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疗专家系统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吴中朝教授痹证诊疗经验真实世界研究

摘要:研究目的:本研究在真实世界研究理念指导下,利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点式互信息、聚类分析、复杂网络、知识图谱可视化等技术深入挖掘并展示吴中朝教授痹证诊疗经验,为现代中医痹证的辨证论治提供借鉴;探索复杂、多维、多态的中医临床数据挖掘与名老中医诊疗经验整理总结思路与方法,为名老中医诊疗经验真实世界研究提供参考。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紧扣“真实世界研究”与“经验总结”两大主题,在“人机结合、以人为主、深度访谈”研究理念指导下让吴教授深入课题研究全过程,并在其指导建议下,研究符合中医理论特点、吴教授诊疗特色的痹证诊断标准和痹证临床诊疗信息采集表,并将其运用到临床诊疗数据的采集中。按照符合临床实际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方案采集吴教授痹证诊疗数据并将其录入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对诊疗经验进行分析挖掘与展示,结合名老中医深度访谈结果深入系统阐释吴教授痹证诊疗经验,并撰写本次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真实世界痹证诊断标准研究对现有痹证相关疾病诊断标准进行文献调研,并对现有痹证相关疾病诊断标准的结构和要素进行抽取和分析。之后将痹证相关疾病诊断标准调研及结构、要素分析报告提请吴教授审核且与之深度访谈。结合文献调研、分析情况和吴教授具体建议制订痹证诊断标准调研表并利用该表对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吴教授门诊处患者进行临床调研,将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请吴教授对统计结果进行审定,最终形成本研究痹证诊断标准。2.痹证临床诊疗信息采集表研究对既往发表的真实世界痹证诊疗经验研究论文中信息采集的结构与内容进行调研、抽取和分析,结合文献调研、抽取与分析结果、吴教授个人诊疗特色及名老中医经验总结方面专家的指导意见形成痹证临床诊疗信息采集表初稿并进行试用,发现其不足并完善。之后将完善后的痹证临床诊疗信息采集表提请吴教授审核,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数据挖掘情况及吴教授审核建议形成终稿。3.吴中朝教授痹证诊疗经验数据挖掘与规律发现利用上述痹证诊断标准、痹证临床诊疗信息采集表研究结果和符合临床实际的临床诊疗信息采集方案完成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数据采集。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对吴教授痹证诊疗经验进行挖掘,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吴教授痹证治疗效果进行评价。4.吴中朝教授痹证诊疗经验知识图谱构建与可视化基于痹证诊断标准、痹证临床诊疗信息采集表调研、制订结果和临床诊疗数据采集、分析结果,参考吴教授及其弟子建议,构建吴教授痹证诊疗知识框架。利用Gephi软件构建吴教授痹证诊疗经验知识图谱并对吴教授痹证诊疗经验进行可视化。5.“人机结合、以人为主、深度访谈”模式指导下的吴中朝教授痹证诊疗经验整理在“人机结合、以人为主、深度访谈”模式指导下,根据吴教授痹证诊疗经验数据挖掘、可视化展示和吴教授深度访谈结果,参考吴教授既往撰写的痹证相关书籍、论文,结合吴教授平日口传心授的痹证诊疗经验,对吴教授痹证诊疗经验进行系统性整理。结果:1.通过痹证诊断标准研究,制订出适合于本研究的痹证诊断标准,其具体内容为:①主要临床表现:肢体筋肉、关节、皮肤等部位疼痛,或酸楚,或重着,或麻木不仁,或屈伸不利,或晨僵,甚则关节变形,强直不伸。②诱发因素:天气潮湿阴冷,或遇风着凉,或饮食不当,或劳累。③病程:多在1个月以上,甚则可达10年以上。④发病时间特点:发病急骤,或发病缓慢,或间断发作、时轻时重。⑤伴发症状:全身或局部发热,或无力,或畏寒,或怕风,畏寒怕风多呈常态化。⑥既往史:病前有涉水淋雨史,或久居湿地史,或外感史,或关节病史,或肿瘤病史,或外伤史。⑦生活习惯:嗜烟饮酒,或情绪焦虑易怒,或长期贪凉饮冷。⑧西医辅助检查;抗链“O”>500单位,或血沉增快,或类风湿性因子阳性,或C反应蛋白阳性,或抗链激酶>80单位,或抗透明质酸酶>128单位,甚则X线或CT可见骨质侵害。具备上述①、②、③、④四项,参考⑤、⑥、⑦、⑧项,可确诊。以上①-⑧项中,每项中的“或然”内容,但见其一便可支持该项作为诊断参考项。2.通过痹证临床诊疗信息采集表研究,制订出适合于本研究的的痹证临床诊疗信息采集表(具体表格内容、结构、形式见正文第二部分研究结果)。3.数据统计发现,痹证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痹证患者发病年龄普遍较高,但已出现年轻化趋势;痹证病症复杂、病性顽固、病程迁延,平均每人约患两个症状或体征,2个部位患病,疼痛、屈伸不利为痹证患者主要症状或体征,腰、颈项、膝、肩为主要患病部位;痹证患者多存在神情异常情况,焦虑和急躁是患者主要神情状态;偏胖是痹证患者主要形体异常状态;黯红、红、淡红是痹证患者常见舌质颜色,齿痕和裂纹是常见舌质状态,白、黄、黄白相间是常见舌苔颜色;腻、厚、干是常见苔质,瘀滞、青紫、怒张是常见舌下脉异常状态,沉、细、弦为常见脉象;绝大多数痹证患者有疾病诱发因素,劳累、遇寒、遇风为主要诱因;约一半痹证患者已见理化检查异常;前来吴教授处寻医的患者病机主要以标实为主,病势属急性发作期和缓慢治疗期者多,病位深达至骨者最多,其次至筋,再次至肉。针刺方面,分析得到了吴教授针刺治疗痹证的核心穴位处方和常用穴位组合;针刺经脉分析显示诸阳经的使用率远高于诸阴经的使用率,在诸阳经中,足太阳膀胱经使用率最高;针刺方向、深度与刺激量分析显示吴教授治疗痹证时多采用补泻同施之法,且泻法大于补法,常将直、斜、平刺三种角度同时施用,使针刺呈现出立体三维之态,多深刺以取深邪远痹,多在患病局部施行重刺激以通其经脉、动其经筋、调其经气。遣方用药方面,分析得到吴教授治疗痹证核心中药处方和常用中药组合,中药药性属温平、药味属辛甘苦、归经属肝肺脾心肾的中药是吴教授治痹常用中药类型。疗效评价结果总体显示就诊次数多的患者总有效率较就诊次数少的患者高,就诊次数大于6次的患者总有效率可达100%,95%置信区间为100%。4.构建了吴中朝教授痹证诊疗经验知识框架,利用Gephi软件构建出吴教授痹证诊疗经验知识图谱并围绕吴教授痹证诊断经验、治疗经验和吴教授诊疗痹证疗效评价三方面进行了可视化。5.在“人机结合、以人为主、深度访谈”模式指导下,总结出吴中朝教授痹证诊疗要术、心悟、思想。吴教授痹证诊疗要术包括痹证辨治方法、针刺治疗和遣方用药等;吴教授痹证诊疗心悟包括痹证实质探析、痹证与经脉学、经筋学、痹证病因病位、发展转归、预防与护理、中医调治特色等;吴教授痹证诊疗思想包括腔窍理论、功能带理论、护阳散邪思想、本神化郁思想、调筋解结思想。结论:1.本研究在真实世界研究理念指导下,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应用“人机结合、以人为主、深度访谈”模式,系统深入揭示了吴中朝教授痹证诊疗经验。诊断方面,吴教授重视患者运动状态与组织形质、情志的考察,重视患者症状体征等表面因素与五体、五脏等核心因素的关联,重视多态合参、多层辨证、精准辨识,衷于中医四诊信息,参考西医检查信息。针刺治疗方面,吴教授针刺治疗痹证的核心处方为:肾俞、风池、大椎、足三里、合谷、太冲、三阴交、委中、期门、大肠俞、肝俞、气海,次核心处方为百会、神庭、膈俞、次髎、中脘、印堂、膻中、环跳、天枢、外关。穴位配伍与组方规律方面,吴教授多将背俞穴、同名经穴、表里经穴、上肢穴与下肢穴相配,注重精血、气血、阴阳、肝脾肾同调、“疏、养、通、舒”相结合以及补泻同施、标本兼顾。遣方用药方面,吴教授治疗痹证的核心中药处方为:醋柴胡12g、当归15g、牡丹皮15g、白芍15g、茯苓15g、炒白术15g、焦栀子12g、陈皮12g、泽泻12g、桃仁10g、红花10g、鸡血藤30g、络石藤20g、川牛膝15g、川芎15g、葛根15g、远志12g、桂枝6g、威灵仙20g、忍冬藤20g、法半夏9g。吴教授常将经方、时方并用治疗痹证,常用经方有桂枝加葛根汤、参苓白术散、半夏厚朴汤,时方有加味逍遥散、二陈汤、桃红四物汤、木香顺气丸、四妙散、人参归脾汤、五藤一仙汤、血府逐瘀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独活寄生汤。腔窍、功能带理论和护阳散邪、本神化郁、调经解结思想是吴教授诊疗痹证的重要学术思想。吴教授治疗痹证,疗效显著。2.名老中医经验真实世界研究应当根据中医思维与理论特点、中西医融合特点、中医临证特点以及所总结疾病特点研究适合于本类研究需求的疾病诊断标准。3.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表设计对名老中医经验真实世界研究至关重要,在设计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类研究者建议、充分尊重临床实际、聚焦研究目标与内容并且有名老中医本人及其弟子全程参与指导。4.名老中医经验真实世界研究应当充分发挥名老中医的主动能动性,让其全程、全面、深入、细致的参与到研究的各个部分。5.数据挖掘与经验展示方法的选择应用应注重名老中医诊疗经验数据系统、深入挖掘与清晰化展示,参数设置应符合挖掘方法功能特点与数据实际情况。6.基于知识图谱的名老中医诊疗经验可视化方法能较清晰展示名老中医诊疗经验。

关键词: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挖掘;名老中医;痹证;吴中朝;诊疗经验

学科专业:中医信息学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名老中医诊疗经验真实世界研究状况

1.1 数字化平台构建

1.2 研究方案设计与组织实施

1.3 数据来源、采集、处理、存储与挖掘

1.4 人机结合、以人为主、深度访谈

1.5 经验传承内容

1.5.1 学术思想

1.5.2 辨治方法

1.5.3 遣方用药及针灸

1.6 存在问题与不足

1.6.1 数据质量

1.6.2 挖掘方法

1.6.3 结果分析

2. 现代痹证研究状况

3. 小结

前言

第一部分: 真实世界痹证诊断标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思路

1.2 研究方法

1.2.1 描述性统计

1.2.2 共现分析

1.2.3 资料抽取方法

2. 结果

2.1 痹证相关疾病诊断标准文献总体分布及调研情况

2.2 现有痹证相关疾病诊断标准结构、要素分布及共现分析

2.2.1 现有痹证相关疾病诊断标准结构分布及共现分析

2.2.2 现有痹证相关疾病诊断标准要素分布及共现分析

2.3 痹证诊断标准临床调研结果

2.3.1 患者一般情况分布

2.3.2 临床患者诊断要素分布

2.4 痹证诊断标准研究结果

3. 分析

4. 小结

第二部分: 痹证临床诊疗信息采集表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思路

1.2 研究方法

1.2.1 描述性统计

1.2.2 共现分析

1.2.3 文献检索与纳入

1.2.4 资料抽取方法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总体描述

2.2 真实世界痹证诊疗经验研究信息采集结构分布及共现分析

2.3 真实世界痹证诊疗经验研究信息采集内容分布及共现分析

2.4 痹证临床诊疗信息采集表制订结果

3. 分析

4. 小结

第三部分: 吴中朝教授痹证诊疗经验数据挖掘与规律发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数据采集

1.1.1 前瞻性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数据采集

1.1.2 回顾性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数据采集

1.2 临床诊疗数据规范

1.3 临床诊疗数据分析挖掘软件与方法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与方法

1.4.1 临床疗效判定及症状体征量化标准

1.4.2 临床疗效评价方案

1.5 数据分析方案

2. 结果

2.1 基本信息

2.2 诊断信息

2.2.1 四诊信息

2.2.2 中医辨证

2.3 治疗信息

2.3.1 针刺治疗

2.3.2 遣方用药

2.4 疗效评价

3. 分析

3.1 基本信息

3.2 诊断信息

3.3 治疗信息

3.3.1 针刺治疗

3.3.2 遣方用药

3.4 疗效评价

4. 小结

第四部分: 吴中朝教授痹证诊疗经验知识图谱构建与可视化

1. 吴中朝教授痹证诊疗经验知识框架构建

2. 吴中朝教授痹证诊疗经验知识图谱构建

2.1 知识图谱构建工具

2.2 节点与边的设置

2.3 节点与边的存储

2.4 图谱布局与参数设置

3. 吴中朝教授痹证诊疗经验可视化

3.1 吴中朝教授痹证诊断经验知识图谱

3.2 吴中朝教授痹证治疗经验知识图谱

3.3 吴中朝教授诊疗痹证疗效评价知识图谱

4. 小结

第五部分: “人机结合、以人为主、深度访谈”模式指导下的吴中朝教授痹证诊疗经验整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思路

1.2 研究方法

1.2.1 深度访谈设计

1.2.2 资料收集

2. 结果

2.1 吴中朝教授痹证诊疗要术

2.1.1 痹证辨治方法

2.1.2 痹证针刺治疗

2.1.3 痹证遣方用药

2.2 吴中朝教授痹证诊疗心悟

2.2.1 痹证实质探析

2.2.2 痹证与经脉学

2.2.3 痹证与经筋学

2.2.4 痹证病因病位

2.2.5 痹证的发展转归、预防与护理

2.2.6 痹证中医调治特色

2.3 吴中朝教授痹证诊疗思想

2.3.1 腔窍理论

2.3.2 功能带理论

2.3.3 护阳散邪思想

2.3.4 本神化郁思想

2.3.5 调筋解结思想

3. 小结

讨论

1. 真实世界痹证诊断标准应凸显四大特点

2. 真实世界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表设计

3. 数据挖掘与经验展示方法的选择应用

4. “人机结合、以人为主、深度访谈”模式探讨

5. 真实世界名老中医诊疗经验总结整理与撰写

结论

创新之处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人居环境设计论文提纲下一篇: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