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堂经典诵读总结(推荐7篇)
封琰
本学期,按照诵读计划,利用每天上午早读前10分钟和早读10分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还在每月专门排出一节经典诵读课,组织并指导学生诵读,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每月选出了优秀的作品在学习栏中进行展示,设计了血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利于下午大课间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从读的时间、读的形式、读的方法都进行了有效的尝试,真正让学生做到“乐读”、“美读”,从而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收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求速度又求效果。开展古诗文诵读,我要求每周背一首古诗,做到厚积薄发。要数量又要质量。正确处理背诵与感悟的关系,根据本册所选古诗,拓展一定量的背诵篇目,但不把背诵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古诗的质量。通过大量诵读中华古诗,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了解的历史事件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写话之中。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一、主要内容与编排特点
二年级《小学生经典诵读》全册教材分为上篇和下篇, 分别对应一个学年上学期和下学期的教学。每学期按16周设定章节, 每周编排了三个固定版块引导教学, 即“每日一诵读”、“每周一大家”和“每月一名著”。
1. 每日一诵读。
二年级诵读成语, 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由浅入深, 如上篇依次安排了“含数字”、“含动物”和“含植物”等16类的成语, 下篇则安排“ABAC”和“AABC”等16类的成语。每周分类积累16个成语。为了分散难点, 教材编排了“每日一诵读”版块, 即周一到周四每天积累四个成语。周五“分享会”, 设计了“一周大回放”, 通过“填一填”、“连一连”和“读一读”等形式, 巩固运用成语。我们还编排了“成语小故事”, 在给予孩子成语学习方法引导的同时, 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成语的兴趣。
2. 每周一大家。
在“每周一大家”这个版块里, 二年级先介绍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等6位书法家, 再介绍从贺知章到罗隐等26位大家。根据二年级孩子的阅读特点, 教材简洁通俗、重点突出地介绍了这些名家的成就, 推荐他们的书法或文学作品, 还匠心独运地编排了和这个大家有关的成语故事, 如“入木三分”、“持之以恒”等, 在增长孩子见闻的同时, 增强了趣味性、可读性。
3. 每月一名著。
根据学生年段特点, 结合课标要求, 二年级在上下篇第一、五、九、十三周分别推荐了《格林童话》《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宝葫芦的秘密》等8本经典文学作品, 供亲子、师生共读, 也为孩子们同读一本书及交流分享创造了条件。
二、具体措施与学习效果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我们采取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让孩子乐学会学。
1.“争当小老师”。
教材的编排目标指向非常明确, “每日一诵读”周一至周四每天四个成语, 每天都有“我能背给爸爸妈妈听”的家长评。孩子在家诵读时, 我们会给孩子学习的目标:争当小老师!国学课上, 我们首先了解孩子们对本周内容的诵读情况, 然后选出本周“小老师”教读。在示范引领的作用下, 孩子、家长都不甘落后, 都会主动地在家里下足功夫, 有的孩子甚至提前一周就已背完。
2.“蒙眼猜成语”。
在多形式的诵读后, 安排“蒙眼猜成语”的游戏, 既可以缓解读背的枯燥和疲乏, 又是对成语识记的再次巩固。游戏规则是:将每天的四个成语分别写在四张小纸条上装在一个信封里, 老师做考官, 请一个孩子上台猜一猜, 其他孩子做评委。被请上台的孩子蒙着眼背对着老师, 老师任意从信封里抽出一张纸条, 说:“请你猜猜它是谁。”孩子说:“我猜它是……”如果猜对了, “评委们”就会说:“对了, 对了, 你真棒!”如果没对, “评委们”就会说:“错了, 错了, 继续努力!”二年级的孩子好胜心强, 自从有了这个游戏, 他们总是早早地就记熟了成语, 课堂上的检测自然事半功倍。
3.“看图猜成语”。
老师、家长或学生有针对性地找一些图片, 让孩子们看图说成语。这个游戏适合那些写景、写物或动作感强的成语, 比如:鸟语花香、花好月圆、对牛弹琴等。
4.“你做我猜”。
这个游戏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游戏有两种玩法, 一种是看到成语的同学只能用动作提示猜成语的同学, 另一种是看到成语的同学可以用动作加语言来提示, 但语言里不能出现成语里的任何一个字。孩子们往往表现得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有一次, 我出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 我想它可能会难倒二年级的孩子。第一个上台的女孩子确实被难倒了, 这时有很多孩子自告奋勇, 又上来一个男生, 只见他非常自信地做了个弓箭步, 两手拉“弓”向上看, 然后收脚, 两只手臂变翅膀, 身子往下蹲。这时, 猜谜语的孩子兴奋地脱口而出——“惊弓之鸟”, 教室里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接着孩子们个个兴趣高涨, 跃跃欲试。
5.“画成语故事”。
热闹的游戏之后, 可以让孩子们静静心, 同时, 这个活动能让每个孩子动起来。当然, 画的过程中, 老师一定要及时发现优秀作品, 在全班展示, 充分利用低段孩子极强的表现欲, 激发创作潜力。
6.“故事会”。
一是班级故事会: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 每天挤出晨读课的5分钟时间, 轮流请学生讲一则成语故事或名家的逸闻趣事。利用午餐后时间, 在小组内或班级开展“故事分享会”, 以这样的形式激励孩子们读好“每月一名著”, 培养阅读表达能力。二是年级故事会:各班选出讲故事的优秀选手, 参加年级讲故事比赛。三是学校国学成果展示:年级选出的优秀学生, 再参加一学期一次的学校国学展示。在这个系列活动中, 孩子们的视野不断扩大, 要求进步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关键词】创设;引领;思维;展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我们面对的学生,首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都蕴藏着独立的潜能。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既是一个人一生中记忆的黄金时代,也是一个人性格发育的黄金时代。
目前,我校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具体表现为:
一、急功近利,过多地关注分数的短期成效,无视阅读的重要性和长期的积极性
都说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学习时间长,作业像山一样地压在孩子身上。事实上,很多孩子都被动地成了那棵被拔的小苗。有些家长给孩子提供的课外书就是各种辅导手册、练习卷,他们认为这样能在短期内提升孩子的成绩。殊不知这样急功近利式的劳动,既扼杀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又抢占了孩子大量的阅读时间,真是得不偿失。
二、现代传媒抢占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
电视机和电脑游戏给了孩子们娱乐和消遣,但也耗费了他们太多宝贵的时间。特别是对于缺乏自控能力的孩子来说,更是长时间沉迷其中。这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更会在很大程度上束缚孩子的思维发展,不良传媒更会在思想上误导孩子。再加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进入了不少家庭,社区中不少不规范网吧的存在,也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使得孩子的阅读时间更是少之又少。
三、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少正确有效的引领
虽然老师们都知道开卷有益这个道理,也会提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对阅读什么书,该怎样进行有效阅读,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从经典美文中汲取养分,老师很少会就这些东西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领,而是由着学生自由选择,任意阅读,或者是囫囵吞枣地浏览,以至无法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要教给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选择阅读适合自己的好书,这才是正确有益的做法。
四、家庭和学校未能给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很多学生家庭藏书极少,甚至有些家庭根本就没有藏书。许多家长自己的娱乐活动占据了他们大量的业余时间,以至于有的家长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在家里,学生的阅读缺乏督促关怀。而在学校里,虽然有图书馆,但阅读氛围不强,时间也少,所以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很难形成。
以经典古诗文诵读为结合点,将传统教育的优势运用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弥补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达到优化充实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最终实现以感悟、积累经典文化为特点的诵读式语文教学模式。
一、多读多说,感悟语言
有的经典美文是介绍风景名胜的,语言优美,处处洋溢着感情。例如:《美丽的南沙群岛》一文描述了南沙群岛物产富饶,景色优美,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我在教学2、3小节时采用“读中理解、读中生情”的方法,在读中明晰了道理,感受语言之美,可以轻松地达到本次教学的目的。教学片段设计:1.小朋友,你们觉得南沙群岛怎样?读读并写出物产丰富以及景色优美的句子,自己练读,你认为哪句美就读哪句。2.同桌分别读一读。3.(放录像)我们一起徜徉在南沙群岛,这时候你想说什么?4.老师也来读一读,大家闭眼想象南沙有哪些丰富的物产和美丽的景色?5.把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6.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南沙群岛,再结合课文向家人介绍南沙群岛(可选自己喜欢的景色或物产等),可用课文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的表达。
二、入情入境,积累语言
有的经典美文中有很多文本诗情画意,语言凝练,要想学进去,必须让学生入情入境。《让我们荡起双桨》就是典型的一例。如在第一小节教学中,我创设情境播放这首歌曲,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渐入情境,然后运用多媒体出示一群少先队员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动人情景。抓住“荡”、“推”、“倒映”、“环绕”、“轻轻”和“飘荡”等词语,诱发学生对少年儿童泛舟北海的具体画面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正是通过这些词语把水清、色丽、人欢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鼓励他们用课文中的一些词语说话,这样,学生加深了对诗歌意境的体验,语言也慢慢积累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创设情境,为学生配上音,指导学生练读,直至熟读成诵。学生直观地感受北海秀丽的风光,把文本的语言转换成个体语言贮存在自己的语言库中。
三、神模妙演,激发情趣
小学生有很强的表演欲望。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模仿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经典美文的感悟。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要内化美文中规范的语言材料,还要灵活地调动已有的知识背景和语言储备,重构自己的语言“仓库”,让语言更具表现力,让表演更形象化、生活化、美化、生动。如教学《小露珠》,教师让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跟小露珠的亲切对话。学生兴趣盎然,精彩地演绎着文中的角色。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平时生活经验的“积蓄”全都投注到入情入境的表演中,在开放的课堂中,学生热情洋溢地徜徉在语言形象的园林之中,尽享表演之愉悦,激发学生的情趣。
语文课本是我们阅读教学中最珍贵的宝藏,而其精选的经典美文更是经久不衰、富含美学原理的源泉。善用之,善化之,不仅可以感受祖国语言的美妙,也能美化我们的语言,美化我们的人生。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 维 2.静夜思„„„„„„„„„„„„„„李 白 3.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 白 4.望庐山瀑布„„„„„„„„„„„„李 白 5.赠汪伦„„„„„„„„„„„„„„李 白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 白 7.早发白帝城„„„„„„„„„„„„李 白 8.望天门山„„„„„„„„„„„„„李 白 9.别董大„„„„„„„„„„„„„„高 适 10.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 甫 11.春夜喜雨„„„„„„„„„„„„„杜 甫 12.绝句(迟日江山丽)„„„„„„„„杜 甫 13.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 甫 14.枫桥夜泊„„„„„„„„„„„„„张 继 15.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韦应物
第一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作品简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第二首 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低 头 思 故 乡。
作者简介:李白(公元701-公元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李白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作品简析:《静夜思》是李白的作品。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表达了诗人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含蓄无穷,历来为人传诵。本诗流传广泛,是全世界华人耳熟能详的一首名篇。
第三首 古朗月行
李 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鸟,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作品简析: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第四首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作品简析:《望庐山瀑布》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第五首 赠汪伦
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品简析:《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诗中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李白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令人回味无穷。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脍炙人口,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第六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作品简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全诗没一个“离别”,但又句句写着离别;没有直接抒情,但却处处透着深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明方孝孺《吊李白诗》云:“诗成不管鬼神泣,笔下自有烟云飞。”以此来括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的神韵,也是很合适的。
第七首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品简析:《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第八首 望天门山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品简析:《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李白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给人一种新鲜的意趣。
第九首 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作者简介:高适,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待集》。
作品简析:这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这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第十首 绝 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被今人誉为“诗圣”。杜甫一生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作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作品简析: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像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画,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诗句的生机,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十一首 春夜喜雨
杜 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作品简析:《春夜喜雨》是唐诗名篇之一,是杜甫上元二年(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此诗运用拟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第十二首 绝 句(迟日江山丽)
杜 甫
迟 日 江 山 丽,春 风 花 草 香。泥 融 飞 燕 子,沙 暖 睡 鸳 鸯。
作品简析:《绝句·迟日江山丽》是杜甫写于成都草堂的一首五言绝句,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全诗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神的篇章。
这首五绝,诗人着意传达的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第十三首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
杜 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作品简析:此诗作于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此诗虽题为寻花,实为遣愁散闷,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首先,诗人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巍然屹立着;流动的江水,从塔前东流而去,构成了有纵有横的几何图。塔,是静止的;江,是流动的。画面有动有静,与巨大的几何形相映衬,给人以壮美的感受。塔前、水东,标明了方位,这就为下句的风景描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中,“黄师塔前 ”句,在制造氛围方面,尤为重要。
然而诗人毕竟在寻春,风和日丽,春光怡人,不觉困倦,且倚微风,以寄雅怀。诗人以一“倚”字,就将自己与大好春光融合为一,达到寓情于景,以景寄情的完美境界。
第十四首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者简介: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唐代诗人,襄州(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阳市)人。生平不甚可知。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进士,曾担任过军事幕僚,后来又做过盐铁判官,也属于幕僚职务。唐代宗大历年间担任检校祠部郎中,祠部负责祠庙祭祀、天文方面的事。《唐才子传》中说他“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提到他是一位重视气节,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不仅有诗名,品格也受人敬重。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十首。
作品简析:《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第十五首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年),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是山水田园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撰写:魏梅英主持:马丽阳张逸群
合: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
男: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女: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男:入校以来,老师就引领我们爱读书、读好书,在第一个读书月,我们二年级的师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读好书、读经典活动;
女:今天,我们就展示一下读经典的收获;
合:二年级“经典诵读”展示会现在开始;
女:请欣赏二年级二班齐诵的《三字经》;
男: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今天我们诵读《论语》也会收获很多,请欣赏二年级一班闫瑾同学背诵《论语》;
女:书中有许多好故事,我们与书也发生了许多故事,请欣赏二年级三班徐梦圆讲的《我和书的故事》;
男:读经典滋养心灵,不仅我们爱读经典,我们的父母也爱读经典,请欣赏二年级四班张琮伟和他的妈妈表演的小品《我和妈妈一起读<论语>》;
女:冬天我们最盼望下雪,在春暖花开的今天,让我们欣赏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雪》,朗诵者:二年级五班 吴慧昕、马丽阳;
男:“春雨惊春清谷天”,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了一年有24个节气,请欣赏二年级六班张千姿、时辰表演的快板《二十四节气》;
女:“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教我们做人;“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论语》教我们学习,请听二年级七班孟承璐背诵《论语》;
男:春天是最美的季节,请听二年级八班亓晓妍、朱晓娟等同学合诵的《春天的赞歌》;
女:无规矩不成方圆,请听二年级八班冯燕妮独诵《弟子规》;
男: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断变换,每一个季节我们都诗意地生活着,请听二年级七班朗诵的《四季颂》,领诵者狄晓晨、亓莉宁等;
女:祖国是我们的妈妈,我们在妈妈的怀抱里幸福成长,请听二年级六班陈璐等人朗诵的《祖国万岁》;
男:学习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论语》中的第一篇就是《学而篇》,请听二年级五班齐诵《论语》——《学而第一》篇,领诵者李潇、蒋瞳;
女:我们热爱春天,我们赞美春天,请听二年级四班杨小雨朗读《颂春》; 男:读经典美文,做少年君子,请欣赏二年级三班付玉、杨雨帆、魏夏青等人的诗文联诵《四季如歌》;
女:画家用彩笔描绘春天,诗文用真情赞美春天,我们用甜美的童声歌唱春天,请欣赏二年级二班背诵《春》,领诵者杨昊泽、赵才艺、刘开元;
男:经典长盛不衰,经典百读不厌,让我们再欣赏二年级一班合诵的《三字经》,领诵者陈卓、陶春昊;
女:读书月活动只是拉开了我们读书的序幕,刚才展示的也只是我们二年级460多人读经典的极少一部分;
男:让我们以今天为契机,好读书,读好书,与好书为伴,快乐成长; 女:二年级经典诵读展示会到此结束。
(洪建全)
今天,我偷偷做了一件事
于是,全世界突然对我微笑起来。绿树对我招手,花儿对我挤眼,小鸟儿在枝头吱喳叫,小草儿们弯腰齐声问我好。而我只不过暗暗下了决心: 从今要做个好孩子。就这样,突然间,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
2、爱读书的树叶
(雪野)
爱读书的树叶 捧着阳光读 一天一遍
读得兴奋满脸 爱读书的树叶 捧着月光读 一夜一遍
读得平平安安 一听说风老师来检查 每片树叶便 摇头晃脑
33、晚风藏在花丛里
(金波)
晚风藏在花丛里
不再唿(hū)哨,不再吵闹,像睡着了,静悄悄。
其实它和花丛在说话: 我想有间屋,我想有个家,我想有个爸爸和妈妈。
绿叶红花一齐回答:
绿叶当你的爸爸,红花当你的妈妈,这片花丛就是你的家。
4、小花的信念(顾 城)
在山石组成的路上 浮起一片小花 她们用金黄的微笑 来回报石头的冷遇 她们相信
最后,石头也会发芽 也会粗糙地微笑 在阳光和树影间 露出善良的牙齿
5、迎面吹来的风(金 波)迎面吹来的风,你送来了春天吗? 春天是无形的,春天又无处不在啊!
春风吹来鸟啼,春风吹来绿意,春风吹来芬芳,都是似曾相识。
年年春天都是新的,是春天变了吗? 不,只因我们 不再是去年的那一群
6、听风(金波)
静夜里,闭着眼睛,听风。风声告诉我,它的行踪。
风在沙丘上狂飞,像滚过隆隆的雷; 窜上我家屋顶,像一群老鼠在跑在追。
7、我 想
(顾 城)
我想住间大房子 中间放一张床
床上堆满小白花 我躺在床底下
胆大的客人会笑 胆小的客人会逃跑
我当然什么也不为 只觉得自然又愉快
8、海浪(金子美玲)
海浪是娃娃 手牵手,笑着 一齐跑过来
海浪是橡皮擦 把沙子上的字 全都擦去了
海浪是士兵
从海上齐刷刷地涌过 砰砰砰开枪射击
9、会飞的叶子(钱万成)谁都怕冬天 说冬天冷 小麻雀却说不 在光秃秃的树丫上 朗诵小诗
谁都说冬天难看 孤孤单单没有绿意/ 小麻雀站在枝头 给寂寞的老树
10、冰凌花(马云超)
玻璃窗像一个大花园,开出许多冰凌花,我要摘下一朵送给春天。妈妈说不要这样傻,爸爸说不要这样呆。他们的话我当成了耳边风。我撮口对花园吹气—— 春天来喽!春天来喽!
课题:《道德经》 教学内容:第47-49章 目的要求:
1、熟读,体会古文的韵味。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这三章所讲的内容。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熟读,并能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回顾《道德经》的主要内容。
二、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道德经》第47-49章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2、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
窥
牖
弥
歙
3、师领读一遍全文。
4、明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明确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6、生跟师读两遍。
7、全班齐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8、指名读,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9、分小组读。
10、男女生分别读。
三、让学生大致了解学习内容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点句:1)无为而无不为。2)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3)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四、个人上台展示
五、评选诵读明星
第二课时
课题:《道德经》 教学内容:第50-52章 目的要求:
1、熟读,体会古文的韵味。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这三章所讲的内容。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熟读,并能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教学过程:
三、师生共同回顾上节《道德经》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道德经》第50-52章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2、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
兕
覆
兑
殆
摄
3、师领读一遍全文。
4、明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明确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6、生跟师读两遍。
7、全班齐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8、指名读,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9、分小组读。
10、男女生分别读。
三、让学生大致了解学习内容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点句:1)出生入死。2)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3)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四、个人上台展示
五、评选诵读明星
第三课时
课题:《道德经》 教学内容:第53-55章 目的要求:
1、熟读,体会古文的韵味。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这三章所讲的内容。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熟读,并能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教学过程:
五、师生共同回顾上节《道德经》的主要内容。
六、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道德经》第53-55章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2、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
芜
夷
辍
虿
虺
螫
攫
牝
嗄
3、师领读一遍全文。
4、明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明确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6、生跟师读两遍。
7、全班齐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8、指名读,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9、分小组读。
10、男女生分别读。
三、让学生大致了解学习内容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点句:1)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2)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3)物壮则老,谓之不道。
四、个人上台展示
五、评选诵读明星
第四课时
课题:《道德经》 教学内容:第56-58章
目的要求:
1、熟读,体会古文的韵味。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这三章所讲的内容。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熟读,并能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教学过程:
七、师生共同回顾上节《道德经》的主要内容。
八、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道德经》第56-58章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2、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
挫
玄
伎
刿
3、师领读一遍全文。
4、明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明确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6、生跟师读两遍。
7、全班齐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8、指名读,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9、分小组读。
10、男女生分别读。
三、让学生大致了解学习内容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点句: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四、个人上台展示
五、评选诵读明星
第五课时
课题:《论语》卫灵公第15篇 教学内容:卫灵公第15篇21-27句 目的要求:
1、熟读,体会古文的韵味。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4、让学生明白言“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熟读,并能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回顾《论语》的主要内容。
《论语》一书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子贡、曾皙等,都称得上是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论语》第15篇21-27句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2、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
矜
誉
阙
3、师领读一遍全文。
4、明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明确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6、生跟师读两遍。
7、全班齐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8、指名读,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9、分小组读。
10、男女生分别读。
三、让学生大致了解学习内容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点句: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小不忍,则乱大谋。
四、个人上台展示
五、评选诵读明星
第六课时
课题:《论语》卫灵公第15篇 教学内容:卫灵公第15篇28-33句 目的要求:
1、熟读,体会古文的韵味。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只思考而不学习是没有好处的。
4、让学生明白言“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熟读,并能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教学过程:
三、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论语》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论语》第15篇28-33句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2、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
弘
寝
馁
3、师领读一遍全文。
4、明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明确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6、生跟师读两遍。
7、全班齐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8、指名读,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9、分小组读。
10、男女生分别读。
三、让学生大致了解学习内容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点句:1)人能弘道,非道弘人。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3)君子忧道不忧贫。
四、个人上台展示
五、评选诵读明星
第七课时
课题:《论语》卫灵公第15篇 教学内容:卫灵公第15篇34-40句 目的要求:
1、熟读,体会古文的韵味。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君子贞而不谅”。
4、让学生明白言“有教无类”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熟读,并能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教学过程:
五、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论语》的主要内容。
六、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论语》第15篇34-40句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2、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
3、师领读一遍全文。
4、明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明确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6、生跟师读两遍。
7、全班齐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8、指名读,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9、分小组读。
10、男女生分别读。
三、让学生大致了解学习内容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点句:1)当仁不让于师。2)有教无类。3)道不同,不相为谋。
四、个人上台展示
五、评选诵读明星
第八课时
课题:《孙子兵法》第10篇
教学内容:《孙子兵法》第10篇—地形 目的要求:
1、熟读成诵。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古人的智慧。
4、让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熟读,并能明白一些简单的军事理论。教学过程:
一、师简介《孙子兵法》及作者。
二、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孙子兵法》第10篇—地形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2、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
3、师领读一遍全文。
4、明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明确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6、生跟师读两遍。
7、全班齐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8、指名读,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9、分小组读。
10、男女生分别读。
三、让学生大致了解学习内容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点句:1)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2)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3)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四、个人上台展示
五、评选诵读明星
第九课时
课题:《论语》第13篇 教学内容:子路篇节选 目的要求:
1、熟读,体会古文的韵味。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凡是不能急功近利,有可能事倍功半。
4、让学生明白言必信,行必果的重要性。
5、让学生知道戒骄戒躁的重要性,在生活中避免类似情形。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熟读,并能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教学过程:
七、师生共同回顾《论语》的主要内容。
《论语》一书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子贡、曾皙等,都称得上是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八、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论语》第13篇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2、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
奚
哉
闕
梠
硁
噫
筲
讷
3、师领读一遍全文。
4、明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明确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6、生跟师读两遍。
7、全班齐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8、指名读,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9、分小组读。
10、男女生分别读。
三、让学生大致了解学习内容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点句: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欲速则不达。3)言必信,行必果。
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四、个人上台展示
五、评选诵读明星
第十课时
课题:《论语》第14篇 教学内容:宪问篇节选 目的要求:
1、熟读,体会古文的韵味。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贫苦们面前屈服。
4、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5、让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信任,切不可相互利用。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熟读,并能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回顾《论语》第13篇中重点的内容。重点句: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欲速则不达。3)言必信,行必果。
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二、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论语》第14篇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2、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
怍
骥 辟 奚
3、师领读一遍全文。
4、明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明确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6、生跟师读两遍。
7、全班齐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8、指名读,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9、分小组读。
10、男女生分别读。
三、让学生大致了解学习内容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点句:
1)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2)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四、个人上台展示
五、评选诵读明星
第十一课时
课题:《笠翁对韵》
教学内容:《笠翁对韵》下卷第4-7篇节选
1、能够熟读,体会《笠翁对韵》结构的严谨,节奏的明快,对仗的工整。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明白天地间,每一件事物都不是孤零零的,都能找到另一个对应的事物。
4、启发学生欣赏美,创造美。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熟读,收获学习的乐趣和人生的感悟。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的重点句子。重点句:
1)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2)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二、简单介绍《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戏曲家李渔的著作。他素有才子之誉,在戏曲创作、戏曲理论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被今天的研究者成为“东方莎士比亚”。
三、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笠翁对韵》下卷第4-7篇节选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2、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
旌
拙
逸
缥
缈
嘉 吝
啬
矜
戍
鳄
3、师领读一遍全文。
4、明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明确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6、生跟师读两遍。
7、全班齐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8、对接读,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9、分小组读。
10、男女生分别读。
三、让学生掌握里边的一些近义词
四、小组创编花样,个人上台展示
五、评选创编明星
第十二课时
课题:《二十四孝》故事
教学内容:《二十四孝》故事十三-十八 教学目标:
1、学习《二十四孝》故事。
2、传承中华孝亲的美德。
3、培养学生的孝心、爱心。
4、教育学生懂得感恩父母,学会沟通。教学过程:
一、导入调查
1、教师:同学们说出最疼爱你们的人。结果:最疼爱我们的人-父母。
2、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父母?
二、学习《二十四孝》故事
1、导入课题:《二十四孝》故事
2、调查学生对故事的了解。
3、解读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十三-十八,了解并学习古人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4、学生们自己读文中的故事,读后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故事。
5、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自己读后的启示。(1)学生小组讨论学后的感想。(2)学生发言。
(3)教师总结:要及时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能等。
6、小组讨论:怎样处理和父母之间的矛盾。
三、情感升华-爱的延伸
学生齐声诵读一首歌颂父母的小诗。
四、游戏-《爱的天平》
规则:天平两边的砝码各代表父母关爱子女的事例和子女关爱父母的事例,让同学们例举,看看天平倾向哪边。
五、探究实践:
父母是那么辛苦,相信同学们都想好了回报的方式。回到家,请你按照你心中想的做一做吧,父母一定会很高兴的!
第十三课时
课题:《二十四孝》故事
教学内容:《二十四孝》故事十九-二十四 教学目标:
1、学习《二十四孝》故事。
2、传承中华孝亲的美德。
3、培养学生的孝心、爱心。
4、教育学生懂得感恩父母,学会沟通。教学过程:
一、谈谈上节课的收获
二、学习《二十四孝》故事
1、导入课题:《二十四孝》故事
2、调查学生对故事的了解。
3、解读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十九-二十四,了解并学习古人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4、学生们自己读文中的故事,读后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故事。
5、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自己读后的启示。(4)学生小组讨论学后的感想。
(5)学生发言。
(6)教师总结: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要多为父母着想,当他们生病时,无微不至地进行照顾。
6、小组讨论:怎样拉近和父母之间的距离。
三、情感升华-爱的延伸
播放小乌鸦爱妈妈和感恩的心歌曲。
四、让学生讲自己照顾父母的例子。
第十四课时
教学内容:宋词选录五首
《清平乐.村居》 《卜算子.咏梅》 《清平乐》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目标:
1.了解宋词的地位。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3.使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教学重点 :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的能力。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简介宋词的文学价值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做到心到、口到、手到、眼到。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教师读两遍。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引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合作练习读,教师巡视指导朗读的方法:停顿长短,声调高低,语速快慢,声音强弱;要求朗读展示的时候,方式新颖。
4、小组展示读。
5、指名读。师生针对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是否注意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等进行评价。
6、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7、学生进行背诵
五、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进行诵读评价,张贴诵读明星榜。
第十五课时
教学内容:宋词选录五首
《千秋岁》 《鹊仙桥》 《清平乐》 《木兰花》
《少年游》
教学目标:
1.了解宋词的地位。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3.使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教学重点 :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的能力。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宋词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做到心到、口到、手到、眼到。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教师读两遍。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引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合作练习读,教师巡视指导朗读的方法:停顿长短,声调高低,语速快慢,声音强弱;要求朗读展示的时候,方式新颖。
4、小组展示读。
5、指名读。师生针对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是否注意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等进行评价。
6、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7、学生进行背诵
五、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进行诵读评价,张贴诵读明星榜。
第十六课时
教学内容:
名言、谚语、歇后语、对联 教学目标:
1.知道使用名言、谚语、歇后语、对联的好处。
2.熟记积累的名言、谚语、歇后语、对联,并在写作中、生活中恰当运用。教学过程:
一、学习关于时间的名言
1、出示关于时间的名言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
你热爱生命吗?那幺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海伦·凯勒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学生自己读
3、同桌互相读
4、男女生分别读
5、指名读,师生根据声音是否响亮、吐字是否清楚、停顿是够恰当等进行评价。
6、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二、学习谚语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口说无凭,事实为证。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三、学习歇后语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3、蚕豆开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四、学习对联
【二课堂经典诵读总结】推荐阅读:
名师经典课堂观摩有感10-13
诵读经典比赛总结10-03
让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06-16
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07-12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总结10-18
六年级经典诵读工作总结10-04
小学特色建设经典诵读活动总结10-25
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心得体会06-18
“我们的节日·中秋”经典诵读活动总结11-01
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