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 促进立德树人工作开展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 促进立德树人工作开展

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 促进立德树人工作开展 篇1

石埠教育办立德树人工作经验

近年来,石埠教育办本着 “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的教学思想,积极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提高德育工作成效,实现了“以德促教”的目标,立德树人工作成效明显。

一、实施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我们坚持德育为先,积极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经验做法

(一)运用重要时间节点进行感恩教育活动

感恩教育是道德品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运用重要时间节点,充分挖掘节日文化内涵,重点组织好“清明节”、“端午节”、“七一”和“十一”期间的活动,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历史故事、革命故事,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如:“清明节”我们举办征文演讲、“纪念先人,缅怀先烈”主题会、以及网上祭英烈等活动。同时充分挖掘运用节日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未成年人缅怀先辈,铭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倍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人生信念。“十一”举行向国旗敬个礼和我和国旗合个影等活动。利用“老人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采用主题班会、情景剧、讲亲身经历的故事,教育青少年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学会感恩、报效祖国。2014年3月李俊青、董梦奇等六名同学被评为昌邑市感恩实践“小孝星”。

(二)开展读书活动

1、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凝聚着古人的智慧,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经典诵读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发挥了积极作用。

(1)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德育价值。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分阶段有意识地从学校图书室精选出《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声律启蒙》等经典图书,让学生重点选读。

(2)把经典诵读纳入课程计划,每周利用地方课时安排1节课作为经典诵读课时。如:石埠小学四年级每周都有一节“经典诵读课”,目前,该校已经申请了“《弟子规》与农村小学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正进行研究实验。2014年3月李凯、刘冰等6名同学被评为昌邑市诗文诵读“小名士”。

2、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践行中国梦”青少年读书征文活动、“党在我心中”青少年读书知识竞赛活动、“世纪·青年·责任”青少年征文比赛、“读好书、学名人、扬公德”演讲比赛、开展“走复兴路,圆中国梦”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举办诗文诵读会,评选“诗文诵读小名士”,开展评选《书香之家》活动。

在“走复兴路、圆中国梦”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中,我区有156篇征文获奖,在“三爱征文活动中》所有21名参赛同学都获奖,石埠初中翟一飞和和石埠小学王翼飞两个家庭都被评为“书香之家”。

通过读书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传承中华灿烂文化。

(三)开展“美德少年”活动

为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促进青少年更好地成长成才,我们根据教育局的要求组织开展评选美德少年活动。评选出的美德少年,不仅有学习成绩好、荣誉称号多的学生,更是深入挖掘各种典型,评选出“尊老爱幼型、诚实守信型、自强自立型、品学兼优型、助人为乐型、尽责奉献型”的优秀学生。在美德少年评选活动中,我区有14名同学获得昌邑市百优美德少年,翟一飞同学获得昌邑市美德少年,并参加了市颁奖典礼。

通过美德少年的评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对美的认识加深了,从他们的点滴小事中让学生感知美德的力量。用他们的事迹感动更多的人,带动更多的人自我提升,以实现“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目标。

(四)开展才艺展演活动

举行了“庆六一文艺汇演”、“艺术节”、“青少年才艺大赛”,“青少年书画大赛”等,连续几年的才艺培养活动,学生在绘画、书法、文艺表演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取得了好成绩。2012年在关工委组织的青少年才艺展演中,石埠小学和石埠初中都获得优胜学校,2013年参演节目全部获奖,书法绘画比赛全部获奖。于子琳、孙佳蕾等六名同学被评为昌邑市“才艺成长小明星。”

(五)关爱贫困学生 让爱放飞希望

每学期我们都安排学校进行一次贫困学生排查,并将贫困学生汇总上报。通过教育局资助中心、妇联、团委、慈善总会等渠道为他们申请救助金,让学生得到救助。开展“我与希望工程”和“助学政策、助我成长”征文等活动。受助学生张明明的征文《希望工程给了我希望》获得潍坊市“国税杯”“我与希望工程”征文一等奖,于成龙《助学政策,助我成长》获二等奖。在关爱留守儿童摄影比赛中,流河小学马良,石埠初中唐立恒的作品都获得了潍坊市三等奖,黄立辰获潍坊优秀奖。

石埠小学成立 了“爱心救助基金”。“爱心救助基金”的来源主要是全校师生的自愿捐助,而“爱心救助基金”的资助对象主要是学校家境贫困、突遭变故、品学兼优的学生。“爱心救助基金”成立以后,立即救助了突然失去妈妈的一位同学,由学校领导和少先队大队长送去了1000元救助金。另外救助了七名特困生,虽然,每人300元的“救助基金”微不足道,但其中饱含着老师、同学的关爱。

石埠初中唐立恒在父亲去世,家庭陷入困境时,学校给予他温暖和鼓励,送去了棉被、花生油等生活必须用品,还让他在学校免费用餐。组织捐款5000多元。做好贫困生的思想工作,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同时进行,既要帮助贫困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又要从心理上让他们摆脱阴影,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六)对学生进行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开展青少年“彩虹伞”自护教育系列比赛活动以“珍爱生命、远离危险”为主题,分别从“校园安全”、“社会生活安全”、“家庭生活安全”、“食品卫生”、“避险自救”、“交通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开展青少年自护教育比赛活动。

采取辅导报告、观看安全教育影视片、安全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食品卫生、交通、消防、防溺水、防自然灾害等安全知识教育,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和紧急事件处置方法。

各学校成立了温馨的心理咨询室,对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疏导,走出心理误区,走向成功。自创办以来,接待学生和家长咨询,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座谈、培训等活动,针对青少年学生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介绍良好有效的教育方法,指导其父母和其他监护人有效地防止、矫治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各学校都制定了联系家长制度,通过家长会以及家访、电话访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与家长互相沟通,共同协商解决中小学生的思想问题、学习问题和行为问题。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统一整体,为青少年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七)加强法制教育。

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我们把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抓好抓实。从普及《宪法》和法律基本常识入手,重点加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守法行为养成教育。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重点,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要组织学生参观法制教育基地,观看法制教育影片,开展学法征文、知识竞赛等,强化青少年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

三、成效

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 促进立德树人工作开展 篇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我国高等教育于上世纪末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 给高校学生就业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 就业压力增大, 竞争加剧。同时, 各专业就业率也参差不齐, 其中理工类学生就业情况明显好于文史类学生。

其次, 学校就业工作部门对学生就业指导力度不够, 学生对就业市场和就业需求信息认识不足。目前,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大多停留在对学生理论性的教育上, 比如教育学生摆正就业心态、充分认识就业困难等, 但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提高就业就能力以及怎样寻找有效的就业信息、发掘新的就业渠道等具体操作上则相对较少。

再者, 学生对自己定位不够准确, 就业期望值过高, 就业竞争意识不强, 择业心态和就业观念不能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同时, 社会适应能力较低, 多数毕业生“眼高手低”, 无法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运用至具体实践当中, 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方面仍存在欠缺。

另外, 学校就业工作机制和指导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能满足就业工作的要求。就业工作的市场化要求高校就业工作部门在扎实做好原有工作的基础上, 采取各种积极措施, 建立广泛的毕业实习基地, 努力拓宽就业市场。但就目前情况来讲, 高校的就业体制和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还无法适应市场化与毕业生急剧增加的需求。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对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促进作用

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拓展学生就业渠道等方面对高校学生就业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1、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就业工作艰巨性、困难性的认识

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使学生真正深入到社会中来, 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的整体人才需求情况。通过参加相关企业的招工实习, 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知识差距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欠缺, 对比自己所学专业及掌握的社会能力, 正确分析就业前景, 对就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提前做出判断并思考解决办法。

2、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 扩大就业市场, 提高社会影响

当前, 大学生创业活动已经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创业活动将引导有志创业的大学生不断增强自己的创造力, 磨砺自己的才干, 迅速成长为具有相当强烈的创业竞争意识和创业基础才能的未来创业人才。一家统计公司的结果表明, 在剑桥这个高科技十分密集的地方, 最优秀的50家公司竟有40%出自大学生的创业竞赛, 这也充分显示了大学生创业活动对就业工作的推动作用。同时,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积极投身企业的实习工作, 积累社会工作经验, 踏实工作, 虚心学习, 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同, 将有机会被直接留用。这对于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建立长远持久联系, 扩大就业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3、有助于反馈市场需求, 使人才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社会实践内容日趋丰富多样, 涉及领域也愈加宽泛, 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活跃在社会各个角落、各个阶层, 将会接触更多的社会现实和工作信息。通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 学生对整个就业环境会有充分认识, 认清个人在具体工作实践方面的不足, 对自身有一个比较明确地认识和定位。学生在结束实践返回学校后会及时调整学习方向, 改善学习方法, 努力提高实践能力, 为将来就业做好充分准备。高校就业工作部门也可从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中提取有益信息, 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科学分析, 以便下一阶段教学的展开与实施, 使学校教育有的放失, 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

4、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 增强就业能力和信心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是他们在学校期间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走上社会、深入实际、了解国情、接受教育、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获得报酬和服务社会的一系列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大学生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自我调整与改善, 积极主动地去接触社会, 体味工作的艰辛, 关注民生,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三、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对高校学生就业工作促进作用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高校组织领导力度, 建立统一工作机构, 实现主管部门的工作互动

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涉及学生、学校、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 是大学生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就业工作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实现社会实践对就业工作的促进作用首先应加强高校的组织与领导, 在推进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科学化、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进程的同时, 有效地促进就业工作的开展。建立二者相联系的统一工作机构, 将这两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各专管部门的资源共享和工作互动, 提高工作效率, 以社会实践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 用就业工作来推动社会实践的社会化进程。

2、就业主管部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计划与实施工作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功与否, 前期的宣传发动和策划工作非常重要;而效果如何则取决于活动的具体运作。为加强社会实践对就业工作的积极影响,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促进作用, 高校就业主管部门应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来。就业主管部门依据自身掌握的就业市场信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制定详细的就业与实践相一致的活动内容, 充实到社会实践的前期准备工作中。同时, 在社会实践的开展过程中, 指派经验丰富的就业指导教师专门负责该项内容的实施和指导工作, 并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通过这种方式, 一方面可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积累更多的就业经验;另一方面有利于就业部门及时掌握就业市场的需求信息, 对今后的就业工作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3、社会实践过程中, 注意加强就业市场的开拓工作, 努力增加就业机会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 高校在组织学生到相应的企业进行参观、调研与实习的同时, 应发挥自身优势, 积极与有关企业沟通联系, 建立互动信息平台, 扩展就业实习基地。同时在就业市场开发和维护过程中, 提取有效就业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向毕业生公布, 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在社会实践过程全面深入了解市场需求, 调整招生计划与培养计划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所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 形式也多种多样, 已经全面与社会接轨, 与市场经济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在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 高校应加大工作调研力度, 研究当前就业市场的供需分配。通过对所得数据的认真、科学分析, 细化各专业的市场饱和程度, 为高校充分开展就业工作提供有力帮助。同时, 针对市场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及时合理地调整招生计划和培养计划, 对市场需求的热门专业适当扩大规模, 加大培养力度;对就业市场的冷门专业不断改善培养方式, 遵循市场所需原则进行人才培养, 努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5、健全社会实践奖评制度, 对就业工作的促进效果纳为主要考核指标

社会实践奖评制度是社会实践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 对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起着有效的激励作用。在社会实践的评比总结过程中, 将社会实践活动对就业工作的促进效果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加以考察, 必要时可以单独列为一项评价指标。评价过程中, 学校相关部门应充分提高社会实践对就业工作积极促进效果的认识,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完善奖惩制度, 对社会实践在促进高校就业工作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对在促进就业工作方面成绩突出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形成以社会实践带动学生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将社会实践对学生就业工作的促进落到实处。

总之, 高校就业主管部门应充分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成熟经验、组织体系、参与人员、社会影响来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者、参与者也应把促进就业工作作为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只有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 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全方位、全时空参与, 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谢元锡.大学生职业素质修养与就业指导.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张新来.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07, (11) .

[3]、张振元.全过程与全方位就业指导探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27) .

[4]、白丽君.关于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辽宁教育研究, 2007, (5) .

开展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3

平原小学:彭晓梦

“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本人认为,新时期师德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忠于教育事业,是教师必不可少而且最重要的职业道德。实践证明,教师只有热爱教育工作,才能积极地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才能自觉地、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才能苦中有乐,无怨无悔。许多老教师都说,从教几十年来,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离不开孩子,离不开教育工作岗位,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但每当看着孩子们由单纯、幼稚变得成熟健壮时,每当看到孩子们进步、获奖时,我们心中总是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满足,觉得付出再大的艰辛也值得。

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 促进立德树人工作开展 篇4

【摘要】当前,中职学生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加上家长教育方法较差,甚至有些家长偏离了教育教学规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理,使大多数教师都觉得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为了正确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本文论述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德育

教育

中职生

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4-0175-01

总书记曾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处于市场经济浪潮中的中职生将越来越面临严峻的社会现实,因此加强中职生的德育教育将是时代的呼唤,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基于以上认识,谈一谈如何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 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德育教育,做好中职生思想品德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幸福人生,实现中国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对中职生,加强德育修养,是他们即将踏入社会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前提,因此,作为学校、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并贯彻德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本着教书育人,本着为学生长远发展的原则,克服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思想。

二 创建新的德育工作模式,面对市场经济灵活性、多样性地开展德育

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的工作模式,以往的德育工作过于空洞化、形式化,这样产生的德育效果不但不显著,还脱离了人的实际需要,会产生不尽人意的结果。面对市场经济开展德育教育,要注重德育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科学性、层次性,引导学生树立竞争意识、服务意识、效益意识、责任意识、创业意识。对于中职生而言,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提倡立德树人,就是要教育和引导他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努力成为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 德育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德育工作效果显著。一是从学生真正关注的问题入手,如利用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将来的就业前景等心理,进行热爱专业、诚实守信、自主创业等一系列的德育教育。二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着手,挖掘德育教育的深层次内涵,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参与的热情。如中职生普遍喜欢网络,但分辨是非的能力相对较低,往往带有冲动性,我们就抓住这个特点引入德育,使他们能够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遵守道德规范,强化文明意识,按网络礼仪要求去做,用键盘敲出和美的心声,使网络家园更和谐、更温馨,从而规范他们的上网行为。三是广泛树立典型,从身边的德育典范入手,这样会一举两得,两全其美,既能使德育标兵更加进步,其他同学有所提升,又能使全体同学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形成团结和谐、活泼进取的良好风气。四是建立德育反馈信息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德育贯彻落实情况,引导学生做优秀的职业人,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四 建设起以校园文化为轴心的德育环境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借校园文化提高德育的有效性,为此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以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每年的技能大赛、感恩活动,组织专题讲座、报告会、歌咏、书画展,参加社会实践,成立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小组,举行模拟求职、技能比武等,这样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课外活动,使这些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融为一体的活动能为培养高素质的中职生发挥强有力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中职生整体水平的目的。

五 建立和健全德育工作管理机构,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绝不只是党支部、团委、政教处、班主任和学生会的事,而是学校各部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责任和使命,所以要树立全员参与意识。只要全体教职员在工作岗位中用高尚的情操、正确的思想引导、教育和感染学生,那么,德育工作就会更加美好。为此学校要成立德育领导组,统一部署、统一领导,以政教、团委和各班主任、学生会为轴心,各部门,全体教职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相互合作,形成团结向上、和谐共处的德育群体。

六 提高教师自身修养,树立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思想

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做德育工作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的政治观念、政治立场、思想觉悟、思想水平,道德、精神境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以及强化自身师德修养。

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 促进立德树人工作开展 篇5

---海南技术学校德育工作概况

学校坚决贯彻“十八大”以来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 “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的宗旨,结合我校“四业”(敬业、勤业、精业、兴业)校风和“四求”(求知、求技、求实、求真)校训,以养成教育为起点,以“文明风采”竞赛为主导,以创新创业教育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时效性与可操作性,构建完善的德育网络,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和行为的统一,坚持不懈地实施学生德育教育和常规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心素质,积极地推进了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建设,使学校有序地健康发展,从而实现我校“四力”(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实力、创业有动力、发展有潜力)的办学目标。

一.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及队伍建设

学校党政主要领导重视德育工作,形成了校长总负责,分管副校长具体抓,政教处、团委具体执行,其它处室通力协作,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心理辅导教师及其他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德育管理机制,完善德育网格。

学校十分重视对德育骨干队伍的培养建设:

1、定期开展德育骨干的进修培训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预判力与前瞻力,努力培养一支热爱学生、乐于奉献、业务精湛的德育工作骨干队伍。其中政教主任刘苏英老师是省德育先进个人,教务副主任周红珍老师是市百优班主任,汪芳丽老师是市班主任岗位标兵。

2、学校根据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每学期制定德育计划,有落实,有检查,并建立每月班主任例会制度,学期结束对德育工作进行总结。

3、学校注重德育工作调研,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平时注重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和评估,贯彻落实量化管理制度,使对班级量化考核、班主任量化考核和文明班级评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为期末评优评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学校出台《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管理办法》,对班主任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

4、完善德育安全体系。为了加强安全管理,学校层层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一是学校和班主任签订了安全责任书;二是任课教师与学校签订安全责任书;三是班主任和学生、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

5、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设立了心理咨询室,扎实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引导,有专职的心理健康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7位)。

二.学校德育内容的方法与途径

学校采用“三法”探索中职德育新途径。一是“合力法”:学校建立了“五个结对”制度,即领导与有关班级结对,以加强薄弱班级的管理;任课教师与学习困难学生结对,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党员教师与经济困难的学生结对,力争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辍学;教职工与自己所招的学生结对,让爱心遍及每个学生;经验丰富、能力强的教师与年轻、经验不足的教师结对,加强同事间的团结协作。促进了和美校园建设。如黄萍同学2009年进入区职业中专,当时家中困难,面临辍学,是该校推行的“五个结对”举措,使黄萍

经常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资助。2012年,她进入衢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但她不忘母校的帮助,通过微信时刻关注母校情况和困难学生的信息。年初,黄萍发现就读于母校计算机12(2)班的小周同学父亲因遭遇车祸动手术花费了数十万,暂时失去劳动能力。该生弟弟读小学5年级,家中奶奶身患重病,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母亲打临时工,导致家庭经济困难。黄萍得知这一情况后,就热情地通过学校给小周捐钱捐物,并通过微信呼吁帮助这位成绩优秀、面临辍学的学妹。功夫不负爱心人,黄萍的举动得到了热烈响应,微信被大量转发,一场微信接力助学行动正在悄然拉开序幕。如2014年4月13日,黄萍带着两位不愿留姓名的热心企业家,驱车来到莲花镇涧峰村小周同学家,将2000元现金和大米、食用油、水果等物品送到小周妈妈手中。结对制度的实施,形成学校德育教育的新合力。二是“加度法”: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提出“两个加度”(即工作和学习99。加1。,力求更出色,有突破;管理和服务360。加1。,力求更周到,满意多一些)的要求,提高教师投身德育实践的热情。三是“合作法”:以兴趣小组活动为载体,以竞赛活动为抓手,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中做,做中学,有事做,做好事”,加强“师徒”间的沟通和交往,也让学生闲暇时间不闲暇。

学校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1、学校以“文明风采”竞赛为主线,以创新创业教育为载体,开展诚信、创业、敬业为主题的职业理想教育,组织师生参加全国“文明风采”竞赛并取得较好成绩,师生荣获高规格的奖励后,精神面貌发生了焕然一新的变

化。

2、以班级日常考核为抓手,注重检查落实。在政教处的牵头下,值周老师、值周班学生、学生会齐抓共管,分工明确,每周对各班四项竞赛进行督促、检查和量化打分,一周一汇总,学期综合评比,学年表彰奖励。每周对各班寝室卫生进行检查,公布成绩,督促到位。

3、各班重视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政教处以每周一主题落实教育材料,学生有活动有体验,有表彰,有收获。

4、以国旗下讲话的锲机,让学生接受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健康知识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

5、组织系列活动竞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敬业爱岗精神,通过举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确立正确的人生航向;

6、建立学生定期到企业实习制度,接受企业现代化管理的熏陶,使学校7S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完成职高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对接;

7、邀请企业家、优秀毕业生到学校举行创业讲座,进行励志教育,学校牢牢抓住德育主阵地,对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改革,提高了德育课程的针对性趣味性。

此外,建立健全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工作网格,落实德育常规,坚持“每周一重点,每月一中心”工作制度,全面系统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进行主题活动,组织技能节、艺术节、文化社团,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

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努力建设体现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一是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创办校报《蓝领人》,创建校园网站,进行校园、教室、寝室的布置美

化;二是注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加强校风、班风、学风建设;三是注重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我校办学思路清晰、办学目标明确,规章制度健全;四是抓好校园系列文化活动:

1、每年都会组织一系列讲座,例如法制教育讲座、安全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职业指导讲座等;

2、每个月都会举行校园吉尼斯比赛,比赛项目涉及体育、文艺、技能等;

3、策划、组织好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十佳”歌手大赛、元旦文艺汇演;

4、开展好学生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从而努力学习,报效社会。

5、新生开学一周后进行心理测试,特异体质调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依据学校确定的“四力”(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实力、创业有动力、发展有潜力)培养目标,并将它贯彻到学校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学校在文化建设中,引企业生产线进校园、引企业文化进课堂,让学生接触先进的企业文化,准确进行自我定位,树立职业理想。学生受到优秀的校园文化熏陶,坚定“我最好、我最行、我最棒”的信心。良好的校园氛围,大大促进了校风、校纪的建设,学风建设成果显著。在2011年我校校园网站被评为市优秀网站的第一名。

四.学校德育成效

学校有正确的德育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校园内形成“校园无小事,事事是教育;师生无小节,处处是育人”的浓厚育人氛围。在校训“求知、求技、求实、求真”的基础上,各班级建立自己的班级班训,班级风貌百花齐放。与此同时,学校还根据德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成长的特点,形成一套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如对学困生实行帮扶

制度,实现了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的教育目标。

多年来,我校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取得了竞赛成绩与德育提升的双丰收,正如在浙江省第八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中勇夺第一名的洪珍翠同学所说的:“没有教师的指导,就没有我设计的程序《排课系统》,它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师爱,也使我懂得了尊敬老师”。庄晓芳同学,父亲肢体残疾,在老师的指导下,她撰写的征文《折了翅膀也要飞》在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爱与你同行——我与身边的残疾人”中小学生有奖征文中获特等奖,她是全国唯一一位获得特等奖的中职学生。2010年11月,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第二届浙江省“文明风采”竞赛获“优秀组织奖”,第七届全国“文明风采”竞赛获“组织奖”;2011年11月,参加第三届浙江省“文明风采”竞赛获“组织奖”;2013年,我校获全国“文明风采”“卓越组织奖”(全国100个,浙江省仅获得5个)。多人次、多篇德育论文在市、区级论文比赛中获奖,学校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无违法犯罪案件,向社会大量输送“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技术工人,尤其是近三年来,学校响应区委区政府“服务本地企业”的号召,大力引导、鼓励学生到本地企业就业,受到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和企业的一致好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迎来了上门要人的一批又一批用人单位,出现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的情况。

在以后的德育工作中,我校将围绕“学生喜爱、家长信任、企业欢迎、社会满意”的办学目标,贯彻“质量兴校、安全立校、规范

治校、队伍强校”的治校方略,继续抓好、抓实我校德育工作,使我校德育工作上一台阶。

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 促进立德树人工作开展 篇6

1 立德树人以师德师风为第一前提

中国古人云:“君子尊德性而道学问”, 这是他们“对于习得知识与涵养品德之间密切关系的认知[1]”。在西方国家, 不少哲学家对于师德研究造诣颇深。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2]”。十八大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对新时期的师德师风建设有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3]。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既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 又关注和回应了当今教育的现实[4]。高校教师只有牢固树立这一理念, 挑起立德树人重担, 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 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同时“做到为人师表, 行为世范, 方能更好地践行好立德树人[5]”。一句话, 要立德树人, 必先立师德。德行高尚、学识渊博、爱心永恒、肩负重任, 构成了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的内涵[6]。

2 开发大学生创造力创新立德树人认识视野

长期以来, 我系坚持探讨立德树人的新认识境界。人们知道, 开发大学生创造力十分重要。大学生, 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 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 那么中华民族将失去发展动力。之所以提倡开发大学生创造力, 除了不失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一条解决途径外, 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

开发大学生创造力已似箭在弦上, 不得不发。一是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自从扩招以来, 毕业生越来越多, 而且年增长比例仍在不断增加, 因此就业形势也就变得非常严峻。大学生毕业时, 理论知识丰富, 实践经验缺乏。企业希望的是一到公司就能创造利润。然而许多大学生眼高手低, 对工作的要求不高, 对工资的要求却较高, 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给就业造成困难。二是开发创造力助其自主创业使大学生直接受益。自主创业是一种磨砺。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由于缺乏经验和实践, 创业可以积累经验知识, 创业教会我们如何学会生存。自主创业能缓解就业压力, 不仅能够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而且还提供了其他人的就业岗位。三是开发创造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新时代, 社会发展的速度加快, 社会的发展方式、社会结构、人们的相处方式和共存度等都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和新的特点。这些变化, 要求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开发大学生创造力条件成熟, 完全可行。一是满足圆梦需要。大学生思维开阔, 理想远大, 乐于展示自己, 证明自己。二是提高成功率。对于许多学生而言, 创业是困难的、可怕的。无知生畏, 因为没有把握, 产生一些恐惧。大学生创造力开发好了, 毕业后选择创业, 就会具备一种积极主动的进取意识、团队精神、创新意识、改革意识和把握商机的市场竞争意识。万事开头难, 何况创业有风险, 只有把创造力开发好了, 才能处变不惊, 在市场经济中呼风唤雨, 左右逢源。

3 大学生创造力开发实践导致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几年来, 笔者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生创造力开发授权培训师, 长期致力于大学生创造力开发, 说尽千言万语, 想尽千方百计, 历经千辛万苦, 不收任何费用。比如说, 2013年1月18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颁发的50本《大学生创造力开发合格证书》到达我院。这是我院第三批优秀学生获得这种证书。他们在笔者指导下, 坚持任务驱动, 注重提高素质, 提交优质作品, 然后才被批准获得这种证书。再比如, 2013年12月4日, 我系举办“大学生创造力开发”论坛暨职业规划书决赛。观看“创造力开发”的视频, 了解创造力及其重要性。选手们抽签排序上台阐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家明白了职业规划书的写作结构与表现形式, 要从“为什么要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开始写引言, 从兴趣、性格、学习风格、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技能、能力、优势与劣势对比等方面写自我分析, 从家庭、学校、社会、职业环境等方面进行职业分析, 用SWOT理论和相关职业发展理论做好职业目标定位, 重点要明确实施路线, 还要做好评估调整, 不要忘记结束语。笔者就是这样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推进制度创新, 统筹教育资源, 推动学生工作改进、创新和发展。

通过积极开展大学生创造力开发, 学生的培养质量得到大大提升, 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捷报频传, 成绩喜人。

一是就业率高。我系就业率连续4年为100%, 毕业后如果不能就业, 哪来幸福可言?

二是事业心强。我系学生双 (多) 证率达100%, 他们认识到如果毕业后工作只是身不由已, 需要赚钱谋生, 这样的工作谈不上实现个人价值。只是必须去上班而不是想去上班, 他所盼望的, 一是薪水, 二是放假。但是, 如果把工作当事业, 可以积累财富, 还可以关注权力和声望等。他们开始关心升职, 期望从助理升职到业务员、经理、总经理甚至是大老板。

三是使命感强。我系学生大多数认为幸福的关键是使命感。他们认识到, 如果把工作当使命, 工作就成了目标。他们不仅看中工资和职位, 而且因为他们想要做这一工作, 动力在内心深处。工作不再是为人打工。毕业后, 他们热情奔放, 有充实感。使命感是不能强迫出来的。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里蕴藏着不同的意义, 工作目标必须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爱好, 符合自己的内心愿望, 而不是为了满足当时的社会标准, 或是迎合周围他人的种种期待。

四是安全感强。长期以来, 我系学生遵守纪律, 遵守规则, 不使用违章电器, 他们认识到安全是幸福之本, “皮之不存, 毛之焉伏”, 从来没有发生安全事故。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用心服务献真诚, 功夫不负有心人。连续几年, 我系“一高三强”, 人人圆梦, 个个成才。

参考文献

[1]李鹏翔.在高校, 立德树人与专业教育同等重要[N].新华每日电讯.2014-03-11 (003) .

[2]唐景莉, 邱晓飞, 王锋, 张彩会.立德树人必先立师德[N].中国教育报.2013-06-27 (001) .

[3]赵和平.营造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环境[N].张掖日报.2010-06-02 (003) .

[4]梁华.高校教师践行立德树人应注意三个基本问题[J].贺州学院学报.2014 (02) .

[5]方晓珍.高校“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 (06) .

实施生活德育践行立德树人 篇7

一、小学实施生活德育的内涵

小学德育要将德育观确立在小学生品德发展需要的基础上, 使德育活动贴近小学生生活, 贴近小学生身心发展实际, 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形成自己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 使德育观念和德育过程循环往复, 连绵不断。

二、小学实施生活德育的意义

现实社会生活是小学德育的生动载体, 是小学生建构德育框架的不竭源泉。

小学德育要回归生活。我校实施生活德育的宗旨是:建构针对性强、时效性高、生态环境优的小学德育工作体系, 实现让全体小学生依学段成就品德要素全、品德结构优、品德状态协调达标的德育工作愿景。我校的德育理念是:德育为首, 学生中心;立德树人, 自主建构;人人传德, 课课联德, 结成团队, 校家合作;遵循规律, 用好佳期, 生动形象, 学校德育生活化, 校园生活德育化。

实践证明, 在现代小学实施生活德育, 是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 的要求, 是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所体现的“思想品德课程回归生活思想”的引领, 是小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的规约, 是完成立德树人工作任务的有效途径, 是小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期待。

三、小学生活德育实施操作体系

(一) 小学生活德育内容

我校生活德育的总体内容是:立德树人,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

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二) 小学生活德育目标

我校建构了小学德育目标体系, 由四项全学年总目标与每学段各项分目标构成, 分低、中、高三个阶段, 形成既有总目标、又有阶段目标的德育目标体系。我校设定的德育目标如下:

1.小学生正确价值观成长目标

全学程总目标:小学生通过六个学年的全程学习, 在自我观、亲情观、友情观、幸福观、集体观、国家观共六个方面逐步形成感性价值观。

2.小学生品德行为成长目标

全学程总目标:小学生通过六个学年的全程学习, 在团结、助人、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尊师、孝敬、勤奋、节俭共12个方面渐进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3.小学生感性信念成长目标

全学程总目标:小学生通过六个学年的全程学习, 逐步形成具有跟共产党走, 走社会主义道路, 人民就会有幸福生活的信念。

4.小学生爱国情感成长目标

全学程总目标:小学生通过六个学年的全程学习, 在形象维与形式维方面渐进养成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真挚情感。

(三) 小学生活德育途径

我校实施生活德育的基本途径有如下:

1.通过校本化的国家课程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实施德育。

2.通过德育渗透要点的语文、数学、外语、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八门课程实施德育。

3.通过班主任德育工作途径实施德育。

4.通过少先队活动途径实施德育。

5.通过校方组织的各种活动实施德育, 诸如“升旗仪式后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学农劳动活动”“春季田径运动会活动”“郊游活动”等。

6.通过家校互补联教的途径实施德育。

四、小学实施生活德育效果

自2005年3月至今, 我校先后在三所小学实施生活德育, 提炼出小学生活德育的模式, 形成了小学生活德育实施操作体系 (含目标、内容、载体、策略、模式、方法以及理论要点) , 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增强了德育工作效益。

小学生活德育的总模式是:

用语言表述为:生活为主载体 (在生活中观察人际关系事件和道德典范人物的内涵) , 活动为中介 (在活动中发现) , 教师引领 (用言行引领) , 同伴互动 (互相交流、互助帮助) , 自主构建 (学生自主构建知、情、意、行品德要素及其结构) 。

在实施生活德育研究过程中, 我校先后开辟了每周一次的“国旗下主题教育活动”园地, 编印了校本课程教材 《社会主义荣辱观奠基教育课程》 《小学实施生活德育手册》。我校的“小学实施生活德育研究 (实验) ”获得大连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和大连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实施的“小学生活德育研究 (实验) ”获得了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立项课题, 实施的小学生活德育提高了小学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增强了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校在落实立德树人的实践中, 创编了小学生活德育实施纲要, 形成了“小学生活德育实施操作体系”, 促使学校德育形成了德育任务时代化、德育目标合规化、德育内容课程化, 德育载体生活化, 德育形式形象化、德育评价多元化的工作特色。

德育工作体系如下:

走进博物馆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篇8

一、活动实施步骤

1. 习与知:学习相关知识,认知行为礼仪

[学生任务]学科学习:为了增强博物馆学习的针对性,在参观各类博物馆前,相关学科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学习有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为下一阶段的博物馆学习做好准备。课后拓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收集相关的资料。礼仪学习:利用午会课学生一起学习讨论外出参观礼仪,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制订参观各种场馆的礼仪手册。

[教师任务]任课教师和年级组组长一起设计完成学生外出活动的任务单。学生发展部教师制订《外出活动礼仪评分表》。

2. 赏与行:参观欣赏,争做文明小游客

[学生任务]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知识及自己收集的资料,参观欣赏,根据任务单的要求完成参观活动,进一步体验家乡的巨变,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由衷抒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在参观活动中实践如何做个文明小游客。在整个活动中学生还要学会欣赏,相互合作,相互包容。

[教师任务]全程拍摄学生在参观活动中表现出的良好礼仪和文明行为。

3. 感与悟:课内外相结合,重实践知礼仪

[学生任务]学生参观结束后交流活动感受,小结学习收获和活动中表现出的行为礼仪。学生完成外出活动任务单或小组合作的探究报告,把自己的认识、感受、体验用各种形式(报告、绘画、照片等)表达出来。我们将学生评价与少先队争章相结合,进行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出当月的活动章获奖者。

[教师任务]教师完成班级博客,并将学生作品或任务单贴在教室及走廊上。相关教师对外出活动的学生的行为礼仪进行评比打分。

二、活动设计策略

1. 整合相关活动,形成教育合力

我们不断寻找小学生身心特点与德育主题活动内容的结合点,以活动创新为载体,积极实践“两纲”中提出的“行、习、赏、唱、礼”五个板块的教育活动,增强德育主题活动的实效。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正确行为习惯的奠基阶段,也是对学生进行“两纲”教育的最佳时期。“圆梦快乐营-走进博物馆”主题实践活动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一改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如学生在上海音乐厅举办班级合唱比赛和个人乐器演奏表演,在美术馆中临摹自己喜欢的作品,在公安博物馆学习逃生本领。我校充分发挥了课外实践活动在德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体验民族文化,感悟、认同民族精神。

2. 整合各门学科,有效开展活动

上一篇:高二下期教学总结下一篇:《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及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