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

2024-05-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精选6篇)

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 篇1

保市政[2009]4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白沟·白洋淀温泉城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保定市馆藏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十九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保定市馆藏文物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法律法规依据

为加强馆藏文物的保护管理,确保文物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河北省馆藏文物保护管理操作规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保定市行政区域内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管所及其他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馆藏文物保护管理。

具有科学价值的馆藏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及其他标本也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实施主体及职责

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进行科学管理,并保证文物安全。每年5月、11月县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辖区文物库房及博物馆分别巡查一次,巡查内容包括:库务日志、文物及人员出入库记录、文物清点核查情况等内容,将巡查结果存档,同时上报保定市文物管理局。

文物收藏单位对馆藏文物有科学管理、有效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示等职责。馆藏文物管理和使用要做到: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档案完善、保管妥善、查用方便、操作规范。

文物收藏单位要建立健全下列制度:

(一)馆藏文物接收、鉴定、登记、编目和档案制度;

(二)库房管理制度;

(三)文物出入库、注销和统计制度;

(四)文物保养、修复和复制制度;

(五)文物安全检查制度;

(六)其他文物收藏保管制度。第四条文物保管及交接 文物收藏单位至少配备两名专职保管人员,实行帐、物分管,保管人员名单上报省文物局和保定市文物管理局备案。保管人员要经过岗位培训,并保持相对稳定。所有与馆藏文物保护管理有关的人员,遇有调动、退休及其他人事变动,在办理有关人事手续前清点并交接所保管文物,并将清点结果形成文字上报当地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及保定市文物管理局备案。

第五条文物的接收、鉴定、登记、编目和建档

县级人民政府要精心组织,督导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按照馆藏文物的相关管理规定,做好文物的接收、鉴定、登记、编目和建档工作。

接收文物时,征集人要逐件(套)填写入藏凭证。入藏凭证一式三份,征集人、总帐管理员和库房保管员各执一份。对接受的文物,文物收藏单位进行初步鉴定后,向省文物局提出申请,省文物局组织省文物鉴定委员会进行最终鉴定,并出具鉴定意见。总帐管理员要及时将接收文物全部登入《文物、标本流水帐》。经鉴定符合入藏标准的,要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文物入藏程序,登录《文物藏品总登记帐》。不够入藏标准的,要另行集中存放,可以向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申请退出馆藏,不得随意处置。文物登录时,文物收藏单位要建立《文物、标本流水帐》、《文物藏品总登记帐》和《文物藏品分类帐》。《文物藏品总登记帐》设专人管理,其他人员不得随意翻阅。《文物藏品分类帐》由库房保管员管理。如有订正,要经本单位主管部门领导批准,在订正处用红色墨水划双线,线上方书写更正内容,并加盖更改人及批准领导图章。文物收藏单位要建立反映馆藏文物基本情况的编目卡片及文物档案,文物档案一件(套)一档,分类保管。文物档案只供在文物收藏单位档案室内查阅,不得外借。因特殊需要拍摄、复印馆藏文物档案,要经本单位法定代表人同意,同时报省文物局、保定市文物管理局备案。文物收藏单位之间调拨、交换文物时,要将文物档案加以备份,原单位保留备份档案,原件与文物同时移交。经批准退出馆藏的文物,档案不得销毁,永久保存。县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要将本行政区域内的馆藏文物档案,报保定市文物管理局备案。

第六条文物库房安全管理

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建设不低于三级风险单位标准的文物库房,安防设施要达到三级以上防护要求,库房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耐久年限不应少于50年,并负责把文物库房和110系统联网,确保馆藏文物安全。文物库房区100米范围内禁止存放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及其他有碍文物安全的物品,严禁燃放烟火。文物库房钥匙要统一管理,两人以上方可开启和进入库房。库房保管员进入库房后,要认真检查库房环境、门窗、电闸、电灯开关等,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处理并报告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火灾、藏品失窃等案件,要保护好现场,并立即上报当地公安部门、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保定市文物管理局。发生一级藏品损伤等重大事故,立即上报当地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保定市文物管理局,并迅速查明原因。库房保管员每天要检测库房内电子系统和消防设施,使之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文物库房不接待参观。因特殊原因非保管人员进库,要经文物收藏单位领导签字批准,并登记姓名、单位、入库原因及出入库时间,方可入内;严禁携带包裹、照相机、摄像机、易燃易爆物品等进入库房。库房文物按质地分类入库排架,不得随意堆砌放置。一级文物、保密性强和经济价值高的文物,要设立专库或专柜重点保管。小件文物和文物附件要加包装,装箱存放,箱内要垫有柔软物品,以防损坏或丢失。

第七条文物借用

借用馆藏一级文物要提交国家文物局批准文件,借用馆藏二、三级文物和一般文物要提交省文物局批准文件,借用文物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年。未建立文物档案、未上报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的文物不得借用。本单位提取文物要经单位主管领导批准。个人使用文物只限于库房工作间内,不能提取文物出库。借出文物的安全保护由借用方负责。长期展出或因其它原因较长时间借用的文物,借出单位也要定期检查核对,对文物安全进行监督。

第八条文物的出库与归还

因陈列、研究、保护、鉴定、拍摄及其他原因提取文物,要按规定办理出库、归还手续。包括:上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本单位的批准文件、填写文物提取单、文物归还手续。

第九条文物保护

库房内经常通风透气,做好防尘、防潮、防霉、防锈工作。发现文物有锈、虫、霉、裂等自然损坏要及时报告,在文物保护专家指导下采取保护补救措施,不得擅自处置。库房保管员要每天记录库务日志。

第十条文物的修复、复制、拓印与拍摄

文物的修复、复制、拓印与拍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修复、复制与拓印文物要保持文物原貌,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

第十一条文物的核对与统计 库房接收或提取文物,总帐管理员和文物库房保管员要随时核对,掌握文物的流动情况。库房保管员每半年对所保管的文物清点一次,做到帐、物、卡相符,并将清点核查结果上报保定市文物管理局,如发现帐物不符的情况,要立即上报保定市文物管理局,不得瞒报、谎报。每年年终总帐管理员要统计各类文物数据,编制文物统计报表,一式两份,一份报县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一份本单位留存。

第十二条文物调拨与交换

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之间申请文物调拨与交换,要严格履行审批程序。

第十三条文物损毁、遗失的处理

馆藏一级文物损毁的,要逐级报国家文物局核查处理。其他文物损毁的,报保定市文物管理局,经保定市文物管理局核实后,报省文物局核查处理,省文物局将核查处理结果报国家文物局备案。

馆藏文物被盗、被抢或者遗失的,要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同时向当地县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保定市文物管理局报告。

第十四条文物注销

因调拨、交换、剔除或因其他自然、人为因素损坏和丢失的文物,要注销。注销一级文物,要逐级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注销二、三级文物和一般文物,要向省文物局申报,逐件说明注销原因及注销文物的去向,省文物局组织省文物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审核,并依据鉴定意见批准后,方可办理注销手续。

第十五条文物移动 文物移动要由专业人员进行,其他人员不得触摸和移动文物。一般文物移动。小于手掌的文物要紧握手中,大于手掌的文物要双手捧底,或一手捧底、另一手握颈,不能拎器物口沿、双耳、柄、足等部位。易碎文物移动。将文物装入囊匣内,双手捧持,搬移到指定位置。大件或多件文物移动。将一件或多件文物用海绵和绵纸包好放入包装箱内,双人搬动。也可使用加有防震层的箱式小车搬移。平面文物移动。书画、丝织品、报纸、招贴画及布告等文物,要先卷好或用包装材料包装后再行移动。

第十六条文物运输

出国(境)文物运输,按照国家文物局《出国(境)文物展览展品运输规定办法》,委托有出国(境)文物运输资质、信誉良好的包装运输公司负责文物包装运输事宜,运输过程中要有中方人员随行。

国内用火车和汽车运输文物,要有专人、专车运送。大批文物运输,要采取武装押运,警车开道押后。运输前要制定详细的文物搬迁实施方案,并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不具备条件的单位,可申请由当地公安部门或武装运输公司负责文物押运事宜。运输文物过程中,文物收藏单位或借用单位要有专职保卫人员全程监控,确保运输过程中文物安全。

第十七条处罚措施

馆藏文物管理人员违反本办法不按规范程序管理文物,未造成文物灭失或损毁的,视情节轻重,由县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给予当事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直至调离工作岗位处分。因疏忽大意或工作漏洞造成馆藏一般文物灭失或者损毁的,将依法追究民事责任;造成珍贵文物灭失或者损毁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附则

非国有博物馆、纪念馆和文物收藏单位馆藏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麦积山馆藏文物 篇2

藏品可分为佛教文物和其他文物两大类。前者系主要部分,除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从洞窟及瑞应寺移入库房的各种造像、碑碣、法器、雕版、壁画等文物外,还有一部分系20世纪70~80年代在开展文物修复、临摹、基本建设等工作时意外发现而收入库房的造像塔、碑碣、经幢、墓志、楹联、经卷、壁画残片等,比较著名的有晚唐写本《金光明經》、宋定窑墨书白瓷芒口碗、钱币璎珞、明代画工调色碗等。

馆藏佛教造像不仅类型多、数量大,而且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包括后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的佛、菩萨、飞天、力士、供养人、护法神等各种题材。主要有影塑、头像、全身像三大类。材料涉及泥质、石质、金属、木质、陶质、琉璃等六种。工艺涉及圆雕、半圆雕、浮雕、镂空、镏金、贴金等。

馆藏佛教碑碣多来自窟龛及瑞应寺旧址,如北魏法生造像碑、秦州雄武军陇城县第六保瑞应寺再葬佛舍利记碑、四川置制司使给田公据碑、麦积山开除常驻地粮碑、瑞应寺常驻香火田地四至碑、麦积山图铭诗碑、宝鉴大师塔铭、寂空大师塔铭等,大多保存完好,对于研究和了解麦积山石窟的历史沿革和变迁有重要价值;此外还保存有不少其他地区的碑刻拓本,如西安大雁塔门楣线刻、定慧禅师法碑、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莫高窟六字真言碑等珍贵资料,对于研究陕甘地区有关佛教内容具有很高参考价值。

馆藏明清雕版尽管数量不多,但种类齐全,有给受菩萨戒弟子和居士的“护戒牒”,还有给信士弟子往生西方净土的“西方公据”以及宣扬佛教思想的“三世诸佛图”、“金刚经启请”等雕版,其雕工精细、文字规整、内容丰富、保存完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明清时期麦积山石窟在秦州及周边一带地区的佛教中心地位。

其他文物尽管数量不多,但种类庞杂,有书法、绘画、青铜器、玉器、陶器、瓷器、砚台、兵器、钱币、乐器、铜镜、砖雕、磨制石器、动植物化石、工艺品、农具、家具、摩崖石刻拓片甚至晚清圣旨,约占全部藏品的2/5。

书法作品多为清至民国时期陕甘一带或游历过这一带的名人手迹;绘画也以明清时期陇右一带的画家作品居多,其中也不乏精品;陶瓷藏品经我国著名陶瓷专家、故宫博物院耿宝昌先生鉴定,共确认国家一、二、三级品18件;拓片多为陕甘川豫一带重要的摩崖石刻、碑碣、墓志等,多数字迹清晰、保存完好,有很高史料和研究价值。

麦积山石窟的藏品时间跨度很大,从新石器时期的各种磨制铲、刀、锛等生产工具到以红陶、灰陶、夹砂陶等为主的小口尖底瓶、圜底罐、簋、豆、鬲、壶等生活用具一应俱全,其中通高0.63米、口径0.12米的红陶小口尖底瓶器形之大,造形之美为国内罕见。此后的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麦积山石窟都或多或少有所收藏,这在国内石窟单位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麦积山石窟所在的秦州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繁衍生息、生产生活的重要区域。

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 篇3

开放课题管理办法(试行)

(2008年11月1日上海博物馆批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科学和技术研究的繁荣与发展,加强对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以下简称科研基地)开放研究课题的管理,根据《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和《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科研基地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科研基地实行国家文物局(宏观管理部门)、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国家文物局科研基地管理办公室(组织单位)、上海博物馆(依托单位)三级管理制度。主要任务是依照我国文物工作和科技工作方针,围绕我国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科学和技术发展战略,针对该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科研基地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

第三条 科研基地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实施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联合攻关的创新机制,发挥科技资源和共享平台优势,资助开展开放研究课题。

第四条 开放课题以科研基地资助为主,面向全国文物、博物馆单位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保证重点。鼓励申报单位配套。

第五条 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负责确定、设置开放课题的具体方向、内容和计划,由科研基地发布开放课题申请指南,并组织对申请课题进行评审,按照“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确定资助项目。国内外从事与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中确定的研究方向相关的同行均可根据课题指南提出申请。对已获各级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863、973及其它基金支持的项目将优先予以考虑。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在校研究生申请

第四条开放课题每年评审一次,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10万元,研究周期一般为一至二年。

第五条获资助课题的经费原则上在本科研基地使用,科研基地应向获得开放课题基金资助的研究人员和自带课题及经费的研究人员提供课题研究条件及相应生活条件。

第二章 资助范围

第六条开放课题基金主要资助以下研究项目:

围绕我国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科学和技术发展战略,针对该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而提出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课题。

第七条开放课题应与科研基地目前从事的研究项目紧密结合。

第八条开放课题基金优先资助学术思想新颖、理论根据充分、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并且紧密围绕科研基地的研究方向,1-2年内可取得预定成果的研究项目。

第三章申请条件

第九条科研基地设立开放课题旨在鼓励并资助科研基地内外的科技人员开展与本科研基地学术方向相关的科学研究或科学实验活动,由申请人单独或与本科研基地科技人员合作完成。凡国内外研究机构、大专院校、文物保护部门以及相关产业部门的科技工作者均可申请资助。

第十条申请课题的研究内容必须符合开放课题基金的资助范围。第十一条开放课题的申请人一般应具备下列条件:

1.申请人已经在所申请课题的研究方向上取得了比较好的研究成果或具有前期研究基础。

2.中级技术职称(含)以上以及获得硕士学位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可直接提出申请,其他人员和在校学生需要两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本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根据申请择优资助。

3.必须是课题研究工作的实际主持人,学风正派,治学严谨。开放课题立项向中青年倾斜,申请人的年龄在申报当年一般不超过50周岁。

4.能保证开放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时间投入,并有一定的时间到科研基地开展研究工作。

5.须承诺在开放课题研究中形成的成果(专著、论文或其它科技学术作品)标注“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开放课题资助”,同时履行与科研基地或相关单位共同达成的有关知识产权关系协议。

第四章申请、审批程序

第十二条科研基地负责开放课题的申请受理、研究过程管理以及成果档案管理,并为开放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科研基地主任是开放课题管理的具体责任人。

第十三条开放课题实行自由申请、科研基地办公室受理、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评定、科研基地批准、科研基地依托单位上海博物馆和组织单位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备案的基本立项程序。

第十四条申请者向科研基地提交课题申请书一式3份,同时发送电子文档。

第十五条课题申请书将分送三位同行专家进行评议。

第十六条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根据运行费用的总额及评议情况择优批准,由科研基地办公室将结果通知申请人。

第十七条为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开放课题申请指南、评审的主要程序及其结果应以适当的方式及时对外公布。

第十八条课题申请获准后,由课题承担者填写课题计划任务书,确定研究方案、工作进度、安排来科研基地工作时间及所需的仪器设备条件等。

第十九条非科研基地的研究人员由其申请的开放课题在被批准立项后即成为科研基地的客座人员。客座人员在课题执行期间必须在科研基地工作至少2个月;进入科研基地时,应先在科研基地报到,办理相关手续;应严格遵守科研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爱护公共设备;应参加科研基地的学术活动,也可以召开专题讨论会,研讨有关的学术问题。

第五章经费的使用及管理

第二十条经批准的课题按研究计划及进度提出经费使用计划,由科研基地按计划和课题进展情况划拨经费,专款专用。

第二十一条科研基地资助的基金及其它途径获得的经费并入同一课题账号,用于支付研究工作所需的材料费、资料费、试验费、印刷费、国内差旅费、参加学术会议费用、研究人员的劳务、津贴酬金等。一般不用于购置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确需购置的,必须纳入科研基地固定资产管理。经费开支范围、标准和审批手续要符合国家文物局、上海博物馆及科研基地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二条在科研基地开展研究工作的实验用房占用费,实验水电气费,公用仪器的运行费等由科研基地统一支付,不列入课题经费支出。

第二十三条年度末各课题负责人提交计划执行情况报告,经费使用结算报告,分送科研基地进行审核。结余经费转入下年度继续使用,在下一年度拨款中予以相应的增减。对于进展不良或不按科研基地有关规定执行的开放课题,经科研基地主任批准,可中断或取消其经费的使用。

第二十四条科研基地应积极筹措资金,用于与开放课题实施相关的以下费用支出:

1.开放课题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项活动费。

2.开放课题的成果评审和论文集出版。

3.燃料动力费和公共设施费用。

4.行政管理费。

第六章课题管理

第二十五条对每项开放课题,科研基地可在科研基地内指定一位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作为该开放课题的共同研究者。

第二十六条科研基地主任或分管副主任负责开放课题资助经费的实施管理。管理内容包括:

1.责成课题合作者与课题申请人签订合同。

2.核定课题资助经费。

3.检查课题的进度与质量。

4.课题验收。

5.向有关部门上报科研成果。

第二十七条开放课题实行课题负责人负责制。课题负责人领导课题组成员按时完成研究任务,实现研究目标,接受科研基地的监督和检查,处理与课题相关的事务。课题承担者每年年底填写《开放课题年度进展报告》,介绍课题进展情况,列出当年发表的技术报告、论文、鉴定或获奖的成果,并提供论文原件(或复印件)、成果简介、鉴定或获奖证书的复印件,由科研基地汇总、评审,必要时可送学术委员会进行书面评审,视评审结果给予表彰或批评。若申请的课题跨年度,凭年度报告参加下一年度开放课题的评审,决定是否继续资助。

第二十八条课题结束2个月内须填写结题报告,提交研究报告并附有关数据、资料、实物交科研基地存档,学术委员会对课题完成质量和学术水平进行评价,写出鉴定意见,由科研基地组织对成果进行成果鉴定、验收并通报研究人员原所在单位。科研基地对完成课题优秀的申请者按有关规定实行奖励,特别优秀的可以连续申请并给予资助。逾期不按要求提交总结报告者,取消其今后申请科研基地开放课题基金的资格,并通报其工作单位。

第二十九条计划变更。课题如无法按期完成或要求变更计划,须提前一个月向科研基地提出书面报告。

第七章成果管理

第三十条由本科研基地所属立项课题研究成果,其知识产权为本科研基地所有,论文第一作者可为申请人。论文或其技术文件署本科研基地名称,研究者原单位副署或加附注说明,论文或其技术文件一律由本科研基地签发。科研基地署名格式为“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上海博物馆),上海200050(Key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 of the museum Environment,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Cultural Heritage,shanghai museum ,Shanghai 200050,China)”

第三十一条主要由本科研基地资助的研究课题,其研究成果由本科研基地和研究者所在单位共享,成果署名时以本科研基地为第一完成单位。

第三十二条自带课题及经费在本科研基地做了部分工作,研究成果以其所在单位为主。

第八章附则

浅析馆藏两件近代文物 篇4

《大直沽敉乱记》碑

《大直沽敉乱记》碑建于1903年,镶嵌于天津市大直沽村观音堂(解放后改为托儿所)墙壁中。1970年天津市文物管理处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此碑,1978年9月因房屋拆修,该碑运送天津市历史博物馆,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大直沽敉乱记》碑高158、宽66厘米。碑额从右至左题有“罔乡公建”两列四字。碑文正书,共二十列。碑阴刻立碑者绅董4人、首事人41人名字和14家烧锅商号。碑文撰写人为举人李樨香,书写人为秀才李学曾。

碑文

今夫乱之初生也,必有以防其先。乱之既已也,当有以善其后。律邑城东大直沽村,距城八里,立村之始未知防于何代焉。族居于此者,虽故家,皆自前明永乐始,盖是村意必自永乐始建也。自前明以迄光绪数百年间,虽其间不无易代革命,匪徒蹂躏等事,而乱离之苦,直沽皆未与焉。是村居民千余户,铺户统烧锅十余家,前曾有典商一处,林林总总,实繁有徒。城东大直沽则首屈一指也。不谓庚子夏仲,拳匪肇兴。直沽村东北临铁道,西南隔河系各国租界,而直沽适当其冲。各国联队白外入者,则由铁路以进租界;而租界之洋兵内应者,亦必由直沽以迎联队。且武卫等军之护村东之机器局者,皆在铁路左右以拒洋兵,而大直沽东西皆战场也。自五月十八日焚毁教堂,二十日开仗,村民狃于前事者,尤一家迁徙者。延及廿二、廿三日,邻村俱焚烧殆尽,村民始络绎逃生。廿七日,武卫军奔溃,洋兵自外入者,始入村焚掠,毙数人。廿八日,租界之洋兵入村,沿户纵火,村民之居守殉难者约二百余人,延烧月余,村之房屋尽为焦土,而洋兵亦遂据此以自固。村民之逃在外邑者,死于兵、死于疫、死于惊恐者又数千人。此盖自有此村以来千古非常之奇劫也。六月十八日天津城陷,联军入城安民,设立都统衙门,津邑粗安,而大直沽则仍占据如故也。至十二月廿四日,都署始出示令各村设立巡捕,而大直沽村民皆寄居在外,房间无一存者,欲设立而无由也。于是有本村人王君聘三、刘君鲽斋、李君樨香、李君高贵,始集谋在都署禀请设立巡捕,起盖房间,招集流亡。于辛丑岁正月廿四日,都署拨巡捕十人到沽。又恐无联军保护,海洋因以劫掠,又为禀请洋队十人,于廿九日到沽保卫。延及壬寅岁始行交还中国。一切支应供给,烧锅各家出资垫办,不取间阎分文。足以招徕日众,鸠工庇材,土木大兴,不二年间生聚日繁,村落完密,较之乱前有过之无不及者,诚不幸中之一大幸事也。爱记始末,使后之居是村者,无忘离乱之苦,以为观感之资云尔!

光绪二十九年岁次癸卯蒲月上游公建。

碑阴

题名碑

绅董:李耀、王家礼、刘鑫、李高贵。

烧锅名号:春发号、永顺祥、曾永丰泰栈、恒升泰、义聚永、永德公、义泰号、义丰永、和记号、永义公、永丰玉栈、源通号、同兴号、万泰昌。

首事人:孔继安、徐祥、阎懋霖、阎忠、毕瑞样、郭桂芳、冯玉通、王玉厚、贾裕恩、华起云、毕祥、王华、翟锡嘏、李桐、窦成贵、李十宽、李震、窦连仲、杨开第、李四海、赵恩荣、李通、沈五海、王恩庆、阎国瑞、翟兆贵、冯玉升、札永才、翟锡甲、徐宽、李鹤年、王恩普、薛有恒、梅士毕、杜永安、张兴、王锡章、刘尚达、张永元、赵庆山、储春庆暨阖村人等。

天津河东地区是清政府在北方的洋务运动基地,也是灭津城的重要屏障。大直沽位于天津河东地区,是天津的发祥地之一。元明清三朝建都北京,物资供给主要取自南方,大直沽地处海河之滨,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海运漕运南北贸易迅速发展,俗话说“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多次染指天津。1858年、1860年英法联军的炮舰两次从大直沽经过。到了1900年,因大直沽东临铁路,西南隔海河为外国“租界”,东北为北洋机器局、北洋水师学堂,西北为北洋武备学堂,“直沽适当其冲”,“东西皆战场也”,所以大直沽成为“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必争的战略要地。

碑文记载,1900年6月23日,俄兵首先侵入大直沽,击溃武卫军后,开始野蛮烧杀抢掠。殉难者二百余人,村内房屋具焚,延烧一个多月。包括大直沽在内铁路沿线的田庄、唐口、小王庄、大王庄、李公楼、纪公楼、太平庄等村,遭到残暴的蹂躏(科罗斯托维茨:《俄国在远东》,商务印书馆,1975年,页9)。

《天津县新志》中光绪二十六年大直沽及邻村殉难绅民、妇女表记录了洋兵杀掠和村民居守殉难的情况。此难致使大批村民不得不逃难他乡,老弱病残及其他未能出逃者殉难二百余人,出逃者当中死于兵、死于疫、死于惊恐者又数千人,对当地来说是遭受了灭顶之灾。天津城陷落后,八国联军在城内设立“天津都统衙门”军事殖民统治机构。1902年8月,“天津都统衙门”撤销,天津城恢复中国统治。

为纪念这次劫难,1903年6月大直沽绅民李耀、王家礼、刘鑫、李高贵等40人和义聚永、义来永、永顺祥等14家烧锅暨全村人,在原大直沽观音堂墙壁上,立了一块《大直沽敉乱记》碑,记述了1900年八国联军在天津大直沽地区所犯下的暴行,同时也反映出天津河东大直沽人民抗击帝国主义、誓死保卫家园的爱国爱乡之情。

该碑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展品,其真实记录了那段屈辱历史,时刻提醒后人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只有国家强大,人民才能安康、幸福。

唱筒式留声机

最早的留声机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于1877年发明,是19世纪最让人振奋的三大发明之一。留声机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则是十余年后的事情了,开埠城市中的各洋行率先将其推向民间。据1890年出版的《格致汇编》记载,1889年留声机进入中国的上海,同时该刊物还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唱筒式留声机的工作原理以及爱迪生的生平和相关发明情况。

nlc202309041245

天津博物馆藏有一台老式留声机,其为世界上第一代唱筒式留声机。该机器外部是一个紫红色木盒,长宽高分别为50、35和40厘米。把盒盖支起便是操作平台,盒内侧标有金色“Edison”字样,在一小金属铭牌上标有“USA”、“Edison Phonograph Company”及编号“SM-22655”字样。木盒内部是机器构件及金属喇叭,为便于声音传播,木盒正面有五条镂空纹样,后用粉色织物相衬。操作平台上是唱针及用于套放唱筒的金属圆轴,木盒右侧有一圆孔,可插入手柄转动发条,为机器提供动力。难能可贵的是,由于该留声机一直得到了精心的养护,时至今日仍能正常工作。

唱筒式留声机主要由放音、机械传动、唱筒三大部分构成。由于唱筒式留声机是最早的第一代产品,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始终无法解决拷贝复制的技术难题。唱筒载体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声制品”,不能开模浇注批量生产,所以每次录音只能完成一个蜡筒,再唱再录十分麻烦。如此低效的生产,必然导致唱筒录音异常昂贵且难以推广。

天津博物馆所藏留声机作为第一代产品,统治市场的时间较短,仅三四十年而已。因为产品的升级换代被市场所淘汰,但也正是因为第一代产品,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科技角度看,留声机是19世纪末声音存储技术研究和成果的实证,它展示了当时声学技术发展所达到的最高水平。留声机自身构件以及唱筒材质的选择带动了工业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材料的创新研发。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使人类对于自然规律的掌握以及改造自然的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造就了不计其数的科技发明与技术创新,它们遍布各个领域。可以说留声机的发明是声学领域的突破,为后人的继续研究不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此外,其所具有的更深层意义在于影响和推进了其它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基于声音拾取以及还原技术的原理可以应用于各个方面的研究与生产,为整个物理学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从社会历史角度看,这台留声机见证了一百多年来的社会变革以及社会民众的生活嬗变。首先,在留声机发明以前,对于声音的记录是人类梦寐以求而又从未实现的,爱迪生的发明不仅实现了人类的梦想,而且将这一实验室装置经过改进完善推向市场,成为服务于民的工具。对于留声机的传人,中国民众普遍是以一种欢迎而又好奇的态度予以接纳,但在认知上却也绝非停留在低层次的享乐玩赏。在《格致汇编》的“新剙记声器图说”以及“高昌寒食生”发表于《申报》的“留声机器题名记”中,都将留声机作为西方近代科技文明的一项重要成果加以介绍,其次才是娱乐功能。两文非常明确地指出留声机在保存语言、声音方面的功效,均将之与电话相提并论,视作在声音传播与记录方面旷古未有之奇思,指出“此器不但为取乐开心之用”,尚有多种“正用”(葛涛:《声音记录下的变迁——清末、民国时代上海唱片业兴衰的社会、政治及经济意义》,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其次,留声机在当时仍是有钱人才能拥有的高档奢侈品,同时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拥有者或提倡西学、或寻求新奇、或附庸风雅、或炫财斗富,总之绝非寻常百姓家所能及。在欣赏内容上,既有西洋的歌剧和交响乐,也有中国的京剧和曲艺,体现出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为中西文化交流和认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民间渠道。最后,留声机散播出的艺术魅力不仅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欢乐,而且为社会商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造就了一个崭新的行业。留声机的使用离不开唱筒和唱片,随着留声机的更新换代,唱片逐渐成为新的声音存储载体,外国各唱片公司,如德国蓓开、高亭,法国百代,美国胜利等纷纷抢滩中国,加之本土民族资本的进入,促使近代唱片产业在中国迅速成长。唱片业的繁荣直接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如原材料的加工生产,唱片的发行销售以及无线广播等迅速发展,为中国娱乐业增添了新的活力。

天津博物馆藏唱筒式留声机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为我们珍藏历史的声音,还为我们展示科技进步的历程,记录社会的发展变迁。

(责任编辑:耿坤)

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 篇5

[关键词]唐代;武山博物馆;丝绸之路文物

[中图分类号]K87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20-0033-02

武山是古丝绸之路通向西域中亚的交通枢纽,东段南道的四条支线在这里交汇后西去。作为曾经西行驿道和商旅重地,武山留下了众多文化珍迹和艺术瑰宝,除举世闻名的水帘洞、木梯寺、禅殿寺等石窟群外,还遗存了唐代的鎏金镶银铜碗、凤首灰陶壶、海兽纹葡萄镜等。这些弥足珍贵的丝路文物就是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贸易繁荣的象征,也是盛唐历史“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的实物见证。

唐代通过丝绸之路对外贸易交流,大量带有西域风格的金属器皿流入中国。在中西文化的相互交融中,这些金属器皿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媒介,承担了传播外来文化的重要角色,形成了既富丽豪华又充满西域风情的艺术风格,成为当时重要且最具影响力的手工艺品。武山博物馆馆藏的唐代鎏金镶银铜碗,为国家三级文物,出土于武山县高楼乡。口径11.2厘米,高⒋2厘米。侈口、束颈、鼓腹、圜底、圈足,口沿外侧向外伸出。呈三角形面,上镶银质高浮雕式卧狮,尾部变宽向下翻卷成一环形柄,通体鎏金,碗内中心及外壁镶有五只卧狮,双眼环睁低首伏于前肢上,鬃毛上卷,后腿半卷曲,尾下垂于后腿底,外壁卧狮间及碗底圈足内镶银质宝相花,外壁颈下饰一圈连珠纹。这是一件典型的波斯萨珊式金属器皿,采用的是波斯打押技术,与中国传统铸造法有明显不同。鎏金镶银铜碗用不同的工艺加工而成,然后再加以组合。首先在铜板加工押出的主要图案,再经过锻打镶银成形,最后一道工序就是鎏金。碗的外壁镶嵌银质卧狮而背景部分则鎏金。经过这样的处理,将银白色的浮雕图案置身于金色的背景之下,非常醒目,独具匠心,在世界现存的萨珊系统金属器皿中无论其工艺水准,还是图案内容,都为萨珊系统金属器皿中的上品。(图1)

唐代丝绸之路对外商贸文化交流频繁,中亚、西亚的大量生活用具这时也传入中国,其中波斯鸟首壶也传入我国,在唐代的陶瓷中出现了凤首壶,此类器形源于波斯萨珊金银器的造型,而唐代陶工们广泛地吸收了波斯萨珊工艺品的特点,并把它们与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结合并加以创新发展,把胡壶的口、沿、流盖作成凤首,柄上安龙首等中国人喜爱的纹样,壶形保留了南北朝时期莲花尊的形状,以凤首盖与流相合构成壶嘴,壶柄作弯曲的龙形,首衔壶口,尾连壶底,壶身则堆贴团案纹、联珠纹,是由波斯萨珊王朝流行纹饰移植和演变而来。武山博物馆馆藏的唐代凤首灰陶壶, 是一件唐代早期北方凤首壶的代表,该壶出土于武山洛门镇东旱坪,国家三级文物,通高26.8厘米,底径9.7厘米,腹围16厘米。溜肩鼓腹、素面平底,凤头形口及流,细颈,颈下一圈凸弦纹,及口沿向下卷出一捉手,颈、腹部打磨有数圈连珠纹,造像流露着西域文化的特征,丰腴圆润,流畅生动。(图2)

海兽葡萄镜又名海马葡萄镜、天马葡萄镜、瑞兽葡萄镜等,唐代是其流行时期。此类镜装饰奇异,纹样充满神秘色彩,是中西经济文化长期交流的成果,也是中国铜镜装饰纹样由瑞兽向花鸟植物纹转变的特殊产物,在铜镜史上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武山博物馆馆藏海兽葡萄镜,国家三级文物,重585克,直径14.8厘米,厚0.9厘米,图案精美,制作精湛,代表了唐代高超的制作工艺。伏兽形钮,以轮环为间隔,分作内、外两区:内区是环绕一周的八串葡萄和长瓣之花,枝条交错缠连,葡萄颗粒饱满,葡萄藤叶和花瓣枝蔓铺地,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在葡萄和花草间有四只狻猊在玩耍嬉戏,或卧或伏,神态各异,葡萄及长瓣的枝蔓越过轮环间隔由内区延伸到了外区;外区也是以16串硕果累累的葡萄和藤叶花草为主,其间装饰着8只雀鸟,有的静静伫立,有的啄食葡萄,有的展翅飞翔,千姿百态,生动活泼,惹人喜爱。 铜镜的最外缘装饰着一周流云纹,镜缘是一周窄线棱边,纹饰全部为浮雕式,高低起伏,生动形象。(图3)

海兽葡萄镜中占据重要位置的这种头大圆身子的动物,人们经常把它们称作“海狮”或“狻猊”,其实它们就是古代的狮子,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以后,“殊方异物,四面而至”,① 狮子作为珍贵的贡品输入我国。《尔雅·释兽》曰:“狻猊,如虦猫,食虎豹。”郭璞注:“即狮子也,出西域。” ②这说明狻猊就是狮子,原产于亚洲西部和非洲一带狮子在佛教中既是佛的护守者,又是四大菩萨之一的文殊菩萨的坐骑,自张赛通西域后,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大门,不但引进了葡萄、首稽、胡萝卜、胡桃等十余种植物,西域的许多珍贵动物如汗血马、狮子等也相继引进中国内地。唐代人们仍然把自己的国土称为“海内 ”。而国土之外,人们不太了解的地方,就笼统地称之为“四海”。葡萄、狮子等动植物都不是本国所产,而是从西域传进来的,所以古代人就在这些动物名称前面加个“海”字,其意义并不是说它们是海中所产之物,实际它的意思就是指西域以外、海外带回来的东西。葡萄,汉代称“蒲桃”,西域最早种植,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后被广泛种植。《汉书·西域传》说:“大宛左右,以蒲桃(葡萄)为酒……汉使采蒲桃、苜蓿种归,天子以天马多,又外国使来众,益种蒲桃苜蓿离宫馆旁,极望焉。”③ 唐代国内外交往频繁,狻猊、葡萄等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内地,此镜背面的纹饰正是中国接纳西域文化的实物例证。唐初,波斯摩尼教传入中土,海兽和葡萄在摩尼教皆被视作有力的象征,而葡萄蔓延的枝条和丰硕的果实,在中华文化中象征着富贵长寿,而且由于葡萄结果非常的多,又有着多子多福这个寓意,非常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这也反映了当时对波斯文化的认同和融合,中国的铸镜匠师们创造性地将通过丝绸之路传来的海兽和葡萄巧妙结合,形成了自己民族风格的图案,海兽葡萄纹是唐朝比较有代表性的纹饰,具有很强的艺术欣赏价值。

“丝路胡人外来风”,胡人是中国历史上对北方边地游牧民族及西域各族的称呼,唐代沿着丝绸之路不少胡人来华经商,以胡人形象为素材所烧造的陶瓷俑,被考古学界称为“胡俑”。从目前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胡俑出土主要集中在以唐长安为中心的渭水流域,唐代陶瓷装饰中的胡人形象颇多。武山博物馆馆藏的唐三彩胡人骑兽俑,国家三级文物,高16.7厘米,座长10厘米,座宽9.9厘米。头戴连衣斗冠,高鼻凹眼,颧骨突隆,外貌特征颇似阿拉伯人,注视前方,直身,两臂弯曲交合于腹前,两腿叉开骑于狮形兽上。狮形兽身,肢体壮硕,四腿直立、引颈昂首、尾巴上翘,颈、腿、尾部毛发卷曲,人兽连为一体,兽颈、尾、腹饰黄彩,其他部分均饰绿彩。(图4)胡人形象的出现不是艺术虚构的结晶,而是历史的见证和总结,是丝路文化交流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唐代的文化宽容政策。

武山作为丝路重镇和必经之路,发现诸多反映中西文化交流的文物,是当时文化交流繁荣的反映,也进一步说明武山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文化交融的重要地区。

[注释]

①③东汉·班固:《汉书·西域传》,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645页。

文物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篇6

关键词:文物;文物管理;信息系统

在今天的社会中,信息技术逐渐渗入社会生活各个层面,文物管理系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文物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简化文物工作者的大量的管理工作,提高文物管理工作效率,加快文物管理信息反馈的速度,促进文物管理的现代化。因此,要加强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工作,而这已过程中首要的切入点就是文物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则。

一、文物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般来说,文物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计划管理、法则管理、专项管理和技术管理。

计划管理是在宏观的角度,通过制定各项文物管理、保护的计划来实施文物管理,具体的说有文物修缮计划、文物保护计划、文物管理发展规划等。

法则管理是当前我国实施依法治国重大战略的一个体现,也是文物管理最为基本的依据。它具体的管理内容有国家层面制定相关的文物管理法律,地方层面制定文物管理相关的法规、规章和制度等,通过法则的管理,保障文物管理的基础依据,提升文物管理的规范性。

专项管理通常都是针对一些大型的、具有系统性的文物来实施,如一些古墓的发掘、古建筑群的管理、文物馆所的管理等。这一管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项目的形式存在,具有明确的管理指向性。

技术管理在文物管理中则是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对具体的文物进行保护、修缮和日常的管理,这是防止文物损害的重要方法,能够较为有效的延长文物的寿命。具体的说它的内容又包括技术思路、技术实施规划、相关的技术培训和具体的技术实施过程管理等。

二、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途径

1.数据库构建

数据库技术是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构成。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文物信息的存储、展示、检索、提取。这些功能都离不开数据库。其硬件基础应当包含有计算机终端、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在此基础利用专业的软件,如ASP.NET结构来进行数据库的建立。重点是对数据库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以文物遗址为例,具体的可以将其分为故城遗址、古墓遗址、石窟遗址、近现代史迹等,这时在数据库中就应当包含这些文物的具体年代、地点、特征等,其中对具体地点,利用经纬度进行合理的编码;对于年代的编码需要注意的就是要设计一个“年代不详”的编码;对于特征则需要进行概括性、总结性的描述。同时,还要明确文物的保护级别,标注好其是国家级,还是省级,还是其他级别。

2.ASP.NET技术

ASP.NET技术是能够直接在网页中应用的一项技术。它主要是以字符作为基础,将通用的语言程序直接加载到服务上,通过互联网服务器来实现的功能的分级配置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所有新的设置都可以在本地管理员不进行系统重启的前提下进行,在多种操作环境中能够保证处理的速度和效率,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应用ASP.NET技术能够帮助文物管理人员对分布在不同地区的文物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方面其将整理的文物信息进行向上或者向下的传递,提高文物信息在收集和传递过程中的规范性、有序性。

3.关系数据库或对象关系数据库

通过对SQL语言的运用来对非空间或者空间数据加以操作,还能够通过关系数据库的大量数据管理、记录锁定、事务处理、并发控制以及数据仓库等功能来让非空间数据和空间数据实现一体化集成。利用关系数据库来对空间数据库加以管理,从根本上满足open GIS的规范。这也会从根本上增加空间数据的操作性以及互动性,让GIS更好地融人到IT技术主流发展过程中。文物管理本身就属于较为系统的工作,管理工作人员要想能够保证日常工作中不出现或者少出现差错,就要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管理工作的规律,在做好相关事务处理工作之后,还要能够对数据加以控制和整合,其中利用关系数据库来实现空间数据的优化管理就是一个例子。

4.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信息技术来为人类创造一个在感官上几乎同现实世界一样的虚拟世界的技术手段。利用这一技术,人们能够在虚拟世界中对现实世界进行模拟,从而实现管理。一方面将其应用于文物管理信息系统中,能够利用虚拟环境来丰富文物管理人员的感官体验,让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有效的提升文物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文物的社会意义就在于能够反映其所处年代的社会和时代特征,在文物管理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将文物“复原”到其所在的历史环境中,从而能够极大的提升文物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而且还能提升文物管理信息的深度。

综上所述,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途径多种多样,需要的软硬件条件也都较多,这就需要我国的文物管理工作从当前的实际出发,重视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工作,结合信息技术和文物管理两个层面的特点,利用合理的技术手段来对文物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设计,提供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的可操作性、便捷性,从而推动我国文物管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列飞,杨小敏. 面向服务架构的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测绘科学,2012,03:163-164+193.

[2]张丽娟. 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J]. 才智,2011,20:81.

[3]陈燕,蔡巍. 上海市不可移动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05:133-136+139.

上一篇:社会学视域下大学生职业发展研究的论文下一篇:世界勤俭日国旗下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