, 这样可以使得小组内的成员间形成不同知识领域的学科交叉。另外, 美国大学非常注重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教育, 几乎所有的专业都开设有一些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 包括生物、政治、经济、计算机等各方面。美国大学认为大学教育不仅要加强技术学科之间的整合, 而且要使得学生能更多地接触大规模复杂系统的分析和管理, 加深对经济、社会、政治和技术系统的理解。

三、对国内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改革的建议

1.在高校内设置专门管理大学生科研项目的行政机构, 全面规划大学生科研工作

按照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机构体系, 建议可成立三级大学生科研管理组织机构, 分别为校级、院级和专业科研组级, 校级负责制度科研管理条例和方案的制定, 院级负责科研项目的组织管理和经费管理, 专业科研组则专职负责科研项目的完成。这样的三级项目管理机构可给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创造良好的环境支撑。同时, 国内高校可适量在学分管理制度中添加与科研相关的学分, 将科研与教学融为一体, 以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热情。

2.高校应将实践教学内容建设成体系, 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

国内高校目前也有大学生实习环节, 但因缺少监督和管理, 使得这个环节流于形式。高校应该增加大学生实验、实习、见习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企业、公司、社区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等实践, 同时也应指导和鼓励学生完成自己的科研项目, 并在完成科研项目中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3.高校教育要将人才创新与知识创新结合起来, 培养交叉型复合人才

高校课程开设要注意:一是课程选择面要宽, 课程设置要自由、稳定、交叉, 高校专业的课程应涵盖生物、政治、经济、信息等方方面面。二是高校要提高选修课程所占的比重, 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 使学生立足一个专业, 同时着眼于综合性较强的跨学科训练。一方面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为将来在某个专业进一步深造做好准备,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特殊兴趣的激发, 使学生能够学有所长, 创新的积极性也会大幅提高。培养创新型人才, 学科交叉是非常必要的一种手段, 只有国家各领域真正实现了大跨越大交叉了, 我们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才会有坚实的基础。未来社会需要博而精的人才, 大学生不仅应具有某一专业纵向精深的技能, 而且应具有多专业横向知识的基础, 具备能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适应工作改变的能力。我国高校的教育思想是加强素质教育, 也就是说学生不仅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还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深厚的功底、较强的学习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 对提高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各高校应结合学校实际, 不断探索改革教育培养方式, 对现有的人才培养做一些制度、体制方面的改革, 在实践中检验效果, 不断总结经验, 逐步完善。创新不仅仅是一种能力, 更是一种过程和结果, 想使现在培养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一定要转变观念, 建立一套新的机制, 给大学生提供能够实现创新的学习氛围和提供进行创新实践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刘俊生, 周明贵等.加强实践环节, 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海运学院第十一届学生会例会制度 篇10

为了更好的加强学生会各部门间联系,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和传达上级要求,确保学生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及时反映并解决学生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院学生会决定每周星期天晚六点,在天象馆召开例会,要求如下:

一、会议由主席团召集,各部门部长参加,每周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召开,特殊情况(如准备大型活动)主席团将提前或推迟召开例会,会议信息由办公室发布。

二、会议程序:

(1)主席团成员及各部部长,简短汇报前段时间的工作情况,提出下阶段的工作计划,对有关事宜进行讨论。

(2)调查、了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有关信息。

(3)主席团布置安排下一阶段总体工作。

三、会议的组织:

(1)会议可长可短,讲究务实,不走形式。

(2)会议要有明确的议题,会前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安排好会议程序。

(3)发言者要围绕会议议题发言或讨论,发言要做到表达明确、思路清晰。

(4)各部门若开展非常规性的活动,应在活动前最近的一次例会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制定出活动计划(包括所需人、财、物和场地等的安排情况)报主席团批准。批准后,在例会上宣布,统一安排部署,方可开展该项活动。活动开展后应做出活动总结,并将计划和总结交秘书处存档。

(5)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活动,需学生会部分部门相配合或几个部门联合开展的活动,可根据活动的大小组成一个由主席或承担主要活动的中心部门主管负责的专项活动委员会来具体组织该活动,以便该活动指挥统一,责任明确,必要时应在活动前召开专项工作会议进行具体部署。

(6)学生会在组织整体性的大型活动时,一般由主席团组织,并以该项活动为中心,集中院学生会人、财、物给予支持,并在活动前进行思想动员,召开专项工作会议进行具体周密部署,并积极向上级请示有关事项,聘请有关领导、老师作为活动指导或顾问,以保证此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取得圆满成功。

(7)期末本学期工作结束后,各部门及部长级以上干部要进行本部门或个人的工作总结,一些大型活动结束后主要负责人也要进行工作总结,并交送办公室核查后上交存档,同时由主席团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评定。

四、会议纪律

(1)召开会议,全体学生干部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或早退,确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加会议者需提前向所负责的主席团成员请假,或者将书面请假条交于办公室主任。

(2)召开会议时,各学生会干部应提前进会场并签到,未签到者视为缺席。

(3)例会期间不得在会场喧哗,交头接耳或做其他会议无关的内容,手机请调振动,静音,或关机。

(4)各学生会干部做好记录,并及时向全体学生会成员传达会议内容。

(5)会议由学生会主席主持,由学生会办公室记录,会议定书结果,会议记录应交办公

室备案。

五、关于违反纪律的处罚条例

1.例会无故缺席两次或迟到三次(累计)给予会内批评。

2.例会无故缺席三次或迟到四次(累计)给予会内警告。

3.经常无故缺席例会,自动退出学生会。

4.违反会议纪律,破坏会议秩序的,给予会内批评。

上一篇:对学校禁毒建议和意见下一篇:走进安徒生,走进《安徒生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