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质量管理办法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公司质量管理办法

公司管理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摘 要] 当前国内管理学和财务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提高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公司管理的基础上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最终推动公司的长足发展。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客观反映公司的实力,并可以综合评价该公司财务经营管理的实际状况,能够有效评判公司管理机制的运行质量,也有利于管理者者通过完整真实的会计信息,及时了解公司目前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有效掌握公司目前的运营状况,从而做出正确决策。近几年,我国学者对公司管理的研究在不断增多,但大部分研究还是停留在管理模式、经营销售阶段,而对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管理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当前情形下只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才能帮助公司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提高公司竞争能力,最终实现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 公司管理;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

一、公司管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的相关理论

(一)公司管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理论

会计信息是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要求,由会计主体提供的一种标准性语言和文字信息,这种经过处理后的会计数据,会对会计信息作出解释,是对公司价值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达,是根据具体数据信息向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相关决策和管理信息的一种方法。会计信息由于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如今越来越受到会计信息使用者重视,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于公司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会计信息占据了公司经济信息量的一大部分,其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经济信息的质量,并且也同样决定公司经济工作决策的质量[1]。

公司管理是由一系列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机制或制度为手段,以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前提,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为手段,最终实现公司各部门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呈现形式。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在这其中公司各部门管理的职能会随着组织的不同而变化。这些变化因素往往会导致公司各部门管理的职能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运用公司管理机制分析组织环境、管理的主体以及管理的客体对于公司安全稳定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二)公司管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合理有效的公司管理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环境保证,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于公司管理来说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司管理机制合理有效,便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从而保证公司相关决策的准确性。只要财务会计在公司管理结构中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同时发挥监督管理的有效职能,便可以为公司管理者所使用,为公司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公司财务会计是一个系统,公司管理机制作为财务会计系统存在的大环境,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系统与环境相协调和适应才能有助于系统的安全稳定。因此公司管理和会计信息质量是相辅相成,彼此互助的关系[2]。

(三)公司管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理论基础

首先,公司管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理论基础是契约理论。契约理论是在特定交易环境下,根据不同合同人之间的经济行为与结果,通过一定的假定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交易属性,并用数据建立模型分析,得出理论观点。由于契约本身需要相关制度约束,因此在契约理论实行的过程之中相关保证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否则签订契约的成本便不可估量。在契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会计数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利益相关者便会对会计信息产生一定合理的需求。为了遵循契约理论,交易各方会就在信息披露的内容、格式、种类和时间等方面达成一致,最终实现交易。当然会计信息虽然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交易各方之间达成的信息披露协议以及信息披露行为仍然会受到一定限制。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代理人的会计信息披露行为将最终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3]。

其次,公司管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理论基础是信息不对称理论。在一个交易过程中,买方和卖方的信息基本上是不可能对称的。尽管在经济学中假设的完全竞争市场中,买卖双方应该拥有对方相同质量对称的信息,然后进行正常的交易。但是在现实社会中,真正的完全竞争市场所应具备的条件往往很难满足这些要求,市场信息有着很强的不对称性,交易双方无法同时获得对称的信息,从而会对交易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信息不对称性一旦反映在相关公司便是具有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公司也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占到足够的优势,公司管理者无法完全掌握公司全部信息,加大了股东对于管理者业绩的评价难度,公司管理者付出的努力成本也不能被准确地评估和计算,最终导致公司发展受阻,影响大局的发展[4]。

二、公司管理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

(一)管理程度高的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比较高

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管主要来自证券监管部门和证券交场所。自20世纪起,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证券交易所就先后作出规定,要求凡在这两家证交场所注册上市的公司必须设立监事会,且成员均需是外部董事。如此翔实严格的要求规范了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行为,突出强调了非执行董事对公司的严格控制和监督能力。加强监管机制的措施提高了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意识,提高了公司管理水平,使得会计信息质量逐步提高,大大增强了公司的信息透明度和公开程度。除此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其他有关规定的实施落地有力地保证了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资产的完整性,提高了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了公司监管力度的跟进提升。

(二)管理者过分关注短期业绩

作为公司的管理者,及时掌握公司内部生产经营状况是最及时最全面把控公司发展大局的方法,而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的水平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公司的长期发展。由于此原因公司的管理者往往为了追求较短时期内突出的业绩和相关指标可以呈现出的明显优势去刻意夸大或掩饰某些信息,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欺骗与造假。这种不正确的做法一方面公司管理者出于自身的利益对相关财务信息进行粉饰,避重就轻,故意夸大部分信息,隐瞒对公司不利的信息,使得公司表面上看上去风光无限,实际上却忽略了公司长远发展规划。另一方面,作为公司的管理者,要想扩大公司经营生产规模,制定符合公司长期短期的生产经营策略,寻找合适有利的扩大公司的发展机会,便要求公司管理者对自身和外部其他公司的会计信息进行解读,选择最优最合适的合作伙伴,从而保证本公司利益最大化。而此时这些公司的管理者在会计信息中虚增企业资产和虚报企业账目,致使投资者作出错误决策,使公司管理者以及投资者受到严重损害。总之一旦公司管理者过分注重短期业绩,而忽略会计信息质量的真伪,便會对公司发展不利,甚至会引发一定的道德风险。

三、公司管理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外部因素

1.宏观制度因素

健全的信息披露法规体系能够保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完善和规范,同时在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方面也有一定实效性。但是,目前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有些相关程序还不是很完善,部分法律法规还是会出现相互矛盾或不严谨的现象,不能很好地适应现阶段企业发展的现状。因此,我国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以进一步缩小与成熟证券市场之间的差距,从而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保护的有效性。

2.监管机构因素

政府监督部门、社会监督机构和公司内部的监督系统对公司财会起到监督管理和规范的作用。公司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的经营行为,从而促进公司在市场经济中长期、稳定发展。但是目前监管机构主要通过处罚来处理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很少直接向责任人追究其刑事责任或者是民事赔偿,导致相关各监督机构的职能无法充分发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会计失真现象的愈加频发,近几年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3.社会审计因素

在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会计事务所扮演着社会审计的角色,其实质是有偿审计,具有独立于公司管理之外的特点。但是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各事务所之间存在竞争,致使会计事务所的社会审计的工作不能进行深入精准的查核,仅仅停留在表面,对公司存在的相关问题避重就轻,从而为舞弊蒙骗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大环境。甚至个别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追求利益为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证明,从而取悦上市公司获取利益。除了利益驱使,相关审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风险意识和法律责任意识也良莠不齐,一旦面对诱惑,很容易违背其自身的职业道德,一味地迁就客户意图,为其出具了动了手脚的审计报告,使得投资者和公司管理者受到欺骗和蒙蔽,最终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

(二)内部因素

1.内部审计因素

内部审计是公司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平时负责监督和评价公司日常经营活动,有效地解决了委托代理的问题。内部审计部门是公司內部设立一个的独立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内部审计工作是只对公司会计信息负责,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十分熟悉公司日常经营活动,还要恪守职业道德,如实反映公司经营活动的客观情况,从客观大局出发识别风险,及时预警相关管理部门,以减少公司经营风险。审计人员一旦发现存在相关财务收支问题,要及时上报并查改,以此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保证公司的稳定发展。

2.管理制度因素

虽然许多公司已经建立了管理制度,但是许多员工对管理理论的认识还不充分,缺乏规范化的操作程序指导,使得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形同虚设。而且某些公司的管理制度所建立的组织体系缺乏系统性,以至于在应对突发的经济活动时不能及时制定相应正确有效的处理对策,导致管理信息滞后,影响公司的发展。由于上市公司的管理制度存在不少的问题,导致员工个人的合理化利益没有办法完全实现,而公司上级、股东大会等形同虚设,再加上外部监督的作用微乎其微,这便给了一些想要趁机获取私利的公司管理者可乘之机[5]。

四、加强公司管理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一)完善内外部的制度建设

一是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董事会是公司经营决策中的关键因素,是整个公司决策的核心力量。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需要加强董事会行使其监督职能,进一步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决策性。二是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委员会名单制度。以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来赋予其权威性与领导性,加强审计委员会所拥有的权威性和法律效力。三是要健全有效的约束制度。通过相关制度加强对公司管理者的约束[6]。

(二)加强指标体系的评价控制力

1.加强决策团队评价控制

在对决策团队各方面进行评价时,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着重关注决策团队人员的优劣情况,对决策团队评价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严格控制,通过合理地提高管理者学历和素养来建立具有较高水平的决策团队。这样既可以为公司提供更高效的、更好的决策和选择,也可以监督管理者自身的言行举止,防止他们为了短期利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2.加强执行团队评价控制

公司管理要注重加强对执行团队评价环节进行控制。公司在对执行团队进行评价时,对各部门各单位的人员等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核,择优而进,一旦发现问题要透过坦率的沟通,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加以解决。而在公司的战略发展上要充分发挥公司高管的作用,他们清楚地掌握公司运转的每一个细节,成为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等兼具的能手。除此之外还要明确公司员工的价值取向,站在他们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员工既有领导力又有亲和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问题,助推整个公司的长远发展。

五、结语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因此在探究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公司管理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对于公司的稳定发展也极其重要。所以,高水平的公司管理者要重点关注公司管理和会计信息,以提升公司竞争能力,培养相关工作人员的处理应对能力,从而为公司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史悦,张馨予.公司治理对管理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8(03):116.

[2]刘爱东,万芳.公司治理对管理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J].会计之友,2016(09):47--50.

[3]刘丽.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05):162--163.

[4]朱宇.解析公司管理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成因[J].赤子(上中旬),2014(17):135.

[5]张新月,蔡景浩.公司盈余管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04):68--69.

[6]马聪. 公司管理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05):51.

作者:周宏亮

第2篇:公司治理、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

摘 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上市公司通过实施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改变报告盈余的现象突出。目前针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以应计盈余管理居多,涉及真实盈余管理的较少。本文以2011-2012年我国A股制造业154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公司治理与审计质量因素对上市公司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应计盈余管理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高质量审计工作对应计盈余管理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真实盈余管理没有明显抑制作用。

关键词:公司治理;审计质量;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

一、引言

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一直以来是投资者与监管机构关注的热点。上市公司由于存在融资、扭亏与避税等多方面动机,会实施相应的盈余管理以改变财务报告业绩,从而达到影响利益相关者判断决策的目的。同时,由于会计政策选择空间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上市公司有机会通过选择有利会计政策或规划真实交易进行盈余管理。过度盈余管理会降低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并可能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损害投资者利益。公司治理与外部审计监督作为制约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两大重要因素,值得深入研究。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有效的公司治理与审计监督能够从公司内部与外部对其盈余管理行为形成制约,以降低代理成本,提高盈余信息质量。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会为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发表审计意见过程中保持独立性提供保障,减轻管理层、董事会等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向注册会计师施压或干扰审计工作的情形,以便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充分发现问题,发挥外部监督作用。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质量又会反过来影响公司治理效率。独立审计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委托代理中信息不对称问题,要求注册会计师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以保证基于财务报告信息所做决策的有效性。内部公司治理与外部审计监督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1.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

公司治理产生于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公司治理下,股东、董事会、高管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会产生具体问题(Phlip L. Cochran, Steven L. Wartick, 1988),其中包括通过盈余管理实现自身利益的问题。公司治理作为利益关系协调机制,其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监事会及高管激励等方面的内容都会影响到公司具体盈余管理行为。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及信息披露质量受公司治理因素影响(Ganech, Wright,1996),公司治理不完善是导致公司进行过度盈余操纵的原因之一。公司股权结构失衡,存在控制权高度集中或“一股独大”时,则通过盈余管理向大股东输送利益的“隧道效应”突出(章卫东,2010)。而对于独立董事制度是否能够抑制公司盈余管理及大股东“掏空”行为仍存在争论,支晓强,童盼(2005)认为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公司治理中未发挥关键作用。针对高管持股情况,王克敏、王志超(2007)研究发现高管控制权增强会抑制由于高管薪酬引起的盈余管理行为。国内学者对于上市公司监事会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较少。总体而言,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存在制约影响关系。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

H1:公司治理结构特征会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2.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

外部独立审计可以提高财务报告质量,降低代理成本,为投资者决策提供相对可靠信息。高质量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地发现盈余操纵并加以纠正或对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产生抑制效应,使财务报告更真实地反映公司经营业绩。Becker(1998)研究发现,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客户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相对较低。徐浩萍(2004)研究显示,注册会计师出于风险角度考虑,能够一定程度上识别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及程度并反映在审计报告上。对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外部独立审计是否能识别并抑制隐蔽性较强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尚未有统一的结论。众多研究还显示,真实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更为严重,会造成上市公司长期业绩滑坡。由于大型会计师事务所通常面临更大的声誉压力(DeAngelo,1981),因此在执行审计工作中会更加注重业务质量以降低审计失败风险。另外,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在专业技能与业务经验方面通常优于综合实力较弱的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所提供的审计服务质量也通常较高。因此可以合理推断,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更高且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

H2:高质量审计工作能够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三、研究设计

1.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选取2011年-2012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按下列情况进行删选:(1)剔除ST公司,此类公司因面临退市压力盈余管理行为特征复杂;(2)剔除数据异常或缺失的上市公司,以排除其对回归结果的特异影响。最终得到1543家研究样本公司。数据主要来源于CSMAR国泰安数据库,使用SPSS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2.模型设计

(1)应计盈余管理

本文采用截面修正Jones模型,将操纵性应计利润(DA)的绝对值作为计量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指标(AEM)。操纵性应计利润(DA)为如下回归模型残差:

TAt/At-1=a0+a1/At-1+a2(ΔREVtΔRECt)/At-1+a3PPEt/At-1

+ξ (1)

(2)真实盈余管理

本文采用Roychowdhury模型,将生产操纵(PROD)减去销售操纵(SALE)再减去费用操纵(EXPE)之差的绝对值作为计量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指标(REM)。生产操纵(PROD)、销售操纵(SALE)与费用操纵(EXPE)分别为如下回归模型残差:

CFOt/At-1=b0+b1/At-1+b2St/At-1+b3ΔSt/At-1+ξ (2)

COSTt/At-1=c0+c1/At-1+c2St/At-1+c3ΔSt/At-1+c4ΔSt-1/At-1+ξ (3)

EXPt/At-1=d0+d1/At-1+d2St-1/At-1+ξ (4)

(3)回归模型

本文选取了独立董事占董事会人数比例(BOD)、监事会人数自然对数(BOS)、高管持股比例(MGT)、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以及董事会召开频率(CON)这六个指标作为研究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特征变量;本文将是否为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AUD)作为衡量审

计质量的变量,来研究审计质量对公司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为控制其他因素对盈余管理程度可能产生的影响,本文还选取了总资产自然对数(SIZ)、资产负债率(LEV)、资产周转率(TUR)、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GRO)、账面市值比(BMR)五个控制变量。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

根据所选变量,本文设计如下回归模型来研究公司治理与审计质量对公司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

AEM=η0+η1BOD+η2BOS+η3MGT+η4TOP+η5CON+η6AUD+η7SIZ+η8LEV+η9TUR+η10GRO+η11BMR+μ (5)

REM=γ0+γ1BOD+γ2BOS+γ3MGT+γ4TOP+γ5CON+γ6AUD+γ7SIZ+γ8LEV+γ9TUR+γ10GRO+γ11BMR+μ (6)

四、实证结果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相关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均值为0.0631,中位数为0.0422,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均值为0.1788,中位数为0.1244,说明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高于应计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占董事会人数比例普遍符合《证券法》不低于三分之一的要求,监事会规模较小,高管持股比例较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审计质量指标均值为0.5418,由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和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数量基本持平。

2.回归分析

表2是公司治理、审计质量变量与上市公司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回归分析结果。回归模型中各变量方差膨胀因子VIF的值均小于1.7,不存在显著多重共线性问题;回归方程总体均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建立效果较好。

表2 回归分析结果

***,**,*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双尾检验显著,括号内为t值。

由表2可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真实盈余管理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应计盈余管理无显著相关关系;审计质量与应计盈余管理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无显著相关关系;其他变量除董事会召开频率与应计盈余管理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外,均无显著相关关系。这说明大股东超强控制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加剧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角色;高质量审计工作在抑制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方面起到了较好的外部监督作用,但对于抑制隐蔽性更强的真实盈余管理并无明显作用;独立董事、监事会与高管持股因素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无显著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2011年-2012年我国A股制造业154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两个角度,研究了公司治理与审计质量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通过文献回顾与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一股独大”现象是导致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较高的因素之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幅度越大;(2)高质量外部审计工作可以有效抑制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水平,但无法有效识别并抑制更为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3)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在监督和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方面尚未发挥有效作用。本文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涉及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且研究样本偏少,研究结论存在一定局限性。

参考文献:

[1]徐浩萍.会计盈余管理与独立审计质量[J].会计研究,2004(1):44-49.

[2]陈小林,林昕.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属性与审计意见——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1(6):77-85.

[3]李增福,郑友环,连玉君,股权再融资、盈余管理与上市公司业绩滑坡——基于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方式下的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2):49-56.

[4]顾鸣润,杨继伟,余怒涛.产权性质、公司治理与真实盈余管理[J].中国会计评论,2012,(3):255-274.

[5]吴水澎,牟韶红.自愿审计、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基于2006-2007年上市公司中期报告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9,35(3):124-133.

作者简介:刘长奎(1969- ),男,山东邹城,东华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财务会计、公司治理、时尚产业等领域的研究;李敏(1990- ),女,河南郑州,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财务会计、公司治理等领域的研究

作者:刘长奎 李敏

第3篇:ABC公司生产质量管理研究

摘 要: 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曾预言:21世纪将是质量的时代,质量将成为和平占领市场的最有效的武器。曾任美国 A&T质量保证部经理和付总裁的美国质量专家柯劳斯毕博士,根据多年质量管理研究与实践的经验,同样总结出:“想要质量好,并且做到一次成功和零缺陷,必须对过程经行控制。”这一至理名言。可见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对于产品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因此企业要想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必须对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经行严格的控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在国际上话语权的增加,我国企业必须改变粗放低质量的生产模式,走精品生产的道路,改变世界上其他国家对我国在制造业产品上的不正确的认识。

关键词: 质量过程控制 ;预防控制为主; 全员参与

一、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全面质量管理最早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在60年代初由美国著名质量专家菲根堡姆提出。它是在传统的质量管理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上的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公司努力提供能够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文化、态度和组织的一种描述。企业从一开始就要正确地运作,从根本上杜绝过失和浪费。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需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成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在国际标准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质量的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固有特性”是指产品具有的技术特征,不是后来认为附加的内容。“固有特性”限定了产品的质量范畴。“满足要求的程度”是指将产品的固有特性和要求相比较,根据产品“满足要求的程度”对其质量的优劣做出评价。

质量管理是对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二、ABC公司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ABC公司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加强产品品质虽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加强了对公司全体员工品质概念的培训、对工艺和品质要求进行了一定的完善、通过绩效考核强化控制落实,在品质的提高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改变以往较落后的品质管理理念,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质量成本意识

质量成本是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没有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之和。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即质量工作费、质量培训费、质量奖励费、质量改进费、工资等; 鉴定成本包括检测试验费、工资、办公费、检测设备折旧和修理费等;内部故障成本包括废品损失、返修损失、停工损失、事故分析处理费等;外部故障成本包括索赔费用、退货费用、保修費、诉讼费、产品降价损失。

在产品质量的控制上各部门缺乏质量成本的意识,在其他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降低成本的目标,唯独没有提出如何从提高产品品质上来降低成本。由于质量问题,有大量的返工和问题产品被重复检验的事件发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员工抱怨不断,产品质量仍得不到保证。

2.以事后控制为主

公司的质量管理重视事后检验,客户的投诉作为重点来进行质量的控制,处于被动的在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问题。从各条线来说也多是被动的在等待质量问题的出现,本月没有出现内部或外部投诉,就没有人去关注和分析,自认是很好,但一旦出现投诉就会相互推委,忙于应付客户的追诉。虽然在应用8D报告的形式处理质量问题,但大多流于表面,以应付客户为主。很多投诉由于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而多次遭到顾客的投诉,退货,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公司虽有制定了一些列的品质控制要求,但各部门在过程的执行中大多没有很好的执行,尤其是在各个环节的过程质量控制中。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对品质要求不严,存在过度依赖品质部门和下道工序质检员的现象,发现问题不及时报告,更有一些员工当出现质量问题后为逃避责任而掩盖问题,致使当发现问题时已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有的甚至已经流入到客户的手中,增加了公司的质量成本和信誉成本,给公司造成很不良的影响。其次管理层在品质管理上也明显的把关注点主要放在了应对客户的投诉上,而不是在如何提高和加强过程控制上做文章。同时在生产中还存在很多客户投诉的问题并不在我们制定的质量控制范围内,与客户的品质要求存在明显的脱节,造成接到投诉时措手不及。

三、ABC公司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问题的改进措施

要想做到观念的改变就必须使占最多人数的一线操作员工要对公司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因为产品最终是由员工生产出来的,只有他们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建立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总结的全过程中才能实现这一转变,因此公司可在多方面采取措施。

1.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核心团队。因为核心团队在整个生产线中将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要使核心团队的成员成为公司强有力的助手。在核心团队成员的选择上,这些员工应是技术能手,在员工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有向上的意愿和主动性,并且有一定的想法。公司通过对这些人员的培养和扶植让他们在员工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把公司正确的管理理念时刻在生产线上得以体现和传教,以点带面从而带动整个团队向全过程质量控制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提升。

2.建立绩效考核,分配向关键岗位、优秀员工、核心团队倾斜,以最终实现激励大多数员工,触动改造少数员工的目标。由于员工普遍存在一定的惰性,观望和跟风的心态,而通过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优秀员工倾斜能起到刺激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在我公司通过评选季度优秀员工、金点子奖、年度优秀员工奖,每年的加薪也向这些员工倾斜。事实也证明这对激励员工和转变观念是有积极效用的。

3.制定可行的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在制造业绝大多数的员工是劳务工,他们的待遇和福利与正式合同工由很大的差异。而这是很多外来劳务工的一个心病,始终觉得低人一等。为此我认为公司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特殊性,有的放失的为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对优秀员工可以用转正的方法来激励他们,以激发起他们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认同公司要求转变质量管理观念的想法,并积极的参与其中。让他们真正融入到公司的大家庭中,共享由于转变质量管理理念而取得的成果。

四、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产品质量提出了更严的要求。产品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以求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产品质量如果预先不控制,等到最后检验来“把关”,那就难免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有效地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产品质量以预防控制为主,是质量管理的重大发。搞好生产过程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对确保和提高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从对产品传统的质量概念中解脱出来,要充分认识到,产品质量好不只是简单的从产品最终能使用多长时间来衡量,而是要从产品的原材料、设计过程、生产过程、包装过程、运输过程等等全方位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产品的质量、体现以人为本,这是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所缺乏和忽略的。因此我们生产的产品与同类国外企业生产的产品相比较往往就是由于在许多细节上不如国外的产品而沦为低档、低价产品。因此一定要把从以事后质量控制为主转变到以预先控制为主的轨道上来,预防与把关相结合,对影响产品质量的每个环节、细节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使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处于严格化、标准化控制之下,达到稳定、可靠、优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卫国熊,何卫红.精益生产模式与全面质量管理.江西煤炭科技,2009年(1).

[2]重草.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福建质量信息,2008(6).

[3][美]凯克.博特,阿迪.博特.世界级质量管理工具(第2版).中国人命大学出版社.

[4]万寿义.成本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作者:雷宇

第4篇:公司质量管理办法

--------质量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分公司质量管理及过程控制,有效落实----工程有限公司质量管理要求,使分公司质量管理及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规定了质量目标和指标的管理与控制、质量策划、采购物资质量控制、工程技术服务质量控制、产品实现过程控制、监视和测量控制、不合格品控制、数据分析控制、顾客满意度控制等内容,是对CT.22《质量管理程序》的补充。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分公司机关各部门及所属各单位。

第二章 职 责

第四条 质量安全环保科是分公司质量监督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分公司质量管理实行分工负责制,相关专业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相关质量管理工作。

第五条 质量安全环保科负责组织年度质量目标的制定、过程质量管理的监督、QC小组管理、工程及进货质量管理的监督、工程及进货不合格管理的监督;组织一般产品质量事故的调查,配合上级部门对较大及以上质量事故的调查。

第六条 技术研发中心负责年度工程技术服务质量目标和指标的确定、分解和考核;负责组织工程质量策划(包括施工方案、质量要求、质量改进等);负责工程质量管理活动(主要包括施工

— 1 —

质量检查、质量分析会等);负责组织一般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配合上级部门对较大及以上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负责开展半年及年度施工质量分析总结和改进。

第七条 物资装备科负责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对合格供应商实施评审及采购物资质量检验验收,负责落实产品质量抽检以及上级抽检的日常管理。参与因采购产品造成的一般质量事故的调查,配合上级部门对较大及以上质量事故的调查;负责开展半年及年度物资采购质量分析总结及改进。

第八条 技术研发中心负责年度地质资料质量目标和指标的确定、分解和考核。

第九条 物资装备科负责设备的监造管理,新引进设备的质量验收和管理。

第十条 市场管理科负责对顾客满意(半年和全年)调查及分析总结。

第十一条 其它科室按职责分别承担相关质量管理和项目的策划。

第十二条 分公司机关相关部门及所属各单位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主要领导全面负责本单位质量工作,成员包括主管领导、质量管理员和基层队质量管理员,每年年初上报计划经营科质量管理机构和成员名单。质量管理机构负责落实质量管理直线责任,落实相关质量目标和质量要求,进行本单位质量目标分解考核,及时开展质量管理推进、质量损失率、质量经验分享、

— 2 —

QC小组等的质量管理工作的落实,并及时上报相关质量管理资料。

第三章 管理内容

第十三条 质量目标和指标

(一) 质量目标和指标的确定

1. 分公司的质量目标与----工程公司的质量目标相一致,即“零事故、零缺陷,质量一流、服务一流”。

2.质量安全环保科年初组织相关部门及单位,依据上级部门年度质量工作目标指标、所服务油田的工程技术服务要求等,在年初确定年度质量指标。相关部门、单位将年度质量指标等及时分解到相关单位并进行定期考核。

3. 主要施工质量指标有

(1)试油层工程质量合格率 (2)试油层工程质量优质率 (3)试油地质资料全准率 (4)试油地质资料优良率 (5)修井工程质量合格率 (6)修井工程质量优质率 (7)酸化工程质量合格率 (8)压裂工程质量合格率 (9)酸化资料全准率 (10)压裂资料全准率 (11)射孔一次成功率 (12)射孔资料准确率 (13)测试资料准确率 (14)测试工程质量合格率 (15)试井工程质量合格率 (16)试井资料准确率 4. 顾客满意测评指标有(1)顾客满意度 5. 进货物资管理指标有

(1)采购物资进货验收率 (2)重点产品采购进货合格率

— 3 —

6. 质量事故指标有:(1)杜绝重大及以上质量事故

(二)质量目标和指标的考核

1. 技术研发中心对试油层工程质量合格率、试油层工程质量优质率、修井工程质量合格率、修井工程质量优质率、酸化工程质量合格率、压裂工程质量合格率、射孔一次成功率、测试工程质量合格率、试井工程质量合格率等进行考核;

2. 技术研发中心对试油地质资料全准率、试油地质资料优良率、酸化资料全准率、压裂资料全准率、射孔资料准确率、测试资料准确率、试井资料准确率等进行考核;

3. 市场管理科对半年及年度顾客满意度进行考核; 4. 物资装备科负责采购物资进货验收率、重点产品采购进货合格率考核;

5. 人事劳资科负责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年终绩效考核。 第十四条 质量策划

质量策划主要对质量要求、工艺要求、风险控制等进行策划。

(一)技术研发中心和技术开发科对以下过程应进行质量策划

1. 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服务项目。 2. 首次进入新区域的作业项目。

(二)质量策划的内容

1. 对石油工程技术服务项目和产品的质量特性进行识别,建立质量目标、要求和约束条件;

— 4 —

2. 为实现质量目标进行准备和安排(包括确定阶段过程、文件和资源需求);

3. 分析质量风险,制定预防措施(包括验证、确认、评价、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接收准则等)。

(三)质量策划的实施

1. 在新产品、新工艺项目、新技术服务项目实施前,工程技术科或科技管理科进行质量策划,并根据策划结果编制《质量计划》,经分公司主管领导审核,分公司经理审批后实施;

2. 首次进入新区域施工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作业项目和合同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在人员、设备设施动迁前,工程技术科、工程地质研究所组织进行产品质量策划,并编制《质量计划》,经分公司主管领导审核,分公司经理审批后实施。

第十五条 采购质量控制

(一)物资装备科对所购物资类的采购信息、采购合同、物资采购质量、进货检验、不合格处理等方面进行管理。

(二) 物资装备科对购置设备、设备类产品的采购合同进行管理。

(三)重点监视的进货产品

1. 物资装备科应确定国家实行产品生产许可证、强制认证的进货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涉及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及安全防护装置(附件)、劳动防护用品、消防产品、防喷器、卡瓦、吊钳、吊卡、吊环、节流压井管汇、钻井液管汇、阀门、低压电器、监

— 5 —

视和测量设备等重点产品;

2. 集团公司实行产品质量认可管理的石油用化学剂产品; 3. 用户投诉及反映质量问题多的产品。

(四)质量安全环保科对采购物资质量管理过程进行监督,主要监督内容如下:

1. 产品生产许可证、国家强制认证和集团公司产品质量认可管理的产品,其供方和生产产品企业是否取得相关的资质证书;

2. 产品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集团公司企业标准或产品生产企业标准要求,是否为国家、地方政府、集团公司和公司组织监督抽查中的合格产品;

3. 采购合同中是否明确产品质量标准、验收方法及验收内容、质量责任,对质量有特殊要求的采购物资是否签订补充技术协议等;

4. 物资采购部门是否建立到货质量检验制度,对到货实行了产品质量检验,对不合格产品是否按规定进行了处理。

第十六条 工程技术服务和产品实现过程控制

(一)在最终的检验中不能进行验证的过程为特殊过程,对特殊过程应进行过程确认, 工程技术科在施工方案中应明确特殊过程确认要求。

(二)对特殊过程的施工,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确认施工能力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

1. 对人员能力的确认;

— 6 —

2. 对设备、设施的确认; 3. 对原材料的确认; 4. 对工艺或施工设计的确认; 5. 对操作方法的确认; 6. 对工作环境的确认; 7. 对工作记录的确认。

(三)标识和可追溯性

施工单位在工程技术服务和产品提供过程中,应以适当的方式对产品进行标识,以明确产品状态及其监视和测量状态。

第十七条 质量监视和测量

质量监视和测量主要包括监督检查、检验和验收等。

(一)进货质量监视和测量

1. 物资装备科对物资采购的监视与测量应落实物资供应商管理并进行合格供应商的评定、物资采购管理实施细则的制定及落实、重要采购产品资质验证等管理,对经验收的不合格产品进行隔离等处理。

2. 物资装备科落实对设备监造、安装与验收质量的监视与测量,制定监造计划,落实监造要求。

3. 所属各单位对进货产品进行入库验收,填写记录,发现不合格及时隔离并报告。

(二)过程监督检查

1. 技术研发中心对施工作业过程质量进行监视和测量,应制

— 7 —

定监督检查要求,有效实施。

2. 施工过程质量的监视和测量以部门抽查、各单位日常监督检查为主。重点井实行工程师驻井及处级责任人负责制;重点施工环节召开多专业路技术协调会;特殊工程质量事故实行专家会诊(包括甲方专家)。

3.市场管理科对顾客满意度进行监视和测量,开展顾客满意调查,进行半年和年终总结。

第十八条 不合格品控制

(一)技术研发中心负责对施工工程不合格进行调查,落实责任,组织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监督落实;负责工程质量事故、工程事故复杂的管理。

(二)物资装备科负责进货产品质量事故的管理以及采购产品不合格品的管理。负责调查,落实责任,监督整改。

(三)设备监造发现检验结果不符合规定时,物资装备科应及时通知制造单位进行整改、返工或返修;对无法当场处理的质量问题,应书面通知制造单位,要求暂停该部件转入下道工序或出厂,并要求制造单位处理;当发现重大质量问题时,立即向制造单位出具书面停工通知,并及时报告大型设备监造领导小组。

第十九条 处罚

(一)在采购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过程中,发现责任部门和单位有下列行为的,按《----工程公司质量工作考核与奖罚管理办法》进行追责处罚:

— 8 —

1. 采购未取得国家生产许可证、国家强制认证、集团公司产品质量认可证和本公司产品质量认可证等相关重点产品;

2. 采购非合格供方产品或采购合格供方核定范围外产品; 3. 采购国家、地方政府、集团公司和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通报不合格产品;

4. 产品到货后,未按规定要求进行产品质量检验验收; 5. 不履行入库检验制度或弄虚作假隐瞒产品质量缺陷; 6. 驻厂监造未按产品质量驻厂监造目录实施驻厂监造; 7. 未在采购合同中明确产品质量标准、验收方法、质量责任,对质量有特殊要求的采购产品未签订补充技术协议。

(二)工程技术科对施工质量进行考核。

(三)发生施工质量事故的,根据质量事故调查并认定有责任的,视情节轻重,以体系文件质量事故管理要求执行。

第二十条 质量管理活动

(一)技术研发中心、相关单位应开展施工质量分析,对施工过程进行总结,查找问题,组织制定改进措施。

(二)质量安全环保科应组织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利用质量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每年进行QC小组注册以及课题登记,小组材料的整理,评审推荐优秀成果到上级部门。

第二十一条 数据分析

(一)收集数据

— 9 —

收集的数据应包括:工程技术服务质量、产品质量信息;过程能力的信息(包括不合格率控制、设备管理等有关信息);采购信息(交付、价格、质量);合同执行信息;市场信息等。

(二)分析评价

1. 技术研发中心、物资装备科等相关部门应每季度、年终,收集、记录、统计和分析与本专业相关的数据,并将数据分析评价存档、保留记录;物资装备科应每半年、每年年底对采购过程的物资采购质量、交货准时性、价格、服务、供应商等做一次全面评价与分析;市场管理科每半年、每年年底对搜集的顾客满意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2. 分公司各单位对相关质量管理数据进行分析评价。 第二十二条 持续改进

(一)改进项目确定的原则:

1. 目标和指标的调整、优化应确定为改进项目; 2. 顾客提高要求的期望应确定为改进项目;

3. 施工作业工艺、生产工艺的优化应确定为改进项目; 4. 设备、设施的改进应确定为改进项目; 5. 环境绩效的提高应确定为改进项目;

6. 过程的改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应确定为改进项目。

(二)改进项目的组织和实施

改进项目由项目负责部门组织制定改进项目计划,改进项目各阶段的实施应保留记录。

— 10 —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分公司质量安全环保科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 11 —

第5篇:国泰公司质量管理办法

吉林省国泰石油开发有限公司

质量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吉林省国泰石油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公司)质量管理,贯彻质量至上理念,明确质量责任,提高质量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根据国家质量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泰公司公司及其附属关联公司(以下统称所属单位)井下作业工程技术服务质量管理工作。井下作业工程技术服务工作包括井下大小修、压裂、油气井测试作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质量管理是指依照国家质量法律法规和作业质量标准对井下作业工程技术服务质量实行全过程控制、改进、监督,物资采购产品质量的检测与监控等活动。

第四条 国泰公司质量管理工作坚持源头把关、过程控制,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完善体系、持续改进,落实责任、强化监督,服务用户、追求卓越的原则,为能源公司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油水井工程技术服务

第五条 国泰公司质量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体制。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 1制定本部门质量管理细则、质量规划和质量工作计划;负责组织制订本部门质量标准,负责本部门专业质量监督和质量统计分析工作,组织协调处理本专业范围内的重大质量纠纷,参与调查处理重、特大质量事故。

第八条 所属单位应当明确质量管理部门,统一归口本单位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的职责由所属单位依据本办法结合本单位实际确定。

第九条 国泰公司质量监督管理机构承担国泰公司井下作业工程技术服务质量监督抽查检验、质量仲裁检验等工作。

第三章

质量管理基本要求

国泰公司实行井下作业工程技术服务质量责任制。所属单位是质量工作的责任主体。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是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对本单位质量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国泰公司前线项目部及其它部门对归口管理业务或单位质量工作负专业管理和监督责任。

国泰公司技术管理部与安全生产部对国泰公司质量管理工作负综合管理和监督责任。

第八条 质量责任划分和认定,按以下原则执行:

(一)前线项目部对施工作业井保质期内出现的质量问题承担责任;

(二)物资采购及保管单位对井下作业配件使用年限内对作业工程质量各负其责。

- 3第十五条 所属单位从事井下作业相关施工作业,聘请外部单位时,应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

第十六条 所属单位应根据需要配备质量管理人员和质量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和质量技术人员应经过质量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第四章 质量控制与改进 第一节 井下作业质量控制

第十七条 所属各单位应根据质量标准和能源市场需求,制定井下作业工程技术服务质量升级计划和新产品开发计划。重要井下作业工程技术服务质量升级计划和新产品开发计划由国泰公司制定。设计评审、鉴定应由国泰公司专业部门或技术专家组织。

第十八条 采购单位除公开招标采购外,应在国泰公司物资供应商库中选择供应商。采购单位应组织对原材料、外协件质量进行验收。对重要的原材料、外协件,产品生产单位应进行复验,验收合格的方能投入使用。

第十九条 井下作业工程技术服务应满足质量要求。

相关技术管理部门应按照井下作业质量要求制定井下作业工艺规范和操作规程,确定质量控制点。井下作业工艺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由公司、本单位质量或技术负责人批准。

岗位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井下作业工艺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对本道工序质量负责,本道工序不合格的不得转入下道工序。未经批准,

- 5管理评审,制定并实施质量改进措施。

第二十八条 所属单位应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进行分析,查找原因,组织整改,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第二十九条 所属单位应按统计分析井下作业配套产品、工程技术服务质量状况,形成质量分析报告,分别报国泰公司技术管理部与安全生产部。

第五章 质量监督

第三十条 国泰公司实行井下作业服务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国泰公司、专业技术质量管理部门及所属单位质量管理部门组织对服务施工作业井和采购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监督抽查具体程序和要求按照国泰公司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国泰公司对重要采购井下作业产品实行驻厂监造制度。 第三十二条 国泰公司技术管理部与安全生产部应对所属单位质量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通报监督检查结果。

第六章 质量责任

第三十三条 国泰公司实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违反本办法规定或出现质量问题,应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三十四条 井下作业配套产品、工程技术服务质量业绩纳入各级单位负责人业绩考核。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责任不落实、质量业绩考核未达到规定要求、质量监督抽查连续两次出现质量不合格的,对

- 789 -

第6篇:路桥公司质量管理办法[1]

宁夏路桥桥梁公司工程质量管理办法

第一条 总 则

一、为了确保我公司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岗位责任制,切实加强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工的质量管理意识,确保工程质量。在此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二、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中心,也是生命,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质量具有否决权,各部门、全体职工必须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生产出优良的工程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出现不合格工程是我们的耻辱,对工程质量必须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对施工全过程实行以工序保工程质量的全面质量管理,开展质量攻关小组活动,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层层负责,层层把关,一切按施工规范、技术标准办事,把提高工程质量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上,以优良的工作质量,严格各自的岗位职责,把握好各个工序以确保争创全优工程,为企业争光填彩。

三、为了真正落实工程质量管理,在工程质量问题上实行奖罚制度,对优秀者采取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而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采取罚款与教育相结合的办法,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公司经理、总工负责全公司的工程管理,质量检查和质量监督指导,具体业务由总工负责实施和落实,生产技术质量部负责配合。

五、为了搞好施工管理,特别是工程质量管理,每承担一项公路工程任务,公司对工程项目部、项目部对班组必须层层签订施工承包合同,在合同中,必须突出指标和质量责任,并纳入到对项目的考核中。

第二条 质量管理岗位责任制

一、工程质量实行项目负责制。各项目经理部的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项目总工负总责并具体落实,对项目经理负总责,建立详细的质量管理体系,报公司经理审核批准执行。

1

二、工程项目总工对工程质量全面负责,并建立相应的内部责任制,在质量管理中起技术指导、管理、监督等作用,项目部要对职工进行“质量第一”的思想教育,出现工程质量事故坚持三不放过(质量事故原因不清,责任不落实不放过;群众未受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做处理不放过)原则,根据事故的情节,必要时进行行政处理。

三、公司总工的职责和权力。 公司总工的职责:

1、参与制定施工组织设计。

2、制定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3、审查承包方案,按权限规定程序修改和变更设计。

4、制定工艺流程,组织施工。

5、组织职工学习,贯彻执行施工规范、公司程序文件及质量手册、技术标准等。

6、定期组织工程质量检查,处理工程质量事故和缺陷。

7、组织编制竣工文件,参与检查和交工验收。 公司总工的权力:

1、在公司经理的授权下,有权调动在公司的人力、物力和机械设备,强化施工管理;

2、有权根据工程质量的好坏,决定职工奖励工资和分配;

3、有权对工程质量事故和缺陷进行惩处。

四、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在公司总工的领导下,负责本项目各项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对项目负责人承担工程质量管理技术责任,负责贯彻实施工程施工的各项规范、标准、办法、细则等,凡属于审查设计文件不细,施工技术交底不周,施工技术指导失误,工程质量检查不细,技术管理不严,制止不力,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缺陷者,项目技术负责人均负一定的质量责任。

五、各级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的责仅。

1、公司总工:在公司经理领导下,负责全公司范围各项目工程质量管理

2

工作,对公司经理承担工程质量管理技术责任,负责贯彻实施工程施工的各项规范、标准、办法、细则、贯标等,组织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审定施工方案、审查设计文件,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公司相关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监督检验,负责竣工文件的编制。

公司总工是开展全民质量管理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应根据各工程特点,开展QC小组活动,提高工程质量,工程技术问题有决策权,对工程质量有否决权,对下属工程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有使用管理,考核培训,推荐重点,建议奖罚等权力。

2、生产技术质量部:在公司经理和公司总工的领导下,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审定重大技术方案,组织QC小组活动,进行施工技术指导,办理竣工验收,参与决定质量奖罚,负责成本预测与控制,负责内部质量监督,试验监督,组织对各分项工程进行中间检查验收,并参与建议质量奖罚,对工程质量具有否决权。

3、工区负责人:在本工程项目负责人领导下,对所承担的工程施工全面负责,按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负责施工过程管理的质量控制,原则上每月两次定期组织自检及不定期的分项检查,确定产品的合格率和优良率,负责现场施工管理、物资管理和机械设备管理,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试验,施工原始记录工作,参与决定操作班组或个人的质量奖罚。

5、工程队技术负责人:负责所承担工程技术管理和工程质量管理,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工艺流程、操作要领,向班、组长和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指导,严格中间检查,加强过程控制,负责填写原始记录和自检记录。检查指导工程试验,掌握试验结果,参与决定对操作人员的质量奖励,对工程质量具有否决权,认真学习规范、标准、办法、细则,一切按规范标准办法细则办事,如有异议,应向项目技术负责人请示汇报,不得自行其事,凡属于工程技术管理造成工程质量事故和缺陷,应负直接责任。按工程要求及时补桩放样、测量、严格控制检查构造物的几何尺寸,负责填写各项原始

3

记录,测量工作如有失误,造成返工浪费,应负直接责任。

6、施工班(组)长:按受工区技术人员的指导,具体组织施工作业,指导操作工按施工规程操作,明确个人职责,考核班组成员工作业绩,按工作质量好坏决定成员的奖金分配。

7、试验人员:具有科学态度,按工程要求完成全部试验项目,试验要及时,数据要准确,试验结果及时上报项目部技术员,试验的误差系数必须在规定范围,不得造成浪费(包括超强、造成工料浪费)。指导工地按试验要求组织施工,认真填写各项原始记录,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把好试验关。

第三条 奖 罚

一、经竣工验收,工程按设计施工预算项目要求完成,工期按时或提前,生产安全无大事故,完成了工程费用节约指标,工程质量达到合同规定的指标,由公司按总公司承包细则规定计算奖励额度,报总公司批准发放,完不成合同规定的工程质量分项工程优良率指标,对项目部按总公司承包细则进行罚款,并在工资中扣除。

二、工程竣工验收,评为优良工程,且该项工程成本完成了规定的节约指标,由公司给项目部全体成员按承包细则规定进行奖罚;工程验收评为合格工程者,但未完成规定的分项工程优良率,对项目部全体成员按照承包细则规定进行罚款。

三、项目经理必须把工程质量指标分解到各班组,并落实到具体人,促使形成人人重视工程质量的局面。

四、发生工程质量事故,要追查原因,分清责任,按事故的大小,对责任人按总公司相关管理条例进行处罚。

五、按施工规范和施工技术操作规程施工,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凡在施工中发生违章作业,不按施工规范和具体有关规定施工而造成经济损失的,对直接责任人按总公司相关管理条例进行处罚。

六、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未经主任工程师及主管领导的批示,擅

4

自改变设计或把设计要求搞错,粗制滥造,使工程不符合设计、验收标准,对直接责任人要视情节轻重,按总公司相关管理条例进行处罚。

七、质检、试验人员必须认真科学的完成检验工作,不得出现使用数据错误造成工程损失、弄虚作假、资料粗制滥造等现象。

第四条 其 它

一:严格报表制度是工程质量考核的重要手段,各项目经理部在每月填报工程完成情况时,要填报当月施工工程质量状况,没有报告或隐瞒事故不报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按总公司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二:本管理办法未含盖或同总公司有冲突的地方以总公司的管理办法为准。

三:考核内容及要求见后附《考核项目的要求及评分标准》。 四:本管理办法,从即日起执行,以前相关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5

第7篇:公司质量管理责任制度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责任制度

编制单位:贵州顺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加强城北二级客运站工程质量管理,落实工程建设质量职责,确保城北一级客运站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依据《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及有关上级部门规定以及而制定。

第三条本工程实行“项目法人(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

第二章建管局质量管理职责

第四条建管局应根据国家和水利部有关规定依法设立,主动接受上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其质量体系的监督检查,完成对质量体系的建立。

第五条根据岳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规模和工程特点,按《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依据工程特点建立质量管理机构和质量管理制度。

第六条工程开工初期应明确工程建设质量方针及质量管理目标。

第七条建管局在工程开工前,按规定向水利部质量与安全监督总站海河流域分站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主动接受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

第八条建管局应监督各参建单位建立各自的质量体系,努力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第九条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管局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抽检。工程完工后,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工程质量验收、签证。

第十条建管局抽查监理单位监理日志、施工单位施工原始记录、施工日志记录及其他资料。

第十一条建管局在工程质量检查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通知监理单位。

第三章监理单位质量管理职责

第十二条监理单位根据所承担监理任务向岳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现场派出相对应的监理机构,人员配备必须满足工程项目要求。监理工程师上岗必须持有水利部颁发的监理工程师岗位证书,一般监理人员上岗要经过岗前培训。

第十三条监理单位应根据监理合同参与招标工作,必须从保证工程质量、全面履行工程承建合同出发。

第十四条监理单位主持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解决施工技术问题,并签发设计图纸。

第十五条监理单位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各种试验等,检查与督促施工过程中常规质量控制工作。

第十六条监理单位在收到施工单位开工申请报告后,审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并向施工单位发布开工令,施工单位方可正式开工。

第十七条监理单位应指导监督合同中有关工程质量标准、要求的实施;参加工程质量检查、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和工程验收工作。

第四章设计单位质量管理职责

第十八条设计单位应对本单位编制的设计文件的质量负责。

第十九条设计单位必须建立健全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做好设计文件的技术交底工作。

第二十条设计文件必须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设计文件应当符合国家、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技术规程、标准和合同的要求。

2.设计依据的基本资料应完整、准确、可靠,设计论证充分,计算成果可靠。

3.设计文件的深度应满足相应设计阶段有关规定要求,设计质量必须满足工程质量、安全需要并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

第二十一条设计单位应按合同规定及时提供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纸,在施工过程中要随时掌握施工现场情况,优化设计,解决有关设计问题。对本工程,设计单位应按合同规定在施工现场设立设计代表机构或派驻设计代表。

第二十二条设计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在阶段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中,对施工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提出评价意见。

第五章施工单位质量管理职责

第二十三条施工单位必须按其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承揽工程施工任务,接受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其资质和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施工单位必须遵守合同规定,严格按批准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要求认真组织施工,不得擅自变更工程设计和质量标准,并对其施工的工程质量负责。

第二十五条施工单位不得将其承建的水利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进行转包和分包。

第二十六条施工单位应对所承包的工程质量检查实行“三检制”,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要建立与施工规模相适应的稳定专职质检机构和专职质检员,接受监理工程师常规施工质量检查和控制工作,同时,要主动接受建管局质检人员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施工单位专职质检机构、专职质检人员和仪器设备的配置有关资料,必须在申请开工前交监理单位,经审查确认后备案,作为施工单位开展质检工作和监理单位及建管局进行检查的依据。对专职质检机构、人员和设备不合格或不落实的施工单位,监理工程师不予签发开工令。在施工过程中,专职质检人员如有变动,应及时通知监理单位。

第二十八条施工单位完成的工程量经监理工程师核定,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做为工程结算的依据。

第二十九条施工单位的专职质检机构应及时收集整理施工日记、施工原始记录、施工大事记、施工质量检查记录、材料和设备的试验、鉴定资料、验收签证资料、质量等级评定等有关资料,并按有关规定及时上交监理单位。

第三十条出现影响施工的技术问题,施工单位应请现场监理工程师研究解决,若监理工程师解决不了,应及时通知总监理工程师,由总监理工程师主持召开由建管局、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参加的技术会议共同研究,作出决策后实施。

第三十一条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生质量事故,施工单位应按“三不放过”的原则,调查事故原因,研究处理措施,查明事故责任者,并向监理单位递交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处理原则按《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办理。

第三十二条工程竣工。质量必须符合国家和水利行业现行的工程标准及设计文件要求,并向项目法人(建管局)提交完整的技术档案、试验成果及相关资料。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本规定由建管局工程处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8篇:公司质量事故处理办法

为切实加强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员工的质量工作行为,使员工的质量意识不断提高,达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

对质量事故的管理,要严格执行“三不放过”(产生质量事故的原因未分析不放过,质量事故的责任人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未落实不放过)的原则,增强全厂职工的质量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认真执行我公司质量管理的有关

规定;严格工艺纪律,做好质量事故的记录和统计。

第二条

质量事故的定义:

凡设计、工艺、生产制造(运输、储存)检验等过程中,因以下原因造成成品批报废、成批返修、降低等级或降价处

理、退货、索赔,对用户造成不好影响或影响生产计划和质量指标完成的称为质量事故。

1、图纸、工艺错误。

2、生产指挥错误。

3、违反工艺纪律。

4、操作不认真负责。

5、检验员漏检错检。

6、设备故障、仪表仪器失准。

7、材料混杂或发错。

8、运输保管不善。

9、管理不善或弄虚作假。以次充好。

10、工装制造质量及工装管理不善。

第三条

发生严重质量事故,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大事故:

1、直接经济损失2000元以上,或退货索赔经济损失达5000元以上。

2、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客户成批退货或受到索赔罚款并已造成不良影响;

3、因质量问题,造成客户投诉或新闻媒体暴光,给企业造成严重影响、损失的;

4、因质量事故造成公司不能完成月、季或年度生产计划和质量指标的。

第四条

发生重大事故,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为较大事故:

造成经济损失1000元以上,或退货索赔经济损失达3000元以上的。

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客户总成件退货或受到索赔罚款并已造成不良影响;

废品或返修工时在12小时/批以上的。

因质量事故造成不能完成月份、季度计划或质量指标的。

第五条

发生较大事故,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为较大质量事故:

1、经济损失在500元以上,或三包费用1000元以上的。

2、废品或返修工时在8小时/批上的。

3、虽不符合上面两条,但有下列情况者:

1)机加工:成批生产的关键件的关键尺寸3件以上不合格。一般尺寸5件以上不合格;或成批生产的一般件10件不

合格以上情况虽可回用,但影响性能或个观使用的。

2)焊接件:

在一个部件上经检验发现出现5处以上焊接质量问题的;

造成该某个大部件(1公斤以上)无法返工修复报废的;

当日焊接的某批次焊接件经检验发现有10件以上不合格的;

3)、冲压(锻)件:与机加工件相同。

4)、热处理件:经热处理的零件(包括工装零件)出现成批开裂、硬度不合格,碳和氮化不合格产生严重变形,而

使零件无法返修,或虽返修但影响零件的质量。

第六条

质量责任:

1、由于图纸(包括工装、二类工具设备等)工艺文件标准错误造成的质量事故:

图纸尺寸差错:设计和尺寸标注的错误,质量责任设计人员承担70%,审核人员承担30%。

2、工艺出现差错:经首检发现,其质量责任由工艺技术人员承担90%。操作者承担10%。如工艺出现差错虽经首检未发现和有效防止,其质量责任由工艺承担70%。检查员承担20%,操作者承担10%。如操作员发现错误,提出异议未被

接受,操作员不承担责任。

在工艺技术人员承担的70%中,工艺编制设计者承担60%,审核者承担30%,会签者承担10%;

3、操作者造成的质量事故:

1)、操作者不执行“三按”、“三自”和首检、交检制度或工作不负责所造成的事故全部由操作者本人负责。

2)、在师付指导下操作的徒工,造成的质量事故,由指导的师付负全部责任。

3)、尚未取得操作证的徒工,在无师付指导的情况下,受命于领导各管理人员下达的与本人技术不相称的操作指令

进行作业,造成的质量事故,指令者承担70%,徒工承担30%。

4)、因不执行文明生产所规定的制度,导致零件成批磕碰,锈蚀的,由当事人负责。

5)、由于仪表(包括热工)量具未按规定进行周期检定;事故者负30%责任,车间主任承担负50%责任,质检人员

承担20%。

6)、操作者在生产中发现工艺问题,避免了损失,应有奖励,可做为合理化建议申请计奖。

4、检验人员图纸造成的质量事故:

1)、检验员首检错误造成质量事故,由检验员负60%责任,操作者负70%责任。

2)、零件完工检后发现质量不合格,或下道工序发现上道工序不合格而造成事故者,操作员负50%责任,车间主任

承担20%责任,质检员承担30%责任。

3)、检验中未巡检或巡检错误造成质量事故,检验员负责制30%责任,操作者负70%责任。

4)、整机出厂后发现质量问题致用户退货、索赔、返修等造成的质量事故,操作员负50%责任,车间主任承担20%

责任,质检员承担30%责任。

5)、量具和仪表不合格检验员应予封存,如交车间使用造成的质量事故由有关检验员负全部责任。

5、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质量事故:

1)、因领导错误指挥或管理人员错误下达产品指令(包括不具备生产条件而强令下达生产指令),指使操作员违反“三按”要求,造成的事故或管理人员承担70%,操作员承担30%责任。如操作员提出异议未被接受,由指挥者负责。

2)、因管理混乱或管理员不重视质量,工序完工不交检造成的质量事故,由当事人承担70%,车间领导承担30%。

3)、因管理混乱或管理员工作失误造成发材料(材料必须有手续,无手续按错发处理)、毛坯、零件或外购等质量

事故,由库房或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6、凡采购员因工作失误,采购不合格的原材料、外购件,标准件和外协员外协的毛坯、零件或工序无合格证,且不合格未经检验就投料,造成质量事故的,由采购员、外协人员承担70%责任,投料者承担30%。如已交检,检验员工作失

误,判断为合格造成事故的,由采购员或外协人员承担70%,检验员承担30%。

7、产品完工未检验开出合格证,就入库供货造成用户退货的,索赔和返修等质量事故。由车间主任、生产部长和供

销部各承担三分之一责任。

第七条

工装问题造成的质量事故:

1、工装制造不合格、检验时误判为合格,由此造成的质量事故,由技术部承担50%责任,检验员承担30%,工装使

用部门有关人员各承担20%责任。

2、使用工装的操作员如使用、保管不当使工装损坏或降低精度造成的质量事故,由操作员负责。

3、工装运输过程中损坏造成的质量事故,由当事人负责。

4、已验证的工装,在库房保管不善,致使工装损坏或精度损失造成的质量事故,由保管员承担全部责任。

第八条

因设备故障造成的质量事故:

1、因设备大修人员工作不负责任,未维修好就交付使用造成的质量事故,由维修人员承担90%,车间主任承担10%;

小维修人员未维修好就交付使用造成的质量事故由小修理人员负责。

2、因操作员对设备使用保管不当造成设备故障而出的质量事故,由操作员负全部责任。

3、明知设备有故障停用,如操作员擅自自动用造成的质量事故,由操作员全部负责;如管理员错误指挥造成的质量事故,由指挥者负80%责任,操作规程员负20%责任,如操作员事先提出异议未被接受,由指挥者负全部责任。

4、设备到大修期,由于种种原因未大修而继续使用,由生产部长、车间主任共同承担责任。

第九条

包装运输的质量事故:

1、因包装不好,运输和保管中包装箱损坏造成的质量事故,包装工承担90%,检验员承担10%;如未交检,则包装

工负全部责任。

2、运输过程中因工作失误造成产品质量事故,由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第十条

质量事故报批办法:

出现质量问题时,应先检验员开出不合格品单,或报废单,并及时通知车间主任(或质量管理部)。

第十一条

车间主任或生产部长根据本制度的规定判断,是否构成质量事故;如已构成质量事故,车间主任或生产部长应会同质检员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事帮进行分析;根据“三不放过”的原则,明确原则,明确责任,找出原因和制定预防措施,如事故

责任不是车间,则质检员填写信息传递反馈单,并传相关部门处理。

第十二条

由责任部门的质管领导小组在一星期内填写“质量事故分析报告表”,一式三份;根据本制度处理规定填写好处理意见,转交质检科签署意见(对事故情况予以证实);再转交质量部,质量部接到报告表后于5日内代表厂部签署最终处理决定

后,再将报告表返回质检科和责任部门各一份,另一份质量部留存备查。

第十三条

较大的质量事故的处理由质量部送交总工程师处理决定;对于重大质量事故,质量部或总工程师视情况召集公司质量

管理会议研究作出决定。

第十四条

质量事故的处理规定:

1、凡产生重大质量事故的责任者,经济损失在2000元至5000元的,扣发当月奖金和下浮一级工资半年;赔偿经济损失30%;5000元以上至10000元者,扣发当月奖金和下浮一级工资一年;赔偿经济损失20%;10000元以上者,扣发当月奖金和下浮一级工资一年外,赔偿经济损失10%;以上情况除经济处理外,根据情节轻重和后果并给予其他行政纪律

处理。

2、凡产生较大质量事故的责任感者,经济损失在2000元以上至5000元者,扣发当月奖金和下浮一级工资二个月;

5000元以上至10000元者,扣发当月奖金和下浮一级工资三个月;

3、凡生产一般质量事故的责任者,经济损失在1000元以下(包括至500元,但定为一般质量事故的)扣发一个月

奖金;1000元以上至2000元者,扣发当月奖金和下浮一级工资一个月。

第十五条

注意事项:

1、凡有关的生产部门、管理人员或检验部门及人员,违反国务院“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中有关规定,造成不良后果,

上级部门已按“条例”进行处理的,不再按本制度另作处理。

2、操作者、检验员、管理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如实反映质量事故真相,凡弄虚作假、夸大、缩小和隐瞒事故,

推卸责任者,加倍处罚。除经济上予以制裁外,视情况轻重,给予不同的行政处分。

3、质量事故的责任必须落实到人,不得含糊地定“XX小组”“XX车间”等,填写清楚缺陷单和事故分析单,并注明清楚

事故由哪一道工序引起。

4、事故累计损失价值系指造成报废的本道工序和以前各工序之和乘件数之积再加材料费用之和。作回用处理的事故

损失只按本道工序工时计算损失。

5、按规定进行经济处罚的款数,除赔偿费由财务处归入成本外,扣罚的奖金和下浮的工资应交质量部,作为开展全

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奖励表彰先进的费用。

第十六条

每月10日前,质量部应将质量事故处理情况按考核要求填写表格,通知责任部门,以便对责任者进行经济处罚,并

适时通报全厂。

第9篇:公司技术质量体系管理办法(草案)

XX公司

技术质量体系管理办法

1 目的

技术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为提高公司技术质量管理水平,促进技术质量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使技术质量系统的管理工作正常有序、技术质量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强化技术质量管理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2 适用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技术质量体系的管理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及要求。本办法适用于本公司技术质量管理系统的各项管理工作。 3 职责

3.1 公司实行两级技术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即公司→技术质量部(含检测中心和设备监督管理)、拓展部。

3.2 公司由总工程师负责领导、组织全公司技术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3.3 技术质量部、拓展部在总工程师领导下分别开展工作。技术质量部负责全面开展公司的技术质量具体管理、实施工作,完成公司技术质量工作目标;拓展部负责机电一体化、自动化设备的研究开发及管理、新市场开发及管理,完成公司开发目标。

3.4 技术质量部人员构成由公司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任务量来配置。至少配备一名部长(兼工程师)和一名专职质量检验员(兼检测中心负责人),根据工作需要,必要时可增加专、兼职技术、质量管理人员数量。

3.4 拓展部人员构成根据开发工作量配置。至少配备一名部长(兼新市场开发专员)、设计师(工程师)一名,技术助理和市场助理一名,兼职或临时聘用电器工程师一名。必要时可增加技术助理和市场助理人员。 4 工作内容 4.1 总工程师

1 4.1.1 组织制定、修订技术质量系统的工作程序、规章制度和质量目标等,并监督执行。

4.1.2 组织和保障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正常运行,组织内审和外审。

4.1.3 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产品的发展动态、最新技术成果。 4.1.4 组织进行公司新产品的开发和现有产品的改进工作;审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方案,组织重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4.1.5 组织进行改进和完善公司的现有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4.1.6 审批图纸、技术条件、工艺文件等各项技术文件。

4.1.7 审批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检验规程、细则等各种质量文件; 4.1.8 审批各类设备、试验仪器的操作规程。 4.1.9 组织公司重大技术开发和改进课题的攻关。 4.1.10 组织供应商评审工作,审批合格供应商方案。

4.1.11 审核产品质量问题处理意见及不合格品的评审意见,组织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及实施。对技术质量问题和争议有最终裁决权。 4.1.12 组织进行技术成果总结、申报、评审、鉴定工作;代表公司对外进行技术谈判和技术交流。 4.2 技术质量部

4.2.1 制定产品开发及工艺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

4.2.2 新产品的开发设计、现有产品的改进。

4.2.3 制定与更新产品技术文件(包括产品图纸、设计文件、技术条件、产品说明书、工艺文件、工装图纸、工艺流程图、工序卡、作业指导书、检验规范规程、检验细则、检测试验报告、合格证以及包装、储存方法等各种技术、工艺、质量相关的各类文件),监督实施,做好发放、登记、更换和归档管理工作。

4.2.4 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研究及实施。

2 4.2.5 参与制订公司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部门质量目标。

4.2.6 协助、指导车间解决技术质量问题;监督、检查、考核生产车间的工艺纪律、质量检验执行情况;对技术质量问题和争议有判定权。 4.2.7 组织生产车间进行工艺技术、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 4.2.8 进行半成品、产品从入厂到入库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检验、验证等质量管理工作,以及对检验结果的统计、分析与上报。

4.2.9 组织进行不合格品的评审;参与顾客投诉的质量问题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对用户投诉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监督实施处理结果。进行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4.2.10 参与新开发供应商评审和老供应商质量业绩评审与考核,提供评审建议。对供应商生产设备、检测试验设备、工艺技术能力、质量保障能力等技术质量方面的相关能力有一票否决权。

4.2.11 负责检测中心的各项性能试验和检测中心的全面管理工作,制定检验、试验仪器设备及计量器具的维修保养检定计划,开展日常养护管理。

4.2.12 参与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和质量改进活动,不断改进质量体系。 5 工作流程及要求

5.1 制定、修订技术质量系统的工作程序、规章制度和质量目标等,由总工程师下达任务,由技术质量部主管人员起草编制,按规定期限报总工程师审核,提报总经理办公会议批准后实施。要求符合管理需要、有可操作性和指导作用。

5.2 新产品开发、现有产品改进、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及等研究项目,涉及费用两万元及以下的,由技术质量部提报书面申请、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案,经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后实施;计划费用超过两万元的项目,经总工程师审核后,须由总经理办公会议批准。要求按期按目标完成项目成果,并提交研究、改进报告。

5.3 技术文件管理。编制和修订各类技术文件,由总工程师下达任务,由技术质量部完成,经总工程师审核批准(纸质和电子档文件)后生效、实施执行。

3 5.3.1 要求根据产品开发和技术质量持续改进需要及时编制和修订,保证技术文件正确有效、完整统一。

5.3.2外来图纸及其他技术文件(含复印件),确认其正确有效性后,一律按本公司技术文件格式转换成公司图纸或其他技术文件。外来文件原稿随转换后的技术文件一并报批,一并移交存档,作为原始依据。 5.3.3 由技术质量部发放技术文件,一律采用纸质载体文件,必须加盖受控专用章,并按规定办理签收、登记手续。

5.3.4 技术质量主管人员要对应发放的部门做好技术交底和技术指导工作,使执行单位(包括生产车间、供应商及外协厂等)能按技术文件正确理解、有效实施,达到满足文件要求的目的。

5.3.5 技术文件制定或修订完成后,技术质量部主管人员应在三个工作日内向管理部档案员办理移交存档手续,提交技术文件纸质签审批准原稿(含外来文件原稿)、电子档原稿、移交单(内含文件明细目录)。移交单一式两份,移交人双方签字后各留一份保管备查。 5.4 技术培训管理。技术质量部每年初制定工艺技术、质量管理和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计划,经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后实施。培训计划应针对实际,重点解决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主管专业人员组织进行培训,培训后进行考试、考核,验证效果,培训过程及考试考核均应有完整签名、记录。 5.5 质量检验管理流程

5.5.1 进料检验。由采购部向技术质量部提交填写完整的《送检单》和所需的质量证明文件、试件等,检验员根据送检单的信息并按工艺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和检验规程、检验细则进行抽样检验和验证质量证明文件。要及时对检验结果出据检验报告单,反馈到采购部,作出合格、让步接收或不合格退货等处理意见。检验报告整理归档。

样品检验流程同上,检验完成后要对样品进行封存。封存样品应有标签,标注该样品的完整信息,包括名称规格、材质、等级、生产厂、送样检验日期、检验结果等等。

5.5.2 首检。检验员指导攻丝机操作人员进行首件检查,确认首检合

4 格后开始批量生产,做好首检记录。首检不合格的,应及时调整设备或工装工具,再重复进行首检程序,直至合格。

5.5.3 巡检。检验员在生产过程(攻丝、转序、包装等)中进行巡检,攻丝生产线巡检频率为每两小时一次,做好巡检记录。巡检中发现问题应向操作者或生产管理人员提出整改要求或协助建议解决办法,问题较严重时有权立即中止生产并及时向技术质量部领导报告;发现的不合格产品,检验员应指导生产部进行分类存放,开具不良品评审单,作出处置意见。严禁将不良品混入成品箱内。

5.5.4 入库检验。完成产品加工后,由生产部向检验员交验,检验员按检验规程和细则进行质量检验工作,填写相关质量记录。合格产品办理入库手续,检验员出具相应配套的合格证、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对不合格产品按程序做处置意见,相关部门按处置意见实施。 5.5.5 产品包装出厂检查。检验员按规定要求对产品质量及品名品种等信息全面检查、监控。满足发货要求的,检验员发放产品包装标签,由生产部组织人员粘贴到对应的包装箱上;不符合要求的,检验员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整改落实。

5.5.6 需要进行性能检验的产品,技术质量部通过采购部向供应商提出试样要求和提供质量证明文件,由检测中心进行性能试验,验证性能是否达标。必要时送交第三方检测机构检验。试验检测报告登记保管,按定期存档。

5.5.7 检验员每月3日前要对上月质量检验、管理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形成真实、准确的质量分析报告,以电子档形式分别报送总工程师、总经办。

5.6 质量问题及不合格品的管理流程

5.6.1 进料(含外协)中发现质量问题和不合格品时,检验员填写《质量问题通知单》,作出让步接收或返工、退货处理意见,反馈采购部通知供应商,供应商按规定期限作出整改并提交纠正预防措施,经技术质量部审核合格后形成验证意见,方可正常供货。

5.6.2 厂内生产过程发现质量问题和不合格品时,检验员立即叫停生

5 产操作,通知生产部负责人,对协助分析原因和制定纠正措施。问题较严重时检验员填写《质量问题通知书》,由技术质量部会同生产部分析原因,及时整改,并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和验证,按规定进行审核,形成闭环管理。

5.6.3 出现用户投诉的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时,由总工程师组织技术质量部、采购部、生产部共同调查、分析原因,作出处理意见。由技术质量牵头制定纠正预防措施,会同责任部门开展整改并验证效果。 5.6.4 检验员将全部纠正预防措施文件整理登记,归档保存。 5.7 供应商评审与考核管理流程

5.7.1 新开发的供应商须经评审合格后由采购部纳入合格供方目录。 由技术质量部根据采购产品的技术要求和工艺技术难易程度,向采购部提出对供应商评审的形式。

5.7.1.1 产品技术要求或工艺技术要求一般的,由供应商按我方图纸和技术条件试制、提供样品、试样,同时提交企业资质文件、主要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清单、对应样品的质量证明文件(包括原材料合格证、性能试验报告、型式尺寸检测记录等)。经样品检测、试样试验、验证各项文件合格的,技术质量部报总工程师审批后,通知采购部小批量采购试用。

5.7.1.2 产品技术要求或工艺技术难度较大的,除按第5.7.1.1项的规定外,须对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评审。评审组由采购部和技术质量专业人员2~~3人组成,按公司《供应商评审提纲》规定,对供应商的资质、主要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状况、生产、工艺技术、质量保障、供货服务等综合能力作全面考察、评审,一周内形成评审报告,作出评审结论,报总工程师审批。评审合格的允许进入小批量供货考察。 5.7.1.3 对供应商评审或小批量试用考察中发现的技术质量问题,技术质量部及时通知采购部,要求供应商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并提交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证据资料文件。

5.7.1.4 对供应商评审中的技术质量问题,直接决定评审结论,技术质量部有一票否决权。

6 5.7.2 对原有合格供应商的评审,原则上三年进行一次,仍按第5.7.1款的规定执行。连年获得优质供应商的,可以免除再次评审;一年内产品出现两次质量问题退货或三次让步接收或一次重大质量问题的,技术质量部有权提出随时评审甚至建议直接取消合格供应商资格。 5.8 涉及公司技术质量问题争议时,相关争议部门及时向总工程师报告,由总工程师组织调查、分析后作出裁决。各方必须按裁决执行。 6 考核

6.1 本办法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实施,管理部负责监督考核,由总经理办公会审议考核结果。

6.2 违反规定的,视情节予以考核处罚。

6.2.1 情节较轻且未造成质量损失后果的,给予口头批评或通报批评,每月发生类似违规两次及以上的,扣减绩效工资50元。 6.2.2 违规造成影响公司其他工作进度或产品质量一般后果和经济损失的,对直接责任者扣减绩效工资200元;损失额在1000元-5000元的,按损失额的30%赔偿;造成产品质量后果严重和损失额度较大的由总经理办公会审议决定。

6.3 在技术质量管理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取得成效的、由非生产、技术、质量人员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报告、避免造成不良后果或损失的,给予100~500元奖励;特殊奖励由总经理办公会审议决定。 7 附则

7.1 本办法经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实施。 7.2 本办法由总工程师负责解释。

上一篇:六年级英语复习提纲下一篇:围绕效益抓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