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故事

2024-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案例故事(推荐8篇)

案例故事 篇1

----

家访,真诚帮助,真心关怀,让学生走的更远。

五三班;高挑、文静的花季女孩,比较聪明;但总是闷闷不乐,即使笑也不大方,总是收敛着,很拘谨;一段时间了,她有些精神恍惚。

她曾在作文中写了:“我很难受,心里有说不完的痛。……妈妈好久没来一个电话了;……爷爷爸爸还会争吵吗?爸爸还会教训人吗?不知下周的生活费给多少,我怕回到家中……”这样的文字。让我对她的现状有了几分思考:怎么了?这个花季女孩子遭遇了什么困境? 我决定找个机会去好好了解了解。

那天下午,天阴阴的,零星小雨,气温较低,一些寒意;我和另外两名教师一起骑自行车沿着乡村公路到了离学校三十多里远的的家,去进行家访。

一栋两层小楼,家里只有她的爷爷正在门前劈柴。我们讲述了来意,老人家便坐下和我们聊了起来。

爷爷告诉我们:家里就爷爷、爸爸、孩子三个人,五岁时,父母离婚了),自己80多岁,身体还算硬朗;爸爸在外打工,听说孩子出现了不好的苗头,很揪心,最近辞工在家;爸爸当过兵,性子很直杆,说话没有商量余地;在如何教育孩子问题上:爷爷要孩子少 花钱,从小养成勤俭节约习惯,文静,像淑女,要能吃苦,学习要优秀;而爸爸要孩子会花钱将来才会挣钱,活泼,时尚,会做巧事,学习优秀不一定能成大器,要会广交人脉。为此,爷爷与爸爸爷儿俩经常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经常生气。

面对爷爷爸爸的不同意见,孩子为难了,听谁的?听谁的都不好使了解到情况,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触动:原来总以为家庭之爱给学生们撑起了心头的荫凉,总以为家庭给了学生们无微不至的关爱,总以为学生们的心里是阳光的,没有孤独与寂寞,他们总享受着童话般的幸福……这次家访的经历,颠覆了我心中许许多多的“总以为”。

单亲家庭里、一个未长大成人的孩子的身上遭遇了如此境遇,可以说是在夹缝中生活,她是矛盾的,彷徨无措,我们很同情!针对这种情况,我想:加强与孩子及家长的沟通,真诚帮助,用心关怀,教她接受即成的事实,教她变换一种思维,帮助孩子解决心中的疑惑,让孩子走得更远。

首先,我明白地告诉她,爷爷爸爸都是在用不同的形式在关注着自己!爷爷爸爸都是善意的。在家里,怎样教育孩子,方法是多样的,观念是开放的。爷爷爸爸在“对自己教育时出现矛盾的现象”并不是坏事,恰恰为自己提供了一个学习选择的好机会,是培养自己辨别是非、利弊的好机会;不应怨恨他们,用好了这个机会,会有一个很大的进步,自己就会有很大的成熟,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其次,做好自己手头上的事。自己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学习、锻炼、成长、进步;有了收获就有了说服力,爷爷爸爸再不会吵吵闹闹了,这样全家都“风平浪静”了,“你,一身系于全家之安稳”。

经过几番、多次交流,她豁然明白了许多:原来总觉得自己家庭不好,老是吵吵闹闹的,整日不得安宁;现在她接受了即成的事实,她变换了一种思维,现在觉得爷爷爸爸的争吵全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在操心,他们是那么地爱着自己,初二该让他们少操心了!

原来觉得家里争争吵吵的,不觉得安宁,不喜欢这个家;现在觉得这个家有一点争争吵吵挺好的,家里争争吵吵才有朝气,为此大可不必大动干戈而生闷气,为能生长在这样的家里感到幸福、自豪,因为家里有人常常在关心自己,现在能与爷爷爸爸和睦相处了。

此后,变的阳光了,信心十足了,有朝气了,也能看到脸上天真的笑,偶尔还能听到爽朗的笑声;她更爱自己的家了,更爱自己的爷爷爸爸了;学业有了长足的进步,通过自己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了第一名。

十一二岁的小女生,而且是女生,正生活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涉世未深,遇见事情很棘手,深感茫然,对事情理解的有些偏执;加上家庭教育方法的缺失,她非常无助,甚至空虚、乏味;这时候最需要有一个人给予用心关怀,真诚帮助;最需要有一个人给予一个合理引导,把事情向正面引导,把思维引向正面思考,给与及时点拨,化解分歧。

案例故事 篇2

看到这样一则故事: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在节目中问一个小男孩:“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小男孩回答:“我想做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 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 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 你会怎么办?”小男孩想了想说:“我会告诉飞机上的乘客绑好安全带, 然后我挂上降落伞先跳下去。”在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 林克莱特却仍旧耐心地注视着小男孩, 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时, 小男孩眼中的热泪夺眶而出, 随后的回答透露出孩童式的真挚:“我要去拿燃料, 我还要回来的!”看到这里, 我想, 倘若没有林克莱特的那份亲切、平和, 那样耐心的倾听, 在“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 小男孩哪还有勇气说出人世间最善良、最纯真的话语?倾听是理解, 是尊重, 是接纳, 是期盼, 倾听就是爱。

案例背景

爱学生是教师崇高职业道德的体现, 爱学生就必须做真诚的倾听者。然而, 在学校里普遍存在一种现象:为师者对话语权的“迷恋”导致教师对学生失去了耐心, 教师总是居高临下地“肆意”言说, 而要求学生“虔诚”地倾听;当学生说话时, 或是主观地判断, 或是粗暴地打断, 或是偏颇地回应, 总之, 作为教师有着太多的理由不让学生把话说完。这样的交流, 只有命令和服从, 只有授予与接受, 只有安排与执行, 只有言说者对倾听者的“高压”, 而没有理解, 没有宽容, 没有平等, 没有自由。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 便很难产生主动言说的欲望。于是, 创新与锐气便在教师有意无意的忽略中远离了学生。

案例回放

一天, 德育主任“送”来一个学生, 我打量一下来人, 哦, 是小锐, 高高的个子, 文静, 但情绪很激动, 哭得像个泪人。前段时期我与他谈过心, 他很有思想, 和我也能说心里话。他见到我, 哭得更厉害了, 真让我领教了“委屈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了。德育主任交代说:小锐和班主任发生了争执, 班主任被气得心脏不舒服正在保健室休息。小锐表示不想和班主任再说什么, 也不想向德育处申辩什么, 而只想和我说说心里话。“小锐你先坐下。”他顺从地坐在沙发上。“我很高兴你那么信任我, 很愿意听你说说心里话, 更愿意分担你的烦恼。”这时的小锐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他的心理防线被师生间的平等交谈所打破。如他所讲, 从上学那天起, 他是第一次坐着和老师说话, 更何况是在副校长办公室和校领导这么谈话, 他感受到我对他的尊重和关怀, 他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我, 以求得帮助和解释。我和他之间, 没有居高临下的训导, 没有必须“坦白”错误的逼迫, 没有“指点迷津”的说教, 我只作为忠实的听众在等待他诉说“委屈和抱冤”。于是由泣不成声、断断续续的喊, 一直到心平气和地诉说的全过程, 我都没有打断他, 而是时而点头, 静静地、耐心地倾听着, 他丰富的内心世界渐渐展示在我的面前。繁重的学业压力, 家长的殷殷期盼, 希望得到教师关注的渴望, 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不能自律的苦恼, 尤其是不能和教师很好地沟通与交流的现状, 使他陷入极度逆反的境地, 甚至片面地把对教师的偏见与看法转达给了家长, 导致家校沟通不畅, 从而影响着他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今天和班主任的激烈争执是他对以上种种的宣泄。

小锐一股脑儿地将“委屈和抱冤”倒了出来, 最后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听完小锐的诉说, 我们作了一次真诚的交流:“从你的诉说中我看到了你的思想、你的情感、你的渴望, 也看到了你丰富的内心世界:你需要教师的帮助和保护, 你感到焦虑、愤怒和不满, 你孤独、内向、自我保护能力弱, 你特别希望改善与他人紧张、对立的关系, 但是你缺乏与教师真诚的沟通与交流……当然, 双方都缺乏倾听的能力……”小锐很感激我对他的理解与包容, 更感激我能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听他诉说“委屈和抱冤”, 并对自己当天的行为感到后悔, 表示愿心平气和地去和老师沟通。事后, 我找到他的班主任, 将《林克莱特的故事》和“我与小锐的故事”讲给了她, 她很受启发也有同感, 并和小锐预约了谈话。现在, 他们的关系很融洽, 家校配合得也很好。

案例启示

教育需要交流, 交流需要倾听。教育者常常在“说“, 然而话说多了, 便减少了听的机会;话说多了, 便失去了新鲜多了老套, 失去了信任多了猜疑, 失去了亲密多了距离。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 我发现, 教育工作的一个有效方法是:怀着一颗平和的心, 走到学生中间静静地倾听;带着一份信任, 用倾听抚平学生心中的委屈、愤怒和困惑。倾听, 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自育能力。许多教师在教育学生时, 还没有听学生把话说完, 就喊一通、批一顿, 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其实, 当教师在倾听中将理解、尊重和平等传达给学生时, 学生述说的过程往往就变成了反思的过程。

做一个真正的倾听者, 需要爱心和耐心。要放下教师的架子, 更要蹲下身子, 尊重对方, 平等地面对学生。对教师与学生这两个特殊的群体而言, 心与心的对话必然由真诚的倾听开始。不会做真诚的倾听者, 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心底的声音, 那么,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同样需要倾听师生心底的声音。

我的教育故事案例 篇3

我今年新接手了初二年级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其中一个班的英语成绩很差,班平均分级部倒数第一名。学生基础差,厌恶英语,因而上课不爱听讲,或搞小动作,或睡眼惺忪,导致我每节课都完不成任务。刚开始,我还信心十足,以为凭借我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和风趣激励的谈吐,能够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可一个月过去了,情况没有任何改变。

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班课代表的话触动了我。有一天,我刚上完课走出教室,班上的尹同同同学就跟了出来,她低着头,胆怯地对我说:“老师,您以后可不可以不提问我?”我说:“为什么呀?”她就小声地说:“因为我害怕您的眼神,每当我答错题的时候,虽然您嘴上不说我什么,但我很明显地感觉到您的眼神和严肃的面部表情都在审视我、批评我。”

此时我震惊了,我一直以为对学生就应该高要求、严标准,这样才能“严师出高徒”,学习就得脚踏实地,慢慢地便能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然而事实证明我错了,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我陷入了深思。其实,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听好话,看好脸色。那么微笑是人类最美丽、最友善的语言,那就让我用微笑去唤醒学生们沉寂的心灵吧。于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每天都是满面春风的走进教室,用最亲切的眼神面对學生,而学生们也慢慢的被我感染,脸上有了笑意,尤其是原来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也勇敢地加入进来,有了学习的勇气和动力,课堂上的气氛渐渐的活泼起来。学生大胆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说错了,我们共同分析,共同进步,我们的英语课堂竟也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了激情。学生的抢答和竞争,使得每堂课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其中,慢慢地有了乐趣,有了自信。期中考试,这个班的英语成绩很明显进步了很多。

或许,正是我的眼神的变化,从严厉苛刻的眼神到眼中流动着鼓励和肯定,像一股股暖流温暖着他们自卑和沮丧的心,他们就是从我的眼神中得到了前进的信心和力量,一步一步走到现在。如今,他们不再是以前的“弼马温”了,曾经有学生和我说:“我最喜欢上英语了,因为从您的课堂上能找到公平,我最讨厌老师偏袒成绩好的学生,因为讨厌老师,导致我很厌学。只有您公正无私的心底,像一方明朗的天空,清澈,洁净,透明,从您的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是种公正的力量,使我的心也变得明朗起来。您的眼神在严肃中传递着爱意;在安静中透着温和;你的眼神就是一条汩汩流淌的河流,在不断的荡涤着人的心灵。”

案例故事 篇4

有一天,一个农夫的一头老驴,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

农夫绞尽脑汁想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老农毫无办法。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但回头一想,虽然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折去救它,不过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再说顺便把这头老驴给埋了,也免得它如此痛苦,毕竟它陪伴了自己多年,也作出过不少的贡献。于是,农夫拿来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当这头老驴看到主人要把自己活埋时,开始嗷嗷大哭,农夫也陪着掉泪,场面十分凄惨。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过后,这头驴子突然安静了下来。

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它开始镇定地将泥土奋力抖落在地,然后站到抖落的泥土之上!驴子刚才的沮丧和悲哀此时已经荡然无存,眼神中分明对农夫的“好意”表示心领神会和感激之情。农夫也突然明白了什么,于是拼命地往井里铲土。就这样,驴子将铲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站上去,再站上去。很快,这只老驴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在众人的惊讶之中快步地跑开了!【感悟】

人生下来注定要同困难打交道。困难就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在和困难的搏斗中,或是困难吞没懦夫,或是强者征服困难,古今中外,无一例外。

工作中,我们经常感觉到困难重重:社会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的残酷,企业文化的冲突,人际关系的复杂,甚至是各种不幸和灾难的打击,可能已经让你觉得身心憔悴,万念俱灰,你因此认为人活着实在是太累,太难,甚至差一点点就放弃了与困难斗争的勇气。然而,强者与懦夫的区别就在这里。因为真正的强者懂得,逃避永远不能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唯一办法就是勇敢地面对,积极地思考,然后将它视为磨练自己意志和锻炼处事能力的机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征服它,战胜它!

一次次,当你从困难前面走过,你终于明白,原来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想想自己曾经经过的种种挫折和灾难,你终于发现,正是这些困难和挫折让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相比之下,今天这一点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记住这个故事,它会让你永远把困难踩在脚下,助您迈向成功的颠峰!

张三李四

积极工作就会得到赏识 【故事】

张三和李四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他们拿同样的薪水。一段时间后,不知道怎么回事,张三青云直上,又是升职又是加薪,而李四却仍在原地踏步。李四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张三之间的差别。

“李四,”老板开口说话了,“您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一会儿功夫,李四便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又问。

李四没问,于是赶紧戴上帽子又跑到集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袋土豆。” “价格呢?”老板继续问他。

“您没有叫我打听价格。”李四委屈地申明。

“好吧,”老板接着说,“现在请您坐到这把椅子上,别出声,看看别人怎么说。”于是老板把张三叫来,吩咐他说“张三,您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张三也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他一口气向老板汇报说:“今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口袋,价格是两毛五分钱一斤。我看了一下,这些土豆的质量不错,价格也便宜,于是顺便带回来一个让您看看,”

张三边说边从提包里拿出一个土豆,“我想这么便宜的土豆一定可以赚钱,根据我们以往的销量,40袋土豆在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全部卖掉。所以我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您回话呢。”

此时老板转向了李四,说:“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张三的薪水比您高了吧?” 李四无语。【感悟】

任何一个企业都迫切的需要那些主动、负责的员工。优秀的员工往往不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安排工作,而是主动去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做好计划,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

问题在于,有一些人对待工作总是缺乏积极主动的精神,他们把自己当成一台机器,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敢有自己的想法,甚至即使发现领导的工作安排有问题,他们依然按照错误的安排执行“份内”的工作,一旦出了问题,他就将所有的责任推给领导——其理由就是“这是领导的安排,我只是按上司的意图执行工作,因此我没有责任。”这就是缺乏责任心和主动精神的表现。这种不负责任,消极工作的态度往往是因为他们对工作的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使然。如果一个人在思想上总认为自己在为别人打工,他就不可能做到积极主动和具有责任感,也永远得不到老板的赏识。事实上,工作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份薪水,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为人处事的能力,这些都有益于我们整个人生和事业的成功,这些价值和我们所获得的薪水相比高出千万倍。如果我们将薪水看得过重,认为拿一分钱干一分活,这样反而忽略了自己的进步,丧失了可能获得的成长的机会,这才是你最大的损失。有了这种意识,我们自然就会具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力量和无限的动力,积极主动地做好每一件工作。

不要担心没有人赏识,不要总是感觉怀才不遇,你要相信 “是金子总会发光”,是人才一定会得到老板的重用,只要你一步一个脚印,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工作,机会一定就在眼前。

一、积极的信念

1、孪生兄弟的不同命运 【故事】

有这样一对孪生兄弟,他们小时候生活在同一个家庭,过着同样的生活,并且同样只受过短短五年的教育。但当他们长大后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状况,哥哥经过努力终于成为一家大型企业的董事长,并且还有一个美满的婚姻和三个可爱的孩子,他每年都会拿出大量的金钱来做一些慈善事业,因此赢得不少赞扬和荣誉。和他长得一模一样的弟弟后来成了一个靠偷窃和勒索为生的瘾君子,并且因强奸罪被送进了监狱。

有意思的是,当记者问到他们为什么会有今天的结果时,他们的回答居然惊人的相同:我出生在一个破碎的家庭,我有一个冷酷无情的爸爸,他嗜酒如命且毒瘾甚深,有好几次差点把命都送了。他的脾气十分爆燥,经常打我妈妈。因为在酒吧里和一位看不顺眼的酒保斗殴,我爸爸稀里糊涂地成了一名杀人犯。因此,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四处流浪。我有这样一位老子,我还能怎样? 【感悟】

很多人认为一个人的命运主要是受到环境的影响,有什么样的遭遇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这是一个十分错误的观点。影响人生命运的不是环境,而是你对人生抱有什么样的信念!就如故事中的孪生兄弟,虽然他们的家庭环境一模一样,但由于信念不同造成了他们完全不同的命运。

不少年轻人总是认为自己的公司不好,是公司的环境和落后的管理使得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他们妄想如果自己是在一个世界一流的公司,就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并且得到公司的器重。事实上,他们在怀疑和妄想之中已经走进了一个可怕的陷井:天天懒懒散散,无精打采,工作起来马马虎虎,不负责任,除非万不得已,他们绝不多做一件事情,并且时时想着伺机跳槽。以这样的心态又怎么能够得到领导的欣赏呢?

如果换一个角度,我们从积极的方面去思考这种现状,你会发现,世界上任何一个顶尖的公司也都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逐步规范和完善的过程。正是因为公司目前的管理现状还有待于改进,这才是你施展才华的大好机会。如果你能为公司的规范、发展和壮大立下汗马功劳,你还用担心得不到老板的器重吗?

3、你在做那种和尚 【故事】

有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寺庙里。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溪,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面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了好朋友。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中他们一起挑水的日子一晃过了一年。突然有一天,东面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西面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意。哪知道第二天、第三天、直到过了一个月仍然见不到朋友下山挑水。他很担心对面的朋友可能生病了,于是决定到东面的寺庙里去找他,看看是否能帮上什么忙。

等他到了东面的寺庙,看到他的老友居然正在门前悠闲地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也没有生病。他很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喝水吗?”

东面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于是他带着西面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一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水来了。” 【感悟】

我们的“工作”有如和尚挑水的任务,而“打井”就象在工作中和业余时间不断地学习。如果我们整天在办公室工作就是打打电话、发发文件、做些驾轻就熟的服务性工作;如果我们总是强调自己工作很忙,不愿意挤出时间来学习; 如果我们安于现状,得地且过,成天醉生梦死,花天酒地,那就等着挑一辈子的水吧。

每个人都有一种良好的发展自己的愿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大多数的人总是难以实现这个愿望。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毕业后是一个普通的职员,工作了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仍然是一个普通的职员。这不得不说是一种人生的悲哀。学习是前进的基础,是提高自我素质的基本途径。所有原地踏步的人的一个共同的弱点不是知识的贫穷,而是他们缺乏一种对知识再学习的能力。据美国研究表明,一个1976年毕业的大学生到1986年,他的知识就基本老化。有人估算,目前人类社会获得的科学知识,90%以上是二次世界大战后获得的。未来30年,人类的科学知识总量将在现在基础上再增加100倍。特别是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各行各业的职业人士今天都已经明显感觉到了这种知识更新的速度正在加速,时常感叹“三天不学习就会落后于人”了。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首席专家路易斯·罗斯也曾说过:“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像鲜奶,纸盒上贴着有效日期。工程技术的有效期大约是3年。如果时间到了,你还不更新所有的知识,你的职业生涯很快就要腐蚀掉了。”

4、心中的顽石 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 【故事】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花园中摆着一颗大石头,宽度大约有四十公分,高度有十公分。到花园的人,不小心就会碰到那一颗大石头,不是跌倒就是擦伤。儿子问:“爸爸,那颗讨厌的石头,为什么不把它挖走?”

爸爸回答说:“那颗石头从你爷爷时代起,就一直„生‟在那儿,它的体积那么大,不知道要挖到到什么时候,挖这块石头,不如走路小心一点,还可以训练你的反应能力。”

过了几年,这颗大石头留到下一代,当时的儿子娶了媳妇,当了爸爸。有一天媳妇气愤地说:“爸爸,花园那颗大石头,我越看越不顺眼,改天请人搬走好了。”

爸爸还是这样回答:“算了吧!那颗大石头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话在我小时候就搬走了,哪会让它留到现在啊?”

媳妇心底非常不是滋味,因为那颗石头不知道让她跌倒多少次了。第二天一早,媳妇带着锄头和一桶水,将整桶水倒在大石头的四周。她下定决心,即使是发上三天两夜的功夫也要把这块石头撬出来搬走。十几分钟以后,媳妇用锄头把大石头四周的泥土搅松。但谁都没想到,几分钟以后她就已经把石头撬松并挖了起来,看看大小,这颗石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都是被那个巨大的外表蒙骗了。【感悟】

一张地图,不论多么精确,它永远不可能带着它的主人在地面上移动半步;一个国家的法律,不论多么的公正,永远不可能防止罪恶的发生;任何宝典也无法让你真正的成功或是创造财富。只有行动才能使地图、法律、宝典、梦想和目标具有现实的意义。

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见到一些“行动的矮子”,虽然他们想法很多,但总是不见其行动,他们要不是武断地认为某件事根本不可能有结果,就是说行动的时机还没有来临,总之,他们会为自己的拖延找到千百种借口。我曾经见过这样一位人力资源经理,他在新到一个公司时和我大谈特谈公司的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是如何的不够规范,并且信誓旦旦要为公司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但事隔一年,这家公司还是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问其原因,他说自己每天都被陷在一些人员招聘和劳动纠纷处理的事务当中,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制度化建设。就是这种毫无道理的借口让他找到了碌碌无为的理由。试想一下,他把不该做的事情全部做了,该做的事情一件也没有去做,公司何时才能走向规范?

阻碍我们行动的,往往是心理上的障碍和思想中的顽石,而不是事情本来有多么的困难。如果你认为一件事情值得去做,立刻行动,不要拖延,最后你就会发现你确实能够做到。因为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拖延才是让你停步不前的根本原因所在。

10、索桥三人行 用自信克服恐惧心理 【故事】

有一处地势险恶的峡谷,涧底奔腾着湍急的水流,几根光秃秃、颤悠悠的铁索横亘在悬崖峭壁之间,它是通过此地的唯一路径,经常有行者失足葬身涧底。

有一天,一个盲人、一个聋子和一个耳聪目明的年轻人来到桥头,他们需要从这几根铁索桥上攀走过去,别无选择。经过短暂的商议,三个人开始一个接一个抓住铁索过桥了。盲人心想,我眼睛看不见,不知山高桥险,可以心平气和地攀附。聋人说:“我的耳朵听不见,不闻脚下的咆哮怒吼,恐惧相对会减轻许多”。于是,盲人和聋人便从铁索桥上走过去了。

那个健全的人一边自我激励一边鼓起勇气开始过桥。刚走出十几步路,当他看到桥下的险象,听着咆啸的水声,想象着自己从桥上掉下去的各种惨状,内心变得越来越恐惧起来。再看看距离对岸起码还有50步路那么远,他的信心立刻崩溃了,双腿也开始发软。他决定停下来放弃过桥,于是拼命地抓紧手上的铁索,慢慢地转过身去。然而,就在此时,他一脚踩空终于从铁索桥上跌了下去,随着一声惨叫这位健全的年轻人便一命呜呼了。【感悟】

恐惧是自信的敌人。如果一个人在某件事情上很自信,那么他在这方面基本上就不会有恐惧;反之,如果缺乏信心,恐惧心理就会更加强烈。人们恐惧SARS但不恐惧感冒,为什么?这就是因为人们对感冒的治疗有信心,但对SARS却完全没有把握。

恐惧心理的消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它将严重地阻碍人们行动的勇气,而且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危害。例如,有的人恐惧某种疾病,他可能丧失与病魔斗争的勇气;有的人恐惧成功,他在差一点点就能成功的路上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有的人恐惧上司,与公司上司接触时会变得语无伦次、动作拘谨等等。经验告诉我们,人们经常怕这怕那,实际上在所有这些担心当中,只有百分之几的事情会发生,而且远远不象当初想象的那么可怕。大多数的事情,往往是人们自己把困难夸大了,将一些问题想得过于严重了,从而徒增恐惧,自己把自己吓得止步不前,甚至倒下。经历过SARS恐慌的人们发现,人是如此的脆弱,有关SARS的传言(由此产生的恐惧)令很多人失去了理智判断。然而,也只有经历过恐慌的人们才能知道,人又是多么的自信,因为人们经受过生与死的考验,而始终没有放弃对生命的热爱。正是这种必胜的信念让我们战胜了恐惧,也战胜了这场灾难。

导致事情失败和悲惨结局的原因往往并不在于事情本身(走过铁索桥)有多么的困难(盲人和瞎子都过去了),而在于存在于人们(年轻人)思想当中心的这种恐惧——这就是故事向我们提示的深刻的道理。

永远的坐票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故事】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坐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地找过去。

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的车厢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通常的情况是,往往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有若干的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

他告诉我们说,大多数乘客容易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有的人即使想到了,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他们为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已经感到非常满足,极不情愿为了一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感悟】

记得一位伟人说过“天才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确实如此,无论我们干什么事,要取得成功,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都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人终其一生一事无成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件事情上坚持过。

案例故事 篇5

案例一:美丽的圈套

学生潇,人高马大,喜欢恶作剧,还和男生打架,逗女生,对老师无礼,扰乱班级秩序,唯一的优点是“仗义”。

一天放学时,我在纸条上写了一句话:“你的孩子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然后,把潇叫到办公室,把折叠好的纸条交到他手上说:“把这个纸条交给你的家长,让家长签字后明天早上再送给我,但,送去和送回都不准拆开看。”你想,小孩子能不看老师给家长写的是什么吗?第二天,他第一个到校,喜滋滋地把家长签有:“孩子有进步,我非常高兴,谢谢老师!”的纸条交给我。那一天,我特别注意观察了他,一天中他特别规矩也特别精神。我想:我的“圈套”奏效了!

从此,我和每个学生“单线联系”,时不时给他一个纸条,上面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别写有“你的孩子热爱劳动!”、“你的孩子书读得很好!”、“你的孩子作文写得很棒!、“你的孩子团结同学,讲文明、有礼貌!”等等,并暗中与家长联系好要写鼓励性的回言,每次仍然要求学生不准看„„

渐渐地,班上的那些潇们爱和老师接近了,而且多次为班级做好事,纪律、卫生、文体活动样样争先。我感觉,他们像变了个人似的。尽

管,他们还有些反反复复。

[反思: “数子千过,莫如奖子一长。”心理学家验证,人总是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鼓励、赞许更能增添人的自信心。孩子的身心毕竟是稚弱的,倘若总是加以指责,势必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反之,稍加以鼓励,他们会为此兴奋不已、增强自信心,更加努 力,发奋图强,不断发展进步]

案例二:温柔的惩罚

已经接近期末,紧张的复习渐渐拉开了序幕。一天,我走进教室,那些学生看到我,窃窃私语了起来,并也偷偷乐着。我一声响亮的“上课”,学生“刷”的起立,待师生问好完毕,我立即进入了教学状态。可真是奇怪,今天这帮家伙为何如此不安分?或许是贪玩的心还没收回吧?也或许是因为我走进教室时的难得的好心情使“严肃“二字不见了踪影,使我的威严打了折?偶然间一瞟,发现第四组一女生瑶拿着铅笔盒玩的不亦乐乎,故意给她提个简单的问题,她果然不知所云。哎,她的眼里只有她的铅笔盒,哪还有我刚才所教的内容呢?

为了“杀鸡敬猴”,我立马来个下马威,没收没商量。对她的一脸委屈、一脸不甘、敢怒不敢言,我视而不见。我可不愿意为一个学生而放弃整个课堂。此时,教室里安静了许多。

下课铃声刚刚敲响,我请那位女生随我到办公室。我随手打开她的铅笔盒,数一数,好家伙,大大小小文具用品共16件,掐指一算,离期末考试也差不多还有十来天。于是我灵机一动,为何不来份“君子协议”,让她用实际行动来“赎回”她的文具,也正好给她一个改正的机

会。随即我和她商量,并且草拟了以下协议:

君子协议

今日甲方因课上玩文具而被乙方没收,经双方协议决定:文具盒内共计大小文具共16件,甲方认真上好一天语文课就可以赎回文具一件,计满16天为止,若哪天课上还有开小差、做小动作的情况,当天不得赎回文具;若哪天表现特别好,可以多赎回文具一件。在此期间,文具可暂时由甲方保管,由乙方和全班同学共同监督执行,此协议即日实行生效。

甲方签名:乙方签名:年月日

写完这份协议,瑶破涕为笑,她的脸上已经没有了不服与委屈的踪影。后来,这份“君子协议”在教室里公开宣读并且张贴在教室里,这“损招”还挺有效。

[反思:什么是孩子?孩子是生命的一个阶段,是处于十分重要、宝贵但自己并不完全清楚其价值的生命阶段,是缺乏生活经验、各方面都处于形成状态的生命阶段,也是充满多方面需要和发展可能、充满活力与潜力的生命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急于表现,而且表现的方式有时还有些荒唐,甚至会令我们头疼„„我们总是希望学生少犯错误,这十分正常。但是在潜意识中,我们往往希望学生一点错误都不犯„„ 但是,只要孩子没有走上歪路,一些小的错误或不足是可以原谅的。先哲教导我们:错误是创造的开始,不足是前进的动力!关键是我们如何面

对学生的错误与不足进行正确的引导]

案例三:假装的糊涂

学生阳,经常迟到,学习成绩特差。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和数学两科总分不到90分。今春开学第一天他就迟到,我在全班批评了他。第二天又迟到,我让他在全班作检讨。第三天上课还不见人,我正要发问,隐约听到教室外响起急促的脚步声。我灵机一动,说:“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说着我就转过身子在黑板上写起来,他便从后门门一下窜进了教室。我顿时松了一口气。我假装不知他迟到,平静如常地上课,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表扬他今天没迟到。他这时红着脸说还是迟到了,因为这一段时间他经过的路段正在修路,经常堵车,今天还是跑步到校的。我听后吃了一惊,差点没冤枉他。后来,我在班上表扬了他的诚实与进步,检讨了自己的主观片面。他从此再没迟到过。

[反思:假装糊涂是给学生一个机会,也是给老师一个了解情况的时间。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心,过分严格的要求,极易激化矛盾,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学生未经历社会的风雨,犹如一棵幼树,需要及时地慢慢浇灌,而不能劈头浇上一阵滚烫水。走近孩子的心灵深处,多给他们一份呵护,多给他们一份激励!还给孩子们心灵的自由、精神的自由、生命的自由;还给孩子们一个自由舒展的平台,让一只只小鹰高高地翱翔在蓝天的上空!所以,我们要多一份耐心,少一份急躁,多一点宽容,少一份斥责。这对转变后进生有好处]

后记: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有人说,教育是一幅画,一幅色彩斑斓的画;也有人说,教育是一首歌,一首常唱常

新的歌。而这一切,皆源于一种对教育的热爱!

我很喜欢这些话:让我们睁大一只眼睛看孩子的优点,眯着一只眼睛看孩子的缺点;让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只是站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色彩各也有千秋。

教育故事案例 篇6

创造力来自于兴趣和好奇心

一百多年以前一名调皮的小学生叫约翰·詹姆期·麦克劳德,出于好奇杀了一只狗,想看看狗的内脏,这只狗是校长家的宠物。校长明白此事后开始很恼火,简直无法无天,连我家的狗都敢偷杀,还有什么不敢做的?万一被狗咬了又怎样办?继而一想,小学生杀狗看内脏,想法新奇,做法勇敢,人才难得。于是批评加鼓励并罚他画了两幅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人体血液循环图。之后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发愤钻研生物解剖,成为著名的解剖学家。他和医学家班廷一齐发明了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因此获得了1923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奖。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这是他们创新的萌动,这时作为大人要保护他们这种品质。如果当年校长不注意保护麦克劳德的“好奇心”,一怒之下打了他,也许会摧残了这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案例故事 篇7

语文课程要体现新课改精神, 由课内到课外, 开阔学生的语言思维, 老师要合理引导学生, 努力尊重学生的观点。必须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去品味语言文字, 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才能收获对文本个性化的体验。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 引导学生弄清普罗米修斯的英雄行为表现在哪三方面, 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谈感受。

(3) 结合语言文字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古希腊神话。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 创设情景、填空补白、发挥联想等方式体会普罗米修斯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体会作者对英雄行为的赞美和钦佩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对英雄行为由衷的钦佩之情。

(2) 培养学生对古希腊神话等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自主探究中反复感受文本语言, 潜心研读、品词析句, 感悟普罗米修斯的英雄精神。

难点:从有关语段中体会人物心情、人物品质。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读题质疑, 激发学习欲望

(1) 这节课, 让我们再次走进古希腊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读一遍课题。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 读了这个故事, 普罗米修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板书:伟大的英雄)

(2)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 你想知道什么?生回答后, 师梳理为两个问题:“普罗米修斯的英雄行为体现在哪里?为什么称他为英雄?”

(3) 请大家打开书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画出相关语句, 在旁边做好批注, 写上自己读书的感想体会, 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2. 朗读感悟, 品词析句, 体会英雄行为

(1) 师:普罗米修斯的英雄行为体现在哪里? (板书:有同情心、带来火种、忍受折磨)

(2) 师:“有同情心”, 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预设生 (句段一) :“只要他们有了火, ”普罗米修斯对自己说:“他们至少就可以取暖和做饭了;以后他们可以学会制造工具, 给自己盖房子住。现在没有火, 他们的日子过得比野兽还要坏。”他鼓足勇气去见主神宙斯, 请求他把火赐给人类。“人类必须有火”, 普罗米修斯把长芦苇秆的一端触到火焰, 绒髓点着了, 慢慢地燃烧起来了。他揣着那个宝贵的火种赶回出发前的地方。

师: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师:同学们在脑海里想象, 如果人类没有火而在黑暗的环境下, 人们将看不见什么?看不见什么?还看不见什么?甚至看不见什么?在这漫漫无边的黑暗中你会感到—— (恐惧、害怕、不安) 。当你恐惧时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火) 当你害怕时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火) 当你不安时你最需要的还是什么? (火) 普罗米修斯看到这个场景, 他的心情怎样? (沉重、难过、心疼)

师:他为谁沉重?为谁难过?为谁心疼? (人类) 这一切的感受都源于普罗米修斯对人类的—— (爱) (板书:爱)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段一。

师:“带来火”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预设生 (句段二) :他把几个冷得发抖的人从山洞中叫出来, 为他们生了火, 教他们用火取暖的方法。不久, 人们家里都燃起了欢快的火焰, 男男女女围在火的周围, 得到了温暖和幸福。他们感谢普罗米修斯从太阳那里带来这份神奇的礼物……

师: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当人类有了火后可以干什么?可以干什么?还可以干什么?有火的日子真是——温暖、幸福。普罗米修斯带给人类的幸福仅仅是吃熟食、取暖和生活的本领吗?他带给人类的究竟还有什么?填空:火, 使人类从痛苦走向______, 从黑暗走向________, 从疾病走向______, 从蛮荒走向______。当普罗米修斯看到这场景时, 他的心情怎样?这一切的一切感受都源于普罗米修斯对人类的—— (爱) (板书:爱)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段二。

师:“忍受折磨”, 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预设生 (句段三) :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类伟大的朋友, 这个曾经把火带给人类, 使人类脱离苦海, 教会人类怎么生活的伟大英雄, 如今却身缠铁链被拴在山崖上。狂风终日在他身边呼啸, 冰雹敲打他的面庞;凶猛的大鹰在他耳边尖叫, 用无情的利爪撕裂他的躯体。普罗米修斯忍受了这一切的苦痛而不哼一声, 决不乞求仁慈, 决不对自己做过的事说一句懊悔的话。

师:全班同学齐读这段话, 读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普罗米修斯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拴在、呼啸、敲打、尖叫、撕裂) (出示课件普罗米修斯被束缚的图片) 师旁白:一心为人类着想的普罗米修斯, 此时被锁在高高的悬崖上, 脚下是万丈深渊, 令人不寒而栗, 这极其恐怖的悬崖上, 他将遭受怎样的痛苦和煎熬呢?

文字补白:炎炎夏日, 山上五十度的高温, 他____________

寒冬腊月, 北风刺骨, 没有御寒的衣物, 他____________

雷电轰鸣, 暴雨抽打, 他______

师:一年过去了, 十几年过去了, 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过去了, 整整三万年普罗米修斯经历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 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他的痛苦吗? (预设:痛不欲生、痛苦万分、难以忍受、生不如死) 是呀, 在这可怕的悬崖上, 普罗米修斯简直生不如死, 整整三万年, 他后悔了吗?动摇了吗?屈服了吗?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师:普罗米修斯忍受着这样的痛苦都是为了谁?这一切的一切感受都源于普罗米修斯对人类的——— (爱) (板书:爱) 同学们此时想说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段三。

师:一年又一年, 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过去了, 面对宙斯心狠手辣的折磨, 我们能让这位为人类驱走黑暗带来光明的火神永远承受这样的痛苦、折磨吗?人们是怎么对待他的?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段四。

师:普罗米修斯终于获救了, 听到这个消息你们的心情怎样?此时此刻想对普罗米修斯说些什么? (板书:敬佩、赞颂)

3. 总结全文, 升华感情, 领悟英雄精神

(1) 师:在你心目中你认为什么是英雄?说说你对英雄的理解。学到这你知道为什么说普罗米修斯是英雄了吗? (复述板书回答这个问题)

(2) 师拓展奥运圣火的由来, 进一步了解普罗米修斯精神。

(3) 师:既然他是英雄, 我们就要为他高歌、为他塑像, 让他永垂不朽。请同学们说说为他塑一个什么形象。

(4) 师:雕像塑成了, 让我们一起在旁边刻下一首永不磨灭的诗歌吧。 (出示课件配乐朗读诗歌:)

普罗米修斯赞歌

是谁?让漫漫黑夜跳跃希望的火苗?

是谁?让蛮荒时代沐浴文明的曙光?

是谁?甘愿触犯天条也要救人类于水火?

是谁?身受酷刑却无怨无悔?

啊!巨人, 是你给人类带来火种,

送来光和热,

送来人类新的纪元!

尽管上天和你蓄意为敌──

高山险峻、铁链加身,

烈日如火、暴雨如注……

但沉重的铁链只能锁住你的躯体, 却怎能锁住那颗坦荡无私的心,

难道仅仅是物质的火种吗?

不, 你给予我们的是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种!

勇敢、坚强、博爱、无私,

这就是你──普罗米修斯!

(5) 师小结:正如诗歌所写, 普罗米修斯不仅是物质的火种, 更是永恒的精神火种。

师:同学们,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美丽的神话──

生:普罗米修斯

师: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拯救人类的火神──

生:普罗米修斯

师: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坚强不屈的英雄──

生:普罗米修斯

4.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濡染神话传奇

自选作业:

(1) 摘抄课文中积累的好词佳句,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课文描写普罗米修斯的英雄行为, 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深刻印象?为什么会留下这么深的印象呢?

(3) 马克思说过:希腊神话是人类美丽童年的诗。课文中提到的宙斯、海格利斯、赫利俄斯等, 他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故事, 大家可以找有关的书读一读, 了解了解, 如《荷马史诗》、《神谱》、《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解放的普罗米修斯》等。

附:板书设计

案例故事 篇8

一、以课本为依托,导入故事

课堂导入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因此,为了成功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可以以课本为依托,选择一个与文本内容贴切的故事来导入新课,为语文学习搭建一个新的平台。以课文为平台,导入的这个故事可以与作者生平,与课文内容,与课文的写作背景密切相关。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应该注意故事的趣味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如在学习《詹天佑》(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在导入新课时,以此文本为平台讲述故事,导入新课。如可以讲述詹天佑从小心灵里就撒下了爱国的种子,并且在美国留学期间努力读书以报效祖国、为祖国争光的故事,也可以讲述詹天佑在指导修铁路期间艰辛工作的故事。这样的导入,使学生在脑海中留下一个“才华横溢、怀着爱国热情、不屈不挠”的詹天佑的丰满形象,从而对詹天佑产生由衷的敬佩,于是就能特别热情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对文章思想的理解更为透彻和深刻。

又如《小英雄雨来》,这一篇文章歌颂了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教师可以拓展课文内容来导入故事。如讲述日军侵华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那一段历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还可以讲述苏联卫国战争时候小英雄的故事,让学生对儿童勇于报效祖国的事迹有一个印象,为课文的理解奠定基础。

二、以生活为媒质。导入故事

语文新课标指出:生活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全部。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潜在学习资源,让学生把学习变为一种自我需要。为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出发,以学生为本,立足生活来导入故事。为了让故事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在故事导入上,应注重贴近生活,并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如在学习《触摸春天》(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盲童对生命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珍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同学们,你感悟的春天是如何的?”学生回答:“春天的草儿发芽了,花儿开了,鸟飞来了。”根据学生对春天感受的回答,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实际生活贴切的故事:“春天的确是草发芽了,花开了,鸟飞了。但是有这么一个与你们同龄的小女孩,却是用自己的手去触摸,知道了草发芽,花开了。而且她对生活的观察,都是用自己的手去触摸的。为什么这个小女孩不用眼睛,却用手去‘看’世界呢?那就让我们来读读《触摸春天》吧!”这样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基础上的故事,使学生易于接受,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内容不是学生所熟悉的事情,和学生实际生活相差很远。如有些课文描述的是乡村的生活,城里的学生不太熟悉。这时候,教师可以运用社会资源,如在上课之前请学生家长或社会各界有关人士来讲述自身的故事。

三、以比赛为抓手,导入故事

为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比赛的形式,导入新课。如可以就课文某一主题,叫学生通过去图书馆查资料、上网、向大人请教等多种途径,事先准备故事,然后在上课之前,让小组成员推荐代表讲述故事。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猴王出世》(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0册)的时候,教师根据小学生比较喜欢美猴王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可以在上课之前,举办一个讲故事竞赛。可以叫学生事先收集一些关于美猴王的故事。然后在上课开始的短短五分钟之内,让小组派代表举行讲故事比赛,比赛哪一个故事讲得好,讲得精彩,讲得动听。通过这一竞赛,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也能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认识。

又如在学习《落花生》这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知道更多种植花生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平台去自主搜集关于花生的故事传说,然后在班上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讲故事比赛,这样使学生对花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讲故事是一种很好的课堂导入形式,作为语文教师,应善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这一导入形式,以期达到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

上一篇:建筑公司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工作总结下一篇:毕业生登记表的自我鉴定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