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有备”而精彩——美术课教学研究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堂美术课成功与否, 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 教师的准备与安排是一堂好课必不可少的前提与基础。在教学实践中, 如教师总能做到“有备而来”, 把握好课堂的整体与精彩性, 教师收获的就不仅仅是一堂课的成功, 因为在“备”的过程中, 我们会不断的积累与反思, 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境界变的宽度与深度兼而有之。

“备“的含义是宽泛的, 首先教师在课前应保持良好的心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把所有个人和家庭的烦恼与痛苦统统留在教室外”, 因为心情具有传递性, 教师的喜怒哀乐常常会传递给课堂中的学生, 从而影响学生的情绪与心态。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在心情舒畅时表现为思维积极、学习的效率高、参与的情感强烈。相反, 如果心情忧郁, 智力活动就会减弱, 创造性思维压抑, 对课堂信息接受也显迟钝, 在这种状态下达不到课堂教学的优化, 学习效率也就低下。“把坏心情留在教室的门外”, 是一个好的开始, 不仅教师需要这样的调整, 学生也是一样, 当教师有意识的把这样的观念和习惯传递给学生, 教与学都会变得积极而有效率, 师生关系也会因此而变的融洽。

其次, 备课, 顾名思义就是为上课做实际的准备工作。临上课前的教学设计;准备教具器材;到图书馆查找资料;研究教材、教学方法;读书学习;课后的反思与小结等等是都备课。整体看, “备”的过程大体可分成两个部分, 包括“课前备”与“课后备”, 其主体部分应该算是“课前备”了!通过“课前备”可以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对于美术课来讲, 尤其如此, 表现在以下几点。

1师生做好课前教、学工具的准备工作

美术课是门技能性, 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学科, 对学习工具和材料的依赖性很强, 课堂如缺乏学习的材料和工具, 那美术老师的噩梦也就开始了, 因为教与学都基本无“用武之地”。美术教师应该针对这样的状况制定出实用的对策:比如提前把美术课的要求写在黑板上, 做一个备忘;也可以由教师准备一些材料, 以“条件借助”的方式帮助学生;课堂上善于把学生组织起来, 形成“条件互助”。这里的“条件”可以活一些, 教师可根据班级情况制定相应的细则。

2活用教学参考书, 抓准教学目标、重难点,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美术教学参考书对每一课都有详尽的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评价建议, 以及优秀的教案范例, 这些都为我们平时的教学提供了最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避免了教师毫无头绪的查找和准备。与此同时, 这样便捷的途径往往也容易让我们形成依赖并缺乏独立思考。教学参考的适用具有普遍性, 但我们的教学如果完全照搬就容易失去特色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每个教师都是不同的个体, 都会有自己的个性和教学策略, 教师所要面对的学情和教学环境也各不相同, 教师必需根据学生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需要, 对教学参考书中所提供的资料和教学思路有选择性的整理和改进, 抓住重难点设计切实有效、符合实际的教学方式。

3借鉴网络上的优秀案例和进行集体备课, 设计优化多变的教学过程

现代网络是一个多功能的大资源库,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搜集下载网络上的优秀教学案例, 激发自己的教学灵感, 借鉴其成功之处, 学习成功案例的教学理念, 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 取长补短, 进行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设计。另外, 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 思路也会单一些。集体备课可以通过互动与交流, 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 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备课方案。

4指导学生进行课前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对课前疑问进行梳理与记录

教师准备充分并不意味着教师进行的就是“保姆型”的教学模式, 相反, 教师要准备的是设置“障碍”。课前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就是一个小小的“障碍”物, 让学生在翻越“障碍”和完成任务时, 主动去发现问题并明确自己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和学习的重点。在这样的过程中, 学生既掌握了一部分课堂知识, 节省了课堂时间, 也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拓宽了知识面, 弥补了课堂知识广度上的不足。在课前设置“障碍”时,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 平时有针对性的做一些小调查, 比如学生的兴趣特长, 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起点等。在此基础上,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 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特长, 指导学生针对教学内容进行音乐、文字、动作、视觉等多角度的资料搜集, 有效激发不同特点的学生的学习热情, 综合培养学生的能力, 强调课堂的有效性加趣味性。如:在《让画动起来》一课的教学准备中, 我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 搜集查找有关动画的起源与发展、经典的动画作品、动画片段、图片、动画玩具等, 充分调动了不同特长的学生的主动性。

“备”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教师要做好“课后备”。一堂课下来, 教师需要及时的对课堂进行记录, 包括一堂课的得失与保存相关信息, 在此基础上建立每一课的资源文件夹, 不断丰富与扩充, 优化课堂资源。

教师的工作是非常需要细致性和条理性的, 我们在对上课资料的处理上尤其需要这样的特点。在完成授课后, 反思与总结要及时与全面, 另外也需要将每一课搜集到的资料保存下来, 以便再次授课时的使用。这样做的目的表面看来很有“偷懒”的嫌疑, 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一堂课的实践与积累毕竟是有限的, 再次授课也并非简单的复制与照搬, 蚂蚁搬家似的积累补充与重新整合是再授课之前的必经之路。当然在资料保存时, 要及时记录自己在课堂中的遗憾和反思, 以便下次使用时, 进行补充和更正, 实现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扩充, 最终形成系统的资源库, 在授课时就可以根据教学和学生的需求, 呈现给学生, 实现资源运用的优化。

备课做的是“幕后文章”, 短短的45分钟背后是精心和繁复的准备与思考, “备”对教师来说也是充满智慧的过程, 在“备”中教师付出的是艰辛和努力, 收获的是自己和学生的共同成长。同时, 教师“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也是相等的, 广义的“备”即“大备“、“终生备”, 它包容师生阅历的全部——既指写在备课本上的有形文字, 更指融入心间的无形意识。

摘要:“备”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是充满智慧的“, 有备而来”是教学的一种大境界。本文通过对教师课前与课后准备工作的分析, 着重讲述了美术教师教学准备的种种。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 在“留心”、“用心”、“精心”中不断提高教学境界和课堂效率。教师“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广义的“备”即“大备、““终生备”, 它包容师生阅历的全部——既指写在备课本上的有形文字, 更指融入心间的无形意识。

关键词:“备”,“课前备”,“课后备”,教学实践

上一篇:通信电源供电不足成因及处理方法下一篇:基于Android的智慧河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