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主义警惕分析论文

2022-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张澜涛1954年出生,中共党员,经济学硕士,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政府采购研究所副所长。世界上各个物种生存发展,都必须有一定空间。在和平与发展时代,国际经济最重要生存空间就是世界市场。马克思指出,商品是为了交换而生产,一切商品只有卖掉才能实现价值。因此,商品出售是整个经济运动中“最惊险的一跳”。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贸易保护主义警惕分析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贸易保护主义警惕分析论文 篇1:

析金融危机催生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特色与危害

2009年,也许是国际经济最为艰难的一年,世界各国在去年不断出台经济刺激计划之后,本应更加团结,共治危机,可是,不利的消息却不断传来,贸易保护主义的阴影似乎又日渐显现。

一、背景与诱因

(一)背景与事实。自2008年9月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因信贷紧缩和资产价格缩水而导致的全球需求下降正在以惊人的力度冲击全球贸易市场,各主要国家出口轻则增速减缓,重则大幅缩水。进入2009年2月后,美国国会讨论的长达700多页的经济刺激计划议案中,仅小半页纸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美国的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已在众议院获得批准。参议院正在就此计划进行讨论,众议院在通过此计划时,其中一项附加条款规定,除特例外,任何基础设施项目要获得刺激方案资金支持,必须使用美国产钢铁产品。人们推测,参议院审议的版本可能会把“购买美国货”的限定范围从钢铁扩展至所有能够使用美国产品的制造业商品。

(二)直接的诱因。从源头上看,经济界人士比较一致的分析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完全可能出现不同内涵的三次冲击波。欧美各国政府2008年夏季出面拯救银行为危机第一波结束。紧接着全球实体经济受到重创,是危机第二个冲击波,在这一波中我国的实体经济因为外贸大幅缩减,同样受到不小的冲击,全球新经济体受到的影响均很严重。最近,欧洲开始拯救汽车业,专家认为应当视为拯救第二波危机的行动。接下来金融危机出现第三波,根据历史上多次经济危机出现、发展到终结的过程,危机第三波一定会出现,而且如果出现就是贸易保护主义重登全球经济舞台的最可能时机。

在金融危机肆虐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回潮的迹象颇为明显。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其政坛上贸易保护主义的情绪更是高涨。美国新经济刺激计划中的“买国货”条款虽然尚未成为美国法律,但自从它提出以来便引起轩然大波。有分析指出,一向信奉自由市场原则的美国提出带有明显特征的贸易保护主义条款,可说是全球经济面临困境的产物。随着经济陷入衰退,欧美发达国家的失业问题日益严重,保护本国经济、提高就业的压力也在加大。

不难想象,在内需短期难获提振而海外需求又僧多粥少的背景下,政府可能会考虑通过贸易保护措施来保护国内企业,同时维护或扩展海外收益,而这无疑会给全球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带来严峻考验。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近日发表评论称,在跨国交易带来的是痛苦而非繁荣的时候,市场融合就不再那么有吸引力了。作为推动全球市场融合的两个引擎,无论是贸易还是资本流动走势的反转都有可能促使一些国家寻求贸易保护以求自保。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排外情绪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潮。

(三)各国的反映与动作。国际舆论连续对美国众议院通过的这项“购买美国货”的条款给予激烈抨击,将其斥责为“一项愚蠢透顶的经济政策”。该条款率先在欧洲和加拿大引发抗议风暴,每年这两个地区都要向美国出口大量钢材。加拿大总理哈珀最早公开对该条款表示不满,称将对此事“严重关切”。欧盟贸易代表阿什顿也说,如果美国国会通过禁用外国产品的振兴经济法案,欧盟“绝不会坐视不理”。这句话被一名西方驻美外交官形容为“过去20年布鲁塞尔发出的最强硬措辞”。随后,欧盟驻华盛顿代表及英、法、加和墨西哥等国外交官已发起游说攻势,旨在说服美国参议院在辩论奥巴马提出的经济刺激方案时取消这一条款,“否则一场全球范围的贸易战不可避免”。

二、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特色

(一)保护主体的特殊性

金融危机让各国政府“大难临头”,二战以后,全球的以美国带头的世界经济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原来人们谈到贸易保护多指弱小国家之间,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恰恰是发达国家惹的祸,而且这次贸易保护跟30年以前贸易保护政策不太一样。这次的贸易保护是发达国家完全出于自身利益来保护自己本国的国货,保护本国自己劳工的岗位。新一轮世界贸易战可能就此一发不可收拾。

(二)群起效仿势头显现

美国此举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几乎招来了全球的一致反对。但各国一面明里口诛笔伐,一面暗中群起效仿。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已经不是唯独美国才存在的新动向。贸易保护主义的“魔影”开始在全球的上空不断盘旋。1月24日,印度宣布在未来6个月内禁止从中国进口玩具。西班牙地方政府忙于遣返外籍工人,瑞典政府规定部分援助计划只担保瑞典产品,德国要求接受政府救助的银行优先考虑对本国企业放贷,英国爆发抗议外籍工人的罢工事件等,仅仅半年光景, “世界是平的”在周围壁垒林立的贸易保护主义大环境中成为一种奢求。

(三)兼有歧视性和争议性

“购买美国货”条款,对所有从其他国家进口的产品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歧视问题,这严重违反WTO一贯坚持和倡导的公平贸易原则。 同时其争议性体现在,在美国国内保守势力看来,“购买美国货”对于美国利益在短期内是有利的,同时利用议会立法通过,在美国国内自然就是合法的,但是其他国家尤其是加拿大,墨西哥,欧盟等反应激烈,由此可以看出,这种贸易保护介于“合法”和不合理之间的特点,使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外贸领域很难达成一致,容易引起争议,且难以进行协调,以致现在成为全球国际贸易争端的主要内容。

(四)未来的趋势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因为国际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我们可以推断美国推出如此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之后的结果!美国若以危机为借口阻止进口,偏袒本国公司,美国大公司在国外也难以赢得合同,从而促使美国贸易伙伴排斥美国产品,进而诱发频繁的贸易战,世界经济活力减小,经济情况日益不景气,从而诱发各类灾难性的社会问题。所以,为了彼此共同的利益,尤其字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来临之时,各国必须也只能“同舟共济”。

(五)问题的严重性

新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是一个不好的信号,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候,实行这种贸易的保护不仅可能伤害出口国,很可能也会伤害那些本想保护自己的进口国,很多国家仍然把贸易保护主义当作救命稻草,逻辑上好像可以用来当作良药,但很多时候很可能是毒药。现在,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与当时已不可同日而语,供应链与物流配送的全球分布使得世界经济对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抵抗力更加薄弱。任何一环出现贸易壁垒,其后果都可能是全球性的循环不畅。因此,即使在WTO的规则框架之内,只要对开放政策有些许偏离,后果也会是使当前的危机雪上加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就像不信任的情绪会在一夜之间蔓延至整个信贷市场一样,贸易保护主义的传染性也极强。一旦一个国家打开缺口,相应的报复性关税、倾销与反倾销等很快就会铺天盖地而来。

换句话说,在危机中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况且这类新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还有许多更深层次的危害。

三、可以预期的危害

(一)已有结论的过往教训

国际舆论对 “购买美国货”条款反应如此激烈,很大程度上是对80年前美国胡佛政府犯下的错误给世界带来的巨大灾难记忆犹新,并且不约而同地将美国这一自私短视的贸易保护主义条款与上世纪30年代初、美国“大萧条”时期美国政府推出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相提并论。1930年6月,也就是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后,美国国会两个议员提出关税保护方案,当时美国1028位经济学家认为这不能保护全球经济,认为不应该通过这个法案,但是胡佛政府为了保护国内工业不受大量进口商品冲击,提出并通过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开始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这立即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同时引发对美国出品商品的报复,全球贸易额从1929年360亿美元,降到1932年的120亿美元。这种政策的结果伤害到美国自身,美国的经济也由此下降了三分之二,一半的人失去工作。《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挑起的全球贸易战,不仅导致了长达10年的全球性经济衰退,还引发了一场“众败俱伤”的贸易战,加剧并延长了当时的经济萧条。甚至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不无关系。短视和利己总是让全球经济代价高昂。

(二)危险的开例

在金融危机及经济危机重压下,美国的这种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纯属饮鸩止渴。此例一开,贸易保护主义新威胁即迫在眉睫。如果有几个主要国家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来照顾本国产业,那么其他国家也会以牙还牙,这种以邻为壑的“致命做法”将把全球经济引向末路。如果各国政策均倾向保护主义,只会恶化全球经济形势,令各国早日恢复经济的希望更加渺茫。历史的教训需要铭记,然而人类的弱点往往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只顾眼前利益。支持“购买美国货”附加条款的人就认为,此举可以促进美国就业。对于贸易保护主义者来说,保护国内企业,减少失业,这是他们最大的理由。

(三)损人不利己

无论是从经济学基本原理出发,还是从历史经验来看,“购买美国货”形式的短期保护主义的行为,都是短视之举。一些平日里坚持自由市场观念、高举自由贸易旗帜的国家,一遇到危机,或受到内部压力,便祭出贸易保护的手段,也是相当不明智的。美国著名智库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两位知名经济学家霍夫鲍尔和斯考特在该所出版的《政策概要》上,发表了题为《购买美国货:不利就业、有损声誉》的报告。该报告认为,这些条款不仅会危及脆弱的全球贸易体系,破坏美国欲在目前全球经济危机中扮演领导者的努力,而且会产生事与愿违的后果,因这些条款而失去的工作岗位要比原想“保护”的工作岗位还要多,损人者并不利己

(四)未来充满不确定性风险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现在不少国家一方面高调支持自由贸易,另一方面却在明里暗里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如上所述,以美国带头的世界经济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后,亚太一些国家的部分反危机措施也呈现出贸易保护主义的苗头,例如纵容甚至鼓励本币贬值,希望借此刺激出口增长。群起效仿势头显现等等。各方搏弈的结局充满不确定性风险。各主要国家的领导人在2008年11月份G20峰会上有关坚持自由贸易的承诺,其践约前景让人担忧。

(五)对中国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随着经济衰退在世界范围的逐步扩散,不排除更多的国家会有类似的“贸易壁垒”出现,整个世界都将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中国也不例外。美国近期频频在贸易问题上发难中国,“中国制造”的处境也将更加艰难。从1978年经过痛苦抉择打开大门那一天起,中国就一直在努力融入整个世界。但是,这样的历程也并不平坦,除了“中国威胁论”的猜忌与打压之外,生命力强劲的“中国制造”也往往成为贸易保护交锋中的受损害者。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所要面临的保护壁垒可能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高都要厚。进入2009年,中国商品遭遇歧视的坏消息接踵而至。印度对中国产玩具下达进口禁令,巴西对包括中国产品在内的24种进口产品实行许可证制度,欧盟对中国紧固件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等等不胜枚举。

此次“购买美国货”条款如获通过也将对中国钢铁产品产生很大影响。因为美国用于建筑和公路建设的钢材主要从中国进口,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钢材数量上是最大的,约占中国钢材总出口量的十分之一。最令人惊讶的是美国新任财政部长盖特纳公开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示意中国有意低估人民币汇率。这可是个份量不轻的标签,布什政府几年来一直避免使用这个词。根据国际货币组织宪章,汇率操纵是被禁止的,可以当作实施报复性贸易制裁的理由。金融危机的深化促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依靠出口推动的增长模式可能就此走到了终点。

美国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貌似在短暂的时间里有机会恢复经济元气,提高就业率,但上述危害证明,保护主义从长期看极有可能大大延缓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反而不利于长远的经济振兴。破除贸易保护主义,全球携手共克金融危机当是大局,只有如此,世界经济才能漫漫走出低谷,各国的经济运行也才能逐步走向正轨。▲

参考资料:

[1]陈达:《海关总署:警惕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09月23日.

[2]安蓓:《美国助理贸易代表:金融危机下应防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http://news.china.com/zh_cn/news100/11038989/20081028/15157984.html.

[3]吴琳琳:《警惕贸易保护“趁火打劫” 》《北京青年报》2008年12月21日.

[4]胡江芳:《 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特征及发展》《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7.

[5]吴瑞:《论WTO规则与美国反倾销法的趋同及冲突——从反垄断法到贸易保护主义的最新发展》《法治研究》2008/10.

[6]宋秀峰:《世贸组织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析论》《鸡西大学学报》2008/05.

[7]范丽娜:《如何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 》《经济论坛》2008/16.

作者:金泽虎

贸易保护主义警惕分析论文 篇2:

论“贸易保护主义”的潮涨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张澜涛

1954年出生,中共党员,经济学硕士,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政府采购研究所副所长。

世界上各个物种生存发展,都必须有一定空间。在和平与发展时代,国际经济最重要生存空间就是世界市场。马克思指出,商品是为了交换而生产,一切商品只有卖掉才能实现价值。因此,商品出售是整个经济运动中“最惊险的一跳”。在当代世界经济中,几乎所有商品都形成“买方市场”,在世界市场竞争。于是,能否争取更大的世界市场份额,已成为一国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关键。特别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世界各国(尤其大国)之间逐渐由国际政治、军事和意识形态角逐转向国际经济利益竞争,世界市场成为竞争的核心或焦点,竞争主要方式就是国际贸易。

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使各国经济深陷困境之中。 “大难当头各自飞”,各国政府通过刺激内需计划来保护本国市场,从而再拾贸易保护主义。中国作为贸易大国,面对国际贸易“灾难”,最重要的是认清贸易保护主义性质,积极应对,“任凭风浪起,我自岿然不动”,以使我国经济在逆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内容和表现

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历史上,世界市场是由于国际贸易发展需要而创建的。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各国必然表现出不同的利益政策要求,或是贸易自由,或是贸易保护。这意味着,开展国际贸易,实际上是利益和风险共存、利弊相互对应:一方面,国际贸易促进生产力发展,实现规模效益和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会对本国产业构成竞争压力。需要指出的是,贸易保护并不等于闭关锁国,它只是开放过程中,各国为保护本国市场和相关产业,所运用的手段之一。贸易保护主义是指通过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的国际贸易政策措施。

1、最早的贸易保护政策是15—17世纪欧洲重商主义倡导的贸易保护政策。认为货币是财富的根本,主张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多卖少买”,追求贸易顺差,以实现国家富强。

2、最著名的贸易保护主义当属19世纪美国汉密尔顿和德国李斯特提出的贸易保护政策。汉密尔顿认为:为发展美国工业,必须实行保护关税制度;李斯特针对德国工业化初期,提出国家开展对外贸易,应当促进生产力提高,通过高关税保护本国幼稚工业,达到经济自立目的。

3、20世纪,英国凯恩斯倡导:国家应干预对外贸易,即在贸易顺差基础上才能扩大就业,增加国民收入,利用贸易乘数最终解决就业和经济发展问题。

4、阿根廷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论。普氏认为:国际经济结构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发达国家构成中心,一是发展中国家组成外围。因此,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首先要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以增强国际竞争力。

5、现代新贸易保护主义,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劳动力价格居高、生产能力过剩,发达国家往往需要通过贸易保护政策排斥别国商品进口,维护本国市场份额。其特点:(1)社会效益。新贸易保护主义以维护国民生命健康、环保、资源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理由实行贸易保护。(2)形式合法。许多新贸易保护措施的反倾销、技术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都以国际公约或多边规则为依据,顺应了世界贸易发展新趋势。(3)范围广泛。贸易保护范围不断扩大,包括传统货物贸易,并逐步扩展到服务贸易、投资、技术、知识产权、汇率政策等内容。(4) 内涵隐蔽。发达国家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实现贸易保护,特别是利用产品标准差异在国际贸易中起到保护作用。(5)重点产业。着重限制发展中国家的核心产业和具有竞争力产业,消弱其比较优势和竞争力。金融危机爆发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地位凸显,许多国家为加强对本国制造业保护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制造业保护政策。

二 警惕金融危机使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

在金融危机肆虐的寒流中,一个幽灵,贸易保护主义的幽灵,在全球游荡。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常常与贸易保护主义如影相随。在世界经济衰退情况下,基于挽救日渐低迷的世界经济需要,各国纷纷推出经济刺激方案:A、美国布什和奥巴马两届政府共推出2套方案,总金额10060亿美元;B、英国于2008年11月制定200亿英镑的刺激方案;C、德国的救济方案有两个,共计810亿欧元;D、法国在2008年12月推出260亿欧元的刺激方案;E、意大利在2008年11月的方案为800亿欧元;F、在2009年1月,加拿大推出刺激方案总计金额400亿加元;G、澳大利亚在2008年10月和2009年2月共推出两套方案,总金额为524亿澳元;H、日本分别于2008年的8月、10月和12月共推出3套方案,总金额61.1万亿日元;I、中国于2008年11月推出金额为4万亿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J、韩国在2008年11月和2009年3月推出经济方案,总金额31.7万亿韩元。

各国经济刺激方案主要内容都是高度重视本国,即通过减税、扩大内需、加强国内市场保护、加大政府投资,以促进经济复苏。由此,不可避免的使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必须引起世界各国高度警惕:

1、2009年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7870亿美元的经济救助方案,其中包括贸易保护色彩浓厚的“购买美国货”条款,规定法案拨款和其他资金项下的公共建筑或公共工程,包括工程建造、更改、维护或修复,必须使用美国生产的钢铁和制成品。2009年9月11日美国对从中国进口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此案潜伏了贸易保护措施的连锁反应。

2、2009年3月16日,澳大利亚就中国铝业公司195亿美元增资力拓的交易案,决定再延长审查期90天。3月27日,否决了中国五矿集团对澳OZ公司18亿美元(26亿澳元)的矿业收购案。

3、尽管2008年11月华盛顿G20峰会承诺要致力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会后,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仍实行了47项不同程度的限制贸易措施。2009年3月26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形势调查报告》显示,已有23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85项贸易保护措施,主要包括:提高进口关税、禁止或限制进口数量、对进口产品实行非自动许可证、限定进口商品入关的口岸、提高进口商品的标准、扩大出口补贴范围、采取救济保障措施(如反倾销)、在经济刺激计划中规定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条款,或督促消费者购买本国制造的商品等等。同年7月2日,WTO《全球贸易监督报告》指出:在过去三个月各国贸易限制政策越来越多,此间,在89个国家和地区共采取的245项新贸易措施中,有70%为贸易限制措施。其中,贸易保护最严重的产品类别是奶制品、钢铁、汽车、化学制品、塑料和纺织品等。报告特别强调,政府大规模救援银行、保险商和汽车业以及敦促购买本国货的行动,都必然形成全球性新贸易保护主义压力,终将成为经济和贸易复苏的障碍。目前,全球每年约13万多亿美元的贸易的80%-90%依赖于贸易信贷、保险和担保等贸易融资形式。但贸易限制必然减少贸易融资量,加大贸易履约风险和结算风险。从2008年7月到2009年6月,世贸组织成员国共计上报告217项反倾销调查措施,与前一年相比增长15%。历史证明,贸易保护是一场“零和游戏”,即博弈各方没有赢家。如果每个国家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结果肯定是整个世界经济下跌。11月WTO报告说,世界贸易量(包括货物和服务)从2008年的增长3.3%降至2009年的萎缩11%。

4、据国际劳工组织(ILO)对全球就业情况评估,到2009年底,金融危机导致世界新增失业人口约2000万,总失业人口达到2.1亿。各国通过劳动力就业歧视政策,达到贸易保护目的。

5、2009年3月3日,WTO总干事拉米说:必须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因为这会影响全世界的公平和公开的贸易活动。贸易保护是很危险的,一旦发生,就很难抵御。如果一国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其他国家就会效仿,必将在全球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贸易保护会引发全球性报复性措施,使世界经济更加恶化。

6、贸易保护将破坏已形成的经济全球化格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必然结果,是世界范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国际相互依赖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并有效的促进了各国比较利益。而贸易保护必然会打断全球化所形成的生产价值链及正常分工体系,意味着世界经济的整体倒退。

三 中国作为最主要“被冲击国”必须积极应对

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进程中,当然不会是一帆风顺,必然会遭遇各种风险和艰难。此次世界经济危机,正是使中国经受冲击和考验。

1、形势严峻。据中国海关统计,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13.9%。其中出口12016.7亿美元,下降16%;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全年贸易顺差1960.7亿美元,减少34.2%。2009年6月第105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一期累计出口成交额130.3亿美元,比第104届同期下降20.8%。到会境外采购商共计82520人,同比下降5.4%。

2、多面逆风。2008年中国遭遇到的反倾销调查73起、反补贴调查达10起,分别占全球同类案件总数的35%和71%,是全球遭遇贸易调查最多的成员。在2009年,多国针对中国商品的贸易保护措施有增无减:1月31日,欧盟对华出口紧固件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5年内征收平均80%的反倾销税。2月7日,欧盟对中国输欧盘条反倾销案初裁,并征收24.5%的临时反倾销税。2月16日,加拿大对中国铝质材料做出反倾销反补贴存在的终裁决定。2月19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输美床用内置弹簧组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税率为164.75%~234.51%。2月19日,印度再次宣布对中国铝产品征收保护性关税。3月10日, 美国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其中条款有:“根据本法所提供任何拨款,不得用于制订或执行任何允许美国从中国进口禽肉产品的规则。”同年6月,美国在10天里针对中国钢铁产品采取了3起反倾销调查。2009年前11个月,美国实施各类贸易救济案约50宗,其中大半针对中国。同年美国对中国实施的贸易救济案金额达58.4亿美元,同比增幅达639%。2009年前10个月,欧盟新发起14项反倾销调查,其中6项针对中国,分别涉及鞋、鸡肉、蜡烛、铝箔和多类钢铁产品。同期,欧盟采取的3项临时反倾销措施,均是针对中国的。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9年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101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金额11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8%和132%。中国遭遇的贸易保护措施是与其出口规模成反比,即中国以占世界出口8%的贸易地位遭遇全球35%的反倾销和71%的反补贴措施,显然比例失调。而且,世界贸易保护主义集中在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纺织、玩具等产品,而这些都是中国产能严重过剩的产业。粗放型出口方式和非市场经济地位,很容易让中国成为贸易保护的众矢之的。

3、沉着应对。2009年11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上说:各国在全球金融危机后期要与贸易保护主义作斗争。金融危机已使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保护不会帮助任何国家走出经济危机,它只能给脆弱的经济带来威胁。面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最重要是做好应对策略:

(1)坚持对外开放、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必须联合世界各国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同时,加强与各贸易伙伴国的协商、协调与合作,理解适度贸易保护政策,奉行“平等互利”,逐步推进贸易自由化。

(2)建立健全贸易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在严谨注视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影响、研究分析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预警信息服务系统,并根据世界经济形势及时适度的调整外贸政策,实行风险规避。

(3)加强企业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提高技术水平。应当看到,许多贸易壁垒都是针对我国出口商品档次不高、技术价值低而提出的。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大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战略,加大国家财政对科技和教育的扶持,引导和激励企业重视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强化企业对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增强国内企业的内在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由此才能有效突破国际贸易保护设置的种种壁垒。

(4)扩大国内需求,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确立正确的经济发展目标。我国经济发展一贯是“为生产而生产,为增长率而生产,为政绩而生产”。由此轻视了消费,使社会经济发展长期缺失根本动因。比如,在投资、外贸和消费等“三驾马车”的刺激作用中,一般是投资约占45%,外贸约占35%,而消费仅20%。一国消费水平首要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在世界经济中,一国国民收入占GDP的比率:美国55%,日本50%,欧盟52%,南韩45%,巴西43%,中国仅8%(在发展中国家也是最低水平),表明中国整个消费水平过低。只有提高国内消费水平,才能真正降低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也才可能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中。

(5)积极参与国际多边贸易谈判。积极利用WTO各种规章法律制度和多边贸易谈判,及时化解我国遭遇的国际贸易摩擦,严防贸易磨擦扩大化。同时积极保护我国企业合法正当权益,创造维护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

作者:张澜涛

贸易保护主义警惕分析论文 篇3:

国际金融危机与“购买美国货”条款

摘要: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给全球金融和经济贸易带来极大的影响,为此,各国纷纷出台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和措施,美国更是如此。2009年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2009年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使之正式成为法律生效,奥巴马“新政”由此也正式启航。然而,美国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复苏方案出台前后,不仅在美国国内引起激烈争论,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也引起轩然大波,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该法的“购买美国货”条款上。带有明显贸易保护主义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出台,使世界上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和泛滥,各国在应对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同时,不得不与贸易保护主义作斗争。

关键词:金融危机;“购买美国货”条款;策略选择

一、美国刺激经济复苏方案的出台

美国2007年爆发的次贷金融危机的发展与蔓延,给美国经济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失业率增加、更多房产丧失赎回权,国内生产总值萎缩”。为应对这一次贷金融危机,美国布什政府最后一年任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希望说服美国国会通过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布什政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游说国会通过该救助计划,几经周折,直到布什总统届满离任前3个月,该计划才获得国会的批准。2008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结果揭晓,民主党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总统正式上任。他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处理深陷金融危机的美国经济。鉴于美国国会内民主党占有多数席位,再加上美国民主党传统的政治和经济理念以及奥巴马竞选时的承诺,美国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复苏政策和措施的出台阻力显然少了许多。经过美国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内部激烈辩论以及国会与奥巴马政府多次的讨论和协商后,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最终于2009年2月13日通过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一揽子刺激经济复苏的方案,即《2009年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签署该法,美国刺激经济复苏方案出台了。

美国上述7870亿美元刺激经济复苏的方案主要包括:2883亿美元左右的减税计划(约占方案总额1/3)、12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1060亿美元的教育投入、375亿美元的能源领域投资及240亿美元的对困难家庭和居民的救助措施。按照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估算,该计划中的74%将在2010财年结束前(截至9月30日)完成。

二、关于“购买美国货”条款争论

面对当前金融危机给各国金融和经济贸易带来巨大的影响,各国纷纷出台各种应对危机、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和措施,不仅是理所当然、无可厚非,而且备受赞赏。例如,中国政府为应对“外部需求明显收缩,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城镇失业人员增多,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明显加大”等情况,决定拿出4万亿人民币刺激经济复苏和增长,得到了不少国家,包括美国以及国际组织的赞赏。按道理,美国的刺激经济计划也应该像中国等其他国家的刺激经济计划一样,得到国际社会的鼓励和赞扬。然而,与人们的预料完全相反,美国这一次的刺激经济计划与4个月前的美国救市计划完全不一样,受到了国际社会、包括美国国内的普遍质疑和反对。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反常现象呢?情况可能很复杂,但事实却非常简单,因为在其长达千页的刺激经济计划内包含了不足一页的、带有明显贸易保护主义的“购买美国货”条款。

(一)“购买美国货”条款在质疑声中出台

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强力敦促下,美国众议院于2009年1月28日以244票赞成、188票反对通过了奥巴马提出的总额为81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支出和减税,众议院通过的议案为这个核心部分加进了许多新措施,包括带有明显贸易保护主义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在2月4日美国参议院讨论经济刺激计划时,共和党议员麦凯恩提出议案,表示应当禁止“购买美国货”的规定出现在新经济刺激方案的任何条款中,但参议院当天以31票赞成65票反对否决了他的议案。2月10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在争议声中最终投票批准了总额为838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2月13日,经过长时间持续拉锯的经济刺激计划,在软化了“购买美国货”条款后,终于获得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一致通过,批准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该计划,使之正式成为法律生效。至此,“购买美国货”条款终于在一片质疑声中出台。

(二)“购买美国货”条款主要内容

美国国会通过的刺激经济计划内的“购买美国货”条款主要内容是:

凡受到计划支持的公共建筑和公共工程的建造、改建、维护或修理必须使用美国生产的钢铁及其制成品,除非:(1)美国钢铁产品数量不够;(2)购买美国钢铁产品成本高出外国钢铁产品25%;(3)联邦政府认定购买美国钢铁产品会损害公共利益。同时,还规定了该条款的适用应与国际协议项下美国承担的义务一致。此外,还包括了要求美国国土安全部购买美国生产的纺织品和服装的内容。

事实上,上述“购买美国货”条款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基本上仅是美国业已存在的“购买美国货法”中一个条款的翻版,并没有特别新的内容。

(三)“购买美国货”条款合规性争议

针对美国刺激经济计划内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在国际上,包括美国国内,引起了空前广泛的争议,尤其是有关该条款合规性的争议。

美国国内关于“购买美国货”条款的争论十分激烈,针锋相对,难分上下。

一种持支持态度。例如,在美国众议院通过含有“购买美国货”条款的刺激经济计划的第二天,美国副总统约瑟夫·拜登在接受美国CNBC电视频道采访时表示,在经济刺激方案中包含购买美国产品的条款是“合法的”。美国经济政策研究院资深国际经济学家Robert E.Scott认为:“刺激经济法案中的购买美国货规则是一种高明的政策,该政策并不与我们签订的任何条约相冲突。”

美国制造业和工会人士说,“购买美国货”条款不会引起争议,因为该条款在美国已经存在了70多年。

而更多的人士和媒体持批评的态度。就在美国参议院讨论刺激经济法案时,共和党议员麦凯恩提出议案,表示应当禁止“购买美国货”的规定出现在新经济刺激方案的任何条款中,因为它等于向世界传递美国将重拾保护主义的信号,它违反了美国在国际贸易协定中的义务,只会引发贸易战,加深全球经济衰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Jagdish Bhagwati教授认为:“购买美国货条款单方面破坏了先前的贸易协定,违反了我们作出的承诺。”美国达特茅斯大学著名经济学家道格拉斯·欧文在《纽约时报》撰文指出,世界贸易濒临崩溃,美国进口正在以两位数骤减,世界经济最怕的是对贸易落井下石,但不幸的是,这可能是美国正在做的事情。《华盛顿邮报》发表社论,批评经济刺激方案正成为贸易保护主义复活的工具。美国著名智库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两位知名经济学家霍夫鲍尔和斯考特在该所出版的《政策概要》上,发表了题为《购买美国货:

不利就业、有损声誉》的报告。该报告认为,这些条款不仅会危及脆弱的全球贸易体系,破坏美国欲在目前全球经济危机中扮演领导者的努力,而且会产生事与愿违的后果,因这些条款而失去的工作岗位要比原想“保护”的工作岗位还要多。

相对于美国国内关于“购买美国货”条款十分激烈的争论而言,国际上却是呈一边倒之势,几乎一致批评美国经济刺激方案中的“购买美国货”条款。

就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任前一天,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德国工业联合会发表讲话时警告美国不要因金融危机而陷入贸易保护主义泥潭。日本财务大臣中川昭一表示,“购买美国货”条款代表着贸易保护主义,七国集团和二十国集团成员都已经明确表示了对这一条款的反对。中川昭一还表示,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成员都应当遵守贸易自由化原则,“我们已经在‘大萧条’时期尝到过贸易保护主义的教训”。英国商务大臣彼得·曼德尔森对奥巴马政府推出的“购买美国货”计划进行了激烈抨击,称这项计划可能导致贸易冲突。曼德尔森表示:“如果这场‘购买美国货’运动一旦展开,那就有可能转变为真正的贸易壁垒,这是我们在全球经济中最不需要的东西。”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也不指名地批评了美国的这一做法,指出:“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加深影响,有的国家在刺激经济的方案中提出了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条款,我们对此深感忧虑。”

一些国际组织也呼吁警惕当前一些国家出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的负责人在德国柏林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各国政府有责任抑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针对美国的“购买美国货”条款,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秘书长古瑞亚甚至号召“各国应联手打击诸如美国经济振兴方案‘购买美国货’条款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笔者认为,关于美国“购买美国货”条款合规性问题,由于美国参议院在讨论该条款时,为了平息国内外对该条款合规性的质疑和一部分共和党参议院的强烈反对,特意加上了“‘购买美国货’条款的适用应与国际协议项下美国承担的义务一致”,巧妙地规避了合规性的质疑,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善意”回应了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关于该条款贸易保护主义的责难和批评。因为根据参议院的这一修改,凡是与美国签订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或与美国共同参加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议》的成员,原则上,就不受什么大的影响。这样,真正受到很大影响的就是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如中国、印度、巴西等。

尽管美国国会对“购买美国货”条款进行了修正,巧妙地规避了对该条款合规性的质疑,但是,该条款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实质和“自私”性质是谁也否认不了的,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众议院通过带有“购买美国货”条款的经济刺激法案后也承认:“我认为这可能是个错误,在全球贸易下降的背景下我们开始传递一种貌似我们只顾及自身而不顾全球贸易的信号”。他还表示不想传达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信号,并可能在国会提交的经济刺激法案中修改“购买美国货”的语句。

三、“购买美国货”条款不是一剂“良药”

美国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经济严重不振,就像一个人生病,需要花钱求医买药治病,那么,“购买美国货”是不是一剂“良药”呢?笔者同意相当一部分人士的看法,认为:“购买美国货”不是一剂“良药”,从长远来看,很可能是一剂“毒药”。基本分析如下。

首先,从历史上来看,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就不是一剂“良药”。例如,1930年6月,也就是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后,美国胡佛政府为了保护国内工业不受大量进口商品冲击,提出并通过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开始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立即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同时引发对美国出口商品的报复,这种以邻为壑的政策使全球贸易几乎中止,美国的经济也由此下降了2/3,一半的人失去工作。尽管当前政治、经济形势早已今非昔比,但历史的教训仍然值得重视。

其次,保护主义的“购买美国货”条款的出台,违背了美国政府的承诺,使当今头号大国美国的诚信大打折扣。美国一直以“自由贸易”、“公平贸易”主张和捍卫者自居,这种明显带有贸易保护主义的“购买美国货”条款与自由、公平贸易有何相似之处?不仅没有任何相似之处,而且是根本背道而驰的。就在美国深陷经济不景气之时,在2008年11月二十国集团华盛顿峰会上,包括美国在内的与会国就支持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达成共识,表现出了协调合作、共克时艰的意愿。前已述及,就在美国众议院通过带有“购买美国货”条款的经济刺激法案后,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这可能是个错误”,他不想传达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信号,表示要修改经济刺激法案中“购买美国货”的语句。这种言而无信、出尔反尔的做法,不是令当今头号大国美国的诚信大打折扣吗?有分析人士指出,作为世界最大、最发达的经济体,美国在国际贸易中拥有比其他国家更多的优势和利益,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是自由贸易的主要倡导国之一。危机当前,美国因国内政治考虑,屈服于国内个别行业或利益集团的压力,背弃自己在国际自由贸易中的义务和承诺,堕入保护主义的窠臼。这种对自由贸易“用之如珍宝,弃之如敝屣”的态度实属不智,是极为短视的。

第三,“美国货”词义混乱,概念不清。顾名思义,“美国货”指在美国生产的产品,即“美国制造(made in U.S.A.)”。这一概念,在70多年前的《购买美国货法》出台时,还比较明确,因为当时生产相对落后,国际投资、国际贸易也不很发达,一国产品的生产,其原材料、资金、生产工艺、劳动力等基本上都发生在一国范围内。然而,时至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制造”一词却发生了词义混乱,概念不清。例如,美国跨国企业在海外的公司生产的产品属不属于“美国货”,或者,外国的跨国企业在美国的公司生产的产品属不属于“美国货”?在前一种情形下,美国公司赚了钱,但把工作机会让给了外国人,后一种情形下,美国人获得了工作机会,但钱却被外国公司赚走了。难怪许多美国跨国企业都竭力反对“购买美国货”条款。

第四,“购买美国货”条款是饮鸩止渴。如前所述,“购买美国货”条款一出台,就受到国际舆论连续的激烈抨击,有人将其斥责为“一项愚蠢透顶的经济政策”。著名保守派思想库美国传统基金会贸易问题专家马克黑姆也指出,“购买美国货”条款不仅无助于增加美国国内就业,反而会使更多的美国企业因原料成本增加和其他国家的报复措施而破产,从而导致更为严重的失业问题,到头来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费希尔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台采访时说,“我直说了吧,(类似‘买国货’计划的)保护主义就像在经济上吸食毒品,这可能会带来一时兴奋,但会让人上瘾并最终致死经济。”在当前金融危机及经济危机重压下,美国的这种贸易保护主义倒行逆施纯属饮鸩止渴。

最后,“购买美国货”条款将促使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泛滥。不可否认,“在一个比较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下,在国内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应该说是比较得人心的,因为贸易保护主义的

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些国家政府国内政治的需要。”正因为如此,美国总统奥巴马尽管口头上反对贸易保护,但其最紧迫的压倒一切的任务就是要推行经济刺激计划,所以,国会一通过经济刺激计划,他很快就签署该计划并使之生效。事实上,目前很多国家,特别是欧洲一些发达国家,也或多或少采取了不少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如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甚至如俄罗斯、印度等国家也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不难预料,“相信贸易保护主义风潮还将继续发展一段时间,特别是在美国,因为西方代议制民主政体本身就更容易使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取得与其实际经济实力份额不相称的政治能量。”

四、中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选择

面对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较为盛行之时,如何确定中国自己的经济政策和应对策略已成为中国政府和相关人士最为紧迫的重要任务。毫无疑问,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给中国经济贸易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在进一步深化和扩大,短期内,很难有把握地说会很快消退。为此,笔者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首先,要警惕和预防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泛滥,并随时准备采取适当措施。在当前世界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之下,短期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泛滥这一趋势恐怕谁也阻挡不住。美、欧主张自由贸易、不搞贸易保护在当前仅仅是一句空话。美国“购买美国货”条款的出台,尽管不是什么全新的东西,但它出台本身就说明了当前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强大。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可以说历史上一直存在,时强时弱,在当前条件下,不言而喻,当然会更强。今天,贸易保护主义已不仅仅是个经济或贸易问题,而是很多国家所面临的政治问题。因此,警惕和预防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泛滥,并随时准备采取适当措施,应当成为我国政府和主管当局今后一段时期的十分紧迫的任务。

其次,要坚持不懈地对贸易保护主义进行说理斗争。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世界上贸易保护主义不会消失,自由贸易只是相对的。各国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各自的政治、经济和贸易情况,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和措施。当前就是贸易保护主义较为泛滥的时期。但是,毕竟时代不同了,从理论上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贸易保护主义不再是件光彩的事,即使搞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和人士,他们也不会承认是在搞贸易保护主义。因此,我们要理直气壮地谴责贸易保护主义,坚持不懈地对贸易保护主义进行说理斗争。笔者认为,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经验是最有说服力的。历史的经验就是前文提及的美国上世纪的经济大萧条时期的例子,恐怕所有人,包括美国国内的人士都认识到贸易保护主义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其结果是适得其反;现实的经验就是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普遍的提高,归根到底,是中国摈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实行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贸易保护主义到最后谁也保护不了,只能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再次,必要时,要对贸易保护主义采取针锋相对的政策和措施。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美国“购买美国货”条款,其实质内容是针对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尤其是中国。从现实情况来看,美国国会正是以抵制“中国制造”为借口,推行这一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针对这种带有明显歧视性的做法,在协商无效时,中国有权也有必要采取针锋相对的政策和措施。这里可借用我国一位名人的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在现代国家关系中,一国的经济政策往往不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也包括了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有时候,对贸易保护主义采取针锋相对的政策和措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至少让其知道“损人”是“不利己”的。当然,采取针锋相对的政策和措施一定要慎重、合法和有效。

第四,利用国际经济组织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努力争取制定针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规则。世界上一些有影响的国际经济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原则上都是主张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前不久,针对当前的金融危机,这4个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各国政府采取措施,抑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们要积极支持、配合并敦促这些组织进一步采取具体措施,协调国际社会共同行动抑制贸易保护主义,对西方主导制定实施的现行国际经贸规则中的不公正规定要深入分析研究,提出具体而有针对性的修改建议,如严格反倾销的纪律,削减乃至一定时期内取消农产品的补贴等,应再次将建立更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成为中国的长期目标。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时期,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努力可能会事半功倍。

最后,千方百计做好自己的事。国际政治、外交、军事,是以国家经济实力为后盾的,至少目前世界仍然如此。因此,说一千,道一万,中国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是最根本的。国际活动空间和国际经贸规则的话语权既不是自封的,也不是别人送的,而是靠自身的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取得的。当前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也给中国的经济贸易带来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很可能还会进一步加深和扩大。针对这一情况,中国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十措施,确定了4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计划,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并在2009年初,分别规划了十大行业振兴计划,制定并采取具体措施确保计划实施。只要中国坚持改革,包括进一步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开放,包括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不仅是一项经济任务,在当前,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只要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中国就不怕贸易保护主义,更不用说美国的“购买美国货”条款了。

作者:高永富

上一篇:最新纪念九一八演讲稿下一篇:在平凡中真诚奉献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