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部日常管理制度

2022-05-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当今快速变化和不断变化的今天,我们都与制度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制度是我们需要遵守的规则或行动准则。那么,制度如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信息部日常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信息部日常管理制度

信息管理系统日常维护策略

摘要:信息管理系统日常维护是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可靠、安全地运行,同时不断完善系统,以增强系统的生命力,延长系统生命周期,提高系统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日常维护

在我国信息管理系統开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当时只有少数企业在局部开始了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到了80年代中后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计算机的应用热潮开始席卷全国,许多企业都开始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并将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到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不同的任务中。信息管理系统在这些企业中也都初具规模,计算机网络开始覆盖到全厂的各个部门。当今社会,信息管理系统在我国的使用已经相当普及了,各行各业,甚至各个部门都有信息管理系统在发挥的作用。

1、信息管理系统简介

信息管理系统最初是被运用在打印报表,人事管理等最基础的工作上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量的激增,为了能够更好对信息进行管理,做出最利的判断等,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开始渗透到各行业的方方面面。信息管理系统有办公自动化系统(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如图2所示)、交易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执行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企业系统等。办公自动系统为个人、组织的业务数据,进行计算并生成文件提供了有效的处理方式;通信系统通过不同形式交流、资源共享帮助人们协同工作;交易处理系统则通过本身收集和存储交易信息实现交易过程的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和执行信息系统是一种向执行者提供信息的形式,系统将数据转换成信息以监控绩效和管理组织。这些信息是以执行者可接收的形式被提供的;决策支持系统帮助管理者制定决策,系统通过提供信息,模型和分析工具等达到帮组管理者制定决策的目的;企业系统产生并维持一致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跨多种企业职能的集成数据库。

2、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

做好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网络技术和硬件设备是网络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也是系统安全的根本保障。高质量的软件,有一支胜任工作的信息系统维护队伍都是必不可少的。

硬件方面的日常维护主要是系统的小网络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首先,需要定期检测交换机(或集线器),测试信息损耗情况;其次,查看网线、光纤电缆等的连接情况;最后,T型头的检查。由于T型头是手工压制,出现接头松脱或压制不完全等现象也是难免的。这些都是网络连接时,造成网络故障的原因所在。

系统本身的维护。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类型可以分为: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纠错性维护是为保证系统正常可靠运行而对系统进行的维护,通过纠错性维护可以及时改正系统测试中未发现的软件缺陷。适应性维护是为了适应变化的外界环境而对系统进行的维护。完善性维护为扩充功能和改善性能而进行的修改。开发高质量的、可维护性好的信息系统管理软件是搞好信息系统维护的关键。同时可维护性好还是信息管理系统维护的基础和保证。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主要包括程序维护、数据库维护、编码维护、设备维护、适应机构和人员变动等内容。

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并进行人员培训以及系统的权限管理等。网络投入运行后,为了使数据的采集更为规范化,也为了数据渠道更加畅通建立健全相应的信息系统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信息管理系统涉及到的相关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计算机常用知识技能以及相关软件的操作培训。实际运用过程中人员培训到位,可以保证网络及系统常见故障的自行解决,又可减少技术人员维护量。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还需要进行权限管理,对操作人员的模块范围进行严格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员和操作人员要遵循管理制度,根据操作规程进行使用,使用好的防病毒软件,尽可能将病毒隔离在系统之外。

随着信息管理系统在我国使用的普及,信息管理系统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做好日常维护工作才能保证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得到及时、充分的发挥。它是一项艰辛而长期的工作,同时也只有做好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才能保证网络及软件功能以最佳的状态的正常运行,网络的性能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在实际运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喜富,陈建广.基于B/S与C/S模式的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信息系统[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3)73~76.

[2]杜燮炜等.高危作业预警计算机系统设计[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2)107~111.

[3]周刚,许俊勇.安全环保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9(1)X84.

作者:戴量

第2篇:信息化与市场日常监管制度创新(一)

编者按: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由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学会组织开展的“信息化建设与工商行政管理制度创新”课题研究工作已经完成,其成果即将由中国工商出版社出版。从本期起,我们将课题部分成果在本刊连载,供交流参考。

一、市场日常监管面临挑战与选择

(一)市场日常监管的地位及其发展

1、市场日常监管的概念与特点

市场日常监管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所承担的市场监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关的理论探讨颇多,但是目前对市场日常监管的定义还没有完全统一。对市场日常监管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上的市场日常监管主要指基层工商所(分局)以市场巡查方式所开展的日常执法工作;广义上的日常监管则指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所开展的各项日常执法活动。本文赞成对市场日常监管的广义理解。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三个环节,其一,依法核准市场主体资格,把好市场准入关;其二,对市场进行日常监管,规范市场主体日常经营行为,维持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其三,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三者构成对市场经营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管。其中的事中监管,无论是各个业务部门所开展的专项监管活动,还是基层工商所综合性的监管活动,都属于日常监管的范围。所以本文定义的市场日常监管,指的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关机构以及执法人员,遵循市场交易规律,依据规范市场交易的法律法规,为保证正常的交易秩序,促进市场和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对市场经营活动中各类市场主体的日常经营行为进行检查、警示、纠正、简易处罚等执法工作。由此可见,市场日常监管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如果稍加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市场日常监管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监管内容的广泛性。市场日常监管是对市场主体经营活动全方位的监管,即在准入监管的基础上,对市场主体的经营范围、商标字号使用、广告宣传、合同签订以及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竞争行为等进行监管。可见,监管的内容具有相当的广泛性。

(2)监管方式的多样性。对于市场主体的日常监管,既有日常的综合性的监管,也有各项专项整治活动。笔者认为,针对一些特定领域、特定行为所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也是日常监管的一种形式。因为在管理中,专项检查与日常巡查、专项打击与日常监管是相辅相成的。

(3)监管过程的动态性。市场日常监管主要是针对市场主体的各种经营行为开展的监管活动,是过程性、动态性的监管。

(4)监管功效的预防性。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所承担的市场监管任务中,市场准入管理属于事前监管,是一种防范机制。从今天我国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法律意识尚不健全等现状来看,事前防范机制不可或缺,但是仅仅依靠这样一种事前防范方式是难于保证正常的市场秩序的。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查处属于事后惩戒,在今天的市场监管中同样不可缺少,但是限于执法部门的人力、物力等也难于在大范围中运用。通过市场日常监管,特别是以市场巡查为主要方式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处理纠正,则较好地体现了“以防为主、防打结合”的执法理念,不仅有助于发现市场经营中的问题,而且还有助于培育市场主体遵纪守法的自律意识。

2、我国市场日常监管模式的演变与发展

市场日常监管作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市场监管的重要工作方式,其具体的模式也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体系的完善,经过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管实践中不断探索,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市场日常监管,按照所采取的具体方式和确定的内容,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以城乡集贸市场为主要监管领域的驻场制监管阶段。1995年以前,由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日常监管的主要职责是维护城乡集贸市场的交易秩序,因此全国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履行职责时的基本做法就是:以单个的集贸市场为单位,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派驻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全权负责维持所驻市场的交易秩序,处理市场中所发生的违法违规交易行为,重要的集贸市场另外专门设置集贸市场管理所,实行驻场管理。这样一种市场日常监管模式被称之为驻场制。显然,驻场制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进程中的产物。在当时的体制下,驻场制在维护集贸市场秩序、推动市场发展、繁荣城乡经济中还是发挥了积极作用的。

第二阶段,以商品市场为监管领域的市场巡查制阶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生活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政府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培育市场主体、推动各类市场发育等方面的职责越来越重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主要的市场监管执法部门,监管的领域不再仅仅局限于城乡集贸市场,对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的监管自然成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尽的职责。此外,市场管办脱钩,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改革精简,监管执法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如收缴分离、罚缴分离、立案、查处、监督分离等),集贸市场的驻场制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市场日常监管模式必须创新。经过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探索禾口不断完善,市场巡查制应运而生。市场巡查制就是以日常巡回检查的方式,依法及时检查市场主体资格、规范经营行为、及时发现和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经营行为,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和消费秩序的日常监管方式。市场巡查制取代驻场制成为市场日常监管主要方式,带来的不仅仅是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商所、基层工商分局)监管工作方式、范围和职能的转变,而且还带动了整个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监管工作的创新。与其说市场巡查制是市场日常监管模式演变的一个阶段,还不如说是监管机制的一个创新更为恰当。

第三阶段,以社会主义大市场为监管对象的综合监管阶段。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主导地位的确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逐步接轨,市场监管成为我国当代政府的四大职责之一。作为履行市场监管职责主力军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被赋予了更大的职责。2001年8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升格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三定”方案中,国务院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职能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划归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明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是国务院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有关行政执法的直属机构。以这次重大改革为标志,市场日常监管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结近几年各地在市场日常监管理念上的思考和实践探索的成果,我们认为目前进入了可以称之为综合监管的阶段。

综合监管的主要特点是:在监管理念上,要求监管与服务、打击与扶持

并重;在监管内容上,要求主体行为监管与商品质量监管兼顾;在监管形式上,要求专项整治与日常巡查有机结合:在监管权限上,要求属地监管,上下联动;在执法方式上,要求形成更为广泛的跨地区、跨部门执法合作。市场日常监管中出现的这些新方式、新做法都带有综合性的特点。所以笔者称之为综合监管阶段。

(二)市场日常监管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因为理论与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要求我们回答和解决。进入综合监管阶段之后,实践给日常监管提出了那些新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索呢?

1、队伍精简,任务增加,如何提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市场日常监管的效能,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自1998年以来,全国工商行政管理队伍就一直在精简,到2002年,减少的幅度高达36.42%;相应的是基层执法单位,工商所的数量也大幅度减少,其幅度达到33.84%。,工商所人数也由1998年的人均10.63人下降到2002年的9.83人(具体数字见表一)。另一方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的市场监管的任务量却在增加。市场监管任务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由仅仅只负责城乡集贸市场的监管扩大到监管整个大市场;第二,2001年8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升格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务院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职能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划归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从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内容从市场主体行为扩大到主体行为和商品服务质量,市场日常监管的工作量大量增加;第三,市场主体的发展。从表一中我们看到,2002年相比于1998年,市场主体的数量,特别是各类企业的数量却是大幅度上升,其中内资企业数增长12.58%,外资企业数增长66.34%,私营企业数量增长102.77%,只有个体工商户的数量下降。市场主体及其活动的增加虽然不等于市场监管工作量的增加,但是在市场主体自律意识与能力还比较低下的今天,市场日常监管的任务的确是随着市场主体及其活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

在这样的局面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到不辱使命,切实履行职责,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提高市场日常监管的效能。创新的领域是多方面的,其中一点就是监管手段的现代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我们的市场日常监管。

2、如何完善商品质量分环节监管机制,提高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日常监管的效率。

我国对商品质量监管所采取的模式,可以概括为“环节管理为主、专项管理为辅”。所谓环节管理指的是按照商品生产到最终消费者手中所经过的各个环节为依据划分,明确各个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专项管理则是指对于一些特定商品和服务,专业性的市场监管部门协助环节管理部门进行质量监管。如大多数商品的质量监管就划分为生产与流通两个环节。生产环节的质量监管由质量技术监管部门负责;流通领域的质量监管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应当说,这样一种质量监管模式基本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市场监管体制的实际。

我们部门有相当一部分同志认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履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商品质量检测的技术手段。缺乏必要的商品质量检测的技术手段的确是制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全面、高效履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职责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影响更为突出的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缺乏完整、全面、及时的有关流通领域商品质量信息。目前,进入市场的商品已经有几十万种,即使我们拥有全面先进的商品质量检测工具,也不可能,而且也没有必要对所有商品进行质量检测。在合理执法成本的约束下,更可取的是充分利用其他环节、其他部门所取得的有关商品质量的信息。换句话说,商品质量信息共享机制的形成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全面履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职能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商品质量监管模式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的基础和条件。

商品质量监管信息共享机制的形成,还是有效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前提和要求。自开展全国性的整顿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以来,曾经猖獗一时的制售假昌伪劣商品的现象被遏制,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局面被扭转,市场经济秩序正在逐步好转。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经济违法犯罪活动并没有根除。不断遭受打击的经济违法犯罪分子为逃避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的手段也在花样翻新,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一些制售假冒伪劣活动采取了跨地区专业化协作方式。为了逃避打击,在一些领域,制假售假的违法犯罪分子借用工业化大生产方式,跨地区专业化协作,即生产与销售区域大跨度分离,生产与流通专业化。如轰动全国的安徽阜阳奶粉事件中伪劣奶粉大多数不是在安徽生产的,而是在浙江、福建甚至东北地区的一些省份生产的。这些地区距离阜阳近的有几百公里,远的甚至高达上千公里。伪劣产品不仅在生产、销售的组织上采取专业化协作的方式逃避打击,而且还运用高科技手段制造精美的包装,只不过包装上的批准文号、防伪标识、注册商标、甚至厂家地址等都是虚假的。由于缺乏跨地区、跨部门的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和条件,使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监管效能大打折扣。

在这样的形势下,必须改变传统的监管手段,建立市场监管区域协作机制,实现监管信息的跨部门、跨地区共享,建立跨部门、跨地区联动、协作监管的新机制,而这个协作机制必须建立在现代信息网络基础之上。掌握准确、及时、全面的市场信息是提高市场监管效率的前提。如果全国市场监管执法部门具有监管信息数据库,并且能够全国共享,这样的伪劣产品是很容易清除出市场的。

3、如何整合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内部的执法资源,建立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日常监管机制。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们对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的监管实行的是分级管理的做法,即谁登记,谁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场准入管理体制上实行了按照行政级别分级登记的体制,也就在相当的程度上对企业实行了分级管理。这样一种模式实际上是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监管模式。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是有行政级别的。一定行政级别的国有企业只能够接受相同行政级别监管机关的管理。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所有的企业在法律上都是平等,没有身份的高低差别,只有企业大小的不同。在分级监管模式下,基层工商所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力量闲置,形成了“有权监管的没有力量,有力量监管的却有没有权力监管”的局面。改变这样一种格局,创新的做法就是实行综合监管,上下联动。

实现综合监管、上下联动,充分发挥基层工商所在日常监管中的作用,必

须建立监管信息的上下共享新机制。可是由于企业登记注册实行的仍然是分级负责的制度,办案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有分级管辖的色彩。如何实行监管的上下联动一直是我们在提高监管效率中探索的课题。经济户口、属地管理、辖区责任制等就是为了解决上下联动的有益探索。但是,实践证明,缺乏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依靠卡片式的经济户口档案、手工汇总监管信息、纸质信息传递方式,上下联动的效率受到极大的制约。将市场日常监管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建立电子化的经济户口,登记部门录入的市场主体信息就可以及时传递给市场主体所在的辖区工商部门,将其及时纳入管理视野;一线监管人员通过市场巡查、专项检查获得的有关信息及时录入,也将有助于在更加大范围内进行信息的汇总分析,有助于更高监管层次把握市场变化的动态,及时发现规律性的问题,早做防范;对于违法经营行为,反应迅速,打击准确,实现上下联动监管。

4、如何做到“两个统一”,将监管与服务、打击与规范有机结合起来。

进入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市场监管工作正面临着一场新的挑战。这场新的挑战就是随着政府职能转变、执法理念转变、精简执法队伍等因素引起的。

在传统的监管模式中,一个基本的假定就是企业是具有违法倾向的,因此不分青红皂白地对所有的企业都要严加监管。实践表明,这样一种假定不仅不符合实际,加大了市场监管的工作量,而且也不利于优秀企业的成长和企业自律机制的形成。给市场日常监管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监管的工作量加大,监管中的矛盾冲突增多。形势的发展要求市场日常监管必须创新。

现代的政府管理理论证明和指出,政府应当尊重人民;应当尊重市场主体,尊重市场主体在市场上的经营自主权,要相信与培养企业的自律意识及其能力。具体的要求就是对于企业的检查要少。行政执法不能够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但是,处于市场经济初期阶段的中国,市场上的假冒伪劣现象还比较严重,市场主体不规范的行为还比较普遍,加强市场监管的要求还相当强烈。特别是一些地区,一些严重的伪劣产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加强监管也势在必行。

因此,解决问题的出路就是在于对企业实行分类监管,在准确划分类别的基础上,实行距离监管。在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管中,企业的信用表现就是划分企业类别的标准。具体地讲就是:信用等级高的优秀企业,应当采取远距离监管,而对于那些信用等级低的企业,特别是那些不讲信用的企业,就必须采取近距离监管甚至是零距离监管。

企业的信用分类,必须全面、准确、及时掌握企业的经营信息,如企业的资本规模、经营情况、赢利能力、履约的表现等。只有充分掌握这些有关企业信用的静态与动态信息,才能够对企业进行合理的信用分类,才能够为分类监管、距离监管奠定基础。

(三)信息化——面临挑战的市场日常监管的必然选择

面对上述一系列挑战,市场日常监管创新的方向是什么?笔者的回答:创新的方向之一就是信息化,市场日常监管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或者说实现市场日常监管的信息化。2002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在视察国家工商总局时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监管执法手段,推进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继续搞好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更镕效地加强市场监管执法。可以说,朱镕基总理的这段讲话已经将现代信息技术在工商行政管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高度的概括。

所谓市场日常监管的信息化指的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依靠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网络和数据库提供的主体数据,有目的、有重点地对辖区市场主体进行分类监管,并将日常监管中获得的有用信息通过业务网络及时传递给有关部门和上级,实现对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的分类、动态和全程监管,并且实现上下联动、资源横向整合。具体来看,进入综合监管阶段之后,新形势新任务对综合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达到这些要求,必须实现信息化。

如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2001年机构改革之后,人员减少,市场监管任务上升,社会对进一步提高市场监管效率的呼声日益强烈,在这样的情况下,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向信息化要效率、要执法效能,投资建设了广州市“数字工商”,搭建了以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等为技术基础的12315执法平台,将商标、合同、广告、经检、企管等各部门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为执法工作提供高效、准确的指挥手段和系统、简洁的信息服务,增强了打击假冒伪劣、打击欺诈、反不正当竞争、反行业垄断的力度、能力和水平。

(执笔人: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中南财经大学教授郭跃进)

责任编辑 查丽娟

作者:中国工商学会课题组

第3篇: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探索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据统计,自2017年以来,我国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录取人数均超过800万人。学生生源的增加对高校的日常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则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思路,合理地使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大大地缓解高校师生配比、学生自治等问题的压力。本文以河南工学院计算机学院依托信息化平台加强对学生日常管理为实例,对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信息化进行探索。

[关键词] 学生日常管理;信息化;钉钉

[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的不断发展、普及,特别是近年来智能手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经融入高校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为高校学生日常管理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1]。高校学生日常管理信息化实施条件越来越成熟,特别是一些社会认可度较高的社交软件也在智慧校园里开始发挥作用,本文进行的高校学生日常管理信息化使用的是由阿里巴巴公司开发的软件“钉钉”,利用钉钉“简道云”进行二次开发满足高校学生日常管理的使用需求。

一 高校学生日常管理信息化面临的困境和机遇

随着高校办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招生人数的不断增长,教师、学生配比面临巨大挑战,传统的教学教育模式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2]。在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在不断探索智慧校园建设,以此来探索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例如,教师通过合理引导学生在课堂使用手机创新教学方式,学生会干部利用QQ、微信、微博等向学生发布通知,学生通过网络找到优质的网课资源进行自我提升等。下面以河南工学院计算机学院在高校学生日常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简述高校学生日常管理信息化建设面对的困境和机遇。

(一)高校学生日常管理信息化面临的困境

传统的教学和学生日常管理多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但随着在校学生规模的增加,造成师生配比不宽裕等现象。另外,由于新时期学生个性的增强,传统意义上以单纯的教师教授的大班教学已经越来越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3]。

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大班教学,许多课程每节课学生人数超过百人。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缺乏听课兴趣,教师无法顾及课堂上的每位学生,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在高校学生日常管理信息化推行过程中,部分教师不能够很好地适应信息化教学。大部分教师缺乏软件编程和软件相应功能的二次开发能力。在信息化教学推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手机依赖性过大,利用手机进行与课堂无关的娱乐活动。这些都是高校学生日常管理信息化要面对的困境。因此,高校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应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探索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学生管理和教学的新方法,以期优化学生管理流程、提高学生管理效率,在新时代达到学生管理新高度[4]。

(二)高校学生日常管理信息化的机遇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河南工学院智慧校园建设也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果。目前,学校已实现校园WiFi全覆盖,鼓励任课教师进行课程创新。软件“钉钉”于2015年开始在校园引入使用,目前已在学生中普及,具有一定的使用基础。计算机学院的教师都具有一定的编程及软件操作能力,这对于相应功能的二次开发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河南工学院计算机学院学生日常管理信息化管理,依托钉钉“简道云”已实现学生课堂考勤、日常请销假、节假日离校统计、学生会对学生的日常量化考核、教务管理、就业帮扶管理等功能。诸多功能依托于钉钉“简道云”的实现,使学生日常管理简单化、高效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日常管理的效率。

二 学生日常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及应用

(一)“学工信息化”系统简介

随着河南工学院计算机学院钉钉使用的普及,学生日常管理信息化已初具规模。“学工信息化”是计算机学院依据钉钉“简道云”进行二次开发建立的成熟的学生日常管理系统。在学生新生报到时,相关负责人会统计学生具体信息,导入钉钉“简道云”,以方便后期使用。在系统中将学生按照年级、班级进行细化分组。另外,设有教师群组、学生会群组、班委群组、校友群组,并分别开放相应权限,方便后期管理。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计算机相关专业实践上机课较多,根据实际情况,过程化考核所占期末总成绩比例较大。基于钉钉的“学工信息化”系统,很好地满足了过程化考核[5]。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每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将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日常作业提交、日常作业成绩等信息实时上传至系统,根据事先设置好的比例,计算出学生的课程得分。学生可实时看到过程化考核中自己相应的分值,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对过程化考核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严格学生日常考勤

根据提前设置好的班级、班委群组,为各班学习委员及班长开放权限。学习委员在上课前使用学工信息化系统进行点名,点名结果上传后将流转至本节课教师及辅导员。教师或辅导员进行确认后数据流转至迟到、旷课学生处进行提醒。对于学生迟到、旷课记录实时可查。学生旷课屡教不改,可导出学生旷课记录(包含每次旷课的时间、旷课学时、旷课课程名称等信息),根据相应的学生管理条例对学生进行处分通报。

(四)简化请假销假流程

传统的学生请假、销假模式为学生联系教师、辅导员进行请假,批准后出具纸质假条。整个流程费时费力,且无法实时关注学生返校及销假情况。

基于钉钉的“学工信息化”系统中学生可按照要求在请假模块请假,系统会自动关联出学生的班级、姓名、学号、家庭住址、父母联系方式等信息,学生只需在系统中选择请假类型(病假、事假等)、填写请假时间以及请假去向,上传请假的证明材料后提交即可。学生提交请假申请后数据会实时流转至辅导员处,辅导员可根据情况对学生的请假申请进行审批。学生请假结束后24小时内需在校园内登入钉钉手机端进行销假,若请假结束后学生未在规定时间内销假,系统则会及时向学生发出提醒,并向辅导员及相应教师进行提醒。辅导员及相应教师可根据提醒及时联系学生本人或学生家长。

教师及辅导员可随时查看学生请假记录,根据学生请假记录分析学生学习及健康情况。例如,学生经常性请病假,则需及时提醒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治疗。

(五)密切关注学生节假日去向

钉钉管理员在相应的节假日前发布电子表单,学生填写过程中表单实时链接学生的班级、姓名、学号、家庭住址、家长及联系方式等信息,学生需如实填写节假日去向(留校、回家、外出等)。学生填写后,根据事先设计的表单,相应的辅导员可查看学生的节假日去向统计

辅导员老师可根据学生节假日去向统计对学生进行重点关注,针对节假日留校的学生,进行假期留校安全教育及关注;针对节假日回家的学生,提醒学生注意交通安全;针对节假日外出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必要时可告知并通知家长。

(六)优化学生会日常检查流程

学生会是高校学生日常管理的重要协助部分和实施者,在高校学生日常考勤、宿舍内务检查、学生日常活动参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且积极的作用。我校传统的学生会日常检查流程为学生会检查后在纸质版登记表上记录相应的检查结果,进行打分、扣分等操作。但事后由于记录不清或记录丢失等情况,在学生对结果产生异议時不能很好地进行解释说明。

基于钉钉的“学工信息化”系统开发出相应的学生日常考核模块。学生会按要求进行检查后,将结果及照片实时填入系统。相应的扣分结果会及时流转给学生本人及班长进行确认,若存在异议,学生可在一周内找到学生会相应部门进行申诉。学生可实时查看自己的加分及扣分项目,学院对学生及班级的考核也可实时提取学生相关数据。

(七)学生评优评先

在素质教育时代,学生的评优评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考评,而不能单纯地只参考学生成绩或只参考学生日常表现。但是,学生在德育、智育等方面很难进行量化评比,这造成许多学生对评优评先结果存在异议的情况。

基于钉钉的“学工信息化”系统按照学院学生综合考评细则,按照相应比例将学生考试成绩、日常表现等情况进行量化计算,例如:学生会各项检查加分、扣分情况,参加课外活动加分情况等。对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进行科学的量化评分,学生可及时获得自己各方面表现得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可实时查看自己得分。对学生的考核真正做到了全面、公开、公正、透明。学生的评优评先可根据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得分进行评选。

三 总结与展望

河南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基于钉钉的“学工信息化”系统自2015年进行二次开发投入使用至今已有四年,在使用过程中,针对教师及学生的需求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系统在学院学生日常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包括创新课堂教学、学生日常考勤、学生日常请假、销假、学生节假日去向、学生会日常检查、学生评优评先等方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近期将会在该系统原有的使用基础上添加联系家长功能,加强家校联动,助力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将会针对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对学生日常管理中的常规工作逐步转变为信息化操作,以期在学生日常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设上取得新的成效。

参考文献:

[1][3]赵海燕,向红.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在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J].现代职业教育,2017(22):154.

[2][4]刘天.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7,8(13):96-97.

[5]罗雯.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思考[J].纳税,2018(10):137.

(责任编辑:姜海晶)

作者:杜俊良

第4篇:信息管理员日常工作

医院信息管理网络,业已成为医院现代管理水平的象征。尤其是"八五"攻关项目——中国医院信息系统(CHIS)的推广应用,对强化医院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医疗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组网建网。然而,由于对网络日常维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的不足或者重视的不够,使得网络整体效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造成了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有的甚至因为维护不当,导致网络瘫痪,系统崩溃,只好重复投资,浪费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为此,医院信息管理网络的日常维护工作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在此我们以当前占我国网络操作系统市场份额最大的、最为广泛流行的Novell公司的Net Ware为例,结合日常维护工作的体会,对医院信息管理网络的日常维护工作做些讨论。

一、医院信息管理网络日常维护工作的重要性

1.网络维护工作是发挥网络整体效能的前提:医院的局域网络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投资较大,涉及面广。从网络的规划设计、硬件的配备、系统的调试及试运行(以下称一期工程),到组网完成后的正式运行及系统维护(以下称二期工程),每一步骤都要严密地、科学地对待。虽然一期工程期间,基于整个网络的安全性考虑,Net Ware已经向网络系统管理员提供了多级的安全性保护系统,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安全问题,而二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网络的整体效能能否充分发挥,取决于这一时期的工作质量。

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无论硬件技术还是软件技术,都存在脆弱性、潜在的危险性。如硬盘读写错误造成的数据遗失、重复;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病毒感染,造成的数据破坏;操作人员的马虎,造成录入错误数据;自行开发的系统软件,受各种条件制约,存在的一些漏洞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在日常维护工作中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完善,才能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才能发挥其整体效能。

2.网络维护工作是保证医疗秩序的基础:局域网络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既有其经济效益,又有极大的社会效益,这是被广泛推广应用的原因之所在。但其也有不利的一面,因为是多用户操作故障率较单机运行要高得多。网络数据要求实时处理,不能中断或让病人较长时间等待;很多信息是财务信息,不能有一分钱的差错。如门诊收费系统、出院结算系统等,一旦出现故障,极易造成病人收费排队积压和费用核算错误,导致病人怨声载道,既给医院声誉带来不好影响,又破坏了正常的医疗秩序。所以,网络日常维护工作,这时就显得尤为重要。把软、硬件故障发生率控制在最低线内,一旦故障出现,及时排除,保证整个网络线路通畅,减少医患纠纷,从而改善医患关系,维护医疗秩序。

3.网络维护工作是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保障:医院局域网络的组建,改变了传统的人工核算方法,各种数据网上共享,各项财务信息精确、明了。但在实际运作中,数据错误偶然出现,如门诊收费汇总单上的数额与实际不符;住院病人的住院天数不对或费用不准;近些年,由于国内组装的兼容机质量下降,因硬件故障造成的数据丢失现象时而发生等。这些问题,都必须由系统维护员在日常维护工作中加以纠正,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干预,使得核算更科学、更准确。

二、医院信息管理网络日常维护工作的保障体系

1.领导重视是搞好网络维护工作的首要条件:网络维护工作是长期的、持久的。医院领导要具备长远的眼光和现代管理意识,善于运用高科技手段来治院,从网络的设备投资、人才的培养、任务的分工等,进行周密部署,对计算机管理予以充分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工程资金到位快,工程基点高,质量好,为后期的维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人才培养是网络维护工作的质量保证:

(1)重点培养计算机专业人员为网络系统管理员:网络系统管理员具有最高的权限,对网络系统能否正常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既要懂得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又要熟悉日常医疗工作,更要参与网络系统的设计、安装,掌握系统的流程、文件设置,及时修复服务器或各工作站出现的突发故障。因此,网络系统管理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网络性能发挥的优劣。所以,必须加强专职计算机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使之成为合格的网络系统管理员。

(2)录入员的综合素质决定着数据的准确性:录入员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医务人员,其综合素质(包括思想觉悟、责任心、敬业精神等)直接影响着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因此,加强岗位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制定岗位责任制,下力气培养一批既有医疗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操作的人才乃当务之急。

3.严格的管理制度是网络维护工作的重要依据:整个网络系统,由多部门、多人员操作,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各用户我行我素,势必造成网络混乱。因此必须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做规范,有效组织网络资源,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4.设立专项资金是网络维护工作的物质基础:计算机设备与其它电子仪器一样,也有质量和寿命的问题。为了确保网络畅通,必须设立专项资金,储备一些易损配件,一旦网络发生物理线路故障,及时替换,恢复瘫痪网络,保证网络正常运转。如果不设立专项资金,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网络搁浅,势必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

三、如何做好医院信息管理网络的日常维护工作

做好医院信息管理网络的日常维护工作,应遵循经常性、及时性、持久性的原则。只有天天保养、维护,才能保障网络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只有及时排除故障,才能保证正常的医疗秩序;只有持之以恒地做好网络的日常维护工作,才能不断提高网络性能,挖掘其内在的潜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具体的工作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服务器的日常维护侧重于软维护:网络系统管理员,要借助必需的网络管理软件工具,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执行一些系统维护和网络资源的有效组织管理工作。要求每天监控服务器,以保证内存、硬盘容量、网络性能以及服务器的处理能力不断适应网络应用的增加,也可以通过改进硬件设置或通过对Net Ware重新配置来优化服务器的性能。

(1)内存的维护:在MONITOR中观察内存资源耗用情况,优化内存分配。

(2)磁盘的维护:通过Net Ware提供的热修复、镜像、双工和可恢复文件系统等功能,来保护用户数据以防损坏或丢失。定期备份用户数据,定期检测用户硬盘的告警信息,是必要的,也是必须做的。

(3)安全性维护:包括入网安全性、权限安全性、属性安全性、服务器的安全性以及病毒的防治。

(4)平构文件库的维护:一般地事务跟踪系统(TTS)保护着平构文件库,但如果由于系统问题而导致关闭TTS,那么就可能破坏平构文件库,所以必须备份平构文件库。

(5)卷维护:定期清理和备份。

2.工作站的日常维护主要是硬维护:由于用户操作的熟练程度不同,硬件知识掌握的水平有差异,硬件设备的质量与寿命的问题,造成工作站的硬件故障率相对要高。

(1)硬件设备的保养及维护:定期检查,及时清理灰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基于安全考虑,工作站尽量不安软盘驱动器,需要安装的用户,应该做一张网络启动盘,上网时,用软盘引导,以防止病毒的侵入和人为的破坏。

(2)线路的维护:线路的畅通是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保证。在布网时,线路要远离干扰源,尽量室内走线。室外"飞线",两端需装避雷设施。拓扑结构尽量采用星形方式(如果采用星形与总线型相结合的方式,也应尽量减少总线上的负载)以期方便维护,局部线路故障,也不致于影响整个网络。网线各接口要做到百分之百的牢固、可靠,电缆线要固定,计算机不能随意搬动、移位,保证线路通畅。

第5篇:计划生育日常信息工作处理制度

日常信息工作处理制度

为全面规范我区计划生育信息化工作,充分发挥我区育龄妇女网络管理系统、办公局域网系统、公众信息网系统的作用,特制定如下日常信息化工作处理制度:

一、育龄妇女网络管理系统处理制度

1、区计生局统计科每月5日前审核育龄妇女数据库,对于存在问题的数据库记录及时在区计生局办公局域网或通过邮件反馈到各乡镇、街道。

2、区计生局统计科每月12日前通过区计划生育信息上报系统接受各街道、乡镇上报当月报表、数据库更新数据、名册等,每月15日前使用统计报表系统完成统计报表,并及时上报市计生委。

3、区计生局统计科每月15日使用育龄妇女数据分析系统进行当月数据分析汇总,以便局领导和各科室查阅。

4、区计生局办公室负责信访登记系统使用,对于信访事件当日发生当日录入,并对正在处理信访案件应跟踪处理进度并在办公局域网内进行通报,对于处理完毕的信访案件及时录入处理结果。

5、区计生局办公室使用生育证管理系统处理日常生育证办理、查验工作,对于二孩生育证办理申请应及时录入系统以便二孩生育证审批领导小组审批,对于审批通过的二孩生育证应及时制证并在办公局域网系统上发布。

6、街道计生办每月3日前使用信息引导系统生成信息指导单并于当月例会发放至村(社区),用于指导基层当月工作,该信息指导单应在下月例会反馈至街道、乡镇。

7、社区应将每月更新数据及时录入微机,每月所有更新数据应在当月月底前异动计算机并于下月1日报街道、乡镇。

8、社区应根据街道、乡镇每月初下发信息指导单安排当月工作,并于下月初例会将执行情况反馈至街道,同时上报每月更新数据和信息报告单。

二、办公局域网系统日常工作处理制度:

1、区计生局办公室负责日常通知、文件的发布,各业务科室负责各自业务信息的发布和处理。

2、各业务科室应每日登陆办公局域网系统,及时接收下级上报信息,处理各类业务问题。

3、用户使用办公局域网使用独立用户名和密码,每位用户拥有单独的邮箱,每位用户每月至少要登陆本系统一次,避免用户帐号被系统删除。

4、各用户对于在办公局域网发布的通知、公文及时接收,妥善保管,发布信息要严格遵守各项规定。

5、各街道、乡镇统计员每周至少登陆本系统一次,及时处理与其他单位之间的移交托管等相关工作。

三、公众信息网系统日常工作处理制度:

1、各部门人员应经常浏览区计划生育公众信息网,了解我区计划生育情况

2、全区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为公众信息网特约信息员,公众网的大多数稿件应来源自信息员。

3、各街道、乡镇微机员为公众信息网特约编辑,负责本街道、乡镇内各单位稿件的收集,对于收集的稿件整理后每周登陆公共信息网后台管理系统录入稿件,区计生局信息中心每周审核各街道、乡镇录入信息,审核通过信息在前台发表。

3、对于优秀稿件、优秀信息员、优秀编辑,年终采取奖励措施,详细规定另行制定。

四、区计生局信息中心工作职责:

1、负责区计生局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维护,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

2、负责维护育龄妇女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和数据更新,每月15日前应根据各街道、乡镇上报数据更新数据库。

3、负责办公局域网的维护和技术支持。

4、负责公众信息网的信息审核和维护。

5、指导全区计划生育系统信息化建设。

五、信息审核制度

(一)、必须认真执行信息发布审核管理工作,杜绝违犯《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情形出现。

(二)、对在本系统发布信息的信源单位提供的信息进行认真检查,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侵犯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的内容出现。

(三)、对在BBS公告板等发布公共言论的栏目建立完善的审核检查制度,并定时检查,防止违犯《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言论出现。

(四)、一旦在网络系统中发现用户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的: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等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行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删除本网络中含有上述内容的地址、目录或者关闭服务器。并保留原始记录,向纪检部门报告。

区计划生育局

第6篇:信息化管理建设及日常管理小组职责

为了加强中心信息化小组的领导和管理,保障系统有序运行,现制定各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如下:

一、组长:XXX

1、负责中心信息化建设全面领导工作。

2、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各站点信息化建设工作。

3、组织相关负责人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信息化工作,根据中心信息化需要对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进行调整。

4、研究决定中心信息化建设中的工作事项。

二、副组长:XXX

1、要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积极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合理分配各项工作任务,带领小组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组织协调好信息小组各项工作,合理安排信息小组各岗位人员工作,确保信息小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3、组织落实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对计划落实情况的检查。

4、加强与各站点的沟通协调,积极听取各站点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

5、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做好信息系统软件的改造、部署、安装、调试,使中心的信息化建设适应发展要求。

6、做好职工的培训工作。

7、负责各站点“健康XXAPP”、“微信公众号”、“XX智慧门诊”的宣传工作。

三、技术指导员:XXX

1、负责单位信息系统的维护与完善信息系统功能,保证系统能正常使用。

2、 负责信息系统故障处理,及时排除日常出现的故障。

3、掌握好各系统软件的使用,负责注册用户、设置口令、授予权限等,并适时加以修改。

4.按照领导的修改意见,结合工程师进行系统改造、权限分配与修改、数据提取等工作。

5、负责医院信息系统的操作指导,协助、监督各应用站点完成各项应用操作。

6、做好医院职工的操作培训工作,做好技术服务。

7、认真落实国家和单位有关信息系统安全工作的有关规定,定期排查、处理单位信息系统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8、根据领导审批后的意见进行站内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安装工作,承担单位计算机的维修工作,并做好相关维修记录。

四、各站点护长

1、协助信息小组做好本站点的信息化管理工作。

2、掌握系统使用,准时把医生的排班上传。

3、及时发现系统问题,并上报维护,保障系统的正常使用。

4、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信息化培训,并做好站点职工的培训工作,提高整个站点的信息化运用水平。

5、对站点软件、硬件运行情况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信息小组解决。

6、加强与信息小组的沟通与联系,及时收集站点职工意见和建议,提出修改意见及合理化建议。

7、负责站点“健康XXAPP”、“微信公众号”、“XX智慧门诊”的宣传工作,正确指引群众下载使用。

五、宣传技术员:XXX

1、负责设计“健康XXAPP”、“微信公众号”、“XX智慧门诊”的宣传海报及宣传单。

2、负责收取最新的资料,并及时更新“微信公众号”的内容。

3、配合信息小组做好宣传。

2018年6月15日

第7篇:日常考核信息

乌审旗“三维立体”式全面加强领导干部日常考核

监督工作

近年来,乌审旗以完善日常考核监督机制为抓手,以创新考准监督工作举措为动力,以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为导向,全面加强领导干部日常考核监督工作。

一是完善领导干部日常考核监督机制,提高干部日常考核监督质量。乌审旗把建立完善考核管理制度作为考核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干部请销假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制定出台了《乌审旗科级干部请销假管理暂行办法(试行)》,通过制度严肃工作纪律,规范请销假行为,强化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建立科级干部“点名调训”制,提升干部素质。旗委坚持“重点干部重点培训”的原则,把苏木镇及部门正职、重点岗位的领导干部和有培养前途的副职后备干部这三类群体作为“点名式”调训的重点参与对象,组织他们不定期地参加培训,全面提升领导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同时,把被“点名”的领导干部在培训期间的现实表现及出勤情况作为对干部任职期考察的一项重要内容,促使干部教育培训也成为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建立巡视检查制度,加强日常沟通交流。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组织部与执法执纪等部门工作联系通报制度的实施意见》,建立了以组织部牵头,纪检、法院、人事、公安、审计、信访等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执纪执法部门联系通报会议,加强日常沟通,交流信息,交换意见,了解干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健全制度规范,实现多方位监管。制定出台了《乌审旗领导干部回

复组织函询和谈心谈话制度(试行)》、《乌审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关于加强乌审旗党政机关干部因公、因私出国(境)管理工作的意见》、《全旗加强党政主要负责人监督管理的若干规定》及《乌审旗党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廉洁高效从政巡查办法(试行)》等工作制度,以制度规范了领导干部任前谈话、组织函询、诫勉谈话、经济责任审计、出国境审批和对重点岗位领导干部监管的日常监督举措,对领导干部的日常行为、公务活动、办事程序、权力使用等进行了全面规范,进一步扩大监督覆盖面。

二是创新日常考核监督工作举措,提升日常考核监督水平。乌审旗把创新考核管理方式和内容作为考核管理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突破口。突出考核重点。在考核内容的设置上,乌审旗主要围绕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学”六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评价,对拟提任的领导干部,注重对领导干部“德”的考评,制定出台《乌审旗科级领导干部“德”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综合运用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个别走访、平时考核、集中考核等方式从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五个方面对干部的“德”进行多方位、立体式的考评和量化打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职务级别调整以及奖惩、教育培训的重要依据。创新考核形式。为切实提高考核测评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避免干部考评过程中“老好人”现象的存在,积极推进领导干部“德”的反向测评法,通过反向测评将不称职的领导干部从领导干部队伍中“筛选”出来,从而为旗委准确配班子、选干部提供重要依据。延伸考核触角。健全完善群众信访、

12380电话、网络"三位一体"的监督网络,认真处理各类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充分发挥了信访举报工作对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作用。实行干部群众监督员制度,聘任部分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离退休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担任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员”,对干部的监管由组织延伸到社会、由“八小时”以内延伸到“八小时”以外,实现了对干部的无缝隙管理。

三是加强结果运用,强化奖惩责任。坚持日常考核与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将日常考核中通过谈话谈心、巡视检查及联系通报会等方式得到的调查反馈结果及时存入领导干部个人档案,作为今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考核、纪律处分、组织处理的重要依据;实行科级干部考试考核制度,将干部综合考评的成绩进行排序,按正副职分类排队后实行末位调整。(周建龙)

第8篇:信息安全日常检查计划

一、检查内容:

1、防毒软件的病毒库是否及时更新升级;

2、系统补丁是否及时安装;

3、是否定期使用防毒软件查毒杀毒;

4、是否安装与工作无关软件;

5、是否定期更改电脑密码,防止非工作人员操作电脑;

6、是否正常使用计算机,防止计算机因不正常操作引起的故障。

二、检查计划;

1、定期及时更新防毒软件病毒库,确保防毒软件发挥防毒杀毒功效;

2、及时更新最新操作系统补丁,确保操作系统正常安全使用,防止因漏洞引起的系统安全问题;

3、利用防毒软件的自定义查毒杀毒功能,每天定时杀毒;

4、检查计算机是否安装游戏等跟工作无关软件,及时删除,不使用移动存储设备(U盘、移动硬盘等);

5、每月更新电脑开机密码,不让非工作人员操作电脑;

6、正常开关机,保持计算机相关设备的干净整洁,定期清洁计算机外观,防止灰尘积累,水杯远离计算机,防止计算机进水。

三、检查目的:

通过信息安全日常检查计划,确保服务器与计算机能够正常稳定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患者的正常就医。

上海市浦东新区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4-1-1

第9篇:日常信息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日常信息

一、信息“写什么”的问题。

具体到工作动态类信息,是日常报得比较多得,信息从哪里来,写么子,结合工作,我个人思考应该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来编信息。这里面又分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年初召开的经济、党建、项目、政法等工作部署会议明确重要工作任务的贯彻情况(会后报)、推进情况(年中报)、落实情况(年底或结束的时候报);第二方面就是阶段性重点工作,比如防汛启动时的准备情况、安全生产的阶段性督查情况、中高考情况、烟叶收购情况、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情况这些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就工作启动情况、推进情况、完成情况等等,都可以分阶段报送;第三方面就是县委县政府就单位某项工作专题研究时的材料(包括专题会议、县政府常务会、县委常委会汇报材料),领导定得推进这项工作采取的措施都可以报。

二是围绕单位日常工作情况来编信息。单位日常工作中在项目、资金、机关管理上的新举措,出台的规范管理类的文件,在下乡调研过程中发现的某项工作的创新做法,单位重大项目、重要工作的进展情况。就是单位系统某一个工作的安排部署会议材料,都可以摘编出信息报送。

三是上级部门检查工作中找信息。上级部门来调研检查,有时候是需要搞汇报的,汇报材料就是一个很好的总结类信息;开展某项工作督办,督查通报也是一篇信息。

二、信息“怎么写”的问题。部分部门在报信息的时候就是简单复制网站上的,新闻通讯和信息还是有一定区别。对于动态类信息,我觉得要注意两点:一是禁忌冗长。动态信息我们通常是编《政务要情》,一般最长不超过500字,做到简洁准确。二是禁忌含糊。信息的语言要求简洁准确,能用数字定量的,尽可能用数字说明问题,以准确地反映信息的内容。如“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某个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单位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哪些单位领导参加了某项活动”这些套话都不需要出现在动态信息里。

三、信息“及时报”的问题。在过去的信息报送中,部分单位存在年初4号开展的工作,年底26号我们提醒过后,再才报,信息有点滞后。动态类信息必须在工作开展后2天内报送。

上一篇:工程科研年度工作计划下一篇:科室每月护理质控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