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申报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质量管理体系申报(通用8篇)

质量管理体系申报 篇1

2013年7月施工以来,项目部就把“质量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当做项目的终极目标。xxxxxx项目是局以及建筑公司进入xx市场的首个工程,也是我局能扎根xx的一个契机,所以本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我们一定要完胜这场攻坚战,有力的将我局品牌打入这片市场,为我局在xx市场的发展打好前站工作。

为圆满完成任务,项目部全体人员紧紧围绕“精心施工、狠抓落实、建造精品”的工作思路,坚持标准化管理,强化过程控制,组织学习地方性政策,不断提升项目质量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

一、项目自身特性

本项目工程特性是规模大、单位工程数量多、参与合作单位多以及施工建筑面积是我局单体项目历史之最等自身特性,同时项目部管理人员数量少、年纪轻、管理经验不足等项目部自身特性,造成项目质量管理压力巨大,为能保证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有序进行,项目部大力开展培训学习,真正的将职工夜校培训落到了实处,项目部要求质量管理人员做到明天施工干什么,今天组织学什么,确保每项施工质量都能有效监控,让每道施工工序都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快速提升了项目质量管理人员的自身水平,使新进员工很快的进入到了自身角色。

二、质量管理特色

1、成立QC活动小组

自项目成立初期项目部就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领导的QC活动小组,小组活动主要针对项目特殊工艺及重要工序进行研讨活动,通过活动使这些关键工序能够快速的达到成熟的质量管理水平,以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本年度项目部组织了《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等两项研讨活动,通过活动,快速提高了这两项工序的施工水平。

2、成立质量通病防治研讨小组

根据当地政府监管部门要求,项目部成立了质量通病防治研讨小组,通过组织研讨,编制了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研究了构造柱钢筋位移、混凝土外墙对拉螺栓孔、脚手架眼防水处理、配电箱及线管安装、卫生间防水返沿位移、现浇混凝土板负弯矩钢筋下移、楼梯混凝土成型不好、混凝土平板厚度不足、板面不平整、混凝土跑模、胀膜、漏浆等十余项质量通病,经过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制定了各项预防措施,通过实施在施工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3、样板领路打造精品

本年度项目部搭设两处样板间,多层区搭设一处,高层区搭设一处,在每一分项工程施工前,项目部依据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及现行的国家质量验收规范,组织施工队伍进行分部分项或工序样板施工,明确具体细部作法,经建设和监理单位检查评议验收后,在按照样板工艺指导大面积施工,同时加强施工过程监督、检查,不断研究改进、完善,以此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4、建立质量管理台账

项目部要求每一位质量管理人员对自身负责楼栋建立质量台账,主要针对各项关键工序,本年度项目部对主体施工完成的xx栋楼建立了内墙抹灰质量台账,主要测量检查了房间的开间尺寸、进深尺寸、层高、垂直度、平整度、阴阳角、空鼓等情况,并将测量数据下发给协作队伍,要求对存在问题的逐户进行整改,整改完成一户排除一户,确保每一户质量问题全部能够得到整改。

三、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1、质量例会和联查制度

每周四项目部组织项目质量管理人员及各施工协作队伍召开质量例会,主要针对本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质量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同时协调现场质量管理人员同施工协作队伍之间存在的问题,确保质量管理工作能落到实处,对于不负责任的项目质量管理人员和不服从管理的协作队伍项目部给予批评教育,对于屡教不改的员工或队伍项目部将给予严厉的处罚或清除出场;项目部每月组织一次质量大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现场原材料质量、实体质量、工程资料等情况,对于检查出的问题及时下发限时整改通知,项目部指定专人跟踪落实整改,2、建立考核制度

为提高参与施工协作队伍及项目自身管理水平,项目部制定了考核制度,项目部设立了120万奖励基金,本年度项目部对主体施工任务比较重的三、四、五、六、七月份进行了考核,考核奖励总计73万元,通过这几次的考核评比,大力提高了每个协作队伍的管理水平,项目部也对表现突出的项目部管理人员进行了奖励,在项目内部形成了“比赶超”的竞争现象,确保了主体施工质量满足要求。

本项目2014年度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项目总工和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①.在六、七、八月份总包部举行的“百日会战”中,项目部取得了“优胜单位”的荣誉称号,获得奖励x万元,6名管理人员获得“先进个人”称号,每人获得xxxx元奖励。

②.项目部2名管理人员在日常质量管理工作中获得监理单位高度好评,并获得监理单位每人xxxxx元奖励。

③.xxx市市委书记xxx在对项目的检查中给予了本项目高度好评。

xxxxxxxxxxxxxxxx项目

质量管理体系申报 篇2

1 影响高校科研项目申报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

项目申报是指项目申报人提出项目申请并报送相关主管部门的过程。科研项目申报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能否立项,这是申请者和科研管理部门都十分关心的问题。高校科研项目申报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既有项目本身的原因,也有体制方面的原因[1]。

1.1 科研项目本身存在缺失

1)项目选题缺乏创新性。

高校一些教师选题思路常常依赖国外已经开展过的研究工作,而对具有原创性、涉足开拓性领域的研究却较少,而创新性恰恰是决定科研项目能否立项的关键因素之一。

2)项目研究基础薄弱,研究条件不具备。

当今科学研究较侧重于对不同学科的前沿问题展开探索,许多研究领域都要求有特定的实验条件来支撑,如果申请者没有涉足过相关领域研究,或缺乏相应研究积累,基本的研究条件不具备,就缺乏竞争力,所申请项目也难以获得立项。

3)选题偏离资助范围。

各类科研项目计划均有不同的资助范围,科研项目只有紧扣各类科研项目计划的指南要求和资助重点来进行选题和论证,才能提高申报的中标率。

4)研究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承担高级别项目的课题组。

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研究队伍是科研项目获得立项的重要保证。目前,高校在协调组织有各类专家参与,且具有较强科研实力、分工合理的课题组较困难,项目实施过程中协调管理难度也较大,从而对高校争取重大项目产生了制约。

1.2 科研管理体制方面的制约

一方面,我国现行的科研评审体系在公开性和透明度方面存在一些弊端,项目评审中的一些腐败现象也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申报项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由于高校自身体制的影响。由于一些高校对科研工作缺乏有效的量化考核办法,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奖励主要集中在科研成果的奖励上,特别是对一些探索性、创新性风险较大的研究,教师所付出的劳动难以计入工作量,从而影响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2 从科研管理角度提高高校科研项目申报质量的途径

项目申报工作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国家项目及主管部门下达的纵向项目;二是横向项目;三是本校自选科研项目的申报。一个项目的成功申报,不是申请者单方面就能实现的,科研管理部门在项目申报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担负着重要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因此,要提高高校的项目立项率,就必须充分发挥科研管理部门的职能。

2.1 激发科研人员的申报积极性

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科研工作的发展,影响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激发和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是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1)确保信息畅通。

目前,各类项目都通过互联网发布申报通知和政策动向,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掌握信息,接收上级科研主管部门关于申报项目的通知等材料,并研读领会通知精神,掌握申报范围、条件、要求等,如果有不明白之处,及时向上级科研主管部门询问清楚。然后编制申报流程图,充分利用校园网,及时发布各类项目的申请信息,为高校科研人员申报科研项目赢得先机[2]。

2)掌握学校科研资源状况,及时组织优势科研团队申报。

结构合理的、有较强科研实力的科研团队是实施重大科研项目的主体,也是申报项目评审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当今的重大科研项目,一般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必须依靠多学科联合作战。因此,科研管理人员平时应充分了解掌握本校的科技状况,深入学院、系、所,加强和学校科研人员的联系,对学校的学科优势领域乃至科研人员学术专长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组织重大项目申报时,可以及时灵活地把相关学科的科研力量按照重大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优化组合,形成新的科研协作团体。必要时,还可以联合校外科研力量,以增强整体科研优势[3]。

3)加强宣传、提高教师申报积极性。

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科研项目申报的宣传发动工作,在布置项目申报工作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如举办专家报告会、科研人员座谈会,邀请有经验专家指导等,振奋精神,消除顾虑,鼓励教师尽可能多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出台相应激励措施,以促进项目申报者的积极性、创新进取精神,如对立项项目给予立项奖励;立项项目与科研考核、奖励挂钩等。

总之,科研管理部门应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激励措施和科研政策,尽可能地满足科研所需的条件,为科研工作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从而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申报项目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2 提高科研管理部门的服务质量

2.2.1 严把项目申请书质量关

申请书是评审专家评审项目的依据,申请人的思路应在申请书中充分表达出来,因为申请人在初审时没有机会和评审专家见面,评审专家对项目的判断完全是依靠申请书,因此,申请书的撰写是项目申报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必须高度重视[3]。

项目申请书收上来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申请书进行形式审查:首先是建立个人信息真实性承诺制。即每个申请人在提交申请书的同时须签订一份《承诺书》,对项目的真实性进行承诺。其次根据各类项目申请中的各类管理办法、规定、指南、通知等,从形式上检查其内容是否符合申报要求。重大科研项目在通知下发时都会有些特别的要求,例如,有的必须要与企业联合申报,有的必须要有一定数额的配套经费,所以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对申报文件的具体要求全面掌握,及时了解,准确把握文件的精神。审查申请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①整个申请书的填写是否规范、完整。有的申请人对标题没有仔细阅读,常有漏填的现象发生。例如,有人在“国内外发展趋势和主要存在问题”一栏中只谈国内情况,不谈国外情况,或只谈国内外研究现状,却不谈发展趋势和主要存在的问题等。②立论根据。对研究领域的背景要讲透,应当列出主要参考文献作为立论依据的重要补充。③研究内容和目标。研究内容要写具体,研究目标要明确,做到内容与目标相一致。要有分析、有思路,要提出研究内容所涉及问题的关键。写出具体的研究思路,体现出项目的独创性和研究的独特之处。④技术路线。针对研究内容,具体阐明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及通过什么样的技术路线达到研究目标,对其中的关键问题要有所涉及与暗示,并就研究方法、实验方案进行一定的可行性分析。⑤研究工作的进度。要配合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按项目申请期限合理安排研究计划,各阶段应有具体的研究进展。⑥研究基础。指与所申请项目有关的业务工作基础以及仪器、设备的保障情况。应写明申请者的相关论文、鉴定、获奖、相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取得的成绩等。

2.2.2 充分发挥行业专家作用

由于科研管理人员受其专业的限制,不可能从学术的角度对申请书的内容提出有益的意见,此时就要依靠本单位以及其它单位的专家资源。科研管理人员应组织校内或校外相关专业的专家,从申报项目的命题、立论依据、研究内容方法等方面,对申请书的学术内容、项目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进行研究和论证,防止目标不可及、方案不可行、无工作基础的项目申报,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提高申请项目的竞争力。

2.3 加强与上级项目主管部门的沟通

项目报出后,科研管理人员责无旁贷地要加强与上级科研主管部门的联系[4]。一方面,向上级科研主管部门介绍学校申报项目的各方面情况,扩大项目影响范围,为项目的正式申报和评审打下良好基础,力争有更多项目立项;另一方面,及时了解来自上级科研主管部门的信息,例如补充有关项目申报材料等等。

3 结束语

高校科研项目质量对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增强学校发展后劲意义重大。一个项目的成功申报离不开科研管理部门的优质服务。因此,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如何结合自身实际,为提高科研项目申报质量充分发挥好服务职能,将是现在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并且有待于在今后工作实践中不断的摸索、积累、总结。

参考文献

[1]陈党生.浅析提高高校科研项目申报质量的有效途径[J].内江科技,2007(11):37.

[2]曾令强.加强教学型大学科研项目申报过程的管理探讨[J].大众科技,2008(6):73-174.

[3]张丹,刘娟娟.加强科研管理提高重大科研项目申报质量[J].农业科技管理,2007,26(6):42-43.

质量管理体系申报 篇3

中小企业具有设立简便、结构简单、易于把握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等特点,对增加税收收入、安置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日趋增强,为促进和指导银行进一步改善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对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各家银行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贷工作。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提高商业银行组织中小企业信贷授信材料质量提出了建议,以期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组织中小企业信贷申报材料是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影响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决策。实际工作中,客户经理在组织申报材料时往往因对客户信息掌握不全面披露不充分、调查不细致深度不足、缺少客观科学的分析或对授信申报方案考虑不周全等问题的出现,影响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提高中小企业信贷申报材料质量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几点建议:

增强客户调查的深入性和宽泛度,全面掌握客户信息并充分批露客户

一是重视对领导人素质的评估 基于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特点,企业经营者个人与企业之间关联度更为紧密,其在财产关系、还款来源等方面往往难以厘清,应通过实地深入的调查分析,对企业法人代表(或实际控制人)及主要管理者的学历、家庭背景、从业经历、个人品质、经营能力、管理理念、经营业绩等情况进行评估。通过企业外部机构或系统(企业主管部门、工商局、税务局、行业协会、人行等)间接调查了解企业及领导人的履约记录、资信情况、纳税情况、社会形象和资产负债情况。通过对企业及领导层个人背景和资信状况的分析,加强对小企业资本积累过程的认识,防范小企业股东或主要控制人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对银行授信的影响;

二是要充分批露关联企业信息,注意防范关联交易风险 目前中小企业经营者多业并举、利用关联企业多头举债、资金相互串用问题突出,关联交易风险严重,因此,深入调查分析和充分批露关联企业经营、财务信息和股权结构信息出变得更加重要,而关联企业间往来通常在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项目中会露出端倪,在信贷申报材料中对应收账款账龄分析部分,应不仅限于数字的简单罗列,应对其进行了必要的文字分析,包括交易对手情况、是否属关联交易、预计回收情况等;

三是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必要的分析 中小企业授信业务面对的客户应是财务制度基本健全、信息比较充分的客户,虽然对抵质押物等担保措施更为关注,但是绝不能将银行搞成“典当行”,对企业财务指标的深度关注更利于银行对整个风险状况的判断与把握。在对企业中长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时,不应仅限于几个财务指标的罗列,应认真分析企业近两年及近期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情况,对于一些重要指标的异动,如:明显偏离公司历年趋势、存货或其他应收、应付款大幅增加或超常占用等要查明原因,这对于掌握企业资金运用的合理性,对于企业以流动资金贷款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以信贷资金进行股票、债券投资或通过在不同银行间循环圈钱维系资金链等非正常行为都可起到有效的防范;

四是重视对中小企业“活性”信息的搜集,通过实地考察各种活性信息,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进行核实 如:纳税额变动情况、结算量变动情况、企业应付账款支付的按时性;企业供货合同、销售合同的变动情况;企业上下游客户的实力、信誉和双方业务往来的稳定性、分红情况变动等。例如有待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授信流程设计中,通过对企业用电量变动情况(工业企业)来佐证企业经营变化及产能利用情况,这对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五是对企业信用记录分析不能过于空泛,必须将企业在各金融机构及通过其他融资方式所形成的债务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在信贷申报材料中清晰表述 如客户与本行开展信贷业务发展沿革,在其他银行获得的最高授信额度与授信余额,存量授信担保方式、还款期等,这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授信方案及风险防范措施;

六是企业成长性分析中,有关行业结构、竞争优势分析,要有数字、有比较、有证据,不能泛泛而谈,更不能照搬照抄企业自我推介或公开渠道信息。

七是详细了解企业经营场所、固定资产状况及财产损失情况,并在信贷申报材料中予以全面反映 例如部分生产型企业都处于扩大生产规模阶段,企业自有资金用于购买土地或固定资产投资,当客户仅向银行申请经营周转类流动资金贷款时,如果客户有在建或新建项目,客户申请的流动资金贷款被挪用于项目贷款的可能很大,因此在贷前调查阶段,要特别注意落实在建项目或新上项目总投资、资金来源、项目核准、土地、环保等情况,防止新增贷款被挪用造成信贷风险;要通过实地勘查对财务报表核对的方式,调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对于账面价值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的现象,要查明原因,对于项目建成而长期在在建工程核算不转资的情况,要特别关注是否存在违反政策性规定问题,对于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要通过各种渠道调查工程款支付情况,防止贷款被用于填补外欠工程款漏洞。

合理确定客户授信额度、授信品种及授信期限,提升授信方案制作质量

中小企业授信业务以短期信贷业务为主,主要用于补充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具有交易性特点,应秉承一笔一清的原则,与企业具体经营密切联系;授信额度的确定,既要考虑客户实际需求,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客户的实际偿付能力,不应仅凭主观判断确定授信额度,更不能仅凭客户要求、抵押物评估价值来确定授信额度;在授信品种的确定方面,不应仅局限于流动资金贷款,应根据客户的客观授信需求、经营特点和授信用途合理确定授信品种;在授信期限方面,要与企业经营特点、具体交易密切结合,同时要考虑企业在其他金融机构授信的还款期,统筹安排,要确保在企业经营回款高峰期开始偿还贷款,对于交易周期较长、额度较大的贷款,应安排分期还款。

要坚持组合营销原则,提高综合收益率,以覆盖其相对较高的授信风险。当前,大多数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定价或综合收益率作了非常明晰的规定,随着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变化,各行定价谈判意识增强,中小企业综合定价水平行际间差距缩小,但是,其中还存在交叉营销不足的问题。据了解,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在正常利息收入外,各商业银行普遍采用收取财务顾问费的形式提高其综合收益率,实际上这更多的是利差收入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个别企业在办理流资贷款后,相关的结算业务等并未在贷款行办理,这不仅降低了贷款综合收益率,而且不利于贷后监管。另一方面,要提高产品的综合营销能力,中小企业是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应积极向中小企业提供中间业务产品,包括结算产品、网银产品、资金产品、负债产品、保险产品以及现金管理、代发工资服务等;对中小企业股东,要积极向其提供个人金融产品与服务,包括信用卡、中银理财、结算服务、保险产品等。对小企业客户综合收益贡献度的评价应包括交叉销售产品的贡献。

重视担保评价报告,为判断第二还款来源提供充分信息支持

质量管理体系申报 篇4

一、鄂尔多斯市兴燕生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概况:

1、我公司基本情况和经营项目:

鄂尔多斯市兴燕生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9年9月,是以生态开发,种殖为主要经营项目的民营企业,公司法定代表人郭为军,该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为自然人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鄂尔多斯市玺建祥集团8楼。本公司自成立以来,全面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产权明晰,分配公平,管理民主,用工平等、诚实守信、求真务实、责、权、利落实到人,奖、惩、罚落实到事。全体员工以维护企业信誉、树立公司形象为已任,精心每一运营程序,降低企业成本,实现买卖双方共赢。严把质量关,经过发展,公司在各主面的信誉得到了好评,同各个合作公司或个人建立了良好的商业运行体系,奠定了公司在激烈竞争市场中的份额和领域的不断状大。

鄂尔多斯市兴燕生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凭借“诚实守信、创新经营”的理念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成立以来,已经与鄂尔多斯地区多家企业建立了业务往来关系,受到了使用单位的一致好评。

鄂尔多斯市兴燕生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员工14人,大专人员5人,经济师、会计师等专业技术9人,公司有完整的经营体系。

2、管理者素质

公司法定代表人郭为军,1979年出生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庙壕村,大学本科学历,于2009年创建鄂尔多斯市兴燕生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带领公司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道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

二、公司经营情况:

随着鄂尔多斯市近几年的发展突飞猛进,房地产开发带动了各个产业的发展。公司紧紧抓住了新的挑战,凭借着重合同、守信誉、保质量、地理优势的经营理念与鄂尔多斯市众多企业建立起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业务稳步增长,利润递增。

三、公司投资项目:

在2008年,公司先后投资了鄂尔多斯市兴燕生态开发基地,占地面积66000平米,兴燕樟子松、油松基地200亩,(樟子松、油松基地),兴燕天然纯净水厂占地面积9000平米。办公室建筑面积1260平米,厂房流水线1446平米,生活区建筑面积420平米。

鄂尔多斯市兴燕生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 一年五月二十日

食品生产企业卫生管理制度

1、认真学习贯彻《食品卫生法》,及时办理卫生许可证,并将食品卫生许可证悬挂于醒目处。

2、生产企业周围环境良好,25米内不得有暴露的垃圾堆、垃圾场、坑式厕所、粪池等孳生有害昆虫的场所,卫生区采取“四定”办法,即: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划片分工,责任到人,确保内外环境整洁。

3、严把食品及原料采购关,采购员采购食品必须按规定向供货方索取有效的检验合格证明及卫生许可证复印件,禁止采购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

4、食品入库前要进行验收登记,食品贮存应做到分类存放,离地离墙先入先出,定期检验,及时清理;食品仓库内应防鼠、防潮,严禁存放亚硝酸盐及杀虫剂等有害有毒物质。

5、食品加工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按良好的生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各工序连续进行,严禁往返,防止交叉污染。

6、加工后的废弃物存放设施应密闭或带盖,存放应远离生产车间,且位于生产车间的下风向;废弃食用油脂专人管理,盛放于标有“废弃食用油脂专用”字样的密闭容器内,定期按有关规定及时清理。

7、食品加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培训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工作期间应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食品污染。

8、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按照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要逐批次对投产前的原材料、半成品和出厂前的成品进行检验,保证每批产品检验合格后出厂

检验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一、目的

为保证原辅物料及成品的质量符合要求,规范原辅物料及成品的验收和检验工作,确保我司产品质 >品质量及生产正常运转,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用的原辅物料及成品的检验。

三、职责

1、集团科委负责制订原辅物料及成品的检验标准 >标准和检验方法。

2、分公司质检科负责对进厂原辅物料及成品的检验和监督管理。

3、仓库负责对原辅物料及成品的储存和出入库管理。

第二章 管理规定

一、检验工作基础管理要求

1、检验员应按国家相关规定取得检验资格证书后,持证上岗

2、实验室环境设施和检测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要求

3、整个检验过程待检样品应有唯一识别标志,以保证在任何时候对样品的识别

不发生混淆

4、检验员应按标准实施对检验所用样品的储存和保管,避免检验所用样品在储存、处置、准备检验过程中变质或损坏,并遵守随样品提供的任何有关说明书。如果样品必须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储存、处置,则应对这些条件加以维持、监控

和记录

5、检验人员应按检验作业指导书的相关要求进行检验

6、当检测结果与标准/规范/要求有显著差异时,由另外一个检测人员重复检测,如果两次检测结果经过评审均不合格时,则需要重新采样或通知相关方送样,再

进行复检

7、要求适时记录检验原始记录,要描述主要步骤,依据要清楚,运算与公式齐

全,并且由另外一个检测人员复核。

8、检验记录的管理应符合《质量记录管理程序》的规定

9、检测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时,包括突然停水、停电、意外事故等,立即终止

实验,并向有关部门报告,妥善处理

10、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废弃物平时收集在一个密封的瓶中,存放在指定区域,定期处理

二、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1、科委负责制定、发放原辅物料及成品的检验方法和检验标准,任何部门不得

擅自更改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

2、分公司质检科在实施检验前必须拥有科委制订的最新有效的文字化的检验方法、检验标准和供应部提供的最新的“合格供应商 >供应商”名录及供货品种等

相关资料。

三、检验过程

1、原辅物料及成品请检的提出

1)原辅物料请检的提出:供应商的每次供货,仓库保管员应检查货物的包装、运输情况,核对送货单、质量合格单等,确认物料品名、规格、数量等无误、包装无损后,按批号分类堆放于“待检”区,开出一式两份的《材料进货请检单》

交到分公司检验员,通知检验。

2)成品请检的提出:由分公司成品仓库开出一式两份的《成品出厂请检单》交

到分公司检验员进行检验。

3)如果对请检样品有特殊要求或说明时,须将要求和说明填写在请检单上。

2、检验员根据《材料进货请检单》或《成品出厂请检单》,按检验标准要求对

物料进行抽样检验:

1)原辅料验收抽样前检验员需要根据《材料进货请检单》仔细核对供应商及供货范围,若发现是非合格供应商或供货产品超过确认范围时,应报告部门主管确

认是否进行检验。

2)抽样时检验员需要对所抽原辅料的包装标识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做出标识符合性判定,并在《检验报告单》对应栏目中予以注明。

3)所有检验工作以及与检验相关的其他业务活动(包括样品的抽取、处置、传送和储存、制备,测量不确定度的估算,检验数据分析)所采取的方法和程序应与所要求的准确度和有关检验标准规范一致。

4)对待检品有任何疑问,检验员应在检验开始之前报告部门主管。

3、在检验过程中,检验员需做好检验原始记录,并根据检验记录填写《检验报告单》,按照相应标准做出判断并签名,经部门主管审核签名或盖章后,检验报告单生效。如第一次检验不合格,按合同要求及相关标准对该批次货物进行复检。每份《检验报告单》至少应包括以下信息:

1)标题,例如“检验报告” 2)检验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序号)

3)检验日期、报告日期 4)对所采用检验方法的标识

5)对检验方法的任何偏离、增加或减少以及其他任何与特定的检验有关的信息,如环境条件

6)对检验报告(不管如何形成)内容负责人员的签字或等效标识

4、《检验报告单》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一式多份,除检验部门留存一份之外,检验员还应将另外几份连同加盖“验讫”章的《材料进货请检单》或《成品出厂请检单》交给仓库,仓库保管员根据检验结果进行相关处理,严禁货物在检验期

间向接受单位供货。

1)检验合格

a、将该批次货物作“合格” 标识,按先进先出,在保质期内向接受单位供货,供货时需附上该批次货物的《检验报告单》。

b、未能在保质期内向接受单位供货,撤销该批次货物的“合格”标识,按《不

合格品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c、在仓库保管期内,货物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发生明显变化,应及时通知相关检验部门重新检验,更换标示为“待检”,在新的结果未出来前,不得供货。

2)检验不合格 出自于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

货物经检验不合格时,仓库保管员应在物料上贴“不合格”标识,将该批次货物

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5、检验工作完成后,检验员如实填写《质量台帐记录》,根据检验质量情况做

好统计分析工作。

1)对于原辅物料检验尚需将统计结果填入《供应商产品质量台帐》,于每月30日前交到质监部。原辅物料检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

a、不合格批次数及比例;让步接受次数及比例;挑选使用及比例;退回次数及

比例。

b、供应商技术支持情况。c、分公司使用情况。d、对该供应商产品质量的评价

2)原辅物料检验结果表明供应商质量合格率降低,或发生其他有关供应商供货质量情况时,按《供应商认证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1.目的

对已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规定出响应措施,认真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使各级领导及时了解掌握相关情况,取得指导和处置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影响,特制定本制度。

2.定义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指涉及人数较多的群体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3.职责

3.1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紧急事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和组织处理。

3.2公司食品安全小组负责识别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配合制定必要的应急预案。在紧急事故中对食品安全等问题统筹和协调。

3.3营运部负责认定为食品安全事故后,产品召回的具体实施工作。3.4生产部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如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后,配合质量管理部门和食品安全小组进行原因调查和分析,妥善处置涉及不安全产品和原料。

4.工作程序 4.1报告

报告原则:公司任何员工有义务在第一时间报告或越级报告涉及公司产品的食品安全事故。

4.2报告程序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各部门应立即向公司主管领导汇报,并由公司统一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任何部门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4.2.1初次报告 应尽可能报告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

4.2.2阶段报告

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4.2.3总结报告

包括食品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4.3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要封存暂扣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产品及其原料,并立即进行检验、分析、调查;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产品及其原料,应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并立即予以召回并销毁。5.责任追究

5.1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公司领导必须保持每天24小时联络畅通,对无法联络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5.2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如事故发生后,要及时上报,不得迟报、漏报和瞒报,不得避重就轻、遮遮掩掩,要实事求是。如因报告不实,影响领导决策,影响事件处理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哪一级发生迟报、漏报、瞒报的问题,由哪一级负责。对因迟报、漏报、瞒报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查处。

6.纠正与完善

如有事故发生,由质量管理部组织进行原因分析,编制《食品安全事故调查报告》,针对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如异常作业、操作人员缺乏培训等,由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措施,交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确认后予以实施。

质量管理体系申报 篇5

企业的质量管理文件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产品的工艺特点进行编制,应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所编制的质量管理文件的名称,格式和顺序可以有所不同,但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质监119号公告),《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2010版)的要求其内容应涵盖下列方面。

1.质量管理手册﹝文件编号,文件版本,生效日期﹞

2.目录﹝页码﹞

3.企业简介

4.颁布令

5.任命书(全面负责质量工作)

6.企业质量目标﹝可测量﹞

7.企业组织机构图或企业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应规定有一人负责全面质量工作;还需包含检验机构或

人员)

8.企业各质量领导(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的质量岗位职责

9.不合格管理办法

10.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

11.企业从业人员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制度

12.工艺文件﹝包括工艺流程图,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

13.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14.采购制度﹝包括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如有外协加工或委托服务项目也须制定相

关采购制度﹞。

15.采购技术文件﹝采购计划,采购清单,采购合同﹞

16.原辅材料进货验证管理办法(含如何记录)

17.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及考核办法。

18.关键质量控制点﹝具体参数﹞及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

19.成品,半成品,原辅料的存储、运输安全防护管理规定

20.食品生产过程中防护(防止污染损坏)管理制度

21.检验管理制度﹝包括原辅料检验,过程检验,出厂检验﹞

22.检验设备和药品管理制度

23.产品留样制度和实验室之间比对规定

24.企业卫生管理制度﹝包括厂区环境,生产场所,生产人员、库房、设备﹞

25.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维修,清洗,消毒制度﹞

26.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及其他有关标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收集的管理规定

27.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28.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预案

29.消费者投诉受理处置制度

30.清洗剂、消毒剂使用管理办法

质量信得过班组申报材料 篇6

一、班组介绍

机电仪分厂AEG运行班是一支文华层次高、政治素质好、富有朝气的年轻化队伍。班组现共有成员13名,其中男性成员12名,女性成员1名。班组员工平均年龄28岁且都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班组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二分厂氢化还原炉及时供电并做好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

二、班组文化建设

AEG运行班一直以“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拼搏向上、随叫随到”为班组文化核心,以“培养尽职尽责的技术型人才”为己任,时刻牢记“安全高于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的工作理念。在班组建设过程中,大家团结一心,在巩固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多措并举,打造出具有AEG特色的品牌班组!

三、班组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申报 篇7

关键词:工作助理,单位信息管理,个人设置,申报人管理,业务申报管理,系统管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高等院校对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奖励力度的上升和单位对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重视, 高校评优奖励申报管理业务信息量迅速增长, 造成了高校管理部门在这方面的工作量加大。如何提高评优奖励业务申报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成为了高校主管部门新的研究课题。

一、目前存在问题

学院主管部门传统的工作方式是通过word、excel等办公工具来记录评优奖励申报业务的处理信息, 这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信息化技术的普遍应用, 管理手段的不断更新, 评优奖励业务申报量的增大, 评优奖励业务申报管理部门发现了这种管理方式的众多不足之处。

1.数据不全, 难以全面反应评优奖励申报项目情况。传统的管理方式只记录评优奖励申报业务的基础信息以及所获得的奖励情况, 不能够很好地管理评优奖励申报项目的附件信息和科研人员信息等科研数据, 使得申报数据难以全面反映单位、个人的评优奖励申报现状。

2.工作负担较重。传统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规范数据的作用, 但要消耗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且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评优奖励业务申报资源共享性低。由于目前高校评优奖励业务申报管理信息化程度不够, 通过word、Excel来管理奖励业务申报资源, 相关的资源只能够通过文件传输的方式进行共享, 共享难度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通过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建立健全高校评优奖励业务申报管理系统, 从而解决上述局限成为可能。高校评优奖励业务申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是实现科学管理评优奖励业务申报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为方便管理高校评优奖励的申报, 进而设计开发了一套省事省力、科学、安全的评优奖励业务申报管理系统, 以促进评优奖励业务申报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这对于提高主管单位的工作效率, 加强评优奖励业务申报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发展情况

(一) 我国目前评优奖励业务申报管理系统的技术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八十年代初期, 以大型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时代许多用户时共享CPU资源和数据存储功能。第二个阶段为八十年代中期, 以服务器为中心的计算式, 也叫资源共享模式。第三个阶段是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机模式。第四个阶段, 也就是当今发展最快的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模式, 即intranet三层结构体系, 它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增加了一层中间件, 中间件也是一种软件, 中间件这种体系解决了应用与网络过分依赖的关系, 使得业务和实现相分离, 从而使得评优奖励业务申报管理系统的实现更加容易, 对运行环境的发展变化具有更高的适应性。

(二) 国外方面。国外的计算机科学水平较为先进, 评优奖励业务申报管理系统的研究也先于我们国家, 因此在相关行业具有更为先进的水平。我们对当前国内外市场上已经存在的同类系统进行研究后发现,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的评优奖励业务申报管理系统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善的雏形, 但是由于硬件选取以及软件设计方面的不足, 目前市场上的相关软件存在很多问题。

三、开发一套集评优奖励业务申报管理基本信息管理, 数据

分析于一体的, 符合高校评优奖励业务申报管理现状的, 灵活、实用的综合性评优奖励业务申报管理软件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并且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一) 此系统主要研究的内容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下:

1. 了解了系统开发的背景, 学习了评优奖励业务申报管理系统和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知识, 分析了评优奖励业务申报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评优奖励业务申报管理工作信息化、精细化的趋势。

2. 在精细化思想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 对该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 了解了用户在功能上的需求, 绘出系统的业务流程图, 为系统的设计开发做好准备。

3. 从系统分析入手, 针对系统需求分析, 根据系统业务流程图及数据流程图, 对系统进行了设计, 包括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功能设计。主要以高校评优奖励业务申报管理系统的研究和使用为基础, 构建并实现我院评优奖励业务申报管理系统, 从而为学院的管理工作更加优化。

4. 从功能和性能两个方面对系统进行了完整的测试, 并将测试用例和测试结果形成文档反馈给用户。

(二) 本系统的创新之处:

1. 通过本系统, 实现了评优奖励业务申报管理工作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同时在申报管理过程中各个流程的数据进行获取和保存, 使得评优奖励业务申报数据能够全面反映各个部门的评优奖励申报管理工作现状。

2. 本系统通过系统页面录入数据, 通过系统自动分析数据, 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同时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本系统所有系统用户都能够获取到本单位其他管理人员上传的评优奖励业务申报数据, 提高了科研资源的共享性, 从而提高了评优奖励业务申报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通过本系统, 实现了高校评优奖励业务申报管理工作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在评优奖励申报管理现有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实用的, 融入精细化管理思想, 以数据存储管理为主的评优奖励业务申报管理信息系统。

国家科技进步奖申报管理工作浅析 篇8

关键词:科技奖励;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申报

中图分类号: F2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3-91-2

0 引言

科技成果奖是对于科技工作者辛勤工作的一种奖励,对于科技工作者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奖励能够更好的激发科技工作者在自己的科研岗位上继续努力,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为更好的研发更具有价值的科技成果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科技成果奖还能够有效的衡量一个团队、单位以及个人的科研水平以及对于整个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大小,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因此,如何进行科技成果奖的评定,如何能够使其更加科学、公平、公正,真正体现我国现阶段的科研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自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以来,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取得了2项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科技进步二等奖。这都得益于条例的指导和激励作用。在该院的科技成果申报工作中,也是紧密与科研创新相结合,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实施细则。型号项目定型一个,申报一批,同时申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一批;按型号做好符合国防科工委要求的成果树,将成果树里项目尽最大努力申报为国防科技成果、国家科技进步奖。预研项目结题一批,申报一批。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该院获奖项目始终保持在集团前列。

以下是通过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实施细则的学习的指导下,结合本单位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工作与大家分享。

1 全面掌握成果情况,选择合适成果推荐

1.1 加强成果评价

成果评价对于一个科技工作人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够只关注科研项目的各项进程,而忽略了对于科技成果的评价。科技项目成果的管理工作人员要在全面了解科技项目以后,对于科技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价。

特别是对于一些国家给予支持的资助的科研项目特别是一些重大的、重要的项目而言,一定要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有效的科技成果评价与鉴定,针对于一些水平较高的科研成果,要进行特别关注,并为其申报奖励奠定重要的基础。

1.2 奖励种类选择

按照现行的科技奖励政策,按种类大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自然科学奖;

②技术发明奖;

③科技进步奖;

④国际科技合作奖。

科技进步奖级别大致分为如下三级:

①国家一级的奖项,由国务院安排设立;

②省、市、自治区一级的奖项,由省、市自治区安排设立;

③厅、局一级的奖项,由厅、局级设立;

④协会一级的奖项,由协会设立。(相当于省,自治区设立的科技进步奖)如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等。

科技奖励的申报,具有严格的规定,需要针对科技成果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科技成果奖励类别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能够申请自然科学奖的主要是基础研究以及基础应用类的科技成果,其以发表论文、引用、检索为主。在申报过程中,由于技术发明以及科技进步奖项都属于技术类的,因此不好进行明确的区分。

而在实际的申报过程中,也可以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区分,特别是技术类的发明奖项,大多需要有一定的技术突破,与原有技术有一定的区别与创新,而申报的条件是一定要具有专利证书,否则不可进行技术发明奖的评定。

而对于科技进步奖而言,需要通过对于该项技术的应用而实现了对该领域工作的改进与完善,实现了对于工作的创新与进步。

1.3 报奖时机选择

当科技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之后,就要进行申报了,申报时间也需要明确,主要是因为成果类型不同,其奖项评定的重点也就不一样。

对于基础性的成果而言,如果要进行奖项评定,需要同领域的普遍认可,同时还要有大量的引用;而相对于技术类的成果而言,就需要其具有一定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往往会存在这样的情况,由于申报时间没有完全把握好,而导致其成果失去一定的创新型,或者使其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降低等,从而影响了评奖的级别和水平。

所以说,对于科技成果的评定与奖项的申报,进行必要且科学的区分是十分必要的,而奖项的申报时间把握也十分重要,需要申报人给予高度重视,不要错失最佳时机。

如定型后的型号项目要在定型后3年内申报完,分系统项目要在大系统项目之前或同时申报。

2 认真组织推荐材料,提高申报成果等级

2.1 填写推荐书

在推荐书填写之前,需要对推荐书的相关注意事项进行认真且仔细的阅读,同时还需要全面了解推荐书的相关要求,再进行认真填写,同时更要熟悉推荐书的填写技巧,不可随意填写,以免影响申报书的填写效果。

①对于项目名称一栏,一定要按照要求,将项目的特征、特点以及内涵等要素表示出来,不能进行概述,切记用“研究”的方式进行表述。

②对于主要完成人一栏,需要按照完成者对于该项科技研究的贡献程度进行填写,同时所附的说明材料也需要按照以上人员顺序进行安排,如果有任何变动,需要提供相应的更改说明,并得到相关人员的签字,才能够上交,也就是要确保上交资料的严谨性与一致性。

③项目简介一栏,需要注意的是,填写的内容一定不能够太复杂,要精练,通过有限的语言对相关项目情况进行阐述,不必要涉及技术的相关具体内容,也可以对相关重要内容用下划线标注,以使项目介绍更加具有针对性。

④主要的技术内容是该推荐书的核心内容,需要进行具体阐述,这一部分内容一般情况下没有字符数上面的限制,但在填写的过程中也不可特别冗繁,既要全面、具体,也要逻辑性强,表达意思要准确,特别是对于技术的原理、经济指标以及还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等要进行详细阐述,也可以加一些图片、图表等内容,使内容更生动、形象。

⑤针对于发明、发现以及创新点这一栏,是重点内容,是对于技术内容的总结,一般都用四条进行概况,字符数不要太多,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包括基础理论的成果、创新点、已解决的问题、所研发产品的创造性等方面,基础理论部分需要是提出的新理论,创新点,则主要是总结出来的新规律以及新发现等,还需要针对相关的技术成果所能解决的相关具体问题,这也可以有相关自己已经获得的知识产权等证明作为说明。

⑥对于经济以及社会效益部分,也需要进行间接概括,并且要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特别要具有相关财务部门的数据统计依据。

这其中又包含了直接经济效益以及间接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的直接经济效益则主要包括技术转让、研发费用以及销售费用等,而间接经济效益则主要是通过转让或者新产品生产以及通过科学施工等产生或者节约出来的效益。

但不论直接经济效益还是间接经济效益,都必须有详细的财务数据分析,特别是针对于直接经济效益,一定要盖有公司财务的专用章,以示证明。

而针对于社会效益而言,这是科技成果对于该行业以及社会的推进作用,其主要表现在对于自然生态的保护、对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于社会科技水平的发展等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2.2 附件材料准备

①基础理论成果应附的材料有:其中主要包括论文被其他人员引用的具体情况,文章检索的复印材料、相关论著的复印件、对该成果科学评价的证明材料。特别指出的是,相关论著一定是要发表一年以上的,同时还需要表明作者的所在单位。

论著的收录情况具有严格的规定,一定要是三大索引收录,同时必须是科技部门授权的查新机构出具相关检索的证明材料,而引用的具体情况也要进行区分,是自引还是他引,也就是完成者引用不能算作正规的引用次数中。

同时,对于其他人的引用,其引用的评价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也需要进行如实的汇报,论文必须要有详实的目录,方面审阅。

②应用技术成果应附的材料有:技术评价证明、应用证明、知识产权证明、相关技术资料。其中技术评价证明主要是指科技成果鉴定证书、项目验收证书、发明专利证书;国家规定需要审批的动植物新品种,农药、药品、医疗器械、食品、基因工程技术和产品等的审批文件等。

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技术评价材料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科学、准确的评价材料能够使科技项目更好、更快的得到评审的认可,对于科技成果的应用,相关应用部门需要出具相应的证明材料,以证明该项成果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同时还需要确保该项科研成果已经使用了三年以及三年以上的时间。

③对于科研项目,一定要具有相应的知识产权文件,以证明该科研项目的所有权,其中包括如专利证书、著作权证书等等,除提供相应的复印件意外,还需要提供相应的权利要求书,以便更好的明确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

④特别还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申报过程中,特指省级的奖励,一定要提供科研成果的登记表,并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证明,确保其应用成果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不涉及国家机密方面的成果项目还需要进行成果登记,并将相关材料附在申报材料的附件当中,以确保申报材料的完整、真实。

综上所述,对于科技成果而言,其奖励的申报过程是十分严格的,需要给予高度注意,特别是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并且对于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从而更好的确保科技成果奖励的申报工作顺利有序推进。

参 考 文 献

[1] 孟宪飞,梅元红,吴荫芳.高校如何能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启示[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3,25(2):131-134.

[2] 张云云,王昊.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的申报原则及有关问题的探讨[J].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1993.

上一篇:会计实习报告实习心得下一篇:技术标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