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信息管理系统

2024-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党组织信息管理系统(精选8篇)

党组织信息管理系统 篇1

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信息化系统是我省组织部门创新工作之一,

系统以全省组织系统工作网络为依托,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实行实时管理,对农村突发事件实时监控。该系统由组织概况、日常管理、重大事件实时管理、考核评价四大功能模块组成,包含文字、图片、表格、视频等多媒体信息。通过重大事件实时管理,上级部门和领导能及时掌握事件的基本情况、原因和相关人员的信息,了解各级事件发展的态势和处理过程,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党组织信息管理系统 篇2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组织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当前组织经营环境呈现的主要变化:一是全球经济的出现和不断壮大;二是工业经济和社会向基于知识和信息服务的经济转化;三是组织的转变, 主要是竞争环境和竞争气候给组织带来了新的挑战, 要求组织的管理效率越来越高, 不使用新技术手段, 不掌握新知识组织就无法生存。组织环境变化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不确定性日益增大、对创新的要求日益提高、竞争日益激烈。

鉴于目前这样快速变化和不可预知的全球经济新环境, 很多竞争要素都在发生变化,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化是:新的商业环境将更加青睐那些具备更强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能够快速执行战略并不断开拓进取的组织。因此, 组织有必要关注如何适应外部环境, 将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看成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在组织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 组织着眼于改善内部管理的同时必须重视外部管理。

2 基于通用系统理论的组织反应度分析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当前迅速变化的环境迫使企业必须做到反应更加敏锐, 行动更加敏捷。通用系统理论 (General Systems Theory, GST) 可用于帮助识别和确定组织在保持与环境紧密联系时需要的信息处理能力。通用系统理论认为一个系统获得输入、经过转换, 生成输出。如果环境接受系统的输出, 循环继续;反之系统必须改变它生成的输出, 否则该系统就会失败甚至消失。系统有自己的目标, 它由相互作用的输入、处理、输出、反馈和控制等要素组成, 如图1所示。

可以把组织看作是一个系统, 如图2所示。组织之外的任何事物可以看作是组织的环境。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 接受多种输入资源, 处理输入资源, 并把转化后的多种资源输出给外界环境。组织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 就必须适应组织所在的环境。因此, 组织自身是一个具有学习功能的主体, 它需要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对组织而言, 环境要素包括竞争者、客户、供应商、政府机构、工会、金融机构、股东或所有者、全球社区等。组织通过资源流与环境要素相连。如来自客户的信息流、流向客户的物质流、流向股东的资金流、来自供应商的物质流等。并非所有的资源都在组织和所有环境要素之间流动。如机器一般不会流向股东, 资金一般不会流向竞争者。唯一连接组织和所有环境要素的资源是信息, 并且每个组织都努力使它与竞争对手之间的信息是单向流动的。

获得环境要素的及时而准确的相关信息是减少不确定性的关键。信息系统能提供快速、准确的优良信息, 帮助组织提高组织反应度, 更好地决策, 这些信息通过环境的反馈获得。

2.2 组织反应度要素分析

如果一个组织想生存, 它需要对环境变化做出适当的反应。组织反应度是在外部环境或内部结构改变时, 组织快速响应并做出调整以适应变化的一种能力。GST指出确保组织实现最佳反应而应该投入资源、精力和时间的领域:作为系统的组织其输入是否及时有效、输出是否被接受、转换是否高效。

(1) 输入是否及时有效。没有输入, 组织无法生存。没有输入也就没有转换, 也就没有输出。输入要及时、准确。信息界有句名言:“输入的是垃圾, 输出的也是垃圾”。输入的质量往往影响转换的复杂程度, 决定输出的质量。所以要重视输入的质量问题, 特别是输入的取得需要在危机发生或机遇失去之前完成。

(2) 输出是否被接受。组织输出的可以是产品或服务。组织的目的是将输入通过转换变成输出, 然后将输出与环境交换以获得必要的资源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组织的输出是否被环境接受, 是组织最为关注的问题。获取组织反应度的两个关键问题是:理解组织的输出是什么或者应该是什么;了解组织的输出必须有什么特点才能让环境接受。

(3) 转换是否高效。转换是组织将输入变为输出的一系列活动。合适的转换过程是组织长期生存的另一个关键因素。转换过程的3个关键特征是:效率、效力和灵活性。效率问题涉及输入输出的关系, 等于输出与输入比。效力是指正确的决策, 是关于制造什么产品或提供什么服务、提供多少数量的决策等问题。转换过程的灵活性是指改变输出的难易程度。

3 信息系统改善组织反应度的典型应用分析

信息系统是组织针对环境带来的挑战而做出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改善组织反应度的方案。本节重点讨论作为系统的组织如何通过信息系统应对环境的迅速变化。

3.1 利用信息系统改善组织输入的获取

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保输入可供使用。供应链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 系统是典型的应用。SCM注重与供应链上的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采购、销售各方面的紧密联系与协同, 考虑商品从一家企业到另一家企业的时候, 如何实现最大的增值, 目的是实现供应链的效率最高和成本最低。而SCM系统通过协助组织协调、调度和控制采购、生产、库存管理及产品与服务运送等, 使供应链管理更有效率。

例如, 使用供应链管理系统可把制造商和供应商连接起来, 这种联系有利于供应链上信息的流动。比如, 供应商可以查看生产计划和库存记录, 在必要时提供资源输入, 制造商与供应商达成“零库存”。组织也可和分销商连接起来, 从而形成一个价值系统。比如, 航空公司可能允许旅行社进入该公司的订票系统, 便于旅行社为乘客订票。信息系统加速了公司的购买和销售事务, 创造了组织的战略优势。

3.2 利用信息系统改善组织输出的接受

组织关心输出是否被环境接受。多数情况下, 这意味着产品或服务是否被客户接受。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 使产品市场步入了从以生产者为导向转向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新的市场经济时代。当前客户需求呈现多样性和多变性, 组织只有充分掌握信息, 才能及时把握时机, 在短时间内对客户的需求做出有效的响应, 从而赢得市场和客户。信息系统可用于跟踪新产品或服务被接受的情况。客户关系管理 (CRM) 系统正是解决问题的利器之一。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管理的重点是自动化并改善与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支持等领域的与客户关系有关的商业流程, 在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比如, CRM系统能够通过以往客户与公司的所有交往记录“记住”客户及其偏好, 更精确地依据客户的喜好或需求, 提供更好的服务与支持, 同时也直接使组织获利。

3.3 利用信息系统提高组织转换的效率和效力

信息系统可用于改善组织内部运营的方式。企业资源计划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 系统以产品的制造为主线, 以物料清单为基础, 目的是实现内部流程优化和资源有效配置, 改善协同合作、效率与决策制定。比如, 沃尔玛利用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高效流动, 从而节约了时间;利用信息系统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良好的联动机制, 实现了快捷的产销结合;利用信息系统随时监控自身的运营质量, 为迅速地适应市场及时做出调整。

4 结语

组织为了生存需要主动应对环境变化。通用系统理论是用来理解组织如何运营及如何尽力和环境保持联系的理论体系。组织可以通过使用SCM系统改善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缺乏有效协同的问题;通过使用CRM改善来自客户、市场、销售方面的问题;通过使用ERP系统改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臃肿和业务流程不合理所导致的低效率问题。这些都是信息系统帮助改善组织反应度的典型应用。信息系统对于提高组织响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至关重要, 已经成为许多组织的管理战略。

摘要:为了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 组织必须提高自身对于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和适应能力。通用系统理论描述系统及其所在环境的关系, 提供了一个理解组织如何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简单有效的方法。通用系统理论强调信息系统对组织生存的关键作用, 组织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应对环境变化, 从而增强和改善组织反应度。

关键词:通用系统理论,信息系统,组织反应度

参考文献

[1][美]罗纳德.L.汤普森 (Ronald L Thompson) , 威廉.L.凯茨巴里尔 (William L Cats-Baril) .信息技术与管理[M].陈丽华,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美]小瑞芒德.麦克劳德 (Raymond Mcleod Jr) , 乔治.谢尔 (GeorgeSchell) .管理信息系统 (第10版) [M].张成洪, 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3][美]肯尼斯.C.劳顿 (Kenneth C Laudon) , 简.P.劳顿 (Jane PLaudon)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数字化公司[M].原书第8版, 周宣光,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4]张康之, 程丹.论不确定环境下的组织快速反应[J].新视野, 2008 (1) :35-37.

[5]尹德超, 吴广谋.不确定环境中的组织的快速反应策略[J].现代管理科学, 2005 (5) :61-62.

[6]陈晓红.信息系统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7]李国鑫, 王雅林.基于技术与组织适应性的信息技术绩效模型探讨[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 (6) :65-68.

[8]金鹏, 蔡淑琴.企业信息系统中的管理思想分析[J].软科学, 2003 (3) .

[9]刘凤霞, 常大磊.跨组织信息系统与竞争优势的获取和保持[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 (1) :127-130.

党组织信息管理系统 篇3

摘 要:随着军队院校体制编制的调整,在“校—院—室”三级体制运行下,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技术采用新模式开发了一套基于信息系统的教研室教学组织与管理网络平台,使教研室的教学组织正规化、业务管理流程化、日常办公信息化、决策依据可视化,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广大教员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关键词:教研室;信息系统;教学组织;管理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9-0053-03

一、引言

教研室作为高校教学组织和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 其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及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随着军队院校体制编制的落编,教研室的日常教学及事务性工作显得日益繁重,如何在“校—院—室”三级体制下,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技术采用新模式把教研室的教学组织正规化、业务管理流程化、日常办公信息化,正是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军队院校信息化建设在《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实施军队院校现代化教学工程》的强力推动下,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存在重硬件配置轻软件开发、重设施建设轻维护管理等认识误区。以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以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军队院校现代化教学需求为牵引,以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为基本动力,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为基本目标,探索和研究基于信息系统的教研室教学组织平台势在必行。

军队院校教研室教学组织工作是一项操作复杂、内容多变、专业性强、流程交叉、多人员参与的复杂性群体工作。近年来,随着军队院校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培训层次和教学内容设置逐步多样化,传统的教研室教学组织与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落后于时代要求的组织管理模式,建立起高效、可靠的军队院校教研室教学组织管理集成办公信息系统,实现办公集成化、业务规范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的新型现代化教研室教学组织管理模式, 已经成为军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二、研究内容

教研室是按学科、专业设置的基层教学和研究性的组织,也是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学科型教学研究机构。随着军队院校体制编制的落编,我校按“校—院—室”三级体制运行,教研室的职能和定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及事务性工作任务加重,开发一套基于信息系统的网络平台,有效解决教研室教学组织与管理中存在的“教员少,事情多;科研重,出差多;信息杂,管理难”的现状,针对不同的问题,摸索研究不同的新模式,最终使教研室各项工作达到有序化、条理化、信息化,解放一线教员,为他们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保障。

长期以来,教研室管理采取“手工+单机”的工作模式,纸质材料比重大,个人信息、教学资源等较为分散,数据准确性差,工作效率低,难以满足新体制运行的需要。2013年起,笔者针对教研室“事务工作繁琐,缺乏专职人员,教员出差频繁,个人工作繁重”等特点,探索新体制下的教研室管理工作新模式,建立网络信息管理平台高效处理教研室教学、科研、行政、事务工作管理中的各类信息,在综合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实现教学信息动态化、个人数据准确化、统计报表自动化、办公事务无纸化,革新教研室管理手段,提高教研室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优化教研室工作秩序。该平台有助于教员了解教研室工作动态、及时领受和反馈各项任务,有助于教研室准确掌握人员工作状态及任务完成情况等,显著提高工作效率,使教研室领导和广大教员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结合教研室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的开发,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探讨新体制下教研室职能定位和工作模式,找准平台研发的立足点。教研室各项任务的领受与提交直接与学院机关“两办”对接,具有短、频、快的特点;内容涉及教学、科研、政工、后勤、行政等方面,具有多、杂、全的特性,且各具特色;各项任务的落实以教员为主体,教研室的管理和建设需充分体现尊重知识和人才。平台的研发本着以服务促管理的理念来开展。

(2)明确平台的功能定位,搭建系统整体框架。考虑到平台实际应用需求和保密要求,设计了“外网+内网”的平台框架。外网作为教研室对外发布网站,可供所有用户浏览教研室发布的通告、新闻、资料等;内网为业务平台,包括与教研室相关的教学任务下达、教员工作量统计、课表生成、学生选课、个人科研业绩管理等,该平台仅供教研室内部人员和学生使用。不同用户级别拥有不同的权限和平台界面。

(3)平台数据库设计。梳理了教研室教学组织与管理的任务环节,对教学、科研、政工、后勤、行政等信息进行综合,设计平台数据库。平台数据库由教研室教学管理工作业务数据和非业务数据构成,业务数据包括教员基本信息库、教学任务库、课程库、课表库、学科建设库、科研业绩库、论文著作库、专利库、请销假库、被装库等;非业务数据则包括外网发布的新闻、软件、图片等数据库。如图1所示。

(4)数据的整理与平台基本功能研发。搜集整理了全室人员的基础信息、业务信息及教研室综合建设信息,通过数据库实现各模块相互独立和相互联系。按照“教学”、“科研”、“政工”、“后勤”、“行政”五大模块的特点设计平台功能;完成交互功能设计,形成在线生成表格等功能,减轻了教员“填表”的工作量。

(5)可视化统计分析与平台维护。平台先后在我校航空航天摄影测量教研室、遥感技术教研室推广应用,实现了模块功能的优化。结合教研室的需求,研发了基于信息系统的可视化统计分析功能,为教研室宏观把握全室各类数据提供决策辅助依据;采取服务器/浏览器(B/S)模式的网络体系结构,面向所有分级用户,实现了基于网络的信息无缝修改、删除、统计与维护等。如图2所示。

三、几点创新

(1)平台的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军队院校体制编制的调整改革,选题针对性强。随着新的院校体制编制的调整,教研室的职能定位和工作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研室直接面对学院机关,没有专职管理人员,任务类型和工作量成倍增加与时间精力不足之间的矛盾突出,急需探索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来解决新体制下出现的新问题。平台以此为切入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改革传统“手工+单机”模式,实现了教研室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在系统梳理教研室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针对教研室运行与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瞄准提高效率、规范管理,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军队院校新体制下教研室的管理结合,以“数字化、信息化、规范化”为基础,设计了教研室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基本框架,实现了各类数据和信息的集中处理,可适用于全军院校教研室的运行和管理。

(3)采用“以服务促管理”的理念开展建设,提出“外网+内网”结合的平台运行模式。实现了对外发布数据和内部业务数据的分离与并行管理,妥善解决了数据共享和保密管理之间的矛盾。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实现了表格在线智能生成、统计成果可视化表达等功能,解决了通用管理平台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教研室事务处理的效率,为广大教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建成我校第一个实用化的教研室综合业务管理平台。项目成果在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航空航天摄影测量教研室等单位得到试点应用和完善,建成的“航测之家”等综合网站平台满足教学、科研、政工、后勤、行政管理需求,实现了教研室管理与运行在时间、空间上的延伸和拓展,实现了教学信息动态化、个人数据准确化、统计报表自动化、办公事务无纸化,为教研室全面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手段。

四、主要功能

平台实现了教研室教学管理工作等的集成化、网络化,除了教研室基本的信息管理与维护外,平台特别在教员请销假、教学任务布置、教员工作课时和经费统计、统计数据的可视化显示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和创新。

1.教员请销假

考虑到教员工作主要分为中心校区和老校区两地办公,通过本平台,实现通过校园网跨校区直接请销假、教研室主任通过网络查看和审批。如图3所示。

2.教学任务布置

授课任务布置需要教务部门、教研室和教员之间相互协调和配合来完成。教员仅对个人某学年某学期的教学任务进行适当选择和建议,教研室则可以对所有授课任务进行统一布置和规划。

3.教员工作课时和经费统计

根据输入的统计时间能统计出本单位所有教员所带研究生的数量,上学期的授课任务,进而计算出教员的工作量和包干经费,从而便于管理者查看和决策。

4.统计数据的可视化显示

统计数据的可视化显示采用Windows提供的OWC10.DLL插件来完成,通过网络编程与之提供的接口进行连接,然后将数据库中的业务数据进行可视化显示,从而使管理者得到更直观的分析数据,进而对教研室的发展状况进行及时评估。如图4所示。

参考文献:

[1]裴建明,段玉斌,王跃民,王俊杰,于国亮.教研室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8 (1):112-114.

[2]王可,张毅.教研室信息化平台系统的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9):49-50.

[3]苏兰,何齐宗,苏春.教研室虚拟社区:高校教研室信息化建设新模式[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6):45-48.

[4]周剑光,刘景夏,胡冰新.军校教育信息化与教员队伍信息素质培养研究[J].中国电子教育, 2010(1):33-36.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篇4

面对信息化的浪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新兴的学科,已在全国各地铺天盖地地开展起来。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科的教学要求,我们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探讨信息技术教学独特的教学模式本人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激趣导入。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钮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法进行导入课堂教学的。

1、问题式

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内容,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从面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比如在学习《认识因特网》这一节时,在导入中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① 同学们有没有上过网?② 大家上网都做些什么?③ 因特网能给我们提供哪些方便?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书本介绍的内容,逐个解决问题,从而很好地掌握本课内容。

2、演示式

演示式的导入也就是能过课件的演示进行导入课堂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比如,本人在教学WORD贺卡制作这一课时,先通过电脑演示几幅精美的电脑贺卡,当学生边欣赏边赞叹时,我趁机插入:“同学们,这些贺卡美不美啊?它们都是通过WORD制作出来的。其实很容易,你们只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也能设计出一幅幅美丽的贺卡。”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一下子就被提高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得以迸发,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学习态度,从而为下面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3、对比式

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突出新授内容的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进行“EXCEL图表的建立与编辑”教学时,我将文字、表格、图表三种形式的信息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先展示文字形式的信息,指出缺点后转换到表格形式的信息,最后再展示出图表形式的信息,让学生通过三种形式的对比,强烈感受到图表形式的优点:形象、清晰、一目了然。从而引出学习图表的目的与好处,明确学习目的。所以说,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二、教师大胆放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喜欢把每一个内容讲得透透彻彻,生怕学生听不懂。这种做法是本人认为不妥。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电脑绘画的教学中,经过分析教材发现:画圆,画矩形,画圆角矩形的方法是一样的。于是我只详细讲解了圆的画法,而矩形,圆角矩形,在课堂教学中只提了一句,方法与画圆一样。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由画圆的方法自学掌握其它两种图形的画法,达到触类旁通的作用。还比如说,在《上网浏览》教学中,由于这一课内容较多,学生一下子掌握所有内容比较困难。其中,通过搜索引擎进行网上搜索是一个难点。于是,本人在开始授课时没有把网上搜索这一内容放进去,先把网址的填写和网页的浏览讲解完,然后让学生操作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即想查找一些信息或访问某个网站但又不知道在哪个网站上,网址是什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先动脑筋自己解决。能解决最好,如果无法解决,大家讨论,最 后由教师总结一下。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破了难点,真是事半而功倍。又如在讲解网页修饰这节内容时,可先展示一个已经修饰好的网页,并让学生与上一班级制作的网页相比较,从而提出任务一:给网页添加背景、修改字体、字号、颜色。学生可以通过“帮助”、网页学习网站等获得操作信息。学生因为已经学过word字处理软件,任务一很容易就完成了,于是再展示一个网页进行比较,并提出任务二:给网页添加图片、动画、音乐、水平线等内容。教师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指导学生使用在word中已经学习的方法去操作以达到知识的迁移。最后教师总结。在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个个都带着十足的好奇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把自己的网页装扮地五彩缤纷,个性十足。在总结中同学们纷纷发言,抢着说出自己得出的结论和体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同时,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寓教于乐

古罗马著名诗人贺拉斯指出:“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1]如果作为一种教育法则,“寓教于乐”则要求我们当今的审美教育面向新的世纪、新的教育观念,以当今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各种美和审美的方式来陶冶他们的情操,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为创建和谐社会服务。在课堂中,“寓教于乐”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一系列的方法、技巧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使学生愉快而饶有兴起地接受与完成学习任务。如:在指法练习课中,教师在课前可演示《金山画王》中的《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就很好地激励学生本节课的练习。让学生在玩中学。玩耍是儿童的天性。玩会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玩可以使孩子学到知识,既可以减轻学习负担,又可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对于微机原理,抽象难懂。我自制《计算机基础知识教程》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利用动画、音乐、图案来配合讲授,创设教学环境,把静止的、孤立的、抽象的知识转换成动态的、整体的、具体的画面、声音等,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对学生进行感官综合的刺激,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从而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活泼、更认真,因而其效果有单一途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且,教师又能及时收到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反馈,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进迅速调整或修改教学内容。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和教师都知己知彼。又如,我在教学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中的“橡皮”工具时,讲完橡皮如何使用之后,让学生自己去玩,有的学生就会发现橡皮太小,擦得太慢,教师适时鼓励怎么办?引导学生使用“+”和“-”号,如何将其变大变小,让他们从书本中去寻找答案,在临近尾声时,再让学生欣赏你表演的红橡皮、绿橡皮的杂技,让他们带着问题到课后去寻找鼠标“右键”在画图选色中的应用,这样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把知识学到了手,学生因此乐此不彼。

四、互动,利用合作小组进行学习。

因为我校的实际状况,不允许学生一人一机,所以我干脆把他们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不同长处的学生作出配搭,互相帮助,彼此模仿、示范,分享学习成果,从而达到同一水平,并且具备提升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效能,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小组合作学习既可以解决电脑为人所垢的弊端――过于机械化、缺少人际关系的培养和感情的交流,还解决了人多机少的问题。因此,我们不妨在学习过程中多安排一些合作活动,鼓励学生共同解难,多作互动交流。这比老师口干舌燥的讲解或一个学生利用电脑自己进行学习强多了。

总之,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教学实施策略》学习体会

学习了国培《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教学实施策略》,李冬梅老师从学科特点、学生学习动机、及课堂教学实施策略三个方面来分析,让我更加深刻地思考,平时上信息技术时存在的问题,并从学习中让我学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归纳几点收获:

(一)信息技术学科特点

1.科学性 2.实践性 3.创新性 4.应用性 5.综合性 6.基础性

(二)学习动机分析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课? 我想说的学生喜欢的是:信息技术课堂一定要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情绪安全感、趣味性、成就感、归属感、影响力。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让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策略

首先要重组重组课堂,给学生充分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将课堂分为精讲新课与做作业两部分。时间为 1 : 2。我的信息技

术课堂: 从培养信息素养出发,基于问题解决设计教学情境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信息处理的全过程,培养其获取、管理、存储、加工、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学习活动主题的设计是关键。一个好的学习活动主题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并经历信息处理的各个环节,培养其信息素养,还可以学习总结

一些技术技巧和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像自主探究、游戏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协作等等。并且要注意各种方法的正

确使用。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出详细的学习指导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持 布 置难易适中、具有创新空间的实践内容 交流、评价与反馈

课程简介

本课程重点分析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环境给教学带来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信息技术学科对教学资源的要求,结合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介绍了利用域服务器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方法。学习目标

本课程学习目标为:

党组织信息管理系统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和各位同仁的信任和支持。今天举行部机关竞职演说会,这再次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我们部领导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与时俱进、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没有变;坚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决心

没有动摇。正是这种精神、这种决心,必将增添组织部明天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今天,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展示自我、认识自我的机遇,更是一次锻炼、学习、提高的机会。

下面,我结合自身实际,从四方面作个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及简历

我叫×××,年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现任办公室科员、党建网站副站长。站在大家面前有点清瘦的我,稳重而不死板,激进而不张扬,温和而不懦弱,愚钝而不懒惰,正直而不固执。“勤奋好学、爱岗敬业,踏实肯干、求真务实”是我一贯的工作作风,“刻苦自厉、奋发向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我执著追求的境界。

本人于年月至年月在景高专读书,连续年被评为优秀班干部,并有幸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专毕业后,被组织上选拔下派到科山乡锻炼,年月,借调部里工作好范文版权所有;年月,在市委王书记、罗部长和在座的各位领导以及同仁的直接关心帮助下,正式调入部里,有幸成为组织部这温馨和谐家庭中的一员。

二、近三年的主要工作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组织部一晃就是年,在这个革命的大熔炉里接受锻炼,自我感觉变化较大,特别是近三年,经过“三个代表”、“树组工干部形象”学教活动的洗礼,无论是在思想作风上,还是在学习工作上都有较大的进步。()组工信息方面。在部领导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部机关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信息工作首次进入全省前十名,并评为全省信息工作先进单位。()文件材料方面,仅年,就参与起草了学教活动方案、阶段总结等余份,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同志们的认同。()网站管理方面,协助站长及时做好了网站内容的更新维护工作。

但我总感觉到,我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与组织上给予我的荣誉、赋予的职责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今后,还要继续加倍努力。

三、竞争的条件

这次我竞聘的是信息管理中心主任一职,理由有四。

一是具有从事信息工作的经验,有着搞好信息化建设的强烈愿望,这是我竞聘这一职位的前提。组织系统每年要排位评比的只有信息工作,组织部门有新意、有特色的做法,也只有通过信息这个窗口向上级反映,信息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重要性。要完成部领导关于信息工作要“争先进位”的指示,没有一个好的基础很难实现。一年多的实践,为我完成这一使命埋下了最为有力的伏笔。

至于电教和多媒体制作,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只要肯钻研,一定能攀登。何况,我在学校就已学过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自学了等图像处理系统。

二是具有一定的文字写作能力,这是我竞聘这一职位的基础。在科山就尝试着写点东西,《依托“一乡一品”打造特色农业》一文曾获景德镇报社、景德镇民政局“老建”征文三等奖。来部里工作后,更注重练笔,年采写的《××市采取“一聘一补”办法扫除农村党员电化教育“盲点”》这篇信息,被省组采用,填补了省组单篇信息的空白。

三是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并善于团结和发挥科员的积极性,这是我竞聘这一职位的动力。我认为,大家能够为共同的工作目标走到一起,本身就是一种缘纷,我始终比较珍惜。因此,日常工作和生活方面,我都注意待人处事以诚相待,我深有感触的是:我是如此待人,大家更是如此待我。我的工作始终得到了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关心、帮助与支持,这也是我有信心竞聘这一职务的重要条件。

四是具有一定的综合协调能力,这是我竞聘这一职务的保证。组工信息不仅需要较强的文字功底和写作技巧,更需要内外协调、取得各级的支持,与上级信息部门良好的工作关系,为我做好信息工作奠定了基础。而在办公室一年多的实践,提高了我的综合协调能力,增强了大局观念、全局意识,为我胜任信息管理中心主任一职创造了条件。

四、对所竞争职位的认识和打算

下面,请允许我就信息管理中心的具体工作职能,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根据它的性质,职能有八项,我认为,其中基本职能有三项:一是负责对全市党建和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进行宏观指导;二是负责指导全市党员电教工作,抓好电教网络建设;三是负责全市组工信息工作。

假若组织上给我这个机会,让我担任信息管理中心主任一职,下一步我将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和个人特点,重点围绕“”思路做好工作:

突出一个“中心”,不论是信息化建设、党员电教,还是组工信息,开展信息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组织工作迈上现代化。目前,信息工作主要载体还是网站,而加强网站管理主要是通过分级负责和全动态管理来实现,通过分级负责,既克服了网站内容更新不及时的弊端,又保证了所添加的内容“原汁原味”。而全动态管理之后,网站结构的改变,内容的更新就不再通过电信局,我们坐在部里“足不出户”就可实现。假如我能成功竞聘这一职位,我将按照这一原则,对网站进行全面改版,让《××党建》网站以一种全新的面貌敬献给大家。

抓住两个“环节”。一个是多媒体资料的积累。另一个是业务的学习。就是一要配齐备足一批原始的、有使用价值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做到领导随要随时拿得出。并加强与电视台、报社等联系,加强资料积累,避免出现要做多媒体时就忙着跑电视台、到报社等临时抱佛脚情况,及时捕捉相关信息,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二要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工作水平。要通过不懈努力,把电教片的选题、拍摄、制作工作做好,多出精品,为党员提供“精神食粮”。

实现三个“突破”。即,咬定“争先进位”的目标不放松,努力实现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有突破、电教工作有突破、中组部信息上稿有突破。一是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注重应用,服务经济”的十六字方针,力争到年底“无纸”办公有突破。二是围绕“人员高素质、设备高起点、计划高标准、工作高质量”的要求,力争党员电教工作有突破。三是整合资源、巧借外力,力争中组部信息有突破。目前,我市在省组已上稿条积多分,位居全省前列,今年信息工作的突破口还是中组部,我认为要实现中组部信息有突破,有两种渠道,一方面,运用好罗部长等部领导经常利用他们站得高、看得远、观点新的优势为信息员出的信息选题和思路,发挥好钟部长、祝部长经验丰富,文字功底厚的优势,经常请教他们。另一方面,发挥好占锡昌、徐行薄等一批老“秀才”作用。

做好四项“工作”。一是抓学习、提高素质,努力在思想观念上实现创新。当前,最主要的是收集整理信息化建设各项条例条规加以学习,收集整理各地成功经验加以借鉴。通过学习达到知识水平的更新,思想观念的创新。二是抓调研、熟悉情况,努力在工作思路上实现创新。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基层党建工作现状,发现存在问题,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进一步明确基层党建工作新思路。三是抓试点、育典型,努力在工作方法上实现创新。充分发挥高科技网络技术“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利用语言及软件开发建立党员电教视频点播系统,在各村建立“远程”教育接受站,这样,既有效整合了资源,实现了电教片源的最大共享。同时,又打破了传统播放模式受时间、空间和经费限制的问题。

四是抓特色、上台阶,努力在工作成效上实现创新。以“保先”教育为主题,积极策应省委组织部组织开展的“党员电教科技下乡‘百千万’工程”活动,整体推动我市电教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各位领导,同志们,勤恳奉献的你们,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事业;公正而有责任感的你们,让我懂得了要堂堂正正做人。我不敢用谎言去赚起一份信任,因为时间会把我还原,我不敢用短暂的热情和冲动来表现一时的自我,因为生生不息的组织事业需要浇注永恒的心血。我将用青春与活力弹奏起改革争创的交响,用智慧与能力描绘出锦绣的前景好范文版权所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最后,假若我未能如愿,我将以一幅自编的对联来自勉,上联是“胜固可喜,宠辱不惊看花开”,下联是“败亦无悔,去留无意随云卷”,横批是“与时俱进”。

党组织信息管理系统 篇6

一要业务主导。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工作一定要以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业务为核心,紧紧围绕业务发展开展信息化应用基础设施设计、应用系统设计、传输网络设计及安全保障设计,紧密结合业务需求进行诸如社会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社会组织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等系统建设。

二要统筹规划。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尚处于顶层设计、分步实施阶段,因此无论从登记管理机关还是社会组织个体角度讲,必须对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系统开发部署等各环节进行不同层次、因地制宜的统筹和规划,切实避免分散建设、重复建设,确保设计、建设、应用科学高效。

三要注重应用。与所有信息化项目建设一样,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是一项技术、资金密集型工程,涉及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尤其在应用系统开发方面,必须坚持“应用促发展”“统一设计、集中开发、多层应用”的基本原则,避免多头开发、自行应用,确保事半功倍。

档案信息化建设组织管理问题探讨 篇7

一、从宏观上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1. 构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

信息化建设无疑将改变我国传统的档案工作管理模式, 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牵涉利益, 因此, 其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新的利益矛盾, 产生新的管理问题。对此, 应该有充分的准备, 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法规措施加以引导和规范, 为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政策法规技术性强, 发布形式多种多样, 内容也应涉及多个方面, 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政策法规还很不完善。建设的组织管理者必须从实际出发, 对已有的政策加以研究,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补、调整, 逐步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 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2. 建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机构。

设置工作机构应包括: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机构、网络系统的设计建造机构、网络信息管理服务机构、信息技术研究与教育培训机构等。其中, 组织管理机构是建设的决策指挥者和组织实施者, 是整个信息化工程的策动力, 决定着网络建设工程的组织效率, 国家档案局和其他各级档案业务主管部门承担这一职责;网络系统设计建造机构是具体负责档案信息网络的规划、技术设计和工程建造的机构, 可由各级技术主管部门会同档案部门共同负责网络规划、资源分配和技术指导, 前者技术力量雄厚, 后者熟悉档案管理流程, 从而使设计更能切合档案信息管理的特定要求;网络信息管理服务机构是档案信息网络的实际运作者, 负责网络的运行维护和档案信息的组织、发布与更新, 这一职责可由国家各级档案部门承担。

3.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工作。

宣传是优化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软环境的重要手段。宣传的实质是一种信息沟通, 通过有效的信息交流和传递, 达到建设者和组织管理者在观念、步调上的一致, 为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加强宣传工作, 要注意方式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和时间的经常性, 扩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 使之成为推进信息网络工程积极有效的举措。

二、从微观上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1. 筹措必需的建设经费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组织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中多个方面的建设都需要巨大的经费支持, 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 离开经费支持可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 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者必须争取各级领导对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 把它作为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必要的支持, 并采取各种措施、挖掘多方潜力, 多渠道地筹措建设资金, 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2. 系统组织并有效管理档案信息网络技术的研究工作。

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 定期提供指令性攻关项目和指导性研究课题, 并组织研究成果的鉴定与推广工作。通过对档案信息网络技术研究工作的组织管理, 使其由分散的自发研究转化为相互合作、联合攻关的自觉研究, 并有效利用研究资源, 充分发挥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3. 制定教育计划, 组织人员培训。

从总体而言, 我国档案干部队伍的总体素质还不太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其中科技素质和业务素质水平较低、高层次技术人才匮乏。因此, 必须抓好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周密合理的教育培训计划, 积极组织相关人员的培训, 努力培养一批掌握高科技知识, 熟悉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信息安全等高新技术, 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的档案干部队伍。这是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附加值的重要举措, 也是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三、从总体上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党组织信息管理系统 篇8

关键词 空间网络;数据资源集成;农场信息化;农场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2

1 我国传统农场信息化组织管理建设的问题

1.1 农场组织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型农场虽然具有企业性质,但在其建设发展过程中政府对农场发展建设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农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处于主导地位,必须在政府行政命令下进行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受政府干预比较深刻,管理的时效性较差,为此,大型农场与政府需要对其自身的权责予以重新定位,各尽其职,共同促进我国大型农场企业化、市场化发展,提高农场企业管理水平[1]。

1.2 我国对农场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随着时间的推动,虽然我国对农业生产经营方面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但在如今受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影响,对我国农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上还有待加强。尤其在偏远贫困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水利、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得不到开展,防灾减灾能力不足导致农场建设管理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2]。

1.3 科技创新能力缺乏

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主要利用资源要素推动农业经济增长是绝不可持续发展的,只有加快创新驱动才能够带动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因此,科技创新能力是如今发展农业尤为重要的基础,而我国大多新型科技由国外引入,对原始创新技术极度缺乏,这为我国发展农场信息化组织管理发展造成阻碍。

1.4 农业科技人才缺失

我国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尚未提出支持政策,没有科技人才等于没有科学技术创新。在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的今天,国家的竞争力主要依靠人民的力量,只有国民知识水平提升,才能够研发出新兴的科学技术,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科技人才的培育是我国农场信息化组织管理发展的重要环节[3-6]。

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發展的今天,面对我国农场组织管理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发展农场信息化组织管理的唯一途径是依托空间网络环境下数据资源的有效集成,推进农场组织管理效率的提高,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

2 空间网络数据资源集成对我国农场信息化组织管理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大数据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从大数据中抽取有利的数据资源,如网络资源、人才资源和政策资源等,将这些资源有效集成能够使我国农场农产量大大增加,解放农场劳动者繁重的体力劳动,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2.1 网络资源对我国农场信息化组织管理的作用

很多农业网站将农作物价格预测与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报价结合起来,这样农场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来决定终止何种物种、种植多少及出售价格等,种植计划中所需要签订的合同均可网上签订,既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也提高了农场工作效率。我国农场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移动传感器、空中和卫星摄影等新兴技术收集大量涉农数据,包括气象预报、虫害警报、环保法规等。农场可以根据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比较,以最快的速度得出最有利的农业数据。可见,利用空间网络环境下的网络资源对我国农场信息化组织管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引领我国农场走向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7]。

2.2 政策资源对我国农场信息化组织管理的作用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再次做出决定:“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奥驰稳定并长久不变”。直到近几年,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概念,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化规模化经营。因此,目前我国农场正处于由传统的分散式农场、农地向集约化的适度规模农场发展。由此可见,空间网络数据资源中的政策资源能够为我国农场向现代化转型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2.3 信息人才资源对我国农场信息化组织管理的作用

我国在加快农业现代化转型进程中,农业信息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场生产经营中,不仅需要高学历的拔尖人才和优秀领导人,更需要一大批创新型信息技术人才。因为农业信息人才不仅是带动农场生产经营整体信息化发展的火车头,还是农业科技提高的重要载体和实践者,更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促进力量。在国际信息技术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我国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提高我国信息技术竞争力的唯一途径[8]。由此可见,信息人才资源能够加快我国农场现代化管理建设的进程,是农场信息化组织管理的重要实践者和领导者。

3 结语

综上所诉,空间网络数据资源如:信息技术资源、信息人才资源、政策资源等都对我国农场信息化组织管理发挥至关重要作用[9-10]。因此,将这些资源有效协同、集成共同应用于农场组织管理中,将会为农场组织管理带来更大的效益,更快地实现农场信息化组织管理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兴,瞿林鹏.智慧农场信息化应用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4(1):1672-6251.

[2]张俊伟.浅析国有农场农业信息化建设[J].农场经济管理,2014(4): 51-52.

[3]谷春梅.我国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情报,2006(12):53-54.

[4]卢光明.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手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6):37-38.

[5]郭永田.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成效与展望[J].电子政务,2012(2):99-106.

[6]刘丽伟.美国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研究与启示[J].农业经济,2012[7]:40-43.

[7]王文生.德国农业信息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农业展望,2011(9).

[8]戴宴清.美国、日本都市农业信息化实践与比较[j].世界农业,2014(5):24-28.

[9]农业部农业信息化专题研究班课题组.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构建农业信息化高地的思考与建议[J].世界农业,2013(9):3-5.

[10]岳虹.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的研究[J].现代情报,2014(6):143-145.

上一篇:满足的优秀作文下一篇:党群工作部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