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打造社区党建新模式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致力打造社区党建新模式(推荐12篇)

致力打造社区党建新模式 篇1

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工作部署,街道近期就新时期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在总结提升街道党建工作主要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打造“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推动社区党建工作更上新水平,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135”党建模式即:围绕一条主线,创新三种模式,实行五步工作法。围绕一条主线就是:要坚持一个核心(党支部),依托一个平台(社区建设),运作一个机制(共驻共建工作机制);创新三种模式就是“三加三促”:支部+社区,党建带社建,社建促党建;支部+“两新”,党建拓领域,引领促发展;支部+支部,党建聚合力,共建促和谐。实行五步工作法就是“五事五心”:一是坚持支部决策定事,提出目标要得天时服务党委工作中心;二是坚持党员大会议事,制订措施要顺民意以人为本符合民心;三是坚持务实为民办事,推进工作要合地利务实创新处处用心;四是坚持社区群众评事,服务群众要明白办事办实事事出公心;五是上级考核问事,工作效果要耐检验双向定责问责任心。

街道在努力探索完善“135”社区党建模式的过程中,积极打造三个品牌。一是品牌项目,全面启动“书记创新项目”,推动“书记抓、抓书记”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促进党建工作的务实开展。二是品牌支部,进一步深化“一居一

致力打造社区党建新模式 篇2

在14个重点产业园区,特色产业聚集效果显现:广西-东盟经济开发区聚集了众多世界500强及行业知名企业,17家规模以上食品行业企业实现产值12.98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25%以上。北海电子产业园吸引包装、塑胶、五金、线材等超过20家配套企业入驻,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钦州石化产业园吸引了一批石化项目入驻,目前有33个项目在建,在谈项目20多个。

区域合作方兴未艾

2008年,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强调指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对于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随后的5年,北部湾经济区积极开展区域合作,成效显著。位于防城港市的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其先行先试迈出了重大步伐。7月10日,经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批准,试验区在广西率先开展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成为继浙江义乌之后全国第二个开展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地区。7月11日,试验区正式启动边境旅游异地办证业务。此外,外国人在试验区购房、边境旅游直通车试点、建设用地报批制度创新、外国人进入试验区观光旅游、城乡社会保障统筹、行政审批权力下放和程序简化等正在起草方案和调研论证。

除了中马钦州产业园和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北部湾的南宁-崇左经济带规划获批实施,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先导项目正式启动,凭祥边境自由贸易合作示范区建设已启动,处处显示出国内国际区域合作方兴未艾。目前,北部湾经济区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保税物流体系,包括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等。这些平台的建设,也为广西深化与东盟的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搭建了很好的载体。北部湾经济区可以说是一个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同成长的地区。

新兴产业日益壮大

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搭建的平台,一批东盟企业到北部湾经济区来投资,包括印尼的金光集团、新加坡的来保集团、马来西亚常青集团和实达集团等等。随着钦州的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金桂林浆纸、北海的中石化、中国电子、诚德新材料,防城港的钢铁、金川有色、红沙核电,南宁的富士康、亚马逊电子商务、百威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的进驻,北部湾经济区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了石化、电子信息、冶金、新材料、轻纺、粮油食品等产业体系。到2012年底,14个重点产业园区工业产值超过3324亿元,是2007年的5.33倍,成为广西工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统计数据显示,2007—2012年,北部湾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764.6亿元增加到4316亿元,增长1.45倍;财政收入从204.38亿元增加到714亿元,增长2.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965.03亿元增加到4513亿元,增长3.67倍。2012年,北部湾经济区外贸进出口总额148.9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了2.6倍,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50.5%,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五年来,北部湾经济区以不到广西五分之一的面积、四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三分之一的生产总值,已成为广西对外开放合作的先行区,打造“沿海发展新一极”的目标初见成效。

北部湾地区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沿海通道纵轴的南端,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以及广东省西南部和海南省西北部等环北部湾的部分地区。

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我国面向东盟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地带和桥头堡,区域性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致力打造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升级版 篇3

县域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特征是逐步显现的,宏观层面出台的政策对县域经济的推动也是逐步到位的。新常态下宏观层面顶层设计的前瞻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落到基层实施层面往往表现为零碎性、差异性、渐进性和现实性。因此,对县域经济新常态的充分认识和正确把握要有更高的站位、更加务实的思路和办法,才能真正适应和引领新常态。

——要在把持新旧常态转换期上下足功夫。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过渡是新旧动力相互交织逐步交替的过程。在这个转换期,不同发展水平、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的县级经济,表现的特征和受到的影响程度极不相同,过程的长短也不一样。当务之急是尽快认识和把握新常态,从思路方法上全面适应新常态,缩短过渡期,减少衔接磨擦和折腾。新旧常态的转换期也是利益调整期和各种矛盾凸显期,对转换期的把持首先在于对新常态下县域经济的下行要有足够的定力,顶得住下行的压力,不能走政府投资驱动刺激发展的老路,更不能见项目就眼红,仍然饥不择食盲目上新项目,追求没有质量和效益的GDP。同时对消化旧常态积累的问题上要有足够的魄力,直面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忍痛割肉,快刀斩乱麻,引领企业转型升级。还要在拓展新的发展领域上有足够的张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蓄新的增长动力。同时,守住爆发系统性风险的界线,严控在换档期出现财政金融风险、企业破产倒闭引起社会稳定风险。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新常态下的县域经济升级版是等不来也熬不起,必须在这转换期有更大的主动作为。特别是旧的增长动力在调结构转方式中正在逐步消弱的情况下,要使新的增长动力形成强大的势能和势态,就得抢占先机,实现发展新的跨越。

——要在把握新常态孕育的新机遇上做足文章。新常态孕育新的发展环境和新的增长点。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四个全面”,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加风正气顺的政治生态、活力迸发的经济生态和公正和谐的社会生态。这也是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最大的机遇。就调结构转方式对县城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而言:第一,新型工业化带来的转型升级为县城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优化产业结构、进入中高端水平同样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新的态势,新兴产业、小微企业作用将更加明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发展新特征,人才和技术驱动代替了要素驱动成为发展新的主线,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成为产业发展的新业态,这些都为县域经济带来新的生机。第二,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迫切需要和投资模式的创新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空间。交通、水利、环保、卫生、文化、保险、教育、养老养生等,特别是中高端的公共服务及公共产品严重缺乏和发展不足,社会广泛期待。在县级政府因债务压力发展举步艰难的情况下,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的PPP模式广泛启动并积极探索实践,只要相关项目的产权问题、兜底政策能得到有效落实和地方政府配套政策能及时跟进,PPP模式投资将成为县域经济新一轮拉动的巨大引擎。第三,多层次、多样性和个性化、便利化、舒适化的消费需求将逐步成为主流,由此将引发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和中高端新兴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而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信息消费、电子商务、电子金融方兴未艾,电子医务、移动能源、线上家装蓄势待发,互联网+带来消费模式的颠覆性变革、潜力巨大,这又反过来进一步刺激新一轮消费需求,提振和引领着县域经济优化升级。

——要在消化旧常态堆积的问题上使足力度。产能过剩的是旧常态下“四万亿”救市的遗产,这其中有结构性、技术性过剩,也有周期性过剩。对结构性和技术性产能过剩的企业,必须下决心转产转型升级。落后低端产品是县域经济追求GDP量的扩张的必然结果,接受梯度转移、解决劳动就业是旧常态下经济发展常有的逻辑思维。其结果是除了满足部分低端需求外,不少以次充好、以劣充优,不同程度损害了消费者,也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必须下决心淘汰。当务之急是释放存量风险,引导过剩产能对外输出,停止对僵尸企业输血,加大资不抵债企业重组力度。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对县域经济发展贡献与其对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的问题相比,必然是得不偿失的,大量的生态治理案例已经让我们看到盲目发展所付出的代价,解决这个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房地产在县域层面的供过于求和大量闲置已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突出矛盾。不容置疑房地产业曾经不仅为新型城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县级财政和政府公共服务、公共产品提供发挥了支撑作用。对房地产的刚性需求不足且因把房地产作为投资品的增长空间趋窄,加上多年积累的过度供地和在不少三四线城市的过度开发,已经积压了不少商品房和闲置用地。打开商品房与安置房、保障房的通道,打开房地产开发用地与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用地的通道,在一定程度能够缓解房地产所带来空置房、银行信贷、企业资金积压的压力,从而使农村城镇化中房地产业逐步进入良性循环和调整升级。县域政府债务过度、风险过大已成为不少县域经济发展的桎梏,特别是一些奔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目标,过度举债造城、造工业园、造开发区的县市,其债务远远超出若干届政府的偿还能力,加上干部升迁体制上存在过快过频的流动,前任举债由后任甚至后几任去还已经成为老常态,新常态下设立政府债务红线,建立预算与债务风险硬约束机制,探索政府投入推动发展的新路子已经显得十分紧迫。

——要在收获改革红利上下足气力。县域是诸多改革措施的落脚点,县域经济是改革的最大受益层面。中央向地方政府放权让利,特别是行政审批改革,本着“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改革理念,取消了大量审批项目,同时本着下级能承担审批尽量下放的考虑,凡是县级政府能做的一律由县级审批,让县级政府有了更大的行政审批权和自主权,带来了新的推动发展的机制和活力。税收营改增给制造业带来了转型升级良好的契机,也拉长了产业链,拓展了服务业,增加了就业。民间金融的开放和互联网金融发展,冲破金融体系内的垄断限制,逐步降低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益。资源价格改革促进节能减排,淘汰降低落后及过剩产能,加快企业优胜劣汰,激发市场活力。通过重新划分税种及其分享比例的财税体系改革,使中央政府把部分财政能力转移给县级政府,同时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既防范了县域政府债务风险,又积极探索支持地方可持续发展新路子。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将逐步有效缩小收入差距,调整了特殊利益集团固化利益。混合所有体制改革,减少了国有企业垄断领域和事项,促进企业公平竞争。工商管理、财税体制和商业模式的改革创新,互联网及电商的发展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了良好市场环境,众创空间蓬勃发展。特别是自贸区的试验及推广,创造了更加便捷的办事效率,为进一步改革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惠民领域的改革,回应了群众的热切期盼,调动了社会投入改革发展的积极性。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红利是制度红利。这个红利对任何县级都具有普惠性和社会均等性,但同时又有受益的差异性,唯有抢占先机、下足功夫,才能饱尝硕果。

nlc202309011208

——要在县域特色产业发展上聚足合力。互联网解决了因交通和地域条件限制造成的信息闭塞和观念陈旧的问题,开阔了落后地区群众的视野,拓展了发展路子和创业创新冲动。互联网时代让县域经济特色产业搭上快车,再落后边远的县域,都基本实现了网络全覆盖,信息流带来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因特色产业而集聚,而高铁、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又使之如虎添翼。欠发达、欠发展县域经济旧常态下走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品加工业和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型的企业梯度转移的发展路子开始出现拐点,因地制宜、小型分散、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开始深入人心,相关产业悄然兴起。可以预见,县域经济发展即将迎来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和生态的新时代,工业发展的中高端水平趋势、服务行业发展的中高端需求、以及房地产业的发展拐点和结构调整,使退出竞争的企业进军县域成为现实的选择,加上互联网的发展和电商的助力,县域特色经济发展迎来新的一波要素流。绿色生态、休闲旅游、医药生物产业和信息物流业、文化娱乐业等将因不同县域的自然特色和历史文化积淀、以及现实发展的基础,走出各自发展特色之路。

县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观念、发展思路、工作机制、作风建设等要有新的适应和根本转变,必须进入新常态;党的组织建设特别是干部管理和考核制度需要深化改革,必须形成一套激励和保障干部干事创业、敢于担当的新的机制。“四个全面”为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对基层党员干部“四风”进行了硬约束,使广大党员经受一场新的挑战和考验。

——打造干部为政理念升级版。县域经济进入新常态,党员干部的为政思想、理念、心态必须有新的适应,必须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坚决摆脱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惯性。要充分认识新常态下不再盲目追求高速度、不以GDP论英雄,不等于不要增长,不要投资,要的是发展方式和投资模式、方向的转变。旧常态下存在的那些弊端与现代治国理政方略格格不入,与党的宗旨、理想、信念格格不入,必须对那些还在深刻迷恋“四风”弊端的党员干部敲响警钟,必须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现代治国理政理念的教育培训,强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努力在深化“四风”问题整治上见成效,牢固确立干事创业、敢于担当的理念、心态和状态。

——打造干部为政能力的升级版。“四个全面”对广大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发展的中高端水平,工业4.0、中国制造2025表明了产业发展的智能化、数据化,使工业化将逐步跃升一个新的台阶;互联网+、生态建设、新能源、新兴产业、新商业模式、智能机械、医药生物、文化旅游产业以信息化、智能化特征的新兴服务业等等,如果党员干部不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就很难适应经济发展新趋势、新常态,就很难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鸣锣开道,就很难站在时代潮头去引领、拓展和服务,招商引资工作是这样,管理经济、服务企业更是需要这样。

——打造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升级版。确保党员干部适应和引领县域经济新常态,必须对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打造升级版。在考核指标体系上,对不同地区不同发展基础和程度、不同区域功能和特色的县域,应当制定出不同的指标参数,不一味以县域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为导向,要根据调结构转方式的要求,把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生态、可持续和民生改善等作为重要指标。同时强化制约性指标如能源消耗、环境保护、化解债务风险、闲置用地处置、重点建设工程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处理以及树碑工程、地标工程等造成的浪费和损失等指标的硬约束,增加考核权数,必要时要及时启动追责机制,并真正落地有声。要转变考核方式,实行使用考核与平常的巡查巡视工作成果相结合,考核显性发展成果与掌握存在隐性问题相结合,现场察看与查阅资料、使用大数据相结合。

致力养正教育 打造精品学校 篇4

各位领导、同仁:

2009年,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以“一校一品”的创建为契机,以精细化管理为基础,突出学校德育的主体地位,提出了“育人为本,养正为品”的教育目标。养正教育使我们在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找到了一个有效切入点。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养正教育实施一年来,为学校赢得了良好声誉和办学效益,优秀的教育教学成绩和良好的学生行为习惯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现了新的飞跃,学校的办学规模也创历史新高,在校学生及在园幼儿已突破300人,实现了正气与人气的双丰收。养正教育还为我们造就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中青年教师和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崇文尚德已成为校园流行风,全校师生争先恐后,敢于拼搏,勇于胜利。学校先后被评为区文明单位、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校本教研先进单位、市教育科研名学校、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省平安校园、省德育名校。

新的学年,新的开始,新的希望!我们将继续努力,创新发展,将我校的一校一品工作推向深入,重点在“高、新、实”三个字上做文章。

一是立意要高。新的学年里,我们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学习探讨先进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经验,将先进的发展理念引入学校,使“养正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让“养正”这棵大树在学校管理、校园文化、课堂教学、学生活动等四块成长的更加根深叶茂。

二是措施要新。2010年,我校将紧紧围绕“一切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切有利于教师的潜能发挥”的工作方针,探寻养正教育更多更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坚持以活动为载体,继续开展“拒礼宴、立警句、学先进、评标兵、树榜样”等正师风活动以及教师“九项基本功”训练、教师书画比赛、教师博客研修等活动以正师德,让广大教师能真正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继续引领全体教师树立大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坚持通过文化熏陶,让正气之魂融入学生心灵,润物无声!重点谋划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建文化楼道,立正气石,修养正园。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将掇小打造成一所底蕴深,文化浓的人文校园,以文化引领,让正气长存!结合“知行中国”班主任远程培训活动,聘请专家学者到校对养正教育工作的具体落实者——班主任、语文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引路人的素质。

三是工作要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校一品的创建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既要仰望理想的星空,更要脚踏坚实的大地!面向全体,生动活泼,承认差异,注重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是我们今年德育工作的切入点。为确保养正文化进课堂,优化教学途径是我们今年教学教研工作的主课题。为确保国学的教化作用,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经典诵读》等校本教材,组织开展家庭亲子背诵活动,古诗卡学习达级活动,组织诗歌朗诵会,评选优胜班级、背诵大王和诵读小能手等活动,使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全校掀起热潮是我们的硬任务。

没有发展就没有掇刀石小学,不能发展就不是掇刀石小学!我们坚信,有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有我们掇小人的不舍追求,我们在一校一品创建工作上一定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致力打造社区党建新模式 篇5

10月31日,公司召开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启动大会。这即是集团公司推行党建管理模式的创新,更是将党建工作提高到文化建设高度的探索。集团党委书记、副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党建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要求各分公司正确处理生产经营与党建工作的辩证关系,并安排了物资集团全面推进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日程。

11月5日,分公司召开专题会议落实集团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具体要求,公司党委委员、各部门负责人及综合经营部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公司党委书记传达了10月31日集团党建质量体系管理启动大会会议精神,详细介绍了分公司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就深入开展分公司党建工作做了全面动员和明确指示。他强调运用ISO9000管理工具来推进党建工作对公司党委来说是一次考验,考验中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在公司处于开疆拓土的背景下,如何开展、如何践行需要认真组织和精心策划。

书记要求将党建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将党建工作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将党建成绩与员工福利相结合,借全面推行党建的东风,紧扣公司实际,以党建管理为抓手,统一思想,解决当前公司存在的各方面问题。最后会议对党建工作进行了任务分解和提出了几点具体的要求,一是成立党建质量管理体系领导小组;二是认真抓好党员的理论学习,组织培训ISO9000相关知识;三是抽调足够人员,培养骨干队伍,整合资源,尽快建立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挖掘、总结、提炼分公司党建方面的特色与工作亮点。

在集团党委的领导下,分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将团结一致,一如既往地抓好分公司各项工作,以开展“党建质量管理体系”为契机,深化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建基础,进一步加快党建工作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具有XX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

致力打造社区党建新模式 篇6

从宁波保税区管委会获悉,如今,宁波保税区正瞄准浙江省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功能区、长三角地区主要的国际性资源交易配置中心等战略目标,牢牢把握保税功能支撑和内需市场拉动的有利条件,把着力构建进口商品交易平台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基本形成了固体化工、金属原材料(铁矿砂和钢材)、进口食品(葡萄酒、水果)和船舶等保税专业市场,市场集聚效应日益显现。

“海洋经济主要是以海洋为地域空间,利用的是海洋资源,发展的是海洋产业。从广义来讲,我们保税区的临港型产业、保税仓储、进口市场等,都是海洋经济的内容。”宁波保税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马兆祥说,未来,宁波保税区将依托保税功能和临港区位的组合优势,致力于打造海洋经济集散区。

保税区进口葡萄酒市场人气颇旺已引进会员企业160多家

进口葡萄酒市场是保税区系列市场中最有人气、与老百姓消费最为密切的市场之一。自2008年宁波保税区开始培育进口葡萄酒市场以来,进口葡萄酒业务经历了从尝试性开展到迅猛发展的过程。2009年进口葡萄酒总量不到50万升,2010年就达到了488.8万升,同比增长9倍,占宁波口岸葡萄酒进口总量的74.2%;价值1618万美元,增长7.9倍。2011年1至8月,进口葡萄酒407.6万升,货值1800.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2.9%,268.2%,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目前,宁波保税区进口葡萄酒市场已引进会员企业160多家。

此外,宁波保税区还成立了集政府各职能部门如海关、国检、工商等及部分市场有代表性的企业在内的市场监管委员会,促进会员企业规范

经营行为,确保市场内产品的品质正宗,共同维护市场信誉。为了更好地为进口葡萄酒企业配套服务,专门成立的市场发展公司为企业提供工程物业、展务、市场会员管理、市场推广管理、商务咨询管理、国际贸易代理等服务。同时,宁波保税区正在花大力气加快推动进口商品营销网络向国内延伸辐射,目前已建成运营市国展中心、宁海、奉化等进口葡萄酒展销中心,与杭州、金华、舟山等地合作设立展销中心事宜也在洽谈对接之中。

如今,宁波保税区还积极向其他进口食品领域拓展,重点引进水果、橄榄油、奶粉、蜂蜜、保健品等,丰富进口食品品种,力争把宁波保税区进口食品市场打造成全国有影响力的进口食品集散中心。

培育金属原材料、固体化工品、船舶等进口大宗生产资料市场近年来,宁波保税区发挥国家赋予的功能政策优势,根据腹地经济产业需求,花大力气培育了金属原材料、固体化工品、船舶等进口大宗生产资料市场,从境内外引进市场会员企业700多家,2010年实现市场交易总额620亿元、税收4亿元;今年上半年交易额达480亿元。2009年宁波保税区首创铁矿砂保税贸易,吸引了国内10多家钢铁行业龙头在我区设立国际采购、销售中心,逐渐集聚了铁矿砂、有色金属和钢材贸易企业100多家,形成了金属原材料交易市场,2010年市场交易额550亿元,今年上半年达435亿元,促进了宁波港从铁矿砂中转港向铁矿砂贸易港的转变。

据悉,宁波保税区固体化工市场现有会员企业520多家,2010年交易额65亿元,今年1-6月达到42亿元,主要品种为各类塑料和纺织原

材料.市场运行以来,显着降低了周边地区塑料制品、白色家电和化纤纺织等生产企业原料采购成本,市场辐射范围包括长三角和中西部地区。宁波保税区船舶交易市场则是交通运输部评定的全国首批7家符合《船舶交易管理规定》条件的船舶交易服务机构之一,由宁波市船舶交易市场有限公司运营,现有客户50余家,去年交易船舶18艘,交易额

3.25亿元;今年已交易船舶29艘,交易额5.4亿元。

致力打造社区党建新模式 篇7

北关区灯塔路街道辖区面积2.4平方公里,辖区人口约4.9万人。街道党工委下设机关党支部1个,社区党总支2个,社区党支部4个,非公党支部3个,共计管理党员856多名。辖区内共有驻区单位40个,其中党委16个,总支、支部24个,辖区单位党员1822人。近年来,街道工委以“一推三争两规范”为载体,凸显基层党建新亮点,走出一条特色的党建之路。

“一推进”,深化党建星级竞赛。按照市、区党建“三级联创”星级竞赛的具体要求,灯塔路街道工委创造性的提出了“一推三争两规范”党建活动新载体,通过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激发基层党建内驱力,深入推进党建“三级联创”星级竞赛活动。

“三争创”,创新基层组织建设。一是社区支部争创“七星”。结合星级竞赛组织建设、经济、计生、稳定等四项目标,对社区争创活动内容具体列为七个方面内容,即“基础工作规范星、共建服务和谐星、培育新风文明星、平安建设稳定星、经济发展进步星、履责践廉亲民星、社会事业绩效星”。二是非公支部争创“三型”。以争创阵地达标型,党群齐全型,活动规范型党支部为平台,在3家非公党支部中,实现党的工作有地位、有影响、有发展、有互动、有成效的“五有目标”。同时,街道工委紧紧围绕“贴近党员、贴近组织、贴近企业”的原则,采取派驻党建指导员、联络员,定期召开座谈会的方式,使党的建设向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渗透,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三是全体党员争创“十佳”。开展党员争创“政治学习佳,宣传政策佳,遵 纪守法佳,参与创卫佳,思想道德佳,帮扶救助佳,邻里关系佳,服务活动佳,远程学用佳,促进发展佳”等十类先进党员。

“两规范”,推动党员管理和党建工作规范化。

一是规范党建活动。以扩大党内民主为目标,全面推行党务公开,每半年党支部向全体党员述职,接受党员评议。组建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文化娱乐队、治安联防巡逻队,开展法律服务,就业服务,帮扶救助服务。积极推进支部特色党建活动,结合社区工作,分别开展了“双亮双争”(党员亮身份,承诺亮目标;争做时代先锋,争当十佳党员);推行“三诺一树”活动(基本承诺、岗位承诺、实事承诺、树立党员新形象);“志愿者争辉”等活动,体现出了“灯塔特色”。

二是规范党员日常管理。支部为每个党员建立档卡,把党员履责情况记录在档,年底进行总评和公示,彻底解决党员参与率不高,发挥作用不好等问题。

打造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篇8

一、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南京远洋公司走出困境并取得骄人业绩的根本原因

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企业的劳动者——人力资源,他们是企业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因而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更关心的可能是它的资金和市场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常常为其所忽视。然而恰恰可能是人力资源的瓶颈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南京远洋公司(下称“南远”)的成功经历也再次证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南远为例,探讨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今后尚需完善的工作。

南远成立于1988年,其主营业务是提供货物的海上运输服务。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市场好时也曾风光一时,市场不好便急转直下。到1997年年底,已累计亏损403万元,并有40多万美元的应收帐款,公司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1998年4月董事会调整了领导班子,当年南远就实现持平,1999年赢利203万元,2000年利润超过400万元,资本金也从1994年股份制改造初的1025万元扩充到如今的6000万元。无可否认,公司在短短几年内扭亏为盈并取得迅猛的发展,与近几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缓和的良好经济形势无法分开。但是外部经济形势的好转却无法解释周边地区同行们普遍经营惨淡,与此同时南远却一支独秀的现象。那么隐藏其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经过对公司长达4个月的调研,我们发现,重视并进行有效人力资源管理才是南远取得骄人业绩的根本原因。南远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其他企业借鉴,因而这也成为本文论述的重点。

二、唯有不变的是不断创新求变的人力资源管理

国内外企业管理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成效,对企业中长期经营业绩将产生决定性影响,南远就是最好的佐证。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南远一直坚持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并因此取得了优良业绩。其创新的管理思路和经验,归纳为四点:(1)组建一只适应公司战略的管理队伍;(2)制定一个良好的培训机制;(3)将管理部门推向市场;(4)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1.精练的管理队伍适应公司的“低成本”竞争战略

远洋运输是满足国际贸易对海上运输需求的一种商业活动。近年来世界贸易量的快速增加,促使全球航运业在市场机制调节下迅猛发展。但是由于全球运力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通过对公司目前的优势、劣势、存在的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并综合考虑“低水平差异”、“高价格弹性”的产业现状,南远制定了以短期做强、中长期做大为目标的“低成本”竞争战略。经营中努力实现“两高两低”,即船舶适航率高、租金率高、管理成本低、技术成本低。

与“低成本”战略相适应,人力资源的节约管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公司克服巨大阻力,组建了一只精练的管理队伍。这只管理队伍呈现两个特征:(1)最低的人员配置。目前南远仅有23名管理人员(含业务员),而规模相同的国内其他公司的管理人员一般超过110人,也就是说,南远1名员工承担其他同行近5人的管理工作。(2)合理的人员结构。管理人员队伍中,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13人,40岁以下共16人,获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数为11人,除4人为其他专业外,其余均为航海院校出身,无论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还是专业技能方面都相当合理。

这种高效的人员配置,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与同行相比,南远机关管理费还不及后者的一半。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高效的人员配置客观上减少了企业提供服务所需的内部运作环节,极大地方便了顾客,从而根本上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不禁要问,人员只有同行1/5的管理队伍如何能承担起企业繁忙复杂的管理工作?按照南远传统的运作模式,简直无法想

像如此少的管理人员能够使企业正常运转。所有这一切应该归功于企业的两项重大举措,(1)企业流程再造(BPR)、(2)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企业流程再造(BPR)。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南远坚持围绕一体化服务而非独立的专业任务来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在公司内部,原来由不同专业人员承担的工作合并为一个工作,由一个业务员完成。这样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也能对顾客需求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比如,航运部被作为准租船人,公司按市场的平均租金率作为该部的净收入指标,每个业务员负责从客户接洽到货物运输的全部过程,而实施BPR之前整个业务在不同阶段是由不同人员负责运作的。但是这种全程的服务对业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业务人员而言,不仅要具有一定专业业务水平、而且还要有诸如制单技术、计算机应用、应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技能。因此高素质的人员队伍是再造后的企业运作所必须的。

信息化建设。企业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对服务行业而言,企业信息化建设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办公自动化(即辅助办公管理系统或OA系统)。实现信息传递、信息类资源的共享、电子邮件、公文流转、工作日程安排、小组协同办公、工作流程自动化。(2)业务处理自动化、信息化(即企业的MIS系统、辅助决策系统)。实现企业业务管理下的计划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管理业务处理活动自动化和信息化,这是企业对内信息化建设的核心。(3)电子商务。所谓电子商务,从狭义上讲,是指在网上进行的交易活动,包括通过Internet买卖产品和提供服务。从广义上讲,还包括企业内部的商务活动,如生产、管理、财务等,以及企业间的商务活动。它不仅仅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同时还把上游企业、下游企业、核心企业以及合作伙伴放到Internet和Intranet上,将Internet技术与现有的系统结合起来进行业务活动。电子商务是信息化的最高阶段。目前南远基本上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以及业务流程自动化并将涉足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企业成本的降低,其实质是通过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扩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范围,使企业能以低信息成本实现共享管理成本,并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大形成规模管理效应、以及实现人力资源的节约,从而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给企业提供了新的赢利空间。

南远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并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最大程度地节约了人力成本。其精练的管理队伍适应公司“低成本”竞争战略的要求。但是如前所述,企业维持高效的运作模式离不开高素质的企业员工。为适应这一变化,目前南远管理员工大都具备一专多能,例如问卷调查显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中有84.8%人员至少值得一门外语,71.7%能够运用计算机处理业务工作,并且几乎所有管理人员都熟知公司的经营业务,了解远洋运输业务的整体复杂流程。公司员工的综合素质是5年前的南远以及现今南远的同行们所无法比拟的。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员工素质的快速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南远良好的培训机制。

2.良好的培训机制

通常,企业为满足成长的需要,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即引进人才和内部培训)来丰富自己的人力资源构成。引进人才的渠道一般有两种:(1)院校储备;(2)市场招聘。由于全国所有重点海洋院校的优秀学生几乎被中国远洋集团以及中国海运集团所垄断;并且由于远洋运输行业的特殊性,市场中可供选择的高级专业人才十分缺乏,招聘人员的质量常常很难得到保证,因此引进人才工作非常困难。于是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内部培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南远一直致力于将自身建设成为一个培训型组织,其良好的培训机制使得员工素质得以迅速提升。南远的培训机制呈现以下特点:

科学的培训规划。在具体操作中,公司定期对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全面清查,即进行人员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通过供给预测,了解现有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结构、预期可能出现的职位空缺、劳动市场状况、社会有关政策以及本单位在公众中的吸引力等;通过需求预测,了解产品市场需求、工作时间变化、技术与组织结构、劳动力的稳定性等。在这两种预测的基础上,为长期所需弥补的职位空缺事先准备具有一定资历的人员,从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管理思维等方面对其进行系列培训,确保未来用人需求;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调动员工积极性,将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

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主要表现在:(1)企业定期对员工进行管理、计算机、英语等方面知识进行培训;(2)鼓励企业职工半脱产攻读MBA学位,或者进入研究生进修班学习;(3)目前正在争取与南京周围的高校联合办学,对企业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

打造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新模式 篇9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是近年来人民银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通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培育和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来推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2006年,按照人民银行总行统一部署,南京分行开始着手推进江苏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截至2009年10月末,累计为江苏省38.57万户中小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为进一步探索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征集与更新的长效机制,提升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服务水平,2008年,南京分行在常州、南通两市开展了一系列试点工作。

主要做法

深入调查研究,精心组织试点。在试点工作启动之初,南京分行即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数据整合、建立长效机制、完善信息服务、改善融资环境”的试点目标。2008年5月,南京分行发布《关于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信息采集和更新长效机制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分行建立了试点工作定期报告制度,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汇报会,及时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分类指导。试点两市中心支行围绕试点目标,分别制定实施方案,建立了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试点工作小组和工作机制,确保了试点工作务实、有序推进。

加强信息共享,拓展征集范围。分行坚持“以用促征、以征促用”原则,除了人民银行总行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所征集的内容,还将信用信息征集、更新的内容拓展到商业银行重点关注的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纳税、公共事业收费等信息;人民银行已采集的非银行信息;内部可整合的企业环保信息、公积金信息和外汇检查信息以及金融机构上报的贷款、银保合作数据等方面。经多方协调,南通和常州市中心支行已分别与辖区的税务、电信、工商环保等11个和8个部门达成了信息采集共享协议;南京分行与南通市政府签订了《南通市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管理系统共建共享协议》,南通市政府承诺将进一步推进市级有关部门与人民银行合作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长效机制,确保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

研发辅助系统,强化信息功能。为科学、高效地整合、利用征集来的各部门数据,南京分行研发了“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管理系统”。系统功能设计主要围绕两大目标,一是执行各类信息的校验,并自动上传总行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档案管理系统;二是实现单个和批量企业查询、按条件批量筛选企业、查阅固定统计分析报表等功能,以满足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和行内相关部门的各类需求。系统开发完成后,试点单位组织人员对7.6万户企业的行业分类、经济类型、行政

区划等信息进行了核对和更正,对728万条信息进行了匹配、整合,将各类信息归集到各企业主体下。

引入专业机构,建立评价体系。常州市中心支行在有关专业信用评估公司的帮助下开发了指标筛选工具,立足于商业银行“信贷工厂”的信贷经营理念,形成了优选成长性企业的“信用评分+指标筛选”分析测评方法。南通市中心支行借助软件公司技术力量建立了预测性评分模型,通过预测“违约概率”揭示信用风险。两个评价体系的建立为科学、动态、持续地向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批量筛选、推荐优秀中小企业,实施融资培育计划创造了有利条件。

提供信息服务,搭建融资平台。南通市中心支行以“金融超市”为载体,利用系统筛选优秀中小企业,按月主动向政府和金融机构进行推介,并根据中小企业局、财政部门的需求,给予419户成长性中小企业财政和金融方面的重点扶持。常州市中心支行依托系统建立了“常州市银行间信息交流平台”、“信用档案征集平台”、“中小企业融资培育平台”、“数据综合分析平台”四个服务平台,批量为商业银行筛选、推荐优选的中小企业,并在企业授权情况下,提供企业相关信息查询,为商业银行信贷营销和贷后管理提供服务。

试点成效

通过试点,试点单位不仅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更新、整合、运用的长效工作机制,而且探索了以信用体系建设推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方式,大大提高了信用良好中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的机会,充分发挥了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信息“服务政府、辅助银行、助推企业”的作用,赢得了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广大中小企业的欢迎和支持,为试点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征集、更新的长效机制。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常州、南通两市中心支行拓宽了企业征信系统非银行信息采集范围,均实现了企业基本信息、财务报表、纳税、环保、公用事业缴费、公积金等10类信息的定期获取,建立了信息采集与更新的长效机制,实现了新增中小企业及时建档、已建档企业信息及时更新。截至目前,试点单位累计向企业征信系统上报6.85万户未与银行建立信贷关系的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信息,更新财务报表7.52万份。完善了信用信息的统计分析功能,为人民银行货币信贷政策传导和调查统计工作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为中央银行深入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创造了条件。利用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管理系统功能,试点单位不仅可以按月提供分行业、分区域、分规模的各类中小企业统计报表,多视角、多维度地反映当地中小企业贷款投放结构翔实情况,动态监测金融机构贯彻执行信贷政策的效果,还可以按快速调查、课题研究的要求提供灵活多样、及时准确的查询、统计

服务,极大地缓解了货币信贷和调查统计部门日常监测和调研取数难问题,为央行基层行增强信贷政策窗口指导的针对性,持续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信用环境建设和融资对接推荐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2009年,常州市中心支行就先后完成了“中小企业贷款投向情况调查”、“中小企业融资历程回顾及相关问题研究”等,并被总行确定为企业贷款投向调查监测点。南通市中心支行先后建立了中小企业融资协商、应急互助、“金融超市”等8项制度。

为政府部门扶持优秀中小企业提供了信息支持,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信用环境。试点单位不仅为当地政府制定实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决策依据,也为推动政府、银行携手扶持优秀中小企业成长创造了条件。2008年以来,南通市中心支行针对系统为政府筛选出的419家重点扶持的中小企业,通过制定实施鼓励金融机构的一系列财政、担保等扶持措施,推动银行融资80亿元,政府给予金融机构奖补资金100万元;2009年,南通市中心支行与市政府联合制定《南通市中小企业成长扶持计划》,抽样锁定2000户企业进行跟踪关注,及时向政府部门优选、推介。常州市中心支行根据系统与政府联手启动“中小企业融资培育计划”,批量优选3000户中小企业进行分类并辅以政策支持,同时建立了“瞪羚计划”、“龙腾计划”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计划三个融资培育池。两市中心支行通过扶优限劣,以点带面,进一步增强了中小企业信用意识,让成长性好、信用良好的中小企业能够脱颖而出,获得更多融资扶持的机会,在当地逐步构建起了“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环境。

搭建银企互动平台,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加大信贷支持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南京分行依托辅助管理系统建立了中小企业批量优选和定期推荐机制,有效降低了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信贷的营销和贷后管理成本,切实提高了金融机构筛选、营销客户和信贷决策的效率。2009年10月,常州市中心支行引入建设银行、兴业银行等4家商业银行的分支行参与“中小企业融资培育计划”,促进其制定了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优惠扶持措施,短短两个月时间,4家试点行已经拓展28户中小企业信贷客户,发放贷款1.36亿元,并选出了1100余户中小企业进入2010年小企业信贷营销储备池。2009年8月以来,南通市中心支行成功举办了5期“金融超市”,帮助167家中小企业获得银行授信20.86亿元,落实贷款14.51亿元。经统计,截至2009年10月末,常州、南通两市已建档中小企业中有4782户办理了贷款卡,有3862户获得了银行贷款,余额达291亿元,比2009年初增长65.7%。

推动了征信重点和难点工作取得突破。第一,拓宽了企业征信系统非银行信息采集范围。试点单位都已实现按月向征信系统上报企业缴存公积金信息,定期征集企业环评环保执法信息、地税部门企业欠税、企业外汇收支、电信缴费和用电、用水等信息。第二,推动了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的开展。依托辅助管理系统,试点单位引导和协助商业银行全面了解中小企业应收账款信息,筛选优质客

户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2009年以来,两市在总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系统开设常用户16个,比当年年初增长89%。第三,强化对外部评级机构的监管。试点单位利用系统信息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内外部信用评级结果进行验证,动态监测评级机构违约率和评级质量,有效促进了当地信用评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基本经验

健全工作体系,加强协调配合,是做好试点工作的重要基础。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人民银行总行征信局、征信中心加强指导、鼓励探索,分行党委加强组织、协调推动,试点单位党委明确分工、加强督查,层层重视,逐级建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确保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试点过程中,对内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征信管理、货币信贷、调查统计、科技、国库、外汇管理等多部门密切协作,对外加强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的理解和支持,有力保证了试点工作的有序、顺利推进。

助推银企合作,培育企业融资,是试点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一年多的试点实践证明,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和根本目标。要紧紧围绕这个核心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不仅要多方掌握信息资源,更要加强对信息的分析和深加工,通过信用信息共享体系建设,有效降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帮助金融机构高效地、低成本地筛选优秀客户,增强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信心,并通过后续的跟踪监测,降低银行贷后管理成本,逐步形成信用激励和约束机制,搭建起让更多信用良好的中小企业不断获得融资的平台。

面向三个服务,促进信息共享,是形成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江苏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突出瓶颈和困难是:在目前征信法律法规不健全、部门信息分割等现状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信息采集和更新难。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我们感到要解决这个难题,必须坚持“服务政府、服务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根本宗旨,通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体系,促进面向三个方面的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以此赢得各方对人民银行征信工作的理解、认可和支持,形成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政府支持、人行推动、多方参与、合力推进的和谐共赢的工作格局。坚持勇于开拓创新、务实先行先试,是工作取得主动的根本前提。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体系,通过“征信+信贷”的方式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人民银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金融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务实、创新之举。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没有现成的模式,需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创新力度,依靠新机制、新方法和新技术来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在征信体系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工作思路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年多的试点只能算是刚刚起步。虽然取得的成效让我们看到了这项工作的前景,但目前仍有很多问题需要继续研究和破解。展望2010年,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总行的指导和支持下,在以下三个方面再接再厉、开拓创新,力争率先打造出具有江苏特色、有效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模式。

认真总结经验,扩大试点范围。认真总结南通、常州试点工作经验,形成更加全面、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模式。按照总行工作部署,制定全省推广运用工作规划,加快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其在推动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中的重要作用。

致力打造社区党建新模式 篇10

摘要: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育领域,多媒体传统教室虽然进行了数字化教学互动改革,但只是固定场所、固定位置、固定方式,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不理想,师生的互?右膊还涣榛睢⒓虻ァ⒎奖恪4酉纸窀叩戎耙到逃?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前沿方向分析出发,着重于研究如何利用移动技术,实现模拟导游课程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的改革创新。

关键词:移动环境 模拟导游 即时互动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220-01

近年来,国内外“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变革已成为热门话题,目前已有超150个在线教育研究项目获得投资,金额达10亿美金以上,数据分析未来五年内互联网化的教育市场将达到4000亿元,这将是对我国传统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挑战。

一、国内外有关移动环境下教学研究现状

随着以云平台、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逐步兴起,基于移动环境下的即时互动教学,在模式和理念上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不再单一从教师方汲取知识。通过翻转课堂教学、微课教学、MOOC教学、JITT教学,监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实施自主学习新模式。

依托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在移动互联模式下重新思考模拟导游课程新模式,从网络云平台、移动云班课APP中研究和实践,把岗位工作过程所需的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内容融入到模拟导游课程的全过程中;基于导游工作过程系统化将教学内容、模式、方式、方法都面向移动环境重新构架,从而实现即时互动教学新模式。

二、移动环境下模拟导游课程即时互动性教学设计思路

模拟导游课程面向移动互联教育环境,借助导游资格证书的要求和导游工作过程系统化,通过模拟导游云平台和移动云班课APP将业务操作、职业认知、行业素质整合于课程即时互动教学中,重点打造经过该课程学习后的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能更好地与导游资格证书、行业岗位用人需求相对接。

第一,以翻转课堂和信息化教学的教学思路为中心,进一步强化学生即时互动教学反馈模式,从而提高模拟导游课程的教学教育效果。

第二,引入适应移动环境下模拟导游课程的新型教学方法。

第三,在教学手段上,面向移动环境,借助导游工作过程系统化将模拟导游课程分解为四个阶段,从三个模块,有层次地重新构架课程教学体系,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学力的培养。

第四,在教学内容上,倡导翻转课堂和信息化教学的教学思路,依托导游模拟云平台、移动云班课APP,整合导游工作过程设计出即时互动性教学内容与环节。

三、移动环境下模拟导游课程即时互动性教学模式

在移动互联模式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分析人才培养现状,进一步结合模拟导游云平台、移动云班课APP,改革模拟导游课程教学模式,以达到该课程学生知识技能和岗位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一)课程对象分析

(1)基于导游工作过程系统化将教学内容、模式、方式、方法都面向移动环境重新构架,制定新的课程标准、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2)创新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基于导游模拟云平台、移动云班课APP,将模拟导游课程分解为感知阶段、体悟阶段、深化阶段和创造阶段四个层次,从课前情景导入、课中情境模拟、课后微课学习三个模块进行教学改革。

(二)课程目标分析

(1)基于“移动环境下即时互动教学”的指导思想下,融合导游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标准,创设全新的模拟导游课程分段式模块化移动互联教学模式。

(2)以导游工作过程系统化为目标定位,结合旅游行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将课程教学面向移动互联构建,合理设计课程模块,分层次、渐成式,构成课前情景导入、课中情境模拟、课后微课学习三位一体式课程结构。

(3)建立全新的模拟导游课程互动反馈模式,利用云平台、二维码问卷调查等,为今后课程寻找教学积累数据与理论依据。

(三)教学环节设计突破点

引入移动互联教育,有层次、阶段性地向前推进模拟导游课程即时互动教学改革,从而解决该课程教学新模式的建立,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进。侧重采用翻转课堂和信息化教学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创造性地进行情境教学,完成模拟演练,获取经验加以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该课程目标要求,提升教学效果。

四、结论

针对高职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有效合理地利用现代移动设备,实施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移动环境下打造模拟导游课程即时互动性教学模式,是学生职业知识的积累、专业职业能力的提升、岗位职业素养的培养行之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是提升教学课堂效率的新尝试。

参考文献:

致力打造社区党建新模式 篇11

一、创优党建阵地,在思想发动上体现创先争优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仅是各级党组织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力的重要检验,更是各级党组织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为此,机关党委积极建立党建工作阵地,打造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中心和思想教育阵地,努力为党员干部融入教育、参与创建活动提供平台。

一是在建设阵地中统一思想。按照市直机关工委关于创建党建阵地的要求,机关党委建立了党员活动室、党员职工运动室和党建工作网络沙龙,开设了创先争优网上学习交流平台,举办了以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先锋型、和谐型机关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成果展,为各支部和广大党员搭建了广泛的学习交流平台,使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得到高度统一。

二是在开展学研中树立标杆。机关党委充分发挥党建阵地的思想教育功能,积极宣传学习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涌现出来的高贵玲、李学良、袁堂贵等全国、全省系统先进典型,组织开展了“创新思路干工作,争当先进创一流”和“保持清正廉洁,争当党员模范”学习讨论活动,召开了学习先进研讨会,强化了典型引领示范作用。

三是在强化功能中发挥作用。机关党委强化党组织功能,着力发挥“五个作用”,即在加强学习、理论武装、建设队伍方面发挥作用;

1在围绕大局、服务中心、提升监管能力方面发挥作用;在转变观念、改进作风、服务基层方面发挥作用;在依法监管、廉洁从政、提高效能方面发挥作用;在推进改革、攻艰克难、锐意创新方面发挥作用。党组织的凝聚力、党员干部的感召力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二、立足监管岗位,在履职尽责中体现创先争优

机关党委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阵地扩大到每一个工作岗位,通过多种形式,激励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当先锋,爱岗敬业作表率,在本职工作岗位体现党员模范作用。

一是强化岗位意识,创建党员先锋岗。活动中,机关党委按照“干部作用在一线发挥,党员形象在岗位塑造”的要求,开展了 “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各基层支部和广大党员积极响应,形成了“人人争先进、岗岗作示范”的浓厚氛围。目前,机关所属8个科室、2个直属单位均已成功创建“党员先锋岗”。

二是强化组织作用,开展特色评比。依托各基层党组织,机关党委先后开展了“三优三满意”文明科室、优秀党支部、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一系列评比活动。在评比活动中,机关党委组织“三比三看”,即机关科室比服务,看谁工作创新经验多;党员干部比作为,看谁干事创业成绩大;全体职工比参与,看谁文明服务做得好,培养了一批先进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为全局系统创先争优树立了标杆。今年七一,3个基层党支部8名优秀党员受到机关工委表彰奖励,机关党委荣获全市党风廉政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是强化服务功能,落实对口帮促。机关党委充分发挥药品生产监管职能,把创先争优的要求与提高服务企业质量紧密结合起来,要求各支部、党员要深入餐饮服务企业、药械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

实地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年初以来,共为药品生产企业提供合理化建议23条,帮助企业改进质量管理规范17项。同时,在市行政审批中心,实行集中受理、一站式审批、全程跟踪服务,建立健全了药品生产企业安全信用信息档案及诚信工作组织管理体系。

三、打造品牌活动,在服务民生上体现创先争优

机关党委坚持以人为本,将党建阵地前移至保民生、促发展工作第一线,开展特色品牌活动,树立外部良好形象,在工作内容上体现创先争优。

一是开展联动共建活动。联动共建活动是机关党建阵地的拓展和延伸。在“百部联百村”活动中,机关党委组织党员深入平安乡佳新村积极开展活动,并建立了“党建信息共享、党员定期互动”等联动机制。在“一帮一”扶贫解困活动中,机关党委所属8个支部分别与8户包保对象结成结子,定期走访慰问。年初以来,共为其送去米、面、油折合人民币5800元,慰问金1600元。

二是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按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要求,机关党委成立了佳木斯市志愿者协会食品药品宣传分会,局机关已有23名党员干部志愿者注册入会,并定期开展药品安全广场志愿宣传咨询活动。年初以来,共开展广场宣传活动7次,制作宣传图板5块,发放宣传单8000多份,现场接受群众咨询67次。

三是开展安全用药月活动。9月1日,在新玛特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安全用药月”启动仪式,共计23家从药企业、12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机关党委还集中组织开展了销毁假劣药品活动,现场销毁假劣药械共计198多种,货值107万元。

致力打造社区党建新模式 篇12

一、特色小镇发展的背景与新形势

1、新市场

(1)大规模的乡村游成为潮流;

(2)大城镇到乡镇异地养老的现象日益增多;(3)城里人到乡镇长期居住的现象日益突出。

(4)新市场为特色小镇发展康养、养老、田园综合体、休闲养生、文化旅游等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消费空间。

2、新产业:农村迅速崛起的五大产业

(1)乡村旅游:古镇开发、民宿经济、景点开发、名山大川等。(2)乡镇的养生 养老产业。

(3)以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特色养殖,田园综合体,农业主题公园为主的生态型农业产业。如无锡的阳山生态综合体。(4)生态经济蓄势待发。如国外流行的“好空气装压缩瓶”。(5)民间文化、民俗、民间音乐、体育、传统农村的嘉年华,庙会等民间艺术类的资源的开发。

3、新工具:智能技术改变小镇运行模式

行业监管、数据采集、市场分析、预警机制等管理功能;在线预订、网络查询、语音导览、电子导航等服务功能;在线销售、客源分析、跟踪服务、宣传营销等营销功能现在智能化的发展速度已经超出了我们想象。

4、新资本:大公司、民营资本开始关注特色小镇

首批特色小镇批复名单中,不乏有企业和民营资本的特色小镇。如2016年,密云古北镇游客量突破245万,旅游收入7.35亿元。古北镇从2014年开业,从一个无名小镇变为当今“爆款”,成为众多投资商投资的效仿者。

5、新政策:中央有利于特色小镇发展的大政策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2016年12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2017年1月9日)。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 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2016年11月4日)

——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17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84号)

——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2017年2月)。

——《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国办发(2017)21号。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2016年12月)。

——李克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

二、特色小镇如何打造

1、突出特色:(1)特色是命脉。(2)差异化是要点。(3)因地制宜是灵魂。(4)比较优势是关键。(5)比较竞争力是目标。

2、小规模、紧凑型、集约发展。关键是从数量型发展转向质量型,讲求品质、效益

(1)改变单纯求大思维:微型城市是小城镇独有的优势。从追求规模到追求质量。城镇小尺度、近距离、微景观。小而特、小而优、小而美、小而精。(2)小城镇不要克隆大中城市形态,要突出自己的地方特色:地方文化、建筑、产业、技术、材料、色彩。

3、跨界、融合、共享:践行新发展理念

特色小镇力求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追求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保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实现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只有跨界融合才能丰富产品形态,增加盈利环节,衍生产品链条、形成多样化的商业模式。跨界、融合、共享,体现共享经济特征,而共享经济是面向未来的。

4、体制改革可能是决定因素

没有改革难以发挥。一个浙江桐庐县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发展民宿经济的例子。案例:桐庐破除城市资本下乡的制度障碍。为抵押贷款、出租经营、集体权益处分提供清晰的产权依据。农民住房确权颁证率达82%。设立农房和林权抵押贷款,创新合家乐民宿贷等金融产品。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问题。创新宅基地使用办法,解决宅基地不能卖给城里人的制度障碍,吸纳工商资本下乡发展高端精品民宿。

具体办法是:农民将闲置房屋有偿流转给村集体。然后以联营、合作、出让方式引进外来资本、创意人才发展中高档民宿。逐步形成高品质、特色鲜明的民宿。

5、实现多产业的融合发展对特色小镇的成功与否关系重大(1)非工业类特色小镇,以康养、田园综合体、民宿、旅游、文化为主题的小镇。单纯做任何一个产业,投资收益都难以实现。(2)当地的特色手工艺、文化、土特产、符号,如何可以被传播、采纳、加工、产品化、被售买。需要挖掘、创意、细分市场,面临着巨大挑战。

(3)不同产业的融合。产品基因不同、服务领域不同、业务布局不同、产品周期不同、盈利模式不同。如果各自碎片化经营,谁也难以盈利。

(4)协调整合创新是关键。美国创投界有一个专门的说法:“复杂协调的创新模式”。即通过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把散落各处的碎片重新整合,变成满足市场需要的新东西。如特斯拉。产业组合很重要,互补共生很重要,商业模式集成很重要。

6、让老产业换发青春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老产业+新手段:(1)“老产业”+新体制/新机制/新技术/新融资模式/新的资源配置方式/新商业模式,形成=产业发展新生态。

(2)老产业之间互相融合,形成新的产业链条。比如,工业企业的服务业化。农业变为接二(产)连三(产)产业。就可以增加价值链。(3)老产业用产业互联网进行改造。再造产业流程、供应链条、管理流程,使各类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7、市场化建设模式

特色小镇建设与一般的产业园区、景区开发流程类似,主要分为规划咨询、要素导入、EPC建造和后期运营四个阶段。

(1)涉及城镇发展战略、产业规划、总规/概规/修规、建筑/景观/游乐设计、城镇风貌设计与城市品牌发展战略等板块。

(2)全要素的导入服务,循四招五引入的机制,四招为招开发商、投资商、服务商与运营商;并结合资金资本、人才团队、智库平台、IP项目与品牌企业等五方面资源引入。

(3)EPC建造模式,EPC模式指承包商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投资、设计规划、建设施工、文化挖掘等一体化综合整治开发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总承包,并对其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负责。EPC合同模式下承包商对设计、采购和施工进行总承包,在项目初期和设计时就考虑到采购和施工的影响,避免了设计和采购、施工的矛盾,减少了由于设计错误、疏忽引起的变更,可以显著减少项目成本,缩短工期,达到高效、快捷、资金节约化的交钥匙工程。主要包括城镇建设EPC及温泉、水乐园、漂流、游乐项目等旅游专项EPC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4)持续性后续服务,包括创建辅导,经营辅导,专业化运营支持,各种托管运营等,形成一个全面的服务结构。

8、EPC模式的优势

(1)特色小镇项目范围广,专业类别多,如外立面改造、道路改扩建、景观绿化提升、亮化工程等,集中发包给EPC总承包单位,可以让业主方从繁杂的施工管理事务中摆脱出来,无需根据这么多单项工程组建庞大的专业管理团队,而是更好地关注项目前期策划、概算及后期结算。

(2)特色小镇项目工期紧、范围广、头绪多,采用EPC模式可以实现设计、采购、施工的高度集成,实现各阶段工作的合理交叉、综合协调,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建造效率,确保工程实施的进度、质量和造价控制。

(3)EPC总承包单位能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强化设计责任,使设计院自觉地从造价、技术及采购等角度进行多方案比选,以设计为龙头协调各方关系,并且有利于减少工程变更、争议、纠纷和索赔等环节的耗费,使资金、技术、管理各个环节紧密衔接。

上一篇:建筑工程概论讲义下一篇:忘带东西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