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频Nd:YAG(532)激光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视网膜大动脉瘤是指视网膜动脉1~3级分支以内的血管壁局限性瘤样膨胀, 瘤体呈囊状、梭形, 可伴有不同层次的视网膜出血、渗出以及玻璃体出血等症状[1]。患者症状可累及黄斑部位, 并引起严重的视力下降, 因此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多样化, 临床上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较差, 采用倍频Nd:YAG (532) 激光治疗, 效果显著, 为了探讨倍频Nd:YAG (532) 激光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疗效, 现对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就诊的65例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共105只患眼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就诊的65例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共105只患眼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25例, 女性40例, 患者年龄为22~75岁, 患者平均年龄为 (54.2±5.8) 岁, 患者病程为3个月~12年, 平均病程为 (5.8±2.8) 年, 其中高血压患者58例。视网膜下出血患眼65只, 视网膜水肿累及黄斑患眼30只, 屈光间质混浊患眼15只。

1.2 方法

该组所有患者均行国际标准视力进行常规视力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眼底检查以。患者均行药物如碘制剂、活血、止血中药等进行治疗以促进患者出血的吸收。依据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诊视网膜大动脉瘤, 应用频率为532 nm激光, 并采用直径为100~150μm小光斑直接对瘤体光凝, 对瘤体周围视网膜采用直径为200~400μm光斑进行光凝, 并覆盖瘤体的周围[2]。患者曝光的功率180~350 MW, 时间为0.2~0.4 s, 激光反应级别2~3级, 并对患者光凝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观察。

1.3 统计方法

该组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组间差异性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随访期对患者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可发现65例患者瘤体萎缩、出血等症状均得到改善, 其中渗出逐渐吸收, 其中黄斑出血、视网膜前或下出血及屈光间质混浊患者与术前相比均减少, 患者术前术后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见表1。治疗前视力<0.05的患眼有68只, 视力在0.05~0.2之间的患眼有20只, 视力在0.3~0.6的患者有8只, 视力>0.7的患者有9只, 治疗后视力<0.05患眼有2只, 视力在0.05~0.2之间的患眼有10只, 视力在0.3~0.6的患者有32只, 视力>0.7的患者有61只, 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见表2。

3 讨论

视网膜大动脉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多数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 且以女性居多。该病的临床特点是发病较急, 患者瘤体破裂出血遮盖或者波及黄斑, 从而影响中心位置, 导致视力突然下降, 瘤体逐渐渗漏导致黄斑水肿、渗出, 从而导致患者视力出现下降[3]。患者经检查可发现, 在造影动脉期内动脉分支行程显现囊状性强荧光, 患者周围片状出血可呈现遮蔽荧光, 晚期表现为渗漏, 同时也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及管壁着染。同时也可发现患者视网膜前出血及玻璃体积出血呈现遮蔽荧光。视网膜大动脉瘤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大量的出血可形成网膜水肿, 渗出, 从而导致患者机化瘀痕的形成, 部分患者可出现玻璃体积血或瘤体累积黄斑严重影响视力。因此临床上需要对大动脉瘤的患者及时进行激光治疗, 可起到促进患者水肿及出血吸收, 改善视力。

倍频Nd:YAG (532) 激光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病变, 可根据患者病变的性质、部位而采用不同局部光凝、融合光凝及弥漫性光凝进行治疗, 其治疗的机制是通过让外层视网膜灼烧成瘀痕从而减少其耗氧量, 改善视网膜缺血缺氧的状态, 并制止缺氧造成的血管增生因子的产生。倍频Nd:YAG (532) 激光属于一种绿色波长的激光, 容易被视网膜的色素上皮所吸收, 由于黄斑部位的叶黄素对该波长的吸收较少, 因此对黄斑区的损伤较小[4]。由于可见光会随着波长的增加而穿透力增加, 穿透能力的增强会导致散射减弱, 因为采用倍频Nd:YAG (532) 激光进行治疗, 其间质为浑浊的患者, 因此常比氩绿激光的效果更佳。在视网膜大动脉瘤的患者中导致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出现黄斑性水肿, 采用倍频Nd:YAG (532) 激光治疗可有效让原有的新生血管消退, 消灭无灌注区。

该研究发现, 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采用倍频Nd:YAG (532) 激光治疗, 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视力均得到显著的提高。65例患者瘤体萎缩、出血等症状均得到改善, 其中渗出逐渐吸收, 其中黄斑出血、视网膜前或下出血及屈光间质混浊患者与术前相比均减少, 患者术前术后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前视力<0.05的患眼有68只, 视力在0.05~0.2之间的患眼有20只, 视力在0.3~0.6的患者有8只, 视力>0.7的患者有9只, 治疗后视力<0.05患眼有2只, 视力在0.05~0.2之间的患眼有10只, 视力在0.3~0.6的患者有32只, 视力>0.7的患者有61只, 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以说明NdYAG (532) 激光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效果让人满意, 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倍频Nd:YAG (532) 激光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65例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共105只患眼采用倍频Nd:YAG (532) 激光治疗,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改变的状况。结果 随访期对患者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可发现65例患者瘤体萎缩、出血等症状79眼得到改善, 其中渗出逐渐吸收, 黄斑出血、视网膜前或下出血及屈光间质混浊患者与术前相比均减少, 患者术前术后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视力<0.05的患眼有68只, 视力在0.05~0.2之间的患眼有20只, 视力在0.3~0.6的患者有8只, 视力>0.7的患者有9只, 治疗后视力<0.05患眼有2只, 视力在0.05~0.2之间的患眼有10只, 视力在0.3~0.6的患者有32只, 视力>0.7的患者有61只, 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倍频Nd:YAG (532) 激光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效果较显著, 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改善比较明显, 可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关键词:视网膜,大动脉瘤,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肖庆, 曾军, 唐罗生, 等.经瞳孔温热疗法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临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 (11) :298.

[2] 陈丽红.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 2008, 16 (1) :569.

[3] 许红霞, 梅妍.视网膜大动脉瘤的激光治疗[J].中外医疗, 2010, 29 (7) :118-119.

[4] 吕沛霖, 王润生, 李英泰, 等.532nm激光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06, 15 (2) :369.

上一篇:浅谈电梯安装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下一篇:论中职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