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学综合教务

2022-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渤海大学综合教务

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与思考

摘 要: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做为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的产物,可以大大提高教务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快速、稳步地提高。文章概括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简要介绍了国内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以泰山医学院为例,介绍了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在高等院校的实际应用情况,并对该系统的未来发展做出思考。

关键词:教务管理 软件应用 实践

教学工作是高等院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务管理是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高等院校规模扩大、多校区教学、学分制改革、校系分级教学管理等多种情况给教学管理带来一系列的亟待解决的课题,大家普遍意识到: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先进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教务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使学校教学管理走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轨道。充分发挥先进的教务管理软件对日常教学管理的推动作用,改进教务管理模式,优化教学资源,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快速、稳步地提高。[1]

一、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是当前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必然趋势

目前全国高校都在面临着学校招生人数不断扩大的局面,高校的管理工作,特别是教务管理工作将会变得非常繁重复杂,许多高校的教务工作将会逐步实施重心下移的策略,即由学院教务处统一管理逐步转变为院、系二级管理。但转变为二级管理以后还会引入很多新的问题,如院系的信息沟通、教学安排时的统一调配等。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既解决了分级管理的问题,又解决了工作协调的问题。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教务管理信息化是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当前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必然趋势。

2.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办学层次出现了多元化,由一地办学发展到多地多点办学,同时进一步推行全面学分制。这些变化使教务管理部门的管理任务越来越繁重,不仅增加了工作量,更增加了工作难度和复杂度,按传统的管理模式,只靠有限的工作人员已无法进行高效管理。高校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已成为教学管理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3.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是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规范化的有力保障

高校的教务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工作事务杂、环节多、工作量大,没有科学的手段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是无法保障教学秩序的。教学工作规范化管理是比常规教学管理更高层次上的管理,几乎涉及教与学的所有方面,这就要求必须按一定规范流程进行科学的管理,而信息化有助于这一管理过程成功实现,通过完善管理信息化制度,可以规范管理,保证教学效果,提高管理效率,有效地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使教务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4.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是教学资源优化和数据共享的基本来源

教务管理系统能让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一般来说,使用教学管理系统后,教学数据能够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数据的准确性;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性加强,部门之间工作规范,职责明确增加了部门之间的合作,改善相互关系。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为学校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教育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5.教务管理信息化是全面实现高校管理信息化的需要

高校管理信息化是提升高校综合办学水平和社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教务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教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了高校管理水平的高低,要想实现高校管理信息化,就必须实现教务管理的信息化。以教务管理信息化为龙头,以点带面,逐步启动和推进其他职能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最终建成集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为一体的高校综合管理平台,全面实现高校管理信息化。

二、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

针对众多高校迫切需要完整的、先进的、实用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这一巨大的市场,众多高校与软件企业竞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进行研制开发,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各种层次、功能不同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大量被开发出来。除少数是由计算机公司或软件公司开发的软件外,大部分是由各高校自己组织人员进行开发,前者在功能方面相对完善,但适应性较差,后者适应性较好,但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数据沟通多有障碍,难以形成一个整体的教务管理平台。

从近两年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的发展情况看,现存下来的、用户较多、软件应用良好的已经非常少,各家研制的教务管理软件,其功能模块基本相同,但数据运算不同,更重要的是开发理念和后期服务方面的差距。

三、泰山医学院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

我校自2004年引进了由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研制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进行了试运行。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正式在全校教务管理中运行。2007年5月,我校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与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密切配合,对我校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进行了升级,升级后的系统在各项管理功能方面有了较大的加强和改进。

1.学籍管理

我校的学籍管理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手工到机械的发展过程。早期的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学生学籍的注册、学生成绩的提交、毕业生信息的审核等工作都是人工采集信息。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人工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实际发展的要求。借助教务管理系统,初步达到了学籍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新生入学就可以凭学号在网上浏览自己的信息、学校的相关政策以及与自己有关的学习信息,二级学院的管理人员也可以及时了解本部系的新生报到情况以及老生学籍情况。通过使用综合教务管理系统进行学籍管理,不仅大大节省时间、资金,提高了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教师、管理人员提供一个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促进了我校学籍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

2.教务管理

(1)教学计划管理模块

校级教务管理员主要负责教务管理中整体安排,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制订编制和修订教学计划的原则,并根据各专业制订的教学计划调整教育在线中的课程库和教学计划内容。系级教务管理员根据编制原则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调整专业课程体系,编制本部系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报教务处审核。校级教务管理员按照教学计划做出教育在线中的课程库,然后调用课程库中的课程做出教育在线中各年级各专业的教学计划。

(2)开课计划管理模块

校级教务管理员负责每学期开课计划的创建和更新、公共课程的合班情况安排,并通知各系级教务管理员组织相关人员对本部系所承担的课程进行合班、排班。系级教务管理员核对各学期各专业、年级课程执行计划,负责组织安排和落实本部系所开课程的教学任务,部系如有变更时须报教务处审批。

(3)排课管理模块

校级教务管理员统一编排各学期全校总课表以及负责全校所有教室的分配和调度,班级不再有固定教室,实行按课程固定教室的方法,以提高教室的利用率。由校级管理员分批自动排课,安排上课时间及教室,对全校教学资源统一调配使用。排课完成后,由系级教务管理员通知各任课教研室核对教育在线中的课程安排,如有疑问经系级教务管理员反馈给校级教务管理员,对排课结果做出适当调整。

每个学期的教学课程安排即编排课程表,一直是教学管理的重头戏,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而课程安排本身是一件非常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采用本系统后,在各任课教研室已经分配好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由院级教务管理员对本院所开课程进行合班和排班工作,再由校级教务管理员对不同要求的课程可能设置不同的课程级别,按照课程级别分类自动排课,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4)选课管理模块

校级教务管理员制定合理的选课进程和选课限制、并设定好选课时间后,通知各部系管理员组织学生网上选课工作。选课结束后,校级教务管理员确定选课结果,对全校选课数据的处理、并进行学生名单预置,通知各部系按照排课结果中的课程表执行教学任务。

在教务管理员做好了相应的设置之后,学生便可登录教育在线,选择相应的课程即可。目前,我校对学生的必修课是采用预置的方法,即教务管理员帮助学生将所有必修课程全部选中,学生只需选取公共选修课程。整个选课过程均在网上操作,选课结果也在网上显示出来,无需办理繁杂的手续。当教务管理员需要对选课名单进行维护时,操作方便、准确。

3.教务信息发布

教务信息是对全校教学安排进行全面控制和协调的重要环节,教务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将直接影响至日常教学活动能否正常、平稳地运行。在教务管理软件运行之前,教务信息发布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书面信息传递有时难以保证其及时性,而电话通知又难以保证其准确性。近三年来,全校教务信息全部在系统中教育在线栏目发布。

信息服务功能省掉了以往信息传递的诸多中间环节,极大地方便了校内信息交流,教育在线已经成为教务工作必不可少的高效的信息发布平台,使教务处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通过设定访问权限,我们可以设定一些信息或通知仅限于校内教师或学生才可以查看,访客是无法查看的,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

4.推进学分制与校系二级管理

为深化我校教学改革,2003年春我校实行学分制与校、系两级教学管理,教学工作重心逐步下移。原来的学生成绩输入、学生注册信息的整理、学生的毕业审核、学位审核等大量的学籍管理工作,开始由学籍管理人员独自完成转变为学籍管理人员组织、协调、监督、汇总,其中大量的工作由各教学院(部)系去完成。借助教务管理系统,通过系统二级管理员用户(如各部系的学籍管理员)管理方式,我们可以非常顺利地推行学校的校、系二级教学管理与学分制管理,减轻了教学管理人员的负担,加强了与各部系的交流,促进了学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科学性,受到了学校全体师生的一致好评。[2]

四、教务管理系统应用及发展的几点思考

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在高等院校教务管理中所起的重要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数字化、信息化的工作方式使教务管理更规范、更高效。但在全国高校都在进行管理信息化的热潮中,我们同时应对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应用及发展进行冷静的思考。

1.加强领导,更新观念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困难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模式、管理机制和管理观念等方面的问题。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组织保障,必须得到各级部门的支持和学校领导的重视及参与,否则很难有较大进展。

2.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特征是管理信息化和工作自动化,这对教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理论和技术要求较高。提高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教务管理的水平,是信息化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对各类教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帮助其掌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信息化素质,全面推动信息化建设步伐。同时,还需要引进一些教育管理和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来充实教务管理队伍,以全面提高教务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3]

3.网络安全问题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服务广大师生,而学生又是最为活跃和最具攻击性的教务管理网络用户群体。同时,教务管理网络具有访问方式多样化、用户群体庞大、网络行为突发性较高等特点。因此教务管理网络的安全问题需要从信息化建设初期开始,在网络安全策略的指导下,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不能简单地堆砌,而是要合理部署,互联互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

4.对系统的选择应慎重

在选择引进综合教务管理系统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

第一,应认真考察不同研究机构研制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中各模块功能,是否能很好地实现本校教务管理的实际需求。

第二,研究各系统中的职能分配关系,是否与本校现在的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相适应。

第三,应认真考察不同研究机构研制在后期服务质量方面有没有保障。

5.关于系统客户化的问题

任何一个高等院校在引进一个教务管理系统之初,都有一个逐渐熟悉和适应的过程,由于任何一个教务管理系统都无法同时满足一个高校全部的教务管理需求,因此就会产生管理软件客户化的问题。

客户化对于高等院校来说,是使管理软件适合本校校情、在本校较快应用起来的一个选择,而对于研制机构来说,客户化会带来软件后期服务的巨大压力和软件升级的严重障碍。

6.关于教务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

在软件功能方面,目前各家研究机构所研制的教务管理系统,在各模块功能上各有所长,除在数据结构、逻辑运算和储存方式不同外,基本上已初具规模。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自动排课的智能化问题,排课结果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需要对排课过程中的运算方式进一步优化,使结果更趋科学、合理。

第二,选课管理的瓶颈问题,随着学分制的逐步推广,学生对课程的自由选修已逐渐成为教学安排的主要部分,而选课过程的时限性和选课学生广泛性成为一组矛盾,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三,拓展功能,将教务管理系统与高等院校管理平台相衔接,实际数据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管理资源。在软件数据输出端口方面,由于目前国内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使许多教务管理软件的输出数据与政务管理软件的衔接出现问题,导致教务管理系统中的某些功能运行不畅。

总之,教务管理软件的应用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其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模块功能的不断拓展,对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进程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立明,郭红英.当前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6(11):324-325.

[2]张海东,潘少波,孟健.发挥教务管理软件优势,改进日常教务管理模式[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6(12):20-22.

[3]洪银蝶.试论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6):12-14.

(编辑:杨馥红)

作者:张海东 李 伟 龙跃洲 潘少波 张宏志 崔圣莹

第2篇: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探析

摘要:在高校里,教务管理工作者起到教与学的协调作用,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日趋提高。通过研究得出教务管理人员应具有无私奉献的思想品德和极好的耐心素质,具有高效的决策应变与组织协调的能力,具有教务创新、不断进取的业务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

关键词:教务人员;综合素质;教学改革;多媒体;协调

作者简介:蔡梅清(1979-),女,广东高州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乔东凯(1974-),男,安徽安庆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广东 茂名 525000)

人的素质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思想与行为的具体体现,人在自身具有的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再通过教育与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所发展形成的人的主体性品质,即人的智力、体力、品德、审美等方面品质及他的表现能力的系统整合。[1]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已不再是以前极少数精英的专利,现在我国高等教育招生人数逐年上升,办学模式不断革新,教务管理人员对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愈发重要。各高校为了实现在众多高校中谋求生存,提高学校影响力,都相应制定了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而这些任务的实施离不开教务管理工作者,他们担负着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例行制度的制定、教学课表的编制、学生学籍与考试的管理等职责和任务。为了保证教学秩序有条不紊的运行,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效,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教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教务管理人员要具有无私奉献的思想品德与耐心

高等学校教务人员在高校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是联系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之间的桥梁,教学活动开展的好坏不仅和教师有关,同时和教务管理人员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2]教务管理人员工作内容复杂,事务很多,休息时间少,经常要加班加点,一个负责任的教务管理人员是要花大量的时间在工作上的,这样他们相对就很少有时间去做自己的事情,提高学历和职称晋升对他们是一个严重挑戰,所以说他们必须要具备自我奉献的精神,为了事业而适当放弃其他方面。在某些高校,有些教务人员对院系领导安排的工作内容、具体实施方法存在偏见,工作中没有动力,没有服务热情,遇到事情经常和同事之间互相踢皮球,耽误了教学计划的实时进行,加深了同事之间的个人矛盾,所以对教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无私奉献的思想品德,不计较个人得失,必须要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要求自己。

教务管理人员工作中遇到的繁杂事情多,教师工作量的计算不能出差错,教学课表的制定,教室的使用,考试、学籍和转专业等很多琐碎事情需要教务管理人员来处理。甚至有时处理事情当中出现一些不当的后果还要遭到相关领导的批评,但他们不能因此降低工作热情,还要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得更好。在学籍管理和考试管理方面,教务管理人员要认真执行学籍和考试管理规定,对违反学校规定的学生要给予相应处理,不能根据个人感情来区别对待学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经常遇到很多问题要去询问教务人员,他们必须要耐心、主动地去回答学生的问题,不可以把自己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去,更不可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出气筒,因此作为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耐心。

二、教务管理人员要具有高效的决策应变能力与组织协调的能力

1.具有教学活动的决策应变能力

从管理的决策职能来看,教学环节的组织指导、决策规划、协调控制、评估激励和研究创新等都是教学管理的职能;从教务的管理内容来看,从授课计划到教学运行,从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到教学改革与建设,这些环节的管理都属于教务管理。[3]上述任务都必须由教务管理部门来承担和应对,这些能力都是高校教务管理人员所具备的素质。

2.具有教学改革的监督管理能力

教务管理部门要发挥其监督作用,使教学改革能够得到有目标、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文化新潮不断涌现。学校教育的变革实质上就是教学的改革,要让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付诸到实践当中。

首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所有这些都要通过教务管理者不断深化及推动其向纵深方向发展。

其次,教学内容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现在很多课本的知识陈旧,虽然有一些“十二五”规划等名家编写的教材,但很多存在不足。据笔者了解,很多知名大学名教授编著的教材其实也只是他们让自己的学生来编写的,而自己很少有精力花在教材的编写工作当中,这样造成了相当多的课本实质上在内容上非常落后。解决好落后的教学内容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之间的矛盾需要教务管理部门来着力实施。因此,教务管理工作者必须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革新,必须结合本学科科技发展的前沿来授课,并尽量缩短知识的传授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尽可能地缩短科技发展与知识的落后之间的差距。教务管理部门务必要求教师必须把本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落实到学生的教学当中去。

再次,随着科学技术和时代的变化,以前的黑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授课,虽然多媒体授课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受益,但有些老师从此就很少花时间备课,上课对着课件照本宣科,从不顾学生的感受,最后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降低,逃课现象也非常严重,这就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必须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研究采取适当措施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具有娴熟的教学活动的协调能力

要充分发挥上述职能,教务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娴熟的协调能力。教务工作在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以及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之间展开,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是管理最薄弱的地方,也是工作中的难点,这就需要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在协调之中,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尤为重要。协调可以使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和不同环节之间通过统一指挥形成明确目标、一致步调的局面。[4]在教务管理工作中,由于其管理是立体式的管理,教务处管理各二级院系,院系又有自己的教务科,牵涉的管理范围广,教务科内部的问题,各院系之间的问题,院系和教务处的协调问题,学生和教务部门的沟通协调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务管理人员协调解决,因此教务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组织协调好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协调好与院、系、教研室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三、教务管理人员要具有教务管理创新、不断进取的业务能力

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直接服务对象,因此教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才干和知识能力,教务人员不是单纯的一般办公人员,他们要善于在业务上科学创新,不断充实自己,还要担负起组织教学、沟通协调等教与学的重任,制定与落实教学计划等各项工作。要准确化、快捷化、信息化实现教务管理工作。时代要求高校教务人员要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还要有现代化的管理能力。高校管理人员要学会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等现代化的工具,为教学和实践提供最好服务,除此之外,教务管理人员还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能力。

1.科学研究能力

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就必须对自己的专业理论及其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总结自己的实际工作及其规律,从而获得一定的学术成就。现在的高校重视教学,重视科研,所以作为教务员,要将教务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并且结合实际工作进行研究,使教务管理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对口研究方向和专业。这样才能提高教务管理者的学术水平, 从而实现专业化。

2.创新能力

在高校,不少人觉得教务管理工作只是简单重复性劳动,这是一种偏见。专业化的教务管理者不但要掌握相当的专业知识,还应当具有创新能力。因此,教务管理者在日常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对教务工作规律进行探索。要改革教务工作, 把先进的管理方式、管理理念與实际工作相结合,简化工作流程,规范教务管理,提高办事效率等。

四、教务管理人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大学是教学、科研基地,教务管理者要管理教学科研以及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和接受知识的学生。教务管理人员要做好本职工作,必须还要学习管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专业技术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协调好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教务管理比通常意义上的行政管理更加复杂,它不仅包括行政管理,还包括学术管理。教务管理除了平常的行政管理事务外,还要积极调动好全校师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怎样做好教学改革、教学评价、教学监督等教学研究上来。由此可见,教务管理工作者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管理科学知识,还要有扎实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同时,其他与管理相关学科的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加强高校教育管理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与培训,具备现代的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教务管理理论,有效地提高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水平对教务管理人员至关重要。

总之,教务管理人员不但要经常系统地学习专业管理技巧和管理理论,而且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在实际工作中相结合起来,在教务管理过程的实施中提高管理技能,使教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得到完善。另外,定期选派优秀的教务工作者去兄弟院校进行学习观摩,通过实地参与,亲身体验,学习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在借鉴与改进的基础上,完善和创新管理思路。教务部门要根据自己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兄弟院校的先进教务管理理念,形成一套高质量的教务管理模式,还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努力学习现代化管理理念。在这种大众化的办学背景下,变得纷繁复杂的高校教务管理要求教务工作者必须学会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以便挑战教育发展的变革。首先,对高校教学管理、教学运行、师生的构成现状等深入调研,分析教学环境对教务工作的实际要求。在此基础上,加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学习,结合本校实际,在借鉴和应用之后大胆创新。其次,教务工作者要打破传统学分制下教学管理制度,借助先进的管理体系,掌握现代化管理理念,井井有条地管理教务工作,基于以师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孙娜,宁铁艳.浅析高校教务管理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30):36-37.

[2]谢致远.浅议如何加强高校教务管理工作[J].现代企业教育,

2009,(20):58-59.

[3]赵静.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

2011,(4):25-27.

[4]郭雪晴.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

2008,(5):83-84.

(责任编辑:刘辉)

作者:蔡梅清?乔东凯

第3篇:成教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随着我国成教教育的发展,无论教学规模还是教学质量都在不断提升,然而面对巨大的工作量,传统的教务管理系统显得力不从心。本文基于C/S和B/S模式探讨了成教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首先对系统的功能模型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比C/S模式和B/S模式,采取结合二者的方式探讨了系统的构建。

关键词:C/S B/S 成教 教务管理 信息系统

0 引言

随着我国成人教育的快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资源明显紧缺,使教务管理部门的任务越来越重,不仅增大了工作量,更增大了工作难度。教务日常管理工作日趋繁重、复杂,传统的教务管理手段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原有的教务管理系统软件由于功能少且各自独立,数据不能共享。目前基于Internet/Web的信息管理技术已大量地应用于各种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当中,尤其在高校,教学教务信息处理的电脑化、网络化是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为了适应目前信息时代对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等方面的要求,建立一套界面友好,易于学习,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经过短时间培训即可掌握基本操作,符合成人教育特点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1 成教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模块设计

根据系统的业务需求及职能划分,将系统分为学籍管理、排课管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师资管理、考务管理、系统管理几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具备相应信息的输入、查删改、打印等功能。学院教学教务管理有其自身的具体要求和特点,涉及到的对象和内容比较多,而且各对象与内容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下面就几个主要的模块进行分析。

学籍管理是教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校领导和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情况起着重要作用,为决策者制定政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学生学籍管理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获奖和受处分的情况等。该部分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学籍异动管理、学生注册管理。

成绩管理是整个教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该系统要求对每个学生在每一学期所学的课程、课程性质、学分及成绩进行有效管理,包括成绩统计、分析等内容。可以通过录入开课序号、课程名称、授课教师等信息列出符合条件的课程列表,点击指定课程相应的“进入”链接,即可列出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列表,可以为每一位学生录入相应的成绩。

师资管理部分包括教师基本信息管理和教师工作量管理。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是教务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成教院校来说更是提高教学质量、激励教师的关键,无论是本校教师,还是外聘教师,都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系统将对教师基本信息(包括照片)及教师简历、学历、奖励、惩处、技术职务、科研、教学、进修、论著、专利、出国、考核等信息进行有效管理。

考务管理是高等教学运行的重要环节,涉及缓考与补考处理、试卷选定与考试安排、考场记录与考试通报、阅卷安排等多个环节的工作。它的功能包括:学生缓考课程登记;考试时间、地点、课程、监考人员确定;学生考试证打印;提供课程考试安排表、监考人员安排表、教师考试安排表和全校考试安排表;学生缺考、考试舞弊登记等处理。

排课是教务管理最复杂的部分,是教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排课管理包括校课表生成、班级课表生成、教学场地管理、课表查询报表、每学期开课信息可由教学计划数据生成,可以进行任意合班、分组操作,排课数据可以由开课数据及教学进程自动生成,可以对合班课、体育课、分组实验课、不规则周学时课等多种课程进行自动排课,并且可以灵活指定时间、地点、排课方式等多种约束条件。

2 系统实现平台构建

当今投入使用的计算机网络模式主要有二种: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简称C/S)和Web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简称B/S)。

2.1 B/S模式及C/S模式对比 B/S模式采用三层分布结构,即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该结构的核心是Web服务器,它负责接收浏览器的Web页请求和数据请求,并处理Web页请求,同时将数据请求通过数据库接口程序转换成数据库服务器能够接受的形式,之后送到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执行相应的数据库操作,并将结果通过数据库接口程序的转换送回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将结果处理成浏览器能够接受的形式后,送回发出请求的浏览器,显示结果。

B/S模式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客户端只需要安装浏览器,不需要安装应用程序,大大减轻了客户端维护的负担;二是实现了开发环境与应用环境的分离,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可重用性;三是数据库结构的改变不再对客户端产生连锁影响,只需修改服务器端的应用程序即可,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维护效率;四是使用B/S结构下的数据采集,不会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C/S模式相对来说通信速度比较快,开发比较容易,成本较低,交互性强,可靠性高,事务处理能力强,遵守的标准要是相同的,在在线提示和出错处理方面的功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以及网络安全性能高。而B/S模式的优势在于与平台无关,维护方便,硬件成本低,有良好的扩充性,但开发较为复杂。

2.2 系统实现方案的选择 对于当今的技术发展来看,单纯用C/S模式或B/S模式可能都不是最合理的方案,最可取的方案可能是将C/S模式和B/S模式相结合的一种方案,采用C/S模式和B/S模式相结合的数据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可以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

在安全性要求高、交互性强、数据处理量大且要求处理频度高的范围内使用C/S模式。通过客户端软件访问数据库,而在安全性和交互性要求不高的子系统中采用B/S模式,以充分发挥两种结构的优势。充分利用两种模式各自的优势,为不同的子系统选用不同的系统平台,构建一种将两种模式交叉并行使用的混合模式。这样可以保证敏感数据的安全性,特别是对数据库的修改和新增记录的操作;还可以简化一部分客户端程序,保证复杂功能的交互性和一般功能的易用性;此外,它还使得系统的维护简便、布局合理且网络效率高。

实例系统的Web应用分前台应用和后台应用,前台应用与HTML结合提供对外的信息和数据服务;后台应用以Web方式对系统进行管理,提供管理员的使用环境。浏览器客户机通过Web服务器与系统服务打交道,系统服务对前端的服务统一用Servlet/JSP完成,提供对用户请求的响应以及用户身份的认证等。

2.3 数据安全性的考虑 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也是本文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B/S模式由于不涉及较强的事务处理,仅用于普通用户浏览和查询等,对安全性要求不高,可以依赖于数据服务器上管理数据密码的数据库来保证。在C/S模式中的应用面向管理用户,用户数量有限并使用固定机器操作,可以采用帐号绑定IP地址和MAC地址的方式以保证安全性。对于数据信息,采用即时备份的磁盘阵列技术,可以有效的防止意外的物理原因导致的数据破坏和丢失。另外,一般教务系统通常会选用Microsoft公司的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作为系统的WEB应用服务器,而它是面向全球未知用户的,因此安全性非常重要。通常采用防火墙技术(Firewall),在系统中设立两级防火墙,一级为软件防火墙,另一级为硬件防火墙(可选),确保网络安全,防止黑客破坏。

参考文献:

[1]黎孟雄,陈小春.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安全管理.教育信息化.2005年第3期.

[2]马磊.成教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第4期.

[3]贺展,刘菲.基于C/S和B/S模式的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11期.

作者:姜红军

第4篇:十五、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 综合教务系统

十五、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2011年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教师招聘需求

一、人文学部

1.教学课程/岗位职责: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要求:文化产业、会展经济;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及以上;人数:2。

2.教学课程/岗位职责:广告学;专业要求:广告策划、广告制作;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及以上;人数:1。

3.教学课程/岗位职责:传媒经济;专业要求:传媒经济、传媒管理;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及以上;人数:1。

4.教学课程/岗位职责:汉语;专业要求:汉语言文学、文化;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及以上;人数:1。

二、机建学部

1.教学课程/岗位职责:教师;专业要求:材控、模具类;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或讲师;人数:2;其它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要求中级职称,男士优先。 2.教学课程/岗位职责:教师;专业要求:汽车工程类;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或讲师;人数:2;其它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要求中级职称,男士优先。

3.教学课程/岗位职责:教师;专业要求:机械、机电类;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或讲师;人数:1;其它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要求中级职称,男士优先。

三、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部园艺系

1.教学课程/岗位职责:园林制图、园林CAD;专业要求:园林及相关专业;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及以上,或讲师以上;人数:1。

2.教学课程/岗位职责:园林设计、园林绿地规划、园林植物造景;专业要求:园林及相关专业;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及以上,或讲师以上;人数:1。

四、体美学部

1.教学课程/岗位职责:艺术设计;专业要求:三维动画;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人数:2。

2.教学课程/岗位职责:艺术设计;专业要求:动漫理论;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人数:1。

3.教学课程/岗位职责:艺术设计;专业要求:数字摄影;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人数:1。

4.教学课程/岗位职责:艺术设计;专业要求:后期制作;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人数:1。

5.教学课程/岗位职责:艺术设计;专业要求:分镜头设计;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人数:1。

6.教学课程/岗位职责:体育;专业要求:羽毛球;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人数:1;其它要求:一级运动员以上。

7.教学课程/岗位职责:体育;专业要求:乒乓球;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人数:1;其它要求:一级运动员以上。

8.教学课程/岗位职责:体育;专业要求:网球;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人数:1;其它要求:一级运动员以上。

五、商学部 管理系

1.教学课程/岗位职责:会计学/教学科研;专业要求:会计;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及以上或副教授;人数:3;其它要求:在该专业领域从事过相关教学,并有实务操作经验。

2.教学课程/岗位职责:财务管理/教学科研;专业要求:财务管理;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及以上或副教授;人数:3;其它要求:在该专业领域从事过相关教学,并有实务操作经验。

3.教学课程/岗位职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教学科研;专业要求:物流工程;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及以上;人数:1。

4.教学课程/岗位职责:投资学/教学科研;专业要求:财政学或经济学;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及以上;人数:2。

5.教学课程/岗位职责:会计电算化/教学科研;专业要求:会计;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及以上;人数:3;其它要求:在该专业领域从事过相关教学,并有实务操作经验。

6.教学课程/岗位职责:纳税筹划/教学科研;专业要求:税务;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及以上;人数:2。

7.教学课程/岗位职责:项目管理与评估/教学科研;专业要求:工商管理;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及以上或副教授;人数:2。

8.教学课程/岗位职责:资产评估学/教学科研;专业要求:财务管理;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及以上;人数:2。

9.教学课程/岗位职责:战略管理/教学科研;专业要求:企业管理;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及以上或副教授;人数:2。

10.教学课程/岗位职责:电子商务/教学科研;专业要求:电子商务;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及以上;人数:1。

11.教学课程/岗位职责:汽车营销/教学科研;专业要求:营销管理;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及以上;人数:1。 旅游系

1.教学课程/岗位职责:旅游资源开发与设计等/教学科研;专业要求:旅游管理;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及以上或副教授及以上;人数:1。

2.教学课程/岗位职责:导游实务等/教学科研;专业要求:旅游管理;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及以上或讲师及以上;人数:1。

3.教学课程/岗位职责:休闲概论等/教学科研;专业要求:旅游管理;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及以上或讲师及以上;人数:1。 经济系

1.教学课程/岗位职责:金融学/教学科研;专业要求:金融学/经济学;学历或职称要求:副教授及以上;人数:1。

2.教学课程/岗位职责:保险学/教学科研;专业要求:金融学/经济学;学历或职称要求:副教授;人数:1。

3.教学课程/岗位职责:信用管理/教学科研;专业要求:金融学/经济学;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及以上或讲师及以上;人数:1。

4.教学课程/岗位职责:金融学、保险、信用评估/教学科研;专业要求:金融学/经济学;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及以上;人数:2。

5.教学课程/岗位职责:世界经济/教学科研;专业要求:国际贸易/世界经济;学历或职称要求:副教授及以上;人数:1。

6.教学课程/岗位职责: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科研;专业要求:国际贸易/世界经济;学历或职称要求:副教授;人数:1;其它要求:有外贸实务经验。 7.教学课程/岗位职责: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科研;专业要求:国际贸易/世界经济;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及以上或讲师及以上;人数:1。

8.教学课程/岗位职责:国际商务函电/教学科研;专业要求:国际贸易/世界经济;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及以上;人数:1。 信息学部

1.教学课程/岗位职责:教师;专业要求: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讲师以上);人数:1。

2.教学课程/岗位职责:教师;专业要求: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讲师以上);人数:1。

3.教学课程/岗位职责:教师;专业要求:自动化专业;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讲师以上);人数:1。

4.教学课程/岗位职责:教师;专业要求:汽车电子专业;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讲师以上);人数:1。

5.教学课程/岗位职责:实验员;专业要求:计算机专业;学历或职称要求:本科(男性);人数:1。

六、基础课部

教学课程/岗位职责:工程数学/教师;专业要求:数学/应用数学;学历或职称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讲师及以上职称;人数:1。

七、外语系

1.外语学部外语自主学习中心

教学课程/岗位职责:实验员;专业要求:计算机专业+大英四级;学历或职称要求:本科学历;人数:1;其它要求:管理自主学习中心和未来的同声传译室。 2.英语专业

教学课程/岗位职责:英美文学、词汇学课程;专业要求:英语专业硕士,专八,能担任该专业课;学历或职称要求:如有教学经验可放宽到讲师以上的本科学历);人数:1;其它要求:除承担基础课外,可胜任这两门专业课。 3.大外系

教学课程/岗位职责:大学英语(本、专科);专业要求:英语专业硕士,专八;学历或职称要求:胜任大学英语本、专科课程;人数:3。 4.法语系

教学课程/岗位职责:高年级文学,文体学课程;专业要求:法语专业硕士,法语专八;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学历或讲师以上;人数:1。

八、政法学部

1.教学课程/岗位职责:心理学;专业要求:心理学;学历或职称要求:研究生或讲师;人数:1;其它要求:实验方向。

2.教学课程/岗位职责:心理学;专业要求:心理学;学历或职称要求:研究生或讲师;人数:1;其它要求:神经生物学方向。

3.教学课程/岗位职责:教育学;专业要求:教育心理学;学历或职称要求:副教授;人数:1。

4.教学课程/岗位职责:实验员;专业要求:心理学;学历或职称要求:研究生;人数:1。

5.教学课程/岗位职责:行政监察学、管理学原理;专业要求: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及以上或讲师;人数:1。

6.教学课程/岗位职责:决策科学、领导科学;专业要求:管理科学与工程;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及以上或讲师;人数:1。

7.教学课程/岗位职责:财政学、社会保障;专业要求:公共管理;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及以上或讲师;人数:1。

8.教学课程/岗位职责:申论、行政能力测试;专业要求:管理学;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及以上或讲师;人数:1。

9.教学课程/岗位职责:政治学原理;专业要求:政治学;学历或职称要求:硕士及以上或讲师;人数:1。

10.教学课程/岗位职责:法学;专业要求:法学;学历或职称要求:副教授;人数:1。

第5篇:教务人员综合管理规定

迪迈思教育教务工作综合管理规定

教务管理作为迪迈思教育内部管理岗位,是保证公司正常发展的核心岗位之一。教务人员工作的核心是“服务”,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长,服务于老师。应始终以“亲和、细心、周到”为工作原则。教务管理工作的范围及相关规定如下所示: 1.工作职责: 1.1学生管理: 1.1.1学生档案管理:

学生档案反应了学生在迪迈思教育学习期间的整个过程,内容包括:入学测试、诊断表、学生学习记录本、学生上课记录表、学生自习辅导记录表及阶段性学科测试成绩表。 1.1.1.1教务人员应在学生入学时从咨询师处获得学生信息及“入学测试”“诊断表”填写“学生学习记录本学生信息页”、编辑学生学号、做好学生课表打印四份,一份在记录板予以公示、一份留底、一份发放给授课老师,一份发放给学生; 1.1.1.2教务人员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填写好学生上课记录表学生信息部分辅助老师完善学生上课记录表并每周入档一次;

1.1.1.3教务人员应辅助自习辅导老师填写好自习辅导记录表,并每周入档一次;

1.1.1.4教务人员在学生阶段性学科测试完后将学生学科测试成绩表及时入档; 1.1.2学生学习质量管理:

学生学习质量是迪迈思教育生存发展的核心,教务人员应从学生入学、上课过程、自习过程等多方面入手紧抓学习质量。

1.1.2.1教务人员在学生入学时应严格依据学生特点及学习情况匹配适合学生的老师,并将学生整体情况告知老师; 1.1.2.2教务人员应在学生上课结束后检查学生上课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本堂课内容,教务人员应协助授课老师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授课老师布置的作业;

1.1.2.3教务人员应在学生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安排自习辅导,并辅导学生自习,巩固学生在迪迈思上课所学知识; 1.1.2.4教务人员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及时和学生沟通掌握老师上课情况,如老师上课并不能帮助学生进步应和学生及家长协商及时更换适合的老师;

1.1.2.5教务人员应每周和授课老师沟通掌握学生上课表现及知识掌握情况,并和家长沟通记录在学生学习记录本; 1.1.2.6教务人员应根据学生学习所面临的问题安排诸如“逻辑思维培养课”、“记忆力培养课”、“兴趣提升课”等辅助学生学习的课程; 1.2家长关系维护:

家长作为迪迈思教育的客户、付费人,是迪迈思教育生存发展的主要支持者。教务人员必须以对待衣食父母的心态维护好和家长的关系。

1.2.1依照学生学习质量管理的内容在和家长沟通时必须注意方法技巧,先反应学生学习中好的方面再委婉的如实的告知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请家长予以协助; 1.2.2从细节出发想家长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

1.2.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家长类似于“家长交流会”,“亲子沟通会”等家长聚会进一步稳定关系; 1.3兼职教师管理:

兼职教师作为迪迈思教育现阶段主要师资力量,是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一环,做好兼职教师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1.3.1教务人员必须做好储备大量优秀兼职老师的工作,并在不能及时安排课程的情况下维护好与新招兼职老师的关系,以便于有学生时能够及时安排上课;

1.3.2教务人员必须维护并监控兼职老师的授课情况,以保证教学质量;

1.3.3教务人员每月应做好兼职教师的课时统计及工资单报校长审核;

1.3.4教务人员应协调好兼职老师的上课时间,保证每堂课的质量;

1.4学生续费及转介绍: 1.4.1教务人员应在学生课时费完结之前联系家长续费; 1.4.2教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在维护好学生和家长关系的基础上做好学生及家长的转介绍工作; 1.5其他工作:

1.5.1教务人员应在学生上课前督促学生签到; 1.5.2教务人员应在老师上课前督促老师签到;

1.5.3教务人员应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协助其他部门工作;

1.5.4教务人员应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完成校长交待的其他工作;

2.教务管理岗位考核办法:

教务管理岗位考核总分10分:学生档案管理占2分、学生质量管理占3分、家长关系维护占2分、兼职教师管理占2分、其他工作占1分。绩效工资按分值所占比例发放。 注:本规定为迪迈思初期暂行办法,如在实行过程中有不合理的地方再予以修订,在修订之前任以本规定为依据执行。

迪迈思教育2015年7月1日

第6篇:教务主任及综合办主任职责

教务主任岗位职责

1. 协调校长、副校长做好全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落实学校对教学管理方面的目标、任务、计划和措施,并进行检查、评估,主动创新开展工作。

2. 处理日常教务行政工作,组织学生入学、咨询及配课,熟悉各班情况进行排课、调课、安排代课,制定作息时间,考核记录教师出勤。

3. 统计、核查教师课时等工作量。

4. 审查各级的教学计划,督促教师执行岗位,责任制,深入教学第一线,通过听课、评课、检查教案、ppt等了解教学计划实施进展情况。

5. 计划、组织教研教改活动,提升自我业务水平,从而深入教学指导工作。

6. 定期统计书籍库存,根据新老生报名情况而预定书籍,与时俱进,引进新的书籍及参考书。

7. 各级的考试题的整理汇编及考试的统一管理。 8. 协助学校进行业务学习、交流方面的外联活动。

9. 外教课表的定期制定,督查外教课进度,与外教适时的进行良好的沟通。

10. 负责新、老生的报名上表并登记、催缴欠费。

综合办主任岗位职责

1、 负责学校内部布置及对外宣传,做好宣传册、报纸及网站的策划、制作及更新。负责维护学校财产及水电安全,及时更换修理灯、电脑、投影等。

2、 负责办公室用品的计划与采购,做好物资的进、出、存统计核算工作。负责办公室及学校日常卫生的督促、检查工作,安排指挥勤杂工作。

3、 负责播音站的运作及播音员的选拔管理,播音内容的整理与审定。协助领导开展有关工作,协调部署,上传下达。

4、 及时清查各班出勤人数,汇总各班出勤率,从而协助学校更好的管理并督促学生出勤。

5、 板报的内容编辑及整理。

6、 负责勤杂、会计、外教的工资发放,并对兼职教师的工作量进行初步统计、核算。

7、 负责常年的招聘事宜,更新网络及报纸信息。

8、 负责查看沟通记录。

9、 收集、核对与各单位的往来账目并进行核对。

第7篇:大学教务处教务助理5月份工作总结

对着电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心情是很复杂的。毕业离开的气息随着夏日的来临愈来愈重,当我在校园里看见大四学姐们身穿学士服的身影,想到这一年来自己一路跌跌撞撞,依靠老师和同事们的帮助才坚持走到今天,眼看着我们的团队越来越走向正规,心里涌出的不光是一份秋日收获时分的满足感,更多的还是那份依依不舍,突然之间也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讲。此时此刻,我再次翻阅着新一届教务助理的报名资料,整理着自己的思绪,想要写点什么。谈不上是经验,只是自己的一点感悟,一来是对自己这一年的总结,二来希望对新一届的教务助理有所帮助。

教务助理这个工作不同于其他的学生工作,同样是服务性质,头上却没有学生干部的那顶光环,所以就要求我们用一颗平常的心来面对它,这样才会在看似简单普通的工作里做到最好。比如日常坐班时候的复印、接电话、接待来访老师和同学、报账、帮老师整理文件、处理WORD或者EXCEL文档,这些都是很琐碎的“小事”,但是就是这些个“小事”也是整个教务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是通过这些“小事”我们向全校老师和同学展示着教务处的风采,也正是通过这些“小事”我们深深理解了教务处老师的不易。

平常心之外少不了的是一刻热忱的心。特别是在教务工作繁忙的时候,除了本职工作之外,我们免不了要利用晚上、周末以及一切的空闲时间加班,参加教务处举办的各种各样的活动,组织会场,会后总结等工作。经常是老师和助理们一起在办公室边吃盒饭边讨论工作问题。当我和同事们忙完工作从办公室走出来时,外面已经是繁星点点,行政楼一片寂静,我们一起总结工作得失,安排下一步工作,眼睛虽然惺忪,身体虽然疲惫,但是我们的声音却是充满激情。

在这个教务处学生助理团队里我们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每个人都像呵护婴儿一般对待尚处在襁褓阶段的它。这是因为我们还有一份责任心在里面。“万事开头难”,月份总结、例会、教务简报、交流网页、教务助理考评表、工作量统计、工资结算、评优细则制定,这一切的一切从无到有说来容易,后面包含的是处内助理14个负责人多少的汗水。在上学期末的教务助理总结大会上我这样讲:教务处学生助理团队是一台机器,我们每一个助理就是一个齿轮,只有每个人相互配合充分交流才能保证这个齿轮和那个齿轮之间完美的切合,我们这台机器才能很好的运转,我们的工作才能更好的开展。那么现在我可以自豪的说,我们的同事不仅仅是一个个的勇士,一但集结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团队。

最后我想说,走进这个团队是我的幸运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找到了新的朋友,让我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是缘叫我们走在一起,纠结出了绚丽的花,在这里我们都找到了我们想要的,在转身离开的时候身后留下缤纷一片。

大学教务处教务助理5月份工作总结的延伸阅读:工作总结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形态

工作总结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形态有三种。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好。

第一,纵式结构。就是按照事物或实践活动的过程安排内容。写作时,把总结所包括的时间划分为几个阶段,按时间顺序分别叙述每个阶段的成绩、做法、经验、体会。这种写法主要以工作回顾连带谈及经验教训。基本上是按工作展开的程序和步骤,分段说明每个步骤和阶段的工作倚况,夹叙夹议地引出相应的经验教训。这样写,主要着眼于工作过程的回顾。这种写法的好处是事物发展或社会活动的全过程清楚明白。

第8篇:临沂大学教务处

临沂大学教务处 临大教字〔2018〕1号

2018年教学工作要点

一、基本思路

紧紧围绕学校党委中心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力创新创业型大学建设,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深入推进“一二三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一流专业建设统领推进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重点工作

(一)实施一流专业建设计划

积极贯彻学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依据《国标》做好专业建设工作,做好“兜住底线、保障合格、追求卓越”三级专业认证的准备工作。

制定临沂大学一流专业建设标准和达标方案,进一步强化地理科学专业群、商贸物流专业群、小学教育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应用化学专业群等12个省级、校级高水平

- 1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和会计学五个经管法类专业,以及商务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朝鲜语和阿拉伯语六个语言类专业之间,遴选部分学生,组成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培养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语言,能够熟悉国际法和国际贸易政策及国际商务规范,掌握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能力拓展国际市场和国际商贸业务的人才。

时间安排:2018年9月实施

(四)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化的载体。以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项目、教育信息化研究课程/项目为切入点,进一步创新课堂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积极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改革,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鼓励利用智慧教室,开展大班教学、小班研讨;鼓励教师运用各种教学软件,引导学生在线学习,辅以线上及线下讨论,通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时间安排:2018年3月启动

(五)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

1.全面推行基于课堂和网络自主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内容、课后学生自学内容、作业、讨论、

- 3业孵化平台和咨询与科研服务平台”四大实践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

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促进各类教学科研实验平台共享。鼓励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就业”三位一体的创新型教学实践基地。

3.强化实验与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积极倡导采用先进的实验教学技术与方法,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教学,促进实践教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提高与更新。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管理规定,促进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开设与规范化管理。

4.进一步做好学科竞赛组织服务工作,提升学科竞赛水平,力争在具有国际、国内影响的高层次学科竞赛中,获奖层次与获奖数量有新的提高。

时间安排:2018年3月启动

(八)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 全面落实国务院《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提升教师能力素质。

1.以“四有”好老师标准统领师德师风建设,配合有关部门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相关文件,修订教师道德行为规范,完善师德评价程序;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和教育管理,做好一线教师荣誉体系建设。

2.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探索构建教师培训常态化机制。强化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和教育实习工作;针对中青年教师开展专项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定期开展教学沙龙、教师工作坊、教学能手评选等活动。

3.着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师资队伍与行业企业双向交流机制。鼓励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加强教学与社会实际的对接,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和岗位实践经历;鼓励各学院积极从行业企业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工程师来兼职授课。

4.进一步推动教师学科与专业归队。在通识类课程、学科基础类课程(实验)等教学方面,进一步推动专业教师的学科归队。在课程安排、绩点核算、校级项目评审与经费划拨等方面将出台系列的配套措施。

时间安排:2018年3月启动

(九)加大教学管理服务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服务水平 按照打造一支“纪律严、业务精、善学习、敢担当”教学管理服务队伍的目标,加大教学管理队伍培训力度,实现教学管理人员校内专题培训和校外对口交流学习常态化,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效率意识、精准意识,切实提升教学管理服务水

- 67时间安排:2018年3月启动

(十五)2017级学生转专业和大类招生学生专业分流工作

根据《临沂大学全日制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临大校办发〔2017〕20号)和《临沂大学按学科专业大类招生与专业分流实施办法》(临大校办发〔2017〕25号)文件要求,各学院根据教学资源情况,形成转专业工作方案,包含各专业申请条件、拟接收人数和考核方案。

按照学科专业大类招生学院设计专业分流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以上方案均报教务处备案。

时间安排:2018年3月启动

(十六)2018届本、专科毕业生毕业实习、见习工作安排

严格按照《临沂大学毕业生毕业实习管理办法》(临大教字[2016]26号)、《临沂大学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管理办法》(临大教字〔2017〕21号)、《关于2018届毕业生毕业实习工作安排的通知》等通知要求和安排,切实做好2018届本专科生的毕业实习工作,特别是要紧密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进一步强化实习基地与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一体化建设、细化实习过程监控管理,突出实习业务指导,真正将实习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各学院要成立毕业实习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任务、

- 9策划、制定会议工作方案,牵头做好典礼的组织工作,确保典礼隆重、热烈、安全、有序。弘扬我校校园人文精神,让莘莘学子们感受到大学礼仪的历史感和神圣感。

(二十)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和考风建设

良好的教风、学风和考风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根据创新创业型大学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和考风建设,坚持政策导向、典型引领、制度激励与约束联动,严格按照《临沂大学教学规范》、《临沂大学教学事故界定及处理办法》、《临沂大学考试违纪处理办法》等有关文件,以教风促学风、以考风促学风,着力改善教风、学风和考风,实现三者良性联动,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营造积极、健康的氛围。 时间安排:2018年3月启动

教务处

2018年2月23日

第9篇:武汉纺织大学教务处

1. 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战略思考与实践(尚钢) 2. 专业嵌入产业链 产业哺育专业群——武汉纺织大学专业建设进展(黄运平

姜明华 李德骏 张昌)

3. 专业嵌入产业链的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索与实践(黄运平 姜明华 郑天才

陶学文)

4. 基于学生发展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黄运平 陶学文 李德骏 张昌)

5.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李德骏 胡琳琳) 6. 湖北省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的调查分析(张昌 黄少年) 7. 具有行业背景的地方高校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卢玮 肖乃涛) 8. 构建“五评”工作体系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唐强 李德骏 姜明华 张昌) 9. 基于大学生学习投入度调查的本科教育学情状态分析——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陶学文 张昌)

10.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程鸣 郑天才 张昌) 11. 提高摄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策略(潘强)

12. 普通本科院校健美操俱乐部化教学模式实践与探讨(邬春蓉) 13. 党支部管理发展中的“立德树人”(彭慧)

14. 高等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刍议(刘红玲) 15. 《中国服装史》教学策略的研究(李斌 李强)

16. 高分子(纤维)材料与工程专业集成教学研究与探索(刘洪涛 左丹英 顾绍金 王小俊 甘厚磊 王罗新)

17. 音乐对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影响(徐斐) 18. I_or_me---英美概况课程改革(施海霞)

19.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陈佳) 20. 工科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陈晶晶) 21. 高教改革背景下开展大学数学通识教育的思考与探索(陈园) 22. 创新教育下的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管薇) 23. 大学体育课太极拳双语教学的探索实践(章红) 24. 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评估标准的探索(刘婧 陈韵如) 25. 大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之反思教学(周冬梅)

26. 微学习在纺织高校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吴金红 黎继子) 27. 行业性高校国际教育资源优化与引进问题研究(黎继子 计臣)

28. 纺织院校非纺织类专业纺织特色教育的调查与研究——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李强 李建强 李斌 武继松)

29. 非织造专业的多级实习中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研究(陈悟 韦炜 王训该

李建强 武继松 张尚勇 张如全) 30. 服装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课程CBI主题教学模式的探索(陈韵如 马惠芝) 31. 工科工程力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模式的研究(王东 黄承义 袁子厚) 32. 大学物理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渗透研究(郭健勇 赵光欣 陈飞明

冯存芳)

33. 轻化工程专业课程群整合式教学初探(崔莉 朱平 姜会钰) 34. 阳光体育下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优化(汪青) 35. 《非织造布》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刘菁)

36. 略论服装艺术设计教学中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张 丹) 37. 文献检索课对培养大学生科研素养的作用分析(康存辉) 38. 会话活动在口语强训课堂中的应用(刘珊) 39.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究(苏 勇) 40. 基于交互与跨学科的语境式教学(张贤根) 41. 基于语块的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策略研究(刘明芳) 42. 技术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分析(魏雄) 43. 讲授《外贸英语函电》的几点体会(刘嵩 杨 波) 44.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牛珺瑛)

45. 地方行业院校金融学专业复合应用型公司金融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张家胜)

46. 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韩谷静 张国琴 田裕康

赵光欣)

47. 结果导向型实战型期货投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世宗 王济平) 48. 论教育的本质及其生成(杨家友)

49. 论适应学分制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万 立)

50.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汪书路 朱丽霞) 51. 能力本位的绘画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严珺 计臣) 52. 嵌入纺织产业链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胥朝阳)

53. 驱动假设理论浅释——简述文秋芳教授论新世纪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庄小华)

54. 三大教育理论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祝建军) 55. 探讨有声资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徐涓)

56. 项目教学法在学习PLC定时器及计数器课程中的应用(乔桥) 57. 行业类院校嵌入“产业链”发展问题研究(叶茂升 董继华) 58. 教学心得及对当前媒介环境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闫霞) 59. 以培养计算思维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魏媛媛) 60. 装饰绘画课程中特殊技法的探索与实践( 常芳) 61. 资产评估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程阳春) 62. 语法翻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正确定位(李燕芬)

63. 基于自主研发的图形系统MathGS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罗娟 方文波

王丽 刘红玲 李丽 陈晶晶 罗进)

64. “以学生为中心”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卢记军 黄平

张昌)

65. 《模糊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及思考(欧贵兵) 66.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柯宗俊) 67. 诵读教学的模因理据—— 传统教学法的理性回归(柯细香) 68. CPA审计学教学方法创新探讨(周萍)

69. 财税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现模式研究(段丁强 李正旺) 70. 《信号与线性系统》中冲激信号t的教学探讨(杨亚莉)

71. 从“输出驱动”角度诠释BP英文辩论对培养语言输出技能的作用(吴志杰) 72. 从考研试题中的极限问题看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董敏) 73. 从文字与语言要素的角度看对外汉语教学(汤勤) 74. 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意义协商的策略研究(刘丹) 75. 高等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张平) 76. 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创新思维方法研究(钟蔚) 77. 高校国际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教育协调发展研究(李志坚) 78. 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徐春枝)

79. 高校摄影专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刘虹弦)

80.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俱乐部建设 ———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张卫东) 81. 工程师培养的若干问题思考——以卓越工程师为例(李建强 熊铮 陈晓林) 82. 关于大学生英语周记的研究(刘子英)

83. 从大学英语课文看有关弱势群体的圣经价值观(刘子英) 84. 关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高燕)

85. 国贸专业“三位一体”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袁永友) 86. 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经济思维培养探索(吴荣) 87. 轻化工程专业化学类综合性实验课程体系的创建与实践(赵瑾朝 吕少仿 朱平) 88. 基于CDIO模式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何儒汉 陈佳 马宁 孔维广 苏勇) 89. 基于ESP理论的高职英语教学多维研究(周丹) 90. 基于错误分析EFL教学体系建构(欧阳美) 91. 基于工程观点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教学过程优化的研究(顾绍金 刘洪涛

左丹英 王罗新) 92. 基于合作学习的项目小组化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赵晖 杨莉 张大捷 邹先玉) 93.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轻化工程(染整方向)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姜会钰

李伟 权衡)

94. 基于情绪智力培养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陈宇兰)

95. 基于学科竞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吴英 倪武帆周灏)

96. 计算机课程机房教学的特点与教学设计(孔维广)

97. 论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中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入(张丽) 98. 服装设计课程的调研过程解析——以丝绸服装设计调查问卷为例(张元美) 99. 实践取向的《非织造布》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邹汉涛 张如全 张明 黄菁菁) 100. 基于CBI的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柯群胜 钱茂华) 101. 结合产学研,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张大捷) 102. 开放型工程力学实验室的创新建设(唐令波) 103. 浅析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李秋艳) 104. 利用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探讨(杨莉

赵晖 陈海英) 105. 具备“准精算师”基本素质金融数学人才培养实践及探讨(刘桂东 何小亚

刘杰 欧贵兵) 106. 对工科院校数学系开展具“准精算师”素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刘杰刘桂东何小亚欧贵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唯物史观教育--兼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育教学的新视角(刘艳 万文) 107. 论外语案例教学与多媒体环境(刘 辉) 108. 浅析国外大学课程考核方式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英语课程改革的启示----- 以中英曼大纺织工程合作项目为例(邵嘉)

109. 研究性学习方法在培养非织造专业人才中的应用(韦炜 张如全 李建强 武继松 张雷 ) 110. 论以人性为基础的德育(张飞) 111. 浅谈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人格教育(陆振帮) 112. 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刘雅婷) 113. 日本国立大学纺织教育的改革对我国高校发展的启示(张如全吴英 王成国) 114. 跨媒体、跨学科的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荣建华 刘艳 张晓静) 115. 软件工程服务外包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马宁 同小军 夏定纯 魏雄) 116. 生产线平衡分析与改善的案例教学---童车装配生产线(余联庆 金璐璐 李琳 王成然 杜利珍) 117. 数字逻辑课程教学方法探讨(陈旭辉 杨红云 朱萍) 118. 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姜铁汉)

119. 广告创意课程中整合学习环境建设的探索性研究(望海军) 120. 我校《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吴静 王罗新 周应山 陶咏真)

121. 对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思考——以武汉纺织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澳项目为例(黎杨)

122. 新型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以制鞋工艺学课程为例(陈婷)

123. 行业背景高校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理念及实现模式的思考―――以武汉纺织大学经济类通用性专业为例(董继华)

124. 英语教学导入形成性评价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吴定祥) 125. 性别教育在文学课程中的实践探索(李凤兰) 126. 优化教学计划管理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熊铮) 127. 有效教学理论对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周文静) 128. 构建金融IT外包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赵君) 129. 针对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形体训练课(郭海燕) 130. 针织纬编学课程教学研究与试题结构创新实践(潘鄂菁)

131. 国内期刊“研究性教学(或研究型教学)”主题研究综合分析(周 辉) 132. 自由与严谨并存——浅析法国高等艺术教育理念(陈静 胡晓东) 133. 有关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再思考(张晓静)

134.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方法的探析

——以襄阳地区为例(万文 刘艳)

135. 《汉语教程》中的离合词教学策略探究(杨夏)

上一篇:寝室文化节答辩演讲稿下一篇:歧路亡羊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