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食品安全法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贯彻食品安全法(推荐8篇)

贯彻食品安全法 篇1

通知指出,食品安全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新《食品安全法》的实施,为贯彻重典治乱,严惩重处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确保食品安全,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各级人民法院要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实施好《食品安全法》的重要性,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为该法的顺利实施打好坚实基础。

通知指出,《食品安全法》在全面修改的基础上作出了许多新的规定,为调整消费者与生产经营者等民事主体的关系,依法审理食品纠纷案件创造了良好条件。各级人民法院要组织广大法官认真学习《食品安全法》,了解修改内容和立法原意,把握学习重点和难点。要开展专题培训,针对审判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典型案例,开展以案说法,深刻领会条文精神,做到融会贯通。学习中要注意把握该法与其他相关法律的关系,在提高综合适用法律的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在办案中准确适用法律,维护司法统一。

通知强调,在审理食品纠纷案件中,要坚持严惩重处的原则,正确运用惩罚性赔偿和连带责任的规定,向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严格追责,让不安全食品的生产经营者付出沉重代价。对于利用自己网站销售食品者,应当承担经营者的民事责任。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的举办者不尽法定义务,使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与食品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不再以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为要件。要坚持严肃执法,严厉制裁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正确适用惩罚性赔偿条款,严格把握适用价款十倍赔偿、损失三倍赔偿和一千元保底赔偿的要件,严格区分制售不安全食品与不合格食品、食品标识瑕疵的法律责任。要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设身处地为消费者排忧解难,减少他们不必要的诉讼负担。

通知指出,《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首负责任制,其核心是让消费者及时获得赔偿。在审理食品纠纷案件过程中,既要确保首负责任制度落实到位,又要区分生产者与经营者的不同归责原则;既要让消费者尽早实现权利,又要让真正的违法者受到惩罚。消费者因不安全食品受到损害,无论是向生产者还是经营者索赔,无论谁是责任人,均应依法向消费者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如果作出赔偿的生产者或者经营者没有责任,其承担的是替代性的中间责任,有权向责任方追偿。

贯彻食品安全法 篇2

一、组织《食品安全法》学习培训,为依法监管打好基础

武夷山工商局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法》学习宣传月”活动。组织《食品安全法》和《条例》学习培训,详细解读《食品安全法》的立法背景及主要内容,为依法行政、依法监管做好准备;开食品经营企业座谈会,让食品经营者了解《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和工商机关的监管职责,熟悉掌握《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经营者应具备的条件和经营者应依法遵守的基本制度,以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切实增强食品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和自律行为;开展食品安全宣传进学校活动;开展《食品安全法》进农村活动,进一步扩大影响,在广大农村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切实增强农村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举行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在食品经营场所或人群聚集地设立《食品安全法》宣传咨询台,通过现场宣传、散发《食品安全法》宣传资料、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对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教育和宣传,共发放食品安全法手册1000余本,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单1500余份。

二、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着力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武夷山工商局坚持以规范食品监管行为为核心点,严格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制定下发《关于印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工商食字[2009]64号)及《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强化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体系。

建立领导机制,强力组织保障。武夷山工商局建立了局长亲自挂帅,分管局长靠前指挥,市场合同股牵头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领导机制。实行段片长责任制。确定工商所所长为第一责任人,主管人员为直接责任人,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基层工商所。与4个基层工商所所长,23个段片长签定了目标责任状,实行了“所管片、片管段、段管人”的责任制管理,增强了监管主动性,监管效果更加明显。

建立工作机制,强化制度保障。武夷山工商局针对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从严把食品入市关开始,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规章制度。

(1)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在食品市场商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工作基础上,我们重点抓了“两个准入”,即: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和商品准入。市场主体准入主要是严把登记审核关,严格食品经营户的前置手续,严厉查处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确保食品经营主体资格的合法性;商品准入就是要求食品经营者在购进商品时,向批发企业、个体户索要“四证一票”,即有效期内的营业执照复印件、企业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卫生许可证复印件、食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复印件和进货发票,保证食品来路合法,并建起登记台帐和档案。同时,做到“五个不得购进”,即对不能提供相应票证的供货商食品不得购进、不标注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的食品不得购进、超过保质期以及变质失效的食品不得购进、不符合《产品质量法》《食品通用标准》等法律法规标准规定及外在质量不合格的食品不得购进、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和包装标识的食品不得购进,不准上架出售,并随时接受工商部门的巡回检查。

(2)实行一票否决制度。为切实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市场安全监管工作,武夷山工商局要求各工商所认真落实食品市场准入制度、食品市场巡查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和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等项制度。对因工作不落实,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工商所,取消其评优、评先的资格。

(3)实施社会监督制度。依托现有的12315消费维权联络站、点的网络,建立食品安全监督网络。组织站点联络员进行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使其担负起食品安全联络员的责任。同时充分发挥12315投诉服务台的作用,拓宽食品安全监督渠道。

三、多措并举,重拳出击,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执法力度

武夷山工商局针对食品季节性、节日性、区域性消费的特点,全面开展了2009年元旦、春节食品市场、“五一”黄金周、端午节、“六一”儿童节食品市场、添加剂市场以及农村食品市场整治行动。一是认真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治行动。武夷山工商局上下坚持以市场巡查为抓手,以建立农村食品市场长效监管机制为保障,以农村食品质量监测为重点,稳步推进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年活动。截止目前,在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中,共出动执法人员169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1台次,集中力量检查食品经营户322户次。二是以元旦、春节等节日为重点,开展节日期间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对节日期间销售量较大的食品进行重点检查,依法查处销售“三无”食品、冒牌食品、仿冒食品、过期变质食品以及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劣质食品等违法行为。节日期间,武夷山工商局共出动执法人员289人次、执法车辆26台次,检查经营户423户次,查处取缔无照经营户5户,下架销毁问题食品约91公斤,受理消费者举报投诉8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500元。三是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通过摸底调查、企业自查自纠整改、集中清理整顿,共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60人次,车辆48台次,检查食品单位555户次,确定整治重点地区12个、整治重点单位12个。抽取白酒等13个批次食品送武夷山工商局景区工商所食品安全检查室检测,抽取8批次60个蔬菜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抽检合格率98%。

四、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全覆盖

巩固食品安全电子化监管“全覆盖、全运行”工作成果,深入推广食品批发企业电子台账软件的管理运用。在2008年推行食品批发经营电子化监管的基础上积极推广电子台账“全覆盖、全运行”工作。截止目前,武夷山工商局共为78户食品批发企业安装了电子台账软件并实行电子打单,倒查辖区内192户食品零售商所进的食品均有相应的电子单据。自开展食品批发经营电子化监管“全覆盖、全运行”工作以来,武夷山工商局共立案查处各类食品安全案件13件,罚没1.5057万元。食品批发经营户电子台账“全覆盖、全运行”的任务,为食品安全的长效监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面推广运用“商管系统”,做好食品批发企业、超市数据直报点数据录入和指导工作。运用“商管系统”单机版开展食杂店巡查,对不落实食品进货台账管理制度的经营户进行查处。目前,武夷山工商局通过“商管系统”共采集上传食品信息数据369条,巡查日志884条,通过“商管系统”发现并查办食品安全案件2起。

启用“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食品流通监督管理系统”,实现食品安全全方位监管。根据省、市局相关文件的精神,对基层工商所人员开展了该系统的培训指导工作。今年7月,武夷山工商局已正式启用“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食品流通监督管理系统1.0版”,督促辖区食品批发经营户、总代理企业及生产企业做好备案申请和电子数据的上传工作,工商所进行预包装食品流通备案数据的抽查和审核,每周对小食杂店、集贸市场等食品经销单位进行巡查。目前,运用“备案子系统”受理预包装食品一级批发经营户备案登记1户,运用“巡查子系统”导入零售商数据752条,对122户零售商巡查132次,抽查商品1245个。

严抓培训指导,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武夷山工商局加强对各工商所及辖区内大型市场、超市负责检测的人员的食品安全检测培训工作,要求各工商所按照市局《关于持续抓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基础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制订了食品检测计划,按照计划对辖区内市场、超市开展抽检工作,并做好检测台账。

五、下半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思路

贯彻食品安全法 篇3

一、发展核电是调整能源结构实现绿色发展的现实选择

核电是一种绿色、清洁的能源,技术成熟,运行稳定,供应保障能力较强,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的研究分析表明,一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741万吨、二氧化硫3.82万吨、减排氮氧化物3万吨,相当于新增森林面积4.92万公顷。

截至2016年6月,全球在运核电机组共441台,总装机容量3.84亿千瓦,核电约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0%左右。其中,法国在运核电机组58台,核电占其总发电量的76%;美国在运核电机组99台,核电占其总发电量的19%;俄罗斯在运核电机组35台,核电占其总发电量的18.6%。福岛事故前,日本在运核电机组53台,核电占其总发电量的30%。英国、加拿大、韩国、西班牙、瑞典、德国,核电占其总发电量的比例也都在15%以上。

虽然福岛事故对核电发展进程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并没有改变大的发展趋势,目前仍有70多个国家在考虑发展核电,其中40多个为无核电国家。福岛后全球新开工核电机组数已达到30台,核电发电量占比依然保持在10%以上。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研究报告(《2050年能源、电力与核能的评估》)显示,预计到2030年,世界核电装机低限将达4.35亿千瓦,高限达7.22亿千瓦。国际能源机构(IEA)发布的2013年《世界能源展望》预测,到2035年核电装机容量将到5.78亿千瓦,核电发电量占比为12%。

2015年,我国核电发电量为1500亿千瓦时,仅占全国总发电量的3%左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当前,我国环境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环境容量和资源瓶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非常突出,已成为我国长期现代化进程中的刚性约束。我国能源行业结构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比重偏高,特别是煤炭消费比重高达66%,高出世界平均水平35.8个百分点。发电量中煤电比例为75%,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约28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仅为9.8%。要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15%的目标,到2030年左右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任务十分艰巨,发展核电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尤为突出。

为满足碳排放以及非化石能源比重等约束性指标,2020年,我国大陆地区核电在运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根据我国核电技术装备能力及厂址条件等,专家建议,到2030年,核电总体规模应达2亿千瓦左右,发电量比重达到8%—10%,占一次能源消费的7%,核电将成为替代煤电机组承担电力基荷的主力机型,若此,每年可减少燃煤6亿吨,减排二氧化碳14亿吨,减排二氧化硫4500吨,减排氮氧化物2300吨,这将有力支撑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核电除了是低碳绿色能源以外还是价廉的电能,作为基荷电站有利于降低全社会的电价水平。在我国能源资源相对匮乏的东南沿海以及部分中部省份,核电站是仅次于本地水电站的上网电价较低的发电电源,远低于风电和光伏发电的上网电价。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已经明确从2013年起,第二代改进型核电站上网标杆电价为0.43元/千瓦时,低于东南沿海和湖南、湖北、江西等中部省份的煤电标杆电价。以广东为例,广东省脱硫煤电的标杆电价已经达到每千瓦时0.50元,而大亚湾核电站的上网电价仅为每千瓦时0.41—0.43元。当然,福岛事故后,各国进一步提高核电站安全性,成本随之提高,但随着三代核电技术进一步成熟以及批量化建造,核电站的经济优势还会得到显现。

此外,积极发展核电,对于实施国家核电“走出去”战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核电“走出去”,在多次外事访问时将核电作为中国品牌向国际社会推销,面对国内经济发展步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核电“走出去”不仅是企业的内在诉求,更是国家意志的战略体现,通过安全高效发展核电,不断提高国内核电研发、设计、管理、运营等技术水平,可以为核电“走出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核电发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导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核电发展应该紧紧围绕新发展理念,牢牢抓住今后15—20年我国核电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加强核电安全管理,确保核电发展万无一失,全面推进技术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序推进国际合作,加快实施核电“走出去”,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发挥中国市场、技术、制造及成本优势,实现中国核电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的转变,切实做到六个“坚持”。

一是坚持安全发展。始终把“安全第一”的方针贯穿于核电建设运行的各个环节,严格执行核安全标准,强化科学管理,完善保障体系,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在运在建机组安全水平,确保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

二是坚持创新发展。充分利用核电新一轮发展带来的红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原始创新、基础创新、重大创新,打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补齐明显短板,确保我国自主技术成为国内核电建设的主流技术,形成三代核电设备自主化供应能力。

三是坚持协调发展。进一步促进核电与其他电源、核电与电网的协调配套建设,实现能源供给革命,构建能源多元化保障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统筹好核电与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互为支撑,避免由于大起大落引发的产能过剩或短期问题。

四是坚持绿色发展。保持核电建设节奏的稳定、持续,逐步扩大核电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加速实现对石化能源的替代。提升核电前后端产业能力建设,最大程度地减少核废料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保障整个产业链绿色发展。

五是坚持开放发展。依托“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机遇和平台,吸收世界核电发展的先进经验,也使世界共享中国30年核电发展的成果,推进核电“走出去”,深化国际产能及装备合作,努力实现自主品牌技术、装备和服务全面输出。

六是坚持共享发展。强化公众沟通,创新和优化公众参与方式,完善核电项目收益共享机制,提高社会公众对核电的认同感和接受度。探索开发性保护模式,建立互惠机制,保证地方能够共享核电发展的成果。

三、关于新常态下几个重大问题的策略和思路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特征及相互作用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

从能源角度来讲,我国能源消费增速趋缓,长期以保供为主的矛盾基本缓解,从能源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发力,重点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

从核电角度来讲,核电安全管理仍有薄弱环节,创新能力存在不足,公众问题愈加突显,法规标准体系尚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核电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核电行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一方面,由于福岛事故后,4年时间暂缓核电项目审批,前期积累了较大的装备制造产能未能得到有效释放,另一方面,一些核电关键设备、核心技术还得依赖进口,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必须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及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既立足当前又立足长远,从体制机制入手为我国核电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优化发展顺序,把握好建设节奏,提高经济性

核电建设投资大、周期长、标准高,更加强调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把握好建设节奏,给市场、行业及相关产业以稳定预期,避免大起大落,坚决防止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十三五”期间及今后10—15年内,每年均应核准一定数量的核电机组,这样有利于充分释放产能,形成规模效应,降低建造成本,提高核电经济性。

(二)推进技术升级,补齐短板,实现核电从大到强转变

技术进步是核电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我国正处在核电技术由“二代”向“三代”转变的关键时期,在基础科研、关键设备及材料、核心软件、标准体系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和“卡脖子”问题。“十三五”期间,应完成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任务,在建设CAP1400、“华龙一号”、高温气冷堆、先进小型堆等自主品牌的示范工程的过程中,完善科技研发体系,补齐明显短板,完成核电技术从“二代”到“三代”的转型升级。此外,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储备,按照示范一批、储备一批、预研一批的思路,开发满足四代标准的先进核电堆型,确保快堆、熔盐堆、行波堆、聚变堆等技术研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优化核电发展的空间布局,有序推进内陆核电项目建设

内陆核电项目是关系影响核电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最敏感的因素。“十三五”期间以沿海地区为重点,优先在靠近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电力负荷中心地区布局。“十三五”后,在充分论证基础上,新建核电机组可逐渐由“沿海为主”向“沿海为主兼顾内陆”过渡,进一步优化核电产业布局。

(四)做好核电发展的燃料战略保障

核电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燃料供应及废物处置方面的协调保障。在燃料供应方面,完善国内生产、海外开发、国际贸易并举的天然铀保障体系。同时,要根据核电发展适度超前安排核燃料元件生产线建设,重点关注铀资源生产技术、新工艺,积极研发自主品牌的高性能燃料元件及关键原材料。在核废物处置方面,要根据自身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借鉴国际不同的核燃料处理处置的技术和经验,探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核燃料后处理解决方案。

(五)构建核电和谐发展的体制机制

贯彻食品安全法 篇4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情况自查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我市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是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食品安全法》的公布施行,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我市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局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确保《食品安全法》的顺利实施 自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以来,我市共有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58家,63个产品单元,涉及大米31家、面粉3家、饮用水3家,食用植物油3家,黄酒3家,食糖分装3家,速冻食品3家,全脂奶粉2家,其他产品单元(糕点、方便食品、酿造食醋、水果制品、其他酒、蔬菜制品、调味料、软体罐头)各一家。《食品安全法》颁发后,我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从源头把关,将行政管理与执法检查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了《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我局党组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始终将其摆在全局工作的重点。主要领导多次在局长办公会、局务会议上部署《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和食品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分管副局长经常与稽查队工作人员深入现场一线检查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制订工作方案。根据《食品安全法》及上级有关要求,我局及时制订了本辖区内食品加工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开展

共有18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期满换证,截止目前18家企业均已换证,对2家未按规定时限申请换证的企业进行了处罚。做好获证企业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已评定获证企业54家,在评定过程中依照《银川食品生产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对企业持续保持生产条件中所有相关记录进行评定,与许可证年审、证后监管、定期监督检验工作有机结合,提高监管有效性。并及时将年审和评定结果录入动态监管记录中。二是保质保量完成全年抽检计划。严格执行自治区、银川市质监局下达的食品抽检计划。2010共对95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监督抽样,共抽取样品105份,合格98份,不合格5份,合格率93%。地产食品抽检合格率100%。三是加大巡查、回访频次,认真落实《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的规定》。对全市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分类、分品种、分规模进行检查。通过巡查、回访了解全市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的现状,掌握了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的生产状况和存在问题;采取抽查企业的方式,对获证企业持续保证生产条件进行综合评定。共检查食品生产企业59家。根据检查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生产小作坊监管工作的通知》,开展专项检查、整治,共检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33家,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16份,限期整改问题85件,现已整改落实82件,对存在问题较多的8家生产企业和5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责令停业整顿,停业整顿不限期,整改落实完成后,通知我局进行现场验收,合格后方可复产。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的检查力度,并及时将检查情况记录到监管档案中,共对5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查处。确保企业持续保证发证条件。全年共对59家企业进行172次巡查和回访。

巡查频次,进一步规范了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行为,确保了我市食品生产安全。

总之,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今后,我们将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在市委、市政府、银川市质监局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宣传贯彻好《食品安全法》,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切实解决好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的长效管理,使人民群众能吃上放心的食品。

灵武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贯彻食品安全法 篇5

各位领导: 2015年10月1日新《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我镇每年举办大型食品安全学习培训班不少于两次,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培训不少于4次,同时利用二沟区域、司徒区域集市逢节现场发放食安宣传资料,设立食品咨询平台,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按照市食安委工作要求,加大食安办人力物力投入,健全了食品安全组织领导机构,我镇食品安全发展趋势稳中向好,近几年没有发生重大食品事故,现将食品安全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监管体制,1是建立镇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由我镇镇长任组长,两个党委委员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立一名食药监督助理和一名专职办事员,同时21个村2个社区设立了一名食品安全协管员,自然村组设立了86名食品安全信息员,实现镇、村。组三级监管覆盖。2是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健全食品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村社区年终考核,考核总分占比不低于2分,政府并于各村(社区)

签订了工作责任状,并对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实行“一票否决”。

二、是加大食品安全法宣传力度,我镇各社区利用宣传栏、拉横幅、贴标语等宣传形式,宣传新的《食品安全法》。我镇食安办每年还到各村(社区)举办一次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班。

三、是加大对农村农家宴的管理,镇食安办与各村签订农家宴管理责任状,要求各村(社区)协管员将50人以上的自办家宴按照扬州“美滋滋”平台要求,先申报,后现场指导,并与厨师,主办方签订协议书和承诺书,最后登录平台,留下痕迹,加强监管。

四、加大对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的管理,镇食安办联合三垛市监分局,去年按《江苏省食品小作坊和小摊贩管理案例》要求,发放了10份小作坊登记证和6个食品小摊贩工时卡。

五、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以食安办牵头,联合镇食安办成员单位对辖区内的豆制品、肉制品,食用油,水产品,乳制品,酒类食品添加剂等进行了专项整治,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制止与处理,确保我镇食品安全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六、加强重大节日,重大活动,中考期间的食品安全检查,每年的春季3.15、五一、十一以及桃源山庄美食节,龙王庙庙会等,食安办都会联合成员单位对全镇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保驾护航,使我镇人民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满意度。

七、存在的问题:

1.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投入的资金还不足,全镇的食品安全协管员以及信息员报酬没有落实到位,带来了他们工作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家宴管理工作在全市排名滞后。

2.《食品安全法》宣传热度不高,导致一些微小食品经营加工者食品生产安全意识淡薄,主体责任不高。

下一步工作;

一、强化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每一位食品加工经营者都要发放安全告知书,同时签订一份食品安全承诺书。

二、加强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同时对全镇的食品加工经营者、民间厨师、食堂管理负责人进行知识宣传,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素质,法律意识。

贯彻食品安全法 篇6

XX县人民政府(2011年5月 日)

尊敬的市食品安全执法检查组一行各位领导:

首先,热烈欢迎高主任、黄市长及一行各位领导莅临XX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根据安排,我就XX县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XX全县总面积3487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204个村、4个社区,人口28.3万。境内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781个,其中生产加工企业18个,食品小作坊27个,超市19个,餐馆112户,小吃店365户,学校食堂65户,食品经营门店1175个,小摊贩300多人,共有从业人员3400多人。《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食安委的精心指导下,我县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县委十六届七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保障食品安全为目标,以实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为契机,深化改革,理顺关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作配合,切实履行法定职责,积极探索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全县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截止目前,没有出现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在保障食品安全中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成效显著

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把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食品安全,作为践行执政为民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责任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建设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格局,全力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一是理顺职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县政府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督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明确乡镇政府严格落实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具体责任人抓落实的工作制度。县级机构改革中加强了食品药品监管职能,整合了县农业局和畜牧局,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变为政府工作部门,依据《食品安全法》有关职责分工的规定重新调整了卫生、食药监管的职责,于2011年4月原县卫生局承担的餐饮服务食品监管职能正式移交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政府及时调整了县食安委组成人员和职责分工。各乡镇调整了食安办组成人员,重新明确了分管食品安全的领导,确保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县直监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做到分段监管不脱节、分块监管不掣肘。

二是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全面加强。每年初,县政府都要召开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安排部署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制定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下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点。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全县蛋奶工程、学校食品安全、问题乳粉清查、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扎实开展全县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有关县领导还多次深入基层检查节日食品市场和调研食品安全工作。县食安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政府食品安全“总抓手”的角色,加强责任落实,积极开展组织协调工作,针对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及时召开专题会议。2009年以来共组织召开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4次,联席会议5次,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问题乳粉清查及学校食品安全监管等专题会议7次,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是强化责任,食品安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的意见》,建立了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和事故防范体系,修订完善了XX县食品安全应急救援预案,明确了各级各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职责,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监管原则,建立了县乡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司其职、生产经营者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县政府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与各乡镇和县食安委各成员单位签订了食品安全年度目标责任书,将食品监管工作细化到项、落实到人,实行目标管理,为全力推进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县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分别与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签订了食品安全承诺书,落实了“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司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

四是加大投入,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初步形成。县政府逐年增加对食品安全监管技术设备和人员的投入,有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设施建设。先后筹资110万元建起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车5辆,配备速测仪器43台(套),投资37万元为乡镇监测站建设检验检测室,并对全县204个行政村的村级监管信息员进行了明确和备案。筹资170余万元建立了县质监局食品实验室,配备食品检测仪器100余台,并通过了现场评审认证。工商部门配备了电脑、检测箱和执法车辆等设施设备。全县的食品安全监管监测体系框架已经初步建成。

五是典型引导,食品安全制度建设成效显著。严格市场准入,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诚信体系,执行食品企业诚信不良记录收集、管理、通报制度,实行信用分类监管,使违法违规经营者被市场竞争法则淘汰,警示生产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建立完善农家宴备案、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记录、出厂检验记录、问题产品召回、消费预警等系列监管制度,使食品生产加工、经营销售、消费服务逐步进入制度监管轨道。农业、畜牧、水利部门借助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活动的载体,加快绿色无公害食用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基地建设,把住了食品安全源头关口。质监部门大力推广龙头带动、专业合作、股份经营、园区集中四种食品小作坊监管模式,积极破解监管难问题。商务、工商部门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工程”、“食品经营示范店工程”,全县建成规范化食品经营农家店200多家。卫生部门在餐饮行业推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放心碗工程”,提高了餐饮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六是创新手段,开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新格局。组建食品经营者协会,开通了食品安全信息网,落实食品安全质量诚信承诺制度,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为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监督,我们从基层一线推举出了341 名食品安全信息员,聘请了2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食品安全特邀监督员,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食品安全视察检查活动。形成了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新格局。

(二)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关注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基本形成

《食品安全法》实施的一年多来,为使食品安全意识深入民心,县食安委各成员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了食品安全宣传力度,为保障食品安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是采取多种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县食安办牵头组织各职能部门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悬挂宣传标语、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单和宣传手册、现场展示假冒伪劣食品,向消费者传授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向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宣传食品安全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识假辩劣能力和维权意识,为法律的贯彻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是加强管理相对人和执法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增强企业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和执法人员的科学执法水平。县食安委各成员单位重点抓好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及上岗全过程的法律知识教育,根据管理相对人的实际情况,采取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形式进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教育,使《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教育与管理环节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地教育企业牢固树立守法经营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切实提高企业的诚信意识和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水平。截至目前,各成员单位在城区、青铜、米粮等镇举办食品安全经营户培训班15期,组织大型宣传活动5场次,在各类媒体上宣传10次,培训食品从业人员1456人,发放食品安全知识宣传资料5000余份,指导、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守法诚信经营,增强了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各监管部门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强化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了执法队伍依法行政意识和科学监管水平。

(三)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食品安全环节监管效果明显

《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县食安委各成员单位面临机构和职能的调整,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的要求和我县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督体制,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认真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努力做到监管无断层、无脱节、无盲点,确保各个环节监管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一是狠抓源头治理,食品源头污染得到初步控制。农产品安全方面,去年全县新增4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XX鸡蛋、XX香椿、XX菜子油、XX核桃油),无公害生产基地规模达到了37万亩;新增1个有机农产品认证(盛华茶叶),注册完成3个省级著名商标(白仕郎、林业之华、献福),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XX板栗、XX大板栗)申报已经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受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对城区XX超市、XXX超市、XX街农贸市场的农产品进行一月一次的例行检测和不定期抽检工作,对县城周边蔬菜生产基地进行不定期抽检,累计检测38批次,涉及蔬菜和水果50多个品种,890个样品,蔬菜(食用菌)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99%,茶叶、水果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8%和99%以上,除个别产品抑制率出现假阳性以外未检测出不合格农产品,并将检测结果公示,让群众放心消费。加大农资打假力度,使农药、种子、肥料、兽药等农资经营行为规范化,管理档案化,质量标准化。

畜牧养殖方面,一是通过对畜禽规模养殖场(户)进行“环评”,共审核发放《动物防疫合格证》43份。二是实行了驻场防、检疫监督制度,养殖场内专门设有驻场监督办公室,饲养管理、防疫、检疫、收费、消毒、无害化处理、监督管理等制度齐全,建立了养殖档案。三是严格落实报检制度,基层分站检疫人员负责产地检疫和技术服务,按程序认真开具产地检疫证明。

水产品安全方面,县水务局出动执法人员60人次,深入5个主要水产养殖区,发放《健康养殖实用技术手册》,实施水产养殖生产五项制度,向水产养殖户(场)宣传水产食品安全的目的意义及重要性,建立健全养殖水面在5亩以上水产养殖户的健康养殖生产档案。对具备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条件的渔场,指导养殖村社按照健康养殖标准,严格规范生产行为,积极创建壮大水产品无公害基地。在抓好健康养殖生产的前提下,大力抓好投入品的监管工作。目前已抽检了8个水产投入品,2个水产品样品,对氯霉素、喹诺酮、磺胺喹啉指标超标以及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进行了检查,积极在全县水产业推行水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制度。

屠宰检疫方面,县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派驻的检疫监督室负责监管,两名专职动物卫生监督检疫员负责城区报检点的屠宰检疫。检疫监督坚持“五关”即入场验证关、宰前检疫关、屠宰同步检疫关、无害化处理关和车辆消毒关。在涉牧投入上,城区建设示范兽药房3个,春秋两季开展涉牧投入品大检查两次,共检查兽药饲料经营企业47家,查处销售过期兽药经营户16户52个品种872盒(包),没收不合格兽药标志2791元,查处办结违法案件5起。

二是严格市场准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力度不断增强。县质监部门采取进村、进户、进厂等方式,加强对企业法人、质量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检验检测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对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全面检查。按照食品监管分类指导原则,对全县19家持证食品企业进行了分类管理,目前B类监管企业7家,C类监管企业12家,增强了监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严把发证审查关,健全食品企业质量档案,严厉打击无证违法生产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加强对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的监督抽查,2010年共抽检60家食品生产经营者的76组样品,经检验合格率为98.7%,较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

三是规范经营行为,食品流通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县工商部门坚持不懈地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实,逐步形成了准入体系、监管体系、监测体系和维权体系等监管机制,实现了自我监管、精确监管和社会监管的有机结合,使全县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全面推进食品经营主体建立和落实自律制度。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的管理,强化对小作坊、小集市、小门店和流动摊贩的监管;强化对初级农产品、腌制品及散装食品的质量监管,严厉查处无证无照经营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确保了流通领域食品安全。

四是全面推行量化分级管理,食品餐饮卫生得到进一步改善。县卫生行政部门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为有效载体,以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为重要手段,对餐饮业全面实施餐饮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餐饮服务经营行为,把查处无证经营行为作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内容,对全县餐饮服务经营单位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严格索证索票、验货、建立台帐制度。2010年共受理食品卫生行政许可174户次,审批发放食品卫生许可证160家,全县共抽检餐具1025份,合格892份,合格率达87%,规范了餐饮服务经营秩序。

教育、公安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使食品安全工作得到了加强和发展。

(四)突出重点,密切配合,食品安全专项整顿扎实有效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县食安委按照年度工作目标,在全县范围内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整治工作以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为重点环节,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综合运用行政处罚和法律制裁以及舆论监督等手段,用市场准入办法来严格控制,采取科技、质量、标准等手段抓好治理。县食安委先后组织开展了“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中高考”、“中秋国庆”等重点时段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检查,同时,结合我县实际,开展了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问题乳粉和含乳制品专项整治、地沟油专项整治、猪肉和辣椒、面条添加食用胶等非食用化工原料等各项专项整治工作。经过整治,进一步规范了全县食品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效,确保了食品市场安全稳定。

一是围绕“蛋奶工程”,扎实开展学校食品安全整治工作。

建立学校食品安全责任体制。县食安办充分履行县政府抓学校食品安全总抓手的作用,多次组织开展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协调指导学校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工作。各乡镇实行乡镇长牵头总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由乡镇政府牵头,中心校、公卫办、公安派出所、工商所共同参与经常抓的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格局。

加强以“蛋奶工程”为主的学校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去年5月和9月先后两次由县食安办、教育体育局牵头,抽调食品药品监督、教育、卫生、工商、质检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督导组,对全县实施“蛋奶工程”的85所学校进行了全面检查,涉及学生28850人,共填写检查表170份,现场下发整改通知45份,排查安全隐患132个,现场整改93项,研究制定整改措施39条,确保了学校食品质量安全。

二是迅速行动,认真开展乳品和含乳食品集中清查专项整治工作。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清查工作责任。2010年2月、7月、9月国家卫生部、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委员会办公室分别三次下发关于开展乳品和含乳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集中清查专项行动的紧急通知,县政府迅速成立了问题乳粉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县食安办及时下发《关于做好问题乳粉清查工作的紧急通知》,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问题乳粉清缴工作进行认真安排部署,县政府与25个乡镇及相关成员单位签订了《清缴问题乳粉工作责任书》,使问题乳粉清查责任落到了实处。

认真开展清查。在县城和乡镇张贴了《XX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委员会关于限期上缴问题乳粉的公告》100份。县质检、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分别与1家食品生产企业、4家面包加工门店、356家乳品和乳品经营户、452家餐饮单位签订了《不存有不使用不经营问题乳粉承诺书》。全县共出动市场稽查人员640余人次,出动车辆48台次,检查生产企业1家,小作坊15家,批发企业10家,集贸市场6个,餐饮经营户144家,食品经营户2069户,针对存在问题的198家餐饮业经营单位下发了卫生监督意见书,限期整改。查处过期乳粉10包,当场予以查扣。

三是加强区域监管,集中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工作。按照监管部门职责和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任务分工,县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加强了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使用环节的监管,重点检查采购和使用的食用油索证索票情况,对来历不明的食用油实施监督检查,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用油追溯其来源。全县共出动执法车辆120台次,执法人员393人次,检查食用油经营户185户次和餐饮户455户次,有效保障了食用油质量和消费安全。

四是精心组织,迅速开展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顿工作。

为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进一步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今年以来,根据国、省、市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要求,我县高度重视,各监管部门迅速行动,落实第二阶段整治任务。县食安办及时下发了《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实施方案》,对清理整顿阶段工作进行了安排。县政府主管领导带领农业、质监、工商、卫生、商务、食品药品监管等8部门先后深入到全县学校蛋奶工程蛋糕加工厂、XX街菜市场、XX酒店、XXX超市等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检查,详细查看企业食品采购票据和记录,供货单位资质证等,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隐患,现场责令相关部门监督落实整改措施,要求尽快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记录。目前,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正在深入开展。

(五)依法行政,规范执法,严厉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

《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我县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重罚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狠抓大案要案查处,提高监管震慑力,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大的案件,实行跟踪问责,对蓄意制假售假、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案件,从严从重打击,涉嫌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农业部门先后开展农业综合执法检查5次,农业投入品市场检查16次,出动执法车辆80多辆次,参加执法人员1397人次,检查农资经营户580余户次,查处各类违法违规问题案件54起,涉及金额22.1万元,其中责令整改40起,立案查处14起。

质监部门整治重点区域6个,重点单位13家,重点品种17个,出动执法检查车辆36辆次,执法检查人员127人,监督检查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158家,对23家食品生产企业使用的16种食品添加剂进行了备案,备案率为98.6%。

工商部门共检查批发市场16户次,检查食品经营户5800户次,取缔无照经营18户,查处流通环节食品案件59起,没收不合格食品698公斤,收缴罚没款4万余元,检查食品添加剂经营户138户,核发流通许可证586个。

卫生部门已出动人员1081人次,车辆76辆次,先后监督检查城乡各类餐饮服务单位和集体食堂316户,下达卫生监督意见150份,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餐饮服务单位给予了行政处罚,其中责令整改56家,警告25户,当场处罚8户,取缔无证餐饮单位2家,没收销毁不合格食品及原料143.34公斤,有力打击了餐饮服务环节违法行为。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全面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我县食品安全责任逐步明晰,体系逐步完善,机制逐步科学,但是,我们认识到在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实践中,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与食品安全新形势、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一)《食品安全法》宣传与培训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宣传手段与效果具有一定局限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仍然是基层深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的薄弱环节,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各种平台,扩大宣传普及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二)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还比较多。比如一些种植养殖基地农药兽药使用不规范,休药期制度执行还不到位;一些食品生产加工的设施设备简陋、产品标准缺失、自检能力不足,无证小作坊较多;一些食品经营企业索证索票、进货台帐制度落实不到位,农村食品市场安全水平较低;一些学校、建筑工地食堂卫生条件差,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仍然存在发生食物中毒的隐患等等。

(三)影响食品安全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是县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工作至今还未完成,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各个领域和环节的监管还存在“空白地带”和“交叉监管”问题。分段监管体制造成的监管空白、监管盲区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实现无缝衔接的难度增大。二是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还未健全完善,食品摊贩、小作坊管理办法还没有制定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品安全法》的顺利实施;三是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亟待建立完善,食品检验检测能力亟待加强等等。

(四)食品安全监管经费不足。食品安全监管各职能部门在开展食品安全工作中,普遍遇到了经费不足的问题。执法装备与执法手段相对落后,执法经费投入与实际需求相比仍缺口较大。

(五)食品安全监管资源分散,执法力量不足,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新法实施,食品监管体制调整后,我县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共有执法人员不足100人,真正从事食品安全监管的专业人员不到30人,乡镇无食品安全监管专职人员,监管人员数量明显不足、专业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增强依法履职的意识,通过完善机制、强化协调、加大投入、提升能力,积极破解。

三、整改措施与工作建议

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各个行业。只有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的协作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工作的强大合力,这项工作才能抓好、抓出实效。下一步我们将着重从五个方面继续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一是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强化监管队伍建设,保障监管工作顺利开展。县、镇两级政府要随财力增长逐年增加食品安全监管经费,以确保食品安全宣传、专项整治工作需要。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级特别是镇上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编制,确保监管人员满足执法监管的需要。

二是争取立项建设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将原有各部门的技术人员和设施设备进行整合,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从而充分发挥检验检测工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和依法行政水平。

三是县食安委各成员单位要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监管新职能,承担新职责,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各部门之间工作职能的衔接,避免出现监管空白,保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得到落实。

四是加大监管力度,努力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县食安委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建立信息互享机制,严格监控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把监管执法重心向安全隐患源头下移,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防止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五是继续深化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农村、学校、企业、社区普及食品安全知识,进一步扩大宣传教育警示栏、温馨提示牌覆盖范围,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假劣食品的辨识能力和抵御能力,促使食品安全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贯彻食品安全法 篇7

一、《食品安全法》概述

(一) 《食品安全法》重新修订并出台的背景概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市场竞争的恶性化。很多企业为了追求高额的经济效益或者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不惜以身试法。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在食品原材料上面不按国家法律规定违规使用具有安全隐患的食品原材料。诸如我国近年来的毒奶粉、地沟油等“食物”不断冲击着人民的眼球和耳朵以及危害着人们的身体。食品安全领域出现的这些重大问题, 不仅仅对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损害, 同时也不利于我国政府公信力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提高。在《食品安全法》之前, 我国一直实行的是《食品卫生法》, 该法在食品安全问题监管上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 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在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还不够, 没有一个完整规范的食品检验制度。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说明, 新的《食品安全法》出台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鉴于很多国家在食品安全领域内颁布的法律规定都沿用《食品安全法》的命名, 我国也为新修订出台的食品安全法律定名为《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立法过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饮食方面的安全问题。立法过程中, 对于食品卫生的关注到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确立, 再到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的举动都是国家下定决心整治食品安全问题的最好体现。在历经两年时间, 若干次调研活动, 对全国范围内的法律机关及相关法律专业人士征求意见, 并于法律出台前一年召开专题讨论会讨论相关问题的基础上, 最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情况下, 颁布了《食品安全法》。无论是从法律的制定过程还是法律的内容方面来看, 《食品安全法》制定的目的都在于规范食品企业的经营活动, 为我国人民食品安全提供法律保障。

(二) 《食品安全法》核心解读

通过《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卫生法》的比较可以知道, 我国在法制理念和监管模式上实现了巨大的转变。通过两部法律的名字比较就不难发现, “安全”和“卫生”相比, “安全”在内涵上将“卫生”深化了, “卫生”的外延比“安全”就少了许多。《食品安全法》的出台, 提高了食品安全监控力度, 强化了食品安全制度的建设。

综合来看, 《食品安全法》在立法宗旨上面, 坚持以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立法第一位, 展现了明确责任、强化管理的管理理念。《食品安全法》的出台, 推动了食品安全领域中食品安全制度建设的开启。《食品安全法》的出台, 有利于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风险评估制度, 明确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强化食品添加剂的监管, 增强食品安全事故处理能力。为我国食品安全建筑起了一套长期管理机制和法律长城。

《食品安全法》还有效推动了我国制度创新的进程。根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与后续检查制度等整合到一起实现制度之间的无缝连接。明确规定了政府将会在食品企业出现问题产品后介入企业的召回工作, 并且由政府主导强制执行食品召回方案。这样规定, 有利于推动食品安全事故处理机制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 对于食品检查制度也重新开始, 废除了之前实施的食品免检制度。基于安全考虑, 在权衡再三之后, 将保健类食品也纳入了法律管理体系范围内实行监管。同样, 为了引起全社会进一步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对于明星代言食品产品的现象, 明星需承担食品产品出现问题的连带责任。

二、《食品安全法》在我市贯彻执行取得的效果

(一) 我市根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制定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制度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结合本市的特点, 我市在原有的食品安全制度上通过补充和修改完善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1.根据国家相关条例规定, 我市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上, 首先是明确落实了企业在食品安全上为第一责任人, 指导我市食品企业在事先预防和生产经营过程上强化管理, 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同时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可追溯机制, 在出现食品安全事故之后, 能够迅速追溯到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其次, 在我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中, 将《食品安全法》中原则化的规定具体化, 从而使我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在执行中便于操作。最后, 从制度上强化我市各级相关部门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职能, 推动我市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统一指挥下, 协调配合对食品安全问题实现动态、立体和全方位的监管。

2.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国家印发的相关管理办法, 结合我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实际情况, 制定印发了相应文书规范我市餐饮服务及食品安全工作。

3.我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了加强对食品流通环节的管理, 同时也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法》在我市的顺利施行, 制定了食品在流通环节安全监管的具体规定。从食品流通环节上加强了本市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监控力度。同时, 我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要求下严格执行工商总局制定的食品市场准入、食品市场巡查、食品抽样检验等相关制度。

4.同时, 我市也根据国家卫生部以及国家质检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定强化了我市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制度建设, 进一步完善了我市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其中,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强化了对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 不仅仅是指导餐饮企业完善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验票索票制度, 还定时对餐饮企业近两年的采购票证进行检查。根据质监部门要求, 制定了规范食品加工企业生产活动的意见。通过对食品加工企业的食品加工活动的规范, 有效提高了我市企业加工食品的安全性, 极大减少了加工企业随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

5.根据《食品安全法》以及国家相关部、委的联合文件, 我市开始建设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并且, 在体系建设上初步取得效果。为了构建我市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 我市根据国家相关文件, 结合我市自身特点, 召开了全省范围内的食品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 工作会议在我省相关部门主持下取得了圆满成功。会议上对食品企业就食品安全监督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我省特别是我市的食品行业大型企业纷纷在会上作了行业自律发言, 最后还签署了能够加快食品生产企业诚信体系的诚信宣言。

(二) 我市建立相关机构体系

卫生部在《食品安全法》出台以后, 根据相关规定成立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 委员会主要成员是我国在医学、食品、营养以及农业领域内的权威专家。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主要是参与食品安全风险的检测和评估工作规划, 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相关的标准。我市也根据相关规定, 组织我市相关专家成立了食品安全工作委员会。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发布的评判标准, 对我市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检测。同时, 为了促进我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工作能够进一步提高效率, 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委员会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保持紧密联系, 加强沟通, 从而有效提高了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效果。

(三) 我市开展了食品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 除了加强政府的管理监督以及企业的自律以外。作为消费者的人民群众还需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因此, 我市在鼓楼广场举办开展了南京市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该活动旨在推动我省和我市食品安全工作能够更进一步的发展, 将我市打造成食品最安全地区。通过本次活动, 有效的提高了我市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从消费者方面推动了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其中, 我市还在全市范围内多次召开食品安全问题座谈会, 在食品安全宣传月中设置固定地点进行定点宣传, 采取派发宣传资料和派遣流动宣传车等方式进行食品安全相关问题的宣传。

同时, 对于广大企业, 特别是食品企业要加强《食品安全法》的法律宣传普及工作, 帮助食品企业进一步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其中要注意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 使执法人员深入了解和正确运用《食品安全法》。在提高普法工作效率的同时, 能够更好的帮助人民群众学习《食品安全法》, 树立起牢固的食品安全意识。整个教育宣传工作都贯彻执行了《食品安全法》, 使得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政策在我市得到了落实开展。

(四) 我市对违规食品企业加强打击力度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部署, 我市开展了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整顿工作。对于食品添加剂、食品流通、餐饮消费和保健食品等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进行了重点检查, 对于违法企业采取坚决打击的手段。在之前我市出现的“问题奶粉”上, 行政管理部门介入企业召回工作, 督促企业在第一时间召回相关奶粉产品。对于“问题奶粉”中的不法分子严惩不贷, 进而监督企业进行彻底整顿或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做出相应惩罚。在食品安全检查工作中, 我市行政管理部门对重点场所的重点部位进行清查, 在食品生产和食品加工中进行了重点环节的排查, 采用严格的手段对市场进行净化。在食品加工添加剂问题方面, 还组织成立了打击小组, 对敢于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添加剂的食品企业进行打击和专项整治。在我市大力度的清查下, 很多食品违法案件浮出水面, 同时对于违法企业的惩罚和整顿也对我市食品企业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三、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缺漏与不足

随着我市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时间推移, 在贯彻执行中, 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市执行《食品安全法》的难度。当然, 只有找到了问题所在, 才能根据问题研究出对策。经过总结可以发现, 在贯彻执行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种种原因, 在实行机构改革之后, 在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上面, 由药监局、公安部、商务部、国家质监局等多个部委根据职能的不同进行分阶段管理。在新的《食品安全法》里, 其主要精神就在于构建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同样, 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大前提就是建设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我国, 之所以没有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统一到一两个部门中去, 是因为食品领域所涉及产业链过长, 地区之间发展水平不平衡。针对此, 《食品安全法》确定了由政府统一领导, 多部门进行分段监管的政策。在我市, 为了更好地履行《食品安全法》所赋予的义务, 我市市政府对相关部门进行了较大的职能调整。根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 我市强化了质监部门在食品生产环节的监控职能, 提高了工商管理部门在食品流通环节的检查力度。

我市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面按照上级要求和实际情况的需要形成了现行的“无缝对接”式监管。但是, 在我市食品安全具体工作中, 由于《食品安全法》与现行的其他法律法规也存在着交叉和重复, 因此各个部门职能交叉的情况依然不少。我市某些监管部门在工作中出现过以下问题, 如各个部门之间缺少配合, 各自为政。对于自己部门有益的监管工作抢着进行管理, 没有益的工作则不予理会。从而导致管理脱节, 互相推脱以及管理错位和越位的现象。

(二) 制度规范有待进一步提高

《食品安全法》自从颁布之日起到现在, 贯彻执行时间还不长。现阶段与之匹配的规章制度和法律规范都落后于《食品安全法》, 不能很好地配合《食品安全法》开展食品监管工作, 无法保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完全贯彻执行。其中, 核心就是食品安全标准不统一, 导致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没有一个准确的依据来进行执法。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总体水平较低, 国家、地方、行业标准过多重复和交叉, 甚至有些标准出现矛盾。体系中还有一些重要的食品标准缺失, 某些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低于同行业标准或者国家标准。很多企业在标准的实施上也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对于我国强制的标准也没有很好的执行。体系的不成熟造成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和发达国家及估计组织相比有很大差距, 无法很好地实现与国际接轨, 也造成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在世界舞台上的可信度不高。

由于我市分管食品安全问题的部门较多, 同时这些部门都有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权力。因此, 在我市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里, 有太多重复交叉的标准规定, 甚至有些标准基于不同的考虑而产生对立。标准制定的泛滥是缺乏有效统一的协调机制, 迟迟没有解决的食品安全标准不统一问题使得食品生产加工等相关企业在生产上有诸多困扰。同时, 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仅影响了企业生产, 还给市政府相关部门在食品监管工作上带来不少尴尬。

(三) 执法监管工作程序和方法不规范

我市相关部门在执法工作中为了一己私利或者人为减轻执法工作强度, 没有对食品企业进行认真监督和抽查, 造成了监督抽查工作混乱。为了完成任务胡乱发布食品安全监测信息, 为了能从食品安全问题中捞取个人私利而巧立名目多收检验费。法律法规地完善, 还需要人地执行。在行政执法过程中, 不能严格遵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执法, 根本无法达到食品安全监管应有的效果。我市在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时候, 某些单位的某些个人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没有正确理解和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至于在执法过程中, 往往会碍于各方情面或者种种原因而徇私。

(四) 缺乏健全的问责机制

我市在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时候, 没有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问责机制。一定程度上, 《食品安全法》对于违法处罚标准有所提高但是还不算足够严格。对于违法企业而言, 制假售假的目的就在于追逐非法的高额经济利润, 对于《食品安全法》里规定的最高罚款10万元而言, 其高额经济利润也足够吸引违法者铤而走险。其次, 在我市贯彻执法过程中, 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并没有确切的规定食品问题管理人员失职的惩罚措施。对于我市食品安全问题中出现问题的监管机关和工作人员, 并没有可供遵守的相关规定, 只能按照一般做法进行相关处罚。

四、进一步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办法举要

根据我市长期以来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市《食品安全法》的贯彻执行和提高我市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明确划分相关部门的管理责任

首先, 要正确协调好分段管理。为了避免各部门管理陷入错位的境地, 需要通过加强协调组织, 实现部门的联合管理, 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形成合力。在制度上确保食品安全工作能够在统一的组织下连续进行。同时, 还要积极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防止职能交叉。明确分段监管的各阶段监管任务能落实到各个部门, 发挥各自的监管优势, 确保食品安全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

其次, 处理好上下级监管工作的关系。在我市以后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 要注意根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加强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管理。

(二) 推进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各个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该准确了解自己的法定职能, 提高责任意识。用积极的态度开展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活动, 全面掌握食品安全情况, 明确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从而研究出更好的监管措施。对于现行的法律法规制度要进行清理工作, 对于本市食品安全的相关政策要加快整理, 修订的工作。另外也还要根据在法律法规建设上采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问题, 在科学的调研基础上, 审时度势, 积极推动监管工作实现科学化。

(三) 加强我市执法能力, 规范执法手段

一部法律的贯彻实行, 需要人来进行遵照执行。因此, 我市要加强对食品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法律培训。将食品安全执法落实到执法人员上去, 同时要完善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追究机制, 加强对食品安全执法人员的管理。在食品安全监管中, 不仅仅要对违法食品企业加大惩处力度, 还要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违法监管行为进行严厉惩罚, 完善行政问责机制。

五、结束语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辉煌成就的同时, 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问题, 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成了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市也根据《食品安全法》制定了相关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 以期有效治理我市食品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黄薇.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释义[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9 (04) .

[2]本刊编辑部.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写在《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周年之际[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10 (06) .

[3]肖岚, 何江红, 周凌洁, 王熙.浅谈《食品安全法》在快餐业中的应用[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01) .

[4]张立华, 郭晓宇.解读《食品安全法》关注八大亮点[J].中国食品, 2009 (06) .

[5]李远碧, 李李, 张晓丽等.政府在处理食品安全事件中的作用——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J].卫生软科学, 2013 (04) .

[6]高向群.食品安全法实施后的若干思考[J].江苏卫生保健, 2010 (03) .

贯彻食品安全法 篇8

抓安全,要创新管理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工作的方向。煤化工公司把“安全为了谁、依靠谁、谁负责”大讨论作为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抓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举措,认真扎实地开展全员讨论活动。各基层车间组织员工利用早8点班下班和16时至18时集中学习时间,认真学习公司大讨论活动文件,传达范京道总经理讲话精神,统一干部职工思想。公司组织备煤、炼焦、化产、检修、机电等车间部室40余名中层管理干部召开“安全为了谁、依靠谁、谁负责”大讨论专题座谈会。会后公司各部门组成6个工作小组,下到各车间督导学习讨论活动,各基层车间按照全员参与、人人发言的基本要求,再次利用每天两小时集中学习时间开展学习讨论,累计学习100多个小时,员工撰写讨论心得1100余份,学习讨论活动不断深入。煤化工公司全体员工把“我的安全我负责、大家的安全我尽责、公司的安全我有责”作为深化学习“安全为了谁、依靠谁、谁负责”的新理念,已成为搞好安全工作的新认识。

抓安全,要落实工作措施。面对繁重的基建与生产任务、新员工业务操作技能不规范、三违行为屡禁不止的现状,公司强化落实工作措施。制订印发了《三违行为处罚规定》、《三违帮教学院》、《焦化安全规程考试》、《安全生产十条禁令》、《双星员工评选办法》等行为规范、业务技能、安全责任、激励制度4大类9项文件,落实安全工作措施。组织开展230次三违行为专项整治活动,坚持开展零点行动30次,发现并处理现场问题38项。建立三违帮教学院,建立安全联保责任制,实施全员风险抵押,完善应急事故处理预案,开展焦炉地下室煤气主管防爆板爆裂事故和色谱柱箱爆炸事故应急模拟演練,提高职工应急反应能力和事故处理能力。加强员工安全培训,组织炼焦、备煤、化产、质检、检修、机电六大车间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和员工入场安全教育363人次,开展班组安全活动566次,增强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公司通过有力的措施和扎实的工作,致力于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培养本质安全型员工。

抓安全,要整治现场隐患。安全工作重点是现场管理。公司强化了管理干部走动式管理,各级领导干部定时间、定区域坚持走动,重心下移,深入现场,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检查33次,执行干部走动管理106人次,部门之间开展“比、学、赶、帮、超”隐患治理活动,排查整改现场隐患483项。5月7日,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到曹家峪园区分两组由北到南、由东到西、由生产区到基建区拉网式展开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活动,累计发现隐患 35项,设备整改消缺24项,扫尾工程需完善19项。根据检查结果,领导班子分片包干,集中精力消除各类隐患。同时,持续推进安全对标管理工作,对内要求各车间向机电科学习,加强安全文明工作场所建设,对外赴矿业集团物资供应公司对标学习,规范园区物资、设备管理。通过抓细节、查隐患、促整改,彻底消除生产建设现场物的不安全因素,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

上一篇:供电公司应急工作体系下一篇:列举法求概率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