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2022-1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政府投资农业建设项目管理浅析

近年来,在财政支农资金总体增长的情况下,农业建设投资增长幅度较大,项目数量不断增多。为加强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和行为,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农业部于2003、2004年相继出台和颁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管理的意见》(农计发[2003]18号)(以下简称意见)、《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39号)(以下简称办法)等一系列关于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制度和法规。随着国家对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部分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暴露出管理不规范现象,严重的甚至导致项目不能按期完成,达不到预期建设目标。因此,做好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非常重要。

1.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几点问题

1.1项目前期工作不充分,注重争取项目,忽视项目管理实施

导致项目不符合实际建设需要,调整变更建设内容较大,难以按正常的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实施。

1.2配套及自筹资金资金落实不到位

为了争取项目或政绩,明知无资金配套能力,勉强“上项目”,导致半拉子工程或烂尾工程,浪费国家资金,影响了政府形象。

1.3不重视项目资金管理,资金不能专款专用,甚至改变资金用途,财务管理不规范

1.4不重视档案管理,管理不规范

导致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不齐全、完整,影响了项目验收和项目的管理维护。

2.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

2.1项目前期工作要充分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不按范本抄袭,不生搬硬套,不闭门造车,而是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需要,按照既定设计的项目建设目标,深入现场进行详细的考察,由专业咨询机构人员对项目进行充分论证编制,不能写成“可批性报告”。

2.2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实施

基本建设程序是指建设项目从决策、实施到竣工验收等整个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先后次序的法则。是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严格执行建设程序,按照国家规定履行报批手续。任何项目法人不准擅自简化建设程序和超越权限、化整为零进行项目审批。在基本建设程序中,通过在每一阶段办理一定的行政手续来对项目进行管理和控制。

2.3推行限额设计,减少项目建设内容调整或变更

《办法》第十四条规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变更超过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总投资10%以上,或初步设计概算总投资变更超过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10%以上的,要重新向原审批机关报批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图预算总投资变更超过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总投资5%以上的,要重新向原审批机关报批初步设计文件。”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从而保证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落实、保证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整体规划的实现。因此,在设计阶段有必要推行限额设计。以有效的避免三超(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控制工程造价。

设计总概算是编制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确定和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依据。国家规定,编制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确定计划投资总额及其构成数额,要以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为依据,没有批准的初步设计及其概算的建设工程,不能列入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经批准的建设项目设计总概算的投资额,是该工程建设投资的最高限额。

2.4规范项目建设管理,严格落实“四制”,即: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2.4.1项目法人责任制

《办法》规定:项目建设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项目申报、实施、质量、资金管理及建成后的运行等负总责。项目法定代表人对项目申报、建设实施、资金管理及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等全过程负责。

对于田间工程较多的农业建设项目,由于现行管理体制和农民土地承包等原因,在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时要处理好各方面关系。一是要处理好与项目区乡镇的关系。注意吸收项目乡镇的代表参与到项目法人组织中来,发挥乡镇在项目建设中的配合和社会监督作用,有利于实施过程中的协调配合。二是在同等条件下,尽可能让所在乡镇有实力、信誉好的施工企业中标施工,调动乡镇参与的积极性。要注意把项目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交给农民,让他们提前介入,为今后的工程的管理维护打下基础。

2.4.2招标投标制

完善项目招投标管理,对于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要严格遵循招投标的原则和程序,从确定招标的组织形式、招标方式、招标的范围、开标、评标等方面,切实做好项目的招标工作,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从我国建设工程领域推行招标投标制度实践情况看,通过招标,一般可节约建设资金1%一3%,缩短工期10%左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3条的规定,属于全部或部分使用国家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建设项目,以及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的建设项目,必须采用招标采购方式。

2.4.3工程监理制

建设工程监理是社会监理,不同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后者的行为主体是政府部门,它具有明显的强制性,是行政性的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施工依照有关规定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土建或田间工程总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或房屋类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必须由监理单位进行监理。

2.4.4合同管理制

合同管理在建设项目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项目合同是项目管理的依据。建设项目管理围绕合同管理展开,建设项目法人或项目建设单位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保证合同正常实施和合同目标的实现,这是建设项目法人或项目建设单位进行项目管理必须遵循的首要和基本的原则。

合同管理的方法有: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法律法规;项目管理人员熟悉合同的相关法律知识,增强合同观念和意识;项目单位要建立合同管理目标制度,配备合同管理人员,使用标准化的范本签订合同。

2.5掌握項目建设资金的管理要求,规范项目财务管理

2.5.1根据基本建设有关规定,每个基本建设项目都必须单独建帐、单独核算,做到专款专用,避免将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与其他资金混存混用,从账户源头上避免挤占、挪用建设资金

财务人员要参与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财务管理的需要主动参与监督,强化项目财务管理的职能。

2.5.2重视项目资金管理的限制性规定

为保证项目资金能够切实地用于项目建设上, 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及解释通知(财建[2003]724号)中对项目资金的使用作了一些限制规定,例如:项目(下转第197页)(上接第188页)建设单位管理费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概算投资规模比例确定,最高1.5%;项目业务招待费的比例,不能超过建设单位管理费的10%。;项目竣工验收时的收尾工程资金,不得超过项目总投资概算的5%,超过5%的,不能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等等。

2.5.3切实做好项目配套及自筹资金的筹集和核算

对于农业建设项目,配套和自筹资金往往是财务管理中最为薄弱的环节。项目法人要高度重视,积极落实配套和自筹资金,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把资金全部用于项目建设,不能进行资金“空转”或用现有项目抵顶。项目配套及自筹资金应与财政专项资金一起,在同一账户核算和管理,项目配套和自筹资金是否按时落实到位当作为验收时项目重点审计的内容。

2.5.4健全财务内部监督制度,合理支付工程合同价款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除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外,还应建立和完善与项目财务管理有关的岗位分工与授权审批控制、决策控制、概算执行控制、价款支付控制、竣工决算控制等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合理支付工程合同价款,为项目的资金运行和支付安全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

2.5.5及时编报竣工决算,办理资产移交手续

竣工决算的内容包括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工程竣工图和工程造价对比分析四个部分。建设单位应按财政部、农业部和国家相关规定,实事求是编制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做到编报及时,数字准确,内容完整。并报上级主管单位审核、审批项目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根据批复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或年度基本建设财务决算,及时调整有关账务,办理资产移交手续,进行资产产权登记。

2.6加强档案资料管理

项目单位对档案资料要指派专人负责,对项目申报建设实施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系统收集整理,及时归档,分类立卷,装订成册,要齐全完整,规范管理,以备后查和工程管理维护之需。■

作者:周献增

第2篇:浅议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

【摘 要】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对今后农业的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抗灾能力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当前农业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基建项目前期工作、实施、竣工验收三个环节提出了加强农业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力度加大,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投资逐年增加,单项资金规模动辄成百上千万。以“十五”期间国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例,投资资金规模达181.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共投入资金92.7亿元,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资金88.5亿元。然而,这些庞大的基建资金在使用和管理上出现了诸多问题,贪污、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现象经常发生,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损失。为保证国家资金的安全、合理和有效使用,提高投资效益、规范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强化财务监督势在必行。

一、当前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

项目建设单位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项目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二)建设资金管理不严,财务管理不规范

部分建设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不熟悉新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制度,不重视项目资金管理,部分资金不能专款专用,甚至改变了资金用途。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财务人员的职能仅限于会计核算,既不参与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又无法根据财务管理的需要主动参与监督,造成被动应付,弱化了项目财务管理的职能。

(三)项目概算科学性、合理性差,细化程度不够

有些基建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流于形式,甚至捏造论证的基础数据,项目工程投资成本测算不合理,导致概算不切实际,造成项目投资建设内容不能完成。项目预算细化不够,概算不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需要。

(四)重“争项目”、轻“建项目”

一些地方在申报项目时,受“跑步(部)前(钱)进”潜规则影响,抱着“不要白不要”的态度,只重视项目资金的争取,不注重调查研究和项目论证,设计方案不切实际、内容粗糙,不适应项目实际建设需要。项目执行时难以按正常的程序做出合理的调整变更,随意调整建设内容。

(五)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

自1994年国家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落后地区本级财政收入较少,基层财政可支配财力不多,保吃饭、保机构运行都有问题,基本上无力解决基本建设项目配套资金问题。但有些项目单位不熟悉项目资金管理要求,编制可行性研究时,随意列报或虚报配套资金,由于当地财政困难,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从而影响项目的建设进度和质量。

(六)竣工验收手续办理不及时

已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的项目不及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继续吃基建投资的“大锅饭”现象严重,不仅影响项目投资效益,也加重了基建投资支出。项目竣工后,由于未办理验收手续,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都在基建投资中列支,虚列了基本建设支出,影响了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的计量。

二、加强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建议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从立项、可行性研究到竣工验收可分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建设项目实施、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三个阶段,项目的财务管理不仅仅局限于建设实施阶段,而应从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建设项目实施、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三个环节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建设项目投资成本,防止腐败,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果和项目的投资收益,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前期工作阶段的财务管理

1.引入新机制。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进行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时,融合财务会计人员共同参与,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事前监督管理作用。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财政经济状况、不同筹资渠道的特点,确认项目建设资金来源的可靠性,提出筹资策略和组合方案,使项目投资概算的编报更加科学、准确、真实、细化,保证项目的各项实际支出能体现在概算中,防止项目概算与执行相互脱节,为项目的概算执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立健全项目评价分析体系。建设项目在立项、可行性研究阶段,重点对建设项目的技术性指标、经济性指标是否可行进行科学决策与论证。为了保证项目投资决策的成功,在决策过程中,应遵循五大原则:科学化、民主化原则,系统性原则,提高经济效益原则,注重资金的时间价值,项目投资决策责任制原则。根据国家产业发展规划、财政税收政策和《农业项目经济评价实用手册》分析、测算项目经济效益,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赢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外汇平衡等财务状况,动静态指标相结合,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要从符合社会发展、人民需要及经济评价指标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项目投资决策的合理化建议。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项目财务预算,充分评估项目的风险性,防止过分乐观、人为地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从源头堵住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二)实施阶段的财务管理

1.完善项目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引入市场机制,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法人代表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预决算审计制、工程监理制和工程质量负责制等,从源头上杜绝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提高项目执行的公开性、公正性和透明性,维护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基建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完善建设项目内部机构的设置,在各层次、各环节之间形成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内部规章制度,如人、财、物等管理制度,将各项经济活动划分到具体岗位,按岗位确定任务、职责和权限,用制度来规范建设项目的各项经济活动和管理工作。完善建设项目内部监督和检查机制,按照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定期不定期对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进行监督检查,并对现行的内控制度进行评价,达到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

2.加强项目招投标管理,完善政府采购工作制度。要高质量地完成项目建设中的招投标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财务管理的目标。建设单位应对参与竞标企业的资质、财务状况、履约能力等进行重点审查、分析评估和筛选,以保证项目工程质量、进度达到预期的效果。严格遵循招投标的原则和程序,确定招标的组织形式、招标的范围、招标书的制作、开标、评标方式等,切实做好项目的招标工作,保证项目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按照财政部《中央基本建设投资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财建[2002]338号)和《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将基本建设支出中符合集中采购目录内和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依法纳入到政府采购范围,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货物、工程或服务的采购与验收必须严格按程序规范运作,并建立内部制约机制。

3.规范建设项目会计基础工作,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1)根据建设项目实际情况,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抓好会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项目会计核算体系,准确进行项目成本核算。(2)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强财务会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和考核,着力提升建设项目会计核算质量和财务管理工作水平。(3)根据农业部《农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办法,健全各项财务规章制度,保证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监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合理安排使用建设资金,强化建设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的法律、行政法规、方针政策,如实反映基建财务状况,依法、合理使用建设资金,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按照效益优先原则,对建设单位的建设资金筹集、调度、使用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厉行节约,防止损失浪费,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行专款专用,建设资金必须用于已经批准的基本建设项目,按规定开设独立的项目银行账户,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避免将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与其他资金混存混用,从账户源头上避免挤占、挪用建设资金。

5.强化项目资金结算管理,发挥财务的监管作用。基建项目资金拨付必须按照合同规定的条款、价款进行结算。财务人员在对项目建设进度进行了解、掌握的基础上,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时作出分析,控制建设资金的拨付进度,根据先报账审批、后支付的原则,把好财务管理关。一方面,要认真审核工程价款结算的手续是否完备、结算审批程序是否规范;另一方面,要审核结算凭证的合法性和真实性,防止高估冒算和虚报冒领。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按施工合同约定的比例或质量保修合同约定的比例提留,在质量保证期满后,由建设单位根据施工单位出具的合格证明按合同规定条款支付。

(三)竣工验收阶段的财务管理

1.抓好竣工项目财产清查工作。建设项目完工后,在编制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前,建设单位要认真做好各项财产清查工作,应对与基建项目相关的财产物资、债权债务及时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账、账证、账实、账表相符,达到工完账清。各项资产物资应逐项盘点核实,填列清单,妥善保管,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处置。不得任意侵占或挪用,处理的财产物资收入应按农业部《农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冲减相关成本。报废工程需按规定的程序上报有关部门批准。

2.加强基建收入和基建结余资金的管理。在基建过程中形成的各项工程建设副产品变价净收入、负荷试车运行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基建收入,建设单位应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纳税,税后收入作为建设单位留成收入,按国家财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分配使用。对已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的项目,3个月内未办理竣工验收和资产移交手续的,视同项目已正式投产,其费用不得从基本建设投资中支付,所实现收入作为生产经营收入,不再作为基建收入管理。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财政部或农业部有关基建财务管理办法的规对基建结余资金进行分配处理,不得截留和挪用,留成收入要按规定范围计提和开支使用。

3.认真及时组织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组织领导,组织专门人员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积极配合建设单位做好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建设单位应在项目竣工后三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在竣工财务决算未经批准之前,基建项目实施机构不能撤消,项目负责人和财务主管人员不得调离。待竣工财务决算批复后,应及时调整有关账务,办理资产移交手续,进行资产产权登记。●

【主要参考文献】

[1] 农业部财务司.农业基本建设财务会计规章制度选编[G]. 2003:1-28.

[2] 王静.现代投资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81-284.

[3] 吴开宇.关于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监管的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07(10):35-37.

作者:徐金清

第3篇:基层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探究

摘 要: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是推动新时期我国农业农村高效发展的重要助力,对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高效管理,优化项目实施各项管理措施,促进农业充分与各种新兴科技和设备相融合,可极大增强农业生产发展能力。本文以基层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基层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在实施中的常见问题,探讨精准、高效管理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对策及措施。

关键词:基层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

引言:近年来,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关注程度逐渐上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资金和项目投入随之增大,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应用等设施条件获得很大改善,生产规模及能力得到迅速增长和提高。但基层在实施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时,项目各建设环节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造成财政资金管控以及项目实施面临风险。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在基层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制定采取应对策略和管理措施,以确保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规范实施和高效运行。

1 基层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常见问题

1.1 项目可研和设计不精准

基层在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进行项目设计时,调研深入程度不高,专业人员的评估、论证可能会出现“走过程”的情况,对于项目实际建设区域环境、条件综合考量不到位,易造成可研报告的可行性较低,设计方案与最终采取的方案不相合,导致在实施项目中出现变更情况。随着建设内容和任务量的变更,导致资金、工期等变化,造成资金结余与预期情况不一致[1] 。

1.2 基建项目中招标方式难以把握

一般情况下,项目工程应严格执行公开招投标管理办法,但如果把握不准采取何种招标方式,可能造成两种不良后果:一是把本应公开招标的工程和采购项目,变通成以竞争性谈判、邀请招标等方式进行招标,会扰乱公平交易的市场经济秩序,影响项目建设质量;二是不考虑实际情况简单机械的执行公开招标,招投标难度较大,易流标或招到无相关建设经验的施工单位,造成无法在预期时间内开工,影响项目后期的验收和竣工,或者建成的工程、采购的设备不符合实际需要,影响项目运行。

1.3 项目产权及管理职责不清晰

部分项目在落实建设任务之前产权及管理职责手续不清晰,有的实施单位存在从基本建设项目中获取资金的想法,有的实施单位项目建成后不能有效发挥项目作用甚至不管不问,项目效益远远低于预期。

1.4 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实施周期长、涉及区域广、建设内容复杂,从现阶段项目计划、申报情况而言,基层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建设资金大部分都是采取“拼盘”的方式,由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投入的资金为主,县(区)域等须投入配套的辅助资金。在实际落实基本建设项目时,部分地方财政资金较为有限,配套资金不能到位,只能依靠中央和省财政资金,项目总体投入大打折扣,项目实施很难做到专款专用和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

2 基层农业基本建设项目高效管理策略

2.1 加强组织协调与人员培训,科学精准做好项目准备工作。

在申报、实施基层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时,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之间需要加大协调与互助力度,为项目实施创造良好的整体环境。建设单位要依据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要求,针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和探索,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来增强项目的可行性和建设方案的科学性、精准性等。主管部门要做好项目资金概算工作,对项目审批流程进行管理,规范审批立项等各项手续的办理。在项目资金筹措中,如地方财政确有困难,应尽量避免安排地方配套资金,确需安排的一定要提前落实好。

同时,还需要对项目财务人员开展专业培训,不断增强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人员资金管控水平和业务能力,积极组织财务人员对项目资金落实情况和资金配置等展开调查和研究,培养德才兼备的项目管理人才队伍。

2.2 结合实际规范进行招投标,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主管部门要依据招投标管理办法等规定,组织做好招标前的准备工作,注意针对项目建设相关技术要求,在严格执行招投标管理规定的基础上,会同建设单位对招标文件、施工图纸与清单进行精准对照和审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招标方式,做到即符合项目建设技术要求和实际情况,又能规范履行招投标程序,针对公开招标进行准备和维护[2]。

2.3 完善优化财务管理制度,精准项目预算和决算。

优化项目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改善基层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控方式,保证项目有关财务资金监管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发挥财政资金监督应有的价值和职能作用,确保中央、省级和县(区)域资金能够使用到位。

一是在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中,要适当将编制计价清单的时间放宽,让编制人员可以获取充沛的时间对清单进行精准核对,有关造价需要寻找至少2个造价机构进行咨询,比较项目预算,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二是有关部门在项目资金拨付时,要根据合同条款、项目阶段展开结算,财务人员要结合基本建设项目不同实施环节和实施情况,分析配置资金的使用情况和落实程度,了解拨付资金使用的进度和情况,依据“先保障、后审批”“先审批、后支付”等项目建设原则,严格对资金使用进行管理[3]。

三是对工程价款结算手续的完整性和合理性进行核对,调查项目结算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避免出现虚报“冒领”,“冒算高估”的情况。在项目质量验收合格且保证期结束后,按合同标准来支付尾款,以增强各项配套资金、自筹资金落实程度,让项目资金得到合理的配置。

2.4 认真履行项目合同和监督管控,实现项目标准化管理与运行。

项目建设与项目运行都应签订相关合同,项目合同文件要依据国家规定文本进行,各项条款要在合同当中明确表述,并审核合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证条款细致、全面,要明確双方责任、权力和违约赔偿条款,根据施工合同、运行合同展开监督管理,避免因合同条款不清晰出现纠纷事件或影响项目建设与运行。

在施工中为确保项目质量,要根据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有关制度,对施工方按项目要求实行恰当的技术标准、质量管控、检验以及综合质量评定机制;要按制度明确监督方管控目标和内容,细化对各环节的监督,开展抽查检验、巡视,及时提出整改措施,保证质量监督可以真正落实[4],确保项目能够按质按量按期完成。

在项目运行中,主管部门与建设单位必须明确产权及运行管理职责,按项目运行合同进行监督管理,杜绝国有资产流失和项目作用缺失。

2.5 强化项目绩效考核,实现项目预期成效。

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竣工结束并全面验收后,主管部门要强化对项目竣工后的检查工作,通过构建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将项目投资绩效当做核心目标,把强化管理、创新机制当做基本取向,以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判断为手段,落实“投资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资金管理原则,考核项目完成情况以及预期目标落实情况,整理项目档案资料,总结项目建设经验和教训,完善政府对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绩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农业项目在带动农业受益、促进农村发展中的作用。

3 小结

综上所述,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性质和目标相对较为特殊,在落实中难免会出现各种与项目投资效益和落实情况不利的问题,要针对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不同环节和重点内容进行管控,不断优化项目申报、资金管理、工程管理制度,完善项目绩效考核评估体系,保证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等方面管理在基层得到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王月梅.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20(33):39-40.

[2]叶雪萍,蒲树和,黄忠,曾鹏,余树华.加强农业建设项目监管的对策建议——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为例[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20(02):26-29.

[3]马江.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基本建设项目现状及对策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19,38(04):43-46.

[4]彭福生.农业现状及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财务运行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8(23):37-38.

作者:余洁芝

第4篇:农业项目管理办法

XX县发展改革局

关于国家投资的农业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县农业项目管理,确保全县国家(含省市)投资的农业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根据《河北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管理办法》、《河北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以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建设项目,是指国家、省、市投资(或补助)并由发改部门联合下达和批准实施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农村安全饮水、农村能源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等农业项目。

第三条 农业建设项目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审批并组织实施,严格按上级要求编制计划,按上级下达的计划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实施方案,按上级审批后的实施方案组织施工和验收。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四条 农业建设项目涉及多行业、多部门和千家万户,必须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县发展改革局、财政局、项目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做好牵头协调,行业指导和资金监督管

1 理和项目建设等工作。

县发展改革局负责综合平衡,负责组织相关部门编制建设项目任务建议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会同财政局、项目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等部门付诸实施上级下达的建设任务;负责全县农业建设项目的综合协调,对各类农业建设项目进行检查督导和县级验收。

县财政局要严格执行国家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确保项目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保证资金安全运行,及时组织对资金拨付、使用情况的跟踪监督、检查,并参与全县农业建设项目的检查和验收。

项目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建议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的编制,并负责组织建设单位对农业项目的实施;参与对建设项目的行业指导、检查督导和县级验收。

第三章 计划管理

第五条 县发改局、财政局、项目主管部门根据省、市文件要求,由县发展改革局牵头,根据全县的规划任务、计划完成情况,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投资规模和建设任务建议计划,由县发展改革局统一汇总、综合平衡后,经县政府研究同意后,上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有关部门。

第六条 按照职责分工,计划的编制采取发展改革局统一组织,各业务部门分口负责的办法编制。

第七条 根据省、市下达的建设任务和投资计划,在上级规

2 定的时间内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由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项目主管部门联合行文,上报市发改委审批,同时抄报市财政局、市项目主管部门。

第四章 建设管理

第八条 农业建设项目实行领导责任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管理制、招投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报账制。

第九条 实行项目公示制。项目实施前,项目主管部门要会同乡镇政府把项目名称、目标、任务、资金来源、建设内容和规模等,以村为单元在项目区进行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十条 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按照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组织施工,并在上级规定的期限内按时完工,不得降低建设标准和工程质量。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工后,要及时通知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项目主管部门到现场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重大问题及时向县领导报告。

第十一条 加强项目建设档案管理。有关项目建设的相关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招标投标资料、阶段性项目建设总结、检查验收资料、资金审批和审计报告、工程监理报告、技术资料、文字材料、图片照片、统计数据和录像声像资料等,项目建设单位要按整理装订成册,分类归档保存,专人负责管理。

第五章 资金管理

第十二条 农业项目建设资金是国家设立的专项资金,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保证资金安全运行,任何单

3 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不得作为其他中央补助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县财政部门、县审计部门要及时组织对资金拨付、使用情况的跟踪监督、检查和审计。县财政部门要确保项目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第十三条 农业建设项目资金要按照国库管理制度,实行专户管理和报帐制管理。项目建设单位凭市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县级验收报告和原始单据及时到县财政局报帐。

第十四条 严格执行国债资金管理办法。确保国债资金的运行安全。对工程资金的拨付实行“三审三签”制度,工程开工后,由项目实施单位提出申请,经“三审三签”后,县财政局及时预付各实施单位不超过50%的建设资金,做到既不发生建设资金滞留、沉淀现象,又确保工程建设需要。工程通过县级验收后,根据县级验收报告,县财政局再按30%的比例拨付给各实施单位,并及时予以报帐。上级验收合格后,可拨付全部工程资金。

第六章 检查和验收

第十五条 检查验收的依据为市发改委等部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

第十六条 检查验收主要内容

(一) 项目任务和投资是否按计划完成;

(二) 建设项目是否按规定组织实施;

(三) 项目质量是否达到设计标准和要求;

(四) 资金拨付、管理与使用是否符合财务制度;

(五) 项目管护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六) 各项效益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七) 项目档案、信息报送等管理措施是否落实。 第十七条 实施单位自查。工程完成后,项目主管部门要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本部门实施的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自查工作,重点是依据实施方案,检查是否按设计要求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项目质量是否达到设计标准和要求。自查完成后,写出自查报告,连同验收申请,报县发改局申请县级验收。

第十八条 县级自查验收。项目建成后,在项目主管部门自查合格的基础上,根据项目主管部门提出的验收申请和自查报告,以及相关资料,经核后,组织县发改局、财政局、项目主管单位等有关部门领导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县级验收。并出具县级验收报告,县级验收合格后,可拨付到全部工程资金的80%,并向县财政局报帐。上级验收合格后,可拨付全部工程资金。

第十九条 县级验收需项目主管部门提供的资料:验收申请,自查报告,单位自查表,工程实施情况专题报告,工作总结、汇报,工程完成情况统计表,施工合同书,承包合同书,采购合同书,主要材料、苗木、籽种、化肥、设备等合格证书,招标投标资料、监理报告、竣工图以及图片照片等。

第二十条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县发改局将组织、、财政局及项目主管部门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现场检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重大问题随时向领导汇报。对违法违纪行为,依据法律法规的

5 规定报送有关部门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信息统计

第二十一条 切实加强农业建设项目的统计工作,建立健全完备的信息统计报送制度。各项目主管部门都要明确一名领导和专人负责信息统计工作,每月25日前将工程建设进度报县发改局农经科。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若有与上级规定不符之处,按上级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县发展改革局负责解释并发布。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5篇:绵阳市农业局农业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业项目管理,明确管理责任,规范管理程序,保障项目质量和资金安全,充分发挥项目效益,根据国家、省、市农业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农业局归口管理的农业专项、农业基本建设以及国家、省级部门安排的农业、畜牧、农机项目。

国家和省、市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包括农业、畜牧行政主管部门。

第四条 农业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申报立项、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管理、监督检查、项目验收等。

第五条 农业项目管理坚持依法合规、责权统一,落实责任、分级负责,公开、公平、公正、公示,严格监督、违规必究的原则,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项目管理责任制。

第六条 市级农业专项实行建前申报、建后验收、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管理机制。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七条 农业项目实行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 第八条 局规划与产业化发展科:负责农业项目管理的牵头工作。具体负责项目的规划、收集、统计、协调和管理,承担农业项目的包装、储备、申报、争取等工作,并负责对主管业务范围内由农牧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主体申报实施的农业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指导、监督管理。

第九条 局财务科:负责项目资金拨付管理和监督,检查项目资金的使用,组织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

第十条 局机关各科室:根据本部门的职能职责范围,负责设立相关农业项目库,指导农业项目的包装、申报和实施等工作。

第十一条 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农业项目的管理,制定项目建设的布局规划,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组织项目实施,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监督项目资金使用等项目建设日常监管工作,并根据委托组织对项目竣工的验收或预验收工作。

第三章 项目申报

第十二条 根据国家、省、市项目指南,经局专题会议审核的项目申报信息在绵阳农业信息网上发布。

第十三条 申报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省、市的农业产业政策、财政资金投资方向、绵阳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农民稳定持续增收。申报项目要落实到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内并充分调动乡镇政府的积极性。

第十四条 符合国家、省、市农业项目投资申报指南规定的条件,具有法人资格的农业事业单位及有关单位可以申请实施农业项目。

第十五条 市农业局直属单位直接向市农业局申报,其他单位实行属地申报资格管理,经由所在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行文向市农业局申报。扩权强县直接申报国家、省级相关部门的项目需抄送市农业局备案。

第十六条 各申报单位以正式上报文件报送局规划与产业化发展科(并报电子文档),同时报送局有关业务单位。属两部门联合上报的,应同时报其他部门。具体报送格式和时间按项目申报指南的要求执行。

第四章 项目实施单位的选定

第十七条 评选项目实施单位时要重点考虑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项目实施单位的业绩、项目实施绩效综合预测等。

第十八条 市本级农业项目和申报国家、省需由市农业局筛选和排序项目:由局规划与产业化发展科对申报单位以往项目实施成效及项目管理优劣进行初审,再由局有关业务单位依据产业规划和发展目标对项目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评估。最后由局分管领导负责从我市农业项目专家库中抽取相关专业专家成立项目评审组,对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进行专家评审。项目申报单位的负责人要在专家评审会上介绍情况,进行现场答辩。项目评审组出具评审意见,筛选和排序申报项目,报局专题会议确定。

县市区直接申报国家、省项目(需要市农业局转报的项目):由局规划与产业化发展科对申请实施项目单位资格及该单位以往项目实施优劣进行初审,再由局有关业务单位对项目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评估,报局专题会议确定。

第十九条 凡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不予选定。

(一)不符合投资指南下达的投资方向或建设内容要求;

(二)项目单位不具备投资指南规定的法人资格;

(三)未按规定完成前期工作,前期工作深度不够或未按规定程序申报的项目;

(四)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存在严重缺陷;

(五)已经申报实施过同类项目的,不再予以报批;

(六)不能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管理粗放混乱的单位;

(七)以往下达的项目执行不力,成效不佳,管理不善,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设任务并未通过验收的项目单位,原则上不再安排新项目;

(八)以往下达的项目存在严重违规现象,被各级检查通报批评,媒体曝光的单位,两年内不再安排新项目;

(九)越级上报的项目,市农业局不出具申报文件。 第二十条 项目申报材料由局规划与产业化发展科审查把关,以利提高申报材料的质量和立项率,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将项目申报材料报送上级部门。

第五章 项目下达和实施

第二十一条 局规划与产业化发展科按程序和规定将上级和本级批准的项目下达到实施主体。

第二十二条 项目实施单位必须严格执行项目计划、批复文件及合同。如确需变更项目计划,须经项目下达单位书面批复同意。

第二十三条 项目实施单位在实施项目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招标等制度,具体办法按有关文件执行。

第六章 项目监管

第二十四条 局相关科室和单位对归口项目加强监督检查,指导项目实施单位按相关规定做好项目实施工作,确保项目建设进度;按要求及时汇总上报归口管理项目的实施进度、存在问题、实施经验和成效。

第二十五条 驻市农业局纪检监察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监督农业项目管理主体履职情况,查处农业项目违规违纪行为。

第二十六条 对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可能影响项目实施进度、建设质量及党风廉政等重大问题,由相关科室和单位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分管领导及时提出处理意见。重大事项应提交局党组会集体研究。

第二十七条 对投资计划执行不力,不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擅自变更建设地点、建设性质、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投资规模,挤占、挪用、截留、滞留建设资金或不落实配套资金,以及有其他严重问题的项目和单位,视情节轻重采取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停止拨款、撤销项目、收回投资、停止安排新建项目等措施,并建议追究有关单位责任人的责任。

第七章 项目验收

第二十八条 竣工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是否按计划完成;

(二)主要工程建设是否符合设计规范和行业标准要求; (三)地方配套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 (四)效益指标是否达到计划的要求; (五)经营管理机制是否健全。

第二十九条 竣工验收时,项目建设单位应提供以下资料:

(一)项目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二)投资计划完成报表; (三)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 (四)项目审计报告; (五)其他有关说明。

第三十条 国家、省农业项目的验收按项目要求进行,市农业局相关领导及部门积极配合。未明确要求的则由项目实施单位向所在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国家和省级财政投资50万元以下的项目(农业科技推广项目20万元以下)由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验收;国家和省级财政投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农业项目(20万元以上的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经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初验合格后,以正式文件向市农业局提出验收申请。市农业局根据省农业厅和省畜牧食品局授权,由相关工作分管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验收。

第三十一条 市级农业专项的验收由项目所在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初验后,以正式文件向市农业局提出验收申请,市农业局相关工作分管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验收。

第三十二条 项目验收组成员原则上不少于5人,验收结果由集体讨论确定。要严格遵守廉政纪律,执行廉政告知书制度。

第三十三条 项目验收结果报局规划与产业化发展科、财务科、监察室备案。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第6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临渭区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的实施对加快当地水土流失治理,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实施好这项工程,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办法》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结合水土保持项目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项目建设的原则

(1)坚持综合治理的防治路线。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工程、生物和农业技术措施科学配置,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统筹兼顾,形成多目标、多功能、高效益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体系。

(2)坚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调整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有效利用水土资源,培育主导产业,促进传统粗放型农牧业向现代集约高效型农牧业转变。

(3)坚持人工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相结合。通过小流 1 域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集约高效农牧业,为大面积退耕和封育创造条件。加强封禁管护,充分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4)坚持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要充分利用天然降水。

(5)坚持群众参与、多元化投入的机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大力推行承包、拍卖、租赁和股份合作等多种治理开发形式,调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工程建设与管理。

(6)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认真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把预防保护工作放在首位,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坚决遏制新的人为水土流失。

第三条 项目建设的内容

(1)以新修水平梯田为主的坡改梯工程建设; (2)以恢复和扩大林草植被为主的造林、种草工程建设; (3)以减少水土流失为目的的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 (4)以改变当地劳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生产道路工程建设;

(5)以保证农田稳产高产为目的的保土耕作措施; (6)以借助自然生态修复能力的封禁治理工程建设;

2 (7)以节约用水、有效利用水资源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四条 组织管理机构

为了加强对项目的组织管理,按照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要求,临渭区人民政府成立临渭区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简称农发水保项目领导小组),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水务局局长任副组长,农发水保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由水务、财政、农业、林业和项目区乡(镇)组成。临渭区水务局成立临渭区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办公室,项目办主任由水务局党委书记兼任, 项目办副主任由临渭区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长兼任,乡、村也应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 第五条 机构的职责

农发水保项目领导小组是项目的决策和领导机构,负责制定本项目的发方向、实施政策、解决配套资金安排和协调。项目办负责贯彻执行农发水保项目领导小组的决定及省项目办下达的任务,负责计划的实施、监督、检查、验收;负责向项目拨付经费,并定期向省项目办报告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工作总结、信息传递。乡、村组织具体负责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情况交流等。

3

第三章 项目管理

第六条 前期工作

(1)项目办根据省级水利部门批准的工程实施方案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编制工程的初步设计报告。初步设计必须由具有相应设计资质或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质的单位承担。

(2)小流域治理初步设计按照水利部颁发的《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暂行规定》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 16453.1~6—2008)等有关技术规范编制。初步设计要图、文、表齐全,各项建设任务要落实到山头地块,达到施工要求。小流域治理工程总体布局及规划图按照1:1万的比例尺绘制,其它图件绘制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进行。

(3)初步设计的投资估算和概算,执行水利部颁布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算定额》。 第七条

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按照基建程序,推行“四制”,即项目法人制、 4 工程施工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

(1)农发水保项目领导小组是项目法人,对项目建设负总责。其主要职责为:制订计划;领导和组织工程建设;控制工程质量、进度、资金,并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

(2)因地制宜的推行工程招投标制。对以中央投资为主,投资规模超过50万元的大型沟道工程、集中连片机械施工的梯田等单项工程,应通过招标投标选择施工单位。优先选择水平高、技术强、信誉好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建设,确保工程进度快、质量好。承建单位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施工能力,严禁转包、分包。

(3)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聘请具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承担工程建设监理,自觉接受和配合监理单位的监理工作。

(4)在落实项目法人制、工程施工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的基础上,项目办与各施工单位签定工程建设承包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第八条 组织自验

(1)区级自验由农发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各项治理措施的数量、质量逐项、逐地块地进行验收,提出验收报告。自验结束后申请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初验。

(2)自验执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

5 (3)接受验收单位应提供下列资料:项目建设工作总结;申请验收报告;建设任务和投资计划完成情况表;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图表和现状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审计部门的资金审计报告;监理单位的监理报告、项目技术档案资料。

第四章 质量管理

第九条 各施工单位要对各自所做的工程按照项目办的要求严格进行施工。对工程质量实行跟踪制、技术负责制。严格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条 建立工程质量检查制度。农发项目办对各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作定期检查,对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向工程监理人员汇报质量检查情况。项目办派驻工地施工技术人员要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程序进行严格控制、检查,把质量控制在施工中,不留质量隐患,对发生的质量问题要限期整改。

第五章 资金管理

第十一条 农发水保项目实行“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 6 公助”的投资机制和“集中投入、奖优罚劣”的原则。以资金投入控制项目规模,按项目管理资金。

第十二条 项目资金多渠道筹集,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农村集体和农民群众自筹资金等。 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按照经批准的项目计划足额落实财政配套资金,并将财政配套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十四条 项目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坡地及沟道整治、土壤改良、保土耕作、田间道路;拦引蓄灌排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所需的材料、设备、机械施工补助及技工工资;营造水土保持林草、 经济林所需的种子、苗木、整地、定植及幼林管护、封禁治理、苗圃建设;科技推广、技术培训、效益监测及小型仪器设备购置等费用。

第十五条 用于项目前期及建设管理等费用,严格执行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

第十六条 农发水保项目实行财政资金使用报账制度,并按照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报账实施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项目财政资金严格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财务、会计制度进行管理,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及时足额拨付,按规定范围使用资金,严禁挤占挪用。 第十八条 严格执行各项财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内部监督 7 制约机制。加强资金使用的追踪检查,定期对资金的拨付、到位、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严重的要严肃处理。

推行群众投工承诺制。在初步设计阶段,应把所需群众投工及投工数量向项目区群众公开,征求群众意见。项目区三分之二以上群众同意,并由村民委员会以书面形式向县级主管部门做出承诺,经区级政府批准后,方可申报立项并实施。组织群众投工一般只在项目实施受益村进行,不得跨村投工或平调使用劳动力;确需跨村投工的采取借工或换工的形式组织进行。

第六章 工程管护

第十九条 项目建成后移交项目所在乡(镇)管理,接受区水务局的业务指导。为确保项目效益的充分发挥,对其工程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联户管理等方式落实管护责任。对植树、种草及封禁治理工程项目将采取层层落实责任的办法,由镇政府、村委会及村民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其具体操作办法由项目办公室具体制定。

第二十条 按照“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灵活的、有效的管护机制,鼓励社会各界,企业、社团 8 等参与水利水保项目建设,尽快落实工程管护措施,把管护任务承包到户、到人,保证工程建设成果得以巩固,长期发挥效益。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

第七章 附 则

本办法由项目办负责解释。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临渭区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办公室二0一五年一月

第7篇: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的管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提高项目的示范作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现代农业示范项目是国家计委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沿海发达地区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加快开发大西部”等重要指示而安排的专项示范工程。各地计委要按照本办法的要求对示范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抓紧抓好。

第二章 目标与要求

第三条 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的目的是探索我国现代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趋势,组织方式。

第四条 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必须紧紧围绕调整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现代农业生产手段和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示范项目要具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高、生产手段先进、管理水平高,在各地处于领先地位。

第五条 示范项目要形成专业化生产、机械化作业、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科学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格局,探索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各地农业现代化提供引导、示范作用。

第三章 项目选择原则、类型和建设内容

第六条 为真正发挥引导、示范作用,现代农业示范项目要具备以下条件:

1、示范项目要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进行综合建设,发挥综合效益。

2、示范项目必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规模适度,设施先进,技术领先。

3、示范项目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营和管理,体现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与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密切结合,兼有超前性和实用性。

4、示范项日原则上在原有的示范基地基础上完善提高,突出重点,选择本地主要产业和重要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进行试点,便于普遍推广。

第七条 项目类型和建设内容

1、农业可持续发展型示范项目。围绕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和持续利用,扶持特色农业发展,建立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2、农业高新技术综合应用型示范项目。主要发展优质高效低耗农业,对农业新技术进行组装配套,推广新品种,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等,加快农业技术进步。

3、农业结构调整型示范项目。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本着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原则,改善生产条件,引导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结构升级。

4、外向型农业示范项目。促进农业扩大对外开放和出口,主要以农业新品种的引进,发展设施农业、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探索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外项型农业发展道路。

第四章 示范项目建设与管理

第八条 现代农业示范项目是国家计委扶持各地计委组织实施的一项综合性示范工程,也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带有超前性。各地计委要全面负责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报告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积极探索项目组织和运行机制,及时做好总结经验,推广示范成果等工作。示范项目要有专人负责实施和管理。

第九条 现代农业示范项目要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各有关地方计委要积极做好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的规划和前期准备工作,由有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明确项目法人、运行机制、管理制度等。限额以下项目可研报告经专家评审论证后由省计委负责审批。国家计委将根据前期工作情况和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的安排原则进行审核,对符合要求的列入投资计划。

第十条 经审查同意纳入计划的示范项目,要按批准的项目建设内容、投资规模组织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做调整,都要上报国家计委,未经批准,各项目实施单位不能自行变动项目实施方案。

第十一条 现代农业示范项目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国家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应用等非经营方面。各项目地区应按1:1以上的比例安排地方配套资金,其中省本级应安排一定比例预算内投资或机动财力与国家补助资金配套。积极吸引其它渠道的资金投入现代农业建设,探索建立项目资金积累发展机制。同时,各地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设立专门帐户,实行专款专用。

第十二条 各地要结合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加强对现代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思路的研究。同时要联系当地实际情况,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农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及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经验认真进行研究和总结。 第五章 项目验收及后评估

第十三条 项目竣工后,必须严格组织验收。项目验收分为省验收和国家验收。省级验收由各省级计委组织验收,并写出验收报告,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验收在省级验收的基础上进行抽验。验收内容主要包括:

1、项目投资是否按批复的计划完成;

2、工程建设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达到设计规模;

3、示范项目运行机制和保证体系,服务体系如何;

4、资金使用是否符合规定;

第十四条 凡验收合格的项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确认为示范点;初次验收没有通过的项目,限期修正、完善,至验收合格为止。

第十五条 项目建成运行一年后,各地计委要组织项目后评估。项目后评估的主要内容为:

1、是否达到项目规划与示范要求;

2、对项目的运行机制,运行情况和效果的评估;

3、示范推广价值等。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负责解释。各地计委可依据本办法和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8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项目管理办法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项目管理办法 发文单位: 财政部

发文文号: 财际【2008】16号

法规类别: 利用外资类 -->> 全部

地区: 全国

颁布日期: 2008-04-24 生效日期: 2008-06-11 失效日期: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项目管理办法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际农业发展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际〔2008〕16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上海、江苏、浙江、西藏)财政厅(局):

为了加强对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贷款项目的管理,明确贷款项目管理的职责分工,规范贷款项目申报、审批、实施、监督和检查工作,进一步提高贷款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赠款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8号),我部制定了《国际农业发展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国际农业发展基金项目管理办法

二○○八年四月二十四日

附件: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贷款项目管理,根据《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赠款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8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利用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以下简称农发基金)贷款项目的申报、审批、实施、监督检查等活动。

第三条 农发基金贷款属于国家主权外债,财政部代表国家接受农发基金贷款,是农发基金贷款的统一管理机构。

第四条 农发基金贷款由财政部按照与农发基金商定的条件转贷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省级人民政府),由省级人民政府按照贷款协定和转贷协议的规定进行管理和使用,并通过财政部向农发基金偿还贷款本金、服务费或者利息。

第五条 农发基金贷款的使用应当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支持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脱贫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第六条 农发基金贷款的申请、使用、偿还应当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第七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贷款,是指农发基金贷款;

(二)贷款项目,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利用农发基金贷款开展的项目;

(三)项目配套资金,是指地方各级政府和受益群体为项目提供的有偿和无偿资金、劳务折抵以及实物投入;

(四)国内金融机构,是指实施贷款项目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及其下级农村信用联社等国内金融机构。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八条 财政部作为我国与农发基金合作窗口单位,其主要职责包括:

(一)经国务院批准,向农发基金筹借贷款;

(二)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拟定贷款项目规划;

(三)向农发基金提出贷款项目的申请;

(四)组织贷款项目的磋商谈判并签署贷款协定;

(五)对贷款项目资金的转贷安排、资金使用和对外偿还等进行统一管理;

(六)对贷款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政策指导、宏观管理、检查和监督。

第九条 地方财政部门是本级政府贷款的债权、债务代表和贷款归口管理机构,统一负责本地区贷款的全过程管理。其主要职责包括:

(一)会同地方有关部门协调贷款项目的申报,向上一级财政部门提出贷款申请;

(二)审核项目资金需求,监督和指导贷款项目资金的使用;

(三)落实配套资金,对提供项目配套资金和债务偿还做出书面承诺;

(四)负责贷款项目中贷款资金的转贷安排;

(五)负责贷款项目专用账户的管理、提款报账等相关财务管理;

(六)对贷款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按照有关规定对贷款项目形成的资产进行监督管理。

省级财政部门负责贷款项目出国计划、采购计划和采购代理机构的确定和审批。

第十条

省级财政部门负责统一向财政部偿还贷款本金、服务费或者利息。财政部向省级人民政府以外汇形式转贷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承担相应的汇率风险,并以人民币形式向下一级人民政府转贷。由国内金融机构承贷的项目资金,汇率风险由国内金融机构自行承担。

第十一条 根据财政部与农发基金签订的贷款协定要求,申请和实施贷款项目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贷款项目重大事项的指导、协调工作。

第十二条 项目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项目办公室作为贷款项目的地方执行机构,在业务上接受上一级人民政府项目办公室和同级财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负责贷款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

(一)准备和上报项目文件;

(二)制定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制定项目总体设计方案、编制项目实施计划和资金预算;

(三)负责项目贷款资金和配套资金的落实和使用;

(四)负责制定项目采购计划并实施项目采购;

(五)协助同级财政部门做好提款报账,贷款本金、服务费或者利息的收缴工作;

(六)配合审计部门做好项目审计工作;

(七)负责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日常监测与评价;

(八)组织项目竣工验收。

第十三条

财政部可以委托有关单位为贷款项目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章

准备与评审

第十四条

贷款项目申请文件应当由省级财政部门向财政部提交。

贷款项目申请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目标和必要性;

(二)项目主要内容及预期成果;

(三)项目预算及配套资金来源;

(四)项目实施管理的机构安排;

(五)项目资金转贷及债务偿还安排。

第十五条

财政部在收到贷款项目申请文件后,应当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对申请文件进行审查,并根据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的规定,与农发基金协商确定列入我国政府利用农发基金贷款备选规划的项目。

第十六条

对列入备选规划的项目,由省级财政部门组织对项目进行评审,并向财政部提交评审意见书。评审内容主要包括:

(一)省级及以下各级政府的债务负担和财政承受能力;

(二)项目的财务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三)项目配套资金落实情况;

(四)转贷安排、还款责任和还款资金来源等。

第十七条

财政部应当根据省级财政部门的评审意见书,确定并安排贷款项目的对外磋商谈判。

第四章

谈判与签约

第十八条

财政部负责组织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有关部门与农发基金进行磋商谈判,确定项目活动内容、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贷款使用类别及预算和贷款偿还条件等事项。

第十九条

财政部根据国务院授权代表我国政府与农发基金签署项目贷款协定。

第二十条

财政部根据贷款协定,与相关省级人民政府签署转贷协议。

第五章

实施与管理

第二十一条

农发基金项目应当在签署贷款协定并满足贷款协定规定的各项生效条件后开始实施。

第二十二条

贷款的使用应当符合贷款协定和转贷协议规定的范围与用途,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滞留、截留、挪用贷款资金或者擅自改变贷款资金用途。

对于实施中出现违反贷款协定或转贷协议的情况,财政部门将采取包括通报、限期整改直至暂停使用贷款资金等必要措施,督促其纠正违规行为。

第二十三条

省级人民政府项目办公室在项目实施前应当制定项目管理、采购、提款报账、监测评价等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并由省级财政部门报财政部备案。

第二十四条

项目办公室应当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对贷款项目进行独立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第二十五条

项目办公室负责贷款项目的日常管理和监测,定期向上一级项目办公室和同级财政部门报送贷款项目进度报告、监测报告、实施计划和资金预决算。

第二十六条

财政部和地方财政部门应当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开展项目检查。

第二十七条

地方财政部门应当严格遵守转贷协议,保证按时足额偿还贷款到期债务。地方财政部门应当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设立还贷准备金,用于偿还或垫付农发基金贷款到期债务。

第六章 验收、评价及后续管理

第二十八条

项目办公室应当在项目竣工日期之后的六个月内或者在贷款协定规定的期限内对贷款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总结、验收,并编写项目竣工验收报告。

第二十九条

贷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地方财政部门应当指导项目办公室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完成资产移交和登记手续。

第三十条

财政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贷款项目绩效评价。

第三十一条

对已移交的资产,地方财政部门和同级项目办公室应当督促受益方制定后续管理制度并落实后续管理资金。

第七章

第三十二条

省级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此前已印发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9篇: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规范项目竣工验收程序,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依据《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是对项目建设及资金使用等进行的全面审查和总结。

第三条 凡农业部审批的部分或全部利用中央预算内资金(含国债资金)新建、改建、扩建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须按本规定组织项目竣工验收工作。

国家对有关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四条 地方及农业部直属直供垦区承担的项目,按以下分工分别组织验收:

(一)中央投资规模在3000万元以上(含3000万元)的项目,由农业部发展计划司牵头组织竣工验收。

(二)中央投资规模在3000万元以下、600万元以上(含600万元)的项目,由农业部行业司局牵头组织竣工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送农业部发展计划司。

(三)中央投资规模在600万元以下的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竣工验收。验收结果以计字号文报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及行业司局。

第五条 农业部直属单位承担的项目,按以下分工分别组织验收:

(一)直属单位承担的行业基本建设项目(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垦、农机、乡镇企业等行业项目),中央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的,由发展计划司组织验收;中央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以下200万元以上(含200万元)的,由相应行业司局组织验收;中央投资规模在200万元以下的,由建设单位组织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上一级计划主管部门。

(二)直属单位承担的本单位基础设施项目(不含行业发展项目),中央投资规模在200万元以上(含200万元)的,由农业部发展计划司组织竣工验收;中央投资规模在200万元以下的,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农业部发展计划司。 第三章 竣工验收条件和内容

第六条 申请竣工验收的项目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完成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投资计划文件中规定的各项建设内容;

(二)系统整理所有技术文件材料并分类立卷,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齐全、完整。包括:项目审批文件和投资计划文件,设计(含工艺、设备技术)、施工、监理文件,招投标、合同管理文件,基建财务档案(含账册、凭证、报表等),工程总结文件,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证书,工程竣工图;

(三)土建工程质量经当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备案;

(四)主要工艺设备及配套设施能够按批复的设计要求运行,并达到项目设计目标;

(五)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设施已按设计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并经相关部门审查合格;

(六)工程项目或各单项工程已经建设单位初验合格;

(七)编制了竣工决算,并经有资质的中介审计机构或由当地审计机关审计。必要时竣工决算审计由项目验收组织单位委托中介审计机构进行竣工决算审计。

第七条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建设总体完成情况。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建设质量、建设工期等是否按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建成。

(二)项目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资金到位及使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投资、财务管理的规定。包括中央投资、地方配套及自筹资金到位时间、实际落实情况,资金支出及分项支出范畴及结构情况,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包括专账独立核算、入账手续及凭证完整性、支出结构合理性等),材料、仪器、设备购置款项使用及其它各项支出的合理性。

(三)项目变更情况。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是否发生变更,是否按规定程序办理报批手续。

(四)施工和设备到位情况。各单位工程和单项工程验收合格纪录。包括建筑施工合格率和优良率,仪器、设备安装及调试情况,生产性项目是否经过试产运行,有无试运转及试生产的考核、记录,是否编制各专业竣工图。

(五)执行法律、法规情况。环保、劳动安全卫生、消防等设施是否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建成,是否合格,建筑抗震设防是否符合规定。

(六)投产或者投入使用准备情况。组织机构、岗位人员培训、物资准备、外部协作条件是否落实。

(七)竣工决算情况。是否按要求编制了竣工决算,出具了合格的审计报告。

(八)档案资料情况。建设项目批准文件、设计文件、竣工文件、监理文件及各项技术文件是否齐全、准确,是否按规定归档。

(九)项目管理情况及其他需要验收的内容。 第四章 竣工验收程序与组织

第八条 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之前,先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及使用等有关单位进行初验。初验前由施工单位按照国家规定,整理好文件、技术资料,向建设单位提出交工报告。建设单位接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初验。初验不合格的工程不得报请竣工验收。

第九条 初验合格并具备竣工验收条件后,建设单位应在15个工作日内向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报告。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后,根据验收权限组织项目竣工验收或审核后以“计”字号文转报农业部有关司局申请竣工验收。

第十条 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应依照竣工验收条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分类总结,并附初步验收结论意见、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报告。

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应规范、完整、真实,装订成册。

第十一条 竣工验收的组织

(一)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业部行业司局和发展计划司,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和职能分工,在收到项目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后,对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的项目,在60日内组织竣工验收。

(二)竣工验收要组成验收组。验收组由验收组织单位、相关部门及工艺技术、工程技术、基建财会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5人以上(含5人)单数,其中工程、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验收组可根据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分成工程、投资、工艺、财会等验收小组,分别对相关内容进行验收。

建设单位、使用单位、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工程监理等单位应当配合验收工作。

(三)验收组要听取各有关单位的项目建设工作报告,查阅工程档案、财务账目及其它相关资料,实地查验建设情况,充分研究讨论,对工程设计、施工和工程质量等方面作出全面评价。

第十二条 验收组通过对项目的全面检查和考核,与建设单位交换意见,对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合法性做出评价,形成竣工验收报告,填写竣工验收表。

竣工验收报告由以下主要内容组成:项目概况,资金到位、使用及财务管理情况,土建及田间工程情况,仪器设备购置情况,制度建设、操作规程及档案情况,项目实施与运行情况,项目效益与建设效果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验收结论与建议。

第十三条 竣工验收报告和竣工验收表由竣工验收组三分之二以上成员签字,报送项目验收组织单位。

农业部行业司局或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须将竣工验收报告和竣工验收表报送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并输入农业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第十四条 对验收合格的建设项目,验收组织单位核发由农业部统一印制的竣工验收合格证书。对不符合竣工验收要求的建设项目不予验收,由验收组织单位提出整改要求,限期整改。

无法整改或整改后仍达不到竣工验收要求的,由验收组织单位将验收情况报农业部发展计划司,按照《农业部建设项目监督检查规定》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统一管理并发放竣工验收合格证书。发放竣工验收合格证书须具备验收组织单位报送的项目竣工验收报告、竣工验收表、竣工验收合格证书申领文件。

第十五条 中央投资低于50万元的项目,竣工验收组织部门可以视情况简化验收程序,但须将验收报告和竣工验收表报农业部备案。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部行业司局可以根据本规定和行业特点制定竣工验收实施细则。

第十七条 竣工项目(工程)通过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2004年9月1日起实施。

上一篇: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整改下一篇:学榜样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