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演讲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近代史演讲(精选8篇)

中国近代史演讲 篇1

——浅谈太平天国

简述: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后建国号“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号称天京(今南京),定都于此。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被湘军攻陷,洪秀全之子兼继承人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虏。1872年,最后一支打着“太平天囯”旗号作战的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此结束...这便是我们一般人所了解的太平天国。然而,真实中的太平天国具体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走回时光的隧道,走进更为真实的“太平天国”。

“天国百姓必须“人无私财”,诸王居所犹如“神仙洞窟”

洪秀全起事后,曾宣称,“天父上帝人人共”“普天之下皆兄弟”。范文澜等人据此判断,认为太平天国在体制上实现了“政治平等”。而事实上,天国之等级森严,较之清廷,犹有过之。

天国定都南京后,从天王到两司马(领兵25人的小头目),划为16级,对袍服靴帽的材料、颜色,乃至头巾的尺寸,都做了严格规定。士兵和百姓不仅只能穿短衣衫,且要“女子去裙男去帽”。

与政治地位不平等相匹配的,是经济待遇上的天差地别。天国起事之初,萧朝贵就借“天兄下凡”说:“有银钱须要看得破, 不可分尔我。”随即规定禁止私藏金银,违者斩首。然而“人无私财”的“平等”仅限于士兵、百姓。

天国诸王一面收缴百姓家中金银,一面用来大建府邸。天王府在原两江总督府的基础上扩建,“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东王府“穷极工巧,以耀同俦”;李鸿章曾惊叹忠王府“真如神仙洞窟”。王府中“碗筷皆以金,筷长近尺,沐盆亦以金”、“净桶夜壶具以金造”,圣库成为诸王的“小金库”。

诸王锦衣玉食尚不满足,还不遗余力聚敛财富。太平军领袖受贿对受贿习以为常,“伪王、伪尊官有喜庆事, 群下醵金争献礼物。”李秀成占领苏州后,“将现款一百五十万元及无量数之宝物尽入私囊”。

人人想要特权,洪秀全大封2700多个“王”

封王既能获得如此多的利益,当然人人都想过一回“王爷瘾”。天京事变后,洪秀全一度宣称“永不封王”。但在将族弟洪仁玕封为“干王”后,洪秀全也只好将陈玉成等有功大将一一封王。为了平衡内外权力,洪秀全又陆续加封了一批兄弟、子侄、女婿为王。依规定,凡授王者,“无不建府,皆并数家大宅而营造之”,遂使天京王府鳞次栉比,泛滥成灾。

虽然大家都是“王”,但彼此间也不“平等”。昭王黄文英被俘后供称,“王有五等。若从前的东西南北四王、翼王,现在的干王执掌朝纲,是一等王;若英王、忠王、侍王执掌兵权,是二等王;若康王、堵王、听王会打仗的,是三等王;若我与恤王,是四等王。那五等王一概都叫列王。”对于封王的要求,他说,“起初是有大功的才封王,到后来就乱了,由广西跟出来的都封王,本家亲戚也都封王,捐钱粮的也都封王”,其实只要贿赂洪秀全左右亲信,人人都能获得王位,所以四五年间封了“二千七百多王”。

王以下的义、安、福等六级爵位,及丞相等高级官员更是数不胜数。为了区分,只能给他们编号,已知的有“一千四百六十七天福”、“一千四百六十九天豫”等。

可笑的是,天国中有几千个王爷,但没有一个姓王的百姓。原来《钦定避讳字样》规定,“不得单称王姓”,于是姓王的人只好改姓汪或黄。即使是古人也不能幸免,在太平天国出版的《孟子》中,周文王成了“周文狂”。

浙江金华的侍王(李世贤)府。王府由宫殿、住宅、园林和练兵场等组成,现存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

穷奢极欲的腐化,当权者的引领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共纳了二十一个新妃,再加之其先前娶的十四个小妾及原配赖氏,共设三十六宫。而据1864年幼天王洪福瑱被俘后的供词说:“我现年16岁,老天王是我父亲。我88个母后,我是第二个赖氏所生,我九岁时就给我四个妻子”。由此看来,洪秀全在贪恋女色方面比他口口声声所要推翻的“清妖”有过之而无不及。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洪秀全的带动下,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诸人也纷纷娶妻纳妾,“每人妻妾三十六口”。

洪秀全进了天京、作了天王,将大权交于杨秀清,自己住在靠强行拆迁、驱赶百姓建起来的周长10里、“宫垣九重”的后宫中过起了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日子。自1853年3月进入天京到1864年6月自杀,洪秀全11年中从未迈出过天京城门一步,仅有的一次是坐着64人抬的大轿出宫,探视东王杨秀清。

洪秀全的腐败除了贪恋女色外,还表现在奢侈挥霍、大兴土木等方面:据英国人富礼赐在其所著的《天京游记》中记载,有一次他在王宫前调查时,忽然间声音杂起,鼓声、钹声、锣声与炮声交作,原来是天王进膳的时间,直至膳毕,这些声音才停止。此时:“圣门半开,好些软弱可怜的女子或进或出,各提盘碗筷子及其它用品,以侍候御膳用。各种物品大都是金制的。”天王有王冠,以纯金制成,重八斤;又有金制项链一串,亦重八斤。他的绣金龙袍亦有金钮。他由内宫升大殿临朝,亦乘金车,名为圣龙车,用美女手牵而走。复原的天王府大殿。

我们不禁惊叹,这就是人人平等的太平天国?!也许这便是为何太平天国作为史上最传奇的农民起义,却最终没能成功推翻清皇朝的统治,只落下个四分五裂而败亡的下场。

正如马克思在1862年所说的:“(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太平天国虽然有其在历史上积极的一面,但从上述可以知道,它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不少的灾难。它想要将中国拉出深渊,却可能将中国推进更深的深渊;它有完美的政策构想,却没有推行的条件与人才。它注定是要败亡的。

那什么是“太平”?如何建立一个太平的盛世,是阶级的问题,还是是历史社会的原因,是体制的原因,还是政策的问题,是你我这些平头百姓的原因,还是高高在上的决策者与执行者的问题?关于“太平”的思考,不仅应该在一个多世纪的太平天国的将士心中,更应该在我们这些21世纪的青年心中。

我们要从太平天国中看到并且要吸取教训,以免踏入相同的或类似的错误。

13建筑一班

中国近代史演讲 篇2

一、“演讲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首先, 教师将教材内容分类, 列出若干个大专题。中国近代史的客观规律性很强。我们以这些规律性知识为主要线索, 编出有关的知识系列, 并定出相应的演讲专题, 如“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近代民族英雄”等等。

其次, 指导学生通读教材, 编写演讲提纲。指导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演讲专题, 去阅读教材, 不仅从中找出有关知识系列的全部材料, 而且找出统帅这些材料的观点, 并编写出每个专题的演讲提纲。阅读材料是学生获得演讲“核心内容”的主要途径。

第三, 围绕演讲中心论点, 补充一些典型材料, 并提供参考书目。演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内容丰富, 生动活泼。我既给学生补充介绍了一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有关论述, 把它当作学习和认识中国近代史的一把金钥匙, 变成演讲教学过程中的灿烂明珠, 又补充一些生动形象的事例或典型的文献材料, 帮助学生形成鲜明的历史表象,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做, 是学生获得演讲“外围内容”的主要途径之一。

第四, 开展多种形式的演讲。这是“演讲教学”的高潮, 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高潮。怎样掀起这个高潮呢?一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挑选那些容量大、理论性强的专题进行演讲, 以完成大部分教学内容的任务, 给学生提供榜样:用优美动听的声音, 清晰准确的语言, 自然和谐振的态势语, 在课堂上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的、生气勃勃的情调。在坚持科学的基础上将历史、文学和哲学融为一体, 让学生看到中国近代史或血迹斑斑、或绚丽多彩、或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听到或娓娓动人、或引人入胜、或催人泪下的历史故事, 并领悟到深刻的哲理, 让他们“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论从事学习和思考, 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写好演讲稿, 参加演讲;他们可以选择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由部分到系列的内容不得。用“朗读演讲”“记忆演讲”和“要点记忆演讲”等循序渐进的方法:或者把几个珍珠般的小问题串成“项链”捧出来;或者选择某一个大专题中精彩的小问题让听众“窥一斑而知全豹”;或者就某一个问题进行辩论;或者就某一系列进行比赛。至于每次演讲时间长短, 有“满堂”, 也可“半堂”, 甚至“连堂”, 以重在教学效果为准。

最后, 总结评论, 查漏补缺, 巩固教学成果。无率是教师演讲, 还是某个学生演讲, 我们都提倡听讲者做些笔记。这既是为了给演讲作总结, 又是为了听讲者将自己的提纲或演讲稿与之比较, 并不断地加以充实和完善。每次讲一个系列, 我们对演讲都进行了评点式的小结。此外, 根据教材要求的深浅程度, 适当布置了一些作业题, 借以巩固所讲知识和查漏补缺。

二、“演讲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很显然, 利用“演讲法”进行教学, 并不意味着“一言堂”和“满堂灌”, 不是把学校变成“教堂”, 让教师在那里“唱赞美诗”, 而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学习为中心, 师生相互配合的双边活动。由于这一活动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效果显著。

1、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中国近代史知识。

在演讲教学中, 既帮助学生把零碎、分散的历史知识系统化和专题化, 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框架印象, 抓住历史发展的规律, 又反过来像建筑一座高楼大厦, 搭好了框架, 然后加砖添石。学生已经有了一个大轮廓, 再让他们把不同时期的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重大历史事件与主要历史人物放进去, 得到的知识就不支离破碎, 不至于张冠李戴了。例如,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中对外赔偿数目, 一般要孤立地去记忆它, 是相当枯燥和困难的, 但在演讲教学中, 把它一一清查出来, 跟帝国主义算一笔总帐, 就变成一件生动和容易的事情了。这样, 随着整个演讲教学的完成, 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国近代史基础知识的“原始积累”也就完成了。

2、对学生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思想教育。

利用“演讲法”进行中国近代史教学, 有效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是它的主要优势。我们曾运用中国近代史上大量的事实, 进行归纳、推理、论证, 使学生受到了一些深刻的教育和新的启发。如在“主要侵华战争”的专题演讲教学中, 通过对中国屡糟惨败或不应败而败的铁的事实进行分析, 得出血的教训:由于中国经济技术落后, 更由于中国社会制度的腐朽, 即使拼命跟在“先生”的屁股后面学, 也不可能战胜“先生”的侵略而获得“学生”的民族独立, 这就是“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培养了他们热爱社会主义先进制度的感情, 提高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责任感。由于演讲教学需要规律性的知识, 包含的教育内容更集中深刻, 能使思想教育系统化和有计划的进行, 因而我们对学生有效的进行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共产主义前途和信念的教育等。

3、培养了学生的智能。

利用“演讲法”进行中国近代史教学的过程, 还是一个培养学生智能的过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课外读物, 让他们分析教师关于教材知识的分类、编写提纲和演讲稿, 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组合, 使之系列化, 发展了他们利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创造思维能力。通过演讲教学还提高了他们将来从事学习和工作需要的许多能力, 诸如口头表达能力、快速记忆能力和准确评点的技能等等。

中国近代史知识梳理 篇3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人民在中国近代史上面临的两大任务即中国近代史的两大时代主题是:反侵略,实现民族独立;反封建,实现民主富强。

革命的任务决定了革命的性质,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决定了中国近代史上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抗争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由于领导阶级不同,1919年的五四运动又把中国近代史分为两大时期:1840—1919年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1919—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中国近代史的三条主要线索是:外国侵华史,也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现代化)史。

一、外国侵华史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对华正当贸易和鸦片走私先后受挫后,1840~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年,英法不满足于既得权益,对华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火烧圆明园),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俄美也趁火打劫,尤其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蚕食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9世纪60年代,英俄支持阿古柏入侵我国新疆。

1894-1895年,通过明治维新强大起来的日本对华发动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的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软弱可欺,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900年,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为攫取更多的利益,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于190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至此,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列强通过扶植它们在中国的代理人维护并扩大它们在中国的利益。最初是清政府,接着是袁世凯。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混战局面,列强对中国实行扶植各自代理人、“分而治之”的统治政策。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主要成为英美尤其是美国利益的代言人。所以,在蒋介石当政时期,美国在华侵略势力不断膨胀。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是“扶蒋反共”。

日本一直没有放弃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一战期间,它独霸中国。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朝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方向上升。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这也成为中国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战争的主要原因。1937年,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在侵华期间,日本对中国犯下了如发动细菌战、进行南京大屠杀等诸多令人发指的罪行。

列强在侵华过程中,侵略手段不断发生变化: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五口通商”的条款体现了列强商品输出的经济侵略手段;甲午中日战争后的《马关条约》中割地和开办工厂的条款体现了帝国主义国家分割世界和资本输出的侵略手段;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中对镇压反帝运动不力的官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的内容则反映了列强对中国“以华制华”的侵略政策。“以华制华”政策的使用体现了除日本外,其他国家基本上放弃了灭亡中国、直接统治中国的计划。

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的领土、贸易、领海、关税等主权不断丧失,中国的统治者日益成为它们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半殖民地秩序逐步形成并不断深化。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控制和奴役的国家或地区。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

1.地主阶级的抗争和探索。

地主阶级的抗争主要表现在反抗外来侵略方面。我们应重点关注民族英雄,像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关天培,收复新疆的将领左宗棠和外交官曾纪泽,甲午中日战争时在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的邓世昌等。地主阶级的探索主要有开眼看世界和开展洋务运动。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代表作《海国图志》)等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开始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倡导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他们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创建了三支近代化海军,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经济、军事、教育的近代化,尤其是经济的近代化,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但是由于近代中国落后的两大根源是外国的侵略和腐朽的封建统治,而地主阶级不可能改变封建制度,故地主阶级不能挽救中国。

2.农民阶级的抗争和探索。

农民阶级的抗争和探索主要表现为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这两大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反抗清政府的统治,但也开始承担起反侵略的任务。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侵略者,幻想扶持清政府一起抵抗外来侵略。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如无法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再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这两场运动都失败了,说明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但是,这两场运动,尤其是义和团运动,反映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成为迫使列强改变侵华方针、中国没有走向亡国的主要原因。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旧式农民运动的终结,新式农民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

3.资产阶级的抗争与探索。

资产阶级的抗争与探索主要表现为进行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翻译《天演论》,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论证维新变法的道理)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戊戌变法运动,主张通过维新方式确立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成为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开端。随着民族矛盾的不断加深和清政府反动面目的进一步暴露,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提出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主张通过革命方式确立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也推动了社会习俗的文明化。随着民主共和与尊孔复古逆流矛盾的激化,陈独秀、李大钊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除了上述三场运动外,资产阶级还在经济领域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希望通过积极推动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实现民族独立富强的目的。由于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和束缚,发展很不充分,这就决定了中国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具有妥协性,也最终决定了资产阶级不可能挽救中国。endprint

4.无产阶级阶级的抗争与探索。

1918年,李大钊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f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开始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使命,因此,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随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1921年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完成创建工作。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领导工人运动当作党工作的重心,在192l一1922年领导了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遭到北洋军阀的血腥镇压。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到必须与其他革命阶级合作开展武装斗争。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大革命(高潮是北伐)。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最终由于中国共产党放弃了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等原因走向失败。国民大革命留给中国共产党的教训是必须坚持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开展武装斗争。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政府十年对峙,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由于日本加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37~1945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先通过政治谈判,后通过解放战争争取和平、民主的光明前途,最终通过1946~1949年的解放战争,推翻了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基本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在抗争与探索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日益深化的过程:学习主体上由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到资产阶级,再到无产阶级;学习对象上由英日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到美法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再到俄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内容由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学习方式由照搬外国模式到与中国国情结合,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三、中国的近代化史

近代化(又称现代化),是中国社会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近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还包括思想科学化、生活习俗文明化等。中国各阶级的探索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1.经济工业化。

“工业化”的主要含义就是使用机器生产。中国工业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因为洋务运动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自己的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历程: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我国的近代民族工业萌芽;一战期间,主要由于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民族工业日益凋谢、萎缩。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虽然有所发展,但由于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民族工业总体水平低,主要发展的是轻工业,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

2.政治民主化。

戊戌变法主张通过维新方式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开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大提出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二大提出要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七大提出把中国建设为独立、自由、民主、统~、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解放战争推翻国民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为民主制度的真正建立开辟了道路。

3.思想科学化。

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引导人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又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被认为是思想近代化的开端。五四运动后,弘扬科学精神成为进步文学艺术家的使命。《狂人日记》、《孔乙己》、《屈原》、《小二黑结婚》等作品对封建专制、愚昧思想进行了抨击。《愚公移山》、《奔马》(徐悲鸿画)、《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则表达了抗日的主题。

4.生活习俗文明化。

生活习俗文明化的重要里程碑事件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废止缠足、新式的称谓和礼节受到推崇。生活近代化还包括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电报、电话成为人们加强联系的重要工具,报纸、杂志、电影、照相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等内容。

其他方面的近代化成就还有:科技近代化的主要成就有京张铁路和侯氏制碱法;教育近代化的主要成就有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戊戌变法期间的京师大学堂、国民大革命时期的黄埔军校等;军事近代化的成就有洋务运动时期创建的三支近代海军,北伐期间建立的国民革命军等。

中国近代史演讲 篇4

摘要: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取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为奋斗纲领。它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它是无数革命者奋斗的结果,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苏俄的帮助则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

关键字:革命的奋斗 明确思想 苏俄帮助 社会背景

一.无数革命者的奋斗

自从鸦片战争之后在中华民族遭受外国列强侵略和欺凌沦为 殖民地半殖民地之后,近代中国出现了众多仁人志 士、很多思想解放和新生革命力量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他们不畏困难与生死,英勇斗争。中 国 出现各 派 爱 国 的 政 治 力 量 和 无 数 仁 人 志 士 为 之 苦 苦 求 索。有的先 是 选 择 了 资 本 主 义。像在太平天国时期洪 秀 全 的 《 资 政 新 篇 》 纲 领 与康 有 为、梁 启 超 的 “ 君 主 立 宪 ” 设 想,直 到 孙 中 山 的 “ 民 主 共 和 ” 尝 试,他 们 的 最 终结 果 都 是 以 失 败 而 告 终,而且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后引发“五四”爱国运动之后,使 中国思想文化界开始出现一股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热潮,正是许多的思想青年、知识精

英在走投无路情况下决定走社会主义的一种尝试。最 终,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产生。

二.正确的思想

而正在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中不知道寻求那一种救国之道的时候,俄的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希望。当时马列主义认为 ,工人阶级是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必须与本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正是具备了这些条件才于1921年诞生的。

中国共产党最 终选 择 了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科 学 社 会 主 义 作 为 救 国 救 民 的 理 论 武 器。是对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有 较 多 的 悟 性 和 修 养,加 上 中 国 的 特 殊 国 情 : 资 本 主 义 未 得 到 充 分 发 展,农 民 是 中 国 共 产 党 忠 实 的 同 盟 军,又 经 历 了 社资本主义革 命的风 风 雨 雨,最只能够选择共产主义。因为它恰好适应了国人对民族独立和民族平等的强烈渴望。自创立以来就在为推翻压在中华民族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和后来产生的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而斗争。这个思想吸引了无数革命家为其奔走。

三.苏俄的支持

五四运动期间,苏俄政府发布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北南政府的宣言》。它公开宣告:苏俄红军越过乌拉尔山向东部进发,不是为了横行霸道,奴役人民,而为了“使人民摆脱外国刺刀和外国金钱的桎梏”,同时也愿意“帮助中国人民”。为此,苏维埃政府愿意“沙皇政府独立从中国人民那里掠夺的或与日本人、协约国共同掠夺的一切交还中国人民”。包括无偿交还中东铁路及其所有租让的矿山、森林、金矿与他种产业;放弃庚子赔款;“废弃一切特权,废弃俄国商人在中国境内的一切商店”;放弃领事裁判权,等等。

苏俄的对华宣言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一举扭转了国人对苏俄革命的恐惧,不少人迅速开始把目光从过去瞩目欧美,转向了苏俄。

四.当时的社会背景

1917年 ,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只有推翻资主义制度 ,工农才能当家做主;只有打倒帝国主义 ,被压迫人民和民族才能得到解放;只有马克思主义 ,才是指导产阶级革命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惟一正确的思想武器。这使在历次斗争中屡遭失败、于绝望状态的中国先进分子受到深刻的影响和强烈的鼓励。他们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察国家的命运。第一个把十月革命的真理和马克思主义的真义告诉给中国人民的 ,是民主义者李大钊。他在1918年7月、11月发表的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 和 《布尔什主义的胜利》 文章中 ,论述了十月革命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 ,以及十月革命的性质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新的革命斗争方向。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 ,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型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和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开辟了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 ,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有了可靠的保证。

中国近代史 篇5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鸦片战争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逐渐落后。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借机侵略中国,但其实质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销售鸦片.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

1840年,外国资本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一场场强加给中华民族的灾难。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更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蚕食和鲸吞中国领土;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划分势力范围;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烈动荡,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民为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1840年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魏源等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 篇章。

1851年,洪秀全领导号召农民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1856年,太平军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英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英法联军出兵侵略中国,美俄是帮凶.虽然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无关,但其实质与鸦片战争一样,因此叫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签订《天津条约》,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让他的弟弟恭亲王奕欣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接着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占领了北京。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以奕欣为首。发展中国军事、民用、教育等,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并且有所发展。 1883—1885年,中法战争,签定《中法新约》,标志着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了。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19,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维护在中国的利益,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1919年5月爆发了“五·四”学生爱国运动,6月初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在这个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97月23日,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烬美、邓恩铭、李达等代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途因有法国特务监视,转入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全国主要矛盾。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近代史资料 篇6

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革命任务发生变化,从这三发面说就没错.鸦片战争以前中过是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以后,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在经济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社会矛盾也发生了变化,有阶级矛盾转化为民族矛盾

革命任务也发生变化,在鸦片战争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所以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客观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打开了中国国门,打破了中国相对封闭的格局,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西方近代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部分地进入了中国(洋务运动兴起和早期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就是证明),与此同时西方近代文明也进入了中国。这些都在客观上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走向近代化。

但必须说明,这些都只是西方侵略在客观上为中国带来的附加性效果。主观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中国绝不是为了促进中国的发展,而是为了其本国资本主义发展而试图控制中国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西方国家用武力入侵的方式打开中国国门,割占我国的领土,破坏我国的海关制度,这都严重践踏关于国家主权不得侵犯的国际法,严重破坏和侵蚀了我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主权;西方国家大肆掠夺我国经济和自然资源,仅《辛丑条约》就迫使中国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本息合计达9亿8千多万两,长期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西方国家还屠杀我国人民,仅仅南京大屠杀就杀害30万中国同胞。这些都足以证明,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入侵对我国是一场不可不扣的灾难,是西方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3.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的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政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给人民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自古以来,皇帝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来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呢?辛亥革命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阀门。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以振兴事业为目标,设立实业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随后的几年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革命政府还提倡社会新风,扫除旧时代的“风俗之害”。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社会风气,也有助于人们精神的解放。辛亥革民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也推动了亚洲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列宁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因为它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4.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辛亥革命的失败,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

第一,中外反动势力的武力镇压和破坏,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中国作为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在中国有举足轻重的力量。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国家拒绝承认南京临时政府和提供借款。

第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另一重要原因。首先,资产阶级革命党缺乏远见和足够的勇气,看不见或看不起广大人民的决定性作用,脱离了广大人民。其次,资产阶级革命党同盟会缺乏一支训练有素的强大武装部队。再次,财政困难直接制约着军队的发展。另外,中国资产阶级患有软骨病。一方面,它憎恶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阶级的压迫;另一方面,它政治思想不成熟,随时存在妥协的可能。

资产阶级革命党内部矛盾也出现得过早、过于尖锐。许多人是为了建立中华民国而主张推翻清朝政府,准备切实贯彻三民主义。但是也有人只是简单主张排满革命,两眼只盯住“驱除鞑虏”,其他重要内容,如民权主义或民生主义则不甚关心。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在中国建立并巩固资产阶级共和国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最终都不能成功。

4、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失败原因:(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指导思想的局限性,领导集团的腐化。(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力量远大于革命力量。

历史意义: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加快了封建制度崩溃的历史进程,还一定程度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捍卫了民主独立,延缓了中国殖民地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精神极大鼓动了中国人民,对后来的中国革命和欧亚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奠基者。

中国近代史上的科学救国思潮 篇7

在中国近代, 处于内忧外患的关键时期, 社会时局十分动荡, 有很多有志之士纷纷探索救国的方法, 其中科学救国思想是表现十分突出的一种思想。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科学救国思潮, 是一批受西方科学影响比较深的爱国知识分子, 对中国的各种救国道路进行反思, 提出用西方科学来拯救中国的一种思想, 下面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2 新文化运动与科学救国

2.1 深入的科学宣传与科学救国思潮发展

救国思潮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相应的运动出现, 如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是受科学救国思潮的影响, 同时, 在五四新运动中, 科学救国思潮也得到茁壮发展, 进而使得更多层次的人认识和理解科学, 形成一定的科学救国思潮。五四新运动时的科学救国思潮得到有效宣传, 人员同形成初期相比显著扩大, 其中主要代表为任鸿隽、严复和梁启超等人, 同时也有胡适、蔡元培、陈独秀等爱国知识分子。除此之外, 在实现科学救国思潮道路上, 任鸿隽等人认为应科学宣传、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等, 针对该种思想的出现, 他们撰文强调科学知识、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重要作用, 尽可能的表达科学救国思潮。同时, 成立更多的社团和科学期刊, 翻译大量的西方科学书籍, 进而通过不同方法推广和宣传科学, 从思想层面宣传和提倡阐释科学功用, 进而改变人们科学观念。五四新运动时期, 较多的人在《科学》杂志鼓吹和中国科学性社的影响下真正认识到科学的功用, 让人们认识到自然科学及其科学技术、科学精神及科学思想都能成为救国武器。伴随着人们思想的改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宣传科学救国思潮, 进而使得科学救国思潮发展到高潮时期。在五四新运动时期不仅注重宣传内容的科学精神和方法, 同时, 还重视宣传方式、媒介、影响范围及国人对科学救国思潮的认识等方面。

2.2 科学救国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中, 深入的科学宣传和科学救国思潮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对以往的道德、专制观念进行了深入的批判, 科学救国思潮中, 对科学精神进行了大力的提倡和宣扬, 这就使得国人的科学观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对科学的理解更加深入, 在科学救国思潮中, 不仅对自然科学进行宣扬, 还对社会科学进行宣扬。对于马克思主义精神, 在中国的传播最早起源于戊戌维新时期, 当维新变法失败后, 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加上巴黎和会中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沉重压迫, 使得广大国人的民主主义思想得到激发。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和科学救国思潮有很大的关联, 如在中国, 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科学救国思潮的宣传者以及支持者, 如李大钊、陈独秀。

3 科玄论战与科学救国思潮

3.1 科学主义思潮的形成

伴随中国人科学观念的逐渐泛化、升华和西学东渐中国近代的唯科学主义相应诞生, 并逐渐完善。近代中国唯科学主义的诞生不是本土自身生长的, 它是通过一个外烁过程形成的。中国寻求富强的强烈需求为外烁过程动力, 换句话说就是中国人想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实现我国的现代化,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转变国人的现代化。中国近代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 他们重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在创办民族和军事工业时, 出现富含感染力和普遍性的科学思想倾向及心理态度, 促使唯科学主义诞生。唯科学主义经过戊戌变法得到一定发展, 到二十世纪初正真形成。近代唯科学主义的诞生, 有效的推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 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人们视野, 促使科学观念的改变, 并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展进步。

3.2 科玄论战的思考

在五四运动结束后, 科学救国思想在中国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同时在对科学救国思潮进行宣传时, 通过科学的武器对旧社会的习俗、道德进行批评, 而在这个过程中, 受到很多势力的阻碍, 并将科学看做是阻碍人生观, 科学观和人生观的论战也因此而产生, 这就是科玄论战。对于科玄论战, 从某种程度上看, 也是促进科学传播的重要途径, 为科学救国思潮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科玄论战虽然没有胜负, 但是从影响上看, 不管科学派在辩论中存在多少失误、不足, 都是进一步促进了科学的传播, 并获得了一大批知识青年的认同。在科玄论战中, 科学派将科学当做就忘工具, 特别注重科学重要性的强调, 科学以及科学精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倡, 同时在论战中, 澄清了人们对科学的疑问, 加深了人们对科学的认识, 在人们心中, 科学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4 科学化运动与科学救国思潮的兴盛

4.1 科学化运动的兴起

对于科学化运动, 其兴起和科学救国思潮有很大的关联, 科学救国思潮促进了科学化运动的产生, 而科学化运动的发展也推动了科学救国思潮的发展。经过五四运动后, 竺可桢、顾毓琇等对中国近现代史进行了深入反思, 并对中国的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入调查, 提出对于中国社会, 要想该变被压迫的现状, 就需要采用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精神对中国进行改造, 并且认识到, 要想真正的实现中国富强, 应该振兴科学, 摆脱对欧美国家的依附。随着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的成立, 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科学化运动协会中注重科学知识在社会的普及, 并且担负起救亡图存的重任, 一方面组织专门的人才对生产经营部门进行改造, 另一方面也收集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遗产, 使得民众能够有选择的继承。

4.2 科学救国思潮的发展

受科学化运动推动, 科学救国思潮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得到快速发展。在科学救国思想发展中, 《科学》杂志具有一定的宣传和提倡作用, 同时, 《科学》杂志和中国科学社依旧为科学救国的主要宣传力, 促使科学救国健康快速发展。该时期, 任鸿隽等人在《科学》上阐述自己赞同和实施科学救国的方法, 取得了恨到的科学救国思潮宣传成就。他们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了科学救国思想, 并在实现科学救国方法上提出应用科学发展生产、普及科学和通过科学战胜一切等观念, 同时, 他们积极主张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 认为科学为国建最有力量的武器。导致中国一直受列强压迫和贫弱的原因为科学不发达, 要想摆脱现状就应重视科学、发展科学。帮助政府建设为中国科学社研究科学的主要目的, 便于中国同列强相抗衡, 最后富强中国。对科学的宣传和实施, 使得科学救国思潮得到进一步的扩张, 让更多的人们深刻认识到科学救国和科学观念意识, 这不仅为科学救国思潮取得的相应成就, 还是科代表人宣传科学、传播科学知识和提倡科学研究实践活动的主要表现。除此之外, 科学救国思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科学知识水平和素养, 成为科学化运动开展的前提和促进因素。

在中国近代史上, 随着社会科学化、科学社会化的深入, 科学救国思潮内部也产生一定的分歧, 由于科学救国思潮代表人物对科学的理解和侧重点有一定差异, 因此, 他们对科学救国也存在不同的理解, 从而提出了不同的主张,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的争论。

5 总结

对于科学救国思潮, 是一批深受西方科学影响的知识分子在中国近代史环境下, 提出用科学拯救中国的观点, 科学救国的提出、形成、发展、兴盛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对中国近代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等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 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史上的科学救国思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对于中国近代, 可谓命运多舛, 有志之士纷纷走上探索救国的道路上, 因此, 在中国近代, 各种思想文化跌宕起伏。在中国近代史上, 科学救国思想无疑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科学救国思想是爱国知识分子受西方科学的影响, 提出用西方科学拯救中国的想法, 通过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精神来实现中国的富强。在中国近代进程中, 科学救国思潮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的发展, 本文就中国近代史上的科学救国思潮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科学救国,思想

参考文献

[1]薛子燕.科学与救国:近代中国科学观念开展的历史语境[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5 (2) :66-72.

[2]黄翠红.任鸿隽与近代中国“科学救国”思潮[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5) :77-84.

[3]蒋道平.论任鸿隽“科学救国”的尝试及其经验与教训——兼评任鸿隽科学建制活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5) :13-19.

[4]高亚斌, 王卫英.科学救国思想的文学表达——评王国忠科幻小说《黑龙号失踪》[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 (6) :20-23.

[5]张楠.探究中国近代学会兴起与爱国思想启蒙的关系[J].学会, 2015 (12) :16-21.

[6]蒋道平, 徐飞.“科学救国”的先驱探索及当代启示——任鸿隽现代科学中国化的历史实践与现实价值[J].科学学研究, 2014 (10) :1441-1446.

浅析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篇8

关键词:太平天国;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K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44-01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得封建地主阶级和人民大众、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太平天国运动是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领导的,为了巩固其统治,在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它是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的纲领性文献,可以说,《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运动发展的历史产物。它作为封建土地制度的对立面,具有强烈的革命性。但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注定它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1864年,太平天国倒在血泊中,救国救民的任务落到了下一个阶级,地主阶级的洋务派。

洋务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的兴起不是偶然的,当时,清政府已受到西方列强两次鸦片战争的严重打击,又受到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的严重威胁,正是在这種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洋务运动应运而生。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强化和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从发展过程上说,洋务运动先后提出“自强”和“求富”的口号,此外,还创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等。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但是就其本质看洋务运动是为巩固清王朝政权服务的,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双重目的均无法实现。它既不可能使中国“自强”,也不可能使中国“求富”。1895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既然单单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那么既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又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会怎样的呢?1895年,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提出一系列主张,使其维新变法的思想理论发展成为直接的政治运动。但是维新变法是由民族资产阶级兴起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产生过程一直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的夹缝中艰难地挣扎、缓慢地生长,可谓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这使得他拥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软弱性和妥协性。经历了103天的维新变法运动如同昙花一现,最后夭折了。由此我们可以断定,由民族资产积极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必定会失败。的确,他虽然提出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式的政权机构的设想,但又不要求打破旧的封建官僚统治机器,也不触及封建的社会经济基础,只是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来实现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在政权问题上的理想与理论。它的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行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走不通。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指导了中国革命,促进了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组织和干部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919至1922年间,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支马克思主义队伍。他们在不同地区、不同的具体环境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在同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中,实现了自己世界观的转变,确定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和“走俄国人的路”的共同结论。

在大革命失败后,在国共两党之间逐渐形成一个代表小资产阶级的政治集团,即第三党,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邓演达和谭平山。他们企图在国民党的反革命道路与共产党的革命道路之间,为中国寻求一条新的出路,即第三条道路。他们的建国方案以“平民政权”为核心,目的是要“完成孙中山主义革命的使命,使中国民族完全解放,人民直接掌握政权。”[1]第三党的政治主张基本上反映了小资产阶级和一般劳动群众的利益和参政愿望,对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第三党没有认识到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是不可能有独立的‘路线的”,所以其政治主张也必然是动摇的。列宁指出“小资产阶级所处的经济地位及其生活条件使她不能欺骗自己,并且必然不自觉地时而倾向资产阶级,时而倾向无产阶级。”[2]由此可见,第三党企图在国共两党之处开辟“第三条道路”,幻想发动平民群众“自动去召开国民会议”,“以推翻军阀官僚的统治,形成人民自己的政权”,是根本行不通的。

“八七会议”对大革命的失败作了总结,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转入了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新的发展阶段,使党大进了一步。在总结斗争经验的过程中,毛泽东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在这些著作中,他科学地论证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的条件,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一道理的提出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思想,具有中国特色。同时他严肃地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国情”。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中国革命道路的提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大发展。

毛泽东说过“在抗战时期,我们才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这时候中国民主革命这个必然王国才被我们认识,我们才有了自由。”[3]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阶段,许多正确的战略思想得以形成。毛泽东等领导人针对中国的局势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全国各族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一切力量以不同形式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中国特色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统一战线中最值得人称道的是对资产阶级一分为二的态度,即又联合又斗争的政治路线、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力量之一,也是无产阶级联合的对象,但对他们的动摇性则必须予以适当的说服或批评,当他们离开统一战线时,既要敢于同他们斗争,又要继续争取他们的同情或中立。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中,各个阶级在不同阶段都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最后共产党所领导的无产阶级带领人民走向了光明,这不仅仅是时代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上一篇:《诺言》读后感600字下一篇:对台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