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律知识

2023-02-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食品安全法律知识

基于知识图谱的食品安全知识供给研究

摘 要: 基于知识图谱为食品安全知识供给研究提供参考,通过对我国学者2011年-2020年十年间CNKI中发表的2899篇关于食品安全的期刊文献作为数据源进行分析。利用Bicomb软件、VOSviewer软件、CiteSpace软件从论文发表的时间、作者、作者所属机构、发文单位、关键词、研究主题六个角度,为食品安全学科提供知识供给,揭示了食品安全方面的发展状况、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以及科学家群体。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研究处于学科大发展时代,研究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研究主题过于集中,针对性不强、不够深入等问题。因此未来应在综合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食品安全;知识供给;知识图谱

本文著录格式:单麒臻,张磊. 基于知识图谱的食品安全知识供给研究[J]. 软件,2020,41(09):172177

【Key words】: Food safety; Knowledge supply; Knowledge map

0 引言

食品作為人民群众生存必不可少的元素,其安全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还关系到我国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未来。随着我国近十年的高速发展,食品安全所涉及的生产、流通、经营的产业链愈加复杂,很多恶劣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甚至因此引起重大突发公共事件[1-5]。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以2011-2020年CNKI中核心期刊以及CSSCI期刊的篇名中含有“食品安全”的文献为对象,通过文献计量学和社会网络分析,研究食品安全相关的知识供给,通过分析热点以及趋势判断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传播进而推动食品安全领域的发展。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本文选用CiteSpace以及VOSviewer软件对食品安全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以及可视化分析,综合运用Bicomb以及Excel进行数据的处理和统计,找到文献、作者、发刊单位、研究热点、关键词的贡献关系进而揭示食品安全领域的发展未来和趋势。具体操作上,利用Bicomb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利用VOSviewer对处理后的数据做出热点共现分析以及作者共现分析,利用CiteSpace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热点突现词分析以及发文机构共现分析,并借助食品安全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以及相关学者的观点和建议对食品安全的知识供给作出深度探索和挖掘,旨在未来对食品安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1.2 数据来源

本文以CNKI为数据来源,以食品安全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CNKI高级检索,设置搜索期刊,检索条件为篇名“食品安全”并设置发表时间为2011年到2020年(截至时间2020.2.28),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以及“CSSCI”并设置“同义词扩展”,点击搜索,检索时间为2020年2月28日,最终筛选得到2899篇文献。

选择时间为2011-2020年作为时间条件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近十年来我国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食品贸易进程加快,食品产业结构发生变化,食品链变得复杂,食品安全风险的隐匿性增强,食品安全的侧重点在近十年发生改变。二是2010年食品安全委员设立,《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于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五部法律的决定》修正。十年间《食品安全法》从建立到通过再到完善,这更有助于深度挖掘在国家从法律层面积极参与后食品安全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7]。

研究食品安全领域十年间的文献发布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状况,对文献数量分布的研究主要是对于学者们在阶段内发表的论文数量研究。如图1所示,近十年来,在核心期刊以及CSSCI上关于食品安全的文献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在2011年-2013年呈上升趋势,文章数量有着明显的上涨趋势,在2013年达到顶峰,四年发文量1195篇,占比41.2%,二是从2014-2018年的下降期,三是从2018年开始呈上涨趋势。这表明在2010-2013年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研究的上升期,在2013年达到高潮并有了一定研究成果,基础性问题已得到普遍研究,导致从2014年开始每年文献数量开始下降,研究进入了一段瓶颈期。

通过近十年对我国食品安全相关事件了解到,从2011年开始,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例如2011年“上海染色馒头事件”、“湖北毒生姜事件”、2014年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提供过期肉类给麦当劳和肯德基、2016年米线添加毒品事件再到2019年成都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从近年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间了解到,食品安全的重大事件从2014年后开始减少,这与图1所展现趋势基本符合,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也是《食品安全法》的出现使得食品安全问题进入大众视野进而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2 研究热点分析

2.1 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文章内容的提炼,是一篇文章的核心提要,对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对高频关键词分析可以反映出一个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Bicomb对所获得的2899篇期刊文献的关键词共计5525个进行筛选,筛选出出现频次为5次以上的关键词并对同义词进行合并得到267个关键词,将数据导入VOSviewer进行共现可视化分析得到图2,图3。将数据导入CiteSpace中,进行突现词分析得到7个突现关键词。

其中,“食品安全”在所有关键词中出现次数最多,达到1749次,占比高达13.9%,其次为“食品安全监管”达到283次占比2.3%,“《食品安全法》”118次占比0.9%,“食品”113次占比0.9%。267个关键词共生成7个聚类,从共现次数来看,排名前五位的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监管”,“食品”,“食品安全问题”“企业”,与其他关键词的共现次数分别是2110次,436次,245次,202次和192次。以上数据表明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中,“食品安全监管”,“食品”,“食品安全问题”“企业”等是伴随度最高的热点。

从热点分类来看,刨除在食品安全领域内本身就是热点的“食品安全”这一热点,食品安全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八个方面。一是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监管模式”等;二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方面,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规制”“风险检测”等;三是食品安全的法律方面,主要有“《食品安全法》”“刑法规制”“食品安全犯罪”等;四是食品生产管理方面,包括“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问题”、“食品质量”、“食品安全事故”、“食品企业”、“企业管理”、“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等;五是食品安全检测方面,有“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快速检测技术”等;六是食品安全的机构方面,有“卫生部”、“中国食品技术学会”、“研讨会”等;七是消费者方面,包含“态度”、“行为”、“认知”、“消费者”等;八是食品安全治理方面,包含“社会共治”、“政府监管”等。

从研究趋势来看,如图2所示,关键词的由浅至深代表着时间由远到近,即深颜色的词代表近期研究的热点,图2图3表明,自2011年开始,食品安全领域一直围绕着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问题、食品、食品安全检测作为研究内容,但仍存在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的不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内职能不清,部门间职责模糊,协调不够充分,监管力度不够,食品安全標准模糊,食品安全问题仍然频发等问题。随着研究的进展,开始出现以食品安全犯罪、食品安全风险、风险规制、监管模式、监管绩效、制度完善、食品安全教育、风险分析、风险评估、社会共治、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食品安全指数、法律规制作为深层次的研究,这表明,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呈现出发展的趋势,从食品安全法律方面来看从2011年开始研究的《食品安全法》逐渐细化,已经出现开始向食品安全犯罪方向进行研究、监管体系、监管制度已经有初步进展,逐渐向食品安全犯罪的预防、制度完善方面发展,并运用风险评估相关知识对食品安全进行研究,以风险评估来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预警[8-11]。

2.2 突现词分析

从突现词来看,突现词是指按照一定阈值和参数计算,通过考察词频并将这段时间内词频变化最高的词得以显现,通过突现词的分析可以反映出阶段性时间内的新研究方向。如图4所示,2016-2017年,“食品安全犯罪”,“模糊综合评价法”,“网络层次分析法”作为突现词表明,食品安全相关问题在经过前几年的研究后,犯罪问题开始经学者们关注,并且开始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食品安全进行相关的定量定性分析。近两年,食品安全管理开始被学者们关注,而管理属于宽泛的概念,食品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关于食品的采购、生产、流通、销售、消费等过程中进行控制协调,它的主体是食品相关的政府部门,这表明学者们对于食品安全出现的问题开始关注于政府管控,希望政府从源头到末尾进行整体协调控制。惩罚性赔偿其本身作为最严厉的民事责任惩罚方式成为近两年突然出现的关注点为食品安全法在实务中适用提供了参考,同时也反应出对于食品安全法问题研究的细致化。

3 研究群体分析

3.1 研究人员分析

3.1.1 发文量分析

发文量是作者在某一时期在某刊物发表论文的数量,是测评作者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普莱斯定律,计算出统计时段内核心作者至少发表的论文数为0.749√37≈4.56,这里取发布数量至少为5篇的作者进行分析,通过Bicomb软件在2899篇文献中统计出共计4148个作者,将数据导入VOSviewer中,设置最少发布文章数量为5篇,其中有102名作者符合条件,图5即为102名作者与其它作者的共现网络[12-15]。

3.1.2 合作网络分析

对作者的合作网络进行分析是挖掘科学家群体的重要途径,其中王冀宁发表文章最有37篇占比1.3%,并且和49名作者有共同联系,其次为吴林海发表了26篇文章,与28名作者有共同联系。在图中可以看出作家群体分为5个群体,一是王冀宁、孙翠翠、王帅斌、王磊、童毛弟、陈廷强、马百超,发表数量最多,关系度最强;二是周应恒、孙宝国、文晓巍,王二朋、王静、袁嫦静;三是唐晓纯、李佳洁、李江华、李腾飞、王志刚、郑风田;四是张凯华、张哲奇、李丹、王守伟、臧明伍;五是安玉发、张文胜、张红霞、王硕。从图中时间线来看,近年来王冀宁的群体和张凯华的群体在食品安全领域的贡献度更高,发表文献的时间在2015-2020年间,其余群体大多在2011-2015年发表文献。

3.2 研究人员机构分析

从作家来源机构来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国研究团体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情况,这里将原始数据导入CiteSpace,得到作家机构的网络共现图,从图6中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南大学商学院,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中心度高,研究度高,但由于学院与学院间相互独立,不能直观体现出哪家机构的研究成果更多,因此,笔者将数据进行了处理,将同属于一个机构进行了合并。

数据表明,这十年间中国人民大学发表量最大,136篇占比3.7%,天津科技大学其次,发表量为105篇占比2.9%,江南大学103篇占比2.8%。经统计,在排名前20的机构中,有21所高校,这表明,在食品安全领域我国高校是主要研究力量可以为食品安全域提供有生力量,但国家相关机构的研究力量还稍有欠缺,研究成果还不够丰硕,例如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这类食品安全管理相关的国家机构虽有发布相关文章但数量较少,在国家机构发文中,发表数量最多的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这表明国家主要通过对于食品安全相关事件可能性进行综合评估的方式,找到侧重点进而加大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安全并推动食品安全领域的发展[16]。

3.3 期刊分布情况

通过对食品安全文献刊载的期刊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出期刊涉及领域进而分析食品安全在各领域的研究状况。经整理统计2899篇文献来源于548个核心期刊,刊载25篇以上的期刊共15家期刊,刊载文献共计997篇,占所有文献34.4%,刊载文献最多的是食品工业科技,136篇占比4.7%,15家期刊涉及多个领域,食品类期刊如《食品工业科技》《食品与机械》《食品工业》《食品研究与开发》等,农业类期刊如《世界农业》等,医学类期刊如《现代预防医学》等,卫生类期刊如《中国学校卫生》等,这表明,食品安全在近十年的研究中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学者们对于食品安全的研究也涉及多领域。

4 研究主题分析

研究主题是分析一个学科的知识分布及其分布领域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研究主题的分析可以看到食品安全分布在那些领域,哪些专业学科在关注,通过

从学科数量来看,食品安全关注的学科分布非常广泛,涉及经济、法律、工业、医学、食品业、农业、科技等多个领域。从学科关注重点来看,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法律、食品工业、工业经济理论、预防医学、卫生学等等。按照下分学科排名,第一是生产行业管理学科出现次数最多,出现频次1219次;第二是法律学科中的文教、卫生管理法令学科出现次数达到457次;第三是食品工业学科中,食品安全与卫生这一学科出现频次达到423次,第四是工业部门经济学科达到322次;第五是预防医学、卫生学中食品卫生检验学科达到129次。

从学科分布来看对大学科以及其下的小学科进行整理并按照所算权重进行筛选并制作得到图7,根据数据表明,食品安全文献的所属学科中,还是主要集中在经济、法律、卫生学科,这些学科为食品安全这一学科提供了支持、解释以及法律保障,促进了食品安全学科的发展与创新。

5 结论与展望

近十年,人们从关注食品安全到关注食品安全在各个领域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从食品安全单一方面的研究拓展到多个学科的合作研究,本文使用VOSviewer以及Citespace软件对我国食品安全的核心期刊以及CSSCI文献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到食品安全领域的知识图谱,挖掘出食品安全这一研究领域中的热点,揭示食品安全的发展脉络、研究状况、发展趋势。总结来说,食品安全发展自2010年开始起初经历了上升期,在最近几年发展到达瓶颈,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作者之间合作也从2015年后开始减少。食品安全作为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知识构成丰富,涉及55种学科,但集中度不高,学科的精细化程度不够,缺少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研究成果还不够丰富,但同时这也表明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发展潜力,因此,对于食品安全的研究在今后應不断创新,结合各类学科进行综合性的合作研究,不断积累研究成果并提高该学科的科研水平。

知识图谱及研究结果显示食品安全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食品安全监管以及食品安全法律两大问题上,从食品安全监管来看,食品原料的采购、食品生产、销售、流通、消费这一过程的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监管对象广泛、数量庞大,这对政府监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我国作为人口大国,食品产业基础薄弱,但产业体量不小,食品相关的企业以及个体数量多,监管难,这也要求学者们在研究食品安全监管的有关问题时创新的同时要结合我国实际。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来看,自2009年《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我国在近十年从依靠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进行食品安全依法监管到提出社会共治这一理念的过程中,学者的研究也越来越精细化,2015年《食品安全法》修订时提出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理念也给学者们提供了更多更细致的研究方向。

总之,现有的食品安全研究依然存在不足,各学科各机构缺少合作,研究还不够充分细致,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各类学者们应融合各学科,加强机构间合作,为提升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闫纪红, 李柏林. 智能制造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J]. 科学通报, 2020, 65(08): 684-694.

[2]令娟, 樊玉清, 胡兰文, 等. 基于CiteSpace及VOSviewer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J/OL].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7[2020-03-17]. http://kns.cnki.net/kcms/ detail/11.3456.r. 20200302.0950.002.html.

[3]黄晟鹏, 孔燕. 科学社会学实证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基于科技哲学三大期刊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0, 36(02): 60-65.

[4]汪玉兰, 邓国民. 国际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图书馆, 2020(01): 44-52.

[5]霍宏伟. 保障食品安全要落实好社会共治理念[N]. 中国市场监管报, 2020-01-09(005).

[6]张蓓, 马如秋, 刘凯明.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食品安全演进、特征与愿景[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19(01): 88-102.

[7]刘成. 21世纪以来高校共青团研究的特征——基于VOSviewer的文献分析[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9, 23(06): 88-93.

[8]张阿兰, 袁琴, 李月. 国内食品安全监管研究分析——基于CNKI论文(2003-2018年)[J]. 管理观察, 2019(14): 90-92+95.

[9]牛严君. 国际孕期体力活动研究的外在特征、主题热点及其演进——基于VOS viewer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C].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第四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2018: 76-77.

[10]王晶.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我国食品安全认知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18, 34(04): 30-35.

[11]张磊, 张小霞. 《消防科学与技术》高被引论文特征分析[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7, 36(12): 1766-1770.

[12]吴洪涛, 高润国, 马安宁, 等. 基于文献分析的我国食品安全领域问题严重性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7, 44(05): 801-804.

[13]宗淑萍. 基于普赖斯定律和綜合指数法的核心著者测评——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 27(12): 1310-1314.

[14]陈甬沪. 食品安全要研究“趋势”[N]. 解放日报, 2015-02- 18(005).

[15]李忠. 从基金项目看食品安全领域研究趋势(1987-2014) [C]. 中国毒理学会食品毒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毒理学会食品毒理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 中国毒理学会食品毒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毒理学会, 2014: 14-18.

[16]谢建华, 申明月, 李昌.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我国食品安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01): 468-470+472.

作者:单麒臻 张磊

第2篇:论食品安全法律概念的泛化及其法律意蕴

摘要: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律概念呈现泛化的趋势,以“食品安全”涵盖“食品质量”不利于构建科学、高效的国内和国际食品安全法律规制体系。为扭转这一泛化趋势,我们需平衡食品安全中的科学和价值观因素,以风险为切入点,以科学为基础界定食品安全。同时,我们需谨慎对待与食品安全法律概念泛化密切相关的两个争议性问题:生产过程与生产方法(PPM)和动物福利,主张只有对最终食品的安全性能够产生可识别性影响的PPM和动物福利贸易措施才应纳入食品安全国际法律规制的范围。

关键词:食品安全;风险;生产过程与生产方法;动物福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起生效。在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背景下,该法的出台无疑是回应现实的立法之举,意义重大,但笔者更为关注的是该法对食品安全的法律界定。“概念乃是解决法律问题所必需的和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限定严格的专门概念,我们便不能清楚地和理性地思考法律问题。”食品安全法律概念是构建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基石,决定着食品安全立法的现实执行力和发展趋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的界定存在泛化的趋势,其背后的法律意蕴不容忽视。

一、食品安全法律概念的泛化趋势

食品安全作为一个法律概念进入我国立法和学术研究领域基本上是2000年之后的事情。我国现有的法规和学术文献对食品安全的概念表述不尽一致,但基本属于一种模式:以食品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作为结果性标准,以食品安全来统领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相关概念。2006年施行的《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定:“食品安全:是指食品中不应包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不安全因素,不可导致消费者急性、慢性中毒或感染疾病,不能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食品安全的范围:包括食品数量安全、食品质量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本预案涉及到的食品安全主要是指食品质量卫生安全。”而2009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99条则规定: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相较于《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规定,该定义表述简洁但特别强调了“营养要求”,这恐怕与该法颁布之前发生的“三聚氰胺”奶制品事件密切相关。学者给出的食品安全定义似乎更为宽泛。有学者给出的定义扩展了食品安全的外延,将环境保护纳入食品安全需考量的因素。“食品安全在当今时代的定义至少还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食品的生产、加工、贮运和消费过程应对环境具有友好性;食品被不同肤色、职业、年龄和性别的人群按规定正常食用后,不会对身体产生损害;衡量食品的安全性指标应有明确的计量或感观等方面的国际通用标准范围值。”“广义的食品安全概念是持续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环境生态质量,使人类社会可以持续、长久地存在与发展。包括卫生安全、质量安全、数量安全、营养安全、生物安全、可持续性安全六大要素。”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关于食品安全的定义代表了广义的食品安全定义,且外延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

食品安全的概念决定了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调整范围和张力,立法者和学者的初衷无非是想提升食品安全法的基本法地位,拟将食品安全法作为一揽子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利器。如学者张守文指出,确立“食品安全”的法律概念,并以此种概念涵盖“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概念,对于建立一部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法》,更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但问题是:是否与食品相关的问题都属于食品安全问题?是否食品安全的界定越宽泛意味着食品安全法律的效率将越高?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实际上,食品安全的概念不能涵盖食品卫生、食品质量和食品营养。这里尤其需要区分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

食品质量的内涵和外延大于食品安全,二者是属种关系。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国际标准ISO9000-2000中的定义,质量是指产品所有相关特性符合用户需求的程度。即某种产品的“特性”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越高,其质量就越好,反之则认为产品的质量差。质量特性通常被分为以下五类:技术方面的特性、心理方面的特性、时间方面的特性、安全方面的特性和社会方面的特性。为了在实践中对质量进行客观测量和评价,必须先将产品的质量特性转化成标准,符合某一特定标准,即可认为是质量合格,否则就判定为不合格。质量的概念应同样适用于对食品质量的界定。为了客观地对食品质量进行测量和评价,在制定食品质量标准时,一般将质量指标具体化为三大类性状:安全性状、营养性状和外观性状。所以就客观方面而言,食品安全仅是食品质量所具有的安全性状。食品质量还有其主观方面——满足消费者的偏好。“食品质量涵盖了食品营销、消费者行为研究、科学和营养、食品开发和质量保障,旨在使食品的质量与消费者的偏好相符。”因此,食品质量的外延还可能包含关于标识、环境保护、动物福利及其他伦理性方面的要求。此外,食品安全是不可协商的刚性要求,而食品质量是可以协商的弹性要求。食品的安全性(至少不对人体造成损害)是各国消费者对食品共同性的刚性要求,但因收入水平、价值观等差异,各国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接受度和容忍度却不相同。严格区分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的法律意义在于:就食品安全的国内监管而言,如将食品质量的全部要素均纳入食品安全法的规制范围将不利于执法的统一性,使监管机构对风险的控制难以区分轻重缓急,造成监管效率低下:就食品安全的国际法律规制而言,食品安全是各国消费者共同性的刚性要求,相应的国际法律规则可具有强制性。食品质量具有可协商性,有关食品质量的国际法律规则应赋予各国较为宽泛的自由裁量度。另外,因食品质量要求具有很强的市场区分作用,在食品国际贸易中更易被进口国滥用为技术贸易壁垒。从这个角度而言,严格区分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抑制国内食品质量法规对食品安全国际法律规制的过度渗透,也有利于减轻食品安全国际合作中的制度性冲突和障碍。

二、相关的两大争议

食品安全概念的泛化具有重要的法律意蕴。它不仅影响国内食品安全监管的范围和效率,还与食品国际贸易密切相关。在食品国际贸易领域,目前出现了与食品安全法律概念泛化相关的两个争议性问题:一是各国政府可否基于食品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实施贸易措施?二是各国政府可否基于国内的动物福利法规实施贸易措施?这两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食品安全国际法律规制的发展趋向。

(一)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

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process and production method,以下简称PPM),可以说是国际贸易史上最

有争议的词组之一。它作为一个法律术语已为WTO贸易体制所承认,出现在《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贸易技术壁垒协定》、金枪鱼—海豚案和海虾—海龟案的报告中。但上述文件并未对PPM的概念做出明确界定,PPM的法律定位仍处于变动和发展之中。我国学者在已有的研究中基本上把它界定为PPM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按其功能可分为产品本身的标准和生产过程、生产方法标准,后者即PPM。PPM标准是指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符合特定的环境要求,比如,在生产中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量符合一定的标准、采用先进的清洁技术、以可持续的方式管理林地、以无害于其他生物的方式猎捕动物等。”有学者还专门论述了WTO体制下的单边PPM环境措施。但实际上,PPM的外延更为宽泛,至少还包括转基因生物技术、标识要求、动物福利、社会福利(如不使用童工生产)等旨在满足消费者偏好的其他质量性要求。在本文中,我们所要关注的是PPM贸易措施,尤其是与食品有关的PPM贸易措施。笔者将PPM贸易措施定义为:一国政府基于产品的生产方法或生产过程中的某些特征而制定实施的管理法规。当进口产品的PPM不符合相应的管理法规时,这些产品的国际贸易就会受到禁止、限制、区别性对待等不利影响。

1、GATT/WTO体制下有关PPM贸易措施的法律问题

在WTO规则体系下,有关PPM贸易措施的法律问题主要为:一是WTO有关规则是否允许成员方以进口产品的PPM为依据而禁止、限制或区别对待最终产品相同的国内产品和进口产品:二是WTO有关规则是否区分与产品特性有关的PPM贸易措施和与产品特性无关的PPM贸易措施。目前来看,上述两个问题的答案均存在法律上的不确定性。

第一个法律问题需结合GATT/WTO体制下与PPM贸易措施有关的案件来分析。第一个和PPM贸易措施有关的案件是1991年的金枪鱼一海豚I案。在该案中,美国根据其《海生哺乳动物保护法》,要求向美国出口金枪鱼的国家需证明其渔船对海豚的平均附带捕获率没有超出同期美国渔船平均捕获率的1.25倍,以保护被外国捕获金枪鱼时所威胁的海豚。墨西哥认为美国据此禁止从该国进口金枪鱼的行为不符合GATT第3条第11条和第13条。美国则辩称其禁止进口措施符合GATT第3条规定或者属于GATT第20条(b)款和(g)款规定的例外范围。专家组裁定GATT第3条“只管辖适用于产品本身的措施”,美国的措施不在该条的范围内是因为金枪鱼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不可能影响作为产品的金枪鱼”。专家组进一步指出,美国的贸易措施不是规范金枪鱼本身,而是规范捕获这一产品的方式,不符合GATT第3条关于“相同产品”的规定。最终专家组裁定美国的贸易措施违反了GATT第3条第4款或第11条,并且该措施不属于GATT第20条(b)款和(g)款规定的例外范围。金枪鱼一海豚I案被认为是首个适用“产品一过程区分准则”(product-process doctrine)的案例。这个准则的作用在于:如一国政府基于进口产品的生产过程或生产方法而对该进口产品实施不利的税收或管理法规等贸易措施,则认为上述措施违反GATT规则。在随后的与PPM贸易措施有关的案件中“产品一过程区分准则”得到了明确的适用。但在1998年的海虾一海龟案中,WTO在PPM问题上的立场似乎发生了转变。该案的事实与金枪鱼一海豚I案如出一辙。美国根据其《濒危物种法》第609条的规定,禁止所有未使用TED海龟隔离器的国家或地区捕获的海虾及虾类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印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和泰国等四国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起申诉。上诉机构在分析了该案例和美国《濒危物种法》第609条后,推翻了专家组报告中关于美国第609条不属于GATT1994第20条所允许的例外的认定,认为第609条款是GATT1994第20条(g)项意义上的保护“可用竭天然资源”的一种措施。尽管最后上诉机构认定第609条是以不合理、武断的方式实施而不予支持,但该案确认了美国实施的PPM措施符合GATT1994第20条的例外规定。虽然海虾一海龟案的裁决不意味着确立了PPM贸易措施在WTO规则体系中的合法地位,也不足以威胁“产品一过程区分准则”的地位,但“‘产品一过程区分准则’一直是环保组织和其他利益集团最想改变的GATT/WTO法律规则之一。”可以预见,在以多边谈判方式达成明确的协议前,关于PPM的贸易措施仍将是国际贸易争端的导火索。

第二个法律问题需结合《贸易技术壁垒协定》的相关规定来分析。《贸易技术壁垒协定》附件A将“技术法规”定义为:强制执行的规定产品特性或相关的加工和生产方法的包括可适用的行政(管理)规定在内的文件。技术法规也可以包括或专门规定用于产品、生产过程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识要求。从语义分析的角度,这一定义存在模糊性。在上述定义中,第一个句子中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限定为“相关的”,即与产品相关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而在第二个句子中的“生产过程或生产方法”前并无限定词,而且明确包括了“标志或标识要求”。于是,关于《贸易技术壁垒协定》中的技术法规是否包括“与产品特性无关的PPM”,各国会产生不同的解释。一些成员国认为,上述对“技术法规”的定义意味着禁止成员实施“与产品特性无关的PPM”的技术法规,而另一些国家却坚持,“与产品特性无关的PPM”应该并且实际上已为该协定所规制,否则一些重要的法规,尤其是正在形成中的与产品质量相关的以生产过程为规制对象的法规将会超出《贸易技术壁垒协定》的调整范围。

实际上,PPM贸易措施与WTO规则体系的关系大多体现在食品安全领域。“出于对食品质量的追求,对PPM的规制已成为贸易领域食品安全法律规制中最具争议性的问题。”现阶段与食品有关的贸易争端大都与PPM有关。如旷日持久的荷尔蒙牛肉案固然涉及举证责任分担、风险评估、争端机构裁决和建议的执行等众多法律问题,但从PPM的角度考虑,双方争执的焦点可归纳为:美、加等国在饲养牛的过程中,添加人工激素,促进其生长速度。但在其最终出口的产品——牛肉中,可能并没有人工激素被检出,或者人工激素与牛体内的自然激素可能在检测中没有区别。欧盟能否基于牛肉的上述生产过程可能对人的健康造成有害影响为理由,采取最高程度的保护措施?而美国和欧盟关于转基因食品规制的争端也可归结为对PPM规制的不同理念。欧盟认为转基因技术是一种新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必须与最终食品分开监管。“一旦食品投放市场的方式、生产过程或生产方法发生了变化或者食品具有了非传统性成分,这些事实对于消费者关于食品安全性和营养价值判断的影响应予以考虑。”与此相反,美国对于转基因食品采取的是“实质相同”原则,即认为转基因食品应视为与传统食品相

同的物质,除非前者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美国对转基因食品或含转基因成分食品的监管与对传统食品的监管无实质性差别。“对食品的规制,不论其生产方法如何,取决于食品的客观特征或成分。尽管在某些情况下,了解食品的生产方法有助于理解最终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特征,但审查食品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应是食品的特征而不是食品生产所使用的新的生产方法。”

2、实施PPM贸易措施的法律意蕴

第一,将食品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纳入衡量食品安全的因素,可能有利于满足食品进口国的消费者偏好,但会加重食品出口国的生产成本和监管成本。现阶段,对于PPM进行规制的立法实践和主张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满足严格的PPM贸易措施需要较高的费用,最终将使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准入被实质性地取消。第二,PPM贸易措施本身的合法性存在疑问。赋予PPM贸易措施在WTO体制下的合法地位将给WTO整个法律规则体系带来挑战。这是因为:第一,现行WTO法律规则体系建立在对产品而非PPM贸易措施进行规制的基础上。GATT第3条是关于如何对待相同产品的规则。两个“金枪鱼一海豚案”“美国一汽车税案”和“美国一影响酒类和麦芽饮料措施案”“美国一汽油标准案”均确认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间的“相同性”基于产品本身的特征,不能根据产品的生产过程或生产方法确定。如WTO最终通过谈判明确允许成员国采取基于PPM的贸易措施,无疑将颠覆整个WTO贸易体制的概念基础。第二,如果PPM的贸易措施在WTO规则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得以确认,其他与贸易无关的事项,如劳动标准、法治政府等也可能成为实施贸易措施的法定基础。这等于变相肯定了进口国国内法的域外管辖权,从而使单边措施合法化。而这己不仅是贸易问题,还直接涉及对出口国的主权侵蚀。

面对PPM对食品安全外延的扩展,我们应持有何种态度?为便于问题的分析,笔者以为,有必要将食品贸易领域中的PPM分为两类:与最终食品相关的PPM和与最终食品不相关的PPM。前者包括那些对最终食品的安全性能够产生可识别性影响的特征,如危害关键点分析和控制管理体系、良好操作规范等。后者指那些在最终食品中不可识别、不可检测的特征。在法律的规制方面,对前者的规制以降低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为特征,目的在于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对后者的规制以提高食品的质量为特征,目的在于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等法定性和伦理性要求,规制实施的原因并不直接与人体健康相关或其相关性并未得到国际间的广泛认可。与最终食品相关的PPM可进入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制范围,而与最终食品不相关的PPM因其不可识别性、不可检测性而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易成为贸易保护政策的实施工具。因此,食品安全国际法律规制应致力于限制和替代与最终食品不相关的PPM。例如,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监管采取强制标识制度,但标识的内容仅限于可探察到的食品成分而非基于生产过程中转基因技术的使用。

(二)动物福利

晚近,发达国家基于动物福利立法而确立的动物福利标准正在进入食品贸易领域,其潜在的贸易壁垒作用正初现端倪。一般认为,“动物福利”一词最早由美国人休斯于1976年提出,提倡人类在人道、合理地利用动物的同时,要兼顾动物的福利,尽量保证为人类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动物享有最基本的权利。其后,英国农场动物福利理事会提出了动物福利的基本标准,即动物的五大自由:动物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享有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享有生活无恐惧、不安和悲伤感的自由:享有表达自然天性行为的自由。如今,在发达国家诸如“善待动物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推动下,动物福利似乎已发展成为一个宽泛的概念,涉及动物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环境和谐。动物福利被定义为:为了使动物获得与其环境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健康的状态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和给动物提供的相应的外部条件。

1、设置动物福利标准的法律依据

在如此宽泛的概念基础上,发达国家设置的动物福利标准(如认证制度、标识要求等)覆盖的范围不仅包括农场动物的喂养、运输、宰杀条件,而且延伸到社会伦理等文化深层次领域。但这些动物福利标准的设置并无明确的国际法律依据,WTO的所有法律文本都未明确涵盖动物福利的概念。在多哈回合关于农业的谈判中,欧盟曾提出对于与动物福利相关的农业行为给予农民补贴的主张,WTO农业委员会于2003年2月提出的《农业谈判关于未来承诺模式的草案》第一稿及其修改稿已将“动物福利支付”列入“绿箱政策”之中。但由于多哈回合谈判的无限期停滞,关于动物福利尚未达成任何多边协议。目前,设置动物福利标准的法律依据仅来自某些国家的国内动物福利法规,发达国家大多通过苛以进口动物源性食品国内动物福利要求,将其国内的动物福利立法和标准国际化。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和新西兰已率先建立起较为严格的动物福利立法体系。早在1958年美国即通过了《人道屠宰法》,1999年又修订了其《动物福利联邦法典》,将关于动物健康、畜牧业和运输动物过程中的标准纳入其中;新西兰也于1999年制定了在内容上与《动物福利联邦法典》相似的《动物福利法》;1973年日本制定了《关于保护和管理动物法》,禁止遗弃和残忍对待动物;1990年的《加拿大动物健康法》规定了对待和运输动物的方式,并确立了自愿性的“行为规范”;进入90年代以来,欧盟制定了许多有关动物福利的立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动物福利法律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包括两类立法:一是欧盟成员国签署的相关区域性国际公约,如《国际运输中的动物保护欧洲公约》规定了运输过程中动物喂饲的间隔时间和围栏的空间特征,

《保护农场动物欧洲公约》规定了对待农场动物的一般要求,包括提供食物、活动自由、健康检查、灯光调试、空气流通和清洁的围栏;二是基于欧盟基础性条约授权制定的相关条例和指令。如2002年1月1日生效的Dkecfive 1999/74EC规定了生蛋母鸡所处的鸡笼尺寸不得低于550cm2,除此之外,欧盟还针对特定的农场动物,如牛、猪、鸭、鹅等制定了相应的法规。

2、实施动物福利标准的法律意蕴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动物保护方面的文化差异,发展中国家普遍不存在系统的动物福利立法。这种立法上的巨大差距和相应国际法律规制的缺位,使动物福利标准问题成为引发相关贸易冲突的潜在力量。从动物福利的视角出发,前文述及的金枪鱼一海豚案和海虾一海龟案实际上也可看作是因美国国内野生动物福利法规在域外适用而引发的贸易争端。虽然迄今在WTO体制下,尚未出现基于农场动物福利标准而引发的食品贸易争端案件,但此类案件的发生恐怕已为时不远。2002年,乌克兰向法国出售一批生猪,经过60多个小时的长途运输到达目的地后,却被法方拒绝入

境。理由是这批猪在运输途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没有考虑到动物福利,违反了法国有关动物福利的规定。我国有学者提出了动物福利贸易壁垒问题,认为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动物福利的法律条文、标准体系、饲养方式、运输方式和屠宰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发达国家的动物福利贸易壁垒会加大出口企业成本,加大国际贸易摩擦,我国应积极应对。关于动物福利标准对贸易的消极性影响,我国也有学者利用囚徒困境模型进行数量分析,得出结论: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施动物福利壁垒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始终处于有利地位。其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时设置动物福利的贸易壁垒是博弈双方追求最大利益的必然选择。

发达国家动物福利标准的设置不仅严重影响发展中国家食品贸易的市场准入,而且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立法和文化自主权。因此,在国内法律规制层面,完善我国的国内动物福利立法是应对之举。在国际法律规制层面,鉴于国家间在动物福利方面存在巨大的立法差距和文化差异,达成专门性国际协议的机会不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于动物福利的规则博弈更可能是围绕GATT第20条的解释展开。为谋求动物福利在WTO规则中的合法地位,已有西方学者提出建议,将GATT第20条(a)(b)中的“必需的措施”改为“相关的措施”,在GATT第20条(b)中增加“动物福利”的表述。我国应在此过程中审慎、积极地阐明立场:对动物福利及GATT第20条做狭义的界定和解释。在食品安全领域,反对发达国家倡导的意义宽泛的动物福利概念,提出新的主张:只有那些对最终食品的安全性能够产生可识别性影响的动物福利标准才可作为实施动物福利贸易措施的依据,其他动物福利标准属一国的文化范围,不得以贸易措施的形式对食品出口国施加强制性影响。

三、食品安全概念的法律界定

总体而言,目前已有的食品安全概念呈现某种泛化的趋势,并已经显现出重要的法律意蕴。为此,我们有必要从法律的角度对食品安全的概念做进一步的界定。

食品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存在多样性,不同的社会群体——消费者、监管者、食品工业界、学术界和特殊利益群体基于各自的出发点,对何谓安全食品有不同的描述和期望。例如,消费者一般对食品安全的理解比较直观和实际,如正常食用不致生病。但是消费者是由在年龄、生活经历、健康状况、知识水平、购买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的个体构成的人群,因而个人的“食品安全”概念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差异。当食品因贸易而跨越一国国界时,不同社会群体的人们因经济利益、思想观念差异,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就更为多样。可以说,在食品安全概念的法律确认过程中,充满了不同群体间利益的博弈和妥协。此外,食品安全也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一种食品对某些人是安全的,但对其他一些人不安全:譬如,对大多数人安全的牛奶、海鲜等食品,也可给过敏人群带来风险;有些食品在一定摄入量下是安全的,而在超过此摄入量下是不安全的,所谓“剂量决定毒性”;有的食品以一种方式食用是安全的,而在另一种方式下食用则可能给健康带来危险,如未煮熟的四季豆,柿子和螃蟹一起食用等。食品安全的相对性还在于食品安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知也并不相同。在现代食品的生产过程中,食品技术和食品安全之间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悖论——技术的提高在降低某些风险的同时,往往会制造出新的风险。例如,转基因技术和食品添加剂合成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成为“被制造出来的风险”的主要来源。随着人类控制食品安全风险能力的逐渐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如上文提到的某些发达国家已开始主张将动物福利、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纳入食品安全的考量范围。因此,一个广泛接受的食品安全概念要考虑食品安全的综合性和相对性,致力于在保障公共健康、经济利益和控制风险的成本之间取得平衡。

从词义的角度考查,食品安全(food safety)中的“safety”指远离危险并没有导致危险隐患。可见,安全总是与危险(风险)相生相随。因而从判定食品是否会给人体健康带来损害风险的角度来界定食品安全也就成为一种合理的思路。相较于单纯以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结果性标准界定食品安全的方法,这种从风险切入的思路有助于实现食品安全的可测度性。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较为普遍地接纳了从风险的角度来界定食品安全的思路。美国营养学专家玛丽恩·内斯特尔就认为,食品安全是指食品的风险在可接受水平范围之内。“对风险可接受的判断基于:认识水平、公众意见、价值观及科学定义。”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确定风险“可接受的水平范围”,对此存在两种风险评估的理念:以科学为基础和以价值观为基础。以科学为基础的风险评估观念基于风险是客观的、可测量的前提,通过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描述四个基本要素,平衡风险成本与利益,来决定风险对健康损害的危险性。以价值观为基础的风险评估理念在评价风险时不仅基于其损害健康的潜在危险性,同时也基于个人信仰以及心理、文化和社会因素。以科学为基础的风险评估观念通常考虑病例数量、疾病的严重程度、死亡率、风险的成本和风险的收益等因素,而以价值观为基础的风险评估理念还要考虑风险是可见的还是隐性的、已知的或不确定的、熟悉的或陌生的、天然的或人工的、可控的或不可控的、轻微的或严重的等因素。应该说,在食品安全的界定过程中考虑某些重要的价值观因素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科学家们口中的风险只是疾病和死亡,‘公众希望恐惧和愤怒’的因素也被考虑进去。”但在实践中,价值观因素,如动物福利考量具有主观性,且大多只影响食品的质量而非食品的安全性。为避免食品安全概念法律界定的泛化,笔者以为,风险“可接受的水平范围”应建立在以科学为基础的风险评估理念之上。这意味着食品安全的界定需建立在以科学为依据的风险评估之上,同时要抑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产生的过高期望。

综上,笔者以为“食品安全”应界定为: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要求,各环节中的危害经科学的风险评估确认不可能损害或威胁消费者及其后代的人体健康。这一定义确认了食品安全的本质特征是“不可能损害或威胁消费者及其后代的人体健康”,规定了安全性食品的两个检验标准:一是从食品生产到消费各环节的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要求。这些标准和要求主要表现为食品安全法规,而食品安全法规是一国在食品领域文化、经济和技术状况的综合反映。二是从食品生产到消费各环节中的危害经科学的风险评估确认不可能损害或威胁消费者及其后代的人体健康。以科学为依据的风险评估,可以为食品安全提供确定性、公正性和连续性的标准。

[编辑:苏 慧]

作者:韩永红

第3篇:食品安全期待法律庇佑

[摘 要] 在中国乳业界引发一场海啸的三鹿奶粉案件并非一次偶然,近年来频频发作的食品安全事件反映了现阶段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剖析三鹿奶案发生的根源,探究国家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必要性,并分析法律规制在食品安全中的现状,认为应当从加强食品安全理念、健全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完善责任体系、加强市场准入与退出的监管等方面完善食品安全法律规制体系。

[关键词] 食品安全 三鹿奶案 法律规制 完善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财富的积累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成为世界性的话题,日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 ,我国毒大米、毒豆油、毒奶粉等危害人们生命的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 ,2008年9月份发生的“三鹿奶粉”案件再次将食品安全问题推向高潮,引发了全国制奶业的大海啸,严重影响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和声誉。在建设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这折射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性和法律对食品安全规制的缺位与不当。回顾近年来屡禁不止的食品安全问题,不仅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危害,而且严重影响了中国产品的国际声誉。笔者拟对“三鹿奶粉”案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国家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必要性,并分析法律规制在食品安全中的现状,以期提出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完善方法。

一、三鹿奶案的根源分析

从一个仅有32头奶牛的合作社,到销售达百亿的大企业,三鹿用了50多年的时间,然而,从声名远播的龙头企业,到名誉扫地甚至破产,它只用了一百余天的时间。三鹿奶案的发生绝非偶然。一时间,中国制奶业暗流涌动,政府问责声音此起彼伏,消费者赔偿迫在眉睫,世界市场上中国产品信誉下降,奶制品衍生品纷纷暴露问题,造成如此严重后果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对三鹿奶案的深入研究,认为导致此次事件的根源有以下三个方面。

1.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导致的市场失灵

目前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尚不成熟,不能完全由食品生产企业自我约束,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问题首先源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不完全性。“在食品市场上,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关于食品质量的安全信息是不对称的,前者属于信息优势方,后者属于信息劣势方。”

食品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比消费者对食品的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相关安全性信息了解更多。企业本身存在趋利性,在利益最大化原则的驱动下,拥有信息优势的食品经营者会不自觉地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提供虚假、遗漏、过时或误导的信息,甚至采取不道德的手段生产,将那些假冒伪劣产品销售给顾客。同时,对于生产者而言,提高质量及保证安全的措施将增加生产成本,食品质量信息不对称会减少生产者提供安全食品的激励。消费者在知情权和选择权等信息的占有上总是处于劣势,对于所选食品的安全性难以做出正确判断,有可能导致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机制失灵,以致出现低质劣质食品驱逐高质优质食品的现象,最终导致食品市场秩序混乱。因此,市场上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使得“三鹿奶粉”事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存在可能性。

2.争夺市场优势引发的无序竞争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日常生活中充斥着竞争的机遇与陷阱,竞争中“胜者存、败者亡”的残酷规律和无情的结果也牵挂着每一个参与市场竞争者的神经,在这种情况下,竞争的预期利益诱使某些经营者公然挑战和践踏商业道德的约束力,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和方式追逐一己私利,出现了包括欺诈、虚假广告宣传、侵犯他人商业秘密、诋毁他人商誉等一系列不法行为,违反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违反商业道德,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食品市场上同样存在着大量竞争无序的现象,由于食品企业数量繁多,为了争夺市场优势从而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断扩大,某些利欲熏心的经营者就会不顾商业道德,通过廉价的非食品原料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压低市场价格,并通过广告进行虚假宣传鼓吹自己的产品。三鹿企业即以此违法手段积聚了大量社会财富并占领了婴幼儿奶粉的大部分市场,是无序竞争的体现。

3.企业趋利性导致企业漠视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自身经营利益的同时,也要对利益相关者(包括顾客、员工、债权人、政府、社会、环境等)承担责任。(1)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层次:基本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或自愿责任。前者是任何企业,不论何种性质、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何种阶段,都必须履行的,是一种义务;后者则取决于企业的能力和觉悟。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社会中立足,做大做强自己的产品,必须要承担社会责任,讲诚信,遵守职业道德,不能以损害社会利益为代价谋取企业私利。

温家宝总理曾在回答有关中国食品安全的提问时说,一个企业家身上应流着道德的血液。制造问题奶粉的企业正是面对巨大的利益刺激,道德良心已经没有了底线,忘记了基本的社会道义与良知的他们,唯利是图。而在这场奶业危机中,正是消费者用自己的选择,及失信企业用自身的沉痛教训说明,无论经营取得何种成就,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会在一夜之间让大厦倾覆。

4.低廉的违法成本致使企业铤而走险

为什么企业在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面前敢如此胆大妄为,以身试法?笔者认为,除了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可以蒙混过关之外,相关处罚太轻,缺乏威慑力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当企业的违法成本低于从事违法行为所带来的高额回报时,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忽视了制假售假行为本身的危害,对制假售假行为处罚较轻,体现在经济法、刑法等各方面。如《刑法》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 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而对违法者追究刑事责任,一般只有在酿出命案后才有可能,而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责任追究更是鲜见。因此,我国这样轻的处罚力度,是诱使企业铤而走险的重要缘由。

当市场失灵、无序竞争、企业唯利性及违法的低成本导致企业铤而走险,损害消费者利益致使社会分配不公时,国家对食品市场进行依法规制就成为人们的欲求。美国著名记者尼科尔斯?福克斯在其名著《美食与毒菌》中指出,我们的身边原本充满了看不见的危险,但现在我们不幸看见了,而且是在餐桌上。食品安全关系消费者的生命与健康,关系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和政治稳定,于是强化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是一项紧迫任务,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现状

伴随对食品安全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旨在保证食品安全或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奠定了法律基础。

纵观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现状,是由《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等法律为主导,《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食品卫生监督程序》等有关食品安全的专门规章为主体以及诸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刑法》等法律、法规中有关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为补充构成的集合法律形态,是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框架的现实。但是上述法律、法规是由不同级别、类型的国家机关在不同的时期制定和颁布的,相关的规定被分散在经济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和我国批准参加的国际条约中,众多的部门法不能解决单一法律调整范围狭小且因相互间矛盾带来的执法难的事实。笔者认为食品安全法律规制体系尚有以下不足之处:

第一,食品安全法制理念缺失。《食品安全法》制定以前存在的法律法规在制定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食品安全问题,长期存在的词汇为食品质量和食品卫生,食品安全并未进入立法视角,当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时,就显得很不适应。如我国现行的《标准化法》,总体上偏重于工业产品标准,对于农产品的产品质量标准却是推荐性标准,应当制定强制性标准。(2)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初期就已经制定了食品安全基本法律,起码有一部比较成熟的通用法律。而我国,在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现状下,才促使了食品安全法的出台。

食品安全理念的缺失不仅反映在立法方面,还存在在食品安全法律的实施者及权利义务承担者身上,如还存在着政府管理者为了经济发展而忽视食品安全的现象,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把主要经历放在了解决生存、谋求发展上,因发展经济而忽视了食品安全的现象大量存在,这就产生了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一些食品生产经营者,在利益的驱使下,食品安全往往让位于企业的经济效益,这就使食品安全丧失了源头上的保护闸;就普通的消费者而言,虽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是信息不对称现象也使其不可能掌握太多的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意识的缺失与无能为力,则为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泛滥提供了得以生存的土壤。因此,增强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尤其是管理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前提。

第二,食品安全相关法律体系尚不全面。《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并不能改变我国已颁布的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虽然数量繁多,但因分段立法、条款相对分散、单个法律法规调整范围较窄、法律效力层次低的事实,加之一些法律规定比较原则和宽泛,缺乏清晰准确的执法标准和可操作性,留下执法空隙和交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法律间的协调性差的问题。而我国目前采取的是食品安全分段监管机制,其中,农产品由农业部门管理,食品生产、加工、制作过程由质检部门管理,食品流通和销售过程由工商部门管理;餐饮业由卫生部门管理。法律法规的不配套,是食品安全执法的首要障碍。食品安全体系中“角色不清”导致卫生部、农业部、环保总局粮食总局、质检总局、工商总局的职能权限界定不清,职能部门既制定和解释法规、标准,又行使执法功能,不可避免地出现问题,滋生腐败使食品安全难以真正落实。因此实践中定性不准确、处理不当的现象比比皆是。对同一具体的食品制假售假行为,处理结果差别较大。

此外,我国食品市场的市场准入制度、市场退出制度尚未健全,食品安全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亟待法律正式统一认可,食品信息供给的法律制度仍未建立,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制度仍需完善,食品安全保障制度还存在一些空白,导致无法可依。三鹿奶案中的三聚氰胺非食品原料检验标准的缺乏便是一例。从总体上说我国尚未建立起从食品生产到消费再到最后处理的食品生命周期的全程法律规制体系。

第三,食品市场执法不到位,力度不够。首先,由于法律法规自身的交叉与重叠,导致多头执法,影响监管效果。对于食品质量的监管,现行法律法规赋予许多部门以执法权力。如《产品质量法》规定工商和质量监督部门都是执法主体,现《食品安全法》规定,工商、卫生、质监、农业等行政管理部门都承担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任务,职责不清必然导致重复执法或出现执法的真空地带,加上各部门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不一致,在部门利益的驱动下,部门之间各取所需,各自理解执行,争权夺利、推诿扯皮、相互掣肘的现象时有发生。“多龙治水”演变成“无龙治水”也不足为怪了。

其次,执法部门以罚代管、以罚代刑,影响法律的严肃性。法律通过包括罚款在内的多种责任承担方式促使人们遵纪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并有效防止违法行为的再度发生。因此罚款不是执法的目的,而是保证法律的实施的一种手段,但执法机构在执法时却本末倒置了。执法机关在执法中普遍存在着 “执法就是罚款、管理就是收费”的“以罚代管、以罚代刑”现象,于是围绕罚款搞管理,精于“打放结合”之术,玩“猫捉老鼠”游戏,为了应付财务压力而只能重罚款而不计其余,以确保完成罚款指标。再加之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为保护本地区有贡献的企业,将违法现象隐瞒不报,以财产罚代替应有的刑事制裁和民事责任,使企业肆无忌惮,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甚至有的企业就把这些罚款算入生产成本,法律威慑力成为一纸空文。

再次,存在运动式执法现象。法律执行过程缺乏规范化和持续性。由于食品安全执法主体多元化,导致了在打击假冒伪劣食品、保证食品安全的执法过程中缺乏规范化和持续性,往往在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后,由上级行政机关发布命令,相关部门进行一阵风式的检查、处理。加之存在执法不严、不彻底,当这阵风过后,假冒伪劣食品又重新泛滥起来。这种执法主体多元化、食品安全职能交叉的现行体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第四,食品安全的法律责任不够全面和严厉。这不仅是使企业铤而走险的诱因,也反映了在法律规制体系中法律责任规定的缺陷。我国关于食品安全责任的规定散见于《民法通则》、《产品质量法》、《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关于产品责任的法律条文中。这些法律规定多是针对整个产品制定的,并未考虑到食品的特殊性。食品安全责任及其抗辩事由分散在属性不一的部门法中,在适用时难免会出现相互交叉重叠甚至冲突的情形。法律应当规定食品经营者对食品安全承担主要责任和专属责任。他们有义务通过自检和现代化的危害控制技术来保证食品安全。而一旦由于其过失或故意引发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其理应为此承担高额的代价。

在发达国家,法律对问题食品的生产经营者处罚非常严厉,一般对食品质量安全事故采取重罚,特别是对蓄意破坏食品质量安全者,不仅要求立即停业待查,而且高额的罚款往往会令其关门倒闭,让违法者得不偿失。如美国,该国法律规定,无论金额大小,只要制假售假均属有罪,处以25万美元以上100 万美元以下的罚款,并处以5 年以上的监禁,如有假冒前科,罚款额可达500 万美元,这样的处理才会使经营者像珍惜生命一样维护食品安全。(3)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恰恰忽视了制假售假行为本身的危害,对制假售假行为处罚较轻,这无疑是对违法者的纵容和对人民群众生命与健康的轻视。从打击猖獗的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的迫切要求来看,目前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在法律责任的设定上范围狭隘,在处罚力度上乏力,没有彻底剥夺违法犯罪分子再次违法犯罪的条件和能力,不能够充分发挥法律应有的威慑力。这就导致了食品安全事件在我国屡屡发生,层出不穷。

此外,诸如保健食品、自然食品、生态食品、无公害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免检食品等明目繁多的不同食品安全等级的词汇,加之不同地域级别的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对食品的评比和予以的称号如中国名牌、消费者信任品牌、推荐品牌、某某一百强等评选,法律对此尚未进行调节和规范,增加了消费者识别食品安全等级的难度和市场的不透明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政府免责的挡箭牌,也成为建立部门利益的小金库,如存在十余年的食品免检制度。

三、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完善

民以食为天,国以食为安。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形象、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也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问题,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对我国食品安全的立法现状分析,本文认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

1.强化食品安全理念

加强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首要的是树立食品安全法律理念。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食品安全定义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害的一种担保”。 具体地说,食品安全是指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食品安全是结果安全和过程安全的完整统一。因此,食品安全法律规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树立食品安全法律理念应当把结果安全和过程安全均纳入法律规制视野。其次,应当对全民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一切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科学种植养殖知识等。再次,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诚信、公德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建设,促使企业遵守职业道德,承担企业社会责任,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清理并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

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认真清理、补充和完善,对一些旧法进行废止、修改和整合,将散存于各法律法规中有关食品安全的内容整合, 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立法和执法上的相互冲突,解决法律体系的混乱,保持法制的统一性和完整性。首先应当确立立法原则,即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应当涵盖从 “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不能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和问题,应当按照社会分工和社会协作的要求来设计各项法律制度,涵盖食品链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综合、全面、立体的法律规制,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其次,应当完善《食品安全法》,如完善食品常规检验制度,并以此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的单行法规及完善技术性法规以明确标准,其中包括标准化、产地环境认证、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认证、标签管理、投入品、农药、兽药、饲料、肥料、激素、添加剂等的使用、质量监督检查、食品安全信用、食品安全评价等;再次,应当注意提高法律效力的层次性,对部门立法应当严格审查,此外,还应对社会参与执法、政府促进守法留有空间。

3.加强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效能

有效的执法监督与执法效果的软件的保证可以有效的减轻竞争无序的状况,促进食品市场良好的竞争秩序的建立。要建立统一的监督执法体系,克服各自为战的局面,部分执法部门可以考虑实行垂直管理,以根除部门、地方利益和徇私枉法。首先,分段监管符合国情,但应当避免分段监管带来的重叠和权力的真空地带,应当做到责任明确,进一步理顺监管体制,建立“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要强化各相关行政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加强联系和信息共享。虽然《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务院设定食品安全委员会,但地方仍处于多头治水状态,应当考虑同样在地方建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次,国外经验表明,对食品生产相关企业实行强制性管制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基础。食品安全比其他任何一种与健康相关的政府活动需要连续和强制性的管理。针对目前我国普遍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或者处罚较轻的问题,要扩大执法部门检查权,加大对违反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惩处力度。再次,应当改变运动式执法的现状,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和可操作性,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最后,落实执法人员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从制度上保障食品监管工作顺利进行。强化责任意识,建立责任制,使权力与责任挂钩,使责任追究落到实处,努力形成工作高效、执法严明的队伍.

4.完善责任体制,加大违法成本

事实上,有毒食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中,除了部分不懂法外,主要是利益驱动,是在预期的获利和惩罚间权衡后而为之的。只有重典治乱,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制售毒食品的风险成本,使其大于违法所获利益,生产者才会停止违法。首先应当在立法中根据不同需要设定严格产品责任或过失责任,如《产品责任法》中应将严格责任明确写入法律,以期产生单方面的有效预防激励;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由加害人给予受害人超过其实际损失的损害赔偿金额。在我国现行立法中,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可见,我国立法中已经承认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实用价值,但以价款为计算基准,惩罚性赔偿标准偏低,震慑力度显然不够,难以对违法行为形成有效的制约。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侵权人的私人成本就会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其博弈后的选择不是违法。其次,加大刑罚力度,刑法具有预防与惩治的双重功效。借鉴国外经验,对制售有毒食品的经营者施以包括自由罚在内的刑罚方法,并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剥夺其从业资格,不仅可以起到安抚受害者,惩罚教育违法者的作用,对同行业食品经营者也是一种威慑。

5.加强食品市场的准入及退出的管制和监管

目前,我国存在的市场准入制度主要是由各部门制定的规章,以质检部门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为例,包括许可证制度、强制检验制度以及市场准入标志制度,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而确保食品安全,这是防止伪劣产品进入市场的重要防线。我国应当加强建立严格的食品准入审查制度,同时要尽快建立一套具有国际水平的检疫技术。由于食品流通涉及众多环节,而每个环节都可能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因此对食品安全的监督需要贯彻在各个环节中,并建立食品备案制度,每一个环节均应按分类标准进行备案。在市场退出制度方面,现阶段主要是企业的自动召回为主,应当完善食品召回制度,与市场强制退出制度相结合。

此外,还应当大力发挥新闻媒体及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加大媒体信息披露力度;依法加强权力监督,保证公正执法;行业协会和消费者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也应当充分发挥,通过行业自律减轻执法成本,消费者权益也可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对于有关食品的各项定义应当明确依法规定,并且将各项称号的评比纳入法律轨道……

食品安全期待法律庇佑,一个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仅可为企业提供一套完整有效、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和监控管理技术标准,并强化食品从业者的自主意识,引导和规范企业行为,还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推动我国食品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是人民群众的福祉所在。

三鹿奶案的发生,是在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为之付出的代价,可以说,其造成的影响在渐渐平息,但绝不应当是休止符,任何我们社会所付出的代价,均应成为制度进步的阶梯。事实上,其已经带动了《食品安全法》的出台,也必将加快食品安全法律规制体系的完善的步伐。

作者:张文臻 张旻昊

第4篇:食品安全法律知识试题

单位: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从( )起施行。

A.2009年1月1日 B.2009年5月1日 C.2009年6月1日 D.2009年10月1日

2、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 )的赔偿金。 A.一倍 B.五倍 C.十倍 D.二十倍

3、食品生产经营人员( )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A.每半年 B.每年 C.每两年 D.每三年

4、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年。 A.六个月 B.一年 C.两年 D.五年

5.下面关于食品安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经过高温灭菌过程,食品中不含有任何致病微生物

B.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C.原料天然,食品中不含有任何人工合成物质 D.虽然过了保质期,但外观、口感正常 6.食品安全标准的性质是:( )

A.鼓励性标准 B.引导性标准 C.强制性标准 D.自愿性标准 7.下列食品中,哪些属禁止生产经营的:( )

A.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B.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C.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D.以上都是

8.食品经营者销售的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以下关于标签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标签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 B.标签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C.标签应当清楚、明显,容易辨识 D.标签应该突出表明功效

9.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流通经营应当依法取得食品( )。 A、生产许可 B、流通许可 C、餐饮服务许可。

10.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的,( )进口。

A、 可以 B、不可以 C、不得

二、判断题(每题5分,共5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原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仍继续有效。( ) 2.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但可以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 3.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 )

4.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 5.食品加工过程中成品与半成品可以混合存放。( )

6.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

7.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不能自行对所生产的食品进行检验,只能委托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

8.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疾病的人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 )

9.县级以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有权查封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

10.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 )

答案: 【选择题】

1.C 2.C 3.B 4.C 5.B 6.C 7.D 8.D 9.B 10.C 【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5篇:全国食品安全法律知识竞赛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根据《刑法修正案

(八)》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A、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

B、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造成食物中毒事故的 C、任意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严重后果的 D、掺入有毒、有害的食品原料,致人死亡的

2、根据《刑法修正案

(八)》规定,( ),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B、食品企业管理人员

C、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1 D、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食品企业管理人员

3、在中国境内从事( )活动,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法》。 A、食品生产和加工,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

B、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

C、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D、以上都正确

4、公民发现食品商店销售的食品有质量问题,应当向( )部门投诉。

A、食品药品监督部门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D、食品安全委员会

5、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 ),并且负责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

A、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B、食品安全标准制定

C、食品安全信息公布

D、以上都正确

6、( )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A、食品企业

B、食品行业协会

2 C、新闻媒体

D、食品卫生监督部门

7、依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 )应当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公益宣传,并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A、新闻媒体

B、社会团体

C、消费者协会

D、街道办事处

8、( )是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

A、食品安全风险方案

B、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C、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D、食品安全风险计划

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 )制定、公布,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标准编号。

A、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国家质检总局

D、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

10、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应当参照执行《食品安全法》有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的规定,并报( )备案。

A、国务院法制办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3 C、全国人大法工委

D、全国人大常委会

11、《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所称的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 )。 A、植物及其产品

B、动物及其产品

C、植物、动物及其产品

D、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12、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应当根据( ),及时修订。 A、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B、农产品市场监管情况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 C、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 D、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监管情况

13、( )有权举报食品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行为,有权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A、任何组织或个人

B、食品生产经营者

C、消费者

D、食品企业

14、食品生产经营人员( )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A、每年

B、每二年

C、 每三年

D、 每四年

4

15、对通过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认证机构应当依法实施跟踪调查。认证机构实施跟踪调查( )。

A、不收取任何费用 B、收取部分费用 C、收取所有费用 D、以上都不正确

16、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17、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18、申请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或者从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产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 )提交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质量监督管理部门

19、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 )。

A、 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B、 材料用量 C、 保存方式 D、 保质期

5

20、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 )。 A、承担全部责任

B、承担部分责任

C、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D、承担无限责任

21、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由( )规定。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国务院

C、质量管理监督部门

D、工商管理部门

22、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 A、半年

B、一年

C、二年

D、三年

23、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和餐饮服务许可的有效期为( )年。

A、1

B、2

C、3

D、4

24、食品生产经营者对依照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进行的抽样检验结论有异议申请复检,复检结论表明食品合格的,复检费用( )。 A、免费 B、平均分担 C、由抽样检验的部门承担 D、由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

6

25、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县级以上( )应当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并对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A、人民医院 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26、县级以上卫生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咨询、投诉、举报,对属于本部门职责的,( )受理,并及时进行答复、核实、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 )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处理。 A、应当;可以 B、可以;应当 C、应当;应当 D、可以;可以

27、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对生产经营者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二次以上( )的行政处罚。 A、没收违法所得 B、罚款 C、吊销许可证

7 D、没收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28、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履行各自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有权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 )的食品。 A、食品卫生标准 B、检验检疫标准 C、食品质量标准 D、食品安全标准

29、( )组织制定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A、卫生部

B、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C、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D、国务院

30、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应当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发生之时起( )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24小时内 B、12小时内 C、6小时内

8 D、2小时内

31、任何单位或者个人( )阻挠、干涉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A、可以 B、应当 C、不得 D、任意

32、县级以上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进行抽样检验。抽样检验购买样品所需费用和检验费等,由( )财政列支。 A、国务院 B、省级 C、上级 D、同级

33、农产品在包装、保鲜、贮存、运输中所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 )的技术规范。 A、任意性 B、行业性 C、专业性 D、强制性

9

34、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者个人销售的农产品,使用添加剂的,应当按照规定标明添加剂的( )。 A、剂量 B、成分 C、名称 D、性质

35、销售的农产品必须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生产者( )申请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优质农产品标准的,生产者( )申请使用相应的农产品质量标志。 A、应当;可以 B、应当;应当 C、可以;可以 D、可以;应当

36、国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对生产中或者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查。 A、质量监督

10 B、卫生行政 C、工商行政 D、农业行政

37、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经许可生产食品添加剂的,由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 )罚款。 A、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

B、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C、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

D、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38、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冒用农产品质量标志的,不适用下列哪一处罚( )。 A、责令改正 B、没收违法所得

C、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D、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39、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

11 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 )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A、二年

B、三年

C、四年

D、五年

40、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 )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

A、一年

B、五年

C、十年

D、终身

41、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 )的赔偿金。

A、十倍

B、五倍

C、三倍

D、双倍

42、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 )。

A、先承担行政法律责任

B、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C、先缴纳罚款、罚金

D、先承担刑事法律责任

43、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安全法》施行前已经取得相应许可证的,该许可证( )。 A、继续有效

12 B、重新申请 C、有效期两年 D、重新复核

44、下列( )不受《食品安全法》的调整。

A、转基因食品

B、生猪屠宰

C、军队专用食品

D、乳品

45、(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作出调整。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全国政协 C、国务院

D、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

46、医疗机构未依照《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八条规定报告有关疾病信息的,由( )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A、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B、卫生行政部门 C、工商行政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47、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人员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的,( )。

13 A、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B、没收违法所得

C、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D、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48、以下有关食品添加剂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比人工化学食品添加剂合成的安全 B、添加剂对身体有害,应该一概禁止

C、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都是食品非法添加物,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

D、发达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我国就可以使用

49、以下有关绿色食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绿色食品就是绿色的食品

B、绿色食品就是不放化肥和农药的食品 C、绿色食品一律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

D、绿色食品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

50、下面哪种物质是国家允许作为食品添加剂的( )? A、吊白块

B、硫磺

14 C、过氧化苯甲酰

D、都不允许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部分含51—100题,每题1分,共50分。

51、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A、法律

B、法规

C、产品订单和合同要求

D、食品安全标准

5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为( )。 A、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B、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 C、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D、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

53、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 )进行监测。 A、食源性疾病

B、人群健康状况

C、食品污染

D、食品中的有害因素

15

54、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一般包括( )方面的专家。 A、医学

B、农业

C、食品

D、营养

55、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 )危害进行风险评估。

A、物理性

B、化学性

C、致病性

D、生物性

56、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 ),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A、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B、食品市场监督管理信息 C、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

D、食品安全企业管理报告

57、食品安全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 A、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B、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C、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D、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58、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现行的( )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A、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B、食品卫生标准

16 C、食品质量标准

D、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

59、食品生产经营者对( )负责,承担社会责任。 A、其企业全体职工

B、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安全 C、社会

D、公众

60、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情形有( )。

A、为制定或者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

B、为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领域、重点品种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 C、发现新的可能危害食品安全的因素的 D、需要判断某一因素是否构成食品安全隐患的

61、国务院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建议,应当提供下列信息和资料( )。 A、风险的来源和性质 B、相关检验数据和结论 C、风险涉及范围 D、其他有关信息和资料

17 6

2、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并听取( )的意见,保障消费安全。 A、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 B、农产品销售者 C、农产品消费者 D、农产品生产者

63、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哪些要求( )? A、 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B、 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

C、 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D、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64、下列哪些从业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 A、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 B、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疾病的人员

C、患有渗出性皮肤病疾病的人员

18 D、患有轻微腰疼疾病的人员

65、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 )。 A、名称

B、生产日期

C、保质期

D、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

66、食品广告的内容 ( )。

A、应当真实合法

B、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

C、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D、可以涉及具体疗效

67、食品生产经营者未依照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召回或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县级以上( )可以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

A、质量监督管理部门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 国土资源部门

68、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 食品检验实行食品检验机构与检验人负责制

B、食品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对出具的食品检验报告负责 C、 食品检验报告应当加盖食品检验机构公章

19 D、 食品检验报告无需检验人的签名或者盖章

69、县级以上( )部门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进行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不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 A、质量监督

B、工商行政管理 C、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D、 卫生行政

70、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组织职工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学习食品安全( ),并建立培训档案。 A、法律 B、法规

C、规章

D、标准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

71、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当建立信息收集网络,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收集、汇总、通报下列信息( )。 A、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出口食品实施检验检疫发现的食品安全信息

B、行业协会、消费者反映的进口食品安全信息

C、国际组织、境外政府机构发布的食品安全信息、风险预警信息,以及境外行业协会等组织、消费者反映的食品安全信息 D、其他食品安全信息

72、( )和( )应当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0 A、农业科研教育机构

B、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C、政府部门

D、行业组织

73、对可能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 )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实行许可制度。

A、农药 B、兽药C、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D、肥料和兽医器械

74、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区域( )。

A、生产 B、捕捞 C、采集食用农产品 D、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

75、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履行各自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 A、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B、对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 C、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D、查封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76、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等情况。 A、卫生年检记录 B、记录许可颁发 C、日常监督检查结果

21 D、违法行为查处

77、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下列哪些信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公布( )? A、国家食品安全总体情况

B、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 C、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信息

D、其他重要的食品安全信息和国务院确定的需要统一公布的信息

78、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公布信息,应当做到( )。 A、准确 B、及时 C、客观 D、完整

79、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依照国家食品召回制度予以( )。 A、召回 B、停止经营 C、再利用 D、销毁

22 80、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制定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应当包含食品抽样检验的内容。对专供( )等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应当重点加强抽样检验。 A、婴幼儿 B、妇女 C、老年人 D、病人

81、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包括( )。 A、依照食品安全法实施行政许可的情况

B、责令停止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录 C、查处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情况 D、专项检查整治工作情况

82、国务院( )等部门依据职责制定食品行业的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采取措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强对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A、铁道 B、商务

C、工商行政管理 D、工业和信息化

23 8

3、依法需要实施检疫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应当附具( )。 A、检疫合格标志 B、免检证明 C、质量合格标志 D、检疫合格证明

8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产品,不得销售( )。 A、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或者其他化学物质的

B、农药、兽药等化学物质残留或者含有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

C、含有的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

D、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不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的技术规范的

85、采用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认定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测,被抽查人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时起( )内申请复检。复检( )采用快速检测方法。 A、4小时 B、8小时

C、不得

24 D、可以

86、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对监督抽查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之日起( )内,向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检。 A、10日 B、5日 C、省级 D、上级

87、进口有下列( )情形,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A、进口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 B、进口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

C、首次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未经过安全性评估

D、出口商未遵守本法的规定出口食品

88、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的举办者允许未取

25 得许可的食品经营者进入市场销售食品,或者未履行检查、报告等义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 )。

A、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B、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C、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D、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停业,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

89、未按照要求进行食品运输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 )。

A、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B、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C、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D、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

90、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承担食品检验职责的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以广告或者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依法对( )给予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

A、主要领导

B、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C、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D、班子成员

26 9

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未履行职责,本行政区域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 )的处分。 A、记大过

B、降级

C、撤职

D、开除

92、《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境外公司向中国出口转基因植物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利用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的或者含有农业转基因生物成份的植物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的,应当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符合下列条件的,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方可批准试验材料入境并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进行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 )。 A、输出国家或者地区已经允许作为相应用途并投放市场

B、输出国家或者地区经过科学试验证明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无害

C、有相应的安全管理、防范措施 D、无显著危害

93、进口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食品添加剂的,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 )。

A、没收违法进口的食品添加剂 B、并处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27 C、违法进口的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D、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94、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指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所进行的科学评估,包括( )等。 A、危害识别 B、危害特征描述 C、暴露评估 D、风险特征描述

95、餐饮服务,指通过( )等,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和消费场所及设施的服务活动。 A、即时制作加工 B、商业销售 C、服务性劳动 D、自产自销

96、以下有关食品安全监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部门依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进行

28 B、国境口岸食品的监督管理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照食品安全法和其实施条例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实施

C、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另行制定 D、保健食品由食品安全委员会监督管理

97、以下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法律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伪造检测结果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B、伪造检测结果的,情节严重的,撤销其检测资格 C、伪造检测结果的,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D、出具检测结果不实,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造成重大损害的,并撤销其检测资格

98、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者倾倒( ),依照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A、废水 B、废气 C、固体废物

29 D、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

99、以下关于农产品批发市场中销售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赔偿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农产品批发市场有权拒绝赔偿 B、消费者可以向农产品批发市场要求赔偿

C、属于生产者、销售者责任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有权追偿 D、消费者也可以直接向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要求赔偿

100、农产品质量标志是指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并发布,加施于获得特定质量认证农产品的证明标识,包括( )。 A、无公害农产品 B、绿色食品 C、名牌农产品 D、有机食品的标志

30

第6篇:食品安全法律知识竞赛方案

一、活动主题:依法加强监管共铸食品安全

二、竞赛时间:2017年10月底或11月初

三、竞赛地点: 邻水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五楼会议室

四、参赛单位: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稽查大队

五、竞赛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配套规章制度及《四川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管理条例》

六、竞赛规则:

(一)由各队领队抽签决定参赛台号,抽签后各参赛队内自行决定本队参赛选手的场上座次和答题顺序。

(二)题型设置。本次抢答赛的答题形式分为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三种。

1、个人必答题。必答题内容不限,题型为选择题或判断题,由各参赛队的选手按座次依次回答提问,每轮每队的1名队员独立回答1题,其他队员不得补充或提供帮助,共进行4轮。每题答题时间为60秒,每题的分值为10分,答对加10分,答错或不能回答的不得分。

(比赛暂停,安排第1次互动答题,共3题)

2、小组必答题。必答题内容不限,题型为问答题,由各参赛队确定选手回答提问,由每轮每队的1名队员回答1题,其他队员可以补充或提供帮助,共进行1轮。每题答题时间为90秒,

- 1

参赛组可以要求主持人重新宣读题目,但时间不重新计算,选题一经选定不得更改,已经选过的题目不能再选。

(三)加时赛。决赛中如有名次并列的情况时,将对名次并列的队以加赛抢答题的方式决出名次。先得分者胜出,加赛题目分值为10分。

(四)本次竞赛每支队伍基础分为100分,由主持人当场判定加分或减分。主持人不能确认参赛选手回答是否正确时,请仲裁组现场裁定。仲裁组的现场裁定为最终裁定。

5、观众互动题:由主持人对现场观众进行提问,每个环节结束主持人对现场观众进行提问,第一个举手回答的观众全题正确的当场发放纪念品一份。每轮结束主持人提3个问题。

七、比赛规则、纪律及要求

(一)主持人要求

1.要读清题目,不得暗中提示。 2.不得有意拖长时间,影响选手做答。

3.主持人应当公正、准确地对队员的答题及时做出评判,在听清答案后,判定无误后给分,主持人在未能听清答案或选手所答答案与正确答案有所出入,但不能判定其对错时,请仲裁组判定。各队对主持人的裁决不得在比赛中提出异议。

(二)参赛者要求

1.各参赛组要本着友谊第

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尊重对手,服从评判,服从赛场现场领导和安排,遵守各项规则。

- 3

现翻阅资料等舞弊行为时,由仲裁组提出警告,并且每出现一次倒扣该队20分。

(三)答题流程

主持人提醒答题队“请听题”后,读题并发出“请回答”的口令即进入答题状态,计时开始。在有效答题时间内,参赛队任选一人答题,回答完后明确“答题完毕”或“放弃”,否则作0分处理。

(四)各单位参赛台号于比赛当天早上9点抽签决定,请各领队及选手务必于当日早上8点50前到达比赛场地。

八、奖项设置

本次竞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名,组织奖3名,优秀选手3名。

九、评委

评委:由局领导班子成员组成。

仲裁组:政策法规、食品生产、流通、餐饮股负责人。 1.评委做到公正严明,对错分明。 2.仲裁组熟知各题答案的正确性。

3.仲裁组及评委应更正主持人无法评判以及评判错误的题目,一时不能判定正误时,要讨论确定。

十一、颁奖

局领导对获奖代表队进行颁奖。

- 5 -

第7篇: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及法律

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培训制度

一、从事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必须在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

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工作。

二、认真执行培训计划,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的指导下定期组织管理

人员、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及食品安全操作技能培训。

三、餐饮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包括负责人、管理人员和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初次培训时间分别不得少于20、50、15课时。

四、新参加工作的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包括实习工、实习生必须经过培

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五、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离岗学

习一周,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六、建立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

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石家庄市新华区光明渔港水上公园店

2012年11月10日

第8篇:安徽省食品安全法律知识竞赛试题库(173题)

发布日期:2017-11-02 09:11 字体:[大] [中] [小] 分享到:

安徽省食品安全法律知识竞赛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 对当地食品安全负责,统一领导、协调本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B.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D.各级技术监督部门

答案:A 2.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举报,应当立即向 A、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B、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C、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D、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答案:A 3.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原则上每年应接受不少于的食品安全集中培训

A.20小时 B.30小时 C.40小时D.50小时

答案:C 4.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答案:B 5.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

起施行。

A.2009年6月1日

B.2009年6月28日

C.2009年8月1日

D.2015年10月1日

答案:D 6.食品生产许可、食品经营许可的有效期为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答案:D 7.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

A.先承担行政法律责任

B.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C.先缴纳罚款、罚金

D.先承担刑事法律责任 答案:B 8.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

倍的赔偿金

A.2

B.3

C.5

D.10 答案:D 9.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是

A.食品安全调研报告

B.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C.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

D.食品安全国际标准

答案:B 10.食品检验实行

负责制

A.食品检验机构

B.检验人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检验机构与检验人

答案:D 11.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涉及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由

组织事故责任调查 A.国务院

B.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

C.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

D.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答案:D 12.违法《食品安全法》规定,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未经许可生产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可并处

罚款

A.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

B.2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

C.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

D.50000元以上

答案:D 13.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

A.200g

B.100g

C.150g

D.250g 答案:B 14.下列关于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叙述错误的是

A.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特定保健功能,普通食品不允许声称保健功能

B.普遍人群均可食用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 C.保健食品具有规定的每日服用量,普通食品无规定的食用量

D.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物和正常的膳食

答案:B 15.保健食品可以宣称以下哪种保健功能

A.辅助改善记忆

B.补脑

C.提高智商

D.改善脑力疲劳

答案:A 16.食品安全标准的性质是

A.鼓励性标准

B.引导性标准

C.强制性标准 D.自愿性标准

答案:C 17.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

A.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B.食品生产经营者要求

C.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

D.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要求 答案:C 18.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按规定组织职工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并建立

A.学籍管理制度

B.固定培训机构

C.培训档案

D.档案库

答案:C 19.对因标签、标识或者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召回的食品,食品生产者在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

A.可以继续销售

B.不得继续销售

C.食品生产经营者自行决定

D.自行销毁

答案:A 20.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应当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发生之时起

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24小时内

B.2小时内

C.12小时内

D.48小时内

答案:B 21.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

A.公众身体健康

B.公众生命安全

C.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D.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答案:C 22.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

A.疾病预防

B.治疗功能

C.疾病预防和治疗功能

D.改善功能

答案:C 23.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

责任

A.相同

B.连带

C.基本相同

D.共同

答案:B 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

负责制定、公布

B.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答案:C 25.屠宰畜、禽的检验规程,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

制定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A.国务院农业部门

C.国务院质量检验部门

D.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答案:B 26.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A.可降价销售

B.不能销售

C.可作处理食品销售

D.可折价销售

答案:B 27.对于确认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不按规定主动召回的,有关监管部门应当

A.当众销毁

B.要求召回

C.责令召回或停止经营

D.予以没收

答案:C 28.农业行政、质量监督等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举报,应当立即向

B.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 A.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C.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D.上级人民政府报告

答案:B

29.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涉及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由

组织事故责任调查

B.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共同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

D.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答案:D 30.食品生产经营中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符合的标准是

A.对婴幼儿无害

B.对环境无害

C.对人体安全、无害

D.对健康无害

答案:C

31.在广告中对食品质量作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的,应依照

的规定给予处罚 A.《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答案:A 32.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食品必须经

后方可出厂销售

A.强制检验合格

B.委托检验合格

C.出厂检验合格

D.质检部门检验合格

答案:C

33.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采购食品或原料时,除需要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外,还应查验

A.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B.健康证明

C.培训证明

D.检验证明

答案:A 34.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

B.出口国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A.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C.美国食品安全标准

D.国际通用标准

答案:A 35.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检验机构、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依法对检验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食品检验人员给予

的处分

C.记大过

D.警告 A.撤职或者开除

B.记过

答案:A 36.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包括其市场销售、有关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等),应当遵守

的规定。

A.食品安全法

B.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C.产品质量法

D.以上都不是

答案:B 37.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

)。

A.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

B.新的食品原料 C.药品

D.食品添加剂

答案:C 38.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建筑工地等集中用餐单位的(

)应当加强对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品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A.所在社区

B.主管部门

C.质量负责人

D.房屋产权所有者

答案:B 39.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除了标明普通食品标签要求的相关内容,还应当标明(

)。

A.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B.适用人群

C.使用说明

D.注意事项

答案:A 4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以及食品检验机构、食品行业协会不得以广告或者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 )不得以收取费用或者其他牟取利益的方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 A.消费者组织

B.行业组织

C.广告商

D.经销商

答案:A 41.不得以( B )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同一企业不得用( C )生产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

A.委托生产

B.分装

C.同一配方

D.不同配方

4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可以采用国家规定的(

)检测方法对食品进行抽查检测。

A.快速

B.现场

C.委托

D.实验

答案:A 43.依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违法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处罚外,可以由公安机关给予( )。

A.处罚

B.拘留

C.移送

D.刑事处理

答案:B 44.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用水,使用洗涤剂、消毒剂,或者出厂的餐具、饮具未按规定检验合格并随附消毒合格证明,或者未按规定在独立包装上标注相关内容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依照前款规定给予处罚。

A.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工商部门

D.质量监督部门

答案:B 45.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拒绝、阻挠、干涉有关部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事故调查处理、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停产停业,并处(

)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A.五千元以下

B.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C.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D.二千元

答案:B 46.食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年内累计(

)次因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受到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以外处罚的,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A.二

B.三

C.四

D.五

答案:B 47.被吊销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

)内不得申请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或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A.三年

B.五年

C.十年

D.终身

答案:B 48.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

A.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B.食品生产经营者要求

C.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

D.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要求 答案:C 49.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使用( )贮存食品添加剂。

A.专用设备

B.专门区域

C.专用设备和专门区域

D.专用设备或者在专门区域

答案:D 50.在不影响城市交通和环境卫生的情形下,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确定临时经营区域和经营时段,允许食品摊贩摆设摊点,但是幼儿园、中小学校门口两侧( )范围内不得确定为食品摊贩经营活动区域。

A.50米

B.100米

C.150米

D.200米

答案:D 51.食品小作坊登记证有效期为( )。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答案:D 52.食品小作坊( )应当对生产或者销售的食品至少进行一次检验。 A.每季度

B.每半年

C.每年

D.2年内

答案:C 53.食品小作坊购进食品原料、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进行查验,如实记录名称、数量、供货者名称和联系方式、购货日期。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 )。

A.2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年

答案:C 54.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抽样人员应当使用规范的抽样文书,详细记录抽样信息。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答案:B 55.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应当采用食品安全标准等规定的( )。

A.检验项目

B.检验方法

C.快速检验方法

D.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 答案:D 56.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的严重和紧急程度,食品召回分为( )。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答案:B 57.实施一级召回的,食品生产者应当自公告发布之日起( )工作日内完成召回工作。

A.10个

B.15个

C.20个

D.30个

答案:A 58.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的生产许可由( )负责。

A.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设区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答案:B 59.食品生产者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食品生产许可的有效期的,应当在该食品生产许可有效期届满( )前,向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A.10个工作日

B.15个工作日

C.20个工作日

D.30个工作日

答案:D 60.申请食品经营许可,应当按照食品( )分类提出。

A.经营主体业态

B.经营项目

C.食品经营范围和经营项目

D.经营主体业态和经营项目

答案:D 61.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配备(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A.专职

B.兼职

C.专用

D.专职或者兼职

答案:D 62.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按照食用农产品类别实行( )。 A.专区销售

B.分区销售

C.专柜销售

D.单独销售

答案:B 63.对直接收到的食品药品投诉举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之日起( )内转交同级食品药品投诉举报机构。

A.3日

B.5日

C.7日

D.10日

答案:B 64.投诉举报承办部门应当自投诉举报受理之日起( )内向投诉举报人反馈办理结果

A.20日

B.30日

C.60日

D.90日

答案:C 65.首次进口的属于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保健食品备案管理由( )负责。

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B.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答案:A 66.保健食品注册证书有效期为( )。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答案:D 67.实施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对重点项目应当以( )方式为主。

A.书面检查

B.重点抽查 C. 现场检查

D.随机抽查

答案:C 68.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名称应当反映食品的真实属性,使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 )。

A.分类名称

B.等效名称

C.分类名称或者同效名称

D.分类名称或者等效名称

答案:D 69.( )负责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工作。 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B.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答案:A 70.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在通信主管部门批准后( )内,向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取得备案号。

A.10个工作日

B.15个工作日

C.20个工作日

D.30个工作日

答案:D

二、是非判断题

1.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答案:√

2.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答案:√ 3.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不承担责任。

答案:×

4.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增加监督检查频次。

答案:√

5.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进行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不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

答案:√

6.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食品实施免检。

答案:×

7.《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10月1日实施。

答案:×

8.国务院设立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答案:√ 9.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未履行所规定义务,在本市场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答案:√

10.凡患有痢疾、伤寒、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病毒性肝炎、糖尿病患者不得从事直接入口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答案:×

11.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

答案:√

12.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

答案:√

13.严禁高等院校以外的学校食堂加工制作冷荤凉菜;严禁各类学校食堂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

答案:√

14.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人员,应立即离开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答案:√

15.保健食品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答案:√

16.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对所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答案:√

17.保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答案:√

18.只要生产的产品质量好,无需在产品的外包装上贴标签。

答案:×

19.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

答案:√

20.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

答案:√ 21.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答案:√

22.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答案:√

23.在中国境内市场销售的进口食品,必须使用中文标识。

答案:√

24.申请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或者从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产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

答案:×

25.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

答案:√

26.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除应当标明《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内容外,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答案:√

27.餐具、饮具和盛入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

答案:√

28.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污染食品和有毒食品。

答案:×

29.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只须在贮存位置标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答案:×

30.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公布食品安全信息应当准确、及时、客观。

答案:√

31.监管部门接到公民对食品安全咨询、投诉、举报,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不须受理。

答案:×

32.承担食品检验职责的机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可以向消费者推荐食品。

答案:× 33.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辐射性危害进行风险评估。

答案:×

34.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确定某食品不安全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当场销毁相关食品。

答案:×

35.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做到:取得相应资质许可、建立自身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接受监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和对监管部门食品抽检要付相应检验费。

答案:×

36.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查处重大事故。

答案:×

37.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答案:√

38.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报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答案:×

39.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答案:√

40.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

答案:√

41.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措施有: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封存、检验可能导致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做好信息发布工作。

答案:√

4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方面的专家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代表组成。

答案:√

43.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生产日期 、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成分或配料表等内容。

答案:√ 44.调查食品安全事故,应当查明:事故单位的责任,负有监督管理和认证职责的监督管理部门、认证机构的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情况。

答案:√

45.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

答案:√

46.县级以上食品监管部门应当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内容包括:税务登记证、许可颁发、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

答案:×

47.食品检验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认证认可的规定取得资质认定后,方可从事食品检验活动。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答案:√

48.食品行业协会等组织、消费者需要委托食品检验机构对食品进行检验的,应当委托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

答案:√

49.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色香味、增加营养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答案:×

50.委托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受托方对委托生产的食品安全承担法律责任。

答案:×

三、多项选择题

1.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履行各自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有权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A.对违法当事人采取强制措施

B.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

C.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D.查封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E.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答案:BCDE 2.县级及其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向社会公布哪些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

A.专项检查整治工作情况 B.责令停止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记录

C.查处食品经营者违法行为的情况

D.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

E.依照《食品安全法》实施行政许可的情况

答案:ABCDE 3.患有

等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A.心脏病

B.伤寒

C.病毒性肝炎

D.消化道传染病

E.病毒性感染

答案:BCD 4.某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市场巡查中到某食品超市现场检查。根据相关规定,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A.主动出示执法证件,表明身份

B.查验该超市食品流通许可证、营业执照 C.要求该超市法定代表人现场配合检查

D.查验该超市食品进货记录

E.查验销售记录

答案:ABDE 5.食品经营者发现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

A.立即停止经营

B.下架单独存放

C.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

D.将有关情况报告辖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E.立即销毁

答案:AC 6.城隍商业城是某县一座大型食品市场,采取商业招租、柜台出租等方式经营,作为食品集中交易的开办者,应当履行的义务有

A.明确入场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B.建立和完善食品经营管理制度,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的培训

C.定期对入场食品经营者的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 D.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E.定期到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情况

答案:ABCD 7.基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执法人员在巡查中对食品经营户经营的食品要审查预包装食品的标签,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

A.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B.成分或者配料表;

C.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D.产品标准代号

E.食品安全投诉电话

答案:ABCD 8.食品生产经营者在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后,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经营的,食品监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可以给予哪些处罚

A.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

B.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C.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D.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E.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答案:ABCDE 9.食品经营者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食品安全法》可以给予哪些处罚

A.责令改正

B.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C.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D.没收违法所得

E.给予警告

答案:ABCE 10.食品经营者应认真查验供货者的

A.供货者的许可证

B.营业执照

C.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D.税务登记证

E.授权委托书

答案:AC 11.食品生产者采购下列哪些(ABC)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A.食品原料

B.食品添加剂

C.食品相关产品

D.所有产品

12.食品生产企业的进货查验记录应当如实记录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ABCD)。

A.名称

B.规格

C.数量

D.进货日期

13.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公布食品安全信息应当(ABC)。

A.准确

B.及时

C.客观

D.全面

14.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下列哪些信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公布(ABCD)。

A.国家食品安全总体情况 B.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

C.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

D.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信息

15.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措施有(ABCD )。

A.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B.封存、检验可能导致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

C.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

D.做好信息发布工作

16.监管部门接到公民对食品安全咨询、投诉、举报,应当作出以下处理:(ABD)。

A.属于部门职责,应当受理,调查核实情况

B.将处理结果答复

C.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不予处理

D.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处理。

17.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法定职责包括(ABCD)。

A.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B.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C.配备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D.做好对所生产经营食品的检验工作

18.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现行的(ABCD)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A.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B.食品卫生标准 C.食品质量标准D.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

19.以下(ABCD)部门不得以广告或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

A.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B.承担食品检验职责的机构 C.食品行业协会 D.消费者协会

20.有下列情形之一,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停产,直至吊销许可证(ABC)。

A.未建立并遵守查验记录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B.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未依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备案

C.未按规定要求贮存、销售食品或者清理库存食品

D.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中添加药品 21.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ABC)危害进行风险评估。

A.生物性 B.化学性C.物理性D.辐射性

22.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确定某食品不安全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立即(AB )。

A.采取措施使该食品停止生产经营B.通过各种途径告知消费者停止食用

C.当场销毁相关食品 D.研究改进生产工艺方法

23.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上岗时应遵守(ABCD )个人卫生要求。

A.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B.有腹泻、化脓性性皮肤病不得上岗

C.患有活动性肺结核者不得上岗 D.保持手的清洁卫生

24.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 ABD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A.法律 B.法规 C.产品订单和合同要求 D.食品安全标准

25.下列哪些食品是食品安全法禁止生产经营的? (ABD) A.未经检疫的肉类 B.腐败变质食品 C.未经冷藏的食品 D.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26.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承担食品检验职责的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以广告或者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依法对( BC )给予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

A.主要领导 B.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C.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D.班子成员

27.食品安全事故,指(ABC)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A.食物中毒 B.食源性疾病 C.食品污染 D.食品微量元素

28.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做到(ABD)。

A.取得相应资质许可

B.建立自身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C.对监管部门食品抽检要付相应检验费

D.接受监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

29.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受到( CD )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十年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

A.降级处分 B.撤职处分 C.刑事处罚 D.开除处分

30.下列(ACD)行为必须遵守《食品安全法》。

A.食品生产 B.初级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套 C.食品销售 D.餐饮服务 3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其具体职责是(ABCD)。

A.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工作机制

B.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C.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D.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进行评议考核

32.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ABC) A.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 B.立即停止生产 C.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D.不用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

33.进口的食品添加剂应当有(BC)。

A.出口国标识 B.中文标签 C.中文说明书 D.英文说明

34.在食品安全事故调查中,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ABD ),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A.隐瞒 B.谎报 C.向媒体报道D.缓报

35.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并执行原料验收、(ABCD)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保证食品安全。 A.生产过程安全管理 B.贮存管理 C.设备管理 D.不合格产品管理

36.食品经营主体业态分为(ABC)。

A.食品销售经营者 B.餐饮服务经营者 C.单位食堂D.中央厨房

37.食品日常监督检查计划应当包括(ABCD)。

A.检查事项 B.检查方式 C.检查频次以及抽检食品种类 D.抽查比例等内容。

38.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应当遵循(ACD)的原则。

A.科学 B.严谨 C.公开D.公平

39.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发现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有下列哪些严重违法行为之一的,应当停止向其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ABCD) A.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因涉嫌食品安全犯罪被立案侦查或者提起公诉的

B.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因食品安全相关犯罪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的

C.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因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拘留或者给予其他治安管理处罚的

D.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作出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产停业等处罚的

40.生产和进口下列哪些保健食品应当依法备案?(AB) A.使用的原料已经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的保健食品

B.首次进口的属于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保健食品

C.使用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以外原料的保健食品

D.首次进口的保健食品

四、简答题

1.预包装食品的标签应当标注哪些内容? 答:(一)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二)成分或者配料表;(三)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四)保质期;(五)产品标准代号;(六)贮存条件;(七)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八)生产许可证编号;(九)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

2.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应当标明哪些事项? 答案:(一)食品添加剂产品名称、规格和净含量;(二)生产者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三)成分或者配料表;(四)生产日期、保质期限或安全使用期限;(五)贮存条件;(六)产品标准代号;(七)生产许可证编号;(八)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公告批准的使用范围、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九)法律法规或者相关标准规定必须标注的其他事项。

3.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一)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三)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四)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五)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七)食品检验方法和规程;

(八)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4.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权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一)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二)对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三)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四)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违法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或者被污染的工具、设备;(五)查封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5.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记录哪些内容? 答案:食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号、购货者的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

6.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应当如实记录哪些内容? 答案: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

7.从事食品批发业务的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销售记录制度,销售记录制度应当如实记录哪些内容?

答案:如实记录批发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

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会同同级卫生行政、质量监督、农业行政等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并采取下列哪些措施,防止或者减轻社会危害?

答案:

(一)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组织救治因食品安全事故导致人身伤害的人员;

(二)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并立即进行检验;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召回或者停止经营;

(三)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相关产品,并责令进行清洗消毒;

(四)做好信息发布工作,依法对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情况进行发布,并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

9.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应当将下列事项作为监督管理的重点:

答案:

(一)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二)保健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添加行为和按照注册或者备案的技术要求组织生产的情况,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以及宣传材料中有关功能宣传的情况;

(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风险较高的食品生产经营者;

(四)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表明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事项。

10.应当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情形有哪些?

答案:

(一)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

(二)为制定或者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

(三)为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领域、重点品种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

(四)发现新的可能危害食品安全因素的;

(五)需要判断某一因素是否构成食品安全隐患的;

(六)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为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其他情形。

11.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就哪些事项制定并实施控制要求,保证所生产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答案:

(一)原料采购、原料验收、投料等原料控制;

(二)生产工序、设备、贮存、包装等生产关键环节控制;

(三)原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出厂检验等检验控制;

(四)运输和交付控制。

12.食品小作坊不得生产加工哪些食品?

答案:

(一)食品添加剂;

(二)乳制品、罐头制品、饮料等食品;

(三)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

(四)采用非固态法发酵工艺生产的白酒;

(五)国家和省禁止生产加工的其他食品。 13.从事小餐饮、食品摊贩经营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答案:

(一)经营场所与有毒、有害场所和其他污染源保持安全距离;

(二)具有相应的防尘、防蝇、防鼠、防虫等卫生防护设施和废弃物收集设施;

(三)用水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四)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从业人员取得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进行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时采取必要的卫生安全防护措施;

(五)使用的食品容器、工具无毒、无害,符合卫生和使用要求;

(六)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等清洗消毒产品对人体安全、无害。

第9篇:校园安全法律知识讲稿

老师、同学们好!

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主要的安全隐患有交通事故、游泳溺水、火灾火险、食物中毒、毒品危害、体育运动损伤等10多种,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将可以避免。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促进和确保广大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人身安全。

一、积极营造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各年段、各班级要结合学校实际,围绕主题,开展讲座、班会、队会及利用广播、墙报、黑板报、电子屏幕、多媒体设备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提高学生自护、自救、防灾、逃生能力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交通的基础是道路,前提是行人。有路,人才去走;有人,才能走在路上。走路的人个个都愿意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谁也不想在路上摔跟头,更不用说在路上发生交通意外了。所以,为了走得安稳,不少老年人走路常常带上拐仗。这个拐杖就是交通法律,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它是规定人和车在道路上该怎么走的国家法律,也是人人必须遵守的走路和行车的总规矩,它是保证人们行路安全的重要“拐杖”。首先,交通安全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法。”同学们尤其要注意遵守。那么我们这些学生该怎样走路呢?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第六十三条就规定了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行人通过路口或横过马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过街设施;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行人不得跨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不得扒车、强行拦车或实施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其他行为。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公路交通有条不紊,也才能确保行人的安全。可是,我们有些同学就不遵守这些规定,或者虽然知道这规定,却要充好汉,故意在公路中间的车行道上走,他们想的是:“你开车的敢撞我吗?”但是这些同学就没有想一想:万一车况不好驾驶员控制不住怎么办?所以,同学们,为了你的生命安全,在公路上一定要靠边走啊!现在大家的生活富裕了,同学们骑自行车的越来越多,我见了很高兴,但也为你们的安全担心。怎样才能保证骑自行车时的安全呢?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自行车行驶方面的常识:

1、转弯前要减速慢行、向后瞭望、伸手示意,不要突然猛拐,只有这样你才能决定能否立刻转弯,人家也知道你要转弯,好互相照应,而突然猛拐,那是十有九次要出事的。

2、不要双手撒把、攀扶其他车辆或手中拿东西。这些情况必然严重妨碍骑车人对自行车的有效控制,尤其是攀扶拖拉机和汽车,它加速急转弯和刹车时最容易伤害骑车人。那些双手撒把骑“英雄车”和攀扶机动车偷懒“取巧”的骑车人,往往死于非命。

3、骑自行车不要扶手并行,互相追逐打闹或曲折行驶。道路不是做游戏取乐的地方,当你把交通安全在嬉笑玩乐中置之度外的时候,等待你的可能就是人车两毁、一命归天。一位年仅11岁的小学生,违反规定,在公路上骑自行车,上坡时因体力差而曲线行驶占了汽车的道,被躲闪不及的汽车当场撞死;一位女学生下课后到公路对面买零食,突然听见上课铃响,急忙转身,也不瞭望左右,埋头就跑,没想到正驶来一辆大货车,顿时葬身轮下;还有一位学生在横穿公路时,被疾驰而来的客车撞致颅脑损伤,后几经转院治疗方才伤愈,但留下了残疾,累计花去医药费2万余元。这一件件的不幸事故,都使我们万分惋惜,更使他

们的家长悲痛无尽。同学们再想一想,还未成人,正在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瞬间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这值得吗?难道这种不幸真是无法避免的吗?如果他们都能随时心里想到“交通安全”这根拐杖,把路走好,这些悲剧是绝对不会发生的。

大家还要记住:千万不要在道路上追车、扒车、强行拉车和抛东西打车。曾经一位10岁小学生追爬拖拉机摔成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在高速公路上多次发生小学生用石头、砖头、泥团袭击汽车的事件,打坏车身、砸坏车窗、伤害车上乘客,造成严重后果。这些抛物砸车的行为,同学们千万别以为是儿戏、好玩,这是一种严重危害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必须受到应得的惩罚。同学们:你们也要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是你在车上受到了袭击,你一定会非常愤怒,非常痛恨,所以大家绝不能干这种坏事!

1、要注意交通安全。

严守交通规则,按时回家,不在外逗留。上学、放学路上,必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右边行走;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必须遵守信号的规定,没有信号灯过马路时要先观察两边车辆情况,主动避让机动车辆;家庭住址比较偏僻的学生可以与同学结伴回家或要求家长接送;不准在公路上追逐打闹,开展各类游戏活动,要远离公路和铁路;

2、要注意饮食安全。同学们购买袋装食品时,要看包装是否完好,看清楚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及地址,不购买“三无”食品,不随便在外就餐,防止食物中毒;不在校门口和街头流动摊点购买零食,防止误食不卫生食品等,造成食物中毒,同时注意不要暴饮暴食。

3、要注意在教室里的安全。

要安全用电,要求大家不要用手触摸电线、灯管和插座,发现电器损坏后不要擅自修理,应向老师和学校报告,请专人修理;

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靠右行,不许将手搭在他人肩上或背上,不许坐在楼梯扶手上往下滑,不准在楼梯、楼道上疯跑打闹;不靠近窗户玩耍探望。进校后不准外出,有事必须请假。

严禁将火柴、打火机等火种带进教室,以免发生火灾。

4、要注意活动安全。

上体育课前要做好准备活动,运动时注意不要剧烈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活动时,要在体育老师的正确指导下,使用体育器材或参加运动,课余时间活动要注意安全,严禁疯赶打闹或进入有危险的区域;劳动时不要用劳动工具玩打,注意劳动安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理智,不要动手动脚,以免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后果。现在夏季来了有些同学到河里去洗澡,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溺水事故,因此同学们要做到,没有家长带领,不得到河塘等地方游泳,以免发生溺水危险。不得到建筑工地玩耍,以免发生危险。

5.要注意外出安全、交友安全。

我们每个人都要外出,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一不小心,就会发生意外事故。因此,要学会

保护自己,注意安全,学会自护自救,掌握基本的防护知识和逃生本领,记住家长、老师电话号码和急救电话(110报警、120急救车、119火警)。更要远离网吧或营业性娱乐场所,不和社会上不三不四或行为怪异的陌生人交往,以防上当受骗。

同学们,生命是世上最宝贵的,它只有一次,它不光光是属于你,也属于每一个家庭,更属于我们的国家。当你们还小的时候,你们的生命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记住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保护自己,人人有责,最后,我倡议让我们携起手来,人人在家庭争做“平安家庭”的维护者,在校园争做“平安校园”的参与者,让我们共同为创建永远的阳光平安校园而努力!

法律在我心中,安全伴我成长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法律在我心中,安全伴我成长”。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善待自我。而遵纪守法、行为规范、注重道德修养及校园安全等都关系到我们能否健康成长,能否安心学习。为了增强同学们的法制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普及宣传法律知识,提高大家的法制观念、法律道德素质,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大家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今天,我想从法律和安全以及道德修养等角度对大家再提几点要求,希望共勉。

1.要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这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作家柳青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紧要处却常常只有几步。同学们还没有走上社会,前面的道路还很长,要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一定要走好每一步,学会分析,学会辩别,学会拒绝,学会自我保护,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诱惑和侵害。

工2.学习一些系统的法律知识,逐步树立较强的法制观念,有效预防违法犯罪,树立知法、懂法、守法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个人生活和学习都能正常运行。希望各位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认真阅读最近发放的法制道德教育读本。

3.自己的所作所为要有安全意识。在安全问题上,同学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在生活中重视安全问题,增强法制意识,争取做到:虚心接受师长的教导,珍惜时光,认真学习,不看不健康的书籍;多交良友、诤友,不同社会闲杂人员交往,文明上网,远离网吧或游戏厅。我们要注意校内安全:课间文明游戏,上下楼梯不奔跑,做到“右行礼让”,校园内不追逐嬉戏,不打闹,不攀爬门窗、栏杆,不拥挤,不抢道,不玩电玩水玩火,信息课上要按规定程序操作电脑。注意交通安全:骑车上学的同学一定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小心、慢行,坐汽车上学的同学上下车和横穿马路时都要格外注意安全。要注意运动安全: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体育课不违规运动,防止运动器材伤人,课间不在教学楼内打球、踢球等,运动时不做那些过于剧烈的运动,避免发生各种因猛烈碰撞导致的撞伤或摔伤事故。注意饮食安全:校园内禁吃零食,坚决抵制“三无”食品,饮食上也要学会自我保护,有效避免和预防意外伤害。要注意财产安全:与学习无关的物品不带到学校,本班教室无人时一定要关好门窗,不能给小偷有可乘之机。

4.心胸开阔,真诚待人。同学们,人生活在社会中,难免相互之间有磕磕碰碰,青少年时期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只要我们心胸放得开阔一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能避免发生许多恶性事件,杜绝校园暴力。退一步海阔天空,何必逞一时之强,酿终身大错呢?所以,面对矛盾时,我们一定学会能正确处理,觉得自己无法解决时,别忘了还有你们身边的老师,他们能帮我们通过正当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5.提高道德修养,争做文明学生。道德修养是一个人魅力的基础,其它一切吸引人的长处均来源于此,修养通常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而我们要从日常生活中做文明学生。在校园中,你是否随手扔过垃圾?对于老师,你是否做到见面主动问好?对于同学,你是否有过在言行上不尊重他的行为?为什么有些人在说话、举手投足间,甚至是微笑问候时都会给人一种美妙的感觉?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修养高。从内心深处,我们每个人都很欣赏这样的美。这种美,并不是外表上的华丽,而是举止上的优雅可人,这种美才是最打动人心的。这也是拥有高的道德修养的人在人群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此,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注重自己

的言行,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对待任何人,尊重是前提。以最真诚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有时候同学之间的意见不合会让我们做出冲动的事,在这时候,你的正确做法也是高道德修养的体现。一个人的魅力体现在修养上,而修养通常来自细节,行为养成习惯、形成品质。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要提高个人素质,保持良好的道德文明,这些不仅是一个人素质的集中体现,更是我们将来在社会中人格魅力的体现。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创建平安校园。让我们在国旗下共同祝愿,祝愿我们每天平平安安,高高兴兴,祝愿我们的校园真正成为全校师生安全的港湾,和谐的家园!

上一篇:群文阅读教学实录下一篇:护理质量分析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