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流程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国际贸易流程论文(精选5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针对当前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基于外贸业务流程重构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外贸业务综合操作能力。关键词:外贸业务流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作者简介:王胜华(1968-)男,江西临川人,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高等职业教育。

第一篇:国际贸易流程论文

基于出口流程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新研究

摘要:现阶段我们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大多按照出口业务流程为主线,国际贸易经过多年的发展,步骤已经基本程序化,但是专业教师面临的业务瓶颈恰好和学生类似,缺少实际的多元化进出口经验。由于实务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在讲授时的经验的不足不容易弥补,这是一个重要但不易解决的现实问题,从出口流程、产品分类以及专业理解方面入手,提出了在实务教学中新的理解和思考。

关键词:出口模式;时间节点;件数货;重量货

文献标识码:A

在现阶段的国际贸易活动中,出口企业挑选员工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经验,这对于想从事进出口业务的的毕业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瓶颈;同时有的出口企业即使招聘选拔了各方面较为优秀的贸易毕业生,也仍然存在一个认识上的问题,就是上课和工作是两回事,进而主观的认为毕业生仍然没有很好的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而对学生来说感到困惑的是成绩优秀,各方面知识掌握的都比较扎实,但为什么还是达不到企业的标准。基于这种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做新的认识和思考。

1出口业务流程中若干环节的新解读

国际贸易活动的特点决定了要想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一要从事过具体的出口业务,二是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而众多教师由于年龄,社会环境等因素制约,大多缺乏上述的两点,所以在以进出口业务流程为主线讲授时就会陷入按章节照本宣科的节奏中。因此除了尽可能实现实际经验的积累之外,在教学思路上也需要有新的突破,而在国际贸易中出口业务流程复杂于进口,在此以出口为例进行相关的分析阐述:

1.1出口模式的新解读

很多人在理解贸易程序时往往从寻找客户或者操作订单开始到收汇结束,这可以说是狭义的流程,而一个广义的出口流程则包括了出口准备、出口磋商、出口履行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由不同的业务步骤组成,是从熟悉环境、产品、货源开始到出口退税完结而结束,根据这三个阶段,出口业务可以分为下面3种模式:

(1)Order订单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出口商一开始就有现成的出口订单,需要完成的就是根据出口履行阶段的步骤一步步将业务完成,因此订单模式中并不需要出口商花精力寻找买家,而是有序的完成履行的步骤,可以说订单模式也就是狭义的出口业务流程,它一般在外资企业中应用较为广泛,因为在企业成立时大多具有生产实体,也就基本完成了出口准备,出口磋商又大多由企业在海外的分支或者之前已有销售渠道完成,而在出口国内需要进行的环节就是完成整个出口订单的操作,所以这种流程完成出口任务的风险最小。

(2)Client客户模式。

这种模式指的是出口商需要一定程度上自己寻找买家,它在大量的民营企业和少部分国有及外资企业中应用。因为民企更多的采用经理负责制,大量的业务谈判由出口负责人甚至企业的高级领导者直接参与,因此除了订单模式,更多的民企在出口业务中更习惯于一开始给出口新人一定的订单,在完成固有订单任务的基础上赋予更高的出口指标,而多出来的出口任务则需要出口商自行寻找新买家或者开发现有客户潜能来完成,所以这种模式的出口风险适中。

(3)Opportunity机会模式。

这种模式更多用于国有出口企业,所谓机会就是寻找买家的机会,国际贸易中寻找买家与内贸不同,它受到地域、文化、时间、供应链、语言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一般适用的方式主要是交易会和网络,而相比B2B平台,现场的诸多国内国外的交易会是更为直接有效的方式。但参加交易会需要高额成本,以广交会为例,一个出口商参展需要支付的摊位费/差旅费/招待费等就可能高达上万元。因此国有外贸更有能力也更愿意在出口人员的培养上做更大的先期投入,而对于外销员来说,一旦参与了国内或者国外的交易会而又不能在一定时间内获得订单,业务就会出现瓶颈,因此这种模式的风险最大。

不同的业务模式涉及的出口流程不完全相同,订单模式包含在客户模式中,客户模式又包含在机会模式中,流程的繁简程度也是由上至下的,从基本的业务操作、关系维护到业务拓展再到独立开发客户,关注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因此对于讲授者来说必须深入掌握不同的业务程序,这样才能贴近不同出口企业的侧重点,做到全面性和针对性。

1.2时间节点的把握

熟练掌握了不同出口模式下的业务流程,也仅是基本要求,要想尽量联系实际,必须尽可能突出流程中每个步骤的时间节点概念,由于不同商品、不同数量的订单生产周期并不相同,在此以一般劳动密集型出口商品为例,以1月1日为起始说明出口流程中主要阶段的大致时间节点:

由上表可以看出一笔完整的出口业务从订单模式看需要1-3个月,从客户模式看则需要增加1-2月,从业务模式看时间最长。由于产品、数量、船期、客户需求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上表不是出口流程详解,而是时间节点的范围归纳。无论是讲授还是学习,必须尽可能结合具体时间节点,否则流程能记住,但不清楚每个步骤大概什么时候开始或者结束,实效性就很弱了。

2件数货和重量货的理解与操作

国际贸易中产品的分类方法在现有的教学资料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不同的商品在时间、方法、谈判、履约各个方面并不相同,这种情况在实践中并不是问题,因为一入手实际业务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商品,一切以商品为导向。但在理论学习中,缺少现实条件因而很多概念会变得比较抽象。

例如在确认商品质量方面,进出口商可以分实物和说明的方式来确认,但书中举例有限,理解上依旧容易模糊,因为商品的种类实在太多。又比如运输中,班轮运输采用W/M方法计价,也可以按照重量计价,计算方法不同,又容易搞混淆,所以我们可以引入重量货和件数货的概念。

重量货是以商品重量为计量单位,件数货以数量计量,我们不需要按照商品特性工艺分类;例如在质量方面可以简化为重量货适合通过说明确认品质,件数货可以以实物确认。这样我们只需要明确接触的商品是称重还是数数即可。因为重量货主要是大宗的散装类商品,以样品确认品质不确定因素太大,以不同的说明方法确认则对卖方更为有利。而传统制造业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商品则以数量计量,批量成产,可以通过样品确认更为准确。

又例如在计算运费中,班轮运输W/M方法只适用件数货,FCL/LCL都可以,而重量货则适用散货按照称重计算运费。

再者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特点也很鲜明,资源和农副产品类的重量货商品更多集中在北方地区,而以件数货为典型的制造业出口更加集中在江浙闽广等南方地区,当明确了件数货和重量货的概念后,就可以根据所在地区的商品结构有的放矢,也便于掌握和记忆。

3国际贸易实务中理论与实践的新思考

在国际贸易学习中,国际贸易原理是贸易专业的理论部分,实务是实践部分。但是从教学角度看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众多出口企业的观点集中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不能学以致用、学即能用,对此我们从以下方面来解读。

(1)企业自身的问题。

对于出口企业来说,由于自身情况制约,无法或无意接受专业学生以及教师到一线参与实践实习,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还是停留在理论水平,企业每年还是在抱怨招不到合格的外销员。这种情况从教学角度来看暂时无法解决,对于企业和学生都无法有更高的要求,只能从专业教师角度出发,提高业务水平。

(2)理论与实践的理解。

除了国际贸易原理与国际贸易实务这层理论与实践的概念之外,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国际贸易实务中也存在理论与实践的分离。理论就是专业的知识点,实践就是如何从事贸易业务。

例如在出口流程的学习中,第一层是步骤,从出口准备到履行,具体的步骤掌握了就是系统的理论学习,但步骤记住了只是概念的掌握,是不够的。这也是出口企业主要强调的地方。

第二层是时间,在熟记了出口流程详细步骤的基础上加入每个步骤的时间节点,通过咨询、提问、查找资料弄清楚每个步骤、每个阶段的当事人,大致需要多长时间完成,这样就很大程度上联系了实践部分。

第三层是将实务中的各个理论部分切入到出口流程中,将实务知识点与步骤对应起来,加深理解。

了解了国际贸易实务中的理论与实践的区别,在理论基础上就能突出实践的内容,以江浙地区服装出口为例:出口准备阶段重点是产品,有关产品的货源、生产周期、服装的面料、辅料、图样、打样、色卡等内容就可以作为重点学习的对象;出口谈判阶段的重点在于买家,而阿里巴巴、环球资源、中国制造等专业的B2B平台对于校园和企业来说都是公开的,如何使用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网络学习谈判技巧就可以作为重点,通过这样的掌握就会使实践性大为增强。

4结论

出口企业相对于成绩而言更强调的是实践操作,这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也是现在竞争加剧,出口环境恶化等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而充分了解不同出口模式下的业务流程以及每个具体步骤的时间节点,是每个国际贸易活动相关人必须掌握的内容。对于专业教师而言,需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理论基础上突出实践操作的真实性,实用性,结合网络平台,贸易论坛等途径不断加以总结,进一步缩小实践经验不足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徐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对外经贸,2013,(8).

[2]高美玲.我国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对外经贸,2012,(8).

[3]潘韧.我国中小企业对欧贸易面临的困境与出路探讨[J].对外经贸实务,2013,(4).

[4]王茜.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新思路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9).

[5]金碚.李鹏飞.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演变趋势—基于出口商品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CSSCI,2013,(5).

作者:李然 张慧

第二篇:国际贸易业务流程项目课程设计探讨

摘要:

介绍了对国际贸易业务流程这门课程进行的以能力为本位的项目课程的全方位改革模式,阐述了项目课程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对国际贸易业务流程项目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作了初步的探讨,并实践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化培养。

关键词:

国际贸易业务流程;项目课程;教学做一体化

F74

文献标识码:A

1项目课程设计的概述

项目课程是指以项目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模式。职业教育的项目课程是把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内容,并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自主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取职业知识和能力。

项目课程的历史沿革通常认为,项目课程始于克伯屈,并且始于普通教育。克伯屈的项目课程是在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基础上发展而来,其内涵有两个要点:一是把项目课程限定于问题解决领域。“‘设计’的原先意义,是指学生自己计划、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自己实际操作,在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是1918年以前美国教育界公认的‘设计’的解说”。二是以学生的自愿活动为前提。但是,此后的项目课程并没有按照克伯屈的思路发展,却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各类的教育中,例如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当然,其内涵也有所不同。20世纪70年代以来,项目课程已成为国际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MES中的学习单元、CBE中的学习包,都可以看成是项目课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培训机会更是供给甚少。因此,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此时以项目教学法为核心的行为导向职教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运而生并且不断的被扩散。其实,除了MES、CBE和行动导向职教课程中的项目课程外,在我国广泛应用的一些教学形式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等都已包含项目课程的一些要素。

2《国际贸易业务流程》项目课程设计的背景依据

2.1本课程设计适应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

(1)本课程设计适应了中职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基本理念。

目前中等职教战线已形成了立足于中等教育层次,突出职教的鲜明特点,建设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之路的共识,而且这一共识也为社会所普遍认可和接受。因此中职的教学目标是立足于如何使中职学生毕业后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职业能力。

(2)本课程设计适应了中职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基本理念。

目前,用人单位和学校普遍认为中职人才培养特征是:以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从培养职业技能出发在教学计划中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中职毕业生应具有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等。因此,在本门课的课程设计中,笔者以理论教学“实用、够用”为主,加大实训教学的力度,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3)本课程设计适应了中职课证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理念。

目前,中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是培养职业特点突出、为社会提供质量可靠的人才。因此,以“需求驱动”,适应岗位需求,来设计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成为中职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其中,“课证融合”成为中职提高职业能力的主要手段,通过把课程内容和证书考核的内容有效融合,提高中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本课程设计适应了社会对中职人才需求多样化的基本理念。

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和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国际商务方面新的岗位和职业不断出现,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因此,本课程设计为不同工作岗位例如报关、货代、物流、电子商务等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奠定一定的实务基础。

2.2本课程设计适应了上海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

据上海多个人才市场数据统计,大量招聘的国际商务专业职位大致有:

一是外贸业务员,或叫外销员、业务员、采购员等,这些职位对外贸知识及专业技能要求最全面,占需求数量的43%;

二是国际物流操作员,或叫船务操作员、海运操作员、外运代理等,这些职位对货运知识及技能要求较多,占需求数量的21%;

三是外贸跟单,或叫外贸助理等。这些职位对商品以及质量管理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较为突出;

四是报关员和单证员。此职位对外贸知识要求尽管较全面,却不高,但对填制各类单证的技能要求较高;

五是外贸经理、物流经理,这些职位,对比外贸业务员和物流操作员而言,增加了管理知识、技能及经验的要求。

3《国际贸易业务流程》项目课程设计的思路分析

3.1《国际贸易业务流程》项目课程设计的课程理念

国际贸易业务流程这门课的是依据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改革若干建议》中提出的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项目课程为主体、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设计思路。鉴于国际贸业务流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因此主要体现了以下四个特点:依据岗位、突出实践、重视技能、强化操作。

本课程设计依据工作岗位定位课程目标;以项目或工作任务为内容。该门课程的岗位定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本课程为国际商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学好本课程为国际商务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本课程是国际商务专业的考证基础课。国际商务专业学生所考核的证书主要有国际商务单证员、物流师主要面向外贸企业等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吃苦耐劳、团队合作意识、爱岗敬业、诚信品质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外贸单证员、外贸业务员和外贸跟单员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2《国际贸易业务流程》项目课程设计的目标定位

本门课以工作岗位定位课程目标,通过对外贸公司的调研,了解外贸公司所需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必备的岗位知识和技能,培养中职国际商务专业学生以工作岗位为核心逻辑的实践能力。

(1)本课程的能力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能做好各项进出口准备工作;能进行进出口磋商;能科学合理地签订进出口合同;能科学合理地签订国内供销合同;能进行样品跟单、原材料跟单、生产进度跟单、包装跟单和质量跟单;能进行合理的货款的支付;能进行开证申请操作和审证操作;能进行托运、报检、报关、保险、接货操作;能进行进出口收汇核销和出口退税操作;能进行争议处理等操作。

(2)本课程的知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掌握国际贸易术语、INCOTERMS2010、UCP600、联合国国物销售合同公约等国际贸易惯例与法律;掌握国际贸易的属性;掌握国际贸易商品的各种条款掌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掌握国际结算票据和结算方式等知识;熟悉国际贸易进出口的准备活动;熟悉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商订;熟悉进出口合同履行的业务流程。

3.3《国际贸易业务流程》项目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本课程属于中职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国际货物贸易基本知识与技能的专业主干课。该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实践为主。有鉴于此,笔者结合具体的工作岗位,以“一笔合同业务”为主轴,通过“项目——任务——知识——能力”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内容。本门课共分国际贸易业务的准备、国际贸易业务合同的签订及履行三个模块,八个项目。

3.4《国际贸易业务流程》项目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

本课程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快乐学习模式,通过让学生体验典型的真实的企业案例,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学习岗位所需的知识,提升业务技能,从而为之后的就业提供一定的基础,最终提升职业能力和养成职业素养。

在这里笔者以出口合同的商订为例来说明”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第一步:“启发”。

以出口合同商订失败的案例来引导大家分组讨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第二步:“提问”。

注意:教师的提问是与本项目有关的问题,并且与之后所讲的主要内容环环相扣。

第三步:“回答”。

请小组代表发言,其它组员可以补充。

第四步:“教”。

对上面的讨论进行总结和完善,顺理成章的引出我们本项目的主要几个内容:询价、开价、讨价还价、敲定价格(询盘、发盘、还盘、接受)。

第五步:“学”。

通过通俗易懂,口语化的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六步:“做”。

通过以下贸易游戏当场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3.5《国际贸易业务流程》项目课程考核方式的设计

本课程的考核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分为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重在形成性考核,包括学生的出勤,项目活动的成绩以及小组讨论、下企业实践等方面,在每个项目内容学习完成之后,通过项目作业、技能训练与实训操作等内容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果。笔者希望通过该种考核方式的设计,切实“搞活”课堂,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国际贸易业务流程》项目课程设计的重要意义

《国际贸易业务流程》这门课项目课程设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效果极佳。通过从岗位需求出发,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切实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通过一些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学生对本专业的职业规划更加清晰,能更好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通过实训等强化训练,学生职业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2]孙瑞华.国际贸易课程案例教学探索[J].石油教育,2001,(2).

[3]马文敏.项目化任务型教学模式与外贸英语函电的结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0).

作者:连娟

第三篇:基于外贸业务流程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实践

摘要:针对当前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基于外贸业务流程重构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外贸业务综合操作能力。

关键词:外贸业务流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王胜华(1968-)男,江西临川人,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高等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8年江西省省级教改课题“基于外贸业务流程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编号:JXJG-08-33-3)阶段性成果。

一、《国际贸易实务》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国际贸易实务》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涉及到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汇兑与结算、国际市场营销等多个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综合运用,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该课程是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及其专业群的核心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实现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目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通过大量的社会调研,我们认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国际贸易业务操作能力。具体来说可分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习熟悉国际贸易业务的一般流程,深入了解有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及法律知识,熟练掌握各个业务环节应具备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进行进出口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具体来说包括:进出口业务的一般职业判断能力,寻找客户与建立业务关系的能力,用英文进行贸易磋商及签订合同的能力,正确进行价格核算与运费、保险费及佣金计算的能力,进出口业务相关单证的具体操作能力等。

3.素质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实际问题的基本职业素质、具备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与团队合作精神、懂得人际交往和沟通的基本礼仪、具有竞争意识和创业精神等素养。

二、目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国际贸易业务操作能力,毕业后能够在外贸企事业单位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但是,根据我们对近几年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查分析,发现有相当大比例的毕业生没有从事国际贸易等相关工作,而是改行做起了内贸或其它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他们不是不想做国贸,也不是没有机会做国贸,而是没有能力做国贸。通过反思和仔细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如下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内容学科化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内容承继了本科大学的学科化倾向,与实际业务没有直接的联系,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脱节。大多数理论教材都是分四大模块:合同条款、交易磋商与合同订立、合同履行以及国际贸易方式;而实训教学也是按这四大模块进行,重点都放在合同条款上。各院校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基本上不是按照外贸业务流程来组织教学内容,也没有整合相关课程,把该课程与其它相关学科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如没有与外贸函电内容融合在一起。这种学科化的教学内容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二)教学模式传统化

大多数院校在设计教学模式时都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进行的,即先进行理论教学,后进行实践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不能完整理解国际贸易业务的全过程。在学习理论时不知国际贸易要做什么业务,怎么做业务;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学生又把理论知识给忘记了,老师还得再讲解理论知识;其它相关课程(如外贸函电)的教学根本就与外贸实际业务没有联系。学生在学习完相关课程之后,还是不能明白国际贸易业务到底应该怎么做。

(三)师资队伍学者化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任课教师要具有十分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而不是理论研究专家。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在引进教师时都强调学历,都要求要有硕士学历,甚至是博士学历。而硕士、博士们基本上都一毕业就到学校来任教,他们理论功底很坚实,但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任何直接的外贸工作经历,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很差。而那些虽然学历不高,但有着丰富的外贸实战经验的本科生、专科生却被拒之门外。这样学者化的师资队伍没有机会接触真实的外贸业务环节,也没有见过外贸业务中使用的各种单证,在讲授《国际贸易实务》时显得力不从心。这种从“书本到书本”,而不是“从实践到书本”纸上谈兵式的讲授,培养出的学生很难适应外贸实战的需要。

(四)教学手段简单化

虽然大多数教师已由单一地依赖粉笔转为部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教学手段仍然显得简单。即使使用多媒体上课,但老师们制作课件的能力有限,也只是用WORD文档或PPT文档代替了人工书写。课堂上缺乏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这样既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又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实践教学形式化

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观念上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的实践教学形式上的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没有真正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国际贸易实务的实践教学主要分为两种形式: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基地实习。校内模拟实训主要是通过教学软件进行。但是,由于教学软件是一种游戏性质的东西,加上老师监管指导不到位,学生在操作时并不会很认真,使得校内实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由于对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缺乏信心,并担心实习生可能会对其商业秘密构成威胁,许多外经贸企业都不愿意接纳实习生。这给国际贸易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带来很大的困难。即使少数外经贸企业接受了实习学生,也不可能让实习生真正深入到外贸业务流程的各环节中去。

(六)考核方式试卷化

现在相当部分学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还是采用传统的闭卷笔试。由于受出题题型、考试时间、试卷幅面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大多考核一些死记硬背的概念、术语、简单理论、计算,当然也会有一些脱离实际业务的案例题。这样的评价方式必然导致学生存在重期末轻平时、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创新的倾向。学生平时不努力,到期末考试时“临时抱佛脚”的情况比较普遍。评价结果根本体现不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导致“高分低能”。同时,单一闭卷考试在测试内容上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无法体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因而也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职业能力,更无法真实展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基于外贸业务流程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内容设计

(一)设计思路

1.校企合作开发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通过教师到企业社会实践,了解企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根据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工作任务,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作为课程“主题”来设计学习情境,确定教学项目,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2.坚持“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的课程开发原则,突出教学内容的企业化、教学模式的任务化、考核标准的职业化。

3.实施项目教学。课程每个项目都是按外贸业务员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来设计的,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实践的一体化。

(二)基于外贸业务流程的项目化教学内容设计

本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对经营外贸业务的企业进行调研,明确外贸业务的流程和各环节的任务;以真实的国际商品交易案例为背景,以外贸业务实际操作流程及各环节职业能力要求设计教学内容,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融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于一体。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组,跟踪教学合作企业的业务项目,进行项目导向的课程教学方式改革,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掌握职业技能。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得到素质拓展的训练,得到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训练。

四、基于外贸业务流程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我们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十多家外经贸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探索校企合作双赢模式。一方面企业把一些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学校师生来完成,充分利用老师的智力优势为其提供服务,如为企业提供外语翻译和员工业务培训服务等,使企业最大限度地节约了人力成本;另一方面企业接纳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利用假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在师傅的指导下,参与企业外贸业务操作。同时,学院聘请这些企业的资深业务员担任《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兼职教师及实习指导教师。这些行家参与国际贸易实务理论教学、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建议、国际贸易综合实训中心建设,指导学生顶岗实习,还根据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参与本课程的综合化改革,使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实际的外贸业务流程。

积极实践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在完成每一个任务的操作知识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际业务资料动手操作。如在学完项目三任务2出口价格核算的操作知识之后,老师即提供某公司出口商品的真实业务资料,要求学生进行报价核算。在学完全部操作知识之后,利用教学软件进行模拟业务操作实训。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教学特色,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积极思考,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使在校学习和实际工作一致,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五、基于外贸业务流程的考核模式改革

如前所述,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不能反映学生的外贸业务操作能力,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误导作用。由于我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基于外贸业务流程的重大改革,那么,我们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也主要是基于学生对外贸业务流程中每个项目的操作、每个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进行的,以业务操作能力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业务操作能力的考核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全部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业务操作考核。如果一个环节考核不合格,则不能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课程学习结束,综合考虑学生在整个业务操作中的表现及实训报告的档次作为界定其课程成绩的主要依据。理论考核也不考知识点的记忆,而是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与文献:

[1]徐凤.工学结合视角下高职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改革探讨[J].管理观察,2009(8).

[2]周晓娟.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3).

责任编辑时红兵

作者:王胜华

第四篇:基于外贸业务流程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为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本文从授课层面针对该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建议采用基于外贸业务流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对课程进行改革。

关键词:外贸业务流程国际贸易实务项目化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贸专业的一门核心必修课,其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国际贸易专业能力的培养。随着外贸用人单位对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提高,对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实现课程学习与职业岗位要求的零距离对接,已成为我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现状

笔者通过对授课班级的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多数学生对将来就业比较茫然,不知道该做什么工作,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较差,没有课前预习和课后总结的习惯,当学习上出现困难和问题时,不是主动地去克服、解决,而是放任自流,导致成绩越来越差;学生不喜欢“满堂灌”等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喜欢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学生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喜欢实例,对难度加深的教学内容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二)教师讲授现状(medial)、平均差MD(Medial Deviation)等等,在描述统计中出现的一些字母代码,我们都可以用简单的英文去解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在推断统计中,总体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独立与相关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和相关分析是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明白各种推断分析的前提使用条件,让其理解推导公式的原理,掌握运算过程,并将其归纳、区别拓展和升华。不要让学生拿到题目无从下手,不要让学生盲目背公式,不要让学生拘泥于狭隘的统计思路。

(2)从“四个一”转为“四个结合”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我们要认识到,现在的《教育统计学》教学方式不应该再是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巴就能将一门专业课从头讲到尾,应从单一的接受教学法转变为相互互动的教学法,以情景设置与教学原理相结合,以案例分析与难点题型相结合,以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以统计软件运用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根据各班学生因基础水平、性格和思想不同的特点,把课堂适当地还给学生,由学生自我思考,推理统计原理,启发学生获取知识,使之深刻理解,留有印象,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

(3)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但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许多统计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之处,需合理分配多媒体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比例。

首先,多媒体并不能完全代表黑板、图像、声音等。比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例题的解析和公式的推倒,则更需要黑板来一一实现。

其次,对于重点、难点的章节,教师不能盲目利用多媒体的高效率、快速、便捷的优势,连续不断的播放讲解,应该让学生利用板书时间,作短时间的整理停顿和思考理解,甚至重复讲解,然后进入下一阶段的新知识。

3.利用课堂外自我学习拓展应用能力

在课堂教学外,学生还要开阔视野,吸取精华,为我所用,要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命题下,结合本单元的知识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训练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教育问题或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进行统计资料调查、收集、整理与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撰写统计调查报告;还可以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上,根据最新的教学进度,学习了解现实的教育状况,搜集最新的教育信息,运用统计方法,思考与分析现实突出问题。

4.利用考试方法巩固教学效果

考试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从以往《教育统计学》的考试方法看,一贯沿袭闭卷考试的单一形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这种考试方式,往往导致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概念和公式的死记硬背上,以及应付课后练习和老师给予的题海上,从而忽视了学生对于掌握统计学的原理进行推理和运用的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组织探讨、社会调查、专题研究、专题报告等多形式进行灵活机动地考核。

总而言之,统计学是一门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方法论学科。随着当今世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统计方法已成为从事一切科学研究活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于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统计学更是一项不可货缺的课程。因此,统计学的教学应组织学生学会统计手段去设计、收集、整理与专业有关的数据,用所学的统计方法认识、判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统计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慧红.从统计学的发展趋势谈《统计学》的教学模式——基于非统计学专业[D].时代教育,2008(2).

[2]王孝玲.教育统计学(第四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刘慧贤.对师范院校《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

[4]岑仲迪,奚李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教学思考[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9).

[5]宋文光.高职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6).

[6]陈盛辉.关于统计学教学的几点建议[J].科技信息,2007(12).

[7]关丽娟,陈娟.如何在统计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

作者:黄冬梅 汤天啊

第五篇: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的影响分析

摘要:传统贸易的操作流程可通过国际贸易的网络化进行简化和转变,使贸易的过程和程序变得更加简单,时间和距离都大大缩短,贸易的场所和空间也得到了拓宽,从而实现贸易活动的简易化、无纸化和智能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更为合理,成本结构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操作流程;影响;网络化

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流程

交易前的准备阶段—磋商细节签订合同—交易前的手续—履行合同和索赔。

二、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的影响

(一)交易前的准备阶段

1.传统国际贸易的做法

传统的国际贸易在交易前的准备工作中,模式比较单一落后,一般是守株待兔等客户上门或发放分类广告。买方要了解价格、供货商等信息,只能通过博览会、商品交易会和广告等媒介,再确定自己准备购买哪些商品。除此之外,跨国交易存在它的特殊性,买家还要不惜人力物力去充分了解主要进出口国,比方说国际市场的生产、销售和价格,或者是需要进行贸易的国际的经济动向、政治信息、运输线路、对外贸易等等。其次在前期的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拟定切实可行的进出口商品的经营策略,可分为历史进口情况、国内可供货源情况等。因此,买方为了达到以最经济合算的价格进货的目的,必须想尽办法搜集自己设定的商品的所有信息。更何况,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搜集到的信息不一定齐全有用,要想获得最低的价格和最佳的货源比较困难。卖方要介绍出口的商品,可以采用展示实物、送广告赠品或商品目录、图片说明书以及参加博览会和交易会这些方式,推销商品的方法虽然很多,但对于卖方来说,要想得到贸易的机会还是微乎其微。

2.传统国际贸易受到网络经济的影响

网络上进行贸易可以脱离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紧跟国际贸易的发展,共享资源,信息实现跨国传递。网络贸易发展到今天,逐渐形成了超出传统贸易想象的全球性的市场,它为买卖双方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市场,这个市场不断递增,每年都超过68%,它里面有成千上万的商贸单位和企业,更有全世界所有品种的商品信息资料。网络贸易的好处是,买卖双方都可以在网上及时发布自己产品的价格、数量和种类等等有关信息。不过,选择网上交易的时候,必须擦亮眼睛,尽可能选择信誉度高的交易伙伴和网络合作者,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高效安全。网络贸易中的交易前期,一定要供求双方积极互动才能合作成功:需求方要了解有关商品的信息,可以随时上网查询,供方则要在网上积极主动地宣传自己的商品。供求双方都在网络上发布互动信息,这样大大降低了交易的成本,减少了交易的中间环节,无须中介者的参与,和传统的贸易方式比较,所花的费用不多,买卖双方获得信息的渠道直接明了,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进行产品的宣传,介绍和树立形象等,还能以最低的花费迅速对产品有所了解,极大地节约了成本和时间。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是最为有利的地方,处在网络时代的买卖双方,通过网络实现了迅速交易的方式。

(二)洽谈细节敲定合同阶段

1.国际贸易的传统做法

长期以来,传统贸易的协商过程一般都是买卖双方通过函电的来往实施,邮寄是实现贸易单证传递的方式。另外,传真和电话也是进行贸易磋商的方式,可是贸易磋商的最后始终还是要用单证的方式由邮局来进行传递,传真的优点是传递的速度快,可它不足的地方是不够可靠同时安全保密性比较低,如果出现贸易纠纷的情况,传真根本不能成为有争议时的证据。因此,邮寄自然而然地肩负了传递重要贸易文件的使命,同时,它几乎也成了唯一的传送方式。

2.传统国际贸易受到网络经济的影响

在网络上从事贸易,可以以网上的订购为主,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订购时可借助Web中的邮件。订购流程如下:首先,要设计十分友好的订购提示信息在产品介绍的页面上,接着可弹出订购交互格式框,再次,系统可在客户填好订单后,设置回复确认信息单来保证订购信息的收悉。要保证商家和客户的商业信息不会被盗,最重要的是要注意订购信息尽量加密。

(三)交易前的手续

1.国际贸易的传统做法

一直以来的贸易方式在交易前有各种各样的手续,需要到各级各类的部门报批,程序非常繁琐,办理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而且没有办法提供并接受电子单证,往往依赖某些纸单据来进行交易,因此,交易环节受阻是司空见惯的问题。

2.传统国际贸易受到网络经济的影响

交易环节由传统转向网络后,买卖双方可以充分使用各种电子单证在互联网上与各方进行交换,主要包括:信用卡公司、税务系统、银行金融机构、运输公司、海关系统、银行金融机构、商检系统、中介方、保险公司等。将上述一切手续办理完后,才可以按合同规定将所购商品从卖方那向买方发货,以完成交易。

(四)履行合同和索赔

买卖双方将各式各样繁琐的手续办完后,就可以进行正式的交易了。在这个阶段,卖方准备好货物,首先要报关货物,申报保险,得到信用证明之后,再将货物托付给运输公司起运发货。紧接着金融机构和银行根据合同结算双方并收付款,出具相应的银行单据等,直到买方收到所购商品,完成整个交易过程。所谓索赔,是指在交易过程中,如果买卖双方出现了违约的情况,就要进行违约处理工作,受损方应及时向违约方索要赔款。

1.结转资金的流程

国际贸易的传统做法:第一步,银行首先接受付款方的信用证申请书,列出所有的商业票据(付款条件要列清楚,否则受益人可无条件地获得所有款项);第二步,付款指示到达银行后,银行要及时通知受益人,再根据列明的清单单据来付款;第三步,受益人在收到银行的通知后,每张单据都要把信用证号标明,备齐以后再发给银行;最后一步,银行审核了受益人的所有单据,确认无误后,再把相应的单据返回付款方,与此同时将款项从付款方账户转到受益人账户下,并及时做好各项记录。

传统国际贸易受到网络经济的影响:企业可以在网络时代利用银行办理电子化的金融业务,生产经营业可以利用电子商务来进行。在网上进行交易支付是一个不可缺失的环节,它是构成电子商务完整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商家、银行还是客户,需要结算的时候都可以通过信用卡账号去实施。可见,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支付可以大大降低人员的开销成本。

2.信息流动

信息流动所包含的方面很多,第一方面指交易双方的支付信誉、支付能力;第二方面指商品信息的促销行销、提供、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内容;最后指商业贸易单证,主要包括付款通知单、询价单、报价单、转账通知单等。所以信息流可以说是服务于物流和商流所进行活动信息的总称。

传统贸易的局限性非常明显,买卖双方要互通信息,指能通过函电的交流,邮寄更是贸易单证的唯一传递方式。传统的贸易双方也可以通过函电、电话或者传真的方式来进行,但函电、电话洽谈的结果——贸易单证,还是需要通过邮局传递。传真当然也可以传递单证,而且速度还比较快,但它的安全性、可靠性较差,而且还不能成为贸易纠纷的法庭依据。但处在网络经济的现在,贸易的局限性将不复存在,以上贸易商品的单证和信息都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来进行。只要客户下订单后,商家就可以根据货物是无形产品还是有形产品来选定供货的方式是在线还是离线。无形产品包括我们常见的数字化商品,如音像、游戏、软件、保险等,这类产品可以直接在网络上提供下载服务。有形产品的供货方式则是网上下单,离线供货,物流公司一般都可以提供在线跟踪的服务,安全又便捷。

参考文献:

1.佚名.电子商务对物流及其管理的影响[DB/OL].物流产品网,2004-12-21.

2.黄理进.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9).

3.赵龙.网络贸易——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J].科技术语研究,2002(1).

(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作者:高发群

上一篇:高级审计师论文下一篇:高等学校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