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会计学徒制”会计人才培养实践探析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互联网可以与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进行深度融合, 生产出具有互联网特色的创新产品, 能够推动科技的进步, 提高工作效率, 改变工作方式, 形成一个组织变革的新时代。而会计工作与“互联网+”融合的表现有网络代理记账、云审计服务、在线财务管理咨询等等。因此, 各学校会计专业必须加快适应“互联网+”的步伐, 做出相应的教学改革。“互联网+”为会计工作的技术性操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 会计信息的处理变得更加集中、高效, 还提升了会计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使得会计工作越发高效便捷。“互联网+”的时代优势和技术支持, 为培养会计人才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一、目前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会计人才培养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实际工作与课堂教学相脱离, 学校的会计类课程的主讲教师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后参加教学工作的, 很少具有丰富的实际的会计类工作经验, 所以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导致实践教育能力不足。, 难以从实践方面给予学生真正的帮助。学生掌握再多的理论知识, 不知道如何应用于实际工作, 这样“脱节”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适应企业快速高效的工作要求。

过度重视证书, 忽略管理和沟通类的技能培养是现在许多学校的通病。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就业压力, 学生们都热衷于考取证书来证明实力, 增强资本。为了提升学生就业率, 很多学校会围绕资格证书考试科目, 开设一些专业考证的辅导课程, 学生往往蜂拥而至。但是关于管理或沟通类的课程很少开设, 或是开设了也没有起到什么明显锻炼效果。学生们在真正工作之后常常缺乏良好的协调与沟通能力。会计人员作为每个企事业单位必不可少的管理人员之一, 需要具备良好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外, 还需要足够的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例如管理学、心理学、商务谈判知识等等。现在学校都十分重视会计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 但是管理协调能力有些欠缺, 毕业后不能满足毕业的需要, 从而综合实力不够出众。

学生综合实力不够强, 部分原因是学校开设的课程不够科学全面。目前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包括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 可以说基本满足了会计岗位的工作要求, 但是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较少开设或基本忽略。高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优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所谓技能型人才就是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在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发挥自己的技术与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会计专业是一个技能性和专业性较强的专业, 为了充分发挥会计专业的实力, 学校和学生应该充分重视管理技能、沟通协调能力技能的培养, 会计工作不只是和发票、报表等打交道, 任何时候、任何工作更多的都是与人打交道, 尤其是负责财务相关工作的会计人员。因此, 会计专业的学生需要有广泛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现在学校更多重视教师的理论课程教学, 不重视教师的课题和科研创新。教师与企业单位缺少实质性的对接和有效的沟通, 不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 参与企业技术攻关较少, 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管理措施的重视, 只是照本宣科, 影响学生的工作状况。

二、“互联网+”时代下会计工作的特点

“互联网+”的影响是巨大的, 各种新兴科技不断冲击、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因此, 会计的工作职能也发生了变化, 比如会计帮助服务企业管理、控制公司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愈发突出, 会计职能渐渐地从核算性向管理型转变[5]。具体表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由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转变

传统会计主要是通过制作财务报表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发展阶段, 可是在对生产经营进行记录和报告的过程中, 缺乏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控制的体现, 而没有根据财务信息及时迅速调整发展策略, 可能会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在“互联网+”影响下, 新兴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会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加强对财务信息的分析, 及时调整服务策略, 报告上层,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 由静态控制转向动态控制

过去传统会计工作主要是进行静态的财务预算、预测和控制, 而在“互联网+”时代下, 需要对企业进行动态控制, 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预测和更新, 做出及时周到的应对策略, 把握机会增强企业发展效益, 减少企业亏损的情况和风险。

(三) 由部分控制向全面控制转变

财务工作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工作, 会计人员在“互联网+”时代下, 应该学会依据财务管理, 对全公司经营进行全方位控制, 加强不同控制间的联系, 从整体上优化资源配置, 合理分配企业资源, 促进企业效益增长。

(四) “互联网+”的新作用

“互联网+”可以说为会计人员的转型带来了新机遇和新环境。通过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 企业打造一套涵盖财务分析与管理、风险预测、战略规划、资本市场运作、预算管理等比较完备的现代化管理体系成为可能, 会计人员在此过程中进行职业技能转变, 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会计人员的价值。

三、“互联网+”时代下人才培养措施

(一) 改变教学模式

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 学生集中于一间教室, 以教师为中心, 以课本为依托, 学生主体性和兴趣都不大。而“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依靠互联网, 以学生为中心, 随意选择时间、地点、教师等, 扩大学生的选择性和课程的开放性。

(二) 增加管理沟通类课程的开设

高校培养会计专业的学生时,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 满足市场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特点。因此, 除了必要的专业知识课程之外, 还应开设一些管理类课程, 鼓励学生投入精力, 将理论积极应用于实践, 获取更多的实际经验。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经常需要与银行、税务局等相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上级领导打交道, 那么掌握一些沟通技巧是十分有利的。学校开设类似管理会计、商务沟通等课程是必要的。

(三)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会计是一门专业技能强、更新速度快的学科,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 在“互联网+”时代成为一名优秀的“双师型”教师。这要求教师不仅拥有扎实的会计知识功底, 还要有丰富的会计工作经验和沟通技巧。学校可以引进企业优秀员工到学校任教, 和企业保持密切联系, 让专业员工在学生进行模拟实训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提高学生对工作的适应度与自信心。

(四) 开展“互联网+”会计类课程和讲座

学校积极开展有关“互联网+”的课程和讲座, 引导学生理解目前会计工作所处的大环境, 了解“互联网+”会计的内涵。也可以邀请企业的优秀人才来校进行讲座, 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工作情景。

四、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培养方式

(一) 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之上, 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产物。主要模式是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与招聘, 由教师和企业的师傅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双重教学[7]。现代学徒制的优势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既完成了学校的教学目标, 也能够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使学校和企业达到双赢的局面。

(二) 人才培养方式

(1) 学校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设立双导师制度。努力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和实践工作技能,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提升学生在社会就业方面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2) 确立长期合作企业。选择合适的企业并建立长期、密切的合作, 有利于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资源丰富的环境, 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构建实训场所,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现代学徒制建立明确的专业定位, 为学生打造一条实习渠道。学校可以在校内构建一个实训基地, 开展有关会计的综合训练, 提高实践能力, 更好地适应企业的要求。

五、结语

“互联网+”时代下, 学校应增加更多管理沟通类课程, 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实践技巧。在与现代学徒制的配合下, 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沟通, 一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另一方面满足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提高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

摘要:网络的普及使得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互联网+”时代下, 会计的工作方式和培养模式也面临着转变, 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学徒制, 而要将“互联网+”与现代学徒制教育方式相结合, 培养拥有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新型人才。本文将介绍“互联网+”和现代学徒制的主要特点, 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会计人才的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现代学徒制,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千彦, 唐有川.现代学徒制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纳税, 2018 (24) .

[2] 蔡小枚.“互联网+”会计的探讨[J].财会学习, 2019 (4) .

[3] 韩晓磊.浅议“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模式[J].财会学习, 2019 (3) .

[4] 边雨佳, 鲍秋琰, 李文勤.“互联网+”背景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商业会计, 2018 (24) .

上一篇:论低压配电断路器的发展及应用下一篇:“互联网+”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