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建设探讨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社区弱势群体救助模式探讨

摘要: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社区弱势群体作为我国公民的一分子,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他们提供合理的救助,能够彰显出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也是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为此,笔者结合当前我国社区弱势群体救助现状,在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社区弱势群体救助模式,应该符合我国国情和现实需要,并希望能对弱势群体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以及对我国推进弱势群体救助工作有所帮助。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等,为后文研究打下基础。 本文第二部分,进行了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主要阐述了和谐社会、社区建设、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等相关概念,并探讨了社会安全网理论、底线公平理论、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等与本文相关的理论支撑。 本文第三部分,阐述了我国社区弱势群体救助的现状,并就目前存在的救助观念急需更新、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制度发展不够平衡、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制度衔接有待加强、基层能力较为薄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本文第四部分,阐述了社区弱势群体的构成、特征、成因。目前,我国社区弱势群体主要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儿童、长期重大病患者、失业人群、进城农民工等人员,他们具有经济收入低、就业率低、受教育程度低、社会地位低、心理承受力低等基本特征。社区弱势群体是在我国经济转轨与社会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分配机制变革、文化素质与观念差异、社会资源配置不完善等制度下出现的。 本文第五部分,阐述了国外及我国香港地区社会救助模式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社区弱势群体救助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本文第六部分,结合相关理论、我国实践、国外及香港地区的经验,笔者提出了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我国社区弱势群体救助模式选择:一是要树立科学的救助理念,包括依法、责任、人本、科学、效益、数字、阳光救助理念等;二是要以国家政府救助为主,加强社会救助的法律保障、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均衡发展、监督管理等;三是要辅以社区帮扶、社会组织救助,建立资源获取及共享机制,打造全方位的社区弱势群体救助模式,推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深入发展。

关键词:和谐社会;弱势群体;社区建设;社会救助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5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和谐社会

2.1.2 社区建设

2.1.3 弱势群体

2.1.4 社会救助

2.2 理论支点

2.2.1 社会安全网理论

2.2.2 底线公平理论

2.2.3 和谐社会建设理论

2.2.4 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连接

第3章 我国社区弱势群体救助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社区弱势群体救助的现状

3.2 我国社区弱势群体救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2.1 救助观念急需更新

3.2.2 救助法律体系仍不完善

3.2.3 制度发展不够平衡

3.2.4 社会救助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3.2.5 制度衔接有待加强

3.2.6 基层能力较为薄弱

第4章 社区弱势群体的构成、特征、成因

4.1 社区弱势群体的构成

4.1.1 残疾人

4.1.2 老年人

4.1.3 儿童

4.1.4 长期重大病患者

4.1.5 失业人群

4.1.6 进城农民工

4.1.7 其它人员

4.2 社区弱势群体的特征

4.2.1 经济收入低

4.2.2 就业率低

4.2.3 受教育程度低

4.2.4 社会地位低

4.2.5 心理承受力低

4.3 社区弱势群体的成因

4.3.1 经济转轨与社会结构转型

4.3.2 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

4.3.3 分配机制变革和“马太效应”

4.3.4 文化素质与观念差异

4.3.5 社会资源配置不完善

第5章 国外及我国香港地区社会救助模式的借鉴和启示

5.1 国外社会救助模式

5.2 我国香港地区社会救助模式

5.3 国外及我国香港地区社会救助模式的借鉴和启示

第6章 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我国社区弱势群体救助模式选择

6.1 树立科学的社区救助理念

6.2 政府救助为主

6.2.1 加强社会救助立法,规范社区救助具体工作

6.2.2 规范社会救助制度建设,保障社区救助落到实处

6.2.3 统筹社会救助制度配套协调,落实社区救助责任

6.2.4 加强社会救助联动机制建设,实现社区救助均衡发展

6.2.5 推进社会救助监督管理制度,完成社区救助工作良性发展

6.3 社会组织救助为辅

6.3.1 社区帮扶

6.3.2 社会组织救助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上一篇:技术经济学论文提纲下一篇:我国房地产财政税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