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南阳生态宜居环境

2022-1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正文:

1 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必要性

1.1 严重的水土流失状况, 迫切需要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南阳市地跨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流域, 土地面积2.41万平方公里, 山丘区面积约占三分之二, 水土流失面积12043平方公里, 水土流失现状十分严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为水土流失日益加剧, 水土流失状况处于更加严峻的形势。

1.2 水土流失面积减少, 植被覆盖度增加

多年来, 我市开展了“长治”工程、“丹治”工程、桐柏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和南召县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等重大建设项目, 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400平方公里, 对200余条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状况得到遏制。南阳全市辖区范围内经过多年持续治理和大规模的自然修复、封育保护, 通过这些生态工程的建设, 水土流失面积有所下降, 治理区植被覆盖度普遍提高, 整体生态环境趋势向好的方面转变。林草覆盖率提高20%以上, 荒山荒坡面积减少30%, 特别是淅川、西峡、桐柏等几个县的一些区域植被覆盖率增加了30到50个百分点。

1.3 治理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改善, 农民收入增长

通过项目实施, 建设高产基本农田4765公顷, 新修建谷坊、拦沙坝、蓄水池、塘堰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1968处, 田间道路1380.16公里, 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粮食总产量由396万公斤, 增加到537万公斤, 农业人均纯收入由治理前的6728元, 增加到8016元, 提高了1280元, 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培育出了西峡县猕猴桃、内乡县核桃、淅川县金银花、桐柏县茶叶、南召县玉兰花等生态特色产业基地, 西峡、内乡、桐柏、南召县分别被国家授予“猕猴桃之乡”、“核桃之乡”、“木瓜之乡”、“玉兰之乡”。

1.4 开展清洁型小流域治理, 打造水清民富美丽家园

积极打造“水清、民富、家园美”的新型小流域, 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初步形成。一是污水处理。利用管网将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 作为生态用水, 自然排放。二是垃圾处理。建成“户收集、村管理、乡 (村) 运输、县处理”的垃圾管理网络。三是村容村貌整治。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 建设村级活动广场, 服务群群众娱乐休闲、体育煅炼, 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四是生态高效林果业及农家休闲体验。利用屋边、路边、沟边、地边空闲地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对现有坡耕地进行改造利用, 发展生态休闲采摘。并利用流域自然植被优势、村容村貌改善和生态采摘吸引, 大力发展农家餐饮、农家休闲体验等农家乐服务, 提振村域经济。五是水土保持科普宣传。在沟道、坡面、山坡等各种地形上, 布设谷坊、水窖、拦沙坝、坑塘、疏溪固堤以及造林等, 形象展示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建设科普长廊, 为基层干部、当地群众、中小学生建设一个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基地, 逐步提高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水土流失治理技术水平。

2 开展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和生态文明工程建设, 促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2.1 创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

西峡县百草园位于西峡县回车镇老庙岗村, 园区总面积1600亩, 共有九山六沟一塘一洼田, 隶属于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从2003年起, 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 修建塘堰1座, 谷坊120座, 生产道路15公里, 护坡工程13处, 栽植经济果木林3万多株, 实施生态修复面积740亩。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聘请水保专家高标准、高起点规划, 把园区的水土保持规划与伏牛山药用植物的展示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现有地形, 合理布置景观层次, 规划设计了水保经济林区、水保乔木林区、四季花卉区、生态水系休闲娱乐区、仲景文化宣传区、办公区等区域, 创建了一个兼具时代特征与地域文化完美结合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通过不断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使昔日荒山秃岭、沟壑纵横、遍地垃圾、水土流失严重的不毛之地, 变成如今花果飘香、林木葱郁、绿水荡漾、兼具现代特征和生态观光旅游的生态科技示范园区, 实现了“山、水、田、林、路、园”的完美结合。

西峡县百草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被评为河南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

2.2 创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

西峡县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流域面积3131.56平方公里, 水土流失面积1668.1平方公里, 占总面积的53%, 年土壤侵蚀量达383万吨, 侵蚀模数为1500-2500吨每平方公里, 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生态环境十分恶劣。近年来, 西峡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的重大机遇, 大力实施水土保持工程, 从庭园绿化、通道绿化、公园造林、荒山造林到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大规模开展生态治理与保护活动, 近年以来, 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0平方公里, 其中:新建坡改粮梯4178.43公顷, 水保造生态林10931公顷, 水保造经济林592公顷, 骨干工程384处、小型蓄水水土保持工程4977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合理, 形成了立体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体系, 蓄水保土能力增强, 通过拦截地表径流、消减洪峰、减少山洪灾害, 每年可拦蓄泥沙226.76万吨, 年新增保水能力2252万立方米。同时, 通过实施大面积水土保持林和生态修复措施, 有效调节了径流, 增加了西峡县常流水量, 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西峡县森林覆盖率达76.8%以上, 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86%,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71.9%, 辖区内25°以上陡坡耕地已全部退耕还林, 陡坡开荒已全面禁止。

西峡县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作为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县的主要抓手, 以“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为理念, 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 2005年, 西峡县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级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内容和重大战略任务,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工程。水土保持能够善生态环境, 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将会为建设生态文明作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水土流失

上一篇:微服务背景下读者个人信息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下一篇:河北省优势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和推广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