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应用案例

2022-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pdca循环应用案例

医院后勤管理中PDCA循环的应用

【摘 要】目的:探讨医院后勤管理中PDCA循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科学的PDCA循环法应用于医院后勤管理中,分析管理后的效果。结果:应用PDCA循环法后,患者的满意度为96.34%,明显高于应用前的80.12%;职工的满意度为95.03%,明显高于应用前的76.9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后勤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有利于充分调动后勤职工的工作效率,有效提高医院后勤管理水平,树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医院;后勤管理;PDCA循环

医院后勤管理在医院建设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医疗水平与医院的经济效益。PDCA循环也被称之为戴明环,作为的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PDCA循环过程主要包括以下4个阶段[1]:P(Plan)一D(Do)一C(Check)—A(Action),此方法具有鲜明的标准性、科学性,其思想的实质是确保完成当天的工作以及开发明天的工作任务,在医院各项管理活动中得到全面的推广与应用,充分展示现代医院管理的时效性。我院自对后勤管理工作应用PDCA循环方法以来,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医院后勤管理现状

1.1 工作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后勤管理保障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医院后勤职工的文化程度与专业素质。通过分析本院的情况,维修人员的专业水平比较低下,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比较少,缺乏强烈的安全意识。本院后勤部共有69位工作人员,很多人员来自偏远的地方,其中本科文化1人(1.45%),大专文化12人(17.39%)、高中文化46人(66.67%)、 初中、小学文化10人(14.49%),还有非正式用工336人,整体上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管理人员现代化管理水平较差,掌握现代管理理论较少等。

1.2后勤管理工作管理监督不全面

后勤工作繁忙复杂,涉及的范围包括水、电、路面维护等方面,需要很强的技术支持,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现了差错,便会影响到整体医疗工作的进展。由于后勤人员大多是流动的临时工,其工作待遇、福利都比较低,没有建立与完善其工作管理监督制度,职工工作比较松散,工作人员缺乏高度的责任心,存在很多明显的不规范现象。

2 后勤管理方案

2.1 计划阶段(P)

在计划阶段中,第一应该不断完善组织管理,优化后勤质量管理体系。本医院组成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工作包括:行政管理工作、科室培训工作、考评工作等。第二,完善定期目标管理考核,明确后勤部门岗位的责任,增强职工行为的规范性。在考核中,提高后勤部门的工作效率[2]。第三,实施目标管理考核,采取竞争上岗模式与激励模式,充分调动后勤职工的积极性。

2.2实施阶段(D)

在实施阶段过程中,应该不断增强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使技术操作更具有规范性,定期举行业务学习与专业培训,充分调动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同时,鼓励职工进行等级及职称考试,掌握更多的专业文化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最后,鼓励后勤职工了解各岗人员职责与每季度考核制度,严格遵循安全生产技术规范,进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医院后勤管理水平[3]。

2.3检查阶段(C)

在检查阶段,严格遵循标准的工作方法,随机到科室检查后勤人员工作情况,作出合理的考核评估[4]。医院质量控制小组,定期进行检查各类型设备运行情况、污水处理情况、水电维修情况等,及时归纳检查结果,为日后考核科室提供充分的依据。小组成员加强对后勤人员的工作质量的巡查,收集全院各科室提出的可行性建议,完成巡查记录,如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案[5]。

2.4处理阶段(A)

对各个实施阶段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纳,针对维修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科室会议上进行讨论,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科学调整PDCA循环计划。PDCA循环作为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具有持续性与开放性,需要坚持持续改进、循环渐进的工作方式,才能保持医院后勤管理的平稳上升[6]。因此,应该必须检查结果,对工作表现良好、得到病人、医护人员、职工表彰工作人员,给予经济上的奖励,为年底评优创先提供充分的依据。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在应用PDCA循环法之前,患者的满意度为80.12%,应用后其满意度为96.34%;在应用PDCA循环法之前,职工的满意度为76.93%,应用后其满意度为95.03%;应用PDCA循环法后,患者与职工满意度明显高于应用前,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PDCA循环应用于医院后勤管理中,不断提高后勤工作质量,提高患者于职工对后勤管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通过以上研究表明,应用PDCA循环法后,患者与职工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应用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循环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如下:具有循环渐进、持久改进的特征,充分提高管理质量。医院后勤管理作为一个完整庞大的PDCA循环,各班组的管理作为小PDCA循环,大小循环通过计划指标,形成环环相扣、同步进行的整体[7]。各个循环阶段与后勤管理工作形成紧密的整体,促进职工工作效率,提高患者及职工的满意度,为医院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率。在PDCA循环应用过程中,不断转变后勤人员服务观念,为临床提供多元化、系统化的服务,在临床一线中发挥重要的价值。

后勤部门工作以医疗中心为主体,坚持为病人、职工、医疗教研工作服务的工作原则,因此,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应该及时分析后勤工作特点和现状,加强职工的学习教育工作,了解职工工作情况,给予其人性化的关怀,不断增强后勤工作部门内部的凝聚力[8]。

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需要与各个科室部门共同合作,才能确保工作的时效性。因此,将PDCA循环的原理理念应用于后勤管理中,有利于实现医院管理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综上所述,在医院后勤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系统,实现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处理阶段等,在循环渐进的过程中,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在新医改政策下,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必须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就要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水平与创新管理理念,通过努力完善经营,及时调整后勤务管理的重心,明确后勤理工作对医院经营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科学、有效管理,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营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崔延华.PDCA循环在医院后勤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0,11(13):180-181.

[2] 杨勇.360度考核法在医院后勤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6(21):80-82.

[3] 陈旼.浅谈精细化管理在医院后勤管理中的运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7)1:97-98.

[4] 钟俊英.基层医院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3,(19)2:434-435.

[5] 王茜.PDCA循环在医院后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华章,2010,22(13):140- 141.

[6] 孙麟,唐羽,谢娟等.医疗体制改革下的医院后勤经营化管理[J].华西医学,2013,28(09):1455-1457.

[7] 贺买宏,凌小明,周军等.军队医院等级评审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改进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23(18):4471-4473.

[8] 唐蔚蔚,柴建军,李岩等.公立医院后勤改革战略模式选择——建立区域性后勤共享服务中心、打造医院后勤服务新模式[J].中国医院,2013,17(01): 64-66.

作者:曹清川

第2篇:PDCA循环理论在内部审计中应用

近年来人民银行系统在内部审计转型和深化发展中探索实践,内部审计关注绩效、服务治理、增加价值取得初步成效。PDCA是英文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纠正)的第一个字母,因而被称为PDCA循环(亦称戴明循环)。PDCA循环的提出对质量管理有着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引入PDCA循环理论,从促进组织增加价值的绩效视角,探索进一步深化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转型、促进组织价值持续提升的路径。

一、PDCA循环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一)突出目标导向,一切从谋划开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PDCA循环理论与我国古代儒家的事前计划或准备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PDCA基本循环体系中,其开端是P(Plan)——计划,计划必须根植于明确的目标导向,无目标导向就无所谓计划和准备而言;有了前期计划,后面的D(Do)——执行,C(Check)——检查及A(Action)——纠正才有意义,见图(1)。戴明博士在给美国企业领导提出的“戴明十四条”中的首条就明确提出要有“长期目标,而不是只顾眼前利益”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诠释了目标导向和计划在组织发展中的意义。

(二)聚焦问题不足,在执行过程中查找“短板”。问题意识是PDCA循环的关键,如果不能在循环中聚焦问题不足,就不能及时组织运行及计划执行中的经验做法和存在的问题,“短板”就无法及时得到修补,一次循环就成了“空转”,PDCA就失去了运行意义。只有立足计划执行全过程,通过聚焦问题不足,及时查找到运行中的“短板”,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可行措施加以修正、改进和提高。而查找问题不足则需要“检查工作标准有效性的程序”。这样问题不足的查找才能有据可依,才能真正查找到位。

(三)着眼改进提升,每一轮循环都要获得新的进步。PDCA循环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在每一轮的循环中,最具成功意义的环节在于最后一个环节A(Action)——纠正。通过上一环节对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如何将做得较好的事情做得更好的方法,同时将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因而,四个过程在循环中周而复始,如爬楼梯那样,每一循环都在组织长期目标引领下,有新的具体目标和内容;每一个循环结束,解决了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如此阶梯式、螺旋式上升,以使每一轮循环都获得新的进步。这才是PDCA循环的真谛和要义所在,见图(2)。

PDCA循环理论的提出,也给质量管理实践带来了指导性变革。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有关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探索实践蓬勃开展。50年代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urun)提出了全面质量控制(Totel Quality Management,TQM)思想,1961年全面质量管理之父费根堡姆(Feigenbaum)博士出版了《全面质量控制》一书,全面质量管理在世界各国进一步得到发展。后来经过实践,PDCA循环四个环节演变为P(Plan)——计划;D(Design)——设计;C(Check)——检查;A(Action)——纠正或处理,使四个环节更加严谨实用。我国于1978年也开始引入全面质量管理,国内相关成长型企业结合自身的管理实践,把PDCA简化为4Y(即Y1计划到位,Y2责任到位,Y3检查到位,Y4激励到位)管理模式,让这一经典理论具有中国实践特色的发展。

二、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引入PDCA循环可行性

(一)引入PDCA循环契合了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转型发展的形势要求。近年来因顺应内部审计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人民银行提出了“风险导向、控制驱动、关注绩效、服务治理、增加价值”的转型理念。将关注组织运行质量和绩效、服务组织治理、增加组织价值提到全新的战略高度。在此指引下,人民银行系统各级内部审计部门已经逐步用质量管理和绩效审计的思维开展审计工作探索,并取得一些进展和成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于2013年8月颁布、自2014年1月1日实施的新《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明确赋予了内部审计确认和咨询两大职责,在《准则》中突出了“审计计划、审计结果沟通、审计报告、对舞弊行为的检查和报告、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同时提出了后续审计等审计整改督促落实环节的内容要求,这与PDCA循环四个环节基本契合。

(二)引入PDCA循环适应了人民银行新时期履行中央银行职责的需要。人民银行作为国家金融宏观调控管理部门,所担负的贯彻货币政策、强化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督管理、维护金融稳定的任务越来越重,社会对人民银行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级人民银行机构站在履行央行职责的前沿,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全面的质量意识履行好各方面的职责。内部审计部门也应积极创新履职,围绕组织中心工作、服务组织发展大局,紧密结合履职实际,从组织运行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不同视角,密切关注组织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深化内部审计转型探索。围绕整个组织履职质量和运行绩效开展内部审计各项工作,将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领域作为内部审计重点关注领域,将服务履职大局和组织治理贯穿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三)引入PDCA循环与绩效审计的“如何更好”理念相辅相成。PDCA循环的要义在于着眼长远的“阶梯式螺旋上升”,这与绩效审计中的评价“好与不好、如何更好”的理念尤为合拍。将PDCA循环理念引入绩效审计实际工作,更能够从质量管理的“精益求精”视角,审视整个组织或内设部门在履职及运行发展中的整体绩效,或是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某一层面,并从内部审计角度作出“好与不好”的审计评价,提出“如何更好”的建设性审计建议。对内部审计本身而言,也能够通过引入PDCA循环理念,以绩效提升的要求全面强化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如在审计项目立项阶段突出绩效要求;在审计检查过程中规范审计程序、简化审计流程、缩短审计周期、提升审计效能。同时注重与被审计单位的良好沟通,尽可能地取得对方的理解配合,最大限度地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在审计报告阶段,针对不同的报告对象采取不同的报告方式,最大限度达到报告目标、促进审计成果转化等,持续推进内部审计质量的“阶梯式螺旋上升”。

三、人民银行PDCA循环绩效审计应用

(一)切实拓宽审计视野,将质量意识和绩效理念贯穿内部审计工作始终。PDCA循环的引入,要着眼组织履行职责的长远目标,在“关注绩效”的总体要求下,将质量意识和绩效理念贯穿于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的全过程。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要以组织目标为准绳,将服务于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内部审计服务组织治理的战略高度看,在整个组织的PDCA循环大循环中,内部审计和其他职能部门也存在小PDCA循环。这些小PDCA循环都要紧紧围绕组织大PDCA循环进行运转,见图(3)。

在审计工作实践中,要将PDCA循环的精髓充分消化吸收,创造性地运用到内部审计工作各个环节。不仅要把绩效审计作为一种审计类型来探索,而且更要作为一种审计理念,一种审计方法,一种审计视角。除了做好项目绩效审计、部门绩效审计和综合绩效审计,在领导干部履职审计、离任审计及其他各类审计项目中,虽然项目内涵各有侧重,但在审计资源的分配、审计项目的谋划、审计方案的制定、现场审计检查和审计报告中,都力求体现全面质量管理和绩效审计的内涵和要求。要紧密结合审计项目的内涵要求,实事求是地作出选择和放弃,从不同的绩效维度开展绩效评价。力争每一个审计项目、每一个审计建议都能为组织发展提供建设性的价值增值。立足每一轮内部审计小循环,推动组织价值增值大循环的阶梯式螺旋提升,见图(4)。

(二)厘清内部审计履职边界,在遵循准则框架下积极实践PDCA审计循环。内部审计实践PDCA管理思想,不可能面面俱到、无所不包,必须充分利用好“稀缺资源”,厘清内部审计履职“小循环”边界,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精准发力,凸显自身在组织运转“大循环”中的价值。一方面,内部审计要积极遵循中国内部审计协会(CIA)新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关于确认和咨询职能的界定,紧密结合人民银行职责要求和内部审计工作实际,在严格遵循《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下,从具体准则《审计计划》开始,严格审计工作程序,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及时解决内部审计工作和内部审计项目中发现的问题。识别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咨询的事项,通过贯彻实践PDCA管理思想推动内部审计由“查错纠弊”向防范风险和增加价值方向转变。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在履职范围上,也要按照新修订的《内部审计准则》要求,践行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原则,在充分体现内部审计对组织风险的关注,将“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作为内部审计审查和评价的对象范围的同时,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摒弃内部审计部门“包打天下”的思维,针对组织价值增值的战略要求,依据准则开展确认评价或咨询服务。这也是《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决策与执行”的要求在PDCA遵循中的体现。

(三)优化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最大限度地提升审计工作价值。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加强和优化审计质量管理是提升内部审计工作价值的关键所在。具体地说,就是将PDCA思想融入审计流程控制,将PDCA理念贯穿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一是强化审前准备的计划管理。要注重组织审计人员持续认真学习内部审计准则,强化遵循意识和转型思维,要从“管理+绩效”的新视角开展审计准备,增强审计计划(Plan)的前瞻性和实用性。二是强化审计分析和绩效评价。审计实践中,不仅要注重从内控合规的视角关注和发现问题、提示风险,而且更多地提出加强组织治理、提升履职绩效的对策建议;不仅要通过绩效综合评价和分类评价,找出存在各类问题(既包括合规性问题,也包括绩效性问题)的背景、原因所在,并进行风险分析和绩效提示,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增值善治的政策建议。三是强化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要注重用PDCA的Check(检查)方法,始终坚持创新思维、注重实效。通过调阅有关业务档案,发现问题,同时也积极采用调查、面谈、比较分析、外部延伸调查等适合绩效审计的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数据分析、比对和检查,凸显绩效视角下审计质量管理的新要求。四是强化审后管理,通过持续纠偏,促进阶梯螺旋提升。要站在PDCA的Action(纠正或纠偏)的战略高度,通过审计质量评估、审计项目审理等多种渠道,对审计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强化绩效审计质量事后管理,及时总结审计项目执行中的经验教训,从而促进审计质量的稳步提高,同时在PDCA大循环中推进组织价值的阶梯式螺旋提升。

编辑:秦思慧

作者:陈西果

第3篇:浅析PDCA循环在风电运维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和环保事业的发展,风能作为绿色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我国新能源政策的扶持下,风电市场迅速地发展起来,截至2014年底,我国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约117,463MW。巨大的装机容量标志着我困风电技术日趋成熟,而随着机组运行时间的推移,运维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

自2005年国内第一个风电场投产至今,新建风电场的数量快速增加,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风电运维工作的前景无疑是广阔的,应用科学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整个运维环节安全高效的进行。

PDCA循环法是一套以优化成果为目的,从计划制定到组织实现的循环过程,是使管理活动有效实施的基本方法,适用于各种管理工作,把PDCA循环法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对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推动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PDCA循环是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改善管理质量的重要方法,通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置(Action)四个阶段,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管理过程。对于循环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找出原因,将其视为下一个循环中应该解决的目标问题,以求在新的PDCA循环中得到解决。由此循环往复,不断总结,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计划标准,使成果在一轮又一轮的循环后不断提高,使任何一项活动都具有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PDCA循环示意图见图1。

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有诸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去芜存菁,恕要达到优质管理的目的,在管理过程中对管理目标(进度计划管理、施工费用控制、工程质量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施工环境管理、信息化管理等)要做到主动控制、事前控制和动态控制。在实施管理初期,首先制定好管理计划以达到主控控制和事前控制的效果;要做到动态控制,必须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时将实施情况和中期效果进行反馈,并适时对实施方案进行优化调整。管理计划是否切合实际,目标计划是否具有动态特性,如何保证管理效果,使管理质量达到或接近最佳效果,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相应的管理策略来解决。因此,在实际工作应用中,可以通过PDCA循环法,运用循环理念将工程管理分为以下几个子程序来实现。

一、计划:针对项目管理的计划,包括制定任务目标和制定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两方面。实践表明,计划的严谨周密、经济合理、切实可行,是保证工作质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前提条件。

二、执行:按照预先制定好的管理计划进行具体实施过程。在各项计划实施前,要进行对执行方案的部署和交底,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方案,规范行为,将计划中的各项规定和安排落实到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通过对项目的管理,实现工程项目的最终目标。

三、检查: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进展及效果进行跟踪和抽检,汇集项目各方的反馈信息,检查计划执行的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存在的偏差,检验计划制定的周密性和科学性。

四、处置:据检查的结果,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并总结经验,采取措施纠正和优化,保证整个项目管理过程都在受控状态。另一方面需要将计划执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转入下一次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置(A)过程。

经过上述处理,把一个工程项目顺序管理过程转换成一个用PDCA理念主导的循环管理过程,形成工程项目管理的PDCA管理程序。通过PDCA不间断的层层循环,使项目管理计划达到或无限接近最佳效果,即工程项目的控制目标。

PDCA循环管理在风电运维中的应用

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风电运维中,使戴明环的质量管理理念贯穿到整个风电机组运行维护环节之中,将风电场的运营管理和机组维护管理按照“计划制定、组织实施、信息反馈、成果处置”四步管理模式有序进行。下文将以沈阳华创风能公司风电场运维管理为例对将PDCA循环在风电场运维环节中的实际应用做相关阐述。

一、计划制定(P)

在风电机组的运维管理环节中,需要将功能与成本、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进行技术经济评价,以有效利用资源提高运维效率为目的,通过有组织的创造性工作,寻求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的所需功能,以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要针对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运维系统的各个方面建立相关的管理指标,这些指标的定义作为任务计划,为提高风电机组运行可靠性和优化风电机组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一)分析现状,确定运维工作的重点。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统计风电场运维工作,包括所需的人(工作量)、机(机组设备状况)、料(备品备件)、法(综合考虑确定合适的方法)、环(现场环境的限制,安全方面的考虑)等条件。

从机组厂商运维团队的角度出发,针对风电的运维工作,主要分为人员管理、备品备件管理、机组设备管理三部分。一个项目中,人员的相对流动并不频繁,技术能力差距不大,相比之下,对备品备件的管理、机组运行情况的掌握(及突发事件的处理)在整个运维管理环节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这些工作将是运维工作的重心。

(二)找出影响运维工作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原因。

影响运维工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人员因素、资金因素、极端天气因素、业主因素、突发状况因素等,企业可以根据项目现场跟踪检查所记录的原始数据,利用排列图法分析影响运维工作正常进行的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和一般因素,从而使企业有限的控制资源集中在主要因素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目前,一般主机厂家及运维方普遍存在个别项目备品备件准备不充分,面对突发情况处理反应速度和处理速度不足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运维厂家考虑的是全困甚至世界的市场,无法把资金、人力、物力集中于某一个运维项目。同时,由于风电场的建设遍布全国,相邻现场之间的距离很远,人员调配和物资分配无法做到最优;对一些突发状况,无法做到尽量有计划有准备,面对突发状况,往往是现场运维人员在发现后才开始动作,当面临准备不充分的时候才联系总部调配人员物资,这会直接影响到运维的成果和效率。

(三)针对主要因素采取措施,制定指标或计划。

找出运维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后,可根据经验和已有事例、采用因果分析法、调查表、排列图法等方法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影响项目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后,就可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根据价值工程理论,确定关键工作、关键线路,制定相关指标或计划。

经过分析,本文总结出了运维环节中的主要工作和影响运维成果的因素及其原因,制定了如下应对方案:(1)对项目实施区域化管理;(2)备件库动态管理;(3)远程监控系统研发上线;(4)建立紧急应对小组;(5)建立风电场巡视制度。以上五项措施作为运维计划,经过领导组仔细推敲研究形成详细工作计划,正式对旗下各个运维项目组发出文件指令,限期执行。

二、组织实施(D)

这一阶段是PDCA循环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它是将制定的工作目标和措施等各种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这一阶段可分为决策、监督、实施三方面,其中决策层为公司领导班组和项目管理班组,负责根据下达的路线方针完善计划细节,制定详尽的实施方案,监督层在过程中对实施部门进行监督与考核,通过检查、评比、建设单位(业主)反馈等手段监督实施部门对计划措施的执行效果。实施层为基层一线工作人员,按照计划安排,对运维工作进行一线作业。

根据工作计划,将各个项目进行大区域划分,推进区域化管理;建立人员台账、备品台账、设备台账和突发事件台账,通过对各类型台账的分析和总结,将各个运维项目的综合情况做细致深入的了解,根据各个风电场的实际情况与巡视结果相结合,对人员及备品备件进行预估和配备,以区域为单位,对备品做统一流动管理;建立远程监控系统,以区域为单位,对区域内的所有运行机组进行统一监控和信息搜集,充实区域台账,以备后期总结分析;建立紧急应对小组,对突发的重点难点进行集中分析和处理。各项工作的开展建立任务进度时间节点,以便后续进行效果检查和反馈信息。

三、信息反馈(C)

根据PDCA循环管理理论,第三阶段为Check—检查阶段,这里的检查是指根据计划阶段所制定的计划内容,检查执行过程产生的实际效果。例如,进度是提前或是滞后,成本的节约和超支。这种检查在风电运维中体现为,在计划任务实施至一定时间节点时,通过监督层将任务落实的进度和期间产生或遗留的各种信息反馈给决策层。这种信息的反馈是下一步总结分析的基础,所以,信息搜集的全面性和准确度会直接影响这个管理循环的效果,通过对机组运维状况、项目台账、业主的评价等信息综合分析整个执行环节所带来的效果,分析优势总结不足。

在运维过程中,要做好对运维工作的跟踪检查工作,可采取横道图比较法、香蕉曲线法、前锋线比较法或列表比较法等方法将计划和实际情况进行比较,找出存在的偏差,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修正。修定完善计划,为后期的运维工作打好基础。

四、成果处置(A)

作为一个PDCA循环的最后一步,正体现了这种管理模式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对于计划执行与检查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或出现的偏差,及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保持整个计划执行过程的受控状态。这个环节分为处置偏差和预防改进两个方面。前者是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前的执行偏差、问题或事故;后者是将目前获得的成果信息反馈到管理部门,反思问题的结症或计划制定的不周,确定改进目标和措施,为今后类似情况的预防提供借鉴。

所以这个环节并不是整个管理循环的收尾,而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经过检查反馈得出的计划执行效果进行总结和优化,分析各项计划成败的原因,总结解决遗留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推广计划完成所带来的成果,将通过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想法代入下一环的PDCA循环中,形成下一轮管理循环的计划,通过这样不断计划、执行、反馈、优化总结再到计划,周而复始,使整个运维管理环节的脉络更清晰、直观,使运维管理的目标主旨在一轮一轮的提纯和精炼中得到贯彻,效果得到升华。

在本次管理循环初期制定了5个计划,实施区域化管理提高了现场的管控力度;动态备件库保证了备品备件及时的供应;建立风电场远程运维管理系统,及时管控风电机组的运行状况;成立现场重大缺陷应对小组,及时处理风电机组技术难题;建立风电场巡检制度,及时发现缺陷第一时间解决处理,这五个计划在第一轮的执行管理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优化效果这一阶段,总结各个计划给运维工作带来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对成果进行推广,研究决定,下一轮的计划将在本轮计划的基础上做一定延伸,在区域管理和动态备件库的基础上,建立区域备件库,补充动态备件库可能产生的个别特殊情况;将运维巡检的数据与远程监控手段相结合,组建远程技术支持小组,建立“星空云”风电机组运维数据库,通过科学规划的风电场运行及管理模式,有效地对风电机组实行预见性维护。这些通过第一轮循环精炼优化出的管理概念将作为第二轮管理循环的计划,在后期风电运维项目管理中将得到执行、推广和延伸。

结语

PDCA循环法作为提高管理质量的基本方法,同样适用于企业管理的多个方面,如果企业的各个部门或各个环节都能以PDCA循环作为基本的工作质量管理办法,彼此协同、相互促进,将会对企业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进程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PDCA循环的理论和方法在风电运维管理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大到项目过程管理、小到机组故障查处,对整个运维管理的全过程起到了有效控制和促进作用,最终使运维目标的安全、高效得以实现。

作者:于洪涛 陈效国

第4篇:PDCA循环法应用

PDCA是管理学中应用广泛的循环法则,其实总结它的精髓只有一句话:"在不断地总结和再总结中,完善管理和执行中的每一个环节"它坚持的原则是"精益求精".这一理念同样也可以运用到我们项目管理中,甚至每一个管理人员做的每件事情中."学之以鱼不如学之以渔"。

PDCA是英文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总结处理)四个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做任何一项工作,首先有个设想,根据设想提出一个计划;然后按照计划规定去执行、检查和总结;最后通过工作循环,一步一步地提高水平,把工作越做越好。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一般规律。

PDCA计划循环法,是美国管理专家戴明首先提出来的,称为“戴明循环管理法”。五十年代初传入日本,七十年代后期传入我国,开始运用于全面质量管理,现在已推广运用到全面计划管理,它适用于各行各业的计划管理和质量管理,已成为我国现代化管理内容之一。

(一)PDCA计划循环法的基本内容。POCA计划循环法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和八个步骤的循环系统。其内容分述如下;

1.PDCA四个阶段的工作循环。

第一阶段是制订计划(P),包括确定方针、目标和活动计划等内容;

第二阶段是执行(D),主要是组织力量去执行计划,保证计划的实施;

第三阶段是检查(C),主要是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第四阶段是总结处理(A),主要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置;

上述四个阶段的工作循环见下图。

2.PDCA八个工作步骤。

(1)提出工作设想,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调查和预测,确定方针和目标。

(2)按规定的方针目标,进行试算平衡,提出各种决策方案,从中选择一个最理想的方案。

(3)按照决策方案,编制具体的活动计划下达执行。

以上三个工作步骤是第一阶段计划(P)的具体化。

(4)根据规定的计划任务,具体落实到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并按照规定的数量、质量和时间等标准要求,认真贯彻执行。这是第二阶段执行(D)的具体化。

(5)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评价工作成绩。在检查中,必须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以及有关的信息情报资料。

(6)对已发现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从而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7)对发生的问题应提出解决办法,好的经验要总结推广,错误教训要防止再发生。

(8)对尚未解决的问题,应转入下一轮PDCA工作循环予以解决。

上述(7)、(8)两项工作步骤是第四阶段总结(A)的具体化。

(二)PDCA循环法的基本特点

1.大循环套中循环,中循环套小循环,环环转动,相互促进。一个企业或单位是一个PDCA大循环系统;内部的各部门或处室是一个中循环系统;基层小组或个人是一个小循环系统。这样,逐级分层,环环扣紧,把整个计划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相互紧密配合,协调地共同发展。如图3-14。 2. 每一个循环系统包括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四个阶段,都要周而复始地运动,中途不得中断。每一件计划指标,都要有保证措施,一次循环解决不了的问题,必须转入下一轮循环解决。这样才能保证计划管理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完整性。

第5篇:PDCA循环案例分析

案例题目:运用PDCA循环法确保医院有良好的环境卫生 案例背景:

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全国51家三级医院的3523名患者进行住院体验和满意度调查发现:患者对环境清洁,尤其是卫生间异味的满意度排在所有13项指标的倒数第二。可见卫生间的清洁是各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卫生间等公共区域人口密度大,流动快,是病菌滋生和传播的易发场所,如何保证卫生间的整洁是医院急需解决的问题。

要求:以PDCA循环理念为指导,选用适宜的质量管理工具,改进医院卫生间的异味,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

第6篇:PDCA循环管理在保洁管理中应用

现代保洁管理中的PDCA循环应用

华夏清洁资讯

作者clean120

【摘要】有效的保洁管理模式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遵循为实现不同的目标,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整理同样的信息,将对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简单介绍,PDCA循环是施工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项重大变革,把PDCA循环运用到现代保洁管理中,针对施工企业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管理中可以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其在保洁工程项目管理中各个阶段的应用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深化PDCA循环在动态管理工程项目过程中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有效性,使企业的工程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关键词】PDCA循环;全面质量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进度控制,成本控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质量管理工作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在如今物业清洁管理中,无论是自管还是外包清洁,其竞争程度是激烈的,特别是在一线城市的中大型保洁公司,其管理模式再从经验主义到现代化管理转移过程,也清醒地认识到了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和服务是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是争取市场和发展企业的根本保证。

一、“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基本概念及模式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是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并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循环过程。

PDCA模式简述如下:策划P(Plan),根据业主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实施D(Do),实施过程;检查C(Check),根据方针、目标和服务要求,对过程和工程进行监视测量,并报告结果;处置A(Action),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通过以上数据和现场反映,各项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达到预定目标。 PDCA循环在运用过程中具有三个特征: (1)环环相扣,不同层次的PDCA循环,相互衔接,相互联系。决策阶段的质量管理和施工前的质量管理相当于PDCA循环中的第一环,目的都是收集材料,制定标准和计划,论证可行性,做准备工作;

(2)螺旋式上升,PDCA是周而复始的循环,每循环一次就上升一个台阶。每次循环都有新的内容和目标,都解决了一定的质量问题,使质量水平不断提高。除了进行施工外,还要进行现场的控制检查,如果发生质量方面的事故,则要进行突发事件现场处理。

(3)推动PDCA循环,关键在于A(改进)阶段,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一定的标准、制度或规定,改进工作,才能促进质量水平的提高。在这个环节中,工程质量管理的各方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和总结,提出问题,通过协商进行解决。丰富企业的清洁知识管理档案,出现的问题可以作为以后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工程质量管理内容上实现PDCA循环,可以更好地促进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PDCA”循环管理在保洁管理中应用

1、策划阶段(plan)

(1)收集信息,制订计划

首先按照招标方规范的要求,结合项目现场工作实际情况及需要,围绕质量目标及调研结果编写保洁现场工作总体管理制度。其次,通过对管理小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客户的满意度调查的反馈或调研结果建立各部门持续改进制度。再次,针对根据保洁现场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的需求,建立现场工作汇报统计制度 结合质量检查标准制订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工作中对照制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核查,使完成任务的时间和标准有章可循。 比如保洁开荒工程施工管理是在接到工程任务后,针对工程的施工特点和要求进行人、财、物的组织和协调最终完成工程施工任务,同时也是系统化的有组织有目的地管理过程。 认真阅读图纸掌握图纸中原则性、重点性问题,如果是以前曾经接触过类似工程,那么要找出与以前类似工程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如果是以前也没有接触过新的类型工程,那要多用时间分析图纸初步划分工程项目的分部,安排先后顺序为施工前的进度计划、以后实际施工时的人员机械安排做好充分准备。

(2)勘察施工现场与市场调查

根据“PDCA”的不断循环上升理论,可以知道你即使对某项任务执行前做了再详细的准备工作,把可以预见的问题尽量做到完美也难说,在执行过程中也和有可能会出现未预见到的问题使你陷入困境,所以要在保洁管理过程中不断的进行监控、检查,时时掌控工程进展动向与外界潜在问题控制在将要发生之前。施工用水、电、饮用水是用地方的,还是自己现场解决,施工现场的布置等这些都对后期的施工管理与维护以及施工成本控制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勘察现场对工程能否顺利开工起到了制关重要的作用。

勘察施工现场的主要目的:规划施工现场内部布置,调查施工用水、电路情况,针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人员、机械、设备、物料做相应的安排, PDCA应用于保洁项目中,特别针对中大型开荒保洁工程,石材前期无缝处理工程质量管理控制及现场安全风险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在日常项目管理中需要不断循环班组现场管理、班组长的角色与素质、人员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班组建设与管理、成本管理、现场安全管理。 (3)施工前准备工作

市场调查是对工程所在地的材料供应情况、市场价格、人工费价格、机械设备占时费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为下一步的管理决策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依据。 信息整合分析,制定实施计划是对施工图纸、设计工期、气候条件、原料供应情况、经济实力、技术力量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科学的配置,也就是适时、适量,比例适当、位置适宜地配备投入生产的必须要素,这一过程就是编制施工组织方案以及成本控制目标的形成阶段即:制订实施计划。

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拟建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从“PDCA”管理模式讲就是对工作任务的计划。通过这种“计划”可以全面考虑拟建工程的各种条件,扬长避短,合理统筹安排施工进度、施工要素(劳动力、原材料、机械设备、施工技术、资金投入量),预先针对工程的特点设置项目部的建置,使其机构、部门间更加精练、协调,提高作战能力,取得多、快、好、省和安全的原则,为了达到控制施工成本保证工程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

2、组织实施阶段(do)

有了前期的充分准备工作,接下来就是工程施工。在组织施工中除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成本控制目标进行外,还要密切关注在实施过程中实际情况与设计方案间的差距,以防其它因素的发生,如发现制订的计划与事实差距有增加的趋式要及时找出原因,调整计划目标。按照以下的步骤开展工作: (1)分析现状,发现问题。

(2)分析质量、管理问题中各种影响因素。 (3)分析影响质量、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4)针对主要原因,采取解决的措施——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措施?——达到什么目标?——在何处执行?——由谁负责?——什么时间完成?——怎样执行? (5)执行,按措施计划的要求去做。

例如在某大型购物广场保洁开荒中实施PDCA要点: 客户沟通(高、中、基)、开启动大会、实施调研、处理客户需求、编制实施计划、流程模拟、基础资料编码、用户培训、项目验收。

通过不断吸取行业新思想,颠覆传统模式,建立科学化、规范化清洁管理,需要组织单位根据现有管理制度进行有效改进,把握好以下要素: 健全制度约束、规范化操作程序、工艺流程标准、PDCA内环管理、奖惩激励机制、员工行为规范。

3、检查、处理阶段(Check、Action)

检查是对计划执行过程的监督,是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必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可专门由一个人管理(品质部门/督导),这个人必须是非常熟悉制订的计划并对该计划有深刻的理解,发现问题后能够及时反馈到项目负责人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项目负责人要第一时间召开相关人员会议,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各方提出的意见中提炼精髓,全盘考虑根据成本控制目标和质量目标做出正确的决策。

(1)检查,把执行的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目标进行对比;并建立资料库可调出作培训讲义。 (2)标准化,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的标准;需要对标准进行编辑、整理档案。 (3)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4)掌握工程物资需求情况,编制年、月、旬等计划,运用计划管理手段来确保各种主要物资的供应。

(5)掌握工程现场动态,定期调整编制的进度计划,以便对工程总体进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适用于市场部开拓同类保洁项目工作。

品质管理控制的基础,在于其基础管理的持续运行。结合ISO14001环境管理要求逐步提升,PDCA中的A不是一次就改正了,需要制定改正措施,每次循序渐进。正如《清洁技术函授培训教程》中管理篇中提到的涉及指令如安排、要求、计划、落实、检查、总结循环。统计方案例:排列图、因果分析法、对策表方法、分层法、相关图法、统计分析表方法、直方图方法。服务品质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地改进,持续的努力,不断将服务品质提升到一个新平台,坚持“持续改进”的工作作风也就成为必然。更重要的是每过一段时间要对工作整理调整,更新循序渐进达到提升品质文化的目的。

4、结语

保洁管理中全面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改进与解决管理问题,整改和提高各项管理工作,都应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通过爬楼梯那样螺旋式上升,每一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经过一次一次的循环,解决了一批又一批的问题,从而达到预先制订的施工成本控制目标和质量目标。同时还能够总结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能力和水平。推动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生产率、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生产效率改善实务:高效降低企业成本之方法》陈进华 (作者);厦门大学出版社;第1版 (2012年11月1日)

2.《企业班组现场管理 》黄安心 (编者)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3年5月10日) 3.《现代物业清洁管控宝典》清洁急救网(编者);华夏资讯出版社第1版(2013年3月2日)

4.《工程项目管理》丁士昭 (作者)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3月1日)

第7篇: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运用pdca循环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循环改进,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的认识,加强自我保护,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 实施后医务人员的规范操作意识增强、处理医疗垃圾的依从性及自我保护意识明显提高,从源头控制了感染源。结论 运用pdca循环法,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对医务人员的伤害。

关键词:pdca循环法;医院感染;持续改进

pdca 循环法是一套广泛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1],通过这一科学改进方法对医院感染管理进行综合改进,经过循环验证,现介绍如下:

1 pdca方法

1.1计划阶段

1.1.1现存在问题及问题产生原因 ①医疗废物分类不清,生活垃圾混入医疗垃圾。如药品外包盒、药物包装、注射器外包装属于非感染性垃圾,应置于生活垃圾内,存在与医疗垃圾混放情况;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如将一次性口罩、帽子、注射器等医疗用品置于生活垃圾袋内;②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危害之一,占职业伤害的79%[2]。在繁忙、工作量大的科室,发生几率更大[3];③科室对医院感染工作不够重视:使得科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认知程度不同,科内培训覆盖率未达到100%,各级人员规范操作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1.1.2管理目标 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制度,院感染管理科及科室加大监督监管力度,加强医务人员相关培训、宣传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规范个人行为。

1.2 实施阶段

1.2.1重视问题、统一认识 缺乏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不但可引起医院感染发病率增高,医疗垃圾的混放还会使医务人员针刺伤几率增高;流入社会后,还将污染环境,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1.2.2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增加宣传材料,全员定期培训 医院不定期举办知识讲座,请医院相关科室主任进行现场授课,各科室感染监测医生和监测护士必须参加,保证将最新感染资料传达到科室各人员,开会传达内容应有记录,同时医院设有内部网络系统,不断更新感染知识材料及发出最新通知。加设宣传材料,医院每处洗手池旁加贴"六步洗手法"宣传图片,以方便洗手者参照执行[4],从而提高手卫生的质量和依从性。

1.2.3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①合理配置科室内工作环境,明确划分污染区和清洁区,统一配备锐器盒及带有医疗垃圾标志的黄色塑料桶与带有生活垃圾标志的黑色塑料桶,粘贴标志醒目,固定地点合理放置。按其有效期及存满标准及时更换。每日根据收集垃圾的种类及数量,与垃圾收集人员做好登记查对工作,认真填写医疗垃圾登记本并签全名,从而避免因垃圾混放而造成的医疗垃圾流失和泄漏[5]。②进行治疗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操作规程的同时,也要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做好自我保护措施。

1.2.4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维护职业安全 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医院特制定了相关应急预案,包括职业暴露后伤口处理流程及疫苗的接种、相应药物预防应用方案、建立职业暴露报告制度等,其中感染管理科还要根据暴露源进行登记、建档,并按时随访,汇报分析。

1.2.5采用标准预防,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 如在接诊不同新患者前应用速干手消毒液消毒双手;治疗操作中应带手套、穿隔离衣、带口罩、护目镜等;应用安全注射,使用安全型留置针注射,单手回套针帽等。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保护,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

1.2.6合理应用抗生素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如妇科手术,一般应用第

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涉及阴道手术时可加用甲硝唑;剖宫产手术一般应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等。

1.3检查阶段

1.3.1 行政部门定期监督和不定期抽查 护理部和感染管理科每月对科室进行常规检查、不定期抽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每月院内网络系统公布医院感染管理简讯,发布的主要内容为医院感染全院综合性监测、icu目标性监测、手术部位感染、日常消毒效果监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微生物标本送检情况、mdro监测以及日常质量检查情况进行汇总。各科室根据检查汇总情况进行整改,纳入科室质控。

1.3.2 科室内检查处理 ①科内根据每月定期的检查、抽查、提问的结果、院感染管理科检查出的问题,进行培训、考核,并进行统计分析,书写培训考核记录;②科内制定量化考核细则,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措施。

1.4 处理阶段 院感科对全院的综合检测结果每6个月进行一次统计汇总并分析,科室内每季度进行感染小组会议讨论,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制定下一季度目标和加强学习的内容,并将所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解决。

2 体会

pdca的每一次循环都是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与完善,将其应用于医院感染的管理中,可以加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视程度;提高医务人员规范处理医疗垃圾的依从性;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流程,增强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参与,同事间相互监督影响,效果明显;从而有效控制了感染的源头,减少了医院感染对医务人员的伤害,同时也优化了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对社会有深远影响,值得推广。

第8篇:PDCA循环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它能降低由于不同医生医疗差异而导致的治疗疗效差异,能有效的保证医疗质量,它强调的是医疗护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流程上更加具体细化,更突出实践性和标准性,做到病种医疗环节质量标准化,实施全程监控和评价。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共分为4个阶段,即Plan(计划)、Do(实施)、Check(监管)、Action(结果处理阶段)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具体的处理内容:计划阶段制定方针、目标、计划书和管理项目;实施阶段主要按计划实地去做,去落实具体对策,监管阶段的工作内容是检查对执行后的效果;结果处理阶段的重点在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实施标准化,并依据标准执行;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解决,为制定下一轮计划提供资料。

我科2015年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1.入组率部分不达标,入组完成率极低,通过应用PDCA循环优化管理后,临床路径完成率有着明显的提高。但在上一个PDCA循环中,在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发现了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将其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在2016年,我科继续运用PDCA管理模式,解决了上一阶段出现的问题,同时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将其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不断促进临床路径完成率提高。 1.P阶段:合理设定计划 1.1步骤一:界定问题,确定改进目标,规划人、事、物、对策实施步骤及评估基准。

我科2015年1月-12月临床路径开展过程中出现入组率高,完成率低。其中结核性胸膜炎41例,入组率100%,入组完成率48.78%,原发性自发性气胸25例,入组率100%,入组完成率8%。未达到三级医院入组完成率50%的要求,为达到三级医院的要求,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费用,我科针对这种情况立即成立工作小组,收集相关资料,应用流程图还原事件经过并试图找出问题。

上图为我科2015年针对临床路径完成率低的原因分析,经讨论后得出的一系列原因,就上述主要原因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经持续改进后,我科2016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完成率较前有所上升,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完成率,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费用,我科临床路径工作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并收集相关资料,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应用流程图还原事件经过并试图找出问题。

1.2步骤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通过追踪临床路径全过程,工作小组对可能原因再次进行分析和讨论,采用“鱼骨图”方法将此循环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在讨论过程中,我们发现,上一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有一部分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有一部分问题仍然存在,同时发现了新的问题,上述一些原因导致了我科临床路径完成率较低的原因,具体原因分析见图2

1.3步骤三:找出主要原因

通过工作小组讨论,认为我科临床路径完成率仍较低的主要原因是:1模板维护不及时:经过1年多的时间,科室的管床医生对于临床路径已经比较熟悉,但临床路径模板没有及时维护,导致变异率较高,在出院时医生对变异录入不完全,产生变异退出的问题;2与信息科及医务科沟通不到位:我科现在大部分医生都能熟练操作临床路径,但仍有一大部分变异退出,其中有些问题需要及时向信息科及医务科反应;

1.4步骤四:制定措施 针对上述各种原因,我科采取以下措施: 1.临床路径个案管理员与信息科及时沟通; 2.科主任及时与医务科沟通;

3.个案管理员及时维护临床路径模版。 二:D阶段:严格执行措施 2.1步骤五:实施措施

对P阶段制定的措施严格执行,对每一个入组病例实行每日评估,实行个案管理员及工作小组分级监管,退出前由工作小组审核把关。 三:C阶段:检查实际执行结果 3.1步骤六:评估效果

2016年

2、3月份我院医务处分别通报了2016年

1、2月临床路径开展情况,我科原发性自发性气胸2例;结核性胸膜炎5例,入组率100%,入组完成率50%,入组完成率明显提高,且达到三级医院要求。 四:A阶段:反馈整改 4.1步骤七:标准化

根据上阶段的成功经验,制定基本改革措施,具体措施应该包含1.4步骤四内容。在实施基本改革措施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完善,制定出最符合本地医疗水平、本医院、本科室以及科室医生的方案,作为解决问题的标准,并严格的执行下去。

4.2步骤八:问题总结

在上一阶段,经过整改,本科临床路径完成率明显上升,已达到三级医院要求。但是发现在具体的医疗环境下,本科室的管床医生工作杂,事情多,导致在执行临床路径时不能仔细评估,对于变异没有仔细分析原因,这与临床路径最初的设计理念相违背,我们将这个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旨在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费用成本,提高周转率,不断提高临床路径的完成率。

第9篇:急救车专项质量规范管理中PDCA循环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究在急救车专项质量规范管理中PDCA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本区的三级医院的评审标准进行总结,结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包括急救车的药品保存、物品存放、封条应用、钥匙存储以及交接接物本五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结果: 在五方面进行PDCA管理后各项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急救车专项质量规范管理中结合PDCA循环管理能够降低急救车项目的缺陷比率,提升管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救车; 专项质量; 规范管理;PDCA循环

PDCA循环也称作戴明环,是一种管理的全面综合管理方法,结合计划、执行以及检验和处理实施循环质量管理,其应用特点为按照科学程序实施循环质量管理[1]。本研究对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四个月期间实施急救车专项质量检查的PDCA循环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家甲等医院,共有55个护理单元,每个单元配置一台急救车。 1.2 方法

结合医院的评审要求进行急救车PDCA管理的检查,目前我院的药品管理和使用均实施相应的统计,并且由专人进行负责管理,使用后及时补充,对于有缺损的要及时报备。你定心的管理条目,主要涉及药品保存、物品存放、封条应用、钥匙存储以及交接接物本的管理。在药品保存方面要定期检查药品的包装盒是够完整,同时对封条进行规范检查,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性,钥匙的存取使用是否方便,另外在封条的纳入和交接方面是否正常。接下来是进行管理计划,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且成立相应的管理委员会对急救车的管理质量进行评审,结合本院情况制定相应的检查表。对本院的55台急救车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归纳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存在药品包装盒不完整、急救药品标注不清晰以及急救药品的存放不规则和封条粘贴无效,另外有要是存放不合格等问题存在[2]。综合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计划制定然后进行针对性地完善管理制度后实施。实施阶段首先要同意药品的管理,将急救车上的药品分为基本抢救和专科抢救药物,并且做到全院同意,由护理组组织后分别下发至各个科室,并且进行专门的会议讨论决定,确定出全院较为常用的基本抢救药物,例如盐酸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多巴胺、地塞米松和安定、氨茶碱、尼可刹米、洛贝林,专业抢救药物则根据各个科室的需要进行确定,其药品准备原则为一线基本抢救药物准备四份,二线基本抢救药物准备十份,专科急救药物则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并且按照规定顺序进行放置[3];统一急救药品的品种,按照药品规格进行统一分类后将其位置固定,避免出现随意放置不利于使用;对急救车的封条进行同时管理,封条的涉及要尽可能设计合理,本院封条要统一制作,包括封存时间、失效日期以及检查人和核对人签名,要保证封条的绝对有效性;制作相应的急救车一个用示意图,结合文字和图片进行抢救车位置的固定,同时进行同意标识;对急救车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标识的统一放置和应用;对急救药物的使用原则、注意事项、不良反应以及配伍禁忌和适用证和禁忌症进行梳理并落实到临床工作应用当中;完善急救车使用管理制度,并且规范填写内容,深入学习急救药物的使用[4]。对比检查管理前后的管理水平,同时制定统一管理制度,对比管理前后的缺陷率。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的判断标准。 2 结果

在五方面进行PDCA管理后各项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PDCA管理前后的急救车缺陷率对比

项目 药品保存 急救物品区分存放

封条使用 钥匙存放 封条交接班

例数 55 55 55 55 55

管理前 46(83.6) 34(61.8) 33(60.0) 8(14.5) 44(80.0)

管理后 1(1.8) 2(3.6) 0(0) 1(1.8) 4(7.3)

P值 0.001 0.001 0.001 0.010 0.001 3 讨论

急救车是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抢救设备,其质量管理非常关键,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预后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为全面规范急救车管理的安全和质量,对本区的三级医院进行评审标准进行综合归纳分析。通过PDCA管理加强急救车管理质量,同时降低项目管理缺陷,同时通过循环管理可逐步了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全面完善管理制度[5]。目前医院内部的管理人员出现素质断层和扎堆状况,因此进行轮科学习非常关键。在全院急救车的同理管理中统一管理非常关键,结合阶梯式滚动上升模式提升管理质量[6]。

本研究中,在五方面进行PDCA管理后各项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在急救车专项质量规范管理中结合PDCA循环管理能够降低急救车项目的缺陷比率,提升管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谈超,孙继敏,江小四,吴开智,朱冬春,阮旭东,钱磊,许杜娟,夏泉. PDCA循环在病区药品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药房,2013,24(41):3888-3890. [2]展鹏. 安全生产标准化在广州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监督交底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3]张利军.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质量管理研究及实现[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4. [4]吴大勇.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4. [5]徐琴,肖继荣,丁永艳,黄俊. PDCA循环在急救车专项质量规范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学报,2014,21(11):13-15. [6]邹天韵,曹洁,孔蓓瑾,张洪燕. PDCA循环在血液科输血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14,29(12):4-6.

上一篇:表内除法单元备课下一篇:山西省商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