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对舞蹈的作用

2022-05-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音乐对舞蹈的作用

59音乐知识对舞蹈编导教学的作用

摘要: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是舞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若舞蹈作品想完美的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其艺术效果与情感含义,就需要舞蹈编导人员不仅掌握舞蹈动作的有效衔接,而且还应具备相应的音乐知识才能创造出优秀的舞蹈作品。本文通过分析音乐与舞蹈的关联及舞蹈编导的音乐素养,探讨了音乐知识在舞蹈编导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知识   舞蹈编导   教学

舞蹈编导教学是舞蹈教育领域的组成项目,作为舞蹈编导教育的一项活动过程,是以培育学生舞蹈创作精神和能力为目标的。目前舞蹈编导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偏重队形轻视内在,滥用技法忽略自我创造,舞美灯光与舞蹈意境的不和谐及音乐知识不足等。其中音乐知识不足这一显著问题是每个舞蹈编导、教师、学生都要认真思考的,是舞蹈编导教学活动中急需解决的。

众所周知,音乐在舞蹈编导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没有音乐的舞蹈犹如电影无声、油画无色,难以营造完美的艺术场景。处理不好舞蹈的配乐,观众就无法得到视觉和听觉上的完美结合,若舞蹈作品想要蕴含准确的音乐旋律,好的舞蹈编导就应当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即必须掌握丰富的音乐知识。音乐知识在舞蹈编导教学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舞蹈编导教学中,应加强音乐知识的教学,注意引导学生选择音乐的技巧,只有具备优秀的音乐知识才可以完美地结合音乐与舞蹈,进而提高舞蹈编导的教学水平。

一、音乐与舞蹈的关联

(一)音乐与舞蹈的共性

艺术并不是单一存在,就舞蹈艺术而言往往会与其他艺术相结合进行表现,尤为突出的是与音乐元素的关联,舞蹈表演可以表达音乐中的情感的,同时音乐又可以彰显舞蹈的魅力。虽然从表现形式上看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舞蹈带来的为视觉表现力,而音乐传递的则是听觉上的感受,但这两种艺术存在着一定的共性。

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共性通常有以下几方面表现:第一,音乐与舞蹈这两种艺术都注重情感的传递,可为受众带来较深的感触,两者都期望能够通过本身的表现让观众感受到表演中的真情实意,进而感受到舞蹈与音乐的美感。第二,音乐与舞蹈都依赖节奏感,两者都需依循特定的节奏进行表现。音乐和舞蹈都需要关注关键的节奏内容,音乐需要重视的是韵律,舞蹈应该重视的是动作的节奏。第三,音乐和舞蹈这两种艺术都存在一定的内在含义,这是音乐和舞蹈编排者所不能忽视的,要想让人们感受到艺术的美感,就必须重视音乐与舞蹈所蕴含的内在含义。音乐、舞蹈的展现绝非局限于“哗众取宠”层面,歌手或者舞者都应领悟其中的内在含义,这样才能为受众带来艺术的美感。第四,音乐和舞蹈这两种艺术都注重编排者的音乐素养,有了良好的音乐素养才能创作出有美感的作品,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由于音乐与舞蹈之间存在着共同之处,所以舞蹈编导不仅需要注重舞蹈的表现特征和舞蹈的内在含义,而且也必须更好的知悉音乐,结合音乐与舞蹈,这样才能编排出更优良的作品,获得大众的青睐。

(二)音乐与舞蹈的相互作用

千百年来,舞蹈与音乐始终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在各类舞蹈演出中,音乐都占着极其重要的分量,是舞蹈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就像人类不能离开空气与水,音乐离不开舞蹈,同样舞蹈也离不开音乐。虽然作为两种不同的表现艺术,舞蹈与音乐是存在一定相互作用的,音乐与舞蹈可以很好的相互补充,舞蹈可以使音乐在表现形式上有更多的選择,音乐是人们通过耳朵感知的,舞蹈是通过人们观看的,两种艺术中情感的表达是可以很好的相互作用的,满足人们在听觉及视觉上的多样审美,音乐中情感的变化可以依靠肢体语言来表现,使观众对无可触碰的音乐感触得更深,而舞蹈的肢体语言也可以通过音乐的节奏加强艺术渲染力。不管是在音乐当中还是在舞蹈当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节奏,编导者节奏感缺失的结果就是造成错位现象显现在作品中。节奏感与舞蹈、音乐存在密切关联,不同的节奏都会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精神气韵。因此,只有掌握好舞蹈与音乐的节奏感,舞蹈编导才能准确地展现出想要的舞蹈形象。一般来说,舞蹈编导拥有的乐感好坏是直接影响其作品创作的,优秀的乐感能够使人准确地感知到音乐中存在的思想情感,而且自身的肢体动作也能展示出优美的韵律;而坏的乐感只能让舞蹈编导感受音乐外在的表达,而不能够感知音乐的内在含义。正因舞蹈与音乐存在着必然的相互作用,所以,舞蹈编导在创造作品时就必须选择正确的音乐与舞蹈动作相呼应,想要创作什么样的舞蹈就要选择什么样的音乐,这就要求舞蹈编导必须理解音乐,了解音乐语言与舞蹈语言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使得舞蹈与音乐两种艺术交相辉映,相得溢彩,完美的融合到一起。

二、舞蹈编导的音乐素养分析

舞蹈编导在舞蹈表演、舞蹈创作中发挥着关键力量,这就要求了舞蹈编导必须具备高水准的专业素养,在这里我们说一下舞蹈编导专业素养中的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有利于创作过程中舞蹈与音乐的融合。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结合了多种其他形式的艺术。例如音乐,音乐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与舞蹈适当融合。舞蹈中人身体语言是音乐旋律可视化的展现,如果舞蹈编导不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其编排出的舞蹈将无法完美展现出艺术的整体魅力,因此,在舞蹈创作中需要舞蹈编导必须具有专业的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能够帮助舞蹈编导获得很强的乐感,这样就能很好在舞蹈中加入自己在音乐中的感觉。乐感能够帮助编导理解音乐的主体和结构,这样才能设计正确的舞蹈动作与音乐相契合,舞蹈动作的变化是表达音乐节奏的重要环节。因此,舞蹈编导培养自身的音乐素养和音乐鉴赏力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培养音乐素养,能帮助舞蹈编导更好的提升对音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感受到音乐所蕴含的情绪变化,理解配乐的作曲特征和创作背景,最后能从整体上把握音乐结构和舞蹈节奏的结合。

舞蹈编导的音乐素养也有利于营造舞台氛围,这要归功于音乐本身具有的动人心弦的效果。比如家喻户晓“千手观音”,其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其表现形式能够将人心打动,在表演过程中演员表演与音乐节奏完美契合,展现出情境令人震撼与感动的情景。除了演员自身精湛的表演外,选择的音乐为观众创造出壮丽辉煌的舞台氛围煌,这与编舞人员坚实的音乐素养是密不可分的。

三、舞蹈编导教学中音乐知识的作用

(一)音乐知识对舞蹈编导的作用

音乐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音乐实践活动中理解音乐、感知音乐、表达音乐、鉴赏音乐,概括出的对音乐的认知及相关经验积累,展现了人们对音乐这项艺术从感性到理性的跨度。广义的来说,音乐知识包含各种创作和音乐作品,但经过千百年的发展,音乐知识不仅是人们归纳和总结音乐理论规律,总的来说在学科中包含歌唱法、乐器演奏法、基本乐理、作曲法、和声学 、曲式学、音乐史等。知识作为人类珍贵的精神食量,是人类千百年来心血与智慧的结晶,能够很好地引导我们从事各式活动。音乐知识是人们对各种音乐规律与理论的概括归纳,能够很好地指导我们处置相关艺术活动。通过学习音乐知识,我们才能有章可循的理解音乐、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开阔我们的艺术视野。虽然音乐知识犹如海洋一样海洋浩瀚如烟,门类繁多,掌握所有的音乐知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只有懂得基本的音乐常识,才能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正如马克思所说:“你要想鉴赏艺术的话,就必须是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从事艺术实践活动,做好舞蹈编导。

音乐知识对舞蹈编导具有很大的影响。在舞蹈的创作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动作的设计,你的动作会展现出舞蹈的风格,但是实际上舞蹈中音乐的风格才是影响舞蹈风格的关键因素。因此,音乐的选择十分重要,选择音乐的过程就是对其音乐知识深度的考验。所以,在舞蹈的创作当中,舞蹈编导的音乐知识深度对舞蹈编导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每一首音乐都包含着特定的意义,舞蹈编导对音乐有着怎样的理解就会设计出怎样的动作,就会在观众面前表达出不同的、可视的情感。一支舞蹈创作的好坏与选择的配乐是紧密相关的,表演者心中出现怎样的情绪都是受到音乐默默地感染的。因此理解音乐的规律、把握基本音乐乐理等相关音乐知识是创造出好作品必不可少的,具备较好的音乐知识才能体会到音乐当中所蕴含的情感,才能提高自身的舞蹈编排能力。

掌握音乐知识是为了更好的理解音乐,音乐在舞蹈艺术表演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一支舞蹈用来表达主题思想重要方式,好的舞蹈作品需要众多的音乐元素来概括。舞蹈中准确的配乐可以使观众产生相同的思想情感,给与舞蹈优雅地律感,使得音乐与舞蹈能够相得益彰的融合。虽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两者却具有许多共同之处:首先,两者希望能够通过自身表演进行情感表达,进而间接性的感受到艺术的美感;其次,两者都注重节奏,音乐的韵律节奏与舞蹈的动作节奏必须相得益彰。在舞蹈编导教学中,想要学生从感性思维出发进行舞蹈创作,就需要合适的音乐进行情感的激发。有人说过“音乐是舞蹈的伴侶,而不是舞蹈的伴奏,在一部舞蹈作品中,音乐语言和舞蹈语言就像是同一条铁路上的两根不同的铁轨,共同承载着装满感情的火车向前缓慢行驶。”舞蹈本身就是音乐节奏和形体动作相结合的有机结合,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编导人员需要了解音乐语言与舞蹈语言之间的段落结构关系,才能将舞蹈音乐完美的结合到一起,所创造的舞蹈艺术形象才更具有视觉魅力。

(二)音乐知识对舞蹈编导学生的作用

舞蹈编导专业教师在培养学生编导能力的过程中,应教导他们如何更好地选取音乐,使他们更好的分析音乐的旋律和舞蹈节奏关系,加强编舞记忆力,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意识,捕捉舞蹈形象。想要在舞蹈编导中运用好音乐,就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因为音乐知识是音乐入门的钥匙,用以普及音乐基础理论,具有认识和应用双重价值。

音乐知识能够使学生对音乐产生认知,形成对舞蹈理解的感性思维。音乐优美的旋律能够塑造美的境界,只有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塑造出具有自身特征美的意境。而通过对音乐的感觉,学生会完全沉浸在舞蹈的境界中,跟随音乐伴奏驾驭舞蹈动作,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修养。舞蹈动作就像是音乐节奏起伏的反映,两者都离不开一定的节拍,如果舞蹈演员想要准确获取舞蹈技巧,选取的音乐就必须与舞蹈相契合。因此,在舞蹈编导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便于学生更好地认知音乐,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结果,并且音乐形成的感染力也能够使学生以感性的思维来理解舞蹈。

音乐知识能够提高学生舞蹈创作意识。只有理解了音乐才能发挥应有的情感应,舞蹈表演才能更好地表达这门肢体语言艺术。在舞蹈编导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接受音乐能力的差异,选取音乐时应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要能够考虑学生对舞蹈的创作能力。选取节奏明快的音乐来增强舞蹈节奏感可以提升学生舞蹈的创作意识,让学生享受到旋律优美的音乐;选择节奏变化较为复杂的音乐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层次。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创作舞蹈作品,在他们进行创作时,通过选取比较复杂的伴奏音乐及婉转变化的音色,指导学生创编较大动作幅度的舞蹈,达到提高学生创作高难度舞蹈技术动作的目的。另外,在舞蹈编导教学中,在选取伴奏音乐时,音乐对感情的激发也是教师不能忽略的,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的在传递情感的,学生情感的激发往往通过需要音乐的感染,舞蹈的创作不只是对形体语言的创编,更重要的是对舞蹈情感的创作。舞蹈离不开音乐,只有结合舞蹈与音乐才能彰显艺术魅力,释放对舞蹈的理解。

音乐是大部分舞蹈编导进行舞蹈创作时的灵感来源,虽然与舞蹈是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彼此确实不可分离的。舞蹈编导必须要对音乐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将两者完美的结合,只有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才能创作出更具有震撼力的舞蹈作品。

四、结语

音乐与舞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二者具有一定的共性,音乐和舞蹈的配合对于舞蹈作品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舞蹈编导教学中要重视音乐素养的培养,重视音乐知识在舞蹈编导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这样才能创造更好的舞蹈艺术作品,有效的提升自身创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喀热麦提·莫拉.浅议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6).

[2]赵群英.音乐知识的传承与衍变[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5,(02).

[3]李颖.浅析知识的观点对舞蹈编导教学实践的影响[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11).

作者:哈斯德尔·卡依木拉提 崔珊珊

第2篇:浅谈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

摘要:舞蹈作品创作为集舞蹈语言与音乐语言为一体的艺术创作类型,舞蹈作品创作人员进行创作时,必须构建音乐语言和舞蹈语言间的具体结构关系,包括交织关系、平行关系和抵抗关系等。而本文则以舞蹈和音乐之间的具体关系作为出发点,通过详细介绍音乐旋律、节拍、节奏、调性、调式、音色以及织体等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与可行性,以期可以成为相关人士参考与学习的范本,从而不断提升舞蹈作品创作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音乐 表现手段 舞蹈作品 创作 作用

音乐及舞蹈从属于不同的两门艺术,音乐被认作舞蹈作品的灵魂,同时舞蹈又是音乐作品的外化方式,因此对于舞蹈作品而言,音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为舞蹈作品提供较大帮助。受音乐及舞蹈中特有的属性影响,当两者重叠之后,就会形成新型艺术形象。在音乐艺术当中,声音是其基本材料,而时间是其主要载体,而在舞蹈艺术当中,动作是其基本材料,而人体本身则是其主要载体。由此可见,音乐艺术有声无影,同时舞蹈艺术则有影无声,两者的结合不仅是时间层面的结合,同时还是不同艺术形象、艺术语言之间的结合,因此研究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也显得极其重要。

一、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

(一)音乐旋律基于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

首先,舞蹈作品创作实践活动中,旋律特征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旋律除了了是人类感官最为容易接收和记忆的信息之外,同时人类语言和旋律形态之间在音调形式方面还具有直接联系,所以能够有效的引起人类内心情感的共鸣与听觉方面的注意。旋律在风格特点、音律、行进方向以及形态等方面都对人类感官造成直接影响。例如,舞蹈作品《东归英雄》当中,中部和呈示部的连接位置出现了一段马头琴旋律,其速度音调和抽泣节奏极为相似,若该旋律和母亲的抽泣动作成功重叠,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放大抽泣动作,同时还能加强母亲哭泣和观众情感之间的有机联系,丰富了观众的情感体验。

其次,舞蹈作品创作实践活动中,旋律走向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旋律走向而言,一般情况下,若该旋律线向上进行,主要代表加强紧张度和增长情绪,而如果该旋律线向下进行,则代表情绪正处于逐渐松弛的阶段,力度也逐渐减弱。例如,舞蹈作品《天鹅之死》当中,其音乐为《天鹅》,由钢琴和大提琴演奏。这部舞蹈作品表现出一只忧伤、抖动着双翅的天鹅在湖面上随着忧伤的旋律舞蹈。其曲式结构以单三部曲式的结构为主,且呈示部和再现部在旋律与乐思方面都大致相同,而再现部在第二乐句方面有连续四个小节的旋律为下行轨迹,该下行旋律和舞蹈当中天鹅屈身倒地、缓缓闭上双眼、沉默死去等一系列舞蹈形象有机的重叠在一起,充分的营造出一副悲伤、心酸、忧愁的画面。

再次,舞蹈作品创作实践活动中,旋律音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旋律音域会出现高低波动,对于舞蹈形象有效的表达其情感而言,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生死相依》这一舞段当中,主要包括四段相同的旋律,但在音域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通过不同音域的表现,从不同色彩和不同程度上描述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舞蹈进行至1分29秒时出现了马头琴旋律,这段旋律的音域较低,而当舞蹈进行至2分07秒时,马头琴旋律则处于高八度的位置。在两个舞蹈片段中可以发现,音域变化会对舞蹈的空间动作直接造成影响,对于舞蹈形象在情绪方面的变化、情感升华、舞蹈调度和空间变化等都会产生影响。

最后,舞蹈作品创作实践活动中,旋律分类发挥着重要作用。旋律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划分成器乐旋律与声乐旋律。其中,声乐旋律具备志向性特征,能够直接理解旋律急欲表达的某种思想感情;而器乐旋律和器乐性能特征存在着必然联系,在不同的乐器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舞蹈作品当中,通过对人声旋律进行合理利用,不仅可以使舞蹈更具民族性,同时还能加深观众印象。除此之外,声乐旋律通过各个民族语言的合理呈现,也能够赋予舞蹈民族属性。

(二)节拍与节奏基于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

节拍与节奏对于舞蹈作品创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节拍基于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节拍与节奏之间为相互依存及相互影响的关系,节拍主要作用于音乐题材等方面,和重音规律之间也存在着密切联系。在对节拍类型进行准确使用的基础上,可以使舞蹈形象更加生动。一般情况下,节拍的不同会使舞蹈整体节奏效果也各不相同。例如,舞蹈作品《中国妈妈》当中,从舞蹈的3分27秒至5分03秒时,其情绪变化和之前后明显的差异,而编曲者也选择不同节拍对舞者的情绪进行直观对比。

2.节奏基于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音乐形象当中,节奏通常和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这是由于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劳动号子、呼吸、锣鼓点、机械律动等节奏形式,表现于舞蹈作品当中,节奏本身所起到的作用就更显明显。音乐作品通常会下意识、有目的地使用某些节奏型或节奏,例如舞蹈作品《新家园》当中,当舞蹈进行至1分16秒时,呈示部的B乐段中表现出一段特殊的节奏型,即击打乐器“阿嘎”。由于这段舞蹈为循环往复的劳作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节奏型,因此能够直接表现出劳作场面,而在号子声中,通过舞蹈本体的表现,“军民团结一家亲”、“军民共同辛苦劳作”等形象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除此之外,在我国少数民族许多舞蹈当中,节奏型自身就存在着表现意义。例如,在朝鲜族中,其舞蹈里有多种节奏类型,包括“古格里”、“安旦”、“赫毛里”等。其中,“古格里”集聚柔和型、舒缓型及平稳型为一体,“安旦”集聚喜悦、活泼以及欢快为一体,而“赫毛里”则集聚旋转、奔放与极速为一体。

由此可见,节拍与节奏同属于音乐形象和舞蹈形象中较为核心的部分,节拍与节奏型的不同,构架出的性格特征及舞蹈形象都各不相同。通过深入了解与沿街节拍与节奏的具体表现特征,可以推动舞蹈创作人员合理应用各种音乐形式变现舞蹈中的情感与情绪。

(三)调性和调式基于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

调性和调式对于舞蹈作品创作同样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1.调性基于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对于同一种旋律,在调性不同的情况下重复演奏,即可使音域发生明显变化,舞蹈形象与音乐形象都能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必须强调的是,舞蹈中情感的起伏变化并非等同于音域高低的变化,尽管音乐变化也会对观众的情感起伏产生直接影响,但舞蹈情感与音乐情感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2.调式基于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调式为音乐思维中较为重要的构成元素,如果一部音乐作品具有调性,则调式会直接约束其所有和声、所有旋律。音乐作品当中,普遍应用的调式包括五声调式、大调式和小调式等,随着调式的不同,音阶结构也会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在调式相异的情况下,通常会出现不同的特性与色彩。基于舞蹈编创人员来说,必须深入研究不同调式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情感色彩。

(四)音色和织体基于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

基于舞蹈作品创作而言,音色和织体等音乐表现手段在其中的作用也十分突出。

1.音色基于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音”中最为基本的一种属性即为音色。发声物体在构造和材料方面存在着差异,以至于产生的泛音共鸣存在着区别,发出来的音在色彩和光泽方面也各不相同。表现于音乐作品当中,其音色即指发声、乐器或人声在听觉系统中所形成的色彩感。与此同时,音色还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特性,这是由于部分民族乐器本身就具有特殊音色,并直接代表着该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符号,用其演艺出的音色中不可避免的出现民族性。

2.织体基于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织体即多声部类音乐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一种形态。音乐织体通常包括两种形态,分别是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其中,复调音乐指两个或以上旋律的结合,且该旋律极具独立意义,同时也指主旋律和模仿声部、对比声部的有效结合。而主调音乐主要指和声伴奏与主旋律间的合理组合。基于舞蹈作品来说,通常以复调音乐作为主要方式表现两个或以上艺术形象。音乐的具体表现手段当中,可发现复调音乐包括三个作用,分别是对不同音乐形象的同时描述;对同一个形象中不同的情绪或侧面进行揭示;确保音乐进行过程中的统一性与连续性。舞蹈作品创作人员在对复调织体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可使人物形象情感与情绪更加丰富,同时也能使不同人物形象间的具体情感关系生动的表现出来。

二、结语

音乐表现手段具有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旋律当中,音乐表现手段充分渗透着各种节奏;在调式当中,音乐表现手段对旋律产生直接影响;在节奏当中,音乐表现手段直接决定了节拍样式;在音色当中,音乐表现手段为旋律的直接呈现。对舞蹈作品创作而言,音乐表现手段会对舞蹈的形象、情感与动作等产生作用,也成为舞蹈作品创作必不可少的参与要素。

参考文献:

[1]李晓燕.凝视大地仰望天空——从舞蹈专场《风起岭之南》创作实践到星海音乐学院舞蹈系办学思路[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03).

[2]谭桂琴.《扁舞丹青》与《高山流水》——关于舞蹈中身体表演过程与音乐关系的再讨论[J].艺术评论,2011,(04).

[3]李晓燕.舞蹈教育对大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以星海音乐学院舞蹈系舞蹈与音乐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3,(04).

[4]胡骁,何喆.广东省舞蹈高等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反思——以星海音乐学院舞蹈系为个案[J].高教探索,2013,(06).

[5]马婧.形神相依互得彰益——浅谈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J].音乐大观,2011,(12).

作者简介:

[1]徐艳:宜宾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副教授。

作者:徐艳

第3篇:浅谈舞蹈对小学低段音乐教学的作用与应用策略

摘 要: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良好的音乐欣赏活动可以增强小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提升小学生的艺术气质,对提升小学生的人格魅力大有裨益。其中,舞蹈作为一种形态优美的肢体语言,可以大大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水平。从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引入舞蹈的积极意义与教学策略两大方面入手,分析舞蹈与音乐结合的相关问题,希望可以对广大一线教师产生启示意义。

关键词:小学音乐;低段教学;舞蹈辅助;积极作用;应用策略

虽然小学生在生活中听到过不少的音乐歌曲,甚至学会了各首音乐作品的歌词与演唱节奏,但是小学依然是音乐教学的启蒙教育,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是在学校教育中接受专业的音乐训练的。然而,部分教师为了“省事”,片面地追求了音乐理论与音乐技巧的教学进度,忽视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求知欲,导致小学音乐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无法体现生命的活力。以舞蹈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是为了降低音乐知识的理解难度,是提升小学生乐感水平的重要方法,对于优化小学音乐课程质量十分重要。

一、小学低段音乐教学引入舞蹈的积极意义

1.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小学生是指一到二年级的学习阶段,这个阶段是音乐启蒙教学的开端。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有着客观的认知特点,即喜欢有趣的、丰富的学习活动,不愿意静静坐在教室内听讲理论知识。通过舞蹈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是为了将歌曲与动作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贴合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以舞蹈组织音乐教学活动,可以达到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提升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音乐节奏感是音乐的中心,小学生所形成的音乐能力都需要建立在节奏感的基础之上。但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感知能力较差,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不能品味音乐作品的细微变化,只能大致感受到音樂作品的旋律与节奏发生了快慢变化。这就限制了低年级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所以,小学音乐教师便应将提升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作为本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舞蹈,通常是在特定节拍上做出肢体动作的艺术形式,良好的舞蹈作品可以通过肢体行为显化音乐作品的节奏点,便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乐感。

3.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音乐欣赏水平是指小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情绪感受展开个性化艺术分析的品鉴能力。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所形成的音乐欣赏能力直接决定着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决定着核心素养教学任务的改革情况。通过舞蹈动作,小学生更易于调动自己的情感经历,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产生或紧张、或高昂、或兴奋等多种情绪,由此懂得一部音乐作品所包含的哲理与思想。所以,利用舞蹈辅助音乐教学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二、小学低段音乐教学引入舞蹈的有效策略

1.以舞蹈导入新课,抓住学生眼球

我国有这样一句俗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许多人也喜欢讨个“开门红”的彩头。课堂导入便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开端。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的课程设计是以“多学科交叉”的方式展开的,音乐作为一门“副科”,一个星期只有短短几节课的教学时间,还被分散在了不同的时间段内,导致部分低年级小学生无法及时从课间娱乐活动或上节课的学习状态中回过神来。但是,如果可以借助舞蹈,便可通过丰富多彩的肢体动作快速集中低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为音乐教学做好准备。

2.以舞蹈解释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舞蹈解释音乐学习难点是为了帮助低年级小学生突破理解障碍,深化小学生的音乐感受,学生的认知能力、音乐感受能力、节奏把握能力、情绪宣泄能力等都直接影响着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然而,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发育水平较低是公认的客观事实,需要小学音乐教师按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分析人类大脑的发育经历,笔者发现低年级小学生对形象事物的感触更深,而且视觉刺激要远远超过听觉刺激的影响力。针对这一特点,小学音乐教师便应借助舞蹈组织音乐难点知识教学,避免小学生因为歌词难记、旋律难记等原因失去音乐学习兴趣。通过舞蹈动作,小学生可通过直观的动作技术唤起自己的学习回忆,也可以通过肢体表达理解歌词内容,由此内化音乐技能,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平均效率。

3.以舞蹈组织拓展教学范围

音乐,是一门不分国界、不分性别的听觉艺术,它不仅是小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在生活中陶冶情操、丰富自己精神世界、优化自身道德品质的基本内容。所以,音乐教学不应被局限在课堂教学之中,还需通过课外拓展丰富小学生的音乐感受经验。新课改将“实践与应用”列入基础教育的基本课程,鼓励教师按照本班的教学实际与计划安排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增加实践课程的教学比重解决知行脱节这一问题。所以,小学音乐教师便应适当设计课外实践活动。然而,由于多数音乐实践任务都需要小学生自己在课后主动完成,凭借自己的自觉性与能动性完成拓展学习任务,所以教师必须要保证音乐拓展训练可以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利用舞蹈教学出示拓展学习任务,保证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拓展音乐课程的教学范围,为音乐课程的长远发展做好准备。

总而言之,小学生在音乐学科中形成的音乐认知能力与音乐欣赏能力直接关系着小学生的审美品质。所以小学音乐教师便要全面分析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音乐欣赏水平,选择恰当的音乐作品,结合相应的舞蹈动作优化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高璐.小学音乐教育中音舞结合教学方法的应用分析[J].北方音乐,2018(6).

[2]隋云.“舞”动音乐课堂:浅谈舞蹈律动在小学低年级欣赏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8(16).

编辑 李琴芳

作者:陈露

第4篇:舞蹈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前言

祖国的未来靠的是及儿童,所以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从儿童抓起, 从幼儿素质教育抓起。幼儿舞蹈作为幼儿音乐艺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生动活泼、形象直观, 孩子们非常喜爱。幼儿舞蹈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的成长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的身体发展很快, 求知欲越来越强, 表现出对事物的好奇、好问、喜爱模仿的特点。幼儿舞蹈就是利用幼儿语言以及肢体表演,使幼儿身体动作和音乐融合到一起的综合手段, 反映幼儿生活习惯, 表达幼儿兴趣、情趣的幼儿歌舞。”因此,让孩子们适宜的进行各种舞蹈教育, 在舞蹈的学习、表演过程中, 不仅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还能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伶俐。

舞蹈是一门艺术,它是以经过组织、提炼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舞蹈作为一种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康美利的身体形态,增强动作的节奏感、协调性,还可以表达和抒发思想感情,美化生活,加强交往,还可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舞蹈具有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功能,是对少儿进行教育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舞蹈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身体动作,也就是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物、事物及深刻的内涵,因此少儿学习舞蹈的同时身体形态也同时得到良好的训练,这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可见,少儿舞蹈具有很强教育作用。那么,这种教育作用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二、幼儿舞蹈的解释

幼儿舞蹈就是用幼儿语言、身体动作、戏剧表演和音乐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表达幼儿情趣,反映幼儿生活的幼儿歌舞。幼儿歌舞主要是提供幼儿自娱和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的一种富有感染力,形象生动,易于幼儿接受的艺术形式。幼儿期往往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发展的非常重要阶段。开展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发展幼儿身体运动的机能,培养幼儿的性格和品德,而且可以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记忆力,借助身体动作的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三、舞蹈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智力的发展

幼儿舞蹈的教育作用首先表现为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幼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非常符合幼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节奏、动作、娱乐中提高模仿能力,加深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幼儿们通常常依靠心灵的感悟和丰富的想象去表现这些动作。而这些动作又能启迪、激发他们产生更加丰富的想象,培养出创造性的思维。当然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我们并不应该满足于教会孩子一段组合或一个技巧,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一片空间让孩子去打开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例如:《雪花》,导师让孩子们自己去编排自己去表演,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结果更让人欣喜,孩子们大胆想象跳出了对雪的不同的感受,有的是赞美有的是喜爱有的是强调其寒冷„„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不仅给孩子们留下了一段空间去想象、第1页 共4页 思考、创造,而且帮助孩子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转变。这样能培养害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幼儿的感知、想象、联想、幻想等得以充分的发挥。

幼儿舞蹈的主题、体裁、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幼儿可以通过对舞蹈的观摩、学习和表演等活动,不但可以锻炼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还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例如:让幼儿学习 “马跑”动作,从欣赏老师的示范动作到学习掌握这一动作的过程中,幼儿必须观察,思考,记忆动作的规律特点。同时在老师的启发下,联想自己所见过或想象中的马跑形象,然后经过反复的练习,掌握了马跑的基本动作,之后再经过幼儿的思维想象和再创造更丰富马跑动作。因此,通过以上过程幼儿的智力得到一定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体质的发展

人体动态造型美德计划就是舞蹈,协调、科学的舞蹈训练,会使孩子们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得到提高,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消化机能和是孩子们的骨骼得到充分的发育,可以增进食量,增强身体素质。科学合理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孩子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的完善。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孩子原来曾有过“抠胸”、 “端肩”、 “驼背”等不良习惯,我在舞蹈教学中常常注意提醒他们自觉地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各种不良习惯都得到有效地改善甚至一些习惯被纠正过来,上过舞蹈课的孩子大都具有仪表端正举止得体的特点。这种形体特点,又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 乐观充满自信,为他们以后举止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总要经历一个动作不协调、笨拙的阶段。然而当孩子进入了一种缤纷音乐天地时,并在这种有节奏有韵律的环境里进行游戏、活动、舞蹈时,他们的动作就像受过教化一样,又是你都感觉是奇迹,他们的都做那么的自然、协调、得体优美。孩子们在舞蹈中能深刻的体味到音乐的节奏,他们会不自觉的跟上节奏,随着节拍尽情的舞蹈,从中体味到了音乐的美、大自然的美。所以说音乐游戏、舞蹈对幼儿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舞蹈亦是如此,它是根据幼儿生理及心理年龄特点加以创编的。如果幼儿们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增长他们的体质,促进幼儿肌肉、骨骼、呼吸、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生理机能发育,加快幼儿新陈代谢,还可以使他们的肌体不断生长发育。

由此可见,舞蹈不仅能增强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而且对幼儿身体机能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有利于促进少儿良好性格的形成

“人之初,如玉璞”人生下来时性格就像一张白纸,一个人的性格是经过后天的塑造和历练才形成的。当然不可一概而论,从心理学上讲,人的性格要受到受理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很微小的,人的性格主要受后天培养和环境的影响。人的性格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受到社会各方面影响和教育而形成。现在社会上开了很多的幼儿园和学前班,他们开展的舞蹈教育,是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他们用身体去体味音乐的形象,沐浴在联想中,可爱的思想有时把自己比拟成一只可爱的蝴蝶,陶醉其中。他们通过肢体的语言去表第2页 共4页 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这中教育的熏陶下易使孩子们形成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因此,幼儿舞蹈是幼儿形成良好性格的重要工具。

(四)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

幼儿舞蹈教学对其形成良好的品质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采茶舞》中,通过舞蹈对采茶小姑娘早晨去采茶,与小伙子碰面后一起劳作,然后在欢快的气氛下跳棋了采茶舞,最后带着劳动的果实和劳动的喜悦回家的场景。通过对孩子们《采茶舞》的教学,然孩子们懂得要珍爱友谊、团结互助、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认识结构、伦理结构和审美结构”是舞蹈所构建的三种空间结构的精髓所在。使幼儿向城良好品德的重要过程,幼儿舞蹈往往在公开场合以群体或小组的形式惊醒排练和演出。整齐的队和一致的动作,体现出协作精神更展现出整体美感。如果有孩子不够认真他就会很大的步调不一致,他的不协调的动作就会破坏队伍的整体美感,那样他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其他小朋友的指责,从而严格要求自己。久而久之,通过这种长期的步调一致的训练,孩子们会养成一种自觉遵守纪律、主义团体协作、学会包容他人、主动鼓励他人帮助他人的习惯。在现在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孩子跟是娇生惯养,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对生子女,他们在家中备受宠爱家人对他们百依百顺,当走出家门来到公共场合,他们大多都表现出内向羞涩、娇气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而当众表演的舞蹈,就是一种与他人交往的活动。同龄人的相互交流会使彼此相互模仿相互学习,从而使他们渐渐地不再内向羞涩,在群体活动中的交往使他们知道与人交往要平等相待,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舞蹈这种当众表演,是一种具有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的艺术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孩子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逐渐克服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心理。同时舞蹈又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在舞蹈训练中,有很多比较难的动作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成功,所以要想完成一个完美的动作必须要付出艰辛和努力。这就锻炼了孩子们的意志和吃苦精神。通过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可以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本民族音乐和舞蹈的热情。

(五)、有利于促进少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舞蹈通过调动人体动作、表情、姿态、情感内心体验等,为孩子们提供和构建了富有童心色彩的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空间。这种想象使孩子们了解到什么是真、善、美的什么是假、恶、丑的。使孩子们具有了对事物的判别力,是他们热爱一切的真、善、美的事物,厌恶一切假、恶、丑的事物。通过舞蹈的具体形态幼儿们开始认识这个缤纷的世界,在认识真善美的的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能力。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儿童教育观念中,往往片面强调孩子们“乖”、“听话”、“静”,不大注意培养儿童的动态美感和动作造型美。因此,应当特别注意发挥幼儿舞蹈在培养新一代外形与气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在舞蹈教学中最为常用的舞蹈教学方法之一就是观察模仿,观察模仿的运用可以使孩子们集中主力,使整套动作完整表现。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孩子们的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舞蹈表演能力不断提高。另外,通常幼儿们的舞蹈具有丰富的主题形式和创新新颖的表演内容,幼儿在学习、排练和表演舞蹈的过第3页 共4页 程中,能够同时欣赏到悦耳动听的旋律、优美的舞姿、绚丽的景色、歌声和鲜艳的服装道具,这使得孩子们好奇好动的情趣得到满足,而且让孩子们沐浴在美好的情趣中,在视觉与听觉之间加以一条桥梁,使他们的身心得以熏陶,从事审美能得以发展与完善。

四、小结

幼儿期的教育越来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幼儿期是孩子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课程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使孩子们的智力得以开发,身体素质得以提高,性格、品德以及审美观都得到不同的发展。重视让孩子们参加各式各样的舞蹈教育教学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锻炼过程中,使他们的骨骼肌肉得以发展,是他们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得以成熟,而且有利于神经性统的发育。同时舞蹈教育对孩子们认识美感受美的能力、以及想象力、审美力和加强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舞蹈教学为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因此舞蹈在幼儿教育中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手段。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致谢:

首先感谢老师对论文的指导,她在整个指导过程中都给予了我充分的帮助与支持。不仅耐心地为我指出论文中的不足之处,对论文的改进提出宝贵的建议,而且还在我遇到困难时尽心地进行指点与解答。感谢四年来学校里每一位老师,在他们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关心下,我才得以完成每一门课程的学习。还有感谢父母对我学业的的经济支持和精神支持,感谢我的好友在大学期间对生活和学习的帮助,诸侯感谢我的母校即将离开您才发现念念不舍,感谢学校对我的栽培使我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在此我借论文完成之际,表示由衷的感谢与敬意。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篇论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和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

第4页 共4页

第5篇:表演和舞蹈在音乐教学的作用

钟山区二小

陈春

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一开始上课的时候这些孩子都很胆怯,让他们自己起来自我介绍都是很害怕,很没有自信。为了调动学生的自信,我把舞蹈、音乐表演等活动运用到教学当中得到了不错的收益。舞蹈、音乐表演在课堂的恰当运用,是可以把课堂的气氛变得最活跃。而且舞蹈、音乐表演是你能很好培训学生的节奏感。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表演和自编舞蹈体会音乐作品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效果。

音乐艺术的一个突发特征就是具有音乐形象的不确定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艺术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和形象的记忆,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而学习能否具有实际的成效不是靠强制的灌输、重复的练习、机械的训练去获得的,而是靠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的态度和必要的智力基础而获得的。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自编舞蹈,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归纳,音乐基础知识涉及到以下一些主要教学内容:

这种音乐知识观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中的音乐知识观。它不再用单纯的音乐学科观念将学生局限于基础乐理知识或识谱知识这个狭小的范围之内,而大大地拓宽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使学生在享受音乐、增进审美修养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其音乐文化素质。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表演和自编舞蹈体会音乐作品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可以收到了较好效果。

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如我在教学生唱《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学生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幸福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对此,我便启发学生:“你们和小朋友开心时,能说一下自己开心时的心情吗?”这一问,同学们可来情绪了,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问:“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现在就要和小朋友开心的分享幸福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争着举手回答,他们说着,笑着,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欢乐之中。我又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幸福开心的唱好吗?同学们便高兴地摇晃着小脑袋,甜甜地笑着;有的同桌兴奋地交流着感情,那眼睛活象是在说话;有的合着音乐节奏愉快地拍着手;还有的竟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

其次,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要让孩子去实实在在地感受音乐,应该有一种良好的载体。于是,我让学生将学过的歌曲通过小组的合作自编成舞蹈。这样既激发了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又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到了音乐深刻内涵的魅力。我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以及具有强烈表现自我的心理,按照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音乐教学的规律,将学生分成小组,指导学生边唱歌边表演,或将歌曲集体创编为舞蹈。例如:在学完《大树妈妈》这首歌之后我让学生观察、品味歌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进而将观察看到、听到的动作表现出来。看谁表演得像,学生争着表演起来。在我的鼓励下,学生都尽情地做着表演,有的大树的动作,有的做小鸟的动作,有的学小伞的样子。通过听音乐、学表演,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个性得到发展,同时也更深刻地体会了音乐作品。

再其次,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我是这样做的:①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②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③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音乐具有“有声无形”的艺术特点,人们对音乐内涵的感知比较抽象。但是,音乐的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所表现的内容、塑造的形象、表达的情绪,总是能被人们所感知,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正因为在这一方点,充分利用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启发学生利用想象力将所听到的音乐用肢体语言描述出来,同时也描述出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所以表演和自编舞蹈与音乐表现的内容、塑造的形象、表达的情绪是分不开的,而表演和自编舞蹈又是以音乐作品中表现的内容、塑造的形象、表达的情绪创编出来的,二者缺一不可。把音乐与表演、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表演、舞蹈,使我们的课堂能让学生很快的进入角色,让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体验感受音乐,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学生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同时通过创编歌词,创编舞蹈动作,创编节奏等。让我的孩子们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样给学生真正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第6篇:舞蹈论文教学论文:舞蹈比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舞蹈论文教学论文:舞蹈比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内容摘要:舞蹈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需要大众认可的艺术。文章主要谈了舞蹈比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通过比赛能分享各校的舞蹈教学成果、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作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舞蹈比赛是教学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舞蹈 比赛 教学

在经济繁荣、国富民强的大好形势下,我国的舞蹈事业也迎来了灿烂辉煌的时刻。每年都有各种形式的舞蹈比赛,一批又一批体现中华民族舞蹈文化、提倡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舞蹈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如1985年由北京舞蹈学院发起的,有“中国舞蹈奥斯卡”美誉的“桃李杯”舞蹈比赛;1996由中国文联、中国舞协主办的全国性专业舞蹈评奖活动——中国舞蹈“荷花奖”舞蹈比赛;还有影响力非常大的cctv舞蹈大赛等。舞蹈比赛不仅鼓励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表彰成绩突出的舞蹈创作与表演人才,活跃舞蹈理论与舞蹈评论,推动我国舞蹈艺术事业健康发展,还能对舞蹈教学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多的专业院校和普通院校踊跃参加到比赛的队伍中来。

一、分享各校的舞蹈教学成果、交流教学经验 比如“桃李杯”舞蹈比赛,分为单人舞和群舞,涵盖了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芭蕾舞。赛事面对专业院校和普

通院校的学生,每届有上百所院校的数千名学生参加比赛。参赛单位选派的学生充分展示了自身优越的条件,表演的作品从一定层面上代表了该单位的教学水平,也能从学生身上看到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促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比赛了解自己的优势及不足,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避免了闭门造车。比赛期间,还有一些学术交流,“桃李杯”等舞蹈比赛多次召开学术座谈会,对舞种的设置、舞蹈的发展方向及意义等学术问题进行研讨。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创作水平

想让学生参加比赛,首先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只有高质量的教学才能培养出专业颇佳的学生。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呢?备课是关键,教师应把功夫花在备课上,让本事显在课堂上,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精心设计教学目标,要求不仅有知识目标,还要有能力目标以及情感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设计课程难度,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是个艰苦的过程,在这期间需要教师付出很多的心血。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十分明显,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习习惯的差异,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区别对待、因人施教,以满足不同教育对象的需求。制定“培优补差”计划,在课余辅导中对尖子生实行“导师制”,对“学困生”实行“会诊制”,对班级常规教学实行“责任制”,促进全体学生的协调健康发展。培养出能

力全面的学生参加比赛,这是教师工作的动力和目标之一。通过参加比赛,相互观摩,相互学习,既锻炼了学生,也使教师站在了更高的平台上来审视自身的教学水平。

其次,参加舞蹈比赛提高了教师的创作水平。教师除了要上好课,还要搞创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从学生当中、从周围的事物中去寻找感兴趣的东西,看看能不能用舞蹈的形式再现出来,也就是如何选择题材。“题材,是指舞蹈作品中直接描写的生活现象,是舞蹈作者对其掌握的大量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概括提炼加工后作为作品内容的材料。”[1]有了题材再进行主题的提炼、人物的刻画、音乐的制作、动作的编排、舞台的调度、服装的设计等。如何出新,如何去挖掘主题的深度,这常常是教师们苦思冥想的问题。创作一个优秀的作品需要付出大量艰辛的劳动,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在创作的过程中常常是否定再否定,但当作品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当作品得到大家认可的时候又是无比的欣慰,这将是下次创作的最佳动力。由自己创作作品到观摩别人的作品,教师的创作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三、发现、选拔优秀的舞蹈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繁荣我国的舞蹈事业

很多舞蹈比赛要求参赛选手除了表现一个舞蹈作品,还要跳即兴舞,以及进行技巧展示。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具备训练有素、表现能力丰富的肢体语言,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它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理解能力等都是一个挑战。就拿即兴舞来说,给出一个题目,听15秒的音乐,然后迅速进入即兴舞的表演。在15秒钟内选手既要捕捉人物或动物的形象,寻找到一个巧妙的切入口,又要感受到音乐的氛围,注意音乐的变化,在这一分钟里既要有调度,还要有空间的变化,巧妙地表现出题目的内容。在第七届“荷花奖”校园舞蹈比赛即兴舞环节中,有一个题目——逛商场的女人,抽到这个题目的是山东师范大学舞蹈系的四个小伙,这四个小伙迅速进行15秒的短暂交流,而后十分默契地完成了表演。他们有的将西服搭在手臂上,有的把道具(一个小包)挎在小臂上,扭动着腰肢就上场了。舞蹈中还设计了看见名牌打折后女人的各种表现。他们四个人动作夸张,配合默契,赢得了满堂彩。学生表演即兴舞的能力,不是一时的灵动,而是经过引导和训练的,有积累才能够在瞬间爆发出能量。比赛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很多的技能,学生也要加强艺术、文学、音乐等多方面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历届的舞蹈比赛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舞蹈人才,他们如今有的活跃在舞台上,有的加入到教师的队伍,有的成为了优秀的编导,无论他们从事什么职业,都在为我国的舞蹈事业添砖加瓦。

四、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舞蹈是一门需要不断实践的艺术,如果只学不用,那就

是自欺欺人了。所以我们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在比赛中,既提高了学生舞蹈的意识,增强了身体的表现力,还让大家了解了很多有关舞蹈的知识,比如舞台灯光、音响、舞美设计、服装、化妆、演出组织等,这些对于一个舞蹈工作者来说,都是应掌握的,但又是课堂教学不能够给予学生的,所以参加比赛可以弥补教学的不足,真正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舞蹈比赛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心理素质、自信心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比赛中专业素质可以得到非常大的提高。

五、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现在全国各地有许多院校都有舞蹈专业,谁的专业办得好,谁就会吸引更多的学生,这就需要该校有一定的知名度,而参加比赛,在大赛中脱颖而出,是一个增加学校知名度的有效途径。如东北师范大学舞蹈系,凭借《中国妈妈》《进城》《南京·亮》等作品在舞蹈比赛中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这些成绩的背后,一定有一支教学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和活跃的编创队伍。笔者相信这些比赛成绩会吸引更多的优秀舞蹈爱好者踏进这所大学,继而,良好的生源又会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常说,比赛的成绩是次要的,重在参与。比赛的确很残酷,毕竟获奖的节目是极少一部分,有时候付出了很多却不一定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但只要积极参与,不懈地努力,

终将有一天会站在绚丽的领奖台上。

参考文献:

第7篇:探讨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小编推荐)

探讨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

摘 要 音乐与舞蹈是一脉相承的关系,音乐与舞蹈的融合和相互作用能产生能强大的艺术力量。音乐对于舞蹈教学的作用不仅是作为舞蹈动作的配乐,更能通过音乐的力量让舞者的节奏、审美、对作品的理解和肢体表现力有一个提升,激发舞者的表演热情从而传达出更深刻的情感和精神。舞蹈教学中应重视音乐的作用,合适的乐曲能帮助舞者训练、激发舞者的创造力,与舞蹈教学相辅相成。

关键词 音乐 舞蹈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1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在舞者表演舞蹈时,舞蹈的配乐是表演时表达情感和表现舞蹈艺术形象的重要媒介。在日常的舞蹈动作训练中,舞蹈的配乐让舞者更好地掌握动作的节奏、作品的情感和动作编排的内涵。音乐为主题的表演,也常常会有伴舞。舞蹈同样可以辅助音乐作品的表演,舞蹈动作也可以让音乐的感情传达到位,让音乐的展现更富有感染力。所以音乐和舞蹈会相辅相成的,在表演中往往也是共存的,在呈现的过程中也是互补的。

从舞蹈起源和发展过程来看,舞蹈是音乐的源头,作为肢体语言的表达要比音乐的诞生还早。音乐在舞蹈中最初的体现有可能是给舞蹈动作打拍子,随着音乐的发展,音乐渐渐成了舞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任何舞蹈都需要配乐,音乐的节奏决定着舞蹈的进行,音乐成了舞蹈的灵魂。

2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舞者在舞蹈时需要配乐,音乐对与舞蹈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仅是在舞蹈表演中,更重要的是在训练时可以帮助舞者进入状态,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2.1音乐可以带给学生灵感

学生在学习舞蹈对音乐旋律和音乐节奏的记忆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人在听到不同的音乐时心理活动和心理反应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听觉刺激可以让人有不同的感受。舞蹈的配乐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跳舞训练的过程更加投入,有更深入的表现。

舞者的舞蹈动作不仅是随着音乐节奏进行的,更是随着音乐所包含的情感和内涵进行的。音乐带给学生的灵感不仅仅是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和掌握,更是思想情感表达思路上的灵感。舞者的动作与音乐相融合,这样全身心投入的表演才能更好地将观众带入美妙的艺术境界。

如果一个学生不能理解舞蹈音乐的含义,也就无法通过舞蹈表演抒发情感, 缺少情感的表演展现不出身体律动的美,而音乐带给学生的灵感正是让学生去投入、去理解、去感受。

2.2音乐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编舞创作

音乐的旋律、节拍的强弱、节奏的快慢都可以影响舞者的思绪,不同的音乐可以让舞者产生不同的联想。音乐可以帮助舞者进行舞蹈动作的编排,音乐也可以激发舞者的创造灵感。舞者根据舞蹈选择音乐,选择音乐之后,根据音乐进行再创作。舞者可以根据选择好的音乐来编舞,根据节奏和旋律对动作进行调整,组织合理的动作,让舞蹈与音乐更加契合。同时,音乐的配合可以让舞蹈动作的编排更加自然,学生在进行编舞创作也会因为受到音乐的带动而更主动积极。

2.3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其它辅助作用

音乐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如果在教学中仅仅是喊拍子很容易让学生感到疲乏,音乐能更好地调动学生情绪、缓解教学压力。

优美的音乐可以让学生在练习舞蹈动作的同时感受到音乐带来的轻松愉悦之感,让有难度的技术动作在练习中变得有趣生动。学生在屡次练习动作不协调的时候会有压抑厌学之感,而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节奏的强弱和律动规律,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增强对自己的信心。音乐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乐感和节奏感,在跳舞时更协调。

3音乐对舞蹈教学的影响

3.1音乐对舞蹈动作表现力的影响

舞蹈的配乐有助于舞蹈艺术形象和舞蹈艺术境界的展示,同时也可以引导舞蹈动作传达微妙的感情,让观众对表演更加投入。音乐对于舞蹈的表现力非常关键,好的配乐可以让观众耳目一新、振奋不已。合适的配乐也可以和舞者想传递的感情配合地天衣?o缝,辅助舞者更好地吐露情思。

舞蹈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快、缓、强、弱的理解,能将动作与音乐相配合的能力。学生只有融会贯通,才能根据配乐将动作融入进去,从而增强自己的舞蹈动作表现力。

同时,教师的对于训练乐曲的选择能力也非常重要。对于不同的动作,要选择不同风格、速度、旋律的配乐,只有舞蹈教师对于舞蹈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才能跟着进步。

3.2音乐旋律对舞蹈的影响

音乐旋律是音乐的要素之一,旋律具有非常强的表现力,可以表现音乐中特定的内容和情感。根据旋律的不同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音乐,根据旋律特点可以判断出音乐的题材风格、地域特征等等。根据旋律也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情感,是浪漫柔情,还是哀苦悲情。

配乐的旋律影响了舞蹈的风格,我们听配乐可以知道舞蹈的类型。而舞蹈动作所包含的情感也是相近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有助于他们在舞蹈动作中表达思想,传达情感。

3.3音乐节奏对舞蹈的影响

音乐节奏体现出的情绪和风格和舞蹈动作是遥相呼应的。舞者跟随音乐的节奏舞动,舞蹈动作的节奏和配乐的节奏的一致的。舞者动作随着音乐的起伏来表现感情的变化,节奏是动作力度和作品感情的基础。舞者只有把握住音乐的节奏、舞蹈动作的节奏才能准确地表演,将动作和情感相交融。

如果学生缺乏对节奏的理解和把控,经容易把舞蹈动作机械化,无法表现出舞蹈的魅力。音乐节奏对于舞蹈训练是非常基础的,在舞蹈教学中要利用音乐去引导学生。

4总结

音乐与舞蹈是联系紧密,音乐与舞蹈的融合和相互作用能产生能强大的艺术力量。音乐对于舞蹈教学而言,可以激发学生灵感、帮助学生进行编舞创作、也能调节课堂气氛、缓解训练压力。音乐对于舞蹈教学而言不仅是一曲配乐,更是可以让舞者的节奏、审美、对作品的理解和肢体表现力有一个提升的工具。在舞蹈教学中应利用音乐去激发舞者的表演热情和表演能力,让舞蹈教学更胜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孙妤.试论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意义[J].亚太教育,2016(11):205-206.

[2] 向娟.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J].考试周刊,2007(38):147-148.

第8篇:音乐与舞蹈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作用10.25

《音乐与舞蹈课程》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作用的总结

《音乐与舞蹈》是社会体育专业和体育旅游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立足于整体人文素质的培养,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在消费群体市场条件下,健身服务行业如何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多方位、多种类为被服务群体提供有效的健身服务,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前提下,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本课程目标的设计以高素质体育服务与管理为导向,强调音乐舞蹈基础理论、技能与职业岗位实践的结合,突出其应用性与可操作性,根据社会体育、体育旅游专业能力中对教练能力的界定和《音乐与舞蹈》作为一门职业训练课程的地位及任务,按体育俱乐部所需技能确定本课程的目标:使学生掌握音乐舞蹈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自身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及教练能力,从而为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提供一项实际能力,填补了体育专业中舞蹈健身类的空白。

本课程以体育俱乐部、社会体育健身指导职业岗位能力、素质、知识要求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按照职业岗位实际需要和所需技能为本课程设计了基础知识、把杆素质、把下综合素质、民族舞蹈技术与编排、音乐素质训练、舞蹈及技能训练教案与实际操作等单元,设计相应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力图为学习者提供健身与舞蹈基础训练有机结合的框架,为今后的人才培养过程打下专业基础。

第9篇:浅析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教育学部09级学前教育专业 姓名:赵玉婷 222009305210065

摘要:在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是其中的一部分.我国《幼儿教育纲要》指出:教育者根据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通过一些手段和方法,在受教育的儿童和教育者的共同活动中,对儿童施加各种有益的影响, 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儿童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主动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 幼儿; 全面发展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幼儿音乐教育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规律

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工作,违反这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教育工作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甚至给幼儿带来心理、生理上的损伤。譬如:同样一首歌曲,一位音乐技能技巧纯熟,熟悉幼儿年龄特点,按照正确的教育原则、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老师,会教得又快又好;反之一位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老师,就教不到点子上,自己干着急,幼儿学不会。

(二)、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向幼儿进行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音乐作品给人以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这样一条音乐艺术途径,来完成它的教育。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包括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和演唱演奏中的音色美。儿童音乐作品以反映儿童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积极向上的、健康活泼的思想情绪为主,同时表现出这些思想情绪背后所隐藏的称颂、赞扬、关心、同情、鼓舞、帮助等鲜明的态度。音乐艺术不是靠直接的说理,而是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激励人的感情,给人以启示,发挥其感染教育作用,使人领悟其教育内涵。譬如:教儿童学唱《一分钱》,歌曲的教育意义是进行拾金不昧的品德教育,但是歌曲中没有直接说出拾金不昧的词句,而是以富有天真纯朴的儿童语气、音调的旋律、愉快的情绪,唱出了小朋友把拾到的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警察叔叔拿着钱对他点头赞扬的具体情节,塑造了这样一个生动感人的节术形象,给儿童以启示,使他们领悟到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要,把拾到的东西,即使是最少的钱--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是对的,是一件令人愉快的好事。这样的激励情感的教育作用,往往比直接说教更能深入人心。在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进行思想意识、情绪体验、品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还是进行知识技能、认识理解方面的教育,都需要通过审美感受的途径来进行。

(三)、寓教于乐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的又一特点

音乐艺术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

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之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满足,德、智、体、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

(四)、音乐教育的影响产生于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

音乐教育是在儿童愉快的音乐活动中进行的,它的教育影响往往不像语言说教表述得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而音乐艺术教育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深刻,更持久。

二、音乐教育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爱因斯坦把童年时代的音乐教育看成是他一生事业成就的基础,而成就 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人具有全面优秀的精神品格。那么,音乐教育对幼儿全面深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陶冶性情,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幼儿满怀好奇和探究的心理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睁开眼睛就要寻觅鲜艳、明快的色彩,看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竖起耳朵就要倾听母亲的声音和环境中丰富多变的音响。美丽鲜艳的色彩与图案可以满足儿童视觉的需要,而优美动听、欢快活泼的音乐便是满足他们听觉需要的最好刺激。 儿童终日生活在想象的世界里,一块积木、一堆沙土、一个小动物等,这些简单的物品都能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想象天地。同样,生动形象、富有表情的音乐旋律与节奏,尤其是一些描述性的、模拟性的发挥儿童想象力的好材料,他们可以从音乐中领略到大自然的流水淙淙、鸟语花香、野蜂飞舞、万马奔腾等美妙动人的场景。

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还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抒发了儿童的内心感受,所以儿童发自内心地喜欢音乐,以至于常常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

正是音乐,可以陶冶儿童的情感,保持和发展了儿童的想象力并激发他们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二)、寓教于乐,与德育相互渗透

音乐教育对儿童德育的发展是不言而喻的。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

果没有情感的基础,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而音乐教育正可以德育培育良好的情感基础。音乐在实现其思想教育的作用时,并不靠强制的方式,它依靠的是优美动听的音乐本身,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古代思想家荀子在<乐论>中说:夫声乐之入人深,其移风易俗.帮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可见,他充分认识到了音乐的教育作用以及以乐感人的教育方式。例如《一分钱》这首儿童歌曲,以一个儿童的口吻,叙述了他把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的经过,全曲天真活泼充满稚气,毫无说教的味道,非常自觉地赞扬拾金不昧的美德。

大多数音乐活动都是集体活动,无论是音乐游戏、器乐合奏、还是合唱,都能培育人的集体主义精神,遵守纪律的习惯,以及形成人与人紧密合作的良好道德。国外许多学者已经开始把音乐活动当成培养新一代社会道德规范的早期教育行为来研究,并在教育中给予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启迪智慧,与智育相辅相成

音乐教育能促进智育的发展,这一点不仅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气重

视,还逐步形成了社会的共识。增加智力投资,加强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家庭为孩子购买乐器,请家庭教师。大量事实说明,正确的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的发展确实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知道智力是人认识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事物的能力。从智力的结构角度来看,智力包括感知、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智力的物质基础是人的大脑。科学研究表明,音乐活动不仅依赖于大脑皮质的分析机制,它还依赖于那些主管感受与动机的皮质的分析机制,它还依赖于那些主管感受与动机的次皮质结构而这些结构对人智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儿童对音乐具有敏锐感觉,对提高儿童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让初生婴儿在哺乳、活动或睡眠时听一些优美、愉快的音乐,可以使婴儿的朦胧期缩短,学语期提前。

科学家贝弗里奇说:“音乐有助于直觉……在感情上,音乐带给人的的快感,近似于创造思维活动带给人的快感,而适当的音乐能帮助造成适合于创造性思维的情绪”。爱因斯坦每当研究问题遇到困难时,就把自己关起来演奏音乐,他常在音乐中重新获得灵感。这原因正是音乐使他的思路从逻辑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重新获得创造力。所以他说:“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正因为如此,许多成功的科学家都与音乐有不解之缘,爱因斯坦拉小提琴,普朗克擅长演奏钢琴,玻尔兹曼有很高的音乐欣赏能力,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普里高津,一般进化论的创始人、美国系统哲学家拉兹洛早年都是钢琴家。

(四)、以美促健,与体育相得益彰

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医治人的疾病,

正为因为此,音乐治疗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正在全世界人蓬勃发展。事实上,在人类的音乐发展史中,音乐始终与人体的运动分不开的。古人云:诗、乐、舞三位一体,正是指这一状态。许多作曲家都强调音乐与身体或手势语言之间的密切联系,他们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本身最好还是被看成一种延伸了的手势、一种由身体所执行的运动或方向。著名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甚至认为音乐必须被看见,这样才能得到恰当的吸收.他认为一个人在听音乐时必须看演奏者演奏。确实,听音乐会的录音要比亲临现场观看演出给人心灵的震撼差得多。幼儿当然会把音乐运动与身体运动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他们觉得如不伴以某种身体运动是唱不出歌来的。奥地利的音乐教育家提出具有体态律动配合的音乐教学法,体现了音乐与运动的密切联系。他认为:“音乐的学习应该从有关运动的经验开始”。音乐益于身心健康,这一功能,与体育的根本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从特征上说,音乐发源于人内在的情感运动,而体育表现为人外在的身体运动,音乐发展人健康的情感能力,而体育锻炼人强健的体魄,它们从不同方面促进人身心的健康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音乐与体育呈现出日益紧

密结合的趋向。例如,现在许多运动项目:自由体操、花样滑冰和游泳等已经与音乐完美结合,儿童体广播操更是离不开音乐。

三、如何在实践中使用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如我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听着小铃和拍拍手(即模仿小铃节奏拍手)。大鼓和小铃(即以跺脚方式模仿大鼓节奏,以拍手方式模仿小铃节奏)。机器人(即听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小手小脚(即根据图谱上的小手、小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

另外,在音乐活动中,我尽可能给每个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幼儿担任指挥、领唱、领奏等,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

(二)、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们应有目的创设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节奏(|XXX|XXX|)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按以下步骤积极探索:组织幼儿做“拉绳”及“划龙船”游戏,寻找|XXX|的感觉,表现“加油呀”处的语言节奏。引导幼儿寻找周围是否有这样的节奏。如妈妈牙疼时边捂着脸,边说“|喔唷哇|喔唷哇|”老爷爷拔萝卜时“|哎唷嗬|哎唷嗬|”地用力等。此外,我还让幼儿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瓶子、碗或盒,使其感受到声音是有高低区别的;让幼儿在“小动物找家”游戏中听辨MI、SOL、LA的音高,获得良好的音准感。

(三)、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如用作画形式表示MI、SOL、LA的音高时,有的幼儿画了一台电视机,其中天线是LA,开关是SOL,机脚是MI;有的幼儿画了一条吐泡泡的小金鱼,小泡泡是MI,中泡泡是SOL,大泡泡是LA,它们唱着356356|356356|的歌……面对这些稚拙的创造,我都予以肯定、鼓励,并引导他们当众表现。在此基础上,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环境,由浅入深地引导创造,展示自己的才能。从改编歌词、敲奏简单乐句开始,发展到为图片故事配音乐、创作乐曲、编动作等,激励幼儿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孙慧. 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J].中国教育文摘2009(2)

[2] 音乐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意义[J].张蕴 学前教育研究2010(5)

上一篇:国外诗歌下一篇:电子厂招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