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纪律要求总结

2024-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堂纪律要求总结(精选4篇)

课堂纪律要求总结 篇1

2、我们要有团结互助的精神,成绩好的同学要进取帮忙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采取一帮一的方式,学困生要进取主动,帮忙者要有耐心。

3、上一堂下课期间,做好本堂课前准备工作,桌上不得摆放与本堂课无关的东西或书籍。如果上课期间看本堂课无关的东西或书籍,一概没收。

4、有没有教师在教室的纪律都一样,进取主动地学习。

5、上下课时,不能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教室的同学先举手,再发言。不要随意打断教师的讲话,有事下课说或举手说。

6、朗读时,书本放桌上,用手指指着读,以便教师检查是否人人都开口读,指读可加强学生对字形的识记。

7、当同伴有问题(开小差或看不清,不会记录时)要及时提醒,帮忙,不能视而不见。

8、作业必须要及时上交,不得有拖拉现象。作业都交到小组长那,小组长负责清点人数,并检查作业完成情景,如果没完成,必须要返还给她,并要求他完成了再交。小组长统一交给科代表那,科代表再交到教师处。

9、上课期间进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进取举手发言。发言者要大声,坐有坐势,站有站姿。有同学发言时,其他学生必须注视发言者,有不一样意见要举手,不能打断,若发言有误,不能嘲笑。同学发言对了时,大家要进行鼓掌给予肯定。不能回答要说“答不起”。

课堂纪律要求总结 篇2

1、铃响后,务必迅速、安静地进入教室就座,做好课前准备。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2、任课教师进入教室,班长喊起立后,务必静、齐、快的起立,向教师致敬,待教师还礼后,再坐下。

3、上课迟到进教室要喊报告,经教师允许后,再进教室。

4、专心听教师讲解和同学回答,不插话,不做小动作,不看与本课无关的书籍,努力掌握教师的讲课资料。

5、上课发言要举手,回答问题时要起立,经教师憨意后坐下。

6、务必按教师的布置认真独立完成作业。

7、不记笔记时不伏在桌子上,自始至终坐的端正。

8、下课铃响教师宣布下课后,学生再次起立,向教师致敬。待教师还礼后,再离开教室。

二、自习纪律

1、按时进教室自修,不中途离开教室。

2、自习时应专心致志的复习、预习和做作业。做作业时就应独立思考,亲自完成不抄袭、不了草、不对答案、不拖延。

3、自习时要持续安静,不高声谈笑,不打闹。

4、自习时不无故搬移或离开座位,不做妨碍他人的动作,不做和自习无关的事情。

三、课间纪律

1、下课后,不得在教室或楼道内追逐打闹、大声喧哗。

2、不准在教室或楼道内进行体育活动。

3、课间不准在教室内打扑克。

4、不准玩石子、烟盒、弹子。

四、眼保健操和课间纪律

1、课间操

要求做到:

(1)快,放完一遍歌曲唱片集合好。

(2)静,从“立正”到“解散”没有声音。

(3)齐,人数齐、队伍齐、动作齐。

2、眼保健操

要求做到:(1)认真,姿势端正听拍节去做。

(2)准确,按规定顺序摸准穴位,注重效果。

(3)坚持,每一天自觉准时做好。

五、劳动纪律

1、服从组织安排,一切行动听指挥。

2、劳动时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有事、有病要请假,经班主任批准才有效,不无故不参加劳动。

3、要发扬吃苦精神,注意安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4、要爱护工具和劳动成果。

5、同学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忙,不发生其它影响劳动的行为。

6、劳动后要做好劳动场地的“整洁”工作,做好总结。

六、课外生活纪律

1、服装要整洁,要求做到帽子戴正,纽扣扣好,鞋带系好,书包背好,不赤脚,不穿背心或拖鞋进教室。

2、要尊敬教师,不对教师评头论足,不给教师起绰号,当教师对自我进行批评教育时要虚心听取,不诡辨,不顶撞。进办公室应喊报告,经教师允许后入内,不乱翻教师的东西。

3、不吸烟、不酗酒,不打架、骂人,不理怪发型,不穿怪异服装,不看黄色的书刊。

4、对同学要团结友爱不欺侮小同学、女同学,不说脏话。

5、要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物,严守国家法令,要同一切坏人坏事作斗争,珍爱生命。

6、要用心参加学校、学区所组织的各种活动和公益劳动,多做好人好事。

小学生课堂纪律要求 篇3

1、坐姿端正、不趴下、不侧坐、不喧哗、不说笑、不打闹,双手放在桌上,眼睛注视老师。

2、课堂上不能吃食物喝饮料,也不允许屑铅笔,不能随便下座位;

3、课堂上要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回答老师问题时需站立,呈立正姿势

4、当同学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有不同意见或看法要举手,不能打断别人发言,若发言有误不能嘲笑.5、认真学好每一节课,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预备铃结束前得准备好这一节课的学习用品,将课本练习本放于课桌右上角;

课堂纪律方面问题学习总结 篇4

那么,如何才能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呢?课堂纪律出现问题后,有没有较好处理技巧呢?笔者从教近,在处理课堂纪律问题上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整理出来,和大家共勉。

首先,我觉得,老师要给予学生一定范围内的自由,不要过分关注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要允许学生适当地表现情绪,当老师和学生发生冲突时,要小心谨慎地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给双方留下一条退路,使大家都不失面子。这也就是说,老师和学生都要尊重对方,不要去争谁完全正确。因为这样只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使矛盾愈演愈烈,在这时,是没有胜负可谈的。

其次,教师应该掌握一些能有效处理课堂纪律问题的技巧,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点将法

当老师正在讲述时,如发现某学生正低头做其他事情,老师可以点他的将,向他发问,以引起其听讲的兴趣。老师可以向全班发问,然后让该生回答。所提的问题应该与正在进行的学习相关,尽量避免“你在干啥”“你为什么不注意听讲”一类难于获得真正答案的问题。

2。 个别谈话

因为许多课堂纪律问题来自个别问题,所以私下个别谈话对不良行为能作较深入的探讨,结于处理方式也易于获得学生的认可。个别谈话并非个别训话,不是学生站在老师跟前聆听训诫,而是师生对坐之下,彼此谈论发生的行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合理方式。

3。 正面提醒

老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错误行为采取训斥、辱骂等方式,往往会对错误行为本身起强化作用。因此,处理错误行为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对错误行为不予过分地理睬,而是正面友好地提醒学生当前的学习,告诉他该做什么。一味追问学生为什么要违反纪律,是没有多大纪律的,学生不回答时,只能形成僵局,反过来,又会增加教师的焦虑和气愤。教师最好直接对犯错误的学生提出一个具体行动方向,使学生通过行为矫正控制其错误行为。大多数学生都讨厌那种不断找岔子,总是责备没完的老师。

4。 劝离现场法

我们常遇到有学生情绪激动,怒不可遏的时候,此时最为有效的处理方式是劝该生离开现场。当课堂上两名学生因某事发生冲突时,老师应立即上前拉开,如果无效,则劝告这位同学暂离现场,稍微走走,以消散其怒气。老师在平时应让 学生知道,劝离现场并非处罚性处置,旨在使其爆炸性情绪逐渐平息,至于谁对谁错的问题,则等下课后另行分别判断。

5。 自我负责法

如:学生上自习课时频频走动,浪费时间,待下课铃一响,老师可将浪费时间的学生留下,告诉他们“你们在上课时间内已有了足够的休息”,因此要求他们继续自习。这种处理方法,旨在增加学生的自我约束与自我控制能力。学生一旦知道他拉必须对其行为负责时,他们才能注意其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

6。 合同法

合同是一纸书面协议,上面写明落实某个行为的地点、时间和方式,如果遵守了合同,给予何种鼓励,如果背信弃议,要受到什么制裁,并由有关人员包括老师、学生、家长的签字。要注意的是,合同不是检讨,而且签订合同必须要有诚意,即一旦制定,就要按合同条件办事。

7。 伙伴劝阻法

一个学生有时可以不听老师的劝阻,但是,他不得不重视集体,尤其是他所属的“伙伴集体”对他的要求。如果学生“伙伴集体”的要求与老师的要求相冲突,必然会破坏课堂纪律。如果相一致,则会促进课堂纪律。教师要善于培养班集体的良好班风,舆论,利用“伙伴集体”对学生的心理压力,去促进课堂合作与纪律。

再次,教师应力求避免产生课堂纪律问题,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出了纪律问题再想办法如何处理。必须了解课堂纪律问题的主要表现,掌握其带规律性的原因,然后才能有针对性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由于课堂纪律对于教师组织教学、学生人格的成熟及学生对道德义务和道德准则的内化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中学阶段教师对课堂纪律的掌控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掌握并积累一些处理课堂纪律问题的有效技术,才能保证自己的教学进行得顺利,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成效。

(一)课堂发言随意

334、337、338班在课堂发言方面较为随意,往往是老师刚把问题说完教师当中就有随意说话的现象。从回答的内容来看并不是捣乱的回答,但是无纪律的回答严重影响到了课堂的进程,未能有效的组织起回答。一方面表现出了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很高,但是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我对于课堂纪律的约束方面的失职。

(二)课堂争吵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334、337、338班当中。由于较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座位方面往往要进行调整为双人座在此当中发现有时同学之间因为一些行为的不和导致争吵现象的发生。同时在某些学生回答问题时过份地“张扬”时班级同学往往给予一种“批评”,对于课堂纪律也有着较差的影响。主要反映出班级内部同学之间的包容不够,以及班级内部团结力不足。

(三)课堂接话现象严重

凡事有利便有弊,学生课堂当中积极接话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表现出课堂师生的沟通程度,但是更多地方面体现出来的是对于课堂纪律的扰乱。过多的接话会严重打乱教师的课堂进度,导致教学节奏的缓慢,影响到课堂进度以及学生的知识记忆与吸收。334、337、338班当中接话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对于扩展知识的询问以及在记录答案时的反复询问。 产生原因:

凡事有果必有因,造成334、337、338班现在的课堂纪律混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有学生的方面,同样更多的表现在我作为授课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控方面的问题。

(1)自身问题

由于日常与学生接触过于紧密,导致亲密度过高使得课堂中学生很难纠正态度。学生许多时刻对于场合以及角色的转换并不想成年人一般,往往将日常生活中的态度与课堂态度相混淆。同时由于我对于课堂纪律的约束不足导致现在的课堂混乱。我一直认为课堂的活跃度是政治学习的关键,过去的经验使我觉得政治的教学当中极易出现枯燥、无聊、无所事事的状态,使得学生对于政治的课堂态度以及对于政治学科的态度产生偏差。但是过犹不及,在现在的教学中由于课堂过于活跃,使得在教学过程中纪律反而出现了问题。

(2)学生问题

学生主要是对于身份以及角色的转换能力较低。以及对于课堂的认识不足。在学生眼中老师在日常是什么样的态度,在教师当中同样是什么样的身份。往往不能意识到课堂作为知识教授与获得的场所很多时候需要进行角色转变,在课堂中表现随意。学生在与老师的接触中会不断的试探与评价老师,但是很容易产生偏差。

解决方式:针对现在334、337、338班表现出的现象,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行动进行改善。如果不需进行有效的行为改善,不仅会影响到现阶段政治教学的进度,很有可能使得他们对于政治基本功的掌握整体上产生偏差。更有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科目的教学。因此根据现阶段出现的问题制定出以下的解决方法:

A、加强角色的转换意识

在日常生活的接触中仍然保持与学生的亲密度,有利于加强对于学生的了解。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角色转换,使学生能够逐渐的加强对于角色转换的理解,能够更好地处理日常生活与教学过程的转变。能够正确认识自身在课堂中所应该扮演的角色,做到有放有收。不仅仅是学生,作为任课教师的我同样要进行角色的转换,在课堂中保持基本的课堂活跃度之余,必须要进行纪律的加强,从另一个角度来帮助学生树立自身的角色意识。

B、强化课堂纪律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堂的规则进行树立,严格课堂行为以及行为条件。做到“令行禁止”,在外部强制性的加强学生对于纪律的保持。同时做到赏罚有度,对于课堂行为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一定的口头鼓励或奖励,对于严重违反课堂规则的行为则进行应有的惩罚。不仅仅是简单的课堂规则的树立,在课堂外同样要进行必要的沟通,使同学对于这种规则有正确的认识,在情感上能够接受,有助于规则的施行。

上一篇:且行且吟组诗下一篇:电话销售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