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与当代国际贸易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与当代国际贸易(共9篇)

论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与当代国际贸易 篇1

目前,负责专门管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际协议是WTO的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该协议基于1979年签署的《关贸总协定-贸易技术壁垒协定》(GATT-TBT),并在1991年乌拉圭回合中重新修订,1994年在马拉咯什正式签署生效。TBT协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协定,它的目的是消除或抑制由于各成员间技术水平发展的不平衡而产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从而促进世界组织贸易自由化宗旨的实现。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发展的原因

如前所述,当前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新形势下不断发展,为了能进一步厘清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域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关系,首先,我们先研究其不断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1.技术性贸易壁垒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在国际关系中,维护本国利益是各国发展的根本准则。在当前的国际贸易发展中,不少传统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在逐步地消除,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增添润滑剂,然后出于国家贸易利益的考虑,在传统非关税壁垒减少的同时,各国也不断推出形式更为隐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种类越来越多样化,隐藏在合法的外衣下,要求日益苛刻,所涉范围日益普遍。纵观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国家之间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技术性贸易壁垒,且发展势头日趋明显。此外,由于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发展水平总体低于,甚至是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技术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加明显,更具有“杀伤力”。

2.技术性贸易壁垒并非无章可循。《WTO协定》中的许多例外条文和漏洞,为技术性壁垒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如《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中规定:“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范围内可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环境,只要这些措施不致认为在具有同等条件的国家之间造成任何不合理的歧视,或成为对国际贸易产生隐蔽限制的一种手段。”如《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规定:“缔约方有权采纳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生命或健康的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而且只要缔约方确认其的措施有科学依据和保护水平是适当的就“可以实施或维持高于国际标准、指南和建议的措施”。[2]这些条款意味着各国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有理有据”。

3. 技术性贸易壁垒符合本国、国际环保需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社会对环保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国和国际环保组织的地位不断提高,成为影响政府决策的重要力量。因此,各国政府在制定、实行相关政策、法规时,会将环保组织的意见与建议纳入考虑,并会相应地做出一定的让步,因此,就会对本国的贸易壁垒有所增加。例如世界环保组织(IUCN)、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环境基金(GEF) 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地球之友(Friends of Earth)等国际知名环保组织,各拥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在国际环保问题上极具号召力和影响力,影响、鼓励及协助全球各地的社会环保发展,提倡与宣传低碳、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之道,反对政府各种对环境破坏的行为。欧盟、美国、日本等都曾在国际环保组织的压力之下,提高环保标准要求,从而间接影响了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4. 技术性贸易壁垒切合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化,伴生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日益引起各国政府和民众的关注,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发展之道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建立契合了部分国家的政府,特别是发达国家民众的意愿,受到了民众的欢迎,因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民众社会基础,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卫生检疫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在“可持续发展”的大旗舞动之下,各国政府争先恐后、“冠冕堂皇”地建立各种名目繁多的标准壁垒,使得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进一步复杂。

二、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从杨慧力,杨国柱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应对》一文中,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世界各国特别为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1.严苛繁杂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日益增多

由于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作为贸易壁垒具有隐蔽性和非对等性,因此,各国常常以此作为贸易壁垒建立的载体。由于具有较高的经济和技术水平,发达国家从开始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就居于主导地位。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在国际贸易中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总会设立有利于本国利益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往往对产品出口国提出相对更高的技术要求,造成对出口国的技术壁垒。[3]因此,发达国家也是往往是国际标准的制定者,使得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止步于标准的门外,无所适从,进一步削弱了竞争力。

2.合格评定程序日益复杂

合格评定程序是指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规定,依据技术规则和标准,对生产、产品、质量、安全、环境等环节以及对整个保障体系进行全面监督、审查和检验,合格后由国家或国外权威机构授予合格证书或合格标志,以证明某项产品或服务是符合规定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合格评定程序包括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两个方面:产品认证是指确认产品是否符合技术规定或标准的规定;体系认证是指确认生产或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相应规定。[4]当代最流行的国际体系认证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当前,贸易自由化形势日趋明显并将可能成为主流发展趋势,“合格评定”与“质量认证”对于一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力也愈加突出,然而除了国际体系认证,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尚有各自的技术标准体系,使得评定程序越来越复杂,不少发展中国家显得力不从心。 3.包装、标签规则日益严格

包装在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实现了立法,立法内容包括可重复使用、可再生利用和含再生材料等包装标志的规定。重视环境保护,并将环保的规定延伸到进口包装的各个层面,要求商品包装及其内装物不许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损害,已成为目前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手段之一。如日本政府颁布的包装材料回收法,该法规要求所有纸质和塑料包装材料必须加以正确标示和回收,同时还规定了回收标签的印刷格式。再如欧盟出口产品的包装纸箱规定不得使用铁钉钉箱、封箱要用黏合剂而不能用塑料胶带,以便于纸箱回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标签是包装的一部分,应包括关于产品的全部相关信息。欧盟有关产品包装和标签的法规,有些是强制性的,需要认证和注册;有些是推荐性的;也有不作任何规定的。美国也有许多标签方面的条例。如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颁布的《食品过敏标示准则》规定,食品加工企业必须在食品标签上用浅显、详尽的文字标明食品的成分;在药品方面,FDA的法规对各种药物的认证包装、标示及检测试验的方法都逐一进行规定,就连非处方销售的药品和器械上的警告词句都有具体要求。各国进一步提高商品包装和标签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4.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特点各异。

欧盟、美国、日本依据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地位、技术地位以及经济发展模式, 对《TBT协定》的执行各有侧重、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欧盟各国的技术标准水平相对较高,法规也相对严格,不仅执行欧盟统一标准、法规,各成员国也有各自的标准,技术性贸易壁垒较高。欧盟于7月9日通过了欧盟认可及市场监督法规,该法规对各成员开展的具有国际权威性质的认可提出了统一要求,规定各成员应制定各自唯一的国家认可机构,各国家认可机构应具有独立性和非营利性,且他们之间不开展竞争,保证了成员国间的贸易顺畅。

美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中一部分是由政府制定的强制性标准,但大部分是民间组织制定的、由企业自愿采纳的自愿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是美国自愿性标准体系的管理者和协调者,本身不制定标准,负责制定者的资格认定和美国国家标准的审批。[5]美国以完备的联邦法律对国内市场实施保护,监管范围涉及几乎所有贸易领域,同时政府部门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美国的认证体系也由政府和民间两部分组成。

日本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种类繁多,很多技术标准不同于国际通行的标准。在每个行业中,日本又有很多项法规从不同方面同时规范。日本对很多商品执行强制性技术标准,通常要求在合同中体现技术标准条款,同时附在信用证上,并在货物入境时须经日本官员检验通过。

三、我国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

当前的世界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期,20美国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国家债务危机,给国际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以外向型为主的中国的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世界上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重要的贸易保护工具,这对尚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带来不少挑战,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强隐蔽性和强扩散效应,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据国家质检总局调查统计,从至20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而减少的出口损失逐年增加,从20的288.13亿美元增加到年的622.59亿美元;2011年企业用于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新增成本259.62亿美元,比上升15.71亿美元。2011年,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行业排在前五位的是机电仪器、化矿金属、农食产品、玩具家具和纺织鞋帽,成为我国遭受技术性贸易措施限制的重灾区。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成千上万的企业,更是数以亿计的国家利益。

在现实困境下,我们一方面要正视技术性贸易措施存在的合理因素,并以此作为促进我国企业技术改造和升级的动力,从根本上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对国外不合理的要求从战略战术、方法路线、方式手段等层面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以使其对我国出口的影响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葛志荣.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释义[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孙敬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3]杨慧力,杨国柱.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应对[J].商业研究,2009,(4).

[4]张海东.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对外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5]吴艳.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研究[J].WTO经济导刊,2011,(9).

论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与当代国际贸易 篇2

1 国际贸易体系

国际贸易主要指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商品与劳务的交换活动,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国际贸易是商品与劳务的国际交流或转移。国际贸易分为两个部分,即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统称为进出口贸易。国际贸易体系是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必须遵守的相关法律、法规,它可以调整不同国家或地区进行商品与劳务交换时产生的纠纷,维护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国际贸易体系是在国际贸易的实践中总结和归纳出来的,新形势下,国际贸易逐渐向贸易自由化方向发展,在国际贸易实践基础上的国际贸易体系则重点突出了关税和贸易的总协定,以及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的世界贸易组织。

1.1 关税和贸易的总协定

缔约国在进行国家贸易活动时,应从人们的实际生活入手,贸易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有充分的就业,促进公民收入的增长,提高公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实现世界资源的共享。各国政府在进行贸易活动时因为共同的利益而达成互利互惠的贸易协议。这些贸易协议可以削减在贸易活动中出现的各类障碍,促进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关税和贸易的总协定体现了共同贸易自由化的思想。其基本原则包括:自由贸易原则,非歧视原则,关税减让原则,一般地禁止数量限制的原则,公平贸易原则,自我保护原则,透明度原则以及磋商调解原则等。

1.2 世界贸易组织

1995年1月1,世界贸易组织在瑞士日内瓦成立,它的成立取代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体现了国际贸易体系的日益完善。世界贸易组织继承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主要原则,致力于国际多边贸易的自由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是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即非歧视原则,通过谈判推进贸易自由化原则,可预见原则,促进公平竞争原则和鼓励发展和改革原则。建立一个完整的、活力的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是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贸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基本功能有:管理和执行共同构成世贸组织的多边及诸边贸易协定;作为多边贸易谈判的讲坛;寻求解决贸易争端;监督各成员贸易政策,并与其他同制订全球经济政策有关的国际机构进行合作。

2 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国家或地区在进行贸易活动中制定的一系列技术性措施。这些技术性措施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食品、科学技术、化工医药、机电产品、卫生、环保等等。其主要目的是维护国家或地区的安全,保证国内正常的贸易市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商品的质量等等。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国家或地区的政策法规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带有一定的强制性,阻碍其它国家商品与劳务进入一国的国内市场中,影响和制约着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包括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以及合格评定程序等三大类别。

2.1 技术法规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技术法规主要指对指定产品的特征或者方法进行强制性的规定和管理,包括一系列的内容,如:法律法规,政府的指示、决定、条例,产品的技术规范、要求,专业术语,另外还包括一些具有强制性特征的准则等等。技术法规主要用来维护国家或地区的安全,保证产品的安全运行,保护公民的劳动成果,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等等。

2.2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主要是指面向常用的或者可以重复使用的产品及其生产方法所使用的指南、规则等非硬性的文件。包括一些专业的术语、图案、符号以及相关的标签要求等。技术标准可以保护一国或地区产品运行的安全。但由于目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不够完善,出现了过多的技术标准,如行业、国家以及国际标准等,这些技术标准在保护本国产品安全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却严重阻碍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发展。

2.3 合格评定程序

合格评定程序主要是指一国或地区在评定某商品是否符合相应的技术法规或者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时所采取的程序。其主要程序有对商品进行抽样检查,经过一系列的评估后确定产品的合格,确定商品合格后,对商品进行必要的认可或批准等等。只有经过相关部门认可和批准后的商品才能进入贸易市场,这样可以保证贸易市场上销售商品的质量。合格评定程序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即对商品的认证,对商品的认可,以及相互承认。

3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无法消除的,而且它会长期存在于国际贸易中。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社会的发展,人、动植物的生命安全上,技术性贸易壁垒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严格繁杂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发展。总的来说,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

3.1 积极影响

3.1.1 在保护环境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受到的威胁也相应增大。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环境基础,同时经济的发展对环境也造成巨大的影响。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往往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顾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选择对生态环境不利的生产方式,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资源,导致在生产过程中无暇顾及到生态环境。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保护环境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在商品上实施环境壁垒或者设置相应的绿色标准,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在中国1998年的出口产品所获得的金额中,与生态环境有关的产品所获得的金额达86亿美元之高,在当年出口总额当中占6.2%;2000年与生态环境有关的产品的出口金额达110亿美元,在当年出口额当中占5.1%。环境壁垒以及绿色标准实施后,那些对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的产品遭到一定的限制,迫使企业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选择绿色的生产体系,出口绿色的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保护环境工作的进展,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1.2 在产品质量和安全方面

在涉及到人类生命以及动植物生命的相关产品上,为确保人类以及动植物的生命安全,使人类以及动植物免受产品当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如添加剂的危害,技术性贸易壁垒设置了一套严格的要求,如设置严格的检疫标准,严格的产品包装标准等等,这对人类以及动植物的生命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国际贸易中,影响人类、动植物身体健康的产品如食品、饮料以及药品等蓬勃发展,其中不乏添加有害物质的产品等,同时,各类传染流行疾病也频频爆发,这严重影响人类和动植物的身体健康,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对涉及人类、动植物身体健康的相关产品设置相应的检疫标准是十分重要的。

3.2 消极影响

3.2.1 阻碍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

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多方面的领域和环节,且设立了名目繁多的规定,这些规定束缚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自由化发展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商品与劳务的进一步发展,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相关规定过于复杂和繁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发展,给各国之间的商品与劳务交易上了一条无形的枷锁。比如,美国规定,在进口肉类产品时,必须经过一整套消毒程序。为保证这些程序的严格进行,美国农业部设置了诸多的相关规定和繁多复杂的操作流程,这虽然可以很好地保证进口肉类产品的质量,但更多的是给国际贸易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流程,也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对出口国家而言,则是增添了一些不必要的程序成本。出口国家可能会因为这些繁琐的消毒程序而降低肉类产品的出口量。

国际贸易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世界资源的自由流通和实现资源的共享,技术性贸易壁垒明显违背了国际贸易的目标,并且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与社会发展潮流逆向而行。因此,技术性贸易壁垒遭到国际贸易自由主义者的强烈反对。

3.2.2 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目前,国际贸易的分配机制并不完善,发达国家掌控了主要的国际贸易利益,致使发展中国家在国家贸易中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而且这种被动消极的地位将长期存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制定者主要是发达国家,针对的对象则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根据本国的技术水平设置诸多的产品标准和程序,而这些标准和程序根本不符合发展中国家实际的发展水平,发展中国家因此有可能被排除出国际重要的技术贸易中,发达国家也因此掌控了主要的国际贸易利益,致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阻碍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的发展。比如,一直以来,欧盟都对我国的肉类、家禽产品设置比较严格的标准和程序,从1996年8月开始,我国的冻鸡在通过欧盟的检疫时就因为达不到标准而禁止进入欧盟的市场,一直到2001年才对我国的部分城市开禁。这样致使我国在冻鸡贸易中损失上亿美元。欧盟对我国商品实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不仅仅只是冻鸡,在茶叶、部分农药产品上也设置相应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这严重阻碍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

3.2.3 加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在国际贸易中,经常出现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标准贸易战”,发达国家以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健康、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由,实行技术性贸易壁垒,其真正的目的是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获取更多的国际贸易利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出现导致发达国家垄断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越来越有利的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长期处于不利的地位,加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据相关资料统计,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所拥有的专利达世界专利总量的9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专利仅在10%以下。

4 结语

在全球经济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将朝着自由化的方向发展,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拥有共同利益的群体,但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出现,使国际贸易利益倾向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收益较少。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健康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其繁琐、复杂的标准和程序则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发展,致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加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不利于世界和平、稳定的发展。

摘要:国际贸易的出现加强了各国或地区之间的联系, 技术性贸易壁垒出现在国际贸易中, 对国际贸易既有积极的影响, 又有消极的影响。本文着重研究国际贸易与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关键词:国际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

参考文献

[1]胡宁.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陈晓东, 张小娜.技术性贸易壁垒给发展中国家出口带来的积极影响[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0.

[3]屠光宇, 胡艳平.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当代经济, 2006 (08) .

[4]刘宏.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特征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7 (36) .

论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与当代国际贸易 篇3

关键词: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017-01

1 国际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据有关部门调查,至2006年底,我国外贸企业在出口过程中几乎都遇到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问题和障碍,每年大约有超过45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不利影响,其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受损最为严重,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受损呈明显上升趋势。事实证明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核心的新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就仍然很大。

(1)在市场准入方面。在国外越筑越高、范围越来越广的技术性壁垒面前,我国部分出口商品的市场迅速萎缩,甚至被挡在进口国的国门之外。

(2)对价格竞争力的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了出口成本,使出口国产品的竞争力下降,或者因为延误时机而失去市场机会。

(3)由于发达国家的贸易技术壁垒名目繁多、变化频繁,且具有一定隐蔽性,往往使我国一些经验不足的出口企业应付不及,被动地陷入贸易纠纷,致使出口产品在发达国家市场上被扣留、查封甚至销毁。而且我国产品进入欧美市场,需要取得该国或国际通行的认证标志。

2 我国如何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2.1 政府应建立技术贸易壁垒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大困难是“信息不灵”、信息“渠道不畅”、得不到针对性的有效的咨询服务等。具体建立预警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1)真正形成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研究机构等为主体的多层次产业预警系统,政府作为建立机制的发起方,应主动承担整个预警机制的协调规划工作,同时依托行业协会等机构的数据库系统,建立起为出口企业服务的平台,有针对性地提出调整和完善预警机制的建议和意见;(2)形成一套有效的通报、评议、咨询、审议制度;(3)组织专门的人力、物力研究国外的TBT系统,按出口对象和产品类别全面、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跟踪国外的TBT信息,建立相应的TBT信息中心和信息数据库;四是建立高效的TBT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通过对TBT问题的认真研究,及时作出预警分析,帮助企业提高质量意识,寻求我国商品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切入点。

(1)建立并完善我国产品质量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法规体系。

我国应针对已加入WTO的情况,建立健全技术法规和技术体系,构筑我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体系,按照国际惯例,将安全、卫生、健康、环保等保护消费者利益方面的重要问题,作为贸易技术法规建设的重点,通过制定强制性标准,把未达到技术标准的产品拒之门外。

(2)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大力推动标准化。

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设置了一些非常严格甚至苛刻的标准,我国为了达到其市场准入标准,导致生产、加工成本大大增加,降低了我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制定、实施标准化战略是我国建立技术贸易保护体系,维护国家利益,跨越技術壁垒的重要途径。为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①认真研究和积极推广国际标准。国际标准,特别是ISO 9000系列标准和ISO14000体系标准认证反映了国际上先进的科技水平,代表着一定的质量水平,成为国家之间的协调标准和处理贸易纠纷的重要基础,采用国际标准,可以使国内企业积极迈向国际市场,与国际环境接轨,不仅能给本国技术、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使生产更加便利,也更容易了解国外市场需求,打破贸易技术壁垒。

②适应我国出口贸易需要,调整我国标准结构。我国目前是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互协调配套的标准化体系,改变了无标生产的状况。

③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的活动。WTO要求成员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参与各种标准化组织的活动,争取主动权,特别是争取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工艺品等纳入国际标准,将我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变化及时转化为技术标准,并推荐为国际标准在国际贸易中使用。

2.2 我国企业的应对策略

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时,企业应该和政府紧密配合,制定企业的应对之策。面对国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企业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掌握WTO的游戏规则和TBT协议的要求,熟悉目标市场的有关规则和标准。企业要从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中获益,就要熟悉、掌握WTO的游戏规则,以减少进入国际市场的盲目性,必要时运用WTO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己的权益。

(2)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化标准意识。企业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是否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根本上取决于企业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3)积极申请国际认证及贸易对象国的认证,取得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采用国际标准是冲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有效手段,这在出口企业中己形成一种共识。企业要加强收集和研究各国和国际组织的技术法规、标准、检验与认证制度,把与企业出口商品相关的内容加以吸收,并制定到自己的产品标准中去,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使自己的产品具有穿透对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建立适应质量管理科学和环保所要求的清洁生产需要的管理体系,从根本上保证中国出口商品质量和生产过程的环保要求能经得起国际上各类认证的考验,通过贸易伙伴国的各种检验和要求,积极推行ISO9000族、ISO14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和环保体系标准及注册认证。

最后,在应对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同时,企业必须充分发挥专业性行业协会的作用与职能,即立足于国际市场,针对各行业的生产规模、供求关系、价格水平、创新能力、技术标准、产品结构等一系列情况进行研究和对外交流,建立良好的贸易预警机制,及时向企业和有关政府部门提供国内外市场的动态数据和分析报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决策依据,协助政府在WTO规则范围内与其他成员国协商解决各种贸易争端。

参考文献

[1]黄爱双.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 莆田学院学报, 2006,(03).

[2]蓝公华. 构建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J]. 兰州学刊, 2006,(04).

浅论国际贸易中环境贸易壁垒问题 篇4

摘要:介绍了国际贸易中存在的环保问题以及环境贸易壁垒的概念、特点及内容、形式,概述了环境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尤其是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举例说明了我国创外汇较高的几个行业在国际贸易中因受环境贸易壁垒的制约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并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相结合提出了针对环境贸易壁垒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环境;贸易壁垒;国际贸易;限制;对策。

1、引言。

近些年我国环境破坏已经危机到外贸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环境贸易壁垒极大的影响着我国的外贸出口,如何跨越国际贸易领域中环境贸易壁垒这个障碍,确保我国外贸持续、稳定发展,须探讨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减少以环保为借口的环境贸易壁垒所带来的影响。

2、国际贸易中的环保问题。

随着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全球化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印证了环境污染无国界的说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焦点。许多国际组织及社会团体发起了国际性环保运动,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标准,成立了相关的非政府组织来推动国际范围内的环保。

国际上对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最初是在关贸总协定时达成的决议,全球各国不同的环境标准存在的区域差异性导致了环境与贸易间的矛盾。环境与贸易矛盾在社会分工产生与交换活动伊始便存在,表现为具有增长机制的贸易活动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和具有稳定性机制的生态环境对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且在国际贸易活动的强化和环境与资源问题的恶化中被激化起来。各国为环保执行的限制或禁止出口的环境贸易措施直接影响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更甚。

3、环境贸易壁垒。

3.1产生背景。

近年来,出于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各国政府进行环境立法,实施环保措施,倡导绿色消费,制定了分门别类的环境贸易壁垒,特别是发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环境绿色法规法律,使得环境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开始发挥其作用[1]。

环境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最典型的是1991年美国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金枪鱼及其制品,其理由是为了“保护”海豚的生存。自此后许多国家开始仿效,环境贸易壁垒作为一种国际贸易手段正向法规化和国际化同步迈进[2]。

3.2概念及特征。

环境贸易壁垒又称绿色壁垒,是一种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是国际贸易中某些国家借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所制定的一系列苛刻的、高于国际公认或绝大多数国家的环保标准,限制或禁止外国商品的进口,以达到贸易保护目的。

环境贸易壁垒具有如下特征:(1)表现内容的合理性和表现形式的合法性;(2)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和实施中的传递性;(3)保护方式的隐蔽性;(4)实施效果的歧视性[3]。

3.3内容和形式。

3.3.1环境技术标准。

发达国家科技水平较高,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均以发达国家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较少或者基本不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因此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难以企及的,进而轻易地将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

3.3.2环境标志。

环境标志也称绿色标志或生态标志,是指认证机构依据一定的环保标准、指标或规定,且符合要求的一种特定标志,以向消费者证明该产品从研制、开发、生产、消费、回收处理的各个环节符合环保要求,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极小。环境标志易构成潜在的贸易歧视和现实的贸易冲突,能够起到诱导消费者选择的作用,且对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起到贸易壁垒作用。

3.3.3绿色包装制度。

绿色包装制度是指规范商品包装(物),包装材料要符合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易于回收使用或自然分解、不违反环境要求的有关包装方面的法律、规章。

3.3.4绿色补贴。

指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财税上补贴出口企业,或在出口产品成本中补贴保护环境与资源消耗的成本,或在国际贸易中实行较低的环境标准,以使产品明显低于进口国同类产品价格,影响进口国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招致进口国采取反绿色补贴的措施。

3.3.5卫生检验制度。

《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议》中规定的有关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检疫的国际标准,其中规定成员国人畜事务为免遭污染物、毒素、添加剂影响,确保人类健康免遭动植物携带疾病的伤害,有权采取相应的管制措施。

3.3.6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

绿色关税指进口国以环保和人类健康为由,对其认定的污染环境、危害健康的进口产品,除了缴纳正常的关税外,格外加征的环境进口附加税。市场准入指进口国以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以及违反有关的国际环境公约或国内环境法律、规章而采取的限制外国产品进口措施。

3.3.7环境贸易制裁。

指对违反国际环保、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保护公约等,而导致环境污染、野生动植物多样性缺失的行为所采取的一种贸易制裁措施。

4、环境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4.1对我国产品出口市场的影响。

我国外贸出口市场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与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其出口份额约占80%,这些国家和地区多数是世界贸易组织与环境委员会成员,现已从环保立法阶段转向了环保执法阶段。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技术标准比较高,如针对发展中国家实行苛刻的环境标准,这将使我国产品出口市场范围面临着缩小的危险。

4.2对我国产品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

国际上针对工业品贸易、农产品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品和投资等提出了环境方面的规范,而这些贸易为我国外贸中比重较大的出口贸易,若发达国家对这些类的产品进口执行严格的环保标准,其产生的环境贸易壁垒,将严重影响我国产品出口的.增长速度。

4.3对我国出口产品成本和企业效益的影响。

环境贸易壁垒的制定影响着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乃至报废处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要求其过程为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我国企业缺乏资金,环保技术落后,为了达到进口国家的环境标准,不得不增加有关环保的检验、测试、认证和签订等手续并支付相关费用,还需对产品外观装潢、出口标签和商品广告做大幅度的调整,这势必将增加出口产品的各种中间费用及附加费,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使出口产品的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4.4对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的影响。

发达国家以环保为名而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来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由此引发的双边与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其中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抵制来自于区域以外的产品案例甚多,这样便形成了只有发达国家存在的区域性经济组织的自由贸易区,使我国无法介入[4]。

4.5实例。

4.5.1包装行业。

1月开始执行的“环境包装制品的回收率要达到85%以上”这条标准,对发展中国家的包装行业冲击很大。我国的一次性餐具因没有“绿色标准”而被禁止出口欧美市场,许多商品出口欧美还要支付高额的包装废弃物处理费用等。

4.5.2家电行业。

国际贸易中我国家电产品进口关税被削减,国内产品的价格优势降低,国外品牌在质量上的优势添补了价格上的差异,从而对我国家电产品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受环境贸易壁垒影响,上海208月份小家电出口欧盟呈明显下降趋势,在欧盟实施《废旧电子电气设备回收指令》后,上海小家电出口量降低到当年的最低水平。又如欧盟实施的《生态设计指令》的技术壁垒,进而对电气电子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到回收利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突出了严格的环保要求,这也将对我国相关产品出口构成较大的影响。

4.5.3纺织服装工业。

论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与当代国际贸易 篇5

姓名:陈熹

一、浅析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Green Barriers,GBs)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人类及动物和植物的健康或安全甚至生命、保护生态和环境为名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以阻止某些外国商品进口或在进口时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市场和环境的目的。主要分为绿色标志制度、绿色技术标准、绿色反倾销、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这六大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隐蔽性、技术性和广泛性,正日益成为发达国家对付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究其实质,我觉得绿色壁垒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发展而使全球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崇尚回归自然,追求健康的绿色消费。它是世界贸易发展的一个新动向,具有合理性和进步性;另一方面,绿色壁垒又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地位不断提高,在发达国家进口中所占比例逐年递增,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利用自己在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打着保护环境的旗号,构筑非关税壁垒,行贸易保护之实。

二、绿色壁垒的“双刃剑”效应分析

1、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随着全球绿色浪潮的发展,绿色壁垒日益多样化,在操作上有多管齐下的趋势,客观上保护了发达国家利益,给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增加了难度,对我国出口贸易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第一,影响出口市场的巩固和扩大。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测算,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是美国、日本、欧盟、东盟、韩国及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其出口额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0%。而且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是WTO“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它们纷纷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绿色保护主义日趋强化,我国许多出口产品因达不到它们的“绿色标准”而经常被排挤在国际市场之外,出口市场不但难以巩固和扩大,而且有缩小的可能。如欧盟从1996年下半年起全面禁止使用偶氮染料,迫使我国104种纺织品和服装退出欧盟市场。接着,日本、法国、捷克、荷兰等国也要求进口的纺织品和服装不使用偶氮染料,使我国市场大大缩小。

第二,影响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1978年到1996年我国外贸出口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且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达到85%。随着绿色贸易壁垒的扩大和强化,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增大,影响了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1997年至1999年上半年,我国出口贸易停滞不前,除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外,主要是绿色贸易壁垒的阻碍。

第三,降低出口经营的经济效益。在绿色浪潮的冲击下,非绿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小,利润率越来越低。而我国的出口产品绝大多数为非绿色产品。在目前我国生产力水平特别是科技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促使产品绿色化,就要对众多产品从设计、生产、运输、营销、服务等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绿色化管理,从而增加更多的检验、测算、认证、包装等费用,使出口成本大幅度上升,降低出口经营的经济效益。这些年中国已然成为了反侵销最多的受害国

2、正确认识绿色壁垒的积极作用

首先,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绿色壁垒可以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的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调整。绿色壁垒的出现,有利于督促我国企业大力推行IS014000国际认证,搞好标准化工作。

IS0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它不对绝对量进行限制,而是关心是否符合环保法规、是否和承诺一致等问题,因而是消除环境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目前,全球已有近万家企业获得了IS014000国际认证,而我国只有200多家,差距十分明显。因此,我们要借鉴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行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并向通过该项认证的企业颁发“绿色标志”。这一标准要求获得绿色标志的产品不仅符合质量标准要求,而且在设计、原料准备、生产、使用、消费和用后处理过程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没有损害。

对于任何不符合该标准的产品,任何国家都可以拒绝进口。ISO14000系列国际环境标准颁布后,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据我搜集的资料,1996年年底,我国开始进行ISO14000国际环境标准管理体系认证试点。海尔冰箱率先通过认证。接着上海巴斯夫、厦门ABB、科龙、大连三洋制冷等企业也相继通过认证。但是,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至今还很不重视ISO14000系列标准,许多企业还对此缺乏基本认识,更谈不上争取通过认证了。没有获得ISO14000认证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时将会遇到障碍。如果不尽快争取通过ISO14000认证的话,我国的出口贸易将遭受巨大损失。另一方面,ISO14000国际标准也给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机遇。ISO14000表明的不仅是产品质量好,而且更重要的是生产经营产品的企业符合绿色化要求。在国内外市场上,ISO14000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绿色保证书。通过ISO14000认证,不但获得了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而且获得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这就会吸引和激励企业按照ISO14000标准抓好管理和科技进步,努力开发绿色产品,争取早日通过ISO14000认证,为祖国的出口贸易做贡献,为企业和国家争取更加有利的国际地位。

其次,合理采用绿色壁垒手段提高我国相关行业的准入门槛、吸引优质外资,对于我国优化产业结构,保护民族工业意义重大。

发达国家在构筑绿色屏障的同时,又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中把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悄悄地转移到落后国家。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利用“绿色壁垒”这一有效手段,建立我国自己的绿色防线。可以利用WTO有关条款,将“洋垃圾”商品列入国家法定检验对象,明确进行装运前检验等合理绿色壁垒条款。这是正视绿色壁垒为我所用,应对绿色壁垒的重要举措。对于那些故意对“洋垃圾”进行贸易活动、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国内外不法商人,通过法律手段给予坚决打击,严厉惩处。

三、我国出口贸易应对绿色壁垒的战略

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是绿色经济,绿色产品、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市场、绿色产业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对经济生活的具体要求。追求人与自然共生与循环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必须使国民树立绿色意识,增强绿色观念,自觉维护和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绿色壁垒。

(一)树立绿色经济理念,应对绿色壁垒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树立商品对消费者及生态环境无害的绿色经济理念,已成为当今世界应对绿色壁垒挑战,指导生产和消费的主流趋势。鉴于“绿色壁垒”作为国际贸易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贸易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树立商品对消费者及生态环境无害的绿色经济理念,要大力宣传我国绿色环保国策,如何利用绿色贸易壁垒这一有效的手段建立起我国自己的绿色防线,正视绿色壁垒为我所用是当务之急。

(二)积极实施IS014000和环境标志认证

随着保护环境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理念建立,当今要求产品不能对消费者的健康及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绿色消费盛行,实施IS014000和环境标志国际认证,将主导国际商品贸易的新潮流。、实施环境标志认证就是对产品从原料生产到消费回收利用全过程的环境影响最小或无害认证。人世后我国企业,特别是有污染的出口企业如不尽快开展认证工作,将会受到绿色壁垒的制约,大部分产品将被拒之国际市场之外。为此,加大我国企业积极实施IS014000和环境标志认证的工作力度,是应对绿色壁垒的首要任务。

(三)加快中国绿色会计实施进程,建立绿色核算体系

据我收集的资料,目前中国绿色会计的理论还没有能够有效地同实践相结合实施。鉴于我国目前会计改革严重滞后于国际绿色会计改革现状,加快中国绿色会计实施进程问题急待解决。尽快全面完善中国绿色环保标准,制定中国绿色会计实施指南,是为加速建立中国绿色核算体系进程,开创中国应对国际绿色壁垒挑战的新局面作贡献。

论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与当代国际贸易 篇6

二十一世纪我国出口贸易的藩篱-技术性贸易壁垒

当今,一种更为强大的非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正在悄然兴起.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相比,它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并且,它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也与日俱增.在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原因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应甄别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打破壁垒、适应壁垒、绕开壁垒的具体对策.

作 者:李志弘 宫亭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刊 名:国际经贸探索 PKU CSSCI英文刊名: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RESEARCH年,卷(期):17(3)分类号:F7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 非关税壁垒 出口贸易

论绿色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 篇7

备受瞩目的“绿色壁垒”指的是一个国家以可持续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为理由和目标, 为限制外国商品进口所设置的贸易障碍。在具体实施中, 绿色壁垒常常是各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 通过制定复杂苛刻的环境制度和标准, 对国外的产品和服务设置带有歧视性的贸易障碍以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市场。

绿色壁垒存在的合理性

全球经济正逐渐步入绿色环保时代, 国际贸易的绿色浪潮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绿色壁垒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其存在和发展有其合理的价值内涵。

客观上, 绿色壁垒的推出确实增强了人类的环保意识, 加快了全球环保进程, 对发展中国家环保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从长期来看, 绿色壁垒的推行有利于催生更加环保的技术和产品, 也有利于敦促产品出口国的环境保护。它对于全球环境和人类健康的维护, 对于实现全球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而言,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于我国而言, 绿色壁垒为我国出口企业提供了外部压力, 这种压力有利于我国出口企业克服经营惯性, 以创新思维审视原有生产方式, 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更重要的是, 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长期以来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 以一种掠夺性的方式支持经济增长, 而这种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对子孙后代贻祸无穷。咄咄逼人的绿色壁垒在某种程度上为我国企业的发展上了宝贵的一课, 更对社会各界起到了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作用。绿色壁垒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环境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这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形成挑战

全球金融海啸也对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我国对外贸易形成了巨大的冲击。2009年12月, 192个国家的代表聚首哥本哈根就后京都时代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碳标签、碳关税等绿色贸易壁垒更是以不可逆转之势成为国际贸易中的热点问题, 这也就给中国的对外贸易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增加我国企业的出口成本, 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绿色贸易壁垒多数以环境标准和环境标志的形式出现, 为达到相应环境标准, 获取环境标志, 就必须投入各种人力和物力资本, 从而对我国企业提出了巨大的资金要求, 使其背负上沉重的成本包袱。ISO14000将环境管理纳入制度, 要求“企业生产产品包括它们的包装不仅要重视效能, 还要将环保的观念加上去”。而我国在包装技术和设计上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为了顺应绿色包装要求, 提高竞争力, 企业有必要对原有包装技术进行调整和改进。这也会导致企业运营费用的大幅增加, 增加产品出口成本, 进而削弱我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增加我国的就业压力

就目前而言, 我国许多出口商都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制定的严格的环境标准。发达国家和地区所设的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行业的出口总量、范围、增长、效益等方面均产生了较大冲击。绿色壁垒的限制导致了一些企业限产或破产, 造成职工下岗或失业。新近备受热议的碳标签、碳关税更是使中国被动接受强制减排义务, 削弱了中国廉价能源基础, 更使中国长期以来占主导的高碳产品在新一轮国际贸易竞争中受到排挤, 而这些后果对于我国本就疲弱的就业市场更将是雪上加霜。

国外污染产业向中国转移, 环境污染问题加重

发达国家制定的环保标准越来越严格, 一方面对我国出口企业形成巨大压力, 另一方面却使发达国家的一些污染产品及污染产业无法在国内生存, 但通过贸易和投资转移至我国境内。由于我国的环境标准较低, 环保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执法机制存在漏洞, 加之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在招商引资旗号下, 不断引进外资却没有对这些项目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 从而为发达国家提供了通过投资或技术转让形式将污染转移到我国的可乘之机。

影响国家间贸易关系, 加剧双边或多变贸易摩擦

绿色壁垒像是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 以环境保护这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施压, 以阻碍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基于不同技术水平、文化背景、国家利益的错综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 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因为环境而产生的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 影响了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不断增强, 中国也将不可避免地更多地卷入由于绿色壁垒导致的贸易纠纷中去。

跨越绿色壁垒、扩大出口贸易的对策

加强环保理念的推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却也让中国付出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巨大代价。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整个社会没有建立起对环保的足够重视, 以及媒体舆论宣传不足、群众教育不够引起的。因此, 强化环境保护各方面的宣传教育, 在全社会范围内引起对环境保护的足够关注, 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到生产观念、消费观念之中, 不仅是中国应对贸易保护、跨越绿色壁垒、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的需要, 更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完善已有相关法规, 建设绿色贸易制度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核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并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全面阐述了2010年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为兑现有关承诺、推进相关工作, 我国需要一个完善的法律结构和具体的法律法规予以保证。我国可以考虑从环境税收立法入手, 向绿色产业倾斜, 鼓励清洁能源的开发和使用, 强化政府监管职能, 对违规行为加以严惩。对于国外设置的许多技术贸易壁垒, 我们可以通过对出口商品进行诸如碳排放量方面的规定, 加强绿色卫生检疫, 提高对出口产品技术要求的规定, 对进口商品也实行同样的标准和认证要求, 促使中国贸易体制与国际贸易体制接轨。

积极参与国际谈判, 维护自身正当权利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在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协定环境条款的谈判中, 发达国家往往出于各种考虑对发展中国家提出过高环境标准和环保要求, 发展中国家则强调在生存基础之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 我国不能仅仅采取强硬抵制的敌对态度, 而应与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 积极参与谈判维护自身利益, 适时提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新主张, 拒绝接受超越自身承受力的环境条款。对于显失公平的绿色壁垒, 我国应援引有关国际法规, 通过外交途径与进口国积极谈判, 必要时可以向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构提出起诉。

改进现有生产工艺, 推进环保技术研发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 我国出口利润的获得主要凭借廉价的劳动力优势, 这种传统的数量增长不具质量优势, 也不具有可持续性, 必须把竞争优势转变到依靠高新技术层次上来。为了响应保护生态环境的全球性浪潮, 各国政府在下一轮拉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应是绿色能源和技术这一点上已达成共识。改进现有的生产工艺, 发展环保和气候友好技术, 是顺应时代潮流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是中国的产品跨出国门, 在高溢价产品的世界市场上与发达国家竞争的不竭动力, 更是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之所在。

转变营销观念, 开展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一种极具生命力和市场潜力的营销方法, 它顺应了“环保回归”的潮流, 在经营战略制定、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定价、分销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中都重视绿色消费的需求, 履行环境保护的责任, 承担环境保护的义务, 从而实现自身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统一。在具体实施中, 绿色营销需要针对营销组合的各个变量, 灵活采取相应措施, 减少成本投入, 提高分销效率。

抓住机遇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论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与当代国际贸易 篇8

摘 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按照中国与东盟所签订的相关协定,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间的关税将逐步降低,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技术贸易壁垒的抬头,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CAFTA间的贸易往来。

关键词 技术贸易壁垒 频数比率 覆盖率

从2010年1月1日开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启动,这标志着双方经贸关系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将技术贸易壁垒单独分开,系统的说明技术贸易壁垒的特点、分类及其对双边货物贸易往来的影响程度。本论文将以技术贸易壁垒的量化分析作为切入点,以东盟主要成员国作为整体研究对象,对东盟整体技术贸易壁垒的强弱程度进行测量与分析。

一、技术贸易壁垒量化方法介绍

在技术贸易壁垒测量方法中,频数比率和覆盖率是主要的方法之一,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覆盖面指数是反映一国在某一时间比如某年对来自他国的进口商品采用的非关税措施情况,即非关税措施覆盖的进口商品在所有进口商品中占的比重有多大。假定:i为某进口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号;t表示进口国对来自j出口国的商品采用技术贸易壁垒措施的那一年;T表示作为进口权重的年度;j为某一出口国; 是一个哑变量,其值在有出口商品遭受技术贸易壁垒时为1,没有时为0; 则指i税号进口商品价值在该进口国所有进口商品价值,则覆盖面指数公式为:

如果关税税则号产品遭遇技术贸易壁垒,虚拟变量 为1,否则为0;如果有来自于任何出口国的进口产品,虚拟变量 为1,否则为0; 表示所要考察的商品类别中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税则号产品数目。

二、东盟对中国出口的技术贸易壁垒的频数比率和覆盖率

1.据选取、计算说明

在数据选择方面,本文主要选用2007年、2008年两年的中国对东盟主要国家按照HS4位码出口量的数据,然后根据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官方网站提供的东盟六国的截止2008年对外通报的技术贸易壁垒措施信息,从整体上来估算中国出口商品遭受东盟技术贸易壁垒的情况。

本文利用之前介绍过的指标,来对中国出口东盟的商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情况作出度量,其覆盖率为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出口的商品的出口额占行业内所有商品进口额的比重,频数比率为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出口的商品的税目数与该工业行业所包括的税目总数的比率。

2.计算结果分析

通过两项指标的强弱分布来看:

(1)频数比率:2007年指标超过45%的为第85章(电机、电气设备等);2008年指标超过45%的为第85章、第21章(杂项食品)和第95章(玩具、游戏用品等),其中07、08两年的第85章指标均超过55%,所遭受相关技术贸易壁垒政策约束相对较强。从壁垒措施分布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第2类(植物产品)、第4类(食品、饮料、酒、烟草等)、第6类(化學品)、第16类(机电及音像设备等)、第20类(杂项制品)等五大类产品,除第16类的产品的频数比率平均超过45%,其余的平均在20%左右。

(2)覆盖率:2007年指标超过45%的同为第85章;2008年指标超过45%的为第85章、第84章(机械、机器设备等)、第21章和第95章;其中第85章商品仍然遭受最大的技术贸易壁垒措施约束。而在壁垒措施分布方面,与频数比率的情况一样,其中,第16大类的商品遭受最严重的技术壁垒措施。

通过观察两项指标:

(1)从整体上来看:东盟主要国家的技术贸易壁垒措施仍然主要针对本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例如农产品、食品等,这也是由于东盟地区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关,东盟也一直是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地区;

同时,像玩具、轻工艺品等较低附加值的产品也是东盟的主要出口产品,并且长期保持着与中国同类出口产品的竞争关系,因此,处于对本地区相关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等方面的考虑,也将主要的技术壁垒集中在这些方面;

而交通运输、机械电子、电气等设备方面,虽然东盟在这些方面的进口量一直占据很大比例,但随着各国政府大力发展相关产业,通过对外的技术交流,尤其在电子、通讯等方面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力,出口水平大大提升,因此出于对国内优势产业及国内市场的保护,各国往往对此类组别的商品进口设置了内容繁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2)从东盟六国上来看:泰国是实施技术贸易壁垒最为严格国家,所涉及的大类商品超过12类,截止2008年所通报的技术贸易壁垒措施累计超过300项,在对第4类、第16类、第20类的商品所实施的壁垒措施最为严格,多数两项指标均达到100%,其原因可能是泰国受壁垒措施保护的产业,尤其是农业,属于国家的基础产业,其产品在国际上也具有竞争优势,因而政府会对其进行特殊保护;相对较弱的国家是新加坡和越南,其原因主要是新加坡和越南绝大多数的技术标准均是按照国际上的通行标准制定,而“中国制造”在技术标准上也逐步向国际标准靠拢。

三、如何应对东盟的技术贸易壁垒

1.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

(1)继续倡导、推进企业提高自身生产质量的政策,通过立法执法、科技创新提高质量。

(2)加强对WTO规则的研究,利用WTO规则在争端解决机制中的条款

在中国与东盟签订的争端解决机制框架协议中也提到,当双方无法就争端达成一致时,可将问题提交到WTO,由其判断、裁定双方各自责任所在。

(3)加大同东盟国家的谈判力度,努力减少双边在技术贸易壁垒的摩擦。

2.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

(1)增强企业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创新力度。产品的内涵就是决定企业生存的关键。东盟各国中,很多技术贸易壁垒所涉及的内容均是采用国际标准,如果企业的产品在出口东盟遭遇壁垒,换成是另一个出口地,也一定会发生同样状况,因此,只有不断强化产品,才是主动解决贸易壁垒的途径。

(2)分清技术贸易壁垒性质,熟悉并合理使用国际贸易中的相关规则维护自身利益。东盟往往会自行制定带有“歧视性”的规则来保护本国相关产业遭受外来商品的冲击,例如泰国对农产品的保护。这时,不能单靠提高自身产品质量来与之抗衡,更应使用相关的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熟悉、掌握贸易规则,对于企业打开国际市场至关重要。

论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与当代国际贸易 篇9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摘要】 本文对国内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量化研究的方法和利用这些方法所作的一些研究成果沿贸易导向和福利导向进行分析和总结,从中可了解到当前国际上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量化研究的进展,分析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我国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技术性贸易壁垒 标准 法规 福利

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国内外学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但与传统贸易壁垒相比较,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本身的复杂性和隐蔽性、数据收集的困难以及很难从其他关税、非关税壁垒中剥离等特点,如何量化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仍倍受困扰。“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可以想象得到的最难量化的非关税壁垒之一”(Deardorff and Stern,1998),如何量化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影响成为当前学术界探讨的热点。不少学者主要是国外学者为有效测度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进行了各方面的尝试,相应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量化方法。但总的来说,由于受数据和方法等条件的限制,有效的量化方法仍处在探索中。

一、度量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分析框架

Roberts,Josling和Orden(1999)提出了一个非关税壁垒的分析框架,总结了之前各类学者的研究,他们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有三种经济效应。

一是“法规保护”效应,指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了外国供应商的成本,限制了进口。单从这种效应来看,主要侧重的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贸易的影响。但同时实行技术性贸易壁垒,就像关税一样会给进口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由于没有关税收入,损失要比关税等价更大。这也表明关税等价仅适于测量贸易量效应而不能反映福利变化。

二是“供给移动”效应,主要包含进口对国内生产者的影响和技术法规本身可能的收益效应。其他学者在此基础上又补充了一些特征:法规对大型和小型企业的成本影响不同、改变了竞争结构或市场规模、引起价格上涨和产生租金(Neven,2000;Fisher和Serra,2000);Maskus,Wilson和Otsuki(2002)通过出口国的过剩供给曲线和进口国的过剩需求曲线的相对移动说明了法规的歧视性。

三是“需求移动”效应,指法规所带来的信息及增加了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大量产业组织方面的文献对此也作了阐明。Bureau,Marette和Schiavina(1998)专门说明“需求移动”效应的信息方面:法规可避免“柠檬市场”问题、消除质量不确定性和减少消费者寻求产品的成本。Casella(1996)以及Fisher 和Serra(2000)阐明了法规的公共物品效应,有些法规和标准可引致交易成本减少。Roberts,Josling和Orden(1999)提出的分析框架可扩展至多个市场情况,标准和法规可使需求替代弹性变大、带来网络外部性、甚至规模经济及其他贸易便利(Harrison,Rutherford和Tarr,1996;Maskus,Wilson和Otsuki,2002)。

Roberts,Josling和Orden(1999)采用局部均衡分析阐明了非关税壁垒的三种不同效应即非关税壁垒对福利的影响,许多学者在此分析框架基础上作了很多发展。然而,在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分析框架和经验估计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供给的影响、引致的额外成本、国内外产品价格差异是模型模拟的关键,但这些方面的信息都是不完全的。而且,其他更复杂的信息和贸易便利方面的效应就更难量化了,比如标准对消费者信心、支付意愿等方面的影响都是不确定的。从理论上,应用一般均衡模型可以说明技术规定对贸易的效应;但实践中,许多模拟只是在总量水平上完成的粗略估计,很多时候结果是值得商榷的。

纵观国内外学者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经济的影响主要集中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贸易和福利影响的分析上,为此对其的量化研究也大致分为贸易导向和福利导向两大类。从国内政策和国际政策的制定上看,福利分析更为全面客观,但由于国际谈判一直以来都强调对贸易的影响,所以研究成果相对较多。下面就各种相关研究从贸易导向和福利导向两个方面进行介绍和评述。

二、贸易导向度量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影响的方法及相关研究成果评述

经济学界普遍承认,技术性贸易壁垒在限制贸易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Maskus与Wilson(2000)、Baldwin(2000)等学者为主,试图从贸易导向的角度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定量测算,在此基础上就其对贸易的限制效果进行检验。从贸易导向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有三类度量方法。

1、以价格差/关税等价为基础的方法及相关研究

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非关税壁垒可以通过比较本国价格和参考价格来衡量,最常用的方法是关税等价法。关税等价通过比较进口品价格和本国市场上的可比商品的价格差计算得出。如果支付给供应商的价格保持不变,正确的方法是比较不存在壁垒时的价格和存在壁垒时的本国价格之差(Deardorff and Stern,1998)。然而,这两种价格都难以获得,实践中通常对本国和进口产品的贸易数量及供给、需求弹性作出调整以估计出不存在壁垒时的价格。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与本国进口商支付给外国出口商的发票价格(如进口商品的CIF价格)进行比较,通过价格差减去关税、运输成本和产品质量差异等可测度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关税等价。

Campbell和Gossette(1994)把这种方法应用于包括农产品和食品在内的许多部门。他们做了复杂的调整使得产品为同质的。这种方法在两项研究中被专门用于农产品和食品部门。Calvin和Krissoff(1998)测算了在苹果部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关税率等价。为了测算,他们比较了美国苹果在外国的CIF价和外国市场的批发价。他们假设价格差由关税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关税率构成,尽可能采用市场中同时空的同质苹果(同种类、级别和大小)的价格,并构建了运输成本。一旦知道了美国苹果在外国的价格和类似苹果在该外国批发市场类似苹果的批发价格之差,月度价格差比率就测算出来。该月度价格差由已知的关税率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关税率等价组成。EC(2001)也采用此办法比较了在欧盟市场上美国生猪和禽肉的月度CIF价格和欧盟内可比商品的批发价格,在EC的同一个项目中还用类似办法度量了美国西红柿和苹果。Calvin和Krissoff(1998)得出结论:价格差方法可有效测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关税等价;而EU研究认为这种方法不是很有效,在对西红柿的测算中结果取决于价格的选取。而出口价格随时间不同和产地不同变化很大,品质原因亦不能解释该变化。

以价格差/关税等价为基础的方法局限在于:第一,它量化的是市场中存在的一系列非关税壁垒的综合影响,而无法单独度量出技术性贸易壁垒这样一种具体壁垒的影响。第二,它的前提假设是进口商品与本国商品是完全可替代的(同质的),局限性较大。第三,最主要的局限在于很难取得剔除了质量差异影响的价格数据。由于受数据所限,这种方法相对来说仅适用于同质或标准化产品。

2、以存量指标为基础的方法及相关研究

该方法最早由美国贸发会提出,可以用来量化非关税壁垒和估计贸易受到非关税壁垒影响的范围和程度。Beghin与Bureau(2001)认为可用该方法来定量和定性评估国内法规的重要性。有三类信息资源可利用:一是法规本身的数据,如法规数、本国法规文本的页数。二是产品被阻碍的频率数据,包括限制的数量、发生频率的比率、进口覆盖率等。经过严格假设,还可派生出某些指标,比如以采用国际标准的比率可作为符合国际标准的程度指标。三是企业就歧视性法规提出指控的数据以及国际贸易组织和机构对此类案件通报的数据。

以存量指标为基础的方法被广泛采用。两项研究以一国的标准存量为指标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贸易流量的影响。Swann等(1996)在一项计量研究中采用英国和德国的自愿性国家标准数、两国认可的国际标准数,基于标准的频数指标对1985—1991年期间英国的净出口、出口、进口作了回归分析。Moenius(1999)也采用了存量指标的方法做计量分析。两项研究都把既定行业中的标准数用来度量标准的强度。Otsuki,Wilson和Sewadeh(2001)进一步扩展了该方法用最大允许的污染量来直接度量食品安全标准的强度。Fontagne等(2001)采用一个更复杂的指标来评估环境法规的影响。其他一些研究采用了边境限制数据。Lux和Henson(2000)分析了在美国边境被限制的数量以评估进口程序和边境检验如何阻碍欧盟出口,他们的分析表明保护主要发生在特定部门,如乳制品。Henson等(2000)还研究了因卫生和技术原因美国对非洲、亚洲、拉美国家产品的进口限制。鲍晓华、朱钟棣(2006)以频数比率和进口覆盖率为量化指标,测定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进口贸易的限制效应,得出技术性贸易壁垒频数比率、进口覆盖率和进口贸易额之间是显著负相关的,说明中国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内生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体系。

由于部门和产品间标准的重要性不同,不同标准产生的影响不同,用标准数或国内法规页数作为代理变量是比较粗略的;由于国家报告的不稳定性和跨国间未有统一的覆盖率指标,基于有关频数数据的估计也是有漏洞的;基于在边境事实上被阻碍的数据的测度相对可靠,但除了美国,各国这方面的数据都难以获取。受以上限制,以存量指标为基础的方法可直接用来计算技术性贸易壁垒在某一部门针对某一个或某一组国家发生的频率,评估贸易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这种方法可为计量估计构建指标,用这些指标作为计量模型(如引力模型)的代理变量的研究在进一步探索中。以标准数或频数等存量指标为测算变量,运用引力模型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来考察该变量对贸易的影响是目前贸易导向测量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对来说最有启发性和拓展潜力的一个方向。

前述Moenius(1999)作的计量分析即在对标准引力模型进行扩展的基础上,将标准引力模型中的GNp、人口、地理位置等因素作为常量,对双边互认标准、各国国内特定标准的数量及一系列虚拟变量进行估算。他指出两国之间技术标准信息的获取是造成双边贸易中成本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双边共享标准导致进口明显增加;进口国异质标准虽然会大大降低非制造行业的进口但大大促进制造业的进口。但由于没有对规模效应和其他一些阻碍因素进行适当的处理,因而很难解释其回归结果。比如忽略了区域贸易协议中成员国会采取一致政策的指标,在估算中只考虑到颁布技术标准的数目,而没能区别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的不同等。Maskus等(2002)针对此问题搜集了技术法规的信息,并将其考虑到模型的贸易等式中,从而获得关于自愿标准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贸易不同影响的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还把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与技术法规制订的情况结合起来,建立了引力模型。模型区分了标准与法规影响的不同:标准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贸易有促进作用;而法规则限制贸易。引力模型不仅能找出在“边境效应”中法规的影响,还能处理二元或离散变量,这正是标准的统计特征。这种将存量指标和引力模型及计量经济学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方法不仅能得出对贸易的影响,还为分析此影响和某一变量之间的关联提供了桥梁,能更深入地分析问题。

3、以调研为基础的方法及相关研究

以调研为基础的方法不能将具备贸易限制作用的法规和不具备该作用的法规区分开来。调研是通过对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主要国家、行业及企业的经营者或管理者的会面或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通常是定性的,但可以缩小分析的范围,集中了解那些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不同对象国家的影响程度、重点影响的行业,从而有针对性的为政府采取正确的贸易政策措施提供信息方面的支持。调研方法还可用来为计量研究提供信息。

如欧盟(2000)就美国贸易壁垒提交的报告中和美国贸易代表处(2001)就国外贸易壁垒提交的报告中都采用的是通过调研行业就其出口遭遇的限制提供的信息数据,OECD(1999b)对美、日、英、德四国三大行业55家公司进行了调研,其中一大行业为乳制品业。美国农业部(USDA)1996年对美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技术壁垒做了一次跨部门的调研,其调研的跨部门数据库主要用来说明基于经济利益的保护程度。许多学者都采用该次调研的结果对美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贸易的影响进行了量化研究(Roberts 和DeRemer,1997;Thornsbury等,1999;Thornsbury,1998)。Maskus等(2005)还利用世界银行对16个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调研数据库进行了计量分析。一些研究还专门就发展中国家如何达到SpS要求和遵守SpS条款进行调研,如Henson,Loader和Swinbank(1999)将调研和深入采访结合起来,把问卷发到发展中国家的联络点。里丁大学作的一些研究也是将调研和深入采访相结合。这种方法可以鉴别出最相关的一些问题并暴露出一些通识但属误解的看法,如Henson,Lux和Traill(2001)的研究表明欧盟出口厂商对美国主要抱怨的不是关税和卫生要求而是行政方面的延误及缺乏预见性;OECD(1999b)对乳制品的调研得出企业认为认证和批准方面的延误限制作用甚于标准。

以调研为基础的方法的局限性在于:由于被调研对象认为调查结果可能对政策出台产生影响,所以提供的数据和结果有可能出现偏差。在缺乏足够数据时使用该方法是有效的,比如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到美欧的产品面临的一些障碍等问题的认识。此外,在对一些壁垒衡量中容易混淆或存在困难的情况下,如行政管理中出现的贸易障碍等情况可以通过调研的方法了解到。而且一些技术法规主要是行业关心的问题,而经济学家们分析时往往考虑不到而没有作为模型中分析的变量,通过调研也可以弥补。

三、福利导向度量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方法及相关研究成果评述

技术性贸易壁垒通过严格的技术法规、标准和相关合格评定程序来实施对贸易的影响。这些实施手段在短期会对贸易产生影响,还会对一国的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并且从长期来看,对一个国家的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还将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要全面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福利的影响,需采用测量范围全面的一般均衡分析方法,但限于数据搜集的极大困难,国内外学者更多使用的是以下两种方法来度量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福利的影响。

1、以风险测评为基础的成本—收益法及相关研究

以风险测评为基础的成本—收益法是根据风险测评的损失概率及大小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这种方法能表明法规对福利的影响包括哪些效应,而不是量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贸易的具体效应。对于纠正市场失灵的SpS规定,困难之一是难以识别其保护的强度。对达到法规要求所花费的成本与减少外部性的收益进行比较可以分解出一项法规的效率及保护的效果。通过分解福利效应,当其成本超过收益可以得出一项措施是福利损失的。当收益可忽略时,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检验贸易扭曲,用来评估当前法规是否具有保护性。

Bigsby和Whyte(2000)提出了一种方法度量针对虫病检疫法规的经济效应和风险的概率。James和Anderson(1998)评估了检疫法规的效应。他们得出那些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检验的检疫限制才是合理的。Arrow等(1996)对环境卫生部门运用更系统的成本—收益分析评估其法规的合法性。Orden和Romano(1996)还运用这种方法就墨西哥鳄梨进口进行了USDA贸易政策分析,表明结合使用风险测评和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可以量化估计技术性贸易壁垒和解决SpS贸易争端。

将风险测评和成本—收益结合使用的方法是鉴别和评估技术性贸易壁垒效应研究的最有潜力的方向之一,多被用于分析食品、农产品等与环境卫生有关的产品。但这种方法主要缺陷在于风险的概率和大小估计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在实际应用中分析的范围较窄,许多经济影响不能包括进去:就收益分析来讲,收益的重新分配可能涉及到许多相关方面,要计算所有相关代理人的影响非常复杂,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变化很难估计;就成本分析而言,不仅要计算供应商自身的损失,还应包括管理成本和寻租代价等。

2、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及相关研究

就某一行业或产品进行单市场或多市场分析的局部均衡分析法以微观经济学的供需平衡为测度基础,分析某一特定政策对均衡价格、数量和福利的影响。局部均衡分析模型的建立可以是基于成本增加原因,也可以是由于需求的变动或由于两种因素共同影响。从成本方面的影响来看,技术法规可以改变边际成本,也可以改变固定成本,而收益的大小则取决于进出市场的难易程度和竞争性质。如果是完全竞争市场,基于弹性大小假设前提下,边际成本增加可以直接分析对数量、价格的影响范围,直接计算区域内标准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而在差异产品情况下则不同,厂商的固定成本要考虑到规模收益递增,这些成本可能因技术法规的不同而变化。因此,模型取决于市场准入的难易和产品可替代的程度。模型会根据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校正市场上的厂商数量,可以用于需求一方有固定的替代产品,也可用于标准和法规性质不同、替代弹性不同的产品。此外,局部均衡分析方法还经常和价格差法、存量指标法、风险测评等结合起来,能更精确地分析标准或技术法规对生产、消费、贸易和福利的影响。

Thimany和Barrett(1997)研究了美国向其他NAFTA国家出口奶制品受到的技术法规的影响。他们强调了需求和供给曲线变化的影响,得出进口国需求和供给曲线都向上移动。向上移动的需求曲线代表了标准能缓解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而供给曲线的上移则是包括包括相符成本在内的出口成本增加所致。结果是标准不会影响进口国国内生产商,反而与关税一样会起到对生产商保护的作用,但却损害了国内消费者的福利。Sumner和Lee(1997)则具体到市场营销各个环节上发生的成本。Calvin和Krissoff(1998)采取了价格差法和局部均衡分析模型相结合的方法。paarlberg和Lee(1998)结合风险测评和局部均衡法研究了美国运用关税政策对可能传播口蹄疫的国家实行牛肉限制进口的效果。除了这些对单市场进行局部均衡研究外,Overton,Beghin和Foster(1995)就欧盟对烟草的化学成分残留值规定进行了美欧两个市场的综合分析,得出的结果出人意料:欧盟设定的具有保护主义倾向的残留值规定最终却使美国制造商撰取了绝大部分的收益。

局部均衡分析法是目前从福利导向测量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应用较多且较有发展潜力的一种方法,可用于评估标准或法规对某一产业或某一市场经济活动的影响,无需直接联系其他产业的影响,只需利用价格、数量、相符成本信息及生产厂商对市场价格变动的反应,就可进行相对简单的计算。其模型在研究法规或标准对不同市场的影响上可以做不同的改变,其有效性还有待计量经济学方法在差异化产品和不完全竞争等微观经济学理论定量计算方法上的进一步发展。

四、总结

以上是沿贸易导向和福利导向介绍了到目前为止量化技术性贸易壁垒本身和与之联系较为紧密的一些分析方法以及采用这些方法的主要研究成果,评价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和不足。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可能远大于单纯对贸易的影响,所以从福利角度进行研究更有说服力。为了全面有效地分析其影响效果,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对进出口国贸易流量的影响;对国内外企业生产成本的影响;对第三市场竞争力的影响;消费者的反应等。价格差/关税等价率法、存量指标(如标准数等)法以及调研数据法是常用的量化技术性贸易壁垒本身的方法,当然这些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把它们和引力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比较适合于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贸易流量影响;而把它们和局部均衡模型或一般均衡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是目前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社会福利影响比较有拓展潜力的方法。

(注:本文获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际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的资助,项目编号07BGJ008。)

【参考文献】

[1] Deardorff,A.V.,and R.M.Stern.Measurement of Non-tariff Barrier[M].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Series.Ann Arbor,MI: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8

上一篇:心理学历年真题下一篇:XX年劳动保障局工作总结和XX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