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培训总结

2022-04-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是我们反思自身、了解自身、明确目标的重要方式,通过编写的总结报告,我们可以在工作回顾中,寻找出自身的工作难点,掌握自身的工作优势,更加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课堂培训总结》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课堂培训总结

历史教师高效课堂培训总结

景泰县初中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地理教师培训总结

2013年12月17日我校对来自全县初中历史教师进行了集中培训,培训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得到受培训教师赞誉和满意。参陪教师说,高效课堂是我们发展的目标,对于如何发展这一课改问题,大家一直认为:

首先,这一模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让课堂变得活泼热情起来。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对信息的处理在社会生活中变得异常重要。因而,在教育中培养学生对信息与文本的处理能力及自学能力,已是当务之急,新课改也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列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作为一门文科课程,历史课更需要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与分析能力,而此教学模式正与之相吻合。在预习课上,学生能通过对导学案、教材、练习册等文本的阅读、分析中得到相关的历史信息。而悠悠岁月与过往的故事也正为学生的课堂展示提供了许多的丰富的素材。在展示课上,他们将预习课上所学到的历史知识与信息编成情景剧、历史剧的形式,以小组为单元进行表演,许多原本枯燥的历史知识点,便在学生绘声绘色的演绎中“活”了起来。

其次,众所周知的是,对史料的分析、对史实的准确记忆都是历史课学习的重中之重。而这种教学模式中将预习、展示、反馈这三种课型与展示课中的内容展示、穿插巩固、达标测评环环相扣,让学生在轻松中达到学习、记忆和练习的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但是,此模式在历史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并非尽善尽美,依旧存在着一些“硬伤”。这个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模式,严格限制教师讲解的时间,要求教师的讲解时间不得超过十分钟。这种不分课程,不分内容的一刀切,搞绝对化是不符合常理而且有悖于唯物辩证法的精神的。对于历史课中内容清晰条理、学生所掌握的资料较丰富的课,如文化史、经济史等内容,我们鼓励学生的讲解与参予,在基础较好的班上,这样的课可以放心地交给学生处理,教师甚至不需要作任何的讲解,但是,对于一些头绪较乱,史实、史料涉及过多的内容,则离不开教师的讲解。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这种教学模式确实是新课改中所诞生的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其中许多的优点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但又不得不注意,我们在推广时,不能搞绝对化,还需要在课堂上讲究效率,以便节约时间,由于加上了展示环节,原本一课时的内容,需要更多的课时才能完成,这就要求学生的展示内容精美而简练,教师的讲述更要一语中的。因此,该模式对学生和老师其实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在学生基础与师资较差的地区推行,需要考虑到它的长期性与可行性。

对于这一模式的课改过程中所产生的新事物,我们既要认真汲取其中的精华,也应正视它存在的问题,在推行和学习的同时,做到循序渐进,多多倾听一线教师与学生的声音。而不能单靠简单的行政命令粗暴地干预课堂教学,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克服简单照抄的风气,让该模式中的优点在实践中得到改进,否则,产生的结果会是可怕的,而这一模式的本身也难以摆脱被“拷贝、粘贴再删除”的命运。

第二篇:翻转课堂培训总结

《“职业院校翻转课堂与微课程开发应用骨干教师”培训会》学习总结

2014年10月24-26日,我有幸参加了由中国职教教师发展研究会主办的

“职业院校翻转课堂与微课程开发应用骨干教师”培训会,在听取了阚雅玲教授和占挺老师的讲座后收获颇多,对“翻转课堂”和“微课程”及微课程的制作方法有了全面的认识和学习,也让自己对于今后的教学方法有了深刻的反思。

“翻转课堂”,也称之为“颠倒课堂,”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是通过教师创建食品,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中教学模式。之所以要实施这种模式,是因为我们的学生是有差异的,标准统一的课堂教学难以满足不同孩子的要求,而这种方式也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的定义,教师不再是上课不停地讲,知识的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课堂上通过组织协调使学生把知识内化。以此将教学过程进行颠倒,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微课程”是对于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学习方式的一种变革,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他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前者,使我们的能够有效地教学方式改革。近年来,“翻转课堂”从中学课堂逐步推广到大学课堂,是因为其较于传统课堂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一是帮助学习有困难或课程繁忙的学生;而是增加了师生在课堂的互动;三是让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困难所在;四是能是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五是改善课堂管理,使课堂睡觉、玩手机或捣乱的学生因失去观众而丧失了“表演”的冲动。

高职院校教师们面对的学生大多都是抽象思维较弱但动手能力却比较强的学生,而颠倒课堂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能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而,如何更好地实施翻转课堂就成为了关键。

那么对于我们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来讲,是否每门课都适合?是否每个学生都适用这种方式?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教学准备工作,这是翻转课堂实施的基础。教师可通过制作微课程,或给学生分享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线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在线上学习遇到的问题,然后进行教学设计以及实训内容的准备工作。学生课前深入学习(通过学习视频网络资源)是翻转课堂实施的前提,因此要求教师制作的视频必须要把控好教学核心内容以及视频观看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为好)。在翻转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找准自己的角色,这是教改的关键,教师从传统的“教”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以及环境的营造者,总之,教师的工作是服务于学生更好的服务于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更好地进行思想碰撞与情感共鸣,收获分享与答疑解惑项目训练。最后,师生课后总结提炼是升华。旅游专业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高,如何让学生形成专业之外的能力(即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高职教育较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和优势所在。那么,通过“翻转课堂”这样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以一门课程为例,如《导游业务》课程,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来逐步推广这种教学模式。

“微课程”是一种5-10分钟甚至更短时长为单位的微型课程。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特别适宜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相结合,这种课程资源适合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当代95后学生注意力集中多为前8分钟,人人手拿智能手机,有了“微课程”这种教学资源,学生能够处处学、时时学。既然肯定了“微课程”的价值,那如何制作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就是关键了。图片、视频、音乐是微课程不可缺少的元素,制作的形式有PPT式、讲课式和情景剧式。PPT式微课程看似简单但是做好不容易,PPT由文字、音乐、图片构成,设计PPT自动播放功能,然后转换成视频,时间在5分钟左右。讲课式微课程,由讲师根据微课程的要求,按照模块化拍摄授课,形成微课程,时间为5-10分钟,我们学院配备了录播室,可以尝试进行相关课程的录播,也能降低拍摄成本。情景剧式微课程对课程内容进行情景剧设计策划,撰写脚本,选择导演、演员、场地进行拍摄,经过制片人后期视频剪辑,最终形成微课程,时间为5-10分钟。为降低微课程的制作成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进行网络“淘课”,来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微课程不仅是一种教改的工作,能够更好地促进“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推广,用以提高教学质量,它也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通过制作微课程,教师们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也让教师变成了知识的生产者,借助微课程这一工具,老师们可以将隐性成果显性化、显性成果标准化、研究成果传媒化、科研门槛草根化。 无疑,我们对“翻转课堂”和“微课程”进行了肯定,但在具体的推广过程中却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都不学习,课下能否去认真反覆地去看老师提供的微课程?学生在大一和大二的课程量比较多,很多课程都留有作业,再加上高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身就差,他们能否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课前预习?一旦学生没有很好地进行知识的预习,课堂的组织和引导就非常困难,就会重新回归到教师“讲”的这种模式?其次,关于校方对教师的“评教”,这需要从上到下进行评教体系的改革,才能激发教师进行教改的积极性,如果评教体系不变,势必对教师的认可上存在很多的问题,打击教师们进行教改的积极性。再者,是否有条件进行教学视频的录制?微课程制作需要将课程进行分解,如果制作效果很差,学生不愿意去看;如果进行精美的制作,那么制作成本又会相当大,校方是否愿意为每个老师每门课程去投资,如果投资了,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呢?如果没有,那么资源岂不是浪费了。

但是,我喜欢阚雅玲老师课上跟我们分享的一句名言“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任何新事物在发展中必然遇到很多的问题,但是因为这些问题我们就却步,那会永远停滞不前。我们已经建设了录播室,视频制作的要求已经基本满足;资源紧张,我们可以选取示范课程,逐步推广。

作为教改中首当其冲的青年教师,我们更要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首先要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教改不是盲目的,是需要理论支撑的,因此要不断学习;其次,要给自己创设条件投入到实践中去,学会构建教学情境,在信息化学习和教学中形成自己的经验,教会学生知道学习的资源在哪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再者,放下自己,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课堂上的主题能动性;最后,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制作高水平的能激发学生观看学习兴趣的优秀微课程。

三天的课程培训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与教无定法。教改的路我们一直走着,结合自己所教课程,以点为范、以点带面,不断学习不断摸索,只求不停前行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第三篇: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本次我参加了河北省小学教师课堂能力培训。培训中,专家教师们深刻、睿智、幽默的见解,鲜活具体的案例指导,信息化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使我对教育理念、教育意识、教学技术、教育过程有了真正的认识。在与各位同行学友们的交流、研讨中,大家共同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中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践行师德规范,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彰显为师的德性魅力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即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和示范去塑造、教育学生。其中“育人”是师德的终极目标。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塑造她们人格、教她们学会做一个积极向上的时代新人。教师是种特殊的职业,不但要以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还要以自己的榜样的作用去影响、感化、引导她们。

现实生活中,孩子接触的社会越来越复杂多样,而她们此时正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期。教师作为一个对他们影响颇为深远的角色,若能在各个方面去以身作则,会给学生以巨大的的启迪和激励,甚至使学生终生难忘。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有句名言:“如果一个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比如鲁迅先生能成为一个笔耕不辍的正义大文豪,很大程度上与他在日本留学时受藤野先生的影响有关;而作家“三毛”的自杀,则很难说那个给她阴影的教师没有很大的责任。

教师是个特殊的、被赋予光辉责任的工作者,角色示范性是无法忽视和替代的,所以我们作为教师要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展现良好的职业道德,奉公守法、爱岗敬业,在教学和平时的生活中做一个正直、富于爱心的人,从内心深处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真正地做到为人师表,用知识去传授、用言行去引导、感化她们。努力像陶行知一样去去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自己,升华自己。

二、精心钻研,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效率既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应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和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这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应精心准备、认真分析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和现实中与生物教学有关的例子,对教学进程进行精心编排,设计中坚持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营造氛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环节引导下,调动她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她们的发散思维,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确实学到了知识并提升了能力。

高效课堂的实现,不光靠教师自己设计,这样是闭门造车。备好课后应积极与本教研组同仁积极交流、探讨,及时改进,以使设计达到最优。另外,课下还应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并及时结合自己的反思,不断优化。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咋自己不断地成长的同时,上好每一节课,实现高效课堂,完成“三维”目标。

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永葆教师职业活力

时代不断进步,知识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自省之后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不断充实自己。新课标下的教师,既是教者又是学者。我们的知识内存是有限的,通过对专业知识和其它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以使我们在教师的岗位上会更得心应手。

记得最早的说法是“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而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应有“一泓流淌不息的泉水”,我深切地感受到:必须应坚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和教育教学的能力。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加,新问题、新矛盾也接连不断的出现,要想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从中总结更多经验,发扬优点,改进缺点,不断探索新的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成绩。

现代远程教育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使我们的学习可以在社会的任何一个场所主动的进行学习。它正在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原先的传统学习模式,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学习观念和新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教师来抓住这一富有挑战性的机遇,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较高的业务素养,更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在现有课程基础上改进教学,把计算机作为教师和学生学习与创造的工具,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落实到实处。

今后我会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将继续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整合,立足课堂,跨越时空,让我的课堂更能体现时代性和社会性。使本次学习成果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第四篇:大学课堂教学的误区网络培训总结(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何翔)

大学课堂教学的误区网络培训总结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何翔

坚持了两天的”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误区及其成因分析”网络教育培训学习已经结束了,这次培训不仅在理论上使自己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开阔了视野,同时在思想上也有了更新的飞跃,在认识上有了更大的提高. 与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切磋,使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在课堂教学的艺术、教研活动的形式方面都获益匪浅,下面谈谈自己看法:

所起作用:网络教育培训学习,树立了培训新理念,着力提高参训教师的新课程教学能力,让我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感悟,使培训教学起到熏陶感染、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建立了新的培训师生观,促进我们的自主发展。同时还建立新的培训评价观,进行全程性评价,记录教师成长过程。所以,我认为这样的培训是有效的,理应进一步的创新发展。

教师方面:培训者引导和组织得好,使教师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他们把“让我触动你的思想”当作一种信念确立下来,切实改变自己的角色,在培训中善于倾听、善于引导、善于发现、真正能够进入到教师的内在需要中,帮助教师整理自己的经验,发掘经验,找到经验与理论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培训的过程才会是一个学习与提高的过程,这种培训也才是过程模式的培训。

教学设计方面:培训合理使用教学媒体,我认为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其优势主要体现为:用多种教学媒体传播有关的教学内容,使知识的表达、传授更加充分,更加容易理解,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教学活动,学习效果要优于单一感官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个人建议:我觉得网络课件和手册还可以在以下方面做一些改进,比如:网络课件关键是课下要准备充分,备课要全面. 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对于本次网络培训所采取的过程性评价方式,我觉得教师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对课堂教学的管理以及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都把握得很好。 个人收获: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转变了学习的观念,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培训才会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了解了新课改的目标和精神.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及其评价标准.同时在认识上和学习的自觉性上发生了改变,这也是本次网络培训的优越性.还有师生交流互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网络培训的魅力所在。因此,在本次培训给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不断的交流互动中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的帖子与评论,在交流、评论中师生共同探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大家的观点来得更直接、更朴素、更真实,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得到快乐,我的意志品质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历练,使我在这短暂的学习中获得了一笔精神财富!下面是对培训问题的一些看法: 大学课堂教学作为引导大学生探求知识、发展能力、丰富完善个性品质的主要方式,是大学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其有效性的追求理应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这是一个既包括学生对所学课程理论知识由感性认知到理性内化,再到创造性外化的不同层次,又包括学生情感、 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复杂过程。其指向不是单纯的某一方面,而是一个多元的综合体系。因此,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追求必须基于全面性、正当性、持续性的原则,否则极易走入误区。

一、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误区 1. 追求知识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 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是大学课堂教学正确取向的保障。因此,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基于教学目标的正确、合理,否则教学越‘有效’,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可能就越大。长期以来,人们过分强调大学课堂教学的认知属性,忽视课堂教学过程的教育性,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追求更多的是在知识目标上作文章。一是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过于笼统空泛,往往只有知识目标,忽视了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创造能力的激发及良好品质的养成等目标。二是,课堂教学过程只关注课程知识目标的达成,而教学过程所内涵的意义生成和价值延伸则完全被遮蔽了,使本来“成人”的课堂,变为“成材”的场所,这不仅割裂了知识与智慧的有机联系,而且背离了大学课堂教学的本质要求,严重削弱了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针对近几年大学生犯罪现象的屡屡出现,著名学者熊丙奇认为,一个人如果只有高学历,而没有高素质,知识和技能反而可能成为祸害社会的工具。因此,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正确做事”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确立“做正确的事”的观念,学会选择“做正确的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并确保知识的价值不被误用和滥用。

2. 关注“教”的有效性,忽视“学”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关注教师“教”的方面是否有效,而对于学生“学”的是否有效则很少顾及。具体而言,一是表现为:课堂教学管理偏重教师的教学规范,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依据,使教学有效性的评价变为对教师单方面教学技巧、策略的关注。二是表现为:课堂教学主要运用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方式,单纯追求“教”的高效率。因为从单纯的知识记忆、理解的角度看,讲授——接受的方式是一种省时、省力、高效的教学方式。学生被视为纯粹的客体存在,教师成了推动课堂教学的唯一驱动力,这虽然可以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但其直接后果是:学生自主性的缺失和个体差异性的消解。有调查统计表明,大学生在公共基础课的学习中, 各科选择 “充分发挥自主性”的仅在 8%—3%之间,而“基本没有发挥自主性” 的在有些课程中却接近 50%。雅斯贝尔斯认为,“生命的精神交往”是大学的基本任务。教学过程的展开是以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为载体的,因此教学积极效果的达成取决于师生双方有效的交往对话。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切入点可以选择在“教”的一方,但应该明确“教”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的有效。因此,对于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能仅从教师的角度审视,更重要的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反思,可以说离开了 “学”的有效,“教”的有效是毫无意义的。

3. 重视眼前即时的有效性, 无视长远持续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效果的表现有不同的状态、层次和方面,不仅有即时短期效果,而且有长远持续效果。由于前者效率高、易检测,而后者效率低、难评估。所以在许多大学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教学考核,普遍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教材基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及思维品质的培养。对教师教学的考核、评价关注的是教学工作量的完成情况, “以数字论英雄”;对学生的成绩考核则主要是通过期末闭卷笔试的方式, “以分数论英雄”。其直接的后果是:“教师讲教材有的,学生学老师讲的,考试考笔记上记的”。很显然这是一种只顾眼前有效、忽视长远有效的短视行为,是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极不负责的行为,从根本上背离了大学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严重制约着我国大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误区的原因分析

1. 传统的教学文化仍深深影响着今天的大学课堂教学

教学文化是指师生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习惯等组成的有机整体。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文化中,比较重视教学活动的认知属性,将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定位在“教”的一方。以“教”为中心,也就是以教师为中心,师生关系自然就是一种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即:教师成为课堂中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可以说,“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就是这种教学文化的集中体现。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权威性地位有逐步弱化的趋势,但就目前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权威性依然不可置疑。对教师来说,拥有权威性地位就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拥有支配权、决定权,如教师有权选择教学内容及采用何种方式来进行教学,有权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成绩进行评价等。师生之间的这种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决定了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选取上,更多地会从自己的偏好、需求出发,很少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差异,自然也就很难摆脱传统的“满堂灌”模式的影响。同时教师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威性地位,也更易于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可能也会使学生掌握一些理论知识,但它是以学生主体、平等意识的缺失为代价的。因此,当外在环境发生变化或他们的自身利益受到影响时,由于缺乏民主平等的意识及与他人进行沟通的能力,极易产生心理失衡状态,表现出一些不能自制的过激行为。

2. 社会转型期“泛功利化”倾向的影响,使大学的教学价值取向发生偏离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受传统的“实用理性”思想和西方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我国社会中出现了一种以功利作为考察、评判、衡量一切事物优劣、善恶、美丑标准的‘泛功利化’倾向”。在其作用下,大学教育教学为现实社会经济服务的功能被不断强化,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单纯追求知识传输的高效率,只关注学生眼前求职的需要,实行“订单式”教学。因此,服务社会现实需要就变成了教学的根本目的、甚至是唯一目的。 众所周知,大学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在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大学教学必须面向社会,必须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但重视并不意味着必须以此为目的,因为这是将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异化为单纯追求知识传输的技术活动。理应育人的场所,却成了批量生产社会急需商品的工厂。对大学生来说掌握知识技能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健全的人格、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及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因此我们应看到,片面强调教学为社会经济发展直接服务的功能,课堂教学过度功利化的追求,从根本上遮蔽了教学活动在提升社会精神品质方面的基础性价值和意义,因而大学将会失去在更高的思想和文化层面上对社会的引领作用。这是应该引起人们深思的问题。

3. 高校内部教学管理改革相对滞后

教学管理是指教学管理者为达到既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与管理的基本规律及其现状,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评价的活动和过程。它是保证教学秩序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有直接的导向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从宏观上看有了飞跃的发展,但从微观上看,学校教学管理的改革是相对滞后的。首先是管理理念落后,仍停留在旧的管理主义的层面上。具体表现为:刚性约束多,柔性关怀少;强调共性多,关注个性少。由于这种僵化管理思想的束缚,再加上“重科研轻教学”的管理导向,教师在逐步适应规范教学和应试教学的同时,也就逐渐放弃了对创造性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其次是简单的“量化管理”模式,对教学活动难以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因为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强调整齐划

一、重量不重质,这必然带来课堂教学中的形式化、功利化倾向,将教师的追求引向对可量化的教学效果的关注上,至于费时费力的教学改革、不可量化的学生品格素质的提高,则基本上得不到应有的关注。最后,教学督导队伍来源单一,缺乏对课堂教学的有效监督指导。许多高校的教学督导队伍一般来自本校退休的领导和教授,他们虽然有着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但在新的科学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的更新方面则有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学督导的作用,从而使学校对课堂教学的监督流于形式 [7] 。

4. 高校教师教学理论素养相对不高

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是指,教师自觉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反思、调节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意识和能力。它既是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保证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大学教师是一个具有较强专业性要求的职业,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素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教师队伍不仅呈高学历化,而且来源也走向多样化。教师来源的多样化在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改变学术思想僵化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教师来源的多样化就意味着多数教师入职前没受过系统的教师专业的教育、培训。有统计显示我国高校教师研习过教育学科知识的不足 30%,有些教师尽管有过教育科学知识学习的经历,但大都停留在一般理论的学习上。新教师入职后的岗前培训,基本上局限在职业规范性教育的范围,缺乏基于教师个体教学理论素养提高的针对性训练。而对广大的在职教师来说,更是缺少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更新培训和指导,致使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实践经验不为教师所了解。所以从整体上看,大学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相对不高,在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上,基本还是走“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老路。

三、提高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大学课堂教学涉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说我们应首先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明确对谁的有效性问题。这是关系课堂教学的方向性问题,大学教师必须明确:课堂教学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其有效性的追求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因此,一是要处理好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关系,应从二元对立的僵化思维中解放出来,使课堂教学价值指向兼顾社会和学生双方发展的利益诉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二是要处理好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出知识、情感、价值观的和谐统一。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帮助学生把握知识和技能,又需要让学生体验到知识对于自身的理想追求和现实社会发展的意义,使知识的学习与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二,重视如何实现有效性的问题。对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对学生教什么的问题,而且要重视用什么方式来教的问题,从而使有效教学的方式能合乎道德性的要求。首先,必须建立新的教师价值观,重新审视教师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即:由过去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大学教师,不仅要严谨治学、善于研究,不断提升学科专业理论水平;而且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学术修养,善于用自己的教育智慧给学生以创造性的启迪和引导。其次,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以学生能够并乐于接受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实效性。让学生真正以主体者的角色参与到教学中来,使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则以平等对话者的角色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的方法、学的结果,使学习不再只是学生的事。努力构建一种平等对话、和谐共进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主体性、交互性和生成性,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第三,清楚应追求什么样的有效性问题。教学是一门慢的艺术。因为学生智慧的觉醒、技能的提升、人生价值观的确立不是立竿见影的,所以教师应清楚:有效性的追求在关注眼前即时教学效果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课堂教学效果的持续性,使学生能将外在的教育影响内化为自身成长的资源,为终身的发展积蓄力量。因此高校必须加大教学管理改革的力度,彻底摒弃那些简单化、形式化、功利化的教学管理及评价标准,引导教师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真正把教书育人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和改革,以教会学生学习为重点,从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持续进步的阶梯和动力。

当然,这些问题的解决并不是孤立的,它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管理制度等方面有效的保障。高校应通过改革整合校内教育资源,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学的中心地位。 在组织领导、队伍建设、资金投入、设施建设等方面,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打造一个“硬”环境,使课堂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完善个性品格等方面真正发挥主阵地的作用。

第五篇:智慧课堂微课程及教育技术创新培训总结

参加智慧课堂微课程及教育技术创新

培训总结

2018年4月17日—21日,我在学校的安排下,参加了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组织《关于智慧课堂微课程及教育技术创新研修班》的培训,在为期四天的培训过程中,我受益匪浅。看到了我自身,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发现自身的业务水平,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也开始反思,现在的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学;为什么学生越来越难教;为什么越来越不爱学习。通过这次培训,我也了解到一些教育的新名词,找到了一些教育的答案。

培训的第一天是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潘克明教授,给我们做名为《运用融合创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实践》的理论讲座,通过这个理论讲座,我认识到了,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应因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一门普通的中小学教师,应该深入学习当前教育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探索、构建以互联网、云平台和大数据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教育发展新形态。将“以学习者为中心”作为核心理念,探索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

例如1;互联网+教育:在互联网时代,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具有革命性影响的教育发展新形态。其核心特征是:教育必须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并充分发挥互联网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以培养出互联网时代的新人。

例如2;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求实现从教育专业质量向大资源转变,从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信息师生素养方面转变,从龙头发展向创新发展的转变。将首先从构建互联网+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的模式,实施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的新型教学方式。

培训的后段是由桂林理工大学的专家负责——讲授新概念多媒体快捷技术体系,分为两部分:一是交互式微课程设计制作(春/夏);二是APP速课微信课堂及精准教学(球/冬)。陈三明,博士、教授、硕导;桂林理工大学多媒体软件开发与运用研究所所长,全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认证专家。在接下来的几天培训中,我们主要学习了陈三明教授的新概念多媒体快捷技术,通过学习使我感受良多,也提高了我们在制作课件上的水平。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不断的发展,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新时代教育对教师基本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大趋势。但是许多一线教师害怕做多媒体课件、害怕做微课,当学校要求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许多一线教师和老教师,都有诸多的借口,推进现代教育技术难度很大;归结原因都是多媒体技术不熟,技术工具成了制约他们的拦路虎。而陈三明教授的交互式微课程设计制作(春/夏)的课程,就是解决许多一线教师和老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微课中遇到的问题。陈三明教授从一线教师天天使用的PPT入手,,然后提升一个层次,深化其内涵,拓展其外延,称新概念 PPT 。通过一些软件工具,如PPT美化大师、好好字体、新时代指挥棒、PPT遥控器和一些图片视频编辑软件,让老师们过去的多媒体课件,变得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更加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就是陈三明教授说的第一课堂(正课堂),目的是吸引学生的目光与专注。通过学习培训后,我觉得陈三明教师的第一课堂,是对我们,特别是乡镇中小学教师来说,是最重要。可以通过陈三明教授推荐和培训的软件工具,提升我们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进而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除了第一课堂(正课堂),还有陈三明教授的第二课堂(课网)、移动课堂(PAD上APP微课)和翻转课堂(反课堂)四个教学空间,以知识的主线贯通了学生在四种不同空间的学习体验。把枯燥无味的软件讲成生动有趣的故事会,从知识故事中,学会软件,领悟教育。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存在的问题,让我一直苦恼不堪。这次参加了新概念多媒体技术的培训,让我从软件技术上找到了一些解决的办法,让我受益颇多。我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这次培训的一些理念和软件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探索的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新哨中学 王志恒

2018年4月28日

第六篇:高效课堂培训

传达绥德县“高效课堂论坛”学习内容

及我校实施高效课堂安排

【传达会议精神】

11月16日(星期六)在绥德实验中学综合楼三楼会议室举办了2013年绥德县“高效课堂论坛”。论坛主题是:推进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由县教育局主办,县教育学会和教研室承办。我校去了11名教师听讲。

早上由四个校长和三名省级教学能手作了围绕“推进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专题发言。绥德中学校长康旭成发言题目是: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从八个方面作了细致分析:加强研究,提高理论水平;团结协作,打造精品课堂;转变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先学后教,改变学习习惯;当堂训练,提高教学质量;关注个体培养拔尖人才;合作探究,打造高效课堂;抓住三维,探索高效方法。辛店中学校长汇报的题目是:课堂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从课堂教学的背景及过程,“6+1”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遵循的基本思想、操作过程、注意细节及评价措施,课堂教学改革取得成效三方面作了具体说明。第二小学校长延永胜讲的主题是:校本化“先学后教”的实践与探索。主要讲了“四环节教学模式”和五步尝试教学法的基本要点。四环节教学模式是定性学习、课堂展示、精讲点拨、检测训练。五步教学法是准备过渡、尝试探究、精讲点拨、二次尝试、课堂检测。张家砭中学校长讲的题目是:我们学校的课改之路。主要讲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情况,从培训先行、勇于实践、狠抓教科研工作,促进课堂教学工作,创建了“学、交、练”校本课堂教学模式,作了具体论证。江德小学教师贺渊(省教学能手)讲的题目是:且行且思,践行有效教学。从心系学生,倾洒教育;立足课

1

堂,锤炼真功;教研导航,创新为本三方面讲述实施有效教学的过程。实验中学教师白玉云讲的题目是:实践新理念,培养新人才。从对课改理念的认识、课堂实践、课改效果、我的成长历程四方面,阐述如何实践新理念,培养新人才。绥德中学张亚飞教师讲的题目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思考,举了一些典型案例。

随后王彪局长作了重要讲话: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要像严父慈母般的教育和关爱学生。最后教研室郝东亚主任作了总结讲话。

下午由市教研室副主任冷永良作了长达三小时多重要报告。报告的主题是“高效课堂的认识与思考”,从“为什么要构建高效课堂、认识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策略”三方面作了精辟的阐述。

一、为什么要构建高效课堂(当前课改形势)

(一)全国形势

高效课堂唱响主旋律,风生水起,方兴未艾,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1、要识天气:至上而下,教育的一次大洗牌,一批真正的教育家将会从田野里走出来,伴随着他们的崛起,一批传统的“名校”、“名师”会黯然退出历史舞台。历史从来就是这样,大浪淘沙,顺昌逆亡。

2、接地气:理念变方法,即理念变观念,观念变方法。

3、通人气:方法成文化,文化成信仰。 (二)我市现状

南部星星点点,北部轰轰烈烈。 农村死水微澜,城区举步维艰。 小学不得要领,中学四平八稳。

(三)问题分析

2

1、学校管理者所担心的。

会影响升学了吗?家长反对课改怎么办?杜郎口等课改名校的经验具有普适性吗?课改是改良还是改革。教师不改怎么办?课改为什么要触及到文化和管理?是找几个班做实验还是全面推开?

2、发生在教师身上的

少讲或不讲,要我们这些教师干什么?

不讲学生能学吗?模式岂不是制约了教师的个性?

放手给学生,学生啰里啰嗦,会影响教学进度?

一放就乱,如何维护课堂纪律? 学生发言,教师被难住,岂不丢面子? 文科自学可以,理科不讲岂能学会?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师主导如何发挥?

-学习是私人化事件。

-学习是自我知识的构建过程

-学习是一种情感体验。 “独学”、“对学”、“群学”

二、认识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特指杜郎口等课改名校所构建的一种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育思想体系。

基本概念:以模式为驱动,以导学案为统领,以小组组织为抓手,以自主、探究、合作为本质,以三维目标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方向的教育思想体系,它代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使课堂教学改革找到了“突破口”,撬开并破解了教育的诸多困惑。 认识高效课堂的“

一、

二、

三、

四、五”

3

“一个灵魂”: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两个关系:教与学的关系。师与生的关系。

三个时段:课前,课中,课后。

把握四主:学案主导,学习主动,问题主线,活动主轴。

操作做到“五个一”:

1、设计一个学习方案:导学案

六个环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问题逻辑。

2、构建一个学习组织:小组,对子。

(1)分组:异质同组,同组采用AA、BB、CC分法,同质结对,竞争合作。

(2)对子有三个功能:第一,对子是一个合作者,第二,是竞争者。第三还是监督者。

即时性评价: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

环境问题:围坐式,无讲台,四面黑板。

3、提供一个自学的方法:独学、对学、群学。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发动学生自学,合作学习的根本让学生走向自主。

4、设计一个课堂流程:“五步三查教学模式”

第一步:依照导学案独学,找出学习困惑:教师“一查”自学进度,效果。

第二步:围绕困惑进行对学、群学,寻求帮助。

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展示”学习成果(小展示):教师“二查”展示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4

第四步:教师根据小展示暴露出来的近、共性问题,组织全班“大展示”。

第五步:学生归位,检测反馈。教师利用多种方式式进行三查。 “五步三查”模式是课堂操作的抓手,是课堂教学的教之“规”,学之“范”,是教育规律和学习规律的具体体现。

5、明确一个学习任务:学会不会的。

传统教学要一个好“嗓子”,高校教学要一个好“脑子”。

三、构建高效课堂策略

(一)营造氛围

1、校园外显文化的创建:墙体标语,悬挂条幅、文化展板、广播站等。

2、班级文化布置:小组竟评栏、周或月星级小组、学生作品巡展。

3、小组文化落实每组要有展示区域、桌牌、组名组训、组徽、组规。

4、主题活动开展: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如征文、论坛、主题班会 (二)建立机构与机制保障体系

1、机构设置: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督察组、验评组、研究组等。

2、出台系列管理制度:课堂督察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反馈会议制度、奖励晋级制度

3、指定微观层面的评价文本:课堂评价标准、小组评价体系。

(三)开展赛课活动

围绕以下内容重点建立评价标准,评出优秀教师。

1、导学案方面: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评价,即设计、使用、检查。

2、学习小组方面:小组建设、学习的效度、小组竟评开展、组长

5

作用发挥、学生培训。

3、模式运用方面:

(四)建设一个孵化室:

执行没有差不多,执行力就是能力,不进步就是最大的无能。

随后安局长代表教育局对学校教育管理提出了一些要求。

最后教研室副主任耿永君作了总结讲话。

【我校如何实施高效课堂】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教师是配角,学生是主角,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确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用冷主任的话说,课改就像油锅里捞娃娃,不改将会死路一条。因此,我们要痛下决心,走课改之路,实施高效课堂。

2、构建高效课堂,尝试教学

这是一次高效课堂培训会,也是一次洗脑会,更是一次动员会。从明天起全体教师先按“异质同组,同质结对”给学生分组,然后按按“五步三查”教学模式尝试教学。今后上普通课、公开课、竞赛课,以及听课、评课,都按这样的要求做。教务处以此模式要求跟踪检查。

义合镇中心小学 2013年 11月19日

上一篇:科室护理工作计划下一篇:课题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