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国内外研究(推荐3篇)
由于盲目地、不尊重自然规律无节制地开发水土资源,造成如今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水土流失是人类不合理开发、滥用水土资源产生的严重后果,水土流失状况是衡量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劣程度的重要指标,水土流失直接导致水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进而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
1.水土流失现状
地球表面的表层土壤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当新土壤的形成速度超过侵蚀速度,并经历漫长地质年代后,就形成了土地。土壤经过漫长的积累,形成了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反过来,植物又保护土壤免受侵蚀。但人类活动将这种关联打破。
土地资源是三大地质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之一,是人类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资源和劳动对象。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对土地资源的直接破坏,19世纪以来,全世界土壤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沙化、贫瘠化、渍涝化以及自然生态失衡而引起的水旱灾害等,使耕地逐日退化而丧失生产能力。而其中水土流失尤为严重,乃当今世界面临的又一个严重危机。水土流失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联合国也将水土流失列为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
目前,全球70%的国家和地区受到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灾害的危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公里,其中陆地比例不足十分之三,计1.49亿平方公里,即149亿公顷,折合2235亿亩。经过上亿年的沧桑演替,直至最近的数万年内,地球表层水陆之比才基本稳定。在这149亿公顷陆地中,可耕地(包括草场、旱土和水浇地)为50亿公顷,不可耕地即荒漠化土地为36亿公顷,森林覆盖地38亿公顷,其余的25亿公顷则是冰天雪地和其它不毛之地。地球表面有利用价值的土地,主要是指耕地、林地、草地和建筑用地。
由于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致使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将逐渐减少。全球50亿公顷可耕地中,已有84%的草场、59%的旱土和31%的水浇地明显贫瘠,饥饿和营养不良逐渐扩大,土地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已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随着森林资源的逐渐消减,水土流失现象必然加剧,毁林灭草是加剧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目前,全球水土流失面积达30%,每年流失有生产力的表土250亿吨。每年损失500万-700万公顷耕地。如果土壤以这样的毁坏速度计算,每20年丧失掉的耕地就等于今天印度的全部耕地面积(1.4亿公顷)。
中国工程院调查显示,中国是全世界水土流土最严重的国家,截止2004年,已有4200万公顷的耕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约占中国耕地总面积的43%;每年约有五十亿吨泥沙流入江河湖海,其中62%左右来自耕地表层。
此外,土地荒漠化、盐硷化面积也不断扩大。据调查,1999年时,中国土地荒漠化、盐碱化面积即达267万平方公里,超过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西北是中国荒漠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占全国沙漠、戈壁的68%以上。耕地荒漠化现象也日趋严重,目前中国耕地荒漠化面积累计已达一千万公顷,约占中国耕地面积的10%以上。我国人口众多,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能够耕种的土地更为珍贵。耕地面积在减少,每年人口却增加1400万人,如这两个逆向增长继续下去,我国的人地矛盾将更加突出。
2.水土流失危害
表土流失,肥力下降。水土流失使耕地表土变薄,质地粗化,土壤肥力下降,蓄水能力降低,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威胁。
水库淤积,河床抬高。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淤塞了下游河道和水库,削弱了河道的泄洪和通航能力,降低了水库调蓄洪水能力,加剧了防洪压力。
草原“三化”。水土流失使草原沙化、碱化、退化,同时造成湿地大面积萎缩,高原湖泊大量消亡,草原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
沙漠化扩大,沙尘暴加剧。严重的风蚀使土地沙漠化迅速扩大,同时为沙尘暴的持续加剧提供沙尘来源。
滑坡、泥石流频发。泥石流易形成急流险滩,穿越山区的铁路,冲毁路基桥涵,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同时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在高山深谷,水土流失常引起泥石流灾害,危及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水质恶化。水土流失常携带大量的化肥、农药等的残余有害有毒物质进入江河湖库,污染水体,使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
生态恶化,贫困加剧。
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恶化,水旱等自然灾害加剧,农林牧业生产量降低,人们生活贫困,贫困县几乎分布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3.我国水土流失特点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土地面积中沙漠、戈壁、冰川、石山和高寒沙漠等占35%。由于特殊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全国绝大多数省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全国七大流域和内陆河流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几乎涉及所有省、市和自治区。
水蚀、风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相互交错。根据水土流失的特点,全国粗略划分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南方石质山区、风沙区、平原区等七个大的水土流失类型区。
每年流失的土壤达50亿吨。2004年全国土壤侵蚀量为16.22亿吨,相当于从1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失掉1厘米厚的表层土壤。
水土流失量主要来自坡耕地水力侵蚀和沟道重力侵蚀,并由此导致水土资源破坏,降低土地生产力。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工矿开发破坏了原始地貌和植被,产生大量弃土弃渣,严重破坏了原有生态环境水土保持能力,增加了水土流失的潜在威胁。
4.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已扩展到国土总面积的38.2%。黄河是典型的水土流失的铁证,黄土高原的形成、大陆沙漠化的扩大都向我们敲响警钟,发出警告。水土资源的丧失,是人类最大的损失。对水土资源无度的开发破坏,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侵害,是无法用经济价值来衡量的。水土流失给农业,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是惨重的。
第2次遥感普查结果表明,经过近年来的综合防治,我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程度有所减轻,但从全国来看,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总体来看,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目前,平均每年水土流失面积达1万km[2],沙漠化也呈扩展趋势。据最新的卫星遥感图片显示,在我国的北方,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一条东西长约4500km,南北宽约600km的黄色带正在扩展。从治理上看,全国367万km[2]水土流失面积中,亟待治理的有220万km[2],还有2666.67万hm[2]坡耕地要改造。长江上游、黄河中游、风沙地区、黑土地等水土流失依然严重,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如果按照现在的治理速度和技术水平,要半个世纪才能初步治理一遍。更为严重的是,在土石山区、石灰岩地区、黑土地以及一些人口密集的水土流失区,如果不能尽快治理,人们就有可能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
为了防治水土流失,改善人类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巨大的补偿投资,特别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由于治理难度太,时间长、效率低,这种补偿投资往往比水土流失本身带来的经济损失太几倍乃至几十倍。
5.水土流失的原因
影响和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面坡度陡峭(地形),土体的性质松软易蚀(地面组成物质),高强度暴雨(降雨),地面没有植被覆盖(植被)等。
从水土流失发展的历史和当前的现状两方面,可以看出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从历史上看,在远古时候(五六千年以前),人们主要在平地上种粮维持生活,山区、丘陵区都有茂密的森林或草原,到处青山绿水,基本上没有水土流失。后来由于人口增加,平地种粮不够吃,就到山区、丘陵区去,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种粮,于是就产生了水土流失。由于水土流失,土地日益瘠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粮食产量一年不如一年,加上人口增多,为维持生存又进一步毁林毁草,扩大陡坡开荒种粮,致使水土流失就进一步加剧。这种“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地区就是典型的例证。从当前的现状看,有些地方仍旧继续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种粮。
随着农村人口的增长,人多耕地少的矛盾日趋突出,群众盲目向山地进军,大面积毁林开荒,又由于科技意识较低,广种薄收,植被遭受了空前的破坏。同时,山地开荒未成梯级地,山坡随意开垦,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随着各种基本建设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口暴涨,木材、燃料的需求日益增多,致使森林不断减少。光山秃岭不断由丘陵区向山区、高原和平原转化扩展,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发展,人们生存的空间和环境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有些地区由于开矿采石、修路及城市开发等基本建设,大量开挖土地,破坏原生地面,并随意倾倒弃土弃渣,形成虚土陡坡,暴雨一来,就产生水土流失。
随着经济建设日趋发展,人类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经济效益的驱使使部分人淡漠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淡漠了水土保持的意识。在生产建设中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自己利益无视社会利益;只顾当前不管后人。重开发轻保护的思想十分严重。环保意识差,水土保持观念淡漠,对水土保持只顾短期效益,重建设轻治理,没有全盘统筹考虑的思想。
6水土流失治理的建议
6.1推广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
以往治理水土流失主要以工程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为辅,这不仅使生态环境得不到根本性的治理,而且投资大、重复性投入难以克服,经济负担沉重。采用以生物措施为主的综合治理,充分利用了荒山荒地,虽然一次性投资很大,但它的潜力也很大,在无需肥水的条件下,随着年限的增长,产投比迅速增大,与此同时,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也得到合理的利用,生态环境将由恶性循环转变为良性循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可观。
生物措施主要包括: ①提高土地生产率,建设基本农田。
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退耕还林还草。
③改善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
④矿区存好表土,大力复垦,做好生态恢复。
6.2首先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战略思路
“重建设轻治理”、“重开发轻保护”的思想,都是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的重要原因.破坏容易,治理却难上加难.正如前面所言,治理水土流失所需要的资金之大,所耗费的时问之长,难度之大,效率之低,这一切的投入远远超过了水土流失本身所带来的损失。
水土保持的宗旨就是为保持土地具有永续的生产力,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在未发生水土流失的区域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在水土流失区域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水土流失才能得以控制。
6.3要完善投入机制,增强水土保持工作力度
建立和完善资金投入机制,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根本保障。把植树造林、科技扶贫、山区开发、以工代赈等资金与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相结合,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使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各路资金拼盘使用,统筹计划,统一安排,进一步增强水土保持工作力度。
6.4植树造林
要加大加大对干热河谷地区、沙漠化地区等生态脆弱区造林投入力度,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种草,恢复林草植被,遏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要做好生态补偿工作,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
6.5树立水土保护意识,改进利用方式,促进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生活贫困的居民多居住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而对水土资源粗放、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以可持续利用资源为指导,改变落后的利用方式,提高生产者的素质,增强环保意识,科学合理规划使用资源,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着力于解决居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是水土保持的特色和重要原则。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优化配置,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形成综合防护体系,统筹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将治理水土流失与脱贫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充分挖掘治理区的资源潜力,合理开发荒山、荒坡、荒沟、荒沙等劣质土地外,还有效利用梯田地埂,窖、塘、库、坝周边以及渠道两旁土壤,积极培育资源。将地埂作为农业生产资源,积极培育地埂作物。通过综合治理,增加了基本农田,配套了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和生产道路,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民温饱问题的解决,能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粗放式、广种薄收农业生产方式,扭转“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局面,实现高效集约化经营。
现在, 国内施工企业项目技术人员流失情况非常严重, 每年都会有大量人才重返求职市场。施工企业工作性质比较特殊, 除了机关工作相对比较稳定, 项目场地施工流动且艰苦。应届毕业生择业时, 往往先考虑企业机关职位需求。多数情况下, 由于机关人员饱和, 或者人才引进多从企业内部征选, 使得毕业生不得不作为技术人员投身项目基层。但是, 在亲身体验了施工现场的工作后, 且并没有看到未来明朗的职业规划时, 大部分职场新人选择离开。
2国内施工企业大规模人才流失的原因
2.1 主观因素
(1) 高材生总有“怀才不遇”的心理状态。
高校毕业生在经过十年寒窗苦读之后走入社会, 作为知识型人才, 难免存在求学环境与学历、专业优越性的心理结构;社会一贯提倡人才战略, 这也使高材生无形中形成一种过高的自我认定。然而, 在统一规格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一线, 高材生的技术能力在短时间内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拓展;并且, 由于单调的工作环境不能为人才创造施展、提升其他能力的机会和平台。因此, 很多高材生在短暂的工作时间后, 就选择了离开岗位。
(2) 与“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相悖的认知。
有一部分施工项目处于环境比较艰苦的地区, 因地域条件制约, 导致开发力度受限, 一个项目的建设期会比较长, 或者因为资金不足、管理不善等原因, 使建设期延长。封闭的工作环境、简陋的公用设施、恶劣的交通条件, 与城市的繁富形成强大的反差;同时长达多年的建设工期, 使处于“先吃苦后享福”心态的项目驻地人才对个人工作前景发生改观, 产生“吃苦时间长, 享受遥遥无期”的认知。所以, 在一个项目完成建设甚至还未完成时, 人才频繁流失的情况十分普遍。
2.2 客观因素
(1) 薪酬待遇与工作力度不成正比。
影响施工企业项目技术人员薪酬待遇应该有三个方面:一是一般项目施工都是高危风险作业, 存在极大的风险强度, 技术人员待遇中没有考虑风险系数;二是有些项目为了赶工期, 增大日平均工作强度, 这种工作强度应该作为薪酬变化的考虑因素;三是在迫于多方压力的情况下, 项目会出现延期的特殊情况, 延期过程中不以施工期间相同薪酬发放给人员的情况比比皆是。薪酬待遇与工作力度不成正比, 使得人才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 造成人才流失也在所难免了。
(2) 没有明朗的职业前景。
新员工进入施工企业项目现场后, 现实的工作状况往往与原来的想象相差甚远。除了环境因素造成的心理负担以外, 每天场地作业的方式容易使人厌倦, 长期工作下来, 不具挑战性, 工作不具魅力。同时, 一个项目完成后, 会紧接着进入另一个施工现场, 没有稳定的工作环境, 没有长期的适应期, 工作内容相对比较单调, 也缺少相对系统与明朗的职业规划培训。在这样一种工作氛围中, 职业规划与现实选择成反差, 职业前景比较模糊, 自我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 都造成了人才心理状况的失衡。
(3) 职业性质带来的生活压力:婚姻难的问题。
由于施工企业特殊的工作性质与工作状态, 参与项目工程的技术人员多半是男性。工作地点的流动性、职业前途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导致适婚男性员工婚姻难的问题。在这种工作环境中, 缺少与异性交往的空间;即使已有交往对象, 往往也会因为工作流动性太大的问题致使交往关系结束。婚姻问题造成的生活压力是十分巨大的, 同时容易造成心理问题的产生。目前, 在施工企业, 因为婚姻难问题而另择他业的情况时有发生。
(4) 管理方式存在问题。
施工企业尤其是项目上的人才管理方式比较单一和机械。相对于其他类型企业, 施工企业项目上的人才管理受到一定程度的局限, 多样化、活跃程度以及积极状态都不够高。首先是领导者素质及工作风格、管理思想和方法落后, 偏重于工作层面的管理和监督, 缺少与年轻人的沟通和交流;其次是管理水平机械陈旧, 没有足够吸收新的管理方法和思想, 造成在处理人才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矛盾。
3频繁的人才流失对施工企业造成的影响
人才流失是企业重要资源的流失, 尤其是这种对人才需求相对较大的施工单位来说, 人才的频繁流动对企业的各方面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
(1) 项目成本增加。
在施工企业项目中, 人才流失引起的最大问题就是可能会影响现有项目施工进度, 特别是关键技术人才的离开会导致项目的停工。一旦停工, 必将影响施工进度, 企业效益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同时, 为了追赶进度, 也必将追增更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投入成本。对施工企业来说, 项目的投入成本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因此受影响之后产生的资金填补也必然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
(2) 企业的人才成本提高。
一个人才从被招聘进入企业到最后离开企业, 其间造成企业成本损失的费用包括招聘费用、培训费用、实习费用等。如果人才已被培养晋升, 那么流失状况产生的成本损失会更高。一旦这种流失情况成为企业支出负担, 会直接导致企业在聘用及培养新人时减少培养成本, 这对新人来说并不利, 同时也加重企业人才流失现象发生, 形成了人才成本越来越少、人才流失越来越严重的恶性循环。
(3) 无形资产严重流失。
无形资产流失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是关乎市场占有率的问题。例如项目技术人员带走关键技术或者最新施工项目的开发经验, 使企业在这一核心技术或者关键领域的开发技术失去了重要的市场优势, 对企业效益来说无疑是重创。
(4) 影响其他人才的心理状态。
一个人才一个时间段的流失或许不会为企业造成特别明显的影响, 但是一批人陆续地离开, 则会产生一些无意识的“煽动”作用。一群人的流失行为是对企业信任危机的产生, 这种信任危机必将形成一定范围内的连锁效应, 带动其他人才对企业认知的改变。特别是在施工企业中, 信任危机的产生辐射面积会更大, 原有艰苦的工作条件加上人心不稳, 使得人才流失情况大面积扩散。
4坚定人才“留守”的管理之法
施工企业人才流失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人才对现有工作境遇的不满。如果企业能够建立更加吸引人的工作机制和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 超过单纯情绪认识之上的人才管理办法, 这样, 人才就不会只因厌恶的心理选择离开。
4.1 加强心理辅导, 消除主观诱因
因为施工企业项目上特殊的工作性质, 就职人才会产生情绪上的抵触心理, 极其影响工作的开展和进行。为了稳定人心, 消除主观上的消极心理, 企业应该树立科学的人才管理观念, 针对人才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辅导, 客观分析工作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锤炼, 同时站在人才自身的立场上去理解和分析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意义。为人才创建心理培养机制, 不仅注重工作考核管理, 同时也要以人才心理健康成长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4.2 完善用人机制, 以人为本
(1) 建立合理的薪酬体制。
施工企业的薪酬体制应将多方外界因素纳入考量的范围, 比如施工场地风险系数, 以及因工期延长与缩短的前提下薪酬发放的标准等等。要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根据实际情况,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估体系。既不能机械式评判薪酬多少, 也不能以人为感觉进行判定, 而是要以结合实际情况的科学标准制定与人才付出的劳动力相符的薪酬;同时, 此薪酬水平尽可能不低于市场同行, 以吸引人才长久“留守”。
(2) 明确人才职业规划。
为人才建立合理且明朗的职业规划图景, 以定期职业培训的方式向人才指明职业发展方向;为人才建立工作信心, 鼓励年轻人朝着规划路径努力奋斗, 不能只看到短期利弊, 要放眼看到未来的发展空间;建立合理的人才选拔与评价机制, 推行竞争上岗, 使优秀人才在更加广阔的平台上施展自己的工作能力, 以提供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3 加强人才流动管理
企业主动留住人才是避免人才大量流失的重要措施。一旦发现人才有流动意愿, 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尽力挽回, 避免发生核心人才的流失。同时, 应注重培养关键岗位上的后备人才, 在人才流失后, 可以及时进行替补, 最大程度减少重置成本, 消除人才流失后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恶劣影响, 尽可能保持企业经营管理的正常运作。
摘要:目前, 我国企业面临的人才流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特别是施工类企业每年都会遭遇或大或小规模的人才流失, 陷入人力资源匮乏的窘境。从国内施工企业人才流失现状进行介绍阐述, 指出施工企业人才频繁流动的主观心理因素和客观影响因素, 并就此种流失情况做出一定的影响分析, 最后提出施工企业应解决人才流失问题的预备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人才流失,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思源.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对减少企业人才流失的作用[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1, (2) .
消费不制造Vs.高管理成本
这些年,大陆游客在海外抢购「MADE IN CHINA」商品的消息早已不是什麽新鲜事了。服装、百货、日用品,中国造的东西,去了美国反而便宜。有媒体报导称Levis505牛仔裤,广东东莞生产,它在中国商场的价格是899元人民币,在美国的亚马逊网站上的价格是24.42美元,合人民币166元,价格相差5.4倍!
看上去令人不可理解,实际上答案并不复杂——从中国大陆去美国的渠道花费比从广州到上海还要便宜。因为在中国,商品从厂家到市场再到消费者手里,涉及多重的代理商,还要承载各种高额的工商管理税费,所以中国货远渡重洋到了美国反而会便宜。这与中国的宏观管理成本较高以及美国「只消费不制造」的市场环境有关,其实不仅中国货在美国便宜,越南货、印度货在美国也比在本土廉价。
台商大部分以OEM起家,都是从事制造业有关的行业,中国制造到国外更便宜,台商的体会应该比其他人更加深刻。很多台商都表示,不是不想做品牌,但是,做品牌最终有可能会让企业多年的辛苦付诸东流,就是因为,市场机制、渠道管理等条件并不十分完善,且成本十分昂贵,渠道投入像是无底洞。OEM、ODM虽然利润比较低,但是,相对风险比较小,而且,投入也比较少。更多的台商表示,做品牌最怕的就是渠道建设。很多大陆企业都在渠道上做死了,更何况是台商?所以,渠道成为台商建立内销品牌的第一道瓶颈。
渠道管理重中之重
不妨借由茅台酒这个例子来探究下大陆的渠道成本。其实,茅台酒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依然离不开渠道管理上的一些错漏。53度飞天茅台春节前的出厂价是每瓶619元(人民币,下同),此前的出厂价只有499元人民币。经销商销售普通茅台酒的价格也从限价869元上调至959元。专卖店由茅台直接供货,如果按照出厂价619元来算,专卖店的利润为340元,而零售终端1990元的高价,则比出厂价高出了1371元,如此大的价差究竟去了哪里?
一位酒类经销商如此分析茅台等高端白酒的销售链条。厂家、总经销、地级市总经销、批发商(特约经销商)、终端零售商(烟酒专卖行、超市)、消费者,每个环节给下一级经销商的一个惯常做法是:每级预留30%~50%的销售利润。
假设一瓶白酒出厂价为619元,以每级保留50%的销售利润来算,总经销的出货价是804元,地级市总经销的出货价为1046元,批发商的出货价则为1359元,终端零售商卖给消费者的价格可能会高达1767元,而在一些高档酒楼或会所则更高。也就是说,在中间的环节,消费者要多支付了上千元诸如经销商人员成本、市场推广等成本。
据介绍,茅台销售采用区域代理制,除了特约经销商和专卖店外,各地市场主要由几个大经销商控制,然而再往下,有时候要经过二级、三级甚至四级的批发系统才能到达零售终端。
在这样层层渠道的分利下,消费者最终成了渠道商利益下的牺牲品,而品牌商在这里面,也并没有得到什麽好处,反而让品牌受到一定的影响,使得消费者对品牌的消费持怀疑态度。
对企业而言,品牌建设是「说服消费者」的过程,它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占据的位置越大、越独特,你的产品就会卖得越好、越容易。渠道建设则是「方便消费者」的过程,它在消费者方便或喜欢购买的地方将品牌(产品)陈列出相应的面积,促成消费者和品牌(产品)之间的交易关系。很显然,茅台的品牌建立是十分成功的,但是,其繁琐冗长的渠道链条却逐渐演变成了伤害品牌的利器。
品牌与渠道水到渠成
如何让渠道成为品牌的助推器而不是绊脚石?
品牌是一个根本,把品牌建设好会吸引很多有想法的渠道成员来商讨合作,并且带来很多行业的思考和想法。渠道是一个利益分配的要素,只有在你提供优质的产品或者服务的同时,你才能够找到渠道成员的合作。否则,你只会被渠道玩弄或者抛弃。品牌建设是做「百年老店」的伟大工程,产品管理、渠道建设等都是其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行销工具。
品牌能够凝聚一支为止奋斗终生的队伍,这支队伍是品牌种子的一部分,品牌的故事大多和他们有关系,那是血浓於水的关系。这支队伍会找到社会上适合自己的渠道,并且有恰当的方式和渠道成员来打交道。这即是企业中的行销队伍,我们称之为水,水到渠成。
反之,试想,如果我们自己的行销队伍不成熟,对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直到品牌都没有信心。私底下会说很多企业的坏话,他们怎麽能够影响经销商?几个回合的条件下来,基本都替经销商说话了,这被很多老板称为「吃里扒外」,还何谈渠道建设?
【水土流失国内外研究】推荐阅读:
黄河水土流失现状11-02
河道水土保持策略研究09-18
中小企业降低人才流失率对策研究11-11
水土保持监测制度09-16
水土保持宣传材料11-02
流失客户调查问卷06-22
员工流失过高09-12
人才流失国有企业07-17
流失用户行为分析09-16
企业员工流失的现状11-01