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知识点总汇

2022-1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化学知识点总汇

从“经验总汇”到“知识地图”

收稿日期:2010-09-1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返观与阐释——新时期中国报纸新闻文体发展研究(1978-2008)”(09YJC860001)

作者简介:刘勇(1978—),男,安徽池州市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应用新闻学。

摘要:本文展示了1978年以来我国新闻写作教材的变迁轨迹,并对其基本特质进行了“深描”。作者认为,新时期以来新闻写作教材经历了一个从“经验总汇”到“知识地图”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新时期新闻写作教材对新闻文体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新时期;新闻写作教材;新闻文体

文献标识码:A

从历时性的维度看,新闻文体发展史实质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记者在原有文体规范的基础上进行文体实践,并不断改进甚至突破那些不符合时代要求与受众需求的写作“陈规”,继而建构新的规范,重新投入实践。有鉴于此,新闻写作教材就是在总结记者文体实践的基础上为“后来者”提供文体规范和文本“范例”,实质也是记者的“实践指南”。然而,1978年以来的新闻写作教材却经历了从简单套用“政治经验”到汇聚记者“从业经验”,再到努力建构“知识地图”这样一个发展历程,最终才逐渐找寻到相对清晰的定位。

一、编撰思路:从突破“政治经验”到回归“新闻本位”

教材的编撰思路不仅是对新闻事业指导思想、文体实践的一种呼应,也直接体现了新闻教育的基本理念。长期以来我国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可以简单概括为“宣传本位”,尤其是1978年以前,新闻传播的目的即是为了宣传,当时在学界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源自“文革”、以摘引领袖只言片语等同于学术研究的“语录新闻学”——“这些东西,在当时很多新闻单位人手一册,不少大学的新闻系和中文系作为教材,传播很广。”[1](P40)以1977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编印的教材《新闻采访与写作》为例,该书在“写在前面”的话中就明确指出:“编写这本教材,我们力求以阐明和宣传毛主席关于调查研究和无产阶级革命文风的论述为指导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从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上说明问题。我们的目的,不是单纯介绍新闻业务知识、采访方法和写作技巧,而主要是为了引导读者去学习革命导师的有关教导,提高读者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新闻报道这一阶级斗争的锐利武器,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2](P2)

编写教材的核心目的“不是传授新闻业务技能”,而主要是“引导读者去学习革命导师的有关教导”,进而帮助读者进行阶级斗争。听说上去很讽刺,却反映了当时新闻学研究的真实状况。基于这样的认知,教材中大量引用革命导师的语录,用政治性取代专业性,甚至以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一文中为“党八股”开列的“八条罪状”作为阐释新闻写作基本要求的理论框架,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不顾时间、空间、条件来生搬硬套领袖只言片语,动辄上纲上线,实质是用“政治经验”取代新闻文体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导致“新闻无学论”甚嚣尘上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11卷第6期刘勇:从“经验总汇”到“知识地图”——试论1978年以来新闻写作教材的嬗变

1983年9月10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召开了全国新闻教育工作座谈会,并下发了《关于加强新闻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开篇就指出:“目前新闻学教材缺乏,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给在职干部培训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抓紧新闻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实为当务之急。”为此,教育部决定成立全国新闻学教材规划评审小组,“立即开始规划、评审和推荐教材的工作。”[3](P6)此后,新闻写作教材建设首先从突破这种用政治经验取代专业规范的叙述模式开始。尽管初期的很多教材还是处在“新闻即宣传”的话语框架内,但已经开始有意识地突出新闻写作的文体特点。比如叶春华的《新闻写作》、汤世英等的《新闻通讯写作》等。其中,四川大学新闻系张惠仁的《新闻写作学》则将新闻写作视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新闻写作学是新闻领域中一个正在发展中的重要学科,是以研究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与新闻写作方法论为主要对象的专门学科。”立足这样的逻辑起点,她建构的“新闻写作学”的范畴主要包括七个方面:

一、新闻基本规律与新闻学基本原理在新闻写作实践中的运用;二、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三、新闻体裁形成史;四、新闻体裁分类史;五、新闻记者的素质与新闻写作;六、新闻写作方法论(含各种新闻体裁的写作方法);七、新闻派生学科的写作规律的探讨、研究,等等[4](P2)。

一边是一味强调政治服从的“宣传本位”,一边是凸显新闻文体独立性的“新闻本位”,两种编撰思路,用“天壤之别”来形容实在不为过。90年代之后的教材则更加注重新闻本位。2005年,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7所高校联合编写的《新闻写作教程》,则明白无误地将“新闻本位”作为新闻文体写作的基本特质:“新闻写作有三个重要特征使之与其他的写作方式都有所不同。任何新闻作品都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客观真实,二是广泛传播,三是具有新闻价值。”[5](P3)这里,新闻文体的独特性、新闻写作的独立性都已完全纳入了教材的编写思路中。

二、体例框架:从强调个体经验的“讲座式”逐步转向凸显新闻特质的“体系化”

如果说,80年代初期的教材强调的是对“政治经验”的服从,那么,80年代中期以后的教材则开始凸现记者、报人的“个体经验”。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此时的新闻写作教材、专著常常冠以“讲座”、“漫谈”、“散论”、“浅谈”等标题,基本以记者、报人的经验总结、体会描述为主,普遍缺乏系统性和学理层面的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的教材《新闻采访与写作》(1981)即为一例。该书目录如下:

人物通讯采写中的几个问题(穆青);有关新闻写作二三事(田流);我爱新闻工作(萧乾);奔腾在火热的战斗生活里(阎吾);战斗在生活的激流里(纪希晨);谈谈记者的基本功(顾行);新闻工作者应当是一名战士(顾雷);记者工作漫谈(柏生);两篇通讯的采写经过(陆拂为);报告文学的时代特征及其必须严守真实的党性原则(黄钢);关于报告文学的写作问题(理由);新闻工作与文学修养(程光锐);语言美的探索(白夜);散文漫话(姜德明);谈谈国际随笔的写作(司马达)。

不难看出,这本由15篇讲话稿组成的教材,并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体系,更多的则是新闻写作的个人经验与感悟。该书“写在前面”的话则明确指出:“这些文章多是1979、1980年这个专业聘请的一部分老新闻工作者、教授和作家为该系研究生讲课的记录,少数选自书刊杂志。这是一本新闻工作者经验和心得的汇集”[6]。应该看到,这种强调记者“个体经验”的“讲座式”体例已经比初期简单套用“政治经验”的教材要进步不少,但个体经验毕竟取代不了新闻专业的总体规范。

不可否认,当时新闻教育和研究力量的薄弱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客观原因。“文革”十年,新闻事业被肆意蹂躏为政治的工具,新闻教育遭遇被撤并的境地,新闻学研究完全处于停滞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闻业界与学界都开始了艰难的求索。相比而言,此时的学界力量更为薄弱,业界则部分充当了学界的角色。一批学者型记者开始结合历史的经验教训和个人的新闻实践进行思考与总结。徐铸成、戴邦、穆青、安岗等老记者成为新时期最早一批的研究中坚。他们相继撰写了一批有分量的著作,例如,徐铸成的《报海旧闻》(1981)、戴邦的《论社会主义新闻工作》(1983)、穆青等的《新闻采写经验谈——新华社记者训练班专题报告集》(1983)都成为畅销一时的专业书籍。这就建构了当时新闻写作教材的基本特征:多以记者的业务自传、写作经验谈、体会谈等为主要内容,实质是对传统新闻工作中的报道经验、报道方法的总结与提炼。这些书虽然缺乏体系,但在教材匮乏的80年代初,却非常畅销,影响了一代新闻工作者。

此后,伴随学界的崛起,新闻写作教材也开始突破这种“讲座式”的体例框架,80年代中期以后的教材则逐步循着“体系化”方向发展。这些教材按内容可分为两类:一是将新闻业务合而为一组成一个整体。譬如:叶春华等的《新闻采写编评》(1996)、刘海贵等的《新闻采访写作新编》(1997)、高宁远等的《现代新闻采访写作教程》(1998)、丁晓萍等的《新闻采访与写作》(2005);二是专门针对新闻写作方向。这是新时期绝大多数教材采用的方式。最为常见的体例是将新闻写作细化为总体写作规则阐释、新闻基本体裁分类和写作技法介绍等多个层面。刘明华等撰写的《新闻写作教程》(2002)体例就很有代表性:

该书上编为“总论”,每章内容依次是: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闻角度、新闻跳笔、新闻语言;中编为“消息”,每章内容依次是: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导语(之一)、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主体与结尾(之二)、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新闻背景(之三)、事件性消息、非事件性消息、描写性消息、分析性消息;下编为“通讯”,每章内容依次是:通讯的基本特征、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通讯的主题(之一)、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通讯的选材(之二)、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通讯的结构(之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社会观察通讯、专访、新闻特写和网络新闻写作[7]。

这样的体例,基本涵盖了新闻写作的理念与技巧、体裁与题材等方面,学科建构的目标非常明确。在此基础上,还派生出了一些新的体例。比如,方延明主编的《新闻写作教程》(2005)体例就比较独特。该书分为“理论篇”、“要素篇”、“体裁篇”和“题材篇”四个部分[5]。

这些教材的体例虽然有的尚存争议,有的也还在进一步探索之中,但这种“体系化”的撰写风格对于确立新闻写作规范、厘定新闻文体的内涵与外延、规范新闻业务教学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三、建构“知识地图”:由注重单纯文体技巧转向文体理念与技巧并重

任何学科、专业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教材则是对这一过程的见证。从写法上看,80年代以来的新闻写作教材就经历了由“术”到“学”的过程。前期绝大部分教材基本集中在技巧层面,主要是对消息、通讯等主要新闻体裁写作方法的总结与提炼。应该看到,对新闻体裁、文体技法等知识性内容的介绍是新闻写作教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样可以为初学者提供一张清晰的“实践指南”,但如果绝大部分教材都选择这样的写法,不仅会造成教材内容上的同质化,还容易流于僵化,缺乏学理的观照——“众多新闻写作学教材、专著,也是着重于新闻文体知识及新闻写作技法、章法等表面层次的汇集、整理;而较少致力于新闻写作的系统分析,缺乏对新闻写作思维、心理、审美意识、语言机制、最优化处理等深层结构的探索和概括,同样缺少理论的深沉和郑重”[8](P58)。

于是,一部分研究者开始寻求教材写法的突破。近年来比较通行的方法就是尝试将新闻写作上升到学理层面,将文体观念与文体技巧熔于一炉。例如,强月新、单波的《现代新闻写作》(1998)、张家恕的《颠覆与建构——新闻写作原理探究》(2002)、林晖的《新闻报道新教程:视角•范式与案例解析》(2005)、刘志宣的《新闻写作技艺:新思维•新方法》(2005)、高钢的《新闻写作精要》(2005)等教材都体现了这种努力。尤其是陈作平的《新闻报道新思路——新闻报道认识论原理及应用》(2000)一书,作者完全跳脱出传统教材的写法和体例,寻求把“对新闻报道的规律性探讨与实践操作紧密融为一体”,以新闻选题、新闻角度、新闻深度、新闻表现、新闻分寸、新闻思维和现代新闻观念为主线来架构全书,提出了建立新闻报道认识论的构想[9]。这些尝试表明,新闻写作教材既不能仅仅专注“工具层面”,流于肤浅,也不能一味“深化”,过度“诠释”。相反,要在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上建构新闻写作的“知识地图”。

公允地看,在新时期新闻写作“知识地图”的建构中,来自西方的经验大大拓宽了中国的新闻学术界的研究视野。在对待“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新闻学术界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抵制与批判阶段、引进与译介阶段、借鉴与创新阶段[10]。80年代开始,学术界大量引进、翻译了一批有影响的西方(基本都源自美国)新闻写作教材,其内容主要是记者和教授的讲稿。譬如,[美]杰克•海敦的《怎样当好新闻记者》(1980)、[美]麦尔文•曼切尔的《新闻报道与写作》(1981)、[美]威廉•梅茨的《怎样写新闻——从导语到结尾》(1981)、[美]杰克•卡彭的《美联社新闻写作指南》(1988)等。不过,此时新闻界在引进这些书籍时依然是“小心翼翼”。1986年出版的密苏里新闻学院《新闻写作教程》的开篇,译者就在“一点说明”中提醒读者:“由于本书是为培养资产阶级报刊的新闻记者而编写的,它讲的当然是资产阶级新闻学,宣扬的是资产阶级新闻观点。这是我们在阅读本书时必须注意的。”[11]

与中国的新闻写作教科书不同,美国的新闻教材更多地突出实用,几乎每一个章节都指向“怎么写”。因而,这些译著对当时乃至今天中国的新闻业界和学界都产生了很大的震动。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新闻写作教材中开始尝试借鉴西方的经验,有意识地融入“国际化”。代表作包括:洪天国的《现代新闻写作技巧》(1986)、刘明华《西方新闻采访与写作》(1993)、芮必峰、姜红的《新闻报道方式论》(2001)、程道才的《西方新闻写作概论》(2004)、黎信的《英语对外新闻报道指南》(2009)等。

2011年,李希光等三位作者编著的《新闻采访写作教程》则更加强调国际化视野。该书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闻学院课程模板”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实际和个人经验。全书共32讲[12]。相比之下,该书的体例与内容都有别于国内同类教材:一是将采访、写作、评论视为一个整体,将以往分开的内容又整合到了一本教材中;二是添加了诸如政治与公共事务报道、人权与战争报道、财经报道、健康与医学报道、灾难新闻报道、网络与社交媒体新闻报道等新闻题材,这往往是传统教材所忽略的内容;三是强调了文献研究、数字的运用、新闻故事化的技巧等新闻采写方法,这些内容在以往的教材中也不多见。

如果我们将该书与西方的教材加以比较,就不难看出其对西方经验的借鉴与融合。例如,被美国300多所大学选用、由梅尔文•门彻撰写的美国新闻学经典教材《新闻报道与写作》,其体例、内容都与该书有相近之处。全书共分为六个部分27章,依次为:在岗位上;报道要素;何为新闻;职业工具;导语;报道结构;写作者的艺术;特稿、长篇报道和系列报道;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挖掘信息;充分观察;建构与使用背景;发现、培养与使用消息来源;采访原则;采访实践;演说、会议和新闻发布会;预感、情感和刻板成见;事故与灾难;讣闻;警事新闻;法院新闻;体育新闻;商业报道;地方政府与教育;记者与法律;品位——为适合作界定;新闻职业道德[13]。从某种意义上说,尽管国家之间存在各种差异,但在全球化浪潮裹挟的今天,新闻写作教材的国际化却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

四、余论:新闻写作教材对新时期新闻文体发展的影响

教材是对某一学科理论与内容的总结与经典化。新闻学教材的作用在于:“教给我们如何制作标题,好的导语应该是什么样子,告诉我们对各种主题进行报道的首要原则;教科书还让我们知道了收集信息的基本原则,收集到的信息在何时、何处、源于何人、以何种方式编写入报道中。”[14](P99)因此,记者文体意识的建构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教材的影响。概而言之,教材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追认传统文体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新闻写作规律和方法,并运用专业术语将之总结、提炼为成文的文体规范。比如,所有教材都给予了消息写作以较大篇幅。陈力丹先生就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把重点放在消息的研究上,这对于现在大量涌入新闻业界门槛的新闻从业人员来说,是必要的、及时的。……研究消息基本的‘规定动作’,让这些‘动作’成为职业理念,然后才谈得上‘自选动作’,从必然走向自由。”[15](P3)可以说,新闻写作教材就是总结新闻写作中的“规定动作”,为新闻从业者提供专业层面的“常识”。

第二,对业界的文体创新予以“认同/反对”的回应。换言之,教材体现的就是一种专业层面的“合法化”建构。按照英尼斯的说法,“被编入教科书”是“特定观念与意识形态得以以结晶形态嵌入现有知识体系的重要标准”[16](P172)。这一点,我们从新时期新闻写作教材的变迁中就能体悟出来,很多教材都对新时期新闻业界的创新成果进行了讨论和评价。例如,周胜林的《高级新闻写作》就辟有专章对短新闻、大特写、深度报道、散文笔法写新闻、新闻与文学“合流”等问题做了分析[17]。胡欣也在《新闻写作学》中专门设置两章来探讨“现场短新闻和深度报道”以及“散文式新闻”的历史与现状[18]。

当然,新闻写作教材对新闻文体发展也包含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大多数教材基本上滞后于新闻实践、教材编写的同质化现象等。“它们中的大多数,几乎是众口一词地重复已有的一些原则和原理,在已知的领域和约定俗成的熟路上踯躅徘徊,对我们已取得的认识表现了过分的信任与眷恋,只讲合理性,不讲局限性,不介绍其由来与发展,不说明这种知识的本质,似乎新闻写作知识就到此为止。于是新闻写作的理性的风帆,就长期搁浅在我们自己固有的经验系统的沙滩上。”[19]这种情形之下,记者的文体意识就容易被教材所束缚。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写作教材的体例与写法都必须与时俱进,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实践亦步亦趋,而是要做到有所前瞻、有所超越。惟其如此,才能对新闻文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感谢“安徽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选拔与培养计划”对本研究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胡绩伟,等.评“语录新闻学”[Z].中国新闻年鉴,1987.

[2] 《新闻采访与写作》编写组.新闻采访与写作[M].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77.

[3]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加强新闻教育工作的意见[Z].中国新闻年鉴,1984.

[4] 张惠仁.新闻写作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5] 方延明.新闻写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新闻采访与写作[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1.

[7] 刘明华,等.新闻写作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 罗以澄.罗以澄自选集[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9] 陈作平.新闻报道新思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10]刘勇.新时期我国新闻写作学研究的特质与拓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6).

[11][美]密苏里新闻学院写作组.新闻写作教程[M].褚高德,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

[12]李希光,等.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13][美]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M].展江,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14][荷]托伊恩•A.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M].曾庆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15]陈力丹.把新闻写作的研究上升到理论层面[A].孙发友.新闻报道写作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6][美]伊莱休卡茨,等.媒介研究经典文本解读[C].常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7]周胜林.高级新闻写作[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18]胡欣.新闻写作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19]樊凡.拓展新闻写作研究的思维空间[J].新闻学刊,1987,(2).

From “Experience Center” to “Knowledge Map”

— Changes in News Writing Textbooks Since 1978

LIU Yong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China)

Key words:new era;news writing textbook;news style

(责任编辑刘传红)

作者:刘勇

第2篇:《童年》知识点总汇训练

(一)

1.《童年》是(

)(国家)的(

)(人名)以自己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为题材而创作的自传体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是《

》《

》。《童年》是第一部,最初发表于1913年,内容涵盖阿廖沙3岁到10岁的童年生活。 2.阿廖沙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是(

),这个绰号是因为每次叫他吃饭或喝茶时,他总是回答一句(

)而得来的。 3.在污浊的环境中,阿廖沙的身边也有一些好人,如多次舍身用自己的胳膊挡住外祖父条子的(

),对阿廖沙心灵成长产生极大影响的房客(

)等人。

4.《童年》真实地记载了主人公(

)儿时在外祖父( )家中的所见所闻,对他的优秀性格的形成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是(

)。 5.在后父毒打母亲时,(

)拿水里刀向他刺去。 6.《童年》主人公是(

),讲述他从(

)岁到( )岁时的童年生活。

7.(

)指使小侄子把顶针烧红来烫格里戈里。 8.在《童年》中,高尔基描绘了他周围许多的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

)的形象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 9.在表兄萨沙的怂恿下,阿廖沙(

),萨沙又向外祖父告了密,结果老爷子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觉。阿廖沙为此大病了一场。 10.《童年》以主人公(

)的独特目光审视社会与人生,从而表现了(

)腐败与没落。

11.雅科夫舅舅毫无人性,打死了自己的(

)。 12.阿廖沙读了(

)年小学后,他开始靠(

)挣钱。 13.高尔基在《童年》中描绘出一幅俄国(

)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他不但揭示了那些“(

)”,还描绘了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

14.外祖父因为家道败落变得更加吝啬,连( )也要一片片的数。 15.《童年》是(

)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别外两部是《

》《

》。

16.列宁称高尔基是“(

)”最杰出的代表。 17.《童年》中,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谈谈你的理由。 答:

18.外祖母在阿廖沙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

19.外祖父的房客“好事情”在“我”眼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

20你熟悉高尔基的《童年》吗?请简述徒工小茨冈死时的情节。 答:

21.“有一个干瘦的老头儿在最前面,他穿着一身黑色的长衣服,胡子是赤金色的,有着一个鸟嘴鼻子和一对绿莹莹的小眼睛。”他是谁?请对他的性格作简要评述。 答:

22.《童年》中的优秀人物对阿廖沙的成长有哪些良好影响?

答:

23.在如此艰难困苦,令人窒息的环境里,阿廖沙为什么没有被压垮或变坏,反而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善良的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

第3篇:诗歌鉴赏知识总汇

【诗歌鉴赏的一般基本步骤】 1.看标题、作者、背景、注释; 2.读两遍,抓关键词、句理解诗意; 3.抓住诗歌的意象(物),通过联想、想象对诗歌进行理解; 4.分析技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5.审清题干要求;

6.根据要求,结合全诗意境组织语言表达。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一)感受物象型(意象)

描绘意象+作者的情感。

(二)描述画面型(意境)

这首诗 (或哪一联)描写了 (景、人、事、物)创设了 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 (情感、理想、志趣)。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三)鉴赏人物型

诗中塑造了 形象,(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抒写了 之情(概括形象的意义)

【常见的概述人物形象的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四)理解情景型

诗歌描写了 ( 景物、图景的特点,用双音节词或表时令、季节的词语) (景物、图景)。通过对 的描写(结合原诗具体分析景物的特点),表达(抒发)了作者的 (思想感情)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1、炼字:

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采用了( )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所在原句 )情景,更好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2、炼句:

①解释该句的含义;

②明确该句的句式特点(倒装、罗列意象、叠词)和运用手法,分析其作用和表达效果;③明确该句在全诗结构和思想内容表达方面的作用。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手法) 1.表达方式:①描写(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方式: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方法:正面侧面、白描工笔、点面结合、虚实结合;内容:咏物咏史、写景抒怀)②抒情(直接: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即景抒怀、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③记叙 ④议论(开门见山、卒章显志) ⑤说明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即事或即景感怀、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象征、衬托、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渲染、白描、用典、赋比兴、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照应、铺垫等多感觉描写、多视角描写等

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反问、设问、反复等 4.选材结构:(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卒章显志、先总后分、先景后情、首尾照应、过渡、铺垫、伏笔 分析手法答题步骤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鉴赏诗歌的情感

1、诗歌中常见的其它情感类型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战争离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的疾苦;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1)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2)山河破碎,国土沦丧的痛苦; (3)报效国家,保家卫国的决心; (4)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伤; (5)年华流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7)理想、抱负不为人知,不得施展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2)边关思乡; (3)思念亲友; (4)闺中怀人;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分别后的离愁别绪、寂寞、孤独与对对方的思念; (2)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陈心志的告白;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悠闲;

(2)怀古伤今,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 (3)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4)告慰平生的喜悦; (5)登高览胜,望远抒怀,伤春悲秋;

(6)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

2、古诗词中常形容情感特点的双音词

痛楚-激愤-伤感-悲观-失落-凄凉-幽怨-郁闷-忧愁-孤独 愉悦-欣喜-恬淡-闲适-悠闲-激昂-乐观-豁达-仰慕-奔放 情感主旨答题步骤

①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②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③抒发什么情感

第4篇:《繁星》和《春水》知识点总汇训练

《繁星春水》知识点总汇

1.冰心原名(

),是著名的(

)(

)(

)(

)。

2.“五四”以后进行新诗创作取得较高成就的除冰心外,还有(

)(

)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是(

)(

)等。

3.冰心早期的小说创作以“(

)”小说为主,如(

)(

)(

)等。

4.冰心的著名散文有(

)(

)(

)等。

5.冰心的诗中洋溢着“(

)”的哲学。

6.《繁星》和《春水》发表于(

)年,创作上受印度大诗人(

)的影响。

7.《繁星、春水》的主要内容是以“(

)”为核心,主要多包括(

)(

)(

)(

)。

8.冰心的《繁星》,诗中发人深思的格言式小诗触目皆是,如:成功的花,(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9.《繁星》和《春水》的作者是(

),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位著名女作家,他一步入文坛,便以“(

)”著称。

10.《繁星》和《春水》是冰心的代表作品,他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

)。二是(

)三是(

)。 11.阅读冰心《春水》里面的一首哲理小诗,它形式短小但蕴涵丰富,现在请你模仿它的形式,捕捉你生活中的小动物或植物,抓住其特征,以三言两语写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国。

例: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仿写:

12.《繁星》共收入(

)首小诗,《春水》共收入(

)首小诗。 13.《繁星》《春水》以“(

)”为核心,赞美(

),赞美(

), 歌颂(

),探索(

)。

14.冰心在《繁星》里面回忆童年的美好:“童年呵,(

),(

),(

)。” 15.冰心的诗有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并恰当地运用对比,如:“言论的花,开得愈大,(

)。” 16“春江水暖鸭先知”是(

)朝(

)的诗句,在冰心的笔下有着同样的诗句:“人在郎下,书在膝上,(

)。” 17.请写出你对下面这首冰心的小诗的理解。

“大海呵,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我对诗的理解:(

) 18.试解释一下“繁星”与“春水”命名的用意。

解释为:(

) 19.《繁星》和《春水》总体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其风格是:(

) 20.读了《繁星》和《春水》,请你谈谈冰心的诗美在哪里?回答:(

) 3

第5篇:社区居家安全知识总汇

一、交通出行安全常识

1、横过车行道走人行横道,做到“绿灯行,红灯停”,自觉走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

2、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应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在确认没有机动车通过时,才可穿越马路。

3、不突然横穿马路,不穿越、倚坐道口护拦。

4、不在道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5、列队通过道路时,每横列人不超过2人。

6、排队侯车,等车停稳后,先下后上,不争抢。

7、不把汽油、爆竹等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带入车内。

8、乘车时不把头、手、胳膊伸出窗外,也不向车窗外乱扔杂物。

9、乘坐小轿车、微型客车时,在前排应系好安全带。

10、不在机动车道上招呼出租汽车。

二、家庭防触电安全常识

1、敷设暗线时应加绝缘套管。

2、不能用普通胶布代替缘缘胶布修补电线接头。

3、保险丝选择要匹配,不能用铜丝或铁丝代替。

4、不能用湿手或湿布更换、擦拭灯泡管。

5、电扇、洗衣机、电冰霜、微波炉等电器要用三相插头,并要安装地线。

6、电闸箱一定要安装漏电保护器。

7、当发现电热毯有开关破裂、电源线损伤、发热等情况时应停止使用。

8、电熨斗通电后温度可达700,在熨烫衣服期间歇应竖起放置,不可平放,断电后要冷却一段时间再收起。

9、所有电器在使用前应首先了解室内电线的粗细,看看是否能承受与之相当的载荷。要求接零或接地的电器不得改用两相插座。

10、若遇有人触电,应产即切断电源。不能直接用手去拉救,要用干燥木棍或其他绝缘物使人脱离带电体。

11、遇雷雨时,应将电扇、电视机等电器电源关闭,不使用电话,不靠近铁栏杆、暖气片、金属门窗易受雷击的地方。

12、出门前要关闭电源和燃气等总开关。

三、安全用气常识

1、居民不要私自拆、改、移动燃气设施。

2、要经常检查燃气管道和设施是否泄漏,应及时更换老化软管,应使用燃气电子报警器随时监控燃气有无泄漏。

3、不要使用国家明令禁用的直排式燃气热水器,如有居民还在使用直排式燃气热水器,应立即更换成强排式燃气热水器。

4、若家中长期无人居住,应关闭燃气总阀门,并给物业或邻居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发生意外时及时联系。

5、发现室内有燃气味道时,不要使用电器开关或明火,防止发生爆燃,要及时打开窗通风换气。

6、热水器、燃气设备发现问题需请专业人员进行检查维修。

四、日常生活消防知识

1、就寝或外出前应检查电气煤气是否关闭、烟火是否熄灭。

2、居家逃生计划 :

(1)应先熟悉所住楼层的各逃生路线,并随时做好迅速撤离的准备。

(2)平日应与家人预先模拟演练火灾逃生自救方案,以做到临危不乱顺利逃生。

(3)应熟悉所住楼层内的消防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在起火初期应先报警,然后尽可能消除火灾,火势无法控制时就应积逃生。

(4)逃生时,注意用湿毛巾等物捂住鼻,避免烟雾中毒,并采取低姿或匍匐逃生。

3、在厨房中应注意的消防安全:

(1)烹饪时宜着短袖或合宜的长袖,避免烟火燃烧衣物。

(2)烹煮食物时,不要随意离开,离开前须将炉火关闭。

(3)不要让小孩进入厨房玩耍。

五、家庭食品安全常识

1、选择、食用安全的食品,查看定型包装食品和散装食品的标签是否标明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

2、烹调食品要烧熟煮透,加热时食品所有部分温度到少达到70以上,四季豆、豆浆更要彻底加热煮熟。

3、煮好的食物最好立即食用,以防冷却后微生物大量繁殖,致使进食者中毒。

4、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烹调操作时刀、钻板等食品用具要生熟分开,水冰箱存放食品不要生熟混放。

5、彻底再加热食品隔顿、隔夜的食物用前须彻底再加热,但如发现熟食品变质时则应丢弃。

6、厨房保持清洁,用来制备食品的用具清洗消毒后应该注意保洁,接触厨房用具的抹布每天消毒晾干。

7、避免苍蝇、蟑螂等昆虫接触食物,最好是将食品储存于密闭容器中。

8、安全食用蔬菜、用“一洗、二浸、三烫、四冲”的方法,去除残留于蔬菜中的农药。

六、家庭急救常识

触电

应立即切断触电者身体与电流的接触,如用干的木棒、竹竿、橡胶圈等拨开电线,切忌不管用什么东西都应该是干的和不导电的,而且要站在干的地方。

煤气中毒

立即打开门窗,把中毒者移到空气流通处,解开病人衣扣使呼吸流畅,注意保护暖防受凉形成肺炎。轻度中毒,可喝点热茶,作深呼吸,然后迅送医院抢救。

溺水

首先应抓紧清理呼吸道,然后进行抢救性呼吸。不要试图在复苏前把溺水者吞下的水弄出来,否则宝贵的时间就会浪费掉。

烧伤

轻度烧伤可在伤区先倒上一些冰水,后敷上湿润的纱布,深度烧伤则应先在烧伤处盖上干净的敷料,然后迅速送往医院。注意:一定不能用水冲、用布抹,这样会使烧伤区严重感染后果严重。

窒息

首先将窒息者平放在空气流通处,然后施行人工呼吸。即先托起病人下巴,使头尽量后倾,让其气道通畅,再捏紧病人鼻子,然后对准嘴巴用力吹气,使病人胸膛鼓起,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约12次。

七、预防台风安全

台风来临进须做到:

1、要注意收听电台、电视以了解最新的台风动态。

2、要检查并牢固活动房屋的固定物,以免被台风吹落伤人。

3、关好门窗,不要外出,并准备好食物、水及药品。

4、若居住在移动房、海岸边、山坡上容易发生泥石流的房屋里,要时刻准备撤离该地。

5、当气象部门发布黄、红、黑色台风信号时,应该听从当地政府部门的疏散安排。

6、如果家有冰箱、将冰箱开到最冷档,以防停电引起食物过早变质,拔掉小的电源,插头浴缸和大的容器中充满水,发备清洁卫生的需要。

7、当外边的风变得越来越强时,要远离门窗,关闭所有的内房间门,加固外门。如果住的是多层楼房,要呆在一楼或二楼的大堂内并且远离门窗。

当台风信号解除后,出行遇到路障或者是被洪水淹没的道路,要切记绕道而行。在不能确定自来水是否被污染之前,不要食用。

1、教育儿童不要探身到阳台或窗户的外面,不要将床、椅子等能蹬踏的工具放在窗台附近。

2、不能把幼童单独锁在家中,家中热水器、玻璃器皿、药品等应放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以免发生意外。

3、应告知儿童,吃饭时说笑、嘻闹易使用食物进入气管造成窒息。三岁以下儿童在吃果冻时,一定要切开用勺吃,不要吸食发免误入气管。

4、教育儿童不要玩电源插座、插头、电器开关及易燃、易爆危险品,不要燃放鞭炮。

5、不要给婴、幼儿玩带有尖角或易脱落小零件(如扣子等)的物品,防止儿童误吞或被划伤。

6、教育儿童不要在楼梯上打闹,不要向窗外扔东西,不做危险的登高游戏等。

八、儿童居家安全

九、社区内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防范

1、举办大型活动时,须制定人员聚集疏散预案和人员伤害应急处置预案等,谨防踩踏事故的发生。

2、保证过道宽度、楼梯坡度及栏杆、扶手的高度符合国家建设设计规范,楼梯及过道的照明设施完好,在重要通道装应急灯。

3、应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消防逃生通道要保持畅通,严禁货物堵塞或将逃生门上锁。

4、一旦出现踩踏或火灾等事故时,密集场所人员应灵活运用所掌握的自救逃生知识,服从指挥有序进行疏散,不拥挤不起哄。

5、社区内三小场所不得擅自改变建筑物使用功能,不得堵塞、占用消防通道,并应定期进行消防隐患自查自排。

6、人员密集场所还应注意防范扒窃行为,不随身携带大量现金等财物。行为举止礼让、遵纪守法,不惹事生非。

第6篇:湖南初中数学教案设计知识点总汇

第一章

实数

1.1平方根(第1课时)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根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能熟练地用平方根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问题情景使学生在计算、探索、交流的过程中能感悟到平方根的意义,并且能够知道正负数以及0的平方根的规律。在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千万不能在走老路,先告诉规律,然后讲例题,在做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悟新知

情景一:在等式 中 ,已知 ,你能求a吗?已知 ,你能 求吗?

(二)探索规律,揭示新知

问题一:认真观察下面的式子,积极思考,互相讨论:

请你举例与上面的式子类同的式子; 你得到什么结论?

(分小组讨论,老师适当参与给予帮助。)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的a平方根(square root),也称为二次方根。 如果 ,那么 就叫做 的平方根。

【设计说明:所选的题目都具有代表性,学生通过做题后思考讨论交流,能够较好接受平方根的概念】

问题二:在下列各括号中能填写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吗?如果能够,请填写;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并与同学交流。

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2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一个正数 的正的平方根,记作" ",正数 的负的平方根记作" "。 这两个平方根合起来记作" ",读作"正,负根号a". 【设计说明:通过对具体的数的平方根的讨论交流,使学生自己总结出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的情况,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问题三:从问题二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设计说明: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我们教师要给与适当的帮助,要给与鼓励】

(三)尝试反馈,领悟新知 例1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25;(2) (3)15;(4) 。

分析:

1、判断这些数是否都有平方根;

2、根据规律各个数的平方根有几个? 【设计说明:在处理例题时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分析,在运算时特别要注意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对解题方式有提醒按要求】 练习题一:完成书本4页练习。

练习题二:

1、平方得81的数是

,因此81的平方根是

2、平方根是它本身的数是

3、如果-b是a的平方根,那么 A、 ;

B、

;

C、 ;

D、 。

【设计说明:在练习的过程中,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其回答只得法,我们教师要给与鼓励和肯定】

(四)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P7

1、2

可选用:下列各数有平方根吗?如果有,写出它的平方根;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1) ;(2) ;(3) ;(4) 。

(五)教后反思

1.1平方根(第2课时)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算术平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3、能运用算术平方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意义,能运用算术平方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问题情景使学生在计算、探索、交流的过程中能感悟到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并且能运用算术平方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千万不能在走老路,先告诉规律,然后讲例题,在做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悟新知

情景一:小明家装修新居,计划用100块地板砖来铺设面积为25平方米的客厅地面,请帮他计算:每块正方形地板砖的边长为多少时,才正好合适(不浪费)?

情景二:求4个直角边长为10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拼合成的正方形的边长?

【设计说明:将生活实际与数学联系起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主动发现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正的平方根,为解决问题提供方便】 教师讲解:正数有个平方根,其中正数的正的平方根,叫的算术平方根. 例如,4的平方根是 ,2叫做4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 ;

2的平方根是 , 叫做2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

(二)探索规律,揭示新知

例题讲解: 例2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625;(2)0.0081;(3)6;(4)0。 【设计说明:在书写时仍采用结合文字语言叙述是写法,以利于学生加深对开平方与平方互为逆运算关系的理解。此题虽然比较简单但也考查了学生对算术平方根的理解情况,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尤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思考的话也许讲解起来学生更容易理解了】

(三)尝试反馈,领悟新知

完成下列习题,做题后思考讨论交流。

(1)

(2)

(3) =

(4)

=

, (5)

(6) =

。 从这些题目中要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一般形式:

【设计说明:在讨论中我们要相信学生只要他们能发现一点规律或自己的看法,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同时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提供一定的帮助。】

(四)归纳小结,巩固提高

你能说出一些数的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吗? 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设计说明:在教学中要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表现出的不同水平,让学生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不要把归纳概括出一般形式作为本节课思维拓展的主要目标。】

(五)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完成课本P8习题

3、4 补充思考题:

1、已知2a-1的平方根是±3,3a+b-1的平方根是±4,求a和b的值

2、若 ,求a、b的值

(六)课后反思:

1.2

立方根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 在一定的情境只,理解立方根的概念,使学生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学习中要注意感悟"类比"在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 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能用立方运算求一些数的立方根

3 能用立方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地理解立方根的概念及符号表示能熟练应用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创设情境,感悟新知

情境一体积为1的正方体,棱长为多少?体积增加1,棱长为多少? 情境二做一个正方体纸盒,使它的容积为64cm ,正方体纸盒的棱长是多少?如果要使正方体纸盒容积为25cm ,它的棱长是多少? 引入课题

1、2立方根

从实际问题的计算,感受学习立方根的必要性,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平方根的定义,平方根的符号表示,开平方运算,自己给立方根下定义,给出立方根的符号表示和什么叫开立方运算

探索活动

问题一根据立方根的定义,你能举出某个数的立方根吗?你能用符号表示吗? 例题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64

(2)-

(3)9

(4)0 问题一 根据计算结果,与平方根作比较有什么不同?与同学交流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意数a的平方根有2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B任意数a的立方根有1个 C-3是27的负的立方根 D(-1) 的立方根是-1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64的立方根是 4 B(-1) 的立方根是1 C 的立方根是2

D如果 =a,则a=0 3、求下列各式中的X

x +729=0

(x-3) =64 思维拓展,运用新知

1、讨论( ) 等于多少?( ) 等于多少?

等于多少? 等于多少? 2、练习P10~11

四、课堂小结,内化新知 立方根和平方根有何异同? 利用立方根概念进行有关计算

五、布置作业: 填空题

(1 )(-1) 的立方根是

,-0.0027的立方根是

(2)已知x =64,则 =

(3) =

=

(4)

a为何值时,则

, a , , 中,必是非负数的有

选择题

(1)-6的立方根用符号表示,正确的是(

) A

B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

A 比例系数为-1/2

B 图像不在

一、三象限 C 图像必经过(-2 ,1)点

D y随x增大而增大

二、新课教学

1、引出概念

确定两个变量是否构成一次函数关系的一种常用方法就是利用图象去获得经验公式,这种方法步骤是:

(1)通过实验,测得获得数量足够多的两个变量的对应值。

(2)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内以各对应值为坐标描点,并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像。

(3)观察图像特征,判定函数的类型。

2、例题分析: 例

1、生物学家测得7条成熟雄性鲸的全长y和吻尖到喷水孔的长度x的数据如下表(单位:m)

吻尖到喷水孔的长度X(m) 1.78 1.91 2.06 2.32 2.59 2.82 2.95 全长y(m) 10.00 10.25 10.72 11.52 12.50 13.16 13.90 能否利用一次函数刻画这两个变量x和y的关系?如果能,请求出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解: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以表中x的值为横坐标,y的值为纵坐标的7个点。

过7个点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所求的函数可以看成一次函数,即可用一次函数来刻画这两个量x和y的关系。

设这个一次函数为y=kx+b,把点(1.91,10.25),(2.59,12.50)的坐标分别代入 y=kx+b得

解得:k≈3.31

b≈3.93 所以所求函数解析式为y=3.31x+3.93 相应练习:通过实验获得u,v两个变量的各对应值如下表 u 0 0.5 1 1.5 2 2.5 3 4 v 50 100 155 207 260 290 365 470

判断变量u,v 是否近似地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式,如果是,求v关于u的函数关系式,并利用函数解析式求出当u=2.2时,函数v的值。

3、小结与练习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从现实情境中建立一次函数模型,并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判定是否为一次函数模型的关键是因变量是不是随自变量均匀变化的或者看函数图象是否为直线型(干线,射线,线段,成直线形状的孤立的点) 课本P49练习

4、作业 课本P54习题第2,3题

5、课后反思:

2.3 建立一次函数模型(第2课时)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在具体情景中,会建立一次函数模型,并会运用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预测。 重点:建立一次函数模型。

难点:分析变量间的关系抽象出函数模型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早期,撑杆跳高的记录近似地由下表给出: 年份 1900 1904 1908 高度(米) 3.33 3.53 3.73 问题:观察表格中第二行数据,可以为奥运会的撑杆跳高记录与时间的关系建立函数模型吗?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结果,师生共议。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上表中每一届比上一届的记录提高了0.2米,即成绩是随年份均匀地变化,由此可建立一次函数的模型。

教师提示:用T表示从1900年起增加的年份,则在奥运会早期,撑杆跳高的主记录Y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是怎样的?

学生独立写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式,并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做完后,与同伴交流结果,教师点评。

教师规范地板书解的过程。 二.做一做,学会预测

学生活动:1,试用上述所求的公式预测1912年奥运会的撑杆跳高记录。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做完后与同伴讨论交流结果,教师作出评价。

教师提供1912年奥运会撑杆跳高主记录约为3.93米。这说明所建立的函数模型在已知数据邻近作预测是与实际事实比较吻合的。

试用所求公式预测1988年的奥运会撑杆跳高记录,求得结果为7.73米,但当年的记录只有6.06米,经比较远低于所求的结果,这表明用所建立的函数模型,远离已知数据作预测是不可靠的。

2.展开讨论,为什么用公式预测1988的奥运会的撑杆跳高会不可靠?(让同学们展开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此乃开放性问题,教师应作出鼓励性评价。) 三.随堂练习 P51练习 四.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在具体的情境中建立一次函数模型,并用此模型进行预测,但预测要求在已知数据邻近预测结果才与事实更好吻合。 五.作业

P54习题

六、课后反思

2.3建立一次函数模型(第3课时)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会综合运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图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不平行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与两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

3、会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包括近似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运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图象等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构造数学模型(包括函数解析式和图象)与实际问题情景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观察、合作、交流、探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不少问题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一次函数来刻画。比方说行程问题,如果速度是常量,则路程与时间成一次函数关系。 二.合作学习,思考探究 活动一: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涉及几个一次函数关系?

2.各个函数关系中,包含哪些常量,哪些变量?

3.小聪和小慧出发的时刻是否相同?出发的地点呢?

4.如果这两个一次函数都用t表示自变量,那么t=0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如果分别用s1, s2表示小聪与小慧的行驶的路程,那么当t=0时,s1, s2分别是多少? 小组讨论后汇总,一起制定解题的政策和方法,老师做启发:

1.如果能求出经过多少时间小聪能追上小慧,那么问题解决了吗? 2.对于求小聪追及小慧的时间,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用方程s1 =s2,或图象法,这里学生不一定想到图象,给予提示) 3.不管是采用方程(s1 =s2),还是利用图象(图象交点的横坐标表示追及所经过时间,交点的纵坐标表示追及时两人行驶的路程),解决问题首先要做的工作是什么? 教师总结,板书解题过程。(见书本) 三.应用新知,拓展提高

1.一次招聘会上,A,B两公司都在招聘销售人员。A公司给出的工资待遇是:每月1000元基本工资,另加销售额的2﹪作为奖金;B公司给出的工资待遇是:每月600元基本工资,另加销售额的4%作为奖金。如果你去应聘,那么你将怎样选择? 小组讨论,然后请同学黑板上板书。

2.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或近似解): (1)

(2)

3.某商场要印制商品宣传材料,甲印刷厂的收费标准是:每份材料收1元印刷费,另收1500元制版费;乙印刷厂的收费标准是:每份材料收2.5元印制费,不收制版费。 (1)分别写出两厂的收费y(元)与印制数量x(份)之间的关系式;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图象。

(3)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印制800份宣传材料时,选择哪一家印刷厂比较合算?商场计划花费3000元用于印刷宣传材料,找哪一家印刷厂能印刷宣传材料多一些? 四.课堂练习 P54练习。 五.知识整理

1.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不平行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与两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

2.会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包括近似解)。 六.作业 P54习题2.3

七、课后反思:

一次函数复习课(2课时)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常量与变量,领会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制约的函数关系.

2.进一步明确函数表示法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3.进一步领会一次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应用以及它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4.进一步感知本章课本体现和渗透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探索、复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情境创设

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梳理本章的基础知识,例如:

(1)本章学习了常量、变量、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和应用,请你根据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梳理本章基础知识,然后与同学交流.

展示学生成果,结合学生梳理的知识结构图,也可按下面框图制作的课件,逐步展示本章结构,用问题串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知识要点.例如:

(2)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变量?什么是函数?

(3)我们可用怎样的方式表达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4)什么样的函数是一次函数?它与正比例函数有什么关系?

在回顾图象与性质时,无非是探讨一次函数关系式中的k与b对函数图象的升降趋势及图象位置的影响,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进一步从"形"与"数"的两个方面去认识.例如,如果从"形"上看具有上升的特征,那么从"数"上看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究其原因是因为"k>0".在"k>0"的条件下,"形"与"数"的特征得到了统一,构成了一次函数的一个特有的性质.

复习课教学也应注重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注意结论.

2.例题教学

课本没有配置例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复习巩固"中的部分基础习题为例题,更提倡教师根据教学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一些体现基本要求的问题,穿插在基础知识回顾的过程中,使本节复习课上的生动活泼、有血有肉.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本课时可以选编一些例题和习题,通过学生动脑动手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落实本章对基本技能的要求.可以选择诸如"复习题"中的第7题、第9题、第12题、第14题等体现本章基本技能要求的习题,还可以补充1-2个实际应用问题,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书写表达能力。

一次函数单元测试(3课时)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

个教案

(一)填空题:

1.已知如图①,直线y=kx+b过点(0,2)、(3,-1),当y≥-1时,x的取值范围是___。

2.如图②,直线y=kx+b与x轴交于点(-5,0)当x>-5时,y的取值范围是____。

3.假定甲、乙两人在一次赛跑中,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③所示,下列说法:

①甲比乙先出发

②乙比甲跑的路程多

③甲、乙两人的速度相同

④甲先到达终点

其中,错误说法的序号是_____。

4.如图④所示,l甲、l乙分别是甲、乙两弹簧的长y(cm)与挂物体质量x(kg)之间的函数关系图像,设甲弹簧每挂1kg物体长的长度为k甲(cm),乙弹簧每挂1kg物体伸长的长度为k乙(cm),则k甲与k乙的大小关系是k甲____ k乙。

5.购某种三年期国债x元,到期后可得本息和y元,已知y=kx,则这种国债的年利率为_____。

6.长途汽车客运公司规定旅客可随身携带一定重量的行李,如果超过规定,则需购买行李票,行李费用y(元)是行李重量x(kg)的一次函数,其图像如图⑤所示,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

(二)选择题

7.图⑥中,l1反映了某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的关系,l2反映了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售量的关系,根据图像判断该公司盈利时销售量为(

)

A.小于4件

B.大于4件

C.等于4件

D.大于或等于4件

8.三峡工程在6月1日至6月10日下闸蓄水期间,水库水位由106m升至135m,高峡平湖初现人间,假设水库水位匀速上升,那么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10天水位h(m)随时间t/天变化的是(

)

9.某城市按以下规定收取每月煤气费;限定每户每月用煤如果不超过60m3,按每立方米0.8元收费;如果超过60m3,超过部分按1.2元/m3收费,每平每月煤气费y(元)与用煤气量x(m3)的函数图像示意图是(

)

10.无论m为何实数,直线y=3x-2m与直线y=-x+6的交点不可能在(

)

A.第三象限

B.第四象限

C.第一象限

D.第二象限

11.如图⑦,是甲、乙两家商店销售同一种产品的销售价y(元)与销售量x(件)之间的函数图像,下列说法:①售2件时甲、乙两家售价一样;②买1件时买乙家的合算;③买3件时买甲家的合算;④买乙家的1件售价约为3元,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12.从甲地向乙地打长途电话的收费标准为:不超过3min收费2.4元,以后每增加1分钟加收1元(不足min按1min计算),若通话时间不超过5min,则表示电话费y(元)与通话时间x(min)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

(三)解答题

13.某报纸报道了"养老保险执行新标准"的消息,西河中学数学课外活动小组根据消息中提供的数据,绘制出该市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月缴费y(元)随个人月工资x(元)变化的图像(如图⑧),请你根据图像解答回答:

(1)胡总工程师五月份工资是3000元,这月他个人应缴养老保险____元;

(2)小方五月份工资为500元,这月他个人应缴养老保险____元;

(3)张师傅五月份个人缴养老保险56元,求他的五月份工资

14.4³100m接力赛是学校运动会最精彩的项目之一图⑨中的实践和虚线分别是初三(1)班、初三(2)班代表队在比赛时运动员所跑的路程y(m)与所用时间x(s)的函数图像假设每个运动员跑步速度不变,交接棒时间忽略不计

(1)初三(2)班跑得最快的是第_____接力棒的运动员;

(2)发令后经过多长时间两班运动员第一次并列;

15.为了缓解用电紧张矛盾,某电力公司特制定了新的用电收费标准,每月用电量x(kWh)与应付电费y(元)的关系,如图⑩所示

(1)根据图像,请分别求出当0≤x≤50和x>50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请回答:当每月用电量不超过50kWh时,收费标准是____;当每月用电量超过50kWh时,收费标准是____。

16.一慢车和一快车沿相同路线从A地到B地,所行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像如图⑾所示,试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慢车比快车早出发____h,快车追上慢车行驶了____km,快车比慢车早_____h到达B地;

(2)快车追上慢车需几个小时?

(3)求慢车、快车的速度;

(4)求A、B两地之间的路程。

17.某药品研究所开发了一种新药,在试验药效时发现,如果成人按规定剂量服用,那么服药后2h血液中含药量最高,达16μg/mL,接着逐步衰减,10h血液中含药量3μg/mL,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y(μg)随时间x(h)的变化如图⑿所示,当成人按规定剂量服药后

(1)分别求出x≤2和x≥2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为4μg以上在治疗疾病时是有效的,那么这个有效时间是多长?

18.如图⒀,l1,l2分别表示一种白炽灯和一种节能灯的费用y(费用=灯的售价+电费,单位:元)与照明时间x(h)的函数图像,假设两种灯的使用寿命都是2000h,照明效果一样。

(1)根据图像分别求出l1,l2的函数关系式;

(2)当照明时间为多少时,两种灯的费用相等?

(3)小亮房间计划照明2500h,他买了一个白帜灯和一个节能灯,请你设计最省钱的用灯方法(直接给出答案,不必写出解答过程)

19.已知雅关服装厂有A种布料70m,B种布料52m,现计划用这两种布料生产M、N两种型号的时装共80套,已知做一套M型号的时装需用A种布料0.6m,B种布料0.9m,可获利润45元;做一套N型号的时装需用A种布料1.1m,B种布料0.4m,可获利润50元,若生产N型号的时装x套,用这批布料生产这两种型号的时装所获的总利润为y元。

(1)求y(元)与x(套)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雅关服装厂在生产这批时装时,当N型号的时装为多少套时,所获总利润最大?最大总利润是多少?

第三章

全等三角形 旋转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掌握它的基本性质.

2.认识旋转对称图形,并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3.培养学生创造图案的设计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原图形经过旋转后的对应点、对应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体验感受图形旋转的主要因素是旋转中心和旋转的角度,从而体会到图形在旋转过程中,图形中的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转动了相同的角度

2.认识旋转对称图形,理解旋转对称图形的概念,重视对学生自行设计旋转对称图形的能力的培养,并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重点】:旋转变换的基本性质,并能根据性质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难点】:旋转变换的基本性质的探索,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程序 教师活动 创设 问题 情景 课件演示,旋转而动产生的奇妙画面。 你能自己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吗?

探 究 新 知

1 1.观察图形找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

2.概念:旋转、旋转中心

2 用一张半透明的薄纸,覆盖在画有任意△AOB的纸上,在薄纸上画出与△AOB重合的一个三角形。然后用一枚图钉在点O处固定,将薄纸绕着图钉(即点O)转动一个角度45 ,薄纸上的三角形就旋转到了新的位置,标上A′、O′、B′,我们可以认为△AOB旋转45 后到了上△A′O′B′。在这样的旋转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做一做后,讨论回答:

图中,可以看到点A旋转到点A′,OA旋转到OA′, ∠AOB旋转到∠A′OB′,这些都是互相对应的点、线段与角。那么点B的对应点是___________;线段O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

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 ∠A的对应角是___________; ∠B的对应角是___________; 旋转中心是点____________; 旋转的角度是____________。 探 究 新 知

3 如图,如果旋转中心在△ABC的外面点O处,转动60 ,将整个△ABC旋转到△A′B′C′的位置。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顶点、边与角是如何对应的呢? 探

1、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上一点,

△ABD经过旋转后到ACE的位置。旋转中心是哪一点?旋转了多少度?如果M是AB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旋转后,点M转到了什么位置?

2、如图,点M是线段AB上一点,将线段AB绕着点M顺时针方向旋转90 ,旋转后的线段与原线段的位置有何关系?如果逆时针方向旋转90 呢?

小结 提高 说说"旋转"的概念,旋转的等量关系。 说说描述"旋转"的过程要注意哪几方面? 课后反思

图案设计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图案最常见的构图方式:轴对称、平移、旋转……,理解简单图案设计的意图。认识和欣赏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组合,设计出简单的图案。

2、经历收集、欣赏、分析、操作和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和交流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经历对典型图案设计意图的分析,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及它们的组合进行的图案设计。 【教学难点】:分析典型图案的设计意图。 【教学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图案、图标的剪贴、临摹以及。多种常见的图案及其形成过程的动画演示。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逐个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典型图案,并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每种图案标志的对象。明确在欣赏了图案后,简单地复习平移、旋转的概念,为下面图案的设计作好理论准备。对教材给出的六个图案通过观察、分析进行议论交流,让学生初步了解图案的设计中常常运用图形变换的思想方法,为学生自己设计图案指明方向。其中图(1)、(2)、(3)、(4)、(5)、(6)都可以通过旋转适合角度形成(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每个旋转的角度和旋转的次数及旋转中心的位置),另外图(2)、(3)、(5)也可以通过轴对称变换形成(可以让学生指出对轴对称及对称轴的条数),而图(2)可以通过平移形成。

2、课本例1

欣赏课本的图案,并分析这个图案形成过程。

评注:图案是密铺图案的代表,旨在通过对典型图案的分析欣赏,使学生逐步能够进行图案设计,同时了解轴对称、平移、旋转变换是图案制作的基本手段。例题解答的关键是确定"基本图案",然后再运用平移、旋转关系加以说明,注意旋转中心可以为图形上某一特征的点。

评注:可以取其中的任何一个为基本图案,然后通过变换得到。而且变化方式也可以是:左下角的图案通过轴对称变换得到左上图和右下图。

(二)课内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由每组指定一个同学展示该组搜集得到的图案,并在全班交流。 (2)利用下面提供的基本图形,用平移、旋转、轴对称、中心对称等方法进行图案设计,并简要说明自己的设计意图。

(三)议一议

生活中还有那些图案用到了平移或旋转?分析其中的一个,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课时小结:

本课时的重点是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是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这些变换设计出一些简单的图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图案的设计又增加了哪些新的认识?(可以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多种方法来设计,而且设计的图案要能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再就是图案的设计一定要新颖,独特,这样才能使人过目不忘,达到标志的效果。)

延伸拓展:进一步搜集身边的各种标志性图案,尝试着重新设计它,并结合实际背景分析它的设计意图。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个教案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准备】:直尺、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教学过程】:

1、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概念的引入

(1)显示:

问题: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美妙的关系吗? 一般学生都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

(2)学生自己动手

画一个三角形:边长为4cm,5cm,7cm.然后剪下来,同桌的两位同学配合,把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重合。

(3)获取概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角以及有关数学符号。

2、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发现:

问题:对应边、对应角有何关系?

由学生观察发现,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相等、三组对应角相等。

3、 找对应边、对应角以及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1)题目:

D、AD∥BC,且AD=BC

分析:由于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故面积、周长相等。至于D,因为AD和BC是对应边,因此AD=BC。C符合题意。

说明: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知道中两个全等三角形中,对应顶点定在对应的位置上,易错点是容易找错对应角 。

分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 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来

说明:根据位置元素来找:有相等元素,其即为对应元素:

然后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说明:利用"运动法"来找

翻折法:找到中心线经此翻折后能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易发现其对应元素

旋转法:两个三角形绕某一定点旋转一定角度能够重合时,易于找到对应元素

平移法:将两个三角形沿某一直线推移能重合时也可找到对应元素

求证:AE∥CF

分析:证明直线平行通常用角关系(同位角、内错角等),为此想到三角形全等后的性质――对应角相等

∴AE∥CF

说明:解此题的关键是找准对应角,可以用平移法。

分析:AB不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但它通过对应边转化为AB=CD,而使AB+CD=AD-BC

可利用已知的AD与BC求得。

说明: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到对应边相等。

5、小结:

(1)如何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基本方法)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性质的应用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6、布置作业

7、课后反思:

全等三角形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说出怎样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并会用符号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会在两个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3、会说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教学准备】(引导性材料)

让学生在举出(拿出、剪出图形)实际例子,感悟和感知全等图形。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探索. 【教学过程】

1、全等形:

下面描述"全等形"的三种不同说法,哪种是恰当的?

①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②大小相同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表示方法

3、三角形的全等变换 指导学生用自己制作的两个全等三角形作全等变换

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

相等,

相等,

如果△ABC≌△DEF,那么AB=

,BC=

,AC=

, ∠A=

,∠B=

,∠C=

. 【知识运用与测试】

1、能够

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对应边,

叫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

相等,

相等。

3、若△AOC≌△BOD,对应边

,对应角

若△ABC≌△CDA,对应边

,对应角

4、若△ABC≌△DAE的对应边

,对应角

5、如图,已知△OCA≌△OBD,C和

,A和

是对应顶点,

写出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

6、如图,已知△ABC≌△DAE,∠C=∠E,BC=AE, 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其他对应边为

;其他对应角为

7、如图,已知△DAB≌△CBA, 对应边:

对应角:

8、如图,已知△AEC≌△ADB,△BEC≌△CDB,

写出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 ;

;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一)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记边角边公理的内容;

(2)能应用边角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3) 通过"边角边"公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5) 通过几何证明的教学,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和形成质疑的习惯;

(6) 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找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准备】:直尺、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探索. 【教学过程】:

1、公理的发现

(1)画图:

教师点拨,学生边学边画图.

(2)实验

让学生把所画的

剪下,放在原三角形上,发现什么情况?(两个三角形重合)

这里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

(3)公理

启发学生发现、总结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作用: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之一.

应用格式:

强调: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邻补角、外角、平角等)所以找条件归结成两句话:已知中找,图形中看.

3、平面几何中常要证明角相等和线段相等,其证明常用方法:

证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角平分线定义;等式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地.

证线段相等的方法――中点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等式性质.

2、公理的应用

(1)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总结.

分析:(设问程序) "SAS"的三个条件是什么?已知条件给出了几个?由图形可以得到几个条件?

解:(略)

(2)讲解例2如图2,AE=CF,AD∥BC,AD=CB,求证: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定出证明,一名学生板书.教师强调证明格式:用大括号写出公理的三个条件,最后写出结论

课后反思: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二)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记角边角公理、角角边推论的内容;

(2)能应用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3)通过"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5)通过几何证明的教学,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和形成质疑的习惯 ;

(6)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SAS公理、ASA公理和AAS推论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直尺、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探索.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显示

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议论后,他们的答案或许只是一种感觉"行或不行".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分别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就会容易地得出答案 .

2、公理的获得

问:恢复后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全等,那全等的条件是不是就是带去的元素呢?

让学生粗略地概括出角边角的公理.然后和学生一起做实验,根据三角形全等定义对公理进行验证.

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强调: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邻补角、外角、平角等)

所以找条件归结成两句话:已知中找,图形中看.

(3)、公理与前面公理1的区别与联系.以上几点可运用类比公理1的模式进行学习.

3、推论的获得

改变公理2的条件: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这样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

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4、公理的应用

(1)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总结.

注意区别"对应边和对边"

解:(略)

(2)讲解例2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定出证明,一名学生板书.教师强调证明格式:用大括号写出公理的三个条件,最后写出结论.

课后反思:

角边角定理推论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说出三角形全等判定的角边角及其推论。

2.会应用角边角和角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

此外,在帮助学生熟悉角边角的应用中,进一步渗透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演绎推理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引导性材料】

每个学生用硬纸板任意剪一个三角形,如图把三角形纸板撕成两部分。尝试利用其中的一部分能否再剪一个与原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教学过程】

问题1:从上面的实践中容易发现利用第Ⅱ部分可以剪出与原来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观察、比较第Ⅰ、Ⅱ两部分有什么不同?

问题2:观察第二次剪出来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第Ⅱ部分,有哪些边和角是重合的? 问题3:从利用第Ⅱ部分可以剪出与原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的事实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从上面的动手实践中,可以发现两个三角形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我们把这个事实作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另一个条件──角边角。角边角可以简写成"ASA"。

问题4:从利用第Ⅰ部分不能剪出与原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的事实中,你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问题5:把一个三角分成如图中的两部分,尝试用其中的一部分能否剪出与原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

问题6:利用中的两部分,都不能剪出与原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你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从问题

4、问题6的探究中,不难发现,两个三角形中,只有一个元素相等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只有两个元素对应相等也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说明:问题

4、

5、6似乎与"角边角"的教学无关,但设计这几个问题有助于让学生主动发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三个元素对应相等。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练一练:1.(由课本第36页练习第2题改编)填空完成下列分析和证明: 已知:如图中,∠1=∠2,∠C=∠D。求证:AC=AD 分析:要证AC=AD,只要证△____≌△____。由已知条件不能直接推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____=∠_____。由已知∠1=∠2,∠C=∠D,可知180°-(____)=180°-(____),即∠____=∠_____,于是可以根据"_____"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由学生完成证明)

由于两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推出第三对角也相等,由此可得"角边角"的推论: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2.(由课本练习第1题改编)已知:如图中,∠1=∠2,∠3=∠4。求证:AC=AD 证明:(1)∵∠3=∠4(已知)

∴180°-∠____=180°-∠____,

即∠____=∠_____。

在△ABC和△ABD中,∠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ABC≌△ABD(ASA)。

第7篇:英语基础知识总汇-----小学生必背英语基本语法

英语基础知识总汇

(一)

一、I’m =I am

我是……

you’re=you are 你是……

He’s=he is

他是……

she’s=she is 她是…… It’s=it is

它是……

you’re=you are 你们是…… We’re=we are 我们是……

they’re=they are 他们是…… 例如: She is Linda. 她是琳达。 ---翻译----- 1. 他八岁。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我们是好孩子。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 我叫李明。 _______ _________.

4. 她是我的妈妈。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二、my 我的

your 你的

his 他的

her 她的

its 它的

your 你们的

our 我们的

their 他们的

----翻译----- 我的文具盒______________

我们的学校___________

它的眼睛_____________

她的鸡蛋______________

我们的动物园_____________

你的母鸡______________

三、① 在英语中,元音字母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表示一个的用

_____或_____,表示复数在词尾加_______,box复数_________,knife复数________, foot复数________。

②在英语,句子的________需要大写,还有专有名词需要大写,例如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四、写数字

0_________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4___________

5_________

6__________ 7__________ 8__________ 9___________

10_________ 11__________ 12__________ 13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

15________

16__________ 17__________ 18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

20_________ 21__________ 30__________ 33___________ 40___________

42_________ 50__________ 56__________ 60___________ 66___________

70_________ 78__________ 80__________ 89___________ 90____________

97_________ 100__________ 107______________

五、音标

Aa[

]

Bb[

]

Cc[

]

Dd[

]

Ee[

]

Ff[

]

Gg[

Ii[

]

Jj[

] Kk[

]

Nn[

]Oo[

]

Pp[

]

Rr[

]

Ss[

]

Tt[

Vv[

]

Ww[

]

Xx[

Zz[

]

]

Hh[

Ll[

]

Qq(Uu) [

]

Uu[

]

Yy[ ] Mm[

] ]

]

]

上一篇:中办关于加强乡镇干部下一篇:盼着下一次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