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网点规划资料

2022-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商业网点规划资料

流通脱媒趋势下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兴起,受上游成本高企与下游需求不足双重压力作用,为缩短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或通过向服务领域延伸开发“第三利润源”,生产企业对渠道的控制力度不断加强,开始越来越多地绕开中间商直接与上游供应商或下游大客户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传统流通企业生存空间,导致流通脱媒现象出现。流通脱媒环境下,企业运作将日益由综合化向专业化转变,企业资源将日益由独立向共享转变,企业间关系将日益由对抗向合作转变,并对当前及未来流通功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面对流通脱媒趋势,浙江物产集团集产品批发商、物流服务提供商、交易界面、市场开拓者、模块化集成服务商等多种角色于一身,嵌入供应链环节,成功地扩张了业务范围,形成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供应链集成服务模式,在为上下游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确立了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其经验不仅可供大宗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借鉴,对其他传统流通企业同样具有重要启示。在由旧平衡向新平衡过渡的关键阶段,面对新技术冲击,流通企业应重新思考自身功能定位,以提升上下游客户价值为目标,充分运用信息、物流、管理技术成果,创新商业模式,重塑竞争优势,有效降低代理成本,促进流通重新归媒,并以此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流通脱媒;生产资料行业;商业模式创新

一、引言

从全球范围来看,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为了应对产能过剩带来的同质竞争与微利经营困境,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不再满足于仅仅从事实物生产,而是将行为触角沿着供应链纵向延伸至上下游服务领域(如信息收集、采购、销售、回收等环节),将生产与服务相结合,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周到的集成化解决方案。温德默威和拉达(vandermerwe&Rada)最早关注到了这一变化趋势,并就此提出了“生产者服务化”概念,强调这是生产企业为使核心业务增值,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更加完整的产品一服务组合包的模式创新行为。沿着这样的思路,后来的学者也大多从企业供给内容角度来解读生产者服务化过程,指出生产企业通过大量引入服务创新来获得额外的价值增值,且这种增值活动已经开始取代产品生产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来源。作为生产者服务化的一个直接后果,围绕生产企业开展价值传递活动的流通企业面临被挤出供应链的威胁,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进步与广泛应用无疑加剧了这一趋势。毕竟,如果生产企业能够凭借互联网直接联系客户,为何还要费周折去与流通企业打交道呢?根据贝利(Balley)的观点,若一项商业活动缺少了中间商,即缺少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方作为交易的促进者和协调者,那么就可以说这项交易脱媒了。在本文中,我们将之简称为“流通脱媒”(Disintermediation)。

近年来,流通脱媒现象在我国生产资料流通领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西方世界对中国工业品的进口需求锐减,而国内消费需求与单纯投资驱动已经难以消化前期经济刺激政策所催生的巨大产能,作为工业品的上游原材料,钢铁、煤炭、化工等大宗生产资料行业面临着非常严重的产能过剩局面。其结果是,这些行业不仅结束了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快速增长的趋势,甚至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的极端情况。我们注意到,在上游成本高企与下游需求不足的双重压力下,市场频繁传来生产资料生产企业自建电商平台以及采购和销售团队的消息,对渠道的控制力度不断加强。此外,生产企业与上游供应商或下游大客户建立战略合作联盟的趋势也日渐兴起,其目的无非是要通过缩短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来降低流通成本,或者在主业微利甚至亏损的情况下通过向服务领域延伸来开发“第三利润源”。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传统流通企业的生存空间,造成了生产资料流通领域流通脱媒现象的出现。

遗憾的是,已有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活资料领域,专门针对生产资料领域的研究仍然显得不足。此外,实证研究大多以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为样本,缺少对转型经济体发展变迁的关注。本文力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上述不足,我们以生产资料领域的生产者服务化趋势为研究对象,以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为情境设定,探讨大型流通企业为应对流通脱媒趋势而进行的实践与启示。

二、已有文献关于流通脱媒现象的理论解读

20世纪80年代,流通企业作为生产企业的销售力量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且生产企业非常需要流通企业及时反馈有关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的动态信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流通企业的存在价值受到质疑。达塔(Datta)指出,新的、激增的数字经济会消灭传统生产、服务与信息供应链,并带来以无摩擦市场为特征的虚拟变革,而作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本应无缝交易的摩擦起因,许多中间商将会消亡。实际上,流通脱媒已经成为企业与企业(B2B)电子商务时代最初的流行语,对此一个比较基础的解释是,这项技术能够“使公司在价值链中绕过其他公司”。其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只需要简单浏览生产企业的网站,就能够发现,绝大多数网站已经不再提及任何关于流通企业的信息,更不用说去描述与流通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战略意义了。

然而,在持相反观点的学者看来,互联网技术带来无摩擦的市场交易只是一个乌托邦。他们强调,在完全抹杀中间商的价值之前,必须承认,至今流通企业仍然大量存在于我们周围,承担着重要的经济职能,并且其中有些还在快速成长。根据调查,北美前100强化学品流通企业仍然在全球范围内从事传统的化学品销售活动。有研究指出,尽管流通脱媒现象在生产资料流通领域也开始有所显露,但并不会像音像制品或电子图书那样完全脱离实物流转。泰和切利亚(Tav&Chelliah)对化學品流通脱媒情况的研究表明,尽管B2B电子商务交易在当今的化学品供应链管理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但仍然存在一些交易的子功能被客户认为可通过传统流通企业提供。因此,至少从目前来看,客户与传统流通企业之间的买卖关系仍然可以维持下去,直到B2B电子商务交易开发出新的商业模式,并完全替代传统流通企业的功能。

此外,B2B电子商务的确挤出了流通业中比较弱小的竞争者,工业集中度的提高也要求流通业配以更高水平的专业化服务,这些因素都对流通企業的演进和变革施加了压力。莫旦比和阿加沃尔(Mudambi&Aggarwal)对此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随着流通企业传统核心业务的萎缩,其他管理需求将不断出现。实际情况是,传统流通企业已经开始积极应对,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角色定位与竞争战略。达塔(Datta)借助交易成本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回顾了中间商的角色演化,对流通企业是交易摩擦起因的说法进行了重新考察。结果发现,它们是增加经济价值的“必要之恶”(Necessary Evil),即使在B2B电子商务环境下,流通企业仍然承担着集中、搜寻以及信用等重要职能。我国学者杨慧也提示了新型流通企业可能的发展方向。她认为,既然传统流通企业实现商品所有权转移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被上下游直接转移所取代,那么对流通企业来说,摆脱困境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分挖掘并放大自身的其他功能,如实物转移、信息转移、资金转移等功能,开发出新的商业模式。

三、新型流通企业的动态化特征

通过对现实的观察,我们得出了当前以及未来流通企业角色的三类显著动态特征:第一类与流通日益增强的专业化相关;第二类涉及单个企业对商业伙伴资源越来越高的依赖性;第三类作为前面两者的结果,关注流通组织之间的动态关系。上述所有这些方面都随时间推移而发生了显著变化,并对当前及未来的流通功能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企业运作由综合化向专业化转变

尽管工业革命之后,银行、保险等专业金融机构的出现压缩了大型流通企业的融资与风险防范功能,日益丰富的物质产品促成了流通企业经营范围的专业化,其中一些专注于为大型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物资供应,而另外一些则专业化于为大型生产企业提供产品分销服务。然而,从今天的视角看,这些流通企业仍然拥有过于广泛的职能。不过,随着新型流通主体的出现,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些流通企业开始专业化于上下游间的实物流转,被称为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而另外一些企业则借助信息通信技术所提供的条件,专注于为上下游间的高效信息交换提供支持,从事单纯的商流活动,被称为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这种专业化的演进反过来导致了货物流动、信息交换以及金融保险等服务的分离,其结果是,当涉及活动之间的联系时,流通安排变得越来越相互依赖,并由此导致企业间边界因业务相互依赖而越来越复杂。

(二)企业资源由独立向共享转变

企业问日益增强的资源共享需求是专业化水平提高的一个必然结果。企业随着自身运作范围的收缩,对其他企业资源与运作的依赖会变得越来越强。这是因为,聚焦于一组有限的业务,不仅有助于改善相关资源的产能利用率,而且意味着专业化流通企业不必像大型综合流通企业那样进行广泛的资产投资。这样,活动的专业化就会导致资源的专业化。比如,专业的流通企业能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投资最先进的设备,并以最优规模承担各项业务,而这对于那些涉足多项业务运作的综合流通企业来说却是非常困难的。通过这种方式,企业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了一个网络组织结构中。在其中,每个企业都以创新的方式分享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凭借这种方式,企业能够获得那些仅仅依靠自身资源和能力无法捕捉到的赢利机会。于是,对流通企业来说,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就是,决定哪些资源应该通过所有权来掌控,以及如何将这些资源与商业伙伴的资源相结合,以便更加有效地利用社会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市场机会。

(三)企业间关系由对抗向合作转变

与专业化和资源共享相关的动态化对流通中的组织间关系产生了强烈冲击。一直以来,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之间的关系都充满着紧张和对抗:生产企业的目标是“以最高价格实现产品的最高可能价值”,而流通企业的目标则是“尽可能谈判到最低价格”,两者之间几乎无法融合。很显然,这种紧张关系无益于流通效率的提高,必须进行调整以适应与专业化和资源共享相关的动态化。跨越企业边界的业务依存及资源互补要求企业间建立协作关系,以松散的组织协作为特征的流通结构开始盛行,在此结构下“各成员都企图对其他成员施加控制,而与此同时也受到其他成员的影响”。实践中的这些变化使得布赛尔和奥特梅耶(Buzzel&Ortmeyer)修改了之前的结论,他们指出,流通中原有的敌对关系已经转变为合作伙伴关系,在这一关系中,双方都尝试着不断改进以提高效率。

四、浙江物产集团的商业模式创新分析

浙江物产集团是我国最大的大宗生产资料流通企业之一。自2013年起,浙江物产集团开始步入提升发展阶段,集团经营者敏锐地意识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依靠信息不对称来获取贸易差价的传统做法已经难以为继。而现实情况是,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对中间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流通企业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在市场竞争中谋求长远发展,就必须尽可能在锁定风险的前提下扩大贸易规模,依托贸易基础上所附加的各类服务来获取稳定、可观、持久的收益。基于这样的认识,浙江物产集团明确了“基于客户价值导向的供应链集成服务”商业模式创新方向,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战略协同来实现由经营产品的传统贸易商向经营客户的集成服务商转型。

(一)作为产品批发商

浙江物产集团转制成立之初,就作为生产资料传统流通企业,从上游生产企业手中大批量采购钢材、煤炭、化工等大宗商品,将之储存于监管仓库并通过第三方物流运送至下游客户手中。这项流通业务是浙江物产集团的老本行,至今仍然是集团的一项重要业务,占业务总规模的比重很大。这是因为,相对于客户直接通过生产企业购买,浙江物产集团凭借集中采购的规模优势可以大幅度降低客户采购成本,而生产企业也能够借此避免与客户直接打交道而产生的一系列较为琐碎的事务,有利于集中精力进行产品生产。对浙江物产集团来说,这种集购分销的模式,一方面有助于通过集约化采购产生规模优势,提高流通企业的议价能力,获得批量采购的价格优惠以及比较优惠的结算方式;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内部分销缩短资金的占用时间,降低集团资金成本与库存风险。

然而,随着下游用钢客户的成长壮大,上游生产企业开始对自建网络销售平台与客户直接联系产生兴趣,不再特别依赖流通企业来完成销售任务。实力弱小的流通企業被挤出流通渠道,像浙江物产集团这样的大型流通企业则不得不依靠大规模运作来应对边际利润下降的冲击。显然,传统贸易业务已经不足以支撑新环境下流通企业的成长,还需要开发其他价值创造功能,作为最基本的批发业务的补充。

(二)作为物流服务提供商

一直以来,流通企业都承担着一项最为重要的职能,那就是对数量众多而分散的潜在买卖双方的交易进行撮合,以减少交易的次数,降低交易的成本。那么不难理解,当市场中买卖双方的数量开始下降时,流通企业活动的空间就势必会被压缩,这种情况在我国大宗生产资料交易领域已经开始显露出来,并将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所推动的产业集中度的逐步提高而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具有规模优势的大型客户通过汇总各事业部的年度生产计划以及相应的原材料采购预测,绕开流通企业直接向生产企业下订单,与流通企业集购分销的功能一样,可使各事业部享受到仅仅依靠自身所无法获得的规模经济效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生产企业或客户的任何一方有能力或者有兴趣去处理实际货物的流动,这就为浙江物产集团这样的大型生产资料流通企业提供了业务机会。

以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了“第三利润源”的观点,他们认为,在物流领域内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物流成本是增加利润的新源泉,这从理论的高度阐释了“物流配送”的经济效益。浙江物产集团集中企业资源实现“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经营,通过大宗商品的批量集聚和科学规划,提高“物流配送”的规模效应,有效降低了流通费用,最终实现了生产企业、产品用户、流通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

(三)作为交易界面

从上述两项商业模式创新可知,浙江物产集团在面对分散化小批量客户需求时,主要扮演集购分销的传统贸易商角色;而在面对具有规模优势及供应商渠道的大客户时,则承担专业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上述两种功能都可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得以实现,从而充分享受到现代信息通信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便捷性、实时性、低成本及高效率优势。

基于这样的认识,浙江物产集团先后在大宗生产资料领域建立了第二方和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充分整合集团内部资源与社会资源,把冶金供应链上的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终端用户及其他相关协作主体(如金融、物流、保险等)各方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交易各方提供友好的交易界面、便捷的物流体系、安全的金融服务,同时提供行业政策与趋势解读以及具有商业价值的大数据挖掘等综合服务。在为上下游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和低成本交易服务以提升客户价值的同时,浙江物产集团也以新的形式重新嵌入产业链,体现了网络信息时代流通企业作为交易媒介的价值。

(四)作为市场开拓者

借助自身的全球网络布局和丰富的市场经验来帮助生产商开拓海外市场是大型流通企业非常重要的职能之一。在这一关系中,流通企业通常作为市场营销的组织者,负责当地市场沟通、广告宣传、仓储物流、外贸通关以及产品销售、产品回收等环节。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代表当属日本综合商社,受本土自然资源禀赋较低、市场狭小等客观因素制约,日本综合商社从一开始就将眼光投向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利用自己遍布全球的经营网点、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和产品知识,为日本生产企业提供及时的市场需求信息和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并通过产品销售帮助生产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在此过程中,日本综合商社获得了快速成长,并培育了一批知名的日本大型制造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产业组织者。

与上述思路相似,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浙江物产集团开始积极转变思路,帮助生产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第一,浙江物产集团与国内30多家大中型钢厂建立了长期的互为供应链关系,利用自己的渠道优势整合钢厂资源和物流资源,打造钢材出口服务平台;第二,浙江物产集团利用国家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员单位的信息渠道,直接对接海外工程业主,整合国内大型工程建设企业、银行、投资机构等资源,积极参与海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物资配供配送服务;第三,对于众多中小型钢厂,浙江物产集团分区域、分品种挖掘全球市场用钢需求,对接国内钢厂进行定制生产和代理出口,帮助企业解决出口难题,共同提高海外市场比重。

(五)作为模块化集成服务商

前面的分析明确了浙江物产集团在流通脱媒环境下四种较为典型的商业模式创新。然而,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这些模式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浙江物产集团在与每一个商业伙伴的合作关系中都有可能需要同时扮演上述多种角色。浙江物产集团通过与核心客户构筑双方共享的供应商资源网络、物流配送网络、终端分销网络以及综合服务网络,构建供应链模块化集成服务体系,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为客户提供涵盖原材料供应、产成品销售、物流监管以及附加的供应链金融、市场信息搜集等内容的集成服务,帮助核心客户更好地降低采购成本,盘活资金链条,响应配送以及销售方面的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在与同一商业伙伴的合作关系中,浙江物产集团的角色定位也会随着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发生转变。以海外市场开拓为例,生产企业最终的目标是成功地树立自己在海外市场上的控制地位。因此,待到依靠流通企业网络获得了一定的海外市场知名度、稳定的客户群,熟悉了市场规则之后,生产企业就会倾向于建立自己的销售办事处。这种行为改变了流通企业的功能定位,以组织营销为重点的市场开拓职能开始变得不再重要,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就自然而然地从非常紧密的战略伙伴型新市场开拓关系演变为以物流服务外包为主要内容的普通合作关系。

五、结论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大宗生产资料领域出现的流通脱媒现象展开讨论,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指出网络通信技术的兴起与其说是对流通渠道的消灭,毋宁说是对流通渠道的变革。在此基础上,我们总结了流通企业为适应新环境而体现出来的动态特征,并借助浙江物产集团的实践经验,对流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可行路径进行剖析。案例研究显示,浙江物产集团通过扮演多种角色嵌入供应链环节,成功地扩张了业务范围,形成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供应链集成服务模式,在为上下游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确立了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

本文研究结论对大宗生产资料行业之外的传统流通企业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在新技术的冲击下,流通企业的传统优势已经不足以支撑其未来发展,在当前由旧平衡向新平衡过渡的关键阶段,流通企业应重新思考自身功能定位,以提升上下游客户价值为目标,充分运用信息、物流及管理技术成果,创新商业模式,重塑竞争优势,有效降低代理成本,促进流通重新归媒,并以此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刘庆岩

第2篇:城市商业网点规划问题研究

摘要: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与实施中存在随意性大、各自为政、配套规划滞后等问题。真正实现商业网点规划的目标,需要处理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中的几个关系,以科学的规划理念指导商业网点规划,提高商业网点规划质量,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城市商业网点功能定位、网点规模、布局和结构逐步进入良性发展状态,但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实施中,尤其在新城区商业网点规划、老城区系列专业规划、社区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新老城区商业网点规划各自为政、与商业网点相配套的规划不同步、商业网点规划中过分强调商业功能、忽略城市的其它功能、规划实施的随意性强等问题,影响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目标的实现。为规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商业网点规划提供借鉴依据,需要处理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中几个重要关系,明确商业网点规划的理念,以科学、前瞻性的思维做好商业网点规划的各项工作。

一、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重要关系

(一)城区之间商业网点规划的关系。城区有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区之分,也有从功能定位角度划分的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文化教育区、文化娱乐区、商务区、旅游区、金融保险、高科技园区等之别。各城区各自承担着不同的服务功能,具有不同的辐射范围。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郊区化和逆中心化,这就使新城区商业功能定位和网点规划日趋重要。发挥各个城区的功能优势,做好各城区的商业网点规划有利于实现城市整体功能、满足不同地方消费者的需求。以沈阳市为例,沈阳市的九个行政区由于历史、政治、经济、地理等多种原因使各城区商业功能有明显的差异。但从近几年老城区规划的实施情况看,新城区、开发区的商业网点规划都或多或少反映出城区本位主义倾向。原本适合居住、文化娱乐、旅游等主要商业功能的城区,为增加本地区经济收入,又增加了大市场、物流园区等有利于增加税收的商业设施。城区商业功能的随意改变,不仅增加了与其它城区新一轮竞争的潜在危险,又使沈阳市城市整体功能淡化,城市个性化的品牌形象塑造也受到不利影响。城区间商业网点规划的不协调,不仅表现在网点的功能定位上,也表现在网点规划的结构和布局上,特别是商业设施重复建设问题严重。制定规划的目的是为减少无序竞争、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但现有商业网点规划中各自为政的现象,违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市场结构严重失衡,市场竞争进入无序状态。因此,处理好城区间的商业功能定位,实现优势互补,错位竞争,是做好商业网点规划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商业网点规划与配套规划的关系。商业网点规划与产业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公共设施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密切相关。因此,编制商业网点规划首先要处理好与产业规划的关系,避免商业功能片面化倾向。由于产业规划对商业网点规划的重要影响和城市规划中一些城区片面强调产业规划的重要性,包括第三产业规划、物流产业规划、产业规划等,而只把商业网点规划作为其中的很小部分考虑。这种弱化城市商业网点功能,片面强化第三产业(包括金融)、物流等功能与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之间的内在关系要求相违背。处理好商业网点规划与配套规划的关系还应使商业网点规划与基础设施规划之间协调发展。由于我国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先于其它城市功能的规划编制,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如交通规划、公共设施规划等相对滞后。加上规划者多由城市建设方面的专家参与,商业规划、交通运输规划专家参与较少,致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中商业内在规律反映不充分、与商业设施配套的交通规划不配套,这不仅影响城市商业网点功能的实现,也给广大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因此,为搞好商业网点规划,需要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下,配套做好相关城市功能的规划与协调,并使规划制定和论证能有多部门的参与监督,以提高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商业网点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对商业网点进行调整、引导和规范,使城市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一经政府批复就应具有政策效应。如,美国商业规划具有很强的政策效力,商业网点只允许在符合规定用途的区域内设置。日本政府1998年颁布的《大店立地法》,对大型店的选址就做了明确的规定,只能开在政府规划确定的特别区域。我国由于对有关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和执行的法律依据缺乏,使商业网点规划在实施中具有很大的弹性。虽然不可否认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要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相适应,有必要做适当地调整,赋予规划以“弹性”特征。但实际中,往往是规划实施“弹性”较大,商业网点规划实施的随意性更大。由于大型商业设施的随意性建设,缺少相关的听证或权威部门的论证,也增加了这些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的风险,弱化了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对商业网点建设和发展加以引导是我国政府在规划中的职能,但由于有关商业网点规划的理论还尚显不足,有关商业网点规划的法律还不完善,加上主观上的行为,重视招商效果的短期行为,政府编制的商业规划仅限于指导性政策文件,缺少法律效应。造成一些城区对已编制完成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成为可执行也可不执行的参考文本。因此,无论从规划本身的客观要求考虑,还是为避免商业资源新的浪费,都需要政府对商业网点规划的宏观调控。

(四)商业规划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商业,商业的兴盛决定城市的繁荣。城市网点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依据城市的过去、现在,对城市未来的经济、文化予以谋划。而传承是规划的基本指导思想之一。况且,文化是城市之根,商业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在我国,各城市大多有非常厚重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些都是本地区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的重要支撑。不仅如此,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最终落脚点是适应不断城市居民增长的物质和文化消费需要,包括居民文化消费和休闲娱乐消费需要。因此,在商业网点规划中既要强调商业网点的商业功能,方便消费,又要传承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到商业网点规划中。

二、规范城市商业网点建设需要坚持的理念

(一)战略规划观念。坚持战略规划观念就是使商业网点规划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就是既要考虑城市商业发展的整体性,又要从长远考虑,使商业网点规划具有前瞻性、人本化。商业网点规划的战略观念首先要着眼于城市发展的全局,而不是立足各城区,应避免商业网点规划的小而全。要依据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从城市商业与城市工业、农业等内在要求出发来谋划商业网点规划。要明确城市商业功能

定位,确定商业发展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整作用,利用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手段确保城市商业功能的整体实现,确保商业功能规划与使用的土地、房地产在行政审批、税收、法律上协调,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指导和保证商业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要前瞻性地规划商业未来。分析未来时期社会和经济发展趋势、消费需求特点,赋予商业网点规划人性化、生态化与和谐化。处理好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的关系。做好政府或有关部门对规划和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加强政府在规划中的宏观指导作用。要通过健全商业网点规划的听证制度、监督制度,确保商业网点规划与实施的公正性、合理性等。

(二)系统规划观念。商业网点规划是一项科学性、政策性、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系统观念要求将商业网点规划置于整个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之中,从城市整体功能定位出发,处理好商业网点规划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关系、商业规划与城市商业总体规划的关系、商业网点规划与其它功能规划之间的关系及规划与实施的关系。坚持系统规划观念就是要加强与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共同做好规划布局、立项、审核及实施工作并有效解决城区规划各自为政、商业网点功能不协调的局面。坚持系统规划观念就是各地城市商务和城乡规划部门要密切协作,共同组成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班子,充分考虑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城市建设规划、交通运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并使之协调发展,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促进城市功能完善和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商业规划与配套规划的协调、城区与城市整体规划的协调等。系统规划观念还要将城市、城区、社区等不同界别商业规划纳入一个整体中,使商业街规划、社区商业中心规划、区域商业中心和市级商业中心规划协调发展。还要使新城区、开发区与老城区、中心城区与非中心城区的规划保持协调发展。

(三)科学规划观念。科学规划观念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引领,充分了解商业现状,掌握商业规划的理论及政策依据,确保规划者、规划过程、规划实施的科学合理。坚持科学规划观念首先要解决我国城市商业网点管理不合理问题。要规范规划前期的商业网点调研工作,深入细致地做好规划范围内商业网点基本情况的调查,规划地区工业、农业、商业基础状况的调查、了解规划范围内的人口特征、消费需求特点、文化资源、交通运输状况等,在充分掌握大量调研数据基础上进行商业网点规划,以提高商业网点规划的科学性和指导性。不仅如此,还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信息管理体制,将商业信息作为一种重要资源,纳入政府管理活动中,以保证商业网点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

(四)人本规划观念。人本规划观念是商业网点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规划怎样超前,其核心都是以方便消费者购物、提高生活质量为中心。这包括与商业网点规划配套的服务设施规划、公共娱乐空间规划、环境规划等。要以人本化为出发点,考虑未来消费者的消费便利性和生活的高水准,体现城市环境的人本化和生态化特点,切实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以人为本规划观念,还要注意城市间的定位差异,根据各城市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等特点规划商业网点,体现城市个性。

(五)文化传承规划观念。传承观念就是重视文化对城市商业的影响,赋予商业规划以文化特色,体现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与商业规划的有机结合。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既要体现城市商业功能,又要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相协调。尤其是地方文化特色较为明显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在展现现代商业风貌的同时,更要承接本地区的商业文化传统,让人们逛街购物的同时,感受到历史名城的文化氛围。

(六)参与规划观念。参与观念就是将商业网点规划视为事关城市居民的大事,全民参与、监督完成商业网点规划的全过程。应让市民参与,认真听取市民的意见。无论在编制规划中还是规划的实施都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提高透明度和社会公众参与度,不做作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要尊重专家的意见,对大型商业设施进行听证、论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工商企业的意见,确保商业网点规划的公正性、合理性等。

(责任编辑:李 琪)

作者:王海鹰 郝胜宇

第3篇:发展绿色商业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摘要: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是发展绿色商业的重要内容,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有利于加强城市商业网点的合理布局,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促进城市商业网点全面、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是发展绿色商业、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绿色商业 网点规划 流通规律 执法

Development green commercial and city commercial mesh point plan

Cao Yang

1.发展绿色商业是21世纪商业发展的主旋律

资源是稀缺的,任何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都不能只注重数量的增长,而忽视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和和谐社会的建设。1992年组织编写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的白皮书》中,突出了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和观念,表述了中国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战略,提出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护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资源和环境基础”的奋斗目标。

随着“绿色运动”在中国的兴起,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观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和环境保护观念已被人们普遍认同。绿色食品、绿色商店、绿色饭店、绿色旅游、绿色消费、绿色家园、绿色社区……随处可见,“环保、绿色、健康、公益”已经成为贯穿人们的社会生活领域的四大主题,绿色商业,更是成为21世纪商业发展的主旋律。

绿色商业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的,以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基础的,以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发展构成危害并为其发展创造优良条件为宗旨的商业活动。发展绿色商业主要包含以下思想和内容:

1.1 树立绿色商业经营观念。

发展绿色商业,首先就要树立绿色商业经营观念。绿色经营观念是针对传统经营观念提出来的,其核心是强调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使企业、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之路。

商业企业作为商品流通主要组织者,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如有些城市的商业在发展过程中,追求所谓的“做大做强”,盲目布点、重复建设、过度扩张,有的甚至在商业网点建成后出现较高的空置率等,这些都导致商业资源严重浪费,损害了国家、社会和企业的利益。因此,商业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以绿色商业经营为指导,努力保护环境,节省资源,维护社会、自然的平衡与和谐。

1.2 营造绿色商业环境。

营造绿色商业环境是发展绿色商业的重要内容。绿色的商业环境包含了二层含义:一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购物环境。即商业企业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一个清新、愉悦的购物场所,有益于身心健康,使消费者在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的同时,也获得在购物过程中最大的生理和心理满足。主要包括:科学合理地陈列商品;美观、适度而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店面装璜;采用现代化除尘、降尘设备,将空气中的粉尘含量降到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科学设计出充足的顾客流动通道和合理流动路线,尽量避免出现人群拥挤、对流和无效穿越现象等等。

另外一层含义是公平有序的商业竞争环境。发展绿色商业,要为商业企业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避免无序竞争,减少资源的浪费。根据商务部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型商业设施过度集中于城市中心商业区,且经营业态主要集中于百货店和大卖场。如上海市莘庄2公里范围内就建了8家大卖场;北京市三环内的大型百货店占全市总量的63%,占城八区的74%;昆明百货大楼周围4公里范围内就有17个大型商场。商业设施过度集中,导致商业营业用房空置面积大幅度增长,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

1.3 大力经营绿色商品。

发展绿色商业,就要注重经营绿色产品和创造绿色品牌。绿色产品是指有利于人体健康、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产品。正因为如此,绿色产品日益成为人们消费的首选目标,据调查80%的德国人和77%的美国人在购物时优先选择绿色产品。有专家预言,今后30 年内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将步入绿色家族行列。商业企业经营绿色商品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首先,选择绿色产品货源。要经营绿色产品,选择好产品货源至关重要。我国的绿色化运动兴起较晚,绿色产品的生产基地还很少,加上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在很大程度上,困扰了企业货源的选择。但是发展绿色商业,企业就要进行认真的市场调研,不断挖掘、寻找可靠的绿色产品货源,并与之建立相对稳定的供销合作关系。其次,开展绿色商品行销活动。例如,根据绿色商品的功能、特点、产地、用途等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宣传,提高人们对绿色商品的认知度;使用绿色产品包装,减少资源的大量浪费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在卖场内开设绿色商品专卖区,营造绿色商业氛围;培养绿色商品专业销售人才,提高绿色商品的市场形象和地位等。第三,节约绿色商品流通的成本,降低绿色商品的销售价格,使绿色商品能够走进千家万户。

1.4 积极推行绿色商业服务。

绿色商业服务是绿色商业的重要内容。推行绿色商业服务,第一,要及时向顾客提供绿色信息。包括提供绿色法规信息、绿色科技信息、绿色资源信息、绿色产品开发和生产信息、绿色产品信息等,向社会公众普及绿色知识,为广大消费者选择绿色消费方式和选购绿色产品提供可靠的信息指导和帮助。第二,对待顾客要有满腔的热情,和蔼可亲的服务态度,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第三,商业企业员工应掌握所经营的各种绿色产品的性质及相关情况,向消费者传授商品消费知识,使之能正确使用、科学养护商品,并积极采用绿色消费方式,养成绿色消费习惯,成为绿色消费者。第四,积极开展对废旧商品的回收。商业企业在销售商品的同时,还应考虑对商品使用后的废弃物怎样回收的问题,特别是对环境有污染的废弃商品和包装物。例如,有的商业企业积极开展废电池有偿回收,家用电器产品以旧换新等服务项目,切实饯行绿色商业经营理念。

2.科学规划城市商业网点是发展绿色商业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

商业网点是指从事商品流通、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单体商业经营场所和大型公建等综合设施中的商业经营场所,包括商品的批发、零售、饮食服务,仓储和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及其他生活服务业设施等。

商业网点规划是对城市商业网点在空间上的一种系统安排,其目标是建立一个在城市范围内由众多不同规模、不同业态、不同组织形式构成的商业网点系统,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需求。因此,科学规划城市商业网点既是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繁荣市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发展绿色城市、绿色商业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

2.1 商业网点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对未来一定时期(至少5年以至15年)商业发展的一个蓝图,决定一个城市在未来几年商业建设,发展的方向、趋势和空间布局,不仅包括商业的各方面,而且还涉及城市交通、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和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聚集、消费心理等等。因此商业网点规划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未来的产业发展和城市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看,科学规划商业网点成为发展绿色城市、发展绿色商业的一个重要工作。

2.2 商业网点规划是置于特定社会经济环境背景下,科学分析这个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水平,商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城市文化及历史特征、区域经济和城市定位以及优劣势等方面,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这个城市商业网点体系的功能定位和未来发展思路。要经过反复多次的调查研究,分析比较,反复论证,反复讨论、修改,力求使未来商业网点建设与城市发展的总体功能相协调。通过对商业网点的科学规划,可以避免盲目投资、过度竞争而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使一个城市的商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3 商业网点规划是对一个城市未来商业发展、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指导,商业网点规划一经政府批准下达,就带有了强制性,体现了政府的意志。吴仪副总理在2005年全国流通工作会议上指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不是可做可不做的工作,而是一项必须做而且一定要抓紧做好的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要把县级市的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提上议事日程。目前我国即将颁布《城市商业网点管理条例》,将运用法律的手段,对商业网点规划以及执行进行管理,凸现了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也说明商业网点规划成败与否直接影响着我国发展绿色商业、绿色城市、绿色经济的进程和步伐。

总之,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有利于加强城市商业网点的合理布局,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促进城市商业网点全面、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是发展绿色商业,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同时,在我国商业领域按照加入WTO承诺全面对外开放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对于加强对商业领域外资进入的引导,保障内外资商业企业公平竞争,促进商业设施建设健康发展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城市商业网点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近年来随着商业地产的投资加大,商业网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凸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 城市商业网点建设规划滞后,加剧了投资的盲目性。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商业营业用房和商业饮食供销仓储业的投资为1976亿元,同比增长32%。2004年仅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就达1724亿元,同比增长31.4%,高于全部房地产投资28.1%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8%的增速。在快速建设的同时,产品积压却越来越多。2005一年季度商业地产空置率比2004年同期上升了20.3%。大型商业设施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其规模远远超出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造成企业效益下降、资源和资金的严重浪费。

商业网点建设规划的严重滞后,导致网点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等问题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2004年商务部、建设部下发《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要求各级城市人民政府加强对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建立由城市商务、城乡规划和财政部门密切配合的协调工作机制,并给予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制订工作必要的经费保障,推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开展。省级商务部门应指定机构负责督促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并建立工作责任制,力争2005年底前完成地级以上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到期仍然没有完成商业网点规划的,原则上不得再批准建设新的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网点。《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下发后,全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仍有部分地级以上的城市没有按照要求,完成商业网点规划的制定工作。由于没有科学的网点规划,建设中主观随意性较大,商业网点项目的选址、规模和业态,多数由投资方自己确定,缺乏宏观调控指导,加剧了盲目投资、布点和无序发展。

3.2 商业网点建设中结构与布局发展失衡,缺乏科学定位。

布局失衡:主要问题是一些城市大型商业网点过度集中于城市中心商业区,“扎堆”现象严重。如上海市90%的大商场都建在市中心商业区。除此之外,还存在中心商业区网点过密、业态相近、定位雷同、商圈重叠、重复建设等问题,导致业内竞争过度;而区域商业中心则发展滞后,社区尤其是新建社区的便民商业网点则严重不足。

结构发展失衡:一方面,业态结构不合理,经营业态主要集中于大卖场、百货店,新的业态发展相对滞后。例如,西部一些城市主要以传统百货业态为主,新型业态很少,有的业态仍属空白。另外,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城市商业黄金地段老百货业态的大中型网点过于集中,商圈内业态单一。另一方面,区域发展不平衡。例如,根据山东省贸易办提供的数据表明:截止2004年6月,山东省共有147个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网点,有113个分布在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淄博、东营、日照等8个城市,比西部9城市多79个。青岛、济南、淄博三市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网点分别为30、21、19个。聊城市、菏泽、滨州等市区仅有一两处大型网点。

盲目求大,缺乏科学定位:目前国内商业设施盲目贪大,经营定位的科学性比较欠缺,社会资源浪费较大。例如,上海普陀区真北路上的兴力达国际广场,这个目前正陷入股权纠纷的号称“上海最大的Shoppingmall”,总建筑面积有43万平方米。据了解,这个项目几乎是个无所不包的“杂货铺”,建材市场、汽车城、影城、酒店、办公楼、购物中心、餐饮消费等等一应俱全。而在周围麦德龙、欧倍德、祥和名邸休闲广场应有尽有。许多专家对这个包罗万象的庞然大物的前途和命运担忧。

3.3 缺乏明确的管理依据与有效的管理手段。

自2004年以来,《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管理条例》的制定和颁布就一直备受各界关注。2006年11月,国务院法制办召集有关部门和行业内企业及专家专门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但是,时至今日《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管理条例》仍未颁布。

由于目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管理调控办法还没有建立起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跨国零售企业进入所带来的冲击,如何加强对大中型商业网点的管理,缺乏具有法律效力的管理依据和相对成熟的管理办法、调控手段乏力。再加上城市商业网点建设涉及流通、规划、建设、土地、工商、交通、环保、消防等多个部门,工作中部门间缺乏沟通与协调,导致商业网点建设出现失控。例如,在北京中关村最繁华的地区,由于家乐福的开店,导致出现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和扰民等社会问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类似问题也出现在其他城市,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3.4 商业网点规划执行乏力。

据商务部的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全国38个重点城市已全部编制完成商业网点规划,241个地级城市中已有161个城市编制完成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完成率达71.3%。其中36个重点城市已经市政府批准实施,2个重点城市已报市政府待批准。地级城市中,104个城市已经市政府批准实施,57个地级城市已报市政府待批准,70个城市已编制完成商业网点规划初稿,正在组织论证或征求意见,10个城市正在编制规划。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固然使我们欢欣鼓舞,但是我们清醒地看到,尽管制定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执行的却并不理想。以大连市为例,该市早在1997年就通过了《大连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并规定了2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设施要履行听证制度,避免商业设施过剩,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

然而,最新统计表明,目前大连市1万平方米以上的百货店已达30多个,大型超市和中小型超市也呈现饱和态势。商业设施过多,不仅导致许多零售商破产关门,也影响到大连商业地产的发展。据调查,大连部分商业地产店铺的出租价格下降了30%至50%。

对于大连市面临商业设施过多的尴尬局面,专家认为,1997年就颁布实施的《大连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之所以没有发生效力,其中主要原因是政府在与投资商博弈过程中的败北。正如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所说:“投资商要建商业设施,当然不希望政府过多干预他的商业行为。而地方政府因为招商引资是政绩考核的一部分。地方部门为了招商引资的需要,往往就会迁就投资商的需要,商业规划就成了一纸空文。”

3.5 外资企业的“圈地运动”,已严重影响我国商业企业的成长。

麦肯锡公司的有关分析认为:在未来3~5年内,中国零售业60%的市场将由3~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掌握,30%的市场将由中国国家级零售巨头把持,剩下10%则掌握在国内地区性零售巨头手中。国内有的学者认为这种分析有些危言耸听,甚至认为是无稽之谈。但笔者认为并非如此,这为我国商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

事实上,这些年,由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管理条例》的缺失和当地执政者为个人政绩考虑等原因,以家乐福、沃尔玛为代表一些国际知名零售企业和跨国公司仰仗自身强大的财力和一些地方为引进外资所给予的超国民待遇,在一些城市突破商业网点的合理布局,到处跑马圈地,强行甚至违规开店,这种不平等竞争,给处于相对弱势、正在成长中的国内商业企业以致命打击,严重影响他们的生存和发展。

4.对城市商业网点建设规划的思考和建议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应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新形势,逐步形成良好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应尊重商品流通的客观规律,适应多层次多类型的消费需求,满足人们需要;应加强宏观的规划和管理,促进商业快速、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4.1 以绿色商业发展观为指导,对城市商业进行科学定位。

发展绿色商业是发展绿色城市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进行商业网点规划前,必须清楚该城市的定位、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商业的定位,这样才能指导城市商业网点的规划工作,切实落实发展绿色商业的思想和理念。

商业网点规划作为城市规划这个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并据此结合城市的商业特色,科学定位,合理规划布局。

以辽宁省葫芦岛市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为例:《葫芦岛市2004年~2020年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是根据《葫芦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和《葫芦岛市总体规划调整文本》(2002~2020)制定的。在《葫芦岛市2004年~2020年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中明确了城市发展、商业发展和城市商业网点的定位。

4.1.1 城市发展定位:未来葫芦岛市是以石油、化工、冶金、造船等为主体的工业城市;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是葫芦岛地区的行政、经济、文化、商贸中心。

4.1.2 商业发展定位:围绕建设葫芦岛新兴旅游城市的目标,从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出发,高标准推进商品流通业现代化;商业网点建设必须有远见,立意高,突出城市文化和品位,强调对外形象和特色,努力把葫芦岛市建设成为商业设施健全、业态功能配套、购物环境优美,商品特色鲜明,对郊县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强,经济繁荣,能展示葫芦岛新形象的主要窗口。

4.1.3 商业网点规划目标:2020年,基本建成商业网点布局和业态结构合理,服务功能完善,既引导、满足消费,又创造、扩大消费的区域性商贸旅游中心。初步形成以旅游商贸为特色,以连锁商业为核心的实体网络和以电子商务为主的虚拟网络相结合的零售商业服务业体系,奠定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的现代商业基本框架。达到全国中小城市的一流水平,总体上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中小城市商业水平。最终,葫芦岛市城市商业网点将形成重点建设“一、二、四、四、一”的格局,即:一个商业文化广场、两个商业中心、四条特色商业街、四个重点集聚地区区域商业中心和一条商旅互动的生态带。

4.2 对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方案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关系到城市未来商业的发展和整个城市经济的进程,因此应高度重视商业网点规划工作,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和科学论证。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4.2.1 商业网点规划要以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为基础,结合社区划分,立足城市整体发展,适度超前,统筹构建网点布局。应特别注意与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相结合,网点布局既要利用道路交通条件为消费者集聚和扩大商圈辐射范围作支撑,又要考虑人流方便,与道路交通功能相对错位。要以方便人民群众生活,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落脚点,要做到人流、物流、商流及交通共畅。

4.2.2 网点规划中不能片面追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规模、增长速度和人均拥有商业网点经营面积的大小。不能盲目贪大、求快,而应该根据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设定可行性指标,要树立节约土地,不断提高商业的集约化程度的观念。同时要注意新的商业设施建设和现有商业设施的利用问题,要防止以前城市商业设施重复建设现象再度发生,避免大量商业资源的浪费。

4.2.3 网点规划中要有效处理好现在和未来的关系。商业网点规划既要充分考虑和研究城市的经济发展现状、现有网点状况、交通设施条件和周边地区消费水平等方面问题;更要科学预测未来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要面向现代化,以改善城市人民生活环境质量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目标,走绿色商业发展道路,合理配置网点总量、规模、档次和业态,构建现代流通网络体系,促进城市、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4.3 加强对商业网点建设规律的研究,合理配置资源。

城市商业网点的数量、规模、布局、业态结构等都有其内在规律性,我们要深入地、不断探索城市商业网点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以此来指导商业网点规划工作。

4.3.1 加强对城市化进程和商业发展规律的研究。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早期阶段、城市化阶段、郊区化阶段和逆城市化阶段。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目前大部分城市处于第二阶段,但在某些大城市及沿海较发达城市,已进入第三个阶段,即郊区化阶段。如上海、北京、大连等开始出现“城市空心化”的端倪。随着旧城区的改造,居民逐渐向城市边缘及郊区搬迁。城市人口分布,以及居民传统的购买方式,消费需求等都由此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城市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商业特点和发展规律,我们要及时研究这些发展变化,摸索出商业发展规律,指导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

4.3.2 加强对业态发展规律的研究,准确把握不同业态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适时引导推动新型业态的发展。根据新国家标准《零售业态分类》(GB/T18106-2004),按照零售店铺的结构特点,根据其经营方式、商品结构、服务功能,以及选址、商圈、规模、店堂设施、目标顾客和有无固定营业场所等因素将零售业分为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等17种业态,并规定了相应的条件。我们要认真研究各业态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城市商业发展特点,不断进行业态创新,使各种业态搭配合理,做到功能、优势互补,避免和防止业态单一、结构雷同,形成合理的业态结构。

4.3.3 加强对商圈理论的研究,结合当地经济、人文、历史、环境、未来发展前景,以及居民数量、阶层、购买习惯和消费水平,合理划定商圈,科学确定市中心商务区、区域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中心,指导经营者搞好业态定位和错位经营。网点布局要充分考虑同一商圈内的同业竞争状况。对竞争不够充分的地域,应适当发展网点;对竞争相对充分的地域,应适度控制新增同类网点;对竞争十分激烈的地域,应严格控制新增同类网点尤其是大型商业设施。网点建设应大中小型、集中与分散、综合型与专业性结合,进行合理配置。

4.4 依法治商,依法治企,规范商业网点建设,营造绿色商业法律环境。

4.4.1 尽快出台《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条例》,使商业网点规划工作走上法制的轨道。早在2001年,原国家经贸委就针对大中城市商业规划存在的问题,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流通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发了《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经贸贸易[2001]789号),要求大中城市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依据商业规划实施对商业项目的审查管理。从2004年以来,《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管理条例》的制定和颁布就一直备受各界关注,然而,时至今日还未出台。在今年刚刚闭幕的“两会”上,作为商业零售行业的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公司董事长王填再次提议,请求国务院法制办在加紧此条例修订完善的基础上,协调好政府各相关部门关系、统一认识,尽早促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条例》的出台。《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条例》将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商业网点规划的法规。它的颁布实施必将有力推动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建设工作。

4.4.2 严格执法,树立法律权威,运用法律手段抑制恶性、过度竞争,减少资源浪费。像德国、日本等国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本国商业的发展,抑制过度竞争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例如,德国通过立法建立“听证会制度”,以此限制外资零售业的大规模进入:凡是900平方米以上的新开业店铺要通过听证,如果政府和周边居民不同意,这个店铺绝没有开的可能,即使通过听证,也得至少等上三个月才能开始施工。这些措施实施,通过设置商业竞争壁垒,加大进入成本,有效地抑制了外资零售企业进入市场。再如,日本推行的《中小零售业振兴法》及其《实施规则》、《禁止垄断法在加盟连锁事业方面的规定》等,有力地推动了日本中小零售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我国正在向法制社会迈进,虽然加强了立法工作,但执法能力不强也成为较普遍的现象。由于执法较弱,在很大程度上严重消弱了法的权威性,使法形同空文。例如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等相关法律,但在实际操作中,弹性较大,人治成分掺杂进来,根本没有办法执行。某些地方政府违规审批外资建店,并且在土地、税收、扩张区域和商业网点等方面实施超国民待遇,特别是在选址上,不惜出让城市黄金地段和给予最优惠的政策。以土地审批和作价为例,根据调查核算,在地价支出上,在中国的有些城市,沃尔玛相当于欧倍德的一半,欧倍德相当于国内商业企业的一半。去年年初在重庆出现了家乐福与北京华联隔墙开店的闹剧,北京华联几次上书地方政府及商务部。虽然这是由于重庆网点规划滞后引起的,但关键是最终这事却不了了之,家乐福开店依旧批准了。加强执法力度无疑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5.总结

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和管理,是发展绿色商业的客观要求,是关系到控制重复建设、资源有效利用、产业合理布局、城市和谐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社会大问题,应引起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加快立法,严格执法,使商业网点建设与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尽快走上社会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吉福林.《论商业企业绿色经营》,商业研究,2002,22 

[2] 史兰菊.《我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商场现代化,1997,08

[3]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葫芦岛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通知》(葫政发〔2005〕22号)

[4] 徐晶.《城市化进程与商业网点规划》,商业研究,1999,05 

[5] 杨楠.《我国商业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商场现代化,2006,01 

[6] 柴小青、曹伟.《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六项原则》,商业时代,2005,23

[7] 黄国雄.《零售十论》,国际商业技术,2004,5

[8] 胡斌.《大连商业设施过多折射网点规划失灵》,中国商报,2007年3月18日

[9] 王立勇.《入世5周年呼唤流通政策法规走在前面》,中国商报,2007年1月12日

[10] 山东省贸易办《山东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大众日报,2004年6月2日

作者:操 阳

第4篇:商业网点规划资料收集清单

1、规划类——城市总体规划及必要的专项规划、十一五规划、第三产业/服务业规划。

现状商业布局图

2、统计类——城市统计年鉴、商业普查数据、商业在建拟建项目。人均GDP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资料类——政府工作报告、商业发展历史资料、当地民俗特点与文化景观类资料、有关商业发展的设想等。

第5篇: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1、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定义:是指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商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充分反映城市商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商业网点的商业功能、结构、空间布局和建设规模所做的统筹设计。

2、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原则:(a)以人为本,远近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b)结构调整、布局优化、改造与新建相统筹的原则;(c)大型商业设施建设与中小商店生存发展相结合的原则;(d)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e)规划的调控功能与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相结合的原则;(f)技术进步的原则。

3、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主要内容:

3.1城市商业中心的规划布局(a) 名称、区位;(b) 在城市商业中的地位和功能;(c) 消费服务定位、主力业态与特色要求;(d) 总规模和大型零售网点的数量;(e) 业态结构调整的重点。3.2 区域商业中心的规划布局。3.3社区商业的规划布局(a) 优先发展的零售与服务网点的业态、类型、组织形式、千人拥有的零售与生活服务网点面积;(b)主要零售与生活服务业网点的商圈半径。3.4 商业街的规划布局(a) 名称、区位(含长度);(b) 商业历史与人文环境特征;(c) 消费服务定位的特点;(d) 主力业态与配套的商业设施;(e) 打造特色商业街品牌的重点。3.5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划布局(a) 相对均衡的布局要求;(b) 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名称、区位、规模与辐射半径;(c) 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的重点;(d) 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城郊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关联。3.6 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规划布局(a) 主要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对城市优势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服务功能;(b) 主要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相对集中的布局要求和优先发展的地域;(c) 主要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经营特色、规模与辐射地区;(d) 主要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改造的重点。3.7 其他商品交易市场的规划布局(a) 商品交易市场在城市商品流通中的地位与作用;(b) 主要商品交易市场名称、区位、规模与经营特色;(c) 主要商品交易市场改造的重点。3.8 物流基地的规划布局(a)城市物流基地的分类与统筹建设的原则要求;(b)主要物流基地的名称、区位、服务特色与设施特点;(c)主要物流基地之间的互补与配套;(d)主要物流基地的技术改造与信息系统的整合方向;(e)城市物流体系与区域性物流体系的关联。3.9城郊商业的规划布局(a)重点发展的商业网点;(b)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的主要任务;(c)利用城郊地租优势转移市区商业网点的类型。3.10 其他类型商业网点的规划布局旧货、汽车交易市场等类型商业网点的规划参照上述要求编制。

4、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主管部门:国家商务部、地方商务主管部门

5、目前国内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进展情况根据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的要求,目前已经完成了所有36个大中城市的商业网点规划,249个地级城市已基本编制完成,369个县级市的商业网点规划工作从2008年起,已在全国正式启动。

6、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主要专业机构目前国内经国家商务部推荐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专业机构有4家:中商商业发展规划院、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国家发改委咨询中心。附: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及其管理实践本文为作者2008年10月在国家商务部组织的对40多个亚非发展中国家援助计划的讲课内容,内容全面、准确、科学地反映了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背景、内容及其实施原则。

一、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背景我国非常重视规划的编制工作,据统计,我国经法律授权编制的规划至少有83种。根据编制主体、核心内容、调整与规范的对象及实施主体,可分为两类,属于综合性规划有6种(包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人口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防建设发展规划),属于部门(专项)规划的有77种。由于城市规划是有关人居环境发展、建设的综合性规划,其函盖的范围较广,因此,相当一部分专项规划都纳入城市规划系列。从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来看,主要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的主要专项规划包括:交通规划、市政公用工程规划、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绿化景观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等。目前,大部分专项规划都是由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负责编制。如商业网点规划(商务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规划(环

保管理部门)、旅游发展规划(旅游管理部门)、道路交通规划(交通管理部门)等。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商业网点建设的规划和宏观调控,国务院总理和分管商务工作的副总理都多次批示,要抓紧制定商业网点规划。按照要求,国家商务主管部门已分批推进了大中城市、地级城市、县级市的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目前,全国360多个县级市的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的内容与方法

(一)基本原则

1、商业网点规划要与城乡规划相结合用地布局、交通分布

2、商业网点规划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数量、规模、档次和业态,为将来发展留有余地

3、商业网点规划要与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相结合新型零售业态,传统零售业态老城区、新城区、居住区

4、大型商业设施建设与中小商店的生存发展相结合多层次和多样化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5、规划的调控功能与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

相结合业态与形态、适度竞争与过渡竞争

(二)规划的范围、对象与期限

1、规划范围:城市规划区

2、规划对象:大中型零售网点、商品交易市场、生活服务设施及由各类商业网点组成的商业功能区(商业中心区、商业街等)

3、规划期限一般与城乡总体规划期限一致。近期 5 年,远期20年。

(三)规划目标

1、形成2x3的目标体系

2、确定目标的原则和方法目标的

确定要考虑城市定位、产业特点、经济状况、历史人文资源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指标的确定一般有直接获取法、经验借鉴法、计量经济学法三种基本方法。

(四)编制规划的核心任务

1、抓重点——重点规划城镇商业体系,实现城乡协

调发展;——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挥商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重点建设城市商业核心区,带动城市发展,展现城市风貌

2、突特色——突出研究消费特征与商业发展的关系——突出研究支柱产业与商业发展的

关系——突出研究地方文化与商业发展的关系

3、引方向——引导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转变;——引导商业网点区域合理分布;——引导商业网点合理建设规模;——引导社区商业符合相关标准规范

(五)规划文件

的组成一般分为规划文本、规划图则、附件(规划说明和基础资料)三大部分。规划文本和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附件是对文本的解释和补充。

(六)规划的基本流程(一般是委托专业的编制机构)

1、基础调查(1)调查目的研究商业发展现状,为编制规划过程中目标的确定、战略的选择以及布局的优化提供基础支撑。(2)调查的范围与内容主要调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商业网点的位置、规模、经营情况等,以及由这些网点所组成的商业功能区(如

商业街、商业中心区)。(3)调查类型和方式调查类型:重点抽样或普查调查方式:现场踏勘、调查问卷、座谈会(4)资料收集规划类——城市总体规划及必要的专项规划、最近的五年发展规划、第三产业/服务业规划统计类——城市统计年鉴、商业普查数据、商业在建拟建项目资料类——政府工作

报告、商业发展历史资料、当地民俗特点与文化景观类资料、有关商业发展的设想等

2、分析研究分析研究是规划说明的重要组成,是探寻商业发展出路确定商业发展目标和商业定位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商业发展环境分析、商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1)商业发展环境分析——区位分析地理区位:自然条件、区域位置、交通环境等情况分析经济区位:通过区域城市的对比分析,确定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制定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交通分析内部交通:城市用地与内部交通的关联外部交通:对外经济联系——经济分析对人口

结构、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生活指标分析——产业分析产业发展特点,研究主要产业(特色)产业与商业网点建设的关联性(2)商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总量分析网点总量、面积总量(已建、在建、拟建)、就业总量——结构分析行业结构(购物、餐饮、娱乐等)、业态结构、规模结构——布局分析网点分布、功能区分布——经济表现分析人均销售额、地均销售额、经济贡献——发展趋势分析通过问卷对居民收入情况、消费结构、消费倾向等进行分析,作为确定商业网点规模、布局的重要支撑。

(七)规划编制的内容要点

1、商业中心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界定的商业中心区主要包括三级,即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

商业中心。在城市外围形成城镇商业中心,作为城市商业体系的重要补充。

(1)商业中心区规划影响因素城市的商业中心规划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历史形成的商业集聚地,加以改造和优化提升;另一种是新培育的商业中心。商业中心形成与规划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城市形态(同心圆、带形、扇形、组团式)•人口分布(人口密度、居民点分布、外流人口情况)•交通可达性(传统交通、现代交通)•城市规划(城市布局、交通规划、商业用地规划)•城市景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2)商业中心区规划要素•功能定位•区位•规模•发展与控制导引A、大型商业网点布局B、配套公共设施C、发展方式引导

2、商业街商业街就是由众多商店、餐饮店、

服务店共同组成,按一定结构比例规律排列的商业繁华街道,是城市商业的缩影和精

华,是一种多功能、多业种、多业态的商业集合体。分为综合性和专业性商业街两类。规划要点:•长度:一般情况下应在500米-800米,最长在1000米-1500米,步行街更应该注意考虑长度问题,最好不超过1000米•宽度:宜在20米-30米•营业面积:不宜过大。一条商业街有20万平米的商业营业面积可能是人们体力、心理所能接受的最高值•商业建筑不宜过高

3、商品交易市场规划商品交易市场是指有固定场所、设施,有若干经营者入场经营、分别纳税,由市场经营管理者负责经营管理,实行集中、公开商品交易的场所。按营业面积与营业额划分可分为大型批发市场、中型批发市场、小型批发市场;按集聚形态划分可分为单体批发市场、批发市场群、批发市场园区;按经营商品划分可分为农产品市场、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工业消费品市场、旅游商品市场、特种商品交易市场。商品交易市

场规划要点:A、影响因素分析——对产业、交通、物流、城市规划建设等分析。

B、市场现状分析——对市场空间分布、形成原因、市场规模、交易额、行业结构、建设水平等分析。C、区域分析——分析其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周边城市商品市场体系的互补与互动分析。D、商品流向分析——确定商品流向特点,为地产地销、外产地销、地产外销、外产外销或过境贸易等。专业的批发市场要按照市场集聚、布局集中、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原则规划建设。

4、社区商业规划社区商业在城市商业网点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以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消费为主,社区商业规划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便民利民原则。社区商业要具备以下基本服务功能:一是购物功能;二是餐饮服务功能;三是综合服务功能;四是家政服务功能;五是维修服务功能;六是现代服务功能。(1)社区商业规模表 社区商业服务设施规模控制指标单位:M2/千人大型社区(3-5万人) 中型社区(1.0-1.5万人) 小型社区(1000-3000人)建筑面积 用地面积 建筑面积 用地面积 建筑面积 用地面积总指标 1668-3293 (2228-4213) 2172-5559 (2762-6329) 968-2397 (1338-2977) 1091-3835 (1491-4585) 362-856 (703-1356) 488-1058 (868-1578)商业服务 700-910 600-940 450-570 100-600 150-370 100-400注:该资料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修改版)整理。表 社区商业网点配置要求人口规模 商业网点配置要求2000人 设置便利店、生鲜食品超市、书报亭、医药店、餐饮店等网点5000人 增设综合超市、服务类店铺2万人 增设中型超市、生鲜食品超市、各类专业店(服装、医药、家电、书店等)、餐饮店5万人 增设社区型综合超市、生鲜食品超市、各类专业店(服装、医药、家电、书店、维修店、家

政服务店、洗衣店等)、餐饮、旅店、文体场所10万人 增设大型综合超市等。

(2)规划要点根据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需要,合理配置社区商业必备性业态和选择性业态。必备性业态——指满足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业态,基本实现社区居民购物、餐饮、维修、美容美发、洗衣、家庭服务和再生资源回收等基本生活需求。选择性业态——指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生活的时尚消费的业态。主要

包括社区购物(邻里)中心、品牌专卖店、咖啡馆、酒吧、花店、健身房、面包房等。

(3)规划布局社区商业应尽可能使商业设施与居住区分离。按照建设社区商业的空间形态,社区商业布局可分为沿街式、组团式、多点式等建设形式。

三、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实施

(一)实施的主体城市商务主管部门和城市规划建设部门。

(二)实施措施

1、建立规划管理体系制定商业网点规划实施管理办法和商业网点规划定期修编制度。通过建立基础信息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商业网点建设管理的行政方式,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2、建立听证会制度对大中型商业网点(主要为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及以上的大中型零售网点和商品交易市场)的建设,由商务主管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召开听证会,对其设立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使大中型商业网点开设符合城市规划和商业网点规划。大

型商业网点建设完成后,不得随意改变其使用性质。

3、定期发布建设指南根据城市发展重点和规划要求,提出商业网点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定期发布建设指南,向社会公布阶段性的鼓励、允许发展及限制、禁止的设施项目的类别,引导社会投资。如北京每年都发布商业建设指南。

4、制定商贸业发展支持政策财政上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现代流通业态培育、专业市场整合改造、重点流通项目建设的贷款贴息和补助;税收上实行一定的免税、返还、奖励政策,鼓励商贸服务业的发展;管理上简化流通企业审批手续,放宽经营限制,理顺跨区经营的直营连锁企业公司工商登记及财税关系。

5、重视人才培养和先进管理技术应用鼓励商业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供应链管理,提高企业的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支持开展流通领域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快培育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梯队

第6篇:福州商业网点规划

福州城市商业网点十五建设及2010年发展规划

商业零售网点规划:一核一带七区

根据规划,福州市将重点通过“一核”的改造更新和“一带”的培育营建,引入创新观念,发掘历史内涵,通过与城市景观区、水体等旅游资源相结合,重塑福州商业形象,形成东南沿海商贸中心城市的标志和新亮点。

一核:城市商业核心区

鼓台商业核心区,北至华林路,南至上三路,西至白马路,东至六一路,是福州传统商业区,该区域不仅分布着东百等大型商业零售网点,还有中亭街、南后街、津泰路等传统商业街区,还有多个老字号,串连三山、两塔、三坊七巷等城市历史遗迹。规划通过对传统业态的提升和完善,创新传统品牌,丰富商业业态,提升商业品质和文化品位,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休闲、餐饮和购物等功能,塑造若干个各具特色、主题鲜明配套完善的商业街区。

作为市级商业中心区,在这个核心区还将规划三个片区:

东街口片区:重在改造提升传统商业,形成传统商业和现代商业相交融的商业中心。

五一广场片区:重在调整商业布局,形成以休闲、娱乐、服务为主导的商业中心。

台江片区:重在整治商业环境,营造文化娱乐和购物休闲特色,形成人气旺盛的商贸与休闲区。

一带:闽江滨水商业景观带

以闽江为依托,突出滨水景观特色,建设福州的RBD(游憩商业中心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休闲、餐饮和购物等功能,打造福州城市时尚地标,建设福州最具魅力的休闲服务型商业带。

规划在现有台江传统商业区、金牛山文化休闲购物中心、融侨新天地等重点商业开发项目基础上,通过整合滨水景观资源,结合望龙台餐娱中心、君临芭莎、鳌峰国际商务中心、淮安高尔夫主题商业等若干特色滨江商业节点的营造,建设福州最具魅力的休闲服务型商业带。 七区:集中在商业体系的中间圈层,主要疏解核心区的商业功能 城西片区:西侧和南侧以闽江为界,东至白马路,北至金中山。

城东片区:以鼓山分区为主体,西至六一路,北至金鸡山,南至闽江。 城北片区:以新店分区为主体,向南延伸至华林路,金中山、金鸡山。 金山片区:即福州近年着力推动的金山新区范围。

仓山片区:总规确定的仓山和盖山分区范围。

马尾片区:由福州“三组团”——长安、马尾和琅岐组成。 大学城片区:大学城区域规划的规划区范围。

七个片区将福州商业传统、现在和未来发展趋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各有特色功能定位,避免各商业中心间的低层次竞争。

商业街区:重点建设16条特色街

通过商业街区的整合、改造和提升,规?残纬?35条商业街区,其中重点建设的商业街区有16条。原有商业街中,杨桥房产信息服务一条街结合房地产交易市场的搬迁,一并迁至福屿路。仓山区的洪湾路河鲜街和洋洽路民俗街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予以取消。因城市限制摩托车发展

的总体交通管理需要,鼓楼区摩托车一条街原有商铺会逐步转行,规划不再扶持发展。

第7篇:石家庄市商业网点规划

2009-09-0

3(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打造“一带三主题”市级商业中心

核心提示

规划期限至2020年,规划形成1个市级商业中心,3个市级商业次中心,11个区域商业中心,60个居住区商业中心,4条特色街。

为控制商业重复建设,使商业资源有效利用,商业布局更加合理,结合省会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工作,日前市规划与商务局共同组织编制完成了《石家庄市商业网点规划》。提出对现有商业网点进行改造、扩充、完善、提升,构建成以大型商业零售网点为龙头,以中小商业网点互为补充的城市商业体系,逐步建成经营布局合理、业态结构优化、服务功能完备、方便居民生活、竞争适度有序的城市商业格局。

市规划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规划的实施必将有力推动城市商业网点的健康发展,并将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和全面的购物需求。

市级商业中心“一带三主题”

规划市级商业中心最终将形成“一带三主题”的布局结构。“一带”指建设中山路现代服务业集聚带;“三主题”为以南花园步行街为主线,建设文化艺术为主题的商业中心;以北国商城为代表,建设以商务休闲为主题的商业中心;以先天下购物中心为核心,建设以品牌消费为主题的商业中心。

南花园商业街区:东起站前街,西至中华南大街,南起裕华西路,北至中山西路,用地面积86公顷。全面改造永安街、南小街周围商业环境,取缔占道经营的铺面;搬迁服装批发市场、副食水产市场、五金市场等,逐步将低层旧宅改造为商服用房;调整现有大众化商场,向专业化、连锁化等方向发展;调整、开设南花园商业步行街周围餐饮场所、特色餐饮楼宇,提升商业街区内商务酒店、宾馆整体品质。消费对象是以面向年轻群体为主。

北国商业街区:规划北国商业街区东起建设南大街,西至休门街,南起四中路,北至中山西路,用地面积23公顷。积极推进休门村改造步伐和民生街改造,营建风情购物、休闲街,展现城市特色。提高商业集聚程度,形成融购物、商务、休闲于一体的城市商业中心,消费对象为市民和游客。

先天下商业中心:规划以先天下购物中心为核心,结合世贸皇冠、长安广场、国际大厦等周围若干商业节点,形成先天下商业中心,用地面积7公顷。立足先天下购物中心一站式购物环境,突出消费品牌优势,形成以品牌消费、休闲娱乐、商务会展等主题于一体的石家庄市现代商贸中心。

3个城市商业次中心

突出城市不同地段区位优势,提高商业集聚程度,规划形成3个城市商业次中心:新客站商业中心、东南商业中心和新城商业中心。

东南商业中心:规划东南商业中心位于南二环东路南侧,仓裕路北侧,东起金马大街,西至翟营大街,规划用地面积42公顷。立足城市东南新区发展,结合宋村改造,形成以新业态为主的现代化商圈。

新城商业中心:规划东部新城商业中心位于秦岭大街以西,华山街以东,湘江道与淮河道之间,规划用地面积16公顷。结合东部新城区建设进程,依托星辰商贸广场,提高新城区商业集聚发展,确定该商圈为石家庄新城区现代商贸中心节点。

南部商业中心:商业中心位于新客站广场东侧,胜利大街以东,放射西路以西,汇华南路以

北,塔北路以南,用地面积62公顷。以铁路枢纽改造和新客站建设为契机,对城市南部原来工业仓储用地进行改造和功能调整,形成以旅游购物、商务会展等主题于一体的新商圈。

11个区域商业中心

根据《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同时考虑城市人口分布状况,规划11个区域商业中心:怀特商业中心、建华商业中心、天河商业中心、联盟商业中心、西三庄商业中心、友谊商业中心、益友商业中心、长兴商业中心、西南商业中心、方村商业中心、东部商业中心。

怀特商业中心:规划怀特商业中心东起体育南大街,西至育才街,北起槐岭路,南至东岗路,规划面积33公顷。结合石家庄市电视塔、世纪公园和高尔夫球场等用地,形成集购物、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重要的区域性商业中心。

建华商业中心:位于建华大街与中山东路交叉地段,用地面积5公顷。以服务本地区居民及日常生活为主,形成日常购物、生活消费等功能为主的区域性商业中心。

天河商业中心:位于建设大街与胜利大街交叉地段,规划用地面积10公顷,形成集购物、文化娱乐等为一体的区域性商业中心。

联盟商业中心:位于联盟路与中华北大街交叉地段,规划用地面积6公顷。

西三庄商业中心:位于西三庄大街与西二环之间,规划联盟路北侧,规划用地面积10公顷。

友谊商业中心:位于新华西路与友谊北大街交叉地段,用地面积9公顷。

益友商业中心:位于裕华西路与友谊北大街交叉地段,用地面积6公顷。

长兴商业中心:位于新华西路南侧,长兴街与西王街之间,用地面积15公顷。

西南商业中心:位于南二环南侧,红旗大街两侧,规划用地面积10公顷。

方村商业中心:位于建华西路与308国道交叉地段,规划用地面积30公顷。以服务城市东南发展区域城市居民为主,依托有力的对外交通联系,以发展仓储、流通为主要业态。

东部商业中心:位于建华东路与昆仑大街交叉地段,用地面积35公顷。以服务本地居民为主,形成以购物、餐饮、娱乐等为主的区域性商业中心。

60个居住区商业中心方便居民生活

结合居住用地分布特点,规划共设置60个居住区商业中心。

按照商业分级设置规范和零售业态规范,在居住区商业中心配置中小超市、便利店、餐饮店、美容美发店、医药店、洗染店、照相店、浴池、物资回收等满足居民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商业和服务网络。

根据居住区特点,居住区商业配置方式分组团式、沿街式和多点式三种。新建小区推荐采取组团式的配置方式,实施商住分离,集中配置商业设施;在老城区的社区中推荐采取沿街式的配置方式,沿街居民楼底层,相对集中地引进商业网点;在老居民区中历史形成的,相对较为分散布置商业服务设施。

对于综合便民市场,取缔占压道路的露天市场、占压规划道路红线、城市绿线的市场,引导保留的农贸市场进行整体改造,选择改造提升、农加超、农改超等不同模式来提升自身业态

水平。

4条商业街展现城市独特风貌

规划结合商业中心规划,形成4条主要商业街:南花园商业步行街、民族路商业步行街、大经街、大石门商业街。全面提升商业街的品牌形象和营销水平,使商业街成为反映城市历史风貌特色的重要地段。

南花园商业街:全长240米,以酒吧、茶馆等餐饮、休闲、娱乐项目为主,服务对象面向年轻消费群体。规划结合黎明街服装城、青年街市场的改造,配建停车设施,改善商业环境,着力发展品牌专卖店、高档餐饮设施,并配置必要的超市、便利店,完善商业服务功能。

民族路商业街:全长840米,结合城市旧区改造和新华集贸市场结构调整,合理组织周围交通,尽量减少低档专业店、便利店、超市的比例,适当提高高档专业店,品牌专卖店的比例,提升商业街整体环境,将其建设成一条集文化、购物、娱乐、休闲、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综合性商业街。

大经街商业街:规划大经街商业街550米,依托现有餐饮和服务网点,结合中山路北侧南三条市场提质改造,适度设置专卖店、便利店、超市等业态,形成以饮食为主,融休闲、购物等为主的商业街。

大石门商业街:规划大石门商业街300米,结合城市旧村改造,完善商业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以餐饮文化为龙头,以酒吧文化为依托,充分展示体验式消费的乐趣,打造集餐饮、娱乐、时尚休闲为一体的专项型主题文化步行街区。

专业市场向二环外转移

今后在城市二环以内批发市场用地受到严格控制,对现有消费品批发市场及生产资料市场进

行功能转换、资源整合、向外迁移,采取市场园区的形式进行建设,规划形成10个主要的大型市场区:方村市场区、裕华路东段市场区、南二环市场区、北外环市场区、南高营市场区、北翟营市场区、华北商贸城、新华集贸??南三条市场区。

第8篇:某市商业网点规划(文本)3.1

哈尔滨商业大学商业研究所

文本

联系人 周老师:***市商业网点规划 (2011—2015)***市商务局 二〇一一年八月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 1

第二章 商品市场发展总体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商品市场定位及理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规划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规划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商业网点建设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标志性商业格局建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商业网点分级与空间布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商业街规划布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 人防地下商业街规划布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 零售网点规划布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 批发市场规划布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 餐饮住宿网点规划布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 特种行业规划布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节 现代物流规划布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节 会展业规划布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 牡丹江市商品市场发展政策和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 附 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联系人 周老师 13804554658hero1068@126.com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适应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经济区城市组团发展的趋势,打造“大牡丹江”都市商圈,促进和引导城市商业网点健康发展,使商业网点的建设发展与城市总体布局相匹配,提升牡丹江市的整体功能。根据国家、省、市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 本规划由牡丹江市商务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本规划区域范围内进行的商业网点建设选址,均应遵循本规划。

第三条 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276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牡丹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确定的城区规划范围,面积为1351平方公里,以及新增五林镇、磨刀石镇、海南乡、原范家乡区域。

第四条 规划内容

(一)商业区

规划对象为市级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和郊区商业。

(二)商业街

规划对象为特色商业街、专业商业街和综合商业街。

(三)零售网点

规划对象为大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店、专业店、仓储商店、专卖店、便利店和早(夜)市摊区。

(四)批发市场

规划对象为消费品批发市场、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

(五)餐饮住宿网点

规划对象为餐饮住宿场所、美容美发场所和沐浴场所等。

(六)特种行业

规划对象为二手车交易市场、拍卖业、旧货业、典当业、租赁业、报废汽车回收业、古玩民俗用品市场、花卉宠物市场、再生资源集散市场、成品油市场等特种行业或专营专控商品的市场。

(七)现代物流

规划对象为物流网络、物流节点、物流通道、物流产业体系等。

(八)会展业

重点规划对象为会展设施、会展主体和会展品牌。

第五条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1年-2015年,即“十二五”期间。

鉴于本规划中部分商业网点的建设规模较大,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向后延期完成。

规划说明书和图纸。

联系人 周老师 13804554658hero1068@126.com

第9篇:德州市市区商业网点规划说明

发布时间:2004-12-29

目 录

一、德州市区商业网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规划依据

三、规划期限

四、规划范围

五、规划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二)规划原则

六、规划发展目标

(一)近期

(二)远期

七、商业网点规划布局

(一)市、区级商业中心规划布局

(二)大中型商业零售网点规划布局

(三)商业街规划布局

(四)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规划布局

八、近期建设规划

九、规划实施建议

德州市市区商业网点规划(2005-2015年)

说 明

一、德州市区商业网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德州市旧城的不断改造,市区商业网点建设发展迅猛,特别是98年市委、市政府确定把德州建设成商贸型城市以来,商业网点建设更是异军突起,所有新建沿街楼房的底层几乎全是商业网点。据初步调查,截止2003年底,市区各类商业网点已发展到9986个,比98年增加3097个,千人拥有网点18个。其中,万平方米以上的批发零售网点6个。近几年,除德百大楼效益较好之外,其他各商场经营效益都在下滑,有的已走错位经营的路子。由于经营雷同的网点过多过于集中,加之居民的购买力有限,多数商家经营不景气。由此可见,在德州市商业网点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着空间布局不够合理,结构比例失调,业态功能雷同,盲目扩张,重复建设严重,导致同行业恶性竞争,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

二、规划依据

1、《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

2、《转发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鲁经贸贸

易[2004]54号)

3、《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方案)

4、《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5、《德州市商贸流通业"十五"发展规划》

6、《德州市流通现代化发展规划》

7、《德州市商业分级设置规范》(DB3714/T3-2004)

8、《德州市商业零售业态规范》(DB3714/T2-2004)

9、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三、规划期限

近期:2005年-2010年

远期:2010年-2015年

四、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是德州市市区。即:德城区(中部、北部、南部)、商贸区、河东新区、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为127.3平方公里。

五、规划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德州逐步建设成鲁西北、冀东南最大的商贸中心城市的要求,依据《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本市实际,合理控制总量,突出发展重点,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为出发点,立足于提高城市辐射功能,着眼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以优化网点布局和调整市场结构为主线,明确功能定位,突出商业特色,逐步建立与当地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相适应,布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市商业网点体系。

(二)规划原则

1、坚持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规划的调控功能与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相结合,保证有序稳定发展。

3、发展新型业态与改造传统商业相结合。

4、大型商业设施与便民商业网点相结合。

5、规划当前与筹划未来相结合。

六、规划发展目标

(一)近期:到2010年,德州市市区各类商业网点总量控制在12000处,年均增长2.4%,千人拥有零售网点20处,达到全省中等发展水平,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商业服务目标。具体配置目标如下:

1、大中型商业零售网点达到30处,其中,改扩建1处,规划新建9处。大中型商业零售网点营业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大中型商业零售网点营业面积0.4平方米。

2、符合标准的商业街达到9条,其中新建4条,改造5条。

3、大中型专业批发市场达到32处,其中规划新建和改扩建9处。

(二)远期:至2015年,德州市城区市场繁荣,消费便利、生活丰富,商贸流通设施达到现代化水平,成为鲁西北冀东南最大的商贸中心城市。

具体配置目标如下:

1、市级商业中心配置:完成河东新区市级商业中心规划建设。改造德城区中部湖滨路、解放路商业基础设施。区级商业中心配置:初步建设形成3处符合标准的区级商业中心。

2、大中型商业网点达到34处,其中规划新建12处,改扩建2处,大中型商业零售网点面积40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大中型零售网点营业面积0.57平方米。

3、符合标准的商业街达到16条,其中新建和改造16条。

4、大、中型专业批发市场达到40处,其中规划新建8处,改、扩建9处。

5、每个社区拥有商业服务设施不低于10000平方米,每千人拥有600-800平方米。基本可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需要。

七、商业网点规划布局

(一)市、区级商业中心规划布局

确立两个市级商业中心,三个区级商业中心。德城区中部市级商业中心商业零售业态配置基本齐全,原则上不再新建大型零售网点。

1、市级商业中心

新城商业中心。在河东新区三八路以北,天衢路以南,新兴路以西,河东大街以东规划建设市级商业中心。基本建成以商业为主、商办结合、功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的商贸中心。老城商业中心。为三八路、东风路、解放路和迎宾路围合而成的区域。完成解放路商业基础设施改造。结合旧城改造,在三八路和东风路之间,以现有商业设施为基础,逐步使其提升档次,完善功能,建设成鲁西北、冀东南最大的商业、服务业中心。

2、区级商业中心

区级商业中心达到3处。商贸区、新城区、经济开发区各1处。具体设置在:天衢路以南,东风路以北铁西大道两侧;新城区南部新河路南侧区域;经济开发区的天衢路以南,东风路以北晶华路段。德城区区级商业中心与市级老城商业中心重合。

(二)大中型商业零售网点规划布局

市区大中型商业零售网点规划总数为34处。按区域分德城区24处、商贸区4处、河东新区2处、经济开发区4处。德州市市区每0.5万人拥有一处大中型商业零售网点。

1、德城区规划配置总数24处。其中现状18处,新建4处,改、扩建2处。在位于德州制药厂北侧的天衢路(南)和德兴北路(西)交汇处,新建一座三层超市,营业面积20000平方米。在共青团路与德兴路交叉口西南角规划建设1处美食城,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在北园路与德兴路交叉口东北角规划建设1处肖何商贸大厦,营业面积20000平方米。在三八路与解放路交叉口西北角规划建设1处宁波商贸城,营业面积30000平方米。改造扩建华联商厦,营业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改扩建九洲商城。

2、商贸区规划配置总数4处。其中现状1处,新建3处。在铁西大道西侧,新河路以南,建设大型购物中心1处;在东风路南侧沿线,建设美食城及百货店各1处,并有旅游、金融服务、邮电通迅、图书报刊等配套行业,建成后总营业面积约5.3万平方米。

3、河东新区规划配置2处。在三八路以北、河东大街以东规划配置大型综合超市1处,建成后总营业面积达2万平方米。在东方红路以南、8号线以东建设超市1处,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

4、经济开发区规划配置4处,其中现状1处,新建3处。在十二里庄以东,104国道以南规划建设1处德百物流配送中心,营业面积80000平方米。在东方红路以北,新兴路以东规划建设山东省新华书店连锁总部北分中心1处,营业面积50000平方米。在晶华路以东,三八路以南,结合大型居住社区,设置1处百货店,营业面积15000平方米。

(三)商业街规划布局

1、德城区符合标准的商业街达到9条,其中需改造现状6条,规划新建3条。规划建设三八路女性商品街,街长500米,网点50家以上,该商品街以销售女士商品为主。在东地路与德兴路之间,文化路以北至东方红路段,规划建设美食一条街,街长500米,网点80家以上。规划建设岔河西侧步行街,以文化、休闲娱乐为主。改造太平、柴市、光明、马市、解放南路五金电料灯具街及三八西路6条商业街。

2、商贸区符合标准的商业街达到3条。其中规划新建3条。在张庄小区规划建设商业街,街长1600米,网点300家以上。在连陈街附近建设商业街,街长360米,网点80家以上。在健康路附近的健康小区建设商业街,街长370米,网点80家以上。

3、河东新区符合标准的商业街达到3条,其中规划新建3条。在河东商务中心内西南至东北走向,规划建设商务中心步行街,街长300米,网点70家以上;在东风路以北,东方红路以南,杏园路以东,规划建设高地步行街,街长500米,网点120家以上;在东风路两侧辅道8号线至河东大街,规划建设东风路辅道商贸带,设置大体量大型物流项目和设施。

4、经济开发区符合标准的商业街达到1条,其中改扩建1条。改扩建开发区商贸城。

(四)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规划布局

1、德城区规划配置23处。其中现状16处,新建3处,改、扩建4处。新建项目,主要放在城北及城南区域,新建市场面积达130万平方米。其中,在德兴路以西,湖滨路以东,北连接线以南,规划新建1处德州光彩大市场,营业面积33万平方米;在解放北路北首路西,建设1处好宜居药材批发市场,营业面积2000平方米;在湖宾南路与向阳路交叉口,规划建设1处陈公日用品批发市场,营业面积70000平方米。改扩建位于东方红西路的东方红纺织西市场和纺织品批发市场;改扩建火车站以北,迎宾路以西的站北文化市场;改扩建位于解放南路以西,马市街以东的光明布匹批发市场。

2、商贸区规划配置10处,其中现状3处,改扩建4处,新建3处。在铁西大道以东,水厂路以北,规划建设大豆交易中心1处,营业面积18000平方米;在铁西大道以东,再生资源公司院内,规划建设废品回收市场1处,营业面积达14.7万平方米;在通力路西,建设1处义乌小商品城,营业面积10000平方米。

3、河东新区规划配置3处,其中改扩建1处,新建2处。在新河路以北,杏园路以东,规划建设汽车市场1处,营业面积28.58万平方米。在新河路以南,杏园路以东,新兴路以西,规划建设1处综合市场,营业面积72.48万平方米。改扩建家居广场。

4、经济开发区规划配置4处,其中现状4处。

八、近期建设规划

(一)规划新建、改扩建大中型零售网点10处,其中德城区4处,商贸区2处,河东新区2处,经济开发区2处。

(二)新建和改造商业街9条,其中德城区6条,河东和经济开发区3条。

(三)规划新建和改扩建大中型专业批发市场9处,其中德城区4处,商贸区3处,河东新区2处。

九、规划实施建议

1、商业网点的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相结合,统一开发,统一管理。

2、在规划区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大中型商业零售网点、批发市场,在建设用地、规划选址、开发建设等方面必须按照《德州市市区商业网点规划》、《德州市商业分级设置规范》、《德州市商业零售业态规范》及国家的相关规范执行。

3、完善预审和听证会制度。成立预审委员会,对新建和新开发的5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网点,依据商业网点规划和有关规范审批程序进行预审,对重要的大中型商业网点、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必须召开听证会,广泛争求有关部门、专家、社会各界代表的意见。

4、本规划所确定的商业网点用地,未经市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改做它用。对不按规划建设的,由市规划部门按规划的有关法规进行处罚。

5、纳入规划的新建商业网点,要按期建成并投入使用,不得随意变更地址、规模、用途。

6、建立商业网点地理信息和动态管理系统;通过因特网、报刊等各种媒体定期向社会公布各行业、各业态、各区域商业网点的饱和或不足情况,明确鼓励、限制发展的业态及区域,引导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对商业网点实行动态管理,引导商业网点科学有序发展。

7、引导我市大型零售企业积极发展新型业态,打破旧的百货业传统模式,转变经营理念,改变流通模式,创新流通业态,提高管理技术,积极开办连锁店、超市、物流配送中心等新型业态,增强辐射能力,壮大自身实力,扩大市场份额,主动占领市场。

德州市财贸办公室

德州市城市规划局

德州市城市规划设计室

二00四年七月

作者:

来源:商务部

【字体:大 中 小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发表感言:

匿名发表 用户名:密 码:

上一篇:小班数学教学计划下一篇:我的妈妈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