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绿色发展案例

2022-12-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林业绿色发展案例

大力发展林业 助推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概念最早于1989年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提出。这一概念是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大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半个世纪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上升,世界贫困人口的比例由46%下降到了26%,但地球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自然资源消耗严重,人类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到现在为止,全世界已经丧失了1/4的表土层和1/3的森林覆盖,我们使用的资源量超过了地球供给的50%,如果不改变这一趋势,到2030年,即使两个地球也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全球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避无可避,人类社会发展方式亟待改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OECD国家通过了部长级理事会宣言,倡导“绿色增长”,2011年联合国环境署发布了绿色发展报告,提出了新的创造财富方式,描述了绿色发展模式的特色路线图:认为绿色经济是在改善人类福祉和促进社会公平的同时,能够显著降低环境风险和生态稀缺性的经济。2012年6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可持续发展与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 面对全球经济发展模式的大变革,我国也将绿色发展列为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主题,绿色发展指标将成为衡量我国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

林业与绿色经济的天然联系

林业是绿色经济的基础。森林及林业为绿色经济提供了生态基础,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林业提供木材等木质原材料、产品和能源产品,具有清洁安全、可再生、可降解等优点;森林还可以提供果实、油料、香料、中草药等非木质林产品,对于维持逾全球10亿人的生计有重要作用;林业在增加就业和消除贫困、维护粮油安全、能源安全和资源安全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林业大致也可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其中,第一产业主要指的是营造林业,第二产业主要指的是林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主要指的是涉林服务业。其实在“绿色经济”概念提出以前,林业三产就已经在走一条绿色发展的道路。换言之,林业三产具备强大的维系生态安全和保障绿色增长的潜力。到如今,林业的三个产业已在逐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第一,营造林业通过集体林权改革释放生产力,增强商品造林的活力,改善林区百姓的生活;第二,加工业通过技术改造和加工方式升级来减少污染、节约能源,顺应时代发展对加工企业的要求;第三,生态旅游获得发展良机,生态保护与经济收益有望有机结合。升级后的新三产将在绿色经济中发挥更加重大作用。

林业一产以生态促经济

林业第一产业的绿色增长潜力主要体现在生态保障方面,健康的生态环境将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后盾。一般来说,生态环境是一个隐性条件,只有当生态缺失时才能意识到其重要性。在这方面山西右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佐证,右玉的发展恰好经历了一个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构建过程。

在建国初期,右玉已经成为毛乌素沙地的边缘地区,全县19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剩5.3平方公里(约8000亩)的残林,森林覆盖率0.3%,沙地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76.1%。由于生态系统的全面退化,右玉气候长期处于寒冷干旱状态,年均平均气温2-4摄氏度,年均降水量400多毫米,几乎日日有强风和沙尘暴,一年六级以上大风达28.8天。霜冻冰雹、水土流失、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人民生活极其贫困。

建国后,右玉逐步开展了有组织的造林运动。20世纪70年代末,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总结中国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的惨痛教训,决定在中国的“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而右玉县被列入防护林建设重点县之一。在这一阶段,右玉抓住了这一林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制订了相应的林业建设规划,明确了“植树种草与农建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林业建设行动口号。进入90年代中后期,林业建设规划的规模与思路随着国家启动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开始林业“绿色新政”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有了实质的改变。基于这样的背景,右玉重新确立了“从零开始,大抓三个改造;从严入手,攀登新的高峰”的指导思想。重点突出林业建设由生态防护型向生态经济型转移,坚持“上规划、调结构、抓改造、重科技、严管护、创效益”的十八字林业建设方针,大力开展工程项目造林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21世纪以来,右玉的林业建设已经基本具备生态旅游县的模式和格局。在短短的六十年里,右玉就从一个森林覆盖率不足0.3%的西北小城,变成了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森林大县,可以说经过六十多年不懈的努力,右玉的森林建设实现了全方位的绿色发展。

从经济发展角度,右玉造林最初的目的源自改善生态环境从而保护农业生产,之后又通过种草发展了畜牧业。至今右玉人均收入持续提高,收入结构变化,从单一农业向林业、畜牧业符合方向发展。2000年后随着六大林业工程的展开,全国苗木需求持续增加,右玉以自身长期造林的经验发展了苗圃产业,目前全县苗圃达2万亩,在“十二五”期间将达4万亩,形成真正的绿色产业。同时生态旅游投资规模也在加大,右玉生态文化旅游节吸引了大量旅游者来到右玉休闲旅游,进一步拉动了地方经济。另一方面,在造林过程中,为方便苗木运输和劳动力移动,公共基础设施得到了发展,右玉在全县丘陵山地都建造了公路,保证森林灌溉的水利工程也同样汇集农田。通过生态移民将偏远山区的村庄移动到县城和乡镇周边,进一步改善了人居环境。

林业二产以创新赢效益

林业第二产业的绿色增长潜力主要体现在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二产是林业资源的加工使用产业,只有技术创新和经营方式创新才能带来生态和效益的共赢。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它是一家顺应国家生态工程而建成的创新性企业,它的成功告诉我们有时“鱼和熊掌也可兼得”。

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是一家通过科学利用沙地资源,结合先进技术,开展生物质能直燃发电,进而实现规模、有效、持续利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治理沙化土地的专业化公司。公司的建立以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为背景。2000年,国家全面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被列为全国沙区唯一试点旗。工程实施以来,乌审旗始终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作为工程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并于2003年成功引进了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为沙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探索出一种新模式。

为了避免重蹈我国农区生物质发电企业(秸秆电厂)因无原料基地而受困于燃料供应之覆辙,毛乌素生物质电热厂开展了能源基地建设,成为全国也是全世界第一家在沙区通过营造能源林基地抚育可再生林木资源进行能源产业化发展的示范企业。在项目开工建设之前,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就先行委托内蒙古林业勘察设计院在项目区制定了《毛乌素沙地60万亩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规划》。从2006年冬季实施起,两年来,共营造各类沙生灌木能源林33万亩(际控制面积)。毛乌素生物质电厂先行大规模营造沙生灌木能源林基地的行动,既反映了生物质能源产业化治荒模式的内在需求,又昭示了企业尊重自然规律、寻求科学发展的理念,赢得当地政府和农牧民群众的一致认同和支持。

受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内蒙古沙区的绝大部分宜林沙地没有被充分利用,,大多数农牧民无力治沙,也无心治沙,普遍存在“守着百十亩草地,荒着千百亩沙地”现象。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公司提出发展生物能源战略,建立规模化的自有能源林基地,取得了企业和农牧民的合作共羸。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找到了一条“企业+基地+农牧民”合作发展的道路。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公司选择“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即在积极配合当地国有治沙站,承揽其全部治沙抚育任务的同时,广泛联系项目区内的农牧户,采取宣传鼓动、典型带动、利益拉动、合作推动等形式,鼓励农牧民把宜林沙地拿出来与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公司合作经营,最后再由基地建设造林组按照基地年度建设作业计划组织实施。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使公司得到长期有效的发展,而且也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并且帮助了农牧民脱贫致富。

林业三产以效益促保护

林业第三产业的绿色增长潜力主要体现在直接的经济效益和潜在的生态效益方面,三产的典型是生态旅游,是一种以“看树代替砍树”的新模式,在我国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生态旅游有望使生态保护由政府主导向群众主导方向转变。四川巴中市的红色生态旅游值得借鉴。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是川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幅员面积1.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00万,其中农业人口329万人,耕地保有量23.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5%,被中外专家称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巴中的生态环境极佳,生态旅游资源富集。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光雾山、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光雾山、诺水河,国家森林公园——米仓山、空山、镇龙山、天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米仓山大小兰沟,国家水利风景区——江口水乡,省级风景名胜区——神门。这里有中国彩林第一山——光雾山:九寨看水,光雾看山,山水不全看,不算到四川;这里是中国溶洞第一乡——诺水河:两岸青山百千洞,一河波涛唱洞乡;这里是中国红叶第一山——米仓山:八百里红叶,层林尽染,峰峰岭岭红霞映天,沟沟谷谷红叶毡地。

同时作为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巴中红军遗址遗迹众多,被誉为“露天革命博物馆”,是全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因此巴中以生态与红色为接入点,打造西部旅游新亮点,构建川陕旅游“金三角”, 陆续开发了一批有品位、有特色的精品旅游景点、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旅游产品。今天十一长假期间,不少来自省内及周边省市的中短途自驾游游客选择前往巴中在感受优美生态环境、红色主题旅游和饱览绝妙自然风光的同时,尽情畅享了“运动、健康、快乐”的旅游新理念。

大力推进的旅游经济不仅保护了当地的森林资源,增强了生态安全,更提高了旅游区群众的收入。以巴中市通江县为例,全县共接待游客10.2万余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482.8万余元,农家乐、乡村酒店等旅游设施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巴中市南江县铁炉坝村,通过搞集生态、观光、绿色经济于一体的立体产业, “农家乐”办得红红火火,人均纯收入由过去的不足1000元,提高到现在人均纯收入3000多元,大幅调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林业与绿色经济带来的启示

林业是绿色经济的基石,增加森林资源资产,保持森林健康活力,通过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增进林区人民的福祉就是一种很好的绿色发展理念。林业绿色发展不仅能够保障和促进国家的绿色增长,而且还能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实际上,林业的发展本身就是绿色增长的一个主要内容。

通过发展林业、促进绿色经济,切实可行,前景广阔,无论林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均能带来绿色的惊喜。正确认识林业在实现绿色转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并进一步提升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势在必行。绿色经济下的林业发展不再只是一个部门的问题,而是中国这个经济体的一个基础问题,这需要国家和整个社会的支持。同时,林业所涉及到的绿色经济的新型产业潜力很大,应受到足够的关注。

通过发展林业、促进绿色经济,关键在于发展思路的转变和发展模式的创新。要突破传统的发展思维,树立林业创造国家财富、国民福利和生态安全的理念,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与各种市场条件,比如生态补偿制度、森林碳汇交易制度等等,逐步加强林业在绿色经济中的基础和关键作用。

通过发展林业、促进绿色经济,要围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两个出发点,才能达到兴林富民的目的。绿色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寻求提供多种多样的发展和减少贫困的机会,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产业不仅给农民带来了多元化的收入和就业,更有效地帮助他们抵御了市场风险,这些方面应当成为未来林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责编:高雨薇)

作者:刘士磊 王黎黎 刘珉

第2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林业改革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实践。其中,将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将更好地指引我们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有绿色资源来支撑。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是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最有力的措施。下一步,自治区林业厅将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构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推进林业改革发展步伐,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内蒙古作出新的贡献。力争到2020年,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5000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3%,活立木蓄积达到16亿立方米,4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林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农牧民实现人均林业收入1300元以上,完成精准扶贫2.5万人,林区群众生活全面实现小康,实现增绿增质增效有机统一。

一、深化林业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一是全面深化国有林场改革,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2017年底前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主体任务。二是重点推进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政企、政事、事企和管办“四分开”,组建精简高效的国有林管理机构,完成企业划转和剥离办社会工作,到2020年全面完成国有林区改革任务。三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引导林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培育壮大专业大户、家庭林场、林业合作社、林业龙头企业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推动集体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规范管理,强化服务,为经营者发展林业创造更好的条件。四是创新营造林体制机制,明确造林主体的责、权、利,想方设法让造林主体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进一步激发全社会造林的积极性。五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先行先试的要求和自治区安排部署,完成森林、湿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工作,总结经验,逐步推开。配合有关部门在呼伦贝尔市开展好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和领导干部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六是发布自治区、盟市、旗县的森林和林地、湿地、沙区植被和物种红线指标,制定生态红线的林业管控措施。七是进一步扩大森林保险参保范围,加强灾后治理与植被恢复,积极推进林下种植、养殖保险,探索开展林业贷款保证保险。八是在有条件的区域探索建立国家公园,继续推进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国家公园试点工作,实现国家公园体制突破。

二、强化保护管理,巩固建设成果。坚持保护优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生态脆弱地区,尤其要把保护管理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一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林,建立健全林业法律法规体系,为林业改革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二是全面加强林地保护管理。严格征占用林地定额和规范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严格执行“十三五”森林采伐限额,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三是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将全区的天然林资源全面有效保护起来。四是加大森林公安、资源林政等林业部门综合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湿地及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损害生态环境等违法行为。五是实施好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工程项目,提升物种保护能力,确保全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物种保护形式的面积不减少,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得到全面保护。六是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工作方针,着力加强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建设,确保24小时火灾扑灭率达到95%以上。七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牢固树立绿色防治理念和促进森林健康理念,强化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应急救灾和执法能力建设,突出抓好重大危险性有害生物防治。

三、加快造林绿化,扩增资源总量。“十三五”时期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全面增绿增质增效,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改善生态环境,让更多的“荒沙荒山”变为“绿水青山”,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提供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一是坚持大工程带动大发展,深入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和新一轮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二是稳步推进重点区域绿化,继续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示范引领、注重创新,建管并举、规范管理”的总体建设思路,巩固成果,完善提高。到2020年,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县乡公路适宜绿化地段、适宜绿化的城镇、村屯、矿区园区及黄河两岸、大青山前坡全部绿化。三是强化造林质量管理,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营造林质量的规定,努力提高营造林质量。四是突出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实现规模治理。在大面积开展造林绿化的同时,依托林业重点工程,在重要生态区域或生态脆弱区开展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一批几十万亩、百万亩造林绿化和防沙治沙基地。五是加强森林经营。以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为中心,编制旗县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抓好森林经营方案制度的落实,积极推进森林科学经营。六是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和社会造林,不断丰富义务植树尽责形式,拓展尽责面,提高尽责率;加大绿化美化宣传动员力度,落实扶持政策,努力在全民发动、广泛参与、汇聚社会力量参与造林绿化上取得新进展。

四、增进绿色惠民,共享发展成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把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和脱贫致富工作结合起来,把绿水青山变成经济优势。一是重点发展经济林。出台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林发展意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在发展木本油料、林木种苗花卉、特种野生动物繁育等重点产业的基础上,突出抓好经济林建设。二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按照《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林下经济建设力度,打造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培育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林产品品牌创建,在肉苁蓉、沙棘、山野菜和食用菌等产品特色鲜明、分布集中度较高的地区,积极培育区域公用品牌。三是积极培育林业经济发展新业态。依托我区国有林场林区丰富的森林资源,利用森林景观、森林空气环境、森林食品等主要资源和载体优势,积极发展森林、湿地和沙漠生态旅游,积极培育和壮大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林业新的经济发展业态,探索在我区建立中国森林医学康养基地,使林业与健康服务业深度融合。四是推动林业惠民举措落地。认真落实天保工程、退耕还林、造林补贴、生态效益补偿等林业补助资金,让林业政策惠及更多农牧民和林区群众。加快国有林区经济转型发展,完善以购买服务为主的公益林管护机制,增加护林员或其他岗位,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帮助林区群众脱贫,增收致富,同步实现小康。

五、坚持科技兴林,提高建设质量。实施林业科技创新驱动战略,聚焦重点生态工程、林业产业发展和条件能力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科技运行保障能力,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推广示范体系、服务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形成基本完备的林业科技架构。一是围绕生态屏障建设,重点开展防沙治沙、重点区域绿化等方面关键技术和模式研究。二是围绕经济林及林业产业,重点开展良种选育、丰产栽培、节水灌溉、标准化等方面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在重点品种、重点产业加大科技示范力度。三是围绕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重点开展森林经营技术、林下经济模式等方面研究和推广,加强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采取技术培训、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提供科技服务,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和职工科技水平。四是围绕森林经营,重点在低产低效林改造、防护林改造、灌木林更新改造、老飞播区改造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制定相关标准,提高质量和效益。

六、夯实基层基础,补齐发展短板。一是结合国有林场林区改革,加快林区道路、供电、饮水、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和推进林业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加大森林管护站点等建设力度,逐步改善业务用房和办公条件,全面提升工作保障能力。二是加强林业站所建设,稳定和健全基层林业组织,优化站所布局,强化职能作用,达到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办公地点的“五有”标准。三是加强林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林战略,广泛引进林业专业人才,增加人才总量,特别要加大基层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和专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改善人员结构,合理优化配置,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四是全面启动智慧林业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林业”建设,建立覆盖全区林业行业的信息化体系,建成营造林管理、荒漠化和沙化管理、森林资源管理、湿地管理、网上审批等多个业务系统。探索建立全区林业电子商务平台、林产品信息服务平台、森林资源资产交易平台、集体林权流转平台、森林碳汇交易平台、种苗及林特产品电商交易平台和桌面虚拟化平台。

七、发展生态公共服务,繁荣生态文化。一是加快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充分发挥森林在改善城市宜居环境和城市现代风貌方面的独特作用,增加城市绿色元素,使城市森林、绿地、水系、河湖、耕地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加快推进国家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庄建设,初步形成符合区情、具有特色、类型丰富的森林城市格局。二是着力建设美丽乡村。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美丽乡村、生态乡村示范建设活动,按照道路林阴化、庭院花果化的要求,建设一条进村景观路,保留一处公共休憩绿地,配置一块排污净水湿地,房前屋后见缝插绿,田间地头造林增绿,实现村庄绿化靓化,形成沿河风景林、房前屋后花果林、村中空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美丽乡村绿化格局。三是大力繁荣生态文化。充分发挥我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主阵地作用,在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林业宣传,普及生态文化知识,引领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全社会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广泛开展生态道德的宣传与教育及生态文化主题创作活动,发掘林业先进典型,弘扬生态文明主旋律,形成践行生态道德准则的社会舆论导向和爱绿植绿护绿的社会氛围,加快推进生态文明进程。

(作者系自治区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责任编辑:刘秉承

作者:呼群

第3篇:绿色经济与林业发展浅探

【摘 要】林业是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基础,绿色经济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经之路,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林业发展应该高举“民生”、“生态”两面大旗,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服务。本文主要说明了林业对于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林业发展在绿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绿色经济;林业发展;作用;问题;对策

近年来,全球发展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可持续发展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绿色经济也被视为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发展战略,目前绿色经济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外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绿色经济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渠道,作为绿色经济的重要基础,林业发展对于实现绿色增长,促进绿色经济发展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林业在绿色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下面是笔者对林业发展以及绿色经济的几点思考。

一、林业对于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林业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生态资本

林业是构成整个生态系统的基本前提,相对于地球的“基础生态设施”。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森林是构成主体,也是维系生态平衡的核心,其主要是通过碳储存调整全球气候,森林也有利于保护流域。对于绿色经济发展而言,林业创造了非常宝贵的绿色财富,保障了绿色经济发展所需的物质基础。林业是生物产业、循环产业、生态产业,总而言之林业就是绿色产业,为人类创造了大笔绿色财富。

2.林业是重要的物质基础

森林是“绿色资源库”,而且森林中的绿色产品具有很多种种类,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后可以生产出1万多种可降解、可再生的原材料以及林产品,除了石油、煤炭、天然气意外,森林是地球上最多的能源资源。我国林业产业的产业结构不断在调整,整个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种植、采集经济林产品在林业第一产业中已经成为一大亮点;林业第二产业的竹木加工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在林业第三产业中,森林旅游业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其次,花卉苗木产业以及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利用产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

3.有利于提高社会福利

木制品、木材、非木质林产业加工、生产以及贸易等为人们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尤其是农民的就业率大大提高,这样有利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创建和谐社会。森林旅游产业、森林产业管理、植树造林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绿色就业岗位,甚至有的地区已经提出了“兴林致富”的战略。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很多以林业产业发展为主的大县每年的林业收入已经超过农民纯收入的1/2,农民得到了实惠,也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4.林业是循环经济体

国际社会认为,林业是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林业产品具有可降解、可回收、可再生等特点,因此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最大的自然循环经济体。在林业生产的过程中,主要包括“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等三个环节,这样的生产模式利用率较高,消耗较低,而且废物、废气排放量较低,能量可以循环利用,这样对于环境以及生态的影响都比较小,也可以为人类提供必要的绿色经济发展能源以及生物质材料。

二、在当前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林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林业在农林争地中处于不利地位

目前我国各地区非常重视农业发展,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面临的粮食消耗压力越来越大,这样势必会产生林业、农业土地分配问题,很多地区为了保证粮食的生产,常常会牺牲林地,然而在短期内并不能改变“森林退化”、“毁林”等现象。因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已经明确表示随着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不断发展,导致土地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林业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尤其是国家近年来制定了很多农业补贴政策,农耕毁林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目前已经成为减少森林面积的最大危险因素。

2.林业边缘化倾向越来越明显

绿色经济也会存在“深、浅”的差异,目前林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重要主要表现在基础资源供应方面,说明仍然是浅绿经济发展,并没有深入的挖掘出林业发展的深层次价值,林业生态效益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目前,我国林业发展技术还没有成熟,在这样的背景形势下,也不会大力发展深绿经济,这样很容易低估林产品价值以及林业服务价值,这样发展的最终结果只会是林业的地位越来越边缘化。

3.林业消费超支

按照联合国规划署测算的相关数据表明,全球森林资源消费严重超标。目前,全球依赖森林生产产品以及生产服务为生的人数已经超过16亿人次,在林业资源消费中,用木材做饭、生火的人数在20亿人以上,将木材当成一次性能源应用人数在50%以上。尤其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多,人们的林业需求也不断增多,以后只会越来越依赖林业,这样会导致林业资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三、在绿色经济背景下发展林业的建议及措施

1.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纳入林业发展规划

当前联合国正在准备政府之间的一个高级政治论坛,主要是关于可持续发展大会的相关话题,以期真正落实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林业部门在很多领域上都背负着重大的责任,如促进山地经济发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荒漠化整治、保护森林、保护湿地、管理湿地等,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林业应该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为了响应“以绿色经济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口号,我国应高度重视林业发展,在国家整体战略规划中也纳入林业发展计划,确保我国林区、山区的经济、民生发展,适当增加对于林业发展的补贴,增加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资金,为林业生态建设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保障。

2.加快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应该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林业发展体系,以实现“增值保量”为主要目标,从而不断提高林业的气候应变能力以及汇碳能力。林地对于每一个山区农民而言,都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当然也是他们就业的重要途径,想要促进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应该不断深化改革林业产权制度,切实维护林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不断强化对林业的保护以及支持,而且应该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中,适当提高林地农民的收益权以及参与权,在财政投入中适当增加林业投入比例,使林业投入维持一个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其次,应该增加林业补偿,不断深入改革金融秩序,使更多的社会资金能够投入到林业产业发展中,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其次,也应该增加社会公共财政对于林区、山区的扶持力度,使当地的林农能够真正的受惠于林业发展,进而增加林农的收益。

3.不断提高林业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手段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我们应该建立一个系统、科学的林业信息系统,对于林业系统以及相关的系统创造的环境效益、经济社会效益以及林业对于国家经济民生做出的贡献等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其次,应该构建一套健全的核算机制,进一步巩固市场经济中林业的重要地位,加大对林业经济的扶持力度,广泛吸引更多的市场投资。其次,应该请求教育部门的配合,在基础教育体系中纳入生态文化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学生培养生态文明观念,进一步普及生态文明建设。其次,还应该请求宣传部门的配合,在社会公德宣传中应该添加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自觉节约能源,消费模式应该以低碳环保为主。

4.依法治林,加强天然林区保护工程

法律的约束以及指导在林业生态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做到“依法治林”,注意加强保护天然林区。国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法律法规制度,尽可能使林业生态建设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后,应该严格、认真落实,提高林业资源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严禁乱砍乱伐、随意占用林地等现场。另外,有必要建立科学的防灾减灾体系以及林业灾害预警系统,这样一旦出现自然灾害可以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将林业资源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5.改善林业产业结构,适当调整产业发展方式

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有机结合农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农业产业化、扶贫开发、农业科技推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等多方面,将林业经济发展潜力深层次的挖掘出来,使林业的生态价值发挥到最大限度。同时应该紧紧围绕林间种植以及林业养殖为主,应该做到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种养模式。就目前的市场发展前景以及现有的成功技术经验分析,目前存在两种推广模式:(1)林菌模式。也就是指在林地上种植木耳、双孢菇、草菇等食用价值比较高的菌种,然后通过深加工后,制造出自己的品牌,实现品牌化经营。(2)林禽模式。主要是指在林下饲养鹅、鸭、鸡、兔、蛙等禽类,这样可以将产品深加工链条进一步延伸。应该大力鼓励职工进行养殖产品精深加工、林下种植、综合利用等,尽可能将林业产业链拉长,增加产品附加值。其次,林下经济生产经营者应该主动和林产品加工企业交流、沟通,双方建立一个长久、稳定的产品购销关系,尽量丰富产品销售渠道,全面推动林业经济发展。

林业是我国的一个大行业,是大有作为的一个行业。同时,林业绿色经济是我国林业发展的目标,国家对于林业都非常重视,而发展林业绿色经济,无疑也是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个极好途径。但由于当前我国林业产业存在较多不合理问题,导致产业发展落后、经济效益低。综上所述,林业发展是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林业发展观,不断加大对林业发展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林业经济的市场主体作用,加快绿色经济发展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志民,戴广翠,刘珉.林业是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J].林业经济,2012(10):22-26.

[2]刘士磊,王黎黎,刘珉.大力发展林业,助推绿色经济[J].绿色中国,2013(1):48-51.

[3]刘东生.林业与绿色经济研究[J].生态文明与绿色经济,2013(2):16-21.

[4]郎晓娟,沈若萌,刘珉.林业与绿色经济研究进展[J].林业经济,2013(1):36-41.

[5]熊望高.浅论绿色经济与西部大开发[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1(03):122-122.

[6]唐苗生.抢抓历史发展机遇做大做强林业产业[J].湖南林业,2004(06):202-204.

[7]李旦梅.发展林业产业是解决“三林”问题的根本之策[J].湖南林业,2006(07):143-144.

[8]杨冬生.四川,用创新思路推进林业产业发展新跨越[J].中国林业产业,2006(06):23-25.

[9]丛德福.黑龙江省林业产业为明天构图[J].中国林业产业,2004(08):76-78.

作者:张文英

第4篇:加快林业发展创建绿色家园

枣庄市辖五区一市,总面积4563平方公里,即684.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75.9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25.7。近几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实施“大工程带动大发展”战略,以绿化促美化、以绿化促

文明、以绿化促富裕,加快了林业事业的发展步伐。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153.6万亩,森林覆盖率27.5,比2000年提高了5.3个百分点;全市林业总产值15.9亿元,比2000年增长299.4。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以科学规划为先导,把林业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中去谋划、去运筹

加快林业发展,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生态建设,意义重大。我市山区面积249.7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36.5,这些地方自然条件差,种粮产量低、效益差,同时由于森林资源总量小,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水土流失比较严重,风灾、旱灾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我市是一个资源型城市,煤炭、建材工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与污染。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消化污染,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市委、市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出发,把加快林业发展作为全市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重点,立足市情,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以五大生态工程和三大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带动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制定了全市林业发展的近期、中期和长期规划。近几年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连续出台《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枣庄的决定》、《关于加强林业工作的决议》、《关于加快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的意见》、《枣庄市绿色通道重点工程实施方案》、《枣庄市40万亩经济林和3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等10多个文件,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明确任务要求,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明确责任,严格考核,把市、区(市)、乡镇(街道)三级党政领导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林业局(站)长确定为林业建设的“五职责任人”,实行责任制、考核制、奖惩制三位一体,有力调动了各级党政干部抓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召开全市春季、雨季造林和冬季森林防火动员会议,市人大每年都视察并审议一次林业工作,全市上下形成了全力以赴、齐抓共管搞绿化的可喜局面。2003年以来,全市累计新造林48.6万亩,比2000——2002年全市造林面积增加72.9。

二、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突破口,带动镇村绿化快速发展

我市共有64个乡镇(街道)、2095个行政村,镇村占地70余万亩,植树绿化的潜力很大。200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根据我市农村实际,在全市大力开展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和切入点,以村庄“五化”(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四改”(改水、改厨、改厕、改栏圈)、“三通”(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三室”(图书室、卫生室、文体活动场所)建设为着力点,切实解决群众最为关心的实际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发展生态经济、建立生态文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在2004年搞好46个文明生态村创建试点的基础上,每年确定100个村进行文明生态村创建,2005年创建了106个,今年又确定了104个,推动广大农村向着繁荣、富裕、民主、文明的新农村扎实迈步。我市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创建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一是明确标准,坚持把造林绿化列为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重要指标。在30多项创建指标量化考核总分105分中,绿化占20分。各级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以“村在林中,路在树中,人在景中,老百姓在受益中”为目标,大力组织创建村庄绿化美化,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有152个村达到文明生态村创建绿化标准,新增绿化面积218万平方米,栽植各类绿化苗木560万株,绿化率均达到35以上。创建村绿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力带动了全市镇村绿化的快速发展。三年来,全市新增农田林网42万亩,新建和完善绿色通道810公里,村镇植树2400万株。

二是因地制宜,把文明生态村创建绿化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各区(市)、乡镇坚持因地制宜,庭院内、村庄内、村庄外三位一体,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既要绿化美化,人与自然和谐,又让农民在创建绿化中切实得到实惠。庭院内以果树为主,适当配以四时花卉;院外村内的空隙,以用材林为主,有条件的

村主要街道、健身园、文明广场等规划成园林绿化小景;村庄周围规划成围村林。滕州市坚持以生态创建特色化,立体推进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建设,打造“串成线、造成片、高标准、强带动”的样板,涌现出一批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多种模式的绿化示范村,深受群众欢迎。

三是整合资源,建立多元化文明生态村创建绿化机制。搞好村庄绿化,资

金投入和技术指导是保障。我们按照“一个为主、几个一点”的原则,整合资源,形成政府推动、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社会协调的格局,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个为主”就是村民自己投资、投劳为主;“几个一点”就是市里奖一点、区乡财政补一点、村集体拿一点、有关帮包部门及责任单位帮一点、社会力量筹一点。据统计,近几年全市用于镇村绿化的资金达到2800余万元。市创建办联合市林业局对全市文明生态创建村进行绿化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有效提高了绿化水平和效果。

三、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大力发展林业经济

我们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加快林果专业村、林业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以林业生产带动农村生产发展。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具有枣庄品牌优势的特色林业产业。石榴花是枣庄的市花,栽培面积占全国的1/9,产量约占全国的1/3,我市的峄城区是著名的“中国石榴之乡”;枣庄因枣得名,枣树是枣庄的市树,面积和产量在全省也有一定位置。因此,我们认为,石榴、大枣最具枣庄特色,市场前景广阔,是枣庄的名牌和王牌,同时,也是搞好村庄绿化的良好载体。我们把做大做强石榴、大枣产业作为林业发展的重点,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先后专题研究石榴、大枣两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并印发全市石榴、大枣发展规划,努力把石榴、大枣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增强了林果业发展的后劲和市场竞争力。3年来,全市新发展石榴、大枣20.3万亩,有效加快了造林绿化步伐,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是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大力发展林果专业乡(镇)、专业村。鼓励农民充分利用山岭薄地及庭院和房前屋后空闲地,大力发展林果业。全市把石榴、大枣作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乡镇(街办)有29个,林果专业村已发展到360个,涌现出一大批石榴、枣、樱桃、桃、柿子、葡萄等专业村,2005年全市干鲜果品产量达到30.6万吨。山亭区水泉镇林果面积10.5万亩,冬春暖大棚果已发展到1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4500多万公斤,全镇林果纯收入占当地农民收入的2/3。该镇一个400多人的倪庄村,2005年仅樱桃一项人均收入达到9000余元。

三是大力发展林业龙头企业。林业产业基地的不断发展,迫切要求林果加工龙头企业的兴起。我们注重围绕开拓国内外市场,通过招商引资、社会融资等渠道,重点培植木材加工业、果品保鲜加工业等方面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林业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市用材林资源的增加,木材加工企业蓬勃兴起,涌现出薛城捷利、东盛、天顺、台儿庄宏润、市中区韦伦嘉禾等一批龙头企业,目前,全市木材加工企业有500余家,年产值6.5亿元。重点扶持店子镇长红枣开发公司等10多家石榴、大枣加工龙头企业,年贮藏能力7800吨,贮藏增值1000余万元。龙头企业的兴起,反过来又带动了林果产业基地的发展,广大农民靠林果致富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四、以可视山头绿化为重点,加速绿色、生态枣庄建设

我市目前尚有35万多亩荒山需要绿化,荒山绿化已成为制约我市生态林业建设的主要矛盾,尤其是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覆盖率低,与建设绿色枣庄、生态枣庄及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市委、市政府把可视山头绿化作为全市林业建设和生态市建设的首要任务,作为推进荒山绿化的突破口,2005年召开了全市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暨雨季造林现场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的意见》,明确提出三年内完成市内九条主干道路可视山头绿化。一是建立可视山头绿化目标奖惩机制,切实把荒山绿化任务压在各级党政肩上。市委、市政府将各区(市)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林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枣庄高新区党委主要负责人、管委会分管负责人及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列为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的责任人。把该项绿化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并制定了具体奖惩办法。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保证荒山造林需要。市政府对验收合格的荒山成片造林市财政每亩补助50元,疏林地补植每亩补助25元,各区(市)、乡镇(街道)也拿出专项资金给予相应配套。三是普遍推行工程造林和专业队造林,切实提高造林质量。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组织造林工程队和专业队300多个,人数达20000余人。四是搞好检查验收,兑现奖惩。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组织了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林业局人员组成的考核验收工作组,对2005年度全市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工程进行严格的考核验收。根据验收结果,市委、市政府近期召开了全市雨季造林会议,对各区(市)可视山头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通报,对完成任务好的单位给予了表彰奖励,对没完成任务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奖惩政策的兑现,极大地激发了各级党政搞好荒山绿化的积极性,全市迅速掀起了可视山头绿化高潮。

五、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保障,推动林业健康发展

农民是植树造林的主体,维护农民在林业方面的合法权益,始终是林业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保护受益权”的原则,进一步稳定政策,深化改革,不断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全市大力开展林业权属年活动,认真抓好林地和林木的权属落实工作,做到林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对现有林业承包等经营管理体制,注重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保护林地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对承包经营的合同约定,依法完善;对长期得不到绿化的林业用地,依法调整承包关系,限期绿化。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绿化,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峄城区古邵镇杨林村对村内外的绿化树坑进行公开拍卖,100余名村民争相竞拍,最高拍出了“50元一个树坑”的高价,4000余个树坑植树权拍卖了20余万元。杨林村的做法推广到周边12个村,带动这些村栽植各类树木6万余株。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积极建立市、区(市)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全市已有60.85万亩生态公益林纳入国家省、市补偿范围,为生态公益林的营造、保护和管理建立了长效机制。同时,依法严厉打击各种毁林违法犯罪活动,坚决维护林农果农的合法权益,切实保护好、巩固好和发展好绿化成果。

领导和同志们,我市林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兄弟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一定以这次全省现场会议为契机,虚心学习兄弟市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进取,扎实工作,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步伐,努力推动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5篇:加快林业发展创建绿色家园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林业发展创建绿色家园

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共枣庄市委枣庄市人民政府

枣庄市辖五区一市,总面积4563平方公里,即684.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75.9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25.7。近几年来

,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实施“大工程带动大发展”战略,以绿化促美化、以绿化促文明、以绿化促富裕,加快了林业事业的发展步伐。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153.6万亩,森林覆盖率27.5,比2000年提高了5.3个百分点;全市林业总产值15.9亿元,比2000年增长299.4。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以科学规划为先导,把林业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中去谋划、去运筹

加快林业发展,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生态建设,意义重大。我市山区面积249.7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36.5,这些地方自然条件差,种粮产量低、效益差,同时由于森林资源总量小,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水土流失比较严重,风灾、旱灾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我市是一个资源型城市,煤炭、建材工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与污染。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消化污染,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市委、市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出发,把加快林业发展作为全市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重点,立足市情,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以五大生态工程和三大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带动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制定了全市林业发展的近期、中期和长期规划。近几年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连续出台《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枣庄的决定》、《关于加强林业工作的决议》、《关于加快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的意见》、《枣庄市绿色通道重点工程实施方案》、《枣庄市40万亩经济林和3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等10多个文件,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明确任务要求,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明确责任,严格考核,把市、区(市)、乡镇(街道)三级党政领导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林业局(站)长确定为林业建设的“五职责任人”,实行责任制、考核制、奖惩制三位一体,有力调动了各级党政干部抓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召开全市春季、雨季造林和冬季森林防火动员会议,市人大每年都视察并审议一次林业工作,全市上下形成了全力以赴、齐抓共管搞绿化的可喜局面。2003年以来,全市累计新造林48.6万亩,比2000——2002年全市造林面积增加72.9。

二、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突破口,带动镇村绿化快速发展

我市共有64个乡镇(街道)、2095个行政村,镇村占地70余万亩,植树绿化的潜力很大。200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根据我市农村实际,在全市大力开展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和切入点,以村庄“五化”(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四改”(改水、改厨、改厕、改栏圈)、“三通”(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三室”(图书室、卫生室、文体活动场所)建设为着力点,切实解决群众最为关心的实际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发展生态经济、建立生态文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在2004年搞好46个文明生态村创建试点的基础上,每年确定100个村进行文明生态村创建,2005年创建了106个,今年又确定了104个,推动广大农村向着繁荣、富裕、民主、文明的新农村扎实迈步。我市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创建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一是明确标准,坚持把造林绿化列为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重要指标。在30多项创建指标量化考核总分105分中,绿化占20分。各级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以“村在林中,路在树中,人在景中,老百姓在受益中”为目标,大力组织创建村庄绿化美化,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有152个村达到文明生态村创建绿化标准,新增绿化面积218万平方米,栽植各类绿化苗木560万株,绿化率均达到35以上。创建村绿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力带动了全市镇村绿化的快速发展。三年来,全市新增农田林网42万亩,新建和完善绿色通道810公里,村镇植树2400万株。

二是因地制宜,把文明生态村创建绿化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各区(市)、乡镇坚持因地制宜,庭院内、村

第6篇:热爱林业 情系绿色 完美奉献

有人说,绿色象征生命,是无限生机的升华;然而我要说,绿色是林业的主旋律,是林业生态和产业建设的孪生姐妹,是我们每一个林业人孜孜不倦的追求。

在座的各位,或许都知道新中国第一任林业部部长——梁希——这个光辉的名字,以及出自他笔下激励成千上万林业人奋勇前进的名句: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新中国的林业人同时是新中国的艺人。在这里,我们不禁要赞叹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在行云流水的点化间,已经感召了一代又一代林业人,并将继续感召更多的后来者,为祖国的林业事业而奋斗!热爱林业,情系绿色,是林业人爱岗敬业、创先争优的力量源泉。新时期,我们全县林业工作者甘于奉献,勇于争先,在艰苦环境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为推进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积极而不可磨灭的贡献!宁城县林业局曾先后于2000年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称号;2001年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称号;2006年荣获全国绿化委员会、人事部、国家林业局“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荣获国家林业局“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单位”、“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单位”称号,2010年被全国

1 绿化委员会评选为“全国绿化模范县”。

我是2002年参加工作的,弹指一挥间,已在宁城县的林业事业上工作了八个春秋。在这八年中林业战线上出现了太多真实感人的事例。

林业局领导组织有力,亲自带头不分昼夜奋斗在一线 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我们林业工作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受干旱少雨等因素的影响,树势减弱,病虫害一度发生严重。2010年入春以来,林业局创新机制,打破权属界线,全县一盘棋,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防治,从国有林场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八支防治专业队,进行全面推进式防治。突出重点、选准时机、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由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特殊性,有些防治措施要在夜里进行,林业局局长刘国印同志连续多个深夜零点后亲自带队,夜以继日、连续奋战。他与同志们一起出入林间地头组织实施。经过近一个月的持续努力,防治各类病虫害13万亩,将危害全县生态建设成果的病虫害一举歼灭。

不分昼夜,把全部心血投入林业事业的老党员 宁城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张风阁同志是一名56岁的老党员,也是我县最有权威的果树专家。他长期深入基层,了解到群众对果树修剪和经营管理的强烈需求,便组织一个果树专业服务队,从一个个乡镇、一个个村、一个个地块开始,手把手教、一棵棵树做示范,送技术、送服务到基层。从春天到现在,张风阁同志几乎一天都没有休息,一个个果园在他们的精心打理下都变成了示范园,被群众称为“老百姓的专家”。正月初八,我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他已带领

2 工作队12名同志深入五个乡镇逐村逐户给群众修剪果树,整理枝杈,深受百姓欢迎,老百姓送了两面锦旗,十余封表扬信。这个头发花白,有着丰富林业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处处起着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深入基层,勤政为民

宁城县林业局蚕叶站站长程国有同志是林业局的老黄牛。从春季造林,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直奋战在最基层。“一天也不耽误、一刻也不放松”的林业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具体体现。春季造林和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汐子镇的任务较重,入春以来,他几乎天天都在山上、在基层,与群众在一起、与工程在一起、与工作在一起,就连端午节都在田间地头上与群众一道工作着。

从警三十载,印证老警无悔的人生

宁城县森林公安局至今警龄整整三十年的老指导员安宝林同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不怕吃苦,勤奋工作,三十年来始终坚守在工作一线,为确保我县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曾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和自治区森林公安局的表彰和奖励。2002年被宁城县森林公安局评为先进个人、办案能手,同年受自治区森林公安局嘉奖一次;2005年受自治区森林公安局嘉奖一次;2007年被县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成为全县森林公安学习的榜样和行动的标杆。为了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他不讲条件,不谈代价,以所为家,三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护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神圣职责中去。在查办各类涉林案件中,年过半百的他始终坚持做到深入一线调查取证,掌握第一手资料,经他查办的

3 案件,从案件的现场勘查、调查取证到侦查终结,件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处罚适当,没有出现过一例错案、行政诉讼及越级上访案件。

时间回到2007年冬季一个寒冷的深夜,山区小镇一切似乎与往日并无异样,大山停止了一天的劳作,空气安祥、静谧。此时头道营子派出所的民警们正坚守岗位在辖区巡逻。凌晨两点多时,安宝林同志的手机急促的响起,这是一个举报电话,他立即带领所内民警在漆黑的夜色中赶往发案地,但意想不到的是途中警车发生了故障,他硬是敲开了乡下的修车铺,由于店内没开灯他不慎掉入修车的地沟内,他争分夺秒,不顾疼痛,在车修好后,用最快的速度带领民警赶赴案发现场处理案件,他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了案件的第一手证据材料,为案件的侦破取得了最有力的证据,当案件查清处理妥当已是清晨七点,他才让司机送他去医院,拿到医院的检查结果,陪同他的小司机惊呆了,检查单上清楚的写着,右腿韧带已断,医护人员埋怨他不在第一时间来医院接受治疗,他什么都没说,只是忍着疼痛憨厚的笑了笑,在他笑容的被后隐藏了太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一个人民警察独有的幸福。经过二十多天的治疗后,他的腿仍然没有恢复正常,医生说他可能会落下终身残疾。乐观开朗的安宝林同志,不顾别人对残疾人异样的眼光,再次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工作。时隔几年,我每当看到这位老 4 民警一脸皱纹的笑脸,和他一瘸一拐的身影,一种无比的敬佩感和人民警察的责任感就会在心里油然而生。我会在心底对自己说,这就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

像这样的的事例在林业战线上还有好多,每一个林业人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忠实的履行着职责。

亲爱的同志们!随着时代的发展,林业工作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以及全社会的尊重与理解。全县林业系统在林业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林业事业蒸蒸日上,宁城林业真正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让我们携起手来,发扬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党旗增辉,让山川更美!共创宁城林业事业灿烂辉煌的明天!!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7篇:扎根基层 热爱林业 情系绿色 无私奉献

但家庙镇位于霍山县东北部,总面积72平方公里,林业用地面积39.6平方公里,下辖5个行政村,153个村民组,1.68万人。

近年来,但家庙林业站在霍山县林业局和但家庙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以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为抓手,以万亩油菜基地建设为奋斗目标,一手抓森林资源保护,一手抓林业技术推广,三年来,但家庙镇建设油茶基地1.2万亩,特别是观音岩万亩油茶基地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林区作业道、排水沟、沉沙池相互配套,层层梯地,一望无垠。国家林业局和省、市、县领导莅临检查指导,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服从领导,听从指挥,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任务 林业站是基层林业服务单位,我们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要想做好基层林业工作就必须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依靠村两委和基层党组织,把党的各项林业方针和政策深入贯彻到人民群众之中去,争取党委、政府对林业工作的大力支持,但家庙镇1.2万亩油茶基地建设就是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县林业局的统一领导下,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联合财政、水务、林业等部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施工,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任务,林业站职工全程参与,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会同村组党员干部深入农户,宣传和讲解林业方针和政策,组织召开群众会议,使党的主张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得到

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林业站连续两年荣获林业系统先进集体,连续四年被镇政府评为最佳服务单位。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和镇党委政府对林业站工作和生活给与大力支持和无微不至的关心,在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上给予优先,在办公经费不足时给予及时解决,让我们林业站的工作人员安心扎根基层,为林业工作无怨无悔地奋斗。

二、深入群众,广结乡亲,真心实意为人民办实事 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养育着我们,为人民办实事是我们的天地良心。林业站全体干部职工时刻不忘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在林业技术服务上有求必应,在林业生产活动中有难必帮,全站四名职工每周深入农户三次,每人结交林业大户三家,每年帮助困难农户五家,替他们争取林业项目,解决林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寻找致富的门路。只有深入群众接地气,才能了解群众的心声,才能知道他们想什么、需要什么。在服务上下真功夫,把群众要求服务变为我们主动服务,用一颗赤诚之心感动群众。但家庙镇有一个组办林场,因为合同纠纷产生矛盾,多年没有得到解决,农户经常到镇村反映问题,林业站工作人员了解到实际情况之后,连续召开六次群众座谈会,讲法律,讲政策,分析问题,阐明道理,化解矛盾,调解纠纷,让合同双方各让一步,妥善地解决了问题。在基层从事林业工作让我们务林人的理想得到了实现,才华得到了展示,情感得到了充实,也让我们林业工作人员广交了朋友,密切了干群关系,学到了很多知识,锻炼了我

们的意志,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为我们的工作积累了经验。

三、坚定信念,情系绿色,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林业站是最基层的林业服务单位,承担着各项工作任务,上级党委政府制定的林业发展规划,需要我们去落实,人民群众在林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根针至关重要,要想当好这根针,就要真抓真干,我们每个林业人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扎根深山数十载,无私奉献为人民。山,是林业人的根,树,是林业人的魂,圆好林业梦才能添彩中国梦。当前,我们又迎来了林业的大好发展时机,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是我们施展才华的战场,我们要按照习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扎实做好各项林业工作,重点工作重点抓,业务工作常年抓,样样工作都重要,做好服务是根本,我们要弹好钢琴,练好多面手的本领,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林业建设之中去,要超前思维,及早行动,切实抓好春季植树造林、森林防火、资源林政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技能,树立林本意识,真心实意为人民,无私奉献干林业,为林业事业而奋斗,为中国梦而添彩。

但家庙林业站

张敏

第8篇:林业局倾力打造县域绿色产业经验材料

要金山银山 更要青山绿水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县林业局依托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油茶林、楠竹低改新造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深化“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的绿色生态理念,不断更新项目建设思路、创新项目建设机制,倾力打造县域绿色产业。目前,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1.8万亩,长江防护林9000亩,建设油茶基地20万亩、楠竹基

地18万亩、国外松基地30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01年的47.3%增加到47.8%,在占补平衡的基础上净增绿地面积1884亩,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2万多人,年创产值6.1亿元、年创利润2.2亿元。

一、齐抓共管,营造全民参与的项目建设氛围。我县拥有林业用地面积180.6万亩,其中有林地17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63万立方米,立竹蓄积量1850万根,年林业生产总值超过6亿元,是一个山林资源丰富的农业大县。计划“十五”、“十一五”期间,完成12.8万亩退耕还林、30万亩油茶林新造、低改和30万亩楠竹林新造、低改。为确保项目建设的如期实施,县林业局广泛宣传项目建设意义(环境保护、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子孙受益),使全县乡镇、村组和广大人民群众形成项目建设共识;为确保项目建设的规模、速度和效果,实行班子成员分片负责,技术人员分乡镇包干,县乡两级层层办点、层层示范的工作模式,项目建设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依托项目建设,重点突出楠竹、油(绿)茶、国外松等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引进林业产业化企业,实现项目建设与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二、多措并举,突破项目建设资金瓶颈。在项目建设中,国家资金投入不足项目建设成本的30%。面对如此大的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县林业局审时度势,科学应对。

一是争取乡镇财政对项目建设的资金支持。谭家山镇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和实施连片规模承包开发山林的奖励政策,镇财政预算列支奖励资金15万多元。

二是鼓励村民连片规模承包开发。目前,全县已有承包面积50亩以上的造林专业户110多户,承包经营山林近万亩,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其中,梅林桥镇梅林村张永球、响塘乡侯田村村主任扶志平分别承包油茶林300多亩。

三是引导民营企业参与项目建设。在引导、扶持羊鹿茶业、船形茶厂、仙女竹业、青山木业等本土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先后引进**润芝油茶开发有限公司、**鑫发农业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农其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海阔天空茶艺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参与项目建设。到目前为止,民营企业已累计投资1亿多元,新造低改油(绿)茶林3000多亩,兴办茶叶、茶油、竹木制品加工生产企业20多家,打造了羊鹿茶、船形茶、天子山茶油、仙女竹砧板、青山板材等10多个品牌产品,初步形成了种、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雏形。

三、创新生产方式,降低项目建设成本。从今年开始,所有新造油茶林全部采用受益早、产量高、出油率高的湘林系列良种嫁接苗。按盛果期计算,仅此一项,每亩每年为农民、企业增利2000元。为缓解良种嫁接苗的供需矛盾,降低品改成本,县林业局积极争取省林业厅在我县石潭镇建立年产50万株的油茶良种嫁接苗生产基地。同时,在全县推广林地垦复机械化作业,不仅保障了垦复质量,而且降低了垦复成本,预计每亩节约170元。

第9篇:绿色壁垒案例

1. 绿色贸易壁垒 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环境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环境贸易措施,

使得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口时受到一定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目的。由于发达国家的产品科技含量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普遍较高,他们对环境标准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等整个过程均需符合环保要求。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以 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这些措施成为其他国家商品和服务自由进入该国市场的障碍。

2.

3.

4. 最近,在美国、西欧以及日本等主要国家之间,又展开了设置汽车贸易壁垒的较量,这标志

着世界汽车三大市场之间的贸易摩擦又将升级。

由于日本轿车在美国和欧洲市场上长期受到欢迎,日本轿车在美欧市场的份额是美欧轿车在日本市场份额的几倍。欧盟试图通过制订和实施新的汽车排放标准来限制日本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增长,其新的环境保护标准要求,到2008年欧洲市场销售的所有轿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1995年下降25%,这无疑是冲着日本和韩国企业而来的。对此,韩国的汽车企业认为"在技术上难以达到"而反对;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则表示"与欧洲企业共同努力",但不明确表示届时保证达标。欧盟准备在各成员国一致通过新的排放标准之前,先拿日本和韩国企业开刀,即首先强制要求日韩企业先达标,否则不能向欧洲市场出口。

据分析,由于在欧洲市场上,从日本进口的轿车以高级休闲车和大型轿车为主,其平均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比欧洲当地生产的车要高出近10%。若要达标,日本车就要平均减少31%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日本政府也不示弱,在1999年3月19日,日本政府与欧盟就汽车废气排放标准谈判破裂后,日本立即采取了针锋相对的策略:于1999年4月1日起实施"歧视性"的《节能修正法》新法案。该法案规定,到2010年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不同质量和用途的汽车,必须达到相应的节能标准,以减少汽车的废气排放。具体规定如下:两人(按110 kg计)乘坐时总质量在1t以下的汽油轿车,到2010年要比1995年的相当车型节能17.7%;同期1t~1.249t的轿车,要节能25.7%;1.250t~1.499t的轿车要实现30%以上的节能;1.500t~1.749t以上的轿车,到2010年要比1995年分别实现节能24%和9.7%。由于美国和欧洲生产的轿车在日本市场有近90%属于1.250t以上的范围,即几乎所有的美欧轿车都要在日本市场上受到更加严格的节能要求;而日本车在国内市场由于主要是轻型和微型车,因此受此修正法案的影响就没有外国企业那样大。

美国政府2000年3月向世贸组织提交了一份意见书,该意见书指出,日本单方面提高汽车节能标准是直接阻碍国外汽车进口的不正当行为。要求世贸组织正式调查。

2.为保护环境,不少发达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来限制或禁止某些产品的进出口贸易。经济

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已禁止了多种化工产品的生产和进出口贸易,其中包括DDT和六六六等农药。由于食品受到污染,许多国家提出了更高的卫生要求。1991年有32个国家和地区对427种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制定了法定的限量标准;不少国家对食品中农药残留污染、重金属含量、化肥使用、微生物污染、动物饲料及添加剂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对食品包装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有的国家以保护野生动物为由禁止进口裘皮、毛皮、鲸皮产品。美国宣布禁止从加拿大进口石棉;德国根据《危险物质使用条例修订草案》规定,在1994年禁止进口、制造和使用石棉,并敦促其它国家在欧洲范围内禁止使用石棉。1990年美国根据保护海洋哺乳动物法,以保护海豚为由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金枪鱼。废弃的塑料包装材料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成为难以处理的垃圾,构成了"白色污染"。为保护环境,许多国家对进口商品的包装提出了可回收利用、循环使用、自然化解等新的要求,这使得许多产品进入其传统市场时产生困难,贸易争端也随之而起。

3.从1996年开始,我国对欧洲的服装出口开始趋缓,主要原因是相当一部分服装残留污染,不符合环保要求。我国苏南一家服装厂出口的服装因拉链用材"含铅过度,白白损失10万多美元,最终导致企业破产。仅1996年,欧盟国家禁止进口的非绿色产品价值就达220亿美元,其中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产品占90%。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些国际组织在禁止生产和使用氟里昂之后,正着手对污染物控制采取新的行动,如联合国现已拟订《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议定书》初步草案,一旦通过,必将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企业生产和商品出口产生很大影响。

4.欧盟一些国家实施纺织品环境标志(对棉花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对漂白剂、染色剂等提出较高环保要求)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产生严重影响。如厦门丝绸进出口公司出口到欧盟的丝绸由于此标志的实施而出口量大大下降。

5.各国对进口商品的环保技术标准日趋复杂和严格,其中食品的环境技术标准是最高的,各国政府尤其是日本、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和有毒物质含量标准规定到了近乎苛求的地步,过去我国大量出口冻猪肉和冻兔肉到欧洲,现在都被禁止。同样我国的很多纺织品由于环保原因不得不退出国际市场。

6.目前国际上已签订了150多个多边环保协定,其中近20个含有贸易条款,以期通过贸易限制来达到环保法规实施的目的。特别是保护臭氧层的有关国际公约将禁止受控物质及其相关产品的国际贸易,这些受控物质大部分是化工原料,如制冷剂、烷烯炔化工产品等,由于这类产品用途广泛,因而影响面非常大。有关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公约将禁止虎骨、象牙等贸易,因此,我国一些传统出口产品如象牙雕刻已不再有市场。

7.随着国际环境公约的频繁出台和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许多国家纷纷制定和修订环境与贸易法规,并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发了环境标志("绿色标志"),这无疑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但是,由于各国环境与技术标准的依据和指标水平、检测和评价方法等不同,有可能对外国商品的市场准入需求构成贸易壁垒或被新贸易保护主义所利用,从而必然引起种种的贸易纠纷,尤其威胁和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据统计,因发达国家绿色标志的广泛使用,至少影响我国40亿美元的出口。

8.产品包装方面,有些国家为强制实施再循环和再利用相关法律,建立了绿色标签制度,

无绿色标签包装的产品禁止进口。1998年,美、加、英、欧盟等相继以天牛虫问题为由,禁止我国所有未经熏蒸处理的木制包装进入其境内,这一规定使包装成本增加了20%,并影响我国对上述地区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强。

9.在农产品和食品出口中,我国正是一些发达国家名目繁多的卫生和检疫措施的直接受害者。如我国出口日本的大米,日方规定的检验项目多达56个。其中有90%以上是卫生和检疫措施项目(一般仅检9个项目);又如我输日的家禽,其卫生标准要求竟高出国际卫生标准500倍;出口至德国的蜂蜜曾经因为不能满足进口方的特殊卫生要求使输往德国的3万多吨蜂蜜不得不停止出运而一度退出欧洲市场;出口至欧共体国家的冻兔肉也因卫生标准不符合进口方过于苛刻的规定要求而被迫退出市场;出口至美国的陶瓷产品(稻草包装)因与美国植物检疫措施有违而被勒令销毁;甚至因我国一家生产厂某一规格的蘑菇罐头有不符合检疫的嫌疑,而使我国几百家生产厂出口至美国的所有蘑菇罐头全部遭卡关、连已在美市场上销售的也全部被撤下来,其损失是巨大的。诸如此类,在过去的对外贸易中,我国有不少农产品和食品因不符合发达国家过于苛刻的卫生、检疫措施而遭拒收或卡关甚至退关或销毁,造成贸易障碍和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件屡有发生。因此,在当今的农产品、食品贸易中,发达国家采取过于苛刻的卫生、检疫措施,是他们构筑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一个重要方面。乌拉圭回合农产品贸易谈判的矛盾和焦点,虽都集中反映在欧共体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决议"的达成尽管也反映了他们的妥协,但真正受害的却是发展中国家。如欧共体为其统一大市场所采取的282项贸易措施中,除食品卫生措施外,关于动植物检疫的就有81项(其中动物检疫63项、植物检疫18项)。 而且,这些新形成的欧洲统一的检疫标准均高于各成员国家原来的水平,这就给发展中国家设置了更高更多的贸易障碍,其受害情况是显而易见的。

10.各国都有针对进口产品的从产品本身到产品生产、运输、消费和处置整个过程的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1996年8月1日,欧盟以不符合其卫生检疫标准为由,禁止我国冻鸡和部分水产品进入其市场,至今尚未解禁,每年损失达数亿美元;另外,条件近乎苛刻的美国FDA检验等,都严重影响了我国产品出口。

11.美国对进口商品的要求,专门制定了各种法律条例,据了解,由于各种原因,每月被FDA扣留的各国进口商品平均高达3500批左右。如1989年,FDA发现中国蘑菇罐头中存在葡萄球菌肠毒素污染而自动扣留了中国蘑菇罐头。

12.1996年10月,我国出口到日本的魁蛤被日本食品卫生检疫部门检测出麻痹性贝毒的含量超标。这批货是10月13日以后运到日本的,为此,日本厚生省生活卫生局要求全日

本各地卫生主管部门对1996年10月18以后到日本的中国产双壳贝类中所含麻痹性贝毒的安全性实施全面性检测,出现毒素超标问题要直接报告厚生省。同时,日本厚生省颁布命令修改对中国产贝类麻痹性毒素的检测范围,修改后的贝类麻痹性毒素检测范围扩大到中国各海域捕捞的全部双壳贝类。此前,日本卫生检疫部门只对辽宁半岛东部沿岸捕捞的魁蛤、莱州湾捕捞的扇贝实施麻痹性贝毒的检测。

13.1989年起,加拿大开始对我国出口到加拿大的蘑菇罐头进行批批抽检,并列入进口警告清单。1995年3月,加拿大颁布了关于进口罐装食品的视检议定书,规定不能有一听存在严重缺陷。虽然理论上适用所有进口商、制造商,但实际操作中对当地产品基本不检,其他国家仅抽检,对中国则批批检。

14.1999年6月初,我国出口到欧盟某国的一批机构产品,因其木质包装材料不符合欧盟的检疫标准要求,欧盟单方面采取紧急措施,致使我国70多亿美元的对欧出口贸易受阻。

15.复杂苛刻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例如,1998年9月,欧盟曾派专家考察团来华考察后,在所完成的报告中认为,中国的防疫检疫体系不符合欧盟要求,从而继续禁止中国向欧盟出口禽肉。

16.从1999年1月1日起,欧盟贸易委员会对蜂蜜产品实施卫生监控计划,要求出口蜂蜜到欧盟各成员国的第三国,都必须在此之前提交对蜂蜜中残留物质进行监控的保证计划,否则欧盟将禁止该国蜂蜜进口。

蜂蜜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1996年出口量约为10万吨。其中40%销往欧盟国家,年创汇达1.1亿美元,居世界首位。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1997年的出口量下降到4.8万吨。1998年又比1997年有所减少。据了解,蜂蜜产品直接涉及人类安全卫生,各国对此十分敏感。自80年代日本提出蜂蜜中抗生素限量要求,90年代初欧洲提出杀虫眯的限量要求之后,我国对养蜂技术作了许多改进,已停止使用杀虫眯等高残留量的敏感药品。但是,由于卫生监控体制不够健全,一些蜂农对抗生素、螨克等药物使用量、使用方法不当,出口蜂蜜中残留药物超标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消除。

欧盟是我国蜂蜜的主要销售市场,在当前我国蜂蜜出口不景气的情况下,欧盟又将蜂蜜列为80%的植物性产品和20%的动物性产品,并依据其1996年4月29日制定的96/23EC指令性文件,实施对蜂蜜产品的卫生监控计划,对四环素、链霉素、磺胺、螨克等药物和杀虫剂提出严格的限量要求。此外,国外一些客商还要求对苯酚、硫磺、C

13、酵母菌等进行检验控制,这将使我国出口蜂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17.我国的出口贸易近来也颇受国外技术壁垒限制之苦。例如,美、加、英等国相继对中国出口货物木质包装实施新的植物检疫标准,影响我国约300亿美元的货物出口;最近,欧盟成员国又实施紧急措施,防止中国货物木质包装中携带的光肩星牛传入。这项紧急措施适用于1999年7月10日后离境的货物木质包装。据我方初步估算,欧盟的这一决定将影响中国70多亿美元的对欧出口贸易。

18.1997年,欧盟宣布,由于中国的海洋环境不断恶化,出口的贝类产品已达不到他们所需的卫生标准,因此不再进口中国的贝类产品。

19.1989年我国出口鳗鱼经香港转口至日本,日方怀疑中方鳗鱼中含恶喹酸残留,从而要求对所有来自中国的鳗鱼进行检验,大批活鳗在机场被截留,当年鳗鱼贸易额减少5000多万美元。

中国——欧洲:冻虾仁遭退货案

浙江舟山出产的冻虾仁以个大味鲜名闻海内外,欧洲是它多年来的传统市场。然而,最近舟山冻虾仁突然被欧洲一些公司退了货,并且要求索赔。一问原因,原来当地检验部门从部分舟山冻虾仁中查到了10亿分之0.2克的氯霉素。冻虾仁里哪来的氯霉素?浙江省有关部门立即着手调查。结果发现,环节出在加工上。剥虾仁要靠手工,一些员工因为手痒难耐,用含氯霉素的消毒水止痒,结果将氯霉素带入了冻虾仁,造成大量退货。

“随着我国入世,贸易壁垒正在消解,但国外对中国农产品的技术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日趋严重,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浙江省省长柴松岳说,“„冻虾仁事件‟给我们上了惨重的一课”。据了解,近几年我国农产品由于质量安全方面的原因而在国际市场屡屡受挫的状况已经不在少数。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繁荣、增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我国的绿色食品规范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尽管目前已形成了由各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产品质量监测机构组成的工作系统,建立了涵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储运、专用生产资料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体系,但绿色食品的数量和产值仍然偏低。据农业部有关专家介绍,目前我国有1100多家企业生产的2000多个产品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食品生产量一年为1500万吨,年销售额400亿元。这个数量在总体上还是偏小。“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绿色产品太少了!”浙江省副省长章猛进说,浙江省有那么多的优质农产品资源,但评上国家级绿色食品的只有8个,这样下去怎么适应国际竞争?绿色食品品种和数量过少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长期在农业生产上片面追求数量,忽视了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农业部有关专家在浙江省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上提出,我国入世之后,质量将成为绿色食品的生命和市场价值所在,必须严格执行科学的绿色食品标准,确保质量,以质量促发展,才能保证我国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否则是无法抗拒“洋产品”的挑战的。

从“冻虾仁”事件中吸取教训,浙江省开始制订一系列鼓励发展绿色食品、打击危害食品安全活动的措施。杭州市对肉猪实行强制性尿检,凡发现有“瘦肉精”等激素的,一律不准上市,并对责任人加以处罚。浙中山区磐安县提出“生态富县”,县委书记刘树枝说,“9年后,磐安县绿色农产品的产值要达到农业总产值的95%!”浙江省副省长章猛进表示,省政府已经拿出100万元,让省农业厅抓紧制定浙江省的绿色食品标准,准备先在省里评绿色食品,评上“绿色”贴上标签的,由省政府给以奖励,评上一个奖励一个,动员越来越多的农户自觉地参与绿色食品的开发。

上一篇:哈尔滨市教育局下一篇:人生感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