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及信息管理制度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资料及信息管理制度

资料及信息管理制度 篇1

信息资料与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使科研档案的管理更加系统、规范和科学,提高科研的管理水平,制定以下制度:

一、科研档案的建立规范

1、档案实行一题一档制度。

2、每个课题必不可少的材料(开题报告、论证书、立项书、批准书、中期成果鉴定、结题报告、验收鉴定书等)。课题研究过程中全部纪实材料及主卷的佐证材料。(现象记录、调查问卷、访谈记录、教案、教学实录等)

3、课题档案材料要注意原始性、真实性。

4、每卷档案都要有卷首页,便于查找。

二、科研档案内容:(一)、课题档案

课题档案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全部资料,它指文字资料、电子资料、音像资料等。

1、前期档案:包括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论证报告、课题立项、申报材料、立项批准书等。

2、中期档案:中期档案是课题的核心部分。包括课题实施过程的原始材料(实验数据处理、组织培训记录、召开会议记录、课题研究实录等),中期研究成果(阶段总结、论文、获奖证书等),阶段检查记录等。

3、后期档案:包括课题研究总结、申请验收报告、结题报告、最终科研成果、课题验收鉴定书,成果应用等。

(二)、教学成果档案:论文、创新、教具制作

(三)、试题:试卷档案

(四)、综合档案 包括:⑴各级教育行政和科研管理部门印发的有关科研工作的文件、法规、制度;⑵科研规划、计划、科研工作总结;⑶有关会议材料、领导讲话;⑷科研信息资料;⑸教师培训材料;⑹科研工作检查记录;⑺获得的各种奖励材料等。

三、科研档案归档:

1、原则上每学期进行一次科研档案的收集归档。根据工作性质,相关研究人员于期末将本学期资料交科研办。

2、归档工作实行签字制度。

3、对于个人有关资料,个人需要保留原件,应将复印件交档案室留存。

4、课题档案实行结题统一上交(或分阶段上交)。

资料及信息管理制度 篇2

1 信息时代背景下艺术资料管理重要性

现阶段, 艺术类档案资料管理具有涉及范围广、类型繁杂以及管理形式众多的特点。而且, 在我国文化艺术活动中又起着记录文化艺术人员或历史事件的重要作用, 这就为艺术资料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艺术资料管理涉及的艺术种类有:曲谱、研究资料、教学资料、实物型资料以及图书期刊等, 其中实物型艺术资料是指, 美术书画艺术作品、舞台道具服装以及相关录像录音等。这些艺术类档案资料既有分散独立性特点又有系统综合的联系性特点, 像是豫剧、川剧等艺术形式就是自成个体且其中涉及的脸谱、服装、剧本、道具以及曲子等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除此之外, 舞台剧则是融合了音乐、美术、舞蹈和文学等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然而, 这些具有时代特点的艺术形式却因历史资料的欠缺, 使一些唱法、唱腔没有保存下来。这种情况对于我国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前景是不利的, 因为没有底蕴的艺术形式是很难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背景下留存下来的。由此可以看出, 艺术文化形式的稳定向前发展是需要依靠其多样性来提供支持的, 所以, 这是当前的文艺工作者要重点关注的。

2 信息时代背景下艺术资料管理中的问题

2.1 获取资料困难

在对艺术资料进行管理工作前, 首先, 要做的就是收集这些艺术资料, 然后才能对其进行管理。然而, 在进行这项收集工作时, 很多艺术资料都是在文化艺术的创作活动中产生且一般都保存在相关单位、部门手里, 这就为艺术资料的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而有相当的一部分的相关单位或者是部门领导并没有将这些艺术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重视起来, 对于资料的开发利用收集建档的管理混乱。更有甚者认为部分艺术业务的材料是保密的, 是不能外泄的。甚至一些艺术工作者将自己或者是他人的设计、创作的录像、录音以及手稿等占为己有, 以留作纪念和参考。除此之外, 还有很多原因都造成了文化艺术资料的收集困难、保存分散的管理现状。

2.2 缺乏有效的管理设施

信息时代艺术资料管理的基础设施是指, 针对涉及内容繁杂的文化艺术资料进行保存的技术设备和保存技术手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 艺术资料管理也应该采用更有工作效率的信息技术。然而, 就目前来说艺术资料管理基础设施并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需求。对于一些珍贵的音像资料没有进行合理的备份, 使原有资料因无法使用而丧失保存价值。再加上部分艺术形式的老艺人相继离世, 一些传统艺术形式如剧目、唱法等已经面临失传局面。这种情况都亟需文艺工作者利用数字化对其进行抢救, 因为文化艺术资料一旦发生损坏就很难进行恢复。此外, 对艺术资料保管的硬件设施和技术手段而言, 有关部门应给予资金支持使其的保存状态更具久远性。

2.3 艺术资料的实用价值不高

将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保存下来的意义是对其进行利用, 使之传承于我国的历史文化中, 并对中华儿女的团结奋斗精神以及对艺术的不懈追求精神进行传扬。而现有保存艺术资料的形式多采用传统方法, 很多想要对其进行了解的文艺工作者只能通过内部使用或者是上门查询的方式。这就使得其服务的对象和应用的价值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局限性, 最终导致费心留存下来的艺术资料的实用价值不高的问题。

2.4 艺术资料管理方式单一

现阶段, 艺术资料的管理形式仍以满足艺术创作和普及文化艺术知识的教育需求来进行。其具体的管理方法大多为对资料进行整理、筛选、加工等, 其主要目的是使之服务于艺术工作者的查找和使用。仅仅是这样的艺术资料管理方式对其具有分散性和联系性的特点来说是不够, 还要将其以信息传播的方式使其资源被广泛地利用于社会各界。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得以流传下去。

3 解决艺术资料管理问题对策

3.1 创建艺术资料管理平台

艺术资料的管理工作是具有传承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重要作用的。在此过程中, 其管理的基础设施是实现其发展目标的关键内容。随着信息时代逐渐步入人们的实际生活中, 艺术资料的管理工作应根据这一发展环境创建出一个有效的管理平台。这样一来, 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艺术资料管理的硬件设施。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还要将艺术资料管理工作的领导层对其的认识程度提高上来, 因为领导的决策直接影响着艺术资料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情况。

3.2 规范艺术资料管理

规范艺术资料的管理是保证传统文化艺术内容得以传承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 以往对艺术资料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应对艺术形式越来越多的发展态势。而在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对其进行管理的同时, 还要制定出一个管理程序的运行标准。具体管理项目包有资料的整理、全面统计、分类处理以及保存技术标准, 这些是保证信息化技术使用有效性的基础。如果其中的任意一环出现问题就会使整个艺术资料资源的管理系统发生混乱, 进而造成储存杂乱使用不便的应用性问题。

3.3 融入信息化管理手段

信息化管理手段融入艺术资料管理, 使得艺术信息资不再受管理方式的局限性控制。在将此信息资源从实体化转向为虚拟化的工作过程中, 艺术资料的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以及其实质的应用作用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于艺术资源还可以根据其形式的变化进行合理的配置, 极大地丰富了传统艺术资料的传播形式, 使行将逝去的文化艺术因数字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得以长期有效的保存。对于更重要的提高其实际应用价值更是作用突出, 具体表现为使相关使用人员通过网络检索的方式将散落在各处的文化艺术知识内容聚集起来。此外, 还可以通过下载的方式让这些艺术形式信息被保存于民间, 真正发挥出其保存的实际价值。

3.4 加强对传统艺术的宣传力度

在建立出上述的艺术资料管理环境后, 还要加强对传统艺术形式魅力的宣传力度。这是使其服务于广大的人民群众的重要措施。只有做到了这项工作, 艺术资料的管理方式才会在社会各界的督促之下实现其普及的作用。与此同时, 在人民群众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 还能够不断完善其管理方式和工作内容, 使我国文化艺术形式得以多元化的发展下去。

4 结语

艺术资料是老一辈艺术工作者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仍然坚持创作而形成的文化瑰宝。这就意味着艺术资料既具有实际的艺术价值, 还具有老一辈艺术工作者艰苦卓绝奋斗精神的文化特征。将其保存下来并流传于世能够对当前文艺工作起着积极的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青燕.信息时代艺术资料管理工作的思考[J].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5 (4) :97-100.

[2]孔燕.信息时代下的图书资料管理分析[J].科技视界, 2013 (18) :97, 125.

[3]黄慧蓉.探讨网络时代高校艺术学院资料室的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 2011 (S1) :33, 69-70.

[4]汪燕冰.河南曲剧艺术档案资料库亟待建立[J].艺术百家, 2011 (S2) :257-259.

高校院(系)资料室信息管理研究 篇3

关键词:高校;资料室;信息管理

1高校院系资料室信息管理的现状分析

(1)我国高校资料室的形成和发展自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已经发展了半个多世纪,关于资料室的性质、任务、职能、等方面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和完整,但是在2l世纪初,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院校合并后,各省市先后将一些性质相同或相近的院校合并成一个多学科、多层次的院校。从文献信息服务方面表现出对文献的来源、类型、数量全新的要求,其复杂性和多样化引起了高校资料室重新定位的思考。院系资料室应该说是以图书馆为中枢的全校文献信息系统的“末梢”,是专门为各院系教学、科研服务的文献信息资源的供应机构,其收集保管的文献信息具有结合紧密,内容专深的强烈学科特点。

(2)根据笔者对多所高校资料室的调查,发现资料室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各异,很少有图书情报专业的毕业生,其中多数学历和学科方向并不适应该院系资料室的专业化需求,且多数年龄偏大,整体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在资料信息化服务的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

2高校院系资料室信息管理的主要对策

2.1转变观念,增强对高校院系资料室信息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在电子化和网络化逐渐成为信息传递主流的今天,高校图书馆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校园网以及英特网的互联作为硬件依托,由传统模式向着自动化,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进行着快速转换。高校资料室面对着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必须紧跟时代的变化,针对自己的学科特点和学科性质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对于原有的高校资料室双重管理,责权不明的情况必须加以调整和改进。对于资料室的发展方向、图书资料的收集重点服务功能的选择和强化必须结合院系的实际情况加以完善,以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2.2加强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业务素质

针对目前高校图书资料的采购、分类、编目、借阅等工作逐渐向电子化、网络化管理过渡的现状,高校资料室在其自身建设中有必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其工作技能水平,加强高校资料室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使其服务真正为院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前沿咨询。

2.3创新服务特色,提高服务水平

院(系)资料室的性质决定了其信息收集的特色。为了强化资料室的特色,其图书资料应具有较强的专业特色和学术水平,其藏书应以本院系所设专业、学科方向为核心,并且应力求专业资料的完整和准确。除此之外还应建立自身的科研数据库,有针对性的将最新的学科前沿资料进行新型信息管理,方便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同时,在传统的院系资料室的管理中都主要是利用图书资料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但其服务范围往往相对狭窄,不能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后新形势的改变,和教学、科研的需求。

2.4加强数据库的建设,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随着高校教学科研的深入发展,面对越来越多的知识和信息,资料室通过统一的计算机网络文献检索系统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完善的计算机网络文献检索体系,实现联机检索。资料室的建设应本着以在册文献为基础,以远程文献信息为拓展的原则,集中人力、设备、时间投入到信息资源的整合中。由于英特网的快速发展和全球信息的快速更新,网络信息资源缺乏秩序和控制,丰富的信息量下让高校师生难以真正快速准确的寻找到真正对其教学和科研有辅助效用的信息,高校花费大量资金建设的文献资料库难以得到充分的利用。所以,资料室应对信息资源针对本专业的情况进行合理采集,对其内涵、外延进行基本的描述和标引、排序,以方便用户的使用。另外,院系资料室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借助其长期积累的在专业文献收集上具有独特的专、精、深的特点,开发有特色的专题数据库,针对本院系的教、科情况和相应的专业课题进行专业化的搜集、整理和加工,建立专题数据库,并做出目录清晰,结构合理、且具有强烈本专业特色的网页,定期根据网络信息的变化,更新专题数据库资源,发布最新学科动态和前沿新闻。同时还可以设立专业学科讨论区,引导学术讨论,保证为教学、科研提供源源不断的最新信息。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资料 篇4

1、资源:人类为了实现自己的某种目标而进行各项社会活动,必须要具备的且付出了代价或努力才能够获得的一些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条件,如材料、能源、信息等,称这为人类社会活动的资源。

2、战略资源:对一个组织总体目标的实现和发展起关键、全局性和长远性作用的资源称为这个组织的战略资源。

3、广义信息资源:信息及其载体;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的各类硬设备和软件;制造上述硬软件的关键设施;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利用的各种方法、技术、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政策、法规;从事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与利用的技术与管理人员。

4、信息、载体、数据概念的比较及其相互关系?信息内容的层次?信息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内容描述。信息是指描述的内容,以什么形式描述则取决于载体的性质。载体是信息从信源到信宿的传递者。载体上反映信息内容的物理符号或信号,在信息处理中称为数据。信息是数据的内容,数据是信息内容的物理形式,两者形影不离,数据的物理形式与载体的性质有关,信息的内容与载体的性质无关。层次:迹象、事实、知识、智慧。

5、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就是要在信息资源的生产和使用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中,制定、发布和实施有关的标准和规范,合理、高效地利用和开发信息资源,以达到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

6、信息产业:把基于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信息生产与服务的产业部门认定为信息产业

7、简述知识的类型?知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类型:知道是什么的知识,这是指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知道为什么的知识,指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与规律方面的知识;知道怎么做的知识,指处理某些事物的技术与能力;知道是谁的知识,涉及谁知道某些事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信息。知识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如果从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来研究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到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巨大的威力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经济增长的要素来看,科学技术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因素,而且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8、简述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主要内容?目标:通过人们的计划、组织、协调等活动,实现对信息资源的科学的开发、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利用,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内容:信息系统的管理,包括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标准、规范、法律、制度的制订与实施;信息产品与服务的管理;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9、简述信息化的涵义和信息化三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对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加工与利用等活动日益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称信息活动,信息活动的过程,也就是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的过程,而信息化就是指人们信息活动的规模不断增长以至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过程。技术、组织管理和人是信息化生产力的三个重要因此,也是推动信息化的三项关键资源,人是信息化的社会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技术进步的幅度愈大,组织变革就愈深刻,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就愈高。

10、试述我国信息化的特点和任务?我国正在经历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历史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要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信息化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为实现这两个转变服务,改变我国经济领域管理落后、技术落后、生产率低的状况,在努力实现工业化应达到的目标的同时,根据我国国情以及发展经济与国际竞争的需要,逐步按信息化的模式来改造我国的经济结构,增强其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的能力,使中国经济跨越工业化的某些阶段,防止发达国家曾经出现的工业化后期种种弊病,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尽快形成与国际标准接轨、具有自己的优势与特色的体系。特点:信息化是以物质生产活动的成熟化为前提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是在工业化完成之后的基础上进行的。工业化为信息化准备了必要的社会、经济与技术条件,信息化又把工业化形成的社会生产力推向更高的阶段。在中国推进信息化,遇到的问题要比西方国家遇到的困难更多、复杂得多。我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幅员了阔,基础薄弱,全国的工业化总的来说远未达到成熟地步,各地发展又极不平衡,整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急需调整,社会劳动生产率亟待提高。在当前经济活动体系日趋区域化、市场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我国要建立自立于民族之林的经济体系而不成为发达国家经济上的附庸,不可能走先完成工业化任务再进行信息化的道路,也不可能照搬西方信息化的模式。中国必须利用国际社会信息化的经验和成果,避免外国经历过的种种曲折和失败,以加速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进程。

11、简述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的内涵?信息资源是一种共享性资源;信息资源是组织的战略资源;信息资源必须加以全面、系统的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的关键是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模式;信息资源管理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12、简述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激励创造、保护投资、调节公共利益,对制度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也防止这种权利的滥用,正确处理社会公共利益和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利益的相互关系,既有利创新,也有利于推广利用、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13、论述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综合性、经济性、信息资源管理将信息及其相关的各种要素视为一个整体,强调彼此兼顾,统筹规划,发挥整体效益、决策性即将信息看做是一种战略资源,强调对信息进行战略管理和高层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衫的信息管理模式。

14、为什么说信息系统的管理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含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等各类活动,利用计算机、通信设备、各类软件、数据,遵循一系列标准、规范、法律制度,需要各类管理与技术人员。上述各种要素根据信息运动的规律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目的和要求有秩序地组合起来,就成为信息系统。因此信息系统的管理是信息资源的重要内容。

15、什么是知识经济?试述知识经济的由来和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以信息活动为人类经济活动主要内容的经济形态称为知识经济。由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形态的变化与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依赖的资源有关,这些资源包括劳动对象与劳动手段。根据所依赖的关键资源的差别,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不同的经济形态。从工业化到信息化,是经济领域中的一次重大的变革,信息资源成了人类进行社会活动的关键资源,经济动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继工业经济之后,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知识经济。促进措施:促进知识的扩散,对技术创新的支持扩宽,促进新技术扩散到各种部门和企业,推动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组织的变革。

16、信息资源管理法律环境的作用?我国行使信息资源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作用:为了保障信息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使非法掠夺和滥用、破坏信息资源的行为受到打击与扼制,保护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成果和信息产业的发展。组织机构: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民间团体和组织、信息服务机构、企业。

17、企业信息中心的职能和企业信息主管的职责?信息中心:在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主持下制定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总体规划,其中包括信息系统建设规划;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与运行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和执行;信息资源开发与定理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企业广大职工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知识的教育培训和新开发的信息系统用户培训;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宣传与信息服务;为企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其他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信息主管:在企业主管的领导下,主持制定、修订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全面规划;在企业主管的领导下,主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直接领导企业内信息资源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统一领导与协调企业其他部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工作,主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审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有关规章制度、标准、规范并监督实施;负责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人才的招聘,选拔与培养;负责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所需资金的预算与筹措;参与企业高层决策。

二、信息系统的管理项目实施管理:目的是通过计划、检查、控制等一系列措施,使系统开发人员能够按项目的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工作,以便成功地完成项目项目:是一种组织单位,是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任务,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阶段性强。项目管理: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为高效率地实现项目的目标,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和程序实施监督、管理。

1、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包括哪几个阶段?系统开发又包括哪几上阶段?系统规划、系统开发、系统运行与维护、系统更新。系统开发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

2、项目可行性研究应包括什么内容?项目开发的可能性与必要性;项目开发技术上的可行性;项目开发经济上的可行性;项目开发管理上的可行性;最后结论。

3、项目实施管理的主要内容?项目经理的任务?开发管理、测试管理、运行管理和项目后评价管理。

4、什么是信息系统的管理?为什么说信息系统的管理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组织为了实现其整体目标,对与管理活动有关的信息进行系统综合处理,以支持各级管理决策的计算机硬件、软件、通信设备、数据、法规以及有关人员的统一体。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等各类活动,利用计算机、通信设备、各类软件、数据、遵循一系列标准、规范、法律制度,需要各类管理与技术人员,上述各种要素根据信息运动的规律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目的及要求有秩序地组合起来,就成为信息系统,因此信息系统的管理就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5、试述信息系统建设中项目管理的重要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根据组织的改革、发展需要和可能,分成若干项目、分步进行开发。项目管理方法完全可以用于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管理。项目管理实质上是保证整个项目顺利、高效地完成的一种过程管理技术,贯穿于系统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因而对信息系统进行项目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6、简述任务划分的主要方法?按系统开发项目的结构和功能将整个开发系统分为硬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系统。按照系统开发中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及系统实施中的编程、系统测试、系统安装调试、系统度运行、系统运行等保个阶段划分出每个阶段应该完成的任务、技术要求、软硬件系统的支持、完成的标准、人员的组织及责任、质量保证、检验及审查等项内容,同时还可根据完成各阶段任务所需的步骤将这些任务进行更细一级的划分。综合上述两种方法进行任务的划分。

7、试述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组织机构及任务?项目经理:是整个项目的领导者,其任务是保证整个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负责协调开发人员之间、各级最终用户之间、开发人员和广大用户之间的关系。过程管理小组:是负责整个项目的成本及进度控制、进行配置管理、安装调试、技术报告的出版、培训支持等。项目支持小组:是属于后勤支持,要及时提供系统开发所需要的设备、材料;负责进行项目开发的成本核算;负责合同管理、安全保证等。质量保证小组:是及时发现影响系统开发质量的问题并给予解决。系统工作小组:将整个开发过程按阶段划分出若干个任务,规定好每个任务的负责人、任务的目标、检验标准、完成任务的时间等。开发与测试小组:是充分利用系统开发的一些关键技术、开发模型以及一些成熟的商品软件从事各子系统的开发与集成,并对各子系统进行测试。系统集成与安装调试小组:是在充分注意软件、硬件产品与所开发的信息系统之间的结合、注意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可靠性及发挥系统的最高效率的前提下完成信息系统的软件、硬件等各方面的集成,并做好整个系统的测试与安装调试工作。

8、试分析信息系统中项目实施的风险来源,风险管理的步骤和对策?来源:费用比计划的高,实现时间比预期的长,硬件和软件的性能经预期的低。影响项目内在风险的因素:项目的规模、业务的结构给程度以及与组织有关的项目的技术难度。步骤: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缓和、风险跟踪。对策:项目组与用户结合的外部结合措施和技术、项目组协调工作的内部结合措施和技术、任务结构化、条理化的规范的计划措施的技术、估计项目进程的规范化控制措施和技术。

9、试分析信息系统项目开发中质量保证措施?开发策略选择?措施:确保获得完整正确的需求;在开发的每一阶段结束时,要休整一下以进行充分审查并确保该部分工作与系统相协调;采用具有质量控制内容的程序开发规范;规范的安装调试;事后审计评价。策略:线性法,是依照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各阶段的次序顺序开发,不经过某些阶段的反复来完成整个系统的开发;线性迭代法,是开发各个阶段经过多次反复确认、修改,保证符合要求;原型法,是一种通过不断的试验、演示、修改,直到完善的项目开发策略;复合法,是将项目分解成一个个独立子项目,使各个子项目都能保持相对的独立完整。

10、试述对系统开发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的措施?严格挑选系统开发组成员;加强培训工作;正确选择系统开发策略与方法;建立系统开发各阶段的质量检查制度;集体评议是质量检查的有效方法。

11、试述文档在信息系统开发中的作用?文档是人脑思维活动的体现,是信息系统建设中反映系统结构、功能、开发过程的记录,它可以用来统一思想,防止健忘和误解,是信息系统开发组内各类人员之间及组内外的通信依据,同时也是观察、控制、协调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依据。文档可以用在各个方面,信息系统的各个层次和各开发阶段都要有相应的文档。

12、试述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目标与内容?目标:对信息系统的运行进行控制,记录其运行状态,进行必要的修改与扩充,以便使信息系统真正符合管理决策的需要,为管理决策者服务。内容:日常运行的管理、运行情况的记录以及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

13、试述信息系统维护的目的、任务、对象、类型和特点?目的:要保证管理信息系统正常而可靠地运行,并能使系统不断地得到改善和提高,以充分发挥作用。任务:是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系统进行必要的改动,以保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随着环境的变化始终处于最新的、正确的工作状态。对象:系统应用程序维护、数据维护、代码维护、硬件设备维护、机构和人员的变动。类型: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特点:采用结构化开发方法与否对系统维护工作有极大影响;系统维护具有很高的代价;系统维护工作对维护人员要求较高;系统维护工作的对象是整个系统的配置;系统维护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14、影响系统可维护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

15、什么是信息系统的评价?试述信息系统评价的内容与评价方法?系统评价:是对一个信息系统的功能、性能和使用效果进行全面估计、检查、测试、分析和评审,包括用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进行比较,以求确定系统目标的实现程序。内容:信息系统的经济评价和性能评价。方法:专家评分法、经济模型法、运筹学习法、其他数学方法以及组合模型方法。

16、试述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经济评价的类型?经济效益类型:从狭义上讲,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是指信息系统带来的成果与为此而付出的资源费用之差,即投入与产出之差。从广义上讲,是社会经济活动中取得的有用劳动成果与资金、劳动力及其他资源等的投入之间,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间的一种比较关系。经济评价类型:事前评价、事中评价、事后评价。

17、试述信息系统成本测算的过程和方法?过程:信息系统成本分成软件开发成本、硬件成本和其他成本三部分。对过去项目成本情况进行数据分析;进行硬件成本及用户方面成本的测算;进行软件成本测算,通常分两步走:测算软件的规模或程序量,利用参数模型测算出在该种规模下的软件成本;将硬件、软件和其他类的成本数据分配到信息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并进行灵敏度分析和风险性分析。方法:算法模型:采用的是建立在历史数据基础上的测算模型,它将成本估计值看做是以若干成本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函数;任务分解法:按照分解的先后时序分为“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两种策略,前者把一系列分成许多基本的模块和相应的任务,分别测算其成本,然后累计得出整个系统的成本,后者则先从系统的总体特征中推得开发成本;专家判定法:依靠领域专家自己的经验、直觉以及对所测算信息系统项目的理解给出成本的测算值;其他方法:如价格制胜法和Parkinson法。

18、试述经济效益评价的费用/效益分析的原理与计算方法?原理:费用/效益分析一般用于信息系统的事前评价,即运用于系统规划阶段的可行性研究中,当对多个系统开发方案进行费用/效益分析并作比较时,通常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下述三种方式之一,当效益相同时,比较各方案费用的多少,少者为佳;当费用相同时,比较效益的高低,高者为佳;在费用与效益相对变化的条件下,则需比较效益与费用的比率,比率高者为佳。计算方法:一般都采用现金流量折算方法,它在考虑费用和效益的同时,也考虑时间因素和风险因素,其中最主要的评价指标为:净现值,把信息系统项目方案实施的费用及产生的效益都用一定的贴现率折算为现值来进行比较,效益与费用的差额即为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是指在信息系统项目方案的生命周期内,当效益现值和费用现值相等,即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净现值率,即信息系统净现值与总投资现值的比值。

19、试述信息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系统效率:指系统完成其各项功能所需的计算资源,由组成系统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所决定,有周转时间、响应时间、吞吐量三种指标;系统可维护性:标志着为了确定系统中的错误、修正错误所需做出努力的大小,由自身的模块化程序、简明性及一致性决定;系统可扩充性:指系统处理能力和系统功能的可扩充程序,分系统结构的可扩充性、硬件设备可扩充性、软件功能可扩充性,取决于硬件设备的特征,软件系统的特点,系统开发的规范性和标准化程度;系统可移植性:指将系统从一种硬件配置及软件环境下移植到另一种硬件配置及软件环境下所需要的努力,取决于系统中硬件设备的特点,软件的特征和开发环境,以及在系统分析和设计中关于通用性的考虑;系统适应性:指系统在运行环境、约束条件或用户需求有所变动时的适应能力;系统安全可靠性:可靠性是系统为了避免来自系统内部的差错、故障而采取的保护措施,而安全性则是系统为了防止来自系统外部对系统资源的使用和访问,或有意无意的破坏而采取的安全和保密的手段。

三、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与规范

1、什么是标准化?简述信息资源管理标准的意义?标准化就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意义:是进行科学管理和组织生产的重要前提;是进行技术开发,提高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是保证信息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是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开拓市场,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保证;是开展国际交流,进行国际合作的重要桥梁。

2、简述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保证信息产品开发与使用各个环节的技术衔接和协调;改进、保证和提高信息资源的质量;合理发展产品品种;促进科研成果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便于信息资源的使用和维护;缩短信息资源的开发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护用户和消费者利益。

3、标准工作的特性有哪些?标准化工作的特点:统一性、政策性、横向综合性;标准化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标准化工作研究的对象包括:具体对象、总体对象;标准体系及其特征:a:标准体系构成的基本待征:配套性、协调性、比例性;b:影响标准体系构成的因素:国民经济体系的管理体制与政策、国民经济体系的结构特征、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与特征、资源及环境条件、生产社会化与组织程度;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

4、统一性在标准化工作中的意义是什么?从标准化的定义:可以看出,该定义已强调了统一性是标准化的主要目的;从标准化的意义:统一是进行科学管理和组织大规模生产的重要前提,是进行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保证质量的重要基础;从标准化的作用:统一标准是促进产品开发与使用各个环节技术衔接和协调、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以及促进科研成果和新技术尽快推广应用和基本保证。

5、构成标准化体系的基本特征及其描述?配套性:是指各种标准相互依存,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如果不具备这种配套性,就会使标准的作用受到限制甚至完全不能发挥;协调性:是指各标准之间在相关的质的规定性方面互相一致,互相衔接,互为条件,协调发展的特性;比例性:是指不同种类的标准之间和不同专业领域的标准之间存在着一种数量比例上的规定性关系,它是对国民经济体系的内在比例关系和各个方面的标准化状况的量的反映。

6、标准化体系的空间结构是什么?是指其在国民经济体制以及管理体制结构中的构造及其内在关系,这种构造和内在关系是标准体系自身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的统一化。其中,纵向结构反映标准体系的层次关系,项向结构代表标准体系的领域分布。

7、标准化体系表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目的性:每一个标准体系都是围绕着一个特写的标准化目的而形成的,标准体系表的构成,必须满足实现该目的的需要;协调性:体系表内的标准之间,以及体系表内的标准与体系表外的相关标准之间必须相互协调一致;层次性:指标准体系表的构成具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标准互相制约、互相补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配套性:指为实现特定标准化目的所需要的各项标准要全面配齐,没有缺漏这样一种特性;发展性:指标准体系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更新和发展这样一种特性。

8、根据有关规定,编写标准时最基本的通用要求是什么?应贯彻国家法律、法令、法规,并与现行的有关标准内容相协调;文字表达要做到准确,简明;技术内容必须正确无误;编排格式和细则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9、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过程中,有哪些环节需要引起注意?调查研究,试验验证,综合分析;编写标准草案与编制说明书;对标准草案征求意见,审查,审批和发布。

10、我国国家标准代号的构成和意义是什么?我国国家标准的代号是以“国标”两个字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GB来表示的。编号方法是:标准顺序号+间隔线+批准年代号。为了保持标准的完整性,方便作用,一项标准的若干独立部分用一个标准顺序号发布,每个部分的编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放在标准顺序号之后,并以圆点分开。

11、简述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内容?标准化技术;标准化设施;标准化术语;标准化管理过程。

12、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指导原则和基本方法是什么?原则:效益原则、系统原则、动态原则、优化原则、协商原则。方法:简化、统一、组合、综合。

13、简述信息资源管理标准的制定程序?组织标准制定工作组;调查研究和实验验证;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意见总汇;标准草案(审查稿);初审或全审;意见总汇;标准草案(报批稿);审批、发布;正式批准。

14、什么是强制性标准?什么是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是由法律和行政法规强制执行的标准,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其他非强制性标准是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

15、什么是“认证”?产品质量认证包含哪些内容? “认证”是依据标准和相应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的标志,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要求的活动。企业对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产品,可以向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该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相关部门申请产品质量认证,认证合格的,由认证部门授予认证证书,准许在其产品或包装上使用规定的认证标志。“产品质量认证”包括合格认证和安全认证。

16、信息技术标准化一般分为哪几类?信息的采集、编码与记录标准、中文信息处理标准、数据通信与开放系统互联标准、软件工作标准、信息的安全与保密标准、声像技术标准以及文献标准等七类。

17、论述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重要作用?保证信息产品开发与使用各个环节的技术衔接和协调;改进、保证和提高信息资源的质量;合理发展产品品种;促进科研成果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便于信息资源的使用和维护;缩短信息资源的开发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护用户和消费者利益。

四、软件质量管理

1、如何定义软件质量?定义软件质量的特性有哪些?指与软件产品满足规定的隐含的需求能力有关的特征和特征的全体。特性:功能性、效率、可靠性、安全性、易使用性、可维护性、可扩充性、可移植性、重用性。

2、用户满意的软件要具备什么条件?软件外部、内部规格的作用及其差异?设计规格要符合用户要求,程序要按设计规格所说明的情况正确运行。外部规格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去看,或是用户眼中的规格;内部规格是为了实现外部规格所规定的更详细的技术规格,是制造者眼中的规格;设计质量是由外部规格所规定,而程序质量是由内部规格所决定。

3、软件质量的二级特性指标有哪些?可追踪性、完备性、一致性、精确性、简单性、可操作性、培训性、通信有效性、处理有效性、设备有效性、模块性、系统无关性、自描述性、结构性、清晰性、可扩充性、文档完备性、健壮性、公用性、可见性、保密性、可防护性、数据安全性、通用性。

4、简述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检验质量管理阶段:检验质量管理是事后把关、主要由检验部门负责产品的检验、过滤出不合格的产品;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统计质量管理尽量在事先控制不良产品的出现、统计质量管理是保证产品质量,预防不良产品的有效方法;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要求把质量问题作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加以综合分析,动员企业全体职工参与质量管理。

5、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管理的目标:任何管理都要设定目标,然后组织实施,以达到设定的目标;对产品质量开展“三全”管理:即要求全体部门的全体员工都要参加质量管理,对产品形成的全过程都要实行管理;在管理手段方面,要使用多种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6、什么是软件质量管理?它的活动内容有哪些?为了确定、达到和维护需要的软件质量而进行的所有有计划、有系统的管理活动。可分为质量控制和质量设计。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计划,规程评价和产品评价;质量设计主要指质量准则的运用。可进一步分为三类:计划、规程评价、产品评价。

7、说明重视人的作用在软件质量管理活动中的意义?软件的质量管理实际上是对软件开发人员的管理,由于软件工程的各种技术方法和工具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应用都必须依靠人来把握和实施,软件开发人员对软件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只有首先使软件生产人员增强质量意识,并将他们有机地组织起来,注意提高技术、能力和素质,以充分发挥软件生产人员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才能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

8、软件生产标准化的意义是什么?是推动我国软件产业按系统工程规律健康发展的指南;是软件资源的前提;是提高软件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加速建立我国软件产业的强大动力。

9、按照国家标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生成的主要技术文档有哪些?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软件需求说明书、数据要求说明书、总体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用户手册、操作手册、模块开发卷宗、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开发进度表、项目开发总结。

10、项目开发计划的目的是什么?是用文件的形式,将在开发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员、开发进度、经费预算、所需软硬件条件等问题作出安排记录下来,以便根据本计划开展和检查项目的开发工作。

11、软件需求说明书的内容有哪些?它的编制是为了使用户和软件开发人员双方对该软件的初始规定有一个共同的理解,使之成为整个软件开发工作的基础。内容有:引言、任务概述、需求规定、运行环境规定。

12、什么是软件质量度量模型?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进行软件质量控制、便于用户和开发人员对最终产品进行评价和验收、且定量地评价软件开发每一阶段工作,从整体上评价软件的质量的一种软件质量度量技术。它是一个三层次模型,即要素、评价准则和度量。该模型将软件质量的概念分解为若干层次:最上层是一组软件质量要素;每个要素又可由一组准则来描述;而对于每一个评价准则,再引入数量化的指标进行度量。

13、简述如何评价软件产品的质量?软件质量评价方法分为两个部分,计算要素分数和分析要素分数。要素的分数是通过度量元、度量、准则的分数得到的,要知道要素的分数首先应知道度量元的分数,度量元的分数是通过向软件提供度量工作表上的度量问题取得的。前面计算的是每个子系统的质量要素分数,还应当把子系统的质量要素分数转化为系统的质量要素分数,此过程可分成3步:找出与该要素有关的子系统;根据子系统的大小为子系统加权;把要素在每个有关的子系统中得到的分数与该子系统的权值相乘再全部相加即得到该要素在系统中的分数。在系统中,如果某个要素的得分不符合规定的需求,就应当把这个要素找出来,分析原因,以便及时进行改正。在综合考虑了系统的需求和限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改正在需求、设计、实现中出现的漏洞;加强某些软件的开发标准;改变某些要素的指标;改变某些准则的权值;改变某些问题的计分方法。

五、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1、信息系统哪些环节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数据输入设备、数据处理部分、通信线路、软件、输出部分。

2、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威胁和攻击有哪些?信息系统的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使它存在潜在的威胁和容易受到攻击。表现在:一是对实体的威胁和攻击;二是对信息的威胁和攻击。

3、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哪几个方面?自然因素:自然灾害、环境干扰;人为因素:无意损坏、有意破坏。

4、什么是信息系统安全?要用哪几个方面来描述系统安全?是指保障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的安全以及运行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以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体现在:保密性、可控制性、可审查性、抗攻击性。

5、信息系统采取的安全策略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防止实体和信息遭受破坏而使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二是防止信息被泄露和窃取。包括:法规保护、行政管理、人员教育和技术措施。

6、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包括哪几个主要方面?实体安全、数据完全、软件安全、网络安全、安全管理、病毒防治。

7、为什么说保证数据库的安全非常重要?数据库中存放着大量的数据由许多用户所共享,而各个用户又有各种不同的职责和权限。若对数据库用户不加以限制,使他们得到的不只是一些他们所必需的、与他们的权限相适应的数据,而是整个数据库的数据,则对非授权的数据就会形成威胁;在数据库中,由于数据的冗余度小,数据库一旦被更改,原来存储的数值就被破坏;数据库的安全涉及到应用软件的安全与数据的安全。

8、威胁数据库安全的因素有哪些?系统内部的:数据库、计算机系统、通信网络;人为的:授权者、操作者、系统程序员、应用程序员、终端用户;外部环境的:自然灾害、有意的袭击。

9、数据库系统的主要安全特点表现在哪几方面?数据库中信息众多,作为需要保护的客体也多,其中的各种信息其安全管理要求都不尽相同;数据库中数据的生命周期要长一些,需要长期保护的数据的安全要求自然就更高;在地理上分布范围较广的开放型网络,用户多且分散,敌友混杂;数据库系统中受保护的客体可能具有复杂的逻辑结构,若干复杂的逻辑结构可能映射到同一物理数据客体之上;不同的结构层要求有不同的安全保护;数据库安全要涉及数据的语义、语法及数据的物理表示;数据库有些数据是敏感数据,需要防范由非敏感数据推导出敏感数据的推再攻击。

10、数据库的安全技术有哪些?口令保护、数据加密、存取控制。

11、数据加密技术中,单密钥体制和双密钥体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单密钥体制又叫常规密码体制,其加密密钥ke和解密密钥kd是相同的。系统的保密性主要取决于密钥的安全性,必须通过安全可靠的途径将密钥送至收端。双密钥体制又叫公开密钥密码体制,其加密密钥pk和解密钥sk不同,采用双密钥体制的每个用户都有一对选定的密钥,其中加密密钥pk中公开信息,解密密钥sk是保密的。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完全不同。双密钥算法需有几个条件:用加密算法E、加密密钥PK对明文X加密后,再由解密算法D、解密密钥SK解密,恢复出明文,可写成DSK(EPK(X))=X;从公开密钥PK实际上是不可能推导出秘密密钥SK的;用已选定的明文进行分析,不能破译加密算法E.12、为什么说软件安全是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内容?软件是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核心,也是使用计算机的工具,是重要的系统资源,也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在信息系统安全中,软件具有二重性。软件既是安全保护的对象,是安全控制的措施,同时又是危害安全的途径和手段。

13、威胁软件安全的主要形式有哪些?以软件为手段,获取未经授权或授权以外的信息;~,阻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或其他用户的正常使用;~,破坏软件完成指定功能;~,复制软件

14、在操作系统中采用的安全控制方法主要是什么?隔离控制:物理隔离、时间隔离、加密隔离、逻辑隔离;访问控制:自主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有限型访问控制、共享/独占型访问控制。

15、在应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应遵循什么原则?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控制程序中的不安全因素,使软件减少有意的或无意的差错,容易检查,容易测试;在软件开发初始,结合安全设计,使得安全设计作为系统设计的一部分,避免在系统开发结束时才把安全控制作为一种事后的添加;应用软件的安全设计有其特殊性,除了一般安全性外,要特别注意人机接口,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

16、如何对软件产品进行保护?法律保护方式:是在案发后采取强制的惩罚性措施来弥补违反行为造成的损失,同时警戒歇止以后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它实质上是一种事后的保护方式,也是违法行为发生后惟一能够采取的保护方法;软件的技术保护:在主机内或扩充槽里装入特殊硬件装置、采用特殊标记的磁盘、软件指纹、限制技术、软件加密、反动态跟踪技术。

17、计算机网络安全具有什么特点?计算机网络的通信线路是一个很明显的受攻击的目标,利用卫星通讯或是电话线传输信息对窃听者来说,可以很容易地进行侦收、截取、破译,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网络威胁的隐蔽性和潜在性增加了保证安全的难度,防范的对象广泛并难以明确;网络安全涉及多学科领域;网络安全也是相对的,不可能建立一个绝对安全的网络,因此,网络时刻有风险;网络由于不安全受到的损害远远大于单机系统所受到的损害,任何有意或无意的攻击都有可能使网络上的成百上千台机器处于瘫痪

18、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哪些?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管理因素、政策因素、通信因素、计算机上。

19、网络系统的安全功能包括哪几个方面?对象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性、数据可审查性、不可抵赖性。20、网络安全技术有哪些?网络中的数据加密:a、网络中数据加密方式:链路加密、端――端加密、混合加密;b、密钥的管理:密钥的种类及其作用、密钥的保护;网络中的存取控制:鉴别技术、数字签名、仲裁签名;安全性检测;有效性检测;防火墙技术;网络中的通信流分析控制;安全管理;端口保护。

21、试比较链路加密与端――端加密两种网络加密方法?链路加密是对网络中两个相邻节点之间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保护。在受保护数据所选定的路径上,任意一对节点之间的链路上的加密是独立实现的,通常对每条链路使用不同的加密密钥。这样,当某条链路受到破坏就不会导致其他链路上传送的信息被析出。端-端加密是在一对用户之间的数据连续地提供保护。它要求各对用户采用相同的密钥。对于传送信道上的各中间节点,数据是保密的。

22、在哪些情况下通信双方需要数字签名?否认,发送方不承认自己发过某一文件;伪造,接收方伪造一份文件,声称它来自发送方;冒充,网络上的某个用户冒充另一个用户接收或发送信息;篡改,接收方对收到的信息进行篡改。

23、为什么说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密钥的保护?加密技术一般都采用加密算法来实现,而加密算法必须由密钥来控制。过去的加密设计售货员总是以保密来增加密码的强度,现在像DES及RSA算法已全部分开,甚至作为国际标准来推行。由于算法是公开的,人们可以在许多地方得到它,因此明文的保密主要依赖于密钥的保密。在网络环境中,由于用户和节点很多,需要大量的密钥。如果无一套妥善的管理方法,其困难性和危险性是可想而知的。密钥一旦丢失或出错,就会使非法用户窃取信息,因而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密钥的保护。

24、信息系统中有哪几种常用的密钥?各自的作用是什么?数据加密密钥:在一个数据通信网中,假定一个主体要通过网络与一个客体通信,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主体就要采用一个特定的加密算法和密钥来对数据进行加密,而客体也必须采用相同的算法和密钥对已加密的数据进行解密;基本密钥:为了提高系统的保密性,通常要求对数据加密的密钥只能在一次会话内有效,通话结束,数据加密密钥消失,这种密钥可以由主体通过乱码随机产生器产生,这就大大提高了保密性。但是主体随机产生的这个数据加密密钥是通过通信网发送到客体,由于通信网中不能以明文的形式发送,因此就需要使用另一种密钥对其加密,这种密钥叫基本密钥,它用以加密保护数据加密密钥;主密钥:在一网络系统中可能有上千个节点或终端用户,若要实现全网互通,每个节点就要有与其它节点或终端用户通信的基本密钥,这些基本密钥形成一张表,保存在节点的保密装置内,为了保证它的安全,通常还要有一个密钥对基本密钥表进行加密保护,这个密钥称为主密钥,它是密钥管理方案中级别最高的密钥,用于对存储在主机系统中的数据加密密钥和基本密钥提供保护;其它密钥:终端密钥、主机密钥。

25、安全管理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包括用户同一性检查、使用权限检查和建立运行日志。

26、系统安全管理的原则是什么?多人负责原则:在信息中心人员条件允许以及除信息主管认为安全的情况下,从事每一项与安全有关的活动都必须有两人或多人在场;任期有限原则:任何人不要长期担任与安全有关的职务;职责分离原则: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不要打听、了解或参与其职责以外的任何与安全有关的事情,除非系统主管领导批准。

27、计算机犯罪有哪些特征?犯罪方法新、作案时间短、不留痕迹、内部工作人员犯罪的比例在增加、犯罪区域广、利用保密制度不健全和存取控制机制不严的漏洞作案。

28、计算机犯罪通常采用哪些技术手段?有什么防范措施?手段:数据破坏、特洛伊木马术、香肠术、逻辑炸弹、陷阱术、寄生术、超级冲杀、异步攻击、废品利用、计算机病毒、伪造证件。措施:数据输入控制、通信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数据存储控制、访问控制、信用卡、磁卡、存折控制。

29、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其基本特征是什么?有哪些种类?它是一种有很强破坏性和感染力的计算机程序,这种程序与其他程序的不同之处在于,当它输入正常工作的计算机后,会把已有的信息搞乱或破坏,也会自动进入有关的程序进行自我复制,冲乱正在运行的程序,破坏程序的运转。特征:传染性、可潜伏性、可触发性、欺骗性、衍生性、破坏性。种类:引导型病毒、操作系统型病毒、入侵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外壳型病毒。30、计算机病毒的结构是什么?结构:感染标志、触发模块、感染模块、破坏模块、主控模块。

31、在网络上进行电子商务有哪些优点?突破了空间的约束,商家把业务由本志扩展到全球范围,客户坐在家里也可从全球范围挑选自己喜欢的产品;突破了时间的约束,可以全天不中断地营业,随时满足全球不同时区客户的购货要求;将传统的商品“间接”流通机制转变为商品“直接”流通机制;电子商店不需要气派的门面、华丽的装饰、大量的营业员以及琳琅满目的各种实实在在的商品,大大地减少了资金的压力。

32、什么是电子商务?它对安全的要求有哪些?就是利

用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电子资金转账及internet的主要技术在个人间、企业间和国家间进行无纸化的业务信息的交换。要求:可控制性、保密性、抗攻击性、不可抵赖性/鉴别、审查能力。

33、SET要达到的最主要的目标是什么?信息在Internet上的安全传输;定单信息和个人帐号信息的隔离;消费者和商家的相互认证,以确定通信双方的身份;要求软件遵循相同的协议和消息格式,使不同厂家开发的软件具有兼容和互操作功能,并且要以运行在不同的硬件和操作系统平台上。

合同信息资料管理员岗位职责 篇5

1.由资料员负责收集、管理监理文书资料,现场监理办公室应备有监理资料专用柜和资料分类归档专用资料夹或袋。

2.监理文件资料应真实可靠,字迹要清楚,签字要齐全,不得弄虚作假或擅自涂改原始记录。用于归档的文书资料必须用钢笔或黑色水笔填写或计算机正式打印。

3.收文工作程序

3.1 所有收文应立即在收文登记表上登记,其中“编号”栏填写发文单位的文件编号,“收文日期”中要标明收文日期、时间,“文件名称”栏登记来文摘要信息或文件名称,叫“收文人”一般由收文人签名,“转发单位”填转发部门或单位,“处理结果”填传阅、作废可不填,“处理人”是具有相应处理权限的人签名。

3.2 收文登记后交由相关监理工程师(责任人)根据文件要求进行处理,报总监审核,并在文件首页记录处理结果。

3.3 收文处理后应在每份文件上附一张“文件传阅纸”KMJL/C—14—0l,资料员应根据收文内容报总监确认后填写该文件的责任人及部分传阅人员名单。交与责任人后,责任人可根据具体情况再增加传阅人员。文件传阅过程中,每位传阅人员看完后应签名及日期。

3.4部分收文如业主施工指令、技术核定单,应与责任人协庙,如有必要应在专栏内容予以公布。

4.发文工作程序

4.1 发文须有相关监理工程师签名并经总监审核或签字,并加盖项目监理部印章。

4.2 所有发文应立即在发文登记表上登记,其中“编号”栏各工地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相关编号,“发文日期”要标明发文日期、时间,“文件名称”栏填写该发文摘要信息或文件名称,“收文人”栏一般由收文人签名,“收文单位”填写收文单位名称。

4.3 发文应留有底稿原件。

5.资料存档管理

5.1 收发文经传阅后应及时存入文件柜。

5.2 资料应将信息资料分门别类放于文件夹或袋内。

5.3 项目监理部的监理人员随时可查阅或借阅已存入文件夹的文书资料。文件借阅应由借阅人填写《文件借阅登记表》,该借阅登记表附在该文件回存时应在位置。文件损坏遗失或作废时应办理注销手续,并写明注销原因,并填写《文件销毁登记表》。

5.4 业主需查阅文书资料时应经项目总监同意,并办理相应手续。

资料及信息管理制度 篇6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资料录入说明

一、关于纳入系统管理的范围

〔一〕纳入系统管理的单位

按照?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法?〔省政府第108号令〕确定的管理范围界定。即: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族党派机关、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社会团体,以及除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之外的其他各级各类事业单位。

纳入系统管理范围的单位,无论财务和资产是否独立,无论是否有资产,均应在系统中独立填报相关数据资料。

〔二〕纳入系统管理的资产

纳入系统管理的资产包括单位的全部资产,只要单位属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范围,无论取得资产时的资金来源于哪个部门、资产性质是什么,均应将单位的全部资产纳入系统管理。主要包括: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利用国家赋予的职能或政策取得的资产、各种会费形成的资产、接受捐赠取得的资产、经营性收入取得的资产等。

二、关于填报说明

上报数据的基准日为2009年12月31日。

〔一〕?单位情况表?指标填报说明

1、单位名称

按编办文件核发的单位名称填写,不得自行简称。如河南省财政厅,不要填写成省财政厅;河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不要填写成省国资委。

2、单位层次代码

按3,3,3结构赋码。由各级财政部门按照?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层次代码〞编码规那么?对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统一赋码,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层次代码〞见?河南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层次代码〞一览表?,上传在河南省财政预算执行系统(网址

://.100)网页

中“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板块中的“下载中心〞(详细地址是:

://10.8.4.100/zcgl/dwsoft.asp)。

?河南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层次代码〞一览表?中所列单位,不是界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范围的依据,单位是否列入系统管理,应以省政府108号令为准。因此,应列入系统管理的单位而没有赋码的请及时与省财政厅联系。

3、组织机构代码

根据各级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代码证书规定的9位数填列。未领取组织机构代码的单位,应到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代码证,确无代码的,按部门决算赋予各地市的编码规那么由各级财政部门统一编码。

4、单位类型

依据编办核定的单位性质,从下拉箭头中展开的内容进行选择填报。共分四种类型:01-行政单位,可直接选择填报;单位类型为02-事业单位时,必须从该类型下的明细项中选择填报,即0201-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含财政全供事业单位);0202-经费自理事业单位;0203-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一般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凡选“0203-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请予核实。

5、单位垂管状况

共二项选择,分别是“垂管单位〞和“非垂管单位〞。目前,我省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主要是:省地税系统、省工商系统、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省国家平安系统等所属的省、市、县、乡级单位。其他部门所属单位均是“非垂管单位〞。

6、预算级次

从下拉箭头中选择填报。省直单位统一选填“2省级〞,实行垂直管理的地税、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的基层单位也必须选填“2省级〞;省辖市市直单位统一选填“3市级〞;省直管县和省辖市所属县〔市区〕级直属单位统一选填“4县级〞;乡〔镇、办事处〕级单位统一选填“5乡级〞。

7、行业

按编办核定的职能,从下拉箭头展开的内容中选择填报。单位性质为国家行政机构时,行政机构需分为综合事务、对外事务、公共平安事务、社会事务、经济事务、政府事务、行政监督等七种情况选择填报,如何区分,可在互联网

://

inmis

查询,具体分类情况如下:

〔1〕“综合事务管理机构〞包括:各级人民政府方案、财政、审计、监察、科技、税务、海关、外汇、统计、保密等行政机构;从事港、澳、台行政事务的活动的机构;各级政府所属部门从事政策、法制研究及参事等活动的机构;各级政府批准的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管理机构;各级政府派出的办事机构〔如政府办事处〕。

〔2〕“对外事务管理机构〞包括:政府部门从事外交、外事的行政事务活动的机构;我国驻外使领馆等机构。

〔3〕“公共平安事务管理机构〞包括: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社会治安、公共平安、消防、监狱、劳教等活动的机构;铁路、港口、民航、林区、海关等部门中的人民警察机构。

〔4〕“社会事务管理机构〞包括:各级政府部门从事教育、司法、文化、卫生、方案生育、民政〔含政府救济、婚姻登记、调解以及民事纠纷调解等〕、民族等行政事务的机构;各级政府部门从事播送电影电视、体育、新闻出版、环保、药品监督、宗教、专利、文物、中医药等行政事务的机构。

〔5〕“经济事务管理机构〞:

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经贸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建设〔含房改、城建、市政等〕、国土资源、交通、铁道、信息产业、对外贸易经济、水利等行政事务的机构;

各级政府部门从事林业、邮政、旅游、民航、质量监督、出入境检验检疫、工商行政管理、外国专家管理、粮食及储藏、海洋、测绘、平安生产、烟草专卖等行政事务的机构。

〔6〕“行政监督检查机构〞包括:各级政府部门从事工商、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出入境检验检疫、食品卫生、药品、医疗、文化、城管、市容、综合治理等活动的机构;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环境保护有关的检查、监督、稽查、查处活动的机构〔如森林、沙漠化、水土保持、河流、湖泊、海洋、大气、野生动植物,以及废气、污水、垃圾、废弃物、噪音、有毒有害物质等〕;

各级政府部门从事与经济建设有关的检查、监督、稽查、查处等活动的机构〔如海关、税务、审计、统计、建筑施工、市政建设、公共设施、劳动、土地、交通、旅游等〕;

〔7〕“政府事务管理机构〞包括:人事部门、政府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政府采购管理部门以及其他从事政府事务管理的部门。

8、财务制度

系统中内置了“行政单位财务制度〞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二种,根据单位实际执行的制度情况选择填报。医院、高校、地勘等执行行业会计制度的单位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选择填报。一般而言,行政事业单位执行的会计制度应与编办核定的单位性质相一致,填写该指标时,注意与相关信息保持一致。

财务和资产没有实行独立核算的单位,应与核算其财务和资产的单位选择的制度一致。

9、同级财政单位层次代码

统一填写本级财政厅〔局〕的“单位层次代码〞一码〞的要求录入。根底信息中录入的使用/管理部门、人员、存放地点等均形成了枚举字典,置于下拉箭头选项中,取得方式、权属性质、使用状况等信息,也按相应的分类置予下拉箭头中。录入中,应注意以下要求:

1、“取得日期〞,一定要填写资产实际取得的日期,不能填写为向软件中录入卡片的时间。

2、“使用年限〞指的是该资产预计能使用的年限,年限单位为“月〞。“折旧状态〞为“提折旧〞时,自动弹出折旧信息表,再单独填写;“折旧状态〞为“不提折旧〞或“已完成折旧〞时,直接在卡片中填写。

3、卡片信息要填写完整,同一件资产卡片中的相关信息勾稽关系要合理、正确。如:“资产名称〞与“资产分类名称〞以及“计量单位〞、“取得方式〞与“采购组织形式〞、“使用年限〞与“取得日期〞以及“保修截止日期〞、“使用方向〞与“出租/出借对方单位〞、“价值类型〞与“价值〞等信息之间关系要合理。

论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实践 篇7

1 用信息化的方式对环境卫生图书资料进行管理的意义

首先, 对图书资料的保存方式上进行改进, 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的图书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 一定要及时地登记各种类型的图书资料, 这是需要经常进行的一项工作。在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对图书进行管理的时候, 可以有效地保护图书资料的原件, 减少原件的使用频率, 降低原件被损坏的风险。利用这样的管理方式, 使得每一种环境用书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 便于工作人员和读者进行查找, 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图书资料的保存方式。

其次, 能够更为迅捷的进行搜索。利用这样的方式对图书资料进行处理后, 对电子信息化的技术进行应用, 对文档和目录进行电子化, 这就使得查询的工作变得更为快捷和方便。读者仅仅是将所需的图书资料的关键字在检索系统当中进行输入, 与环境类图书资料相关的信息就会在电脑的屏幕上显示, 工作人员和读者因此可以依据具体的需求选择性地提取图书资料。

最后, 整合图书资源。将系统化的管理在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当中进行应用, 能够将高效性和共享性提供给图书资料信息,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资料的使用效率和使用范围。在网络的平台上将电子管的信息进行放置, 导航性比原件会更加的优越, 并且还能够提升读者的浏览速度, 能够大大提高信息的获取率, 扩展原有档案的应用深度和应用范围。在用信息化的方式对资料进行了处理以后, 可以随机、随时、随地对信息进行处理, 将信息的使用率进行提升。

2 具体的实践分析

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自动地推荐给他们, 这就是环境卫生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这一系统查询和记录用户的个人信息, 或是科学地分析其他的行为, 并且将用户的阅读特征总结出来, 将一个用户的模型构建起来, 然后依据这个模型将用户所需的指定资源进行自动的搜索, 然后将有价值的、潜在的信息发送给用户。

2.1 对实践的具体概述。

操作该系统的时候主要按照这样的几个步骤进行:第一, 对用户感兴趣的信息进行收集, 主要有三种方式:源于用户自身所注册的信息;对用户的访问习惯进行分析;用户在对该系统使用完之后, 所特指的有关信息。第二, 综合地分析上述三种方式所收集到的信息, 最后对用户感兴趣的领域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确定, 用RSS将其向用户进行推荐, 用户使用该阅读器可以非常方便地对需要的信息进行获取。

2.2 具体的实践

2.2.1 定制信息的技术。

用户的基本需求是对其进行使用的前提, 通过收集信息, 将用户需求的信息提供给他们, 与此同时, 对安全认证的技术进行应用, 实时的保护用户的隐私。环境卫生管理部门首先是收集整理网上大量的信息资源, 将各个用户所注册的信息作为基础, 有目的性地把有关的信息发送出去。如此一来, 用户所获得的信息就是他们本来想得到的信息。

2.2.2 推送信息。

推送信息指的是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图书管理部门利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技术, 动态掌握用户的信息需求, 之后依据这个系统将系统的模型构建起来, 并将新兴趣的模型进行持续的更新。在规定的时间差之内, 把选出来的主题向用户的终端自动地推荐给用户, 将优质、迅捷的服务提供给客户。

2.2.3 挖掘信息。

挖掘信息指的是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的图书资料库对Web页面的内容、用户访问的信息、结构等数据进行应用, 让用户使用挖掘数据的技术发现对其有用的信息, 然后帮助用户获取这些需要的环境信息。有三个阶段包含在这一过程的实现当中:模式的发现、分析模型和预处理。

2.2.4 职能代理。

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发现的有关信息, 依据用户的具体需要自主地给予认识、选取、过滤, 最后向用户反馈高质量的结果。自动获得领域的模型是智能代理使用的主要方式, 例如, 用户感兴趣的有关领域组织结构、信息处理、Web的有关知识, 收集和整理用户模型的知识 (例如用户对环境的关注度、环境的知识储备等) , 然后向用户提供出他们喜欢的信息。

3 几点注意

3.1 将这方面意识提升上来。

对图书资料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建设进行强化, 在工作的过程中环境卫生部门的图书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对形式进行认真的分析, 在具体的思想认识上用现代的虚拟服务来代替原来的实体服务, 用意识为主的发展方向来代替物质为第一的发展方向, 才能够将这一理念在具体的工作当中进行合理的贯彻, 进而将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进程提升上去。

3.2 对资金对的投入进行强化。

环境卫生图书资料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比较特殊的工程, 而且还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因此需要将大量的资金投入进去, 才能确保该工程获得一定的成绩。所以, 该部门的图书管理部门对系统的软件、有关的设备进行购置时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作为其有效发展的后盾,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 物价的上涨情况也是非常的显著, 环境卫生部门中相关类型图书的价格也不断地上涨。因此, 投入一定的资金是非常必要的, 这样才能保证图书资料信息管理化模式正常地向前推进。

3.3 建设有关法律政策。

在环境卫生部门图书管理部门当中, 要确保进行信息化, 法律政策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保证。所以, 国家要在一这方面建设的具体情况作为主要的出发点, 将含有较强操作性的法律政策制定出来。例如, 版权、著作权、隐私权等方面的问题, 一旦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没有对这些问题给予尽快的解决, 不但会对环境卫生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上带来一定影响, 同时也对我们国家环境卫生有关知识的传播带来严重的影响, 影响该部门的图书事业的发展。此外, 每个环境卫生管理部门也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 将符合部分发展的管理制度制定出来, 对信息化的顺利推进带来一定的帮助。

结束语

根据文章以上内容的阐述, 要想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的图书资料依据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就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适合本单位的发展模式。根据实践证明, 其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发挥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不但对保存的方式进行了改进, 产生了更为快捷的检索, 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 提升了工作效率, 还将环境卫生方面的知识进行了有效的传递, 促进了我国图书事业的发展模式逐渐地向着这个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徐夏风.实现图书资料信息化的综合意义[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 (5) .

[2]郭加书.伦信息化背景下的网路文化建设与管理[J].山东社会科学, 2010 (8) .

资料及信息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信息时代;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策略

一、引言

随着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社会已经步入到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影响,图书资料的管理也不例外。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在图书资料的保存,图书资料检索方式,服务模式以及工作人员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变革,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已是大势所趋,实现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受传统图书资料管理的影响,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分析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问题,探究基于信息时代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策略对于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进步与发展意义重大。

二、信息时代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影响

信息时代给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与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信息时代的到来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图书资料的保存方式,信息时代产生了先进的信息存储技术,为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途径,改变了传统纸质化保存模式,实现了数字化存储,避免了重要图资料的损坏,使其得以永久保存;其次,信息时代使图书资料的共享与整合变得便利,图书资料的信息化大大提高了不同区域以及不同馆藏资源的互通与共享,提高了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再次,信息时代改变了图书资料的检索方式,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使用电子数据库,将馆藏资源进行电子化归档,并建立电子化目录,为用户提供电子检索系统,提高了图书资料的检索效率,方便了用户,节省了图书资料的检索时间;然后,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加强了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更加有利于图书馆服务水平的优化与提升;最后,信息时代背景下,多种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当中,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

三、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面对信息时代的冲击与影响,实现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也是必然趋势,然而,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分析与探讨。

(一)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有效的图书资料管理制度是做好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然而受信息时代的冲击与影响,我国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正处于由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过度的关键时期,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信息化管理规范还有所欠缺,这给信息时代环境下的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图书馆正在进行信息化图书馆的建设工作,部分图书馆已经制定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相关制度,但是其内容却缺乏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实践性不足,对于图书资料的划分、检索以及借阅等制度还有待加强,更为详细的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制度还有待制定。

(二)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手段与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基于信息时代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依赖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化管理手段,然而由于我国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起步较晚,信息化管理手段与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图书馆图书资料仍然是以纸质版馆藏为主,纸质仍然是图书资料信息的载体,纸质资料在保存的过程中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破损,容易造成资料的损坏;在图书分类与管理方面运用的现代化管理手段较少,图书查找效率较低;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存储主要以电子数据库为主,但是电子数据库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不便之处,往往输入检索关键词,得到太多毫无价值的文献资料,与关键词的相关性不太密切,不利于有效信息资源的获取;另外不同区域与图书馆馆际之间电子资源共享程度较低,造成大量资源的重复与浪费。

(三)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意识淡薄,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意识淡薄,相关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是信息时代背景下我国图书资料管理工作面临的又一问题。一方面,由于我国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概念出现的较晚,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足,所以在具体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当中便会出现意识淡薄的现象,不善于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强化图书资料的管理,仍然习惯于沿用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我国缺乏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相关人才,现有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知识与水平不高,对于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缺乏系统性的学习,这就造成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严重制约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四)图书资料管理个性化服务建设有待加强

图书资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用户,使用户便捷的获取有用的资料信息,使图书馆馆藏资源得到深度的挖掘与合理的运用,所以服务是图书资料管理的终极目标。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面对庞大的信息资源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也在不断加强,个性化服务是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图书资料管理个性化服务仅仅停留在为用户进行简单的推送服务等浅显的层面,并且这种推送是面向所有用户群体的,并没有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建设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四、基于信息时代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策略探析

针对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究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策略是促进我国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有序进步的有效方法。基于信息时代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理念,完善相關管理制度

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做好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思想保障,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制度保障,只有在思想和制度上同时加强与完善,才能促进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有序推进。一方面,图书资料管理部门要加强信息化管理理念的宣传与学习工作,使相关工作人员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将信息化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图书资料管理部门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以有效的制度推进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包括图书资料的分类与划分,图书资料的检索与借阅等制度,特别是对于电子数据库要做好定期维护工作,尽可能的将庞大的电子数据库信息资源进行优化与整合,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强化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要充分的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一方面,要加强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大计算机、交换机等信息设备的投入力度,创建电子数据库,将年代久远而且珍贵的信息资料制成电子信息资源,供用户查阅,使其价值得以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要借助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实现馆际之间的资源共享,实现图书资料的最大限度的开发与使用,避免图书馆藏资源的重复与浪费。此外,还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有效融合,借助计算机数据处理等技术实现图书资料的分类管理,提高用户的检索效率等。

(三)培养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人才,提高信息化管理意识

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依赖于优秀的信息化管理人才,人才是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力支撑。一方面,图书资料管理部门要加大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进行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相关技术的培训,使相关工作人员充分认识与了解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意识,将信息化管理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另一方面,图书资料管理部门要加大对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充实图书资料管理队伍,尤其是对优秀青年人才的引进力度,图书资料管理部门可以与高校进行合作,定向培养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人才,打造高素质管理队伍,为信息时代下的图书资料管理保驾护航。

(四)针对用户需求,增强图书资料管理个性化服务建设

信息时代的发展促进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大幅度增加,如何在海量的信息资源中攫取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资源是当前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提供更为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是图书资料管理的最终目的。一方面,图书资料管理部门要深入用户群体,调研不同用户的需求信息,结合用户的需求创建信息资源库;另一方面,要构建与用户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实时了解用户的反馈信息,抓住用户的需求点,向用户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图书资料保存方式、资源整合与共享、图书资料检索方式、个性化信息服务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还存在信息化管理制度有待完善;信息化管理手段与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信息化管理意识淡薄,人员素质有待提升;个性化服务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把握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大局,找准定位,分析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强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理念,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强化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培养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人才,提高信息化管理意识;针对用户需求,增强图书资料管理个性化服务建设,定能促进我国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有序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燕.信息时代下的图书资料管理分析[J].科技视界,2013(18):97+125.

[2]宋晓莉.谈谈网络信息时代如何加强图书馆图书资料的信息管理[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一)[C].2016:2.

[3]孙翠芹.基于网络信息化的图书资料管理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3):204-205.

[4]杨蓉.信息时代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机遇与制约因素[J].信息化建设,2016(02):199.

[5]王晔.浅谈信息时代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J].剧作家,2012(04):176.

上一篇:临沂市小学英语优质课评选下一篇:漫谈学校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