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中医辨证治疗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痛经中医辨证治疗

痛经中医辨证治疗 篇1

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原理对我院1月~1月收治的124例痛经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然后根据辨证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结果124例患者中属于气滞血瘀型40例,寒湿凝滞型36例,气血虚弱型29例,湿热下注19例。

经过精心治疗,痊愈60例,显效38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79.03%。

痛经中医辨证治疗 篇2

痛经的辨证一般以经前腹痛属实,经后腹痛属虚;腹痛拒按属实,腹痛喜按属虚;喜暖属寒,恶热属热;绞痛冷痛属寒,刺痛属热属瘀;胀甚于痛属气滞,痛甚于胀属血瘀。绕脐疼痛多属寒症。痛引两胁者多兼肝气郁滞,痛及脘腹者多兼胃气不健。少腹两侧痛及下腹掣痛或胀坠隐痛多见于盆腔炎患者。腹痛呈渐进性,从经前数天发生小腹疼痛,逐日加重,尤其是月经期第一天疼痛难忍,须注意子宫内膜异位。

引起本病的原因,大都系情志抑郁,精神精神、恐惧,或过食生冷酸涩,感受寒冷,或素体虚弱,气血两亏,或子宫发育不良,以及临经性交所致。更有剖宫手术后亦可以导致本病。总的说来,不外虚实两大类,但以实证较为多见,一般均由气滞、寒凝、瘀阻,致使经血不得畅流,排出困难所引起。

本病可分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两亏、湿热蕴结四种证型。

一、气滞血瘀证临床表现:

经前或经潮时小腹疼痛,经血量少而不畅,色紫暗有瘀块,血块排出后则腹痛减轻。精神紧张、恐惧。经前可出现乳房胀痛或下腹坠胀不适。舌质正常或紫暗,脉沉细或沉涩。其病因病机是:临经精神紧张,肝郁气滞,血行受阻;或子宫过度后倾,宫颈狭小,经血排出困难;或经血凝结成块,不易排出;或整块子宫内膜阻于宫口,不通则痛。治疗原则:活血理气。处方用药:当归10克,川芎10克,柴胡10克,生蒲黄10克,生五灵脂10克,枳壳10克,制香附10克,益母草15克,苏木10克。上方以活血理气为主,如子宫后倾加生艾叶5克;子宫内膜异位加血竭3克,三七粉3克;膜样痛经加丹参20克,庶虫10克;挟寒加肉桂心5克;体弱加党参15克。

二、寒湿凝滞证临床表现:

经前或经行时小腹冷痛或绞痛,喜暖喜按,得热较舒,畏寒肢冷,月经量少而不畅,色不鲜或似黑豆汁,夹有瘀块。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或沉迟。其病因病机是:平素及临经过食生冷,或久居湿地,经行期间淋雨涉水,游泳及冷水洗足,寒气侵入胞宫,经血流通不畅,阻滞作痛。治疗原则:温经散寒。处方用药:肉桂5克,吴萸3克,生艾叶3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党参10克,香附10克,甘草3克。上方以温经为主,如腹痛甚可增三七粉3克;畏寒肢冷严重者加干姜5克;便溏加炮姜3克。

三、气血两亏证临床表现:

经行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有下坠感,喜按喜暖,月经量少、色淡。面色苍白或萎黄,腰酸腿软。舌淡苔薄,脉细弱。其病因病机是:素体虚弱,气血两亏,经后血海空虚,胞脉失养,或营养不良,子宫发育欠佳。腹痛不随经净而缓解,有时反因血去而腹痛加剧。治疗原则:益气养血。处方用药:党参2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熟地10克,川芎5克,肉桂3克,香附10克,甘草3克。上方以和血养血为主,如腰酸或腰胀甚者,可重用白术50克;虚甚恶寒者加鹿茸粉1克。

四、湿热蕴结证临床表现:

平日小腹疼痛与腰骶部酸痛,白带多,月经前后疼痛加剧。月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色紫有块。苔薄黄舌红,脉细滑或弦滑。其病因病机是:房事不洁或产后感染,热结胞脉,蕴久生湿,致盆腔郁血,经血流通不畅,导致痛经。治疗原则:行气活血,清热利湿。处方用药:柴胡10克,枳实10克,赤芍10克,生甘草3克,丹参30克,三七粉2克,龙葵25克。上方以理气活血为主,如便秘增芦荟3克;尿热加黄柏10克;月经量多加阿胶10克。

以上各证方药于经前3~5天开始服用至经期,每日一剂,日服2次,连服3~4个周期。

痛经的证因脉治,历代医家叙述较详,根据月经的期、量、色、质,参合舌、脉及疼痛时间和性质,区分寒、热、虚、实常不困难。但临床上并非一成不变。试举经前痛属实,经后痛属虚为例:经前腹痛系经血排出困难,瘀血未下,不通则痛,待经血排出后,疼痛即减,是为实证。然有个别病例,经量虽多,依然腹痛,有时下瘀块后痛势略缓,少顷又剧,反复发作,甚至经血愈多腹痛愈甚,从症状看似痛在经血排出以后,但不能作经后痛属虚论,此症系宿瘀内结,随化随下,经血虽畅,瘀仍未清,是以经血虽下,疼痛不减,在治法上即使经血量多,仍当活血化瘀,从实论治,药后不但痛势缓解,经量亦可相应减少。如按对症治疗,用止血镇痛剂,非但不能止痛,相反在出血方面也越止越多,是形似通而实不通也。这是痛在经后属实异常辨证之一。

腹痛喜按属虚,拒按属实,也不尽然。不少病例,尽管经血不畅,里有瘀滞,往往腹痛喜按。盖痛而拒按,大都系瘀滞重证,如腹部胀硬,甚至灼热,一触即痛等。一般经行不畅,虽也有瘀,但不一定拒按,相反喜按喜温,盖按可促使瘀血排出,血得热则流畅,通则不痛。因此辨别虚实,不能一概以喜按拒按定论,可根据经血排出后或血块排出后腹痛是否减轻以分虚实。此外有素体怯弱,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致经来不畅,血滞作痛而拒按,是属挟虚挟实的证型。更有极个别患者,同时出现既喜按又拒按的现象。这种病例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轻按觉舒,重按即痛,多属挟寒夹瘀,寒轻瘀重;另一种轻按则痛,重按反舒,多属兼瘀兼虚,瘀少虚甚。

在临床上本病常虚实并兼,纯虚者少。如某些病例,平素体质虚弱,因经行期间,心情不快,或受风冷,致气滞寒凝,血行不畅,导致痛经。瘀血未下之前腹痛较剧,既下之后绵绵作痛,此种情况即同时包括虚实两个方面:说明剧痛时属血瘀实痛,隐痛时属血虚虚痛,故经行时应活血通经,从实论治,经血畅通之后,需养血益气,按虚证处理。同一病例,经前经后治法迥异。

中医时间医学治疗女性痛经初探 篇3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时间医学运用于痛经的理论渊源。方法:运用中医时间医学,以子午流注纳甲法为主配合对证穴位,治疗痛经患者。结果:与以往单纯辨证取穴比较,明显提高了疗效。结论:此法治疗痛经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中医时间医学;痛经;子午流注纳甲法

【中图分类号】R271.1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2-0115-01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目前临床常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中医学认为:妇女在经期及月经前后,生理上冲任的气血较平时变化急骤,此时若感病邪或潜在病因与气血相干,以致冲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则"不通则痛";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而"不荣则痛"。痛经多因情志所伤。六淫为害,导致冲任阻滞,或因精血不足,胞脉失于濡养所致。

因痛经随每次月经来潮而发生,有一定的时间节律性,而时间医学中的“子午流注纳甲法”是根据人体周身气血循行周流出入,从子到午或从午到子,循环不息,随着时间先后的不同定时开不同的穴位。二者具有一定的关联与相似性,故笔者在近几年运用子午流注纳甲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时间医学、子午流注与痛经

时间医学主要研究人体生理活动,病理改变过程中的节律性,了解节律形成过程,周期节律变化的大小,周期时间长短,节律变化图式,以及节律之间的相互联系。中医时间医学的形成与发展有二千多年历史,其基础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与阴阳、五运六气,四时时令,时辰规律,人体生理,病理等息息相关。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是谓得道。”“此天人相应”的整体观阐述了人体的生物节律受天地运转、四时、时晨变化影响。中医时间医学的出现,是现代中医发展的结果,它以“因时制宜”法则为基础,充实了现代时间医学的内容,成为中西医结合、现代科学向中医学渗透的桥梁和途径。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时间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阐述了人体气血流注经脉脏腑活动的旺衰节律,其内容的体现及服务对象主要在于按时取穴针刺治疗上。国外将子午流注学说作为整个中医学中时间医学内容的缩影,称该学说为“中国钟”学说。妇女之月经,是在天癸的作用下,按时来潮,信而有期,与子午流注之气血运行随时间变化的思想不谋而合。月经的月周期节律性是人体重要而明显的生理节律之一,痛经的针灸节律周期疗法, 是根据痛经前后各阶段,气血流注位置及充盈程度之不同, 而采用子午流注针法,当补则补,当泻则泻。

2痛经的病理分析

2.1中医认为痛经主要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因经水为血所化,而血又随气运行,若气血充沛,气顺血和,则经行通畅无阻,自无疼痛之患。若气血不足,或气滞血瘀,使经行不畅,不通则痛。临床常见的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等四种。

2.2西医痛经诊断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2.2.1原发性痛经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青春期少女或已生育的年轻妇女。

2.2.2继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者,经妇科检查、B型超声显像、腹腔镜等技术检查有盆腔炎、子宫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病变致痛经。

3中医时间医学子午流注纳甲法的临床应用

子午流注者,谓刚柔相配,阴阳相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也。何以子午言之?曰: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子午流注针法在临床中运用时,可分为二种,一为按地支开穴,称为纳子法或纳支法,该法是一种广义的取穴法,推算较为简易;一为按天干开穴,称为纳甲法或纳干法,此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子午流注开穴法,具体是将患者来诊的年、月、日、时干支推算出来,然后结合十二经脉的流行和井荥输(原)经合的五行相生规律而顺次开穴,也就是说,此法是按时开穴,时上有穴,穴上有时。对于各类型的痛经,用子午流注纳甲法为主,择时选穴,必要时采用“合日互用开穴”(按天干逢五相合的原则,甲日与己日相合,乙日与庚日,丙日与辛日……,属相合之二日均可相互取穴)及“井经荥合输纳零法(一、四、二、五、三、○反克取穴法)”,该法具体即根据五行化生的规律,逢甲寅开侠溪,逢甲午开临泣,逢乙巳开太冲,逢丙辰开后溪,逢己未开商丘,逢庚午开阳溪,逢辛巳开经渠,逢辛酉开尺泽,逢壬辰开昆仑,逢壬申开委中,逢癸卯开然谷,逢癸未开太溪,此二法的运用,保证了每个时辰皆有开穴。治疗时先取当日当时所开之穴,得气后,根据证候不同而选取一些其它穴位辅助治疗,均可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疗效。其中气滞血瘀型配以气海、太冲、三阴交以理气化瘀,活血止痛;寒湿凝滞型配以中极、水道、阴陵泉以温经散寒,除湿止痛;湿热蕴结型配以阴陵泉、丰隆、次以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气血虚弱型配以肝俞、肾俞、关元、足三里以补益肝肾,调补冲任。

4结论

“子午流注”针法是祖国医学中的“时间医学”疗法,内容丰富系统,渊远流长。中医对“时间医学”疗法的认识,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在我国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我们的祖先已经认识到了生物钟现象及其规律,并将其运用于医疗实践当中,为“子午流注”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如《灵枢•卫气行》曰:“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素问•八正神明论》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古代医家将人体气血的运行比作水流,而且按照一日十二时辰的阴阳消长情况,以“井(所出为井)、荥(所溜为荥)、输(所注为输)、经(所行为经)、合(所入为合)”的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运行特点,有规律地循行于十二经脉之中。这种气血运行与自然界周期同步运行不息的关系,说明各经气血的盛衰有固定的时间。气血“迎时”而至为“盛”,“过时”而至为“衰”,“泻则乘其盛,补则乘其去”;“逢时”为“开”,“过时”为“阖”。据此创立的“子午流注”针法,定时开穴,调和阴阳,以纠正机体气血的偏盛偏衰,为中医、针灸治疗疾病提供了科学依据。子午流注是将机体的气血循行,周流出入,比拟水流,或从子到午,或从午到子,随着时间先后的不同,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亦有固定的时间,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逢时为开,过时为阖,定时开穴,以调和阴阳,纠正机体的偏盛偏衰来治疗疾病。自然界的阴阳消长不但与人体生理功能相关,而且与某些疾病也有密切的关系。妇女的月经来潮有相对恒定的周期,故痛经亦有一定的规律,所有这些充分体现了“天人相应”的观点。子午流注着重研究人体经脉盛衰的时间机制,把握人体气虚盛衰的生物节律,以刚柔相济,阴阳相合的原则,定出十二经脉盛衰之时、井荥输经合穴开合法则,体现了“顺天之时,而病可预期”的按时辨证论治原则,其作用机制符合“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针刺基本原则。在治疗痛经的过程中,除了患者来就诊时,选取当日当时所开之穴治疗外,也可根据病情的需要而选取一定穴位(该穴所开之时在治疗日程期间),约患者在该穴所开之时来就诊,如患者有明显气滞,且时间许可的情况下(以下皆同),可以约患者在“太冲”穴所开之时,乙未或乙巳时来就诊,如有腰背痛,可在“委中”所开之时,壬午时来就诊,如湿气重可在“阴陵泉”所开之时,己亥时来就诊。

痛经给患者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均有很大影响,本文中所述的中医时间医学中的子午流注纳甲法,是行之有效,无毒副作用的自然疗法。

中医解说痛经的原因 篇4

1.气滞血瘀

主证:每于经前一、二日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或排出不畅,经色紫暗有块,血块排出则疼痛减轻,胸胁乳房作胀,舌质紫暗,舌边或有瘀点,脉沉弦。

分析:冲住气血郁滞,气血运行欠畅通,故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拒按,经量少或排出不畅;经血瘀滞,故色暗有块;块下瘀滞稍通,故疼痛暂减;瘀滞随经血而外泄,故经后疼痛自消。但若郁滞之因未除,则下次经期腹痛复发。舌质紫暗,脉沉弦,均为气滞血瘀之象。

2.寒凝胞中

(1)阳虚内寒

主证: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痛减,经量少,色暗淡,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苔白润,脉沉。

分析:肾阳虚弱,冲任、胞宫先煦,虚寒滞血,故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经少色暗淡;寒得热化,故得热痛减;非实寒凝血,故喜按。余症均为肾阳不足之象。

(2)寒湿凝滞

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色暗黑有块,恶心呕吐,畏寒,便溏,苔白腻,脉沉紧。

分析:寒湿之邪伤及下焦,客于胞中,血被寒凝,行而不畅,因而作痛,经血色暗黑而有块;寒湿中阻,阳气被遏,水湿不运,则畏寒便溏,恶心呕吐。余症均为寒湿阻滞所致。

3.湿热下注

主证:经前、经期少腹胀痛,经量多,色红,质稠或有块,平日带下色黄或有秽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分析:外感或内蕴湿热,流注冲任,阻滞气血,经行不畅,故经来腹痛;热扰冲任,则量多色红有块;热灼津液,则经水质稠;湿热下注,伤及任带,则平日带下色黄或有秽臭。舌脉均为湿热内盛之象。

4.气血虚弱

主证:经期或经净后,小腹隐痛、喜揉按,月经色淡量少,质稀,伴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虚细。

分析:体虚气血不足,经行后血海空虚,胞脉失养,或体虚阳气不振,运血无力,故见经期或经净后小腹隐痛,喜揉按;气虚阳气不充,血虚精血不荣,故经血色淡量少,质稀。余症亦为血虚气弱之象。

5.肝肾亏虚

主证,经净后小腹隐痛、腰酸,经血量少而质薄,经色暗淡,或有头晕耳鸣,小腹空坠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分析:肝肾亏虚,冲任俱虚,精血不足,行经之后,血海更虚,胞脉失养,故经净后小腹隐痛;精亏血少,阴损及阳,经量少而色淡质薄,小腹空坠不温;肾虚精亏,清窍失养,故头晕耳鸣;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酸。

痛经怎么办:

1、穴位按摩。

痛经时可以揉按合谷,血海、三阴交等穴位,有缓解症状的作用。

2、红糖姜茶可以缓解痛经。

生姜有温阳散寒的作用,红糖是补气养血佳品,更适合女性,

中医外科学辨证论治总结 篇5

第一单元 疮疡 一.疮疡 暑疖

1.内治: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加味 2.外治:

1)初期:千捶膏黄金散玉露散 2)珠疖:清黛散 3)成脓:切开排脓

4)溃后:九一丹.太乙膏贴 5)并发湿疮:清黛散 疖病

1.内治:祛风清热利湿─防风通圣散 2.外治:千捶膏.三黄膏

二.疔疮 颜面疔

1.内治: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2.外治:

1)初期:箍毒消毒─玉露散.千捶膏

2)中期:提脓祛腐─九一丹.八二丹.玉露膏.千捶膏 3)后期:生肌收口─太乙膏.红油膏.红丝疔 1.外治:

1)初起:太乙膏掺红灵丹 2)成脓:切开引流

3)溃后:八二丹.九一丹药.红油膏 4)脓尽:生肌散.白玉膏

三.痈 颈痈

1.内治:散风清热.化痰消肿─牛蒡解肌汤.银翘散 2.外治:

1)初起:金黄膏

2)溃后:八二丹.金黄膏.红油膏 3)脓尽:生肌散.白玉膏

四.丹毒

1.内治:凉血清热.解毒化瘀 1)头面者:─普济消毒饮

2)胸腹腰胯者:─龙胆泻肝汤.化斑解毒汤 3)下肢者:─萆解渗湿汤合五神汤

4)新生儿丹毒.毒邪内攻者:─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五.发 锁喉痈 1.内治:

1)初起:.散风清热.化痰解毒─普济消毒饮 2)溃后:清养胃阴─益胃汤 2.外治:玉露散.双柏散

有头疽 1.内治:

1)初期.溃脓期:和营托毒.清热利湿─仙方活命饮 2)阴虚火毒炽甚:─竹叶黄芪汤

3)气血两虚不能透毒外出者:─托里消毒散 4)收口期:气血两虚:─十全大补汤 2.外治:

1)初期:金黄膏.千捶膏 2)溃脓期:八二丹.金黄膏 3)收口期:白玉膏.生肌散

六.无头疽 附骨疽 1.内治:

1)初起:清热化湿.行瘀通络─黄连解毒汤合五神汤 2)成脓:清热化湿.和营托毒─黄连解毒汤合五神汤

3)溃后:气血两虚者:调补气血.清热化湿─十全大补汤.托里消毒散.2.外治:

1)初起:金黄膏.玉露散 2)成脓:切开引流

3)溃后:七三丹.八二丹.红油膏.冲和膏

七.走黄与内陷

1.走黄:凉血清热解毒 2.内陷:

1)火陷:凉血清热解毒.养阴清心开窍 2)干陷:补养气血.托毒透邪.清心安神 3)虚陷:脾肾阳衰:温补脾肾.八.瘰疬 1.内治:

1)初期:疏肝养血.健脾化痰─逍遥散合二陈汤

2)中期:疏肝养血.健脾化痰.托毒透脓─逍遥散合二陈汤 3)后期:滋肾补肺—六味地黄丸 2.外治:

1)初起:冲和膏.阳和解凝膏 2)中期:冲和膏.阳和解凝膏

3)后期:七三丹.八二丹.红油膏.白玉膏.生肌散

九.流痰 1.内治:

1)初期:益肾温经.散寒化痰─阳和汤 2)中期:扶正托毒─透脓散

气血两虚者:调补气血─人参养营汤 阴虚火旺者:养阴除蒸─清骨散 2.外治:

1)初期:阳和解凝膏 2)中期:切开引流 3)溃后:五五丹.第二单元 乳房疾病: 一.乳痈 1.内治:

1)初起:疏肝清热.通乳消肿─瓜蒌牛旁汤 2)成脓:清热解毒托里─透脓散 3)溃后:排脓托毒─四妙汤 2.外治:

1)初起:金黄散.玉露散 2)成脓:金黄散.金黄膏

3)溃后:八二丹.九一丹.金黄膏 4)脓尽:生肌散.生肌玉红膏.二.乳癖 1.内冶:

1)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开郁散 2)冲任失调者─二仙汤.小金丹

2.外治:温阳活血.化痰软坚阳和解凝膏

三.乳疬 1.内冶:

1)肾阳虚者:温阳化痰─右归丸合小金片 2)肾阴虚者:滋阴化痰─左归丸合小金片 2.外治:参照乳癖.三.乳腺增生病 1.内治:

1)肝郁痰凝治: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六神全蝎丸 2)冲任失调:调理冲任.温阳化痰─二仙汤合四物汤.合十全大补汤 2.外治:阳和解凝膏.四.乳衄 内治:

1)肝火偏旺:疏肝解郁.清热凉血─丹栀逍遥散 2)脾虚失统:健脾养血─归脾汤.五.乳岩

1.情志郁结: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神效栝蒌散合开郁散 2.冲任失调:调理冲任.理气散结─二仙汤合开郁散 3.毒蕴溃烂:解毒扶正─化岩汤 4.气血虚弱:调补气血─归脾汤

第三单元 瘿 一.气瘿

内治:疏肝理气.解郁消肿─四海舒郁丸

二.肉瘿

内治:理气解郁.化痰软坚─海藻玉壶汤

三.石瘿:

内治:化痰软坚.开郁行瘀─海藻玉壶汤

第四单元 皮肤病: 一.热疮 1.内治:

1)风热毒盛者:疏风清热解毒─辛夷清肺饮 2)湿热重者: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3)阴虚内热者:养阴清热.解毒利湿─增液汤 2.外治:青吹口油膏

二.缠腰火丹

1.内治:清肝火.利湿热─龙胆泻肝汤

皮疹消退后.皮肤仍刺痛者:疏肝理气.活血.重镇止痛─逍遥散.2.外治:玉露膏.双柏散.三黄洗济.解毒洗济.颠倒散 水疱破后:青黛膏

三.疣

1.内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平肝潜镇─马齿苋合剂 2.外治: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掌趾疣丝状疣.四.癣 头癣

白秃疮肥疮

外治:一扫光或雄黄膏 手足癣 鹅掌风 外治:

1)潮红湿润者:雄黄膏或皮脂膏

2)水疱为主者:用二号癣药水或复方土槿皮酊外搽 3)粗糙皲裂者:用枫油膏外搽 脚湿气(水疱型.糜烂型.脱屑型)

1.内治:清热利湿─萆解渗湿汤合五神汤 2.外治:

1)脱屑型和水疱型:一号癣药水.复方土槿皮酊.藿黄浸剂 2)脱屑干燥或有皲裂者:雄黄膏 3)有脓疱者:青黛膏

4)糜烂型:皮脂膏.雄黄膏 圆癣

外治:二号癣药水.一号癣药水.颠倒散

皮损有糜烂.疼痛者:雄黄膏.二号癣药水.一号癣药水 紫白癜风

外治:密陀僧散干扑.二号癣药水或10%土槿皮酊外搽.五.疥疮

1.内治:疏风清热利湿─消风散合黄连解毒汤 2.外治:硫磺软膏.一扫光.雄黄膏.六.接触性皮炎

1.内治:清热解毒.利湿 1)上部者: ─消风散 2)下部者: ─龙胆泄肝汤

3)严重者: ─普济消毒饮或清瘟败毒饮 2.外治:

1)潮红.丘疹者:三黄洗济外搽,用青黛散

2)肿胀.糜烂.流滋较多者:用10%黄柏溶液湿敷 3)糜烂.结痂者:青黛膏或清凉油乳剂外搽

七.湿疮 1.内治:

1)湿热证: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萆解渗湿汤.二妙丸 湿重于热者:宜健脾利湿.佐以清热─除湿胃苓汤

2)血虚风燥证:宜养血祛风.消热利湿─四物汤合萆解渗湿汤 2.外治:

1)急性者:10%黄柏溶液.青黛散 2)亚急性者:三黄洗剂.黄柏霜 3)慢性者:外搽青黛膏或皮枯膏 婴儿湿疮

1.内治:疏风清热利湿─消风导赤汤 2.外治: 1)湿性者:青黛膏.黄连油 2)干性者:三黄洗剂.黄柏霜

八.药物性皮炎 1.内治:

1)风热证:祛风清热─消风散

2)湿热证:清热利湿─萆解渗湿汤

3)血热证:凉血.清热利湿─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4)火毒证:清营解毒.养阴泄热─清营汤

5)气阴两伤证:益气养阴.清热.健脾和胃─增液汤合益胃汤.2.外治:三黄洗剂.青黛散

九.瘾疹 1.内治:

1)风寒证:疏风散寒.调和营卫─桂枝汤或麻黄桂枝汤 2)风热证:疏风清热─消风散

3)肠胃实热证:疏风解表.通腑泄热─防风通圣散合茵陈蒿汤 4)气血两虚证:调补气血─八珍汤

5)冲任不调证:调摄冲任─四物汤合二仙汤

十.牛皮癣 1.内治:

1)风湿热证:疏风清热.利湿─消风散 2)血虚风燥证:养血祛风.润燥─四物汤 2.外治:

1)风湿热证: 三黄洗剂

2)血虚风燥证:二号癣药水外搽

十一.白庀 1.内治:

1)血热证:凉血清热─犀角地黄汤.凉血地黄汤 2)湿热蕴积证:清热利湿.和营通络─萆解渗湿汤 3)血虚风燥证:养血祛风.润燥─四物汤合消风散 4)火毒炽盛证:凉血.清热.解毒─清营汤

十二.粉刺 1.内治:

1)肺经风热证:疏风宣肺.清热─枇杷清肺饮 2)肠胃湿热证:清热化湿.通腑─茵陈蒿汤 3)脾失健运证:健脾化湿─参苓白术散 2.外治:颠倒散洗剂.痤疮洗剂外搽

十三.多形性红斑 1.内治: 1)风寒证:和营祛寒─桂枝汤

2)风湿热证:疏风清热.利湿─茵陈蒿汤合消风散 3)火毒证:清热解毒.凉血利湿─普济消毒饮 2.外治:

1)皮肤糜烂者:三黄洗剂外搽.青黛膏 2)粘膜糜烂者:青吹口散吹

十四.结节性红斑 1.内治:

1)疏风清热.和营利湿─四物消风饮 2)表证解后: ─桃红四物汤 2.外治:用金黄膏.玉露膏

十五.红斑性狼疮 盘状红斑性狼疮

1.内治:滋阴补肾─六味地黄丸 2.外治:白玉膏 系统性红斑狼疮 1.内治:

1)热毒炽盛证: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 热毒内陷神昏者: ─加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2)阴虚火旺者: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

3)气滞血瘀证:疏肝解郁.理气活血─逍遥散.血府逐瘀汤 4)心阳不足证:益气养心─生脉散.苓桂术甘汤

5)脾肾阳虚证:温肾壮阳.健脾利水─附桂八味丸.真武汤 重者─参附汤

2.外治:白玉膏.黄柏霜

第五单元.肛门直肠疾病 一.痔 1.内治: 实证:

1)血热者:清热凉血─凉血地黄汤 2)湿热下注:清利湿热─黄连丸 虚证:

1)养心健脾.益气补血─归脾汤.十全大补汤 2)脱出:气虚:补气升举─补中益气汤 血虚:补血养血─四物汤

肿胀痒痛:清热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如神汤 便秘:

1)实证:通腑泄热─大承气汤

2)虚证:润肠通便─五仁丸.麻子仁丸 2.外治:熏洗法 二.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1.内治:

1)实证: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合龙胆泻肝汤 2)虚证:养阴清热利湿─青蒿鳖甲汤与三妙丸 2.外治:

1)初起:实证用金黄膏.黄连膏.虚证:冲和膏 2)成脓:切开引流

3)溃后:九一丹纱条引流,生肌散纱条

三.脱肛

1.内治:补气.升提.固摄─补中益气汤 2.外治:苦参汤.五倍子散或马勃散

第六单元.男性前阴病 一.前列腺炎 1.内治:

虚证:补益法 实证:疏导法.1)湿热壅阻证:清利湿热─八正散.龙胆泻肝汤.大分清饮

2)阴虚火动证:补肾滋阴.清泄相火─知柏地黄汤合萆解分清饮.3)肾阳不足证:温肾固精─金锁固精丸合右归丸 4)气血瘀滞证:活血散瘀─前列腺汤

2.外治: 湿热下注.气血瘀滞.金黄散.葱归塌肿汤坐浴

二.前列腺增生症

1)肺气失宣.水道不利证:开泻肺气.清热利水─黄苓清肺饮 2)湿热下注.膀胱涩滞证:清热化湿.通利膀胱─八正散

3)中气下陷.膀胱失约证:补中益气.制约膀胱─补中益气汤.补元煎 4)肾阴不足.水液不利证:滋肾养阴.清利膀胱─知柏地黄汤 5)肾阳不足.气化无权证:

尿闭:补肾湿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 失禁.遗尿: ─螵蛸丸

6)下焦蓄血.瘀阻膀胱证:活血散瘀.通利膀胱抵挡丸

第七单元.外科其他疾病 一.烧伤 1.内治:

1)火热伤津证:养阴清热─黄连解毒汤.银花甘草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2)阴伤阳脱证:扶阳救逆.固护阴液─参附汤合生脉散.四逆汤 3)火毒内陷证:清营凉血.解毒─清营汤.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 热毒传心: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4)气血两虚证:调补气血─八珍汤

5)脾胃虚弱证:调理脾胃─益胃汤.参苓白术散 2.外治:

初期:清凉膏.万花油外搽.虎地酊 中期:黄连膏.红油膏.生肌玉红膏外敷 后期:生肌白玉膏掺生肌散外敷.黑布膏

二.臁疮 1.内治:

1)急性继发感染:清利湿热─萆解渗湿汤 2)气阴不足:宜益气养阴─六味地黄丸 3)肾亏疮面乌黑不痛: ─附桂八味丸 2.外治:九一丹药.红油膏.生肌散.白玉膏

三.脱疽 内治:

1)寒湿证:温阳通脉.祛寒化湿─阳和汤.独活寄生汤.2)血瘀证:活血毒.止痛─四妙勇安汤.3)热毒证:清热解毒.止痛─四妙勇安汤.4)气血两虚证:补养气血─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 5)肾虚证:

肾阳虚:温补肾阳─附桂八味丸

肾阴虚:滋补肾阴─六味地黄丸.知柏八味丸

四.血栓性静脉炎

血栓性浅静脉炎(青蛇毒)

1.内治:和营活血.清热利湿─五味消毒饮合三妙丸.2.外治:早期:金黄散.四黄散.双柏散 血栓性深静脉炎(股肿)

1)早期:湿热蕴阻.气血瘀滞:清热利湿.活血通络─通络活血方.抵挡汤

2)后期:气虚血滞.寒湿凝滞:温阳利水.活血化瘀─阳和汤.补阳还五汤,当归四逆汤

六.肠痈 1.初期: 1)温热内蕴.气滞血瘀者:行气祛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锦红片 2)寒湿夹瘀血凝结者:疏化导滞.理气行瘀─藿香正气散合红藤煎剂 2.酿脓期:

积热不散.热胜热腐:通腑泄热.解毒透脓─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3.溃脓期:

痛经中医辨证治疗 篇6

【摘要】中医护理理论原则是建立在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的,它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中医历来医护不分家,强调三分治,七分养,祖国医学通过数千年的实践总结而形成的一整套独立完整的科学体系同样是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而这些特色运用到整体护理中有着独到之处。我们结合中医理论的特点和护理原则,通过四诊所获得的资料,运用八纲辨证进行分析判断以确定疾病病因、性质、病位,为辨证施护制订措施。

【关键词】中医护理

病情观察:是指对病人的病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系统了解,对病情做出综合判断的过程。

门诊护士通过与患者交谈,掌握患者基本病情,进行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中医门诊护士次询工作特点

我院日均门诊量2 000人次,门诊咨询台3名,护士负责为患者提供分诊、健康宣教等各种咨询工作。

在门诊咨询工作中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分诊指导,减少病人有病乱投医的盲目性,合理分流病人,同时给予病人必要的健康教育。推动整体护理运行与发展。

对于门诊患者流动性强的特点,门诊护士不能只是机械地指示路标,而是变被动为主动,热情接待患者,介绍医院中医特色,不厌其烦,减少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作为中医护士在门诊咨询工作中要熟练掌握望、闻、问、切的手段收集护理资料,为辨证提供依据,对护理对象及相关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将现代护理与中医护理相结合,实施护理评估,制定护理目标,需要与患者合作才能实现,合理分诊,给患者节省时间。

加强与患者沟通,掌握关键信息,结合中医理论,望一眼,观察患者面色、神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病情,发现问题,采取措施。

辨证施护时注意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及专病专护

同病异护:同为痹症,痛痹患者出现痛有定处,遇寒加重,痛处皮肤不红的腰腿痛,指导患者去骨科就诊;着痹患者出现肢体关节疼痛,手足沉重,活动不便,一侧肢体麻木,指导患者去神经内科就诊;热痹患者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不能屈伸,指导患者去风湿内科就诊。同为腹痛,门诊护士咨询时要询问患者痛点位置、性质,上腹胀痛,伴有嗳气、恶心等症状,指导患者去消化内科就诊;脐以下腹部剧痛伴发热,多为急腹症,指导患者去急诊外科就诊;小腹两侧隐痛的成年女性患者,指导患者去妇科就诊。

异病同护:我院骨科中医治疗具有特色,分为创伤、脊柱、关节、推拿等科,同时骨关节镜科还掌握了世界先进的微创技术,对于不同病种患者,门诊护士要善于分析,正确分诊到各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由于脉络受损,气血运行受阻,出现肿胀疼痛,门诊护士指导患者家属优先挂号,去急诊创伤骨科就诊,并告知患者抬高患肢以利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颈腰背部酸痛,活动受限及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指导患者去脊柱骨科就诊;膝关节疼痛,行动不便的中老年人,指导患者去骨关节科就诊;膝关节运动性软组织损伤患者,指导患者去关节镜科就诊。针对各科病人多,门诊护士指导患者初诊时尽量先挂普通号,做完各项检查后,复诊时再挂专家号,保证患者及时就医。

专病专护:《内经》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悲、恐。正常、和谐的情志,可使脏腑之气舒畅条达,情志异常,就会导致脏腑气血功能紊乱。”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精神压力大,患者出现情绪抑郁,心神不宁,多属情志病乃气机郁滞引起的`一类病证。指导患者去抑郁门诊就诊。门诊护士在咨询工作中运用调节情志治疗脏腑疾病的方法,对待患者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善解人意,热情大方,消除患者就诊顾虑,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疾病。

讨 论

随着科技发展,对护理模式提出更高要求,门诊护士只需起咨询角色,给患者提供适当支持,卫生教育和建议。中医早就提出“上工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内经》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说明要保持健康长寿,就得懂得自然界发展规律,适应四时气候,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否则就会影响人体生理功能,导致气机逆乱或真精耗竭而疾病生。在季节变换时,门诊护士应指导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血管收缩诱发疾病;哮喘患者春季减少外出,避免沙尘、花粉诱发哮喘发作。患病初期,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门诊护士在咨询工作中适当给与患者饮食指导,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如口腔溃疡,中医从整体护理角度进行护理,“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即通过舌窍于外界相连,中医认为口舌生疮是心火上炎或小肠实热所致,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食寒凉食物,如鸭、西瓜、梨、藕、绿豆、白萝卜等,忌辛辣食物。

在人类追求返朴归真,尽享天年的今天,中医护理切合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方面的需要。

中医辨证治疗闭经 篇7

1中医病因病机

闭经的病因不外虚实两类。虚者多由肾气不足, 冲任未充;或肝肾亏虚精血匮乏, 或脾胃虚弱, 气血乏源, 或久病失血, 而致冲任不能满盈, 血海空虚, 无血可下。实者多因气郁血瘀, 或寒凝血滞, 或痰湿塞阻, 致气血阻滞, 冲任不通, 脉道阻隔而成。

2辨证论治

闭经病因复杂, 可分虚实二因。虚多实少, 虚者多因先天不足, 后天失养, 气血不足, 经血无源所致, 临证须遵“虚则补之”的原则, 以滋养肝肾, 补气养血为主, 实者多因环境刺激, 情志不畅或病理产物壅塞而致, 临证应本实者“泄而通之”的原则, 以行气活血, 温经通脉, 祛痰除湿为主, 同时虚实夹杂者要运用攻补兼施之法, 灵活化裁。

2.1 肝肾不足

月经初潮偏迟, 或后期量少、色淡、质稀薄, 渐至经闭不行, 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多、阴部干涩、带下量少、舌质淡、苔少, 脉沉弱或细涩。先天禀赋不足, 精气未充, 天癸亏乏, 方用归肾丸 (《景岳全书》) 。方中熟地、枸杞子、何首乌、女贞子滋肾补肝, 填精血;山茱萸、当归补血;杜仲、菟丝子温肾阳, 益精气;山药、茯苓益肾健脾, 以资化源。全方滋补肝肾、益精养血、补益冲任, 以补而通之。若咽干、手足心热者, 加知母, 地骨皮以清虚热。若喜叹息、纳谷不香者, 加制香附, 党参以调肝健脾, 益于精血化生。

2.2 气血虚弱

月经周期后延, 经量偏少, 继而闭经, 面色不荣, 头晕目眩, 心悸气短, 神疲乏力, 舌淡, 苔薄, 脉细无力。气血虚弱, 冲任失养, 血海空虚, 无血可下, 故月经周期延迟、量少, 继而月经停闭;气血亏虚不能上荣头面、温养四肢, 故面色不荣, 头晕目眩, 神疲乏力;气血不足, 心神失养, 故心悸气短。舌淡苔薄、脉细无力均为气血虚弱之征。补气养血调经。方用人参养营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去五味子, 加人参 (先煎) 。黄芪, 白术, 茯苓, 远志, 陈皮, 当归, 白芍, 熟地, 桂心, 炙甘草。全方补气生血养营, 益生发之气, 阳生阴长, 精血充旺, 血海满盈,

2.3 阴虚血燥

月经后期量少, 渐至闭经, 形体瘦削, 两颧潮红, 五心烦热, 盗汗, 或骨蒸劳热, 或咳嗽唾血, 口干咽燥, 舌红苔少, 脉细数无力。阴虚内热, 或劳损骨蒸, 燥灼营阴, 血海干涸, 故月经后期量少, 渐至闭经。阴虚火旺, 故见五心烦热, 颧红潮热。阴不守阳, 迫汗外泄而盗汗。热灼津液, 故口干咽燥。虚火灼伤肺络故见咯血。正气久耗, 故见形体瘦削。滋阴清热, 凉血通经。方用加减一阴煎 (景岳全书) 。生地, 芍药, 麦冬, 熟地, 炙甘草, 知母, 地骨皮, 当归, 北沙参。方中生地滋阴凉血;熟地滋肾水填真阴, 当归、白芍养血和血;麦冬、北沙参养阴生津润燥;知母清热滋阴;地骨皮清虚热, 退骨蒸;炙甘草调和诸药, 和中益脾。全方意在滋阴清热, 壮水制火。

2.4 气滞血瘀

月经停闭不行, 少腹胀痛拒按, 伴精神抑郁, 胸胁、乳房胀痛, 烦躁易怒, 舌边紫暗或有瘀斑, 脉沉弦而涩。情志不遂, 抑郁或易怒, 肝气郁结, 疏泄失常, 故见月经先后不定, 渐至月经停闭。或突受强烈精神刺激, 气机骤结, 冲任瘀滞, 也可突发闭经。肝经气滞, 经脉气血循行不畅故少腹、胸胁、乳房胀痛。肝气不疏, 故精神抑郁。若肝木克土, 土随木郁, 运化失司, 则纳少便溏。脾虚日久化源不足, 又可加重经闭。舌苔薄白, 脉沉弦为肝郁气滞之证。活血理气, 化瘀通经。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方中当归、生地、川芎和血调经;赤芍、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柴胡、枳壳、桔梗、甘草理气解郁, 使气行血行;牛膝祛瘀通脉, 引瘀血下行。全方可收行气活血、祛瘀行滞之效。若胸胁乳房胀痛者, 加青皮、炮山甲、路路通行气散结;若气郁化火, 烦躁易怒、口苦咽干, 加黄芩、栀子以清肝泻火;若肝郁脾虚, 纳少便溏者, 去桃仁、生地, 加白术、茯苓健脾化湿。

2.5 寒凝血瘀

月经数月不行, 小腹冷痛拒按, 得热痛减, 形寒肢冷, 面色青白, 舌紫暗, 苔薄白, 脉沉紧。寒邪客于冲任, 血为寒凝, 瘀阻冲任, 气血不通, 血海不能满溢, 故月经后期, 渐至闭经;寒客胞中, 血行不畅, “不通则痛”, 故小腹冷痛;得热后寒减, 血脉暂通, 故痛减;寒伤阳气, 不能温化, 故四肢欠温, 大便不实。苔白、脉沉紧为寒凝血瘀之征。温经汤 (金匮要略) 。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 通利血脉;当归、川芎、芍药、丹皮活血祛瘀, 养血调经:阿胶、麦冬滋补阴血;人参、甘草益气补中以滋生化之源;半夏、生姜温中和胃, 以助生化。若小腹冷痛明显者, 加艾叶、小茴香以暖宫散寒止痛;四肢不温者, 加制附子、细辛以温阳散寒。

摘要:闭经是妇科常见的症状之一, 辨证分实证、虚证。辨证之重点在于分清虚实, 虚者常以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阴虚血燥为多见;实者多见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湿阻滞。虚则补之, 泄而通之。

血尿的中医辨证治疗 篇8

病例二:杨师傅,男,43岁,体胖,生活不规律,嗜烟酒。近日,他发现尿液如浓茶水,去医院经彩超检查,他患了右肾输尿管结石。

上述两个病例都有血尿的表现。血尿是血液经损伤的肾小球、肾小管或尿路混入尿液中形成的。正常人尿液中应该没有红细胞,或仅有微量的红细胞。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或长久站立之后,尿液中可能出现一过性红细胞轻度增多,这也属于正常现象。

血尿的成因

引起血尿的原因很多,绝大多数是由泌尿系本身疾病所引起的,这约占血尿病因的98%。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心血管病、风湿病等以及泌尿系邻近器官的疾病如结肠、阑尾、盆腔等部位的炎症或肿瘤也可引起血尿,这约占血尿病因的2%。因肾小球疾病而形成的血尿称为肾源性血尿,多见于各种原发及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其红细胞形态为多形型;因输尿管、膀胱、尿道、前列腺等疾病导致的血尿称为非肾源性血尿,多见于泌尿系感染、结石及肿瘤等,其红细胞形态为均一型。无论镜下血尿还是肉眼血尿,都应结合相关的临床症状而查清病因。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血尿

中医将血尿分为肺肾气虚证、脾肾气虚证、阴虚内热证和气阴两虚证。

肺肾气虚证:症见血尿每因外感诱发或加重,患者倦怠懒言,声低气怯,自汗畏风,可伴有腰酸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当补肺益气固表,方药可选玉屏风散合补肺汤加味。

自家灸疗:气海、神阙、三阴交、太溪。每穴5分钟。

脾肾气虚证:症见尿色淡红或以镜下血尿为主,稍劳即发,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口淡不渴,舌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细。治当健脾益气补肾,方药可选无比山药丸或补中益气汤加减。

自家灸疗:神阙、关元、归来、足三里、血海、地机。每穴5分钟。

阴虚内热证:症见反复镜下血尿,每因咽部感染见肉眼血尿,头晕目眩或视蒙,五心烦热,腰酸隐痛,腰软乏力,口咽干燥,大便干结,舌淡红或舌红、苔薄少,脉细弦或数。治当滋养肾阴、凉血止血,方药可选二至丸合小蓟饮子加减。

自家灸疗:关元、中极、水道、三阴交、太溪。每穴5分钟。

气阴两虚证:症见血尿时轻时重,平素以镜下血尿为主,稍有劳累即见肉眼血尿,神疲乏力,纳差食少,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淡红,苔少,脉弦细或细数。治当益气滋肾、活血清热,方药可选参芪地黄汤加减。

自家灸疗:曲池、列缺、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太溪、太白。每穴5分钟。

血尿患者平时应养成多饮水的习惯。平时不能经常憋尿,感觉有尿意即要去排尿,以防止尿液在膀胱中存留时间过长。不宜长时间运动和站立,以防血尿反复和加重。生活要有规律,切忌因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等引起免疫力下降。同时应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这也非常重要。

治疗痛经最快的方法 篇9

治疗痛经最快的方法,人总是在经历伤痛后才能真正成熟起来,我现是懂得这句话了,摆脱痛经的纠缠,我算是开始了一段全新的生活,说起自己治疗痛经最快的方法的经历就像故事里的一样,一波三折,最后才修成正果,想知道治疗痛经最快的方法吗?看我在一波三折的情况下,怎么找到缓解痛经的方法吧!

治疗痛经最快的方法,高中没毕业我就辍学在家,跟一些人混,交了个不务正业的男友,然后意外怀孕,人工流产半年后,痛经就开始了,来月经第一天腰后背就开始痛得厉害、出虚汗、服用止痛药就会呕吐、差不多整个经期都很痛、脸上还长痘,每次经期结束后都两至三天还出现腰腹痛症状、经期腹痛还特别怕冷、每次来小腹痛的我都起不了床、还伴有血块,更令我心痛的是,我所谓的男友也“潇洒”地抛弃了我,受到病痛和感情打击后,我整个人都变了,很少说话,家人也为我的事非常担心,因此也不断奔波为我寻找治疗痛经最快的方法的良方,那次我看到妈妈在为此事流泪,看的我好心痛,我想我不能这样荒废下去了,我要振作。

治疗痛经最快的方法,我的身体健康始终牵动全家人的心,父母到处为我寻找好的医院和药物,经过一系列治疗,都只是能缓解一下痛经的症状,也不能完全消除,看到父母为我奔波的身影,我真无法去正视他们憔悴的目光,不过,我知道,只有我真正好起来了,才是给他们最大的安慰,我自己也主动去寻找治疗痛经最快的方法的方法,一次无意中在网上浏览到宫易 康网站后,我发现宫易康是经国家权威机构检测,严格的科学实验,从名贵中药提取精华而成,没有副作用,能够有效被人体吸收,有效治疗痛经、宫寒、月经不调以及宫寒引起的妇科疾病,彻底治愈,不复发,并且有很多人因此都受益了,我也看到很多用户写出了自己痛经的经历,看到我很心动,当时我就觉得给了我无限希望,于是我就决定要尝试一下。

痛经引起原因和治疗方法 篇10

如果女性内分泌紊乱会使机体出现不适变化,也会引发不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异常、功血等。而少女因为某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而导致内分泌失调,所以痛经的出现变得更为经常,也可以理解为是导致痛经的主要原因。

2、精神因素

有些少女因缺乏生理知识,行经时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波动很大,或身体虚弱缺少锻炼,又对疼痛颇为敏感,且耐受力差。所以对疼痛的感觉比一般人敏感,即使轻微的不适,也会觉得疼痛,而且精神越紧张,越感到疼痛。这种疼痛主要是由心理作用产生或加重的。

3、子宫内膜整块脱落、子宫颈口狭窄

如果在行经时,子宫内膜不成碎片而是整块脱落,排出困难。或子宫颈口较狭窄,子宫过度屈曲,使经血不能顺利流出,均可子宫收缩,或发生痉挛性收缩而引起疼痛。而少女最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由于自身发育未完成,狭窄和整块脱落是比较常见的。所以这也是导致少女痛经的原因之一。

4、激素

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篇11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辨证;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83-01

【Abstract】hypertension, also known as hypertension, elevated blood pressure, especially th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systemic vascular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chronic. In order to have a headache, dizziness, as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Because it is a chronic disease, the treatment process is relatively long, thus the current clinical use of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lternating and small dose of many drug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side reaction, prevent or delay the emergence of drug resistance. Hypertension is confirmed, will be life-long medication. The disease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dache", "vertigo" category, for the hyperactivity of liver Yang, deficiency of the kidney essence for, when to nourishing Yin Yu Yang, tonifying kidney and strengthening essence for treatment,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enerally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ypes.

【keyword】hypertension; TCM treatment

1、肝火上炎型:主要表現为高血压伴头目眩晕,胸胁胀满疼痛,失眠多梦,烦燥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当以清热泻肝为治,可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药取丹皮、山栀子、柴胡、薄荷、当归、茯苓、白术、白芍、夏枯草、钩藤、草决明各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下同)。中成药可选用复方罗布麻冲剂,每次1袋,每日3次口服;丹栀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龙胆泻肝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夏枯草膏,每次10毫升,每日2次口服;心脑静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山花晶颗粒,每次10克,每日3次口服。

2、肝阳上亢型: 主要表现为高血压伴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恼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时潮红,急燥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当以平肝潜阳,清炎熄风为治,可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药取天麻、钩藤、山栀子、牛膝、杜仲、黄芩、益母草、桑枝、夜交藤、夏枯草、竹茹各10克,石决明30克(先煎)。中成药可选用牛黄降压丸(片),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天麻钩藤颗粒,每次10克,每日3次口服;脑立清片(胶囊),每次10片,每日2次口服;牛黄上清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复方羚羊角降压片,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天母降压片,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

3、气血亏虚型:主要表现为高血压伴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心悸失眠,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质淡,脉细弱。当以补养气血,健运脾胃为治,可选用八珍汤加减,药取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阿胶(另煎兑入)、牛膝、黄芪、灵芝各10克。中成药可选用归脾丸,每次10克,每日3次口服;补中益气丸(合剂、口服液),每次10克,每日2次口服;黄芪精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人参健脾丸,每次10克,每日3次口服。

4、肾精不足型:主要表现为高血压伴眩晕神疲健忘,腰膝酸软,遗精耳鸣。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舌质红,脉弦细。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当以补肾滋阴为治,可选用杞菊地黄汤加减,药取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药、枣皮、茯苓、泽泻、丹皮、竹叶、旱莲草、草决明、夏枯草各10克。中成药可选用杞菊地黄丸(口服液、颗粒、片),每次10克,每日3次口服;左归丸,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大补阴丸,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复方首乌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杜仲降压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偏阳虚者,宜补肾助阳,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药取附片、肉桂、熟地、山药、枣皮、茯苓、泽泻、丹皮、枸杞子、黄芪、牛膝、补固脂各10克。中成药可选用金匮肾气丸,每次10克,每日3次口服;右归丸,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参茸丸,每次10克,每日3次口服。

上一篇:学校2015年省级文明单位复查报告下一篇:听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