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实务(精选8篇)
第一章
国际贸易实务概述
一、选择题
1、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最大比重的是()。
A、货物贸易
B、技术贸易 C、服务贸易
D、易货贸易 2、《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确定货物交易“国际性”的标准是()。
A、买卖双方当事人营业地处于不同国家 B、买卖双方当事人具有不同国籍 C、订立合同行为完成于不同的国家 D、货物必须由一国运往另一国
3、在进出口贸易实际中,对当事人行为无强制性约束的规范是()。
A、国内法
B、国际法 C、国际贸易惯例
D、国际条约 4、我国法律认可的进出口贸易合同形式是()。
A、口头形式合同
B、书面形式合同
C、行为形式合同
D、其他形式合同
5、与我国进行进出口贸易关系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国际条约是()。
A、《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B、《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C、《跟单信用证统一通则》
D、《托收统一规则》
第一章
国际贸易实务概述 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C
4、B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1. 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对象是基于企事业单位、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学生和实际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三维视角进行的。根据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和我们的调查目的,我们设计了3份不同的调查问卷,即高校企事业单位问卷、学生问卷和高校专业教师问卷。企事业单位问卷选取浙江宁波、绍兴、杭州、温州等地区的外经贸企业、事业单位共49家外经贸一起进行调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生问卷包括绍兴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2015级毕业生。同类院校同类专业教师调研主要是到嘉兴、杭州的两所兄弟院校调研。
2. 调研方法
三份问卷在编制过程中先参考了相关文献,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头脑风暴法将已有研究成果重新讨论,加入新的开放式问题,在广泛征求来自高职院校同类专业教师、学生与部分企事业单位的意见基础上,编制形成的相关选项。49家外经贸的企事业单位调查问卷,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电邮方式)和实地访谈两种方式进行。企业所在地覆盖了浙江的几大主要城市。其中我们对绍兴、义乌、海宁和宁波的10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生调查是通过向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实务专业2009级-2015级的21个毕业班共发出学生问卷500份,其中收回问卷301份,有效问卷235份,有效回收率为60.2%。实际从事教学的专任教师问卷选取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专任教师。访谈对象主要是选取我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2015级各班的学习委员、相关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任课教师及个别企业的经理代表。通过与他们座谈、单独访谈,进一步了解学生、任课教师和企业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和岗位对接情况在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二、调研结果分析
1. 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分析
(1)教师、学生和企事业单位都倾向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问卷调查显示,49.3%的专任教师、51.6%的学生和54.7%的企事业单位认为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该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32.8%的专任教师、35.4%的学生和40.1%的企事业单位认为应该是应用型人才,10.4%的专任教师、8.9%的学生和3.6%的企事业单位认为应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只有7.5%的专任教师、3.1%的学生和1.6%的企事业单位认为应该培养复合型人才。这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速的背景下,深处时代变革的教师、学生和企事业单位,都已经意识到了经济全球化对经贸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不仅能够从事一般的经贸岗位工作,而且都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见表1)
(2)课程结构基本合理。对于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课程结构,73.5%的专任教师认为基本合理,16.4%的教师人才不太合理;60.4%的学生认为基本合理,20.9%的认为不太合理;51.6%的企事业单位认为基本合理,39.7%的认为不太合理。(见表2)
2. 创新能力培养的关注程度
通过对兄弟院校的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表示“非常关注”的人数占34.8%,“比较关注”的占47.6%,“关注”的占17.6%,;2005级-2009级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学生当中有28.1%选择非常关注、50.4%选择比较关注,21.5%选择关注;企事业单位对创新能力培养格外关注,其中35.7%选择非常关注,40.5%选择比较关注,这说明在当前全社会崇尚创新的大背景下,专业教师、学生和企业对创新能力培养普遍持关注态度。(见表3)
3. 创新能力素质的内涵
创新能力素质,集中反映了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适应能力、业务拓展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是从更高层次上提升和评价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素质。53.6%的专任教师、48.4%的学生和52.6%的企业选择了业务拓展能力。(见表4)这说明业务拓展能力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创新能力素质中处在的核心地位。关于如何培养业务拓展能力方面,而在形成和培养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的业务拓展能力调查中,显示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和专业、毕业实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方式。同时,各类专业学术竞赛和学年的毕业设计也不容忽视,尤其是社会实践调查和毕业实习,可以强化学生的实践经验和阅历,而这一点正是外经贸企业招聘职工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见表5)
4. 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际状况
关于当前学生实际创新能力状况,有53.6%的专业教师、58.4%的学生和39.4%企事业单位认为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很强,只有3.6%的教师、6.7%的学生和4.6%的企业认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很强,这说明我院毕业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认识深刻,但是创新能力不强。(见表6)
5. 影响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
在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方面,学生认为影响自己创新能力的因素占较大比重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分别站到45.1%和42.4%,而自我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所占的比重比较小,但是事实上自我创新意识和自身的思维能力却是创新活动的重要的内在因素,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学生对创新能力概念认识不清的现状。(见表7)
6.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在面向2005级-2009级学生的抽样调查中,“您通常以什么形式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可以多选)”,选项占的比例最大的是参加科研项目训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其中有76.8%的学生认为通过参加科研项目训练可以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70.1%的学生认为通过小组讨论实现,46.7%学生认为通过案例分析实现。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创作良好地合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见表8)
在面向专任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您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在教学中应该?”,多数专任教师认为通过建设教育创新工程,提高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改革教学理念,改革灌输式教育为启发诱导式教育,其中有53.42%的专任教师认为通过建设教育创新工程,提高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改革教学理念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38.72%的老师认为通过改革灌输式教育为启发诱导式教育来实现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见,大多数教师都已经认识到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见表9)
三、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1.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师生的创造力
创新能力的形成必须依靠长期综合性的陶冶与熏染,而民主、自由、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创新能力素养成长不可或缺的土壤。只有在良好的氛围当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进而才有创新潜能的迸发。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道德培养和性格塑造,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一个公正、平等、竞争的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成长环境。
2. 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素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创新型师资队伍,只有教师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外经贸人才。教师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缺乏,对学生的指导就无从谈起。要建立健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机制,包括管理机制、培养机制、激励机制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修养,增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
3. 更新传动教育理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创新能力来自于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专业素质,单一知识结构难以提高创新能力,合理的课程体系是知识结构优化的保证。在设计课程体系方面要体现多学科的交叉、文理的渗透,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具有人文、社会、经济、法律、管理等多学科的基本知识。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4. 积极改革考核方式与考试方法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应灵活多样,应该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为加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考试可以采取知识和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重点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与灵活运用,有实践环节的要进行实践能力考核。具体考核形式可以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小论文、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以促进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 加强校企协同创新,整合实践资源
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操作层面,要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各产业的协同创新,借助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当然,校企合作的前提是互信,合作的基础是互利,合作的目标是双赢。校企双方要建立长期合作的机制,可以以项目带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现校企双赢的目标。
总而言之,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专业的教师、学校管理者,还是政府相关部门,都要不断探索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为社会培养大批创新型外经贸人才,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瑞荣.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对外经贸,2012(9):125-127.
[2]吴建功,万雅兰.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的实践能力结构探究[J].金融经济:下半月,2013(1):116-118.
[3]胡俊文汪朝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索质的评价指标体系[J].统计与决策,2006,(5):63-64.
[4]惠啸.地方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11):317-318.
[5]江高翔.论大学生开拓创新精神的培养[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54-56.
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也同样体现在《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教学上。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过于偏重理论性,教师将大量的授课时间花在深入并且全面的进行理论讲解上,说重视理论教学经常是“雷声大雨点小”。学生上课后都成为了“理论专家”,但实际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确实一片空白。(2)单一和枯燥的实践教学项目和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激发出来。教师授课时多使用案例教学,但不论是案例介绍还是评价都是教师完成,学生仍然是被动学习。(3)过于陈旧的实践教学方法,仍然体现了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当前很多学校的实践教学方法还仅限于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这些老套陈旧的方法,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凸显,不利于当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4)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当前很多该课程的教师是刚大学毕业就走上了讲台,缺乏工作经验,自身实践能力就不行,而年纪大的教师由于长期在学校任教,与当前世界瞬息万变的国际贸易新形势严重脱节,也就无法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5)实训、实习基地不完善。很多高职院校所建设的单一的校内实训室多停留在模拟阶段,不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平台和实操机会。而很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缺乏实质性的效果,多停留在签合同、挂牌、挂名等层面,没有形成真正有效且顺利运行的校企合作机制。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灵活运用“解决问题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在讲授课程的基本知识时,教师可以采取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收获。
(二)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营造“高仿真”实践教学环境。《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训是集本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为了让学生体会了真实的外贸业务流程,学校应在校内建设“高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并利用外贸综合业务实训计算机模拟软件系统,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训练,其中不仅可以涵盖国际贸易实务的相关技能训练,还可以包括外贸函电、国际市场营销、报检、报关实务、单证实务、托运与投保、国际货款结算等多项专业技能。这样一来,让学生在一个高度模拟外贸公司经营环境的实训基地中,通过对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和全套单据的制作,全面掌握从分析市场环境开始,到完成市场开拓,同外商建立起业务关系的整个流程。
(三)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增加经费投入,拓展和维护与专业岗位群高度吻合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实训能力训练、培养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必须重视和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拓展、建设和管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协议或者合同只是一种形式,更多的需要依靠良好的合作关系来维系。可以建立高层互访制度、负责人沟通渠道以及校企联谊活动等方式增加与企业的交流;也可以通过巡视实习基地、与单位负责人座谈等方式听取各方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意见。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不能讲排场、走形式,不能签个协议或者挂个牌就完事,要有实质性的合作。充足的经费支持是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物质保障,学校应改变办学理念,重视实践教学,保证经费的稳定增长,合理规划和统筹实习经费的使用办法,完善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实习经费的监督。
(四)走出去,请进来,创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走出去就是让学生利用寒暑假、毕业实习期间走向社会,了解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了解本行业的发展方向,鼓励学生为社会、企业服务,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请进来,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采用各种方式请企业领导或职员、管理人员来校作报告或讲课,介绍世界及国内和省市外贸发展的状况、外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的经验,以及外贸企业中青年员工的成长过程等,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更好地了解社会,懂得市场竞争之激烈,创业之艰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更应直接聘请外贸企业有经验的从业人员进行授课,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与社会同步发展,为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创造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浅谈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思考,窦佳,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1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论文题目:学生姓名:作者学号:所在院系:年级专业: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年4月
浅谈出口信贷项目融资经济发展的影响
随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不断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已经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对外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环,对国际市场和资源的竞争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加强和发展对外投资,加深对外经贸合作,关系到国计民生和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对外经济发展形势以及对出口信贷和项目融资的需求
2003年以后,中国加快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步伐,鼓励并积极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中国企业本着“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到境外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利经济合作。由于东南亚与中国地理位置相邻,文化背景相似,因此中国政府尤其鼓励企业前往东南亚投资发展,积极推动企业以东南亚为优先的“走出去”战略,东盟国家逐步成为中国企业投资的重点地区。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交易中,按企业的海外投资比例,东南亚排在第三位,仅次于香港和北美。我国企业对东盟投资主要对象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还有越南、新加坡和缅甸,都已进入中国在海外投资最多的20个国家和地区之列。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GDP的大幅增长和进出口贸易规模的进一部扩大,企业经营能力的提高,特别是中国“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中国对东南亚的投资还会增加,投资领域也将进一步扩大。特别是我国与东盟国家确立的“10+1”合作机制的启动后将实现商品贸易的自由化;我国参与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机制正在稳步推进,东盟国家将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地区之一。
在众多的投资方式中,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输出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大力拓展对东盟各国的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市场,积极推动对东盟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开展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具有一定实力,已经多家企业跻身于国际工程承包商行列。我国要以入世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与东盟的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努力提高在东盟市场的占有率。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形势的好转,东南亚各国纷纷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基础能源的投入。基础能源与基础设施方面的工程,特别是电力项目、交通运输项目等在今后几年中将会保持明显的增长势头。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东南亚承揽电站、通讯工程等技术含量高的大型工程项目,带动我国大型成套设备和技术出口成为国家和企业的走出去战略。
在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国际承包市场竞争中胜出,融资能力已成为关键因素。国际工程的融资模式有别于国内工程项目的融资模式,国际工程的融资模式主要是利用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出口信贷(包括优惠出口买方信贷、卖方信贷、买方信贷和对外优惠贷款)等方式的融资模式。但银行信贷收紧的风险瓶口以及有种种苛刻的信贷条件,而境外承包工程项目,境外资源开发项目以及境外投资建厂项目的发展,由于投资金额大,建设期长,风险高,项目投资者实力相对不足,无法提供充足有效的资金担保,无法获得相关的融资需求,致使项目运作陷入瓶颈。而项目本身又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市场占领和巨大资金需求,这种矛盾制约了很多大型涉外项目的开展,影响了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所以针对东南亚的一些涉外项目的开展和问题,本文就出口卖方信贷与资源换项目相结合的融资方式对涉外项目的发展推进进行一些探讨,如何利用项目融资推进项目发展。
二、出口信贷和项目融资介绍 1.出口信贷
出口信贷是对货物出口和境外投资提供信贷资金融通。就是指国家政府为支持本国产品,尤其是大型资本货物的出口,通过官方,半官方机构的出口信贷机构向出口商提供贷款,担保或保险。国内是通过政策性银行进行贷款,通常与出口信用保险相结合来进行。
出口信贷一般分为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
买方信贷。有两种,具体是:①出口方银行直接向进口商提供贷款,并由进口方银行或第三国银行提供贷款担保,出口商与进口商所签订合同中规定为即期付款方式,出口方一行根据合同规定,拼出口商提供的发货单据,将贷款直接付给出口商,进口商按合同规定将贷款本息偿还给出口方银行;②出口方银行向进口方银行提供贷款,再有进口方银行为进口商提供转贷,以支付进口产品的货款。进口方银行按商议的还款方式还贷出口方银行,进口商与进口方银行的贷款结算自行在其国内直接结算。
卖方信贷:是出口方银行向国外进口商提供的一种延期付款的信贷方式。卖方信贷项下,一般要求进口商在订货时支付一定比例的的现汇定金,定金以外的货款在全部交货或工程建成后陆续偿还。使用卖方信贷的优势是进口方不须亲自筹资,而且可以延期付款,有效的解决资金问题。目前在国内的对外工程项目中使用较多。2.项目融资
项目融资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融资手段,是以项目的名义筹措一定期限以上的资金,以项目营运收入抽入承担债务偿还责任的融资形式。项目融资主要是依赖项目的现金流量和资产而不是项目的投资者的资信来获取资金融通。贷款银行根据项目在贷款期间项目产生的预计现金流量和资产价值来构建融资架构。主要是适用于建设周期长,投资量大,收益稳定,受市场变化影响较小,整体风险相对较小,对投资者有一定吸引力的项目比较适合采取项目融资的模式。项目融资形式有很多,也比较灵活,各种模式有不同使用的领域和趋势。诸如产品支付融资模式,设备融资租赁模式,以及在基础建设和大型工程项目日趋频繁使用的BOT模式。针对我国不断发展的对外大型工程承包项目以及不断扩张的对外投资项目,BOT模式正在得到广泛使用。
BOT即建设,经营,转让。BOT模式是指国内外投资人作为项目发起人,从某个国家的地方政府获得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特许权,然后组建项目公司,负责项目建设的融资,设计,建造和运营。BOT融资方式是私营企业参与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一般称为“特许权”。其优势在于,减少项目对政府财政预算的影响,使政府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仍能启动一些基建项目。BOT融资不构成政府外债,可以提高政府的信用,政府也不必为偿还债务而苦恼。其次,把私营企业中的效率引入到公用项目,可以极大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第三,吸引外国投资并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并对地方的经济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鉴于这些优势,进入2000年后,在非洲地区,东南亚地区,各国积极发展经济,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纷纷采用BOT模式来发展经济建设。
总的来说,通常的出口信贷项目,贷款人对借款人是完全追索的,借款人可以追索项目资产和除项目资产外的全部资产以及担保人的资产。出口信贷一般在国家支持下,由政策性银行来进行。出口信贷的架构除项目本身的资产构成满足条件外,牵涉到定金的支付能力,担保条件的具备及借款人的被授信条件,以及国家的政策性额度等。而项目融资模式,通过对项目投资结构,资金结构和信用保证结构的深入参与和控制,信贷决策着眼于项目外来现金流量和项目资产,项目的贷款银行可以是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国家政府的出口信贷机构。可以使那些投资规模大,超过借款人现有资产承担能力的出口信贷项目得到有效实施,非常适用于境外大型承包工程或境外投资项目。
三、案例分析
1.出口信贷对对外经济合作扩展的案例分析
根据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情况以及国内的对外经济发展政策,中国政府一直给予了周边国家大量的资金援助,支持和帮助周边国家开展基础经济建设,达到共同发展。在此对外经济发展形势和政策支持下,充分利用卖方信贷,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充分实施走出去的经济战略。下面就我们使用卖方信贷带动对外水电项目发展的实例,缅甸B电站案例,进行一些分析。缅甸水资源丰富,但由于发展较慢,电力供应一直处于极度匮乏状态。很多年以来,缅甸的B水电站在缅甸被称为“缅甸的三峡电站”,因为在2000年以前的几十年里,早日建成B电站一直为缅甸政府和人民所期待和计划。该水电站装机容量为28MW,当时预计总投资约7亿美元,金额大,影响大,正因此,B电站项目承建也一直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知名企业争夺的对象。早在1953年,美国的KTA公司就已盯上此项目,并进行了项目考察,后来日本的NEWJEC公司、KAJIMA公司、三菱重工公司,挪威的NORCONSULT公司,以及韩国的现代重工公司等都加入了竞争行列。
Y公司于90年代初开始涉足B水电项目,利用已经在缅甸发展多年小水电项目的经验和市场认知,把业务合作中形成的合作伙伴用动态联盟方式形成合作团队机制,于1993年完成可行性研究,预计机电项目总投资约2.5亿美金。当时缅甸政府已经把该电站列为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之一,亟需得到资金方面的支持尽快开始项目启动。
在90年代初中期,正值国家提出走出去战略,大力加强对外经济发展。国内水电低潮,一批大型的设计,生产和安装单位工作都不饱和,但受限于当地国家的资金不足,以及市场运作不够等原因,中国在海外以大型承包工程牵头的对外经济合作开展的极为有限,没有大型水电承包工程开展。在这样的条件和背景下,Y公司于1993年及时提出利用出口信贷方式向缅甸B电站出口成套设备和技术的申请并全面开始推动落实。通过系列从当地政府到各相关机构的逐项工作,1998年两国政府优惠贷款框架协议签订的基础上,达成在缅甸国家主权担保项下的出口卖方信贷审批,于1998年10月签订合同,并通过中国进出口银行完成出口卖方信贷10亿元的发放,正式启动了项目的实施。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这个项目的成功告诉人们:充分发挥我国的工程成套能力,特别是利用出口信贷优势,解决最主要的资金问题,在众多国外公司中后来居上,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了该项目。经过认真实施,有效管理,该项目于2005年发电,获圆满成功,被缅甸政府评为优质样板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得到了中缅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多个部门支持配合。该电站顺利建成后,使缅甸的发电能力增加了三分之一,促进了缅甸工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缅甸新首都内比都由仰光迁至该电站附近地区新建,水电供给得到保证。该项目的核心成就:应用出口信贷,在全国开创了采用主权担保规避收汇风险的先河,并为日后承建海外大型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国企业由此大规模进入缅甸市场,参与承建数亿美元规模的水电建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了缅甸市场,锻炼了队伍,在东南亚地区形成对外工程承包的大规模推动和发展。2.BOT项目融资方式案例分析
缅甸瑞丽江电站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以BOT方式投资控股建成的大型水电站之一。电站总装机容量为6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40多亿千瓦时,总投资32亿元人民币,由B公司建成并经营40年后,送给缅方。
瑞丽江是一条跨国河流,发源于云南省西部的高黎贡山,在瑞丽市弄岛与南畹河汇合后流入缅甸境内,瑞丽江电站位于距中缅边境约50公里的瑞丽江干流上。按缅方原计划方案,该电站装机容量仅为40万千瓦。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B公司就一直在跟踪该项目,并于2004年获得缅方的项目工程承包合同,但开工建设仅一年左右,缅方就出现外汇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按合同规定支付工程建设进度款的状况。而当时中国进出口银行对缅出口信贷规模早已用完,不可能沿用以往出口信贷模式解决项目巨额资金缺口问题。因此,该项目在2005年下半年已面临停工夭折的险境。如果项目投资方继续垫资建设,则会加大债务风险,因其金额巨大,可能会拖垮项目投资公司;如果撤回建设队伍,则要花费一大笔施工设备、施工人员撤回费用,将造成亏损,造成烂尾工程并丢掉该项目,甚至还会影响以后在缅争取新项目。这给项目投资公司当时面临着进退两难的抉择。在各种解决方案的比较分析中,既然继续按原合同以工程承包方式承建电站已走不下去了,只有换个角度,从投资开发的角度重新认真考察分析了该项目若改用B0T方式建设下去的可行性。结果发现该电站,一是水力资源极为优越,可确保多年平均发电量为40多亿千瓦时;二是开发条件也十分优越,库区淹没区无村庄、农田和建筑物,整个工程基本无征地和移民搬迁项目,因此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成本造价较低;三是距我国边境很近,电站生产的电力既可供缅方、又较易输送回国内;四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好,若项目成功则将在国内外影响巨大;五是符合我国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开发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方针政策,因此有望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银行的融资支持。于是,B公司最终按BOT投资开发方案进行了科学严谨的项目策划,并及时完成了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递交中缅两国主管部门终获批准,于2005年与缅方签署了以BOT方式与缅方合作开发瑞丽江电站的谅解备忘录。拿到项目后,经过积极寻找和筛选,确定选择C公司和D公司作为该项目投资合作方,联合成立了合资公司,资金得到解决,从缅方手中接过项目,加快了建设进度,2008年9月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09年4月最后一台(第6台)机组投产发电,创造了同类工程建设的最快记录。从项目投运到至今的运营中,该项目一直保持良好收益,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中缅双方经济和政治上都获得良好发展,成为境外投资中BOT模式的成功典范。该项目的核心经验是:只要项目好、资源好,既便所在国政府没有支付能力,通过科学严谨的项目分析和策划、利用BOT项目融资方式,利用BOT方式项下的优势,使项目资金得以落实,项目管理有效实施,保证了项目的快速顺利完成,促进了以项目带动的对外经济发展。
101、出口合同规定的商品名称为“手工制造书写纸”(Handmade Writing Paper),买方收到货物后,经检验发现部分制造工序为机械操作,而我方提供的所有单据为手工制造,对方要求我方赔偿,而我方拒赔。主要理由是:
(1)该商品的生产工序基本上是手工操作,而且关键工序完全采用手工。
(2)该交易是经买方当面看样品成交的,且实际货物品质又与样品一致,因此应认为所交货物与商品的品质一致。要求:试分析上述案例,判断责任在哪方,并说明理由。
2、我国某出口公司与某国进口商按每公吨500美元的FOB价格于大连成交某农产品200公吨,合同规定包装条件为每25千克双线新麻袋装,信用证付款方式。该公司凭证装运出口并办妥了结汇手续。事后对方来电,称:该公司所交货物扣除皮重后实际到货不足200公吨,要求按净重计算价格,退回因短量多收的货款。我公司则以合同未规定按净重计价为由拒绝退款。
要求:分析该公司的做法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3、我国某出口公司与俄罗斯进行一笔黄豆出口交易,合同中的数量条款规定如下:每袋黄豆净重100千克,共1000袋,合计100公吨,但货物运抵俄罗斯后,经俄罗斯海关检查发现每袋黄豆净重94千克,1000千袋,合计94公吨。当时市场黄豆价格下跌,俄罗斯以单货不符为由,提出降价5%的要求,否则拒收。请问俄罗斯的要求是否合理?我方应采取什么补救措施?
4、某外商欲购我“菊花”牌电钻,但要求改用“鲨鱼”牌商标,并在包装上不得注明“Made in China”字样,问我是否可以接受?应注意什么问题? 1,责任在于买方,双方交易是以买方当面看样品成交的,因此,一经双方凭以成交便成为履行合同时交接货物的质量依据。首先合同中并未说明某农产品一般是以毛重计价的还是以净重计价的,一般来讲,单位价值不高不产品比如用麻袋装的大米等,采用以“以毛作净”方式交易,该出口商在规定数量和价格时就应该加注此条款(gross for net)来避免日后的问题。
3合理,因为合同中的数量条款规定每袋黄豆净重100千克,但是经俄罗斯海关检查发现每袋黄豆净重94千克,说明我方未按合同交易,应在合同中加入质量机动条款和质量公差。同时也会说明了,在签订合同时要对自己留有余地,比如加入采用以“以毛作净”方式交易
划分的专门用语。
2、FOB:船上交货。船舷为界。适用于水上运输。
CFR:成本加运费(运费在内价)。卖方承担支付从装运港到目的港的运费和相关费用。
CIF:成本+运费+保险费。三种术语的比较:相同点:(1)、都在装运港交货,风险划分均以装运港船舷为界。(2)、都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都由卖方负责办理出口手续,买方负责办理进口手续。不同点:办理从装运至目的港的运输责任和费用的承担方式不同。
3、4、DAF:边境交货;DES:目的地港交货;DEQ:目的地港码头交货。DDU:未完税交货;DDP:完税交货。表示进出口商品质量的方法:
(1)、凭实货:看货成交(寄售、拍卖、展卖业务)
凭样品:少量实物。卖方样品;买方样品;对等样品(回样/确认样品)(2)、凭说明:凭规格:一些足以反映成交商品质量的主要指标。简单易行,明确
具体,广为运用。
凭等级:注意:由个别厂商制定的等级无约束力。(3)、凭标准:
1、将商品的规格和等级予以标准化。
2、凡我国已规定有标准的商品 为了便于安排生产和组织货源,通常采用我国有关部门所规定的标准成交。
3、对于 品质变化较大的产品,采用“良好平均品质”,FAQ,中等货、大路货。(4)、凭说明书和图样(凭商品目录):卖方所交的货物必须符合说明书的各项指标。一般需订立卖方品质保证条款和技术服务条款。(5)、凭商标或品牌:一般只适用于一些品质稳定的工业制成品或经过科学加工的初
级产品。)注意:加工出口货物时商标品牌的合法性。
(6)、凭产地名称
5、计量单位(重量):
单位:公吨、长吨、短吨、公斤、克、盎司、克拉。
计量方法:
1、毛重:商品本身重量+包装;适用于低值商品。
2、净重;以毛作净。
计算包装重量方法:按实际皮重;按平均皮重;按习惯皮重;按约定皮重。
3、公量:受潮重量不稳定商品
4、理论重量:建立在每件货物重量相同的基础上。
5、法定重量:商品重量+直接接触商品的包装材料
实物净重;纯商品重量。
6、中性包装:在出口商品的内外,没有原产地和出口厂商的标记。是出口国家厂商加强对外竞销和扩大出口的一种手段。分为无牌中性包装和定牌中性包装。
定牌生产:卖方按买方要求,在其出售的商品或包装上标明买方指定的商标或品牌。
7、海洋运输:
(1)、班轮运输:
特点:
1、固定的船期表、航线、港口、运费率;
2、由船方负责配载装卸,装卸费包括在运费中,不计算滞期费和速遣费。
3、船、货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豁免,以船方签发的提单条款为依据。
4、品种、数量相对比较灵活,货运质量有保证。
一、“以英释义”教学方法产生的背景与内涵
国际贸易术语是国际贸易实践中用于报价的一种“语言”, 由三个大写英语字母缩写而成, 如FOB、CFR、CIF。每个贸易术语都代表一定的含义, 用不同的贸易术语报价, 买卖双方承担的责任、义务、费用、风险均不一样。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 学生需完全掌握这些知识点。但在实际的教学中, 学生掌握这些知识难度颇大。表现为很难记下每个贸易术语的中文含义, 不能分清不同贸易术语方式下该由买、卖哪一方办理国际货运保险、国际运输、进出口报关等事宜。某些同学对贸易术语的学习产生困扰, 主要原因是在“学不得法”的情况下, 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以期记住这些知识点。以最新的国际贸易术语惯例《INCOTERMS 2010》为例, 其解释了11种贸易术语, 学生若在没掌握规律的情况下, 死记硬背每种贸易术语的含义、买卖双方应承担的责任义务, 根据人体记忆遗忘规律, 必然会出现记不住、记混淆的情况。
贸易术语以英文字母的形式出现, 但国内教学知识点均以中文形式显示。若不能合理地为两者建立联系,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疑问与不解。事实上贸易术语编写者在编写每个贸易术语时是充分考虑到了术语的英文释义的, 希望能根据每个字母所代表的英文单词的释义很好地解释该贸易术语。笔者提出的“以英释义”教学方法是指, 在教学过程中, 把握贸易术语的编写特点, 将教学回归到用英文解释的初衷。具体而言, 就是在解释各个贸易术语含义, 分清各个贸易术语下买卖双方的基本责任、义务等方面, 均采用英文释义的方法。
二、“以英释义”在贸易术语教学中的运用
1、“以英释义”理解贸易术语含义
为了理解每个贸易术语的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会教授每个贸易术语的中文解释, 教材中也会给出中文解释。如FOB为装运港船上交货价。在教学中, 有些教师照本宣科, 让学生如是记下。但为什么是这样的解释, 许多学生着实困惑。FOB的英文全称为FREE ON BOARD。FREE, 有自由之意。ON BOARD本意为在船、火车或飞机上。因其后面接的是装运港, 所以理解为货物装上船。三个单词的意思结合起来, 则FOB可理解为货物装上船, 卖方就自由了, 就算完成交货义务了。若这样给学生讲解, 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了。且这般解释对于学生了解该贸易下买卖双方的基本责任、义务也是有帮助的。既然FOB条件下, 卖方将货物装上装运港的船只就算完成交货义务了, 那么后续的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运保险及进口报关事宜就不该由卖方负责, 应由买方承担。反之装上船之前的国内段运输的成本就该由卖方承担, 且卖方需负责办理出口报关事宜。
2、“以英释义”分清保险办理责任方
大多数国际货物运输因路途较远, 货物受损的可能性大, 需购买国际货运保险来规避风险。而具体该由买卖双方哪一方来办理投保事宜, 是由报价采用的贸易术语来决定的。在教学中, 为了便于学生掌握该知识点, 教师普遍采用表格的形式将何种贸易术语该由哪一方来办理保险事宜归纳列举出来, 许多教材也会在相关章节列出类似的表格。这种方法虽能将何种贸易术语方式下该由哪一方来办理保险事宜一目了然地表现出来, 但因涉及到的贸易术语多, 学生很容易记错记混。这里指出的“以英释义”法, 是根据英文释义, “I”, 指代“INSURANCE”, 为保险之意。将各贸易术语的三个字母英语全称展开, 在E组 (启运术语) 术语、F组术语 (主运费未付术语) 、C组术语 (主运费已付术语) 中出现“I”, 则说明卖方报价已含保险费。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可以总结在这四组术语中, CIF、CIP贸易术语下应由卖方负责国际保险事宜。D组术语 (到达术语) , 因卖方要承担的风险已达进口国内, 故保险均为卖方办理。
3、“以英释义”分清国际运输办理方
与上文所描述的保险问题一样, 国际运输该由哪一方来办理, 也是由价格条款中的贸易术语来决定的。将贸易术语的英文全称展开, 某些贸易术语含“CARRIGE”, “FREIGHT”, 其英文解释有运费的意思。故用含有该单词的贸易术语报价, 卖方需办理国际运输并承担相关费用。归纳一下, E、F、C组贸易术语中, CPT (Carriage Paid To) , CIF (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均为含运费价。而D组贸易术语, 因其为到达术语, 交货地点在进口国内, 故均为含运费价, 由卖方负责运输事宜。
4、“以英释义”归纳贸易术语适用运输方式
贸易术语的风险转移界限与贸易术语所适用的运输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根据《INCOTERMS 2010》的解释, FOB术语条件下, 买卖双方的风险转移界线为货物装上船。卖方承担货物装上船为止的风险, 买方承担货物装上船之后的风险。因此掌握每种贸易术语适用的运输方式在实际国际贸易业务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若有差池可能导致贸易纠纷。如误将FOB术语用于空运, 当损失发生时, 将很难界定该由哪一方来承担责任。在当下的贸易实践中, 许多企业因为专业知识缺乏或在业务中存在侥幸心理, 乱用或滥用贸易术语, 采用不当的运输方式, 给企业造成损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国际商务制定了目前最新的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INCOTERMS2010》, 并于2011年1月1日开始实施, 相较之前的《IN-COTERMS 2000》版本, 特意将结构按适合何种运输方式来进行编排 (见表1) 。
由于海运在国际运输方式中占较大比例, 贸易术语适用的运输方式主要按是否仅适用于水运来进行分类。《IN-COTERMS 2010》中FAS、FOB、CFR、CIF被解释为仅适用于水运, EXW、FCA等其他七个贸易术语则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如何对此进行区分呢?根据“以英释义”, 仅适用于水运的四个贸易术语从英语解释上已限定了其适用地运输方式。如FAS (Free Alongside Ship) , 装运港船边交货价, 其中有个关键词“ship”, 解释为船。既然为船边交货, 必然只能适用于水运。而其他几个仅能适用于水运的贸易术语, 都能从英文释义上理解到与“水”有关。如FOB (Free On Board) 中的“On Board”, 因该贸易术语后面接的为港口名, 应理解为上船。CFR、CIF英文描述展开均有单词“freight”, 而“freight”虽可泛指多种运输方式产生的运费, 但在贸易术语国际贸易惯例中被特指为海运费, 故这两种贸易术语被限定于水运运输方式。而EXW、FCA等其他七种贸易术语 (见表1) 的英文表述都没有限定与“水”有关, 故可以理解为适用于所有的运输方式。
参考文献
[1]乔伟丽: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中贸易术语教学的创新实践[J].商场现代化, 2012 (2) 下.
[2]殷磊夫:讲授开放教育“国际贸易术语”的教学方法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8) .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一教学目标改革
过去,教学目标主要侧重于知识方面,通过教改,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方面,而且包括能力方面和素质方面,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1知识方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个业务环节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掌握出口和进口交易的程序和方法;深入了解有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及法律知识:了解其它贸易方式。
1.2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对交易磋商及合同签订有一个感性认识,并初步具备进行出口与进口交易的实际能力。具体要求是:熟悉国际贸易惯例、法律、法规:具有国际贸易进口与出口的一般认识能力:具有贸易谈判及合同签订能力、具有价格核算、运费、保险费及佣金的计算能力:具有根据合同缮制发票、箱单、汇票等相关单证具体操作能力:并能取得单证员、外贸业务员、报关员、货运代理等相关的资格证书。教改后的教学总体目标尤其侧重能力方面的培养,如图1所示,以让学生具备各种能力为目标,进行每一个任务的学习,掌握每一个知识点,而不象过去为了掌握知识点而学习,如果不会运用知识点,把知识点转变为能力,也就是说不会学以致用的话,知识点永远还是知识点。
1.3素质方面:具有从事对外贸易专业所必需的贸易理论及实务操作应用的素质,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从事国际贸易活动中所涉及业务活动素质:具有继续学习、独立获取新知识素质;具备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素质。
2教学模式改革
本课程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全新模式进行综合化改革,以国际贸易流程重组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从职业能力出发,提炼课程的核心能力,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
2.1理论方面
本门课理论教学采用“项目引导、工作任务驱动、案例结合、技能训练”组织教学内容,理论教学部分分为三个项目内容——出口贸易项目、进口贸易项目及其他贸易方式项目,每个项目均以典型的外贸工作实例导入,贯穿该项目教学的全过程。如图2所示,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大致为:教师提出各项目、模块及单元工作任务;师生共同分析工作任务,提出实现任务的途径:教师讲解实现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技能训练,完成工作任务;最后由教师点评,提出努力方向。
这种教学组织与安排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学习过程变成一个不断成功地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当所有项目任务完成后,学生既掌握了交易磋商和合同签订、合同条款及合同履行知识点内容,又具备了一定出口交易实际工作能力。
2.2实践方面
实践方面,本门课程采用“工学结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实训课程的开设,本课程安排了26课时的实训课程,利用浙科国际贸易系统平台,要求学生进行制作单据和国际贸易流程模拟的实训。
2.2.2引进外贸企业的专业老师,他们具有非常丰富的进出口贸易工作经验,把实际操作做法传授给学生,使得理论教学生动活泼。同时他们充分发挥长期在外贸企业工作的优势,带领学生到外贸公司见习和实习,将书本上的知识在实际中应用。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2.2.3抓住工学结合作为切入点,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探索校企合作双赢模式。
2.2.4学院聘请国际贸易实训基地的行家成为国际贸易专业的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兼职教师及实习指导教师,这些行家参与国际贸易实务理论教学、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建议、国际贸易综合实训中心建设,指导学生顶岗实习,还根据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参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综合化改革,为本门课课程体系的完善、教学内容的整合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2.2.5每年安排《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生到这些实训基地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在企业行家
指导下,参与企业外贸业务操作。如,参与租船订舱、保险、企业制单结汇等工作;有报关员及报检员资格证书的同学协助企业报关、报检工作。由于这些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提前介入企业的实际业务,基本掌握贸易业务流程,许多学生被企业选中,毕业后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保证了课程的实用性、先进性,教学过程深受学生欢迎,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教学特色,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积极思考,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的能力,使在校学习和实际工作一致,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21世纪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国入世后对各类人才需求类型的变化,客观上要求教育要联系实际,教育要学以致用。为适应这一要求,我们需要将课程建设和社会实际发展的要求紧密相连,工学结合,不断改进、提炼、丰富、发展课程内涵,加大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根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经验,本课程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
3.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分析来促进学习,最突出的優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这种方式从归纳的角度而不是从演绎的角度展开某一专题的学习,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高度投入事先安排好的一系列精巧设计的案例讨论之中,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我们在单元理论教学结束后都会安排一定数量的案例分析,例如:“在交易磋商及合同签订”单元理论部分教学结束后,我们会安排案例“对逾期接受处理不当致损案”及“对有条件接受处理不当致损案”分析;在“品名、品质、数量、包装”单元理论部分教学结束后,我们会安排案例“合同品质条款签订不当引起的纠纷案”及“因交货规格不符造成索赔案”分析;同样在其他单元理论部分教学结束后都会安排1-2个相应案例分析。在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分析案例的责
任感,最后对学生的各种观点进行评述。
案例讨论中教师的主要角色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负责引导、记录、组织学生的讨论,也可以在课堂上参与讨论。通过剖析案例,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提高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互动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仅仅依赖教师的教学方法,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变依赖式教学方法为参与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主讲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对于教学难点,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及争论,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例如:“贸易术语怎样选用?”、“支付工具及支付方式如何选择?“等内容,就可以采用研讨互动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诱导学生思考上述问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善于理清学生思考问题的脉络,把握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
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多维互动,不仅实现了知识、信息、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相互交流,而且实现了这些信息的相互构建。同时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交往,还重建了民主的、和谐的平等师生关系,使教师和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3.3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是将国际贸易业务引进校内实训室,从大量的实际业务中选择典型的内容组成一套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程序,在国际贸易综合实训中心仿真模拟的环境内完成国际贸易业务的全过程。通过情景模拟教学,使学生掌握合同履行各个环节中主要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提高学生专业实际动手能力,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外贸及相关工作。
情景模拟教学的仿真模拟的环境由商务系统(进口方、出口方)、国家机关系统、外汇管理系统、银行系统、运输系统、保险系统、检验检疫系统、海关系统、税务系统等组成。例如:我们在理论、实验课程教学结束后,安排学生进行国际贸易模拟综合实训,实训在国际贸易综合模拟实训中心进行。该中心布置了职场化的工作环境,分别设置了进出口公司办公室,国家机关、海关、商检、外运公司、保险公司、外汇管理局、国税局、银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职能部门;硬件有服务器、终端电脑、传真机、打字机、电话等;实训中心软件由本课程组资深教师同江苏某知名教育软件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开发完成,模拟现今出口、进口、加工贸易的真实做法。老师把学生分组,在项目组长的带领下,在模拟实训室完成三笔进出口业务操作。
通过情景模拟教学使学生能独立与外商签订完整的国际贸易合同,并保证国际贸易合同条款的准确性,使学生能独立履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熟练地与有关方面当事人(上述九个系统)建立各种工作关系,增强学生公关意识及沟通与协调能力,使学生能独立处理履约过程中出现的各種技术问题,正确进行索赔和理赔工作。
3.4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贸易实务】推荐阅读:
国际贸易实务题库06-12
国际贸易实务实验总结05-30
国际贸易实务实验教案06-27
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报告07-12
国际贸易实务复习范围11-13
《国际贸易实务》教案doc07-12
国际贸易实务实习报告09-25
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11-18
国际贸易实务期中复习题06-21
国际贸易实务实习个人简历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