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让小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共16篇)

如何让小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 篇1

五竹小学 指导教师:黎永霞 学生:丁志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深深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创设饶有趣味的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在音乐课中注意发挥我是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趣味性的学习方法,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用童话故事引入新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导入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情有独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用讲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兴趣充分得到调动。

二、编儿歌教节奏,提高学生学习节奏的兴趣.

节奏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掌握好节奏,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节奏知识感兴趣,教师可以把一些节奏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节奏 X X X X|X---|X X X X|X---‖时编了如下的儿歌,一二 三四 ︱ 五---︱上山 打老 ︱ 虎---‖然后让学生边打拍子边读很快,同学们就喜欢上了这种方法,趁机鼓励学生自己按节奏编儿歌,慢慢的,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编起了儿歌,如:节奏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X ‖他们是这样编的:新年 到 ︱新年 到 ︱我们高高 兴兴 ︱ 放鞭 炮‖这样一来,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又动脑,儿歌流畅上口,易懂易记,使他们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自然事半功倍。

三、让表演贯穿音乐教学,增强学习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教师都要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如:在歌表演的教学中,先把自己编好的舞蹈动作示范给学生看,然后启发学生自己按照歌词加以想象编上动作并自由表演,再从学生自编的动作里挑选出比较好的连在一起,最后把这一套舞蹈动作教给学生,在个别检查挑选动作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室取经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尘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和学生玩游戏,培养识谱兴趣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玩好动。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识谱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识谱教学与游戏、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这一环节我是这样做的:在1 2 3 4 5 6 7 各音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让学生初步认识各个音的前提下跟他们玩这样一个游戏:准备七张椅子,在七张卡纸上写上7个音分别贴在椅子上,再用卡纸做七顶小帽子,帽子上分别写上器个唱名,选出七个学生,每人戴一顶帽子,游戏开始时插放一小段音乐,要求学生在音乐结束时坐在与自己帽子上的唱名相同的椅子上,最后请学生逐个站起来介绍自己,如代表la的同学说:“我叫l乩用阿拉伯数字6来表示,la la 1a,其他同学跟着他唱1a la la。象这样的游戏,学生参与面广,又简单有趣。同学们很快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寓学于玩,效果非常好。

五、利用多媒体教具,诱发欣赏兴趣。

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去感知体验。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日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所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只有声音、图象、色彩、动画诸多特点这一优势,精心设计谍件,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如:《我是草原小骑兵》的欣赏中,教师需要设计这样一个课件: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一群小骑兵们弛骋在美丽宽阔的大草原上,马蹄声、吆喝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再把《我是草原小骑兵》这首曲广作为背景音乐贯穿凝个课件。插放课件的同时,教师在—旁用故事的形式讲解欣赏曲的背景,由于学生对课件产生了浓厚兴趣,所以听时特别认真、细心。为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歌曲的情绪,再听音乐时便让几名学生拿着教杆,尺子当马骑,问学们兴高采烈、情绪高涨,表演得非常精采。在这个从感知到体验的欣赏过程中,学生曲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乐,充分欣赏音乐之美。

如何让小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 篇2

关键词:小学生,田径,兴趣

田径运动是由人们进行竞技和锻炼, 身体的走、跑、跳跃、投掷等身体练习所组成。通过田径课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 是少年儿童增强体质简单且有效的手段, 同时促进人身体的正常发育, 增进健康, 具有很强的锻炼实用价值。但是学生对于篮球、足球、乒乓球、游戏等趣味性较高的运动项目表现出浓厚的运动兴趣, 田径课的教学和其他体育项目比起来显得枯燥、乏味, 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 学生虽然喜欢上体育课, 但并不喜欢上田径课。如何让小学生爱上田径课, 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师面临的问题。

一、适应新课程, 转变教育观念

田径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 也是体育教学的重点, 在体育教材中占的比重较大。但是, 现在很多学生都不喜欢上田径课, 学生总认为田径课就是走、跑, 单调、枯燥无味, 没有激情, 而且存在安全隐患。那么如何在新课标下开展田径教学,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 学习新课程, 更新观念。也就是说, 要理解新课标的精神, 掌握新课标的要求, 树立新课标要求的新理念和指导思想, 基于教材, 超越教材,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

二、多种渠道, 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巨大推动力, 教师要用多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学生只有对田径课产生了兴趣, 才会在课上投入更大的精力。因此, 在田径课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出发, 创造性地选择和运用适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对既能说又能做的教师比较“迷”, 教师准确、优美的示范, 会带来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不仅能给学生建立完美的艺术形象, 还能引起学生心理上的连锁反应, 只有培养了小学生对田径课的兴趣, 才能使田径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从而达到提高田径课教学的质量。

(一) 将教学内容融于游戏之中

不管是低年级, 还是高年级, 游戏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方法。游戏产生、来源于生活实践, 如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游戏进行教学, 通过实践、探究、争论学生将收益匪浅。用游戏对田径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创造, 便能使学生在逞强好胜心理驱使下喜欢上田径,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如快速跑教学, “接力游戏”“往返跑”“8字跑”“捕鱼”等等集趣味性、竞技性、教育性于一体, 联合多种教育功能, 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又如, 为了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 我以游戏的形式, 设计了“小兔子过河”接力游戏, 既激发了学生的练习热情, 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大大提升了练习效果, 而且使学生喜欢上了跳跃课。另外在田径教学中运用竞赛法, 可以使学生在竞赛中体验自信、合作、成功, 在比高度、比远度、比速度、比准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习惯。这样不仅发展学生的快速跑能力、反应能力, 还丰富了课堂内容, 活跃了课堂氛围, 使枯燥的田径教学变得有趣。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 田径教学要回归生活

田径运动起源于生活, 是古代人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逐步形成的走、跑、跳、投等动作和技能。传统的体育教学, 学生在教师的“威逼”下, 被迫地围着操场转圈。学生几圈下来索然无味, 体劳心累。久而久之, 这种累让学生对田径课就产生了畏惧心理。学生没有了兴趣, 田径运动也无法深入开展。体育源于生活, 也应该服务于生活。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妨让田径教学再回归到生活中去, 要善于联想, 把生活中的素材与田径教学结合起来, 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 投掷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以及投掷能力, 那么以往的掷铅球可以用其他投掷方式代替, 如掷纸飞机、丢沙包、投小石块、掷飞镖等。

(三) 田径教学技术简单化

小学生上体育课的目的是掌握学习方法、培养意志品质, 增强体质, 不是培养运动员, 因此, 田径技术教学我们要尽可能使技术简单化、趣味化。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的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取舍, 对于某些难度高、技术复杂的项目, 可作简单介绍, 懂得其基本知识和如何练习就可以了。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条件、心理特点、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 同一个内容针对不同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 将课程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 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兴趣, 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以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还可以借助故事的情境, 使学生随着故事情境的发展感受乐趣, 愉悦身心, 获得知识, 提高活动能力。如兔子跳、青蛙跳等情节来代替立定跳远、三级跳等, 通过转变形式和方法使我们的田径教学简单化, 活跃田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 自然教学效果也就不同了。从而从根本上促进田径有效教学。

如何让小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 篇3

关键词:律动;游戏;集体舞;表演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103-01

小学音乐课,原则上是唱跳的课,是学生高兴、积极参与的课。可在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学生就背着手坐着,老师教一句,他们学一句,鹦鹉学舌似的,规规矩矩,一动不动。儿童的天性是好动的,在“鹦鹉学舌似的”的教学下,有些学生打起了瞌睡,还能张嘴唱的,都已经是声嘶力竭了,阴一声阳一声地跟着老师哼,整个课堂上,看上去,就是死气沉沉一片。长此下去,学生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上音乐课,成为了学生的一种负担。

一、音乐课上多“律动”

“律动”,它是以有些韵律的身体动作或姿态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简言之,就是在音乐课堂上,要让学生多动起来。在教学中,我多采用模仿律动,如:让学生模仿小动物走、跳或平常生活中的一些游戏、劳动动作等,如:拍球、跳绳、摘葡萄等。或让学生集体模仿我所示范的动作,从动作、听觉、训练入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发展他们的身体反应及协调感、听力等,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音乐游戏”不可或缺

“音乐游戏”,它是以有旋律的方式在音乐中对学生进行音乐基本素质的训练。简单有趣,形式多样的游戏,学生没有理由不喜欢。但怎样把音乐的基本技能知识融入到游戏中呢?这就要靠我们教师平时的发现,积累和创造。教师课前先制定出明确的教学方案,做好音乐游戏前的准备工作。如:在学习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活动《音的高低》一课时,我就在上课的一天开始安排了“抢凳子”游戏,教师敲鼓,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敲大鼓时学生绕凳子转圈,敲小鼓时,抢座位,人多凳子少,坐不上座的就被淘汰,看谁能坐到最后。然后教师提问同学们怎样区分大鼓,小鼓的声音?有的同学说大鼓声音粗、小鼓声音尖,有的说大鼓声音大、小鼓声音小等。教师正确引导并总结,引出课题《音的高低》,再进行教学,学生对音的高低更易理解,接受。类似这样的音乐游戏,学生非常欢迎,学习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通过集体性的游戏活动,培养了创造力和良好的品格行为规范。

三、“集体舞”,给音乐课堂长上飞翔的翅膀

“集体舞”,它是在音乐中集体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自娱性舞蹈,具有队形变化、反复进行的特征。进行舞体舞教学时,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首先是通过弹奏曲调,听录音等方法,让学生熟悉音乐;其次是学习动作,分好组后学生自编动作,这个环节教师的引导、指导非常重要,教师绝不能放手不管,要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所变现的情绪、内容,从而根据音乐进行创编。要启发他们展开联想,通过形象化的比喻来帮助他们创编动作。如:集体舞《大鹿》,我先出示人物图片小白兔、猎人、大鹿,让学生模仿他们的动作(教师总结指导),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三个人编一个故事,从而引出课题《大鹿》,再放录音,让学生总结歌曲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音乐中各个人所便显出的表情、动作、语言反应是什么样的,最后进行分组集体舞创编,学生自己分角色,有的演大鹿、有的演小兔、有的演房子、有的演小花、小草,学生随音乐表演的深动、有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得到提高。

四、“表演赛”,充分表现学生的自我意识、信心

表演赛,不光是让学生把知道的、学过的或自编的歌曲、舞蹈、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等进行表演,而且小组间进行比赛,充分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例如: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丰富多彩的动画人物》一课,将学生分成小组,其他学生做评委,一轮一轮比,唱动画片歌曲,不能重复,轮到哪一组唱不上来就换下一组,看哪一组唱的最多最好,同学们表现非常积极。另外表演赛在每学期期末测评时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让学生按自己小组特长自由选材编排,可选相声、小品、歌表演、诗朗诵、小合唱、音乐剧等各种表演形式,进行创编表演。学生的创造力和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很好地发挥和展现,表演赛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展现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更是教师了解学生的过程。

如何让小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 篇4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音乐课堂提倡“愉快教学”。

音乐教学要根据学生好玩、好动、好奇、持久性差的年龄心理特点,尽量使课堂教学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让学生乐在其中。如:在训练节奏的感知能力时,设计《拍电报》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节奏、节拍等知识技能。还可以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叫声模仿节奏,或者说一句话来模仿节奏。用这些方法,避免了枯燥的知识讲述,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接受并掌握音乐节奏组合,自然乐而不疲。

二、创编新技法,培养识谱兴趣。

识谱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感兴趣,我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简单的识谱图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音准。如:在教学生认识简谱《乃呦乃》时,我是这样教学的: 1.画好音阶图,让学生先有音层关系;

2.比较乐谱中所涉及到的音符之间的关系; 3.把简谱画成浅显易懂的简谱图;

4.学生根据简谱图上的旋律走向,模唱歌谱。

这样识谱,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使他们对简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不能只限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去演唱歌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

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对比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如:我在教学生唱《郊游》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学生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郊游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对此,我便启发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郊游吗?游过的小朋友能说一下自己郊游的心情吗?”这一问,同学们可来情绪了,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问:“假如你就是歌曲中参加的小朋友,现在就要去外面郊游,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去。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争着举手回答,他们说着,笑着,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欢乐之中。我又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郊游’,你们想到哪儿去呢?”同学们高兴地喊起来:“„„”。“好!咱们去看看吧!老师来当导游。”音乐一起,同学们便高兴地唱起来,好像自己真的踏上了郊游之路。他们有的高兴地摇晃着小脑袋,甜甜地笑着;有的同桌兴奋地交流着感情,那眼睛活像是在说话;有的合着音乐节奏愉快地拍着手;还有的竟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

怎么才能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 篇5

父母读书兴趣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些音乐世家、书香门第等等正是这样产生的。例如,六龄童演猴戏,他的儿子六小龄童的猴戏便登峰造极,正式家庭熏陶的结果。实际上,兴趣教育比强迫孩子去做连家长自己都不感兴趣的事更容易,效果也好得多,所以,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父母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

所谓“言传”就是尽可能早的读书给孩子听并养成习惯。因为要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就得把书的魅力展示给孩子,就像要让孩子吃梨,得先让其吃到尝到一样。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还要在读完书后进行思想引导,如:“书可以给我们打开一扇窗口,发现另一个魅力的世界。”世界上谁的力量最大?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是无法战胜的。那智慧从哪里来?从书里。“将来我们都会变老,无论长的美的丑的,老了大家都差不多,不同的是什么呢?用一声积累智慧财富的人,也就是一生都在读书的人,即使老了,也是美的。”在思想引导之后,孩子自然会更喜爱读书了。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如果孩子平时都不曾见过家长读书的身影,家长对孩子读书兴趣的教育就会大打折扣。如果家长做个酷爱读书的人,孩子看到父母如醉如痴读书的身影,自然会以父母为榜样。

如何让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 篇6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乐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和提高识字效率。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识字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我在使用教材的识字教学实践中,取得的一些成果经验总结如下:

一、创设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但容易分散,而且对单纯的识字枯燥无味,学生往往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依据识字内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表演、绘画、音乐、挂图等),帮助并促进学生识字。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增加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识字,不断创新探索识字方法。如教“拍”、“打”等字时,可让学生去做这些动作,体会这些字的部首与意思的关系,从而记住这些字的字形。还可以结合儿歌激发学生对识字的浓厚兴趣。低年级教材要图文并茂、生动活拨,为了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敏感性和好奇感。如教“日、月”等字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再看日、月的形状,然后出示汉字,让学生进行图文对照,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再将教材对应的图和字用线连接起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很快记住了字形。

二、引导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中灵活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低年级学生应该“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教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适合自己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把识字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识字带来的乐趣。

1.归类识字法

从汉字的构字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教学时,如果能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有利于提高识记效果,又可以促进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字的范围。如教学“树、枝、材”等形声字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这些字都带有‘木’,都跟树木有关。”同时,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想一想还认识那些带有“木”字旁的字,并进行交流。

2.编故事识字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去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段小故事。如:教“会“字时,我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在云上走,原来他会气功。”

3.近、反义词识字法

积累近、反义词识记生字。如教学“美丽――漂亮”、“前――后”时,我出示卡片“前”,做向前走的动作,学生拿出卡片“后”,边读字边向后退。近、反义词一个带一个串连记忆。

4.猜字谜识字法

把生字编成谜语,让学生在猜字谜中学习生字,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一举多得。如:“格外大方――回”、“一口咬断牛尾巴――告”。

5.编顺口溜、口诀、儿歌识字法

在教学中,把一个个枯燥乏味的汉字编成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如:双木林,三人众,土里埋等。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行自主识字和创造性识字。如记忆“喝”和“渴”时,学生就能自编顺口溜:“口渴要喝水,‘渴’是三点水;‘喝’是口字旁,喝水要用嘴。”

三、在生活中快乐识字,拓宽识字渠道

在生活中识字,是一种重要的识字方法,它是课堂识字的补充与扩展。我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把生活当成他们识字的大课堂。鼓励他们多留意生活实际,如认商店里各种商品的名称、食品包装袋和报刊杂志上的字等,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就请教别人或查字典。做生活的有心人,让生活教会自己更多的汉字。同时,为了增加趣味性,我还要求学生把课外认识的字收集到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定期巩固、交流、展示,比一比谁的课外识字量大、识字渠道广、学习积极性高,并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选“识字大王”。这既增加了识字量,也培养了学生社会实践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巩固识字效果,分享识字乐趣

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根据熟字换偏旁这类方法,让学生用加减法识记生字。如:“级”和“极”、“惊”与“景”等,通过对比记忆,学生不仅能较快掌握新字,而且还能在对比中与以往的熟字多次见面,进一步巩固了旧字,体会识字成功的乐趣。

如何让中职学生对数学感兴趣 篇7

一、巧举应用, 激发兴趣

数学发展到今天, 与社会的关联越来越紧密, 应用越来越强。强调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对此,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 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 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 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由于受教材的篇幅所限, 教材的呈现形式往往是一些经过精心组织的、条理清晰的数学结构, 他们虽然看上去很完美, 但割断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自己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解读”, 重现与还原“教材”的本来面目, 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开展数学学习、沟通生活与数学联系的“有效素材”, 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应当成为新课程观下数学教师认真研究的课题。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有用数学”大概就由此得出。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后, 在运用的过程中, 让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体验数学的价值, 体会学习的快乐, 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巧设疑问, 激发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是思维的开端, 是创造的基础, 是产生求知欲望和兴趣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点燃其智慧的火花。同时青少年对事物充满着兴趣和好奇心, 这也是开创思维的开端,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还应不断提出新问题, 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索之中, 激发学生的思维与灵感, 增加他们的求知欲望,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用设置疑问来激发求知欲望, 可以吸引学生寻根究底, 深入到学科知识的内核中去, 从而成为不断催发智能的刺激。如果学生形成一个善疑乐学的学习习惯, 那就意味着他们获得了一个创造力的潜能。

三、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激发兴趣

网络的广泛使用, 使现代教学媒体对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全方位的优化作用, 特别是师生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创生出内涵丰富的数学内容, 使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与书本。实践证明, 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极强的交互性, 使学生有了参与的机会, 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四、语言生动幽默, 引发兴趣

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 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有趣的内容配合生动的语言, 便会相得益彰。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判断、定理具体化, 深刻的道理通俗化, 难懂的理论形象化, 易于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 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 使自己教的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例如, 在解析几何中讲授求曲线轨迹过程时, 笛卡尔坐标系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 像媒人在为男女牵线一般, 它建立起曲线与方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这种生动、幽默的表述, 使同学很快掌握求轨迹方程的本质, 极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一题多解、一题巧解, 培养兴趣

数学课堂上, 教师用一些巧妙的方法解题或用多种方法解题, 是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好的解题方法不仅能事半功倍, 而且还能促进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伴随着巧解题目成功的喜悦, 又必然激励学生去进一步攻克新的数学难关, 使学生在“求技巧→兴趣→再求技巧”的良性循环中, 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讲述数学故事, 培养兴趣

数学史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摇篮, 它孕育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有了这两者我们的课堂就不再会枯燥乏味了。实践表明, 学生都喜欢听有趣的故事, 尤其老师在课堂上讲一些与当天学习内容有关的数学小故事, 可以使他们对所学习的内容留下更加深刻、具体的印象。因此, 教师结合教材, 在教学上适时、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 以及数学趣闻,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 在讲解极限时讲一下刘徽的割圆术;在讲解数列求和时, 讲一下高斯小时候的故事等等。通过这些小故事, 不仅可用数学家的勤奋治学的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而且还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公式、概念等理论的创始与发展过程, 特别是数学思维方法的形成, 更有利于学生今后在学习中借鉴。

总之, 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动力, 是学习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数学发展的历史、数学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上以生动、幽默的语言,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平时指导练习时注重探索解题技巧, 通过巧题巧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适当的语言鼓励、表扬, 肯定同学的成绩, 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一定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六点来培养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他们因为兴趣而去学习, 这样中职学生的数学课堂才会更加的生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5.

[2]王明建.关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数学通报, 2006.7.

如何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感兴趣 篇8

电脑对学生有着非同一般的“魔力”,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魅力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玩游戏、上网冲浪等成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一种期待,在学生心目中,“信息技术课=上网+玩游戏”,加上许多“网瘾”案例,让很多教师比较担心,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发展下去将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上信息技术课绝对不可以“玩”。因为以上诸多原因,很多教师在讲授信息技术课时,要求学生们正襟危坐,按部就班,事先为学生设计好了所有的步骤,俨然成了一堂“在微机室上的语文课”。很显然,这样的课学生是不会喜欢的,既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又不利于知识的学习。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如此惊慌,只要正确引导,方法得当,就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不影响整堂课学习效果的前提下,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事先设置几个有趣的动手操作题目,让学生有“玩”的兴趣,以实现在“玩”中练习、巩固、掌握。这样一来,教师讲课感觉轻松,学生感觉学习愉快,所学知识掌握起来还简单方便,何乐而不为呢?

二、创新模式,教学方法“活”

要想让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就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出发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主角。(1)重视“课堂导入”设计,把知识细分为一个个的具体而有趣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去操作,通过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而实现“过关斩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2)重视“成功的情境”创设,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设计出有一定难度,但又并非遥不可及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反复练习,最终获得好奇心与学习意愿的满足,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3)重视“直观的视觉”演示,针对某个问题,我们可以提前制作出一个专门的课件,让所学知识点都直观地呈现,这种形象、生动、清晰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搭建平台,展现自我

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能力非常强的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当充分运用这一点,来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例如,每当讲授完一个知识点,我们都可以让一个同学到教师机上进行演示。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一方面可以敦促学生在听课时必须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对学生的身心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爱好计算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勇于探究、发展个性。课本知识已满足不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这时就可以通过组织课外兴趣活动小组的形式来巩固他们所学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帮助他们开阔眼界,让他们在兴趣小组中互相讨论,形成知识的共享,增强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小组活动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比赛组装电脑,看谁组装得又快又正确;也可以让他们设计贺卡,在节日时用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为同学们送上祝福;能力高的可以选拔进行奥赛辅导,参加比赛等等。

要让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高招、妙招,但相信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都要努力把信息技术课变成学生培养兴趣的乐园、获取新知的桥梁、试驗才能的基地,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信息技术知识的海洋中获取成功。

(作者单位 陕西省城固县第四中学)

如何让小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 篇9

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曾经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笔者也体会到兴趣才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环境又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首要条件。

一、在美妙的欣赏天地中,诱发学生倾听音乐的兴趣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渠道的多样性使小学生的眼界开阔,接受能力很强。根据这一特点,笔者在音乐课上专门为学生开设了一个欣赏天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广泛接触优美的音乐,深入欣赏优美的音乐,使他们练就一双音乐的耳朵,学会倾听,学会品味。笔者注意采取多种方式来创设,有时通过演奏演唱,让学生体味到驾驭音乐的魅力,有时借助录音磁带让学生去聆听悠扬的歌声,优美的旋律,在每个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把学生带入诗一般的意境,使他们形成丰富的音乐想象。

例如:在完成一年级歌曲《小鸭子》这首歌时,笔者先播放录音让学生反复听,使学生趣味盎然,然后又在琴上反复弹奏这首歌曲的旋律,让学生随着旋律自由律动。笔者发现有的同学会伸出两只小手模仿小鸭子走路的动作,有的学生把脖子一伸一伸模仿鸭子叫,这说明他们已经进入了角色,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此过程中,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注意力去听、去想,去感受歌曲愉快高兴的情绪,慢慢地又有些同学随着音乐唱起来,一首新歌很快就学会了。欣赏天地环节的创设,使学生耳濡目染地去接近音乐、熟悉音乐,达到了让学生喜爱音乐、品味音乐、倾听音乐的目的。

二、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美的教学环境是实施美的音乐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它能直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欲望,营造更有效的学习气氛,比如亮洁的钢琴、标准的五线谱、生动的音像电教设备、经常更换的音乐挂图……都会使音乐教室充溢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走进教室就能感受到强烈的音乐气氛,诱发其学习音乐的热情与愿望,使学生沉浸在音乐艺术的享受和创造之中。

因此,在教学中笔者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情境,有时把教室布置成音乐童话中的宫殿,有时把教室布置成大自然中一个美丽的角落,让学生进入一个五彩缤纷、意趣横生的环境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打开学习之门,点燃学生的求知火把。

比如学习歌曲《新年好》,课前,笔者把教室装饰一新,周围的墙上贴满了年画,空飘起了彩带和气球,黑板的两边挂满了灯笼和鞭炮,讲台上也摆放了锣、鼓、圣诞树等,这样一来,学生一走进教室就仿佛进入了过年的那种喜气洋洋的气氛中,顿生喜悦之情,新歌的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三、在充满魅力的情景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情境教学就是用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方法把教材的内容、题材的情绪表达出来,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和愿望,调动他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笔者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案,创设情境,发掘音乐作品的情趣特色,充分运用情境教学,营造氛围,以设景来表现其情,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由参与、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引发想象,开拓思维。 例如笔者在教学欣赏课《龟兔赛跑》时,为了实现上述效果,精心绘制了一幅树林以及若干小动物的投影片。欣赏前进行了鼓励性谈话:“同学们,你们会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会用音乐来讲,看谁讲的最生动,最精彩。要想讲好这个故事,就先要了解这个故事。下面首先来欣赏《龟兔赛跑》。”在音乐的伴奏下,笔者一边生动地解说,一边有步骤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此时,学生们一边欣赏着栩栩如生的画面,一边感受着悦耳动听的音乐,仿佛真的.置身于树林中和小动物们一起观看紧张而又愉快的比赛。学生的注意力全被吸引到眼前的教学情景中。很快有些同学主动站起来,纷纷要求扮演音乐中各个角色。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情景模仿中,同学们很快掌握了音乐旋律,学会了用音乐讲故事。

这种教学情景的感染,大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这种设计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把枯燥的音乐欣赏变为有趣的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能轻松地掌握音乐技能,增强音乐情感体验。

四、成功的喜悦中,深化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所难免,对于音乐的感受能力也不同,如何调动所有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关键是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首先熟悉学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使学生在广泛的参与中得到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教学活动是一种充满情感的交流过程,充满着浓郁的感情色彩,为此笔者还重视情感的调控作用,以情感的钥匙开启学生的心扉。教学中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意见,及时肯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比如,当学生在课堂上能正确回答提问,或能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笔者会及时评价,给他们一个鼓励,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家长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 篇10

积极期望就是从改善学习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入手,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充满信心,相信该学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会对这门学科产生信心。想像中的“兴趣”会推动我们认真学习该学科,从而导致对此学科真正感兴趣。一位学生对学习奥数毫无兴趣,怀着一种焦急的心情等待下课铃声,为了培养对奥数的兴趣,他作了这样的练习:“我喜欢你,奥数!”重复几遍之后,他觉得奥数不像从前那样枯燥无味了。回家后,做一些趣味数学题,后来越来越喜欢奥数了。

2从小目标着手

在学习之初,确定小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可定得太高,应从努力可达到的目标开始。不断的进步会提高学习的信心。不要期望在短期内将成绩提高上去,有的同学往往努力学习一两周,结果发现成绩提高不大,就失去信心,从而厌恶学习。持之以恒地努力,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实现,是实现大目标的开始。

3了解学习目的,间接建立兴趣

学习目的,是指某学科的学习结果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该学科。当学习该学科没有太强的吸引力时,对最终目标的了解是很重要的。学习过程多半都是要经过长期艰苦努力的,这种艰巨性往往让人望而却步,而学习又是学生的天职,不能不学,所以要认真了解每门学科的学习目的。如果对学习的意义有较深刻的理解,就会认真学习各门功课,从而对各科的学习发生浓厚的兴趣。

4培养自我成功感,培养直接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取得一个小的成功,就进行自我奖赏,达到什么目标,就给自己什么样的奖励。有小进步,实现小目标则小奖赏,如让自己去玩一次自己想玩的东西;有中进步、实现中目标则中奖励,如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画或乐器等;有大进步、实现大目标则大奖励,如周末旅游等。这样通过渐次奖励来巩固自己的行为,有助于产生自我成功感,不知不觉就会建立起直接兴趣。

5将原有兴趣转移,培养新的兴趣

每个人在少年儿童时期都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如爱玩汽车、爱搭积木等。到了高年级后,就应当去发现、了解与爱好有关的知识,如怎样当个好驾驶员?汽车是如何发动的?汽车的构造原理是什么?我所学的知识中哪些和它们有关系?这样就把对学习的兴趣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爱因斯坦中学时只对物理感兴趣,不喜欢数学,后来他在向纵深研究物理时发现数学是其基础,便又产生了对数学的兴趣。又如,你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而对写作非常感兴趣。这样你可以通过写作练习,体会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对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6确立稳定兴趣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确立稳定的兴趣。用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能巩固知识,二是能修证知识,三是能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正式建立稳定持久的兴趣所必需的。

7不断提问,保持兴趣

保持兴趣的最容易的方法是不断地提问题。当你为回答或解答一个问题而去读书时,你的学习就带有目的性,就有了兴趣。准备一些问题是很容易的,仅仅把每节的标题当成问题就是了。例如学习阿基米德定律时,你可问:阿基米德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它是怎样发现的?怎样证明它的结论是对的?它的公式是什么?使用它应注意什么问题?我能否用其他的办法推出?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一开始你强迫自己详细看下去,但是,一旦你真正的往下看,你就会被吸引住。

8想象成功,激发兴趣

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兴趣 篇1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当学生对某一知识或技能产生兴趣时,他就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情境创设方面,要富有变化性、活动性、新奇性,教学方法应以启发式、讨论式、分散式、开放式为主。努力创造出引人思考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测算出手中数学教材封面的面积。学生想出的方法很多,很快就知道了答案。在学生正满心欢喜时,我又抛出问题:请同学们测算一下我校篮球场、操场的面积。实践证明,在学生学习训练中巧妙地创设悬念和疑难,使其面临一定的“问题情境”,容易激发学习训练的欲望,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二、动手操作,诱发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因此,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

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去拼凑,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且它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它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因此得出:三角形的面积=1/2(底×高)。通过操作,让学生身临其境,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理解深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合理设计学习内容的难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训练的难度只有处于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即适当走在学习者认知的结构前面,学习者的学习训练兴趣最大。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跳起来摘果子,虽然费点劲,但比落地果吃起来香。所以在学习训练中,我依据每个学生的智力、已有知识经验而区别对待。

四、促进已有兴趣的迁移

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兴趣、爱好或特长,使其迁移到学习训练中,从而激发学习训练的积极性。例如,我们班有一位女同学,学习成绩一般,学习态度并不积极。但该同学擅长各项体育活动。我抓住这一契机,组织了一次班级内部趣味短跑比赛。我借机让这名女同学介绍学习心得,她美滋滋地讲了起来。从此,她的各科学习成绩均有明显提高。

五、巧设习题,延续兴趣

好的习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还可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做练习时我精心安排,适量挑选典型题,练习达到多样化。

例如,在进行元、角、分认识的练习时,我先让学生读出、写出具体的金额,后组织竞赛。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做游戏,让学生分组等额兑换钱币。学生再次体会到了成功的欢乐,从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做一名让学生感兴趣的老师 篇12

一、发挥教师特长

常言道:“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 来吸引学生,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擅长写作, 那就不妨常常下下水, 多多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大作, 你优美的文笔、精妙的构思、细腻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定会激起学生的赞叹而跃跃欲试;有的教师板书设计匠心独运, 或言简意赅, 或形象直观, 甚至有较强的审美价值, 你就一定要利用它来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有的教师善于言谈, 出口成章, 妙语连珠, 在你身上就闪烁着耀眼的语言艺术魅力, 怎不引起学生“心向往之”。有好几位学生都对我谈起过:老师有趣, 我们就愿意学。应该说, 教师自身的这些特长, 就是有趣的地方, 也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地方。

二、出其不意的课堂导入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导入, 犹如乐曲中的“引子”, 起着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活动、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 能抓住学生的心弦, 质疑激趣, 促成学生情绪高涨, 步入求知的振奋状态。每一堂课的开始, 教师应巧设悬念, 创设情境, 渲染一种乐学的氛围, 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 而且要做到堂堂新, 让学生意想不到, 出其不意, “先发制人”。导入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 要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文体、不同课文内容安排设计, 故事、歌谣、音乐、游戏、幻灯等等都可随机使用。

三、援引其他艺术进入语文教学

我国古代早就认为“诗、书、乐、画本是一体”, 一幅泼墨写意山水画必配以诗词, 诗画相映成趣, 一首词作也是入韵能歌的。文艺本是一体, 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也应该让其他艺术走进课堂。

1. 援引音乐。

(1) 以“乐”衬文。

文学审美遵循“先入后出”的原则。启发学生“入文”的方法也多, 采用背景音乐是颇为有效的一法。特别是对抒情散文而言, 若能恰到好处地配以情调一致的背景音乐, 学生很快便会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 与作者同悲同喜, 从而也就对作品的主题、情感理解得更深一些。

(2) 以乐“赏”文。

实际上, 有相当一部分音乐作品都是以文学作品作为蓝本而创作的, 音乐作品本身就是对文学作品内在意蕴的阐释, 因此, 如果在学习完文学作品之后, 再听一听相关的音乐作品, 那么, 对于文学作品的内涵可能会理解得更深入细致。

2. 援引绘画、雕塑。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环节。疆化的模式使教师和学生都毫无兴趣可言, “创新”被提到了最前沿。要创新, 就要让学生有新刺激、新兴趣, 我们可以援引绘画雕塑作品来给学生新刺激。

3. 援引书法、电影。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篇13

心理学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多年的学习与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创设饶有趣味的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趣味性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效果。那么,作为教师该怎样起到这个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和发展对音乐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和实践。

一、用游戏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游戏情有独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用玩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兴趣充分得到调动。如在一年级的《我今天上学喽》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我让学生们想一想第一天来上学时是怎么样的心情,然后,我让学生们一组一组出来排队一起演一次第一天上学时是怎么样的情景,看到了什么,在来的路上是怎么样的,来到学校之后干些什么,见到同学和老

师是怎么样做的。”同学们玩得很开心,这是他们每天都做的事情,对《我今天上学喽》这首歌曲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歌词也记住了一些,这样,学生们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提高学生学习节奏的兴趣。

学生掌握好节奏,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节奏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学生挺难学的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只有学生掌握好节奏,才能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为了能使学生对难学难记、枯燥无味的节奏知识感兴趣,我常把一些节奏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节奏X X X X|X-|X X X X|X-‖ 时编了如下的儿歌, 我是 小号 ︱手-︱我是 小号 ︱手-‖然后让学生边打拍子边读很快,同学们就喜欢上了这种方法,我趁机鼓励学生自己按节奏编儿歌,慢慢的,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编起了儿歌,如:节奏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X ‖他们是这样编的:青蛙叫︱青蛙叫︱呱呱呱呱 呱呱︱ 呱呱叫‖这样一来,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又动脑,儿歌流畅上口,易懂易记,使他们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自然事半功倍。

三、让表演贯穿音乐教学,增强学习兴趣

动作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舞蹈动作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住歌词。如:在歌表演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该怎样根据音乐的节奏编出舞蹈动作,先启发学生自己按照歌词加上想象编出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在个别检查挑选动作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室里经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最后把自己编好的舞蹈动作示范给学生看,让学生评一评老师编的动作同学们喜欢吗?与自己编的有什么不同。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班里要表演节目的时候学生们也能自己编出好看的舞蹈。

四、和学生玩游戏,培养识谱兴趣

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识谱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识谱教学与游戏、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使之形象化、具体化。小学生天生活泼,好玩好动。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这一环节我是这样做的:在1 2 3 4 5 6 7 各音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让学生初步认识各个音的前提下跟他们玩这样一个游戏:准备七张卡纸在上面写上7个音,再用卡纸做七顶小帽子,帽子上分别写上七个唱名,选出七个学生,每人戴一顶帽子,游戏开始时插放一小段音乐,要求学生在音乐结束时坐在与自己帽子上的唱名相同的椅子上,最后请学生逐个站起来介绍自己,如代表la的同学说:“我叫la用阿拉伯数字6来表示,la la 1a,其他同学跟着他唱1a la la。象这样的游戏,学生参与面广,又简单有趣。同学们很快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寓学于玩,效果非常好。

五、利用多媒体教具,诱发欣赏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日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去感知体验。所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只有声音、图象、色彩、动画诸多特点这一优势,精心设计谍件,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如:我在《我是草原小骑手》的欣赏中,设计了这样个课件: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一群小骑兵们弛骋在美丽宽阔的大草原上,马蹄声、吆喝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再把《我是草原小骑手》这首曲广作为背景音乐贯穿凝个课件。插放课件的同时,我在—旁用故事的形式讲解欣赏曲的背景,由于学生对课件产生了浓厚兴趣,所以听时特别认真、细心。为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歌曲的情绪,再听音乐时便让几名学生拿着教杆,尺子当马骑,问学们兴高采烈、情绪高涨,表演得非常精采。在这个从感知到体验的欣赏过程中,学生曲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乐,充分欣赏音乐之美。

如何让小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 篇14

音乐是用于创造艺术形象、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应社会现实生活的声音艺术和时间艺术;也是一门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的艺术,它对丰富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中学生喜爱音乐,却对音乐课提不起兴趣,整堂课情绪低落、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压抑而沉闷。作为新时期中学音乐教师,不但是学生音乐生活的指导者,也是学生学习音乐知识获得全面健康发展的传授者,我们如何提高中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呢?我个人有以下几点建议,请大家一起探讨。

一、改变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在教学中,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等,都是有教师决定和负责,学生的任务和责任就是应试和接受评定。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能力。因此,我认为,我们音乐教师应了解学生在生活中对音乐的审美,真正深入地用音乐和学生对话、交流,帮助学生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天地。例如:在学习《同属于一个世界》时,我了解到学生很喜欢杰克逊,所以我就用杰克逊的一段舞蹈视频来做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自己来讲述眼中“杰克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轻松感”和“成就感”,并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在严谨的教风和学风中创设宽

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愉快地学,这样学生在上音乐课时就会兴趣高涨。

二、结合语言、动作、舞蹈进行音乐教学

音乐课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的一门重要学科。学生不应该是音乐课的听众,而是音乐的创造者。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律动、歌唱、奏乐、舞蹈、语言、民间传说等内容进行教学,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以低技术高艺术的手段,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创造。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条件去做,使学生学主动、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个性。例如:学习《说唱脸谱》时,结合京剧知识学唱以后,进行表演。把全班分为四组,每组推选四人分别扮演四大行当中的一个戏曲角色进行舞蹈表演(根据行当特点、按照自己的想象表演),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戏曲的了解。这样让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在音乐课的兴趣。

三、精心挑选教学素材,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现在的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急剧发生变化和学习压力日趋加重的时期,他们需要多彩的生活。教科书上的内容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精心选材、合理安排音乐教学内容;课堂中尽量多的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可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经常将学生喜爱的音乐纳入教学中。如:每节课,我都会让学生选择一些他们喜欢的歌曲进行演唱。有时也会根据下节课的内容布置一些歌曲让他们学唱。如:在学习《雪绒花》时,我布置学生在课前学唱

《哆来咪》,教学时播放《春之声》的几个经典片段,引导他们从音响感知入手,通过聆听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让音乐点燃他们情感的火花,打开心灵之窗,在潜移默化中为孕育音乐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运用暗示的艺术,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心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音乐课堂实效性的重要前提。如何进行语言行为激发呢?也许有很多教师都会常用 “不错、很好、对了、正确”等评价,学生听多了会不以为然。将一些具体词汇放入其中就会大不一样,我常以“你的音质很好,唱得太好听了,大家表扬她!”、“你的舞跳的比以前好多了,有进步!”“你回答很好,比老师想的还要透彻!”„„让每一次评价都有具体内容,让评价语言变得丰富多彩,这能让孩子们看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因而倍感自豪,情绪高涨,学习更努力。教师用亲切期待的目光注视他,面含微笑,轻轻点头以示鼓励,竖起大拇指、为他鼓掌表达对他精彩表现的赞赏。这些都会给学生们以深刻的影响。曾经在一位教师的博客里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他说:“当孩子们出现一些违反纪律的小动作时,教师可以不动声色,走过去摸摸他的头,朝他轻轻做个“嘘”的动作,不伤害学生,又会及时给予学生提醒”。通过这样的方式,很快就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这也不失为一种简单易行的好方法。

如何让小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 篇15

一、营造氛围, 激发兴趣

良好的音乐气氛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收音机、广播等工具, 播放中外优秀儿童歌曲、世界名曲。定期开展歌咏比赛和集体文艺比赛, 让学生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受到熏陶, 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定期开展音乐知识讲座, 进行音乐欣赏。优势教育观指出:“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发潜能、弘扬优势、增强自信、学会自主的重要前提。”

如, 教师可让学生演唱、欣赏《国际歌》、《国歌》、《队歌》、《我的祖国》等, 引导他们从感知音响入手, 通过聆听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用音乐打开他们情感的闸门, 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 在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 做到“动”中有序, 气氛热烈, 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轻松感和成就感。

二、融入游戏, 培养兴趣

在教学中利用游戏, 接触各种体裁、风格的乐曲及具有速度、力度变化的乐曲, 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理解音乐的表现手段, 并引导学生理解音乐表现的方法,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此要根据音乐知识技能教育设计各种音乐游戏, 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音准、节奏、节拍、力度、速度等知识技能。

儿童的特性是好玩, 爱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创设融合生活节奏、生活情趣的游戏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音乐兴趣, 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有目的地进行音乐训练, 以便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如进行音乐节奏训练中, 可采用“动物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学习兴趣, 具体做法是:把各种动物的叫声模拟成节奏型, 然后教师出示一种动物模型, 让学生模仿叫声并表演, 并要求节奏正确。学生都希望能在教师面前表现, 所以他们都表现出积极而又饱满学习状态, 既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 又培养了他们的兴趣, 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促使学生的个性良好发展。

低年级教材中有一课“小袋鼠”, 歌曲描写了小袋鼠去摘果子, 把果子装进大袋子里, 挺着一个大肚子的可爱形象。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可以提问:“哪位小朋友知道小袋鼠是什么样的吗?”“哪位小朋友愿意上台模仿小袋鼠呢?”鼓励学生上台模仿小袋鼠走路, 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动起来。接下来老师把提前准备好的气球当果子, 小朋友过来摘。教师可以让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 从不同角度摘果子。小朋友把摘到的果子装进大袋子里 (可以用书包代替袋子) , 然后模仿小袋鼠挺着大肚子走路的形象。这时老师可以先用打击乐伴奏, 强音步子重, 轻音步子轻。然后老师弹旋律, 小朋友们可以踏着琴的旋律和节奏进行表演, 在小朋友们兴奋时老师把歌词朗读出来, 他们很快就可以记住。老师加上旋律, 这样一首歌就在学生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 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学生在游戏的快乐中学习音乐, 提高对音乐的兴趣。

三、自制乐器, 提高兴趣

学生自制乐器这个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多提倡这项活动。譬如, 用纸箱、厚纸盒、鞋盒作鼓, 用筷子、小木棒作鼓槌, 用两只勺子、两个小碟、两个塑料小盒等相互敲击作为响板等。学生利用自己制造的乐器学习音乐, 能够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 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四、巧用肢体, 增进兴趣

巧妙运用肢体进行创作表演或帮助学生记忆歌词, 这不仅节省了课堂时间, 美化了音乐课的语言, 提高了音乐课的审美价值, 促进了音乐课的艺术化,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低年级学生学唱歌曲, 记忆歌词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但此阶段的学生认识的字很少, 如果反复教读歌词, 则既浪费课堂时间, 又影响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教师在教读歌词时, 可以巧妙地运用肢体动作诠释歌词的意思, 这样学生就能比较轻松地记住歌词, 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教学生认识连线、延音记号时, 可让学生把它们和五官联系起来, 说说它们的相似点。学生通过观察找出相似点, 有的说连线像眉毛, 延音记号是眉毛和眼睛的组合等。如教《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这首歌时, 在欢快的旋律中, 学生创编拍手、眨眼、跺脚、张嘴大笑……这些肢体动作激发了学生学习、创编舞蹈的兴趣, 感受到了肢体表演带来的快乐。

五、引导表演, 提高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通过建立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愉悦, 体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感受音乐的乐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的积极性, 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班级音乐会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 主要是以音乐为手段, 通过对美的音乐、节奏、动作、形象的追求塑造具有美好心灵的人。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 有的热情大方, 有的胆小懦弱, 有的顽皮吵闹, 有的性格孤僻。通过开展班级音乐会, 胆小的学生通过演唱、表演渐渐地增强自信心;性格孤僻的学生通过演唱、表演渐渐开朗起来;调皮吵闹的学生也能安静地倾听、观赏其他学生的表演。举行班级音乐会, 形式、内容、风格除了要多样化、趣味性外, 还要让每位学生都有参加表演的机会。教师要认真排练表演节目, 师生互动, 让学生在班级音乐会中得到良好音乐熏陶, 使其才能、个性得到良好发展。

六、引导实践, 发展兴趣

音乐实践有很多, 如演奏乐器、唱歌、舞蹈、欣赏、创作等。各种音乐艺术实践中可以进行竞赛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如在课外可以组织合演队、舞蹈队、乐队等兴趣小组, 让学生排练节目参加班、校、镇的艺术比赛, 给他们一个展现才艺的舞台, 不仅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提高他们学习兴趣, 而且锻炼各方面能力,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 教无定法。音乐教师要不断钻研教材, 不断实践与探索, 寻找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到音乐的美,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有效达到审美育人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黄金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 2011 (08) .

[2]蔡永玲.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J].新作文 (教育教学研究) , 2011 (13) .

[3]杨九俊.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严先元.怎样引导学生习得新的学习方式[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让孩子对兴趣班感兴趣 篇16

可是这些赶场的孩子们有多少是快乐的?他们真的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了吗?

“你的孩子上什么‘班’呢?”这已经是许多家长见面谈论孩子时必谈的话题了。每到周末,坐在大人车子上的抱着琴、拿着画架的孩子已经成了周末街道上人们见怪不怪的风景。不过,幼儿教育专家和儿童心理学家都指出,参加幼儿兴趣班要把孩子的兴趣放在首位。

幼儿时期是学习兴趣的黄金时期

“从孩子的生理、心理发育情况来看,幼儿时期是孩子听觉视觉等感官感觉发育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也就是培养孩子兴趣与特长的好时期。”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李妲娜教授说,这个时期的孩子神经系统发育迅速,其认知主要是通过环境给的感官刺激来实现的,而不是靠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比如,就像教给幼儿“瓶子”这个词的发音,单纯地告诉孩子“瓶子”的发音,不如跟孩子说:“把那个瓶子拿过来。”时间长了,孩子就知道了:噢,长条状开口的就是瓶子。与这个阶段孩子相适应的是艺术类的学习,因为艺术相对于其他的知识来说,其主要的载体就是人的听觉、视觉和触觉。如果在这个时期利用孩子的这个生理发育特点去学习一些感兴趣的事,是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兴趣班有利于儿童成长

幼儿参加兴趣班无疑是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来说是有好处的。心理咨询师荀炎认为,首先从个性方面来讲,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即便是孩子也是有他的潜在特质的。幼儿时期是孩子感知觉、动作发展和思维训练的敏感时期,适时、适当地参加一些兴趣班,有助于父母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和优势。然后在这方面进行加强培养,顺应着这个“强项”和孩子的个性去创造条件、去引导,开启其智慧、挖掘出潜能,就会事半功倍。参加兴趣班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的人际关系能力。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没有了兄弟姐妹的陪伴,就需要找朋友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孩子在幼儿园中的同伴基本上都是同年龄段的孩子,而在兴趣班中则有可能遇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了小社会化性质,这对于培养孩子的人际关系、团队感是有好处的。

另外参加兴趣班对于培养孩子的性格还有一定的补偿性。比如,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相对内向,就可以让孩子去参加一些具有团体性的活动,比如去跳集体舞,可以增加孩子的团体感以及与别的孩子交流的机会。还有一些好动的孩子,就可以让他参加一些相对安静的兴趣班,比如画画等。通过这种兴趣班可以达到协调孩子性格、行为的目的。

家长不要身陷误区

兴趣班的这些好处看来似乎是被众多的家长所推崇了,不然到了周末不会有那么多的家长带着孩子游走于各个兴趣班之间。但是有的家长似乎也把兴趣班的作用推崇到了“极至”,甚至都有些“神化”了。但是,如何选择兴趣班,选择什么内容的兴趣班呢 ? 很多家长还存在误区。相关专家针对这些误区都 一 一 做了评论。

误区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有的家长只注重孩子上兴趣班的结果,希望看到孩子取得了多大的成绩,钢琴过了多少级,画画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而忽视了孩子在上兴趣班的过程中,学习到的一些协调的能力,一些可贵的品质。

专家点评:家长一味看重结果,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其实教孩子学习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教育就是诱发人的天生的本能,是把孩子的潜能挖掘出来,而不是按照成人的思维方式去给孩子灌输什么。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能调动他们多个器官、多种感觉,培养多方面能力。比如学习弹琴,手眼耳的协调非常重要,耐性、毅力、战胜困难的能力决定着他是否能学习下来,而经过自身努力战胜困难后的成就感也使他心情愉悦。贯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这些品质,家长可能看不到,但却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深远。

误区二:兴趣班越多越好

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都不输给别人。于是就把孩子周末难得的休息时间也安排得满满的,一个周末下来,孩子比平时还要累。

专家点评:孩子在以后的日子里将会有漫长的学习生涯,而在学龄前的时候,家长就把这种负担过早地压在孩子身上,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这种过早的学习压力,会让他们对学习形成一种厌倦。而且上的兴趣班越多实际上是分散了孩子的精力,其结果很可能是哪个也学不好。再加上有些兴趣班其实并不是孩子自己真正喜欢的,在家长的这种压迫下,很可能就会导致孩子的一种厌倦、无力感、恐惧等。在这种负性情绪下学习,其效果不会好,而且还可能会抑制孩子的记忆力,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是相当不利的。

误区三: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有些家长小时候条件不好,没能实现理想,而有了孩子后,就把理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来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

专家点评:家长的这种情绪的释放是极其错误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如果大人把自己感兴趣的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担负起父母的愿望,那孩子的负担就太重了,孩子学习起来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还给孩子兴趣学习的空间

那么在选择兴趣班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专家也给出了专业的指导。

前提: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

在选择兴趣班的时候,孩子的兴趣固然是关键,但是也要注意到不违反孩子的生理、心理发育规律。一些具有小肌肉活动特点的兴趣,比如乐器类,一般要到孩子5岁的时候才适合学习。因为这个时候大脑对小肌肉的指挥才成熟,孩子的骨骼、肌肉等各方面才比较适合做器乐性的练习。而歌唱,通常是不主张孩子作为专业去学的,除非是特别有天赋的孩子。因为孩子的声带没有发育成熟,而且孩子在六岁前唱不准音是正常的。如果作为兴趣课,过多的歌唱可能会伤害孩子的声带。作为舞蹈训练,孩子的骨骼长成熟、长好是在十一二岁。过早的专业训练会使他们以后的发育受损。所以舞蹈,可以去玩,但是不要作专业的训练。

关键:孩子的喜好

不管选择什么兴趣班,孩子如果没有兴趣,自己不喜欢,那也很难取得什么效果。所以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兴趣班的时候,首先就是要问孩子:你喜欢吗?想上吗?现在许多兴趣班都有体验课,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先去体验一下。还可以做一些提前的“鼓动”工作,比如,带着孩子到乐器行去看看那些漂亮的乐器,给孩子讲一些关于这门兴趣课的有意思的故事,或者是带着孩子看看其他的小朋友在学习这些兴趣时快乐的样子。这些都会为孩子带来正向的引导。总之,最好是能够按照孩子的特点来培养。

辅助条件:环境、老师

上一篇:五年级科任总结下一篇:欢送退休职工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