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设计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上海市松江区南杨村人居环境设计研究

摘要:南杨村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新浜镇,是自然保留村落之一,历史悠久、产业完善。村内拥有多位出名的书画家、戏剧家,是名副其实的艺术之乡。然而,南杨村在发展过程中,并未充分利用艺术之乡的资源,在空间环境的营造上也存在着盲目城市化的问题。本文充分挖掘南杨村文化艺术资源,通过“美育劳育互动”、“城市乡村互动”、“主客空间互动”这一“三维互动”理念,系统提升南杨村的人居空间环境。“三维互动”的理念旨在充分利用南杨村人文与自然景观的美育与劳育价值,打通城乡优质资源的交流通道,基于村民的主体性,构建“城乡融合”、“主客共享”的乡村人居环境空间。首先,依据南杨村书画艺术、文化资源优势,提出了以美育促劳育,以劳育拓美育的设计理念,由此,决定了空间的核心功能与布局;其次,为达到城市优质资源供给与乡村自然资源之间的再平衡,决定了空间体验内容的策划与设计;最后,强调实现乡村民居空间与公共游憩空间的定位与互通,决定了空间形态与动线。本文实地调研了南杨村的人居环境现状,对南杨村的用地、水系、道路、产业、空间等进行了梳理,保留了乡村特色与传统文化、风俗,保留现有产业,优化了产业结构,充分利用了乡村资源。“三维互动”的核心理念,明确了私有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界限,丰富了空间功能,统筹规划了建筑风貌,优化了村内道路与人流动线。构建了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乡村景观空间体系,以期达到改善村民生活,提升南杨村人居环境,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南杨村人居环境的设计研究充分挖掘利用在地资源的价值,并由此带动产业结构与整体环境空间的提升,丰富了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乡村设计实践。

关键词:美育劳育互动;城乡互动;主客互动;乡村人居环境设计

学科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1.3.2 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乡村人居环境设计相关理论

2.1 乡村人居环境的发展

2.1.1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2.1.2 乡村人居环境内涵

2.2 城乡差距

2.2.1 城乡收入差距

2.2.2 城乡教育差距

2.2.3 城乡环境差距

2.2.4 城乡公共投入差距

2.3 本土与外地

2.3.1 乡村本土概念

2.3.2 乡村社会学

2.3.3 外地文化入侵

2.4 乡村人居环境设计的相关案例分析

2.4.1 笠冈群岛儿童振兴计划

2.4.2 上海市奉贤区吴房村

第三章 南杨村人居环境现状分析

3.1 南杨村基本概况

3.1.1 历史沿革分析

3.1.2 区位分析

3.1.3 用地分析

3.1.4 水系分析

3.1.5 道路分析

3.2 南杨村空间分析

3.2.1 公共空间分析

3.2.2 劳作空间分析

3.2.3 互动空间分析

3.2.4 空间现存问题分析

3.3 南杨村建筑风貌分析

3.3.1 居民建筑分析

3.3.2 公共建筑分析

3.4 南杨村乡土资源分析

3.4.1 自然资源分析

3.4.2 产业资源分析

3.4.3 文化资源分析

第四章 乡村人居环境的“三维互动”

4.1 乡村美术教育与劳动教育的互动

4.1.1 乡村美术教育

4.1.2 乡村劳动教育

4.1.3 美育劳育互动充分

4.2 乡村与城市的互动

4.2.1 城市优质供给

4.2.2 乡土资源价值

4.2.3 城乡互动平衡

4.3 主客空间互动

4.3.1 乡村居民劳作生活形态

4.3.2 外来游客公共体验形态

4.3.3 主客互动和谐

第五章 南杨村人居环境设计方案

5.1 设计理念

5.2 设计策略

5.3 总体规划与空间格局

5.3.1 总体规划

5.3.2 空间格局

5.3.3 功能区划分

5.4 人流动线与体块推演

5.4.1 人流动线规划

5.4.2 体块推演分析

5.5 美育空间设计

5.5.1 荷塘景观设计

5.5.2 花卉观赏空间设计

5.5.3 观景写生平台设计

5.5.4 乡村演艺空间设计

5.5.5 艺术创作空间设计

5.5.6 泡泡小屋空间设计

5.6 劳育公共空间设计

5.6.1 花卉种植体验空间设计

5.6.2 钓鱼小平台设计

5.6.3 美食DIY空间设计

5.6.4 果蔬种植体验空间设计

5.7 村居空间设计

5.7.1 乡村民居更新设计

5.7.2 村内老人、儿童活动空间设计

5.8 指示牌设计与植物配比

5.8.1 指示牌设计

5.8.2 植物配比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上一篇:企业营销科学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中医诊疗专家系统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