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

2023-02-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

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浅析

摘要:社区是城镇管理的基础单元。在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已不适应现代城镇管理的要求,因此,社区网格化管理这种新的城镇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本文以吉林省通榆县为例,分析了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取得的成绩以及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

收稿日期:2013-12-03

作者简介:董达(1961—),男,吉林通榆人,中共通榆县委党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夏雨虹(1964—),女,吉林长春人,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行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电子政务、社会管理。

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是从2005年起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开始试运行的。网格一词来源于系统理论和计算机技术领域,在诸多管理领域得到了应用。网格化最早应用于水、电、煤等领域,但把网格化运用到社区建设中却被赋予了新的特征。吉林省通榆县社区网格化管理始于2012年7月,是由传统社区管理模式过渡到现代社区管理模式的一项改革,经过一年多的不断探索和完善,既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

一、通榆县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背景

社区是城镇的细胞,也是社会的缩影。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社区建设是提升公民素质、增加公民福利、缩小贫富差距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起点,城镇基层正在发生新的变革,社区已经由过去单纯的居住地转变为社会生活支撑、社会成员聚集、各类矛盾聚焦、各种利益交汇、各类社会组织交融的重要场所,社区承担的社会管理任务更加繁重、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更加突出,居民群众对社区的服务需求更加迫切。可以说,社区已成为社会管理的重心、改善民生的依托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根基。

中央在全面部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时,要求各地“强化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构建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切实解决面向居民的日常服务问题”。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吉政发〔2010〕37号)指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城乡社区建设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举措,是发展基层民主、改善民生的有效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工作。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城乡社区组织全覆盖,基础设施全覆盖;全省90%以上市辖区的城镇社区、70%以上县(市)的城镇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环境优美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破解传统社区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管理理念和服务方式滞后等问题,积极探索建立一种新型的社区管理模式,将政府治理与社会参与、社区自治有效衔接,从创平安、保稳定做起,到政府与社会合作共治,最后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管理良性互动,将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平安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各级党委、政府责无旁贷。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社区居民的需求日趋多元化,通榆县原有的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原有社区隶属于乡镇党委,城乡工作体制交叉重叠,导致管理职能弱化;二是原有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少,党务干部多为兼职,工作人员大多数为公益性岗位,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社区工作的需要;三是原有社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组织领导机构单一,结构不合理,制约和影响了社区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破解制约社区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通榆县委、县政府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从原有社区实际情况出发,实施了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在大力推进落实“五有”的基础上,着力创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公共服务中心、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会组织为支撑的“1+3”组织管理框架,以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切实满足广大居民对生产、生活的需求。

二、通榆县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现状和取得的成绩

(一)通榆县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现状

通榆县开通镇为县政府所在地,镇区面积11.7平方公里,现有居民3.1万户,常住人口9万多人。通榆县城镇实行的是县直管社区模式,原有社区10个,新社区从开通镇剥离出来,剥离后合并成5个社区,为县委、县政府直属正科级单位。新社区的办公场所也重新进行了整合,每个新社区的办公面积都有1500平方米左右。除社区正常办公之外,还设有养老活动场所(活动大厅)、日照料间(设有床、电视)、老年活动室(提供棋牌等)、健身房(设有大型综合健身器材)、心理减压室(设有减压器械)等,内部设施比较完善。

通榆县委、县政府成立社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社区管委会)负责新社区的管理工作,主任由主管县领导兼任,常务副主任由县民政局长担任。社区管委会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管委会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核定工作人员编制8名。办公室职责为代表社区管委会组织协调各社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创新社区管理办法,引导社区发展;向县委、县政府反映社区的运行状况和民情民意,向社区转达县委、县政府对社区发展和社区管理的意见和要求;对社区管理进行行政督导、对外宣传等。

社区成立“社区党工委和公共服务中心”(合署办公),组织结构是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和社会组织三个体系为支撑的“1+3”管理模式。“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内设党政办公室、综合管理办公室、综治维稳办公室、居家养老服务站、民政事务服务站、人口计生服务站、劳动保障服务站“三办四站”,负责新社区内所有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具体职能包括:党政工作办公室负责党务、群团、武装、中心内部管理与协调等方面的工作;综合管理办公室负责社区内所有文字材料,数字统计汇总,行政管理以及区内、区外的协调等方面的工作;综治维稳办公室负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警务、平安创建、司法调解、法律援助、信访维稳、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工作;居家养老服务站负责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精神慰藉、代购代办等方面的工作;民政事务服务站负责城镇低保、医疗救助、慈善救助、防灾救灾、双拥优抚、老龄工作、阳光超市、困难家庭认定及补贴办理等方面的工作;人口计生服务站负责常驻、流动人口管理和计划生育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劳动保障服务站负责收集发布就业信息、人才引荐、社会保险、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新社区成立后,实行网格化管理。在原有10个社区、10个居民委员会、105个居民小组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网格式划分,构建了由5个社区党工委、117个网格党支部、214个楼院党小组、428户党员中心户和由1470人组成的85支党员志愿者服务团队构成的“五位一体”的服务网络。居民每300-400户为一个网格,每个网格设1名网格长,网格长兼任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内配备治安调解员,卫生监督员、科普宣传员等若干个网格员,将社区内大街小巷、公共场所、居民小区、驻地单位等全部纳入网格,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职责到位、责任到人的立体化无缝隙服务管理体系。

实行网格化管理是通榆县坚持科学发展,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的有益探索,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基层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举措,是实行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新抓手,是连接社区居民的新纽带。通过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能够使社区党员干部面对面地联系、服务群众,把党和政府服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广泛地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社区服务管理,从而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提高社区的科学管理水平,增加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二)通榆县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取得的成绩

⒈社区基础数字信息更加明确、全面。按照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在5个社区、117个网格中,每个网格都有四本台账:一是建有人口信息台账。社区网格内的常住人口有统一格式要求的居民台账、人户分离的住户台账、租房户台账,做到楼(院)不漏户、户不漏人、不留死角、不出盲点;二是建有特殊群体信息台账。对社区网格内以流动人口、劳教刑释人员、闲散人员、易肇事的精神疾患人员等为主的需要防范群体和以低保户、特困户、残疾人、空巢老人、留守学生等为主的需要照顾群体分别建立台账;三是建有企业、单位信息台账。对网格内的学校、医院、商场(店)、个体工商户、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部门)等分门别类地建立信息台账;四是建有用人信息需求台账。对网格内居民用户的求职就业信息、服务用人信息、护理用人信息等建立台账,并及时张贴在公示板上。

⒉社区服务管理水平更加高效、便捷。社区网格化管理通过实行“出门一把抓,回门再分家”的工作方式,采取定人、定岗和上门走访、服务走访、结对帮扶等做法,实现服务对象、管理区域的全覆盖。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开设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劳动保障、法律服务、人口计生、医疗卫生等8个窗口,实行“一条龙”服务;设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社区党建、综治、计生、社保、就业、公安、民政等资源。推行社区工作人员首问负责制,公开办事审批流程,简化办事程序,限期办结等方式方法,使办事效率得到迅速提高,提升了服务水平,降低了行政管理成本。“一站式”服务大厅运行以来,共受理、办结各种事项700余件,接待居民近万人次,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群众。

⒊社区服务管理范围日渐扩大。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按照“大事不出社区,小事不出网格”的办事原则,通过推行网格长定期走访、日常巡查和上门服务等制度,及时掌握居民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开展面对面、点对点的精细化服务,有针对性地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了社情无遗漏、管理无盲点、服务无缝隙的目标。在原有计生、民政、劳动就业、法律宣传等行政事务性服务以外,突出了党组织的核心带动辐射作用,开展了“党员服务承诺”、“结对帮扶”、“党员进社区,奉献双岗位”等活动,依托党员、团员、群众组建治安、巡逻、应急救援、爱心助困、法律服务等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85支,结成了帮扶对子562个,上门走访千余次,兑现帮扶款近十万元。还组建了居家养老服务队,定期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代购代办等多样化的服务,初步形成了以社区党工委为领导核心,以党组织为服务框架,以党员为骨干,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的便民服务体系,使服务内容更加全面,服务范围日渐扩大,极大地满足了社区不同群体的不同服务需求。

⒋社区服务管理内容更加精细化。社区根据居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实际利益诉求等情况开展了面对面、点对点的精细化服务。针对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等问题,各社区及时举办了计算机、家政服务、创业就业等各类培训班,在提高无业居民创业技能的同时还积极为他们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此外,社区工作人员还深入到居民家中对城镇医疗保险、“一卡通”办理、高龄老人补贴、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补贴、每月一次的育龄妇女登记、每季度的低保动态核查、辖区用人单位等基本情况进行宣传并做好统计工作。不定期地到独居孤寡老人家中帮助做家务,购买生活用品。对未享受任何待遇的患重病人员及时落实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和廉租房租赁补贴等政策。经过各社区的努力,已经成功选出业主委员会141个。同时,社区推行网格长民情日志制度,将每天记录的大事小事做好沟通协调并尽快给予解决。如雨天巷道积水、冬天随处堆放垃圾、居民私搭乱建、危房面临倒塌、邻里矛盾等都得到了及时、妥善的处理,使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就有人论事评理,有地方表达诉求。一年来累计解决邻里纠纷、婚姻纠纷300多人次。真正做到了民情无遗漏、管理无缝隙、服务无死角。

⒌社区共建氛围更加和谐。按照“优势互补,主动参与,双方共赢”的和谐建社区的原则,让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和谐社区建设活动,主动吸纳16名驻区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为社区党工委成员,引导、带动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服务和管理工作,为社区提供人才、资金、信息、场地等方面的支持。实现了社区组织、人力、物力等资源的优化共享,同时,积极引导社区内的老党员、退休干部和有各种精神文化需求、各种爱好特长的文化骨干,共同参与和谐社区共建活动,组成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团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既增进了社区内邻里间的了解,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激发了驻区单位、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使社区共建的氛围更加和谐。

三、通榆县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榆县实施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一年多来,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镇社区网格划分不规范

一是社区在网格调整和重新设置划分方面没有及时跟进。特别是在县城东部育才社区管辖范围内的城乡结合部还存在权属重叠的问题,致使社区网格的管理出现部分空白或薄弱点。 二是“网”和“格”的划分设置不够规范、科学。从现在工作运行的责任主体来看,是“网”而非“格”。现在的工作更多地是对“网”的责任主体的强调,虽然“网”具有专业性强、依法行政等优势,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各项工作到了基层仍是各自为政,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达不到网格化管理的预期目标。所以,对“网”的过分强调而忽视了“格”的意义,造成了有“网”而没“格”的现象,显然与科学含义的“网格化”不一致。

(二)城镇社区网格管理人员构成不合理

现有社区的服务管理人员多数是新招聘的公益岗位工作人员,少数是原有社区的工作人员。通榆县5个社区共有服务管理人员470名,其中,公益岗位人员430人,占91.5%;公务员和事业编制40人,占8.5%。这些人员的共同特点包括:一是年龄偏大。45岁以上人员占52.7%,40岁—44岁人员占33.2%,39岁以下人员占14.1%。二是文化程度偏低。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员50名,占10.6%;具有专科学历的人员110名,占23.4%;具有高中以下学历的人员310名,占66%。三是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这部分人员在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收入低、家庭负担重,有的甚至还兼职做第二职业。四是专业性不强,业务能力有限。由于文化程度相对偏低,业务能力普遍不高,只有少数人员能熟练使用电脑操作电子表格。此外,社区网格化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工作量较大,致使这些工作人员不能适应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要求。还有一些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主动性差,只是被动地听从上级的安排和部署,而不是主动地调查走访。

(三)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职责划分不清

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必须明确各相关主体的职责和权限,方能形成合力。但在现实中,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权责划分并不清楚。社区管理的内容很多,体现在民主自治、政府协助、治安维护、公共服务、民意表达等方面。在社区管理过程中,虽然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进驻到了社区,但由于缺乏权威性的社区事务管理机构和明确的职能目标对社区事务实施全面的监督和指导,导致由社区牵头开展与居民密切相关的卫生、服务、治安等工作,而职能部门仅仅是参与、协助。其结果是:条与条之间、条与块之间、块与块之间缺乏协同,经常出现有利争着管、无利不愿管的情况。承载这些社会责任的社区要真正履行和完成好这些职能与责任,必须拥有相对应的权力,但实际上拥有的权力却十分有限。目前,通榆县已把公安、民政、计生等部门相应的职权下放到社区,但由于社区没有行政管理权,当然也就无权整合相应的资源,在协调工作时大多都依靠人情、面子,面对许多问题只能疲于应付,使社区管理工作受到了影响。 这一状况又迫使社区不得不增聘人员甚至重新成立机构,导致社区队伍进一步膨胀,机构臃肿不堪。

(四)城镇社区服务管理观念陈旧,行政化倾向严重

通榆县从事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原社区管理人员,由于传统的“管理”工作理念已经根深蒂固,所以,目前很难转变为“服务”的意识和理念,这其中当然少不了权力的驱动作用,自然也就导致了当前一些网格化工作重管理功能而轻服务功能的后果。从党政机关部门来说,由于长期受传统的“政府独揽公共事务”思想观念的影响,一些党政机关、部门用行政手段来开展社区工作,把社区居委会当成下属机构,布置任务多,创造条件少;检查考核多,指导帮助少;事权下放多,实权下放少,致使社区的各项活动都是按照上级的行政命令安排来开展,不是根据社区的现有实际和工作重点来开展,导致社区自治功能和服务职能难以发挥,行政化倾向严重。

四、通榆县完善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对策

(一)科学划分社区网格

在原有社区网格划分格局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对个别社区网格的服务管理与划分要实行动态微调。要确保每个网格大小规模相当、服务的居民群众数量相当、工作任务相当。要不间断地组织社区干部对社区内居民和周边单位等进行详细摸排。充分利用摸排结果,按照“便于管理、界定清晰、全面覆盖、不留空白”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单元网格,实现网格管理无缝对接,使网格覆盖到社区所有居民群众和各单位、商场等,特别是要合理划分育才社区的城乡结合部,明确职责,切实消除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的薄弱点。一旦社区居民有所增加,可视增加数量,通过每新增100户增加一名工作人员或重新设置社区等方式予以解决。网格确定后,尽量不做大的调整,这样,才能确保分片包户的固定性和“知晓”情况的连续性。总之,网格的划分要符合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新要求以及创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目标。

(二)加强对社区网格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构成更加科学、合理

在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的新模式下,每个网格的工作人员都要管理好各自网格内居民的计划生育、劳动就业、民政救济、低保、医疗保健以及各种调查、统计建档、下情上传、上情下达等多项事务,不仅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会大大增加,而且社区居民对他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社区党工委主动联系相关职能业务部门,充分利用县委党校(行政学校)、清华大学远程扶贫教育、吉林“万名社区干部专业学历培训计划”等教育平台,有针对性地对网格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培训、为民宗旨服务和思想觉悟提高的培训以及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培训,使其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更加合理,以全方位适应网格化管理的需要。

(三)理顺社区各组织间的工作关系

在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以社区党工委为领导核心,以公共服务中心、居委会和社会组织为支撑的“1+3”组织工作机制的作用,其他各类组织要在该组织工作机制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一是强化政府主导。充分发挥政府在社区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对社区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安排部署、政策和经费支持,帮助社区协调各种关系。二是推行准入制度。各职能部门下沉到社区的公共管理和服务事项,除了有明确规定由社区承担以外,其余全部实行准入制度。对于不属于社区职责范围、没有经过许可准入或没有得到群众满意认可的工作,社区有权拒绝或上报社区办备案。三是确保权责统一。按照权、责、利相一致的原则,实行“权随责走”制度,相关部门要依法赋予社区必要的权力,要将所需工作经费及时划拨给社区,做到“费随事转、以钱养事、事费配套”。这样,才能理顺并协调社区各组织间的关系。

(四)转变社区服务管理理念,使其适应网格管理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的主要功能就是由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以行政命令为主的工作方式转变为以群众自治、共同参与为主的工作方式。要达到这个目的,一是要对原政府各职能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网格化管理功能的认识,逐渐转变服务管理理念,履行新的职能;二是要对现有社区网格化工作人员进行宣传教育,从传统的行政命令的工作模式转变为新的工作模式,树立新理念,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三是要对社区居民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加强社区建设的认识,自觉参与到新社区建设中来,增强其建设新社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积极发挥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社区自治的功能,将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平安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样,才能使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社区的各类组织和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居民真正适应新形势下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并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承,刘贤明.网格化管理如何有效释放管理能力[J].上海城市发展,2007,(04).

[2]周振超.打破职责同构:条块关系变革的路径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5,(09).

[3]邱春霞,张亚南.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平台初步设计[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8,(01).

[4]池忠仁,王浣尘,陈云.上海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01).

(责任编辑:高静)

作者:董达 夏雨虹

第2篇:关于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思考

摘 要: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符合中央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要求,是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必要手段,有利于维护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前峨眉山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公众参与度不够、网格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仍需提高等问题。创新社会治理,需要逐步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立社会服务平台,发挥居民、社会团体在社区网格化管理中的作用,完善相关制度保障,建立操作性强的考核激励机制。

关键词:社区 网格化 社会治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大量“社会人”涌入社区,大量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向社区转移,群众的服务需求日趋个性化、多元化,陈旧的社区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社区是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最基层单位,改进和创新社会治理都以这个基层单位为依托。因此,如何强化社区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一、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内涵及必要性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及数字化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若干单元网格,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的巡查,建立功能齐全、相对独立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实现社区管理服务全覆盖。

目前,社会治理创新和民生服务的重要性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社区网格化管理通过整合资源,使社会服务管理力量下沉,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问题解决在居民投诉之前,有效地推动社区工作高效运行。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符合中央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要求,是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必要手段,有利于维护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峨眉山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现状

(一)合理划分网格

以主要干道和街、路、巷为界,以区域相对均衡及便于管理为原则,将每个社区划分为多个网格。除了考虑自管小区、物管小区、单位小区、城乡结合部等多种类型以及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和地理位置等条件,还综合考虑社区党委下属党组织设置、社区居民小组设置等因素。成立了社区党委的,原则上一个网格建立一个党支部;没有成立社区党委的,原则上一个网格建立一个党小组,确保每个网格容量适中、大小平衡、界限清晰、方便管理。所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城市部件都要全部纳入网格。

(二)落实网格力量

社区按照专人专职和就地就近的原则,首先整合现有社区专职工作者(包括社区干部、社区工作者)担任网格服务管理员。峨眉山市现有社区专职工作者216人(社区干部67人、社工149人),个别社区专职工作者人数较少的社区由网格所在的居民小组长兼任网格管理员,确保“一格一员”。同时,构建市—镇乡—社区—网格四级联动工作的平台。市上成立网格化服务管理监管中心,设在政务中心,整合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负责全市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日常监管运作。镇乡设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分管综治维稳领导兼任主任,整合基层信访综合力量,负责部署管理督促考核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社区设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站,由社区支部书记或主任兼任站长,负责组织实施各项工作。

(三)确定岗位职责

社区网格是对社区事务的责任承接。社区网格服务管理员除了社区的基本职责,还应在网格内找到自己的任务。《四川省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送审稿)规定:“推行网格化管理,明确每名社区专职工作者所负责网格单元的范围和职责。”网格服务管理员在社区党组织和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综合履行民情采集、居民事务代办、矛盾纠纷劝调、特殊人群帮教、治安巡逻防控、政策法规宣传等六项职能。通过上门走访、民情恳谈、院坝交流等方式到自己所负责的“责任网格”巡查,收集社情民意,排查矛盾纠纷,分类梳理困难和问题,并建立工作台账,逐步细化到一户一页、一网格一册,在网格内能解决的问题要限时办结,网格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解释,限期上报。

(四)强化信息支撑

建设电子政务外网,确保市、镇乡、社区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畅通安全。设立市网格化服务管理监管中心,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平台。加强网格信息采集和录入,准确全面地摸清网格内的物业、人口和事务底子。围绕人、事、地、物、情、组织六大社会要素,把收集起来的信息进行分类,整合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信息资源,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等依照规定不宜公开的信息以外,逐步导入基础数据库,全面推进以网格为基础的社会服务管理信息数字化,使得居民信息“一次集中采集,多处分散共享”。推动建立网格信息与部门信息关联比对、综合集成机制,做到“一次采集,多次使用;一家采集、多家使用”。建立动态更新、互通共享、功能齐全的基础数据库,这样不但保证了信息的一致性,而且去除了大量的冗余信息,提高服务效率。

(五)健全运行流程

科学确定每个服务事项的流程、时限和标准,在市、镇乡、社区、网格之间建立社会服务管理事项闭合运行机制,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对能在本级处理的网格事项,由本级处理登记后备案;需要上报部门处理的问题,各级网格负责人视情况通过社区、镇乡和市的工作平台上报,由上级管理中心分流确定相关部门或单位及时进行处置。合理调配人员,值守PC终端机,在规定的时限内响应和办理网格事项。建立联席调度、分流督办、限时办结、结果反馈四项制度和网格事件快速处理通道,确保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各项工作相互衔接、高速运行、良性互动。

三、峨眉山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峨眉山市社区网格化建设发展时间较短,相关制度、机制不健全,网格化管理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网格管理人员主观能动性不强

社区网格直接面向社区居民,事务繁杂、工作量大,对管理者责任心的要求比较高。在工作中,一些管理人员本身就需要处理社区日常事务,对网格化管理存在重视不够、服务理念不足、责任心不强的现象。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有些工作人员畏惧更大的管理责任,对待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宁可少一事、不愿多一事,仅是被动地听从上级的工作安排,不愿主动地到社区收集相关工作信息,以消极心态去应付工作,导致网格化管理的各项措施未得到有效落实,工作难以有效推动。

(二)网格化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项专业化工作,不管是信息平台的建设还是服务群众的方式都需要一定的业务能力。目前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存在素质不均衡、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等现象。社区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中,高中(中专)及以下文化分别占63.75%和64.17%,很多人无法充分地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管理。同时,由于网格化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管理主体都是刚开始学习网格化的新手,没有现成的经验,网格化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往往达不到所期望的水平。

(三)网格设置需要进一步优化

网格设置与划分更多考虑的是区域位置、人口数量,缺乏对网格内各种资源状况、结构分布等要素的梳理。对网格内服务管理对象的数量、分布状况、需求差异等情况的分析不够深入,对企业、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的信息调查不充分、掌握不全面,这导致在网格设置时缺乏统筹性。

(四)公众参与度低

社区网格化管理相较传统的社区管理更加注重公众的互动和参与,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网格化管理存在“政社不分”的状况,政府包揽事物过多,社区居民参与意识较低,企事业单位对所属网格认知度低,不能与网格管理形成有效互动。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不断创新、建设和完善社区的过程,是在不断为公众服务的过程中实现的。如果公众不参与或者参与积极性不高,网格管理者极易处于高负荷的工作状态,服务质量将得不到保证。目前,峨眉山市网格服务管理人员大都是社区工作人员,构成结构比较单一,社会力量参与较少,行政管理色彩较浓。实施过程中着重强调问题的及时收集、反馈、处理,而忽略了提高群众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积极性,忽略了社区集体文化建设,没有意识到家庭、群体、志愿性组织以及社会团体有助于加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公众参与社区管理与建设的积极性。

(五)部门协调仍需加强

传统的社区管理按照自上而下的行政体制运行,缺乏横向交流,部门之间协同工作较少。而社区网格化管理综合性很强,往往在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强有力的联动协调机制,在出现问题需要解决时,社区权力有限,无法调动其他单位、部门的资源,容易出现信息沟通不及时、网格与职能部门之间协调存在偏差以及部门相互推诿等问题。

四、提高社区网格化管理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队伍建设

针对社区干部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不高等现象,峨眉山市虽然已经开展了网格服务专题培训,但多局限于技术层面,还应加强网格服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培养。根据网格内的工作量合理安排网格员数量,以免出现基层人手紧缺的现象。同时,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做好服务工作,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更直接地掌握社情民意,努力在第一时间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群众诉求,努力避免“重管理轻服务、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从长远来看,还应逐步建立职业社区网格化管理队伍,通过职业化认定、注册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估等制度,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队伍的专业化。

(二)发挥居民、社会团体在社区网格化管理中的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在网格化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激发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热情,形成多元共治格局。

加强网格化管理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认知,着重向居民宣传“出现问题向谁反映,如何解决”等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向社区积极分子、居民代表、社区小组长等进行重点讲解,由他们协助宣传;积极引导社区自治组织、民间团体、物业管理公司等社会力量,支持和鼓励居民成立志愿者组织。可以在网格内定期组织一些活动,提高居民参与热情,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使居民意识到社区是我家,积极投入到改善社区的行动中,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

(三)建立社会服务平台

整合卫生、文体、家政、商贸等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社会化服务平台,拓宽社会化服务领域,增强网格事项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建立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公共服务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健全评估指标体系,定期评估服务质效,评估考核结果作为扶持培育社会组织及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主要参考依据。

(四)完善相关制度保障

社区网格化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制度建设并不规范,工作随意性大,管理保障措施不健全,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进行规范。建立健全网格服务管理人员巡查制度、信息收集登记制度和社情民意日志制度,及时全面地收集信息;制定相关办法,明确各部门在社区网格化建设中的具体职责和业务流程;加强部门间协调机制建设,促进部门间的协调联动、相互配合,避免管理混乱、职责不清、职能交叉的现象;完善督查反馈机制,网格负责人要密切关注在办事项和已办事项,通过入户走访和电话通知等形式,及时告知群众办理事项的进度,反馈办理结果。

(五)建立操作性强的考核激励机制

峨眉山市虽然制定了《社会网格化服务工作考核办法(试行)》,但具体的操作细节仍需不断完善。不仅要监控网格内问题的处置情况,更需要对网格化管理人员建立操作性强的考核、奖惩机制,设置科学合理、细化量化的评价标准。建立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体系,内部评价主要依靠网格化信息平台相关数据及日常工作记录;外部评价主要是广泛征求居民、民间团体及相关部门的意见,通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评价体系,激发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收稿日期]2015-04-14

[作者简介]杨艳辉(1986—),女,四川眉山人,中共峨眉山市委党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治理。

责任编辑:杨静

作者:杨艳辉

第3篇: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优化路径探索

[摘 要]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21世纪我国社区治理的新模式,经过16年的发展,展现了一定的治理成效,也暴露出一些亟待优化的问题。南京市H区Y街道于2018年3月起成立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建立起“协同互补”的工作机制及“互联网+”的增能管理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和无结构访谈发现,Y街道的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即提升了社区的服务水平,使社区服务的主动化和精细化程度显著提高。同时,Y街道也面临着如下困境:行政事务过多、社区居民参与度低、专业人员缺乏。这些困境阻碍了社区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发挥优势,对此,提出了将社会工作服务引入网格化管理、继续推动政府购买服务、完善信息平台使居民参与决策与监督、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运用智能技术实现智慧决策等优化途径。

[关键词] 社区网格化管理;优化;社会工作服务

1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职能转型和公民社会成长的背景下,探索社区治理的新方式变得尤为重要。社区网格化管理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和发展的。网格化管理指的是借用计算机网格管理的思想,将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使各个网格单元之间能够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透明地共享组织的资源,以最终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现代化管理思想。[1]北京东城区于2004年10月在全国首次启用了网格化管理系统,它运用网络地图技术,以1万平方米为基层单位,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络单元,按照城市管理的职责范围,把管理的物件和事件分為若干个城市部件,建成数据库。[2]自北京东城区设计出“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以来,全国各地不断探索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已然呈现出“无网格,不治理”的发展趋势。例如,山西长治搭建了集“党的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形成了“党建引领、平台支撑、三位一体、开放互动”的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3]辽阳白塔区实行“一会一本一单”运行模式,宁夏石嘴山大武口区创造出“4+6”模式,山东诸城则建立了全市统一、动态及时、联通共享的社会管理服务综合信息系统。

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社区网格化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从传统管理向数字化管理转变、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网格化管理将宏观城市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在微观层面针对网格内城市部件和事件实施精准的管理活动,摆脱了传统城市管理粗犷、滞后的管理模式,实现价值理性和工具理念的高度统一,体现新兴科学技术与现代管理理念的有机结合。[4]

同时,各地的社区网格化管理也面临着许多困境。网格化管理通过精细化管理单元的方式来实现全方位的社区治理,但此种模式设计却更类似于一种应急式的处理,多元主体参与的缺失和运行力的单一使其长于处理社区治理中表面、规范性、浅层次的问题,却短于处理复杂化、深层次的问题,难以形成一种长效机制。[5]毛万磊等对鼓浪屿社区的网格化管理进行研究后,指出鼓浪屿“社区网格化管理更多地体现了管控,而非治理”。[6]其网格化管理模式重管理轻服务,更多作为社会管控和维护秩序的手段。网格化管理网络对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的严密控制,将抑制社区公共空间的形成和公民社会的发育,影响社区自治力量的成长。[7]此外,专职网格化管理工作人员匮乏也是多地社区网格化管理普遍存在的困境。尽管多数社区已引进一批高素质青年从事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但尚未完全改善工作人员能力不足、素质偏低的局面。[8]

综上所述,社区网格化管理在创造了社区治理的新面貌、展现了一定的治理优势之外,也面临着维稳管控意识过重、社会参与不足、专业人员匮乏的困境,阻碍了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厘清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优势与困境、针对困境提出优化措施,显得尤为迫切。

2 H区Y街道网格化管理模式

南京市H区Y街道辖区总面积5.5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万余人。在全面摸排各社区的地理边界、居民户数、商务楼宇、企事业单位等基本信息,明确划分主要依据、基本原则和规范标准后,按照“社区先行划分、专项工作组审核、街道领导小组审核把关”的步骤,经过多轮修改完善,将街道共划分为73个综合网格、5个专属网格进行管理服务。

2.1 “协同互补”的工作机制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社会管理体系,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这一路线方针以来,南京市Y街道积极响应这一政策,开始建立并大力发展本社区的网格化管理,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完成了各项重点工作。建成服务管理中心,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加强硬件设备的采购、安装和调试,推动不同网络系统并网融合,实现监控视频系统、会议视频系统、综合系统和城管系统的“四网融合”模式。

以整体性、属地性为原则,科学地划分各区网格,实现无缝对接、全域覆盖。按照“1+N+N”队伍模式,一个网格一般包括1位专职网格员、N位专业网格员、N位兼职网格员。专职网格员由社区工作者担任,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业网格员由城管、安监、市监、环保等部门协管员担任,人数不定,一般为4~5名;兼职网格员由退休党员干部、热心社区事务的居民群众代表、志愿者、楼栋长、社会组织人员等社会力量担任,人数不定,每个网格至少配备1名。街道领导、机关干部也全员下沉、全部参与加强对网格巡查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形成“以专为主、主次有分、互相补充”的网格员队伍。同时促进要素整合。开展多轮业务培训和运行调试,促进网络管理平台、硬件设备设施、数据采集传输和网格工作人员的整合运行。

2.2 “互联网+”的增能管理模式

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制定了《网格员工作管理制度》和《网格信息报送评分细则》,自2018年5月起,经过7个多月的试运行,街道层面网格化社会治理运行机制基本完善。并于2019年率先使用区指挥平台进行网格巡查事件上报流转处置。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将街道网格员通过专属设备所上报的信息录入系统等待初步处理,并依据“互联网+”的技术将相关数据分类。并根据职能归属和信息有效性分发不同部门处理,辅之以多样化的数据形式实时反映处理结果和信息核验,促使各职能部门履职尽责,上报的信息可以得到有效处理。

2.3 统筹全面的工作内容

社区网格员工作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各社区应合理安排全体网格员错时巡查,每名网格员每日应至少下网格巡查走访1次,每次不得少于1.5小时;网格员巡查走访时,需佩戴工作挂牌,并将收集、发现及解决的问题由社区汇总,17∶30前报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网格员收集上报的信息经审核通过后,将为民服务、经济管理、房屋文物、社会管理、治安防控、民政重点服务对象、安全环保、城市管理、社情民意、矛盾调处等信息称为“有效信息”,并加以处理。

2.4 精细化绩效考核方法

绩效考核的公信力来自于贯穿全过程的公正、公平、公开。因此,Y街道设计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考核制度:信息研判席每日对网格上报信息实时审核,严格按照《网格员信息报送评分细则》计分;数据处理席对审核通过的有效信息及每名网格员的考勤情况分类汇总;指挥决策席将各项考核规定固化成为算法函数,根据信息研判席和数据处理席的统计结果计算出所有网格员当月考核得分,同时确定社区月度考核成绩。

在计算出网格员的考核成绩后,將其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一年内多次获得“优秀”等次的网格员,年终优先推荐评优评先;获得“不合格”的网格员,按次数分别给予当月信息报送奖励不予发放,由所在社区书记进行谈话劝诫、在街道范围内通报批评,扣除相应月份信息报送奖励和社工绩效考核奖金、视情启动退出机制等不同程度的惩罚。同时,街道还通过外聘人员每周抽查不少于30%的网格上报信息,以确保考核机制有效运行,确保考核成绩的实效性。

3 H区Y街道网格化管理的成效及困境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源于2019年7月至2019年9月对南京市H区Y街道三个社区,按照一定方法所进行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和无结构式访谈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372份,其中居民问卷360份,在筛除无效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共计330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66%。网格员问卷12份,回收有效问卷1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被调查样本中,居民有效样本情况为男性104人,占31.5%,女性226人,占68.5%;18~45岁43人,占13%;46~69岁175人,占53%;69岁以上人群112人,占33%;其中在职人员46人,占13.9%;在校学生5人,占1.5%;无业19人,占5.8%;退休260人,占78.8%;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78人,占23.7%;高中或中专108人,占32.7%;大专66人,占20.0%;大学本科71人,占21.5%;硕士及以上7人,占2.1%。

网格员有效样本情况为男性1人,占比8.33%,女性11人,占比91.67%;30岁以下两人,占比16.67%;30~35岁7人,占比58.33%;36~40岁2人,占比16.67%;41~45岁1人,占比8.33%;其中大专学历4人,占比33.33%;本科学历8人,占比66.67%。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另外,也在社区中采用偶遇抽样的方式对社区中的居民和工作人员中进行了无结构式访谈。

3.1 取得的成效

3.1.1 提升社区服务的功能

调查数据显示,社区居民认为网格员主要提供了维护社区安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普及防骗防盗等知识。总体来说,社区提供的服务还是较为全面的,实施网格化管理,对于更好地管理社区事务、服务社区居民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同时,只有36人(19.6%)对网格员的工作持一般态度或者不满意,且大部分居民更喜欢现在实行网格化管理后由网格员进行提供服务的社区。可见,绝大多数人都希望居住的社区配备网格员服务,居民对网格化管理是持总体满意的态度的,也一定程度上认可了网格化管理服务提供的功能。

3.1.2 服务的主动性提高

网格化管理在运行中能够主动发现,及时处理各类问题,加强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将问题解决在事故发生之前,其最大的优势是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Y街道对网格巡查或通过其他渠道发现的紧急情况,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会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或形成处置方案,经街道主要领导批准后立刻组织实施。访谈的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讲述了街道社区网格中发现废弃花坛内种有26株罂粟花,且小区无物业,网格员立即拍照上报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中心随即协调街道综治办、派出所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当天下午将罂粟全部清除、销毁。这一实例体现了网格化主动发现问题的明显优势。

3.1.3 服务的精细化程度提高

根据数据显示,居民认为网格员提供的服务带来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可见网格化社会管理机制大体上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可,网格员在其中提供的服务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区的服务水平,为居民提供了更加健康、便捷、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也增强了居民对居委会的信任感,有利于社区居委会开展下一步网格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网格员通过全方位的入户考察,及时掌握居民需求,利用公开的联系方法、畅通的反映渠道以及全面的服务管理方式与居民交流,确保了与民众之间联系的密切性、信息沟通的畅通性。同时,通过网格员走访入户、建立社区网格微信群和服务热线等方式,让社区居民随时都可寻求问题解决途径和提出服务要求。这种方式减少了社区工作人员工作的机械性和盲目性,使得政府服务更加精细灵活,能够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的服务。

3.2 面临的困境

3.2.1 行政事务过多

网格化管理机制的开展使得社区网格员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增添了网格工作,增添了网格员的工作量。在问卷调查中有91.67%的网格员认为街道应减轻社区其他职能,强化服务职能。现行网格化管理机制的管理职能的确要大于服务职能,当前我国社区也承担了太多的行政性任务,实行网格化管理后,无疑为网格员带来更大的负担,这不利于网格员工作效率的提升。社区作为基层联系群众的自治单位,其职能应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建构的,背负过重的行政任务也使得网格化社会管理机制难以发挥其效用,这与实施网格化管理的初心也是相违背的。

3.2.2 社区居民参与度低

在居民参与社区网格化管理方面,虽然大部分居民(超过八成)参与网格化管理的积极性较高,对网格员也呈现出愿意配合的态度,但积极向网格员提意见的居民仍占少数。这反映出虽然居民愿意配合网格员工作,但参与意识仍然缺乏的问题。在遇到问题时,社区作为现代居民主要生活的场所,其提供的服务关乎居民生活质量。但是调查数据显示,经常会向社区网格员提意见的居民仅占3.8%。同时,在80%的居民对网格员和网格化社会管理机制提出的意见建议中,22.4%的居民认为网格员仍需提高沟通交际能力,8.4%的居民认为网格化社会管理机制与民众的沟通不够以及有16.2%的居民认为居民的参与度低。这反映出,居民尚未形成参与社区管理的意识,尚未意识到自己作为社区主体的重要性,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居民对网格员的工作还无法达到畅所欲言完全信任的程度,同时对社区缺乏归属感。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对社区居民对网格化管理机制的认可度有所影响,也对社区网格化管理提供服务的开展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3.2.3 专业人员缺乏

在本次调查中,社区网格员大专学历4人,占比33.33%;本科学历8人,占比66.67%。虽然普遍学历较高,且有33.33%的网格员在从事网格员以前在社区其他岗位有工作经验,但只有1位网格员具有网格员这一岗位的相关知识或经验,说明网格员专业化程度过低,街道应加强对网格员的专业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以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根据文献阅读我们发现,大多数网格员都是从社区其他岗位转岗成为网格员,而调查数据也显示,几乎一半的网格员从事这份工作的原因是因为工作要求而被动选择这份职业,这说明网格化社会管理机制并没有得到完善,职业化途径并未生成,难以吸引更多的人从事这一岗位工作。街道应对此予以重视,进一步推动完善网格化社会管理机制职业化的发展进程,以促进更多专业人士参与其中。

4 H区Y街道网格化管理的优化措施

4.1 将社会工作服务引入网格化管理

Y街道网格化管理的网格员承担的工作内容,分为自上而下的行政工作和网格员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两部分。其中,自上而下的行政工作占据了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包括以往居委会所承担的上级政府下放的任务和采集居民信息等。虽然网格员会通过巡查主动寻找自己所在网格内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往往是在考核指标的压力下,寻找一些环境卫生问题。例如,发现某棵树下有垃圾,将其捡起,就是一个合格的问题发现与解决。由此可见,网格化管理在工作内容上并没有发生根本变革,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为了使网格员的工作内容能解决居民真正的需求,可以将社会工作服务引入网格化管理。

社会工作可以在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有赖于社会工作真诚为服务对象解决困难、追求社会和谐的价值观,有赖于社会工作尊重他人、理解困难人群、平等对待各方的工作准则,还有赖于社会工作科学细致、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9]社会工作秉持“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社会正义的价值”原则, 将它们视作本专业的灵魂和核心加以坚持, 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专业的价值取向, 这也是社会工作与其他助人专业的最大区别。[10]将社会工作服务引入网格化管理后,网格员应当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承担。当居民面临社会问题而个人无法解决时,主动求助网格员;网格员在进行需求评估之后,制定合适的服务计划;接着,网格员按照服務计划,运用尊重、共情、接纳等专业技巧,帮助居民解决问题。当整个网格或者社区面临问题时,网格员可以通过社区工作方法来加以解决。可见,将社会工作服务引入网格化管理之后,网格员所解决的问题将是居民主动提出的、真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且服务过程中受社会正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等专业价值取向的指导,实现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2 继续推动政府购买服务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是中国治理创新的重要导向,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成为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要素之一。[11]在《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的指导下,多地政府尝试购买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既保持了政府在社会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又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展现了一定的成效。

2020年3月开始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其第十七条规定,购买主体应当根据购买内容及市场状况、相关供应商服务能力和信用状况等因素,通过公平竞争择优确定承接主体。目前Y街道各个社区的网格员均由居委会工作人员担任,他们提供网格化服务工作的精力不足、能力有限。因此,每个社区可以召开居民会议,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公平竞争选择合适的社会组织,使其负责网格化管理工作。每个网格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社工,以保持网格化管理精细化、主动化的优势。此外,在政府作为购买主体的基础上,可以使居民适当付费。这有利于居民产生消费者权利意识,更主动客观地参与服务活动、监督服务过程、评价服务结果。

4.3 完善信息平台,使居民参与决策与监督

Y街道目前使用的信息平台中,并没有容纳居民这一角色,是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应完善信息平台,将居民纳入其中,使居民参与网格化管理决策与监督。当居民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在信息平台中公开反映,随后的接案、服务、结案等环节也都公开在信息平台中。这样的信息平台能够激发居民的主体意识,居民将真正需要的服务告知网格员,进而使网格员能提供有效、有针对性的服务。社区网格化管理是社区管理的新型工具和手段,需要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保障其正常运转。[12]在政府或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网格化服务进行监督与评估的同时,居民也应在信息平台中参与对网格化管理的监督与评估,从而形成对网格化管理的效率与效果的综合评价。同时,评估的结果应及时、准确地公布在信息平台中。

4.4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在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初期,随着社区工作的内容日益增多,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尤其在功能主体职能不明确情况下,社区网格内的各功能主体特别是基层组织和社区机构内,非常需要一批素质高、能力强、职业化、专业化的工作队伍来支撑。[13]一方面,可以对在职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应该积极招聘具有社会工作高等教育背景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仅能显著提升服务效果,也能为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网格员流失。同时,应提高网格员工资待遇。随着生活成本的大幅度提升,必须提高社区网格员的工资水平,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他们更好地为社区服务,更好地为社会服务。[14]

4.5 运用智能技术实现智慧决策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决策的精确度。例如在治安方面,可以通过安装人脸识别高清探头,自动匹配社会危险分子,同时做出预警。还可以使网格员佩戴专门定制的电子设备来记录网格员的行进路线。但要注意的是,不可过多地依赖智能技术,而要学会灵活变通,过分倾向电子设备也会导致人力资源浪费,使网格的报备体系变得呆板。而要实现智能设备和平台的建立,就需要政府进行资源下沉,提供资金和相关技术人员,才能使社区建立起完善的智能信息系统。将“网格化管理”这一名称改为“网格化服务”,将“网格员”改为“网格社工”。这一做法可以直接明确“网格化管理”的服务功能,也将“网格员”这一模糊的概念精确定位到“社工”,这能够直接改变人们对“网格化管理”的认知,从根本上推动“网格化管理”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

主要参考文献

[1]郑士源,徐辉,王浣尘.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综述[J].系统工程,2005(3):1-7.

[2]库世昌.社会管理科学化视域下的社区网格化管理[J].学习论坛,2012,28(9):71-73.

[3]陈荣卓,肖丹丹.从网格化管理到网络化治理——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发展与走向[J].社会主义研究,2015(4):83-89.

[4]陆军,黄伟杰,杨浩天.智慧网格创新与城市公共服务深化[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101-109.

[5]田毅鹏,薛文龙.城市管理“网格化”模式与社区自治关系刍议[J].学海,2012(3):24-30.

[6]毛萬磊,吕志奎.厦门综改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优化——以鼓浪屿社区为例[J].东南学术,2013(4):77-83.

[7]朱仁显,邬文英.从网格管理到合作共治——转型期我国社区治理模式路径演进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02-109.

[8]甘露,韩隽.城市社区为何热衷于网格化管理[J].人民论坛,2018(13):70-71.

[9]王思斌.发挥社会工作在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中的积极作用[J].中国社会工作,2019(33):1.

[10]侯日云.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社区网格化管理[J].前沿,2017(7):83-88.

[11]陈家建,赵阳.“低治理权”与基层购买公共服务困境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9,34(1).

[12]宋芙晖.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优化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领导科学,2015(23):56-57.

[13]陈兆文.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经验及提升路径研究——以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社区网格化管理试点为例[J].福建法学,2013(4):12-19.

[14]吴艾玲.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优化[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5,38(4):52-54.

作者:许霞 周晓 林玮玮

第4篇: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社区网格管理

员考试

关于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1、社区网格化管理,是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和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其基本思路,就是在街道、社区大格局不变的基础上,将城市基层划分若干个单元网格,并搭建社区信息化平台,以网格化的方式,来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职能,提升社区服务,从而实现社区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和长效化。

2、社区网格化管理,源自北京等城市对“万米网格”城市管理系统的探索和实践。从发达城市多年来的实践看,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总体思路和技术条件

已基本成熟,社会认知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城市管理、计划生育、社区党建等方面的持续探索,为社区管理网格化提供了丰富经验。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对于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预言,社区网格化管理,将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3、自2000年以来,我市围绕社区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社区“有人、有钱、有章、有地方”办事,社区建设总体水平处于全省前列。各街道、社区为延伸社区管理,在分片包干、建立责任区、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为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市、区一些职能部门在社区搭建工作平台,也力图以网格化管理来解决自身人手不足等问题。

4、针对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需要有清醒认识。一是社区事务繁杂,各方面工作都要进社区,既各自为政,又重复浪费,资源整合不够,条块结合不够,属地管理机制尚不完善;二是社区工作调查多、统计多、报表多、台账多,管理手段落后,综合效率不高,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形成;三是社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开会、迎检、写标语、整理档案上了,场面性的活动开展较多,社区工作者“上门服务”、“面对面服务”与群众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四是社区工作行政化、机关化倾向较为突出,社区工作者考评机制、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等。

5、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是社区建设和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据了解,铜官山区已将该项工作纳入今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并将启动建设。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需要先进的管理模式作为基本框架。今年,我市还将进行社区规模调整和社区居委会换届,如何对

2500户左右的“大社区”提供有效服务,开展长效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建设和谐社区,把“四有”夯实,向“四优”迈进,更需要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模式。因此,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6、社区网格化管理,社区是基础,网格是关键,服务是本质,管理是核心。关于网格的划分,外地有不同的模式。在城区推行网格化管理,可把街道作为一级网格,把社区作为二级网格。这两级网格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大都覆盖到这两个层面。有些城市或有些工作的网格划分,就是把社区作为基本单位。针对我市目前的“大社区”设置,社区内的管理构架,还需要进一步明晰。因此,可借鉴外地经验,在社区内划分若干责任区,作为网格单元,可称为“责任网格”。这样,“街道-社区-责任网格”,就构成了城区三级网格体系。从延

伸社区管理、提升社区服务的角度,社区责任网格,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7、社区责任网格,是对社区事务的责任承接。通俗理解,就是“公共服务进社区,社区事务进网格”。目前,我市的社区事务主要集中在民政、计生、就业、社保、城管、创建、综治、党建等方面,并有进一步拓展的趋势。社区内的居民楼院、商务楼宇、街区、市场、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以及驻区单位、公共服务站所、物业管理机构、社区民间组织等,均可归致各个网格。因此,将社区事务逐项分解到每一个网格,将社区信息全部定位于每一个网格,是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重要内容。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除了条线上的职责,还应该在网格内找到自己的任务。专职社区工作者、党支部书记、居民小组长、楼栋长、清洁工,以及各方面的社区志愿者等,共同构成了各网格的责任主体。总之,参与公共服务,促进依法治理,保障群众监督,履行社会责任,是社区

网格的主要职责。

8、社区责任网格,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居民区网格,即以居民区为主体的责任网格。第二类,单位网格,即以辖区单位为主体的责任网格,以及属于非居民区类别的其他网格。从街道、社区的主要职责看,目前的管理重点是居民区网格。而涉及计生、综治等方面的社区事务,还需要单位网格发挥作用,以达到“共驻共建”的要求。单位网格的划分,应符合以下条件:区域相对完整;具有较大的占地范围和管理规模;以非居住功能为主导;与居民区边界清晰;有独立设置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能切实履行网格内的社会责任和公共义务。对于那些占地较小的单位,则以就近纳入居民区网格为宜。

9、社区责任网格,在具体划分时应注意衔接以下因素。一是居民小组和党支部管辖区域的划分;二是物业管理区域的划分;三是市容环境卫生和城管执法区域的划分;四是社区卫生服务区

域的划分;五是治安及户籍管辖区域的划分;六是小学学区的划分。总的要求,就是促使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覆盖到社区、延伸到网格。按户籍人口统计,每个居民区网格以“250户以上、500户以内”为宜。这样一片区域,有利于社区工作者包干负责,上门调查,面对面服务。

10、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是加强基层管理、完善公共服务、建设和谐社区的需要,同时也是社区管理模式的重要转型。“信息化平台、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社会化监督”,有可能成为社区工作新模式的基本内容和努力方向。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一方面,要充分体现“数字社区、责任网格”的总体要求,另一方面,要充分体现“和谐社区、百姓网格”的人文理念。社区责任网格,就是要关注民情、关怀民生,就是要为老百姓服务、对老百姓负责,使其真正成为“百姓网格”。

11、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我们对

于社区建设中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如“选聘分离”社区管理体制,社区工作站设置,社区主任和书记“一肩挑”,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相结合,社区平面图上墙,责任小区划分,计生“户况图”绘制,“1890”社区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共驻共建”长效管理机制,社区议事委员会监督机制,社情民意表达渠道,等等,都应予以巩固和完善。总之,要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内,围绕“四优”建设,进一步拓展网格化,促进信息化,努力形成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新格局。

12、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对社区来说,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整合社区工作资源,强化综合管理,不断夯实“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社区工作机制。同时,有必要研究和深化“分片包干”责任制,按照社区网格化的要求,实现“人员、职责、任务”三落实。因此,这就要求广大社区工作者,每天到达工作岗位后,在

不影响专职工作的情况下,至少要到自己所负责的“责任网格”巡查一次;按照规定,认真做好网格内的调查、统计、宣传、调解、信息收集、应急管理等基础工作;强化“社工”意识,建立长效机制,与社区志愿者一起,共同治理网格内的社区事务,切实解决社区居民的矛盾和困难。

13、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街道作为一级网格,负有统筹指导、综合协调的责任。主要的工作:一是按照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要求,落实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项政策、措施。二是坚持以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为依托,高效率办事,高质量服务,让群众满意。三是合理划分社区责任网格,建立分类指导和科学考评的新机制。四是设立街道网格化管理中心,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的平台。五是推广“民情日记”工作法,夯实社区管理和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六是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以活动为载体,彰显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群众

性、公益性和人文性。七是加强街道、社区队伍建设,强化绩效考核,研究建立社区工作者“薪级补贴”等制度,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在网格化管理过程中,还有两个重要问题值得研究。一个是社区工作“准入制”,作为一项具体职权,可放在街道,与属地管理职责相适应,以促进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机制的逐步形成;一个是社区党建工作,要在社区网格化管理中放在突出位置,并渗透到各个方面,以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区党建全覆盖”。

14、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城区各部门的管理职能、工作方式等应与之相适应。一是区级行政职权和资源要继续下沉到街道、覆盖到社区,夯实社区工作基础。二是各条线的工作进社区都要与网格化管理相衔接,规范工作机制,推动长效管理。三是各项公共事务落地社区和网格时要加强协同,促进资源共享。四是各类统计、报表等应纳入统一的平台,有利于社区信息化的推进。五

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对社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投入、支持,增强保障能力。六是加强与市直部门、系统单位的沟通协作,促进共驻共建。七是按条线对社区工作者开展经常性培训,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水平。八是组织开展一些全区性的活动,营造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氛围。总之,城区各部门在开展工作时,要加强统筹协调,形成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强大合力。

15、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首先,要加强调研,有针对性地考察,制定出一个总体方案。目前,我市铜官山区已被省信息产业厅、省信息办纳入全省社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区,尤其要加强项目研究和包装,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其次,要着力开展对铜陵市“百姓网格”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专业公司合作,尽快将该软件系统在试用的基础上投入运行。某种程度上说,该软件系统是社区信息化成败的关键,一定要从实际出

发,从细节着手,并将网格的概念融进去,在全面、精细、有效、快捷上下功夫。第三,要设立市辖区公共服务信息中心,推动区级中心数据库的建设,实施区街居三级联网基础工程,促进电子政务与社区信息化对接,确保信息畅通与安全。第四,要在市辖区行政区划图的基础上,绘制一张“铜陵市中心城区网格地图”。实际上是三级网格地图,区级,标到每一个社区;街道,标到每一个责任网格;社区,标到每一栋楼房、每一条道路、每一项设施。此外,

还应建立社区责任网格编码制度、社区信息化建设评估体系,以及加强市辖区政府网站、社区服务中心网站建设,搭建区街居三级办公业务平台,等等。

16、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必须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要按照国务院文件要求,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培育社区服务民间组织,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

人开展社区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就铜官山区来说,当前必须抓好三项重点工作:一是区社区服务中心要进一步发展壮大;二是区行政服务中心要尽快组建;三是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要大力开展。

17、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必须加快建立社区监督体制。所谓社区监督,是指社区居民和社区党员,围绕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群众利益和构建和谐社区,而开展的群众性、综合性、有序性的民主监督。具体来说,一是对延伸到社区的政府工作的监督;二是对辖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承担公共义务的监督;三是对群众权益保障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四是对党政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如何开展社区监督,是一项具有探索意义的社区工作创新。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有必要对建立社区监督体制深入研究、大胆实践。总之,

要创新方式方法,顺应网格化管理要求,搭建社区监督平台,尤其发挥社区老党员、老同志的监督作用,促进公共服务在社区开展、基层民主在社区扩大、群众自治在社区加强。2016年陕西社区工作者考试专业知识: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6年陕西社区工作者考试专业知识: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

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社区网格主要平台有:

1、功能模块基础数据平台

(1)地图信息模块;(2)小区信息模块;(3) 楼栋信息模块;(4)房屋信息模块;(5)人口信息模块(人口信息查询、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残疾人、老年人、低保人员);(6) 单位门店信息模块;(7) 校园信息模块;(8) 党建信息模块(党员信息、社会职务、少数民族、宗教信息);

(9) 计划生育信息模块;(10) 特殊人群信息模块;(11) 治安信息模块(值班室信息、巡防队信息、红袖标信息、案发情况);(12) 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安全生产);(13) 统计分析;

2、统计分析平台

(1) 智能化统计当前系统内所有数据;(2)柱状图一目了然;(3)饼状图全盘分析;(4)案情分析,疏而不漏;

3、社情民意平台

指对街道、社区、网格以内发生的事件、民众的矛盾纠纷、问题隐患以及社会治安等事件的调处整治、督办督察等。

4、督办督查服务办事平台

(1) 排查登记模块;(2) 待处理事件管理模块;(3) 事件列表管理;(4)事件统计管理。 该模块主要是提供社会服务办事的流程和事项的管理。各个网格的信息事件,如果处理不了可以随时逐级上报到社区工作站、街道服务指挥中心、区级服务中心,各级再进行分流处

理,完成后通知上报人核查,核查满意结案。不满意服务中心人员再进行分流处理,直到核查满意再结案。

5、考核评比平台

(1) 日志管理模块;(2) 绩效评估管理模块。

6、指挥中心平台

(1) 公告管理模块;(2) 个人通知管理模块;(3) 通知管理模块;(4) 短信管理模块。

文章来源:陕西人事考试网

第5篇:社区网格化管理单位网格

社区网格化管理单位网格、居民区网格责任人工作职责 为适应城市管理及发展的需要,落实政府各项工作任务,为辖区驻地单位、居民提供更好的的公共服务,在市容环境卫生、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安全稳定等属地管理等社会事务上达到全覆盖、精细化管理的目的,特制定办事处对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驻地单位、居民小区责任人的工作职责作如下规定:

一、居民区网格责任人工作职责

1、负责网格责任区内楼幢内外及周边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对责任区内清扫保洁、卫生死角、乱张贴广告、流动摊点等市容环境卫生方面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检查、上报相关情况,配合相关工作人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落实。

2、负责网格责任区内常驻人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期内信息、户况信息、计生服务、履行合同等常规工作方面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检查、上报相关情况,配合相关工作人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落实。

3、负责网格责任区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稳定及小区内安全防范、防邪教、民事调解等工作方面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检查、上报相关情况,配合相关工作人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落实。

4、负责网格责任区内劳动就业、各类人员劳动技能培训、残疾人保障、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大病救助等民政、社会事务方面的工作及时上报掌握的相关情况、信息,配合街道相关科室及时落实好相关惠民政策。

5、负责网格责任区内各种经济、招商、统计信息,各种调查数据的整理、归档、上报工作。

6、遇重大活动,协助街道相关科室、部门落实好阶段性工作任务。

7、每天早晚两次到网格责任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及时解决。

第6篇:党建网格化管理

开展特色活动 深化创先争优

一、城市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

1、实施网格化管理,打造精细化服务。依托现有的社区管理体系和信息平台,将社区划分成4个网格,每个网格区域内成立一个党支部,网格长由社区党员担任,宣传员、助理员、治安巡查员、消防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卫生监督员等6类人员由社区党员或社区内热心党员担任,对所辖区域存在的安全隐患、百姓诉求、社情民意、影响稳定因素、社区建设意见等问题进行摸底。实时采集网格内居民家庭情况,实现对网格内居民的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零距离动态管理和服务。目前,七类人员全部为无偿服务。

2、实施党员区域化管理,以点带面。网格内每个楼栋根据区域党员的特点和特长进行分类编排,再组建成“N”个特色党小组(绿色环保、文学艺术、爱心服务、健康文明、助学帮带、平安温馨),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实行缩小了服务面积,扩大了服务密度,真正实现了党组织核心作用。

3、开展党员义工服务社区活动。以“亮党员身份,树党员形象,尽党员义务,建和谐爱民”为主题,组织发动党员在社区内广泛开展党员义工服务活动。社区党员自愿利用业余时间,根据自身特长和专业特点,无偿为居民提供帮助和服务。党员义工认领了环境保护、治安防范、关爱服务、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矛盾调解等服务岗位,每周义务奉献。

二、支部进小区,党建进楼宇

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年主题,努力探索基层党建的新思路、新方法。青年办事处从本处实际出发,结合新建居民小区多的特点,积极探索小区党建课题,经处党委研究决定在园丁小区实行小区党建工作试点。制定了小区党建工作实施方案。

1、开展调查摸底,理顺组织关系。全面开展小区内党员调查、摸底、统计工作。建立党员信息库,分类造册登记,切实掌握党员基本情况。理清所有入住小区的党员的组织管理,做到党员凡入必登,凡登必核。

2、优化组织结构,创新治理格局。首先是让小区党建工作实现全覆盖,做到党组织与社区建制同步设置,使党组织组建率达100%。二是要按照“便于党员管理、便于党员活动、便于发挥作用”的原则,结合小区的实际规模和党员的特点,灵活设置小区党组织,逐步形成党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建在楼栋的组织网络。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小区居民自治组织和服务组织,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群团组织、业主委员会共同治理,功能健全、运转有序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3、拓展服务方式,完善教育管理。集中居住区党员的教育要坚持灵活、实效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

第7篇:巴彦南路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网格化工作职责

1、上下“联络”。网格长是网格化管理的具体实施者,承担着上达社区、办事处,下联社区居民群众的工作任务,在遇到超出处理能力范围的事件,要及时上报。

2、采集“信息”。网格长要熟悉和掌握所辖网格区域内的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波动人口、商业网点、驻区单位等信息的基本概况。经常新、及时地将网格内的基本信息报社区工作站信息元,确保数据信息库基本信息真实、准确。

3、便民“服务”。网格长在接到电话后,要将各项服务的流程、需要准备的材料一次性告知居民,并及时受理居民群众所需的计生服务、低保申请、困难救助、廉租房申请、民政优抚、残疾人服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社会保安综合治理、环境整治、卫生防疫等各项工作任务。

4、安全“监管”。网格长要将所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商业网点做好督促整改工作。要积极协助社区民警做好辖区秩序的维护工作,发现危害社会稳定的行为要及时上报社区和派出所的同时,做好劝告、引导教育工作。

5、卫生“监督”。网格长要对所辖区域的环境卫生做好督导,经常性的督促辖区内单位和商业店铺,按照“门前三包”的要求做好督促检查。同时要对网格内的“牛皮癣”、小广告及时督促清理。

6、维稳“接待”。网格长要掌握所辖区域内的社情民

意,几号民情日记,做好信访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要及时向社区、办事处反馈区域内的重大社情民意。

7、文明“传播”。网格长要将文明创建工作作为经常性的工作任务,引导社区居民开展移风易俗,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积极落实计划生意工作目标,提倡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把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楼栋、五好家庭活动作为自觉行动。

8、政策“宣传”。网格长要及时吧中央、省、市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决策,宣传到所辖居民群众中,引导居民把上级的决策、方针变为居民的自觉行动,架起政府、办事处、社区联系居民的连心桥。

巴彦南路社区

2012年3月25日

第8篇:XX社区网格化管理网格长职责

XX社区“单位化、网格化、责任化”管理服务工作

网格长工作职责

社区基本单元网格长(以下简称网格长)由社区党组织任命社区工作人员担任,对社区党组织直接负责,是街道“三级网格”中社区基本单元网格内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第一责任人,是网格内发现、受理、处置、协调、报告的第一人。

一、网格长工作职责

1、网格长由社区党组织确定,对社区明确划分的某一网格区域进行全面管理,对网格内的责任民警、包户工作人员、出租房屋协管员、卫生保洁员、楼院长、单元长、巷道长等社区工作人员有领导权。一般情况下,网格长由社区在编干部担任;特殊情况下,经与管委会党工委沟通,网格长可以由社区党组织任命有一定领导能力和群众基础的非在编社区工作人员担任。

2、网格长要“一岗多则”,全面熟悉社区“七站一室”工作职责及业务知识,全面负责网格内党建服务、民政服务、文化体育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环境卫生服务、劳动保障服务、社会服务站工作,与责任民警共同做好网格内司法警务协管员的管理。网格长要实名制划分、调整网格内社区工作人员分工,每周组织网格工作人员召开研判分析会议,听取汇报,分析解决网格内的问题,并及时向社区党组织反馈。

3、网格长要合理筛选、调整楼院长、单元长、巷道长,加强与驻地单位负责人、商场负责人、宗教寺院理事长(阿訇)、物业保安、商户十户长、商户的联系,整合网格内群众资源力量,强化群防群治体系建设,提高网格社会面稳控能力。网格长要每周召集上述人员代表,分析研判辖区稳定问题、民生问题,体察民意,倾听民生,协调解决各类矛盾。

4、网格长要组织分片包户人员发展明眼、暗眼信息员,并充分利用社区各类群众资源,建立完善信息反馈网络体系,做到出租房屋流动人口、群体性事件等社会不稳定因素,以及网格内的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消防安全、计划生育、朝觐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到现场,协同网格责任民警第一时间处置。

5、网格长要对网格内工作人员、社会力量等混合编组,并及时调整变更,全面落实维护稳定、服务群众工作机制要求。对于居民反映的问题,现场能够解决的,在可控范围内把问题解决在网格内;现场不能解决的,带回社区移交社区专项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居民;社区无法解决的问题和突发性事件,立即上报街道,由街道予以协调解决或上报相关部门,争取“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二、网格长考核管理

网格长是网格内维护稳定、服务群众工作责任追究的直接责任人,其考核工作由社区党组织负责,受管委会党工委监督。考核根据相关考核细则实施,实行百分制,主要查看实际业绩、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群众满意度、工作人员满意度等网格长考核主要指标。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与社区工作人员季度业绩考核奖金、基层干部补助挂钩。

第9篇: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探讨

所谓网格,就是将城区行政性地划分为一个个的“网

格”,使这些网格成为政府管理基层社会的单元。

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有一个很著名的“

二、

三、四”,即“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模式”。“两级政府”的提法是确立区级机关的主管政府地位,强调两级政府,也就是强调区级政府在管理区域内公共事务的独立地位,意味着具体的管理事务、管理权限,以及财政资源由市级政府向区级政府流动。“三级管理”强调街道党政机关在管理本地区事务的重要地位。虽然街道办事处在法律上不具备一级政府的地位,但是强调街道机关的管理职能和地位,意味着街道承担更加明确的协调和管理的职能,包括通过“会签”权,提升街道政府引向行政管理在区内派出机构的影响能力。“四级网络”强调居民区层次在社会管理中基础性单位的地位,通过居民区各类组织,建立起维系社会管理和稳定的网络体系。“

二、

三、四”模式的实质体现了上海模式的精髓,即强调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调控,区、街道和居民区三个层次上的组织体系成为确保社会管理的组织架构。在总的发展方向上,强调社会管理的重心下移。

在快速变化的城市社会面前,“

二、

三、四”模式,沿用了传统的行政控制策略,即试图用行政力量来整合和调控城市社会。随着市场化变革越来越深化,这种行政主导和控

制模式面临越来越多的难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一些最直观的现象之上。例如,在“

二、

三、四”体制下,街道是三级管理中的重心,通过行政化整合的机制,对辖区进行社会管理。这种行政强化的逻辑在理论上可以成立,但是实际运作中却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街道所能够掌握的治理资源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一方面,街道对各类条线部门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虽然街道在名义上是这个层次的协调和领导机构,但实际上却无法真正主导条线部门的行政行为。在工作评估方面,反而是区行政主管部门来考核街道。因此,很多具体工作的落实,难缠的事务最后都落到了街道身上。例如街道的综合治理工作,由街道综合治理办公室承接,涉及多个上级部门。任何一个区级部门,都可以随时向街道综合治理办公室安排工作任务。各种任务不断下达,但是人员、经费和政策都没有相应配套。另外,街道行政部门沿用的行政化控制手段,无法将辖区内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例如各种社会组织、单位和企业的资源整合起来,为其所用。街道有事无权无资源,单打独斗,不堪重负,影响了街道管理的实际绩效。

由于街道负担过重,资源匮乏,自然将相当多的行政工作往下转移到居委会的身上。居民区层次承担过多的行政负担,从反恐到计划生育,从统战到公共安全,一切事务进社区。居委会和居民区党支部的人员素质、机构设置和工作机制,都无法适应来之上面千条线的工作。其次,居民区内辖

区事务相对单一,治理范围受限,无法履行城市社会管理的重任。最后,由于居委会在法律上属于群众自治性组织,承担如此多的行政职能,必然遭人诟病。居委会过多承担国家控制的成本,又影响了居民对居委会的认同感,甚至有的地方业主不欢迎居委会设在本社区。

二、

三、四”模式下的城市社会管理存在着很大的难题。街道一级行政资源有限,无法在街道的范围内实施有效的社会管理。而居民区层次上又过多地承接了上面流下来的行政职能,群众自治组织地位的异化造成了居委会的运转不良和认同危机。在此情况下,社区管理的“网格”化试图寻找一个街居之间的新单元。最为常见的作法就是在街道和居民区之间,人为地划出若干个网格,在这些小单元中注入被条线分割的行政资源。另外,改革的设计者希望在管理网格中,通过各种手段,整合行政体制外的各种治理资源,例如单位、企业和个人的社会与市场的资源。在这一改革的逻辑中,网格中的行政体制内资源得到合理整合(解决条块矛盾),体制外的社会与市场资源也得到有效利用,各种管理信息互通,这些都有助于解决目前街居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当然,逻辑上虽然如此,但是一旦付诸操作,就会碰到许许多多实际性的问题。

上一篇:建设公司目标责任书下一篇:粮食局普法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