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中国近现代史谈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23-0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建设者和领导者, 担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完善的人格品质, 是大学生为国家、社会和人民服务的前提和保证。而要做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他们有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 还需要从我国历史, 尤其是近现代史中汲取营养[1]。

1 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1840年, 西方的鸦片和坚船利炮撬开了中国古老的大门, 中国历史步入了屈辱的近代史。在近代史中, 中国的首都曾3次被占领, 即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并火烧了拥有“万园之园”美誉、集中国历代菁华瑰宝的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并在北京城公然抢劫3日, 同腐败的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赔款白银4.5亿两 (寓意每名中国人需赔款一两白银) ;1937年日本侵略者占领当时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 屠杀我国同胞高达30万人。这段让人义愤填膺的近代屈辱史, 无不让人痛恨当时政府之无能, 无不哀悼我民族之痛苦, 无不激发爱国报国之志愿。通过对我国近代史的讲述, 定能让当代大学生明白我民族之苦难, 明白爱国之真谛。进而化爱国主义情操为艰苦奋斗、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动力。

同时, 在民族遭受磨难的时期, 有无数的民族英雄占了出来, 他们以无畏的牺牲精神来为中华民族做抗争。通过对民族英雄英勇事迹的讲解, 也可激发大学生报效国家的爱国热情[2]。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气概, 前往广州主持禁烟, 虽受百般诬陷威胁, 其报国之志始终不渝;在中日甲午战争中,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 邓世昌奋勇出击, 弹尽援绝后率舰直冲向日本吉野号撞击, 全体官兵壮烈殉国, 为民族做出了最后一击;在戊戌变法中, 谭嗣同为天下苍生求福祉, 在明知变法行将失败, 面对前来劝说其赶快逃走的梁启超说道:“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 请自嗣同始。”在辛亥革命中,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 是个典型的“富二代”, 但其宁愿舍弃优越的生活和深爱的妻子, “以天下人为念”, “乐牺牲吾身与汝身 (其妻子) 之福利, 为天下人谋永福!”要培养大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像先辈一样为国服务、为国奉献的精神[3]。

2 培养大学生的“亮剑精神”

一个国家要想振兴, 并屹立于民族之林, 为万国所敬仰, 需要国民具有敢于抗争、敢于拼搏的“亮剑精神”[4]。我想这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精神, 往往在面对强手时退缩了, 在困难面前畏惧了。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 就是某些中国人缺乏“亮剑精神”的例证。在南京保卫战中, 我国被俘军人高达12万人, 而这些持枪的军人大多是在仍具有战斗力的情况下缴械投降的, 他们被日本鬼子吓怕了, 失去了继续战斗的勇气。如果他们可以像苏联军人在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那样誓死抵抗, 通过巷战消耗敌人, 就会有更多的南京平民平安撤离。军人失去了抗争的勇气, 这个国家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而“抗美援朝”战役最能反映中国人民具有“亮剑精神”, 一个是“一穷二白”的新生政权, 一个是世界头号超级大国, 但我们敢于“亮剑”, 保家卫国, 通过30多万人的流血牺牲, 硬是将美国打回三八线, 打出了中国人民的气势, 从此让列强不敢再“小视我中华”。通过讲述近现代史的经验、教训, 使当代大学生懂得:一味忍让、妥协, 只会让对手更嚣张, 而敢于“亮剑”, 勇于“亮剑”, 才是取胜之道, 才是赢得尊严之道。

3 培养大学生的“民主意识”

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又经历了建国初期的“领导干部终身制”, 专制思想影响深远, “官本位”思想在当今社会很有市场, 很多大学生读书的目的就是“升官发财”, 一心想攫取权力, 管控一切。而中国“官本位”思潮的盛行, 就是中国社会缺少民主思想, 中国人民缺少民主意识。

孙中山先生一生为中国的民主富强而努力, 其自身在革命事业中也一直实践着民主。为了实现南北和解, 毅然放弃临时大总统职位。邓小平同志也是我国践行民主的典范, 1980年8月18日, 邓小平建议取消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自愿放弃国家主席和军委主席职务, 使社会主义民主回归正常。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放战争、改革开放, 无不是中国人民争取民主, 探索民主的努力。它们就是要打破专制的枷锁, 赋国民以人权。因此, 大学生应从我国的近现代史中汲取民主思想, 培养自己的民主意识, 才能使我们国家更加和谐。

4 结语

中国近现代史既是中华民族的屈辱血泪史, 也是中华民族英勇抗争的奋斗史;既是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摸索的历史, 也是逐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在近现代中, 充满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 也有少数出卖民族与灵魂的千古罪人;既有为民族呐喊的旗手, 也有妄图阻挡历史车轮的螳螂。近年来, 党和国家进一步重视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要求从2006年开始, 在大学生课程设置中增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学科, 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大学生的近代史教育, 使当代大学生以“历史的眼光”和“历史的头脑”深刻地理解现实, 从而更好地立足当下, 把握未来, 提升其道德意识[5]。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担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就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而中国近现代史是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情操的绝好素材, 高校辅导员可结合中国近现代史, 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近现代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毛圣泰.高校近现代史课程中爱国主义教育途径探析[J].文教资料, 2011 (2) :73~75.

[2] 何华.浅谈大学生在学习近现代史过程中的道德建设[J].科学论坛, 2004 (11) :37~39.

[3] 拓宏伟.试论近现代史观教育与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关系[J].教育探索, 2009 (11) :31~3 2.

[4] 任心康.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学校和教学各项工作之中[J].中国高等教育, 2002 (3) :14~16.

[5] 窦朔.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思考[N].光明日报, 2006 (6) .

上一篇:园林植物景观配置浅议下一篇: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研究——以皖北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